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城市实习报告一(精选15篇)
1.环境生物学城市实习报告一 篇一
“创客文化”席卷中国各大城市
对于第一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小鲜肉”词汇——“创客”,李克强总理肯定的态度无疑给广大的草根创客打了一记强心针。其实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创客的数量已经庞大,并有着成熟的活动空间。北京创客空间、深圳的柴火空间和上海的新车间,是成立较早且知名度最高的三个场所。成都、西安、重庆等中西部城市,也有大量的创客在活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到“创客”群体中,提倡自己动手的“创客文化”正席卷中国各大城市。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们因为兴趣聚集到一起,分享彼此的想法,并一起动手,将想法变成现实。
深圳:一场火爆的“全民活动”
“创客”潘昊的故事可以追溯到7年前:2008年,毕业两年多的潘昊从英特尔公司辞职,从小喜欢小发明的他在北京租了间房,成为一名“创客”。2010年,潘昊成立了深圳第一个创客空间——柴火空间,目前空间会员已接近1000人。在柴火空间的组织带动下,深圳的创客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即使下雨依然燠热难耐,但位于中国深圳蛇口区的创意产业园区南海意库,短短两天,还是涌进2万人潮,挤爆占地一万多坪的南海意库。但让人意外的是,他们既不是来听演唱会,也不是来看大明星,他们是来参与一场硬体创新的活动——“创客市集(Maker Faire)”。
“那2天还下大雨,不然参加的人更多,”主办创客市集的柴火创客空间发言人王英豪指出,两万名的游客是去年同样活动参与人数的10倍,远超过他们预期,“在深圳搞硬件(体)创业,是全民运动。”
上海:创客们的家和办公室 自2012年市科委推出社区创新屋建设项目以来,全市建成开放及在建中的社区创新屋达72家,市民可通过上海市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科普云”,查询身边的创新屋。市民通过创新屋创造了很多吸引人眼球的发明。搭载多个传感器,可以从容绕过障碍物的机器人、防盗窨井盖、助浴喷头、自动连续捕鼠器、课桌清扫机等创意十足的作品,都是社区居民在创新屋里制作的。
今年,创新屋将升级为众创空间。创客团队向市科委提交申请后,可以进入创新屋,利用那里的设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社区居民与创客身处同一个空间,创新活力和能力会被激发,从而壮大上海的创客队伍。
成都:每年投入10亿元
3月2日,成都高新区发布了《“创业天府”高新区引领工程方案》,将紧密结合成都高新区“三次创业”总体部署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众创空间”,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该《方案》明确,到2020年,成都高新区要形成创业主体大众化、孵化主体多元化、创业服务专业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路径资本化、建设运营市场化、创业模式多样化的发展格局,聚集各类科技创业人才5万人,孵化科技创业企业1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类创新型企业1000家,新增上规企业500家;建成孵化载体600万平方米;聚集各类金融机构1000家。
为此,成都高新区将从吸引高端人才进区创业、打造全国一流的众创空间和创新孵化载体、建构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营造创业环境氛围五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同时出台“创业十条”,从政策上为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护航。在资金方面,将设立创业扶持资金,每年拿出1亿元支持成长型科技创业企业发展,每年投入创新创业的各类资金不低于10亿元。
后语:
从一线城市趋于成熟的技术和管理,并在这个基础上扩大发展的现状,到二线城市的大力新建,推广。这些都是中国现在“众创”这条路上的一些缩影。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无论在中国的哪个地方,都加快了追逐创新的步伐。而创客和众创空间,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惊喜的答案。在这样背景下的南京又是怎样的呢?可以发现,南京大部分创业服务平台,有以下五个特点:(1)多以咖啡馆形式存在;(2)民间频次最高,多个创业服务平台已实现常规化运营;(3)本地原生创业服务平台价值较高,聚集创业者最多;(4)各类创业服务平台重复度较高(活动/嘉宾/参与者),主题分散;(5)多类型平台混杂,各平台联系不多,大多独立发展。
南京创业氛围发展到现在,本土的创业项目已经被挖掘无几,新生和外部引进的项目相继落地。南京未来两三年,整体创业氛围将进入优胜略汰阶段,不再是单纯的项目挖掘。外部引进的创业服务平台,很难有所作为。各类创业服务平台交集不多,很难有协同效应,对南京创业者很难发挥应有的价值。所以无论是南京市创业服务平台,还是各个园区的创业服务将会从“引”转化为“留”和“育”。
2.环境生物学城市实习报告一 篇二
目前, 威海高区的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现有12个学院和3个教学部, 42个本科专业, 本科生13900余人。院所设置中韩国学院与海洋学院是依据威海市地域优势设置, 与其他专业相比在发展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现有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五个学科门类, 共计34个专业。学校各类在册学生达到13000余人, 其中普通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其中理工科类专业突出, 船舶工程学院的相关专业及朝鲜语专业具有相应的地缘优势。
二、威海实习实践环境的优势
1. 丰富的海洋资源为特色学科实习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威海市三面临海, 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 这就为高校相关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同时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实习环境。
2. 毗邻韩国, 有众多外国游客及国外度假定居人员, 为相关语言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实践环境。
威海市东面毗邻韩国, 双方在经贸, 文化, 旅游等方面交流密切, 韩国有众多企业都在威海设立分支机构如三星电子, 并且韩国有许多前来威海定居的韩国人, 韩国高校与威海高校也有很多留学生交流项目, 这些条件都为两所高校学习朝鲜语的高校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习实践舞台。
3. 电子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较发达, 相关企业较多, 为相关专业提供了较好的实习实践环境。
近年来, 威海市的电子设备制造业和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加上原有的工业基础, 威海在两个产业方面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也拥有一批优秀的企业, 这些为山大威海校区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和哈工大的汽车工程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习实践环境。
三、威海市实习实践环境存在的不足和局限
1. 经济欠发达, 城市太小, 实习实践机会少
威海市是一个中等二线城市, 城市规模小, 经济总量不足, 产业规模小, 由此带来了总体上的企业数量少, 缺乏规模集聚效应。这样本身所能供给的实习实践机会就少, 因此就难以满足两所高校近两万大学生的实习实践要求。
2. 知名企业少, 企业规模小, 科研能力差, 实习实践机会质量不高
目前, 威海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 资金和技术投入分散, 专业化协作水平较低, 在生产、市场、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的优势。威海市缺乏本土的大型企业, 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也比较少, 很多企业缺乏成熟完善的管理和培训机制, 很难满足大学生对于实习实践条件的要求。
3. 高校数量少, 信息资源缺乏, 且高校与城市间交流不密切
威海市知名高校只有三所, 高校数量太少, 难以产生良好的信息资源分享和集聚效应。且高校数量太少, 大学生所掌握的只是技能缺乏多元性和多样性, 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实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相关团队的组建。
4. 方言障碍
威海方言属于胶辽官话, 与普通话发言有很多不同。而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对于威海方言很多人觉得艰涩难懂, 在与威海本地人的交流上存在困难和障碍, 这也给大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结论和建议
(1) 从学校角度来说:
1. 高校应该加强对实习实践活动的重视, 促进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发展。
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践工作,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目前, 威海内高校在校外的社会实践基地并不是很多, 高校应该发展一批高质量的实践基地, 以解决大学生实践的问题。
2. 加强与城市内企业的交流合作, 为学生提供实习和锻炼的机会。
威海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威海市内的现有资源, 根据学校专业分类与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达成合作关系, 输送校内的学生前往进行实习和锻炼, 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
(2)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
1.大学生应当开拓视野, 树立“走出去”的思想
大学生应当有广大的视野, 而不应局限在威海这座城市, 应该敢于尝试去其他城市寻找实习实践机会, 找到自己满意的城市和企业。这也是解决威海市内实习实践机会不足问题的一个有效方式。
2.要脚踏实地, 努力完善自我, 避免眼高手低
3.环境生物学城市实习报告一 篇三
【关键词】公园;景观环境;道路分析;调研分析
一、公园简介及周围环境分析
该公园地处小白楼商业核心地段,北起徐州道,至镇江道截止,东起解放南路到大沽南路为止。南北全长227米,东西全长108米,总占地面积2.9万平米。由于社会发展进程越来越快,小白楼区域逐渐成为天津市主要高档卖场,商务休闲的集中地,周边天津地标建筑林立包括泰达大厦、金煌国际、海信广场、凯旋门大厦,以及正在新建的万通中心。
公园整合功能较差,周边交通流线混杂,机动车停靠困难。该公园逐渐成为露天停车场,对城市景观环境破坏较大。原有中心公园被机动车包围,降低了居民在内活动的舒适度。公园地势较为平坦,周边车流量大,空气质量低,且噪声较大。天津盐碱化土壤较多,植物种植类有限,绿化尺度不和。
公园周围建筑大多是比较高达宏伟的商业建筑,使得空间显得更为突兀,对在此游玩和休息的人们造成心理压抑感。根据调查和统计得知,大多数人对周围建筑的高度对自己休息时的心情都会造成影响。而来自周围的高楼风也会对公园内的行人造成不适与伤害。而且该公园四周都是川流不息的道路,显得公园孤立,使得人们从感官、视觉和心理上都达不到人们理想的舒适效果。
二、公园景观环境和道路分析
城市公园作为小白楼附近区域的一个公共休闲娱乐空间,所以其园内的景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应为周围人们的生活带去绿色和清新的空气,还应为园内的行人带去
视觉上的享受和感觉上的放松。但该公园内绿化不佳,缺乏高大的树木来制造可供人们在夏天休闲和遮蔽阳光。同时植物种类单调,缺少花卉种类,大片面积的草坪空旷而孤立。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公园,景观对分隔空间较弱,不能给人们很好的引导和暗示。例如,在公园内种植较大的乔木,这样则是暗示人们此处可供人们休息遮阳。而大面积的铺地则传递着人们可以在此活动的信息。然而,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可营造视觉遮挡,如较小的灌木、绿篱、小乔木、假山、矮墙、小品等景观则作为障景,以此保持区域空间的私密性。因为人类喜欢“眺望而不是被看”的地点,可以看见别人但却不被看到。因此,人类不会喜欢空旷度极高或者极低的环境。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验都证明,人在公共场合中都有窥视他人的习惯,而不愿意被看。在公园内设置座椅则满足人们这种心理,同时也表明坐着观看使得心理感觉更为自然,同时在广场中央设计如喷泉这样的景观元素,使得人们参与其中,无形中成为被看人观看的“演员”。该公园在小路边和中间长廊都设有座椅,但是在公园中间的区域只有一个圆形草坛中央设计部活跃不够吸引人。
现代景观广场中的草坪、铺地、景观小品、喷泉水景以及景观灯,这些要素都会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理行为引导。而本次调研的公园在绿化上以大面积草坪为主搭配各种颜色的花与灌木加以点缀。但是缺少较大的乔木供人乘凉和休息,景观小品也较少不更满足人们在视觉上的享受。
作为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综合性公园,园内的道路是以几条主干道为主,中间又分出了许多小路。主干道起到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而这些小干道则根据行人的目的,起到了一个捷径和欣赏景观的作用。众所周知,人们在游园时当目标明确下,只要没有障碍人们都会选择最短的路径通过,只有在有其他目的时才信步任其所致,如散步。该公园内的道路有些混杂并不是很明确,基于人们这一心理,需建造许多小路,明确主路,在供行人行走的同时,还供行人欣赏周围景色。该公园内道路铺装材质和颜色都比较单一,应运用不同材质和多种颜色来区分主路与次路。在对于小路的铺装设计应起到避免行人为抄近道,而践踏草地,同时还增添了行人行走过程中。
三、天津市徐州道小公园景观文化特色调查问卷总结
此次调研其主体是针对在此地游玩休息的游客的行为习性以及公园本身建设规划的现状的调查。此次调研活动以实地访问、问卷调查、拍照取样、整理分析等方面进行开展。现以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对此调研活动进行总结:
(一)问卷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问卷共发放30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回收率93.3%。问卷共有12题,涉及到性别比例、年龄层次、行为习性分析、主观感受等方面进行调研考察。
(二)周围调查结果分析
1.一周内周围车流量人流量分析:周一~周五:车流量较多,人流量较少。周六~周日:车流量较多,人流量较多。
2.一天内周围车流量人流量分析:上午六点到九点:车流情况为上班期间,车流繁忙。人流情况为运动健身,人流较多。十一点到下午一点:车流情况为一般。人流情况为一般。下午五点到七点:车流情况为下班期间,车流繁忙。人流情况为一般。晚上九点到十一点:车流情况为较少。人流情况为较少。
3.公园存在的问题:
(1)绿化问题:
①该公园现有的植物种类较少,观赏性低。
②该公园草坪面积较大,草坪上少可观赏的植被。
③该公园现有树木过于单一,且有些干枯,所有灌木普遍低矮,无法阻挡来往车辆带来的尾气和粉尘,同时无法成荫在夏天使得整个公园处于暴晒中。
(2)设施问题:
①该公园现有休息设施仅有一个欧式长廊以及少许暴露的座椅。
②该公园周围居民楼,现有活动器械设施没有满足老人和孩童的活动需求。
(3)铺装问题:
①该公园现有铺装类型少,颜色和材质都比较单一没有什么变化。
(4)水系问题:
①公园亲水性不强,无法满足游人与水的亲密接触。
(5)停车问题:
①该公园无停车位,车辆全都停在人行道、马路边或者公园周围。
4.解决方案:
(1)绿化解决方案:
①增加植物种类:成年油松、白皮松、月季、紫花泡桐、合欢等,增加色彩和立面效果。
②在大面积草坪上种植多种乔木、花卉。
③种植高大的乔木。
(2)设施解决方案:
①增加带有遮荫的集中休息区,把到路边的休息椅安放在大乔木有树荫下。
②增加健身器材,设儿童活动区和老年活动区等。
(3)铺装解决方案:
①增加鋪装的种类,提高实用性。
(4)水系解决方案:
①增加喷泉和水池的设置,使人们更好的亲近水区,同时可以增加公园湿度,在夏季更好的启到降温的作用。
(5)停车问题:
①设置地下停车场,同时也可以在地上设置一部分有廊架的车位,使得短暂停车的人更加方便。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2]钱传贤,张凡,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城市环境综治工作报告 篇四
一、强化组织领导,工作高效运转
9月5日推进会后,我区第一时间由分管区长牵头召开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小组全体成员会议,就如何贯彻落实市推进会精神、如何开展好区下一步整治工作以及全区三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情况进行了部署。会上、区推进小组办公室主任叶健对《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解读,再次将任务明确到位、压力传递到位。会上明确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行部门牵头负责制:区城管局负责推进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并牵头负责城郊结合部整治、经营疏导点和户外广告整治工作;区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城中村、老旧小区、街巷改造、低洼易淹易涝片区、城市河道、建设工地整治工作;区房管局牵头负责棚户区整治工作;区公安分局牵头负责停设施和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区工商分局牵头负责农贸市场整治工作;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负责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工作;区纪委(监察局)牵头负责综合整治的督查考核工作。各街道(乡镇、园区)是本辖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责任人,与牵头部门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全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展开。
二、整治深入开展,任务有序实施
9月上旬,区推进小组利用近一周时间对辖区2013年“九整治”(为:1个片区、3个城中村,8个棚户区、33处老小区、30处背街小巷,7处城市河道、6处低洼易淹片区、2处建筑工地、3处农贸区场)和“三规范”(为:3处疏导区、2处停车泊位、25处户外广告)的任务进行了现场查勘,并听取了相关责任单位对已启动的曲江片区、城中村区域以及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展情况的现场汇报。目前,具体工作任务进展情况如下:3个城中村地块已基本改造完成;33个老小区整治任务已完成85%以上改造任务;30条背街小巷整治已完成24条,9月底全部完工;6个低洼易淹片区已完成2个,其余正在加快启动实施。“三规范”中3处疏导区整治工作已完成,2处停车设施规范任务已完成一处,25处户外广告清理任务已完成19处。
三、做好规划编制,工作长远推进
5.城市环境综治工作工作报告 篇五
下半年,我局将紧紧围绕“用精细打造精致,用市容创造繁荣”目标,继续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强化队伍能力作风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实现区划调整后新的城市管理水平再提升,
(一)深入推进“三拆三整治’工作。上半年“双百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局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下半年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三个“不松懈”:一是管理标准不松懈。始终坚持“六无六规范”的标准,以“双百整治”指定的路段为重点并逐步向城郊结合部等外围城区区域进行延伸,努力实现“六五六规范”主城区全覆盖;二是集中整治不松懈。始终坚持定期不定期对文昌商圈、汽车东站周边等重点、难点、焦点区域加大集中整治频率,让摊贩摆不安,摆不成,最终实现对流动摊群的“不断冲击、反复整治、逐步减少、最终消失”的既定目标。三是宣传督查不松懈。彩图简报信息报送、城管卡通劝导牌等创新宣传方式要不断坚持,
我局上半年已建立起从大队到分局一整套的督查体系,督查是长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正思考拟将临时性的督查小组变为常规性督查,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督查工作。
(二)把握重要节点,确保保障到位。“全国文明城复检”、“9.26”、“10.1”国庆等重大活动将是下半年市容保障的重中之重,我们将事先对保障线路实地观察,排查问题,列出清单,并提前做好预案、合理调配力量,确保重大活动保障“零失误”。
6.关于城市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六
一、实践主题
对白色垃圾及其他对环境有极大危害的垃圾进行实践调查。
二、实践形式
1、在汉口江滩进行调查环境污染状况;
2、对各个年龄段的人们进行询问;
3、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询资料。
三、实践时间
2010年十月十六日
四、实践地点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江滩
五、实践人
刘骁
六、实践内容
1、十月十六日我们小组来到了著名的汉口江滩,虽然武汉市市政府将汉口江滩公园建
设的十分漂亮。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仍然在长江边上,沙滩上看见了许多令人遗憾愤怒的垃圾,在那一片纯净的沙滩上看见那白色垃圾十分刺眼!在江滩公园的树荫下我们还发现有许多游人在那里休息而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的污染物!
2、于是我们对在江滩公园的游人进行了一次询问,并制作了调查问卷。虽然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有所加强但还是不够。具体有如下几个问题:
⑴人们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不够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大多人都认为自己在环境保护中没有起到多大的重要性!即使知道有些行为不利于环保但是仍然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这些行为。
⑵政府在环保方面投入仍然有些不够!有一些环保设施已经脏乱不堪,也没有足够的人员去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与常规性。让人们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⑶在一些小街小巷中仍然是垃圾乱扔,既不卫生,容易滋生细菌又不利于市容!
3、我们接着在网上查询了白色垃圾的有关资料:
白色垃圾的定义及其中的物质: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臵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白色污染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口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
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 第一、侵占土地过多。塑料类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一般可达100—200年。
第二、污染空气。塑料、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
第三、污染水体。河、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水面上方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因其绞在消化道中无法消化而活活饿死。
第四、火灾隐患。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灾事故不断发生,时常造成重大损失。
第五、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第六、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色污染的危害。
七、实践感悟
通过以上的调查与实地走访以及上网所查询的资料来看目前的环境保护仍然任重而道远!人们虽然有了环保的意识但是仍然缺少一些环保的行为!政府应该继续加大投入,加大宣传。我们要做好自身要求,在看到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时要主动阻止!
09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7.城市森林与城市环境的关系探究 篇七
1、城市森林
城市森林是一门新兴学科,起初学术上对其的定义是人为创造的环境中所有植被物种的总和;美国肯尼迪政府在1962年的户外娱乐资源调查报告中,第一次使用“城市森林”这个词汇;1996年,德国人Flack提出“城市森林是包括城市周边与市区的所有森林。”
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生态问题日益尖锐,城市森林建设这一议题被提上日程。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对于城市森林的建设较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了不少,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森林建设理念不同的是,我国城市森林建设在原有生态景观的基础上辅以人造景观,以此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应该是发展中国家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2、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是一个经由人为开发利用后整改成为的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它同自然环境相类似的地方就是,它也存在一定的规律,但是却是以人为本的聚集性生态区。
二、城市环境与城市森林的关系
1、城市气候的概念
城市气候是在城市化的背景下,由于人类的频繁活动导致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小气候。
1)城市气候的威胁
①城市的下垫面
不断上升的人口总数使得人类不得不去扩张城市的范围,去构建更多的建筑物以增加更多的人类生存庇护场所。自然而然地,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被人为地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钢精水泥的混凝土材质建造起来的人工地形地貌。而人类所忽视的就是,城市的下垫面与郊区原有生态环境的下垫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在导热能力、热容量以及蓄热能力上,城市明显高于郊区。而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透水面积、植被面积以及贮藏水分能力方面却远远低于郊区。正是因为城市的这种特性,会引起气团的聚集,进而影响城市的气候。
②城市的大气污染
城市的粉尘污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其中降尘的颗粒较大。粒径在10μm以上,而飘尘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自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它的粒径10μm以下,其中含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氟化物、氯化物和光化学烟雾等有毒气体。在城市的环境中,多数情况下会产生难以稀释和扩散的状况,富集从而造成大气污染。
③城市的热岛效应
城市的“热岛效应“正是由于城市的特殊下垫面减少了地表的反射率和蒸发量,以及一些人工污染物的排放加剧等,导致了局部地区的热量收支不平等,从而使得城市平均气温高于郊区。
2)城市气候对城市森林生长的影响
人类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的一切生存活动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城市原有的气候环境,导致一种小气候环境。热岛效应、昼夜温差减小、湿度风速减小虽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是却不利于植物体内养分的积累。此外,由于城市中许多高层建筑物的挡风效应,一些植物可以面遭折,但是由于城市地下覆盖水泥,这些植物的扎根都不深,无法很好地吸收水分,所以极易产生枯萎的现象。加之大气污染的存在,短期内对于植物的影响还不太明显,但是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代谢过程以及呼吸途径都将被改变,最终将造成植物体内不可逆转的改变。
2、城市森林如何改善城市的小气候
在建设城市森林的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构建城市森林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建立以乔木为主的城市森林来发挥很好的吸热、遮阴和蒸腾水分的作用外,形成合理的城市森林结构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目前我国需要小城镇中广场缺乏绿化且结构层次单一,对于改善城市气候的效果微乎其微,而城市森林真正的意义就在于它具有混交复层结构和丰富的生态多样性,这种有机体对于城市气候环境的改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从光能的利用来说,发展屋顶花园、建筑物墙面的垂直绿化也具有良好的改善周围环境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有绿墙面比光墙减少50%的辐射。再者,合理地选择栽培植物的种类和合理的方式,对于改善城市气候的也同样有效。
3、城市水系
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自然水系被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水系周围的植被群被破坏,土地的利用情况改变,使得不透水地面的面积增大,雨水本应该渗入地下的水量变少,地表径流明显增多。
通过近自然式护岸、垂直岸线的绿化和近自然式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结合水质的综合控制和管理来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动态平衡。
4、城市土壤的改变
城市土壤在一系列人为影响下,其自然性状发生极大改变。如市政工程施工中造成的土壤养分变化;道路系统建设导致的土壤通气性弱;建筑活动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中有相当一部分侵入土壤各层;大气污染的沉降物或废水造成土壤微生物活动受抑或破坏,造成肥力下降或盐碱化,长期以往甚至会成为不毛之地。
总而言之,建设城市森林要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中模拟自然植物的落叶归根和养分循环采用,而不是采用定期施肥喷药、松土修剪以及清理垃圾的绿化管理模式。不同的植物种类对环境的要求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多乔灌草混种的多品种多层次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壤和肥料中的养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同时,应该根据不同树种的生物学习性来因地制宜种植植物,力求适地适树。
三、城市森林建设的意义
8.环境生物学城市实习报告一 篇八
调查时间:2010年7月21日~2010年8月2日
调查地点:东莞市各镇区
调查对象:居民、有关部门人员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上网查询资料等
调查人:吴凯恩
调查人系别:经济系09统计学班
调查人学号:409150149
前言
“和谐、自然、舒适、善意”,被认为是最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要素,也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纵观东莞市新城市建设,从规划设计理念到建筑施工风格,再到功能配套定位,无不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到环境建设的全过程,把对人的尊重从城市环境建设中体现出来,让人尽可能地与自然接近。因此,我们说,未来的东莞,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网站发达的城市,更是一个吸引八方俊杰驻足的、健康自然的、利于人居的优美城市。
绿树绕城
在问卷里面有一个这样的问题:你对你所在东莞市的城镇的绿化建设工作满意吗?在这样的一栏里面,有70%的人回答是满意,28%的人回答是有待提高,2%的人回答是不满意。在这个方面来说,首先相对比较以往的东莞,在绿化建设方面确实是比以前做得好多了,那么人们对于这方面的工作还有那些没满意呢?对此我总结了三点:第一,路边的幼树通常都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也就是说护理工作没做好,有居民反映到幼树很经常被风吹倒,加固工作没做到位,有时候长时间没人来做整理,阻塞了道路,给人们带来不便。第二,路边种的花经常换,这样有点造成经济浪费,其实有专门工作人员用心去打理的话,花应该不用常换,而且那些花都有塑胶装着放在路边养,很不环保。第三,有部分城镇这方面工作不到位,基本上做到位的只有城区内,镇区还有待提高。不过,近几年来,东莞市的绿化建设真的做得比以前更好了,走在马路边上都有树木为你遮遮阴,空气也变得比以前好了些,以前的沙尘滚滚现象也没有了!在走访的过程中还有有位小学生说道:东莞也总算穿上绿衣了!黄金水岸
要说到东莞的水,令人第一想到的就是运河,自2002年8月,东莞市确定了“以发展为中心,以规划为龙头,以法制为手段,以治水为重点,以工程为纽带,以达标为己任”全
面整治运河水污染工作方针后,运河水体通体发黑发臭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明显好转,这都是全靠各镇区的努力配合下的成果。运河的治理首先必须截污,将河涌两边排污口的污水截住汇入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再排出。其次,经过这么多年累积,运河积压了很多淤泥,运河的治理还必须清淤,清除河底淤泥,并定期打涝运河河面浮游杂物,净化了水质、保持河面清洁,给喜欢在运河沿线观光、购物的人们营造了一个清新、洁净的优美环境。此外,生态修复也尤为重要,通过人工湿地、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使河涌恢复原有的自净能力,这样才能使人和自然相处和谐。现在东莞市对水的保护放到了很高的位置了。人们都在讲运河准备复活了,现在走在运河旁边也闻不到以前那强烈的臭水味了!东莞市其他的水源现在不断得以保护和治理,使得在人们饮水方面挂上安心。若要提到东莞最净之水,那就要提到了松山湖了。现在人们都纷纷表示,东莞要治理好水,还是要全市民共同协力,继续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节能减排
东莞市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严把项目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标准、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环评、土地、节能、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关口,新上项目技术水平和能耗水平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抓紧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对企业搬迁改造实行严格的节能减排准入管理,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我市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和省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加大差别电价政策实施力度,对限制类、淘汰类企业用电适当提高电价。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自然胜地
人是城市的主体,能否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是衡量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把最好地段、最美丽的风景融入城市,并使之成为群众休息、休闲的良好公共活动场所。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都十分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所以对城市有过一个绿色规划,同沙生态公园如同一颗璀璨明亮的“绿宝石”,镶嵌在东莞市区的中心位置。从发展趋势看,未来同沙生态公园和黄旗山城市公园将会成为东莞城市中心区的绿色核心。同沙生态公园主要的自然资源是水面、山林、空气,它们毗邻市区又远离尘嚣。西入口处有三山(黄公山、五凤楼、飞鹅岭),三山山势各有不同,以同沙
水库为中心,景观十分优美。黄旗山城市公园地处新城市中心区与东城北、南片区之间,是大城区生态环境的主体,也是中心城区“新城依山”重要的视觉背景。随着同沙水库与黄旗山之间生态走廊的畅通无阻,黄旗山东部与北部连绵山脉和同沙水库西北山林将融为一体,形成森林进城的绿色通道,市民们闲暇之时与家人一起到同沙生态公园或黄旗山城市公园踏青郊游,做一些休闲运动,定能体验到亲近大自然的那份惬意。
未来规划方面
9.环境生物学城市实习报告一 篇九
扬州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根据市政协2011年度工作安排,3月份以来,在市政协副主席杨明荣的带领下,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有关部门,以市区为重点,就我市城市道路建设管理及交通出行环境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专题调研组听取了市规划、建设、交通、城管、工商、园林、公安交警等有关部门情况通报,召开了市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及部分司机、文昌商圈大型商场、瘦西湖等景区有关人员座谈会,赴各区召开相关部门、学校及有关基层单位座谈会,深入了解区域内及其结合部道路交通建设管理出行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城市道路交通出行环境的基本情况
近些年,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为载体,紧紧围绕“平安扬州”、“幸福扬州”目标,大力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道路基础建设,积极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我市城市道路交通总体状况良好有序,2009年,被公安部、建设部授予“实施畅通工程模范(一等)管理城市”称号,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较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1、党委政府重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多年来,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建设用地、道路总长度和总面积明显增加,市区现有常住人口119.25万人,市区道路面积为16.12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为13.5平方米;中心城区已建成道路总长度约484公里,路网密度为1.92 公里/平方公里,形成贯通文昌路、江阳路与润扬路、邗江路、扬子江路、江都路、运河路“二横五纵”主干路网。根据《扬州市综合交通规划》,结合城市总体布局,加大了老城区静态交通建设力度,积极改善城区停车条件,如2010年9月,在工艺坊建成地上地下停车场近万平米,将有效缓解旅游旺季盐阜东路的拥堵压力,市区现有社会公共停车场89个,停车泊位3822个。为优化城区路网体系,分担中心城区东西向交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瘦西湖地下隧道将于今年开工建设,望月西路、兴城西路等道路也正进行优化改造,一批交通“堵点”、“卡点”将被打通。结合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升工程,对城区部分主干道进行了亮化、渠化和拓宽改造,设臵了绿岛隔离带、港湾式公交站台、道路两旁设臵停车位,更新了一批交通标识,中心城区增设“路面停车诱导屏”,城区道路交通环境明显改善,通行能力明显提高。
2、各司其职,道路交通建设管理有序推进。2010年4月,为提高城市道路管理水平,针对市区实际状况,市政府出台了《扬州市市区城市道路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各相关部门主动结合自身职责,协同做好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的规范管理工作。2 规划部门不断加强交通规划研究的编制,在《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础上,同步开展了《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设部门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加强道路建设,并协调供水、排水、燃气、供电、通信、消防等各类设施与城市道路建设同步推进,有效提升城市功能。城管部门针对影响道路交通秩序和环境问题,实行疏堵结合的措施,将承包制度引入城市管理,市容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获得全国“城市管理实践案例”奖;在毓贤街等10多个有条件的街区设臵了摊贩临时疏导点,引导规范摊点经营秩序。公安交警部门多次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解决影响市区道路安全畅通的突出问题,如针对渣土车违停、超速、闯红灯、扰民等现象,开展渣土车集中整治行动,设臵临时停靠点,对渣土车实行公司化运营;加大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物理隔离、道路监控等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加大交通疏导力度,聘用协管人员疏导交通,早晚高峰、节假日、局部拥堵地段增强路面警力,某些路段高峰时段设禁行标志等。机关单位实行错时上下班;结合文明创建、城区每个交通要道口安排志愿者进行交通劝导,机动车及市民交通意识增强。
3、推行公交优先,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为促进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08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截止2010年12月底,市区拥有公交车1165辆,公交营运线路71条,万人拥有公交车11.4标台,市区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1092.3公里,公交线 3 网总长度达583.7公里。编制实施《扬州市中心城区公交场站布局规划》,2010年新建动物之窗首末站、文昌花园首末站等6个公交停(回)车场,通过加快公交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有力缓解了公交车辆占道停(回)车的问题。为保证居民出行畅通,近两年来市政府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扬州公交总公司和时代公交新购公交车达541辆,车况明显改善。为保证公交车辆通行顺畅,市交巡警部门出台了相关举措,如公交车左转不受分道行驶限制、右转交通信号优先、市区有条件的道路增辟公交专用道、市区公交站台社会车辆禁停等,公交车运行速度得以提高。同时,公交公司主动改善服务质量,对学生、老人、伤残军人和残疾人等乘车实行优惠或免费,乘坐公交出行对市民的吸引力有所增强。
二、我市城市道路交通出行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近年来,我市为改善道路交通出行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的明显增加,加之其他主客观因素,城区道路通行压力越来越大,人车路矛盾逐步显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道路规划设计和建设不够科学合理。一是城市路网结构不够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城区主干路网至今仅建成贯通“二横五纵”,老城区路网密度不足,中心城区包括建成区等级道路面积率仅为规范要求的33%—65%,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常州、南通等兄弟市水平;城市新区的道路规划建设与主城区不够匹配,形成断头路、丁字型路口,妨碍交通出行;城市外围道路 4 分流网络尚未形成,部分过境车辆从中心城区穿越,尤其造成城区东西向道路压力过大,高峰时期,形成文昌商圈、苏北医院、四望亭与淮海路交叉口等多个堵点。二是老城区商业、公共服务机构、旅游景点分布过密。文昌商圈集中了金鹰、万家福、时代广场等大型购物场所,苏北医院等大型医疗服务机构位于交通要道,沿街路面店铺林立;瘦西湖风景区、个园、何园等主要旅游景点集中在城区主次干道边,与街区内部通达不畅,缺少回车停车场地。随着散客自驾游和市民驾车出行形式的增多,每逢节假日中心城区拥堵不堪。三是中心城区学校过于集中。老城区5.09平方公里,不包括扬大,仅中小学校就有11所,在校学生2.6万余人,上下班时间,只要有学校的路段,就有堵点。南通路相距不足200米的路段上,有育才和育才实验两所小学,7000名左右学生,加之南通路向西至苏北医院和文汇路处呈丁字路口,车流不畅,因此虽然学校实行了错时上学放学、分年级划分学生集散地和护导教师疏导,交警部门增加了警力维持秩序,但在上学、放学时段,因有大量车辆短时间内涌入南通路,导致东至渡江桥西至苏北医院西门人车混流,难以通行。四是道路配套设施未同步科学设臵。调研中了解到,我市城市道路尚未完全做到道路附属设施设计施工验收三同步,特别是一些工业园区的道路路面好、道路宽,红绿灯和交通监控却存在盲点,造成车辆违法驾驶,交通事故增多;一些新城道路供气、供水、排污、通信网络等市政配套设施滞后,城区之间管网标准配臵不统一,影响城市路面完整和排水系统 5 的畅通。有的主干线上斑马线过多,有些干道交通标志标线不明显或被遮挡,有些干道斑马线对面不是出口而是绿岛,且绿化带开口多,市民随意穿越,既影响车辆通行又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2、管理难度大带来的停车难行车难矛盾显现。一是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严重。因城市低收入人群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农贸市场内摊位费偏高、购物低廉便捷对市民有吸引力等因素的存在,市区48家农贸市场中有30多家周边存在数量不等的流动摊点;在扬州金鹰和时代广场通道间、扬州大学农学院南门以及一些休闲娱乐场所等人流密集地点,也自发形成了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卫生状况差,堵塞交通,难以通行,治理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二是停车场设施建设滞后且缺乏规范管理。近年来政府虽投资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停车场,交警部门在部分路侧实行规定时段内按顺序停车,但市区停车场地总体规模严重不足,按要求城市车辆总泊位与车辆规模的合理比例为1.15:1,而我市市区现状仅为0.4:1。据了解文昌商圈仅有17个停车场,600个停车位,且部分在巷内,出入不便,机动车违章占用非机动车道无序停车现象严重,导致道路行走空间狭窄,影响交通秩序。同时部分停车场外管理秩序差,有市民拦截车辆,随意引导场外占道停车收费。念泗桥路西段不少路面成为停车场地,瘦西湖西大门虽有地下停车场,但出入口层高不足,停车位少,不能停放大型旅游客车,加剧交通堵塞。三是齐抓共管格局还需进一步强化。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调不够,城市道路交通多 6 头管理,未形成工作合力。如对占道经营,城管部门在日常执法管理中,劝导驱赶效果弱化,治标难治本,时有矛盾冲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亟须研究综合治理手段。按现有体制,市区道路交通管理由市交警部门统一负责,区级公安没有道路交通管理职能,而市交巡警支队警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维扬、邗江等区的道路交通管理。
3、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路权优先难以保证。根据公交优先《实施意见》,市区文昌路、汶河路等路段设臵了公交专用车道,但公交车路权专有和先享未能充分实现,社会车辆与公交车辆争道行驶,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随意在车流中穿梭,道路拥堵显现,公交车运行速度慢,难以正班准点停靠。二是公交线路覆盖率不高且不平衡。一些新建小区、旅游景点等地缺乏停回车场所,路网不完善,存在公交盲区;某些公交线路设臵过于密集,如文昌阁周边站台,线路过于集中,有的多达19条,高峰时段公交车接龙,港湾站台常有社会车辆挤占,难以规范停靠,形成拥堵。因每天需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工时长、强度大、待遇一般,致使公交驾驶员流失严重且招工难,公交晚班车只能保证10条运营,线路较少。三是公交站台设臵不够合理。如汶河路路北段,不到500米距离设臵了文昌阁与蓝天大厦两个站台,南行方向的文昌阁站台距右转道口过近,影响车辆变道,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按照国家畅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A类模范(一等)管理城市的标准,大型公交分担率应在25%以上,而我市市区仅为15.02%,市民多选择 7 电动车、摩托车、汽车出行,城区道路容量趋于饱和,交通压力增加,拥堵现象逐步蔓延。此外,我市轨道交通尚未起步。
4、市民在交通出行方面的文明素质尚须提高。随着汽车走进普通市民生活,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短途交通使用自行车、合理使用私家车的绿色出行方式尚未成为广大市民共识。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调研中了解到,因受城市监控和处罚等多种手段制约,机动车闯红灯现象较少,但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多。公安部门虽多次开展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但是渣土车闯红灯、乱停靠、扰民,出租车不在停靠点上下客、滞留候客、随意调头,摩托车手不戴头盔、超速行驶等时有发生。另外反映强烈的是电动自行车车速过快、乱闯红灯、争道抢行、逆向行驶、乱穿马路现象突出,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全部事故总量的一半左右,迫切需要整治。
三、优化我市城市道路交通出行环境的建议
加强城市道路建设管理,优化交通出行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解决好市区交通道路拥堵的问题,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眼前与长远相结合。为此,专题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水平,着力化解市民出行难等突出问题。一是盘活市区道路资源。结合城市建设,有计划地逐步打通“断头路”、“丁字路”、“瓶颈路”,解决一批“堵 8 点”、“慢点”、“乱点”。立足老城区道路现实状况,科学设臵单行线、机动车限时出行、限制左转弯等区域性交通优化措施,合理控制、分流疏导,盘活市区相关支路交通,实现城区内部循环。对城区的交通标识标志绿化带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梳理,完善规范标志标线,合理设臵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标识,科学设臵红绿灯等待时间及斑马线,因地制宜,确保实现交通最大通行效果。大力发展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建设综合交通指挥中心,通过分析主干道交通信息,根据交通流量流向状况实现指挥调度和信息服务,缓解交通堵塞。二是盘活现有停车场资源。建议对现有静态交通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充分利用好现有停车场资源。如对已建成的工艺坊停车场的投入使用要与解决个园停车难的问题通盘考虑,何园停车场的遗留问题要有妥善解决方案。合理增设城区“路面停车诱导屏”,清理违规占道停车,治理停车场周边环境,对城区部分停车场周边群众自主截车占道收费行为进行管理。推广部分路段设臵临时停车泊位,建议在有条件的路段两旁施划临时停车区,允许机动车按时段依次有序停放,规范停车秩序,缓解城区停车难的矛盾,确保道路畅通。三是整顿引导马路市场,还路于交通。据了解,市区现有48家农贸市场除部分饱和外,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摊位空臵情况,总空臵率达27%。建议市政府对我市农贸市场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创新管理思路,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方法,通过成本核算,合理确定市场摊位费,严格控制随意提价;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指导市场主办单位降低门槛,减轻入场经营者 9 的费用,鼓励农超对接,对自产自销农户,开辟专门摊位、免收或低价收取摊位费,引导周边流动摊点进入市场。按照规模适当、位臵适宜、配臵完善的原则加大规划建设“小贩中心”和临时疏导点的推进力度,引导流动摊贩有序安全卫生入场经营,规范管理。四是加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坚持疏导教育与重管严罚并举,加大对出租车、渣土车、摩托车、电动车等违法交通行为的整治力度,维护正常交通秩序。城管、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应落实责任、密切协作,主动加强对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周边道路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的清理,解决金鹰与时代广场之间通道、扬大农学院门口等地多年难以治理的流动摊点顽疾。另外适当加大财政投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交通管理队伍建设;研究市区两级公安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实现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
2、落实公交优先,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和分担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充分利用道路资源,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充分认识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促进城市交通结构优化调整。一是提高线路覆盖率。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中心城区公交场站布局规划》,积极建设公交停回车场地,配套建设公交换乘枢纽;居住小区、车站、旅游景点、开发园区要将场站建设作为配套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公交线路开通创造条件,逐步消除公交盲区。合理优化文昌阁周边公交线路布局;适当增设公交晚班车次和晚班线路,方便群众出行。做好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规划衔接,努 10 力实现公交出行零换乘。二是落实公交优先。全面落实扬府发„2008‟158号《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使公交路权优先落到实处。加强对社会车辆抢占公交专用车道、停占港湾站台、干扰公交优先行为的管理,设臵城区主干道交叉口感应信号系统,减少公交停留时间,保证优先通行,提高运行速度。三是合理设臵站台。公交站台设臵要考虑方便群众和交通秩序等综合因素,应与交通要道口、学校大门等容易拥堵地点保持合适距离。比如汶河路蓝天大厦与文昌阁站台合二为一,蓝天大厦站台适当南移,消除交通隐患。四是加大并落实公交财政补贴、补偿和税费支持力度。不断改善公交车车况、逐步提高驾驶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保证公交车驾驶员队伍稳定,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通过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公交服务环境,吸引市民乘坐公交出行,减轻城区道路压力,优化畅通城市交通环境。
3、规划与建设并重,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确保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和先导作用。立足扬州古城的特点,切实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城市规划设计中坚持城市交通导向,推进城市由单中心、高积聚向多组团、开敞式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引导商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向新城西区和东城区发展,并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增强城市副中心功能,减少跨区出行交通需求,减少老城区的交通压力。强化新区的交通对接和快速路、主次支干道的建设衔接,完善交通联系,实现道路循环。二是优化 11 路网结构,减轻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结合古城保护工程,对老城区道路进行提升整治,有条件的进行拓宽改造,文昌中路解放桥向西至国庆路口段的单向两条绿化带和慢车道可改造整合为一条。优化城区路网体系,提高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加快瘦西湖遂道工程的实施,增加东西走向通道;推进江阳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规划方案的形成和实施,逐步提升外围道路通行能力,疏散过境交通;建议重点学校进行中长期规划,控制老城区招生规模不再扩大并每年递减,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城区发展,多措并举,逐步解决老城区东西向交通难题。三是重视大型建设项目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根据《道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城市道路沿线建设大型建筑以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规划部门要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组织进行交通影响评价,按照有关标准分析交通现状、预测未来交通流量、评价交通影响,确保未来周边交通环境不受影响。四是配套设施同步到位。将静态交通纳入城市交通统一规划,建议将人防地下工程利用与停车场建设相结合,增加停车泊位;酒店、超市商场及公共场所等沿街项目、新建大型项目,应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停车场地,新建、改建道路,规划设臵相应车位;实现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配套,做到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标识等管理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管理三同步。
4、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文明交通素质。加强城市道路建设管理,优化交通出行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民共同参与是畅通城市交通的重要基础。建议文明宣传工作保持稳定 12 性和常态化,宣传、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将《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内容列入普法重点,在公共场所和主要路段、户外电子显示屏、社区宣传栏增设文明出行宣传用语,普及交通安全常识和法规;广播、电视、网络等主流宣传媒体要主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利用公益广告、文艺节目、警示教育、开辟专栏等方式强化文明交通、绿色出行的宣传,引导广大市民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提高文明交通参与意识;引导相关单位主动分担静态交通压力,特别是商场拓展业务、学校扩大招生要将静态交通解决方案同时规划落实到位。重点做好学生和新扬州市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把交通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学校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倡导学生家长利用公交、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接送学生上放学,通过每个家庭、每个市民的积极努力,促进整个社会文明交通意识的提升,使我市道路交通环境更为畅通有序。
10.环境生物学城市实习报告一 篇十
关键词: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
在国内外研究中发现, 不管是城市生态平衡, 或居民生活环境, 或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 均提出城市绿化, 需重点改善生态环境, 使美化景观与经济发展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城市规划设计经验, 主要分析加快城市绿化建设,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内容。
1 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分析
从1960年开始, 社会发展注重重工业发展, 资源逐渐短缺, 环境恶化问题日益凸显, 能源危机逐渐加重。在城市生活的局面, 肺癌、支气管癌等城市疾病发生率日益提高。处于该种状况下, 人们逐渐意识到,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最终受害者是人类, 人们也无法脱离生态自然的保护。所以, 在近几十年来, 城市绿化得以快速发展, 我国环境绿化经历了诸多阶段:在古代, 自然园林是供狩猎使用, 私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供贵族观赏使用。在19世纪末, 随着城市环境急剧恶化, 政府征收土地开辟绿地, 是供居民使用, 在亚欧各国掀起了公园运动。
2 城市绿化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从1990年开始, 我国许多城市着手开始绿化建设, 绿化建设出现了历史性高潮, 能够明显改变城市环境, 提升居民生活环境, 绿化建设呈现良好势头。然而, 在城市绿化进程中, 因意识不强且观念落后, 设计感不强, 缺乏绿化特色, 加上养护管理不合理, 使得城市绿化处于一种无序、不合理状态。另外, 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主要表现如下:
2.1 人均绿化面积少
由近几年可看出, 我国绿化前景不乐观, 各城市绿化状况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 且南北城市存在较大差异。在2009年末, 我国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8m2的城市少于20个。随着开发区绿地增加, 郊区绿地逐渐增加, 我国城市绿地面积逐渐减少。
2.2 绿地面积严重缺乏, 城市绿化建设规划不合理, 缺乏系统园林配置
未结合实际情况, 实施针对性绿化建设, 绿化建设的文化氛围、艺术层次, 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在园林建设中, 未考虑居民享受、使用与休息的休闲环境建设, 与自然景观融合度不高。
2.3 开发商重视开发效益, 未立足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绿化建设
在我国城市绿化建设中, 许多开发商注重眼前利益, 将城市绿化工程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所以, 使得环境被肆意开发, 破坏了最初合计规划。所以, 政府需强化引导力度和监管力度。
3 我国城市绿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些年来,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在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 也忽略了城市环境。而鸟语花香、绿色自然的生存环境, 是居民向往的居住生活。现阶段, 在城市建设中, 绿化建设受到政府部门关注。人居环境好坏, 需依靠绿化建设。
3.1 树立整体性与系统性观念
无论城市哪个角落, 均属于城市整体的一部分, 在绿化建设中, 需立足城市整体角度, 考虑局部因素。在城市绿化中, 立足城市整体角度, 开展园林绿化建设。
3.2 建立集中性园林绿地
尽量利用城市特殊因素、有力因素, 建立集中性园林绿地, 使园林绿地呈片状、线状或环状。若城市用地紧张, 政府不能过度依靠开发商, 需尽量利用目前条件, 开展绿化建设。在绿化建设方面, 需节约土地开放, 提高土地集中利用率, 为城市建设提供环境依托。现阶段, 北京、上海、沈阳、宁波等城外郊区, 均逐渐向室内延伸绿地, 特别是沈阳, 非常注重生态建设, 已完成片状环境绿化。截至2010年底, 沈阳市区整个绿化覆盖面积为9750 hm2, 公园绿地面积3018.32hm2。对于沈阳城区绿化, 其覆盖面积大于50%, 绿化覆盖率达到41%,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于17%。在南方, 上海外滩、昆明大观河等, 为城市绿化提供了良好环境条件。
4 结语
城市绿化建设, 不仅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需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 建立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按照不同城市、不同空间特点, 建立城市绿廊结构, 结合自然生态原理设计, 优化城市生活与生产系统,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有机系统, 进而使城市绿化建设处于一种有序状态。目前, 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 人们日益注重城市环境建设, 环境绿化属于城市生态建设重点内容, 环境绿化是人类长远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今后发展进程中, 我们要树立整体性与系统性观念, 采取多种方法, 建立集中性园林绿地, 使我国城市环境得以明显优化, 城市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 哈申格日乐.北京城市生态环境变化与城市绿化建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6.
11.环境生物学城市实习报告一 篇十一
城市环保满意率玉溪居全省第一
发布时间:2008-03-17来源:玉溪日报 作者: 点击率:47
5潘泉摄
编者按:根据2007年国家调查方案要求,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于2007年12月在玉溪市城市居民中随机抽选了600户城镇居民,开展了“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环保教育宣传”等环境保护满意率方面的调查,玉溪市公众对环境满意率在2007年云南省参与调查的8个城市中居第1位。今天,特刊发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报告,让读者对我市城市环境有个全面了解。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办[2006]36号文件和国家统计局调查方案中规定的满意率和分值计算方法,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计分权重为3分。调查数据表明,2007年云南省玉溪市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为78.57%,比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城市环境公众满意率得分为2.65分,比上年提高0.08分。公众对玉溪城市的水污染治理、垃圾处理、环保宣传教育工作的满意率高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空气污染有所控制,公众满意率为77.28%
公众对本市空气污染控制的满意率为77.28%。其中,市民对本市空气质量满意率较高,为81.72%,被访者中,30.67%的人非常满意,52.00%的人比较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占82.67%;市民对政府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满意率为79.4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而市民对本市控制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污染的效果满意率较低,为73.07%,被访者中,表示非常满意的占14.17%,比较满意的占44.67%,一般的占36.00%,不太满意的占4.00%,很不满意的占0.67%,说不清的占0.50%。调查数据表明,市民对本市空气质量和政府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予以高度肯定,希望政府在控制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筑施工运输扬尘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上述污染。
二、水污染治理效果显著,公众满意率最高,为81.15%
公众对本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满意率为81.15%,比上年提高了6.12个百分点,是在此次问卷调查的各大项目中满意率最高的。其中,居民对全市河流、湖泊的水体水质状况,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以及政府在治理水污染方面采取的各项举措的满意率均高于80%,对治理工业废水的满意率相对较低,为75.52%。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居民普遍认为本市饮用水源地保护良好,全市河流、湖泊和其他景观水体水质状况令人满意,当地政府在治理水污染方面监管有力。
三、城市噪声扰民,百姓满意率最低,为73.79%
公众对本市噪声污染控制的满意率为73.79%,在此次问卷调查的各大项中满意率最低,说明控制噪声仍然是本市污染治理的首要问题。特别是老百姓对控制建筑施工噪声的满意率较低,为72.81%,被访者中,12.33%的人非常满意,47.33%的人比较满意,35.33%的人认为一般,3.50%的人不太满意,1.00%的人很不满意,0.50%的人说不清。调查结果表明,本市在治理噪声污染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控制建筑施工噪声、生活娱乐噪声和城市交通噪声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城市垃圾处理成效显著,百姓满意率为80.72%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玉溪市民对本市垃圾治理效果满意率为80.72%,其中,公众对生活垃圾收集的效果满意率为83.70%;对治理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效果满意率为80.72%;对工业、建筑垃圾的处理效果满意率为77.74%。这一结果表明本市在垃圾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市民普遍认为城市环境干净整洁,但建筑垃圾的处理仍需加强。
五、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宣传教育工作得到老百姓肯定
老百姓对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满意,但市民的环保意识尚需提高。调查资料表明,公众对本市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率为84.22%,被访者中,有89.16%的人对此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对本市的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满意率为79.05%,其中,有76.83%的人对此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公众认为市民的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此项的满意率较低,仅为75.25%,被调查者中,认为本市市民环保意识非常强的占20.50%,比较强的占41.00%,一般的占34.50%,不太强的占
12.环境生物学城市实习报告一 篇十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局
点击数:240
更新时间:2009-2-18
市爱卫会办公室:
2008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泸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室下达2008年爱国卫生工作目标的通知》(泸市爱卫办〔2008〕8号),以科学的组织管理为龙头,以建设精品国家卫生城市为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和健康水平为目标,“科学、精细、扎实、高效”实施“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举措,切实改变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全面提升城乡爱卫工作水平,推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局获得了2007年全省爱国卫生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市政府爱卫目标考核一等奖。本着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精神,我局认真开展了半年自查,有效跟踪了解各科室、各直属单位目标任务执行情况,以促进下半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现将爱卫目标半年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职能目标完成情况
1、组织开展对三区四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季度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认真修订了三区四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检查考核实施细则,坚持按照考核办法对三区四县责任范围内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做到每月1次检查,每季度1次通报,督促责任单位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三区四县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2、加强对城市道路、人行道、下水道、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达到国卫标准要求,建设节能型精品夜景工程,推进小街小巷整治和改造。一是加强城区道路、市政设施的检查、日常维护和管理,共人工清理水窗板缝12,533个(次)、水窗板淤泥7,486个(次)、检查井淤泥7,456个(次),翻安、更换人行道板24,353m2,更换各类水窗板、垫板、沟盖板104块(套)、各类井座井盖98个(套),修补沥青砼路面158m2,增强了城区道路的服务功能。城区道路完好率达98.2%,下水道畅通率达98.6%,市政设施完好率达97.45%。二是全面做好路灯设施的维护工作,维修路灯6,230盏次,维修线路4,550米、触发器365个、镇流器285个,城区道路照明设施完好率达90%以上、亮灯率达99%以上。同时投资4.7万元,安装了市委大院路灯6盏,敷设、架设线路428米。三是继续推进百条街巷改造,已完成18条“百条街巷”改造项目和26条街道路灯安装项目的设计、预算编制工作。
3、加强市容管理,划片、分区、限时规范管理占道经营;主次干道做到座商归店。坚持市容长效管理,将大北街片区占道经营等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纳入目标管理狠抓落实,通过划片、划线、限时管理等措施,城区特别是大北街片区、迎宾大道、龙马大道等区域汽配店占道管理基本做到限时、划线经营,城区主次干道做到了座商归店。
4、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的行政监督执法,做到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牢牢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将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与富民惠民有机结合,科学、理性地实施城市执法管理。认真开展重点地段、重点区域清理整治,纠正违章行为989次,教育违章行为人1700余人,查处无证布幅和广告164幅、装饰装修27处、违章案件28起;精心组织,5月上旬完成石马沟农贸市场的清理整治,并纳入长效管理。
5、清理规范户外广告,户外广告设置合理,图案规范、完整,坚持清理整治责任区域范围的城市牛皮癣。严格户外广告管理,规范设置审核,共审批户外广告(招牌)178件、临时广告36件,做到了设置合理、图案规范、完整。狠抓户外广告安全监管,上半年与各大广告公司签订了《户外广告安全责任书》29份,开展大型户外广告集中排查整治3次,排查大型户外广告安全隐患3处、小隐患7处,已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治。清理“牛皮癣”1300余处,市民通过“12345”热线给予了表扬。
6、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城区街道的清扫保洁做到“五无一净”,保洁率达98%以上;道清扫机制化率达40%以上;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定期清掏化粪池,垃圾、粪便处理场专人管理,正常运行,运行资料完整;公厕、垃圾库标志醒目、卫生达标,洗车场点管理规范,卫生状况良好。坚持按照《泸州市城市市政环卫检查考核办法》,狠抓市政环卫质量考核,切实提升我市市政环卫管理水平。半年来,对我局市政环卫作业单位抽查、检查72次,通报6次,考核成绩每月均在98分以上,使城区清扫保洁“五无一净”率达98%以上,清扫保洁率100%;城区160座垃圾收集点、每日520余吨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共清运垃圾9.36万吨,清运率100%;75座公厕、160座垃圾库和垃圾处理场坚持规范管理、专人服务、标志醒目、卫生达标,运行资料完整,完好使用率98%以上。加大城区社会化粪池监管力度。扎实开展社会化粪池清理建档工作,完成了江阳区、龙马潭区4150个化粪池的实地查勘,实施建档管理3320个,建档率80%;有偿清掏化粪池465座次,义务清掏25座次,确保了城区社会化粪池的安全使用。环卫设施完好使用率90%以上。加大城区洗车站(点)规范化建设力度,制度了《泸州市城区洗车站检查考核办法》(试行),每月不定期检查考核城区所有洗车站,发现问题及时向业主提出整改意见,并通报检查情况,有效促进了洗车站点的规范管理。
7、城区街道果皮箱布局合理,数量足够;保持完好,无垃圾暴满;人行护栏全年至少油漆1次;城市人行道完好;下水道通畅,做好路灯维护,燃灯率达98%以上。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城区街道920余个果皮箱布局合理,数量足够,坚持垃圾袋装,每天清掏、擦洗,保持外观整洁,无垃圾暴满。狠抓市政维护管理。今年已确定新安装果皮箱200个,待财政资金到位后即可实施。加强城区道路、市政设施的检查、日常维护和管理,翻安、更换人行道板24,353m2,人工清理水窗板缝12,533个(次)、水窗板淤泥7,486个(次)、检查井淤泥7,456个(次),城区道路完好率达98.2%,下水道畅通率达98.6%,市政设施完好率达97.45%。全面做好路灯设施的维护工作,维修路灯6,230盏次,维修线路4,550米,城区道路照明设施完好率达90%以上、亮灯率达99%以上。
8、搞好建筑渣土管理,做到不沿途撒漏,不乱倾倒。加强建设弃土管理,办理建筑垃圾处置证60个,调配弃土40余万m3,绿化建筑处置场2000m2;加大城区建筑弃土及散装货运的运输管理,使车辆加盖运输达80%以上,尽量减少沿途撒漏,不乱倾倒,减少了城区道路污染现象。
9、开展春秋两季统一灭鼠,投放灭鼠毒饵10吨,并适时开展蚊、蝇、蟑螂消杀工作,抓好城市下水道、垃圾场、垃圾库、公厕的除四害。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扎实开展除害队病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四害”孳生繁殖环节。各基层单位健全了除四害领导机构,落实人员、经费,认真完成春秋两季除四害工作任务。特别是今年汛期,我局切实搞好公共环境的消杀整治,重点消杀整治了下水道、泰安垃圾处理场、160个垃圾收集点、75座公厕、920个果皮箱、白塔广场音乐喷泉,共用灭鼠除害药物6吨,有效维护了公共安全。
10、认真为民办实事,切实解决市民反映的市政环卫热点、难点问题。我局以“服务争第一,满意在城管”为目标,将行政效能建设和软环境整治转化为多渠道、多角度主动为民服务。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2345”市长热线以及群众来电、来访,举一反三,深入、扎实地解决群众关注的问题。接办代表建议、委员提案23件,正在办理,接办“12345”市长热线180件、信访42件,办结率100%。同时,坚持深入街道、社区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面对面收集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67项,已解决42项,与相关部门沟通15项,正在解决10项。通过主动服务,实现了领导、社会(单位、企业)、群众三满意,优化了城市管理和经济发展软环境。
11、作为城管建设环保口的牵头单位,开展对本口本组成单位爱卫工作的协调、督促检查以及开展评比活动各不少于4次。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推动爱卫工作全面发展。特别就市容管理与市规建局、就城区环保保护方面的工作与市环保局建立了密切协作关系,推动了城管建设环保口爱卫工作的协调发展。
12、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机关及直属单位达到卫生先进单位标准要求。坚持实施“六大健康教育规范”,认真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市民学校、专题讲座及参加全国戒烟大赛、订阅《健康人报》、《家庭生活报》等健教报刊、杂志和设置健康教育专栏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了系统职工卫生素质和自我防病保健能力。半年来,系统办健康教育、爱国卫生板报、专栏等20余期,印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局系统建立了职工体检档案,职工健康知晓率、健康形成率均达98%以上。
13、积极参加全国第二十个爱国卫生月活动。积极参加市爱卫办、街道组织的第二十个爱卫月活动,以“清洁环境、促进健康、共迎奥运”为主题,大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切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特别是6月份的市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进一步巩固了爱卫月活动的成果。
14、创新工作:创新城市执法管理,实施“城管三进”(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12家。认真开展“城管三进”活动,已进驻皂角巷等5个社区、摩尔等6家企业、梓小等3个学校,实施商家建档管理30家,促进了城市管理与市民、企业、学校的互动,推进了城市规范管理的进程。
二、共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工作“三落实” 局领导高度重视爱卫工作,在局领导班子配齐后及时调整了爱卫组织机构,由局办公室负责局系统爱卫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由办公室主任具体抓。爱卫工作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
二、目标管理 为确保爱卫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我局将爱卫工作纳入了党政综合目标和重点督办事项,对《泸州市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市重点督办事项的通知》(泸市目〔2008〕2号)、《泸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室下达2008年爱国卫生工作目标的通知》(泸市爱卫办〔2008〕8号)所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我系统实际进行了分解细化,做到了责任明确,任务落实。为保证目标管理的效果,我局坚持将爱卫工作与城管工作有机结合,融入城市管理质量考核,加强日常监管抽查、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奖惩兑现。
三、业务培训 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爱卫工作业务能力。半年来,结合市爱卫办主任会议,开展爱卫工作业务培训1次并狠抓贯彻落实,局系统爱卫工作取得新进展。
四、会议与公文 作为爱卫工作委员会部门,我局坚持率先垂范,局系统召开专题爱卫工作会1次、领导组成员会1次;并按时参加市爱卫会、爱卫办召开的会议,无迟到、早退、缺席。坚持按要求制定并上报工作计划、总结、简报、资料,上报公文资料规范、有效。
五、交办事项 认真办理上级督查督办和临时交办事项,接办代表建议、委员提案23件,正在办理;“12345”市长热线180件、信访42件,群众来电数百件,办结率100%。
13.城市环境问题探讨 篇十三
(1) 空气污染加剧。
长期以来,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各城市主要燃煤量在整个能源结构中一般占80%以上, 很多已经超过90%。煤含硫和灰份较高, 许多都没有经过脱硫处理, 直接燃烧, 加之城市居民家庭小炉灶直接低空排放, 产生了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导致严重的煤烟型大气污染;迅速的城市化伴随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 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污染, 形势严峻。
(2) 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
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水环境恶化状况也相当严重, 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将成为我国城市在21世纪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问题。城市水污染主要由工厂排水和城市居民生活污水造成的, 近年来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为7%, 有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
水资源严重短缺由于城市增长快, 经济高速发展, 城市用水集中、量大、增长快, 因此缺水现象首先反映到城市。我国目前660多座城市中, 有300多座城市缺水, 日缺水量达1600万吨以上, 重点缺水城市108座, 严重缺水城市50多座, 每年因缺水而影响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
(3) 固体废物排放量大, 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
据有关方面的统计, 我国城市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 年产量已超过5亿多吨, 并且每年以8%至10%的速度增长, 综合利用和处置率非常低, 其中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2%, 大多直接堆放在城市郊外, 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以上, 占地5万余公顷, 形成了垃圾围城的恶劣情况, 影响城市景观, 污染了城市的水源和空气, 滋生着各种传染病菌, 同时又潜伏着资源危机。
(4) 城市噪声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 噪声已成为城市一大公害,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城市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辆和建筑工地。目前我国约70%的城市人口遭受到高噪声的影响, 在70个有监测的城市中只有60%的主要城市达标, 而一般城市只有33%达到噪声控制标准。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不到50%, 90%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过了70分贝, 社会生活噪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大量的统计研究表明, 长期处在高噪音中的人, 容易造成精神紧张、耳聋等疾病, 影响人们身心健康。
(5) 天然植被减少, 城市绿地覆盖率低。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城郊农田、城郊天然植被和市区园林绿地等三部分组成, 对促进城市生产的发展和保证居民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城市发展建设, 自然环境被开发利用建设工厂、住宅、道路、广场、果园、菜地等, 自然环境中的植被被不断地砍伐、清除, 代之以稠密的人口、建筑物, 城市绿地的多种环境功能正在逐步丧失, 已经成为尖锐的环境问题。
(6)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多, 排水设施落后。
首先, 我国目前有50%城市没有排水管网, 现有设施1/3老化;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率低;有1/4城市垃圾粪便不能日产日清;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5%左右。其次, 由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费用没有着落, 虽然在有些城市已开始向单位和居民收取污水处理费, 但所收的费用远不能维持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此外, 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的实际情况亦很不乐观, 由于技术的原因, 很多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还处于实验阶段, 时断时开, 运行不稳定, 处理率极低。
(7) 大量耕地被占用。
城市的发展使大量耕地丧失, 50年代以来, 全国由于城市用地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48万亩, 1981年-1985年, 全国每年减少约100万亩。90年代以后, 全国每年减少约500万亩。
(8) 城市通风廊道没有, 热岛效应严重。
大多数城市在建设中缺少总体规划, 没有从城市整体的角度充分考虑空气的流动性、散热性, 城市通风廊道没有或建设不好, 空气流动缓慢, 污染的气体不能及时排掉, 热量散发缓慢, 造成热岛效应。
2 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1) 明确城市扩展的空间模式。
有些地方在“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指导下,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 盲目追求城市空间扩展, 采取“摊大饼式”的开发模式, 一味追求城市建成区的扩大。其结果是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 水、电、路网建设严重滞后, 不仅影响了居民生活, 还浪费了大量土地, 把城市景观弄到“城市不像城市, 农村不像农村”的尴尬境地。这种低效率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 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是严重不符合的。我国的城市建设应走“紧凑型”的模式, 集约利用土地, 努力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城市建设一块, 基础设施配套一块。
(2) 做好城市环境规划, 严格控制环境污染。
城市环境规划应以城市生态系统理论研究为指导,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通过对多种方案的比较分析, 最后选择出最优方案, 以实现环境与效益的统一。其内容包括人口控制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管理规划、污染控制规划、环境影响预测规划、建筑布局及交通规划等。对噪声污染严重区域应加强监管, 配合交通部门做好交通线路的布局、改建, 保证车辆畅通, 减少污染。加强对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粪便的严格管理, 对城市饮用水源地更要超前保护, 保证居民饮用水安全。
(3)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城市化是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发展的但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不仅资源、能源消耗大, 而且产生的环境污染也极其严重, 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再也不能走那种“先污染, 后治理”的老路, 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大力发展金融、商贸、科教、旅游等第三产业。工业生产中应逐步淘汰污染重的产业,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 建立起低消耗, 高效益的社会结构。大力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把对环境影响大的工业集中布局到特定园区内生产, 以利于污染物的集中控制和治理。
(4) 完善环境立法, 建立有效的环境收费制度。
一方面加强和完善环境立法, 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 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让公众更加了解环境法律的要求和自己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和义务, 自觉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目前, 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 如排污许可证制度、各种环境保护补贴制度。
参考文献
[1]马彦琳, 刘建平.现代城市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朱铁臻.现代城市管理, 21世纪管理学的重课题[M].城市管理, 2003.
[3]王明浩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保障[J].现代经济探讨, 2004.
[4]郑登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J].宜春学院学报, 2004.
[5]同济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R].中国城市规划应选紧凑型, 2006.
[6]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现代化城市管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7.
14.环境生物学城市实习报告一 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环境改造年”表彰大会,这是加强我区环境建设,推动白塔区“环境改造年”活动深入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极好机会。我们白趟房街道办事处能够在大会发言,与大家共同交流环境改造
工作,我感到非常的荣幸,我深知与兄弟单位相比,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下面,我就将我们街道“环境改造年”活动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以下汇报:
我们白趟房街道下辖7个社区,现有居民9369户,人口25609人,有居民住宅楼123栋,平房165栋,辖区内有政府派出机构7家,大中型企业3家,民营企业240余家。自2003年白塔区“环境改造年”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白趟房办事处按照区委、区政府“环境改造年”活动的总体部署,把全街环境改造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紧紧围绕争创绿化、净化双一流街道工作目标,坚持普遍改造与重点改造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绿化、美化与净化相结合的“三结合”工作原则,在全街开展了形象工程、环境亮点工程建设,使我街的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出现了环境优美、卫生整洁、人心向上、秩序井然的可喜局面。回顾一年来的环境改造工作,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统缆全局,广泛发动,形成街居共建新局面
环境改造和建设是白趟房街道的老百姓多年来一直期盼的一件大事。区委、区政府把2003年确定为白塔区的“环境改造年”,既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更充分表达了区领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加速白塔区早日实现经济强区、全国文明城区,推进全区生活向富裕型小康社会迈进的坚定信心。为了动员全街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投身到“环境改造年”活动中来,以环境改造为契机,加大全街环境改造力度,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街道党工委作为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把“环境改造年”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环境改造工作街居两级组织机构,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对“环境改造年”工作的领导。从街道到社区,分别召开了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代表及志愿者动员大会,传达区、街“环境改造年”活动的重大意义,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和城市主人意识。在全街开展了争当文明市民竞赛活动。通过积极广泛的宣传发动,到处营造“社区是我家,建设造大家”的浓厚氛围,使全街上下迅速掀起了“环境改造年”活动的热潮,干群同心,街居共建,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行动上形成合力,为“环境改造年”活动的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二、突出重点,全方位改造辖区卫生环境
白趟房街道地处城乡结合地带,平房较多,小区基础建设滞后,环境卫生较差,卫生费很难收缴,造成小区建设恶性循环,严重的影响了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环境改造年”动员大会后,街道党工委首先统一思想,确定工作目标,迅速打响了环境整治战役。
办事处全体干部首当其冲,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率先投入到环境改造活动中。尤其是区委、区政府领导深入基层,靠前指挥,经常与我们并肩作战,更是极大的鼓舞了全街干部无私奉献、勤政务实做好工作的决心。
为了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力度,我们发动驻街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大规模的义务劳动,清理卫生死角,清理积存垃圾,对全街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整治。特别是在全国人民共同抗击“非典”期间,街道党工委积极策划环境卫生总体改进框架,在全街开展了“抗击非典,共创文明”活动,发放宣传单10357份,出宣传板报145块,引导群众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教育居民从自我做起,爱护家园,战胜非典,大力组织居民搞好卫生清洁活动。全街共设“毒饵站”350处,投入资金2万余元,购买消杀药品和工具,组织374名志愿者加入抗击“非典”战役中来。从三月份开展卫生清洁月活动至今,全街共有3000余人参加义务劳动,清理小广告9000多处(张),清除辖区内垃圾及建筑残土800余吨,出动汽车、铲车100余台次,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办事处和居民的有机社区14组的垃圾山这一老大难问题。在全街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市城建局、环卫处、市政设施管理处等单位,为改变我街的环境卫生公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普遍整治的同时,针对解放路南段脏、乱、差和占道经商、垃圾成堆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热点问题,我们与辽阳弹簧厂、辽纺集团、省经济作物研究所等单位,积极取得联系,并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白塔城管执法局的协助下,全部清除了占道经商的业户,街道利用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总共6次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及低保户劳动,彻底清理残存垃圾。
15.环境生物学城市实习报告一 篇十五
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收官之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的一年,也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民生改善呈现良好的态势。一年来,我国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国人民积极为西南抗旱和青海玉树、甘肃舟曲等受灾地区捐款捐物,取得了抗灾斗争的胜利。一年来,我协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服务宗旨,反映会员与行业诉求,促进环卫行业发展,为搞好节能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社会做出新贡献。2010年是我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的第一年,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民政部指导下,在全体会员和各专业委员会以及工作部门支持下,协会计划安排的28项工作,除年会推迟至2011年初召开,全年工作基本完成。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换届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
经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按照章程规定,2010年1月12日我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换届大会在武汉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肖家保同志当选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马恩友等14位同志当选为副理事长,164名和98名同志分别当选理事和常务理事。大会批准了《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第三届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和《会费管理办法修改案》。新一届理事会将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任务更艰巨,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危机感、紧迫感,妥善处理未来出现的问题。
会议全面总结了上届理事会的工作,充分肯定了上届理事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完成政府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顺应市容环卫行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和积极发挥行业社团的职能作用;创新工作机制与工作模式,努力推动协会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所做的大量工作,以及取得的显著成绩。第三届理事会圆满谢幕。
二、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环卫行业发展提供服务
克服协会自身经费和人员等诸多困难,开动脑筋想办法,充分利用协会的职能优势,在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工作重点,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管理水平,为环卫行业发展提供服务。
(一)2010年4月22日和5月13日,我协会分别在广东佛山和山东青岛,召开了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技术和加强监管经验交流会,以及节能减排与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暨无害化处理研讨会。会议针对我国尚有32%未达标的填埋场,存在着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同时存在运行和管理问题,特别是垃圾处理场的臭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使得一些地区填埋场附近居民群体性投诉和围堵事件时有发生。并且遏制温室效应,科学收集处理,从垃圾源头上减量,对垃圾处理场的主要难点,如渗沥液处理,沼气处理和利用,臭气治理和加强监管工作进行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交流经验是十分必要的。会议还就我国当前生活垃圾处理的状况及对策和我国新型垃圾处理设备研发等进行了研讨。与会者纷纷表示,会议不仅给全国同行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平台,通过交流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企业会员提供了宣传展示的平台。
(二)近年来,我国冬春季节,从北到南大范围极端天气,造成冰雪灾害。为落实中央关注民生和社会安全的要求精神,提高抗御冰雪灾害的组织管理水平和应对能力,建立健全应对冰雪灾害的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7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道路铲冰除雪研讨和新型除雪机械设备洽谈会。会议对国内外城市道路铲冰除雪先进的工作预警系统、应急联动作业方案作了介绍。对我国在不同地区不同和相同的气候特点,建立冬季铲冰除雪应急体系的区别和要点,以及在极端雪情下,铲冰除雪方案的制定、实施与作业机械设备的配置,高速公路和
机场的铲冰除雪预警与应急处理,融雪剂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都作了探讨。与历届铲冰除雪会议不同的,是组织了新型除雪机械设备洽谈会,还组织了铲冰除雪管理部门和作业部门对技术设备需求进行发布。会议的成功举办,也有赖于企业的支持。
(三)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指导各地选择适宜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运行和监管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共同组织编写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我协会受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委托,于2010年6月29日至30日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在上海召开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培训会。城市建设研究院和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作为该技术指南主要技术支持单位,由城建院徐文龙院长、上海环科院张益院长分别作了技术讲解。随后,与会者在上海世博园参加了中国—瑞典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研讨会。
(四)为了不断提高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2010年工作安排和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环保部和农业部四部委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协会于2010年7月29日至30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了城市餐厨垃圾处置管理与技术研讨会。重点介绍城市餐厨垃圾处置的管理经验和资源再生利用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的最新成果,并就西宁市餐厨垃圾处置与管理进行实地考察。各省市环卫主管部门领导和专家与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大会研讨和经验交流。会议基本满足了与会者的愿望,与会人员达300多人。
(五)2010年9月2日至4日,中环协在北京组织召开全国环卫系统监测工作会议,中环协环境卫生监测网各成员单位和部分城市环卫主管部门与科研院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一年来中环协环境卫生监测总站在环境卫生监测和检测、环卫课题研究、环卫监测系统建设、环卫监测质量建设和监测网站建设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与进步,分析了环卫监测站在工作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会议要求各分站要抓住当前有利形势,求生存,谋发展,不断拓展环卫监测领域,打造环卫监测领域的品牌效果。
(六)为实现我国环境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各省市间环卫科技工作的学习与交流,积极促进环卫行业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不断开创环卫工作新局面。2010年10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环卫科技改革与发展暨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技术研讨会。针对近年各地环卫科研院所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环卫科研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及其治理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会议规模较小,取得一定经验。
(七)2010年11月10日至12日,由中环协生活垃圾处理专业委员会、城市建设研究院、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2010中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与运营管理论坛暨中环协生活垃圾处理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无锡召开。论坛采取主题发言与对话互动形式,深度研讨国内外垃圾处理技术、热点难点问题,对建设部示范工程运营管理经验进行解读,对典型工艺技术案例进行分析。年会对中环协生活垃圾处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两年来的工作做了总结。
(八)积极参与国家对垃圾处理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中环协生活垃圾处理专业委员会以及研究部等机构参与。参与编制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于2010年4月22日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联合发布实施,并在6月上海的培训会上作了技术讲解;参与编制的《我国垃圾处理现状、问题和对策报告》为主管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在此基础上协助住房城乡建设部起草了《关于加强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意见》,拟上报国务院发布;参与编制了《生活垃圾焚烧厂评价标准》、《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导则》(已于6月在重庆宣贯)和《福建省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维护、检测监管及考核评价标准》等已颁布实施;在编的还有《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规范》、《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监管标准》、《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和《餐厨垃圾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等多项标准,以及正在开
展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政策》的编制已形成初稿。
(九)承担社会责任,在重大灾害中提供技术援助。2010年玉树“414”特大地震后,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立即组织了救援工作和灾民安置工作。4月28日至5月3日,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要求,中环协生活垃圾处理专业委员会派员前往青海,参加了玉树抗震救灾工作。参与编制《地震极重灾区古镇危房拆除及建筑垃圾清理工作方案》,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编制完成《玉树灾区废弃物再利用方案及建议》和《灾区危房拆除和垃圾处置知识手册》。8月23日至27日,中环协生活垃圾处理专业委员会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针对全国各省市建设部门上报的“2010年在建和已建垃圾处理设施项目”进行督察。对广西自治区、河北和辽宁3省区部分县市的垃圾处理设施进行了抽样暗访。通过此次督察暗访,帮助住房城乡建设部掌握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信息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上报系统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为全国垃圾处理实时设施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参考。
(十)让文化转为生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2010年9月,由我协会和杭州城投集团、杭州环境集团、杭州市委办公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课题组和杭州市委党刊《杭州》杂志社,共同发起主办的第一届垃圾与文化研究论坛在杭州举行。来自文化艺术、学术、媒体等各界21名知名专家、学者和党政领导共聚一堂,畅谈垃圾与文化。以让文化转为推动力唤醒人们的心灵,从多个角度围绕环境来倡行生态文明,让大家面对垃圾、认识垃圾、关注垃圾,从而正确对待垃圾,最终达到每个人自觉减少垃圾的好习惯。我们将继续这个论坛,并期待着它给予我们更多的意向与发掘。
(十一)结合都江堰震毁建筑垃圾处置资源化项目,开展处理技术、利用模式和管理经验成果推广工作。2010年4月,由中环协建筑垃圾管理专业委员会提供支持的都江堰建筑固废资源化学术研讨会暨震毁建筑固废处置与资源化经验交流会在都江堰召开。与会代表实地参观考察了都江堰建筑固废资源产业化的再生板、块、砖、混凝土、砂浆建材制品的生产流程,围绕都江堰震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成果,从建筑垃圾资源化推广政策、技术应用、市场前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讨和经验交流。会后,做了牵线搭桥工作,促成邯郸全有和上海万吉两地企业在建筑垃圾再生资源产业化方面的合作。通过同济大学提供技术支持,他们开展的再生集料生产线项目,目前已投入试生产运营,成为上海建筑垃圾再生资源产业化示范项目。
三、组织深入调研,反映行业与会员诉求
(一)深化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机制的研究。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改革是现代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十年来环卫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中环协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专业委员会继对环卫作业服务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政策、环卫作业服务劳动定额管理等专项研究的基础上,2010年以来,针对行业在改革和发展中普遍关心的问题,会同上海市市容环卫行业协会,重点对环卫作业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开展调查研究。目前仅以上海为重点,对数十家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环卫作业服务企业摸底调查,并先后多次在同政府主管部门交换意见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上海地区环卫行业作业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和政策配套的框架,为主管部门提供了依据。我们考虑把上述研究成果扩大到其他不同规模的城市,以形成对各地环卫行业都具指导意义的环卫作业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二)组织开展环卫“十二五”规划的前期论证和探讨。2011年是环卫“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认真总结环卫行业“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主要成果和不足,是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对此,我们市容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从以下三方面参与和开展了相关工作。一是参与上海市市容环卫管理部门“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相关调研工作,主动为政府的决策服务;二是邀请业内专家重点研究环卫“十二五”规划编制与推进行业改革的结合点;三是从管理角度提前把握对环卫“十二五”规划宣传推动的思路和方法。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海峡两岸合作
(一)为了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在国际固体废物管理协会(以
下简称“国际固协”)与国际同行间的影响,经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2010年11月13日至18日我协会组团赴德国汉堡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国际固协世界大会年会暨展览会。世界各会员国的代表和会员、环卫专业技术、管理和科研人士出席了此次国际会议和展览会。会议主要内容是,首先对重大事项进行表决,主要是批准2009年年会的会议纪要,批准新入会国家会员和会长工作报告,以及秘书处和财务报告,尔后汉堡市城市发展和环境局局长致辞;大会就可持续发展政策、可持续性和能源效率、废物的收集变能源和填埋、有机废物能源回收和废品回收以及废物管理新思路进行了交流,会议还就医疗和电子废物管理,以及污泥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2010年,正值国际固协庆祝成立40周年,也是国际固协新总部全面启动的一年。大会促进了会员国家之间的交流,从不同国家的经验中得到了收益,同时开展了对固体废物管理新技术新工艺的讨论和评价。大会是一个学习先进生活垃圾管理和处理技术的机会,是一个与来自世界同行进行交流的机会。通过参加这次会议,我们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设备以及城市管理经验,对促进我国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我们将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制定我协会年会和技术与设备国际展览会的计划。
(二)经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2010年6月30日,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协会与瑞典废物管理协会和瑞典恩华特环境集团举办了中国—瑞典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研讨会。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是当前和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特别是固体废物量的迅速增长给城市规划和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了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和健康。瑞典在废物管理方面的环境实践和创新科技水平较高,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借鉴瑞典和欧洲的经验技术,我们举办了这次研讨会。主要交流探讨了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地下自动收集系统、城市固体废物发电和沼气生产新技术等。也许是会议在世博园瑞典馆举办,会场座无虚席,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经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务院台办批准,2010年12月17日至22日,我协会组团赴台北市参加了第四届海峡两岸四地固体废物管理论坛(以下简称“海峡两岸固废论坛”)。这个论坛由我协会发起,与台湾中华环境学会、香港固体废物管理学会和澳门土木工程学会共同举办,从2007年起每年一届,2010年海峡两岸固废论坛轮至台北。参加论坛的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固废管理和技术研究的专业人士80余人,论坛就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理问题,进行经验交流与学术研讨,密切了两岸的联系与互动。会议安排考察了台北市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设施,以及台中市垃圾处理设施。此次参加论坛人数比往届人数多,尤其是澳门积极报名参加,并表示了在澳门举办的愿望。
海峡两岸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顺应海峡两岸固体废物管理发展的需要,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彼此在垃圾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十分必要。论坛的举办有益于各方分享海峡两岸垃圾处理经验和技术,建立长期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固体废物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把本地区的固废管理工作提高到新水平。经出席论坛各方协商,2011年8月底第五届海峡两岸固废管理论坛在北京举办。
(四)2010年10月,中环协公厕建设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部分企事业单位代表参加了在美国费城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厕所峰会,来自20多个国家包括政府和行业代表出席了峰会论坛,各国公厕理论专家和世界知名厕所企业代表探讨了公厕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各国建设管理标准规范,参观了企业产品展览展示。我们利用这次大会加强了与世界厕所峰会组织的联系与沟通。
(五)生活垃圾处理专业委员会还与日本福冈大学、韩国安阳大学、欧中经贸机构(ECETU)、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日本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日本久保田株式会社、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等国际机构开展了技术交流与合作。
公厕建设管理专业委员会还协助国家旅游局起草了《旅游厕所环保技术标准》。
五、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2010年6月,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统一部署,我协会积极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协会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传达学习,明确任务和主题。部管社团党组织要求以“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推动社团健康发展”为重点,结合2010年我协会工作的总体思想,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以及为政府、为行业、为会员服务的原则,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制定了相关规范、制度和服务措施。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为我们的中心工作服务,强化为会员服务,坚持更好地把服务会员作为自身创先争优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围绕如何提高服务质量,解决行业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召开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技术和加强监管经验交流会、节能减排与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暨无害化处理研讨会、道路铲冰除雪研讨和新型除雪机械设备洽谈会和城市餐厨处理管理与技术研讨会,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和垃圾收费交流会,为广大会员提供了学习、研究和探讨的机会,为企业会员提供了宣传展示平台。
(二)着力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推进各工作部门和专业委员会业务工作。我们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做好业务工作相结合。2010年是中环协第四届理事会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协会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的关键之年。我们对原有的工作部门和专业委员会进行调整,并根据行业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将原来的4个工作部门调整为3个,新成立了研究部,主要是组织和协调行业重大研究和基础研究,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专业委员会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7个,明确了各专业委员会的职责。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开展得较好,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经请示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同意,我们首次开展的环卫行业杰出人物、优秀人物、突出贡献集体、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卫主管部门、各环卫行业协会大力支持和积极推荐(见表彰评选结果),评选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全国环卫人极大关注和广泛欢迎。我们将继续做好这项工作。
(三)着力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加强自身建设。我们以“爱岗位、强素质,树新风,作表率”为活动载体,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新实践,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党性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党章》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拟定了《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建会的几点意见》(初稿),要求每个党员按规定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组织秘书处同志到基层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三是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努力工作,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
【环境生物学城市实习报告一】推荐阅读:
城市环境设计调研报告07-21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调查报告08-28
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度调查报告12-07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09-28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评析08-24
城市环境污染调查问卷06-20
城市环境社会调查08-05
城市化及其环境问题12-01
基于《生物与环境》教学策略的探讨07-03
海洋生物环境资源保护措施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