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表(15篇)
1.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表 篇一
9月
中班游戏: 实录:
在开展游戏时候,我发现幼儿比较喜欢玩“理发店”,在理发店里我们和孩子利用废旧物品给理发店添上了一些道具,如洗头盆,衣服,莲蓬头等等,幼儿对新东西很感兴趣。活动开始,我和幼儿一起回忆了“理发店”游戏中的主要角色和他们各自的工作任务。游戏开始前,幼儿自己分配角色。我就让他们分组商量,我不知道他们商量得怎样,但要给他们尝试的机会,在游戏过程中,和李璇扮演得比较好,黄紫思思当顾客时就很耐心地坐在小凳子上让李璇洗头,我看到李璇洗得很认真,“你洗得舒服吗?”李璇问黄思思,黄思思也会回答:“我这里很痒。”等。
分析:
这样看来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和自我的主见,在游戏中,教师不需要一味地为孩子们解决问题,而是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比如在交流分享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让理发店的生意更好,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一些问题,这样孩子在游戏中会更自主自由。
策略:
如果教师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要以平行介入的方式帮助幼儿,让游戏继续开展下去。
中班区角: 实录:
今天早上在建构游戏中,老师请一部分幼儿搭建房子,请一部分幼儿搭建自己心目中的家园,请另一些幼儿搭建小车,马鑫杰非常喜欢搭积木,通过观察我发现他也非常有创意,同时根据各种各样的积木来搭,所以他的面前有三框积木,等到收积木的时候,他来不及收,只是收掉了自己最后玩的那筐,然后就坐到椅子上,最后留了两筐积木放在垫子上,最后我说为什么这两筐积木没有人去搬后,刘畅便上了前去帮积木放回原处,而且有很多积木还没有放在筐里面,都是刘畅收的。分析:
通过观察90%左右的幼儿能明确游戏玩具的摆放位置,并能自主选择玩具进行游戏;但是有部分幼儿为了节省时间会遗忘一些玩具。同时孩子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产生了医院、图书馆、公共汽车等游戏主题,其中,图书馆是新的游戏主题,有待于教师提供支持,促进游戏的发展。反思:
通过这一现象,第一次可以提醒幼儿不要忘记自己所玩的玩具,通过表扬其他幼儿的主动行为来激发幼儿主动收玩具的意愿。
中班运动: 实录:
今天我们来到了6号场地,车类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可惜在这一块区域没有跑道,因此有的孩子在运动时会不小心和对面来的孩子碰撞。于是今天我邀请了徐路来做小裁判,来了很多小朋友来进行比赛,有郭宇晨、李申、哈哈、小宝等很多孩子,他们的比赛很激烈,小裁判的手势也用的十分正确,并且配上了裁判的工作,而且今天早上这几位幼儿都没有离开他们的场地,很认真的在玩,当我上前询问的时候,小宝竟然告诉我 郭宇晨是100分,哈哈是90分,我很吃惊,我问他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他告诉我,是在比赛后以速度的快慢到达终点线的孩子是100分,第2名是90分,然后我们今天比赛了很多场了,用分数累加的方式。我很高兴,孩子们的自主游戏在户外活动时也得到了体现。
分析:
1、在游戏中渐渐看到了幼儿之间能互相商量、互相帮助了。
2、大多数孩子明白了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玩的开心的道理。
策略:
1、在游戏点评对幼儿今天的表现进行表扬,鼓励幼儿能够动脑筋的玩
2、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转一性,告诉孩子们不要每样玩具都去玩,最后什么收获都没有得到。
3、鼓励孩子们的行为,多投入具有竞争性的游戏内容。
2.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表 篇二
观察对象:任飞 (化名, 中班)
观察目的:幼儿是否乐于与同伴愉快交往
一、观察过程
区域活动时, 任飞和鲁忆 (化名) 选择了“美丽工作室”, 任飞当理发师, 鲁忆当顾客。
任飞先请鲁忆坐在美发镜前, 然后问:“你想剪个什么发型?”
鲁忆说:“我也不太清楚, 你觉得什么发型好看呢?”
任飞想了想, 递给鲁忆一本发型参考书, 说:“你看看这个挑一挑。”
鲁忆选了一个发型, 任飞就开始给他剪发, 很快就剪完了。
任飞又说:“我帮你洗一下头吧!躺下!”他一边说, 一边用小手假装拧开水龙头, 嘴里还发出“嗤嗤”的放水声。
洗好后, 任飞用毛巾给鲁忆擦了擦头发, 微笑着说:“好啦!”
鲁忆一边说“谢谢”, 一边假装掏钱给任飞。
任飞高兴地说:“希望你下次再来!”
二、观察分析
任飞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聪明的小男孩, 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 平时特别喜欢到“美丽工作室”和其他小朋友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而且也喜欢和别人交流和沟通, “美丽工作室”恰好既能满足他与同伴交往的需求, 又能满足他扮演角色的需求, 因此他对“美丽工作室”非常感兴趣。
班级也会结合理发店角色区开展活动, 例如组织大家一起到理发店去体验。任飞在游戏过程中, 在扮演理发师这个角色时, 主动向“顾客”询问需求, 并且想办法解决“顾客”不知道做什么发型的困惑, 服务态度积极热情, 都说明任飞对理发师的工作内容非常清楚, 有丰富的相关角色经验, 从而使两人在整个活动中配合默契又愉快。“顾客”对任飞的工作十分满意, 对他说“谢谢”并付款, 而任飞说出“希望你下次再来”, 说明他在其中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
三、教育措施
(1) 教师积极鼓励任飞与同伴交往, 进一步强化他的这种正面行为。
(2) 教师参与到他的活动之中, 增加游戏的新鲜感, 以角色身份发起新的游戏情节, 进一步调动他交往的积极性。
3.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表 篇三
摘 要: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是幼儿园教师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更是现代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初任幼儿教师来说,如何运用这样一项基本技能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本文从观察目标的确立、观察记录方法的运用以及观察行为的解析等方面探讨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如何促进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行为观察记录;初任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教师必须观察、分析、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教师应具有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可见,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是幼教人员必须拥有的基本的专业能力。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使得教师理解儿童的需要与经验,使教与学的决策有理有据 ;深入、细致的观察可以发现各幼儿个体重点需要加强和干预的领域;改善教育和发展干预方法与成效〔1〕。因此,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是促进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手段。
一、初任幼儿教师的专业特点
初任幼儿教师又称新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1 -3年的教师。教师们刚从师范专业毕业,时间、精力充沛,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态度。经过专业的学习,教师们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基本理论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属于“缄默的知识”。教师们缺乏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基本理论解决实际教育情境中出现的形形色色问题的经验。她们虽然掌握幼儿发展的一般特征,但面对班上几十名具有各自特点的幼儿却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她们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组织教学的能力不强、不能够有效的实施教学,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初任教师还面临着与同事处理好关系,赢得同事的接纳、领导的认可以及家长的信任与尊重的压力。
二、如何运用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促进初任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一个人第一年教学的情况如何,对他所能达到的教学效能水平有重大影响,而且要持续数年,会影响到整个 40 年教师职业生涯中对教师行为起调节作用的教师态度,也确实影响到教师是否留在教学专业的决策。”由此可见,帮助初任教师解决任职初期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对初任教师终身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提高自己的实践性智慧的最直接、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观察幼儿。
1.确定合适的观察目标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属于专业观察范畴,因此必定要有观察目标。观察目标的确定是初任幼教工作者在进行观察记录时遭遇的首要问题。首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可作为我们进行观察评价的指南,可以以此来确立观察目标。此外中国香港《儿童发展范畴表现指标》、英国《EYFS早期学习与发展目标》、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法国《对母语学校的方向指导》、韩国《全国幼儿园课程》、澳大利亚《幼年学习大纲》均可作为我们制定行为观察记录目标确立的参考。参考这些资料可使得我们的观察记录工作更全面、系统,对幼儿的了解也更全面、更立体。其次,每个活动要到成的教育目标也可作为观察记录的观察目标。比如,蒙氏教育活动中,插座圆柱体这份教具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培养对应、序列的逻辑思考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抓圆柱体的圆饼作为书写的预备。在蒙氏工作时间,教师就可以依据以上的教育目标来观察幼儿操作插座圆柱体的行为表现。以此来分析幼儿实际的发展水平,确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2.选用合适的观察方法
(1)叙事记录法。对于初任的幼儿教师,运用文字描述幼儿的行为是首先练就的行为观察记录方法。描述性词语的运用是该记录方法的重点与难点。初任教师在记录幼儿看似司空见惯的行为时有时会忽略幼儿行为的典型特征的描述,例如“说”可以描述为“耳语、尖叫、大喊、”等等,但不同表述的效果截然不同。缺乏这种形象的描述导致后续自己或他人重新阅读观察记录进行行为分析时产生误差。因此,为达到较好的记录效果,恰当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动词短语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尽量避免使用判断性词句或推论,不做推论,只记录发生的事实,是叙事性记录需遵循的原则。对描述事件的分析以及教育策略要与描述要分开。以下的观察记录只有对事件经过、表情、神态等的描述,没有对事件进行评论与分析。
蒙氏工作期间突然之间听到当当的哭声,老师立刻过去看个究竟。当当气愤的指着萱萱边哭边厉声说:“他搞我”。 萱萱紧张的看着老师说:“他打扰我工作。”老师说:“不是不允许两个人做一份工作吗?”当当带着哭腔用反问的口气说:“我看看还不行吗?”老师说:“好了,你看完可以走了。”当当纹丝不动的站在那里,继续委屈的哭着说:“看看还不行吗?”说完后继续哭,并且肩膀开始耸动起来。我立刻过去抱抱他,然后对萱萱说:“来安慰安慰当当,他好伤心。”萱边抱当当边用体贴的口气说:“当当不哭了,不哭了。”这时魏思蕊拿来纸巾,边说当当没事了,边给他擦眼泪。当当还是不停的抽泣着,他们俩就不停的安慰他。萱一边安慰当当,一边时不时的用瞟的眼神看看我。当情绪一直没稳定下来,萱就慌忙的拿来二项式对他说:“当当来玩这个。”当当没有接受,而是一屁股坐在几何立体组前开始摆弄。此刻,谦谦正在操作这份工作。晨见状对谦说:“他动你东西。”吴伯谦说:“没关系,我们是好朋友。”他们两个共同玩起了这份工作。
(2)线路图法。运用线路图记录幼儿活动的轨迹,描述幼儿在一段时间内去了什么地方,做了什么活动。例如实施蒙氏教育活动的幼儿园,在蒙氏工作期间就可以用线路图发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探究该幼儿在哪些区域停留了多久,以此反映出该幼儿对各个区域的偏好,以便调整后续的干预策略。
上图反映出该幼儿更偏爱美工区,语言区、人文科学区虽近在咫尺都没有过去操作。这是否跟该区域材料的设置有关,有待于对其他幼儿在语言及人文科学区操作情况进行观察以作比较,确定是材料投放的原因还是幼儿个体的原因。
(3)统计图法。运用饼图反应幼儿在某一项活动中任务达成情况。例如,在蒙氏活动中,自由工作期间,有的小朋友自始至终都进行蒙氏操作活动,但有的幼儿可能会出现无所事事,在教室内闲逛的状况。那么针对这些特殊表现的幼儿就可进行各种观察,统计出该时间段内他的活动情况。
(4)运用检核表记录幼儿的行为。初任教师可根据幼儿发展里程碑的发展指标将要观察的行为项目排列成清单,然后通过观察,检查核对该行为是否呈现的。由于初任教师的经验不足,这种方法可以保证观察更全面,以免观察片面。这样的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省时省力,便于操作。
3.运用幼儿发展理论解析观察行为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对记录的信息的分析与解读,提出干预的策略,这样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初任教师在进行观察记录时还会反应不会作行为分析以及教育策略的提出。其实,这反映的问题也是在学校里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还处于“沉睡状态”,还没有用来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恰巧运用基本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对自己所知悉的知识进行重新的整合、内化的过程,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认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例如,以下是一位老师做的观察记录做的评价与分析部分:
三、评价
根据《指南》的语言目标:4-5岁的幼儿喜欢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书讲给别人听;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他喜欢看图书,喜欢给老师讲故事,并且能坚持把一本书讲完。能说出书的大致情节。他摸着自己的嘴巴,演示鳄鱼当时的表情,说明他体会到鳄鱼当时的心情,对内容有初步的理解。
“读者反应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对学习情境进行感受、结构化和生成意义的过程。因此孩子对《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诠释完全是他的构建过程,教师不用过多地精确解读文本的意义,而是引导幼儿利用故事中的角色或线索,创编、改造故事。
四、建议
老师应该重视幼儿的声音:鼓励幼儿自由地表达自己、自由地对文本作出反应,。鼓励幼儿倾听、回应别人的想法,即鼓励幼儿通过互动而创造新的意义。整理分析彼此多元角度的想法,并探索这些想法的关联与对彼此的意义。老师不是提供故事“正确意义”的人和提供标准答案的知识库,而是“创造意义”的引导者,引导幼儿利用故事中的角色或线索,创编、改造故事。
这位老师对孩子阅读活动观察记录的分析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她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大量的专业知识。面对幼儿时时刻刻都有大量的信息环绕在教师的周围,但是为教师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信息正是教师的头脑起作用的教育价值观、儿童观。在这些内隐观念的作用下,与之相匹配的信息进入到教师的大脑,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然后发出指令指挥躯体进行相应的语言与动作,行为的结果的信息又传回大脑,大脑进行又一轮信息加工,发出新的指令指挥新的行为。 这样的过程正是教师对幼儿的行而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调整教育行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认识不断地趋近于客观、全面、完善,教育行为也不断地趋近于适合幼儿的发展,教育智慧不断的升级。
初任幼儿教师在对班上幼儿做了大量的观察记录对孩子的了解熟悉度比较高后就可把对孩子的了解情况分享给家长,并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家表现情况,以此对幼儿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样的沟通过程就是在向家长呈现老师专业化的工作过程,容易获得家长的认同,赢得家长的信赖。初任教师也可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事分享,既能展现自己勤于钻研、善于思考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赢得同事的认可与接纳,也能与同事互相交流学习。这样的学习更直观、具体、体验更深,更易于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JaniceJ.Beaty. 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M].郑福明,费广洪,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
[2]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里德尔﹒利奇.观察:走近儿童的世界[M].潘月娟,王艳云,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0.(有改编).
[4][5] 侯素雯 林建华.幼儿行为观察知道这样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4.(有改编).
[6]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 Vennis.观察儿童[M].单敏月 王晓平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6.(有改编).
4.中班幼儿观察记录 篇四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情境:美术课
观察对象:边子扬
观察资料:在绘画“叶子”时,边子扬很认真地画了一片大叶子,然后涂上了多种颜色,最终用深蓝色涂了背景色,教师提议他用深颜色勾画轮廓线,这样叶片就很明显,很漂亮了,他点点头,不一会,他把背景涂成了黑色,说:“教师,画好了,之后,教师告诉他什么是轮廓线,他明白了说:“那这黑色怎样办就是树叶掉地上了对吗我点点头,把他的作品贴在墙上,他高兴地又蹦又跳。
边子扬做什么事都能坚持把一样事情做得很好,他对绘画异常感兴趣,涂色均匀、丰富,只是在使用颜色比较色时不知该如何选择,我们将教给他一些绘画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他的绘画水平。
行为分析:边子扬做什么事都能坚持把一样事情做得很好,他对绘画异常感兴趣,涂色均匀、丰富,只是在使用颜色比较色时不知该如何选择,我们将教给他一些绘画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他的绘画水平。
★ 幼儿成长记录手册老师评语
★ 幼儿评语中班
★ 中班幼儿评语
★ 成长记录家长评语大全
★ 中班幼儿老师评语精选
★ 中班幼儿3月份评语
★ 幼儿园中班幼儿评语
★ 中班幼儿每周评语
★ 幼儿中班10月份评语
5.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心得 篇五
“可爱的动物”主题正在进行中,歌曲《小蝈蝈》是其中的一个预设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对小蝈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议论纷纷。于是,我借此开展了“信息交流活动”,满足孩子们好奇、探索的兴趣。
实录:
在音乐“小蝈蝈”的活动过程中,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歌词内容,我请他们和好朋友一起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小蝈蝈的秘密。
涛涛、榆榆和天意三个好朋友围在一起交流着:
“我见过的蝈蝈比蟋蟀大,它有两条粗粗的大腿。”
“对,我奶奶到菜场也给我买过一只蝈蝈,蝈蝈喜欢吃毛豆,我养了好长时间呢。”
“我舅舅以前给我买过蝈蝈,它的叫声很响。”婧涵轻声地对旁边的晨晨说到。
“我家里有一只蝈蝈,妈妈每天到菜场买毛豆和青菜回来喂它。”晶晶跑来说到。 “是吗?那你能不能把它带来给大家看看?”我鼓励晶晶把蝈蝈带到幼儿园。
孩子们对蝈蝈很感兴趣,为什么不把它扩大作为一次信息交流活动呢?
于是活动结束时,我就鼓励他们回家查找相关的资料。
第二天,婧涵在妈妈的帮助下,上网查找到了许多关于蝈蝈的生活习性的资料和图片;奇奇的爸爸在网络中下载了一段饲养蝈蝈的录像,非常生动形象;涛涛妈妈将不同种类的蝈蝈图片制作成了PPT;晶晶把自己养的蝈蝈也带来了……我将孩子们带来的资料布置成版面,并将电子资料安装到电脑中,让孩子们自由观察。
一下子有这么多关于蝈蝈的资料,孩子们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都围在版面和小电脑旁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
“你们看呀,蝈蝈的后腿很粗,它一定能跳很远。”
“原来还有黑色的蝈蝈呢!”
“妈妈告诉我,蝈蝈喜欢吃西瓜皮。”
“爷爷说蝈蝈最喜欢吃毛豆和丝瓜花了。”
“对,对,除了毛豆和丝瓜花,蝈蝈还喜欢吃苹果、米饭呢,很好养的。”
“蝈蝈其实不会叫的,它的声音是背上的翅膀不停地振动发出来的。”
“是吗?我原来还以为蝈蝈是用嘴发出叫声的呢。”……
反思:
1、作为教师除了有计划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的信息以外,还要善于观察和倾听,及时抓住一日活动中孩子们共同关注的、有价值的信息,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给予回应。在学唱歌曲“小蝈蝈”时,发现大部分的孩子对蝈蝈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于是我调整第二天的教学计划,鼓励孩子们回家请父母帮忙一起收集相关信息,再带来交流。
2、教师应该重视为孩子创设开放、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孩子们自由、大胆地表达、交流信息,以此来激发孩子自主观察、探究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发展。为此,我将孩子们带来的资料、实物布置成版面,把电子资料保存到电脑中,并让孩子们自由地观察、交流,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信息。
6.幼儿园中班保育老师随笔观察记录 篇六
现象二:下午离园时,某些家长一接到孩子,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白开水或各种饮料让孩子喝。
出现以上现象,无疑就是家长觉得孩子在园饮水量不足。其实,我们平时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并且在每次饮水时都会说出最少两杯啊!但这个提醒的作用有多大呢?我悄悄地观察了几天孩子们喝水的情况:如果老师不盯着,孩子们就盛很少的水。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俗话说“小宝宝是水做的娃娃”,年龄越小身体含水量越高,幼儿身体中的水分约占其体重的70%~80%,如失水量达体重的10%以上就会危及生命。5~6岁的幼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80~100毫升的饮水量。当然,这并不是说每天要孩子喝十几杯水,孩子平时吃的牛奶、蔬菜、水果和米饭等食物中均含有水分,补充了幼儿需水量的60%~70%,还须靠饮水来补充剩余的30%~40%。为了让幼儿认识到水对人体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本人对中班幼儿的饮水习惯作了研究,认为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重视、共同配合。
7.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表 篇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100例患者均系2003年1月-1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循环系统疾病的危重患者。
1.2 由我院护理部自制集观察项目、书写内容、效果评价
为一体的《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记录书写要求》。使用前由护理部组织对护士进行相关内容培训与考核, 之后投入使用。
1.3 由护理部质控小组成员每月随机抽查循环系统疾病的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各10份进行评定。
1.4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记录书写要求介绍
1.4.1 一般状态
精神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重;皮肤颜色;温度、湿度;有无发绀;有无身体低部位水肿;是否颈静脉怒张。
1.4.2 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弱及双侧是否对称, 有无交替脉、奇脉;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血压及脉压差。
1.4.3 活动状态
活动形态;活动持续时间和频度;日常活动量。
1.4.4 使用强心利尿药物反应
用药前后患者的心律、心率;呼吸困难是否改善;水肿程度和消长情况;尿量;是否出现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症状。
1.4.5 潜在并发症
是否有皮肤完整性受损、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 结果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记录书写要求》应用临床后, 共抽查100份病历, 结果显示《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记录书写要求》设计项目齐全、科学、先进、实用, 护士运用起来更直观、方便, 统一规范, 有客观评定标准, 使护士观察病情时重点突出, 有的放矢, 与医生临床判断相一致。抽查合格率达98.6%。
3 讨论
3.1《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记录书写要求》的应用, 体现了
护理工作内涵, 能全面真实、动态地反映出整个病情变化和系统观察及处理经过情况。能快速提高专科护士临床观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使每个护士都可以了解已经为患者做了什么, 还需要做什么, 更好地为医生做好前期工作, 为患者提供最佳优质服务。基层医院的临床护理观察记录, 因护士的资历、经验及学识水平不同, 很难体现出患者的真实病情, 特别是在应用强心、利尿剂前后, 大部分非专科护士经常忽略用药前后要观察患者心率、尿量与水肿的消长情况;个别护士不能根据患者情况正确执行医嘱用药, 如患者心率低于60次/min, 应停止使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物等。部分护士很难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活动形态和心律失常类型, 患者的健康问题与护理措施不符合的现象时有发生。我院自制的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记录书写要求项目齐全、设计科学、先进、实用, 有客观的观察内容及临床意义, 护士运用起来直观方便, 可操作性强, 书写统一规范。同时能通过观察, 评估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并随时进行效果评价, 体现了护理程序在危重患者身上的灵活应用;还可反映出护士的评估、诊断及处理能力与理论依据是否一致, 有利于护理科研、经验总结及临床教学, 值得推广和借鉴。
3.2 通过我院自制的《循环系统疾病护理记录书写要求》
的实施, 保证了护理记录与医生临床判断的一致性, 提高了临床护理观察质量。从抽查的100份护理记录中显示:书写合格率达98.6%, 健康教育与患者实际掌握保健知识符合率达90%以上, 护理措施实施率达100%, 无1例因护理观察失误或不及时, 或记录不符而发生医疗护理纠纷, 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8.怎样的观察记录更有效 篇八
1.随机观察记录
【案例】小班张红老师所做的随机观察记录
张红的策略:在随机观察的基础上,我对“娃娃家”和“医院”两个区的现象做了记录并分析出问题所在,这为接下来的指导提供了依据。我以“姑姑”的身份参与进去,摸摸娃娃的头,着急地说:“哎呀,‘娃娃’的头很烫,好像发烧了哦,这可怎么办?”这时,“爸爸”“妈妈”赶紧给“娃娃”量体温,并送“娃娃”去医院。这样,娃娃家和医院的成员们就都有“事”可做了。
他人评价:随机观察记录是一切观察记录的基础,教师能将随时捕捉到的信息、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后记录下来,力求为教育幼儿积累丰富的、有价值的素材。并可以此为据来调整下一步教育幼儿的策略。
2.跟踪观察记录
【案例】托班李丽老师所做的跟踪观察记录
9月4日早上,虹虹又哭闹着来上幼儿园,双手紧抱着妈妈不肯放。嘴里不断地嚷着:“我不要上幼儿同,我不要妈妈离开我……”教师问她:“为什么不想来幼儿园呀?”虹虹说:“幼儿同里没有妈妈,不好玩。”
9月18日午饭时,虹虹坐在小椅子上喊:“老师喂,老师喂。”教师走过去没有喂她,而是示范一次如何拿调羹。教师故意拿错了调羹,虹虹笑着说:“老师拿错了,是这样拿的。”说着虹虹正确地就拿起了调羹,教师及时表扬了她:“虹虹真厉害呀,自己会拿调羹了,真棒!”
9月21日起床时,虹虹拿着自己有拉链的鞋子,喊道:“老师帮我穿,我不会,在家里都是妈妈帮我的……”
李丽的策略:虹虹对妈妈有着强烈的依赖性,自我独立能力较差,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于是,我首先加强和虹虹的交流,促使其依赖情感的转移;然后多途径地教会虹虹生活自理技巧;再就是及时和虹虹妈妈沟通。家园共同发展虹虹的自我独立能力。
他人评价:在随机观察记录的基础上,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重点观察对象,对其进行跟踪观察,有选择地记录其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情况,或其在发展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纠正。
3.个体主题观察记录
【案例】中二班李娜老师对幼儿张鹏的绘画作品所做的观察记录
李娜的策略:通过家庭访谈,我了解到张鹏妈妈平日有抽烟嗜好,且与张鹏奶奶关系不融洽。张鹏奶奶经常在他面前说:“你妈妈就喜欢抽烟,总有一天会被吸血鬼吸死。”这给他心理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于是,我和张鹏的妈妈和奶奶进行沟通,引导她们意识到错误的行为,从而为张鹏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他人评价:就个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其言行、分析其作品、与其交流等途径,针对其特殊表现(积极的或消极的)做记录,并找到问题所在,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与帮助。
4.整体观察记录
【案例】中一班王娅妮教师所作的一周内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整体观察记录
王娅妮的策略:我实施了短时间冷处理法、榜样示范法、代币法等对他们进行矫正。两个月后,他们的行为明显改善,虽然偶尔还会有攻击性行为出现,但次数明显减少,而且能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他人评价:在班内出现某一普遍现象时,教师可对幼儿做整体观察记录,分析出共性的问题,以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9.中班游戏观察记录 篇九
实录: 在交通工具主题里,最兴奋的孩子莫过于凌华了。他每天背着一大包的铁轨来幼儿园,问他重吗?他摇摇头。今天游戏的时候,他又被这重书包走入游戏地点。刚把一书包的玩具倒在地上,苏里亚就来了。苏里亚想和凌华一起玩,于是就问:“凌华,我们一起玩吧。”凌华马上反问他:“你今天带了什么好玩的玩具,让我看看,我觉得好玩就跟你换。”苏里亚非常老实,马上打开书包让凌华看。凌华一看书包里是两个火车侠,挺受他欢迎的,于是就答应了苏里亚的要求。苏里亚如愿以偿,高兴的和凌华一起玩。但发现他俩玩的时候,苏里亚一点意见都没有,凌华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于是就看到,凌华守着一堆轨道,还不停的指挥着,而苏里亚不听得跑进跑出,一会帮凌华拿剪刀,一会帮凌华拿纸笔。游戏结束后,凌华非常满足的对苏里亚说:“明天你再带几个火车侠来,我再给你玩轨道,好吗?”苏里亚非常高兴,还跑到其他孩子身边大声地告诉大家。
对策与分析:
10.中班生活活动观察记录 篇十
观察目的:为什么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
观察人:王琼菲
早晨的体育活动时间开始了,只见小朋友们都随着音乐节奏认真地做操,只见雷桐、闫煜城2个小朋友站在原地不动,还不时的回头讲话,我看见了,连忙上前去提醒,可又过了一会儿,又停了下来。在后来的体育活动中,别人都排好队等待,只见他们俩不停地在后花坛中玩花、玩草。
分 析:1 、最近在早晨的户外活动中,雷桐和闫煜城很喜欢到后面的花坛中去玩,当我走过去问他们在赶什么时,他们说要找蜗牛,很喜欢蜗牛,所以每天喜欢到草、泥土中去找它。
2、雷桐每天入园时,脸上的表情总是不好,询问后,发现他每天早晨都和爷爷闹别扭,不听爷爷的话,上幼儿园时带有一种不好的情绪。
措 施:1、针对这种情况,通过集体活动“早上积极锻炼身体好”来教育所有的孩子,引导他们认识到积极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可应着孩子们的兴趣点,开展与此相关的主题探究活动“有趣的动植物”,帮助孩子和孩子们一起了解此方面的小知识。
3、在户外活动中,可带领他们幼儿园的一些花、草植物,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4、希望父母每天都按时送孩子入园参加晨间体育活动。
11.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表 篇十一
一、观察、记录中的主要问题
在幼儿园调研中发现,和一线教师交谈关于“观察、了解儿童”的话题,较多教师第一反应是看到儿童的“作品”、“照片”以及一些零散的言行举止片段等等,其实那预示着我们只看到了儿童外显的表象!同样,因为缺失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缺乏相应的观察知识和方法,很多时候教师为“观察”儿童埋头苦干,记了满满数页,但教师自己也不知道实际上看到了什么……观察儿童似乎变成了外加的甚至是强迫的任务,撰写观察记录更是毫无头绪。下面就观察儿童目前存在的典型问题做梳理:
(一)观察方面的问题
调查发现当前幼儿教师观察幼儿意识、能力与策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观察意识的缺失: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幼儿教师相对比较关注每日的保教活动以及自己的教育行为,但容易忽略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各环节的具体表现和状态,还普遍缺乏主动观察幼儿的意识和习惯。
2.观察目的的缺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更多的幼儿园和教师开始重视“观察儿童”的工作,但缺乏明确的观察目的,具体表现为:不能根据多方因素确定观察目的、明确观察目标、制定观察计划。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确定观察目的、明确观察内容、制定观察计划是保证观察取得预期成效的基础。所以,更多时候的观察是漫无目的的。
3.观察方法的缺失: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经验、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以及观察手段,教师在现场中用的更多是描述法、叙事法等,较少采用拍照、录像、录音等观察手段,一旦现场呈现出的幼儿信息比较多元或场景比较复杂时,教师就会显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往往捕捉到的信息不够客观、全面、系统。
(二)记录方面的问题
在观察记录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1.缺乏目的性:教师在观察记录幼儿行为前,首先要确定本活动现场要重点关注的人、事,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但我们发现教师在记录幼儿信息时,往往不能明确自己所要观察记录的目标,所以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记了满满数页,但自己也不知道实际上看到了什么、记录下了什么。
2.缺乏客观性:教师在观察记录幼儿行为时,要持客观和研究的态度,学会从客观的立场看问题,从而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但从教师记录的信息分析来看,往往教师会不自觉的带有主观色彩:如对信息进行夸张虚构、记录较概括、主观性语言多等。
3.缺乏有效性:教师在观察过程中要能够辨别、选择对观察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客观、真实地记录,呈现完整的观察记录。现实中的任何活动现场幼儿都会呈现大量的信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具有研究的价值。一线教师还普遍缺乏在观察记录时能敏感地捕捉幼儿活动中有价值的典型行为,并采用最适宜的手段及时记录。
二、观察、记录的“方法”
(一)如何观察儿童
观察目的:观察一名2岁6个月女孩的语言发展情况。
B和教师坐在一起看她喜欢的故事书——《饥饿的毛毛虫》。
教师指着第一页问:“B,这是什么?”
“树叶。”
“看,毛毛虫。”B说。
“对,这是一条毛毛虫,还有太阳。”教师说。
“太阳。”
“这是什么?”教师问。
“苹果。”B指着图画说:“毛毛虫、苹果。”
“对,毛毛虫吃苹果。”成人说,“他还吃了两个梨。”
“还有梨。”B说。
“让我们来数数这些梨。”教师说道,指着图画数起来:“1,2,3。”
“2,3。”B重复着。
上述案例教师在观察幼儿时,更多的只是关注到了幼儿和教师对话的内容,缺乏更为全面和细致的观察,如:面部表情、语调和姿势、行为持久度等……
观察儿童时我们应该尽力做到三个层次:第一,视其所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仔细观察儿童的一举一动,用“白描”的方式微格描述儿童的活动,包括他们的表情。第二,观其所由。即用我们的头脑去“诊断”式观察:儿童的所为,反映了该年龄段的共性特征,还是个性特点?有何行为动机、有何需要等等。第三,察其所安。即用心去观察,我们要陪伴儿童一起经历他们的心路历程,体察他们的情感态度,欣赏并学习他们的视角、思维、逻辑,分享他们的灵性、率真。
(二)如何记录儿童
教师甲记录:豆豆今天很生气,他谁也不想理,老师想和他一起做花灯,他也不高兴。
教师乙记录:豆豆今天早上皱着眉头走进教室。老师向他打招呼,他低头不语,一声不吭。他垂着肩,穿过教室走向睡房的阅读区角,一屁股坐在地垫上。浩浩想过来和他一起玩,却被他一把推开。老师走过来,问要不要一起做花灯,他摇摇头……
案例中教师乙的记录相比教师甲更为客观、真实,用“白描”的方式呈现了豆豆的情绪表现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便于教师后期更好地去解读该幼儿,并进一步支持他的发展。
所以在记录幼儿信息时,应该做到:第一,客观:对现场中的幼儿进行非判断性的观察,如实记录现场信息,在观察和记录时,不要解释和下结论。第二,具体:围绕近阶段的观察目的全面捕捉和记录幼儿的信息,即便是最不起眼的细节也不能忽视。第三,使用直接引语:观察者要细心聆听幼儿,并记录幼儿的原话。第四,使用情态词:用最直接的词语记录幼儿的情绪状态。
二、“专业”观察中的教育智慧
晨间区域游戏中,大班的孩子们正饶有兴趣地剪窗花。游戏操作中,大家纷纷忙着用自己手上的剪刀剪东西。
一个男孩手上拿着一张红色的纸“甩着”,头微微低着……我走近,他一点都没有动……班级老师正好走过来:“不着急,先想一想你要剪什么?”
过了会儿,有几位小朋友已经剪出了各色的窗花,并聚集在一起展览。男孩着急地看着其他人,依旧一副很茫然的样子。这时,班级内稍年轻的老师走过去,说:“还不会啊,来,老师帮你吧!”我站在旁边轻轻对她说:“不着急,再给他一点时间看看。”
3分钟过去了,看着他还是没有动手做,我微笑着向他征询:“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他的小朋友怎么做的,好吗?”男孩使劲地点了点头,于是我带他到隔壁桌(观察中我已经“留意”好的资源)进行“观察”……
大概看了5分钟,他抬起头对我说:“老师,我好像会了。”回到桌前,他继续开始他的“创作”,这时已经只剩下不多的几个小朋友在做了,他才刚刚开始。
看见他“工作”了,我就不着急了。用了将近20分钟的时间,他才完成(和班级同伴相比,一个非常简单的作品)。虽然时间还是比较长,但是他看到了自己工作的成果,脸上挂着微笑,蹦蹦跳跳地进入了属于他们的“同伴展览区”。
当教师蹲下身子,需要把“我是老师”转化为“我是孩子”,和孩子们平等地走到一起,走进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看见、看懂儿童,知道她们想什么、要什么,再用最合适的方式满足她们成长的需要,而“专业”的观察是实现真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观察和解读童心,我们还行走在路上……正如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言:“儿童不是成人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
12.中班区角观察记录 篇十二
观察对象:昊昊
记录者:顾丽亚
观察重点:能安静参与游戏,有良好的游戏习惯。
幼儿活动情景记录:
昊昊和几个要好的同伴在活动室的一角玩。玩着玩着有一个同伴不想玩了,走到别的地方去了。昊昊一看急了赶过去想把她拖回来。那个孩子见昊昊追来急忙快速躲闪。一来一去结果变成了你追我逃。她们俩在孩子中窜来窜去好几个孩子差点让她们撞倒。见此情景我忙阻止了她们,要她们注意安全。听了我的话她俩又到一边玩去了。于是我就设法转移她的注意力。
行为分析:
也许是昊昊觉得一逃一追好玩,也许是刚才玩得还没有尽兴,总之一会儿昊昊又提议玩起追逃的游戏来,看来今日她对捉人的游戏发生了兴趣。我想光提醒或阻止、批评都不是好办法,孩子可能会口服心不服,说不定还会产生逆反情绪。
教师后续的支持:
昊昊各方面本事较强,我在表扬阳阳是教师的小帮手的同时,向她指出刚才奔跑的不足,并请大家讨论?室内为什么不要奔跑,室内奔跑会有什么后果,昊昊听了连连点头。
13.幼儿园家访记录中班 篇十三
家访时间
5月11日
家访对象
王xx
家访教师
李老师.刘老师.黄老师
幼儿在园情况
xx小朋友在园里的表现良好,比较好动,好玩.平时一旦被老师批评就会哭脸,有时他一生气连老师也打,有时 喜欢带头说话起哄,排队喜欢抱着前面的那个小朋友.学习要要加油,只要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就更好了.
家访过程
1, 老师反应幼儿在园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2,老师了解幼儿在家的一些情况。
要求家长配合情况
14.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记录短篇 篇十四
在当今这个社会咱们的孩子生活在一种愉悦的时代一来伸手二来张口。每次在我的耳边总是有家长在唠叨着,老师孩子吃饭很挑食,在家里都是哄着他求着他才肯吃一点,可怎样办才好呢?
其实在也是一样,能够说咱们这个中班年龄段每一天吃饭也分成好几种类型。第一个类型是每一天不用老师提醒能保证把碗里的饭菜都吃的很干净。第二种类型先是观察这天吃饭合不合自我的胃口;这第三种类型干脆来了一个大转变和老师开始讨价还价,找一系列的借口来推掉自我能少吃一点是一点来到达自我的目的。在咱们班里每一天吃午餐总是有那么小部分孩子从开始一向吃到最后结果还是一样,那么这些孩子到底在干什么呢?
在咱们班级现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小语是个帅气的小男孩,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笑起来脸上还露出两个小酒窝,是个蛮可爱的小男孩,但是他每一天中午吃饭就是个大难题啦不管咱们怎样去哄他,说好话给他听就是无动于衷,每一天就是在耗时刻,我每次看到他拿勺子时慢吞慢吞的把一粒一粒米饭放在嘴巴里,这几粒饭在嘴巴里可有好长时刻好嚼呢;等过了一会儿他眼睛又开始东张西望等到其他小兄弟姐妹吃的差不多时,他还是没有吃完。不仅仅有小A状况类似也有小智他先看到这天的菜是什么菜,看着菜合不合口,她每一天吃饭先是把饭吃完,然后看到不钟爱的菜就开始用勺子一点点的在抠,当老师说你赶快把这个菜吃下去时,她说老师呀我这个菜真地不钟爱吃可不能够不吃;在咱们的鼓励下他开始慢慢的尝试,可过了没过多久,她又不动勺子。我每一天看着他们这样也真的很无奈有时和家长聊起,得知家里每一天要喂很长的时刻。
从以上这两个孩子的身上发现有不一样的点一个是吃饭慢,而另一个孩子是看菜是否对胃口。总之这他们都不爱动手吃饭,爱挑食,但家长在家又代替的太多,可每次他们又想在幼儿园和其他小兄弟姐妹一样能够愉快的进餐不好挑食。
15.中班美工区观察记录表 彩泥 篇十五
在区域活动动手区彩泥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如:牙签、小棒、塑料片、小积木等,并给幼儿布置了一个任务:做夏天里一些常见的东西,可用辅助物进行装饰,幼儿们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区域后,纷纷开始行动起来。
刘莫娇:搓呀搓,搓了一个圆球,然后选择一根小棒,划呀划,在上面开始刻瓜纹。
张亦诘:搓呀搓,搓成一长条,一接,变了个圈,成了游泳圈,然后在刻条纹。
陈 昱:搓呀搓,搓一个圆,一压,变扁了,往下插个小棍,变把小扇子。
何丹萍:或许在陈 昱的启发下把小棍插在圆的中间,变成了小伞。
姚欣悦:也做了一把小扇子,还在扇面上用小棒刻了个太阳。
分析:
幼儿园改革发展到今天,主题活动已不再局限于集体教学,分组活动、个别活动、区域活动都可以是主题活动的有效组织形式,对于3-4岁孩子来说,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发生在游戏中的,在区域活动中渗透主题内容,幼儿会更感兴趣,可以帮助幼儿丰富和积累有关主题的知识,而老师辅助材料的投入,有利于拓宽幼儿思维,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但是,参加动手区彩泥的幼儿只有5-6个,在此活动中只为部分幼儿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动手、动脑机会,其他幼儿或许会失去这样一次很好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
对策和效果:
每个幼儿都具有不同的经验水平,当幼儿成为一个群体时,他们会从同伴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会进行借鉴和再次发明。所以,在讲评时我一一介绍了这些作品,特意表扬了这些
幼儿,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成果。我想,我班幼儿会在这些作品的启发下把自己最大的创造潜能很好的发挥出来,这也是在主题活动中激发小班幼儿创新意识 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表】推荐阅读:
中班幼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09-29
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07-31
幼儿园游戏观察记录06-10
幼儿个例观察记录08-11
幼儿园活动区观察记录08-06
小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08-10
幼儿个案研究观察记录12-14
观察幼儿区域活动记录反思08-03
如何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09-29
幼儿园妇女节观察记录《给妈妈洗脚》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