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小课题(11篇)
1.班级德育小课题 篇一
德育小课题研究计划
当前,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行为习惯的培养理应受到重视。教育的本质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最基本的要求。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确定的课题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课题所达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进一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礼仪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同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2、针对九月份的班队会活动主题,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我们要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本月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的故事会,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3.作为班主任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所以,针对十月份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和感情上奠定爱国主义的基石,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成为效国之才。
4、以升旗仪式和开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样的活动,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深深地铭刻在学生的心中。
四、具体措施:
1、完善自己的德育意识,促使学生的德育素质整体提高。
2、加强班集体建设,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班风班纪的基础。
3、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4、密切家校间的联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提升学生基本道德素养。
德育工作是班级工作的首要任务,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降低德育工作起点和重心。以追求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基本原则,使我班德育工作富有新的特色。
2.班级德育小课题 篇二
一、舆论发动
正式开展活动之前,先进行必要的舆论造势。
1. 提高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班会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懂得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今后一生的重要影响。学会学习,会学习是终生的财富,将受益无穷。
2. 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动力。
让学生认识到,之前之所以没有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不是智商有什么问题,也不是大家比别人笨,根本原因是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缺乏目标感、责任感,目标不明确,缺少学习动力,不能为既定目标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现在应抓住机遇,把以前缺少的东西补回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明确班级共同奋斗目标。
确定班集体共同的学习奋斗目标,把争创先进班集体作为努力的方向,在学习、纪律上打造一流班级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让同学们明确提升学习能力是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每一个同学的行为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而努力。
4. 提升学生集体荣誉感。
作为班级一员应该为班级荣誉而战,班荣我荣,班耻我耻,我为班级添光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达成共识,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作为班级管理的一项措施,引入“小课题”演讲活动,既是活动,又是任务,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一种紧迫感、压力感,从而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
二、基本活动过程
经过第一阶段的舆论铺垫,同学们有了一定的思想认识后,即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1. 召开班委会,做好准备工作。
要进一步阐明活动的意义,明确班委在整个活动中的作用。班委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班委要高度重视,模范带头,认真准备。一个好的开头是整个活动顺利推进的保证,是成败的关键。为此必须精心准备,做足功课,确保第一个登台的学生能有一个开门红。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前面几个学生表现出色,后面就顺利了。因此,班委的模范带头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让学习委员及其他班委首先登场,可为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2. 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经过充分准备后,正式开展活动。第一轮实行自报课题。课题范围:以专业教材内容为主,兼顾语文、数学、外语,在教学进度范围内自由选择。同学之间选题可以重复,演讲顺序自选,但最终由班委统一确定演讲顺序,每人时间5~10分钟,一个问题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清楚,让同学们听明白即可。每天安排两到三个人。第一轮可适当降低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的是让全体同学参与,在活动中提升学习能力。
3. 适当提高课题难度。
经过第一轮后,同学们有了亲身体验,对活动已有所了解和适应,这时,可适当提高课题要求。课题的产生过程为:由学习委员牵头,课代表参与,在广泛吸取意见的基础之上形成,课题不重复,时间5~10分钟,课题数量以班级人数为准,也可以略多于班级人数。课题确定后,以抽签形式确定每个人所讲课题及时间,并公示。此轮课题要求明显高于第一轮,目的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当然,如果第一轮效果不太理想,不足以支持实施第二轮,也可以按第一轮的要求重复一遍并提高要求。
三、活动中班主任的作用
1.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
班主任应主动研究课题,熟悉课题内容,扩展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而不只是为课题而课题,这是开展此项活动的主要目的。通过指导学生自学,鼓励同学间相互学习和讨论,通过向有关教师请教、上网等手段完成知识储备。
2. 指导学生寻找为阐述课题而采用的策略、方法。
做好学习引导,让学生回顾老师讲解课题时采用的方法,并进行适当模仿;也可根据需要指导学生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投影仪、自制教具、模型等手段进行直观性阐述。如有些同学在讲三视图时就自制了模型,结合手电筒进行投影,通过模型投影简单清楚地说明了三视图的基本概念,效果非常好。
3. 指导学生书写教案。
书写详细教案是一定要做的工作。根据学生自己设计的讲授方法,每一个同学都要写出详细教案。通过书写教案,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熟悉所讲内容。另一方面,根据思维逻辑确定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讲解;另外,讲课过程中教案还可以起到提示作用,万一卡壳,可以通过教案的提示作用让讲解顺利进行。
4. 指导学生在台下进行模拟训练。
为保证台上演讲效果,同学之间可以在台下进行面对面模拟讲解,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完善讲解方法与策略,也可以对着墙、镜子等自我训练。注意演讲风格和动作要求,要面对同学,不能背对同学,语速适中等。在训练过程中找出问题,反复改进,不断完善思路,必要时对教案进行重写,为台上演讲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5. 把控演讲节奏,保证讲解顺利进行。
同学们在台上讲解时因为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难免出现卡壳、表达不清、逻辑不强等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启发,适时引导、提示;活动中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要禁锢学生的思维,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甚至允许学生走一些弯路,不要过早地干涉,使学生在相对自由的氛围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真正经历和体验探索过程。活动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加以提示和帮助,或当学生的思维走向误区时,可适当给予引导,改变思路以利于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台下同学的配合、提示,甚至教师亲自示范或由台下同学上台帮助等方法,引导学生把问题讲完。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课题讲解并得到鼓励。遇到问题灵活掌控,帮助学生完成课题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让学生遇到困难时中途就结束讲解,否则将重创学生的自信心,给下一轮活动增加障碍,不利于后续工作进行。
6. 活跃气氛,消除紧张感。
大多数同学因为平时缺少锻炼,心理素质不强,第一次上台时会出现紧张、放不开的情况,导致演讲效果差,甚至进行不下去的后果。这时,一个轻松的话题,或者一句笑话都可以让现场气氛轻松活跃起来。教师适时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把控现场气氛,让同学们有一个高涨的精神状态,对活动效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活动的收获
1. 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心理状态,克服了紧张心理。
刚上台时,大部分同学都很紧张,有的同学紧张到说不成句,这很正常。告诉同学们每一个人都会紧张,应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给自己信心,有条不紊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台下充分准备和台上经常性锻炼是消除紧张的关键。同时应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不消除临场紧张的心理状态,会严重影响正常发挥,给将来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经过两轮演讲后,同学们的紧张状态基本消失。在台上,大部分同学能做到谈吐自如、有张有弛、游刃有余,自信心明显增强。
2.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中,同学们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为完成台上的演讲任务,都在认真准备着自己的课题。大家互相竞争,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团结一致,共同奋进,班级学习气氛得到了极大改善,正气十足。小课题演讲活动符合目前提倡的“开展互助合作学习”的理念,符合“学习共同体”概念。在活动中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主动学习,互帮互助,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品质,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提高了综合素质。
3.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能力。
平时有的学生不爱说话,也有的同学说话随意,不注意逻辑,前一句后一句,这是没有养成先思考后说话的习惯和缺少锻炼的结果。通过演讲活动、书写教案,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经过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讲话会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清晰。
4.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之高超出了想象。同学们兴趣浓烈,发言积极,当台上紧张时给予热情鼓励与支持,当台上卡壳时给予恰当提示,台上台下配合默契,甚至有些同学憋不住了,直接上台接棒讲解。活动充满了笑声与快乐,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在快乐中学习和进步。“快快乐乐学习,轻轻松松进步”,在快乐中成长,让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当学习真正变成一种享受时,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
5. 班级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
小课题演讲活动带给班级最直接的结果是,一个学期后,就以班级平均成绩全校第一的成效显示出来。得益于小课题演讲活动给班级带来的浓厚学习氛围,得益于同学们积极向上的态度、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正是我们班级管理追求的。
6. 推动了常规管理,强化了与任课教师的沟通。
班级管理中,我们提出了以“学风促班风,以学促管”的管理宗旨。通过小课题演讲活动,同学们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到学习竞赛上,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常规性工作变得顺理成章,凝聚力越来越强,问题越来越少,工作越来越顺。活动得到了所有任课教师的认可与支持,很多教师主动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师生互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7. 促进了师生共同进步,提升了班主任对多学科知识的学习。
活动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所有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提升。另一方面,由于演讲活动涉及的课题广,涵盖学生所学所有学科,特别是专业课。因此,在活动中,班主任的知识不断积累和丰富。为帮助学生顺利推进课题演讲活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班主任必须主动了解相关学科内容,学习相关学科知识,无形中增加班主任的多学科知识学习动力和机会,增加同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机会,成为活动的受益者。
8. 利于发现学生新的闪光点。
活动中,让人惊喜的事不断发生。有一学生平时表现一般,同学们根本没有把他当回事,在班主任眼里不是个爱好学习的好学生。但他却以沉稳大方、镇定自若、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概念准确、环环相扣的神态,简单又清楚地结束了铁-碳合金相图课题的讲解。同学们顿时震惊不已,继而报以热烈的掌声,都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他。自此以后,同学们对其刮目相看,班主任也对这个学生有了重新认识。后据学生反馈,其在课下做了充分认真的准备。还有一学生讲解公差计算时,采用了一种与教材讲解不一样的方法,简单易懂,同样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9. 加深师生的感情,促进师生间相互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通过小课题演讲活动,搭建起了班主任与学生间进行思想交流的平台。班主任蹲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思考,充分融入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分担他们的困惑,与他们一起感受成功与快乐。活动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机会,增进了相互了解,缩短了心理距离,增强了互信,进一步发展了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从而使班级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充分发挥班委的职能作用。
班委是班级管理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班级管理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委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是确保活动成功的关键,也可以说活动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班委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至关重要。利用好班委,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能组织管理好活动,又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活动正常进行,因此班委的作用对于搞好活动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2. 确定合适的课题难度。
难度过小,起不到学习的效果;难度过大,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课题难度。第一轮之所以让学生自报课题,目的在于让活动顺利展开,学习知识则是次要的。在制定课题的过程中,班主任给予积极指导,在班委的共同努力之下,经过细致认真的研究最终确定难度适当的课题。
3. 指导学生积极准备课题,克服心理障碍。
上台演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很陌生的,甚至有些同学会很抵触,紧张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活动的进行。某种意义上讲,学生不乐意参与活动,不是知识不充分,而是害怕上台,担心讲不好。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在演讲基本功及课题处理技巧上应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台下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点非常重要,切不可放手让学生单干。
4. 肯定学生的成绩与进步,及时给予充分鼓励。
活动中难免出现问题,但不管出现什么问题,学生讲的是好还是坏,作为活动的掌控者,都要充分肯定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成绩与进步,给予积极的精神支持,制造轻松环境与活跃的气氛,尽可能避免批评;引导台下学生学会鼓励,积极配合与帮助台上同学解决问题,不可出现讽刺与挖苦、冷场的局面。时刻不能忘记营造一个轻松又充满活力的氛围对活动的重大影响。
摘要:在班内开展小课题演讲活动,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及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感;锻炼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场心理承受、适应能力,克服紧张情绪等具有积极而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小课题演讲,学习积极性,学习氛围,班级凝聚力
参考文献
[1]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0-1.
[2]许德峰.发挥主题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班主任,2006.6.
3.班级德育小课题 篇三
一、以问题与探究为多维领域。让活动内容回归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是依托预设的教材,教学内容也不是体系化的书本知识或知识专题,而是要依托对问题的探究而生成的活动主题,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小课题研究即是源于学生生活的一项活动,它联系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不仅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主题与话题,而且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和积极性、主动性。
1以多样化的研究主题,提供道德素材。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主要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3条线索来开发多种多样的活动主题。那小课题研究内容也可以围绕这3种关系维度来组织研究内容、确定活动主题。“人与自然”维度关注的核心是儿童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学生可以从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如“护城河的演变”研究活动,重点对护城河的污染问题进行了调查、探究,并提出了治理污染的建议,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人与社会”维度主张学生能从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关系等领域生成研究主题。如“通讯工具的变奏曲”研究活动,学生对近年来家庭通讯工具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而感受到科技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与自我”维度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自我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美与丑、喜与忧、得与失等矛盾冲突来设计研究主题。如“生日如何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过生日进行了探讨,使学生学会反思自我,调节自己的言行,如何尊重他人,与他人共生存、同发展等。
2以系列化的研究主题,培养道德情意。
一个主题领域之下可以开发出许多内容相关的主题,形成主题群。如我校设计了“我实践,我快乐”的小公民行动主题领域,四年级围绕主题设计了“与春天约会,与文明同行”的主题活动,其中安排了一系列相关小主题活动:“说春颂春”活动,通过在书本上找春天,诵读、积累描写春天的词句和诗文,歌唱赞颂春天的歌曲,营造浓浓的春意;“寻春赏春”活动,通过外出踏青、寻春,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投身大自然,真切感受家乡的变化、合作的愉悦和春天的美好;“绘春写春”活动,通过绘画、编报、征文等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歌颂春天、赞美春天;“话春悟春”活动,通过摄影作品展、优秀小报展、征文、绘画比赛、新人新事评比等,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春天,用自己的体会感悟春天,用自己的方式歌颂春天,同时感悟师生间、同学间的真情和集体的温暖,从而培养学生爱春天、爱自然、爱生活的美好情怀。
3以针对性的研究主题建构道德体系。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学生状况开发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来实施德育。我校五年级学生针对学校附近的社区绿化遭受破坏这一现象,展开了小课题研究,调查了解其成因及目前相关支持政策,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六年级学生开展了“圣象地板的形成”小课题研究,参观了木业公司,走访了相关工程师,体味科技与成才、生活的密切关系。一个个小课题研究,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个自主的生活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亲历、生成道德情感,完善、建构道德体系,真正让活动回归生活,发挥生活的教育意义。
二、以活动与交往为主要方式,让活动过程回归实践
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生成在于活动,学生的精神世界、道德规范不是靠外部力量塑成的,而是在活动与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小课题研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一种形式,就是带学生走进现实生活的“活”教材,在“发现、调查、考察、研究、写日记、绘画”等一系列自己的活动中亲身参与、自主实践、真切体验、深刻感悟。活动形式回归实践,使得教育目标不断由一个个活动的真实进程丰富着、推进着,学生就成为主动的自我教育者,创造的火花不时被点燃,自主探究真、善、美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也得以培养。
1在实践中升华道德经验。
小课题研究活动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和需要为中心,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如“小筷子,大文章”小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制作筷子的材料及资源匮乏问题。在实践中,学生在原有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新的道德情境发生碰撞,从而发生改造,重组和升华,形成新的道德知觉。
2在实践中丰富情感体验。
小课题研究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手脑并举,勇于行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包括探究、实验、资料收集与处理、调查、访问、考察、社区服务、社会宣传等。如小课题“红绿灯下”的研究,学生对现场市民及交警采访,当一小时小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并且对近年来交通事故情况及原因调查分析,交流起草倡议书和调查报告等。学生在这些多样化的活动中践行、检验、改变着自己的行动准则,获得了亲自参与实践探索的积极体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在实践中锻炼交往能力。
小课题研究打破了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的壁垒,突破了课堂和学校围墙的限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与不同的指导老师、同学、家长及社会人士开展多维度的交往活动。如学生开发的“行动起来,美化育才巷”课题研究,学生在活动中对育才巷的诸多个体店主、小商小贩、市民、城管工作人员、交警、街道办工作人员等进行了调查访问,学生在这些人际交往活动中不仅可以习得人际交往的价值准则,还能有效地培养、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及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以反思与建构为重要途径。让活动评价回归自我
个体的道德认知只有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准则、行动准则,才能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而反思与建构即是活动评价、价值内化的重要途径。小课题研究就是通过反思和建构,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有所变,从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真正成为能动的、自主探究的、个性张扬的、情感生命得以释放、得以回归自我的人。
1活动作品,彰显个性。
小课题研究活动中学生的作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小论文、小制作、倡议书、诗歌、绘画、小品等,这些作品由对活动过程的反思、建构而成,学生自主地融入了在活动过程当中的收获,感悟和体验。彰显出灵动的个性。
2活动日志,记载历程。
活动日志是记录学生活动过程与活动感受、体验的便捷方式。活动过程中每位学生把自己的点点滴滴心得体会通过日志的形式全面、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是日志记录的主人,日志既是回溯、考察学生活动状况的重要证据支持,又是表达自我、评价自我的有效途径。
3交流展示,分享成果。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体验与同学、老师、家长或社会人士交流分享,并且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家长、社会成员参评,使得学生既有通过反思与建构已经形成的成果,也有学生在交流展示、自主评价中即时、动态的反思和建构,从而帮助学生客观、真实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断改进行为策略。
4.班级德育小课题 篇四
班级建设是一个班集体中作的中心,而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则是重中之重。因为班干部是一个班集体的骨干和核心,是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支素质良好,能独立工作的干部队伍,这样班级才有活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应注重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能让班主任在以后的工作中省心,省力。在培养班干部的过程中个人认为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方面去努力,就可以把班中绝大部分的工作放手让小干部们去做,而班主任则可以乐得清闲自在。
一、发现“人才”,组建有效班干部队伍。
如果是新接手的一个班级,首先必须要先了解情况,而了解学生的具体的实际情况可以有多种方法,如:从已经交过该班级的班主任老师或者其他科任老师了解;从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从学生的平时表现中了解。其次是要根据不同的孩子的不同特点,进行班干部选拔,可以是班主任推荐加全体学生投票决定;也可以是学生自荐,然后全体学生投票的办法产生。之所以推荐用投票的方法来产生班干部,是为了公平,但是为了防止出现人气“虚高”而导致组建的班干部队伍质量不够的情况出现,可在投票前规定:班主任手中有10票可以由班主任自己支配。然后才是按照不同的人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工,安排工作,这其中班长这一职务的安排必须非常慎重,班长既是办干部队伍的核心,也是全班同学能够团结向上的核心,更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担任班长的学生必须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同时要胆大心细,有原则性,有自制力。
二、树立威信,利于班干部进行管
班干部队伍建设起来以后,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放“权”与班干部,帮助班干部在全班同学面前树立威信。第一,要教育学生要尊重班干部,这是大家选出来的班干部,应该服从班干部的管理。第二,教育学生,班干部是老师的助手,是为班级服务的。老师不在的时候,班干部就是小老师,甚至有时班主任在的时候,班干部也可以充当小老师。班上的一切事情都要听从班干部的管理,否则就是不服从老师的管理。第三,经常在班级里表扬班干部,让同学们知道班干部为班集体付出的辛劳,从而更加尊重班干部,认同班干部的工作。
三、耐心指导,提高班干部工作效率
班干部即使再优秀,也还是一名学生,其身上肯定也存在在和普通同学一样的一些特点,或者是好的但肯定也有不好的。因此对待每一位班干部,班主任老师都要耐心指导。第一,班主任老师在安排工作时要能预判到这个班干部在处理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困扰,并在事前把处理的方法和解决的办法告之。第二,对于班干部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合适的地方要及时的予以引导,尽量不要太过严厉的批评,这样会大大的降低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而应该把正确的处理办法告诉他。第三,重视每一个第一次,没一件事情在第一次做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应该详细的告诉班干部该怎么做,如:第一次组织早读、第一次组织早操、第一次组织班队活动、第一次组织文艺晚会、第一次组织运动会„„这些事情,有的简单,班干部一学就会,有的非常复杂,需要班主任老师领着做。第四,班主任老师对班上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定期检查反馈,形成良性循环,让班干部知道自己的工作是有人关注、有人认可的。
四、有效评价开展班干部末位淘汰
在任何一个体制中,都是优胜劣汰,这是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在班集体中,也同样存在这这样的事实。班上的学生对班干部的工作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做的好我服你;你做的不好,我就不服。因此,班干部的全部工作需要有与之配套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在制定评价体系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评价与考核机制要合适,不能要求太低也不能要求太高,太低了对班级队伍的建设有很大的伤害;太高了,会打击到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第二,评价与监督的主体必须是全班学生,班上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权利对班干部的工作提出异议,但必须由班主任老师来判断正误。第三、对班干部的工作要做到赏罚分明,必要时可更换班干部。
五、制定《班干部公约》规范行为
在班集体里面,班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学生又是干部;他们既管人又被人管。因此,针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应当有一个“公约”——《班干部公约》。班干部公约的制定有助于班干部们形成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有助于班干部们自身更快很好的成长。在制定“公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公约”应该是班主任和班干部共同商议制定的。作为“公约”的使用对象,班干部理应参与制定,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领头羊”更是有义务帮助完善这个“公约”。第二,“公约”既要体现班干部的权利,又要体现班干部的义务,同时也要体现出整个班集体的核心利益。第三,全班同学有权依照“公约”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
5.德育课题论文 篇五
——新都小学省级德育课题《小学生体验式德育的实践研究》学年研究总结
新都小学 梁璐珉
“育人比教书重要,情感比认知重要,体验比说教重要”;传统的德育模式常常表现为说教式,即老师说、学生听。体验式德育,对学生而言,是亲身体验、经历、感受,是一种自内而外的自我教育;对教师而言,则更多的是策划与指导。体验式德育抓住体验、反思和分享三个环节,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体验式”是多感官参与感知活动的方式,它较好地实现了“解放大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陶行知语)。这种教育远比说教式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大且久远。本学期,我校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习惯”的理念为指导,开展了“一月一事”主题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主要活动总结如下:
一、合理确定主题
一月:让我们学会吃饭(节约)二月:让我们学会扫地(奉献)三月: 让我们专心听讲(敬业)四月:让我们不闯红灯(遵纪)五月:让我们学会知错就改(诚实)六月:让我们玩球去(健康)九月:让我们学唱一首歌(爱国)十月:让我们给爸爸妈妈写封信(感恩)十一月:让我们自觉排队(文明)
十二月:让我们笑着和别人打招呼(友善)
二、规范操作程序
每月初,德育办确定本月主题宣传,再由各个年级制定适合本年级的具体活动计划。结合晨诵午读,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开展丰富实践活动,从小事做起,知行结合、实践体验;通过暮省反思活动,提升认识、内化习惯。
三、开展实践活动
1.让我们学唱一首歌(爱国)
我校以国庆节为契机,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中队会,倡议大家学唱国歌,抄写歌词还有拼国家版图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让我们学会扫地(奉献)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我校开展了“让我们学会扫地”活动,培养劳动技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情感,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劳动的愉悦感、自豪感。我们班每个孩子都学会了扫地!孩子们在学校、在家里都有了热爱劳动的表现,许多家长高兴地反映自己的孩子比以前懂事了,知道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3.让我们不闯红灯(遵纪)
不闯红灯,并非一件小事,其背后是“规则”的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规则的世界,规则是这个世界能够顺利运行的前提。小到游戏,大到外交,规则让我们成为有信用的人,文明的人。通过开展“不闯红灯活动”,我们还让学生们知道,除了交通,生活中间处处有规则,规则也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和谐的保障。
4.让我们学会知错就改(诚实)
诚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笔享用终生的财富,我们也应该让孩子在一个和谐的氛围内,愉快而自然的去接受良好的诚信教育。于是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诚信”教育活动,活动前布置学生收集身边诚实的人和事。收集、阅读有关名人坚守信用的故事和他们的名言,查找并摘录有关“诚实、守信”的名言及故事。通过讲诚信故事,背诵诚信名言等活动,让学生知道诚信的基本含义,懂得诚信的重要性和撒谎、不讲信用的危害,并努力做到说话做事诚实、不撒谎,知错能改。
当然,如果要在体验基础上实现道德智慧和道德能力的提升,那还需要有反思性调整。所谓反思性调整,就是在反思基础上的调整。没有理性反思的调整不能保证调整方向的正确,只有反思没有调整则反思没了任何意义。一种调整使学生在体验收获了大量生命感动之后,自觉进行的思想和行为调整,另一种就是在老师帮助之下进行的被动性调整。所以每个活动开展完了以后,一定要讲评和总结。
6.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篇六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是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前年已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许多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且大多是在中学以上的学段进行,在小学阶段进行校本开发研究的我校尚属少数。美国1789年为感谢印地安人的救助英国移民度过难关,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正式确立为感恩节,至今延续,节日前后各种感恩活动较多,主要是商家赚钱的需要,真正懂得感恩的尚少,许多华人认为“养儿防老”的心态在美国是行不通的,孩子一旦成年就杳无音信,偶尔打个电话问侯都很少。这就说明了当前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感恩教育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需要。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研究价值: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学校往往是天天说德育,天天抓德育,德育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校从反思小学德育现状入手,执著地探索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积极创建凝聚我校特色有着极高实践价值的校本德育课程。
(1)力争通过开发和实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在德育过程与方法、德育途径与资源方面有所创新,让学校德育工作贴近学生生活现实,贴近学生思想道德需要,通过构建课程的“校本化”“课程化”“体系化”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
(2)使教师在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指导下,开发出以德育实践为主体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同时使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增强校本课程实施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在全校教师共同努力下形成现代校本课程实施理念。
(3)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开发感恩教育课程,实践“知行统一”的德育灵魂,积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主体道德素质的人。
二、相关概念解读
1、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具有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
2、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教育是让学生一学会品味这种美好的感情,让学生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3、感恩教育校本课程
本课题对“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界定:它是德育校本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校本课程通常是指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以外,根据本校的教育资源特点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所建立的,通过实施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德育不同于智育。德育的价值取向在于:不是刻意去落实多少知识与能力,而是如何将国家对青少年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外显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德育课程是一种大课程的概念。是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使学校的一草一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为有目的、有步骤甚至有评价的教育行为。德育课程体系化的目的在于克服“盲点”,整合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德育。德育课程体系庞大科目众多,本课题的研究则力求通过整合国家课程标准、上一级部门下达的工作要求以及多方位的教育资源,将感恩教育融入我校德育课程的整体规划,以创新主题与内容、创新过程与方法、创新体验与收获三大渠道进行课程开发研究,建立一种具有本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让德育回到学校生活中去,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真正使德育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本课题研究计划分“感恩亲情、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四大主题来开发感恩教育课程,培养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人文素养与美德,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通过亲自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3、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形成学校教育特色。
5、以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开发课程,形成综合性学习的教育格局。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对小学的感恩教育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并有效地开发利用,研究感恩教育校本课程正是试图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使德育校本化、德育课程化。我校德育课程的研发要的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而是来自于实践的归纳。让学校德育课程汇聚集体的合力,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主要进行学生感恩教育专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挂钩,全面带动学校少先队工作,以“围绕感恩育德”为指导,努力形成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将以“唤醒真情、回归生活、关注细节”为策略,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影响学生文化心理的策略,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一方面,学校成立“感恩教育”课题组,进一步完善“感恩教育”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大胆探索“感恩教育”的实践操作策略,在全面孕育“感恩情感”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学会回报”这一环节,增强学生自主成长的动力。本课题的研究侧重于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同步进行,努力形成小学德育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项目拟采用调查研究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等科研方法相结合,根据学校实际来进行的行动研究。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同类课题的相关文献资料,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了解国内外及本地区的先进经验,转变观念,提高科研水准。
2、方案编制与教材设计。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是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这种规划是校本课程开发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它有这些好处:
(1)体现课程是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不是随意的想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
(2)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有助于协调与国家或地方课程的关系;
(3)有利于集中培训教师的课程知识与能力;
(4)有利于统一开发具体课程的教师的思想和认识;
(5)便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审议。
3、认真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期间每学期要组织课题组内交流、学科组内研讨、校级观摩等活动,使培训与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反复的实践、观摩、研讨、碰撞,提升开发能力。
4、制度与管理。制定课题研究进度表,并严格按课题进度组织实施。
5、课程审议。由校长负责,健全组织网络。通过审议发现课程方案中的一些问题,把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校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20xx年7月参与由市教研室领衔的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校本教研基本特征与模式的研究》,我校被作为安徽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学校,20xx年9月我校作为全市唯一的一所小学校本教研基地接受省课题专家鉴定组的验收。
2、20xx年我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校本教研特色学校”。
本课题组研究人员都经历过和正在经历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尤其在校本研究方面有过尝试,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本课题将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域中进行拓展和创新。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的负责人:王晓燕,女,大专学历。市数学学科骨干教师,现任本校行政校长。曹克俊,女,大专学历并顺利完成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市幼教学科骨干教师,现任本校大队辅导员。两人均参加过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教师信息素养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研究》。研究人员平均年龄37岁左右,均为一线骨干教师,教科研实力雄厚。本课题组成员的学历层次、技术职称层次、研究能力都较高,大都是大专、本科毕业。课题成员中有担任过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策略。有的科研成果在全国级和市级报刊上发表、获奖。他们有创新精神,对课题的设计和研究有独到之处。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负责本课题研究的是学校行政校长,研究经费学校能主动承担、大力支持,并为课题的研究订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学校与多家单位鉴定了校外实践基地,健全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学校将建立健全教科研工作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学校——大队部——班主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具体落实到人。并大力支持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时间保证。
另外,我们将请市、区教科所、教研室领导、专家给予课题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七、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最终研究成果
(一)阶段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讨论稿、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主题实践活动、班队会案例、阶段研究报告、总结调整、班级自治记录、环境建设资料、学生及家长访谈记录等
第三阶段:研究论文、结题报告、课题成果集
(二)最终成果形式
1、形成德育校本课程的教材;
2、研究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九、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从20xx年3月开始启动,研究周期初定为3年,计划在20xx年2月结束,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1、围绕德育、德育课程、德育工作、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由大队部组织全体班主任采用“头脑风暴式”找出我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的主要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2、成立课题组,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
3、组织调研,分析学校现有的德育课程现状,在这个基础上撰写研究方案和研究实施方案。
4、课题组负责人积极组织课题研究申报。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全面开展课题实验,各项子课题进行开发与利用阶段,要定期做好实验计划,积累材料,记录研究情况,根据进展情况,对课题实施进行评估,并定期举行培训会。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7.德育课题阶段总结一 篇七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
课题研究进展报告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正是面对这一重要问题深入研究,逐步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高文化科学知识,高道德素质,的要求。
我国目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达3.67亿。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双双关注的眼睛。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挑战、面对的新问题,提出了亟待完成的新任务及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新要求„„它们如同一个个巨大的问号和叹号,叩问着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呼唤着期待着来自实践的回答!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以知识为载体的“知识经济”风靡全球,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不仅需要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更需要相应的道德素质,给教育带来巨大挑战,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一、确立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确定实验对象和活动主题,分年级确定实验班级和参照班级。制定各主题活动实施办法和评价机制,采取多途径、多种方法进行相关主题活动,并对活动情况、效果,作出具体记录或情况调查。观察跟
踪记录,进行阶段活动检测与反馈,总结阶段性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经验。进一步充实和修改《牌楼中学学生考核制度》,进行新一期的家长会和新一轮的家访,撰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二、确立本课题的研究方式方法
常规管理抓得实,抓得细。经过逐步的完善,学生德育管理制度已基本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继续抓好学生、班级的量化管理。学生的量化工作以《牌楼中学学生考核制度》为准则,对月德育分不及格的学生与学校处分制度挂钩,这增加了它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支持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一批有专长的人才,学校开展了“艺术节”系列活动,内容丰富,有棋类、电脑、摄影、演讲、朗诵、英语讲故事、演讲、物理小发明、书法、插花、剪纸、泥塑、政史地知识竞赛、体育运动会等等,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并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建立学校、社会、家长三点一面的网络功能,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教育。明确了对家访的要求,学校对家访进行统计,并纳入到文明班的评比中,加强了对家访工作的力度,据统计的数字表明,每个班都完成了学校给的任务。加强了警校挂钩,牌楼派出所的指导员针对性的给全校的学生上了三次法制教育课,并且针对学生常出现的交通安全情况上了课,而且还与我校共同组织了“交通安全教育图片”的宣传。在第十周组织了一次全校性学生“消防安全演习”,大大提
高了师生的消防意识。每一次的长假期,如,“国庆”、寒假等,学校统一印制“假期须知”,规范学生的假期活动,以减少违纪和其它意外事故的出现,并要求家长配合学校予以监督,除此,学校还收集一些校外的教训性的资料。
注重对优秀学生的正面宣传和对差生的转化。学校在加强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的基础上,对差生侵注了大量的时间。一方面通过对差生在学习加强辅导,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开办德育学习班,指出他们的不足,为他们指明努力方向,并进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依制度对违纪学生进行处分,有的是吸烟的,有的是打游戏机的,有的是对老师不尊敬的,有的是上课违纪屡教不改的,等等,对这些学生的处分,对全校学生起了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我们的措施得力,本学期的处分学生明显减少,对这些学生的处分,对全校学生起了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了给这些学生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对表现好的,学校会依据一定的程序撤消处分。为了弘扬正气,加大正面学生的榜样作用,利用升旗仪式或颁奖大会对各类考试、各类比赛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公开的颁奖,学期结束时,评出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加强学校的宣传文体活动和学生会的工作。学校除了对出好校园黑板报、宣传橱窗外,对各班板报加强指导和监控,对外宣传上加大了力度。
加强对新教师在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在新教师培训班上,让新教师详细我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和班主任的有关要求,在实际中,以开会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一个学期的几个新班主任的工作来看,他们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三、下一阶段的研究构想
继续落实家访工作,办好家长学校。要求组长组织1-2次较大影响的年级家长会,每学期班任到家访率要求达40%以上,力争全学年普访率达100%。校拟定召开一次后进生家长座谈会和后进生转化工作探讨会。
加强警校共建文明活动。本学期联合乐从派出所落实“交通安全学校”与“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各项工作继续抓好德育阵地建设,构建校内外德育网络,组织好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开辟板报心理专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同时要加强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辽宁省海城市牌楼中学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主
8.德育课题工作报告 篇八
子课题一:创设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优化积极德育氛围
作为新校,楼道文化是我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学校管理中称之为“校园显性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此,我们进行了主题系列的文化走廊布置:
1. 校园走廊文化创设完成,二楼运河廊文化。(成果见照片)
2. 开启四季的约定——记文萃小学特色楼梯文化布置(园区)
3. 那一抹亮丽的教室之美——记文萃小学美丽文萃 美丽教室评比活动(园区)
4. 本学期我校新体验作文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将教学和德育有效结合,本月主题实践主要围绕更新楼梯文化,班刊校刊及时更新。
子课题二:依托校内外的少先队阵地资源,拓展儿童的教育空间
本学期我校为积极创建苏州市少先队先进学校而努力,从期初的计划到期中的实施,再到期末的迎检都层层落实,最后成功通过了市少先队的验收。
1. 文心小主播、挑战主持人(勇敢 创新)。本学期文心小主播每周四改成现场直播的方式,力求做到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贴近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播音班级从班主任到播音员、再到外请的学生、老师或家长的参与,都使文心小主播即上学期的广播大PK后,又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2. 小干部、大视野(责任)。文萃小学为增强少先队员们的责任感、光荣感,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将少代会开成少先队员们喜欢的会议,精心设计了“文萃最强音”的新形式,召开少先队员代表大会选举文小第一批大队干。这些小干部们个个认真负责,每天准时到自己的岗位,从校门口礼仪岗到餐厅、走廊礼仪岗,每天都穿梭着他们勤奋巡视的身影。学校的小绅士小淑女餐桌,文明靠右行的进步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辛劳。
3. 庄严入队,我骄傲(责任)。本学期我校利用少先队日,为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少先队员佩戴了光荣的红领巾,开展了以“鲜艳的红领巾飘起来”为主题的少先队入队典礼。
4.“一帮一,我能行”(合作 感恩)。一个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集体,能充分地激发每个学生内心的集体荣誉感。一些平时表现一般甚至比较落后的学生,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地发生变化。因此,本学期少先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一帮一”活动。不仅仅是学习上的互助,相互监督,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的互相帮助,相互提醒,相互关心。随着“一帮一”小组的大力开展,文萃小学的每个班级都将成为一个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
5. 小记者海选(坚韧 勇敢)。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发掘和培养更多的小记者人才,大队部本学期举办了首届小记者海选大赛,招募优秀的小记者,给同学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此次活动,不仅为怀揣记者梦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而且激发了他们担当学校小主人翁的决心和勇气,为学校少先大队今后顺利开展活动奠定了基础,为孩子们的小学生活增加了亮色。
6.《阳光语露伴我行》队会。本学期为了迎接苏州市少先队先进学校的验收,参加省级少先队课的比赛,王丽老师的《阳光语露伴我行》队会录像课完成,并递交到上级部门参赛。
7. 多姿多彩班队会(创新 感恩 责任)。本学期的班队会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处处开花。有三(2)班的孝道主题体验活动,三(1)班的诵经进班,三(5)班的西餐礼仪我来学,四年级的《十岁生日我感恩》等等。
8.装修少先队队室完成。
子课题三:以活动为载体,寓积极德育于体验中
1.世遗青少年基地成立(责任)。为了增强世界遗产传承意识,激发学生对大运河申遗的热情营造新学年的良好氛围,我校在开学初举行新学年开学典礼暨“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2.保护小眼晴(责任)。为了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增强学生爱眼、护眼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学生眼保健操技能水平,本学期开展了文萃小学第一届眼操比赛,使学生明确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掌握做眼操的正确方法。
3. 亲亲吾师,悠悠我心。(感恩)本学期值此教师节之际,开展了亲亲吾师,悠悠我心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画笔画出心中最爱的老师,或优雅,或帅气,或童真,都通过学生的体验,将感恩教育溶入其中。
4.争当“汉字英雄”。(责任 坚韧)汉字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本学期开展了这项集综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将文化和娱乐相包容的活动,普及中华经典汉字,各班识字最多的孩子倾情参与,一笔一划写字的体验中,渗透一心一意做人。汉字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文萃小学德育课题阶段汇报暨校园“汉字英雄”决赛。
5.图书义卖,爱心行动。(感恩)本学期的校园书香节积极体验活动中的《图书淘淘乐》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施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动。
6. 秋季综合实践活动(勇敢 合作)本学期秋游通过四个年级不同德育基地的体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认知社会、品尝艰辛、理解工作、懂得分享、学会合作,从而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秋来风物别样情,文萃学子远山行——记文萃小学一二年级秋季综合实践活动。
子课题四:发展心育教育,渗透积极德育理念
一、“阳光语露”“心理小故事”伴我行
积极阳光从会说话做起。我校阳光语露“亲子篇”“师生篇”“伙伴篇”三大 篇章确立后,10月举办了文萃小学阳光语露分享会,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师生满怀憧憬与感恩。心理小故事校本教材编写完毕,从本学期起每周五的晨会,都是班主任和学生们分享心理小故事的美好时刻。精彩纷呈又富含哲理的小故事记录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二、知心哥哥、姐姐引我行
本学期为达成学校对孩子“发展心育教育,渗透积极德育理念”的美好愿望,11月,我校又一次举行“大手拉小手,幸福牵着走”知心哥哥、姐姐的聘任仪式,这是学校心理特色的重要内容和延伸。同月,“知心哥哥姐姐进校园”系列活动之“听哥哥姐姐话成长”主题活动拉开帷幕。18名大学生走进班级,与孩子们分享成长中令人难忘的经历。有的讲述自己如何树立理想、勇于进取的历程,有的诉说自己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艰辛,有的感恩遇到好师长的幸运,有的回味珍贵的友谊带来的温暖和力量……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如甘甜的雨露,滋润着孩子的心灵;更如一个个明亮的灯塔,指引孩子前进的方向。
三、“心理体验”快乐行
11月,我校进行了秋季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近自然,走进自然,在自然中享受别样风情。我们还举行了三、四年级学生在花卉植物公园进行了心理团体体验活动。让文萃娃们品尝了艰辛、懂得了分享、学会了合作和竞争,培养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相信这将是给孩子们上的一堂最精彩的自然课!
四、“文萃精神”促我行
文萃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具备一种积极的“文萃精神”。7月,在学校教师研究发展院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萃精神”大讨论活动后, 10月,我校举办了“荟文心精神,萃桃李芬芳”为主题的文萃精神大讨论语录的揭晓,呈现了汇聚文萃教师智慧的文萃精神语录:乐观向上的感恩心、忠诚爱校的责任感、信任团结的合作情、积极主动的行动力、坚韧求精的敬业劲。这些凝练的语录,桃李的芬芳自此绽放在文萃校园的每个角落,感染文萃的每一个孩子,教育孩子也要成为一个具有“文萃精神”的文萃人。
五、“积极沟通”助我行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学生积极向上。10月,我校举行了“积极沟通训练营”,减轻教师们面对生活中的诸多压力,更好地适应快节奏的生活。11月,我校举行了教师积极沟通心理拓展活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点滴时光变成欢乐的音符,文萃教师们不仅收获了团结教育的理念与方法,而且还学会了更多家校沟通方法。
子课题五:运用家校合作育人模式,建构儿童的新生活
1.家校合作,携手前行。11月,我校开展了积极心理家长大讲堂活动和二、四年级家长会,为家校积极沟通与携手前行增添了初冬的温暖。本次活动使家长对孩子的习惯养成、生活学习和家校沟通方面都有所了解,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以生为本、积极德育的理念。向家长们传递了爱与温暖,还让家长们在反思和学习中找寻适宜自己孩子的教育途径。共搭沟通桥梁,携手积极前行——记文萃小学积极心理大讲堂与家长会活动
2.家长报《大手牵小手》。家长志愿者定期编辑家长报《大手牵小手》第三期,给家长一面“镜子”。每位家长参与其中,检查其子女的言行,在教育方式、目标总体上,能够与学校要求保持一致,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轻松家长会,按需召开。本学期三(2)班,三(4)班根据自己班级的需求,自行召开了三次小型的家长会,旨在与家长尽快达成默契,对症下药,因材适教,也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家校携手,共筑教育堡垒——记文萃小学三年(2)班期初家长会(园区)陶量俚
4.家长志愿者爱的回馈。(感恩)本学期继续延续上学期对家长志愿者进行爱的回馈,计划在24日上午优秀家长志愿者颁奖后,施老师将对优秀家长志愿者和学生做一个小时的亲子沟通训练,以此来激励家长们继续为学校做出贡献。
二、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1.心理故事校本教材。
2德育论文发表17篇,获奖4篇。
3.运河廊,春夏秋冬楼梯文化墙,少先队室打造。
4.积极德育区级以上报道41篇。
5心理剧《蜕变》
6.少先队建队录视频、《阳光语露伴我行》队会录像课视频。
7.第五期心理报《文心报》出刊。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
1. 研究团队年轻,骨干教师较少,经验尚浅;理论学习仍不够。
2. 本学期撰写德育方面的论文、案例评析不多,课题实施课程中,没有时时围绕“积极”这一课题核心理念,缺乏针对性,特色不够凸显。
改进措施:
1.发挥年轻群体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优势,群策群力,把课题做深做透。
2.紧紧围绕主课题积极体验的理念,以我校六个积极品质为核心,开展各项活动。
9.德育课题阶段性总结 篇九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对于一个刚迈入中学的学生,对于一个由电脑随机组成的新集体,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呢?
为引导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管理,我从始业教育课送出的三件礼物开始。第一,给了每位学生一封信(见附录表一),信中我谈到了小学与初中的区别,介绍了初中的经验、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旨在触动学生对初中生活的想象和规划。第二,给学生一个档案袋。档案袋里头装着一张个人信息表(见附录表二)。其目的是要求学生从入学填个人信息表开始便有意识建立自我档案。要学生把自己的的一切个人“作品”都加以收藏,以照片的形式留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如,学生的某次作品获奖了,我就马上为学生拍好作品、奖状和本人的照片。以此来引起学生对自身发展的关注,这对他们以后的自我成长很有激励作用。最主要的是他也学会了关注自己的发展,学会了自我管理。第三、一本“心灵交流本”。它是班会课上的学生的作业。每周一次。是我给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布置的全批全改的作业,每年每学期都会进行。它是一本联系着我和学生,有时还有家长的桥梁。它承载者学生的秘密和困惑,寄托着老师的叮咛和期望。它解开了师生的矛盾,为我们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它也见证了学生的自我成长的过程。事实证明,这三样法宝对随后的学生自我管理真的带来很大帮助,学生学会了经常自我反省和总结。
依照目前很多寄宿学校的三年管理目标来说:让学生七年级住得住;让学生八年级学得进;让学生九年级学得好。在初一阶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不管身为母亲还是老师,我很赞同:教育第一关注的应该是生命教育。5·12大地震用血淋淋的事实教会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关注学生的安全。对于住宿生而言,我觉得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在学生入住的第一周,我便组织学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开学第一课》,学习了保护生命十大黄金法则,此外我在班级图书角特意添置了有关安全书籍供学生随手翻阅。如,《学生紧急保护一册通》《帮助中学生避险自救的168个故事》等,在随后的安全主题班会中,学生通过学习、做安全主题班会课件,出黑板报、安全知识抢答等途径后,学生学会了把安全牢记在心。其次,我实施了“宿舍长负责制”和“管理员任寝室生活指导师制”。由于学校是寄宿制,很多事还未能一步到位。虽也招了生活老师,但似乎不太胜任。于是我感到自己更像是一位保姆。开学的头一个月,几乎每天半夜都有家长或学生致电反映这,反映那。我很理解这是学生的心理“断乳期”所致。为此我召开家长会,动员家长们先学会对孩子狠心,不可太过依恋,这样不利于孩子成长;接着我让管理员做孩子们的生活指导师。这招方法学生家长都赞同,家长每周一送孩子过来时或周六接孩子离校时到寝室指导或视察一下。但在实践过程中,有家长包干了一切(以男生寝室为主),经班会课讨论之后,孩子们拒绝了。对于这个结果我很高兴。此外,我对每个寝室长在两周一次班干部会议上进行培训,让他们每周汇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学会适应住宿生活,我和家长也安心多了。
2、建立班级“执政党”,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网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结合学校和班级实际情况上,我组建了班级“执政党”。设立了班级的班委会、学生会干事、校长助理、学风督导员、各寝室长等学生干部负责管理学校和班级各类活动的组织安排。通过上岗培训、在职指导(每周一晨会和每周三班会课落实)等方式对班干部加以培训。一天之计始于晨、一周之计就于周一开始。我通常在每周一利用早自习时间聚集“执政党”开个短会,强调服务精神、制定出台本周的计划和具体分工落实。每周三班会课各负责人(主要是班长、课代表、寝室长、卫生委员等)负责对一周工作的总结和部署,彻底把班会课还给学生,成为学生自主管理的一个舞台。现在我的班会课基本学生负责。我做台后总指挥,要求“执政党”按照开学初班级计划表(附录表三)进行相关主题的活动。我们除了落实学校政教处的文件和任务之外(献爱心活动、安全教育等则由团支书与宣传委员主持),班级还会自发开展系列活动,如:心灵鸡汤:学习一篇好文章(学习委员负责);感恩活动(节假日对家人的问候信);观看VCD等有关科教片(法与社会或科学探索)、电影(背着爸爸上学、雷锋的故事、花木兰);学习经验交流会和有效学习方法之我谈等等。多渠道的班会课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如今“执政党”中很多都能各尽其职,班级中也形成了“班级之事事事有人干、班级之人人人有事干”。
3、建设学校文化圈,用文化和理念来激发学生自主管理。
学校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育人活动,其境界与品位主要取决于学校文化的经营与打造。现今流行一句话: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三流的学校靠校长。我感到有一定的道理。在引导学生做好校容校和班牌的布置的基础上,还做了两件事:第一,就是设置班级图书角。这几年连续当了7年初三班主任,总感到学生的中考语文成绩很不尽如人意。农村孩子的语文底子先天薄弱,尽管现如今社会上读书风气有所好转,人们已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家庭读书氛围依然不够。若是能够给予住宿班学生一个读书空间,培养阅读能力,那么不管对语文学习有帮助,更主要的是对帮助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学生和家长、语文老师沟通后,大家一致赞同,先是学生自愿捐书,让资源共享。其次,有家长委员会出资添置适合学生的新书。再有班级图书管理员编书号,如今班级已拥有160本书。由语文老师要求学生不间断阅读,并做好摘记和背诵检查。学生们也非常迷恋阅读,还时不时追问老师和家长,要求不断购书。一学期下来,语文水平有无提高倒是其次,至少有一点是学生吵架惹事大幅度减少或没有。看来,书中自有乐趣,学生的自律也随之加强了。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寄宿班学生自我发展。
关于这一点,我很欣慰。我校的德育校本研究“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相当成功。除了四节(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和体育节)的常态开展,上学期学校又举行了首届英语节,为期3周。这学期举行了首届数学节,为期一月。此外,学校还特为我们寄宿班开了每周一节艺术手工课和玩转魔方课,每学期一次外出郊游。上学期,我们就去了温州江心寺。这一系列的活动安排不仅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瞧!我班的学生一学期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屡屡得奖,多达22人次,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极大地发挥出来。
四、结束语
10.班级德育小课题 篇十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组
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课改纲要、教育部精神为指导,加强学校德育有效性研究。
二、主要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构建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和理论框架,切实加强和改进本校的德育工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整体构建德育网络。夯实以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我教育的德育体系。
2、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为人处事、价值取向、学生生活等方面的素质有更大的提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自主的成长。
3、重点培养一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德育队伍。探索构建和谐班级的策略与途径,进而构建和谐的学校德育体系。
4、培养一支具有丰富德育生活化教育教学经验和理论研究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年度主要工作安排
2008年9月
1、制定本学期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2、召开学校德育课题研讨会
10月
1、学校课题研讨会议
2、分年级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学校联谊活动
3、举行班级德育活动方案评比
11月
1、班级德育活动竞赛的开展
2、学校优秀德育个案评比
12月
1、召开学校课题研讨会议,通报研究情况
2、部署寒假课题研究任务
2009年1月----2月
1、课题研究情况检查
2、评选课题研究优秀教师
3月----4月
1、学校课题研究学期总结
2、举行优秀家教征文评比
5月-----6月
1、学校优秀德育论文评比
2、收集整理课题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应用计划
课题组以深化德育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为突破口,以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健全德育管理机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为保障,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方法,积极 1
拓宽德育渠道,使德育不断向社会和生活延伸,向学科教学延伸,逐步形成了具有木头凳初级中学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思路,新体系。
一、抓住机遇,深化德育课题的实践和研究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工作一直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行为养成。作为“五育之首”的德育基本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里,德育的内容、手段、方法和机制等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滞后于青少年思想发展的状况,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又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为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德育的动力、保障和导向作用,我们以德育科研促德育思想、方法、手段、机制的转变,促德育工作全面上档次、上水平。
二、转变思路,突出重点,力求德育生活化
随着德育课题实验的逐步深入,我们提出了“三个不要、三个转变”,以“做”为特色,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工作新思路,即不要把德育封闭、孤立起来,不要把德育政治化,不要把德育口号化;把德育工作由静态转变为动态,由“远、大、空”转变为“近、小、实”,由抽象空洞转变为具体实际;在做中感悟人生,在活动中受教育,使德育工作鲜活闪亮,富有魅力。
1.整体优化,突出重点
我们坚持“整体规化、重点突出”的方针,对全区的德育进行了整体优化设计。首先制定了德育工作总目标,即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了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尊师爱校;爱国效国;尚志笃行;仁爱友善;戒奢尚俭;勇敢坚毅;尊长孝父;见利思义;以公为先;谦恭礼让。
其次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三大重点,力求重点突破,形成特色。三大重点虽贯穿每个学段的始终,但表现在不同学段上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小学阶段,注重养成教育,从行为习惯入手,要求儿童学会求知、做人和做事的基本规则。初中阶段,重点加强爱国主义和法纪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国家意识、规则意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
2.德育生活化,生活主题化
为使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大德育主题相彰相协,扎实有效,我们提出“德育生活化,生活主题化”的德育工作新理念,把德育融入生活,融入学生成长过程的始终。
我们立足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和学生思想发展的状况,积极优化德育的方法,实施了“三三八德育工程”,以“做”为特色,以“体验”为追求,融德育于生活,使德育亲切感人,真实有效。“三三八”德育工程就是在学生中学习生活中实施“三件事、三尊敬、八学会”的做人规范要求。即要求学生每天“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件事”,在初中以上的学生群体中,要求每周留心记下“最感动的一件事”和“最让我深思的一件事”,并记在“人生笔记”自检本上。在做好“三件事”的基础上,要做到“三个尊敬”和“八个学会”。“三个尊敬”即尊敬父母、尊敬师长、尊敬他人。“八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三个尊敬”和“八个学会”是“三件事”的主体内容。
三、造就高水平德育理论和经验的教师队伍
通过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真正树立
11.农村学校德育课题调研报告 篇十一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形成德育体系、完善德育网络充实课题内容探索德育举措找出德育顽症关注特殊群体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德育过程评价延伸德育课题促进教育发展对农村学校德育课题调研报告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抓学习研讨抓实践体悟抓反思重建抓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突出生的状况联系家长家校联合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改变传统的表扬模式将榜样与进步并重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的较为实用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具体材料请详见文章摘要本文是笔者针对农村中学整体性德育构建体系的经验总结。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下对农村家校德育体系构建、家庭德育教育的现状作了细致的分析后做出的中期性报告。关键词德育 德育体系 德育网络 德育顽症 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过程评价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双路中学原一年级173人原二年级149人原三年级165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25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双路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调查结果
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调查结果
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调查结果
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调查结果
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实验研究表明 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认真分析确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讲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实施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和策略。1抓学习研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推广实验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因此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立足终身、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xx年刚进入实验学校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的理论上。学校把我校的《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部内容复印 装订成简易小册发给实验教师人手一份。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初步学习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和感悟的实效、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丰富学习形式学校通过交流、辩论和研讨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学习目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校还组织了多次专题学习研讨活动。2抓实践体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实验课题开题以来的推广实验中十分注重抓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每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项专题研讨人人上德育研究课、个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丰富的经常性的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和宽阔的舞台。3抓反思重建。“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非常注重教师反思和重建能力的培养。主动的反思习惯、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是教师自我持续提高与主动发展成为“智慧型”新型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我校将培养教师的反思和重建能力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不仅是育人的主阵地。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注重研究新时期校园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二是根据教师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笔记”校实验指导小组及时发现和捕
捉教师实践研究中的“亮点”并帮助其总结形成案例或课题开展个人特色项目的研究三是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在组内积极倡导经常性的集体反思和重建并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确定新的课题研究为德育课题研究提出了更多新的内容学校各实验教师向学校课题组申报了14个子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学校德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学校课题指导王贤银校长提出了“让校园充满教育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智慧促进发展”的教育思想。
三、形成德育体系、完善德育网络。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始终以全员育人为最高的目标。学校不断完善“健全网络——树立形象——升华精神——培育人才”的育人过程。德为人之魂。德育为立校之本。德育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健全了“一套班子十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一套班子”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即校园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十条线”是①校长——政教----班主任一一学生一条线②校长——政教——文明岗——学生一条线③校长——政教——班委会——学生一条线④校长——团委——团员同学——学生一条线⑤校长——教导处——科任教师——学生一条线⑥校长——住管员——学生一条线⑦校长——值周教师——值日教师、楼层值周教师——学生一条线⑧校长——总务处——后勤工作人员——学生一条线⑨校长——家长委员会——社会人事——学生一条线⑩校长——法制副校长——社区——学生一条线。这个德育网络对全校师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收到了全方位育人、自觉育人的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全员自觉育人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四、充实课题内容探索德育举措
1、抓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1 结合我校实情制定我校“校风学风整顿提高活动月”实施方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校风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但我们共同认为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学风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校又开展了学风达标活动让我校的班风学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升华。2结合校风学风整顿情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针对校风学风整顿的状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我校学风达标活动正在实施当中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经过上述方案的实施 我校的班风、学风定能上一个新台阶。3利用习会学习我校自编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4加强班会课的研究突出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找出德育顽症关注特殊群体。1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突出生的状况。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好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为了生活许多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年人和孩子这些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这些孩子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顽症在校突出生往往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群体。为此我校把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突出生的教育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研究。我校在校学生共463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人数为 17xx年龄观、审美观。和孩子共同制订新学期新打算探讨如何交友问题及良好的学习方法等。
六、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德育过程评价。
1、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的较为实用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利用习会时间专心学习这些德育教材然后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改变传统的德育评价为期末一次性评价为月评实行过程性评价。以便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好自查及时调整不当之处。并制定《双路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素养评价表》。
3、改变传统的表扬模式
将榜样与进步并重。每月一次的月评后由班主任及全班同学推选一位表现好的同学作为榜样表彰同时推选一位表现进步大的同学一样作为文明标兵进行表彰。充分发挥表扬这种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
4、通过安全、礼仪等教育和活动加大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为全体学生发放《安全自救自护常识》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了《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组织实施在《远安民间文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征集采莲船唱词时将安全文明作为重点内容在“远安教育信息网”和师生中广泛征集。
【班级德育小课题】推荐阅读:
德育小课题中期汇报06-27
班级德育活动记载10-03
浅谈班级德育建设10-22
班级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09-09
中学班级德育工作总结11-05
班级德育工作计划中班上07-30
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实践10-05
山区初中班级德育策略与方法探讨06-22
2020年高中班级德育工作计划09-03
班级德育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之我见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