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学术论文的方法(共13篇)(共13篇)
1.写好学术论文的方法 篇一
对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认识
本学期,我学习了学术表达与论文写作这一课程,对于论文写作这一部分,通过学习,使我对论文写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深深明白了学术论文写作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由于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语言不通,我们如果要让我们漂亮的研究为他人所承认,我们就必须要展现出我们的学术能力,而学术论文写作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以前,我总认为,学化学,实验做得好就是好,剩下的都不重要,通过对学术论文的进一步认识,我了解了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学习学术论文写作之后对于写化学学术论文的一点小小认识。
首先,要写好一篇化学学术论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化学做好,如果研究做得不行,得不出好的研究结果,就无从谈论论文写作了,因为研究做得不好是不可能写的出好的学术论文的。
开始动笔写论文前,要多看相关综述性文章,对我们所研究的一些背景有更深的了解,多看看别人论文是怎么写的,多借鉴借鉴,使自己在写论文之前,心中就有一个框架,这样,不仅论文会写的快,也会写的好。
研究工作做完后,根据研究做的程度,确定所要发表的杂志,因为不同的杂志要求不同,各个杂志有各个杂志的特色,只有进行了合理的定位,论文被接受的概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选好杂志后,确定自己的写作思路,从哪方面,从哪入手展现你的文章的亮点。只有一篇文章展现了自己的特色,才能被大家所认可。
学术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引言、实验、结果与讨论、致谢、参考文献。每一部分都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部分也都有着自己的要求。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必然每一部分都做得很好,所以我们撰写学术论文时要根据每一部分的要求,各个突破,这样对写好一篇学术论文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我将从各个部分说明下自己的体会。
标题能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内容。标题要用几个字来传递具体的信息,读者在浏览一遍标题之后,就应该知道相关的方向和大致的信息,并能够准找到他感兴趣的内容,从而继续读下去。所以选题要特别注意,一个标题如果能让审稿人眼前一亮,那么这篇文章就成功一半了,所以我们要正确合理的选择文章的标题。基本要求是:简短精炼、信息量全、准确得体、特点突出、反映研究方向。标题的字不宜过多,也不宜出现自我表扬的单词或短语。
作者这一栏中,要注意符合客观实际,并且要符合相关格式。
摘要可以放在最后写,在整个文章写完之后再来写摘要。摘要是一篇文章的简短概括。它一般包括一篇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总结。摘要的内容应包括与论文等量的主要信息。摘要的特点是应具有独立性,即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也要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的字数不宜过多,一般一段话即可,有时也可以配以图文来加以说明。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做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出来的用以表示论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是最能代表论文中心内容特征的词或词组,有助于读者了解主题。一般从论文中直接选出。关键词的选取能够直接影响你文章的引用率。所以关键词的选取要恰当。
引言是论文不可缺少的部分。引言应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引言不能与摘要雷同。引言要与本文的研究紧密联系。
实验部分主要是描述本文工作所用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相关过程。对实验过程中对于各种实验条件的筛选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所需要注明的地方都应该描述详尽。对实验的描述要客观,不应该夸大或改动客观实验数据。
结果与讨论一般包括: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对这一领域作出了什么贡献;对前景的展望,遗留问题和建议等。结论要将论文高度概括、浓缩。对实验过程中所获取的数据和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
致谢根据实际情况论文作者应对给予自己帮助、指点并因此受到启迪的人表示感谢。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意义在于:反映真实的科学依据、论据,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反映作者的严肃态度和负责精神,和便于读者查找原始出处;也表示对别人成果的尊重。引用要注意到:对最先在这一领域作出贡献的人一定要引,尽可能的引用全名,对于类似的工作引一个代表性的即可。
综上,写学术论文是很有学问的,我们在阅读文章是要注意随时注重这方面的积累,并且多多实践,会有相关收获的。
周泉泉(有机化学)
2013年12月20日
2013111922
2.写好学术论文的方法 篇二
1. 明确五个“W”和一个“H”
要写好记叙文, 首先必须确定写些什么, 然后懂得如何收集、选取素材, 而不能提笔就写, 写到哪里算哪里。我们可以借用新闻英语写作中经常用到的五个“W”和一个“H”的概念。即:What (什么事) , Who (什么人) , When (什么时候) , Where (什么地点) , Why (什么原因) , How (怎么样) 。尽管不是每篇英语记叙文都一定要将这些W和H包括进去, 但是, 确定写作内容、收集写作素材必定要围绕这五个W和一个H进行;读后不应让读者还存有上述疑问
2.确定以第几人称以及何种顺序展开记叙
一般来说, 英语记叙文展开记叙的视角有两个: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是从“参与者”的角度进行记叙;第三人称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展开叙述, 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
3.在塑造人物、展开情节上下工夫
像写汉语记叙文一样, 要写好英语记叙文也必须在塑造人物、展开情节上下功夫。我们记叙的任何事情都是要由人来进行的, 人物塑造的好坏是衡量记叙文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 人物, 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动作、言语如何记叙表达都应该仔细推敲。另外, 所述事情的情节展开也不能面面俱到地“报流水账”, 而要突出重点, 详略有致。还应该有意识地采用类似“设置悬念”、“前后呼应”等的写作手法, 以吸引读者的兴趣。
英语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1. 交代清楚人物 (who/whom) 、时间 (when) 、地点 (where) 、事由 (what)
2. 按故事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依次叙述
3. 主题鲜明, 内容清楚
文章中的故事应有头有尾, 要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结束的过程。确切地说, 在记叙时要把与一件事物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等因素交代清楚, 才能给人一种完整的认识和印象。
4. 层次分明, 有条有理
记叙时, 要有开头, 正文及结尾。有时涉及几个人或几件事, 一件事往往牵涉到相关的次要事情;有时一件大事中还包括小事, 这就要对记叙的事情做出分析, 分清主线和副线, 围绕主线安排副线。
5.详略得当, 主次适宜
记叙事情时, 要注意主题鲜明突出, 清楚具体, 内容感人深刻。写人时, 要抓住典型事例、典型行动和表现。对中心事件和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地方, 要详细叙述;次要的东西, 就少写或不写。
写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1.仔细审题, 确定主题。文章的目的、内容、结构层次以及语言的运用, 都要围绕主题进行。
2.根据情景提示和主题, 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 用每段的首句即主题句来指明段落的中心思想。安排好关键的主题句, 就会使中心更加突出, 眉目清楚。!!!!!!!
3.要进行审题, 根据内容需要, 确定好句子的种类、句型结构和习惯表达。这样可以避免中国式的英语, 提高语言的正确性。初写时, 多模仿句型写简单句, 循序渐进, 逐步深化。
4.句子时态要在上下文中有相关性、连续性;要与表达内容一致。
5.写作前最好有个简明扼要的提纲, 使自己的写作有章可循。审题后要先写出草稿, 经过修改之后, 再正式成文。
3.写好政治教案的方法 篇三
在新课标中,传统的备课升华为教学设计,经过自己的实践和参考老师们的经验加上课程专家的指导,我初步探索了新课程条件下教学设计的基本路径,在提高教学效益的过程中,我的教学设计起了良好的基础作用和系统性的动态引导。
一、教学设计以课标要求和教材体系为依托
新课程改革,原来的大纲变成了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实际上是全国最统一的学科标准,在这个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种类很多,体系也各有不同。
但是虽然教材有所侧重,编写风格也不一样。在课程标准这个方面来看,所有教材都是对课程标准的一种诠释。
因此,教学设计首先要依托课程标准。
这里我们采用了,课标分解法和教材结构法。
课标分解法,就是把课标的规定分解为具体问题。
按照必修和选修的体系,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把每一个环节的课标要求都分解划归一定得问题。
这样,课标有哪些问题要求,我们就一目了然了。
然后我们对教材进行结构,这里的结构是一个动词。就是我们要通过掌握教材,得出一个教材的知识能力和价值取向的结构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把教材的问题结构吃透。实际上我们在对比分析两个不同版本的政治教材的时候,我们发现无论教材编写者是什么风格,基本上都是遵循了课程标准确立的基本体系。
但是我们的教学设计最终还是主要依据了教材,因为我们发现,教材的体系是比较传统教材显得多而且乱的,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显然不能脱离课本,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哪些课程标准要求,获得教材的比较完整的体系关联的图示,知道编者是如何实现课标要求的,这样,我们在设计中才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把前后脱节的课本,设计成为体现课标的比较符合一般逻辑要求和生活经验的课程实施要素。
二、教学设计以学生预习为前提
教学实际采用学生预习先行法,是我们摸索的教学设计的一个亮点。
这就把传统的单纯教师备课,完善为,师生互动式的教学设计活动过程。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这个理念,当然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毕竟教育过程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新课程比较传统课程实现方式来看,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把学生从实际上的被动接受,改变为主动地积极探索。
我们的方法是采用了教导学案合一的方式。
“教导学案”是教学设计方案和学习设计方案的总称,顾名思义,我们一开始就考虑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教师教学实施的方案,一个是学生学习程序的方案。
在我们的教导学案中,教师并不是单一的设计主体,也不是单一的实践主体。
当然作为教学设计的起草者,教师首先根据课标要求和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一个总体的方案。
这里面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设计好学生预习的方案。
让学生如何预习,是需要认真设计的。
我们学校讲学生自主管理,并且承担了一个重点课题来专门研究自主管理。学生自主学习,也是学生自主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学生自我发展的角度来说,能够提高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是学生成长的一个核心内容。
但是作为被教育对象,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需要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逐步培养和引导。在我们的教导学案中,我们把学生预习方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设计了课前导读、情景设计、自我演练、我的笔记四个环节。
课前导读,并不是传统的教辅书上的资料解释和汇编,这一部分,我们除了设计了少量的重要知识讲解,主要环节是为学生读书设计思维导图,把课文的核心要求转化为读书引导问题,在一定的时间规定中,要求学生进行限时阅读,阅读后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在任务完成后,则可以继续新的预习内容。
情景设计,主要设计重点难点知识的案例分析和例题解析,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课文的重要内容,这里也会设计难度较大的内容,分类设计,是这一部分的一个特点,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求则是不同的。
自我演练,不是练习集锦,这里涉及到了综合探究和重点知识的检查,设计少量问题和比较多的开放性思考问题,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或者以高考题为主要演练对象。我的笔记,实际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心得,疑惑写出来。
这几个预习部分的设计都是有比较少的内容和具体的时间限制的,这样不仅保证了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效率,而且保证了自主学习的实际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为辅助
多媒体教学,无疑是一个新事物。我们学校文科课程也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并且每周都有示范课。
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重点点播的基础上,我们把难点复习和课堂演练用多媒体设备来作为重要媒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我们采用了无线设备,这就保证了政治课件演示的及时和准确。
其次,我们采用了下载课件和自主制作,多种途径。
在课堂上,我们把学生的难点、一点问题用形象的方法,和大量的实践问题结合,使得学生从思想的实际来看,可以有接近于生活实际的体验,从应试的角度则可以掌握比传统媒体设备更加多样更加深刻的能力和方法。
4.写好和谐结构作文的方法 篇四
近年来,“和谐”一词在报刊、电台频频亮相,成了点击率较高的词汇,“构建和谐社会”成为社会的热点。因而,学生很容易从“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我为和谐社会做贡献”等角度来组织材料,但这样选材,角度大而空,学生离这样的政治生活距离较远,写出来必定空洞无物,我们只有学会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从小角度切入,从具体的事物入手去构思,才能言之有物,具体生动。
一、议论类文的构思指导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力求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拟定一个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结构方式:
1、先揭示和谐的含义,一般采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多个领域和谐的具体表现,如解题中所说,然后揭示和谐的重要性,最后谈如何达到和谐,例如和谐的前提有尊重、平等、法制等。
2、先从反面举例,然后揭示不和谐的危害,指出和谐的重要。
3、正反对比着写,可以在阐释和谐的概念、重要性、原因和后果等方面对照着写。
二、记叙类文的构思指导
首先确定所要表达的范围,如家庭、社会、人与自然等,截取一个片段或几个片段铺叙成文。必须向学生讲明白,记叙类的文章要特别注意结构的精巧设置、细节刻画的运用和语言的形象生动。
根据文题提供的材料,题材可以涉及以下三个大的方面:
(一)写自然界之间的“和谐”
作者可以写自然界的动物之间、植物之间、动植物之间的“和谐”。动物之间的“和谐”,如动物世界中小熊、小猫、小狗之间的友好交往;植物之间的.“和谐”,如植物园中树木、小草、花儿之间的相互映衬;动植物之间的“和谐”,如牛羊与草原、小鸟与森林、游鱼与河流等的相互依存。
文章可以运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采用动化剧本的形式,把动植物虚化成人,通过动植物之间的对话、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表现自然界需要和谐,和谐让万物变得美好。
(二)写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1)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如“妈妈”与“奶奶”之间的和睦相处,“爸爸”的善解人意,妥善处理与外公、外婆之间的关系,“爸爸”、“妈妈”和“我”之间在平淡的家庭生活中体现的融融亲情,通过生活中真实、具体的典型事例,运用生动的描写方法,表现“和谐”的可贵。
(2)学校师生之间的“和谐”,如“老师”与“我们”之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融洽气氛,这既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又能表现新型师生关系。还可以写同学与同学之间矛盾的化解、友好交往等,写“我们”两名尖子学生因相互嫉妒产生纠纷,影响了各自的进步,也破坏了班级的荣誉。惨痛的教训,让“我”感到和睦相处,才是唯一的出路,对大家都有利,于是,上演了一段“将相和”。
(3)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如陌生人对“我”的错误或过失行为的谅解、宽容,让“我”恐惧的心变得温暖,或“我”热心帮助陌生人感到快乐,或邻里之间的相互体谅、互相帮助、和睦相处,还可以表现对和平的渴望,渴望台湾早日回归,渴望世界没有战争,渴望伊拉克的同龄人像我们一样,能够平安地坐在教室里学习,可运用书信体或庭审记录体,采用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把内容写充实。当然,也可以写想象文,写太空人与人类和谐相处,相互学习、借鉴、互补,共谋发展。但这类社会类话题,取材的范围大,内容离学生生活远,学生很容易写得空洞,说大话套话,论据不充分,论证不得力。这类题材学生在写作中要慎重选择,尽量不涉及。
(三)写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方面的主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立意:
一方面是从正面来立意,写“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如写“我们”保护身边的森林、草坪、环境,也可以写“我们”节约粮食、水、电,可以写爱护“我家”的宠物,从我的生活写起,从我身边的小事写起,以小见大,表现“保护环境”的大主题。
5.写好楷书的技巧和方法 篇五
2、写楷书时发笔逆入时速度要快,如惊蛇之入草;逆入作点后调锋时宜慢一些,所谓“迟回不进,以成藏头护尾之势”。
3、笔与笔交换过渡时要快,所谓“过贵乎疾”;钩法要快,蹲锋得势而出,所谓“峻快以如锥”,快则力聚锋尖。
4、捺法宜抑扬顿挫,一波而三折,所谓“不徐不疾,欲卷复驻,得意徐乃出之”。
5、短撇要快,锐而且速,如鸟之啄物,所谓“仓皇而疾掩”。
6、挑法宜迟,仰笔锋,轻抬而进,所谓“贵乎迟留”。
7、长撇宜悠扬,贵险而劲,意欲婉转流畅,笔力送到而势有余韵。
8、悬针宜徐,徐则意足而态有余妍。
9、垂露宜疾,疾则力劲而笔能复逆。
10、点贵乎重,其势如高峰之坠石。
11、至于长画中间之走笔当视其情况而定,或逆势涩进,而中截略细。毫内墨饱时用笔可略快,毫中墨少时用笔可略慢。
如何才能把楷书写的更好呢?
横平竖直我们平时所讲的“横平”,指的是横画平稳,并非水平之意。横我向右上斜5--10度,在书法上叫“取斜势”。“竖直”指的是竖画挺劲,也并非垂直之意。根据字形可斜、可正、可曲、可直。?如下图:?
上紧下松字形上部笔画较紧凑,下部较疏朗。??如下图:
上开下合口字,或带扁形口的字,如山字底、草字头等,都应上稍宽而放,下稍窄而收。??如下图:
上收下放字下部有撇、捺及长横等伸展笔画时,上部结构单位应收紧;下部应左右伸展以托上,称作“地载”。如下图:
上放下收字上部有伸展笔画时,下部结构单位应收紧;上部左右舒展,以盖下,称作“天覆”。
运笔技巧
基本笔法有:横、竖、撇、捺、点、勾、折等,这也好理解。而实际上最难的是运笔,就是写字的方法。结合自己学习书法的体会,在楷书的书写当中,主要有10种运笔技巧,下面进行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悬针竖的写法
第一种:落笔,也俗称下笔。就是毛笔笔锋开始进入纸面的那一刻。落笔有露锋落笔、逆锋落笔和侧锋落笔几种技法。不同的字体、不同的笔画,落笔的技巧不一样。
横画的写法字体
第二种:顿笔,也俗称按笔。就是笔端入纸面后,用腕力、指力把力的重心传导到笔端,轻重有度。在绘画当中也一样使用顿笔。所以才有了浓墨重彩、轻描淡写的词语。
顿画写法的字体
第三:提笔,就是把笔锋提起来而不离开纸面,笔锋提得高,写出来的笔画就细,提得低写出来的笔画就相对较粗。这在书法当中对于写出笔画的轮廓是关键。
提笔写法的字体
第四:折笔,就是笔锋滑行到笔画的末端,把笔锋转变方向行笔,大多数笔画的折笔都是藏锋而回,也有侧锋行笔的。
竖弯钩的写法
第五:挫笔、行笔中需转折时,将笔稍顿,然后提笔微离原处再继续行笔为挫笔法。
第六:转笔,就是笔锋入纸面后,立即转换笔锋,或左而右亦或右而左,写点画或藏锋前使用此法。
折笔和转笔兼有的字体
第七:行笔,也称过笔、渡笔,就是指笔锋按照自己的指端力道沿着纸面而行,力度要轻重有别,轨道要平滑,切忌出现锯齿形状。
第八:纵笔,就是指行笔到了笔画末端,笔锋没有马上回收,而是外露,边行边提笔,或向左、右提挑笔锋,或下行露锋提笔。
第九:驻笔,也就是停笔的意思,指笔锋没有离开纸面也不在运行,稍作停留,也不提顿笔锋。
纵笔和驻笔都有的字体
第十:收笔,提腕让笔锋离开纸面,在书写笔画末端的时候很讲究,收笔的方向直接决定了露尖的方向和大小。
实际上,在运笔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手腕、手指和笔在运动中展现不同的笔画形状。毛笔与钢笔不一样,毛笔的笔尖是软的,是由无数的豪毛聚制而成,所以用笔书写的时候,就会有正锋、偏锋、侧锋来写出字体的笔画、结体的不同韵味。用笔时笔锋的藏锋、露锋、侧锋,勾勒出笔画外形的不同效果。
书法要多练习才有进步
6.怎样写好资料与方法? 篇六
资料和方法主要介绍研究对象、所用材料、所循方法。包括起止时间、病例的详细情况 (性别、年龄分布、部位、侧别、分型、受伤机制等) 、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有多少种?比例、开放和闭合、评分或评级等) 、影像学资料 (X线、CT、MRI, 分别叙述其主要表现、特点、比例等) 、疾病、影像学、功能等国际标准分型、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手术方法 (新方法) 的详细介绍 (包括麻醉体位、切口与显露、病变处理及术中监测) 、术后处理、康复 (包括引流、药物应用、离床与负重、特殊治疗) 、研究方法、技术 (基础) 。
资料与方法写好之后请先进行自我审查:研究方法和设计是否合理?论述是否简洁有条理?如果是采用已有的方法, 是否适当, 是否做了正确的引用?在研究对象方面, 是否充分介绍了研究的时间、地点和研究对象的来源?是否详细介绍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和排除标准是否明确?如果有分组比较, 是否很好地判断了组间的可比性?在统计学分析方面, 应当注意所选统计学方法是否恰当合理?对统计学方法 (尤其是不常用的统计学方法) 的描述是否足够详细, 以使其他研究人员可以重复?是否报道了统计效力?是否说明有统计意义的P值水平?
7.写好读书笔记的八种方法 篇七
2012-01-05 10:47:55|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三峡胡子渔《最常用的八种做读书笔记方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笔头勤。”勤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读书的效果,克服边读边忘的毛病,避免重蹈熊瞎子掰苞米的覆辙。这里向大家介绍八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一、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摘录时要注意,不能全抄,而要把书中的优美词语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摘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二、体会式。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再联系自己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如有位同学读了《少年毛泽东》一文,感受最深的是毛泽东放牛,把一份草送给穷孩子的事,从中总结出毛泽东从小同情、关心穷人的好思想。联系到“我”与小伙伴一次偷西瓜的事,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同少年毛泽东一比,心里很惭愧、内疚,这样联系实际合情合理,真实感人。又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体会也可以是札记。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
三、提纲式。盖房子要按图纸搭好框架,框架搞好,再进行房子装修;写文章也一样,要先想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层次结构,这叫做列提纲。我们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洁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读了《妈妈的“病”》一文,可按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路编列提纲:(1)妈妈犯了一种“怪”病,既不上“医院”,也不让人说;(2)妈妈给奶奶送年礼是一只又瘦又小的鸡;(3)妈妈给外婆送年礼是四只又大又肥的鸡和一大包的年礼;(4)作者抨击少数妇女对母亲和婆婆的两种不同态度——孝敬与不孝顺。这样列提纲,对文章内容了如指掌,印象深刻。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如,提要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四、批注式。在阅读自己订阅的报刊和购买的书籍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在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写写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划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就常用这种笔记方法在书头批注。拉法第在回忆马克思读书时说:“他常折迭书角、画线、用铅笔在页边上作满记号,他不在书上写批语,但当他发现作者有错误的时候,他就常常忍不住打一个问号或一个惊叹号。”(《回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读书时常在字里行间画着五颜六色的记号,在书的空白处,往往还有评语。毛泽东在读《伦理学原理》一书时,全文逐字、逐句用朱墨两种色笔圈圈点点,遇到他认为观点正确、文字优美的地方,就批上“此论颇精”、“此言甚合我意”,认为不对的地方就画“×”,或批上“不通”、“荒谬”之类词句。
五、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
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直到背得滚瓜烂熟,记得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如此反复,脑子里积累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了。
六、卡片式。就是用厚纸剪成大小一样的卡片。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下来,再按书卡分类存放。存放的位置还要按类别,编上号码,写出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每天拿出几张卡片读一读,背一背,日积月累,脑子积累的词汇材料就越来越丰富。写作时,就可以从脑子的“储蓄库”里搬出来用,就不愁写不好作文了。做卡片时有四点小的要求: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七、剪报式。凡是遇到处理的废报、废书,在完全抛弃之前,可以检查一下其中是否有适合留下的文章。不管是一句名言还是一幅图画,都可以剪下在粘贴在自己准备好的剪报本上,空闲时象翻相夹那样随意阅读,也是一种享受呢。
八、索引式。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阵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素引,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索引笔记只需要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
摘自互联网
怎样写听课笔记
2011-12-01 01:08:41|分类: 学习方法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夏莲《怎样写听课笔记》
我们教师每个学期都会在教学之余听一些课,为了自己在听课中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听课一定要做笔记,那听课时记录些什么呢?我一般是从四个方面记录:
(1)基本信息。主要是指与听课有关的基本信息。如时间、学校、班级、学科、授课者、课题、课型等。
(2)教学实录。记录的是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堂实录应该记到什么程度呢?首先,不同类型或不同目的的听课其课堂实录的详简程度应该不同。如听名优教师的示范课(或公开课、观摩课)、听为了某种目的而开设的研讨课时,课堂实录需要全面详细一些,而同行之间的一般性听课,其课堂实录可以简明扼要一些。其次,对一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环节的记录也应该有详简之别。如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过程、问题的探究过程、例题的分析过程、教师引导的精妙之处和不
足、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点和暴露出来的问题等都需要详细地记录,而其它一般性的教学环节则可以简记或不记。
(3)教学点评。在听课过程中要把自己的分析、感悟和评价及时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教学点评。教学点评与教学实录要同步完成,记录时两者要对应。教学点评既可以是对教师引导或讲解的精妙之处或不足之处的分析,也可以是对学生发言或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迸发出的智慧火花或存在问题的评议;既可以是针对教学中某些具体问题或活动设计的看法与思考,也可以是受特殊场景或偶发事件启发所产生的灵感和顿悟。教学点评不必拘泥于内容和形式,但一定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感悟、观点和评价写出来。尽管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可能会很片面或有偏差,但它体现的是自己独立的、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视角,是对自己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评判能力的综合检验。
8.写作方法:如何写好人物的动作 篇八
翘起”的微笑,而一个爽朗的人笑得时候是“咧开嘴巴,露出牙齿”的开怀大笑。
第二点,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更需要注意准确用词。
比方说,你在饭后散步时的“走”和上学要迟到时的“走”是一样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在平时喝水时,可能是“拿起杯子,把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喝一口。”而当你渴极了或者是时间紧急的时候,你会怎样喝水呢?肯定是“一把抓过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咕咚’灌下一大口”,你看,同样是你这个人,同样是喝水,因为情境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不同,所选用的动词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把人物写活。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巴去商场买剪刀,他不能说话,无法用语言告诉服务员自己要买什么。于是,他就伸出自己的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当作剪刀,并且上下动动,好像是在剪东西的样子。服务员一看就明白了这个人要买剪刀。同学们想一想:哑巴没说话,服务员是怎么知道的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人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
哑巴买剪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出来,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一提到动作描写,肯定要准确运用动词。比方说,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语就有“瞄”“瞟”“盯”“瞥”“端详”等,我们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就不能总是“我看了一眼”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写成“我漫不经心地瞟了他一眼”或“我死死地盯着他”。这样,通过准确运用动词,就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
准确运用动词,同学们都能做到。但是有些同学就会有疑问:李老师,我用了动词了,为什么写出来还是不具体呢?比方说,我写“她举起了手”,可我们老师怎么还说我写的不具体呢?
其实,这位同学准确运用了“举”这个动词,已经能把人物的动作描述出来了,要想让描写更加具体,人物更加生动,李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小技巧。
妙招一:动词+修饰语的方法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以上这些类的词语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大家试一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是不是很具体呢?
妙招二:动作拆分法。
在介绍第二种方法之前,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敲门,注意是“敲门”,而不是“拍门”或“推门”。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要把它写好,其实包含着“大玄机”。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动作拆分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大动作分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的慢镜头中,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或者是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③举起(右)手④弯曲手指⑤敲门。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运用这种方法,“敲门”这个大动作,我们就可以写成一段话: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门前,轻轻推了一下,门紧闭着,里面似乎有亮光。他迟疑地举起了右手,想了想,慢慢弯曲食指,轻轻地敲在门上,里面没有反应,又敲了三下,仍然没有动静。他鼓起勇气,又轻轻地敲了敲,还是没有人出来开门,他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同学们,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我们是不是一下子就能把动作写具体了呢?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作文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让自己的文章更加具体。
今天,李老师只是告诉了大家两种方法,相信老师的.这两种方法一定能帮助同学们轻松写动作,把动作写得更具体!
妙招三:准确运用词语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比方说下面的句子:
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
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看”“拿”“吃”等等。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所以,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他是把一块钱拿在手里。而一个贫穷的孩子,他会把一块钱攥在手里。
9.怎样写好资料与方法? 篇九
资料和方法主要介绍研究对象、所用材料、所循方法。包括起止时间、病例的详细情况 (性别、年龄分布、部位、侧别、分型、受伤机制等) 、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有多少种?比例、开放和闭合、评分或评级等) 、影像学资料 (X线、CT、MRI, 分别叙述其主要表现、特点、比例等) 、疾病、影像学、功能等国际标准分型、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手术方法 (新方法) 的详细介绍 (包括麻醉体位、切口与显露、病变处理及术中监测) 、术后处理、康复 (包括引流、药物应用、离床与负重、特殊治疗) 、研究方法、技术 (基础) 。
资料与方法写好之后请先进行自我审查:研究方法和设计是否合理?论述是否简洁有条理?如果是采用已有的方法, 是否适当, 是否做了正确的引用?在研究对象方面, 是否充分介绍了研究的时间、地点和研究对象的来源?是否详细介绍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和排除标准是否明确?如果有分组比较, 是否很好地判断了组间的可比性?在统计学分析方面, 应当注意所选统计学方法是否恰当合理?对统计学方法 (尤其是不常用的统计学方法) 的描述是否足够详细, 以使其他研究人员可以重复?是否报道了统计效力?是否说明有统计意义的P值水平?
10.写作方法教研实践是写好的基础 篇十
后来,我把这两个案例从不同侧面整理进了我的教学论文《利用历史教学渗透德育之我见》《怎样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我在总结中这样写到:只有在备课中具备强烈的教育教学研究意识,才能进入较深的思维状态,授课才更有科学性和创造性,从而也为撰写论文打下基础。
11.小学生写好读后感的技巧方法 篇十一
一、读懂原文抓中心:
我们在读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
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
三、读感结合有侧重:
指导学生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二不二要。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
指导学生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关键词]:读后感;感点;实际
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想,把自己的收获或感想写出来,就是心得体会,也叫读后感。写读后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语文水平,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有新意、有感情、有见解、有体验的读后感呢?
一、读懂原文抓中心
“读后感”的“感”是从读中产生的。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话,在读文章前我们可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作者等。在读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乐家扬科》为例,一是初读感知,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来龙去脉,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总体印象。初读《小音乐家扬科》我们知道文章记叙了具有音乐才能的波兰穷孩子扬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惨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细读深思,抓重点,引导学生评词析句,细读深思,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细细品读文章,可先让学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扬科热爱音乐的重点词句,再细细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故事的扣人心弦之处。三是研读体悟,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读文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们进一步明白了夺去小音乐家扬科生命的罪魁祸首是人吃人,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没,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惨命运,使学生感悟到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如此幸福。我们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读”,才能领会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才具备了写“感”的条件。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什么叫“感点”呢?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有这么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感点:一是张飞对诸葛亮粗鲁无礼,张飞很莽撞。二是写刘备的语句和写张飞的语句对应起来可以看出刘备态度很谦恭。三是从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统一国家大业,从中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我们可发现第三个感点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复读这个故事后感受最深的一点,那么我们就选第三个作为读后感的切入点。
三、读感结合有侧重
12.怎样写好资料与方法? 篇十二
资料和方法主要介绍研究对象、所用材料、所循方法。包括起止时间、病例的详细情况 (性别、年龄分布、部位、侧别、分型、受伤机制等) 、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有多少种?比例、开放和闭合、评分或评级等) 、影像学资料 (X线、CT、MRI, 分别叙述其主要表现、特点、比例等) 、疾病、影像学、功能等国际标准分型、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手术方法 (新方法) 的详细介绍 (包括麻醉体位、切口与显露、病变处理及术中监测) 、术后处理、康复 (包括引流、药物应用、离床与负重、特殊治疗) 、研究方法、技术 (基础) 。
资料与方法写好之后请先进行自我审查:研究方法和设计是否合理?论述是否简洁有条理?如果是采用已有的方法, 是否适当, 是否做了正确的引用?在研究对象方面, 是否充分介绍了研究的时间、地点和研究对象的来源?是否详细介绍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和排除标准是否明确?如果有分组比较, 是否很好地判断了组间的可比性?在统计学分析方面, 应当注意所选统计学方法是否恰当合理?对统计学方法 (尤其是不常用的统计学方法) 的描述是否足够详细, 以使其他研究人员可以重复?是否报道了统计效力?是否说明有统计意义的P值水平?
13.如何写好作文之写作方法 篇十三
写作技巧在写作活动中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写作技巧是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作者的写作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所谓的写作意图,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和思想内容,以及通过这种表达达到什么目的。而要使这一写作意图圆满实现,就必须依靠写作技巧。
第二,写作技巧是构成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即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完美程度。这种艺术性的取得,决定于作者的世界观、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性表现在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意境我典型形象,从而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虽不同于形式美,但它更多地体现在与内容和谐统一的艺术形式之中,而艺术形式的完美创造,则依靠写作技巧。
那么什么是写作技巧的操作训练呢?
(一)师法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采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关于写作形式与写作技巧的深刻启示。例如,巧合与悬念,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固有形式或“手法”;对比与映衬,常常是构成大自然优美景观及“艺术”美感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人生和自然的规律中寓含着曲折美、变化美、节奏美;“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常见的景象中包含着动与静相反相成的艺术辨证法则„„因此,我们学习写作技巧,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二)阅读、借鉴
即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以及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凡优秀的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较高,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又富于创造性。多读优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注意其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的,并且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写作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写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实际与题材和表现对象的实际)进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经常练笔
这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技巧“操作训练”。清人唐彪写道:“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信哉言乎!”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这是不可更易的规律,任何企图改变或超越这一规律的人,永远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永远也写不出好文章。只有经常写,反复写,才可能在写作者身上固定下一个写作技巧的“概括化系统”,一个“自动化的”写作“行动方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懂得那些语言艺术大师们为什么谆谆劝诫“我们大家都应该写、写、写,写得尽量多”了。
写作技巧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技能”阶段,一是“熟练”阶段。“技能”阶段,是无法之中求有法,能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一阶段。“熟练”阶段,是有法之中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而掌握了包括写作的辨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二阶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技巧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
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否定写作技巧在写作中的客观作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因为,决定文章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初学写作者的重视。写作辩证法
“方法”一词起源于希腊,可以理解为遵循正确道路的行动。方法本质上是一种手段、工具,是主体和客观的中介。写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已有的论述是支离破碎的。应当吸收当代科学成果的多向、多维、整体性、全方位、多元化的考察问题的方法。
写作方法有三个辩证统一的层次:辩证方法、写作手法和一般方法。
1.辩证方法。
大脑、生命如宇宙一样奥妙无穷,只有一种理论及方法粗线条地勾勒了它解释了它,运用了它。这就是辩证法。文章是一个精神的生命,同样只有辩证方法技巧才能写好它。辩证法是根本的方法,是一切方法的灵魂。
一般科学逻辑方法及历史求证法,都是实证科学知性思维方法。这种科学方法以有限的工具行为,以某种实践目的作为规律和尺度。目的的实现成为最高原则。知性思维方法,常常在非此即彼的逻辑中陷入偏执和迷误,将统一的活生生的生命和自然予以意义的规定。当代西方一些明智之士,已经从执着极端和对逻辑科学思维的崇拜中觉醒。人们越来越多地接受辩证的合解,而不是将辩证法作为泛逻辑主义乃至神秘主义而抛弃。具有超验性、超越性和批判性的辩证法是哲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是实证科学的方法,但却可以是所有科学的根本方法。写作要以辩证法作为动态生命中的灵魂。
辩证法其实是人类早已产生的思维方法。中国古代的辩证观十分集中和高妙,五千年来一直明显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国古代典籍,无论是《易经》、《道德经》,还是中医理论书籍如《内经》,都贯穿融汇着阴阳辩证观。十九世纪中,西方哲学家黑格尔研究了辩证法,在《逻辑学》中谈到辩证思维的理性方法。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第一次探讨了不同知性思维方式的辩证思维方式,既保留了科学理性的精细区分精神,又走向辩证综合。马克思将黑格尔的辩证法改造为唯物辩证法,强调了它的批判实践性和革命性。今天,我们所讲的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中,最根本的方法在精神实质上与中国的辩证观是一致的,这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对待事物的方法。对立统一方法,最为逼近生命及宇宙奥秘的本质,是人们使用的最高的活的理性。
写作和任何事物一样都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这里只是重点介绍辩证方法。辩证方法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分为不同的类别。从主客体关系上:主观与客观,有我与无我等;从构思上:形与神,虚与实,大与小,藏与露,全与不全,抽象与具象,有限与无限,似与不似,单纯与复杂,夸张与写实等;从表达上:疏与密,曲与直,断与续,出与入,正与反,抑与扬,巧与拙,生与熟等;从风格上:华丽与朴素,自然与雕饰,强烈与冲谈,阳刚与阴柔沉着与飘逸等。
重点解释如下:
(1)有我与无我。我,是自我意识。无我,是对自我的超越,而非取消个性。无我,一是指忘我,即心灵自由驰骋,和外物交融在一起,达到的物我两忘的境界;二是指大我,在说我的时候其实是在指国家、民族和时代。有我才能真诚,有个性。无我才能不受限制有普遍感和历史感。
(2)有限与无限。有限指具体的诗句;无限指语句中的内涵。关键是写好有限。
(3)虚与实。是通过对客观形象的描绘而直接传达给读者的崐信息。虚是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而间接获得的信息。虚实结合一是崐化实为虚,如“化景物为情思”,二是化虚为实,把抽象感情与哲崐理赋予具体而生动的形象,运用比喻。
(4)小与大。小与大指的是描写对象。大,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小,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味写小就会限于琐屑;一味阔大则流于张狂。浪漫主义比较阔大。爱情诗易于琐屑。毛诗过于“大”。一是应当小大相形,如“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二是以小见大,“红杏枝头春意闹”,“窗含西岭千秋雪”。灵感信息法
在起草之前和起草中间,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这就是灵感。在起草之前产生的灵感,可以称为整体结构灵感,是产生文章整体的契机。而在起草中间产生的灵感,不断涌现,可以称为部分灵感,或灵机、灵气等,是形成文章实体的生机。不论是起草作品,还是起草论文,都要有灵感的参与,否则必定流于平庸。还可以说,只要是创造性的操作,必定产生灵感。
灵感,是最高级生命刹那间独创性极强的表现,它是在人脑意识层面积聚大量信息并有潜意识中隐信息随时涌出的可能之后,往往在巨大的情绪高涨的推动下,或者在理性约束力大大减少的情况下,由于一个途径不一的关键信息的加入,所有信息迅速沟通形成一种创造性有机体。古今中外,人们对灵感这一神秘现象进行了探究。我国古代称为“兴会”、“机遇”、“感兴”、“灵机”、“神遇”和“顿悟”等。灵感的特点是稍纵即逝。灵感是建立在思维势态和大量信息的必然性上的偶然性,正如梦一般,难以再现。作者必须在灵感出现时,快速地记录下来。
产生灵感的关键信息,途径不一,大致可以分为:
A.外界信息。伟大的古典物理学家牛顿散步中苦苦思索,只因一个苹果的落地,茅塞顿开,豁然贯通,发现了万有引力。列夫.托尔斯泰看到路边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牛蒡,联想到一个民族英雄,于是写出了中篇小说《哈吉.穆拉特》。唐代杜牧的诗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中可以看出诗人看到夕阳这一信息后抖然联想到大唐帝国的没落,写出了这首意象雄浑的小诗。
B.思维信息。在苦思冥索中,潜意识的大海里突然跃出一个信息,使已有的多种信息一下子沟通,形成一个创造性整体。大科学家阿基米德绞尽脑汁,苦求多时,但在洗澡时却忽然来了灵感,高兴得不顾一切地冲上街道大喊。柯岩一直想写一首怀念周总理的诗,感情十分真挚,但却苦于构思平常,“突然,我想到我们的民族有一个为逝者喊魂的习俗„„”于是,《周总理,你在那里? 》这一反映全国人民心声的绝唱诞生了。论文、哲理诗的写作往往更多地出现这一类信息,造成顿悟型灵感。
C.启迪信息。郭沫若说他创作是“先看大家之作”,目的是得一点“暗示”,促进“兴趣”。他还坦率地说:“我有一个秘诀,就是多看作品,用人家的构思,套自己的生活。”欣赏郭诗,多方比较,明显可以看出他向歌德、泰戈尔和惠特曼借鉴摹仿或者说从中提取启迪信息。许多作者还从别的艺术意象中找启迪信息。诗人白居易从音乐中获得灵感,写出《琵琶行》。杜甫、苏轼等写了很多题画诗。文章摹仿、艺术意象等都能成为启迪信息产生的来源。
D.自由信息。自由信息来自于作者头脑中的潜意识,与思维信息不同的是它是在意识放松控制或受到麻庳时出现的。酒类麻醉品使用后,诗人往往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李白自称“斗酒诗百篇”。睡梦中,意识的制约性几近于零,潜意识十分自由,但却仍能生发出符合一定理性的作品灵感。许多作者都有类似梦中写作的体验。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梦中忽得佳句,醒后立即记录,因有客人打扰仅仅写下数十行。但是,记录下的诗句却成为《忽必烈传》一诗中的精华。西方现化派中的超现实主义特别强调自由信息及其形成的灵感,创作方法主张“自动书写”,认为写作应当是绝对无意识的,最好是记述梦境和幻觉。
产生灵感的信息主要是以上四种。
无灵感时勿宁不写;灵感是天然,才智是人工,人工决不能胜过天然。但要注意的是,灵感不会凭空发生,一般要有思考的前提。因此,没有灵感但有写作愿望时,应当深入思索或者动笔起草,以引发灵感。提纲编程法
1.构思和提纲。
灵感之后,起草之前,必然有一个构思阶段。构思是从整体上对文章的抽象把握和设计,以抽象思维为主。构思简单地说就是整体思索,“想”文章。如果说灵感是受精,则构思是孕育主题其次是形成结构。构思的中心内容是形成主题。没有构思就没有文章,只不过有的构思因为时间短暂而不易看出。短暂并且没有用文字表达的构思,称为“腹稿”。李白、曹植等诗人出口成章,“七步成诗”,在这之前已经存在一个长期感受、思索的阶段。鲁迅重视起草前的构思及腹稿,说他的写作首先是“烂熟于心,凝思结想”。文字符号表达的构思就是提纲。
2.提纲重要性。
提纲是构思的外化和成果,实际上相当于用序码和文字符号所组成的一种图表。提纲的作用在于指导起草,使构思视觉化,以便作者从总体上更为准确概括地把握、修改和提高。
文章大家大都十分重视提纲。列宁说:“提纲确实是很重要的。”他要求“写得详细些”。列宁的弟弟讲述列宁在中学时代就养成了编写提纲的习惯,“先在一张四开纸上拟好作文提纲”。列宁的夫人说他“通常是先写好提纲„„把提纲改了两遍、三遍”。列宁的《五一节传单的提纲》收在《列宁全集》第八卷中,从中可以看出列宁对文章提纲的重视。大作家中不少人也重视提纲。老舍说:“尽管我们要只写二三千字,也需先出个提纲,安排好第一段说什么,第二段说什么„„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提纲就有4万多字,可以当作中篇小说。
3.如何对待提纲?
对待提纲,存在着不同认识,需要分析。初学者不懂得编写提纲的重要性,还有人不知道如何编写。在文学创作中,更有人反对编写提纲。列夫.托尔斯泰说:“我就从来不写提纲”,还说“按照提纲写出的是僵死的、不真实的、没有用处的东西”。司汤达说:“一写计划我就索然无味。”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提纲呢?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A.论文写作都要编写提纲。这里,编写提纲本身就是在研究,在起草。只要不断充实,提纲就成为一篇文章的初稿。朱光潜先生在《作文和运思》中谈他编写论文提纲的方法和过程,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他说:“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条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论文中的逻辑关系集中地表明在提纲上,因此特别需要提纲。
B.作品创作应当写提纲,但不能严格按照提纲起草。列夫.托尔斯泰和司汤达都反对创作提纲,但他们却记笔记,写要点。其实,笔记及要点就是提纲。区别在于,创作提纲不是逻辑关系的显示,而是主题、情节和重点的展现,因而更多形象性、模糊性和情感性。较为妥当的办法是,创作作品经过深沉的构思,写出一个符合文学特性的提纲,接着,丢开提纲,自由发挥,任意起草。其实,这样起草时仍然有提纲在潜意识中的理性化观照作用,只不过这种理性已经消融在感性的运作中,成为直觉,更适宜于意象的创作。在起草中,不要去想提纲,任由情性、意识、感性总之是创造生命去发挥。仅仅在创作遇到巨大阻碍,实在写不下去时,再参看提纲以提起思路。文学史上存在一个人们易于忽视的现象,那就是呆板地坚持理性指导创作尤其是编写详尽提纲的作家,却没有创作出不重视提纲的作家所能写出的传世作品。相形之下,前者比后者略有逊色。最明显的是老舍和茅盾与鲁迅的比较了。当然,两者的差别,其原因相当复杂,但起草方法的不同不能不是一个因素。可以说,按照提纲写出的作品,往往外在观察成分多,理性强。茅盾对《子夜》创作主导思想的反复说明就是一斑,他写的是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在三十年代的国内外形势下必然是行不通的。报告文学的写作倒是这样的。而那些没有严格按照提纲、甚至不写提纲而创作的作品,则内在体验成分较多,感性(包含着深广的理性的直觉)更强。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正是这样。《阿Q正传》的写作,不可能预先编写出提纲来,因为这是编辑索稿、定期连载的压力所促成的起草。鲁迅所说阿Q结局作者未能预定,正说明了这一点。然而,《阿Q正传》却不仅仅写出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中国及国人心态的观察和分析,更主要的是自然而然地写出了自己生命中最深切、最痛苦的内在体验。有人论证,阿Q的性格类似于作者祖父死于科场作弊一案中那个受命向考官行贿的佣人。其中是否可以看出作者有意无意执着探讨的因素和情结呢? 创作需要提纲,创作更需要摆脱提纲。贾平凹对待创作提纲的态度值得我们参考。他说:“这本书写作的时间不长,也就三个月吧,但它酝酿的时间却较长。我写过十几个月详细提纲,被折腾得日夜不宁,但落笔时还是全推翻放弃了。一坐到桌边,书里的人物自己就活动起来,故事自动发展,情节、场面、对话连翩而出,象水的自然流止,云的自然起落一样。”
4.文学创作提纲的明确提出。
笔者目力所及的写作专著或者文学专著中,创作提纲的认识只是混淆在一般写作提纲的笼统论述中,而且一般写作提纲也是十分简单、聊胜于无的。只要翻开任何一本《写作》,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首先需要认识文学创作提纲和一般写作提纲的异同,找出创作提纲的独特性来。要想认识二者的异同,又必须从写作和创作的异同上找根源。
写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篇章的形式表达对世界某种认识的过程。这就包括了创作。而狭义的写作却是反映社会生活中真实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写作过程,以符号逻辑的抽象思维为主导。它产生的是具有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的语言形式,即文章。文章写作提纲相当于一种用序码和文字所组成的论点、材料之间关系的逻辑图表,是文章逻辑关系的视觉化。而创作,却是建立在一般写作基础上的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服从于想像虚构的心理思维,产生语言艺术即文学作品。由此而来,文学创作提纲成为一种用序码和文字来表示的艺术形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图表,是形象之间关系的视觉化。因此,创作提纲带有更多的形象性、模糊性,常常可以视为重点或要点的串连,甚至于整体上不被视为提纲本身。
由文章写作提纲和文学创作提纲的对比,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认识:文学创作提纲是运用文字和序码来表示的艺术形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图表。
文学创作提纲对于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许多作家从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前面提到老舍和茅盾的经验。贾平凹这样谈他的创作:“我的创作往往是不停地列提纲,不停地来鲜活人人事事,直到一切清晰,才定下最后提纲,这样的工作比实际操作时间长数倍,艰辛成十倍。”
文学创作提纲的重要不仅来自于大作家的经验,也来自于它本身和创作的关系。它是创作的引导,是航线及信号灯,是广阔的创造领域的展示,是核心本质的把握。初学者更要重视文学创作提纲的编写,切不可在头脑中存有古代文学史上的“倚马可待”、“下笔千言,文不加点”的典故的诱惑,凭空潇洒。
要认识创作提纲的重要,还要对“下笔千言”、不加思索的创作现象进行分析,弄清构思、结构和提纲三者的关系。“不加思索”而“下笔千言”的创作现象确实存在。李白创作清平调三首是这样。现代派特别是意识流派的作家也是这样。各有原因和特点。
a.创作较短篇幅的作品,平时又有很多思维习性的蕴积,一遇机会就迸发而出。这在诗人中是较常见的。小说家也有这种情况。青年作家潘军说:“我不是预先要拟好一个提纲,设计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我更强调写作中的状态,想写就不断地写下去。”
b.这种情况是按照意识的流动来惯性创作。其内容多是早已在头脑中存在的心理和经历的复述。如美国小说《在路上》的创作。
c.打好腹稿。腹稿,常是未写出的提纲,有时则是较小的完整的作品。
除此之外的文学创作,看来以编写提纲为好。
5.提纲编写程序。
第一、拟制标题。
标题又叫题目。常常比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旗帜和橱窗。标题和主题(意蕴)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它服务于主题;标题可以更换,主题不能随意更换。以标题与主题的关系为主要标准,标题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一般文章的标题:
A.直接标明主题。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题是一个判断句。又如《文学要在表现个体生命中反映现实社会》。如《......是.....》和《......要......》的标题模式。
B.揭示内容范围。如《论„„》或者《„„论》标题模式。我国古代的文章,不常用“论”字,常用“原”或者“说”,如《原君》和《马说》。有的论文标题省去了“论”字。
C.设问、反问、感叹以显示主题倾向。如《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下不为例”可以休矣!》。
文章标题要求:1.确切。一要与内容符合,不能写跑题。二含义大小与文章一致,《游中岳庙》不能写成《锦绣中华》。三要与文体风格一致,如公文标题不能入诗。2.精练。特殊需要时标题才能长。3.醒目。一要形象,二要新颖。好的标题画龙点睛,使人一见钟情,反映出作者的修养。中国女排曾以0:3输给古巴队,第二年大学生运动会上以3:0击败击败古巴队,这件事大多新闻标题都是平实无误地概括这一事实。有一篇新闻的标题颇为生动,《还她一个三比0》。这个标题,表现了背景,显示出自豪感和幽默感,语言通俗,响亮上口。二是文学作品的标题:
a.形象概括意蕴,暗示意蕴。这类标题最为常见,因为象征手法是文学创作的传统手法,符合文学的本性,还会一直沿续下去。如《红楼梦》、《红高粱》、《城堡》和《老井》等。
b.指出作品内容,即题材范围。这类标题同样常见。如《百年孤独》、《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和《桃花湾的娘儿们》等。
c.与意蕴有关的一事一物,或人物语言。如《红蚂蚱、绿蚂蚱》、《项练》、《干草》、《你别无选择》和《狗日的粮食》等。
d.人名、地名、时间。如《哈姆雷特》、《羊脂球》、《小鲍庄》和《九三年》等。
e.提出问题,引起深思。如《谁之罪》和《怎么办》。
f.特别标题。这类标题常说明写作的原因、环境和心情,还常带有个性。如《无题》、《杂感》、《琐记》、《漫笔》和《随记》等。
作品标题的要求:形象、含蓄和新奇。文学作品的标题有它自己的符合特性的要求。如《阿Q正传》,新颖独到,土洋结合;具有象形作用,象阿Q及清末国人拖着小辫的脑袋; 据说与塞万提斯的世界名作《堂.吉诃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 透露出作者创作意念和西方名著的联系。大作家都匠心独运地拟制标题。又如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还有《白水仙号上的黑家伙》、《与狼共舞》、《飘》和《呼啸山庄》等。
应当注意,不能制作低级趣味的标题。如现在小摊上的那些带有刺激性的书名《粉红的肉弹》、《十三张美人皮》和《女尸案》等。
第二、写主题(意蕴)句。
主题在文章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如果说文章是一个人类创造的精神生命,那么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胳,语言是细胞,表达方式是皮肤,线索是脉络,而主题则是灵魂。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全部材料所表达的基本认识,具体表现为一个逻辑判断句(10个字左右)。而在教学尤其是中小学教学中常见的主题说法却是一种套路,“通过„„表现了„„歌颂了„„”这一公式化的主题认识,其实讲的是全文内容。主题体现为逻辑判断。这种判断应当集中、明确。正如古人所说,作文要“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过秦论》记了许多事实,但都以最后的主题句来贯穿和制约:“一夫作难而七庙毁,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正确的主题写法是一个有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判断句。如文艺性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主题就是一句话“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主题在文学作品中应当是意蕴。意蕴是全部作品内容体现的中心意向,包括核心主题、副主题以及审美情致等作者的认识判断和审美追求。这就要写成一个复句。如《红楼梦》的意蕴可以写成:“在混沌生活中极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境界及这种追求不可能达到的悲怆和幻灭。”
第三、简述内容(包括关键词)。
内容简述或者内容提要。在科学性文章中,它包括主题和层义以及要点。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写做情节梗概、剧情简介等。
如果作品字数在几千字以上,最好写一个内容简述,字数在100上下。
第四、选择结构。
这一点指的是中间部分的安排。
科学性文章中的结构是(参考下一章“公文”写作中的结构内容):
1.并列式。一般写的是对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说明主旨服务。能够省略某一部分。先后次序不那么固定。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
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对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
在一篇文章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结构选择,所用字数一般只有几个。
第五,标明层义。
这一部分就叫做全文的纲。层义这一提纲的主要部分有两种写法。一是标题写法,结尾没有标点符号,几个至多十来个字,简明扼要。这种写法的长处是简洁清楚,易于把握(字数及全部提纲都少)。短处是别人不易看懂,自己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弄不明白。二是句子写法,是完整的一句话。这种写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短处是易于冗长,不利于思考。最好是两种方法交替,在简单明了的地方用标题写法,在复杂难记的地方用句子写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层义具体表现在文章中有二种,一是居中排列的小题目,二是项目。
注意:自此以下,提纲就要运用序码。关于序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有明确规定。这些规定是:序码一般分为四层:一是汉字小写的一、二、三、四等,后面用顿号(小标题的层次顺序不用顿号,空一格);二是半圆括号和汉字,如
(一);三是阿拉伯数字1、2、3、4等;四是半圆括号和阿拉伯数字,如(1)。以下还可以有这样一些序码:第一,第二,第三等;A、B、C、D等;甲、乙、丙、丁等。要注意不可直接从第二层或第三、第四层引用,要保持一致,不能混乱。
第六,写出段义及要点。
文章的段落大部分由规范段组成。规范段相当于一篇小文章:首尾要有概括全段的主句(段尾主句略有变化,意思更加深入);段内同样由并列法(用数字、分号或简单的句子并列)和递进法组成。段中要点,可以点出段中材料、安排方法或者写作要求等。
文学作品的结构,比较复杂,需要详细讲述。
在创作过程的构思阶段, 有了意蕴之后就要寻求表达意蕴及其它内容的形式。选择艺术的形式,不仅要确立结构,也包括选择文体和语言。文体的选择,在创作的准备阶段,基本上已经定型。在这里,可以再对文体的选择加以说明。文学的体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重视直接表现作者心灵即主观性很强的一类。这类文体,典型的是诗歌,讲究“主体性原则”。“特有的内容就是心灵本身。”(黑格尔语)可以说,只要作者心灵活动得到真实表现,那么心灵所映现的客体无论怎样变形都是可以的。其二是重视间接表现作者心灵即客观性很强的一类。这类文体,坚持客体性原则,即首先写好客观对象,再“流露”作者的意向。叙事类文学作品如小说就是这样。作者要根据意蕴及其它内容的表达,选择文体的类别。而在一种文体中,又有各自的特点,需要作者进一步选择。至于语言,作者早已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具体创作中再进一步建立语言的明确意识。这样,寻找表达思想内容的精美形式,主要是选择结构。
对于结构,古今中外都高度重视。《红楼梦》体大思精,中外文学中的作品罕与其匹。曹雪芹在结构上耗费心血之大,“谁解其中味”。歌德说:“要费多大力,要用多少心思,才能使一个宏伟的整体安排停当!”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结构最惊人的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它既是犹太人和爱兰人史诗,又是人体器官的图解;既是自传,又是永恒的男性和女性的象征; 既是艺术和艺术家成长过程的描绘,又是上帝吾父和耶稣吾子关系的刻划; 既是古希腊英雄俄德修斯的现代版,又是传播圣经的福音书,呈现出多重结构的迷宫。不过,初学者不必气馁,年纪轻同样可以创作出结构精美的作品。萧洛霍夫23 岁时就写出史诗性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前二卷。剧作家曹禺从18岁时就开始创作《雷雨》,24 岁发表了这一结构精炼的话剧,震动了中国文艺界。路翎写出长篇小说《财主的女儿们》,年纪只有19岁。不重视结构的作者是不可能成功的。要成为大作家,更要讲究结构的独特。
要想选择精美的结构,就必须对结构加深认识。结构是以理性思维为主的构思的结果,本身是传统创作理性的继承和改造。尤为明显的是,不少杰作的结构都借鉴和模仿前人作品的结构。我国四大古典小说,据说都有前人话本或作品作为摹本。莎士比亚剧作亦然。有人认为,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借用了莎剧《李尔王》的情节线索。还有人找出鲁迅小说和东欧小说的相似之处。结构实质上是作者主观思路和事物客观逻辑的产物。现代派还认为内容就是形式,形式就是内容,主张有机形式主义。重视形式创新。在科学中出现结构主义的理论方法。在创作构思中,往往产生一种灵感,使得结构忽然形成,浑若天成。
选择结构,在实际操作上一般要清楚文体特点和结构类型等基本认识。文体应当说是约定俗成的较大类型的结构,具体作品结构受其制约。如诗歌,特点是分行分节,具有多义性、跳跃性和音乐性。戏剧,特点是分幕分场,有较强的戏剧冲突和以对话为主的表现形式。电影,特点是蒙太奇,在时空变换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并有现实逼真感。小说,特点是内心刻划细致,多种表达方式共用,是语言艺术的充分表现。初学者必须对文体特点有着明确意识。至于文学作品的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a.纵向发展式。其本要求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序进行,这是叙事型文学体裁传统的又是基本的种类。这种结构,建立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的顺叙、倒叙等其础之上。倒叙尽管将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前,但主体仍属于纵向发展式,因为作者和读者都有明确的时间意识。这种结构,在戏剧上称为开放式。开放式,其本上从头到尾地发展故事情节,线索层次清晰,但易生沉闷感。必须注意主次详略,重点突出。
b.横向发展式。其本要求是按照事物构成的序列展开。这种结构,在戏剧这种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称为封闭式。封闭式,往往从高潮或高潮之前紧张时分写起,造成悬念和气氛,而将前面的发展穿插在人物回忆中。
c.心理发展式。这种结构,一切以心理变幻为准绳。特点是追求、制造时空的破碎、叠合、放射和交错。其实是以内心为焦点,自由联想,追随意识流动,也可以叫做心理时空式。西方现代大大发展了这种方式。其优点是内 丰富,更贴近生活的本来面目。缺点是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然,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使读者在支离破碎中产生厌烦。这种结构方式,标志着结构的发展和作者主观意识的强化以及文学对人的内在世界的特殊关注。
第五、标明层义。
层义往往是文章中的小题目。
这一部分就叫做全文的纲。层义这一提纲的主要部分有两种写法。一是标题写法,结尾没有标点符号,几个至多十来个字,简明扼要。这种写法的长处是简洁清楚,易于把握(字数及提纲都少)。短处是别人不易看懂,自己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弄不明白。二是句子写法,是完整的一句话。这种写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短处是易于冗长,不利于思考。最好是两种方法交替,在简单明了的地方用标题写法,在复杂难记的地方用句子写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注意:自此以下,提纲就要运用序码。序码要求自由选用,前后统一。常见的序码有:上、中、下(编、卷),一、二、三(章),1、2、3(节),A、B、C(目)等。一般自大而小排列为:编、章、节、一、(一)、1、(1)等。
第六、写出要点。
在一般文章提纲中,这里应当写出规范段的段中主句,即段义。但在文学创作提纲中,应有较大的形象创造自由,这就需要写出要点或重点。要点或重点,可以是形象描写的特点,也可以是动人细节的详尽描述,还可以是作者自己的各种提示如手法、技巧、警句和灵感等等。在每个层义下面,要点的多少要视对起草的作用大小而定。托尔斯泰和一些作家的创作笔记就是这样。
编写后的提纲,还要反复修改。对提纲的修改是一个总--分--总的综合分析过程。先从总体上把握,去分析部分,再在分析部分时放在总体中把握。如果相反首先修改局部,就可能在不符合整体时删去,这就造成浪费。
提纲编写应和文章结构模式部分紧密联系起来学习。提纲编程法
1.构思和提纲。
灵感之后,起草之前,必然有一个构思阶段。构思是从整体上对文章的抽象把握和设计,以抽象思维为主。构思简单地说就是整体思索,“想”文章。如果说灵感是受精,则构思是孕育主题其次是形成结构。构思的中心内容是形成主题。没有构思就没有文章,只不过有的构思因为时间短暂而不易看出。短暂并且没有用文字表达的构思,称为“腹稿”。李白、曹植等诗人出口成章,“七步成诗”,在这之前已经存在一个长期感受、思索的阶段。鲁迅重视起草前的构思及腹稿,说他的写作首先是“烂熟于心,凝思结想”。文字符号表达的构思就是提纲。
2.提纲重要性。
提纲是构思的外化和成果,实际上相当于用序码和文字符号所组成的一种图表。提纲的作用在于指导起草,使构思视觉化,以便作者从总体上更为准确概括地把握、修改和提高。
文章大家大都十分重视提纲。列宁说:“提纲确实是很重要的。”他要求“写得详细些”。列宁的弟弟讲述列宁在中学时代就养成了编写提纲的习惯,“先在一张四开纸上拟好作文提纲”。列宁的夫人说他“通常是先写好提纲„„把提纲改了两遍、三遍”。列宁的《五一节传单的提纲》收在《列宁全集》第八卷中,从中可以看出列宁对文章提纲的重视。大作家中不少人也重视提纲。老舍说:“尽管我们要只写二三千字,也需先出个提纲,安排好第一段说什么,第二段说什么„„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提纲就有4万多字,可以当作中篇小说。
3.如何对待提纲?
对待提纲,存在着不同认识,需要分析。初学者不懂得编写提纲的重要性,还有人不知道如何编写。在文学创作中,更有人反对编写提纲。列夫.托尔斯泰说:“我就从来不写提纲”,还说“按照提纲写出的是僵死的、不真实的、没有用处的东西”。司汤达说:“一写计划我就索然无味。”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提纲呢?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A.论文写作都要编写提纲。这里,编写提纲本身就是在研究,在起草。只要不断充实,提纲就成为一篇文章的初稿。朱光潜先生在《作文和运思》中谈他编写论文提纲的方法和过程,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他说:“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条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论文中的逻辑关系集中地表明在提纲上,因此特别需要提纲。
B.作品创作应当写提纲,但不能严格按照提纲起草。列夫.托尔斯泰和司汤达都反对创作提纲,但他们却记笔记,写要点。其实,笔记及要点就是提纲。区别在于,创作提纲不是逻辑关系的显示,而是主题、情节和重点的展现,因而更多形象性、模糊性和情感性。较为妥当的办法是,创作作品经过深沉的构思,写出一个符合文学特性的提纲,接着,丢开提纲,自由发挥,任意起草。其实,这样起草时仍然有提纲在潜意识中的理性化观照作用,只不过这种理性已经消融在感性的运作中,成为直觉,更适宜于意象的创作。在起草中,不要去想提纲,任由情性、意识、感性总之是创造生命去发挥。仅仅在创作遇到巨大阻碍,实在写不下去时,再参看提纲以提起思路。文学史上存在一个人们易于忽视的现象,那就是呆板地坚持理性指导创作尤其是编写详尽提纲的作家,却没有创作出不重视提纲的作家所能写出的传世作品。相形之下,前者比后者略有逊色。最明显的是老舍和茅盾与鲁迅的比较了。当然,两者的差别,其原因相当复杂,但起草方法的不同不能不是一个因素。可以说,按照提纲写出的作品,往往外在观察成分多,理性强。茅盾对《子夜》创作主导思想的反复说明就是一斑,他写的是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在三十年代的国内外形势下必然是行不通的。报告文学的写作倒是这样的。而那些没有严格按照提纲、甚至不写提纲而创作的作品,则内在体验成分较多,感性(包含着深广的理性的直觉)更强。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正是这样。《阿Q正传》的写作,不可能预先编写出提纲来,因为这是编辑索稿、定期连载的压力所促成的起草。鲁迅所说阿Q结局作者未能预定,正说明了这一点。然而,《阿Q正传》却不仅仅写出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中国及国人心态的观察和分析,更主要的是自然而然地写出了自己生命中最深切、最痛苦的内在体验。有人论证,阿Q的性格类似于作者祖父死于科场作弊一案中那个受命向考官行贿的佣人。其中是否可以看出作者有意无意执着探讨的因素和情结呢? 创作需要提纲,创作更需要摆脱提纲。贾平凹对待创作提纲的态度值得我们参考。他说:“这本书写作的时间不长,也就三个月吧,但它酝酿的时间却较长。我写过十几个月详细提纲,被折腾得日夜不宁,但落笔时还是全推翻放弃了。一坐到桌边,书里的人物自己就活动起来,故事自动发展,情节、场面、对话连翩而出,象水的自然流止,云的自然起落一样。”
4.文学创作提纲的明确提出。
笔者目力所及的写作专著或者文学专著中,创作提纲的认识只是混淆在一般写作提纲的笼统论述中,而且一般写作提纲也是十分简单、聊胜于无的。只要翻开任何一本《写作》,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首先需要认识文学创作提纲和一般写作提纲的异同,找出创作提纲的独特性来。要想认识二者的异同,又必须从写作和创作的异同上找根源。
写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篇章的形式表达对世界某种认识的过程。这就包括了创作。而狭义的写作却是反映社会生活中真实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写作过程,以符号逻辑的抽象思维为主导。它产生的是具有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的语言形式,即文章。文章写作提纲相当于一种用序码和文字所组成的论点、材料之间关系的逻辑图表,是文章逻辑关系的视觉化。而创作,却是建立在一般写作基础上的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服从于想像虚构的心理思维,产生语言艺术即文学作品。由此而来,文学创作提纲成为一种用序码和文字来表示的艺术形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图表,是形象之间关系的视觉化。因此,创作提纲带有更多的形象性、模糊性,常常可以视为重点或要点的串连,甚至于整体上不被视为提纲本身。由文章写作提纲和文学创作提纲的对比,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认识:文学创作提纲是运用文字和序码来表示的艺术形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图表。
文学创作提纲对于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许多作家从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前面提到老舍和茅盾的经验。贾平凹这样谈他的创作:“我的创作往往是不停地列提纲,不停地来鲜活人人事事,直到一切清晰,才定下最后提纲,这样的工作比实际操作时间长数倍,艰辛成十倍。”
文学创作提纲的重要不仅来自于大作家的经验,也来自于它本身和创作的关系。它是创作的引导,是航线及信号灯,是广阔的创造领域的展示,是核心本质的把握。初学者更要重视文学创作提纲的编写,切不可在头脑中存有古代文学史上的“倚马可待”、“下笔千言,文不加点”的典故的诱惑,凭空潇洒。
要认识创作提纲的重要,还要对“下笔千言”、不加思索的创作现象进行分析,弄清构思、结构和提纲三者的关系。“不加思索”而“下笔千言”的创作现象确实存在。李白创作清平调三首是这样。现代派特别是意识流派的作家也是这样。各有原因和特点。
a.创作较短篇幅的作品,平时又有很多思维习性的蕴积,一遇机会就迸发而出。这在诗人中是较常见的。小说家也有这种情况。青年作家潘军说:“我不是预先要拟好一个提纲,设计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我更强调写作中的状态,想写就不断地写下去。”
b.这种情况是按照意识的流动来惯性创作。其内容多是早已在头脑中存在的心理和经历的复述。如美国小说《在路上》的创作。
c.打好腹稿。腹稿,常是未写出的提纲,有时则是较小的完整的作品。
除此之外的文学创作,看来以编写提纲为好。
5.提纲编写程序。
第一、拟制标题。
标题又叫题目。常常比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旗帜和橱窗。标题和主题(意蕴)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它服务于主题;标题可以更换,主题不能随意更换。以标题与主题的关系为主要标准,标题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一般文章的标题:
A.直接标明主题。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题是一个判断句。又如《文学要在表现个体生命中反映现实社会》。如《......是.....》和《......要......》的标题模式。
B.揭示内容范围。如《论„„》或者《„„论》标题模式。我国古代的文章,不常用“论”字,常用“原”或者“说”,如《原君》和《马说》。有的论文标题省去了“论”字。C.设问、反问、感叹以显示主题倾向。如《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下不为例”可以休矣!》。
文章标题要求:1.确切。一要与内容符合,不能写跑题。二含义大小与文章一致,《游中岳庙》不能写成《锦绣中华》。三要与文体风格一致,如公文标题不能入诗。2.精练。特殊需要时标题才能长。3.醒目。一要形象,二要新颖。好的标题画龙点睛,使人一见钟情,反映出作者的修养。中国女排曾以0:3输给古巴队,第二年大学生运动会上以3:0击败击败古巴队,这件事大多新闻标题都是平实无误地概括这一事实。有一篇新闻的标题颇为生动,《还她一个三比0》。这个标题,表现了背景,显示出自豪感和幽默感,语言通俗,响亮上口。
二是文学作品的标题:
a.形象概括意蕴,暗示意蕴。这类标题最为常见,因为象征手法是文学创作的传统手法,符合文学的本性,还会一直沿续下去。如《红楼梦》、《红高粱》、《城堡》和《老井》等。
b.指出作品内容,即题材范围。这类标题同样常见。如《百年孤独》、《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和《桃花湾的娘儿们》等。
c.与意蕴有关的一事一物,或人物语言。如《红蚂蚱、绿蚂蚱》、《项练》、《干草》、《你别无选择》和《狗日的粮食》等。
d.人名、地名、时间。如《哈姆雷特》、《羊脂球》、《小鲍庄》和《九三年》等。
e.提出问题,引起深思。如《谁之罪》和《怎么办》。
f.特别标题。这类标题常说明写作的原因、环境和心情,还常带有个性。如《无题》、《杂感》、《琐记》、《漫笔》和《随记》等。
作品标题的要求:形象、含蓄和新奇。文学作品的标题有它自己的符合特性的要求。如《阿Q正传》,新颖独到,土洋结合;具有象形作用,象阿Q及清末国人拖着小辫的脑袋; 据说与塞万提斯的世界名作《堂.吉诃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 透露出作者创作意念和西方名著的联系。大作家都匠心独运地拟制标题。又如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还有《白水仙号上的黑家伙》、《与狼共舞》、《飘》和《呼啸山庄》等。
应当注意,不能制作低级趣味的标题。如现在小摊上的那些带有刺激性的书名《粉红的肉弹》、《十三张美人皮》和《女尸案》等。
第二、写主题(意蕴)句。
主题在文章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如果说文章是一个人类创造的精神生命,那么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胳,语言是细胞,表达方式是皮肤,线索是脉络,而主题则是灵魂。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全部材料所表达的基本认识,具体表现为一个逻辑判断句(10个字左右)。而在教学尤其是中小学教学中常见的主题说法却是一种套路,“通过„„表现了„„歌颂了„„”这一公式化的主题认识,其实讲的是全文内容。主题体现为逻辑判断。这种判断应当集中、明确。正如古人所说,作文要“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过秦论》记了许多事实,但都以最后的主题句来贯穿和制约:“一夫作难而七庙毁,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正确的主题写法是一个有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判断句。如文艺性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主题就是一句话“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主题在文学作品中应当是意蕴。意蕴是全部作品内容体现的中心意向,包括核心主题、副主题以及审美情致等作者的认识判断和审美追求。这就要写成一个复句。如《红楼梦》的意蕴可以写成:“在混沌生活中极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境界及这种追求不可能达到的悲怆和幻灭。”
第三、简述内容(包括关键词)。
内容简述或者内容提要。在科学性文章中,它包括主题和层义以及要点。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写做情节梗概、剧情简介等。
如果作品字数在几千字以上,最好写一个内容简述,字数在100上下。
第四、选择结构。
这一点指的是中间部分的安排。
科学性文章中的结构是(参考下一章“公文”写作中的结构内容):
1.并列式。一般写的是对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说明主旨服务。能够省略某一部分。先后次序不那么固定。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
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对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
在一篇文章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结构选择,所用字数一般只有几个。
第五,标明层义。
这一部分就叫做全文的纲。层义这一提纲的主要部分有两种写法。一是标题写法,结尾没有标点符号,几个至多十来个字,简明扼要。这种写法的长处是简洁清楚,易于把握(字数及全部提纲都少)。短处是别人不易看懂,自己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弄不明白。二是句子写法,是完整的一句话。这种写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短处是易于冗长,不利于思考。最好是两种方法交替,在简单明了的地方用标题写法,在复杂难记的地方用句子写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层义具体表现在文章中有二种,一是居中排列的小题目,二是项目。
注意:自此以下,提纲就要运用序码。关于序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有明确规定。这些规定是:序码一般分为四层:一是汉字小写的一、二、三、四等,后面用顿号(小标题的层次顺序不用顿号,空一格);二是半圆括号和汉字,如
(一);三是阿拉伯数字1、2、3、4等;四是半圆括号和阿拉伯数字,如(1)。以下还可以有这样一些序码:第一,第二,第三等;A、B、C、D等;甲、乙、丙、丁等。要注意不可直接从第二层或第三、第四层引用,要保持一致,不能混乱。
第六,写出段义及要点。
文章的段落大部分由规范段组成。规范段相当于一篇小文章:首尾要有概括全段的主句(段尾主句略有变化,意思更加深入);段内同样由并列法(用数字、分号或简单的句子并列)和递进法组成。段中要点,可以点出段中材料、安排方法或者写作要求等。
文学作品的结构,比较复杂,需要详细讲述。
在创作过程的构思阶段, 有了意蕴之后就要寻求表达意蕴及其它内容的形式。选择艺术的形式,不仅要确立结构,也包括选择文体和语言。文体的选择,在创作的准备阶段,基本上已经定型。在这里,可以再对文体的选择加以说明。文学的体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重视直接表现作者心灵即主观性很强的一类。这类文体,典型的是诗歌,讲究“主体性原则”。“特有的内容就是心灵本身。”(黑格尔语)可以说,只要作者心灵活动得到真实表现,那么心灵所映现的客体无论怎样变形都是可以的。其二是重视间接表现作者心灵即客观性很强的一类。这类文体,坚持客体性原则,即首先写好客观对象,再“流露”作者的意向。叙事类文学作品如小说就是这样。作者要根据意蕴及其它内容的表达,选择文体的类别。而在一种文体中,又有各自的特点,需要作者进一步选择。至于语言,作者早已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具体创作中再进一步建立语言的明确意识。这样,寻找表达思想内容的精美形式,主要是选择结构。
对于结构,古今中外都高度重视。《红楼梦》体大思精,中外文学中的作品罕与其匹。曹雪芹在结构上耗费心血之大,“谁解其中味”。歌德说:“要费多大力,要用多少心思,才能使一个宏伟的整体安排停当!”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结构最惊人的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它既是犹太人和爱兰人史诗,又是人体器官的图解;既是自传,又是永恒的男性和女性的象征; 既是艺术和艺术家成长过程的描绘,又是上帝吾父和耶稣吾子关系的刻划; 既是古希腊英雄俄德修斯的现代版,又是传播圣经的福音书,呈现出多重结构的迷宫。不过,初学者不必气馁,年纪轻同样可以创作出结构精美的作品。萧洛霍夫23 岁时就写出史诗性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前二卷。剧作家曹禺从18岁时就开始创作《雷雨》,24 岁发表了这一结构精炼的话剧,震动了中国文艺界。路翎写出长篇小说《财主的女儿们》,年纪只有19岁。不重视结构的作者是不可能成功的。要成为大作家,更要讲究结构的独特。
要想选择精美的结构,就必须对结构加深认识。结构是以理性思维为主的构思的结果,本身是传统创作理性的继承和改造。尤为明显的是,不少杰作的结构都借鉴和模仿前人作品的结构。我国四大古典小说,据说都有前人话本或作品作为摹本。莎士比亚剧作亦然。有人认为,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借用了莎剧《李尔王》的情节线索。还有人找出鲁迅小说和东欧小说的相似之处。结构实质上是作者主观思路和事物客观逻辑的产物。现代派还认为内容就是形式,形式就是内容,主张有机形式主义。重视形式创新。在科学中出现结构主义的理论方法。在创作构思中,往往产生一种灵感,使得结构忽然形成,浑若天成。
选择结构,在实际操作上一般要清楚文体特点和结构类型等基本认识。文体应当说是约定俗成的较大类型的结构,具体作品结构受其制约。如诗歌,特点是分行分节,具有多义性、跳跃性和音乐性。戏剧,特点是分幕分场,有较强的戏剧冲突和以对话为主的表现形式。电影,特点是蒙太奇,在时空变换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并有现实逼真感。小说,特点是内心刻划细致,多种表达方式共用,是语言艺术的充分表现。初学者必须对文体特点有着明确意识。至于文学作品的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a.纵向发展式。其本要求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序进行,这是叙事型文学体裁传统的又是基本的种类。这种结构,建立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的顺叙、倒叙等其础之上。倒叙尽管将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前,但主体仍属于纵向发展式,因为作者和读者都有明确的时间意识。这种结构,在戏剧上称为开放式。开放式,其本上从头到尾地发展故事情节,线索层次清晰,但易生沉闷感。必须注意主次详略,重点突出。
b.横向发展式。其本要求是按照事物构成的序列展开。这种结构,在戏剧这种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称为封闭式。封闭式,往往从高潮或高潮之前紧张时分写起,造成悬念和气氛,而将前面的发展穿插在人物回忆中。
c.心理发展式。这种结构,一切以心理变幻为准绳。特点是追求、制造时空的破碎、叠合、放射和交错。其实是以内心为焦点,自由联想,追随意识流动,也可以叫做心理时空式。西方现代大大发展了这种方式。其优点是内 丰富,更贴近生活的本来面目。缺点是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然,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使读者在支离破碎中产生厌烦。这种结构方式,标志着结构的发展和作者主观意识的强化以及文学对人的内在世界的特殊关注。
第五、标明层义。
层义往往是文章中的小题目。
这一部分就叫做全文的纲。层义这一提纲的主要部分有两种写法。一是标题写法,结尾没有标点符号,几个至多十来个字,简明扼要。这种写法的长处是简洁清楚,易于把握(字数及提纲都少)。短处是别人不易看懂,自己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弄不明白。二是句子写法,是完整的一句话。这种写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短处是易于冗长,不利于思考。最好是两种方法交替,在简单明了的地方用标题写法,在复杂难记的地方用句子写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注意:自此以下,提纲就要运用序码。序码要求自由选用,前后统一。常见的序码有:上、中、下(编、卷),一、二、三(章),1、2、3(节),A、B、C(目)等。一般自大而小排列为:编、章、节、一、(一)、1、(1)等。
第六、写出要点。
在一般文章提纲中,这里应当写出规范段的段中主句,即段义。但在文学创作提纲中,应有较大的形象创造自由,这就需要写出要点或重点。要点或重点,可以是形象描写的特点,也可以是动人细节的详尽描述,还可以是作者自己的各种提示如手法、技巧、警句和灵感等等。在每个层义下面,要点的多少要视对起草的作用大小而定。托尔斯泰和一些作家的创作笔记就是这样。
编写后的提纲,还要反复修改。对提纲的修改是一个总--分--总的综合分析过程。先从总体上把握,去分析部分,再在分析部分时放在总体中把握。如果相反首先修改局部,就可能在不符合整体时删去,这就造成浪费。
提纲编写应和文章结构模式部分紧密联系起来学习。提纲编程法
1.构思和提纲。
灵感之后,起草之前,必然有一个构思阶段。构思是从整体上对文章的抽象把握和设计,以抽象思维为主。构思简单地说就是整体思索,“想”文章。如果说灵感是受精,则构思是孕育主题其次是形成结构。构思的中心内容是形成主题。没有构思就没有文章,只不过有的构思因为时间短暂而不易看出。短暂并且没有用文字表达的构思,称为“腹稿”。李白、曹植等诗人出口成章,“七步成诗”,在这之前已经存在一个长期感受、思索的阶段。鲁迅重视起草前的构思及腹稿,说他的写作首先是“烂熟于心,凝思结想”。文字符号表达的构思就是提纲。
2.提纲重要性。
提纲是构思的外化和成果,实际上相当于用序码和文字符号所组成的一种图表。提纲的作用在于指导起草,使构思视觉化,以便作者从总体上更为准确概括地把握、修改和提高。
文章大家大都十分重视提纲。列宁说:“提纲确实是很重要的。”他要求“写得详细些”。列宁的弟弟讲述列宁在中学时代就养成了编写提纲的习惯,“先在一张四开纸上拟好作文提纲”。列宁的夫人说他“通常是先写好提纲„„把提纲改了两遍、三遍”。列宁的《五一节传单的提纲》收在《列宁全集》第八卷中,从中可以看出列宁对文章提纲的重视。大作家中不少人也重视提纲。老舍说:“尽管我们要只写二三千字,也需先出个提纲,安排好第一段说什么,第二段说什么„„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提纲就有4万多字,可以当作中篇小说。
3.如何对待提纲?
对待提纲,存在着不同认识,需要分析。初学者不懂得编写提纲的重要性,还有人不知道如何编写。在文学创作中,更有人反对编写提纲。列夫.托尔斯泰说:“我就从来不写提纲”,还说“按照提纲写出的是僵死的、不真实的、没有用处的东西”。司汤达说:“一写计划我就索然无味。”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提纲呢?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A.论文写作都要编写提纲。这里,编写提纲本身就是在研究,在起草。只要不断充实,提纲就成为一篇文章的初稿。朱光潜先生在《作文和运思》中谈他编写论文提纲的方法和过程,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他说:“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条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论文中的逻辑关系集中地表明在提纲上,因此特别需要提纲。
B.作品创作应当写提纲,但不能严格按照提纲起草。列夫.托尔斯泰和司汤达都反对创作提纲,但他们却记笔记,写要点。其实,笔记及要点就是提纲。区别在于,创作提纲不是逻辑关系的显示,而是主题、情节和重点的展现,因而更多形象性、模糊性和情感性。较为妥当的办法是,创作作品经过深沉的构思,写出一个符合文学特性的提纲,接着,丢开提纲,自由发挥,任意起草。其实,这样起草时仍然有提纲在潜意识中的理性化观照作用,只不过这种理性已经消融在感性的运作中,成为直觉,更适宜于意象的创作。在起草中,不要去想提纲,任由情性、意识、感性总之是创造生命去发挥。仅仅在创作遇到巨大阻碍,实在写不下去时,再参看提纲以提起思路。文学史上存在一个人们易于忽视的现象,那就是呆板地坚持理性指导创作尤其是编写详尽提纲的作家,却没有创作出不重视提纲的作家所能写出的传世作品。相形之下,前者比后者略有逊色。最明显的是老舍和茅盾与鲁迅的比较了。当然,两者的差别,其原因相当复杂,但起草方法的不同不能不是一个因素。可以说,按照提纲写出的作品,往往外在观察成分多,理性强。茅盾对《子夜》创作主导思想的反复说明就是一斑,他写的是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在三十年代的国内外形势下必然是行不通的。报告文学的写作倒是这样的。而那些没有严格按照提纲、甚至不写提纲而创作的作品,则内在体验成分较多,感性(包含着深广的理性的直觉)更强。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正是这样。《阿Q正传》的写作,不可能预先编写出提纲来,因为这是编辑索稿、定期连载的压力所促成的起草。鲁迅所说阿Q结局作者未能预定,正说明了这一点。然而,《阿Q正传》却不仅仅写出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中国及国人心态的观察和分析,更主要的是自然而然地写出了自己生命中最深切、最痛苦的内在体验。有人论证,阿Q的性格类似于作者祖父死于科场作弊一案中那个受命向考官行贿的佣人。其中是否可以看出作者有意无意执着探讨的因素和情结呢? 创作需要提纲,创作更需要摆脱提纲。贾平凹对待创作提纲的态度值得我们参考。他说:“这本书写作的时间不长,也就三个月吧,但它酝酿的时间却较长。我写过十几个月详细提纲,被折腾得日夜不宁,但落笔时还是全推翻放弃了。一坐到桌边,书里的人物自己就活动起来,故事自动发展,情节、场面、对话连翩而出,象水的自然流止,云的自然起落一样。”
4.文学创作提纲的明确提出。
笔者目力所及的写作专著或者文学专著中,创作提纲的认识只是混淆在一般写作提纲的笼统论述中,而且一般写作提纲也是十分简单、聊胜于无的。只要翻开任何一本《写作》,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首先需要认识文学创作提纲和一般写作提纲的异同,找出创作提纲的独特性来。要想认识二者的异同,又必须从写作和创作的异同上找根源。写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篇章的形式表达对世界某种认识的过程。这就包括了创作。而狭义的写作却是反映社会生活中真实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写作过程,以符号逻辑的抽象思维为主导。它产生的是具有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的语言形式,即文章。文章写作提纲相当于一种用序码和文字所组成的论点、材料之间关系的逻辑图表,是文章逻辑关系的视觉化。而创作,却是建立在一般写作基础上的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服从于想像虚构的心理思维,产生语言艺术即文学作品。由此而来,文学创作提纲成为一种用序码和文字来表示的艺术形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图表,是形象之间关系的视觉化。因此,创作提纲带有更多的形象性、模糊性,常常可以视为重点或要点的串连,甚至于整体上不被视为提纲本身。
由文章写作提纲和文学创作提纲的对比,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认识:文学创作提纲是运用文字和序码来表示的艺术形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图表。
文学创作提纲对于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许多作家从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前面提到老舍和茅盾的经验。贾平凹这样谈他的创作:“我的创作往往是不停地列提纲,不停地来鲜活人人事事,直到一切清晰,才定下最后提纲,这样的工作比实际操作时间长数倍,艰辛成十倍。”
文学创作提纲的重要不仅来自于大作家的经验,也来自于它本身和创作的关系。它是创作的引导,是航线及信号灯,是广阔的创造领域的展示,是核心本质的把握。初学者更要重视文学创作提纲的编写,切不可在头脑中存有古代文学史上的“倚马可待”、“下笔千言,文不加点”的典故的诱惑,凭空潇洒。
要认识创作提纲的重要,还要对“下笔千言”、不加思索的创作现象进行分析,弄清构思、结构和提纲三者的关系。“不加思索”而“下笔千言”的创作现象确实存在。李白创作清平调三首是这样。现代派特别是意识流派的作家也是这样。各有原因和特点。
a.创作较短篇幅的作品,平时又有很多思维习性的蕴积,一遇机会就迸发而出。这在诗人中是较常见的。小说家也有这种情况。青年作家潘军说:“我不是预先要拟好一个提纲,设计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我更强调写作中的状态,想写就不断地写下去。”
b.这种情况是按照意识的流动来惯性创作。其内容多是早已在头脑中存在的心理和经历的复述。如美国小说《在路上》的创作。
c.打好腹稿。腹稿,常是未写出的提纲,有时则是较小的完整的作品。
除此之外的文学创作,看来以编写提纲为好。
5.提纲编写程序。
第一、拟制标题。
标题又叫题目。常常比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旗帜和橱窗。标题和主题(意蕴)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它服务于主题;标题可以更换,主题不能随意更换。以标题与主题的关系为主要标准,标题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一般文章的标题:
A.直接标明主题。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题是一个判断句。又如《文学要在表现个体生命中反映现实社会》。如《......是.....》和《......要......》的标题模式。
B.揭示内容范围。如《论„„》或者《„„论》标题模式。我国古代的文章,不常用“论”字,常用“原”或者“说”,如《原君》和《马说》。有的论文标题省去了“论”字。
C.设问、反问、感叹以显示主题倾向。如《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下不为例”可以休矣!》。
文章标题要求:1.确切。一要与内容符合,不能写跑题。二含义大小与文章一致,《游中岳庙》不能写成《锦绣中华》。三要与文体风格一致,如公文标题不能入诗。2.精练。特殊需要时标题才能长。3.醒目。一要形象,二要新颖。好的标题画龙点睛,使人一见钟情,反映出作者的修养。中国女排曾以0:3输给古巴队,第二年大学生运动会上以3:0击败击败古巴队,这件事大多新闻标题都是平实无误地概括这一事实。有一篇新闻的标题颇为生动,《还她一个三比0》。这个标题,表现了背景,显示出自豪感和幽默感,语言通俗,响亮上口。
二是文学作品的标题:
a.形象概括意蕴,暗示意蕴。这类标题最为常见,因为象征手法是文学创作的传统手法,符合文学的本性,还会一直沿续下去。如《红楼梦》、《红高粱》、《城堡》和《老井》等。
b.指出作品内容,即题材范围。这类标题同样常见。如《百年孤独》、《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和《桃花湾的娘儿们》等。
c.与意蕴有关的一事一物,或人物语言。如《红蚂蚱、绿蚂蚱》、《项练》、《干草》、《你别无选择》和《狗日的粮食》等。
d.人名、地名、时间。如《哈姆雷特》、《羊脂球》、《小鲍庄》和《九三年》等。
e.提出问题,引起深思。如《谁之罪》和《怎么办》。
f.特别标题。这类标题常说明写作的原因、环境和心情,还常带有个性。如《无题》、《杂感》、《琐记》、《漫笔》和《随记》等。
作品标题的要求:形象、含蓄和新奇。文学作品的标题有它自己的符合特性的要求。如《阿Q正传》,新颖独到,土洋结合;具有象形作用,象阿Q及清末国人拖着小辫的脑袋; 据说与塞万提斯的世界名作《堂.吉诃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 透露出作者创作意念和西方名著的联系。大作家都匠心独运地拟制标题。又如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还有《白水仙号上的黑家伙》、《与狼共舞》、《飘》和《呼啸山庄》等。应当注意,不能制作低级趣味的标题。如现在小摊上的那些带有刺激性的书名《粉红的肉弹》、《十三张美人皮》和《女尸案》等。
第二、写主题(意蕴)句。
主题在文章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如果说文章是一个人类创造的精神生命,那么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胳,语言是细胞,表达方式是皮肤,线索是脉络,而主题则是灵魂。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全部材料所表达的基本认识,具体表现为一个逻辑判断句(10个字左右)。而在教学尤其是中小学教学中常见的主题说法却是一种套路,“通过„„表现了„„歌颂了„„”这一公式化的主题认识,其实讲的是全文内容。主题体现为逻辑判断。这种判断应当集中、明确。正如古人所说,作文要“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过秦论》记了许多事实,但都以最后的主题句来贯穿和制约:“一夫作难而七庙毁,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正确的主题写法是一个有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判断句。如文艺性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主题就是一句话“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主题在文学作品中应当是意蕴。意蕴是全部作品内容体现的中心意向,包括核心主题、副主题以及审美情致等作者的认识判断和审美追求。这就要写成一个复句。如《红楼梦》的意蕴可以写成:“在混沌生活中极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境界及这种追求不可能达到的悲怆和幻灭。”
第三、简述内容(包括关键词)。
内容简述或者内容提要。在科学性文章中,它包括主题和层义以及要点。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写做情节梗概、剧情简介等。
如果作品字数在几千字以上,最好写一个内容简述,字数在100上下。
第四、选择结构。
这一点指的是中间部分的安排。
科学性文章中的结构是(参考下一章“公文”写作中的结构内容):
1.并列式。一般写的是对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说明主旨服务。能够省略某一部分。先后次序不那么固定。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
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对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
在一篇文章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结构选择,所用字数一般只有几个。
第五,标明层义。
这一部分就叫做全文的纲。层义这一提纲的主要部分有两种写法。一是标题写法,结尾没有标点符号,几个至多十来个字,简明扼要。这种写法的长处是简洁清楚,易于把握(字数及全部提纲都少)。短处是别人不易看懂,自己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弄不明白。二是句子写法,是完整的一句话。这种写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短处是易于冗长,不利于思考。最好是两种方法交替,在简单明了的地方用标题写法,在复杂难记的地方用句子写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层义具体表现在文章中有二种,一是居中排列的小题目,二是项目。
注意:自此以下,提纲就要运用序码。关于序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有明确规定。这些规定是:序码一般分为四层:一是汉字小写的一、二、三、四等,后面用顿号(小标题的层次顺序不用顿号,空一格);二是半圆括号和汉字,如
(一);三是阿拉伯数字1、2、3、4等;四是半圆括号和阿拉伯数字,如(1)。以下还可以有这样一些序码:第一,第二,第三等;A、B、C、D等;甲、乙、丙、丁等。要注意不可直接从第二层或第三、第四层引用,要保持一致,不能混乱。
第六,写出段义及要点。
文章的段落大部分由规范段组成。规范段相当于一篇小文章:首尾要有概括全段的主句(段尾主句略有变化,意思更加深入);段内同样由并列法(用数字、分号或简单的句子并列)和递进法组成。段中要点,可以点出段中材料、安排方法或者写作要求等。
文学作品的结构,比较复杂,需要详细讲述。
在创作过程的构思阶段, 有了意蕴之后就要寻求表达意蕴及其它内容的形式。选择艺术的形式,不仅要确立结构,也包括选择文体和语言。文体的选择,在创作的准备阶段,基本上已经定型。在这里,可以再对文体的选择加以说明。文学的体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重视直接表现作者心灵即主观性很强的一类。这类文体,典型的是诗歌,讲究“主体性原则”。“特有的内容就是心灵本身。”(黑格尔语)可以说,只要作者心灵活动得到真实表现,那么心灵所映现的客体无论怎样变形都是可以的。其二是重视间接表现作者心灵即客观性很强的一类。这类文体,坚持客体性原则,即首先写好客观对象,再“流露”作者的意向。叙事类文学作品如小说就是这样。作者要根据意蕴及其它内容的表达,选择文体的类别。而在一种文体中,又有各自的特点,需要作者进一步选择。至于语言,作者早已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具体创作中再进一步建立语言的明确意识。这样,寻找表达思想内容的精美形式,主要是选择结构。
对于结构,古今中外都高度重视。《红楼梦》体大思精,中外文学中的作品罕与其匹。曹雪芹在结构上耗费心血之大,“谁解其中味”。歌德说:“要费多大力,要用多少心思,才能使一个宏伟的整体安排停当!”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结构最惊人的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它既是犹太人和爱兰人史诗,又是人体器官的图解;既是自传,又是永恒的男性和女性的象征; 既是艺术和艺术家成长过程的描绘,又是上帝吾父和耶稣吾子关系的刻划; 既是古希腊英雄俄德修斯的现代版,又是传播圣经的福音书,呈现出多重结构的迷宫。不过,初学者不必气馁,年纪轻同样可以创作出结构精美的作品。萧洛霍夫23 岁时就写出史诗性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前二卷。剧作家曹禺从18岁时就开始创作《雷雨》,24 岁发表了这一结构精炼的话剧,震动了中国文艺界。路翎写出长篇小说《财主的女儿们》,年纪只有19岁。不重视结构的作者是不可能成功的。要成为大作家,更要讲究结构的独特。
要想选择精美的结构,就必须对结构加深认识。结构是以理性思维为主的构思的结果,本身是传统创作理性的继承和改造。尤为明显的是,不少杰作的结构都借鉴和模仿前人作品的结构。我国四大古典小说,据说都有前人话本或作品作为摹本。莎士比亚剧作亦然。有人认为,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借用了莎剧《李尔王》的情节线索。还有人找出鲁迅小说和东欧小说的相似之处。结构实质上是作者主观思路和事物客观逻辑的产物。现代派还认为内容就是形式,形式就是内容,主张有机形式主义。重视形式创新。在科学中出现结构主义的理论方法。在创作构思中,往往产生一种灵感,使得结构忽然形成,浑若天成。
选择结构,在实际操作上一般要清楚文体特点和结构类型等基本认识。文体应当说是约定俗成的较大类型的结构,具体作品结构受其制约。如诗歌,特点是分行分节,具有多义性、跳跃性和音乐性。戏剧,特点是分幕分场,有较强的戏剧冲突和以对话为主的表现形式。电影,特点是蒙太奇,在时空变换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并有现实逼真感。小说,特点是内心刻划细致,多种表达方式共用,是语言艺术的充分表现。初学者必须对文体特点有着明确意识。至于文学作品的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a.纵向发展式。其本要求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序进行,这是叙事型文学体裁传统的又是基本的种类。这种结构,建立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的顺叙、倒叙等其础之上。倒叙尽管将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前,但主体仍属于纵向发展式,因为作者和读者都有明确的时间意识。这种结构,在戏剧上称为开放式。开放式,其本上从头到尾地发展故事情节,线索层次清晰,但易生沉闷感。必须注意主次详略,重点突出。
b.横向发展式。其本要求是按照事物构成的序列展开。这种结构,在戏剧这种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称为封闭式。封闭式,往往从高潮或高潮之前紧张时分写起,造成悬念和气氛,而将前面的发展穿插在人物回忆中。
c.心理发展式。这种结构,一切以心理变幻为准绳。特点是追求、制造时空的破碎、叠合、放射和交错。其实是以内心为焦点,自由联想,追随意识流动,也可以叫做心理时空式。西方现代大大发展了这种方式。其优点是内 丰富,更贴近生活的本来面目。缺点是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然,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使读者在支离破碎中产生厌烦。这种结构方式,标志着结构的发展和作者主观意识的强化以及文学对人的内在世界的特殊关注。
第五、标明层义。
层义往往是文章中的小题目。
这一部分就叫做全文的纲。层义这一提纲的主要部分有两种写法。一是标题写法,结尾没有标点符号,几个至多十来个字,简明扼要。这种写法的长处是简洁清楚,易于把握(字数及提纲都少)。短处是别人不易看懂,自己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弄不明白。二是句子写法,是完整的一句话。这种写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短处是易于冗长,不利于思考。最好是两种方法交替,在简单明了的地方用标题写法,在复杂难记的地方用句子写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注意:自此以下,提纲就要运用序码。序码要求自由选用,前后统一。常见的序码有:上、中、下(编、卷),一、二、三(章),1、2、3(节),A、B、C(目)等。一般自大而小排列为:编、章、节、一、(一)、1、(1)等。
第六、写出要点。
在一般文章提纲中,这里应当写出规范段的段中主句,即段义。但在文学创作提纲中,应有较大的形象创造自由,这就需要写出要点或重点。要点或重点,可以是形象描写的特点,也可以是动人细节的详尽描述,还可以是作者自己的各种提示如手法、技巧、警句和灵感等等。在每个层义下面,要点的多少要视对起草的作用大小而定。托尔斯泰和一些作家的创作笔记就是这样。
编写后的提纲,还要反复修改。对提纲的修改是一个总--分--总的综合分析过程。先从总体上把握,去分析部分,再在分析部分时放在总体中把握。如果相反首先修改局部,就可能在不符合整体时删去,这就造成浪费。
提纲编写应和文章结构模式部分紧密联系起来学习。提纲编程法
1.构思和提纲。
灵感之后,起草之前,必然有一个构思阶段。构思是从整体上对文章的抽象把握和设计,以抽象思维为主。构思简单地说就是整体思索,“想”文章。如果说灵感是受精,则构思是孕育主题其次是形成结构。构思的中心内容是形成主题。没有构思就没有文章,只不过有的构思因为时间短暂而不易看出。短暂并且没有用文字表达的构思,称为“腹稿”。李白、曹植等诗人出口成章,“七步成诗”,在这之前已经存在一个长期感受、思索的阶段。鲁迅重视起草前的构思及腹稿,说他的写作首先是“烂熟于心,凝思结想”。文字符号表达的构思就是提纲。
2.提纲重要性。
提纲是构思的外化和成果,实际上相当于用序码和文字符号所组成的一种图表。提纲的作用在于指导起草,使构思视觉化,以便作者从总体上更为准确概括地把握、修改和提高。
文章大家大都十分重视提纲。列宁说:“提纲确实是很重要的。”他要求“写得详细些”。列宁的弟弟讲述列宁在中学时代就养成了编写提纲的习惯,“先在一张四开纸上拟好作文提纲”。列宁的夫人说他“通常是先写好提纲„„把提纲改了两遍、三遍”。列宁的《五一节传单的提纲》收在《列宁全集》第八卷中,从中可以看出列宁对文章提纲的重视。大作家中不少人也重视提纲。老舍说:“尽管我们要只写二三千字,也需先出个提纲,安排好第一段说什么,第二段说什么„„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提纲就有4万多字,可以当作中篇小说。
3.如何对待提纲?
对待提纲,存在着不同认识,需要分析。初学者不懂得编写提纲的重要性,还有人不知道如何编写。在文学创作中,更有人反对编写提纲。列夫.托尔斯泰说:“我就从来不写提纲”,还说“按照提纲写出的是僵死的、不真实的、没有用处的东西”。司汤达说:“一写计划我就索然无味。”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提纲呢?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A.论文写作都要编写提纲。这里,编写提纲本身就是在研究,在起草。只要不断充实,提纲就成为一篇文章的初稿。朱光潜先生在《作文和运思》中谈他编写论文提纲的方法和过程,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他说:“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条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论文中的逻辑关系集中地表明在提纲上,因此特别需要提纲。
B.作品创作应当写提纲,但不能严格按照提纲起草。列夫.托尔斯泰和司汤达都反对创作提纲,但他们却记笔记,写要点。其实,笔记及要点就是提纲。区别在于,创作提纲不是逻辑关系的显示,而是主题、情节和重点的展现,因而更多形象性、模糊性和情感性。较为妥当的办法是,创作作品经过深沉的构思,写出一个符合文学特性的提纲,接着,丢开提纲,自由发挥,任意起草。其实,这样起草时仍然有提纲在潜意识中的理性化观照作用,只不过这种理性已经消融在感性的运作中,成为直觉,更适宜于意象的创作。在起草中,不要去想提纲,任由情性、意识、感性总之是创造生命去发挥。仅仅在创作遇到巨大阻碍,实在写不下去时,再参看提纲以提起思路。文学史上存在一个人们易于忽视的现象,那就是呆板地坚持理性指导创作尤其是编写详尽提纲的作家,却没有创作出不重视提纲的作家所能写出的传世作品。相形之下,前者比后者略有逊色。最明显的是老舍和茅盾与鲁迅的比较了。当然,两者的差别,其原因相当复杂,但起草方法的不同不能不是一个因素。可以说,按照提纲写出的作品,往往外在观察成分多,理性强。茅盾对《子夜》创作主导思想的反复说明就是一斑,他写的是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在三十年代的国内外形势下必然是行不通的。报告文学的写作倒是这样的。而那些没有严格按照提纲、甚至不写提纲而创作的作品,则内在体验成分较多,感性(包含着深广的理性的直觉)更强。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正是这样。《阿Q正传》的写作,不可能预先编写出提纲来,因为这是编辑索稿、定期连载的压力所促成的起草。鲁迅所说阿Q结局作者未能预定,正说明了这一点。然而,《阿Q正传》却不仅仅写出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中国及国人心态的观察和分析,更主要的是自然而然地写出了自己生命中最深切、最痛苦的内在体验。有人论证,阿Q的性格类似于作者祖父死于科场作弊一案中那个受命向考官行贿的佣人。其中是否可以看出作者有意无意执着探讨的因素和情结呢? 创作需要提纲,创作更需要摆脱提纲。贾平凹对待创作提纲的态度值得我们参考。他说:“这本书写作的时间不长,也就三个月吧,但它酝酿的时间却较长。我写过十几个月详细提纲,被折腾得日夜不宁,但落笔时还是全推翻放弃了。一坐到桌边,书里的人物自己就活动起来,故事自动发展,情节、场面、对话连翩而出,象水的自然流止,云的自然起落一样。”
4.文学创作提纲的明确提出。
笔者目力所及的写作专著或者文学专著中,创作提纲的认识只是混淆在一般写作提纲的笼统论述中,而且一般写作提纲也是十分简单、聊胜于无的。只要翻开任何一本《写作》,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首先需要认识文学创作提纲和一般写作提纲的异同,找出创作提纲的独特性来。要想认识二者的异同,又必须从写作和创作的异同上找根源。
写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篇章的形式表达对世界某种认识的过程。这就包括了创作。而狭义的写作却是反映社会生活中真实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写作过程,以符号逻辑的抽象思维为主导。它产生的是具有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的语言形式,即文章。文章写作提纲相当于一种用序码和文字所组成的论点、材料之间关系的逻辑图表,是文章逻辑关系的视觉化。而创作,却是建立在一般写作基础上的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服从于想像虚构的心理思维,产生语言艺术即文学作品。由此而来,文学创作提纲成为一种用序码和文字来表示的艺术形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图表,是形象之间关系的视觉化。因此,创作提纲带有更多的形象性、模糊性,常常可以视为重点或要点的串连,甚至于整体上不被视为提纲本身。
由文章写作提纲和文学创作提纲的对比,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认识:文学创作提纲是运用文字和序码来表示的艺术形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图表。
文学创作提纲对于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许多作家从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前面提到老舍和茅盾的经验。贾平凹这样谈他的创作:“我的创作往往是不停地列提纲,不停地来鲜活人人事事,直到一切清晰,才定下最后提纲,这样的工作比实际操作时间长数倍,艰辛成十倍。”
文学创作提纲的重要不仅来自于大作家的经验,也来自于它本身和创作的关系。它是创作的引导,是航线及信号灯,是广阔的创造领域的展示,是核心本质的把握。初学者更要重视文学创作提纲的编写,切不可在头脑中存有古代文学史上的“倚马可待”、“下笔千言,文不加点”的典故的诱惑,凭空潇洒。
要认识创作提纲的重要,还要对“下笔千言”、不加思索的创作现象进行分析,弄清构思、结构和提纲三者的关系。“不加思索”而“下笔千言”的创作现象确实存在。李白创作清平调三首是这样。现代派特别是意识流派的作家也是这样。各有原因和特点。
a.创作较短篇幅的作品,平时又有很多思维习性的蕴积,一遇机会就迸发而出。这在诗人中是较常见的。小说家也有这种情况。青年作家潘军说:“我不是预先要拟好一个提纲,设计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我更强调写作中的状态,想写就不断地写下去。”
b.这种情况是按照意识的流动来惯性创作。其内容多是早已在头脑中存在的心理和经历的复述。如美国小说《在路上》的创作。c.打好腹稿。腹稿,常是未写出的提纲,有时则是较小的完整的作品。
除此之外的文学创作,看来以编写提纲为好。
5.提纲编写程序。
第一、拟制标题。
标题又叫题目。常常比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旗帜和橱窗。标题和主题(意蕴)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它服务于主题;标题可以更换,主题不能随意更换。以标题与主题的关系为主要标准,标题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一般文章的标题:
A.直接标明主题。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题是一个判断句。又如《文学要在表现个体生命中反映现实社会》。如《......是.....》和《......要......》的标题模式。
B.揭示内容范围。如《论„„》或者《„„论》标题模式。我国古代的文章,不常用“论”字,常用“原”或者“说”,如《原君》和《马说》。有的论文标题省去了“论”字。
C.设问、反问、感叹以显示主题倾向。如《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下不为例”可以休矣!》。
文章标题要求:1.确切。一要与内容符合,不能写跑题。二含义大小与文章一致,《游中岳庙》不能写成《锦绣中华》。三要与文体风格一致,如公文标题不能入诗。2.精练。特殊需要时标题才能长。3.醒目。一要形象,二要新颖。好的标题画龙点睛,使人一见钟情,反映出作者的修养。中国女排曾以0:3输给古巴队,第二年大学生运动会上以3:0击败击败古巴队,这件事大多新闻标题都是平实无误地概括这一事实。有一篇新闻的标题颇为生动,《还她一个三比0》。这个标题,表现了背景,显示出自豪感和幽默感,语言通俗,响亮上口。
二是文学作品的标题:
a.形象概括意蕴,暗示意蕴。这类标题最为常见,因为象征手法是文学创作的传统手法,符合文学的本性,还会一直沿续下去。如《红楼梦》、《红高粱》、《城堡》和《老井》等。
b.指出作品内容,即题材范围。这类标题同样常见。如《百年孤独》、《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和《桃花湾的娘儿们》等。
c.与意蕴有关的一事一物,或人物语言。如《红蚂蚱、绿蚂蚱》、《项练》、《干草》、《你别无选择》和《狗日的粮食》等。
d.人名、地名、时间。如《哈姆雷特》、《羊脂球》、《小鲍庄》和《九三年》等。
e.提出问题,引起深思。如《谁之罪》和《怎么办》。
f.特别标题。这类标题常说明写作的原因、环境和心情,还常带有个性。如《无题》、《杂感》、《琐记》、《漫笔》和《随记》等。
作品标题的要求:形象、含蓄和新奇。文学作品的标题有它自己的符合特性的要求。如《阿Q正传》,新颖独到,土洋结合;具有象形作用,象阿Q及清末国人拖着小辫的脑袋; 据说与塞万提斯的世界名作《堂.吉诃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 透露出作者创作意念和西方名著的联系。大作家都匠心独运地拟制标题。又如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还有《白水仙号上的黑家伙》、《与狼共舞》、《飘》和《呼啸山庄》等。
应当注意,不能制作低级趣味的标题。如现在小摊上的那些带有刺激性的书名《粉红的肉弹》、《十三张美人皮》和《女尸案》等。
第二、写主题(意蕴)句。
主题在文章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如果说文章是一个人类创造的精神生命,那么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胳,语言是细胞,表达方式是皮肤,线索是脉络,而主题则是灵魂。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全部材料所表达的基本认识,具体表现为一个逻辑判断句(10个字左右)。而在教学尤其是中小学教学中常见的主题说法却是一种套路,“通过„„表现了„„歌颂了„„”这一公式化的主题认识,其实讲的是全文内容。主题体现为逻辑判断。这种判断应当集中、明确。正如古人所说,作文要“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过秦论》记了许多事实,但都以最后的主题句来贯穿和制约:“一夫作难而七庙毁,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正确的主题写法是一个有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判断句。如文艺性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主题就是一句话“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主题在文学作品中应当是意蕴。意蕴是全部作品内容体现的中心意向,包括核心主题、副主题以及审美情致等作者的认识判断和审美追求。这就要写成一个复句。如《红楼梦》的意蕴可以写成:“在混沌生活中极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境界及这种追求不可能达到的悲怆和幻灭。”
第三、简述内容(包括关键词)。
内容简述或者内容提要。在科学性文章中,它包括主题和层义以及要点。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写做情节梗概、剧情简介等。
如果作品字数在几千字以上,最好写一个内容简述,字数在100上下。
第四、选择结构。
这一点指的是中间部分的安排。
科学性文章中的结构是(参考下一章“公文”写作中的结构内容):
1.并列式。一般写的是对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说明主旨服务。能够省略某一部分。先后次序不那么固定。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
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对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
在一篇文章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结构选择,所用字数一般只有几个。
第五,标明层义。
这一部分就叫做全文的纲。层义这一提纲的主要部分有两种写法。一是标题写法,结尾没有标点符号,几个至多十来个字,简明扼要。这种写法的长处是简洁清楚,易于把握(字数及全部提纲都少)。短处是别人不易看懂,自己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弄不明白。二是句子写法,是完整的一句话。这种写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短处是易于冗长,不利于思考。最好是两种方法交替,在简单明了的地方用标题写法,在复杂难记的地方用句子写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层义具体表现在文章中有二种,一是居中排列的小题目,二是项目。
注意:自此以下,提纲就要运用序码。关于序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有明确规定。这些规定是:序码一般分为四层:一是汉字小写的一、二、三、四等,后面用顿号(小标题的层次顺序不用顿号,空一格);二是半圆括号和汉字,如
(一);三是阿拉伯数字1、2、3、4等;四是半圆括号和阿拉伯数字,如(1)。以下还可以有这样一些序码:第一,第二,第三等;A、B、C、D等;甲、乙、丙、丁等。要注意不可直接从第二层或第三、第四层引用,要保持一致,不能混乱。
第六,写出段义及要点。
文章的段落大部分由规范段组成。规范段相当于一篇小文章:首尾要有概括全段的主句(段尾主句略有变化,意思更加深入);段内同样由并列法(用数字、分号或简单的句子并列)和递进法组成。段中要点,可以点出段中材料、安排方法或者写作要求等。
文学作品的结构,比较复杂,需要详细讲述。
在创作过程的构思阶段, 有了意蕴之后就要寻求表达意蕴及其它内容的形式。选择艺术的形式,不仅要确立结构,也包括选择文体和语言。文体的选择,在创作的准备阶段,基本上已经定型。在这里,可以再对文体的选择加以说明。文学的体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重视直接表现作者心灵即主观性很强的一类。这类文体,典型的是诗歌,讲究“主体性原则”。“特有的内容就是心灵本身。”(黑格尔语)可以说,只要作者心灵活动得到真实表现,那么心灵所映现的客体无论怎样变形都是可以的。其二是重视间接表现作者心灵即客观性很强的一类。这类文体,坚持客体性原则,即首先写好客观对象,再“流露”作者的意向。叙事类文学作品如小说就是这样。作者要根据意蕴及其它内容的表达,选择文体的类别。而在一种文体中,又有各自的特点,需要作者进一步选择。至于语言,作者早已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具体创作中再进一步建立语言的明确意识。这样,寻找表达思想内容的精美形式,主要是选择结构。
对于结构,古今中外都高度重视。《红楼梦》体大思精,中外文学中的作品罕与其匹。曹雪芹在结构上耗费心血之大,“谁解其中味”。歌德说:“要费多大力,要用多少心思,才能使一个宏伟的整体安排停当!”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结构最惊人的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它既是犹太人和爱兰人史诗,又是人体器官的图解;既是自传,又是永恒的男性和女性的象征; 既是艺术和艺术家成长过程的描绘,又是上帝吾父和耶稣吾子关系的刻划; 既是古希腊英雄俄德修斯的现代版,又是传播圣经的福音书,呈现出多重结构的迷宫。不过,初学者不必气馁,年纪轻同样可以创作出结构精美的作品。萧洛霍夫23 岁时就写出史诗性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前二卷。剧作家曹禺从18岁时就开始创作《雷雨》,24 岁发表了这一结构精炼的话剧,震动了中国文艺界。路翎写出长篇小说《财主的女儿们》,年纪只有19岁。不重视结构的作者是不可能成功的。要成为大作家,更要讲究结构的独特。
要想选择精美的结构,就必须对结构加深认识。结构是以理性思维为主的构思的结果,本身是传统创作理性的继承和改造。尤为明显的是,不少杰作的结构都借鉴和模仿前人作品的结构。我国四大古典小说,据说都有前人话本或作品作为摹本。莎士比亚剧作亦然。有人认为,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借用了莎剧《李尔王》的情节线索。还有人找出鲁迅小说和东欧小说的相似之处。结构实质上是作者主观思路和事物客观逻辑的产物。现代派还认为内容就是形式,形式就是内容,主张有机形式主义。重视形式创新。在科学中出现结构主义的理论方法。在创作构思中,往往产生一种灵感,使得结构忽然形成,浑若天成。
选择结构,在实际操作上一般要清楚文体特点和结构类型等基本认识。文体应当说是约定俗成的较大类型的结构,具体作品结构受其制约。如诗歌,特点是分行分节,具有多义性、跳跃性和音乐性。戏剧,特点是分幕分场,有较强的戏剧冲突和以对话为主的表现形式。电影,特点是蒙太奇,在时空变换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并有现实逼真感。小说,特点是内心刻划细致,多种表达方式共用,是语言艺术的充分表现。初学者必须对文体特点有着明确意识。至于文学作品的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a.纵向发展式。其本要求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序进行,这是叙事型文学体裁传统的又是基本的种类。这种结构,建立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的顺叙、倒叙等其础之上。倒叙尽管将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前,但主体仍属于纵向发展式,因为作者和读者都有明确的时间意识。这种结构,在戏剧上称为开放式。开放式,其本上从头到尾地发展故事情节,线索层次清晰,但易生沉闷感。必须注意主次详略,重点突出。
b.横向发展式。其本要求是按照事物构成的序列展开。这种结构,在戏剧这种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称为封闭式。封闭式,往往从高潮或高潮之前紧张时分写起,造成悬念和气氛,而将前面的发展穿插在人物回忆中。
c.心理发展式。这种结构,一切以心理变幻为准绳。特点是追求、制造时空的破碎、叠合、放射和交错。其实是以内心为焦点,自由联想,追随意识流动,也可以叫做心理时空式。西方现代大大发展了这种方式。其优点是内 丰富,更贴近生活的本来面目。缺点是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然,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使读者在支离破碎中产生厌烦。这种结构方式,标志着结构的发展和作者主观意识的强化以及文学对人的内在世界的特殊关注。
第五、标明层义。
层义往往是文章中的小题目。
这一部分就叫做全文的纲。层义这一提纲的主要部分有两种写法。一是标题写法,结尾没有标点符号,几个至多十来个字,简明扼要。这种写法的长处是简洁清楚,易于把握(字数及提纲都少)。短处是别人不易看懂,自己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弄不明白。二是句子写法,是完整的一句话。这种写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短处是易于冗长,不利于思考。最好是两种方法交替,在简单明了的地方用标题写法,在复杂难记的地方用句子写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注意:自此以下,提纲就要运用序码。序码要求自由选用,前后统一。常见的序码有:上、中、下(编、卷),一、二、三(章),1、2、3(节),A、B、C(目)等。一般自大而小排列为:编、章、节、一、(一)、1、(1)等。
第六、写出要点。
在一般文章提纲中,这里应当写出规范段的段中主句,即段义。但在文学创作提纲中,应有较大的形象创造自由,这就需要写出要点或重点。要点或重点,可以是形象描写的特点,也可以是动人细节的详尽描述,还可以是作者自己的各种提示如手法、技巧、警句和灵感等等。在每个层义下面,要点的多少要视对起草的作用大小而定。托尔斯泰和一些作家的创作笔记就是这样。
基础构段法
不少人至今还不清楚段落写作与文章写作的关系。写作教学,尤其是中小学教学严重忽略了段落写作,造成学生不应有的一种写作问题:懂得文章的结构却不知段落的构成。本章“起稿技巧”针对写作教学的这一问题进行段落构成的论述,使初学者的写作基础更加巩固。
段落,又称自然段,是文章中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位。文章应说是积句而成段,积段而成章。句子的写法属于语法的范围。段落其实是文章的基本构成单位,特别应当重视。初学者应从段落的写作练起。为了段落学习的方便,段落可以分为议论段和叙叙段二种。
1、段落要求。(1)统一。一个段落集中表述一个意思,称为单义段。出于文章结构的需要,会出现极少量兼意段如过渡段。(2)完整。一段的意思要说完,不要在未完情况下又起一段。(3)适度。段落长短没有一定标准,根据内容多少而定。一般来说,篇幅较长或论述细密、叙描真切的文章段落也相应长一些。如学术论文,为了展开细密论述,不割裂论点、论据和逻辑推理,段落十分规范,普遍较长。马克思、黑格尔、康德等重视科学论述的大思想家所写的段落往往很长。2、段义主句。这里有一个段义隐显,即是否有主句的问题。应当明确提出:议论文的段落基本上都有主句,记叙文的段落可有可无。没有主句的段落,段义就是隐的,但作者心中要牢牢把握这个中心,不能写散写乱。
段中有主句,有利于写作,更有利于阅读。
主句位置。(1)段首。在文章中占大多数,十分醒目,并且领起下文。正如一篇论文首先提出论点。这是一种常见的规范的写法。(2)段尾。虽然比起段首主句来说较为少见,但也很重要。段尾主句的段落,在议论文中往往采用归纳推理,在记叙文中往往是顺理成章,卒章显志。(3)段中。这种情况不多见,也不易认出。段中主句既是上半段的结论,又是下半段的前提,作者不得已安排在段落之中。如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第六自然段的主句“„„这样看来,党八股这种东西,一方面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因素的反动,一方面也是五四运动的消极因素的继承、继续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东西。我们懂得这一点是有好处的。【此处是主句】如果五四时期反对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是革命的和必需的,那末,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来批判新八股和新教条主义也是革命的和必需的„„”(4)首尾都有主句。正如论文前有论点后有结论,主句也可以兼置于段落首尾。这种情况也属常见。一般是在较长的段落中,为了使读者增强印象而反复申说。但是,段尾主句不应字字重复段首主句,而应略有变化,或更进一步。
主句写法。首先要概括全段内容。成为全段中心。一个句子难以概括,还可以再写一个补充句。
在罗柏特G.柏德尔(美)《从句子到段落》一书中有一个记叙段落主句统帅全段的例子:
昨天游泳池那边的每件事都那么不顺利。我刚到了那里一会儿,就坐到了太阳镜上面,把它压碎了。待一会儿,我的游泳衣钩住了椅子的毛边,衣服边上被扯了一个窟窿。而当我决定爬到跳水塔的高处去观看四周景色时,我最倒霉的时候到来了。我一上去就发现我的朋友们正注视着我呢,他们以为我是去跳水的。从那么高的地方往水里跳实在是太可怕了,所以我最后非常难为情地从梯子上爬了下来。
这个段里记叙的每件事都是由“每一件事都不顺利”这一主句统帅的,都是与段义有关的细节。
必须树立这样的起草观念:一个比较规范的段落就是一篇小文章,其构成和文章的结构相似。
记叙段落构成有以下几种顺序。安排材料,描写细节,在记叙段中的构成与记叙文结构类型一模一样。
(1)以时间发展为序。这种段落构成极为常见,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中的段落比比皆是,是段落的基本型。这种类型,优点是线索清楚,文理贯通,缺点是缺少变化,容易平铺直叙,写成流水帐。分清主次详略是克服缺点的一个方法。还要善于使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方法。(2)以空间变化为序。按照东西南北中的方位或内外、左右、上下、前后等空间顺序来构成段落。这样构成段落,能够给人清晰的视觉把握。这种类型也很常见。
(3)以时空交叉为序。在时间的推移中记叙空间的变换。
(4)以材料性质分类为序。这实际上是一种逻辑顺序,与前面论述段构成的并列型相似。
(5)以作者认识变化为序。
(6)以人物意识流动为序。这种段落构成类型,较多出现在采用意识流手法的小说中。然而,人物意识的流动实际上是没有规则顺序的,内涵丰富,便于表现人物心灵和现实、历史的融合,结构形态生动,更贴近心理生活的本来面目。
一般认为,论述段落构成基本上概括为总分式。分为三种: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总,就是段中主句;分,就是主句的展开和具体论证。可以说,总分式段落就是一篇小论文,与论文基本结构“论点--论证--结论”三段式如出一辙。
其实,更为准确的认识是,论述段落的构成和层次的方法一样,都是并列式和递进式。
这种段落的关键在于如何“分”。段中分论,一种方法是平列式排列小论点和材料,一种方法是递进式综合、深入地分析。
下面列出这种规范段模式,供初学者练习:
A.段首主句(一句不能概括,要写补充句)
B.段中分论:
采用并列法或者递进法。
&.因果论证法为主。也称分析论证。通过分析问题,剖析事理,揭示主句和论据的因果关系,从而阐明主句的正确。简单地说,就是分出并列的几条来论述。
&.其它论证方法为辅。采用例证法(以事实作论 据)、引证法(以观念为论据)、比喻法(通过打比方,用具体事实证明抽象道理)以及对比法、反证法等。
C.段尾主句:与段首主句意义相同,但可以更进一步地述说,或与段首文字有所变化。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以上规范段模式的段中分论包括了几乎所有的论证方法,而在具体写作时或阅读论文规范段时,论证方法仅择一二。如采用例证法,同样能写成一个规范段。
按照总分总式论述规范段模式,举例如下:
在我们这个熙熙攘攘、人满为患的世界上,有一个易于被人们忽视的心理现象,那就是人人都喜爱艺术、需要艺术。人们喜爱艺术,首先是出于每个人内心的创造生活的本能。科学家弗洛伊德分析了人的潜意识中的本能,本能之一就是人的扩张和创造。艺术是性本能即力比多的升华,也是人的创造性的表现。人们需要艺术来激发自己创造生活的欲望和勇气。其次,人们喜爱艺术还出于每个人的审美需要。艺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感和自豪感,使人疲于奔命的世俗心理在美感中得到轻松、平衡和调整。人们在艺术中得到自身力量的验证和自身生命的观照,升华了心灵,提高了个体生命的层次。只要一个人具有欲望,他就会喜爱艺术这种精神的魔力,尽管具体的艺术作品可能是不够完美的。原始人喜爱舞蹈,创作壁画,流传神话,说明人们很早也许是在人类社会形成的同时就需要艺术。现代人喜爱大众传播艺术如电影电视,说明生活的压力越大人们就越需要艺术。推想将来的人们,必定需要艺术,只不过那时的艺术将提高到新的层次。著名西方艺术评论家哈同说:“艺术,人类向上的激素,精神太阳的光芒。你可以说不喜爱这种艺术或者那种艺术,但你不能不需要艺术!”试想,如果人们都不喜爱艺术或者喜爱虚假的“艺术”,那么世界将会陷入怎样黑暗蛮荒的境地。整个地球就只会蠕动着仅仅维持生存本能的生物。热爱艺术吧!每个人都会在艺术的欣赏中成长!
以上例证,第一句话就是段首主句,可以简化为“人人喜爱艺术”。接着进行段中论证。主要采用因果论证法,用“首先”和“其次”两部分进行分析。接着采用例证法,举出原始人和现代人喜爱艺术的事实。西方评论家的话是引证法。“试想”一句运用了反证法。段尾又有变化地出现了主句。
比较各国语文教学,可以看出,美国的写作教学更为重视段落的作用,把段落的写作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让学生从造句一步跨入整篇文章的写作难度较大,而通过段落写作训练可以自然过渡。另外从文章来说,简单的文章是由一个段落组成的,而多段文章的结构本身就和段落很相似,把段落各部分扩大就可以构成一篇文章,因此教写作必须教学生写好段落.为此,美国写作教学中的段落训练十分详细,从段落主句、段落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段落的连贯性和条理性、到段落的结构和文章的结构以及由段落发展成文章等,论述明晰,操作性强。
文体表达法
如果说文章是一个有机的精神个体生命,那么这一生命的核心是主题或意蕴,血肉是材料,骨胳是结构,――人们常常有以上比喻。进一步说,细胞是语言,皮肤是表达手法或称表达方式。我国古代文章理论如《文赋》、《文心雕龙》中,简直全部都是运用个体生命的词汇来描述写作方法的,――这些是我国古人东方思维(多用喻证法)的一个表现。进而,我们可以发展出这样一种融汇当代生命科学、全息理论和结构主义等先进科学理论的写作分支学科――生命写作学。
正像人有面部的、须发部的、躯干部的皮肤一样,表达手法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之分。表达手法是文体特征的重要表志。不同的表达手法,决定了不同的文章体裁。也就是说,作者写作一篇文章,有其明确的目的,或为叙述事件过程,或为描写事物状貌,或为抒发感情,或为阐述道理,或为解说性状。尽管在一篇文章中,五种表达手法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总有一种为主体。那一种为主体,就形成那一种文体。可以这么说,叙述为主形成了消息,描写为主形成了小说,抒情为主形成了诗歌,议论为主形成了论文,说明为主形成了说明文。由此还可以看出,表达手法是最基础的细胞――语言的组织形式,是我们初学者必须弄清的写作基础方法。
(一)叙述
叙述是事情动态(如人物的经历、事件的进行、空间的转换等)的述说,重在过程性,往往有时间、地点、主体、事件和结果等几个要素素。
叙述有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之分。第一人称叙述有“我”和“我们”,在文章中有的指作者自己(散文最多),有的指文中人物如主人公(如《狂人日记》)、见证人(如《孔乙己》)和线索人物(如《祝福》)。好处是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不利之处是受到局限,特别是他人的心理不好表达。第三人称叙述有“他(她)”和“他们”,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他人,这就自由客观,但缺乏可信度和亲切感。有的文章,出现第二人称的地方很多,如果全部是第二人称在叙述其实是第三人称叙述,如果在众多第二人称中出现一个“我”来叙述,其实还是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有多种方式:
1.顺序。常见。从前到后,线索清楚,但易于写成流水帐。这就需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倒叙。将结局或突出点放在开头,然后再从前到后。在新闻消息中已经成为套路,叫做“倒金字塔”。事件最好是时间跨度大的。侦破和武打的影剧常用。好处是有悬念,但容易使人反感。
3.插叙。在本事叙述中插进另外一件仅仅有关的小事,然后再按原来的本事来写。如《水浒》中林冲遇到店小二时插叙了店小二在东京的事。不可渲宾夺主。
4.补叙。对本事前面未叙述的一部分做补充。
叙述要定好基调,起伏跌宕,场面不易多,语言生动形象有个性。
(二)描写
描写是描绘事物的状貌,重在形象性。中国小说叙述成份多,而俄国小说反之。
1.人物描写。(1)肖像描写。描写外形――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要抓住特征,以形传神即透过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内心。(2)语言描写。要透露内心秘密并显示个性特征。(3)行动描写。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典型的行动描写,如黛玉焚稿、范进发疯、大闹天宫和单刀赴会等。要透露内心秘密并显示个性特征。(4)心理描写。要注意下意识的心理如幻觉。还要注意借助外在事物的间接描写。
2.环境描写。(1)自然景物景物,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描写。作用:交代时间、地点,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2)社会环境描写,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如《子夜》的开头,二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志趣、气质和情操等,如《红楼梦》中女儿们的居室小院。
3.场面描写。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如《药》中的杀人场面。
4.细节描写。对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本节的描写。如阿Q画押、严监生的二根指头。起着描绘人物性格、安排线索(如《百合花》中的被子)、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细节延伸开来就是一篇微型小说。
描写法又可以分为:白描(无比喻修饰,以叙述代替,重在传神)、细描(细腻深刻、修饰较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通过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围事物来描写);主观描写(带感情色彩)和客观描写(不带感情的准确的,如在说明文中)。
(三)抒情
抒情是抒发和表现感情。
1. 直接抒情。多是带有感情的判断句。常有感叹词。
2. 间接抒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带有感情色彩。
(四)议论
议论是作者的判断。包括论点(一个判断句)、论据(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和论证。
论证方法有(1)例证法,即举事实。(2)引证法,引用理论、数据等。(3)因果分析法,即分几个方面剖析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4)比喻法,用相似的事实来证明抽象的道理。(5)反证法,即从反面看。(6)归谬法,假定对方论点正确以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自己的论点。
(五)说明
说明是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科学准确,客观明晰。
说明方法:(1)定义说明,一个判断句。(2)诠释说明,较小的解释,常用括号或破折号。(3)比较说明,用另一个有一定联系的事情。(4)数字说明。(5)分类说明。(6)举例说明。(7)引用说明。(8)图表说明。(9)分析说明。等等。
任意起草法
“提起写文章,不如做(北方乡音为“zou”)婆娘。”这句话虽然俗气,却道出了学生的一种普遍写作心态。写作教学如何使学生克服这种畏惧心理呢? 除了对学生加强理想的教育以激发写作积极性的一般化教育之外,最有效用的办法是直接解决学生操作上的问题。这就要弄清两种基本起草方法并掌握其中的任意起草法,使畏之如虎的写作变成俯拾即是、自得其乐的日常精神生活。笔者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指导,总结分析古今中外写作知识方法和多年写作经历感受,着重提出任意起草法。
历来关于起草方法的认识,可以分为二种,但都是比较模糊的,也就引不起学生的重视,使学生长期处于方法上的摸索阶段。这二种提法,虽然文字各异,但是可以用“一气呵成”和“化整为零”来代表。一气呵成,就是在提纲和腹稿基础上,或者冲动灵感的前提下,一次写完初稿,主要适应于篇幅较短的文章。化整为零,就是把文章分为若干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精雕细刻地来完成,这种方法大都适用于篇幅较长的文章。这二种传统起草方法的认识,语言符号不规范,提法要领简单化,仅仅从篇幅这一角度来看待写作,对于学生起草文章作用不大。因此,必须把对起草方法的认识上升到既是科学概括又是实践指南的阶段。
任意起草法,就是在抓住一种感受和冲动或者精心构思后,任由意识流动地起草初稿,不论结构,不讲语言,不管漏洞百出,纵情挥洒,意兴淋漓,然后再认真修改的一种快速写作方法。
构思与起草
这种方法在哲学上分析,其实质就是注重实践。许多人都不自觉地存在着一种写作通病,就是在动笔起草前绞尽脑汁地构思,力求完善,然后在起草中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殊不知,这样做恰恰是把写作的重心放在非写作的理性思维上。这样的文章写作出来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显得苍白,束缚了创造力。而任意起草法,决不是抹杀必要的构思,而是不陷于构思的网罗中,把重心放在起草即实践上。在此,需要重新审视写作过程中的构思和起草两个重要阶段。
构思,是外在现象的感受与头脑中原有的潜意识结合起来,进行理性地加工,以产生主题和结构。提纲是构思的外化和定型。构思的特点是理性的运作,尽管要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并随时有感性的参与。构思再苦,也只能达到理性骨架的完善而非感性生命的完美。构思不是动态地模糊完整地感知生命,而是平静地分析、综合、比较从生命中抽象出来的认识。简单地说,思不是作。因此,构思可多可少,可以历经多年,并用腹稿和提纲来体现,也可以在下笔前的一刹那中完成。
起草,是在构思之后作者主体生命的运作,特点是以直觉为主。越重直觉,文章就起草得越好,越能逼近事物的本真,把握事物的整体。直觉,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融汇了理性的感性。在起草时,构思所摒退的直觉将一涌而出,急需转化为文字符号。如果时常停滞并思索,灵气、生命将会飘失。因此,写就是一切,起草时不应频频返回构思。
潜意识、个体生命与任意起草
对于任意起草法,我们还应进一步深化认识,加深理解,以使这种意识纳入到潜意识中随时启示写作。任意起草,就是强调感性的极端,是生命的即时表现。在此,要明确个性的作用。写作个性要争取包含最大时空的共性。但是,共性是一般的、抽象的,而个性则是具体的、形象的。无论如何,我们操作的是个性。个体的生命融汇了一切,达到较高的层次,那么其表现(表现之一即写作)就自然而然地具有较高的水平。任意起草法,能够在快速地流动中逼近地反映意识流,反映潜意识深海中随机冒出的信息尤其是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大宇宙的奥妙最为充分地缩映在人类个体生命尤其大脑中,只有任意起草才能逼近这种奥秘。感性生命有多高的层次,写作也就有意无意地即时表现 出多高的层次。在起草中,作者不必精心思索,思索的抽象性反而有害于写作。理性已经融入意识中,自然存在并影响着感性的表述。一个人与世界融而为一;个体生命是一个世界。他独立天地,目中无人地进行创造,谁也帮不了忙。世界一切都在他的意识和潜意识中。意识往往是单薄的,明晰的,而潜意识则是深广无边的。作者自娘胎里起感受和认识的一切,作者的先人直至人类始祖所遗传的一切,都在潜意识的海洋中潜藏着。意识中对写作有用的信息,除了一部分要由理性思维来垂钓和网罗出水外,更大量的鱼儿是自动浮上表层的,银光闪闪,稍纵即逝。渔人须用意识的网叉或炮箭捕捉。潜意识中深藏着宇宙及人类的密码,需要高妙的提取技术。任意起草法,尽管过去未能规范化总结出来,但已被许多人所运用和赞许,只是他们仅仅当作一般经验而已。
任意起草法与浪漫主义
任意起草法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古代作家和现代信息社会有不少论述。根据艺术细胞--意象中意和象两者成分的不同,文学可以分为二大主要流派: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意象中意大于象,而现实主义则相反。相联系的是,在浪漫主义中更多地运用了任意起草法。最著名的就数李白。他写诗便是不假思索,下笔犹如江河奔流。好诗常常在酒精麻痹意识之后,任由潜意识涌动流淌。“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苏东坡亦如是说。现代浪漫主义大诗人郭沫若讲他写诗往往是在灵感的冲动中,神经质地狂草诗句。浪漫主义作家普遍地有意地强调任意写作。
现实主义作家中许多人都表示了与浪漫主义作家同样的看法。其中一些人还十分诚恳地反思自己的写作经历,确认任意起草的优越。批判现实主义大作家巴尔扎克写作速度之快令人称叹。列夫.托尔斯泰说“应当草草地写,不仔细考虑一个片断和思想表现得是否正确,”“当遇到一种想法难于安插入故事时,就把它记在附注中,不停留在它上面,立即往下写去„„”还运用了自己的速记法。契诃夫说:“我写小说好比新闻记者写火灾消息:随随便便写下去,心不在焉,一点也没有顾到读者,也没有顾到自己。”还说:“我想不出我有哪一篇小说是用一天以上的功夫写成的。”然而,契诃夫的小说从结构到语言都十分精美。果戈里说:“先把所想到的一切都不加思索地写下来,虽然可能写得不好,但一定要把一切都写下来。”正是任由意识流动来起草,摒弃纯理性的干预。有个俄国文学评论家这样写道:人们一看果戈里的初稿会产生奇异的感觉“当初怎么会写得这样苍白和拙劣呢?甚至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原来就这样啊,谁都能写得出来”。著名作家王蒙谈写作经验时说:“写时空前放松,真是信手拈来,全不吃力。”还说“应该再放松一点”。我国著名青年作家莫言,可谓文坛奇才,作品中内容荒野蛮横,语言鲜明流动。他总结写作的经验,用一句话概括是“天马行空”。现实主义作家中论述任意起草最有力的要数鲁迅先生,他在1935年11月25日致叶紫的信中说:“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地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作文应当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他还这样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思结想,一挥而就。”不必一一举例。任意起草法已经为大多数作家所掌握。
论文写作同样可以运用任意起草法
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重视任意起草法,论文的写作同样如此。达尔文的一段话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从前,我时常在写作时,要推敲自己的文句以后,方才下笔写出它们来;可是,后来过了几年,我得出结论,为了节省时间,尽可能迅速地用极其拙劣的笔迹,潦草地写满全页,接着就把它们缩减一半,然后才去仔细考虑改正它们。这样写的词句,反而要比我事先深思熟虑后可能写出的词句更加优美些。”
与现代派手法的异同
任意起草法与现代派某些写作方法有相似之处。现代派主张的意识流写作、反传统的自白和麻醉后的‘自动写作’,与任意起草法相同之处在于对潜意识的重视和起草的快速,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有意排斥意识的作用,而后者主张意识和潜意识的辩证统一。现代派这几种手法写出的作品大都是作者自我经历和认识的复述,而任意起草法则是一切写作都应运用的技巧。
与“气功自发功”更为相近
任意起草法与目前某些人主张的气功写作更为相似,它应吸收后者的一些作法。作家柯云路在《大气功师》一书中多次描述了这种写作。摘录以下几段,以供读者参考。“我首先要摒除一个作家写小说的意念。”“我还要摒除一个哲学家的著书意念。”要进入“练功时的放松状态,光放松还不够,还要入静,深度的入静,排除各种杂念,身体坐端正,书写要流畅,带着气感,每个字在行云流水地运行着,笔迹画出、交织出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符号系统。”“为写作而写作的板劲儿都扬弃了吗? ”“艺术创作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是‘自发功’,”“即全身在气功态中,不由自主地动作起来,那动作往往或优美自如,或奇形怪状,其难度之大,是常态下绝对做不出来的。”“你首先要在艺术创作中,有一段时间耐心地训练,使自己逐渐在艺术上得真气,使艺术之真气被调动起来,养聚起来,于周身心循环,愈来愈充沛,到一定时候,就可以使自己进入‘自发功’了。每到创作时,进入高度放松状态,艺术之真气便在你身体中运转起来,你的画笔,你的写作之笔,你的舞蹈形体,便‘不由自主’地运动起来,你不要用任何硬性的理念去约束它,不要有意识地追求它,扩大它,也不要有意识地去制止它,缩小它,你任自己的创作自由自在、如醉如痴地进行下去,你只要稍用意念轻轻观照着它,到适当的时候,对它稍加调节、控制。”“进入这种艺术创作的自发功状态后,你该知道,这时你的灵魂超常地敏感,各种各样的记忆会源源不断涌现出来,各种各样的想象也会联翩而至,你对世界各方面的信息都在高敏度地接收着,采纳着,你可能与天地相合,与鬼神相交,与人物相通,你要放开自己的思路,你要放纵自己的生命,使自己在一种无比自在的、淋漓尽致的状态中表现对宇宙及万物的感受。”不过,这种写作随意性太大,写成后应认真修改,还有许多短小论文和应用文的写作不必要如此这般。
任意起草法与文气
任意起草法与文气关系密切,前者是后者形成最有效的方法。文气,是我国特有的文章学的术语。“一气呵成”的说法即与此有关。孟子最早讲“气”:“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曹丕第一个以气论文,“文以气为主”。他们所说的气,首先指的是作者的禀赋和气质,其次指的是个性风格。韩愈建立了“文气说”,他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实际上,文气有内外气之分。内在之气指的是文章的逻辑与情感的力量。逻辑力量强烈,感情充沛浓郁,文章就有阳刚之气。相对的,逻辑看似隐蔽,感情比较平淡、柔和,文章则有阴柔之气。外在之气指的是文章外在表现形式,如自然音节和语气。阳刚之气的文章,节奏较快,语句较短,多用惊叹号,音调较高。反之,阴柔之气的文章,节奏较慢,语句较长,音调平缓低沉。《墨子. 非攻》和《木兰诗》等是有阳刚之气的论文和诗歌。《桃花源记》和《静夜思》等是有阴柔之气的诗文。文气作为一篇文章的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表现形式,只有采用任意起草方法才能更好地形成。文气能够在任意起草的快速流动中得到充分地表现,尽可能避免割裂和滞涩。
过失与纠正
采用任意起草法写出来的草稿,一般来说要显得浅显、苍白,而且必然出现大量语言文字错误。这是造成人们忽视任意起草法的主要原因,也是初学者不易掌握的关键所在。
如何纠正,引起人们对任意起草法的重视?一要认识到,作者作为一个创造的生命,必须极大地提高自身层次,以便于任意起草时站在较高的起点上。二要认识到,任意起草前的构思对于初学者来说更为重要。任意起草最好要有严谨构思的前提。三要认识到,精心的反复的修改必不可少,这就对作者的素养尤其是思想和文字的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任思起草法
任思起草法,相对于任意起草法,是在认真构思后,字斟句酌,遵从构思及提纲,讲究语法,或者说边写作边修改的时间相对缓慢的起草方法,又可称为凝重起草法。
这种起草法,在写作实践中普遍使用,尤其是初学者几乎全部运用。在中小学写作教学中,人们普遍认为这种方法是写作的唯一起草法,殊不知恰恰造成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应当说,这种方法虽然也能起草出好文章,但不适宜于教学。
任思起草法,其实就是理性思维为主、形象思维为辅的方法。古典主义及与之类似的文学创作都明确地推崇理性。重视两种思维方式的结合,但本质上是理性思维起主导作用。不相信形象思维为主的意识流动中已经融汇了抽象思维,不相信感性的运作中融汇了理性。正如上一部分“任意起草法”中所讲,这里不再详述。
需要明确的是,较为成熟的作者才能在精密构思或整体氛围情绪的制导下真正克服这种方法所产生的弊端。现实主义大作家更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高度结合上给后人以楷模。杜甫仅在语言文字上就十分讲究,“语不惊人死不朽”。鲁迅“先前”的创作比较凝重,起草缓慢,“十步九回头”。他们运用任思起草法同样达到了创作的高度。当然,他们在长期写作过程中都悟出了快速写作的必要性。鲁迅如此,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防止的是贾岛那种过分的“推敲”,文字上的过分雕琢妨碍了灵气的勃发,更走向了形式主义的死胡同,难以表现博大深邃的内容。表格临摹法
作为写作教师,从多年写作教学及写作经验中提炼总结出了一个作文教学改革的体系,可以提炼成一句口号:“作文教学三法宝,摹仿模式和发表。”同时,提出一种十分有利于于初学者特别是中小学生作文的新方法--表格临摹法。它是一种从没有人明确提出来过的作文方法,但是大家都不会陌生,反而会感到早就应当这么做了。它是对于大多数同学非常有益的作文方法。在此基础上,制作了文章模具如公文模具、作文模具、情诗模具等。
(一)表格临摹法的成立认识
表格临摹法,首先选择一篇正在学习的优秀文章来作范文以便于临摹,找出其中的结构模式和要领提示,紧接着仿照范文编好一个比起框架、模式还要清楚的表格,其中已经有一些写好的文字来作脉络,最后大量的空白就需要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认识或生活来填写了。
这种方法,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来自于长期的思考和反复的比较。它是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使用的模仿方法的总结提高。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教学情况:或者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来模仿好的文章(这种情况较少),或者自己自觉不自觉地仿照一篇文章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反而常常比较满意,不过又觉得不好意思说出口来,甚至在心中曲意辩解。特别是,全国高考试卷中,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了表格和临摹的方法。有的试题让学生发挥想像力和描写能力,补充或者填写一大块空间。还有的考试学生的续写、扩写能力--它们其实就是临摹、填空。1993 年全国高考试卷中作文题就属于扩写性质。该试题取材于一篇微型小说《树皮》,命题者把原作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话语、神态描写大量删节,只剩下骨架而要求考生通过想像加以“还原”。一位考生的作文名叫《梧桐树下的对话》,与原作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见《写作》1995年第一期:《情境作文的特点及其审题要求》刘纯文)有的人包括一些老教师反对模仿,认为模仿束缚了创造性。这是一种漠视绝大多数学生作文规律的主张。这种主张好象促成少量的作文尖子(其实尖子是靠大力气产生的),却忽略了大多数学生作文的提高。现在,我们大胆地提倡模仿,进而提出一种表格临摹法来。
这种方法不但有着教学实践和适应大多数学生的依据,而且是有理论依据的。这就是文章都有一定的结构模式。文章体裁,例如散文、诗歌,都有各自的结构。结构大都是前人的写作理论认识。二十世纪世界上还形成了结构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一种结构用得多了,或者社会有某种需要如对公文的特定规格要求,就形成了模式。表格临摹法只是把结构模式进一步发展成为表格而已。如果要进一步地讲,那么还可以举出科学上的仿生学以及思维灵感上的启迪方法。
这种方法在其它艺术体裁的教学中广泛、明确而又长期地运用。大家都知道,学习绘画要求临摹,学习书法要求临帖。不管是学习国画还是学习西方画的创作,学生首先要把所有的绘画名作用心阅
读一遍,然后还一定要精心地临摹相当数量的名作。学习书法的人,同样如此。而且,学习书法还要把名人的好字放在旁边或者比较透明的纸下面,一笔一笔地描摹。模仿这个必须的学习方法和必经的
学习阶段,使人不大明白的是,在作文教学中却不是那么理直气壮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心理和传统,应当纠正过来:作文也要和学习绘画、书法一样进行许多模仿,走过这个必经的学习阶段。
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千古文章一大抄”,这句话有点走味,有点粗俗,但是在实质上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个道理应当从文章都有一定的模式上以及其它要素上去寻找; 只要所写文章有自己的东西特别是中心思想就可以说得通了。自古至今,模仿的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特别是那些大作家中有不少是这样的。汉代杨雄以善于模仿出名。他的著作中《太玄经》模仿《易经》,《法言》模仿《论语》,诗赋模仿司马相如的作品。小小的王勃模仿瘐信的诗句“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国古典四大小说都有比较清楚的模仿的著作或者底本。《红楼梦》模仿了《金瓶梅》。《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都有历代传下来的神话或者话本。郭沫若的诗歌模仿了歌德、泰戈尔和惠特曼三位世界大诗人的诗歌。他还爽快地说:我有一个写作秘诀,就是先看人家的书再写。鲁迅的小说模仿了东欧的一些小说,据说在他的26篇小说中就有16 篇属于模仿之作,最明显的是第一篇成名作《狂人日记》就和果戈里的一篇小说同名。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据人们研究,模仿了莎士比亚的剧作《李尔王》中的父女关系发展线索。文学传统中伟大的作家都不排斥模仿,我们更没有理由自负高傲地反对模仿。
当然,模仿不是抄袭。抄袭,是无能的表现,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模仿是照搬形式和技巧,或者受到内容的启发,但是一定要力求创新,发扬精华,出自己意。
由结构模式,进而制作了表格;由模仿,进而我们主张临摹。这样,研究出了一种表格临摹法,还可以叫作“填空作文法”,也可以叫作“模仿作文法”,最终,称之为“表格临摹法”比较准确。
(二)表格临摹法的具体实施
表格临摹法,中心思想是为着绝大多数中小学学生更有成效更有兴趣地写作。具体要求:A、紧密配合中小学生《语文》课本的学习,从每期每册每单元选出一至两篇有代表性的范文来,认真加以评定,运用表格来指出模式和要点。B、在每一篇范文的旁边,列出一篇作文的表格。这篇作文的名字和内容,必须是从学生自己的生活认识中提取出来的,并和范文有相当程度的相似,而形式则就是范文的照搬或者简化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全部作文的内容应当参照课本的进程、内容和要求,遵照中小学教学大纲,有一个统筹安排。其中,写人的,写景的,写事的等等内容,需要进行精心的布置。C、作文表格中,作为骨胳脉络的一些句子,参差不齐,贯穿全篇,可以称为详细提纲。而在旁边的“提示修改”栏中,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某一地方的写作提示,如“此处要写细致”、“此处要写某种事物”等等。
(三)表格临摹法的有机组成
在使用表格临摹法作文中,要反复告诉学生三个要领。这些作文要领是表格临摹法的有机组成部分。A、要写自己。好文章都是写自己的。记叙文写的是自己的感受经历。议论文写的是自己认为正确的认识思想。说明文和应用文也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不写自己,总是把自己设想为很远很高的另外一个作者,这是写作的一个通病。由此,表格临摹法设计的表格中的作文,内容都应是学生自己的生活或者思想。这样,学生只要去写自己,写一个平凡、真实而又有一定特点的自己,再细致一些,就会有一篇好文章。B、任意起草。如前述。C、个人语言。作文的语言要生活化、个性化,记叙文还要心理化。就是说,一是要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不管是谁说的,一定要是人们说过的话。二是要写自己的话,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话,千万不要编造,把自己当作多么高大的人物拿腔做调。三是写记叙文时,语言要带上感情,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细细地写自己的想法。当然,学生应当让语言尽量优美。这就要学习书上有生命力的语言,要多用比喻。不过一定要弄清楚:这些语言只是少量的,是锦上添花。
下面分别举出散文、小说和议论文的例子(范文常见,不再列出)。
━━━━━━┯━━━━━━━━━━━━━━━━━━━━━━
提 示 │ 夕 照
│ 【临摹高中第一册课文《荷塘月色》】
━━━━━━┿━━━━━━━━━━━━━━━━━━━━━━
开头:心绪-│ 这几天心里颇
领起全文 │ ──────────────
城区或乡村│晚饭后,忽然想起
│ ──────────────
描写周围 │
│──────────────────────
│
│────────────
中间: │ 沿着 是一条 的路。
│ ────── ──────
│
真实经历的 │──────────────────────
真时间地点│
│──────────────────────
│
│──────────────────────
我近来和现│ 路上只我一个人 在的心态描写│ ─────────────
│
│──────────────────────
│
│──────────────────────
│
│──────────────────────
│
│────────────
│
夕照情景-│ ───────────────────
细致描写有感│
受 │──────────────────────
│
城区或乡村│────────────────────── 的景物 │
│──────────────────────
│
比喻 │──────────────────────
拟人 │
│──────────────────────
│ │──────────────
日、云、鸟等│
│ ────────────────────
│
│──────────────────────
│
│──────────────────────
│
│────────────
想像 │
│ ───────────────────
│
│──────────────────────
│
│──────────────────────
│
│──────────────────────
│
│──────────────────────
│
│──────────────────────
│ │──────────────
│
结尾: │ ────────────────────
哲理议论为│
好 或自然叙│──────────────────────
述式收束 │
│──────────────────────
│
│────────
━━━━━━┯━━━━━━━━━━━━━━━━━━━━━━
提 示 │ 装在酒瓶子里的人
│ 【临摹第四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 小说试作】
━━━━━━┿━━━━━━━━━━━━━━━━━━━━━━
开头:介绍-│ 我的
静态描写;说│ ──────────────────
话语气;围绕│ 人生特点-混│──────────────────────
中间:客观写│ 他
肖像外表-│ ───────────────────
│
│──────────────────────
│
│──────────────────────
生活方式-│
│──────────────────────
│
连缀细节 │──────────────────────
│
│──────────────────────
│
思想方法-│──────────────────────
│
│──────────────────────
│
│──────────────
语言行动-│ 他
│ ───────────────────
│ 放开任意起草│────────────
错了不要紧 │
│──────────────────────
│
│──────────────────────
│
│──────────────────────
│
│──────────────────────
│
│──────────────────────
│
│──────────────────────
│
│────────────
情节叙述-│ 现在,你听一听后来发生的事吧。
│ ─────
│
│──────────────────────
│
│─────────────────
【写好学术论文的方法】推荐阅读:
会计专业论文写作的学术要求10-07
让学生更有自信心的学术论文06-29
研究生申请学位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08-19
医疗学术论文11-14
高质量英文学术论文的要素和写作注意事项07-26
学术论文引用格式06-12
共享经济学术论文06-21
学术论文写作格式07-08
法学学术论文写作09-28
小学数学学术论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