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三大建议

2024-08-21

中考物理复习三大建议(共14篇)

1.中考物理复习三大建议 篇一

1、不要盲目行动

临近中考,考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按几种不同的时间计划做出安排。也就是说,在高考前一个月制定出每一周的学习计划,接下来,为每天制定计划,然后,为所剩余的若干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再做出计划。

利用上面的三种学习计划,考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每天的进步情况作出调整。因为时间宝贵,看到安排的学习计划可以有意识地强迫自己学习,只有在复习中持续向前进行,才能为中考的到来做好准备。

2、合理分配时间

中考的科目有很多,所以在复习中,我们一定要清楚每天花费在这个科目上的时间是多少。如果仅仅为了复习而复习,没有针对性地去调整时间,那么就有可能会失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另外要知道,当你在复习的时候出现一点疲劳的迹象时,就很有可能会产生要放弃这一天学习的想法。我们要做到的是,任务加上特定时间,才是有效率的复习方法。

3、安排睡眠时间

专家表示,如果一个人连续18个小时没有入睡,那么他的反应时间会从0.25秒变为0.5秒并持续增长。如果睡眠时间得不到保证,你所复习过的知识点又需重新读一遍,而你的眼皮会变得越来越重。

所以,临近中考的同学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良好的失眠可以消除大脑的疲劳,换取精力充沛的大脑。而且充足的失眠是从容应考的前提,也是克服考试焦虑情绪的一种方法。

最后提醒各位考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当做中考看待,积累考试经验,总结考试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最终才能战胜中考。

2.中考物理复习三大建议 篇二

一、2013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的特点

(一) 试卷结构安排合理, 重点突出, 稳中有变

2013年河北省物理试题与往年的试题相比, 题型、题量相对稳定, 全卷满分120分, 试卷的难度系数约为0.54, 物理 (含综合) 部分试题难度系数约为0.52。这样的难度结构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要求, 有较好的区分度, 对初中物理教学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下表是2013年河北省中考理综试卷物理部分各题的难度分析。

(二) 试题覆盖面广, 全面综合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

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覆盖面广, 考查的知识内容达到了初中物理知识的85%以上。物理试题以考查基本的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为主, 既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许多试题是以教材中的例题、图片、实验等为素材, 从物理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的角度, 进行综合拓展、迁移改编的。例如, 14题、15题、16题、20题、24题、32题等题目的情景均源于教材中的实验、图片、小资料等, 学生容易上手, 能够提高考生解题的自信心。例如32题取材于教材中的四个探究实验图片, 图文并茂, 大大提高了题目的可读性。这种以填空形式出现的实验题型, 再现了教材中的实验过程和重点知识内容, 很巧妙的对抽象、推理、概括、分析、归纳等基本的逻辑思维、科学方法进行考查。

(三) 突出实际应用, 体现学科特点

物理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 是联系实际非常密切的学科, 生活中无处不应用物理知识。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这个特点, 许多试题都是以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为素材命题, 贴近生活实际。例如, 23题以三峡大坝为素材, 综合考查了发电机、连通器的原理, 以及机械能及转化问题等。14题以生活中的古画、鱼缸、重垂线和弹簧为载体考查物理知识;16题通过铅笔的直径、夏天的水温、日出至日落的时间、罐装饮料的质量等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观察能力;20题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考查简单机械的知识。这些试题, 都与学生生活贴近,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促使学生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现象,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 重视物理知识间的综合, 加强能力考查

2013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加强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同一个物理过程从不同思维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 结合多个物理知识点的综合分析, 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例如, 第25题结合电热水器考查了电能表的读数、电能、热量的计算以及液体沸点受气压的影响等知识, 有较好的综合性。

二、典型试题评析

【例1】试卷24题.图1甲所示, 从游泳池里出来的小明感觉比下水前冷, 是由于____。他向下看, 感到池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____。请你在图1乙中大致画出小明在岸上B点观察池底A点的光路图。

答案:身体表面的水蒸发吸热浅如图2

解析:本题取材课本图片, 利用简单直观的问题情景, 以人从游泳池里出来感觉冷这一事实, 创设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物理问题, 重点考查了物态变化时吸放热的规律、光学中的折射现象, 以及作折射光路图这一基本技能, 抽样难度为0.49。源于教材挖掘教材, 不拘泥于教材是此类习题的特点。

【例2】试卷21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 一定会产生摩擦力

B.静止在斜坡上的汽车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 汽车仍保持静止

C.行驶中的公交车刹车时, 站立的乘客身体会前倾, 是由于人受到惯性的作用

D.马拉车向前运动时, 车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马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看似简单, 内涵丰富, 抽样难度为0.24。对于A选项,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对于B选项,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在外力消失的一瞬间, 原来运动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原来静止的物体仍爆出静止状态;对于C选项, 正在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 由于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因此坐在匀速行驶的汽车中的乘客也具有惯性, 但惯性不是力, 不能说人受到惯性作用;对于D选项, 要分析清楚车和马所受摩擦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以及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例3】试卷37题.如图3所示, 重为1140N的物体, 它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103cm2。工人师傅用600N的力匀速提升物体, 物体的速度为0.2m/s。 (不计摩擦及绳重)

求: (1) 工人师傅拉绳的功率;

(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 体重为450N的小明用此滑轮组提升物体, 但物体没有被拉动, 物体对地面的最小压强为多大?

答案: (1) 拉力

(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 由于忽略摩擦及绳重, 2F=G+G动

动滑轮重:G动=2F-G=2×600N-1140N=60N

绳端最大拉力等于人体重力, 则物体对滑轮组的拉力:F拉=2G人-G动

滑轮组提升物体的拉力:F拉′=G-F支

物体受到的支持力:F支=G+G动-2G人=1140N+60N-2×450N=300N

物体对地面的最小压强:

解析:本题以滑轮组为题材, 考查了受力分析、滑轮组的使用特点、压强、功率、机械效率等知识, 抽样难度为0.20。许多知识在课程标准中要求是理解层次, 是教学的重点, 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本题 (1) (2) 问比较容易。第 (3) 问求物体对地面的最小压强的问题, 解题的关键是清楚同一滑轮组在不计摩擦及绳重的条件下最大绳端拉力就是人的体重。前后以动滑轮、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两次受力, 求得物体的最小压强。此类问题既强化重点, 又突破常规, 不落俗套。

(1) 小灯泡发光时, 将电能转化为能_____和光能。

(2) 探究L1的亮度时, 只闭合S、S1, 发现电压表有示数, 电流表无示数, 则电路故障可能是:_____

排除故障后, 继续实验, 收集的数据及现象如表一。

(3) 探究L2的亮度时, 只闭合S、S2, 进行实验, 收集的数据及现象如表二。

(4) 分析两表可知, 同一规格的小灯泡发光亮度与_____有关, 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发光亮度还应与_____的转化效率有关。

【拓展】完成探究后, 小明用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各 1 个, 2 个开关及若干条导线, 对额定电流为0.1A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进行了测定。请在虚线框内画出他设计的电路图, 并写出实验步骤及测定额定功率的表达式。

实验步骤 :

表达式:P额= _____。

答案: (1) 内 (2) 灯泡处断路

(4) 实际功率电能转化为光能

【拓展】如图5所示

①只闭合S1, 移动变阻器滑片, 使电流表示数为0.1A;

②断开S1, 闭合S2, 滑片不动, 调节电阻箱, 当电流表示数为0.1A时, 读出电阻箱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

(0.1A) 2R

解析:电学实验题是每年中考的重点内容, 本题抽样难度系数为0.29。本题利用测定电功率来探究小灯泡的发光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角度新颖。学生一般理解实际功率大, 灯就越亮, 但不同灯泡相比, 会发现“异常”, 从而需要学生灵活分析题中所给的表格数据信息, 对比分析能量的转化, 从消耗电能向光能的转化效率方面考虑, 从而探究出影响发光亮度的另外因素。第 (4) 问只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需要采用等效替代的特殊方法。设计思路是重点, 画实验电路图是关键。本题是对学生实验技能、探究能力和基本规律的迁移能力的综合考查。

【例5】试卷38题.如图6所示, L上标有“6V3W”字样, 电流表量程为0~0.6A, 电压表量程为0~15V, 变阻器R的最大电阻为100Ω。只闭合S1, 滑片置于a点时, 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a, 电流表示数为Ia。只闭合S2, 移动滑片, 变阻器两端电压与其连入电路的电阻关系如图7所示;当滑片置于b点时, 电压表示数Ub=8V, 电流表示数为Ib。已知Ra∶R0=12∶5, Ia∶Ib=3∶5。 (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求: (1) 小灯泡的电阻;

(2) 定值电阻R0和电源电压;

(3) 在电表的示数不超过量程, 灯泡两端的电压不超过额定值的情况下, 只闭合S1时, 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小电阻为多少?只闭合S2时, 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多少?

答案: (1) 因为I=U /R, P=UI, 则小灯泡的电阻:

(2) 只闭合S2, R与R0串联, 滑片P置于b点时, Ub=8V, 由图可知电阻Rb=16Ω, 则电流Ib=Ub /Rb =8V /16Ω=0.5A

电源电压:U=Ib (Rb+R0) =0.5A× (16Ω+R0) ①

只闭合S1, R与L串联, 当滑片P置于a点, 由于Ia∶Ib= 3∶5, 则Ia= 0.3A

电源电压:U=Ia (Ra+RL) =0.3A× (Ra+12Ω) ②

已知Ra∶R0=12∶5, 再由①②式, 可得:R0=20Ω, U=18V

(3) 只闭合S1, 电流表的量程大于灯的额定电流, 则电路中最大电流等于灯的额定电流0.5A。

得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电阻R最小=24Ω。

只闭合S2, 变阻器两端电压为15V时, 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由于R0/ R最大 = (U-U最大) /U最大 , 则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电阻R最大=100Ω。

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

解析:本题抽样难度为0.20。试题以电路图为背景立意, 条件清晰, 在分别闭合S1和S2两次情况下, 结合变阻器的U-R变化图线, 重点考查了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以及灵活运用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和变阻器变化的最值问题, 使得题目简单中有深度, 思路、过程比较复杂, 需要列方程组才能得解。

试题第 (1) 问求灯泡电阻, 考查基本问题, 但有公式变形, 涉及的是重要知识;第 (2) 问由图象提炼信息, 结合题中的两个比值, 建立方程组, 从而求得结果。图象形象直观, 隐含着重要的已知条件, 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数学方法之一。读懂图象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第 (3) 问由串联电路等电流、分压的特点, 分析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小、最大电阻, 从而求得电路的最小功率。整个题目分析过程比较复杂, 问题有递进的逻辑关系, 既要挖掘图像的隐含条件, 又结合串联电路等流分压的特点, 通过综合分析两次电路的关系, 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结合2011、2012年的压轴题, 可以看出此类题目难在难以深入地探究题设条件与问题求解之间的内在联系, 它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尽力挖掘隐含条件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方能最终解决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是分析清楚电路变化前后的电路的连接情况, 根据已知条件分别列出方程, 寻找两种状态之间的联系, 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再利用我们熟知的解决方法去解决问题。

三、几点复习建议

在今后一段时间, 需要着力落实的是:坚持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基本思想为核心, 以贴近学生学情的分层训练为主线, 以检测和矫正为保证。具体地说, 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重视对《课标》和《考试说明》的研究

《课标》和《考试说明》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它规定了中考的范围和要求, 是中考命题的依据。特别是2014年是实施新版课标的第一年, 考试说明也做了新的修改, 我们在复习中要再次研读课标, 特别是新课标变化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 认真挖掘蕴含在教科书中的教学资源

在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的同时, 还要仔细研究不同版本的教科书, 因为教科书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依据, 是体现《课标》要求的最好资料, 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历年的中考试题中, 很多试题的背景素材都直接取材于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或由它们直接改编而成的题目。复习中, 要特别关注教材中的各类实验、插图以及与生活生产实际、科技发展相联系的实例。

(三) 加强检测, 注重检查知识漏洞和督促效果

复习过程中的考试是检测学生复习效果的有效办法, 是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活动的一种检测督促和扫描漏洞。高效地补上漏洞的方法, 一是有的放矢的精讲;二是精心设计平行校正试题, 保证足够的训练效度;做到训练要有针对性。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归纳整理, 从认知结构上把错误纠正过来。

在复习中, 要重视加大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检测力度。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在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中学会探究, 特别注重在新的物理问题情景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四) 做好规范化训练, 加强对考生解题技巧和答题能 力的培养

加强对考生解题技巧和答题能力的培养, 讲清解题思路及答题要求。

(1) 读题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 读题不能匆匆而过, 应该字字落实, 注意不能多字、漏字;要注意试题中的细节, 找出关键词, 明确已知条件和需求的问题。

(2) 答题时书面语言要规范、通顺, 不写错别字。

(3) 要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准确审题是前提;凸显中心词是关键;观点结合材料是基本;答题规范是保障。

(4) 提醒学生答题既要全面, 又要条理清晰, 答出关键词。一定要把主干知识表达清楚, 而且要写在答案之首。

摘要:2013年河北省物理学科中考命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和《河北省2013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 以落实《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为出发点, 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集成的考查, 加强了对安全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试卷结构合理, 重点突出, 稳中有变。试题注重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重视科学探究, 注意学习渗透, 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初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和2014年中考备考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3.高中物理复习三大步骤探讨 篇三

关键词:物理复习能力

高考复习的模式基本上是第一轮逐章扎实的复习,第二轮建立横向联系的专题复习,第三轮模拟考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此模式框架上,传统的高三复习教学中,是教师先串讲、总结本章的知识结构,然后让学生做规定的习题。整个过程突出求同思维,这种模式(讲—练—讲)使学生不但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本文提倡的是整个高三复习应该分三个步骤:部分(第一轮复习)——整体(建构知识体系)——部分(综合训练)。在第一轮复习到一定阶段,就进行相应的专题复习,如复习完力学后的力学综合专题、能量和动量、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为整体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整体建构是重心,目标是形成学科知识体系。部分训练,指运用知识体系中的概念、规律和方法,通过不断地反复训练,发展能力,而且对知识体系的建构结果进行验证,是对整体的修改和完善,最终达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思维的全面性,最终实现“把物理学科变成自己认识的知识体系”的复习总目标。

1.首先实现的是部分复习策略,在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所有新课内容的学习,对高中物理的知识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知识结构不太完整,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还有所欠缺。在此阶段要重视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有一定深度的理解打下扎实的基础。要重视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或推导引出新的物理概念、定理和结论的过程,要真正明白这些道理。根据复习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一份评价型复习卷,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复习,诊断评价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高理解能力及物理思维能力。评价性复习试卷应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水平,同时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试卷结构依次由知识结构回顾、基础理解检测、学科能力训练三部分组成,由浅入深,评价的层次逐步提高,对学生巩固基础、培养能力有较高的教学价值。下面以天体运动的复习为例:

(1)知识回顾

①天体运动的向心力。

②弄清几个圆周运动:在赤道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受力;近地卫星;同步卫星;极地卫星。

要求从卫星的受力、向心力、线速度、周期、角速度等探究。

③星体表面及某一高度的重力加速度的求法。自己查资料或举例讲解相关习题说明。

④能力提高:以下自己查资料,并推导过程。追赶问题(宇宙飞船的对接,两星球相距最近或最远);双星问题;黑洞;卫星的拍照与信号传递。

(2)课例分析

从课堂评价实施过程来看,把发展性教学评价原则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在课堂完成检测试卷的过程中,可以自主思考,可以查阅教材、资料,可以相互间交流讨论,还可以请教老师。而教师则通过巡视、观察、交流,可以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启发或点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在检测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保持了有效互动,课堂保持一种和谐、活跃、充实的学习气氛;教师可以关注到学生的心理、情感态度,关注对“天体运动”复习评价,“知识结构回顾”的学习状态,也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整体水平。而教师则通过语言、手势、眼神和学生交流,或者肯定赞许、或者启发引导;这种评价相对于量化评价更具有人性化,更具有开放性,学生对评价结果有更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从而产生良好的激励效应;为了比较准确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深刻,运用是否熟练,教师对学生在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多个层次进行了评价。如:天体受力和向心力是重点。在“知识结构回顾”中,要求学生弄清几个圆周运动的规律。

2.通过第一轮的复习,接着可以展开整体复习策略,以知识体系展开的复习,清理了知识点,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强化基本方法,训练了思维习惯。第二轮复习要建立知识体系的纵向和横向联系,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将原有的知识体系打乱,要以给出的物理情景为主线,将所涉及的不同知识体系的概念和规律串在一起加以运用。

(1)用“问题互动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创设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产生疑惑,激发探索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通过实验或教学媒体展现物理现象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矛盾引出问题情境;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情境等。教师选择性地设计一些学生常忽视的浅层性问题(如动量守恒定律有几种数学表达形式);学生较难把握的理解性问题(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特性);学生未弄懂的猜测性问题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反思的开端。

(2)用“尝试错误”进行专题测试。教师针对性选编一些学生概念较模糊、理解易偏差、思考难周全、计算常出错的题型让学生经历失败,促使学生进行反思。

(3)用“专题、开放性问题”进行课外训练。教师根据考纲有目的的给学生一些专题、开放性问题,如辨析学过的“力”(建构知识集成块)、比较几种“场”、典型情景的“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等;教师设计多方位多角度的、旨在进行殊途同归的思维程序,并根据所教对象和内容的特点,精心创设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由浅入深、多层次、多变化问题情景,启发探索、诱导反思。

在整体复习过程中,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再认识和深加工,增强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对物理主干内容的把握,并且在对知识完善的过程中,发现不足,激发研究的灵感,加深理解的深度。因此,将各大块知识建构起来,先让学生自己构建各块网络,并自己加入相关习题的理解,在反复运用概念、规律和方法中,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悟出来,最后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最后采用的是习题复习策略,复习教学中一定题目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建构主义下,习题复习教学应当是每做一个题目,就对照自己知识体系中对应的一点或一块,或几部分,反思是否知识体系建构的准确和全面,让学生合作讨论,展开交流,在回顾与评价中进一步感悟物理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有机的可以及时提取的知识体系。

(1)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系统的建构

在复习教学冲刺阶段,要立足学科,抓实双基。不要只是埋头做题,应紧紧抓住知识系统的进一步建构,充分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综合性,要着重于搞清楚知识间的联系,站在整个高中物理的高度上以审视的眼光进一步认识知识,从整体的角度重新认识知识体系,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要精心选择知识点密集、纵横联系广的典型题,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类比和知识重组,促使其在头脑中将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形成纵横交叉、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稳定的、丰满的知识结构,并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引导学生注重物理情境的展示

任何物理问题都是有一定的物理情境的,而任何物理情境都与一定的物理规律相对应。许多学生在求解物理问题中出现“听听懂,看看会,做做就错”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还没有在头脑中形成“一看到物理问题,就先进行物理情境展示”的良好习惯,而是凭想当然的感觉,闭门造车般的做法进行应付而已。凭这样的认识,这样的态度,物理题目即使做得再多,也不可能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怎么可能复习好物理呢?所以,在冲刺阶段的复习中,我们要抓住一些物理情境相对来说比较隐蔽、比较典型,物理量间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议题”“画物理情境图”“用分析法进行规范列式求解”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展开物理复习活动。在积极的联想、类比等交互作用中,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提高思考物理问题的能力,任何学科都有它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特有的用来描述有关概念和规律的一套方法。只有把握了这个体系,掌握了用这门学科所特有的语言来描述学科内容的人,才有可能学好这门学科。而物理学科中这个特征体现得更加明显,只有会用物理语言来描述物理情境,懂得用物理语言来构建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的人,才有可能学好物理,学活物理。正因如此,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物理水平一般的人,才会用套公式的方法来建立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而物理水平较高的人却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知道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许多物理问题根本就无法从套公式的层面得到求解,甚至根本就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而运用物理语言却可以迅速地把握解题的方向,并往往能迅速地把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构建起来。

4.结论

通过高中物理复习三大步骤的教学实践,学生对物理概念及物理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也逐步学会了运用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进行复习,学习能力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学习效果都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收到了满意的效果。高考成绩固然可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物理的热爱则更加令人欣慰,相信这份执着的情感会伴随他们的一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物理测量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教育部考试中心.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朱鋐雄.物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教育出版社,2007.

4.初二数学复习方法的三大建议 篇四

作者|十一

第一就是要克服心理疲劳。对于学习,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日复一日的复习中,人难免会精神疲劳、心理疲劳,所以得要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这是克服心理疲劳的关键,这样学习才会有积极性,不会觉得单调枯燥。

第二战胜高原现象。复习中所说的高原现象就是指复习到了一定的时期就会停滞,这时候同学们千万不要急躁或者失去信心,应该调整复习方案,找出对的学习方法。

5.中考物理复习总结 篇五

2017年中考复习,在教务处、教研组的组织下,我们对九年级物理复习工作制定了计划,按照计划我们对物理学科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现将我们的复习过程总结如下;

一、正确把握中考物理命题思路和方向,能有效的提升复习效果

中考命题以《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内容标准为依据,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近两年的中考命题特点是:1.突出基础性。中考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下进行考查,使多个知识点融合在-起,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2.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与解决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3.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中考题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注重“过程与方法”。4.注重考查学生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中考题中通过文字描述、表格数据、数理图象、曲线或统计图、示意图等方式呈现大量的信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对题给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综合。5.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中考题特别关注环保、能源、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此类题重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突出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6.注重学科渗透和综合。考题都比较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与综合,注重不同学科知识内在融合与渗透,特别是人文思想的渗透。7.注重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就这样,有了明确的命题思路和方向,我们通过制定复习计划、上复习研讨课、专题复习、复习反思等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

二、采用三轮复习法,螺旋往复的提升复习效果

我们根据中考命题的特点,将中考复习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轮复习:回归课本,夯实基础。考题要求学生能在具体事实中,辨认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建立以现实生活为实例、发现物理知识点、探究物理知识的内涵,总结一般性物理规律特点的模式。同时考查学生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认识和掌握,对基本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及常用的物理常数的记忆和理解。(1)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2)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经常采用的有“控制变量法”还有 “类比法”、“实验法”、“推理法”、“归纳法”、“观察法”等。(3)注意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4)注意教材中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和过程。

第二轮复习: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力、热、光、电磁四大板块。复习时就需要我们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最好自己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去帮助记忆和理解,这在整个复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有利于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我们还可以把多个知识点链接在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事件上来,从而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第三轮复习: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考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正确决策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洞察能力及创造能力。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插漏补缺。

三、激发兴趣和调整心态,稳步提升复习效果

初三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易出现“复习疲劳综合症”。在复习课上要积极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特别在最后冲刺阶段要注意把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好,把握节奏,愉快复习,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努力做好针对性的疏导工作,力争使学生能以较好的竞技状态进入考场,发挥出他们的最佳学习和复习水平。

总而言之,我们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对待复习工作,在复习中充分理解改革与继承的关系,注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既关注社会热点,也关注中考动向,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取的了理想的成绩。

李家岭

6.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篇六

把握命题脉搏,做到心中有数是基础

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不以选用的教材为依据,摒弃“以本为本”的命题指导思想,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近两年的中考命题特点是:

1.突出基础性

中考题都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近两年中考题基本摒弃了纯粹考查记忆性知识的试题,更多的是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下进行考查,而且往往是将多个知识点融合在-起,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题难度不大,但是情景性强,涉及面广。

2.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近两年中考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提供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日常生活情景,而且大多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情景,要求学生对这些情景做出合理的判断。从而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与解决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3.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

近两年中考题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关于科学质疑提问、科学猜想、科学实验设计与验证、科学分析、交流与评估等科学探究题在各中考题中所占的分量极重。这些试题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

(1)以课本中的基本物理规律为素材的探究题:此类题的实验方案大多与课本不同,要求学生根据题给信息,通过分析、推理,探究出相关物理规律,这些规律大多是初中物理知识中的主要规律。由于此类题突出体现了过程与方法,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中考的热点。

(2)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素材的探究题:此类题大多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为素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提出研究问题、科学猜想并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有时还要求总结出科学合理的规律.此类题有一定难度,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探究能理和创新思维能力。

(3)关于科学方法的探究题: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很多,其中控制变量法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作为各地中考试题主要通过实际应用来考查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4.注重考查学生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7.中考物理复习检测题 篇七

(每小题2分, 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将你的答案填在题后表格中)

1.一位无线电爱好者, 在修理收音机时需要一只约几欧的电阻, 而他的工具盒里的电阻虽然很多, 但都是几十欧或几百欧以上的大电阻。那么, 这位无线电爱好者 ( ) 。

A.必须去商场购买;

B.可以取几只适当的大电阻并联代替;

C.可以取几只适当的大电阻串联代替;

D.从大电阻上剪取一部分使用。

2.下述现象中:①汽车轮胎放气时, 气门嘴温度降低;②锯木头时锯条温度升高;③把烧热的工件放到冷水中, 工件温度降低;④水盆里的水在阳光照射下, 温度升高。以上是由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有 ( )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④。

3.体积相同的实心球体 A、B, 在液体中处于静止状态, 如图1所示, 则 A、B两物体所受重力及其密度的大小关系是 ( ) 。

A. GA=GB, ρA=ρB;

B. GA>GB, ρA>ρB;

C. GA

D.GA>GB, ρA<ρB。

4.下列物质中, 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 ) 。

A.雾; B.露; C.霜; D.雨。

5.“五一”联欢会期间, 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了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6.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 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 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 ( ) 。

A.大于10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至20cm之间。

7.如图2所示, 闭合开关 S, L1和 L2两灯都不亮, 电流表指针几乎没有偏转, 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 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 。

A.电流表损坏; B.L1灯丝断了;

C.L2灯丝断了; D.L2灯口处短路。

8.标有“220V 40W”和“220V 60W”的两只灯泡 L1 、 L2 串联在电路中时, 两灯均发光, 实际消耗的功率分别为 P1和 P2, 则 ( ) 。

A.P1>P2; B.P1=P2;

C. P1

9.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的关系时, 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3所示的图像, 根据图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通过导体 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 a的电阻大于导体 b的电阻;

C.当在导体 b的两端加上1 V的电压时, 通过导体 b的电流为0.1A;

D.将 a、b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2A。

10.在图4所示的四个情景中, 可以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的是 ( ) 。

A.日食; B.踩影子; C.照镜子; D.铅笔断了。

二、填空题 (每空1分, 共23分)

11.体育课上, 有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 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知, 跑得最快的是______同学, 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是在相同______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12.生活和生产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杠杆, 如图5所示的托盘天平属于______杠杆, 缝纫机踏脚板属于______杠杆, 铡刀属于______杠杆。

13.某型号电动自行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该车以最高车速行驶1.5h, 其消耗的电能不超过______kW·h。骑电动自行车下坡时, 关闭电源开关, 不蹬脚踏板速度也会越来越大, 在此过程中, 自行车的动能逐渐______, 重力势能逐渐______。

×××型电动自行车

整车质量 (kg) :40

载重量 (kg) :75

最高车速 (km/h) :20

最大续行里程 (km) <50

每百千米耗电 (kw·h) ≤1.2

14.如图6所示, 马路交叉口的地方有一组交通指示灯, 指示来往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行为, 每盏灯都标有“220V 100W”字样。当这组灯正常工作时, 电灯两端的电压是______V, 10h总共消耗的电能是______kW·h。

15.定值电阻 R1和 R2并联后, 接到电路中, 两电阻上消耗的功率比 P1∶P2=3∶4, 若将这两个电阻串联到电路中, 它们的电压比 U1∶U2=______, 电流比 I1∶I2=______。

16.如图7所示, 把刚刚从火焰上拿开、水已停止沸腾的烧瓶塞紧, 倒过来向瓶底浇冷水, 看到的现象为______, 该现象说明了______。

17.图8是小悦同学的一幅写生画, 在仔细观察后, 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两个物理现象:

(1) ______;

(2) ______。

18.在水中上浮的皮球, 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 它所受到的重力______, 排开水的体积______, 皮球受到的浮力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9.如图9所示, 物体 A在力 F的作用下, 以0.2米/秒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 弹簧秤的示数为3牛, 不计滑轮和绳重以及它们之间的摩擦, 则物体 A的摩擦力是______N

20.某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0所示 (已知两电阻丝的阻值相等,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 它有加热和保温两个工作状态。当开关 S1接 b, S2断开时, 它是处于______状态, 此时电路功率为 P1;当开关 S1接 a, S2闭合时, 它是处于______状态, 此时电路功率为 P2, 则 P1∶P2=______。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 (共22分)

21. (2分) 如图11是一个通电螺线管电路, 开关 S合上时, 小磁针静止在图示位置, 请再结合图上提供的其他信息, 标出电源的“+”、“-”极, 画出螺线管的绕法。

22. (2分) 如图12所示, S点是水中鱼所在的位置, S′点是人的眼睛在 A处看到的鱼的像的位置, 请完成此光路图。

23. (2分) 某同学在家中练习安装 A、B两盏完全相同的电灯, 并公用一个开关控制。接上照明电路后, 结果是:开关闭合时 A灯不发光, B灯发光;开关断开时, 两灯都发光, 但很暗, 请你画出这个错误的电路图。

24. (2分) 图13是家庭摇水井中常见的活塞式抽水机的示意图, 请在图中画出力 F1和 F2的力臂。

25. (2分) 如图14所示, 滑轮组要吊起重物, 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26. (4分) 小明买到一块漂亮的白玉石, 他想测量白玉石的密度, 看它与其他石头有什么不同。请根据图15, 完成下列表格中各物理量的数值。 (1ml = 1cm3)

27. (3分)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 班级的“物理博士”为同学们做了如图16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 针对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浸入深度或液体密度等因素进行探究, 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1) (1分) 你要探究的是:______。

(2) (1分) 所选用的图是: (填图中的序号) ______。

(3) (1分) 探究的结果是:______ 。

28.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 小东同学已连接好如图17甲所示的部分电路,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 (1分) 在小东所连的电路中, 有两根导线还没连好, 请你帮他完成电路的连接 (其他的导线不要变动) 。

(2) (1分) 开关试触时, 若发现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示数较大, 其故障原因可能是______;

(3) (1分) 实验中小东测出了三组数据, 记录在下表中。若第一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7乙所示, 请将此示数读出并填入下表中。

(4) (2分) 他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

四、综合能力题 (共27分)

29. (5分)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 小丽一家五口自驾车外出旅游, 她想知道她们全家上车后, 车子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多少。她查阅随车资料知道该车自重1300 kg, 她们家人均体重60 kg, 她估测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00 cm2。

(1) 若不计行李重量, 小丽全家坐上车后车子对地面的压力是______N, 车子对地面的压强约是______Pa (g取10 N / kg)

(2) 汽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 它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汽车轮胎表面做有花纹, 其目的是______;

②载重汽车的车轮比小汽车的多而且大, 其目的是______;

③小车司机和乘客要系好安全带, 是为了防止______带来的危害。

30. (6分) 如图19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 R是滑动变阻器, 它的金属滑片是杠杆的一端。

(1) 你认为油量表是由什么电表改装而成的?说明你的理由。

(2) 图中有一定值电阻 R′, 你认为 R′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3) 从油量表指针所指的刻度, 就可以知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请扼要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31. (8分) 将边长是10厘米的实心立方体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内, 待木块静止时, 从杯中溢出600克水, 如图20所示。

求: (1) 木块受到的浮力;

(2) 木块的密度;

(3) 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g=10牛/千克) 。

32. (8分) 随着“西气东输”, 天然气进入贵州市民家庭, 小明家已经开始使用天然气了。小明家原来就有一个电磁炉, 小明想究竟使用哪种能源更划算呢?他开始实验并收集有关数据:

(1) 小明在水壶里放入5000 cm3、20℃的水, 记录下当时的气量表示数是134.731 m3。随后点火并将火调至最大烧水, 开始同步计时。当水烧至沸腾时, 气量表读数为134.871 m3, 需时24min。小明查到天然气热值约为4.0×107J/m3, 单价2.2元/m3。烧开这壶水, 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小明家天然气炉具的效率是多少? [1标准大气压, c水=4.2×103J/ (kg·℃) ]

(2) 小明又取相同的水在电磁炉上加热, 使用功率为1000W档正常工作将水加热至沸腾, 需时30min。贵州的电费价格为0.5元/度。使用电磁炉烧开这壶水, 需消耗多少电能?花费多少电费?

(3) 你建议小明家使用哪种能源?请说明2点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1.郭彬 路程; 12.等臂, 费力, 省力; 13.0.36, 增大, 减小; 14.220V, 1kW·h; 15.4∶3, 1∶1; 16.烧瓶内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了, 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17. (1) 树的影子, 光的直线传播; (2) 水中的倒影, 平面镜成像; 18.不变, 变小, 变小; 19.6N; 20.保温, 加热, undefined。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

21~25题略。 26.72.6g, 80cm3, 20 cm3, 3.63g/ cm3;

27.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1、2、3, 在同种液体中, 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 所受的浮力越大。或者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1、3、5 在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 液体的密度越大, 所受浮力越大。28. (1) 略; (2) 电流表短路或电压表与电路串联; (3) 0.36A; (4) 1W。

四、综合能力题

29. (1) 16000N ; (2) 200000Pa; (3) ①增大摩擦;②减小压强;③惯性。

30 . (1) 电流表, 当油面上升时,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 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2) 不可去掉 R′, 如去掉, 油面上升到一定高度会造成短路现象, 烧毁油表; (3) 当油量少时,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 电路中的电流小, 指针偏转小, 当油量多时,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小, 电路中的电流大, 指针偏转大。

31.解: (1)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

G排=m水g=0.6kg×10N/kg=6N

∴ F浮=6N

(2) 因为木块漂浮, 所以 F浮=G木=6N

∴m木undefined

V木=10㎝×10㎝×10㎝=1000㎝3=1×10-3m3

∴ ρundefined

(3) ∵F浮=ρ水gV排

∴V排undefined

又 ∵V排=V浸=Sh

∴ h浸undefined

∴ p=ρ水gh=1×103kg/m3×10N/kg×0.06m=600Pa

32.解: (1) 水吸收的热量:

天然气炉的效率:

(2) 消耗的电能W=Pt=1kW×0.5h=0.5kW·h花费的电费0.5度×0.5元=0.25元

(3) 建议使用电磁炉。

天然气费用:

8.中考物理复习策略谈 篇八

策略一:把握复习的节奏

毕业班的同学们一定要按照本地本校老师制定的复习方案,有步骤地去复习。一般而言,中考物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系统复习,时间为初三新课结束到4月中下旬。这个阶段主要进行单元过关复习,主要目标是全面把握考点,消灭知识“盲区”,并且掌握一些基本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复习方法和策略是:①在教师指引下,通读课本,构建知识框架。对每个单元涉及的概念、规律按照构建的知识框架去理解,对重要知识点的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形成一套自己的模式。②关注学习过程,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对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力争到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一遍,写好每个实验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对其他的实验也要充分理解。

第二阶段为专题训练,从4月中下旬开始,到5月下旬结束。这个阶段是熟练解决物理问题的阶段。主要目标是把握整体知识体系,按照声、光、力、热、电等知识体系进行专题复习。熟练掌握定理公式和解题技巧,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复习方法和策略是:对中考命题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复习;突破自己遇到的易混淆、易丢分以及畏惧的知识难点。在概念与规律、图像与信息、实验与探究、综合与计算以及社会热点问题方面下大力气、用大功夫,紧密结合老师的指点去攻克难关。

第三阶段为模拟训练,时间为5月下旬到6月上旬。这个阶段是验收检测阶段。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每一次模拟考试,要认真上好每一次老师对试卷的讲评课。主要目标是增加信心,进行临场训练,增强临场应变的能力,切实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分数。

策略二:掌握知识梳理的方法

抓住教材资源,确保复习资料的指向正确。在单元复习中,要以教材为本,认真梳理教材,补全教材中有而平时学习时遗漏的部分。在迎考的最后阶段,还要重拾课本,再次熟悉教材,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对基础试题的熟悉程度,稳定考试心理。在阅读教材时注意以下四个问题:①各单元内容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几个基本规律的形成过程。 ②各个实验的原理、器材、步骤。③定义概念和形成规律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④重视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包括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搞清其立意。特别不要忽视教材中的想想议议类内容。

策略三:构建知识网络

在专题训练阶段,要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网络。单元知识网络应该细化,体系知识网络应涵盖知识的核心内容,反映相互间正确的逻辑关系。

一、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章凸透镜成像为例,构建单元知识网络

(1)第四章《光现象》的单元知识网络(见P27图1)。

(2)第五章《凸透镜及其应用》的单元知识网络(见P28图2)。

二、以光学知识体系为例,构建知识网络

光学部分可以按照不同的视角切入,同一知识内容可以构建为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给人以不同的启发。要建立自己喜欢的结构形式, 多多涉猎不同的知识结构形式。如果理解了这些知识体系结构,那么对光学知识的掌握就达到了熟练程度,解决光学问题就会轻松自如。下面给出实例,请同学们认真领会。

(1)以光的传播为线索构建光学知识体系网络(见P28图3)。

(2)以主要的光现象为线索构建光学知识体系网络(见P28图4)。

(3)以光路图及其成像为线索构建光学知识体系网络(见P28图5-1至5-8)。

关于力学、电学、热学等的单元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网络,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上例子进行构建。也希望在升入高中继续学习时,同学们能保持这个做法。

策略四:进行针对性训练

一、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实验能力的训练

2016年开始,我省各地市中考实验探究题分值加大,也会出现其他方式的考查,所以现在就要做好充分准备。要重视必要的实验技能:仪器的使用与测量方法、原理、实验技巧、设计数据记录表格、现象归纳与总结、简单故障分析等。探究型试题主要考查:①对科学方法的掌握;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能力;③根据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假设,并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证明的能力。

二、强化物理规律应用的训练

每年中考试题都离不开物理规律的应用。这方面的答题策略很重要。许多同学在答题时觉得遇到的问题比较容易,但走出考场,又感觉没有把握,原因是答题不规范,不会用语言文字进行必要的说明,有时在一道题里出现一个字母代表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结果得不到高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要按照教师讲的示例,精选的典型题,自己说清答题思路,写好规范的解题过程。答题前,要学会读题、说题,读懂物理情景,说准题中已知条件、隐含条件,说出所求物理量,说清解题思路,最后再书写答题过程。经过这样的训练,成绩提高一定会很快。

三、提高科学素养,加强图表信息题的训练

信息能力是现代信息社会中同学们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生存、发展能力。对信息能力的考查在中考试题中广泛存在,且日益深化和成熟。其呈现的方式主要有:机械名牌、表格、图画、图像等。

例: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能影响物体的动能。下表给出了一些物体的动能,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质量和速度相比,对动能影响更大的是物体的 。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已有信息的分析与归纳能力,不是简单地考查同学们对概念的死记硬背。这样的信息题是今后全国各地市命题的必然趋势。

四、联系实际,走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突出学生“STS”(科学—技术—社会)意识的培养,是新课标的理念。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的编制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试题的设计都从生活实际现象或实际问题入手,都来源于同学们熟悉或熟知的生活现象。这使同学们体会到日常隐含着丰富多彩的物理知识,学的是“有价值的物理”。社会热点问题更是命题者首选的素材。例如磁悬浮列车、三峡水电站、神舟飞船、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城市的热岛效应、体育赛事(冰球、足球)等。根据十八大精神,环境保护、海洋开发、军备武器等在今后都是热点问题。因此,同学们要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能将所学的物理知识真正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9.中考物理总复习方法 篇九

复习,决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知识的“升华”过程,它是温故基础上的“知新”,中考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考成绩的优劣,要想在中考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一、明确考试要求,把握复习方向 中考试题的显著特点是紧扣大纲、源于教材、异于教材,并坚持“重点知识重点考、一般知识一般考,边角知识覆盖考”的原则,而且每年的中考说明特别强调了教学大纲和教材在中考中的作用,要求中考所考查的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紧密联系教材,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学习中考说明,对大纲中158个知识点的层次要求(99个知道、37个理解、22个会,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可从大纲中找到)同学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复习时就能把握方向、分清主次,少走弯路,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认真梳理知识,注重适当分类

尽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试题在历年中考占整卷的70%之多,但许多同学在这里失分还是相当严重的,因此,认真梳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梳理知识就是要作好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公式的应用、基本规律的应用这三大环节。

1.抓住主线,知识连网 初中物理可分为五条主线:力学、热学、电学、声学、光学。这五条主线都是由点、线连成的知识网络。

2.同类知识,归纳成线

对同一类的知识要善于比较归纳、分析,起到复习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面的效果。如复习物质的密度时,可总结出如下规律:

(1)通常固体的密度最大,液体的密度次之(水银除外),气体的密度最小,固体中,金属的密度一般比非金属的密度大。

(2)同一种物质,由于状态不同,密度也会不同。如:

(3)每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都有一定大小的密度,但有的物质的密度值是相等的,如铝和大理石等,鉴别这些物质时,仅凭比较物质的密度是不行的,要结合物质的其它特性来进行判别。

(4)物质密度的大小与其温度的高低有关。固体、液体的密度均以已指明是在常温下测得的结果,而气体的密度均已指明是在常温下测得的结果,而气体的密度除与气体的温度的高低有关外,还跟气体的压强有关。

(5)表中所列均为物质的密度,不是物体的密度,两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6)密度的单位是复合单位,有kg/m3、g/cm3,要知道

通过这样的归纳小结,可加强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提高应用与计算能力。物质的比热、晶体的熔点、燃料的热值、液体的沸点都可用类似的方法归纳、总结。

3.相似知识,分析比较

对于相似的知识,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尤其是名称相近的概念,如压力和重力、内能和热量、像和影…,同学们极易混淆,区别它们的关键不是分别进行复习,而是应进行比较,只有这样的比较,才更准确、更深刻。

4.相反知识,对比复习

对于相反的知识,可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复习,如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上浮和下沉等都是一对互逆的过程,只要你掌握了其中一个过程的性质,就会通过对比掌握另一个过程的性质。

5.关联知识,前后综合对于关联知识,可以前后综合,连成一体。物理课本中,有不少描述同一物质性质的知识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如能将这些内容前后加以综合,对于全面地掌握知识是极为必要的,如关于水位应掌握下列系统知识:

(1)水是液体,密度为;

(2)水的比热容为;比一般物质的比热大;

(3)水的凝固点为0℃,冰的熔点也是0℃

(4)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5)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水导热主要是靠对流;

(6)纯水是绝缘体,普通水则是导体;

(7)水是透明体,能透过各种色光;水可用来制作水透镜;

(8)流水具有机械能,水力发电站就是利用流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9)水蒸气能推动活塞做功,如蒸汽机;

(10)“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就是浮沉条件的应用;

(11)自然界中的降水过程均是水发生各种物态变化的结果。

其它知识也可以这样综合,以形成系统知识。

三、分析解题方法,归纳解题规律

解题是物理学习过程及中考复习的重要环节,不解题只看书是学不好物理的;当前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应付各种考试,导致“题海泛滥”,认为做题越多见识越广,越能应付中考,这是很偏面的。其实,平时每位同学都做了大量的习题,复习阶段主要不是重复做多少道题,重点放在多分析、多思考,认真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解题规律上。

1.分析各种类型题的解法

物理题的类型较多,解题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各种类型的解法各有特点。所以,同学们在平时解答习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题型归类(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中考新题型如信息给予题、探究题、开放题),分析各种类型题的解法,积累经验,久而久之,就自然地掌握了解题规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如可把解答信息给予题的方法归纳为:

第一步信息处理,包括丢弃跟问题无关的干扰信息,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使之跟物理知识发生联系;

第二步是把题目中的日常生活、生产、社会热点或现代科技等背景抽去,使之纯化成物理过程;

第三步为确定解题方法或建立解题模型;

第四步处理信息,解答问题。

对于需要计算的试题,有时要列出方程求解,其中第一、第二两步是解信息题特有的,也是解信息题成败的关键,完成了这两步即实现了把信息题转化为“传统题”,也就走上了“熟路”。

2.分析归纳典型题的解法

选好、做好典型题(如近几年的中考热点题),对一类问题或一种方法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归纳各种典型题的解法,研究它的典型意义,能够达到以点代面、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通过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一些计算,就能发现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率、电功和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成正比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反比的关系,这样对串、并联电路中变量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分析解答这类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升华。

再比如,通过分析归纳“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问题,就可以掌握一些题的最佳解法,提高解题技巧。

四、注重实验复习,提高应变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物理教材的最大特点,因此,中考试题中实验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试题不仅注重考查实验技能,而且注重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的考查,所以,搞好实验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1.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实验的复习不能满足于做实验题、背实验,重点应放在做实验上,对于教材上要求要做的学生实验都要动手再做一遍,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出现的细微变化,如“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重点观察:

(1)水开始加热,杯底是否有气泡?气泡如何变化?

(2)水沸腾前,气泡上升时如何变化?

(3)水沸腾时气泡如何变化?各阶段温度计的示数如何?

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沸腾的条件和规律,通过这种形式的观察,能更清晰的认识水沸腾的全过程,如果没有亲自做实验是不可能达到这一效果的。

同时要善于思考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电学“伏安法测电功率”的实验,根据实验可进一步提出问题,如:

(1)灯不亮;(2)滑动变阻器不起作用;(3)电表无示数;(4)只有一个电表等。这时应怎么办?

设计这样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可充分调动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应变能力,同时还要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2.进行实验设计,提高应变能力

为了进一步考查同学们的实验能力,中考除考查学生实验外,还考查运用学过的实验思想方法进行新的实验设计,把实验考查的范围扩展到课外,已成为考查实验能力的新的亮点。

如用秤测量啤酒瓶的容积、用一只电表测量电灯泡的功率,这些试题已不是教材中的现成实验。因此,同学们在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独立操作完成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要弄清其实验思想和方法,并在这个基础上,自己设计一些实验,且可以在实践中判断自己的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典小径的长度;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

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类问题的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观察、判断和应变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更全面。

10.中考物理的高效复习 篇十

一、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

物理中考10个重点知识的分布:力学部分4个重点:力;二力平衡;密度;压强。光学部分2个重点: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热学部分1个重点:比热容。电学部分3个重点: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测小灯泡功率。

例如,填空题和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往往会考核简单电路故障分析或电路动态分析的题目及水平面上立方体对地面压强变化等难题。在复习中要把握题目的难易程度,盲目地进行大运动量的题海战术,是不值得采用的低效的复习策略。

二、既要加强基础,又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试题十分注重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对实验的过程的考核。例如,在考查压强概念的的形成过程时,题目中总是说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你在答题时就只能提压力的作用效果,却不能说压强,因为考核的过程中压强的概念尚未建立。试题还经常以科技、社会、生活问题为情景,这就需要我们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在皮划艇比赛中,握桨时上方的手与桨的触点相当于杠杆的支点,桨相当于费力杠杆。

三、既要重视实验过程,又要重视科学方法。 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物理学习的主要途径。通过考核实验的过程,可以检验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实验器材、操作的步骤、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归纳总结、结论的得出等。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往往还会体现出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在建立比热概念的实验过程中,采用酒精灯放在与两杯液体等距处隔着铝板加热,这样做的目的体现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使水和煤油在每1秒钟内吸收的热量都相等。在实验过程中,同样为了体现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求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许多同学误以为必须使初温相等,其实初温是否相等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四、既要提高思维能力、又要提高书面文字表达能力。近年考试特别重视对实验的归纳能力的考核,因此对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题目,往往体现在对考生有一定区分度的题目中。所以,要想获得较高的考分,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11.浅谈中考物理总复习 篇十一

关键词:中考;总复习;物理

初中物理共学两年、三本书,在最后100多天的总复习中想要学生不厌、更不忘,那就得让我们的复习方法多样化,讲究技巧性,不断刺激学生的脑细胞活跃、兴奋起来,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每节课所带来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不是像简单流水账似的重复旧知识。因此,如何通过教师对所教内容的再设计、再创造,使学生通过再学习,达到对知识的再记忆、再理解、再整合、再迁移,并且重新构建知识的框架,这是上好复习课共同面临的问题。下面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一、指导思想的准备

1.要想在中考复习中头不晕、脚不乱,首先必须工作是研究近5年的本地中考试题,从各个角度归纳、总结,进而对当年的试题进行预测

我对近4年珠海市中考题进行分析,把每年的考题逐道题地对应考试大纲中的考点,记录其分数和考法,这个表制作好后,就会一目了然地看到,每个考点都在哪一年、以什么题型、多少分数考过。这样就可以细化预测到对每个考点的出题规律了。

2.研究考纲

(1)每年的考试大纲就是中考的依据。通过前面对中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再把分析与考纲对比,可以找出有些考点是年年都要考的,大约二十几个,这样就可以定为重点复习内容,要反复复习巩固。

(2)我们要重点统计考纲中“理解”与“探究”层次要求的考点,分析被考中的频率,这些层次的考点也是重点复习内容。

(3)看当年的考纲和上一年的比较是否有修改的地方,修改的地方就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要细细研究其为什么会修改,目的是什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再就是细细体会每个考点的层次要求,我们应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会以什么形式出现;还要计算考纲中一共有多少个考点,每年中考题出现考点的百分比,哪个考点每年一定都会出现等。这样有纲可依,做到明确方向,减少盲目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增强对命题方向的预测。

二、复习模式的确定和把握

因为遗忘是有规律的,所以复习就得要技巧,复习就要寻找到与遗忘规律相对的规律。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一小时后遗忘56%,一天之后,就达到72%。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应确定三轮复习,即第一轮“系统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三轮“模拟考试”。每一轮复习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我们就要把握好每一轮复习的特点。

针对第一轮“系统复习”:历年来中考基础题约占70%左右,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树立以“课本为本”的观念,绝不能以“资料为本”。对待任何一本资料,都要经过“剪刀+糨糊”的加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针对第二轮“专题复习”:是中考成败的关键,各知识点的综合归纳、穿插运用,各种能力的进一步培养、提高等,这都需要我们老师在这一轮中一点一滴去落实,让学生得到的知识不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完整知识体系。任务是巩固基础,强化专题。以重点知识或知识单元为专题,或以中考题型为专题,或以热点、重点为专题。如以知识点分为《声现象》专题、《反射和折射》专题、《凸透镜成像》专题、《物态变化》专题、《内能》专题、《比热容》专题、《密度、压强、浮力》专题、《能量》专题、《机械效率》专题、《电流和电路》专题、《欧姆定律》专题、《电功率》专题等;或以题型分作图专题、实验专题、计算专题、综合能力专题等;或以热点问题分《厨房里的物理》专题、《漫画》专题等。

针对第三轮“模拟考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得分率。最后阶段,抓考试消灭“七害”的素质训练,即看错失分,写错失分,算错失分,因原题不理解透而失分,因课本不熟而失分,因不规范而失分,因答题速度慢而失分。做好学生的自我教育,克服非智力因素对考试得分的影响。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统一

一轮复习,可采取“读—讲—练—评”,“读”是导读,学生在老师给出几个本章节重点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读书;“讲”是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练”指学生练习大概要占课堂的1/3时间;“评”是要有针对性的讲评和重要内容进行认

真批改。

二轮复习,可采取“讲—练—评—读”,“讲”是导讲专题知识结构、单个知识点在结构中的地位、各个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专题知识的发展规律及特点和专题典型例题;“练”狠练基础题和中档题,少练高档题。突出重点、热点。“评”教学重点,知识盲点,能力弱点,答题的规范,解题的方法与规律;“读”是回归课本,通过读来消化专题知识结构,理解、记忆专题知识的规律和

特点。

三轮复习,就是“练—评”,“练”以套题为主,这些套题要尽量老师自己出题,且要是本科组全体老师智慧的结晶。题型、分值、走向与中考完全一致。

四、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化

其实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想要学生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提高,还是需要老师一些方法的刺激。如,分学习小组PK,分宿舍PK,分男女PK,奖励星星,集够几颗可以换取奖品,单科状元,师徒结对“小老师”负责制,等等。让学生上每堂课都很期待,很憧憬,很积极地想得到一些东西,证明他们自己的能力,让他们在繁多枯燥的知识中乐此不疲。

总之,在最后中考总复习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不要被动接受;注重综合开放,不要单一封闭;注重有效实践,不要机械重复作业;注重让学生合作交流,不要老师枯燥讲解。只要我们把握好以上问题,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相信,付出必有回报!

以上就是我几年来在初三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同行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高传富.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2007

(12).

12.中考冲刺历史复习建议 篇十二

(1) 查漏补缺, 及时沟通。越是临近中考越要抓牢基础知识, 将“应该拿的分”都拿到。每年都会有一些考生在考完后为丢了应该拿的分而捶胸顿足。为此, 我建议采取如下一些方法:一是由教师控制, 学生自学, 让学生阅读课本和一二轮复习的学案, 并结合近半年来比较重要的错例档案, 对基础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找到自己基础知识的欠缺和能力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 或由学生写出不懂的问题来交给教师, 以待解答理解。

(2) 背练互补, 双管齐下。在最后复习阶段中, 既强调集中强记, 也适当加大训练量。针对教材的重点、易考的热点、学生的薄弱点, 加强针对性训练, 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综合训练时, 重主干知识的扩展和应用, 重学生存在问题的知识巩固和能力训练。坚持每周一次的综合性考试及开拓性讲评,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 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三年中考, 分析梳理。在学生比较全面掌握了历史学科知识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做近三年的中考真题来“热身”, 了解熟悉中考试题, 并让学生自己分析中考试题的特点。

中考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考查要最终落脚到行文答卷上, 这是真正的“临门一脚”功夫, 因此, 我们特别重视非选择题答卷规范化的训练。

(1) 形式要求, 注重“四化”。即“段落化”“提示化”“序号化”“整洁化”。 (1) “段落化”指所需回答问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小问题或问题须明确回答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侧面, 在书写表达时“小问题”“角度”“侧面”都要自成一个段落, 使段落分明, 条理清晰。 (2) “提示化”指遇到“小问题”“角度”“侧面”等书面表达时在段首处写上主要提示语并加注冒号, 之后再写答案内容, 这样就会把试卷所问内容较清楚地呈现在阅卷教师面前。 (3) “序号化”指回答“小问题”“角度”“侧面”的各个并列要点时要分隔, 使要点突出, 一目了然。 (4) “整洁化”指卷面美观, 整齐洁净。按试卷要求用笔, 字体大小适中, 尽量做到不涂抹, 在指定区域内作答。

13.中考物理精选复习笔记 篇十三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磁场的强弱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

3、在通电螺线管里面加上一根铁芯,就成了一个电磁铁。电磁铁磁场的强弱与电流的强弱、线圈的匝数、铁芯的有无有关。可以制成电磁起重机、扬声器和吸尘器等。

4、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这一现象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的。

5、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可以使用安培(右手)定则:将右手的四指顺着电流方向抓住螺线管,姆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该螺线管的N极。

14.中考前物理怎么复习 篇十四

初三学生该如何学习物理

初三物理时间很紧,要在10个月左右的时间,要完成一年的学习内容,还要进行中考N轮复习,任务其实很重,有句话这样形容物理:初二物理两级分化,初三物理天上地下。

初三物理如果跟不上,直接决定了未来中考,甚至未来高中的物理水平,所以在接下来的这一学期,不但要学好初三物理,还要一气呵成,在秋季这几个月让初三这部分的内容达到中考的能力水平。

秋季物理主要学习机械、热学、电学、电与磁等内容,知识量大,难度升级,涉及面广,而且特别抽象,公式数量在初二的基础上暴涨,题目的考查更灵活,更错综复杂,所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是历届学生的学习痛点,甚至完全不理解,丢分特别严重,比如机械效率的综合判断与计算、电学动态电路分析、电路故障的综合判断、几大电学实验的拓展与延伸、电学的综合计算等等。

初三物理在中考中的占比高达50%,但是考法灵活多变,由于初三物理机械、电学、热学没学扎实,成为每届学生中考丢分重灾区。建议初三上学期的物理学习,要会侧重学习这些重难点的理解方法、解题神技,打磨强化自己的物理逻辑思维能力。

中考前物理怎么复习

一、联系实际,避免过失性失分

1、“动手”能力很重要

物理概念的教学不过分强调严密性,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注意学生的发展性,构建概念更重要。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是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学生要养成科学探究的好习惯,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要着重实验分析,迁移能力,形成良好的实验能力。

2、避免过失性失分

学生要有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培养自己从题目的文字、图像等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会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另外,要加强良好习惯的培养,避免过失性失分。计算欠准确,格式不规范等导致一些学生过失性失分。

二、观察和思考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善于观察和思考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学们要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就是在做实验之前,听清楚老师讲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采用什么仪器,仪器如何放置,实验怎么做,观察什么现象。还要认真思考实验结论、过程中有哪些不完善之处,怎么解决或改进,实验误差来源于哪里如何减小误差等等。长此以往,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三、错题本(好题本)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到期末考试前,大部分之前学过的内容都忘了,再怎么翻课本也无济于事?每当卷子发下来,总是遗憾地感慨“这题我会啊,怎么考试时就这么马虎?”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些事情不是真的遗忘了,而是找不到从大脑中有效提取的路径和线索,这就需要我们建立错题本或者叫好题本,主要记录“易错题”、“难点题”、“典型题”、“好题”,定期或考前翻一翻,一定会大幅有效提升你的考试成绩。

仔细想想,你花了一个多小时去考试,又花了很多时间让老师改卷和听老师讲评,实际上真正对你的学习有意义的只是那丢掉的十分,明白了这一点,你还会轻视错题本吗?错(好)题本使你的复习极具针对性,是物理取得优异成绩的捷径。

上一篇:浅谈依法从教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