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学校工作总结(共15篇)(共15篇)
1.帮扶学校工作总结 篇一
邦卖完小学前教育模式属小学附属学前班,现有2个教学班,116个在校幼儿,2个专任教师。自附设学前教育以来,认真遵照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要求,科学管理,落实“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工作任务,我校学前教育工作得到健全发展。
为了积极响应教育局有关学校结对帮扶的号召,尽快缩小两校办学水平的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教育局工作安排,我校和临翔区幼儿园结为帮扶互助学校。自建立帮扶关系以来,我们着眼学校发展的长远要求,立足教师的专业成长,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为核心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帮扶互助活动,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两所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共同发展。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诚恳学习,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使得我校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对本年度结对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我校根据教育局关于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的文件精神,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结对帮扶工作,4月,两校领导在小学召开了 “结对帮扶工作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具体明确了工作职责,使得此项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开展。
二、开展各项活动,给两校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
1、领导互访,更新办学理念。初,两校领导班子在区幼儿园召开了结对帮扶工作计划的专项会议,就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进行深入的探讨,确定工作重点,相互协调,制定帮扶实施方案,保证了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2、师徒结对帮扶,提高课堂效益。根据结对学校的教学要求,每位教师与结对学校的教师一一对应结成对子,采取上示范课、听课评课等手段,在教育管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多方面互相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教学展示,提高能力。201月以来,我校多次带领2位学前教育骨干教师赴区幼儿园参加教研活动,观摩学习了学前教育课堂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简明新奇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两校的教师受益匪浅,有效地提高了两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新理念新方法的能力。
4、给予物质帮助,增强硬件设施。上学期,区幼儿园向我校捐赠了一批课桌椅,增强了我校的硬件设施。
三、今后的设想
1、定期互派学校领导班子、教师到对方学校挂职锻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加强学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解,互相沟通,共同学习。
3、加强学校科研间的交流,以学校科研骨干为核心,进行学习交
流,促进学校科研突破,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
总之,开展活动以来,我们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不断学习、尝试,做了一定的工作,使帮扶活动逐步走入正轨,营造了良好的教研、合作、研究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主动地与帮扶学校加强交流,真正把帮扶工作做实、做细,提高两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帮扶的目的。
临翔区章驮乡邦卖完小
二0**年十月三十日
2.帮扶学校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结对帮扶,教育实践
一、中职学校结对帮扶教育的形成途径和实施意义
(一) 结对帮扶的形成途径
结对帮扶本来是我们党的一项经济扶贫、促进民族融合、优化区域均衡发展的政治政策。在新疆尤为明显, 当下从政府到各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在积极推行的“结对子、结亲戚”活动, 是对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最好体现。而面对当下中职学校的问题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表现形式不断多样的现状, 结合学生大多寄宿制的学校管理模式, 由师生结成帮扶对子、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友谊影响模式, 是对结对帮扶政治政策在教育实践中的推广和落实, 对新疆的中职学校教育创新、学生管理和学校创新方面能发挥多赢的良好局面。
(二) 实施意义
师生结对帮扶教育, 不仅弥补了少数教师对众多学生不能实现一一照应的先天性缺陷, 也大大促进了非班主任教师在学生管理和学生全面教育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另一方面也优化了不同家庭条件出身学生的年龄资源分配, 同时为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新局面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二、中职学校结对帮扶教育的比较优势及分析
(一) 师生结对帮扶的传承性教育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几千年来教育传承对教师的最好解释。对于教师的教育来说, 从古至今, 都没有所谓的好学生和问题学生之分, 只有学得好的学生和学得慢的学生, 但他们之间的差别重点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而并不会因为学得快慢就直接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这本身违背了教育教书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于受帮扶学生而言, 帮扶教师都是被帮扶学生自主选择的,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最信任、最敬佩的教师来和他们结对, 做他们的帮扶教师。而帮扶绝不仅仅限于弥补上课没听懂的书本知识, 更重要的在于学生依靠自己内心敬爱的教师, 双方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 在学校住宿和学习的期间, 可以弥补家长不在身边时时引导和教育的缺陷。同时在专业的选择和人生就业方向的描绘上, 学生自己选择的教师给出的建议和意见, 也更有说服力, 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并纳入实践。同时教师还能随时监督和检查学生践行理想的实现过程, 遇到问题随时咨询、碰到疑问随时解答、面临困惑及时疏导、产生问题随时跟踪等。对于施教教师而言, 由于帮扶教育建立在双向选择、自愿平等的基础上, 与以往的“拉郎配”不同, 教师充分认识到与学生结对的积极深层含义, 这项活动完全是自己自主选择的, 实施过程中的积极性也会随之增加。而且在教师考核的时候往往作为加分项进行考核, 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师参与师生结对帮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也保证了教育的效果。
(二) 学生之间结对帮扶的资源共享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诸多差异, 在此条件下,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必然呈现多种多样。众所周知, 家庭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的根本性源泉。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 性格、思维、交际、兴趣爱好等都有着先天性的差异。当然, 这里的差异并不局限于经济条件, 还有更广意义上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代际关系、区域思维方式等。而这些都是属于相同的学生在不同客观环境下拥有的不同资源。学生之间的结对帮扶更多的是在精神上的, 因为学生之间本身不存在谁先进、谁落后的区别, 他们处在同一个平台、拥有同样的年纪、带着类似的梦想, 但不同的是由于客观环境的不同影响, 让他们在经历中职教育这几年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而学生也正由于以上的相似, 他们之间的沟通才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因为年纪相仿, 对各自内心产生的疑虑能更充分、更真切地体会。同时在解决问题的手段选择上, 也能给出最符合内心渴望和行动可行性的方案支撑。这是一种学生之间的资源交流, 它能让积极心态更积极, 让积极影响消极, 让乐观感化自卑, 从而形成学生之间的成长经历。在中职学校, 来自不同省市和寄宿制的学校管理方式给这种方式提供了先天性优势, 学生可以按照宿舍或者班级, 甚至是协会团体为单位, 根据不同的需求结成彼此需要的对子, 例如, 按照兴趣爱好、按照同宿舍相互照顾起居、按照不同地区思维习惯的差别化吸引力等标准。学生之间天然没有隔阂、没有利益冲突, 在彼此的结对帮扶过程中势必会发挥事半功倍的资源共享多赢效应。
参考文献
[1]李飞.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研究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7) .
3.以生为本的城乡学校托管帮扶 篇三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好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让这些孩子将来有能力创造财富,改变家庭的贫困状态,是扶贫的治本之策。在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实施区域内城区优质学校托管帮扶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模式,通过多种以生为本的帮扶措施,能有效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
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山区,人均收入很低,来自于这些地方的学生家庭大多比较贫困,也有一些学生家庭是因为有老、弱、病、残或是突然变故等情况导致家庭贫困。托管学校和被托管学校要高度重视农村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入学或辍学,不让一个学生吃不饱、穿不暖。
第一,成立贫困生资助领导小组。由分管后勤的副校长任组长,总务处主任、德育处主任任副组长,村干部、班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全面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落实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调查、评审、公示、报批、发放、监管,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机构健全、组织严密,确保国家对学生资助资金按政策、按时、足额、准确地发放到位。第二,确定资助对象。通过广泛宣传、全面摸排、学生自主申请等方式,确定贫困生资助对象。优先资助孤残学生、城乡低保家庭或持“特困职工证”家庭的学生、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子女、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父母一方死亡或离异的单亲贫困家庭子女、因遇天灾人祸或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及家庭人均年收入2000元以下学生。第三,简化申报审批程序。由学生或家长填写《贫困生资助申请书》并向学校提交相关证明。学校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学生情况进行认真审核,按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度排序,提出贫困生资助名单和资助形式,在学校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学校将资助名单、公示情况上报上级资助小组审核确定。学校长期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对象评定工作举报投诉信箱和电话,广泛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监督。建立贫困生档案,专柜存放、专人管理。第四,多方筹集资助经费。国家的贫困生资助经费数量有限,只能满足贫困生最基本的花费。要想改变贫困生的生活状况,还需要更大力度的资助和多途径的扶持。托管学校可向社会爱心企业和家庭募捐贫困生资助经费,也可在学校每年开展“向农村困难学生献爱心活动”,在老师和学生中募捐资助款,还可在公用经费中划拨一部分用于被托管学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举众人之力,让农村贫困学子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第五,扶助贫困学生自立自强。学校政教处、心理咨询室、班主任要加强贫困学生的心理疏导,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 成立农村家长学校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的学校。教育只有在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互为补充的状态下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农村的家庭教育因为没有引起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重视,也因为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一直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弥补农村家庭教育的短板,成立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迫在眉睫。
托管学校派驻到被托管学校的领导带领学校行政一班人与当地党委、政府取得联系,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政府应拿出相应的资金用于家长学校日常的运转,同时提供家长学校的活动场所。政府和社区要采用刚柔相济的方式,组织辖区内的家长,分学生的学年段,定期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参加家长学校的必要性;介绍家长学校的组织形式和开课时间。学校也通过学生大会、班会等途径向学生宣传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学生督促家长定期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学校负责家长学校辅导员的组织和培训,挑选一批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心教育事业的教师担任家长学校的辅导员。学校统一为各个年段的家长选择符合农村家长特点的教材,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方式,教给家长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方法、学生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家长学校还可开设“家长论坛”,聘请专家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或是选择优秀家长现身说法,介绍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家长”的评选,促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针对农村地方政府和社会不够重视家庭教育的现实,学校在家长学校的开办过程中应发挥充分的主动性,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和保障。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为目标,团结一切教育力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三、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家园
据统计,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有50%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心灵的孤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都困扰着留守儿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因此,托管学校在帮扶被托管学校的过程中,要非常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设立留守儿童视频网络教室。学校专门设立留守儿童视频网络教室,由专人定期打电话给留守儿童家长,约定时间上网,通过网络、视频,为留守孩子和外出务工的家长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设置亲情电话。学校专设亲情聊天室,为留守儿童开设亲情电话,并把时间安排表发到孩子们手中,孩子们按时在电话里和爸爸妈妈聊自己最近的开心事儿、烦恼、希望,聆听父母的教诲。
开辟心理健康咨询室。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配置专、兼职辅导老师。留守儿童有苦恼、困惑,可走进心理咨询室,老师以朋友身份,对他们的显性和隐性心理压力、问题进行疏导,提出建议。对思想、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卸下成长路上不必要的思想包袱,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设置“知心姐姐信箱”,让留守学生按照自己心中所想、所盼写出想说的话,道出所遇到的挫折,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招募“爱心家长”。广泛发动学校力量,组织教师担当“爱心家长”,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作业辅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弥补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保护人,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举办留守儿童生日会。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在政教处、团支部(大队部)的组织下,为下月过生日的孩子举办一场集体生日会,香甜的蛋糕、美妙的音乐、无限的憧憬,组成欢乐的海洋,让留守的小天使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他们有同学、有老师、有很多很多爱自己的人。
利用节假日开展关爱活动。在春节、六一、中秋节等节日,学校给每个留守儿童都赠送小礼物,让他们感受到特别的关爱。对特困留守儿童,可以通过寻求代理家长或社会支持来解决实际困难,免除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学校全方位、多途径为留守儿童构筑起爱的家园,为他们撑起希望的蓝天,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四、 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结对帮扶
城区托管学校的学生和被托管学校的学生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能充分发挥托管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两校团、队工作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两校少年儿童互助互动,共同成长。
班级“手拉手”结对帮扶。将托管学校和被托管学校同年级的班级结成对子,在两校政教处的组织下开展互访活动,增进城乡学校两个班级之间的了解。两个结对班级可共享教学资源、活动资源及家长资源。如两个班级的教师可相互听课、送课;学生可一起开展读书活动、郊游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家长可相互开展家长讲坛活动。两个班级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孩子的成长。
学生“手拉手”结对帮扶。两个结对班级的学生按自愿原则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互留姓名、住址、联系方式,通过书信、QQ、电话等途径进行交流。城区的学生给农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方法,推荐一些好书或给小伙伴讲讲山外精彩的世界;农村学生也可给城区学生分享他的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和农村的趣事。通过相互交流、增进友谊,互相鼓励、共同成长。
家庭“手拉手”结对帮扶。结对学生所在的家庭也结成帮扶对子,城区学生家庭尽自己的能力在经济上、教育方法上给予农村学生家庭一定的帮助;农村学生家庭则和城区学生家庭分享一些劳动经验和农副产品。双方家长、学生可在节假日互访、聚餐、旅游、参加社会实践。双方学生可在假期到对方的家庭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农村学生在城市家庭体验都市生活的便捷、现代化,激发农村学生努力学习、创造美好生活的憧憬;城市学生到农村家庭体验农村生活的淳朴、恬静,感受劳动的艰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手拉手”互助活动是托管学校在帮扶被托管学校的过程中,针对生源实际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能充分利用城区家庭和社会的一些优势资源,帮扶农村薄弱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和改善学生生活条件。
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均衡的教育资源是教育人的不懈追求,我们应采取以生为本的城乡学校托管帮扶措施,让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不再输在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 谢君君.教育扶贫研究述评[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
[2] 韩坤,刘畅.浅谈教育扶贫与教育公平[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
[3] 白鹤.给农村留守儿童建立一个心灵的家园[J].中学教学参考,2011(4).
[4] 王安静.象山县农村家长学校办学中的政府干预[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5] 黄双双.寻求“手拉手”的创新路径——上海市闸北区实验小学少先队“手拉手”活动[J].少先队活动,2015(4).
4.学校帮扶助学工作总结 篇四
为了培养少年儿童相互关心、助人为乐的精神,实现教育和谐,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助学工作,进一步健全帮扶助学活动体系,让学生全员参与,形成良好高尚的学习氛围,推动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一、帮扶对象
帮扶对象为心理不良生、学习困难生、生活困难生等特殊群体.(一)“心理不良生”的基本特征
“心理不良生”在班级中表现与其他同学具有强烈不同的心理特征,大多以“问题学生”的形态出现,特别对班风、校风产生强烈的破坏性、攻击性,同时往往产生一定的冒险性、危害性与煽动性.(二)“学习后进生”的基本范围
“学习后进生”不仅仅指主要学科中学习存在较大难度,也包括其它学科中出现学习困难、理解程度相当弱的问题.学科教师不能仅仅以平时的学业成绩作为单纯的依据,不能将具有思维敏锐性与有一定潜能的学生简单化地加以定性.(三)“生活困难生”的基本范围
“生活困难生”是指家庭收入在本区域经济收入处于下游,其家庭收入难以支付正常的低消费支出,特别体现在平时解决基本生活开支中的困难程度.二、帮扶措施
(一)确定“三生”人选
由各班班主任确定本班学生的基本人选,特别要准确把握“心理不良生”定位,不能把一般性、偶发性“心理不良生”倾向的学生扩大化,对“心理不良生”一般从4—6年级学生中确定.各班一定要控制人数,实事求是,如班级内无此类学生,可不上报.德育处对上报“三生”的人数要进行进一步的调研审核工作,特别对“心理不良生”一定要严格掌控.(二)建立帮扶小组
学校根据各班上报的“三生”情况,由德育处把关审核后,向校务会议提请批准,然后由学校日常线领导拟订帮扶小组建议名单,“心理不良生”、“生活困难生”帮扶小组组长由日常线领导担任,德育处主任任常务副组长;“学习后进生”帮扶小组组长由教导处主任担任,教导处学生系列负责人任常务副组长;有关成员要由相关班子成员、年级段长及班主任组成.(三)细化帮扶制度
1.“心理不良生”帮扶操作事项
(1)建立“心理不良生”一对一帮扶制度.“心理不良生”确定后,由“心理不良生”帮扶小组牵头进行结对帮扶,此项结对大多由班子成员承担,要控制帮扶人数,一般一人帮扶1~2人左右.另外,还要考虑班主任与学科教师.(2)设计好“心理不良生”帮扶记录表格,要有帮扶对象、姓名、班级、日期、帮扶主要内容、访谈概况、效果概况,并加以追踪性记载.(3)帮扶访谈每两周安排一次,时间安排一般在早晨、中午或下午放学后,或双休日去学生家里;如将学生叫到自己家中,一定要注意路上人身安全.(4)日常线领导宏观组织,德育处具体落实好此类学生每学期两次的座谈,从面上掌握“心理不良生”阶段性整体概况,以便对帮扶人员进行宏观的帮扶事项指导.另外,德育处每学期分两次对帮扶情况进行调研,通过与帮扶人员的交谈,查看帮扶记录表等形式,将此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5)德育处要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不良生”班主任(或帮扶小组成员)座谈会,广泛听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调整下阶段德育工作,讲究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6)与此同时,帮扶小组及德育处要将各地相关信息与经验,以学习资料的形式分发给各班主任与帮扶小组成员,提高他们的帮扶能力.(7)每学期要建立“心理不良生”档案,包括每位帮扶结对人员访谈记录表、德育处召开的各类座谈会.每学期德育处总结解决“心理不良生”问题的经验与教训.2.“学习后进生”帮扶操作事项
(1)“学习后进生”帮扶人员一般由学业优秀、思想表现佳的班队干部,以及学科老师组成.同样,帮扶人员也要以一对一帮扶为妥,特殊情况的也不可超过2人次.(2)“学习后进生”的帮扶由德育处与教导处协商落实,但主要由教导处承担.各班主任在学校建立“学困生”帮扶小组的同时,也要建立班级“学困生”帮扶小组,具体的帮扶工作以班级为主.(3)各班要建立“学困生”帮扶登记本.一般情况下,帮扶工作为不定期,可以在早上、上午或课间,但学科教师在下午放学后的帮扶,一定要注意人员上的控制(当然不准收费).学生之间的结对帮扶,建议由班级学习委员或班长作好记录,要简单、方便.学科教师的结对帮扶相对要比较具体些.登记本要有区别,建议教师帮扶与学生间帮扶分开记载.(4)“学习后进生”帮扶小组及教导处(学生系列的负责人)要加强检查与指导,一般以一个月检查一次为妥,每学期四次左右,并作好检查记录.同时,每学期要召开相关帮扶人员的座谈会(主要为教师帮扶与学生间帮扶),并将帮扶经验与建议做好记录,如价值较大的可作专题经验介绍.(5)“学习后进生”帮扶小组要加强追踪式的研究,将工作与研究结合起来,提高帮扶工作的有效性.3.“生活困难生”帮扶操作事项
5.结对帮扶受援学校工作总结 篇五
洛尔达中心校距离县城20公里,是阿坝县的边远山区学校。为了充分发挥州级文明单位在服务基层、服务乡村、关爱未成年人等反面的文明示范新形象和带动作用,让基层、特别是农村少年儿童切实感受、体会到文明单位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用务实之举解决服务基层、服务未成年人一公里突出问题的具体行动,为未成年人和留守儿童提供“有活动场所、有活动设备、有辅导老师”的“三有”活动阵地,依照阿坝州精神文明办文件精神,按阿坝县教育局工作安排,从2013年起,阿坝日报社对我校进行结对帮扶。自建立以来,阿坝日报社本着求真务实、科学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洛尔达中心校的具体实际,制订了一年一帮扶计划:针对老师办公设备落后的薄弱环节,及时援助了学校两台电脑,使学校基本走向了较规范化的现代化管理;同时对我校特别困难的7名学生给予了每人300元的现金援助,送去了温暖,解了燃眉之急,使他们能踏实读书。阿坝日报社对洛尔达中心校的种种善举,实实在在的为我们解了难事,为孩子们做了好事。转眼一年过去了,现就本次帮扶活动的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有效组织形式,结对帮扶薄弱工程的实施,有益于发挥文明单位的的示范辐射作用,有益于加深单位之间的互助信任关系,尽快缩小乡村学校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他们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我校领导十分重视结对帮扶工作,并把她当作我校迈向高质量学校的一次极好机会。在教育局的牵头带领下,阿坝日报社和我校领导召开了 “结对帮扶工作会议”,成立了以我校校长彭错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校长主抓此项工作,学校校委会、教导处、德育处具体分工,落实职责,组织实施。工作中坚持做到“四有”: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五落实”:即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资金,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
二、开展了各项活动,给我校教育教学带来生机
这一年来,我校加大和文明单位---阿坝日报社的的学习交流的力度。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高质量、高水平的顺利完成了每次活动任务,做到了学校提高影响、老师和学生既受益又受教育的多重效果。
1、全员动员,未雨绸缪。在学校各种工作会议和学生集会上,学校各级领导反复向老师和同学们论述结对帮扶工作的意义及要求。因此,在受帮扶进程中,老师们虚心学习,真诚面对;学生们满怀感恩之心,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和谐良好的互助关系,使帮扶在笑语欢声中融洽的进行,从而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各种活动开展得十分顺利。
2、领导互访,更新理念。学期开学初,阿坝日报社领导就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提出了科学的建议,并与学校领导共同交流学校的发展规划与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双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探讨;共商学校发展大计,确定工作重点,并相互调和,制定帮扶实施方案,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展开。
3、开展活动,增强动力。自开展结对帮扶以来,阿坝日报社经常派人到我校指导实际教学工作和相关活动;特别是2013年6月17日,阿坝日报社在我校实地举办了“金莲花”校园文化艺术节,并进行了现场录制。老师和同学们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又锻炼了胆量,增长了能力,老师和同学们在舞台上载歌载舞,培养了艺术细胞,体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开展丰富的文艺、教研、专题讲座等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丰富了全校师生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对我们受助学校而言收效颇丰;通过结对帮扶,提升了我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本身业务素质,通过各种活动,老师们的教学热情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足了,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感受与启发
在刚开始的结对帮扶这一年中,给我们的感受和启发较多。我们必须真抓实干,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理念为指针,与我们边远民族小学校教育的特点相互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寻找符合他们的一种教育方式,使我们的工作真正地为我们的教师、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难题,真正把好的经验做法落到实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重视实效,相互增进,共同进步,为逐渐改变我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阿坝日报社的付出令我校全体师生深受感动,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我们收获的是爱心,是经验,是团结,是友谊,是感恩......这些优秀品质将在洛尔达中心校的全体师生中生根、发芽、壮大,而且会一代代延续下去,她给社会带来的回报将是伟大的、功德无量的。
四、工作中的困惑及以后的希望
1、洛尔达中心校的领导班子既团结又具有活力,特别是彭措校长,在严格管理中又体现了关爱,而且事事都亲历亲为。但管理是一门深奥的艺术,既要有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又要协调好上下关系,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希望在相互交流中能得到阿坝日报社相关领导的不吝赐教,并有机会能参加高规格的管理培训,在与管理专家的面对面中,既接受熏陶,又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困惑。
2、山区学校师资相对较少,特别是我们洛尔达中心校,公办教师不多,专业对口的教师更少;所以校本培训难度较大,短期内收效甚微。希望我校教师能有机会到阿坝州及以上优秀学校参观学习,接受教育专家和名优教师的培训与指导,相信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会有相当大的提高,对他们的个人成长也会有根本性的帮助。
3、教学硬件和教育教学手段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上级领导和爱心人士的关心帮助下,学校这几年硬件设施添置较多,与县城学校差距在逐步缩小;特别是今年9月,学校添置了6台电子白板,使老师可以更形象、生动、直观的给学生上课。但由于五省区的教材(特别是汉语)网上资源特别少,老师上电子白板课需要自己亲自制作课件,费时又费力;加上洛尔达乡时常停电,这样老师对手提电脑的需求就迫在眉睫。所以为更好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希望能尽快给老师配备教学用手提电脑20台,相信这会大大减轻老师负担,对老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是一个很好的激发。
总之,开展活动以来,我们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不断学习、尝试,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帮扶活动逐渐走入正轨,学校也营建了良好的学习、教研、合作、研究、关爱的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虚心地向先进单位学习,把他们的优秀管理方法和工作激情、理念等与我校实际结合起来,满怀感恩之心,努力探索,踏实工作,为洛尔达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自己毕生的贡献。
6.帮扶学校工作总结 篇六
2015~2016学
为充分发挥学校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本学年我校继续与三角城学校结对成兄弟学校。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与三角城小学制定结对帮扶计划将予以落实。
一、实现的帮扶工作目标
1、充分发挥了我校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提高了我校的办学水平,促进了两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2、通过听课研讨、专题讲座等,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促进两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通过“手拉手”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更多同龄人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珍惜学习的机会。
二、帮扶工作的内容
主要从学校管理、师资建设、教学研究、资源共享、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交流等方面进行帮扶指导。
三、具体的工作步骤
(一)学校管理水平帮扶
1.每学期开学初和结束时,两校校长相互参与学校工作会议,共同研究管理工作和交流管理经验,提高办学水平。
2.两校校长、教导主任等每学期到对方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共同探究有效的教研模式。
3.两校每学期互派1名中层人员到学校实地考察,参与学校决策与管理,促进学校管理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二)教育教学工作帮扶
1、教研组交流:两校相应教研组以组长牵头了解两校优劣状况,一方面提出专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另一方面两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开展教学交流、联合教研、集体备课等形式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促进双方学校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益。通过示范课、研讨课等形式的公开课,采用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形式,推动课堂教学效应。具体如下:
(1)每学期每学科开展1次以备课、讲课和教学反思为一体的教学研究工作,解决教学上的问题。
(2)每学期开展一次青年教师开放日活动,邀请对方教师进行听课,对青年教师进行相关业务指导。
(3)每学期开展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2、骨干交流:两校骨干教师结对子,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积极互动,完成两次飞跃:一般层次的教学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互访学习;深层次的跟班学习,课题研究,经验总结(或论文撰写)。
(1)由我校教师与三角城学校各科骨干教师结对子,每学期请对方学校送示范课到我校。
(2)由我校骨干班主任每学期开展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提高班主任的班务工作能力。(3)邀请对方学校的教师或行政参与我校开展的课题工作,提高学校的科研工作水平。
(三)教师专业素养帮扶
我校将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与建设,教师基本功培训,跟岗学习等活动,到时邀请对方学校教师一起参与,共同学习。
(四)以少先队为阵地,开展“手拉手”活动。
7.“六困生”帮扶工作探索与实践 篇七
困难学生群体的六类表现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方面的原因, 高校困难学生群体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通过简单分类, 主要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困难、身体困难、守纪困难等六大困难类型的大学生,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我们简称为“六困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是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贫困生资格认定的学生。我院生源主要来自江苏的苏北地区, 贫困生的比例较高, 其中, 机电系贫困生的比例接近25%。
学业困难学生主要是指以学业不良为特征的困难学生, 直接界定标准是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 高等院校, 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招收的学生生源素质呈明显下降趋势;相当部分的学生从高中升学后, 由于外界的约束缺失, 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部分学生由于对所学的专业不喜欢, 缺乏学习兴趣;大学学习方法与高中学习方法不同, 也导致了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学业困难学生的比例存在专业方面的差异, 理工科专业学业困难的学生比例较高。
就业困难学生主要是指因为各种原因造成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 部分学生在就业经济、形象、专业、能力、心理、观念等方面存在困难, 凭借自身能力难以顺利就业。
心理困难学生指在入学时经过心理测试, 再由心理教育专业人员确认的心理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 也包括日常学习生活中行为或心理表现异常的学生。大学生活虽然丰富多彩, 但充满竞争和挑战, 大学生往往可能由于学习、就业、情感和人际交往压力等导致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引发大量心理危机。少数学生依靠自己走出心理困境, 但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需要外界的干预才能排解心理困难。
身体困难学生主要是指身体某方面存在残疾或严重疾病而导致对正常学习、生活产生影响的学生。身体困难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身体方面, 更多的是因身体而导致的其他问题。
守纪困难学生主要是指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 特别是受到校纪处分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属于引起校园突发事件的高危人群, 教育和引导好这批学生对于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有重要意义。
“六困生”的界定和划分只是为了区别具体的困难类型。在实际中, 一个学生可能指存在一种困难, 也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困难。
“六困生”帮扶工作的意义
“六困生”帮扶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根本要求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育人场所;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社会系统论为我们开展“六困生”帮扶和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理论指引。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要素集合, 要素和要素间的联系构成系统的结构, 系统结构决定其功能。功能是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及自身生长进化的能力, 功能决定系统自身的演化。学校是一个大的系统, 系统能否正常发挥功能取决于系统里的每一个子系统。学生作为一个子系统, 其中“六困生”群体的存在势必影响到系统整体的运行。我们根据实际总结得出, “六困生”的帮扶工作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确保校园和谐的重要工作。
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要求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逐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 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和品格。
“六困生”帮扶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六困生”帮扶机制关注“六困生”行动是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行动, 是人才培养工作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措施, 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是促进学生顺利成长成才、保证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我院全院上下充分认识到开展这一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后, 学院专门制定了“关注‘六困生’行动方案”, 要求在全院范围开展“六困生”帮扶工作, 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功、成才”。各系部根据学院的行动方案, 结合系部的实际情况, 针对性地制定了系部关注“六困生”行动方案, 用于指导开展工作。
构建“六困生”帮扶体系, 立体帮扶在对“六困生”帮扶中, 采用了全方位、立体帮扶。我院对“六困生”的帮扶主要是各系党总支组织实施, 具体实施帮扶的主体包括党员教师、班主任、机关党总支干部、关工委工作人员、宿舍管理人员、学生干部等。在每一个层面, 每个“六困生”至少落实一名帮扶责任人。在“六困生”帮扶实践中, 我院机关总支与系部开展了结对帮扶, 如机电系党总支与机关三总支结对, 共同开展机电系“六困生”教育工作, 形成了班主任和辅导员、机电系党总支、机关三总支帮扶“三条线”。具体帮扶人的确定主要视帮扶人相对帮扶对象的条件、特长、优势而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针对不同类别困难学生, 开展针对性帮扶我院在对“六困生”帮扶的过程中, 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具体特点, 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通过贫困生绿色通道、贫困生临时困难补助、国家助学金、安排校内贫困生打工岗位等渠道, 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对学业困难的学生, 安排具体的帮扶教师给予他们学习指导、在班级安排优秀学生与之帮扶结对, 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对就业困难的学生, 通过就业指导培训, 帮助制定适合其本人的职业规划, 主动为他们联系就业单位、提供就业信息等措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对心理困难学生, 主要通过面对面的谈心活动和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开导, 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对身体困难学生, 在住宿安排、家庭成员陪护等方面给予照顾, 安排班级学生值日帮扶, 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 并将他们作为就业帮扶对象, 最终实现就业目标;对守纪困难学生, 通过联系家长共同教育、开展违纪教育培训班、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缺点, 养成守纪习惯。
落实责任, 目标帮扶每学期, 要求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措施, 明确帮扶目标。将“六困生”帮扶成效作为党员育人意识、班主任工作成绩评价的重要参考。要求每位帮扶人员要定期与“六困生”联系, 了解他们思想、生活、学习情况,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求帮扶人与“六困生”做到一周有交流、一月有汇报、一季有总结、一学期有明显进步。
开展特色活动帮扶每年学院开展两期专题教育活动, 即上半年的“诚信教育月”活动和下半年的“基础文明建设月”活动, 学院及各系都将“六困生”帮扶工作纳入其中, 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活动, 促进帮扶工作的推进。例如, 在学院第七届“诚信教育月”中, 机电系党总支组织开展了“六困生”帮扶“五个一”活动, 举办了一场贫困生优秀事迹励志报告会、组织部分“六困生”集中观看了一部励志电影, 党员和教师与“六困生”开展一次谈心活动, 开办了一个违纪学生培训班, 开展了一封感恩家书征文活动, 通过一系列活动, 丰富了“六困生”教育帮扶的载体。
评比表彰, 激励帮扶每学期末, 系部对帮扶责任人的帮扶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 根据帮扶台账和帮扶对象取得的实际成效评选先进典型, 给予表彰奖励, 并将优秀典型事迹、做法和经验在全院推广。
取得的成效
学生管理工作稳定有序“六困生”帮扶工作开展以来, 在各系党员及学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全院没有一例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而且多个系实现了学生零欠费, 没有发生一例学生重大违纪事件, 学风建设明显好转, 有效抑制了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连续几年毕业生实现百分之百就业,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学生管理工作平稳有序。
党员教师的育人意识明显提高在开展“六困生”帮扶之前, 少部分教师的育人意识不强, 存在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组织开展“六困生”帮扶工作提高了教师的育人意识, 教书育人成为共识。目前, 许多党员教师能够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及“六困生”帮扶工作, 形成了“比教学技能更要比育人技能”的良好风气。
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校园的和谐离不开学生工作的和谐, “六困生”帮扶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师生和谐, 体现了“全员育人”、“一个都不能少”的育人理念, 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心, 促进了校园和谐。2009年我院荣获“江苏省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称号。
“六困生”的帮扶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以后的工作中, 我们会不断总结经验,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创新“六困生”帮扶载体, 不断完善“六困生”帮扶体系和机制。
参考文献
[1]郝东, 于文.系统论视角下的大学和谐校园构建[J].文教资料, 2010, (3) .
[2]赵玉娟.“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的建构与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4) .
8.透过广州帮扶看扶贫工作 篇八
推动资源外向对接
广州市道路扩建办帮扶南兴镇麻廉村,把村民1667亩土地流转集中起来,引入浙江老板承包种植大棚西瓜,每亩地收入从原来收入1000元增加到2300元,农民在种植场打工,每人另有3000元的月收入。经营成功的关键是,麻廉村拥有优质土地和良好生态环境,西瓜品质好无污染,能够进入上海、杭州等地大市场;浙江老板在浙江能够拿到菜篮子工程的高额补贴,一亩地收入1万多元,扣除仍然成本,每亩地的收入也有7000多元。总体看,农民增收、老板致富的根本因素,是湛江优质土地资源与外地优惠政策、庞大市场等优势资源的成功对接。
推动资源高效利用
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帮扶雷州企水镇边巷村,把全村800多亩的水田利用起来,种植一季水稻,种植两季圣女果。他们成立圣女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种苗、肥料、农药、收购和销售的办法,在种植圣女果的品种上不断改进,把圣女果从蔬菜变为水果,从红妃六、万福到紫色果、黄色果,价格翻了几倍,一亩地收入5000-2.5万元不等。帮扶单位还建立了三个收购站和一个农贸市场,在广州、珠海等地建立销售点,畅通经营渠道,吸引和带动周边村民加入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让农村的土地种植收入普遍提升了六七倍。
巧妙利用富余资源
广州燃气集团帮扶遂溪洋青镇文外村,广州港集团帮扶吴川长岐镇顿流村,拉动周边老板投资养殖牛、羊,开辟养殖示范基地。因为近年来,当地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的山林和田地种植利用率不高,草木茂盛,适宜开发牛羊养殖,在广东发达地区和港澳地区,能够卖到好价钱。另外中央倡导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农民实施土地流转,为集中闲置土地开辟牧场,提供了較大方便,同时也能够获得国家相关政策补贴。此举不仅发展了村集体经济,也为当地群众开拓了一条致富之路。在这里可以看出,农村脱贫致富,也就是针对农村实际,落实国家富民政策。
充分挖掘潜在资源
广州港集团帮扶顿流村,自身投入30多万元,带动村内老板和普通村民,捐资54万元安装了6公里的路灯,捐资129万修建了一座跨河水泥桥,捐资60多万元修建了边坡自然村文化楼。这个行政村的群众,外出务工当老板的较多,但是村内建设水平却很一般,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好的工作带头人,需要做的就是凝聚和发动群众。广州港集团的驻村干部,特别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充分尊重群众,让群众当家作主,村子的建设发展才有了深厚的源泉。
9.加强帮扶学校工作检查小结 篇九
——记龙场镇干河小学对以扒小学学校帮扶工作指导小结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两校学校管理、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资源的优势,加大与以扒小学的互助交流力度,进一步提高两校的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普遍推进贡献自己的力量。结合上级的有关要求和我校的帮扶计划,于2011年5月18日,我校在教务主任王刚的带领下,语数教研组长参与,一行四人到达了以扒小学进行工作检查和示范课交流,共进行了三个议程。
首先,由我校语文教研组长示范课上课,听以扒小学教郭太荣老师上课。共开展了两节听课交流。
其次,开展了相关的工作检查,包括学校各类计划的检查、教师个人计划检查、学校管理情况以及抽查了一位教师的业务依据。
再次,示范课和工作检查完成后,并针对上课情况进行说课和议课以及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交流和指导。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发现,以扒小学在上期的基础上以有了很大的改观,卫生工作有了明显转变,管理方面有了提升。虽取得明显效果,人存在着很多不足:一是教师老年化现象严重,青年教师少,教学经验不足,对新课程理念不掌握,上课把握不住学生的学情分析和教材理解;二是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师的业务依据及上课情况督察不到位,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没有明确的管理方案;三是教研活动开展不及时,教师与教师之间没有得到真正的交流与锻炼,教研活动有名无实;四是班主任教师管理能力不强,没有起到示范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我校帮扶以扒小学的成员必须加强对被帮扶学校的工作指导和督促,多与被帮扶学校的教师交流与沟通,多给他们上示范课,力争在下期有更较大的转变,并取得良好成绩。
10.学校之间结对帮扶活动总结 篇十
在活动中,春华小学和双塘镇中心小学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谈及本学年的支教帮扶活动,从教研到教师,大家各自诉说着收获及遗憾。在收获与遗憾里,陈慧敏校长、孔令平校长及吴新明主席对接下来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确,希望暑假里能够坐下来,共同商议下学年的帮扶工作,把支教帮扶工作做细、做实。
接着,陈慧敏校长问及五位老师的支教生活,他们畅谈了这一年来的教育感想,言恳意切,情意浓浓。陈慧敏校长对五位老师的支教给予了大大的赞赏,感谢他们对双塘镇中心小学和春华小学所做出的牺牲与奉献,同时希望他们把这难得的经历给写下来,让自己的教育生活留下这精彩的一笔。
最后,陈慧敏校长亲切的和双塘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代表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及学习状态,送给他们装满学习用品的、沉甸甸的书包,爱在孩子们那紧握书包的双手及声声感谢的话语中传递着……
11.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探讨 篇十一
一、高校弱势群体学生
( 一) 概念
高校弱势群体学生, 是指存在心理问题、生理缺陷等问题的学生群体, 且因这些问题, 导致这些学生在占有教育资源、竞争能力、获得就业机会等方面能力欠缺。弱势群体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高校教育的施教效率, 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 二) 类型
1、经济困难型。经济困难型学生, 往往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导致其无力承担教育费用以及生活费用, 这类学生经济困难是由于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或者突发事件造成经济来源丧失等。经济困难型学生, 心理上往往是存在心理负担的, 他们的心理都比较脆弱, 因此比较容易产生厌学的想法。
2、学习成绩差型。学习成绩差型, 是指在大学期间由于先天的遗传或后天的努力不足导致的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群体。这类学生在心理上都不愿意学习, 对学习没有足够的动力,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自暴自弃, 最终没有完成学业就被迫走入社会。
3、生理缺陷型。生理缺陷型学生, 是指学生先天或后天存在身体残疾、体弱多病以及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 高校中生理缺陷型学生的数量是比较少的, 但是这类学生比其他任何一类弱势群体学生都要敏感, 因此他们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 极度渴望老师和同学的关怀。
4、心理问题型。心理问题型学生, 是指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这类学生往往经受不住很小的挫折, 在困难面前自暴自弃, 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 觉得自己孤独烦躁等, 他们很少与老师或者同学交流沟通, 因此在学校或者班级中往往表现的不那么显眼, 时刻为多数人所遗忘。
5、就业困难型。就业困难型学生, 是指高校毕业生中难以找到工作的学生群体。当下的就业环境十分严峻, 许多高校毕业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工作, 这类学生中, 大多数都是因为其在大学学习期间学习成绩差或者在找工作过程中就业方向不明确等。
二、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弱势群体人数的增加, 高校对弱势群体帮扶工作进行的难度也在逐年上升, 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高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工作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高校的弱势群体学生帮扶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这个原因, 帮扶机制的长效性和阶段性体现不足, 虽然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对弱势群体学生是十分重视的, 但是所作出的应对方法都是短期的, 并不能解决弱势群体存在这一长期事实。因此学校在帮扶弱势群体学生的策略上必须是长远的、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的。
第二、高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工作存在一刀切的现象, 弱势群体学生也有其自身的性格特质, 学校在作出相关帮扶工作之前, 需要对帮扶对象做一定的了解, 做到量体裁衣, 这样的帮扶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高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工作太过简单化。高校弱势群体学生种类是多样的, 目前许多高校给予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大多数都是体现在物质上, 而精神上的帮扶却很少, 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帮扶, 而且在精神上也是很需要帮扶的, 学校不应该把帮扶工作着眼于如何帮扶他的弱势, 而应该着眼于如何教他走出弱势, 这样才能使弱势群体学生步入正常学生行列。
第四、高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力度较小。目前我国的高校, 一般都是许多专业或者许多班级配备一名辅导员, 辅导员一人就要负责两百到三百名学生的相关工作, 在做完日常工作之余, 辅导员很少有时间去关注和帮扶这些弱势群体学生, 这使高校的弱势群体学生很难走出其弱势, 学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工作也很难进行。
三、帮扶工作的对策
( 一) 建立健全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
高校在帮扶弱势群体学生的过程中, 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关怀, 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注重机制的更新配置, 对弱势群体学生建档立案并辅以预警机制, 以保障帮扶工作的全面实施。
( 二) 进行针对性咨询辅导
弱势群体学生的个性相对较强, 高校在进行帮扶的过程中, 必须尊重学生本身的个性, 进行针对性咨询辅导, 可以实现帮扶工作的针对性, 对症下药, 从根底为学生解决问题。
( 三) 全方位关怀弱势群体
高校在对弱势群体学生做出帮扶的同时, 还要呼吁社会、家庭对弱势群体学生进行相应的关注, 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大角度出发, 发掘弱势群体学生问题所在, 全方位给予弱势群体学生关怀, 让其尽快适应正常学生的生活。
( 四) 帮扶队伍的建设
高校在进行帮扶工作的过程中, 应该避免帮扶力量单一的情况, 尽量解决“一对多”的帮扶缺陷, 以校领导为核心, 形成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导师全面重视帮扶的帮扶体系, 全员为帮扶弱势群体学生献计献策。
四、结语
总而言之, 高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关怀应该是全方位的, 在结合弱势群体学生所属种类的同时, 还要尊重其个性特征, 进行针对性帮扶。并且, 学校在帮扶的过程中应该以“授渔”为主线, “授鱼”为辅线。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希望在高校进行帮扶工作时对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子鸣, 管淑波.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初探[J].教育探索, 2013 (01) .
12.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篇十二
教师交流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追求均衡发展为先导,以提升办学水平为目的,以交流学习为契机,以科研兴校为动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规范优质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大力促进教育教学质效提高。
二、主要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帮扶,增强两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通过师徒结对帮扶,促进两校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争创科研型教师。
3、通过育人活动帮扶,提高两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
4、通过常规管理帮扶,实现两校在教育教学、安全文明、校园环境、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经验互助交流。
5、通过改善条件帮扶,提升基本的教育教学设施水准。
三、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教师交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胡军军 副组长:王光东
成员:王海霞 马志芳 柳昱
四、帮扶内容
(一)德育工作
1、我校与交流学校政教处进行经验交流,将对方的先进管理经验与我们共同分享,如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班主任管理、少先大队管理、素质教育活动开展与档案建设等。
2、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手拉手”帮扶、校内外主题实践活动等途径,加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力度,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3、要进一步发展两校少先队的作用,按学校计划围绕教育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学校少先队要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自主管理的能力。
4、根据两校大事日程安排互派教师观摩、座谈、交流,在活动中学习、总结经验。
(二)教育教学工作
1、学校借鉴交流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促使学校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2、加强我校与交流学校教学常规经验交流,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扎实开展好送课下乡、帮教带教、听课评课、教学经验交流等研究活动。
3、认真开展与交流学校薄弱学科教师的互动听课、观摩学习活动。每学期联合举办两次学科教研教改活动,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4、针对新课改的实际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进行专题讲座、教师论坛、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其他方面
1、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结队互助见面会,组织人员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彼此学校的发展现状。通过两校的交流、探讨,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目标,共谋办学大计,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2、互派1名中层以上干部驻校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促进交流学校提高干部素质,规范学校管理。
3、指导和帮扶结对学校扎实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力求取得实效。
五、措施要求
1、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交流的重大意义,把此项活动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积极参与、友好合作。
2、加强管理与考核,教务政教两处要密切配合,周密安排,认真实施。把此项活动纳入教研组、教师及班主任的全方位考核之中。
3、学校领导小组要定期了解帮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13.学校贫困生帮扶工作计划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将学校“校园帮扶站”“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工作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和贫困生自己的努力,促进学困生健康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号召学生在不增加家庭负担和自愿的前提下,节约自己的零花钱,向贫困生献爱心,教育学生学会关爱,学会帮扶。发动全班同学爱心捐助活动。在校园帮扶站募集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帮扶贾文琪同学。
三、帮扶方式
1、定期对其进行家访,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及其困难;
2、以“校园帮扶站”为载体,每期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物质上的帮扶。
3、以贾文琪科任老师为主,对贾文琪进行心理、学习上的帮扶。
四、帮扶内容
1、思想上解惑
鉴于贫困生的家庭特殊,他们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许多贫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帮扶者平时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一样看待,平时多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经常找贾文琪谈心。
2、生活上资助
贫困生贾文琪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扶助方要适当的资助,每学期开学给贾文琪购买学习用品及课外读物,帮助他渡过难关,使他安心地投入学习。
3、学习上帮助提高
14.帮扶学校工作总结 篇十四
衡协调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2、充分发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教育的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3、通过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的互动,激活各校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带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内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主要内容
1、城区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帮助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传授管理经验和上示范课,帮助结对帮扶学校培养骨干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开展结对学校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城乡学校共同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实现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共享。
3、城区学校派出农村学校学科短缺的教师(特别是体、美、音学科的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中学派部分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
4、城区学校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挂钩农村中学青年教师,制订培养计划并认真落实。
5、城区学校定期开设面向全县的公开课,选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到农村校开示范课、优质课和讲座等。
6、城区学校为农村学校开放教学设施、设备,提供教学资料。
三、实施办法
1、落实帮扶,务求实效。结对帮扶学校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求真务实,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原则,制定活动方案要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以解决目前农村学校中存在的教学资源弱化、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的严峻问题。扎实有效开展帮扶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2、加强教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以抓提高教育质量为突破口,全面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城区学校要充分利用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优势,帮助和带动基层学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每学期每学科开展3次以上备课组教学研究工作,解决教学上的问题;
(2)每学期每学科开展2次以上以课堂教学为专题的研究活动;
(3)每学期开展1次以上教学经验交流会;
(4)每学期每学科开展2次以上说课教研活动;
(5)每学期开展2次以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材的整合课,提高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水平;
(6)每学年开展1-2个新课改的课题研究。
3、加强师资培训。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为确保农村新课改顺利实施,进
一步加快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学校师资培训。
(1)农村学校每学科每学期2次以上选派骨干教师赴城区学校进行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学习教学经验;
(2)每学年定项目定时间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活动;
(3)城区每一位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任教师与2-3名农村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做到活动有计划、有指导、有小结;
(4)城区学校每学期到农村学校开展2次以上教育教学理论讲座,校长每学期到农村学校开设2以上有关学校管理经验的讲座;
(5)城区学校每学期派5-8名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开示范课,使农村学校教师在改革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等得到直接的指导。
4、开展对口支教活动。把开展对农村学校顶岗支教活动作为结对帮扶的重要形式,做到人员、时间、精力三到位。
(1)支教教师的选派。城区学校每年根据农村学校缺欠的学科教师选派若干名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有一定教学经验且农村教学经历10年以下(没有农村教学经历的教师可先选派)、男未满45周岁、女未满40周岁(自愿支教的除外)的中青年教师到农村支教。
(2)工作期限与形式。对口支教工作期限为一年,顶岗使用。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回原校工作。
(3)管理与待遇。每位支教教师要填写**县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情况表。经考核合格存入个人档案,作为锻练、培养、评先评优及评聘教师职务的依据。支教教师人员工资和福利等供给渠道不变。
5、结对帮扶学校。
慈溪市实验小学和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时间:2007-9-18 8:11:57 点击量:4117
根据慈教人〔2007〕)184号文件精神,我校自2007年9月开始,与崇寿邮电希望小学、横河龙南小学、坎墩太阳希望小学等3所学校结成结对帮扶对子。为进一步提高城乡学校结对互助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校间均衡、和谐发展,本着共享资源,共同提高的双赢原则,特制订2007—2008年四校结对互助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载体;以资源共享、互助互动、优势互补为途径;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办学为目的,开展校际间的互助合作活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陈新校长任组长,徐国庆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裘雪莉、办公室主任孙风雷、总务主任杨同春为组员,制订帮扶结对计划,落实帮扶结对措施。校际间联络和各项活动的组织安排由徐国庆具体负责。
每学期一至两次定期召开四所学校领导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探讨学校管理、发展和教育教学等方面问题,及时掌握各校教育教学活动情况,加强信息交流,了解学校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结队帮扶活动。
2.校际资源共享
学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专题活动方案、各类评估试卷等材料四校及时学习交流。每学期定一所学校为基地学校, 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并且全方位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成功经验,以利于相互学习和借鉴。
在慈溪市实验小学网站“教师频道”专栏中增设“结对互助”板块,为四校教师之间互动创建一个快捷平台。
3.师徒结对帮扶
我校现有名特教师、学科骨干、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等20余人,根据结对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与3所学校的教师一一对应结成对子,采取上示范课、做讲座、听课评课等手段,在教育管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多方面互相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另外,崇寿邮电、横河龙南、坎墩太阳等3所学校定为实验小学中、高级教师支教基地,学校每年派出1-2名教师全职支教一年。3所学校也可派教师来实验小学上挂锻炼
4.灵活开展活动
原则上每月一次开展活动,主要进行集中教研活动、头脑风暴、专题讲座、课题指导、师徒结对、学术沙龙、业务竞赛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形成“学习、研究、实践、探讨”为一体的教研氛围。
加强在文艺、体育、科技教育活动等方面的交流。结对双方学校通过在校园科技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中互派教师、学生参与等形式,开阔师生视野,提高素质。
(具体活动内容见工作安排)
5.目标考核总结
为保障结对帮扶计划的贯彻落实,每学期将对结对帮扶工作进行考核总结,要求每个教研组、每位师傅写好书面总结,查验听课笔记、讲座资料、示范课教案、评课反思等材料,展示带徒成果,对考核合格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总结材料上报市教育局。
三.工作安排
07年第一学期(基地学校:坎墩太阳希望小学)
9月份:
1.制订结对帮扶计划
2.结对帮扶启动仪式
10月份:
师徒结对座谈会
11月份:
实验小学教师去坎墩太阳希望小学送教下乡
12月份:
名师讲座(主题:课堂教学)
1月份:
期末评价方式改革研讨交流
07年第二学期(基地学校:横河龙南小学)
3月份:
1.四校领导联席会议
2.学校工作计划交流
4月份:
1.太阳、龙南、邮电小学教师开课
2.实验小学教师点评
5月份:
名师讲座(主题:教育科研)
6月份:
实验小学艺术节、科技节
08年第一学期(基地学校:崇寿邮电希望小学)
9月份:
1.四校领导联席会议
2.学校管理经验交流
10月份:
1.实验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展示
2.专家点评
11月份:
名师讲座(主题:班主任工作)
12月份:
15.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篇十五
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根据我校文件精神,我校自2014年9月开始,结成结对帮扶计划实施。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新招教师教学能力,制定结对互助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校间均衡、和谐发展,本着共享资源,共同提高的双赢原则,特制订教师结对互助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载体;以资源共享、互助互动、优势互补为途径;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办学为目的,开展校际间的互助合作活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陈新校长任组长,徐国庆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裘雪莉、办公室主任孙风雷、总务主任杨同春为组员,制订帮扶结对计划,落实帮扶结对措施。校际间联络和各项活动的组织安排由徐国庆具体负责。
每学期一至两次定期召开四所学校领导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探讨学校管理、发展和教育教学等方面问题,及时掌握各校教育教学活动情况,加强信息交流,了解学校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结队帮扶活动。
2.校际资源共享
学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专题活动方案、各类评估试卷等材料四校及时学习交流。每学期定一所学校为基地学校,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并且全方位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成功经验,以利于相互学习和借鉴。
在慈溪市实验小学网站“教师频道”专栏中增设“结对互助”板块,为四校教师之间互动创建一个快捷平台。
3.师徒结对帮扶
我校现有名特教师、学科骨干、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等20余人,根据结对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与3所学校的教师一一对应结成对子,采取上示范课、做讲座、听课评课等手段,在教育管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多方面互相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另外,崇寿邮电、横河龙南、坎墩太阳等3所学校定为实验小学中、高级教师支教基地,学校每年派出1-2名教师全职支教一年。3所学校也可派教师来实验小学上挂锻炼
4.灵活开展活动
原则上每月一次开展活动,主要进行集中教研活动、头脑风暴、专题讲座、课题指导、师徒结对、学术沙龙、业务竞赛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形成“学习、研究、实践、探讨”为一体的教研氛围。
加强在文艺、体育、科技教育活动等方面的交流。结对双方学校通过在校园科技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中互派教师、学生参与等形式,开阔师生视野,提高素质。
(具体活动内容见工作安排)5.目标考核总结
为保障结对帮扶计划的贯彻落实,每学期将对结对帮扶工作进行考核总结,要求每个教研组、每位师傅写好书面总结,查验听课笔记、讲座资料、示范课教案、评课反思等材料,展示带徒成果,对考核合格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总结材料上报市教育局。
【帮扶学校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学校帮扶工作记录07-25
学校对口帮扶小结06-17
学校结对帮扶讲话11-30
学校帮扶残疾学生制度07-07
学校结对帮扶制度.docwg07-29
骨干帮扶总结10-23
帮扶工作要点12-07
老教师帮扶总结06-29
对口帮扶工作方案09-25
禁毒帮扶工作总结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