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妈妈的创业故事

2024-12-11

80后妈妈的创业故事(10篇)

1.80后妈妈的创业故事 篇一

85后CEO黄承松电商创业,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创业者

“他是一个有着太多优点的boss,有敏锐的商业智慧与儒雅不失幽默的谈吐,有惊人的魄力与坚强的毅力,甚至还有点小帅”。在卷皮员工眼中,28岁的CEO黄承松有着和年龄不符的睿智与冷静。

黄承松,85后,2011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大学期间成立了武汉奇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他创建了九块邮 、卷皮等在国内知名度较高的网站,并形成了独特的电商模式。

在《福布斯》2015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评选中,黄承松首次入选该榜单,在媒体争相报道他时,他却显得尤为淡定。黄承松表示,一路走来对他帮助最大的是公司拥有一支优秀且专业的互联网团队。正是公司团队踏实肯干,沉下心来做产品,做运营,才使企业有了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源泉。

经历失败:高中时代就开始网络“掘金”

与大多同龄人一样,黄承松从小就对新的事物十分热衷,凡事总喜欢刨根问底。他的这种执着,也让他比别人想得更多,看得更远。进入高中后,黄承松开始接触电脑。当同学们不是打游戏打得风声水起,就是上网聊天聊得火热之时,他却通过电脑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花了20天研究软件,赚4000块钱!”黄承松说,互联网时代,网络上遍地都是机遇和商机,只要看得准,下手快,就有成功的希望。黄承松被保送华科大后,高三下学期就闲了下来,做起了全职软件开发,从那时候起,他再也没有向家里要过钱。从高中到大二上学期那段时间,经济来源主要靠写程序来挣学费和生活费。

2010年8月,还在读大二的他开始尝试创业,注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用兼职赚到的钱作为创业资金,做电商导购网站。就是消费者通过他们的平台渠道,购买其他大型电商商户的产品,累计积分,然后他们根据买家所积累的积分,得到相应的返利。

谁知,看似前景很好的平台渠道,真正运作起来并不简单,加之同类网站竞争激烈,大的电商平台担心利润被挤压等原因,黄承松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差点连吃饭钱都折腾光了!”回忆起当时的窘境,黄承松至今记忆犹新,坦言不仅积攒的钱打了“水漂”,身上也只剩下几十块钱。

这次失败,黄承松思考得最多的不是折腾出去了多少钱,而是失败的原因究竟在哪里。经过三个月深思熟虑,黄承松悟出一个道理:做网络要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己,才能走得更远。

逐渐演变:抓住一个需求点持续去做

2012年4月,黄承松刚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就创立了“九块邮”,9.9包邮成为了国内这一商业模式的首创者。不过,在黄承松看来,人们选品牌货会想到“淘宝”,选电器会想到京东,消费能力好一点的会选“唯品会”。那么,18-35岁群体中,收入差别很大,消费能力也各异,不是每个人都会选品牌货,选择低价实惠的群体并不在少数。如果补齐完善这一空间,必将大有可为。

2012年8月,黄承松创立的折扣精选特卖网站“卷皮网”正式上线,主要瞄准“草根”消费人群,定位为“低价版唯品会”。卷皮网专注在低端市场,从高性价比入手,与唯品会覆盖中高端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做到所有的货品是网络上的最低价并非易事。为了控制成本,一方面与许多品牌厂家建立了很好信任合作关系,其中有10多万大小商家,1000余家独家合作品牌商;另一方面,千方百计的精打细算,努力打造全国首家买手制电商。

机会总垂青有准备的人,黄承松的“卷皮网”已很快地在电商界崭露头角。2012年,销售收入近1亿多元,2013年销售达7亿元;2014年全年销售收入达25亿元。拥有超过3000万买家会员、移动端APP总用户达1500万,成为了国内折扣特卖电商第一品牌和国内成长最快的互联网电商企业。

不骄不躁:像上帝一样了解用户

“做产品,核心的核心就在于一定要像上帝一样了解用户,无论他们多么小众、多么与正常想象不一致,这样才能清楚地知道提供‘水’还是‘饮料’。当真正理解了你为用户提供的是什么,你才会知道你的用户究竟是谁,喜欢什么。”黄承松说。

他们坚信“昂贵不一定好,精准才是好的”。同样价格的商品对于不同人来说,价值是不一样的,人们在判断自己“有多想要一件物品”时,除了受到该物品价格的影响,还受到个人喜好、场合等更多更复杂因素的影响。即我们常说的用户“痛点”。

不忘初心:做一家“伟大公司”

“对创业团队而言,最怕的是丢了最初的创业梦想”,黄承松说,到今天“上卷皮,购便宜”成为老百姓很熟悉的广告语,卷皮团队一直不忘创业之初的梦想:让购物变得更省时、省心、省钱。

如今,卷皮折扣已经完成两轮融资,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商业大潮中的黄承松也将继续迎接挑战,其中的风雨只会比以前更艰难。但他表示,卷皮折扣将一如既往为用户“解渴”,关注低收入人群、关注购物体验、关注中国,并最终成为一家“伟大公司”。

2.80后妈妈的创业故事 篇二

他们, 在十五六岁, 青涩懵懂, 就开始学习生存的技能;他们, 在十七八岁, 花季雨季, 就开始承担生活的重压;他们, 或继续, 或放弃, 或迷茫, 或别无选择……但, 他们, 又是青春浪漫, 充满幻想, 精力充沛, 敢爱敢恨, 脾气一旦上来堪比一头小牛。

我就是一名管理这样一群学生的“80后”班主任老师, 面对“90后”的学生, 我苦恼与开心并存, 烦心和快乐并存, 生气和无奈并存, 为信念和理想坚持和努力着。讲台上的我白色T血, 休闲牛仔裤, 声音洪亮, 底气十足。听课的是43个和我年龄“差不了多少”的“90后”职一学生, “80后”老师遭遇“90后”学生:两代“新新人类”斗智斗勇。面对“90后”学生, 到底怎么办?成了摆在我这个“80后”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端午节好歹也是纪念一个男人的节日, 到那天男生是不是可以不值日呀”, 一名男生在早读结束的上课前大声吆喝着, 随后就是附和声此起彼伏。有一次, 我给班上的女生开了绿灯, “女生可以一周2到3个同学不跑早操”。此政策执行一周, 班上的男生就一浪盖过一浪地起哄也要“男女平等”。我和学生最终“讲和”了, 条件是:男生迟到后的处罚由一次30个俯卧撑变为20个。许多老师就像是在解一道数学难题, 耐着性子, 微笑着和他的学生“讨价还价”。

为了“打入敌人内部, 以期分散瓦解”, 我可谓是在‘90后’边缘游走。原本很讨厌韩剧的我, 放弃了周末, 主动从网上下载了好几部韩剧, 诸如《天堂的阶梯》《浪漫满屋》《皇太子的初恋》等。我是一边看, 一边做笔记、背台词, 目的只有一个:和学生交流时冷不丁说上两句台词, 会让学生感到我这个老师离他们的世界并不遥远。“喜欢我这个人, 再喜欢这门课”。

和我一样“费尽心机”和学生打成一片的“80后”老师不在少数, 尽管年龄优势原本使我们更容易接近这群学生, 但我们并不敢掉以轻心。我就不时听到过“80后”老师“与学生斗, 其乐无穷”的自嘲。他们已然摸清了学生的“底细”:老教师“哄一哄, 吓一吓, 诈一诈”的“三字经”已成为老黄历, “现在的孩子根本不吃这一套”。让我高兴的是, 我的付出并没有白费。我就听到我的学生私下里对我这样评价:“郭老师一肚子时尚的词语, 一下子拉近了和我们的距离。”班上有男生长得胖, 郭老师会说长得真“Q版”“连我们都还不知道什么意思呢!”

头疼的事同样降临在其他同事身上, 每学期末学校都会组织一次学生对老师的“民主测评”, 学生给老师打分。令老师心寒的是, 只要平时对哪个孩子批评多一点, 就会遭到报复, “怎么坏就怎么说”。现在老师都不敢说学生, 生怕说重了那些学生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来。在我一个同事的班里, 曾发生过2名女生因为和父母吵几句嘴就一起离家出走的事情。有个学生曾这样“戏弄”他的老师:上午老师让他罚站, 下午他便打电话“通知”老师, 自己在黄河边上, 想不通要跳黄河。急坏了的老师, 动员所有没课的同事四处找。就在所有人像热锅上的蚂蚁在黄河沿线团团转的时候, 老师的电话又响了:“我在校门口, 看你以后还敢欺负我。”

“打不得, 骂不得, 重不得, 轻不得, 苦口婆心又嫌你婆婆妈妈。”我就跟自己的学生时代比了比, 非常感慨:“‘90’后的学生简直不可思议, 我们这一代哪敢当面顶撞老师啊, 现在的孩子, 即使是犯了错误, 还跟没事儿人似的。”让“80后”老师感到“90后”学生难教育的年轻老师比比皆是。有问题, 学生动辄投诉媒体, 上告教育局。“12345 (市长热线) , 有事找政府”, 是很多孩子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老师很是无奈:“在‘90后’学生面前, 老师是唐僧, 只能念念经。”

我就听学校政教处的张老师讲过这样的话, 学校里最难面对的就是“最难缠的学生”了, 古人有云:美女的标准都是一样的, 但丑女却各有各的丑法。就我们学校的学生而言是太适合不过了。所谓好学生的标准都是一样的, 但问题学生也是各有各的问题。我就听学校的一个班主任说过这样的一个例子:有一次, 他苦口婆心连续3天给一个问题学生做思想工作, 学生终于请来了家长, 家长也“似乎被感化了”很是配合。可后来才知道, 所谓的家长是学生花钱雇来的, 真实身份是学校附近市场上卖面的商贩。上级部门常常转来对学生投诉的“反馈”, 称有学生反映学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希望落实一下。“像没头的苍蝇一样认真地查来查去, 结果不是子虚乌有, 就是夸大其词。”这让我们当老师的很是烦恼, 并且这类问题不只是发生在我们学校。在各类杂志、报纸和网络上, 这类报道可谓是举不胜举了。

“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极不相符”是“80后”老师对“90后”学生最多的评价。“心智成人化, 行为幼稚化, 做事极端化”, 有老师这样概括“90后”学生。一名女教师举例:两名女生闹矛盾, 一女生想借班主任之手打压对方。于是精心策划, 自编自导了一出“借刀杀人”计。描摹笔迹假传纸条, 让一个不知情的学生向班主任谎称对方要“收拾”她。“匪夷所思”的是班主任之后的调查完全在该女生的掌控之中, 甚至连班主任要问的问题, 也被该女生事先猜测得“一清二楚”。其心思之缜密, 令班主任老师“自叹不如”。最后还是被经常批阅周记的班主任在笔迹上察觉出来, 戳穿了“阴谋”。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一样惯孩子, 孩子最不缺的就是宠。让众多“80后”老师困惑不已的是:不但成天要和学生“斗智斗勇”, 而且还要时不时面对来自学生家长的刁难和“无理要求”。“学生为什么不怕老师?就是因为后面有家长撑腰!”有“80后”老师愤愤不平。“‘70’后的人认为我们这代人桀骜不驯, ‘90后’的人认为我们观念太陈旧, 根本不放在眼里。”这些话多多少少道出了不少“80后”老师的苦衷。

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使我们这代有着共同的童年和经历, 教物流的贾老师每每谈起总是笑称“80后”是“吃着5分钱冰棍长大的一代”, 现在的孩子对5分钱根本没概念。谈放坦言, 尽管教师的确有资历差异问题, 但学生家长不信任“80后”老师的现实总让老师们觉得“别别扭扭”。尽管“80后”老师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代”, 但很多老师仍认为“90后”学生的物质条件要比他们优越许多。在我看来, 无论怎样, 家长和老师的目的是一致的:培养好我们的学生。也正如我们郭校长所说的:“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一线老师, 我们确确实实是这样做的。问题在于现在的家庭溺爱孩子比“80后”有过之而无不及。有老师发现“90后”学生家庭有相当的比例是单亲家庭, 父母离异, 或是父母都正处事业上升阶段, 根本无暇顾及孩子, 孩子大多扔给爷爷奶奶。“孩子的家庭教育大打折扣”, 这些情况也是影响学生正常发展的客观因素。

1982年出生的我本身也是个大男孩, 我也有着爱说爱笑, 贪玩, 任性和有时候放荡不羁的一面。在父母面前我还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大男孩, 再加上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几年, 难免带有书生气。这些都可能是我们刚走上社会的一代人的不足, 而且可能成为我们在教学方面的阻碍。但根据事物的辩证性来说, 这些又可能成为容易和学生沟通等教学方面的强项和优势。毕竟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 关键是看你如何对待它了。所以, 我坚信“80”的一代是勇于接受困难, 敢于面对挑战, 有能力迎接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任何使命的一代人。

3.80后学子的另类创业 篇三

赵茂峰根据所在学校自习室座位紧张的情况,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计划,打造一个集考研场所和考研资讯等服务为一体的专业考研自习室。并且,该创业项目在第八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还荣获特等奖。

靠“座位”年盈利6万元

站在688名考上研究生的学校光荣榜前,安阳师范学院的考研落榜生赵茂峰不怒反喜。“考上吉林大学这个女生,是我的学生!兰州大学的这个男生,也是我的学生”。手势所指点处,安阳师范学院的10多个高校学子,被纳入范围。

作为2007级政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赵茂峰被熟悉的同学称为“赵老师”。他说,这个绰号是因为自己开办了专业考研自习室,有100多个学生在自习室学习。“至少有30%在自习室的学生,考上了理想大学的研究生!”赵茂峰说。

“赵老师”的自习室有个好听的名字“芷兰之室”,目前,赵茂峰的“芷兰之室”已经租用了两套公寓,提供的座位数量有200多个。暑期一个座位月收费90元,平时月收费75元。除了考研自习室之外,赵茂峰又为毕业后留校考研的“校漂族”解决住宿问题,创办了“芷兰公寓”。目前芷兰公寓的12个床位已经住满,每个床位每月收费100元。

赵茂峰“芷兰之室”已经座无虚席。赵茂峰说,和学校里免费的自习室相比,收费自习室多了台灯、抽屉和空调,还有专人负责卫生和秩序管理。

经过核算,按照如今经营状况,赵茂峰到今年10月即可收回资金12万余元,足够“芷兰之室”正常运行。“如果一切正常,年盈利约6万元左右”。

短缺的自习室资源

作为学生的赵茂峰为何会开办收费自习室?他说,这是机缘巧合。

一年前,赵茂峰开始准备考研,为了考研成功,他每天早上5点跑到学校抢自习室座位。学校的自习室座位需要抢吗?答案是不抢就没有。

赵茂峰的好哥们儿,安阳师范学院大三学生王涛说,每年1月的研究生考试一结束,大三的学生就会蜂拥到自习室占座,为来年的考研做准备。能不能在自习室抢到一个固定座位,免得来回奔波之苦,就成了在校考研学生的首要任务。

“既然是抢座位,就是有人能抢到,有人抢不到。”王涛说,“今天没抢到座位的,第二天就会更加努力去抢。这样抢来抢去,就越抢越眼红,越抢越疯狂。”河南创新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明魁说,高校自习室座位紧张,是河南乃至全国大多数高校的特色。有媒体报道,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千余大学生中午在图书馆考研自习室外排起了长龙,焦急地等待着自习室开门,去自习室占座成了他们生活中的第一桩大事。

王涛现在不用跟人抢座位了,他眼下给赵茂峰帮忙,负责“芷兰之室”的卫生保洁和管理工作,作为回报,他分到了一个免费的自习室座位。

学子需求催生“二房东”

高校里的自习室座位为啥这么抢手?有人认为,像信阳师院、安阳师院这样的二本院校,学子们考研的愿望非常强烈,因为,这些学校的孩子大多是中低收入家庭出身,他们只有通过考研,获得更高的学历,才有机会进入公务机关及大公司。

安阳师院党委宣传部负责人说,虽然安阳师院的孩子们很优秀,但近10年来,世界500强的企业就没有进过校园进行招聘,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考研成为学校学子们的主要出路。

为了早上能多睡会儿,赵茂峰和几个同学租了学校附近的民房,作为考研学习的自习室。而在一同考研的女朋友的建议下,短缺的自习室资源和学子强烈的需求,让赵茂峰摇身变成“二房东”,把装修过的房子租给同学,成立了“芷兰之室”收费自习室。

“芷兰之室”不是“原创”

收费自习室不是赵茂峰的“原创”, 在信阳师院綜合服务楼三楼,有个“985自习室”。

三间大教室,每间都改装成一个个带隔间的小座位,一间教室有近200个这样的座位。大三学生小张说:“这里有空调,有热水,还离宿舍很近,一个月收费65元,我很满意。”

信阳师院宣传部一位老师说,学校綜合服务楼主要为师生提供一些收费服务项目,经营的有超市、复印店、书店、舞蹈班等。“三楼的几间教室闲置着,就承包给了私人办考研自习室。自习室里有空调、热水等额外服务,适当收些费用也是合理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更舒适的学习环境的权利”。

赵茂峰的女朋友在信阳师院上学,她发现了这个商机后,赵茂峰的收费自习室就诞生了!■

(责任编辑 林荷珍)

4.80后创业真实故事 篇四

屡屡转折萌生创业冲动

从一个按部就班的大学生“转身”成为一位激情澎湃的创业者,虽然有些偶然,但林留芳三年内的三次“转折”,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定,她坚信自己所熟稔的艺术专业就是自己创业的方向。

在读大二时,就读音乐教育专业的她接到这样一份兼职家教:要将一个毫无基础的小男孩送上电子琴大赛赛场,而时间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如果从识谱开始,显然来不及,只得大胆地从视听起步。她选择《洋娃娃之梦》这首经典曲子,自己先用电子琴演奏多次,然后再找来其他不同的乐器一一演奏,让小男孩深入理解这首曲子。泉州师范学院—池店—洛江区万安街道,那个冬天,这个弱小的女孩子就是在这“三点一线”的公交车上颠簸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精心调教下,这个男孩子最终获得大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毫无疑问,这大大增强了从小就向往教师职业的林留芳对自己教学方法的信心。从此,她开始更多地接触音乐兼职家教,也愈发感觉到泉州的艺术培训市场极为广阔,开始有一种朦胧的创业冲动。

然而,仅有的那点冲动显然没将林留芳推向创业浪潮。大学毕业那年,经过为期三个月、“20∶1”的残酷竞争,她进入厦门一家知名的教育机构,成为幼儿部的一名教师。但是,因为感觉到全封闭的教育模式束缚了自己的思路,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岗位出现脱节,三个月后,她果断放弃了月薪超过3000元的第一份工作。旋即,进入了泉州本地的一家琴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内,她每天重复着接电话、接待学生、打扫卫生这样的工作,不仅感到枯燥,而且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培训机构有不少都存在经营不规范的现象。她再次主动“下岗”。

日日走访“生”出创业计划

积蓄了足够的创业冲动能量,林留芳却一点也不冲动。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首先应该对泉州的艺术培训市场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年底,她开始酝酿周密的创业计划。接下来的日子里,市区的大街小巷总是能看到一个个头矮小的小姑娘蹬着一辆自行车来回穿梭。走过每一条街道,钻进每一个巷子,拜访每一所学校、闯入每一个小区,在跟保安聊天的过程中掌握小区的入住率、学校的就学率。白天在外调查,晚上分析数据。悄无声息的三个月后,她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前期的市场调查,撰写了一份厚厚的计划书。

一个饭后的夜晚,林留芳将这本计划书递向父亲。作为长女,在父母眼中,她的能力不容置疑,她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女儿。多年经营菜摊子,家里虽然有一定的积蓄,但是创办一个艺术培训中心所需要的启动资金不是一个小数字。那一夜,父女俩有了一次长谈。“孩子,这就当是提前给你的嫁妆吧。”最终,父亲将一张有20万元存款的银行卡慎重地交到林留芳的手中。

攥着父母劳作大半辈子的全部积蓄,林留芳告诉自己:创业只许成功。

“步步为营”赢得持续运作

然而,20万元启动资金并不是创业的全部,创业更需要一种谋略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为了租到自己花了两个月才找到的颇为看好的办公场所,林留芳三番五次找到房东的办公室。可对方张口就要她将整幢5层楼全部租下来,压根没将她这个黄毛丫头看在眼里。10多次推门而入,每次都被“请”到门外。然而,“认死理”的她还是赖在门口,拉着对方的员工分析:自己先租下部分楼层,必将带动整幢楼走向热租。最后对方被她的合理分析所打动,双方签下合约。

如果说租场地靠的是“步步为营”以理服人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广告位“争夺大战”似乎靠的是胆识。林留芳的艺术培训机构入驻后,果然一家又一家的公司搬了进来,整幢楼被抢租一空。随之而来的是,外墙广告位变得炙手可热,费用水涨船高。由于费用偏低,对方向林留芳提出要撤换她的广告。虽然遭到拒绝,但仍有一家相当强势的企业乘虚而入,派5个工人偷偷地将艺术培训机构的广告“摘”了下来。闻讯火速赶到现场的林留芳也丝毫不示弱,一边脚踩广告牌讨要说法,一边报警求助。当时,一个体重不过40公斤的弱小女子与5个大男人怒目相视。经过协调,她保住了其中一个广告位。林留芳感叹,当时斗胆做点挣扎,保住的不仅仅是一个广告牌,更为关键的是守住了自己的阵脚。

同时,一股不言败的坚韧劲让她克服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创业危机。精打细算,折腾了几个月,培训机构的牌子终于挂起来了,可林留芳已经是身无分文,她不得不精心筹划着每一分钱的开销。房租和工资的支付,全指望收取的培训费。可是因为名不见经传,出现招生难,刚起步时她的培训机构里老师比学生还多。这些老师都是她好不容易从各地挖过来的,深谙艺术人才严重短缺的她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也要将人留住。本来就很要面子的她,不得不四处举债。

5.80后90后创业故事3个 篇五

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的上海姬凡贸易有限公司内,年轻姑娘们一个个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接单、打单或售后服务等工作岗位上忙碌。这家有着50名职工的企业,主人是位只有23岁的年轻姑娘宋旭兰,这个身价过千万年轻企业家为50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开创了80后创业的神话。

自小贪玩的宋旭兰的创业实属偶然。在上中专时,她对电脑上的各种游戏滚瓜烂熟,所有账号都练到99级。此时,网上刚兴起电子商务,宋旭兰带着“打游戏”的轻松状态,向父母要了500元本金,陆续开了5家网店,专卖化妆品。边上课,边开店,1年下来宋旭兰赚到了1万元。

一人的艰辛创业“小试牛刀”就获得了成功,宋旭兰想到了帮手。那是4月,宋旭兰经人介绍,认识了比她大3岁的冯美娟。冯美娟中专毕业后待业在家,她聪明能干,与宋旭兰一拍即合,来到闵行共同为宋旭兰的网店打拼。宋旭兰有了帮手后如虎添翼,网店很快进级为两个皇冠。由于经销的商品不断增加,宋旭兰有了做大网店的进一步设想。

,小宋把网店搬到了金山,不仅租借了办公场所,还租借了1000多平方米的库房。随着网店生意越做越大,她还注册了一家姬凡贸易有限公司,并与区职介部门联系,陆续招聘新员工进企业。经过近2年的努力,现在,小宋经营的公司按接单、打单、配货、检验、售后、采购、美工等工种配备员工,至今已有员工50名。就以接单来说,这家公司24小时有人接单,光接单的操作员就有12名。

在招聘的员工有本地的员工,也有外来打工者,也有就业的困难者。有位青年待业在家无所事事,家长连续三次上门为其求职,小宋录用这名青年后,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在仓库干上架活认真负责,货物很少受损。

现在,公司有着一批能干的年轻人成了宋旭兰的“左膀右臂”。与宋旭兰一起打拼了3年的冯美娟,成了公司的主管;来自浦东24岁的邱晓丹成为公司采购主管,公司经销的多种产品都在她的撑控之中;还有担任售后服务的石春艳艳,两年来,她始终抱着“真心对待客户”的真诚,为网店争得了一个个桂冠。

4年打拼让宋旭兰成为一名成功人士。但年轻气盛的她并不满足,开店4年,没有真正休息过一天,而且作息时间还与常人颠倒,常常为了选货、作价、开发新品而忙碌到凌晨4、5点钟。宋旭兰说,“互联网是个创造奇迹的地方,我一个网店能为50名兄弟姐妹有了就业的机会,这就是一个奇迹,我将为之而更加努力。”

80后90后创业故事 柔弱女子创业路上创造辉煌

一个农村姑娘,高中毕业后进城创业,闯荡商海创造了辉煌,曾是全县私企纳税冠军。一次特殊的失败,让她从事业的巅峰滑落谷底,几乎一无所有。从头再来,她又取得了新的业绩。她,就是江山美伊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山市服装协会会长刘仙梅。,她被评为江山市十大工业女杰。目前,她的企业生产的服装全部出口国外,企业员工达到近400人的规模。

蜂业“第一店”

1980年高中毕业后,刘仙梅从老家赵家乡下路头村来到江山县城,跟在城里开裁缝店的大姐学手艺。半年后,大姐关了裁缝店,和姐夫一起外出养蜂。已基本学成裁缝手艺的刘仙梅,便自己开起一家裁缝店。

如果刘仙梅满足于做裁缝师傅,可能这辈子就开裁缝店了。但她是个有想法的人。江山是蜜蜂之乡,养蜜蜂的人很多。刘仙梅的爷爷、爸爸都是蜂农,后来大姐和姐夫也到全国各地“追花逐蜜”去了。养蜂的人多,需要销售出去的蜂蜜、蜂王浆也很多。看到了其中的商机,1983年,刘仙梅便和丈夫一起开了家“蜂农店”,将蜂农手里的蜂产品收上来,然后销往全国各地。当时,全江山一共就两家“蜂农店”。

那时候做生意的人还不多,竞争对手少,加上自己用心经营,蜂产品生意发展很快。“我们起初主要就靠电话、电报等通讯手段,向外面联系销路。”刘仙梅说,他们在电话本上一家家地找制药厂,然后一家家地联系,把江山的蜂产品销到了北京、河南、福建、吉林、黑龙江等地,现在的上市公司“通化东宝”、“吉林敖东”等著名药厂都曾是她的客户。1984年,她的“蜂农店”纳税额就排到了全江山私企纳税第一名,所交的税款占当时江山城关个私企业纳税总额的十分之一。在那个年代,她一年的纳税额就达上百万元。

“当时,江山60%左右的蜂产品由我们收购、销售出去。”刘仙梅说,他们不仅把本地的蜂产品推销出去,还把药厂生产出来的滋补品、营养品销到江山来,在江山有批发部,也有门市部,生意做得很大。

人生“滑铁卢”

事业发展了,生活好了,刘仙梅又有了新想法。1992年,刘仙梅觉得女儿已经8岁,事业也发展稳定,就想进大学深造。开过几年裁缝店,她对服装有感情,也有兴趣,于是便自费前往中国纺织大学,就读服装设计专业。家里生意方面的事情,她全部放手不再过问。

在中国纺织大学进修一年,1993年回乡后,她创办了江山市首家私营服装企业,作为她的第二份事业。初办服装厂,要找客户、找市场,她将精力都投放在办厂上。起步时,服装厂的业务是“为他人作嫁衣”的来料加工模式,业务量小,利润薄,企业发展慢,员工只有三四十人。1994年,她联系上一位做外贸的客商,叩开了外贸之门。为采购外商需要的面辅料,她跨过3个省市,走了6个城市,终于找到了满意的面料;面料买回来后,她又紧盯着车间缝制车位的每个环节。质量有保障,外商满意,她的服装厂逐步发展成一个专门加工出口服装的企业。

就在她一门心思搞服装厂的时候,让人想不到的严重危机出现了。由于刘仙梅几年没有过问蜂产品和保健品生意上的来往,所有经营资金都被挪用于期货投机。

到1995年她发现问题时,多年辛辛苦苦做生意赚来的钱已经全部亏个精光。因服装厂基本上还是来料加工性质,不需要流动资金,而且加工服装的设备投入不大,只有当初的20万元投入,几年来服装厂的利润也都用于蜂产品和保健品经营的流动资金——当然也全部在期货上亏光了。全家的所有家产,就剩下一套房子。这种变故,真让人欲哭无泪。

变故发生后,服装厂被迫关门。在朋友的牵线下,她只身一人去了外地,重操旧业做服装。

再创新业绩

只身一人在外闯了3年,刘仙梅的服装加工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又得以一步步做大。,积累了一定资本后,她回到家乡,租赁了江山茶叶公司约4500平方米的厂房,创办“江山美伊服饰有限公司”。当年,被江山市评为“服装制作大王”,并被江山市国税局评为纳税大户(民营企业获此荣誉者仅2家)。

“期货事件”使刘仙梅事业遭受重创,又导致家庭破裂。外表看似柔弱,但十多年来,她既做好了单身母亲,将女儿培养成了当地的高考“状元”,又独挑再创事业的重担。多年做外贸订单,刘仙梅对国际服装市场的流行款式、面料要求、制作规范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企业效益,经过努力,她又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为使企业在国际服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她注重科技投入,引进新工艺,购置新设备。近年来先后开发生产出了免烫系列产品、环保型防紫外线等到产品。

,刘仙梅出资数百万元买下了原租赁的茶叶公司厂房,使生产基地得到稳定。,“美伊”又投资1000多万元,在江山特色工业园区征地80亩,建立新的服装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

近年来,国际服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不断下调,给出口型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虽然公司生产形势仍然红火,刘仙梅却又有新有想法。公司生产出口服装,一直没有自己的品牌。为此,刘仙梅正在创造条件使企业从单纯为别人贴牌生产向创建自主品牌的方向努力,从单一的出口服装向产品多样化方向努力。公司已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并开始开发家纺产品和功能性面料。公司与中国东华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东华大学已在美伊公司建立“功能性纺织服装与防护服”研发实验基地。公司将利用这种合作关系,开发生产多功能防护服。

80后90后创业故事 我们所熟知的80后创业明星

李想,30岁

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前泡泡网)与汽车之家首席执行官,高三建立个人网站“显卡之家”论坛。2创办从事电脑硬件、个人和办公数码产品的信息服务的网站泡泡网,之后从石家庄迁到北京。,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创建汽车之家网站,定位为“第一次汽车消费导购”,在竞争激烈的IT产品社区+门户中,靠自有资金和利润确立了江湖地位,用户浏览量较同类网站绝对领先。开始接管“车168”网站。曾被UT斯达康的创始人薛蛮子投资。泡泡网及汽车之家被澳洲电讯收购。

戴志康,30岁

2000年考上哈尔滨工程大学,创业,康盛创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 专业从事社区技术及软件研究与产品开发,除Discuz!之外,至今已拥有包括社区博客系统X-Space、社区门户系统SupeSite等一系列社区软件产品。达到年收入几百万。同年12月,软件实施免费,向服务转型,成为中国互联网社区软件领域第一家宣传免费及开源的企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社区平台和服务提供商。全球使用的站点已经超过80万个。其中包括网络社区以及媒体集团与大型品牌企业。

茅侃侃,28岁

14岁开始在《大众软件》等杂志发表数篇文章,并自行设计开发软件。20正式创业,时任时代美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兼首席运营官,致力于将真人实景游戏项目Majoy把网络游戏搬到线下、模仿其后台数据运行,在实景中由玩家亲自扮演角色,将任务落户石景山雕塑公园,项目总投资3亿元,茅侃侃占有20%的股份。著书《像恋爱一样去工作》。 刘松琳,30岁

深圳市聚成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17岁第一次创业,6月创办深圳市聚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深圳。公司面向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培训服务,内容涵盖了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等,产品包括大型公开课、在线商学院等,推出了名为“企业学习成功王牌”的学习卡。20已有会员企业50000余家,员工4000多人,分(子)公司遍布国内40多个省市,每年为社会和企业培训各类人才超过100万人次。得到联想投资、和君咨询签约,收入有望达到8亿元。

赖霖枫, 29岁

广东兴宁市人,第一笔收入来自于卖QQ号。20创业,20与团队专心投身于修改Windows系统和建设网站。修改的“雨林木风”版X P系统被越来越多的网友下载使用,被网友评为与番茄花园、深度齐名的三大“XP盗版”集团之一。同年创建了流量仅次于百度旗下的“hao123.com”和谷歌旗下的“265.com”的“114啦”网址导航网,以及种目繁多、分类齐全的软件下载站点——绿色下载吧。20“雨林木风”X P开发团队宣布正式解散。 年1月15日推出了115聚合搜索项目,以百度和谷歌两大搜索引擎的搜索记录为基础,进行优化整合的搜索引擎。同年发布了名叫“Y lm f O S”的开源操作系统。

沈思,30岁

6.创业80后案例真实故事 篇六

这个80后小伙叫贺琦,一个自称创业界“纯屌丝”的青年创业者。

创业两年,他获得乐博投资创始人、中国青年天使会会长杨宁500万元的风投,他和合伙人杨成也成了杨宁的徒弟。

投资界人士都知道,这是风投机构在国内3D打印领域的首笔投资。

一起来看这个自称屌丝的80后小伙3D打印的创业故事

撕掉工作签证回国创业

1米82的高个,尚未脱去稚气的脸蛋,这是贺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殊不知,在被人认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3D行业,他已经摸爬滚打两年有余。

“什么工作签证,什么绿卡,我们都不要了,回国!做我们喜欢做的事情。”回国前,贺琦和4名室友趴在就读的加拿大某大学17楼宿舍阳台上,将工作签证撕得粉碎。

“他们是不是疯了?”朋友笑他,在那时,不少人可是想尽办法移民加拿大,想享受那里的高福利政策。

“我不想被现实束缚,总得拼一下,创造自己喜欢的生活。”贺琦说。

回国后,在家还没待够一天,贺琦就被母亲“逮”去父亲的公司,当了一名包装工。随后,他一步步进入公司的核心部门事业部。“现在的公司管理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父亲公司的事业部学起的。”在父亲公司三年,贺琦所在的事业部将销售额做到了1000多万元,占整个公司产值的三分之一。

然而,陈旧的经营模式,让不满于现状的贺琦抓狂,“不能简单地做外贸,应该有自己的品牌。”,在公司的经营思路上,贺琦与父亲第一次产生了冲突。

“那时,天猫商城刚起步,我认为这是公司打品牌的最好时机,我家每年有400~500个新款式,随便挑一点到天猫上去卖,慢慢会有自己的品牌……”他将自己的商业计划书摆在父亲面前,没料到被全盘否定。

在他父亲看来,做天猫不仅需要库存,还需要运营团队,就现状而言,一年有3000多万元赚,没必要分出精力去做经营之外的事。

20,贺琦结婚了。他本可以过得舒坦、畅快。可就在这一年,他出人意料地辞职,创业!

贺琦说,他骨子里不是一只“乖乖鸟”,而是展翅高飞的雄鹰。

春节,他和父亲做了一次深入交谈,并将两份商业计划书摆在父亲面前,一份是单晶铜项目,一份是3D打印项目。

这两个项目,贺琦在加拿大求学期间就接触过,其中,他的光纤激光器还申请过国家“3315”计划。

因为单晶铜投资高、风险大,他最后选择了3D打印项目。

结婚礼金做启动资金

贺琦没有向父亲要一分钱,带着激情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

他将结婚时所收的礼金和妻子的嫁妆全部拿出,凑了100万元,注册了公司———宁波乔克兄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乔克兄弟)。

他的第一个合作伙伴是西安交大的几位博士。“他们做研发,产品由西安交大生产,双方品牌共享。”贺琦说,当初的合作形式是纯哥们合作。

年年底,因为利益分割问题,双方停止了合作,贺琦的第一次创业历程戛然而止。他带着团队开始另外寻找合作伙伴。

在朋友的介绍下,贺琦遇到了如今的合伙人杨成———万里学院的毕业生,他同样对3D打印充满了热情。

“那时,我在代理杭州一家3D打印公司的销售业务,只要我们有需要,琦哥一定帮。”杨成说,贺琦直率的性格让他很欣赏。

年年初,杨成索性关掉了自己的公司,全身心地投入到乔克兄弟中来。

“公司组建初期,我们的团队10人就挤在几十平方米的办公室内。”如今,在鄞州商会乔克兄弟办公室已经拓展到100多平方米,他们还在一楼租了一个房间作为设备展示区。

3D打印进军珠宝首饰领域

“中国的3D打印很火热,但找不到一个出路。3D打印什么都能做,却又什么都做不了。”杨成说,就目前而言,低附加值的产业不适合3D打印,只有高附加值的产业才能支撑起市场。

他们选择了珠宝这一高附加值、高利润的行业。

因为,珠宝行业的制作方式仍沿用了失蜡铸造(失蜡铸造需要手工雕蜡模进行倒模铸造),可失蜡铸造法效率低、成本高、工艺复杂。一个普通雕刻师月薪至少6000元,一个雕刻部门需要3~5个雕刻师,光人工成本就需要十几万元,而完成一个蜡块雕版需要5个小时以上。

“我们用3D打印两个小时能做7~8个雕版,而一台机器只需要8万元。”

将产品卖入珠宝门店,打造门店、设计师、工厂三方合作的平台,真正做到珠宝首饰私人定制。

贺琦估计,这一产值将达上亿元。

在大赛中与杨宁结下师徒之情

去年下半年,在宁波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上,乔克兄弟受到了乐博投资创始人、中国青年天使会会长杨宁的关注。

贺琦清楚地记得,当天,他们将设备摆在大赛门口的过道上,一个青年男士在他们的摊位前转了又转,当时他们并不知道对方是投资圈内的知名人士杨宁,只是互相留了号码。

没想到,几天后,杨宁和他的合伙人竟然神秘地出现在乔克兄弟的会议室内。“我正在开会,没想到他竟会亲自到我们这样的小公司来考察。”

“他根本没与我们聊项目,而是聊团队管理,为人处事各方面。”贺琦说。

不久,杨宁决定向乔克兄弟投入500万元,并收了贺琦和杨成为徒弟,还为乔克兄弟提供了专司国际事务的律师。

今年,杨宁还将推荐乔克兄弟参加CES(北美消费电子展,全球最大的电子展之一),介绍雷军等业界精英与他们认识。

大学生创业大赛后,乔克兄弟的销量增了三四倍,但贺琦和他的团队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开始向珠宝细分市场进军,用一种新模式颠覆传统产业。

此外,他们还与杭州某扫描公司合作,进军利润更高的齿科,用3D打印改变齿科的传统商业模式。

7.一位“80后”创业明星的陨落 篇七

2010年,“80后”开始陆续进入“三十而立”之年。

然而对于今年刚刚30岁的“80后”创业明星郑立,2010年可是难捱的一年。2010年1月29日,分贝网CEO郑立因组织网上淫秽表演罪在荆州市荆州区人民法院受审。这个曾经号称身家过亿的“中国网络音乐推广第一人”,曾是“80后”创业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的倒下,引发了各界对于“80后”创业价值观的质疑。

笔者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深入采访,认为只有深入了解郑立陨落的前因后果,才能对郑立陨落有一个客观认识,同时可以揭示出“80后”创业者的误区。

初涉商海

郑立1980年出生在重庆,1998年高中毕业时,成绩不理想的郑立仅仅考取了计算机专科。郑立并不是一个主动创业的人,在大学里其他同学创业时,他依然享受着大学美好轻松的时光,似乎一直处于休眠状态。2001年从四川大学物理系毕业后,郑立一个专科生找工作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经过几个月的奔波,最后在重庆一家电脑城仅仅找到了一个维修工的工作。这个工作在IT行业里算是最基层,每天需要拿着螺丝刀等工具走访客户问人家修不修电脑,常常遭遇人家的白眼。

这样的遭遇逼着郑立下定决心自己创业。

郑立喜欢音乐,但是因为维修工的收入实在太少,所以他没有太多闲钱买CD,于是经常到网上去听歌。2003年的一天,他打开了一个论坛,里面一个女歌手的歌声引起了他强烈的兴趣:“一听这个歌手的嗓音很爽,和明星蔡依林的感觉没有什么区别。我觉得这种歌曲放到这里太浪费了,我敏锐地感觉到这里面有商机,但商机是什么我说不清楚。”

这个女歌手名字叫香香,于是,郑立用QQ给香香发信息。

“郑立在论坛上发消息,说要加我QQ,我说干嘛,郑立说,我和你聊点正事。”香香回忆说。

郑立对香香说,她的歌太好听了,还会有更好的发展,他希望香香和他合作,给香香建立一个个人音乐网站。

这时的郑立发现,很多和香香一样怀有明星梦的歌手,没有渠道去传播自己的音乐,如果给这些歌手提供一个可以发表自己作品的平台,让他们实现自己的歌星梦想,可能会有商机。

于是,他拉来王豫华、吴佳俊、辜陶这三个朋友合作。2003年,几个人用借来的2000元钱成立163888翻唱网,而香香成了网站的第一个签约歌手。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研发的名为K8的录歌软件,受到了追捧,网站刚刚成立一星期,访问量就达到了四万,这令他们欣喜不已。但是,随后问题就来了。

危机重重

几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没有启动资金,没有创业经验,成立商业网站并不难,可是,要运营商业网站难度则非常大。首先,他们面临服务器的问题。因为访问量太大,巨大的流量让服务器的CPU始终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很快就崩溃了,但是要买一个好的服务器需要10万块钱,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么多钱。

而更令他们头痛的是网站盈利问题,一个月下来,虽然大家一分钱掰成两半,但只有投入没有回报,几个合伙人不但没有一分钱的工资,还需要到处借钱来添补网站的运营费用。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郑立决定“每年收取60元会员费”。这很冒险,习惯了免费享受网络的网民会不会接受呢?

郑立的决定很正确,因为当时类似网站并不多,并不高的收费很多网友还是愿意接受的。郑立终于从此有了收入。

可是,危机再次袭来。郑立网站使用的主机是租借的虚拟主机,网站和录歌软件也是自己研发的,技术一般,再加上网站每天的访问量都以几何速度增长,致使网站的访问速度极慢,歌曲不能流畅播放,很多付费的网友纷纷要求退款。郑立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大的资金,必须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解决更新设备的费用问题。

他也曾试图去找投资,但是很困难。郑立的合作伙伴王豫华说,他们找投资的时候,有人问,你们有没有生产线?你们的年产值是多少?你们的固定资产有多少等等,可郑立的公司是白手起家,除了网民喜欢、已有赢利外,什么也没有。

更令郑立担忧的是,有人开始模仿他们成立了类似的网站,如果他不迅速解决盈利问题和资金问题,他很快会被淘汰,公司肯定要关门。

转机出现

转机出现在公司成立三个月以后。 这一天郑立在网站上突然听到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这就是《老鼠爱大米》,动听的旋律一下把他吸引住了。想到时下很多人都爱把好听的歌曲作为手机的彩铃,郑立眼前一亮,盈利模式有了!

这时,他又想到了香香,他觉得香香可以帮到他。香香翻唱了这首歌曲,很快这首歌从网络火到大江南北。香香、杨臣刚两位网络歌手也因为这首歌曲一夜成名。而通过彩铃下载的分成,公司一下赚到了500多万。资金问题一下解决了。因为这首歌,网站在业内迅速蹿红,随后他们又推出了《香水有毒》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网站也被冠以“华人第一音乐社区”的称号。

好运气似乎接二连三赶来。这天郑立一进公司,吴佳俊告诉他:美国IDG公司来电话有投资意向。美国IDG可是全世界最大的风投,投资过腾讯、新浪等知名网站,对中国互联网业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郑立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随手就把包扔了出去。

危机又来

知道IDG的人已经来到成都,郑立决定马上赶到成都。可是,他在车站刚买好车票,公司突然打来电话,说网站服务器的硬盘被重庆网监处收走了。原来是有人举报郑立的网站上有色情内容,郑立调查后发现,原来是一个误会,是歌手误传上去的。其实,现在看来,这是给郑立的一次警示。但是,郑立并没有从这次警示中吸取教训。

突然发生的变故,并没有让郑立乱了阵脚,他果断决定:封锁消息,自己去成都的计划不变,公司其他人负责恢复网站运营的事情。其实,这次去谈投资大家心里并没有报太大希望。

当时和郑立谈项目的IDG公司负责人王树回忆说:我们看过的公司和实际投下的公司的比例大概是1%。

1%的比例,竟然让郑立拿下来了,而且是在网站被查封的时候!和很多渴望得到风险投资的人相比,郑立是幸运的,他瞒天过海地取得了IDG投资公司的信任,对方同意意向投资200万美元。

200万美元,这是IDG在重庆投的第一个网站。郑立在重庆一举成名。到2006年,网站注册用户达到1200万,分贝网获得互联网最具活力奖荣誉。郑立被鼓吹为身家过亿的“80后”CEO。这一年,他26岁。

但是,危机已经向他慢慢靠近……

北上遭遇滑铁卢

解决了网站运营的资金问题,郑立感觉重庆已经无法容纳他。郑立说:“163888要做全球的生意,以我的观点和思维来看,应该到北京去发展。”

2006年,郑立将公司总部从重庆迁到了北京,这是他做的最错误的决定之一。到了北京以后,郑立才发现自己的渺小和平庸。他说:“两种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在重庆你拿个投资就很了不起,但是在北京你拿个投资不算什么,别人也有,现在看起来才知道自己还欠缺很多。”

163888网的新战略并不成功,郑立一下陷入了困境,这个时候他的合伙人王豫华也无法忍受他的一些做法,离开了。

郑立的命运到了转折点。

2007年6月,163888网成立四周年之际,启用了新域名fenbei.com,郑立希望以此来扭转公司的命运。但是,国内类似音乐网站大量出现,分贝网的优势渐失。而他赖以生存的收费模式也遭遇挑战——免费空间成网络主流趋势,依靠卖空间和收取会员费的赢利模式难以为继。广告收入成了分贝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显然不能支撑网站的运作。

从2006年获得第一笔风险投资以来,郑立的网站亏损越来越严重,而IDG公司的200万美元的意向投资也没有全部到位,郑立公司的资金链彻底断裂。

铤而走险

2007年郑立不得不把公司总部撤回重庆。此时,他体验到“落地的凤凰不如鸡”的感觉了。回到重庆以后公司运作依然艰难,眼看自己一手缔造的神话就要破灭,郑立非常不甘心,拼命寻找救命稻草,向很多人和公司发出求救信息,但是,一次一次被拒绝。

偶然的机会郑立发现视频聊天网站赚钱很快,于是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到12月份,郑立、戴泽焱、刘峻松三个人分别以三家公司的名义签订了一份视频聊天室的合作协议。

郑立对网站进行严格的公司化管理,刘峻松提供视频聊天软件的技术,戴泽焱和郑立提供网站的架构,公司的张戎和何佳负责招募表演的主播小姐。而在网络营销上郑立有一定能力,想到了广告联盟,利用广告联盟的广告效应,视频聊天室的点击率不断提高。

而通过进行淫秽色情表演牟取利益的方式,半年多的时间里,公司就获暴利1980万。

这个时候的郑立是在饮鸩止渴,用这样方式赚来的钱来维持分贝网的运作,并作出完美的财务报告,希望把分贝网卖出个好价钱后,他就全身而退。可是,他的这个如意算盘并没有如意。

2009年4月,荆州市公安局接到举报,郑立的公司有全脱裸聊等淫秽内容。2009年8月,荆州市公安局专案组分别派出三个工作小组共计29人赴重庆开展调查、取证和集中抓捕行动。当场抓获郑立、戴泽焱、刘峻松、龚兆玮等人。在“聊天工作室”,十余名“主播小姐”及视频表演经理何佳、张戎等人一同被擒。

创业只等于赚钱?

2010年1月29日,郑立在荆州市荆州区人民法院受审,等待他的是法律的严惩。郑立不得不喝下这杯苦酒。

那么,是谁给郑立酿出这杯苦酒呢?现在有些创业者,只是把赚钱作为创业的惟一目的,这是极其危险的,郑立也是其中之一。他在看守所的悔过,会对这些人有所警示:“在看守所的这段时间我挺后悔的,悟出来一个道理:作为一个企业家必须具备的一条职业素质是不能丢的,就是社会责任感!以前对社会其实也有贡献,造就了很多网络歌手,我们年轻人对社会还是有贡献的……真的很后悔。”

8.80后草根创业故事3个 篇八

游戏行业有这样一个特性:每年开发的几千款游戏中,能做到有收入的极其有限。而以社交游戏起家的恺英网络(KingNet)开发出的第一款网页游戏《蜀山传奇》每个月收入几千万元,并且还在持续增长当中,成为腾讯第三方游戏开发商中业绩最佳者。

恺英网络掌舵者王悦,是一位自称“不懂游戏”的80后。两年时间内,他带领400多人开发出的“楼一幢”、“恐龙王国”、“热血海盗王”等多款SocialGame登陆腾讯朋友、QQ空间、人人网、Facebook等多个平台后,累计用户超过一亿,每天就能为他带来几十万元的收入。

大学时期,王悦并不像很多同学一样迷恋网络游戏,他只玩一些休闲益智性的游戏,最多偶尔打打CS。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怎样做好网站、做大流量。买本PHP手册,需要实现哪个效果就翻看哪个函数,这是王悦最大的乐趣所在。

王悦帮别人做过平面设计、LOGO和界面,但发现不赚钱。大二时,他注册了很多域名,做过各种流行网站,包括下载站、音乐站等。“在百度搜索手机铃声的时候,百度共76页,从第一页的第一条到最后一页最后一条手机铃声下载都是我的网站。”

“不管是在网站下载软件或看书,做个人站必须专注于把用户体验做好,用户才会收藏。”把内容放到第一屏还是第二屏,需要什么按钮、什么大小,内容展示多大,怎样让用户来了就喜欢这个网站……王悦早就开始注重研究用户行为和用户体验。

据王悦回忆,网站程序写好后,搜索引擎读取页面,百度每半个月或一个月更新一次后,他的网站经常有几百万页被收录到数据库,流量非常高。很多都按照点击、注册、弹窗、下载等各种组合方式进行收费。当时淘宝、一搜、金山词霸、雅虎邮箱等推出很多广告。后来谷歌广告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有些关键词点击一次就有十多美金。大学未毕业他就赚了几百万,完成创业资本的原始积累。

尽管做个人站也能赚不少钱,但他一直希望有机会创业。“当时的SP行业很不健康,难以长久经营;再就是希望做一些更大、更有价值的事业。”在没有合作伙伴、人脉等资源的情况下,王悦决定先择业再创业。

毕业那年,王悦在一个站长大会上遇到庞升东,同为个人站长出身的二人一见如故,谈话很投机。王悦接受庞升东邀请加入51。时51刚处于初创期,只有十多个人,是庞升东的真诚打动了王悦。

当时王悦的目标非常明确,抱着学习的态度加入51,体会公司的管理和运作。20~,王悦参与过行政、产品、策划、运营等各个岗位。让他感悟最多的是公司在什么阶段,什么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

亲历了51团队的高速发展,员工从十几人到几百人,用户量从零做到1。7个亿。“融资中的沟通技巧、怎样维护各种关系、公司高速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对于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王悦都有很多感触和思考。

20,王悦带着十多个人离开51成立恺英网络,以3839作为主营业务。3839最初是王悦在51负责的一个项目。后来3839以速度取胜,并超越7K7K,Alexa全球排名在500名以内,成为仅次于4399的第二大小游戏网站。“当时很多人不理解3839的成长速度,以为我们刷了Alexa流量,其实这都是我们多年做网站经验的累积。”王悦感到有些委屈。

尽管当时网站每月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但王悦最终还是决定把3839卖给了蔡文胜,因为他隐约嗅到社交游戏庞大的市场空间。

当时农场游戏很火,王悦考察后发现:产品不复杂,技术含量也不是太高,于是拨出3个人试水社交游戏。一个前端Flash,一个后端PHP,一个美术,三人组成一个项目组。等游戏开发起来才发现犯了眼高手低的错误,预期两星期能出炉的产品延长为3个月时间。这第一款社交游戏就是“楼一幢”(在腾讯平台上名为“摩天大楼”)。

20下半年,“楼一幢”登陆人人网,出乎意料的是,仅有3名研发人员、从未做过游戏的2名程序员参与的第一款社交游戏竟然能很快达到100万用户量。这让王悦倍受鼓舞。紧接着,恺英网络有机会成为腾讯平台上的第一个第三方游戏开发合作商,腾讯的流量让“摩天大楼”的用户数量快速突破一个亿。

其实“摩天大楼”的成功并非偶然。据王悦分析,游戏之所以能很快得到用户的认可,是因为产品的开发有数据基础。“我们不是通过做用户调查、问卷调查这种方式获取数据,这种样本太小;而是经过考察3839后台的海量样本得出数据。”

他们在3839数据后台挑选出每天玩家最多的游戏,再添加很多社交元素到游戏中。一款游戏做出后,建立数据系统,再不断分析用户行为,了解腾讯、Facebook、人人网等每个平台的特性,调查用户玩法偏好,用户年龄、男女比例等数据。“SNS到底该怎样把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该怎样利用这些关系把人吸引进来并保留下来才会产生真实互动……这些宝贵经验都是51给我们的。”在51的经历,对王悦影响深远。

王悦最近的得意之作当属恺英的第一款网页游戏《蜀山传奇》,是一款以蜀山为题材的角色扮演游戏,每月这款游戏为他带来几千万元的收入。但不为外界所知的是,这款游戏竟然是一名程序员的作品。

当初这名程序员提出要做一款网页游戏时,王悦没有反对。“我们会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在考察了一个多星期之后,感觉认可这个人和他的带队能力,起码之前他做出来的东西让人感觉很靠谱。”开放、信任是王悦和恺英网络的管理风格,也成功造就了恺英第一款WebGame。

“High起来;敢于决策,允许犯错;最重要的事,马上去做;天道酬勤”是王悦一直强调的企业文化,允许大家犯错误,给负责人足够的决策权利。当然这个过程中不断交学费也在所难免,比如当初楼一幢在Facebook平台上运营时因为更换新版本游戏停掉几天,导致用户大量流失。王悦允许这些错误出现,关键是出现之后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管公司付出10万块,还是100万,只要这些钱在公司的承受范围之内。我们知道在纠错过程中团队的成长是飞速的”。

“不懂游戏是我的优点,也是缺点。因为不懂,所以很信任团队,给他们更多空间去发挥。”这是王悦经常提及到的。

80后草根创业故事 80后“泥鳅王”的草根创业故事

在武进区奔牛镇叶家码头陈巷村的西北角,有一片80亩的泥鳅养殖田,养殖田的主人仅仅是一位22岁的小伙子,名叫姜林虎。虽然自己是老板,但是姜林虎却不 是人们印象中的坐冷气办公室、西装革履的老总模样,由于长时间在外劳作,脸晒得像条黑泥鳅,然而年纪轻轻的他却已是养殖业内小有名气的80后“泥鳅王”。

读书还是创业?

,小姜高中毕业后,父亲帮他选择了一所省内知名的院校。虽说进校时是大专,但经过5年的学习并通过考核后,就能取得本科文凭。但姜林虎觉得, “别人上5年大学要花去不少钱,而自己5年搞养殖能赚钱不说,还能抓住黄金时间学点自己想学的东西。”

姜林虎的父亲搞了几十年的珍珠养殖,姜林虎从小耳濡目染,也对水产养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经验,他觉得从事水产养殖,同样有着广阔的天地。辛辛苦苦为儿子铺好了路,满指望他能成为大学生,今后跳出农门,父亲老姜听了儿子的计划,不由得怒从心头起。但拗不过倔强的儿子,最后还是勉强点了头。

姜林虎的父亲养了400多亩河蚌,收获颇丰,但不愿因循守旧的小姜有自己的想法,他要独辟蹊径。“因为珍珠这行基本走到尽头了,利润又不高,我要找新的行业。听说泥鳅很有市场,我考察了一下,发现效益确实可观。像黄鳝、螃蟹一亩顶多2000多元,像养泥鳅,好的话,后面添个零。”小姜一脸憨厚地笑着说。

虽说对水产养殖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怎么养泥鳅,姜林虎还是一窍不通。凭着一股子狠劲,小姜走南闯北,苏北、安徽、江西,四处拜师学艺。每到一处,他就打听哪里有大的养殖场,然后找养殖基地边的一个小旅馆住下,整天磨蹭在别人的泥鳅塘边,又是递烟又是套近乎,主动当别人免费的“劳力”。经过整整一年的 “偷师学艺”,小姜不但学到了泥鳅养殖的技巧,而且对于泥鳅销售的整个环节、利润如何,他也了解得一清二楚。同时,他还将不同的养殖经进行比较鉴别,选择最优方案。经过一年的学习,姜林虎打算真正下海。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7月,“学成回家”的姜林虎租用了10余亩土地,开始试验泥鳅养殖。短短3个月,到10月份,原本220条一斤的泥鳅苗已经逐渐生长到60余条一斤,泥鳅整整长了3倍多。就在姜林虎满心指望着收获的时候,一夜之间,500余斤的泥鳅突然死亡,让姜林虎苦恼不已,当年,血本无归。姜林虎开始苦寻原因,在武进区农林局和农业方面的专家帮助下,终于发现原来是河底淤泥内大量的蚌“害死”了泥鳅。找到原因之后,姜林虎反而信心更大,同时也更小心翼翼,他投资了150万元,租用了更多的河塘准备大干一场。

姜林虎告诉记者,从开始创业到现在两年多,他每天都是早晨5点多就起床,先到河塘边仔细查看一番,白天还要配置专用饲料,河底清淤、清毒、购买泥鳅苗,一直要忙到很晚,每件事都自己亲自上马。“毕竟是自己的事业,所以我基本起早贪黑,利用一切时间工作。”姜林虎说。

经过两年的努力,如今姜林虎养殖的泥鳅已经可以生长到10余条一斤,并逐渐上市销售,甚至走出国门,出口到了日本、韩国等地。有家专做泥鳅的外贸公司想与他签订长期供货协议,被他婉言谢绝,小姜说,他对销售十分自信,他现在希望能够自营出口,这样利润就更大。

泥鳅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维生素B1的含量是其他鱼虾的3-4倍,在杭州、广东备受追捧,俏销日本和韩国,有“水中人参”的美誉。目前活泥鳅售价每公斤16元-20元,如一亩水域可产50公斤泥鳅,则相当于亩产1700公斤小麦或500公斤稻谷的经济价值。

同时,泥鳅生命力极强,除鳃呼吸外,肠管也能辅助呼吸,水中缺氧时,可立即跃出水面呼吸。泥鳅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池塘、沟边、湖泊、河流、水库、稻田等各种淡水水域中,均能养殖繁衍。小姜说,泥鳅养殖是属于繁殖快、投资少、收入大、见效快、风险小的养殖项目,一亩地的收益纯利润在2万元左右。

“如今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我现在主要探索更多的销路,一旦销售网络做成,下面的事就更好做了。”姜林虎说。他还表示,他会将泥鳅苗低价卖给周边的乡亲,他自己则主要寻找销售门路,帮助乡亲销售,而且在养殖时乡亲遇到难题他也能帮他们解决。他现在的新目标是能带动更多的农户共同致富,这也是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

80后草根创业故事 80后草根创业从0到10000故事

常说80后的人最苦,因为大部份都60后的后代, 49中国才解放,最穷的也是60后,没有吃没有穿更加没有很多的钱来养孩子,所以80后大部份很苦,也很累。后面的90后如雨后的春笋,不断与80后竞争。这样的环境只让能80后更加努力奋斗。

我80后草根,父母都是实在的农民,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更没有钱。大学毕业,在城市里奋斗几年,然后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依然回到农村陪在父母身边。我没有去考试单位,直接在父母身边创业,养起了原生态的土乌鸡。对于我的这种行为了,父母及亲戚朋友甚不是理解更不用说支持。选择了不能因为他们不理解和不支持就这样放弃了理想和梦想。

但是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只有我自己知道。不过身边的朋友都慢慢的对他的选择做出来了肯定。我在创业的过程失败了很多的次,不过我坚信,生活一定很美好,有两次我的土乌鸡小鸡全部死完,幸好种鸡还在,从蛋到鸡都是一个。我从来没有觉得累。对于这些失败我很坦然面对,更不想放弃。

今年终于有些好转了我养的土乌鸡,我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叫天里土乌鸡。原生态的土乌鸡,得到客户的信赖,现在网上的客户都直接预定。今年我养的2000多只土乌鸡,也经预定的差不多了。我常告诉我的朋友我是新型农民,不仅要养鸡,还要学会网上销售,根着社会的脚步走,做一个让别值得依赖的人。

有这样的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想我都准备了四年,有今天的一小点收获也是应该。 虽然我没有挣到钱,但是我有那么多的相信我的朋友和客户我值得,我自信。

其实个人认为80后不苦也不累,80后最值得交往的人,经历苦难磨练,挑战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梦想,拥有向生活发起总攻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服输,更不愿意输。

成功是需要坚持,坚持了四年,四年每天和鸡生活在一起,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我叫杨天里,80后草根创业人,专注于QQ营销、品牌推广、微信引流关键是自产自销。我的格言:抱怨不如接受现实,生气不如争气。

9.80后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篇九

80后王征靠修脚创业,9年开了十家连锁店

朋朋修脚店的鞍千路分店,近日正式开业,这是其在鞍山地区的第十家分店。这一天,对来自辽宁鞍山岫岩的80后小伙王征来说意义非凡。这个年轻的创业者,用9年多时间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尽管有挫折与失败,但他始终不曾放弃,凭借一把柳叶刀,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

艰难开局

1985年出生的王征来自岫岩石庙子镇石佛村,初中没读完就辍学的他,曾经做过押运员,也在街头发过传单。后来王征应征入伍,在部队,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书。凭借这股勤奋劲儿,他成了班里的思想教员。

退伍之后,王征曾纠结是回家乡养鸡,还是走出去干一番事业。“我曾患过脚疾,很痛苦。后来经过治疗,康复了,那时候我就开始注意修脚这个行业了。但在家人看来,修脚不是一个体面的工作,听说王征要靠“摆弄脚丫子”挣钱,乡里乡亲的闲话可是没少说。

,刚结婚不久的王征向父母提出到鞍山开修脚店。“虽然他们是不赞同我的,但还是给我凑了3万块钱。”王征说,带着这3万块钱他只身来到鞍山,租下一个不起眼的门店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5元、10元、20元……这是当时王征平均每天能挣到的钱。近一年时间下来修脚店只盈利500元钱。为了节省开支,他连续数月每天只吃土豆白菜。后来妻子带着几个月大的孩子来和他一起生活,三口人住在狭小的出租屋里,每天入不敷出的状态让王征几度想要放弃。“那时候亲戚朋友都不敢接我的电话,就怕我跟他们借钱。”王征苦笑着说。

第一桶金

支撑王征坚持下来的,是一次难忘的修脚经历。

20末的一天,王征接到一通电话,对方想让他上门修脚。那是一个瘫痪在床的老人,因患严重的甲沟炎已经连被子都无法盖严。王征小心翼翼地去甲、清创、上药,整整40多分钟。待一切处理妥当,老人终于可以盖上被,安稳地休息。

凭着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小店客源开始多起来。到末,王征的修脚店盈利5万余元,这是他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为了树立品牌,王征随后加盟了大连朋朋修脚,此后的生意愈加兴隆。与此同时,王征的许多年轻同乡也纷纷投奔他,希望一同实现创业梦。

,王征开了第二家分店。虽然也经历了一段“赔本”时期,但很快扭亏为盈。就这样,经过9年的“摸爬滚打”,王征的修脚店从最初一家发展到十家,遍布鞍山各城区,并正在向海城、辽阳等地发展。所有店铺的营业总额也在逐年增加,从最初的几万元,增加到近300万元。

公益之路

这些年,王征在摸索创业的同时,也将目光投注于公益事业。

,王征带着自己的团队走进了敬老院,义务为那里的孤寡老人修脚,并送上崭新的袜子。起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在“作秀”,然而,他们每个月至少一次走进敬老院、社区,义务为孤寡老人、环卫工人、残障人士修脚,几年来从未间断,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公益理想。

今年3月,王征带着他的创业经历,去北京参加了中国沐浴行业交流会,得到与会领导的认可。其间,王征与来自全国的19名修脚从业者,获评“中国修脚大师”称号,成为行业新秀。“这是我创业路上的又一次提速,相信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修脚行业一定会越走越宽。”

10.80后妈妈逃离“育儿鄙视链” 篇十

“机养妈妈”遭鄙视,果断辞职做全职

2010年9月8日,对张靓而言是个特殊的日子。经过三年的艰难造人、九月的辛苦怀胎,她终于升级成为妈妈。抱着怀中的婴儿,张靓当天就对家人说:“我一定要做世界上最好的妈妈,让妞妞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娃娃。”

可现实有很多无奈,因为张靓老公公司效益不稳定,家中需要张靓做外企白领这份稳定的高薪。三个月产假刚满,张靓便狠心给妞妞断了奶,上班去了。

虽然工作繁忙,张靓还是努力创造一切跟宝宝交流相处的机会。她购买了很多早教书、育儿书,希望能提升自己的育儿能力。

不仅如此,她还借着工作机会向外国的客户咨询她们养儿育女的经验。来自美国的爱丽斯向她推荐了很多育儿机器,说这些产品在美国很流行。

张靓最舍得在孩子身上投资了,她二话不說,就从网上为妞妞买了防踢被器、温奶器、电动摇篮、婴儿监控器等新潮产品。张靓觉得电动摇篮最省事了,原来妞妞每天要她抱来抱去,哄很久才肯睡,但现在,放进摇篮后被上下摇动,妞妞不一会儿就能安静入睡;而婴儿监控器可以连到她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上,这样张靓在工作时,也可以看到妞妞在家里的情况,让她工作起来非常安心。

后来,张靓从同事口中得知,像她这样靠众多机器帮忙育儿的妈妈叫“机养妈妈”,很新潮前卫。

张靓从没觉得这样养育孩子有什么问题。一直到2011年十一黄金周的大学同学聚会,她才发现事情竟然相当严重。原来聚会时,大家爱比拼车子、房子、老公,可现在她的同学们几乎都做了父母,大家在一起,最爱谈的话题就是孩子。说起孩子来,每个人都眉飞色舞,各种经验和理论一大箩筐。

张靓大学时代最要好的三个女生目前全是家庭主妇,她们牺牲了事业,全职在家带孩子。当她们了解到张靓的现状时,对她一通唏嘘抨击:“你真是个狠心妈妈,孩子那么小就给她断了奶。为了赚那点儿钱你值吗?你知不知道孩子的母乳比黄金还宝贵!”“就算你上班,也可以做个背奶族啊!我当时整整做了一年的背奶族。你就图轻便省事了,可怜了那么小的娃!”“什么,你居然还借助那些高科技。我太鄙视你了,不吃苦受累能叫妈吗?你是如何体现你对孩子的爱的?”

不仅她最好的三个好友说她,当其他同学知道她是“机养妈妈”时,也对她哄笑不已。为了证明自己机养的先进有理,她打开手机让朋友们看宝宝。可不巧的是,这时妞妞正在声嘶力竭地哭闹,钟点工正在凶巴巴地训她。

张靓当时觉得特没面子,心里很不是滋味,而且对孩子也充满愧疚。她最好的闺密对张靓说:“孩子很小就断奶、没有妈妈陪伴,还被没感情的机器哄着入睡,这会给她的性格和心理留下创伤的。一些孩子长大后有自闭、自杀、残暴的倾向都是源于此。这可不是小事啊!”

张靓当时就决定,回去后就辞职,不能让机器来代替她这个妈妈了。

张靓把自己的想法跟老公鲁云山说了。可鲁云山认为是张靓的心态有问题,她掉进了一个鄙视链中。什么是“鄙视链”呢?比如说住别墅的人看不起住楼房的,住楼房的瞧不起住平房的,住平房的瞧不起租房的,租房的又瞧不起那些有房瞎显摆的。总之,一些人为了成为鄙视链的上层,获得自己的心理满足感,会努力把别人踩在脚底下,而张靓就在同学中成为最下层了。

张靓对老公的这套理论半信半疑,但为了不再被人嘲笑鄙视,她还是果断地辞了职,决定做个专职妈妈。

妈妈群里“宝宝暗战”,挫败感如影随形

首先,张靓放弃了那些高科技产品,凡事亲力亲为。她亲自为妞妞洗洗涮涮、喂粥喂饭,给孩子讲故事唱歌,中午和晚上抱着孩子睡觉。

可没过几天她就发现,真得好累啊!身体上累不说,心更累。越对孩子好,孩子的要求就越多,稍不满足,就哭得惊天动地。实在没办法,她加入本地的妈妈QQ群,向一些妈妈诉苦取经。

最开始加入“一岁宝宝QQ群”,张靓兴奋得好像找到了组织一样。妈妈们很有共同话题,网上聊得不尽兴,大家还决定每隔一个月聚会一次,在现实中交流沟通,同时让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耍。

张靓最开始认识的是朵朵妈妈。朵朵妈妈非常自豪地讲述她的育子心得:“我的宝宝从来不吃夜奶,白天也不会哭闹,我用的是美国南加州著名的儿科医生JANE GU的‘哭声免疫法’。”“哭声免疫法”是指:孩子不哭才抱,一哭就不抱。她是通过反复训练才让孩子明白这一点的。而晚上让孩子睡整觉的办法是,一点点延长喂奶时间,直到达到一整夜不喂。还有,睡觉时她绝对不哄不抱宝宝,孩子渐渐习惯了,就很少哭闹了。

张靓试验了几天这个方法,可孩子哭得直让她心疼,她只能以失败告终。朵朵妈妈说:“你怎么会这么笨呢!孩子摊上你这么个妈妈真是不幸!”

又一次被人鄙视,真不好受。就在张靓打算再接再厉对孩子使用“哭声免疫法”时,突然之间,QQ群里的妈妈们对朵朵妈妈群起而攻之。原来,哭声免疫法因为见效快,让妈妈省心省力,曾在美国风靡一时。可是,被哭声免疫法修整长大的孩子,轻则有睡眠障碍,重则出现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此方法已经被欧美育儿人士深深反思和摒弃。

现在,欧美的妈妈都会得到助产士和医生的“亲密育儿”的建议。“亲密育儿”是指按孩子的身体和情感按需抚养。当宝宝与妈妈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时,他会认为人与人是能够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当孩子长大后,他同样会与其他人建立这种良好健康的关系,会用父母对待他的方式来对待其他人,会显示出更友好的合作,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成为众矢之的的朵朵妈妈百口莫辨,无立锥之地的她退了QQ群。但张靓发现QQ群里并未从此平静,妈妈们又开始了一场有关宝宝聪明才智的大比拼。有的宝宝才一岁两个月,就能背好多首唐诗了;有的宝宝才一岁五个月,就能在电子琴上弹完整的曲子了;还有更神奇的,有个一岁八个月的小朋友能做加减法。而这些宝宝们的妈妈宛如英雄般骄傲自豪。

反观自己的孩子呢,快两岁了话还说得不太好,整天就吵着要吃的要玩的,还总哭闹不止,张靓有一种失败感,心急火燎中忍不住对宝宝和老公发火。有一次,因为孩子不好好吃饭,她直接当着孩子的面把碗摔在地上,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她也难受得痛哭流涕。

老公鲁云山又一次感叹:“你真得是掉入育儿鄙视链中了。你总是拿别人跟自己比,问题是你越比越觉得失败。你难道忘了你做全职妈妈的初衷是什么,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鲁云山的话让张靓反思。是啊,她一直在受“他人眼光”的折磨束缚,为了摆脱鄙视链最末端的位置,她用尽了各种办法。可即便她进步了,也总是会有人能把她踩到脚底下,她操心劳累不说,还总是有挫败感,既委屈又憋屈。

想起从前做外企白领的自己,虽然依赖各种高科技产品,但是因为精力没被琐事消耗,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互动反而更好更开心。她很怀疑,自己选择做全职妈妈,是不是错了?

鲁云山劝张靓放宽心胸,远离鄙视链。可是张靓却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攀比炫耀,就会有鄙视链,谁会愿意在鄙视链最末端呢?”

张靓在做家庭理财时也会被人鄙视,炒期货的看不起炒黄金的,炒黄金的鄙视炒股的,炒股的鄙视炒基金的,炒基金的看不起炒债券的,炒债券的看不起那些做存款的,而张靓正好是做存款的那一类。因为无人可以鄙视,为了满足心理平衡,张靓就努力地劝自己:我起码是有款可存的。

可是,育儿不是小事,能否成为鄙视链的最上层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命运。因为自己想不明白,张靓开始向一些教育专家们请教。

爱与自由私房育儿法,送给孩子寻常路

正巧这时,张靓的发小李丽从美国回来,张靓便约李丽见面讨教。在张靓眼中,李麗小时候又蠢又笨,但自从中学毕业就变成了一个“牛人”。她大学读的是少年班,本科毕业出国顺利读硕士博士毕业,曾在华尔街投行做金融模型,现在回国经营高科技公司。而且李丽的情商非常高,还经营了一家心理诊所。

李丽用开导张靓:“小孩子自有小孩子的一套思维发展体系。在安安静静、快快乐乐的环境下,他们完全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发展到极致。家长为了跟周围的人攀比,强行扭转,虽然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了,但是,孩子的内在成长力、精神结构被打乱了,他们本来可以成为天才的,却硬被家长培养成庸才,适得其反啊!”

李丽说,她的这番理论得到了好几位硅谷回来的精英和一些教育专家的认同。有一位硅谷精英曾说:“很多家长总喜欢打听我父母是怎么把我教出来的。我爸妈总说‘我们没怎么管他学习啊,他愿意怎么学就怎么学’。可惜的是,大多父母不相信,总认为有约定俗成的规律可循,硬要让孩子照着固有的模式按部就班。我认为,如果一定要说有统一的规律,那么给孩子自由,就是成才最基本的必须品。”

一位教育专家也曾说:“再多的案例,大多数父母也逃脱不了内心的恐慌和控制,他们总是要一步步把孩子教傻掉。他们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定要把孩子放在模型框框里教育。在这种统一的模型里,家长们用尽十八般武艺,比个你高我低。他们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孩子,而是让自己成为别人认可的最优秀的家长。”

张靓听了很有感触,她询问李丽:“那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呢?” 李丽说:“其实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在爱的陪伴下,不打扰孩子们对外在与内在事物的专注力,还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就是最高明的教育投资!”

张靓尝试了一下,这一招很管用,当她不再强迫妞妞认字、做加减法后,获得自由的妞妞终于可以发展她的兴趣爱好了,开始专注于画画和剪纸。

可是,每次跟其他妈妈交流,张靓总有些苦恼,妞妞显得太安静了,不如其他孩子机灵活泼,能歌善舞。在与这些妈妈的交流同时也是比拼中,张靓努力劝说自己:妞妞是最幸福的,因为她拥有其他孩子没有的自由;我是所有的妈妈中最优秀的,因为我给她的爱不是以自己的虚荣为目的,而是送她一生的快乐和自由……

时间久了,张靓渐渐理顺了自己的心态,她用强大的精神力量逃离出育儿鄙视链的怪圈。她认为,送给孩子“爱与自由”,送给孩子一条寻常的路,这是正确的选择。

张靓在博客上为女儿的成长做了详细的记录,她的“逃离育儿鄙视链”和“送孩子爱与自由”的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妈妈的认可。但她觉得最大的成就是:虽然她的女儿不是智力卓越的神童,但却显得比所有的孩子都更乐观,更有自信。

2014年1月,张靓的博客已经集结成书。她写下这样一句话:在育儿的过程中,并非是孩子一个人在成长。家长如果能战胜各种世俗的虚荣和贪婪,用无私的爱提供孩子成长最需要的自由,这也是对自我灵魂的一种超越和修缮。

上一篇:非公党建创新路 企业发展强引擎下一篇:2022年工程项目质量月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