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阅读练习题(共17篇)(共17篇)
1.二年级上册阅读练习题 篇一
课内阅读专项练习
一、阅读《小蝌蚪找妈妈》片段,回答问题。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1.这段话一共有_______句。
2.选择题
(1)小蝌蚪的妈妈是()。
A.青蛙 B.朱莉娅·罗伯茨 C.还珠格格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它们()的精神。
A.有爱心 B.合作精神 C.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3)小蝌蚪的妈妈唱歌的声音是()。
A.呱呱呱
B.哈哈哈
C.嘻嘻嘻
(4)小蝌蚪妈妈的肚皮像()一样白。
A.地豆
B.雪
C.天空
3.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动物按照小蝌蚪找妈妈的先后次序排列起来。
大鱼鸭子乌龟大白鹅
4.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从文中哪一句中可以看出来?用______线画下来。
二、阅读《我是什么》,回答问题。
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气汽)。(生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漂)浮。有时(候后)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管我叫“云”。
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又变成小花朵()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平常我在池子里(),在小溪里(),在江河里(),在海洋里(),(),()。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méi
mò)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难。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
1.短文共有____
段话,第2自然段有____句。
2.选择正确的字和读音在括号里打“√”。
3.太阳一晒,我会变成________、________。遇到冷风,我可能会变成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
4.在第2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5.我会从短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反义词。
暴躁—()好事—()
6.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第三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序号)。
①散步②睡觉③跳舞
④开大会⑤唱歌⑥奔跑
7.第4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________”将它画出来。
三、阅读《植物妈妈有办法》,回答问题。
植物妈妈有办法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děi
de)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们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cá
chá)。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1.“植物要履行靠的啥办法?”这里的“啥”应理解为()。
A.什么 B.啥事 C.办法
2.“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这句中“得”的意思是()。
A.需要 B.应该
C.舒服、满意
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观察()A.cá B.chá
(2)就得()A.děiB.de
4.这首诗共有()个自然段?
A.5B.6C.7
5.根据文章内容连线。
蒲公英靠什么来传播种子 太阳
苍耳靠什么来传播种子
风
豌豆靠什么来传播种子
动物的皮毛
四、阅读《黄山奇石》片段,回答问题。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子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
1.选择下列词语的意思,选择序号。
闻名中外()
(1)在国内和国外都十分有名(2)有好听的名字
奇形怪状()
(1)长的样子很吓人。(2)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状。
2.文章重点介绍了哪几块石头?从文中找一找写下来。
.3.加标点:
(1)()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2)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4.默读下划线内容,体会“每当……就……”的用法,然后造句。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每当……就……:
.5.从最后一自然段提到的三块奇石选择一块,展开想象,具体写出它的样子。也可以写你知道的黄山上的其他奇石。
五、读《日月潭》片段,回答问题。
日月潭简直是人间仙境。那儿()环境宁静,()景色宜人。()在早晨、黄昏、晴天或雨天,她()非常迷人。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有散去,隐隐约约地还看得到天边的晨星和远山的几点灯光。这时候,清风吹来,顿时使人清醒了许多。日落的时候,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像害羞(xiū)的小姑娘的脸,多么好看!在艳丽高照的当儿,整个日月潭的美景,都清晰(xī)地展现在眼前,使人突然胸襟(jīn)开朗起来。蒙蒙细雨的时候,它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méng
lóng),充满了神秘感。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近义词。
清楚——()
立刻——()
安静——()
2.从提供的关联词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括号里。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无论……都……;
虽然……但是……。
(1)那儿()环境宁静,()景色宜人。
(2)()在早晨、黄昏、晴天或雨天,她()非常迷人。
3.用“﹏﹏”画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4.蒙蒙细雨的时候,它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méng
lóng),充满了神秘感。
请你用“好像”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从()、()、()、()的不同时间,写出了日月潭不同的美丽面景。
6.短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用“_______”画出中心句。
六、阅读《葡萄沟》片段,回答问题。
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这一节共有____句话。
2.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描写了葡萄的颜色。
3.“准”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①准许;②准确;③一定。
你能正确找到下面句子中的“准”字的不同含义吗?
(1)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
(2)老师批准我成为他的小助手了。()
(3)我们家的钟走得特别准。()
4.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把下面的这段话写完整。
春天,学校花坛里的花儿开放了,美丽极了。
5.这一段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在括号里用√表示。
(1)葡萄种的地方。()
(2)葡萄沟的老乡热情好客。()
(3)葡萄长得十分茂盛,成熟后景色十分美丽。()
七、阅读《坐井观天》片段,回答问题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坐井观天:()A.jǐngB.jǐn
(2)弄错:
()
A.lòngB.nòng
2.连一连。
一()井 条
一()话 口
一()路 句
一()朋友 位
3.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A.青蛙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天。
B.青蛙认为小鸟在骗它。
C.天本来就只有那么大。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
A.看问题要全面,眼光放远,不要坐在井里看天,那样是错误的。
B.青蛙不爱动脑筋。
C.天是无边无际的。
八、阅读《寒号鸟》,回答问题。
寒号鸟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非常舒服。寒号鸟缩在崖缝里冷(的 地 得)(历 厉)害,直打哆嗦,它悲哀地说:“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出来了,暖烘烘的,好像春天来到了。喜鹊来到崖缝(fèng
f8ng)前劝寒号鸟说:“趁天晴,快垒窝,现在你懒惰,将来就糟(羔 糕)。”
在温暖的阳光下,寒号鸟忘了寒冷,它还是不听劝告,(申 伸)了一下懒腰,回答说:“傻喜鹊,真啰唆,太阳出来多暖和,得过且过。”
寒冬腊月大雪()(fēn
fēi),漫山遍野,一片白()(m1ng
m1ng)的。北风(向 像)狮子那样狂吼,河里的水(结 给)了冰,崖缝里冷得像冰窖(ji3o)。就在这严寒的夜里,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在崖缝里发出了最后的哀号(h2o
h1o):“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阳光普照着大地。喜鹊在枝头()(hūhu3n)()(lín
jū)。可是寒号鸟已在半夜里冻死了。
1.看拼音,在括号里写词语。
2.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用“√”画出)。
3.写出反义词。
严寒——
暖烘烘——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
(1)做人要居安思危,不要得过且过,应抓紧时间做一切该做的事。
(2)做人要得过且过。
九、阅读《我要的是葫芦》片断,回答问题。
细长的葫芦藤上爬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1.这段话有_______句。
2.单选题。
(1)文中描写葫芦藤样子用的词语是()
A.可爱 B.雪白 C.细长
(2)文中描写花儿颜色的词语是()
A.可爱 B.雪白
C.细长
3.填入恰当的词语。
()的葫芦藤()的绿叶
()的小花
()的小葫芦
4.第_______句写了葫芦藤和葫芦花的样子,第______句写了小葫芦的数量,第_____句写了那个人关心小葫芦。
5.联系全文说说最后那个人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
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朱德的扁担》片段,回答问题。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1.第一段有()话。
2.连线。
穿 斗笠
戴 粮食
挑 草鞋
3.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用“_____”在文中画出。
4.战士们再也不藏朱德的扁担是因为他在扁担上写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你想对朱爷爷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解析:数一数就知道。答案:两
2.(1)解析:文中最终出现的就是小蝌蚪的妈妈。答案:A
(2)解析: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到小蝌蚪的精神。答案:C
(3)解析:从文中找一找,小蝌蚪的妈妈是怎样叫的就知道了。答案:A
(4)解析:从文中找到那句话,就知道答案。答案:B
3.解析:读全文,按照课文中的顺序找一找就知道答案了。
答案:鸭子大鱼乌龟大白鹅
4.解析:读全文找一找他们每天做什么事就知道了答案了。答案:他们天天
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二、1.解析:数数就知道了。答案:五,4句话
2.解析:根据所学的生字和词语来选。答案:汽升候飘
3.解析:仔细读第一、二自然段,理解写了什么内容,再找一找。
答案:汽,云,雨,雹子,雪
4.解析:根据你的理解和课文内容,选一选合适的动词来填。答案:落,打,飘
5.解析:理解词语的大意,再到文中找反义词。
答案:温和
坏事
6.解析:读一读这句话,根据你的理解,在不同的地方应该有什么样的活动,仔细想想。
答案:②①⑥③⑤④
7.解析:读一读,找出中心句子。
答案: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三、1.解析:根据字义理解。答案:A
2.解析:根据这句话理解“得”的字义。答案:B
3.解析:要把字的读音读准。答案:(1)B(2)A
4.解析:数一数就知道。答案:A
5.解析:读读诗的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答案:蒲公英靠(风)来传播种子
苍耳靠(动物的皮毛)来传播种子
豌豆靠(太阳)来传播种子
四、1.解析:根据词语的理解,选择合适的解释选项。
答案:(1)(2)
2.解析:读文就能找到写了什么石头。
答案:“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3.(1)“”!(2)!
4.解析:读一读原句子,根据你的理解再写一句话。
答案:每当夜幕降临,城里的灯光就陆续地亮起来。
5.解析:
答案:举例:1.在一座春暖花开的山峰上,有一座平台。平台的中央有一块长长的石头,像一位长着长发的仙女。长长的石头前面横卧着一块石头,像一架钢琴。仙女弹着优美的曲子。这就是著名的仙女弹琴。
2.在西海排云亭前左高峰,有巧石如人状,前面紧挨着有石如琴。石人酷似仙女,石琴宛若平放的凤凰琴,状为仙女坐在琴旁,身体微俯,正在聚精会神地抚弄着琴弦,故名“仙女弹琴”,俗称“仙女打琴”。
五、1.解析:根据词语的意思,选近义词。
答案:清晰顿时宁静
2.解析:读能句子,理解句子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答案:(1)不但……而且……;(2)无论……都……;
3.解析:读文,根据你了解的比喻句子知识,找一找文中的比喻句。
答案:日落的时候,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像害羞(xiū)的小姑娘的脸,多么好看!
蒙蒙细雨的时候,它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méng
lóng),充满了神秘感。
4.解析:根据比喻句仿写比喻句。
答案:满天的星斗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分外迷人。
5.解析:在文中找出表示不同时间的词语。
答案:早晨黎明日落细雨
6.解析:读能全文,理解全文写的是什么,再总结。
答案:日月潭简直是人间仙境。
六、1.解析:数一数就知道。答案:4
2.解析:从文中找出写葡萄颜色的词语。
答案:红的 白的 紫的 暗红的 淡绿的 五光十色
3.解析:理解“准”字的不同意思再选。
答案:(1)③ ;(2)①;(3)②
4.解析:根据文中的句子来仿写一句话。答案:春天,学校花坛里的花儿开放了,有白的、黄的、紫的、橘红的、火红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答案不唯一)
5.解析:读全文,再总结。答案:(3)
七、1.解析:选择字的正确读音,答案:(1)A(2)B
2.解析:从文选正确的量词。
答案:一(口)井
一(句)话
一(条)路 一(位)朋友
3.解析:读全文,理解内容,再选一选。答案:A
4.解析:根据文中的句子来仿写一句话。答案:A
八、答案:1.解析:根据拼音写词语,掌握扎实。答案:纷飞;茫茫;呼唤;邻居
2.解析:根据拼音写词语,掌握扎实。答案:得;厉;
fèng;糕;伸;像;结;h1o
3.解析:理解词义,再找合适的反义词。答案:酷暑;冷冰冰
4.解析:读全文,理解故事的寓意,再总结。答案:(1)
九、1.解析:数数就知道。正确答案:四
2.解析:读文,理解文本,到文中找答案。正确答案:(1)C(2)
B
3.解析:读文,理解文本,到文中找答案。
正确答案:细长茂盛雪白可爱
4.解析:读文,理解文本,到文中找答案。正确答案:一,二,四
5.解析:读文,理解文本,到文中找答案。正确答案:葫芦的叶子生虫子了,他不治,最后叶子被虫子吃光了,所以没有得到葫芦。
十、1.解析:数一数就知道答案。答案:四
2.解析:读文,到文中就能找到答案。答案:穿草鞋 戴斗笠
挑粮食
3.解析:读文,理解课文内容,再找出相关的语句做答。答案: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4.解析:读文,到文中就能找到答案。答案:“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5.解析:读全文了解朱德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谈谈心里话。
答案:朱爷爷,你真是身先士卒,是全军的楷模,我们每个人都要向你学习。
2.二年级上册阅读练习题 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认识“晒”、“飘”等14个生字。
2.了解水的特性和用处。
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与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出示课题
师:今天, 我们再认识一位朋友, 它来了, 可是它不直接和我们见面, 而是让我们猜猜它是谁?我们呀, 学了这篇课文就会猜出这是谁了。
板书:14我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 遇到不懂的字圈出来找拼音帮帮忙) 。
三、同桌之间相互听读各自圈出来的生字, 对于不认识的字再相互帮忙或共同解决。
四、出示生字卡。
1. 请学生上来认读
2. 开火车读
3. 全班齐读
五、再读课文
六、请学生分自然段 (集体出手示答)
七、请5位学生自由选读全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
八、提问:我们的这位朋友是谁呢? (齐答是水)
板书:水
设疑:它真是“水”吗? (板书:在水的后面加“?”)
九、请学生读1—4个自然段, 把有关是水的句子划出来。
十、小组讨论 (一个一个发表, 看谁找得更好仔细) , 教师巡视。
十一、全班交流
一) 1.请一个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解决:从哪可以知道它是水呢?板书:三气
2.让学生看有关云的多媒体课件。板书:云
二) 1.第一小组读第二自然段
重点理解“雨”、“冰雹”和“雪花”的形状、特点和它们各自落到地面上来的方式。 (通过学生切身体会和一个游戏的形式来完成这个重点)
2.理解后再请一位学生读读, 其他学生边听边做动作。
三) 集体读第三段
1.这段重点理解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这此词所处的状况, 尤其是“跳舞”和“唱歌”更是认学生观看浪潮和海浪撞击岩石的声音。
2.理解后请1—3人再带感情读一读。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请一位学生读读
2.围绕着水来让学生说说水的用途 (先读学习小伙伴的话)
总结:人和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 进而引出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3. 再让学生说说人类都想了什么方法阻止水做坏事?
4. 再次读文:师读1句、男生一句, 女生一句, 齐读最后句。
小总:学了这1—4自然段, 我们确切地知道, 我们的这位朋友真是水了, (把板书“水”后的“?”擦掉)
十二、请一位学生读全文。
十三、谁来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收获了什么?
总结全文:今天, 我们收获了不少, 知道了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 没有水, 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板书:我是什么
3.二年级上册阅读练习题 篇三
1.拼一拼,写一写。(13分)
2.请你在正确读音后的括号里打“√”。(6分)
二、字词小魔术。(39分)
1.请你照样子,帮小刺猬找找丢失的草莓吧!找到后用线连起来。(6分)
2.趣味加减法。(8分)
减一减:
郊 —— 交 梨 ——( ) 胳 ——( )
( )——( ) ( )——( ) ( )——( )
加一加:
女 —— 安 子 ——( ) 白 ——( )
( )——( ) ( )——( ) ( )——( )
3.写出同偏旁的字。(3分)
好( ) 行( ) 仙( ) 纷( ) 灿( ) 愣( )
4.填上合适的词。(16分)
一( )掌声 ( )的岩石 ( )地握手
一( )紫丁香 ( )的笑容 ( )地点头
一( )电脑 ( )的办法 ( )地唱歌
一( )歌 ( )的汽车 ( )地观察
( )虫子 ( )鸽子 ( )花草 ( )图画
5.查字典。(6分)
三、句子万花筒。(8分)
例:夏天的山是绿色的,冬天的山是白色的。
春天的草是 色的,秋天的草是 色的。
例:小河的水哗哗地流着,像一位小小歌唱家。
小溪的水叮叮咚咚地流着,像一位小小 家。
例:小青是我们班的生活委员。
我们班的生活委员是小青。
刘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例:小红把作业本交给了老师。
作业本被小红交给了老师。
小明把蛋糕送给爷爷了。
四、课文小天地。(17分)
1.按课文填空。(6分)
秋天来啦,山野就是 的图画。梨树挂起 的灯笼, 露出 的脸颊,稻海翻起 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 。
2.填写古诗。(5分)
寒山 斜, 。
停车 ,霜叶 。
3.把词语填写完整。(6分)
景色( )( ) 五( )( )登 天( )云( )
( )( )飘香 和蔼( )( ) ( )( )时节
五、小小阅读屋。(10分)
奥林匹克旗帜
奥林匹克旗帜是由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在1913年设计的。它是一面有五个圆环的白色无边旗帜,五环相套,颜色从左至右分别是:蓝、黄、黑、绿、红。
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在北京上空高高飘扬。它骄傲地告诉世界:中国,真棒!
1.你知道奥林匹克旗帜是谁设计的?(2分)
2.用“√”选择括号中正确的答案。(2分)
奥林匹克旗帜颜色(从左至右、从右至左)分别是:蓝、黄、黑、绿、红。
3.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一( )旗帜 五( )圆环 ( )飘扬
4.奥林匹克旗帜是怎样的?在文中用“——”画出来。(3分)
4.二年级上册英语同步练习题 篇四
请为单词选择正确的意思并将字母填到前面的括号里。
summer A、夏季B、春季C、季节
()cloudy A、多云的B、多雨的C、雪天
()bounch the ball A、跳B、拍球C、打篮球
()rainy A、阴天B、晴天C、雨天
()throw A、接B、扔C、跑
()attention A、稍息B、向左转C、立正
()climb A、爬B、跑C、跳
()sixty A、60B、40C、30
()warm A、冷B、凉爽C、暖和
5.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 篇五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áo yuǎn wú lùn zhī jiān chuán shuō xiǎn de
( )( )( )( )( )
suǒ yǐ dù guò gù xiāng sān wǔ chéng qún wú yōu wú lǜ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度( ) 传( ) 绿( ) 鲜( )
席( ) 转( ) 虑( ) 显( )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宝石 ( )的歌儿 ( )的丹顶鹤
( )的故事 ( )的羽毛 ( )的脖子
( )地生活 ( )地飞翔 ( )的北方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的近义词。
1、丹顶鹤很逗人喜爱( )。
2、我国的黄海之滨是丹顶鹤的第二故乡( )。
3、一群群美丽( )的丹顶鹤,唱着嘹亮( )的歌儿从遥远( )的北方飞来。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丹顶鹤有_________洁白的_________,而脖子和翅膀边儿_________。它的_________就像嵌着一颗_________,_________,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2、丹顶鹤_________长,_________长,_________也长。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晚饭后,我和姐姐正在门口乘凉(niáng liáng)。忽然飞来一只大蜻蜓(qīn qīng),落在一棵小树上,我悄悄地跑去,把它捉(zhuō zuō)住。大蜻蜓真漂亮!两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一对红翅膀不住地扇(shān shàn)着。我真喜欢它,就拿着玩起来。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虫!”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的好处,就把它放了。
1、给带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对的打“——”。
2、用“______”画出描写蜻蜓外形的句子。
3、读读短文中的这个句子“两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
这是把蜻蜓的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6.四年级上册阅读练习题 篇六
一、认真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练习。
阿瓜是个弱智的小孩。
他的成绩总是倒数第一,常遭同学的取笑。
有一次,老师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世界上最贵的蛋是什么蛋?
有人说是金蛋,有人说是“原子弹”,有人说是脸蛋,这时,阿瓜也举手发言,高兴地说:“是……笨蛋,因为大家都叫我笨蛋。”
同学们笑了
老师没有笑
她走过去轻拍阿瓜的脑袋说
是的你最贵
阿瓜的母亲每天放学后都会骑摩托车到校门口接他。一个冬天下雨的傍晚,在回家的路上,阿瓜看见一位踽踽独行的同学。他知道该同学的家离学校较远,便央求妈妈顺道载那位同学回家。可惜因机动车后座装了个铁篮子,无法再多载一个人而作罢。
回家后,妈妈忙着在厨房做饭,却隐隐约约听见门外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出门一看,原来阿瓜正在满头大汗地用老虎钳拆掉铁篮子……
妈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但眼里涌出了泪花。
多么笨的孩子啊,又是多么善良的宝贝!是因为笨才善良,还是因为善良才显得笨?
1.文中写了关于阿瓜的哪件事,请概括一下。
2.读句子,看看“……”在句中表示什么意思,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表示话没说完
B语意未尽引人思考
C说话断断续续
D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①
有人说是金蛋,有人说是“原子弹”,有人说是脸蛋……()
②
“是……笨蛋,因为大家都叫我笨蛋!”()
③
出门一看,原来阿瓜正在满头大汗地用老虎钳拆掉铁篮子……()
3.你喜欢文中的阿瓜吗?为什么?
二、认真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高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放在墙角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做出贡献。”
1.在横线上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2.第三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意思转折
B表示引起下文
C表示解释说明
3.在第一段中用“~~~~~~”画出描写台灯外形的语句。
4.把文中第二段画“
”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7.二年级上册阅读练习题 篇七
突然, 从远处传来一声尖锐的口哨声, 西尔维娅知道这不是友好的鸟鸣声。“你好, 小女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高兴地叫道, “这儿离大路多远? ”西尔维娅发抖着低语道:“两里。”她面对的是一个带枪的高个小伙子。
陌生人开始和西尔维娅赶着奶牛在森林里穿行。“我一直在打鸟, ”他抱怨道, “但我迷路了, 你认为我可以在你家过夜吗? ”
西尔维娅 没有回答 , 她很高兴就要到家了。她看见祖母正站在农舍门口。陌生人放下枪, 把他遇到的问题告诉微笑着的西尔维娅的祖母。“当然, 你可以和我们待在一起, ”她说, “我们不怎么富裕, 但欢迎你和我们分享我们拥有的东西。”吃完饭, 他们三人坐在屋外, 年轻人说他是个 研究鸟类 的科学家。
“你把它 们装在一 个袋袋里? ”西尔维娅问道。“不, ”他慢慢回答道, “我用枪把它们打下来, 然后用专门的化学药品把它们制成标本保存起来。在我家的实验室中, 我收集了100多种全美 国不同种类的鸟的标本。”“西尔维娅对鸟也知道一些, ”她祖母自豪地说 , “她十分 熟悉森林, 鸟就在她手边吃食。”
“那么 , 西尔维娅也许能帮助我。”年轻人说, “前些天我在不远 处看见一 只白苍鹭, 这几天一直在找它。白苍鹭是一种十分稀有的 鸟 , 你见到过吗? ”他问西尔维娅, 但她沉默不语。“它是一种高大、奇特的鸟, 有柔软的白毛和又细又长的腿, 它可能在大树的顶上有自己的巢穴。”西尔维娅的心开始狂 跳 , 她在森林的另一边见过它! 年轻人正盯着西尔维娅, “我将付给告诉我白苍鹭在哪儿的人10美元。”那天晚上, 她的梦里全是她和她的祖母用10美元能买的好东西……
第二天, 西尔维娅和年轻人一起待在森林里。如果年轻人把枪留在家里 的话 , 西尔维娅会过得更快乐 些 , 她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杀死他似乎很喜欢的鸟。
但西尔维娅看着年轻人, 眼中流露出爱慕的神情, 她从未见过这样英俊漂亮的人。
第三天, 当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 她静静地离开家匆匆地赶往森林。最后她找到一棵大松树, 从那儿可以看见整个森林。她确信她可以看见白苍鹭把巢藏在哪儿。
突然, 西尔维娅又黑又灰的眼睛看见一道白光一闪而过, 一只有着宽阔白翅膀和又长又细脖子的鸟飞了过来, 停在她面前的一根树枝上。白苍鹭松开羽毛并呼唤坐在旁边另一根树枝上的配偶, 然后它们张开翅膀飞走了。西尔维娅长叹了一口气, 现在她知道这只野鸟的秘密了。
大约一小时后, 西尔维娅回来了。当她跑进厨房时, 她的祖母和年轻人全站了起来。现在是她说出秘密的最佳时刻, 但西尔维娅却沉默不语。年轻人友好的目光深入到她的眼里, 他可以给西尔维娅和她的祖母10美元 , 他答应过, 她们也需要钱。除此之外, 西尔维娅想让他开心。
但西尔维 娅沉默不 语 , 她想起白苍鹭在金色阳光中飞行的情景和它们一起在世界顶端观望日出的情景。她不能说出白苍鹭的秘密而出卖它们的生命。年轻人那天晚些时候失望地离开了。西尔维娅很伤心, 她想成为他的朋友。他再也没回来过, 但许多个夜晚, 当她赶着祖母的奶牛回家时, 她仿佛听见了他的口哨声。
8.二年级上册11月学习能力自测 篇八
二、 给ɡěi 下xià面miɑn 的de 字zì 加jiā上shànɡ 不bù 同tónɡ 的de偏piān旁pánɡ 组zǔ 成chénɡ新xīn 字zì,再zài 组zǔ 词cí。
三、 补bǔ充chōnɡ词cí 语yǔ。
四、 按àn要yāo求qiú填tián空kònɡ。
五、 用yònɡ加jiā 点diǎn 的de 词cí 语yǔ造zào 句jù 子zi。
六、 按àn 课kè文wén内nèi容rónɡ填tián空kònɡ。
七、 口kǒu 语yǔ交jiāo 际jì。
你的同学生病住院了,你想到医院看望他,想一想,你应该跟他说些什么呢?
八、 阅yuè读dú。
秋 风
秋风好像一支巨大的画笔,把秋天画得无比美丽。它把天空涂得蓝蓝的,把稻田染成一片金黄色,把高粱画成正在燃烧的火炬,把柿子画成一盏盏小红灯笼,还把树叶儿描绘得像荡秋千的孩子。你看,那些荡秋千的树叶,随风摇摆,然后,轻飘飘地扑向大地。
1. 这篇短文有 句话。
2.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你能找到吗?请用“”画出来。
3. 文中描写了、、、、这些景物。
4. 秋风把柿子画成了 ,把高粱画成了,把树叶画成了 。
5. 秋风好像一支巨大的画笔,这里把 比喻成 。你能用“好像”说一句话吗?试试看:。
九、 写xiě话huà练liàn 习xí。
下雨啦!小动物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仔细看图,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请用完整、通顺的句子写下来,记得要加上标点符号哟。
七、 把bǎ 下xià 列liè 词cí 语yǔ整zhěnɡ理lǐ成chénɡ 一yí 句jù 话huà, 并bìnɡ加jiā 上shànɡ 合hé 适shì的de标biāo点diǎn 符fú 号hào。
八、 把bǎ 句jù 子zi 补bǔ 充chōnɡ完wán整zhěnɡ。
九、 按àn 课kè文wén内nèi容rónɡ 填tián空kònɡ。
十、 读dú 短duǎn文wén, 回huí 答dá 问wèn 题tí。
两 只 羊
一天,一只白羊从南面上了独木桥,一只黑羊从北面上了独木桥。它们同时来到桥当中,白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黑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
它们谁也不肯让谁,就打了起来,不一会儿,只听到河里传来“扑通扑通”两声响,它们都掉到河里去了。
1.短文一共有()段。第一段有()句话。
2.拼读下列音节,并在文中圈出这些词语:
3.填空。
(1)( )和( )在独木桥相遇了。
(2)两只羊谁也 ,就打了起来,结果都。
十一、 写xiě话huà乐lè园yuán。
有个小朋友姓“章”,可是别人总以为他姓“张”,他该怎样说才能解释清楚呢?
9.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篇九
一、填空(34分)
1.边长是()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2.在()里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1)“水立方”占地面积约6()(2)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为
1100()
(3)一间教室的面积约63()(4)鸟巢的占地面积约20()。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一块长方形菜园占地面积是100平方米,()块这样的菜园占地面积是1公顷。
(2)鸟巢的占地面积约20公顷,()个鸟巢的占地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
(3)某运动场地的面积大约是2000平方米,()个这样的运动场,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12公顷=()平方米(2)80000公顷=()平方千米(3)12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5.在○里填上“>”“<”“=”。
(1)5公顷○1平方千米(2)401公顷○400平方千米(3)6公顷○600平方米
(4)2平方千米○2000公顷
二、选择
(20分)
1.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为33()。
A 公顷
B 平方千米
C 平方米 2.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
A 10000
B 100
C 1000000 3.某苗圃的面积是8公顷。它的长是4000米,宽是()米。
A 20
B 2
C 2000 4.学校操场长200米,宽100米,面积是()。
A 200公顷
B 2平方千米
C 20000平方米
5.如果1平方米能摆放9盆花,1公顷能摆放()盆花;1平方千米能摆()盆花。
A 900 0000
B 900
C 90000
三、解答
1.一个正方形果园的周长是1200米,这个果园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2.一架直升机在一片长方形树林上空喷洒药水(如图),这片树林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公顷?
3.修一条长25千米,宽40米的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占地多少公顷?合多少平方千米
4.一块长方形的玉米地,长600米,宽300米。如果每公顷平均收玉米10吨,这块玉米地能收玉米多少吨?
10.二年级上册阅读练习题 篇十
一、知识百花园
1.计算152-144÷12×6时,要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2.早晨,太阳从()方升起;傍晚,太阳从()方落下。当你面向西方时,后边是()方,左边是()方。
3.1.203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就变成了12030。
4.0.9表示()个十分之一,0.95表示95个1/()。
5.在○里填上“>”、“<”或“=”。
0.48○0.4790.099○0.1
807克○8.07千克70毫米○0.7厘米
1450公顷○14.5平方千米5元4角○5.4元
6.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48000=()万
54361800(0=()亿
5800万=()亿
120100=()万
7.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
8.344≈()(精确到百分位)
9.08≈()(保留整数)
12.975≈()(保留一位小数)
8.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54÷6)=8□÷3-15=4
50+□×8=250420-7×□=0
二、快乐A、B、C
1.下面各数中与“3”最接近的是数是()。
A.3.02B.2.99C.3.002
2.57+49+43=57+43+49,这是根据()计算的。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5.0,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A.5.04B 4.95C5.01
4.把4.950末尾的0去掉,原数就()。
A.扩大1000倍B.缩小10倍C.大小不变
三、小小神算手
1.直接写出得数。
720÷80=34×200=25×12=
80+90×2=40×(25÷5)=(73+127)×9=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5-40)×857×15+23×15
7827-(827-1200)1200÷5÷4
3.列式计算。
(1)135与65的和除以15与7的差,商是多少?
(2)37的15倍减去55,再乘8,积是多少?
四、位置与方向
学校举行长跑比赛,比赛路线如下图。
比赛路线是从学校出发,向()偏()跑()米到达医院,接着向()偏()跑()米经游泳馆,再向()偏()跑()米回到学校。
五、解决问题
1.1路公车从总站开出时,车上有49人。到第一站付家坡时,有13人下车、20人上车。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2.国美电影院楼上有248个座位,楼下的座位是楼上的3倍。某厂职%950人看同一场电影,这些座位够吗?
3.温泉小学四年级的同学春游。他们排成15行,每行人数同样多。小霞排在第六行,从左往右数,她是第10个,从右往左数,她是第11个。四年级去春游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创新提高]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61+4×610+59×6199999×77778+33333×66666
11.二年级上册阅读练习题 篇十一
一、关于“编写理念”的对比分析
编写理念是教科书的灵魂, 规定着“教什么”、“如何教”以及“怎样教”等基础性命题。
从人教版编写理念来看, 侧重宏观性、基础性与系统性。教材贯彻《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的精神,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科技发展的需要, 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处理好社会需要与学生发展、数学的逻辑顺序与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注重应用意识、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数学体验。力求使教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 适应我国城乡广大地区对教育发展的需要。[1]
从翰林版编写来看, 侧重生活化中领悟数学知识。翰林版在编辑大意中指出, 本教材之编辑理念, 以生活及故事为中心, 配合儿童身心的发展, 并透过观察、思考、探索、执行与检验, 激发其潜能,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于“编写体例”的对比分析
教材体例是一本书的组织架构, 直接影响着教材的质量与教学的有效性。
(一) 翰林版教科书的编写体例
1.单元故事页:依单元能力指标, 结合童话故事, 设计相关情境, 并搭配动画, 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1-1:标明各节的学习主题。
3.练习:例题的类似题, 即时练习。
4.动动脑:培养观察能力与活用思考题型。
5.注意事项:给亲师的建议或教学时的提醒。
6.练习园地:各单元之后的练习。
7.综合与应用:期中与期末之跨单元统整练习。
8.配合附件:配合附件之使用, 以利学习。
(二) 人教版教科书编写体例
1.单元主题图页:教材的编写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框架起来, 在单元前都有一副贴近生活的主题图。
2.例题:例题与主题图联系紧密, 学生结合实际场景学习知识点。:
3.做一做:是连接例题与习题的桥梁, 与练习题既适当分工, 又互相联系与配合。
4.练习:“做一做”后面的练习题, 帮助学生巩固强化知识。
5.“整理复习”是以本册书各单元为单位编排的一套将各单元知识点以习题的方式出现的练习集, 以方便期末的总结和规划。
6.“数学广角”作为独立的一个单元, 编排思维拓展内容。
三、关于“例题·习题”的对比分析
(一) 例题的选取
人教版教科书中的例题都是在一个大情境后安排的, 主要选择与数学有关的生活情境和儿童熟悉的场景, 对于每个例题中的问题, 教材都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
相比之下, 翰林版例题的选择更加丰富。除了生活情境和儿童熟悉的场景, 还有童话故事, 也有通过实验和操作活动, 折纸和游戏, 引导观察等来巧妙引出数学例题。
(二) 题量和习题类型
1.两版教科书的习题类型比较相似。人教版教科书的习题主要有三种类型:每个例题后编排“做一做”, 每小节后有“单元练习”, 在较长的单元后还有一个整理与复习, 每册最后编排有“总复习”。
翰林版与之相似, 例题后有“练习”, 每一单元后有“练习园地”, 每册有2个综合与应用给学生归纳和整理。
2.从题量上看, 人教版教科书中的题量远远多于翰林版, 见下表:
从表中分明的对比看出, 人教版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强化和训练。翰林版教科书则比较注重理解和掌握。
四、关于二版教科书的特点分析
基于“理念·编写·例题·习题”三个维度, 二版教科书各有千秋, 相得益彰, 各自特点总结如下。
(一) 人教版教科书的特点
1.与生活联系密切。例题、习题的形式多样、所选素材较多来自生活, 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 学习数学。
2.符合儿童年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教材提供了很多插图, 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 为教师上课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例如, 小猪帮小兔盖房、野生动物园、小猴吃水果、叠纸鹤、喂小鸡、郊游、等等。
3.图文并茂, 版式多样, 风格活泼, 色彩明丽, 能吸引学生阅读, 激发学习兴趣。
(二) 翰林版教科书的特点
相对比人教版而言, 翰林版教科书更加丰富多彩, 生动有趣, 较吻合儿童学习悦读心理。
其一, 文字力求易读易懂, 使学生充分了解书中的内容。所以本书在编写时尽量使用学生熟悉的词藻, 并以短句的方式呈现。同时, 全书文字部分均用韦氏拼音标注, 帮助学生理解字意。更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2]
其二, 呈现方式新颖,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采用十六开, 大开本, 平装全彩, 图片精美, 并采用了大量卡通形象, 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三, 重视故事的运用。学习单元以童话故事为起点, 配合多元又有趣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喜欢数学、建立数学概念。
其四, 重视服务导向。每套教科书在目录前都编排了“编辑大意”和“给小朋友的话”。其中“编辑大意”内容为介绍本册教材的编写概况。“给小朋友的话”则用简练亲切的语言告诉小读者数学是很有用的知识, 可以帮助你解决问题。
摘要:基于台湾翰林版和大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围绕“理念”, “体例”“例题”与“习题”展开比较研究, 进而分析两种教材的特色, 期望对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和实施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理念,体例,例题,习题,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http://www.pep.com.cn/.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1~6年级) 简介.2006-08-09.
[2]迟晓禹.海峡两岸小学数学教科书对比研究——以台湾康轩版和大陆人教版1-3年级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 2009:12.
[2]《教育部字国审第1411号国民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 (1上) .翰林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版.
12.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练习题 篇十二
一、口算。
8×6=7×7=3×5=8×4=9×5+5=5×3=5×5=5×6=8×8=8×5+20=6×6=7×5=4×5=9×4=6×4+9=9×3=9×5=8×1=4×6=7+7+7=
二、填一填。
1、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列算式是。
2、8的3倍是;7的4倍是。
3、一双袜子是4元,买5双这样的`袜子是元,算式是。
4、6×7=,可以表示求个连加的和是。
5、按要求补充算式
7×=42 8×=64 6×=30
×6=24 ×9=27 7×=35
6、看谁填得对
五三十 八六十四 六五十四
八五十六 三二十四 九八十一
7、横线上最大能填几?
6×<45 65=“”>8× 3×<25 55=“”>9× 8、根据口诀写乘法算式:
六八四十八
13.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课后练习 篇十三
一、根gēn据jù课kè文wén内nèi容róng填tián空kòng。
1、 离家 , 鬓毛衰。
2、 将欲行, 踏 。
二、连lián一yì连lián。
《赠汪伦》 贺知章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登鹳雀楼》 李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晓》 王之涣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回乡偶书》 孟浩然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三、判pàn断duàn下xià列liè说shuō法fǎ是shì否fǒu正zhèng确què,用yòng“√”或huò“×”表biǎo示shì。
1、贺知章到朋友家做客时写下《回乡偶书》。 ( )
2、《赠汪伦》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汪伦将要乘舟离去,李白前来送行。 ( )
四、读dú一yì读dú,猜cāi一yì猜cāi。
有位朋友编了一个顺口溜给班报投稿。原文是:
西爪解渴甜又甜,冬爪做菜味道鲜。
傻爪非瓜不能吃,脑爪聪明靠训练。
14.二年级上册阅读练习题 篇十四
一、比较文本题目, 让学生初步感受文本内容
1.《诚实与信任》。题目《诚实与信任》中, “诚实与信任”是相互依存, 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文章以“诚实与信任”为题, 在于告诉我们:唯有诚实, 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课文所叙写的故事正是揭示了诚实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为重要的宝贵东西, 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 课文的题目是《诚实与信任》, 文中的哪句话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呢?
生: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 这比金钱更重要。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
生:小红车主人。
师:小红车主人对谁说的这句话?
生:作者“我”。
师:“我”和小红车主人素不相识, 从未见面, 怎么会有联系的呢?
生:他们俩之间发生了一次小小的行车事故。
……
师:“我”不小心碰碎了小红车的反光镜, 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 并不因为小红车还超过停车线二三十厘米就一走了之, 而是主动留条, 希望车主与自己联系, 这说明了在我心里, 什么比金钱更为重要?
生:在“我”心里, “诚实”比“金钱”更为重要。
师:小红车主人, 自己换了反光镜, 拒绝“我”的赔偿, 还要通过电话向“我”致谢, 谢什么?
生:谢谢“我”的诚实。
师:那透露给我们的是车主也把什么看得高于金钱呢?
生:车主也把“诚实”看得比“金钱”更为重要。
师:“诚实”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我的“诚实”赢得了车主对“我”的“信任”。
生:有了诚实, 就有了信任。“我”和车主本来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却彼此沟通起来, 结尾竟有相见恨晚, 惺惺相惜之感, 进一步证明了“诚实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
2.《珍珠鸟》。作者以“珍珠鸟”为题, 无异于告诉我们, 本文是以珍珠鸟作为描写对象的, 除了描写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及活动情况外, 更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 留给读者寻绎难尽的反思。
二、比较文本内容, 让学生初步习得写作方法
教材中所选编的课文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样本、一个参考, 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丰富语文素养, 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让学生从文本中习得一定的写作方法, 从而可以写出文从字顺、中心明确的作文来。
那么, 如何才能让学生从课文中习得写作方法呢?笔者认为, 如果让学生对单一文本进行解读, 让学生从中习得写作方法不能够达到最优化;而如果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文本的写作方法进行比较, 比较它们写作的角度, 用词的精准, 描写的思路等, 那么学生就可以从中汲取更多、更优的写作方法。
1.《诚实与信任》。《诚实与信任》一文中, 写作中最大的特点是选材典型, 由小见大。
作者凭着敏锐的感觉, 捕捉了生活中的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 讲述了两位车主以诚信为本, 妥善处理反光镜被弄碎的事。文章以朴实的手法加以描写, 人物间的对话刻画得十分细致, 赋予普通事件以深刻的思想意义, 诚实与信任得到闪光的升华, 收到了即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2.《珍珠鸟》。《珍珠鸟》一文中, 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托物传情, 直抒胸臆。
珍珠鸟的雏儿在作者笔下活像一个活泼淘气、天真无邪的孩童, 它的外形不仅惹人喜爱, 还“飞”、“落”、“站”、“撞”, 它“挨近”、“蹦到”、“喝”、“瞧”, 它“啄笔尖”、“啄手指”, 甚至“趴”在“我”的肩上“睡着”, 还“咂嘴”, 似乎正在做甜美的梦……作者通过写珍珠鸟的自由自在, 传达着作者对珍珠鸟的无限“喜爱”。人们给鸟儿一个舒适、温暖、安全的生存环境, 鸟儿也会给人们的精神增添情趣, 而这美好的境界只有从彼此的信赖中才能得到!
15.二年级上册阅读练习题 篇十五
一、找出每组中不同类的`单词.(5分)
()1.A.appleB.blueC.yellow
()2.A.antB.teacherC.student
()3.A.dogB.bagC.pig
()4.A.boyB.girlC.teacher
()5.A.eggB.milkC.coffee
二、看图片,选择正确的句子,把代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A.Hi,I’magirl.
B.Hello,I’maboy.
2.()A.I’mfromChina.
B.I’mfromAmerica.
3.()A.CCC,lookandsee.
B.EEE,drinksometea.
4.()A.I’mthestudent.
B.I’mtheteacher.
5.()A.Comein.
B.Watchout.
三、句子连线10分
1.Watchout!A.Nicetomeetyou.
2.Whereareyoufrom?B.It’sOK.
3.Thisismyfriend,Amy.C.Goodbye.
4.I’msorry.D.Oh,no.
16.二年级上册阅读练习题 篇十六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班别 姓名 我会填上适当的词语。(要注意的、得、地三个字)
()的(名 词)()地(动 词)(动 词)得()()的枝叶亲切地()()得干净 安静的()很快地()玩得()盛开的()高兴地()哭得()难忘的()慈祥的()紧张的()满意的()灿烂的()()的果实()的旗帜()的鸽子各种各样的()()的乐曲又宽又长的()美丽的()精彩的()()的山峰 红红的()可爱的()金色的()静悄悄的()勤劳的()燃烧的()红红的()和蔼可亲的()紧紧地(顺利地(仔细地(快乐地(兴奋地(激动地(很快地(不约而同地(心怦怦地(沉着地(很快地(热烈地(慢慢地(飞快地(认真地(欢快地()踢得()笑得()跳得()()听得()写得()()高兴得()唱得()说得()洗得()做得())))))))得慢)))得快)))))
17.二年级上册阅读练习题 篇十七
思考一:教材展现的情景图告诉我们什么?
仔细阅读教材, 教材的情景图是一群孩子用不同形状的工具测量书本的宽边, 发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 但由于采用的标准不同, 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 初步感悟用统一标准进行测量的必要性;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 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 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 如测书本用了5枚回形针, 测铅笔盒用了5把小刀, 数量都是5, 但是由于回形针与小刀长度不同, 还是不能比出两者的长度, 由此引起认知冲突, 再次感受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接着用同样的立方体测书本与铅笔盒, 才分出长短。通过这一过程, 形象地让学生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接着安排练习, 分别用相同的工具 (立方体或平面图形) 估测不同的物体。然后再出现尺子和1厘米的长度, 建立1厘米的表象后, 开始用尺子量整厘米数的物体。
思考二:有必要让学生体验“用不同形状的物体测量长度”这个过程吗?
在研究教材的同时, 我们来研究一下学情。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是否对测量一无所知?因为赛课中好几位教师在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物体测量之前, 先说说打算选什么工具来测量时, 学生回答除了尺子还是尺子。学生已经知道了有现成的工具 (尺子) 可以用, 却硬塞给学生不同的工具测量, 他们能否感悟到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况且总是非常勉强地硬拽着学生用圆形的、弧形的或不规则的物品以及用立体的、平面的图形来进行测量, 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迷茫。再者, 学生学过了“比长短”的内容, 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笔者认为二年级学生已经知道了比物体的长短, 应该选用直条形的物品去测量, 而不是让学生用圆形的、弧形的、立体的、平面的东西去摆。奥苏贝尔曾说过, 教学的关键是要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要先了解学情, 摸准起点对于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思考三: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既然学生对测量长度已经有了相对正确的认识, 笔者的看法是这节课的重点应是认识厘米, 并建立1厘米的表象。有几位赛课教师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作为教学重点, 结果基本上都要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体验。如果一节课把过程性目标无限放大, 那么知识、技能目标如何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并不是割裂的, 而是相辅相成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都是在知识的探究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中自然而然渗透的, 而不是另起炉灶, 独立行事。不过话又说回来, 根据教材的安排, 这是学年初的第一课时, 考虑到此时学生还未完全进入学习状态, 心还在假期里飞翔, 所以期初第一课时内容适当减少, 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作为一课时, 先让学生培养好习惯, 也未尝不可。
思考四:如何做到教材和学情二者兼顾?
一天的听课, 笔者始终在考虑一个问题, 怎样既关注学情, 又尊重教材?也就是让学生体验到必要性的同时理解“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此, 我对书本情景图稍作改动, 让学生用长短不一的小棒测量物体的长度, 而不是用不同形状的物品测量。课前每桌下发一些小棒, 不同学生之间的小棒长度有不同, 同一桌的小棒长度相同;每桌再准备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 用小袋装起来, 并设计以下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并形成1厘米的表象。
环节一: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小棒 (不同学生的小棒长度不一样) 量一量书本的宽边, 反馈时重点提问:为什么书本的宽边一样 (教师拿几本比一比) , 结果却不一样?是不是摆错了呢?引导学生发现摆的小棒长度不一样:小棒长一点的摆的根数少一些, 小棒短一点的摆的根数多一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同样长度的物体用不同长度的工具测量, 结果不同;只有小棒的长度相同, 测得结果才会相同。然后用PPT把画面定格在用5根小棒摆在书本的宽边。
接着投影画面出现用另一种长度的5根小棒摆在书本的长边, 与前一个画面进行比较, 让学生感受结果相同并不表示长度相等, 关键还是所用小棒的长度要统一。然后让学生练习, 用一定长度的小棒估计不同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用长短不同的小棒作标准去量书本的宽边, 再让学生感受、比较书本的长边和宽边都摆了5根小棒, 由此引起认知冲突, 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环节二:体验尺子产生的过程
学生用相同长度的小棒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 (这两个物体比较短, 其中一个比一根小棒长一些, 另一个比两根短一些) , 设问:长的物体长多少根小棒, 能比出来吗?怎么办?引导学生发现小棒短一点就可以了。学生换成准备好的1厘米长的小棒去摆, 都正好, 可以比较出长的比短的多了几根小棒。
然后引导学生第二次动手, 用1厘米长的小棒测量练习纸上的物体, 提问:为什么现在结果都相同了?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量物体的长度, 方便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引导学生认识到把小棒一小段一小段接起来, 课件演示连接的过程, 形成一把尺子的雏形。向学生介绍:大家想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古人也是这么想的, 用这样的方法发明了很好的工具, 你知道是什么吗?课件演变成标准的尺子。
设计意图:设计中让学生用统一的小棒测量长度, 使学生经历实物测量的过程体验, 贵在检验“测量标准要一致、测量工具要统一”的重要性, 从而明白“尺子”产生的必要性, 为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做好铺垫。
环节三:认识1厘米
先介绍尺子, 然后认识1厘米, 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尺子上找1厘米 (顺着数倒着数均可) ,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 用手指比划表示1厘米, 找出身边1厘米长的物品, 再从准备好的图中找出长约1厘米的线 (有画成水平的、竖的、斜的、也有大于1厘米的和小于1厘米的) , 并用尺子验证。接着不用尺子, 让学生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 (不说线段) , 同桌比一比谁画的准, 再用尺验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观察认识尺子, 通过在尺上找、用手比、闭上眼想、身边找、图上找、徒手画1厘米的长度等一系列活动,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充分体验1厘米, 使学生对1厘米有了深刻的认识, 逐步建立长度观念, 为后续学习几厘米和其他的长度单位奠定基础。
【二年级上册阅读练习题】推荐阅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练习08-13
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练习题01-05
小学二年级上册阅读备课全册11-05
六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二教案09-11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题及作文练习10-10
二年级语文上册 假如练习 人教新课标07-26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有哪些10-21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习题02-02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对称轴练习题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