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法

2024-10-22

幼儿园教法(精选11篇)

1.幼儿园教法 篇一

努力方向

幼儿体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时期,生理发育旺盛,体育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和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确保幼儿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和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幼儿的体育,包括早操、体育课和户外活动三个方面,主要通过体育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的体育活动通常是在户外进行的、在户外利用阳光、空气和各种自然条件,进行体育活动,能锻炼幼儿的机体,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巩固和提高基本动作的技巧。经常在户外进行体育活动,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使他们精神饱满,活泼可爱,性格开朗。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在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要充分考虑户外创设的环境,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户外体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场地分散,应很好地组织和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游戏时,注意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教育与游戏之中。在体育游戏中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

在体育活动中,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注重保教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与孩子朝夕相处,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用自己的爱去润身边的“小树苗”。教师要富有爱心、耐心和细心,幼小的心灵需要爱的呵护。教师要有亲和力,乐观向上、活泼开朗,像孩子充满活力和童趣。勤于学习,不断进取,努力学习广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作一名终身学习者。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应用能力。总之,幼儿教师要以新《纲要》为总旨,以促进幼儿终身发展为目标,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2.幼儿园教法 篇二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教法

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基层公立或私立幼儿园教师,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 还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在英语方面的能力, 学生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 更要有在英语基础知识之上的综合能力。概括地说学生要具备说的能力;时而是一个故事的表演者, 时而是一个角色的扮演者;学生要具备唱的能力;一支英语儿歌, 要借助舞蹈动作和柔美的英语发音把它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学生要具备一位英语教师的能力;做到要有清晰的发音和准确的语法知识和综合驾驭英语知识的能力。不要让幼儿输在英语的起跑线上。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不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幼儿园活动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就英语课堂一些具体实用教学方法阐述如下 :

一、利用信息手段, 借助视频, 进行情景剧教学

英语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在幼儿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 学生面对的是幼儿。幼儿的天性是爱玩, 要让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懂得教是润物细无声。因此快乐、互动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要充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借助视频, 进行情景剧教学。讲授故事和歌曲。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进行幼儿英语教学, 把单词、句型放在生动的故事中, 在听故事的同时听英语, 在讲故事的同时学说英语, 故事中动人的情节吸引了幼儿, 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儿童通过听幼儿歌曲, 模仿歌词、唱歌曲、表演歌曲, 可以巩固和再现知识点。1、讲故事;幼儿的个性是好奇, 对一些符合年龄的故事有很大的兴趣, 在课堂上, 恰当借助视频播放一些生动的童话故事, 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被充足地调动起来, 他们就会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人物交上好朋友, 他们的英语也会获得长足提高。例如童话剧《Three pigs》, 我们首先完整地给小朋友们播放一遍影片, 以生动的故事吸引同学的参与性, 然后模仿句子, 读熟句子, 分角色朗读, 最后分别找一些小朋友扮演剧中的人物:三只小猪、大灰狼、猪爸爸、猪妈妈等, 在小朋友们奇妙的表演中, 同时收获很多单词和简单对话。最后还可以评价一下哪位小朋友扮演的角色最棒, 给予鼓励和表扬。2、学唱歌曲;在学习英语时运用音乐, 可以使人感到松弛愉快和满足, 产生兴奋的情绪, 使人没有疲惫的感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学唱歌曲这一环节深受学生的欢迎, 肯定也会受小朋友欢迎。将英语教学与幼儿喜欢的音乐歌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有效学习途径。将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节奏、动听的歌曲、欢快的舞蹈与英语知识点巧妙融合, 使枯燥的单词、句型丰满起来, 让幼儿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 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听”, 在歌曲中辨别知识点, 即教师将本课英语内容与恰当的歌曲结合, 让幼儿在听歌曲中加之教师的引导以辨别知识点。“唱”, 在学唱歌曲中掌握知识点,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歌曲, 在教幼儿学唱歌曲中, 轻松掌握知识点。如:《Happy New Year》、《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 ?》等, 学生在不经意地模仿中纠正了自己的发音, 学到了知识点, 英语句型, 这就验证了教是润物细无声。

二、游戏教学在英语课堂的应用

根据幼儿年龄的特征, 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是凭兴趣的。英语教学如果是枯燥乏味的, 他们就对英语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加入游戏, 以游戏的方式教授小朋友学习英语是比较适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满足小朋友对游戏的渴望, 又可以激发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1. 音乐游戏

小朋友都很喜欢音乐, 这是他们的天性, 他们对音乐有着天生的敏感性, 接受能力比较强。在课堂上可以将游戏与音乐相结合, 使得小朋友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可以学习更多的英语单词, 进而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兴趣。

2. 动作模仿游戏

小朋友在幼儿时期的模仿能力与兴趣是非常大的, 他们对于教师说的话或者做的动作很喜欢模仿。在课堂上, 教师怎么说, 小朋友就会怎么说, 教师怎么做, 小朋友也会怎么做。例如, 有些儿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和动作结合在一起。比如拍手歌。游戏的趣味性增强了, 孩子的学习兴趣就有了。

3. 猜物品的游戏

这种游戏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能力, 让他们猜东西, 增强趣味性。在课堂上, 将学生分成小组, 进行比赛。比如可以将学过的单词分类, 动物类, 交通类, 家居类、等。这样可以调动小朋友的感官, 激发小朋友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增加总之, 在学前英语教学中, 引入一些创新的教法是提高学习英语兴趣的有效途径。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如何推动英语教学改革, 激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掌握一定的英语技能, 为其踏上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成为每一个中职英语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本人从事幼儿英语教学多年, 深刻地感觉到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差。他们大部分认为英语是基础课, 及格就行了。殊不知走上工作岗位后, 英语是衡量一名幼儿教师的优先条件。因此,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深感责任重大, 今后, 一定在教学工作中努力探讨教法, 以适应教学改革需要。

参考文献

[1]龚亚夫.《如何教儿童学习英语》.

3.幼儿园教法 篇三

关键词:学前教育;三学六法;数学教育;幼儿思维;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095-03传统的“三学六法”是我国幼师的课程主干。自从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后,六科教学法摇身变成“五大领域教育”, 其中数学教育活动只是科学这一领域中的第110页-124页仅十几页的内容。但无论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还是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基本内容和方法还是沿用了“六法”的主题。《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试行)》(下面简称 《指导方案》)对传统的“六法”加以改进,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学会如何有效地组织、安排幼儿园教育活动,并通过见习、实习学会融会贯通、综合使用,这要比按五大领域教育分类更容易教学和被学生掌握运用。《指导方案》将“三学六法”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是“六法”之一。

如何用好《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这本教材,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门课,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一、深入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灵活处理教材

(一)深入钻研教材,理清教学思路

教材共分为九章。第一至三章为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知识,包括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原则、目标、内容、要求、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教具、学具等;第四至八章为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四大块:对应、分类与排序,数和运算,量与计量,空间与几何形体的具体教育内容、教育要求和教育教学处理;第九章为实施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另有3个附录,分别为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评价、案例及评析和幼小衔接研究工具。

理论是行动的导向,在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正确把握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向,所以第一至三章的内容是教学的第一个重点。第四至八章是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学生工作面临的是如何开展每一次的数学教育活动。而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四大块分布在大中小班各个年龄阶段,在各个年龄阶段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些数学教育活动,是学生将来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掌握的技能。而第九章和附录中的活动案例和活动评价则可以有选择地加入到第四至八章的教学中。

(二)剖析重难点,灵活处理教材

人教版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这本教材有很强的操作性,按照教材的主线我们很容易展开教学。但仍需我们明确重难点,将教材用活。

第一至三章,明确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特点,从而注重形象化的教学。明确幼儿园数学教育原则,能让学生明确幼儿园数学教育不应只是着眼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应指向幼儿的思维发展,从而注重让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并能正确对待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差异;明确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能把握向幼儿实施数学教育的方向和准则,明确幼儿数学教育在幼儿情感、态度、行为习惯、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而不致因偏离了方向而影响对幼儿思维的培养,甚至导致幼儿从小就讨厌数学。明确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及这四个大块内容在幼儿各年龄阶段的编排和要求,让学生能清晰地知道各年龄阶段数学学习的不同要求,让学生对胜任幼儿园数学教育任务充满信心。

幼儿园数学教育方法是本教材的重中之重,要将它贯穿在第四至八章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第四至八章每一个教育活动都要合理选择教育方法。四种常用的教育方法:操作法、游戏法、演示讲解法、启发探索法都要结合具体的教育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中启发探索法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本教材的一个难点,需通过多个案例学习来帮助理解。

第四至八章中每一个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设计都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每一章我都要精心挑选案例来进行教育活动的研究和示范。如第四章:认识“1”和“许多”;第五章数“4”的认识、“比多少”、“比较3和4的大小”、数“6”的组成;第六章:“2”的加法;第七章长短、时钟的认识;第八章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的认识。我带领学生一起研究案例,看视频,并通过老师的示范教学和学生的模拟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能力。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学生能备课、会听课、可以上课

《指导方案》指出:“六法”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与模拟工作过程相结合。事实上,单一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满足《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学的要求,尤其单用讲解法根本无法让学生理解消化教学内容。我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做中学”,老师“做中教” ,从而培养学生备课、听课和上课的能力,实现学校专业课教学与学生幼儿园上岗的“零对接” 。

·教学教法·《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材分析和教法探讨(一)案例教学

书中附录三有5个案例:案例1“食品小聚会”是一个分类教学的主题活动;案例2“数豌豆”是一个10以内数数的数学活动课;案例3“夹夹子”是一个认识左右的数学活动课;案例4体育用品商店是一个10以内加法运算的主题活动;案例5“超市购物”是一个学习10以内数的减法运算的主题活动。这5个案例都是详案,从活动目标到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的清晰,对于指导学生写教案有很大的帮助;活动背景有利于学生对教案设计的理解;活动实录有助于对指导学生上课;而活动分析对于帮助学生理解上的是什么内容的课,怎样上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上,这样上的效果如何,都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我带领学生一起阅读。除了这5个案例,我还会结合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案例,如“1和许多”、“按数取物”等,写出详案和略案进行对比分析;并充分利用第四至八章中的简单案例进行补充,如“比较3和4的大小”、“比多少”、“2的加法”等。让学生从感知出发,通过多个案例的教学逐步加深对幼儿园数学教育工作的认识。

(二)示范教学

案例教学毕竟还只是纸上谈兵,到底该如何上课,教学语言如何组织,老师的示范很重要,也就是老师模拟幼儿教师上幼儿数学课。在教学“1和许多”这个内容时,我准备了小盒子、小袋子和小石子若干颗,明确我的角色——幼儿老师,学生角色——小朋友,带领学生一起开展“1和许多”的教学。通过将一颗一颗……的小石子放入小盒子中教学“1颗1颗……的小石子可以组成许多的小石子”;又通过将盒子中的许多的小石子一颗一颗……地取出来教学“许多颗小石子可以分成1颗1颗……的小石子”。教学“按数取物”时,我准备了画有3个蘑菇点的小房子、3只小猪,一块标有数字“3”的纸片,还有3颗糖(用小石子代替)和糖纸(用红纸代替)(用于一一对应地用糖纸包糖),带着3个同学一路唱着歌去小猪家作客。示范中,师生角色扮演,共同参与,课堂“活”起来了。

(三)视频教学

示范教学和幼儿园的实际教学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毕竟老师不是幼儿老师,学生也不是幼儿。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语言的儿童化,只有落实到幼儿的实际教育活动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随着网络和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上有很多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视频。我选择其中的优秀课例作为教学资源。我曾下载了“1和许多” “认识长短”等视频,带领学生一起观看。观看过程中剖析每一个教学环节,并指导学生作听课记录,教学生听课和评课。通过多个案例视频的观看,学生从茫然不知怎么听课,逐渐学会听课,并有条理地作听课记录,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

(四)模拟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听和看,始终不如自己亲自实践。要完整地上一堂数学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组织学生模拟幼儿课堂情境进行模拟教学。首先将全班分成5-6个小组,让每一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轮流做老师,同组其他成员扮演小朋友,用案例进行试讲演练。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试讲,而其他同学同时扮演两个角色:一是小朋友的角色配合老师的讲课;二是同行的角色,进行听课。最后组织学生现场评课。学生在模拟教学时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如在“1和许多”的模拟教学中,虽然教学内容不多,但学生在处理“一个一个……可合为许多”和“许多可分为一个一个……”时容易混乱;如“按数取物”时学生对练习点数、数字与数量匹配、按数取物这几个环节的处理不够清晰。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点评和再次示范,学生也需要再次模拟。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动”起来了,胆量也大了,幼儿教师做得有模有样。

(五)实习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模拟课堂教学与真实的幼儿园课堂教学仍然有很大差别。学生实习回来后最大的感慨是:我认真备好了课,但课堂很难控制,小朋友不能认真听课,要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这就是一个课堂教学组织的问题,因为小朋友完全不同于模拟教学时的同学,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我要求学生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认真备课、试讲。有了真实课堂教学的磨练,学生也就真正具备了一定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能力。

(六)讲解法与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

讲解法在这门课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第一至三章的理论知识需要讲解,后面章节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同样需要讲解。将讲解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就能在把握课堂教学重点的同时,使课堂充满生机,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一)[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音乐教材教法研讨教法部分材料 篇四

——关于新教材的使用及当前课堂存在问题的探讨

一、新教材的特点及处理方法、策略

在两次疑难问题的交流与探讨中,大家普遍认为新教材活了,直观性文字少了,可直接采用的素材少了,不好用了。为了正确理解新教材,充分利用好新教材,我们必须首先研究新教材的特点。那么,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都有哪些特点呢?

(一)新教材的特点

1. 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一点,从书中选取的图片就可见一斑。另外,新教材还选取了大量的接近当代学生音乐生活的内容与素材,如《泰坦尼克》主题歌——我心永恒,《难忘今宵》、《给未来一片绿色》等等,而且在实践与创造中也是这种体现,比如:用自制打击乐器进行节奏表演或创编;14册35页为熟悉的自然画面选配音乐等等。新教材的这种变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大的现实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观察现实生活的过程中理解音乐,增强音乐、学生、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使音乐课走向生活化。

2. 学与导结合——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打破旧教材重教师“讲”的模式,新教材倡导了学生自主、合作、及探究的教学方式。(同时《音乐课程标准》中还提出体验、感悟、模仿等适合音乐学科的特殊学习方式。)新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新教材的编写不仅注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还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帮助学生从生活实践入手,捕捉音乐元素。这一点在课后“实践与创造”中均有大量体现。比如音乐十六册课本11页的实践与创造、管弦乐《九寨沟音画》的实践与创造等。

3. 继承与创新结合——注重反映社会发展和最新科技成果

4. 文本教材与开发课程资源结合——注重给教师留有创造空间

新教材为教师留有一片广阔的创造空间,不再强调教材的权威性和唯一性,而把它看成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料。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教材不同的人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作教材的实施者,又要做教材的设计者,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但凡有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素材都可以作为教材。我们要突破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习惯,走向开放式教学。

5. 科学内容与活泼形式结合——注重教材生动、通俗、情趣化

新教材打破旧教材板起面孔说理的模式,注重内容的新颖独特、引人入胜;压缩教材容量,降低了难度,减少了乐理知识及技能训练,取消了不必要的记忆内容;编排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文字优美,采用简谱,通俗易懂。新旧教材在这一点上的反差在小学音乐课本中体现最为突出,教材广泛采用了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6. 学科独立与学科渗透结合——注重学科间整合新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比如七年级14册音乐课本第23页的实践与创造三:聆听《欢乐歌》,与《小放牛》、《大起板》作比较。讨论:江南音乐与北方音乐有何不同?把本单元的歌曲、乐曲编上序号,将他们的序号填在中国分省地图的相关区域内。下面是一幅中国地域轮廓图。把音乐与地理结合起来了。

(二)处理策略、方法

了解了新教材的特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和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呢?以下几条可作参考:

a)简约——化难为易,以简驭繁

所谓简约就是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简驭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简约?

要简约,首先是浓缩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去认识本质的东西。

我曾经看过一节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快乐的早晨》,本来对于六、七岁刚入小学的孩子,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及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很多教师感觉这个过渡不好操作。该教师通过对课标及教材深刻的理解与浓缩,把本课教学目标恰当地简化具体为 :

1. 学习聆听乐曲的方法,知道要用耳朵听音乐,对听音乐产生兴趣。

2. 欣赏《快乐的早晨》,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复习《上学歌》,并能用动作配合音乐。

3. 感受音乐的长短。

并围绕此目标组织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音乐实践,用自己的耳朵聆听并对所聆听的音乐做出反应。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要简约,其次是必须有取有舍,删除浅显易懂非重点的东西而突出重点和关键的东西。在这里有“五讲五不讲”原则。“五不讲”是:支离破碎的分析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讲的不讲;教师讲不清楚的不讲;学生听不明白的不讲。“五讲”是:要讲,必须有教师自己研究教材的心得体会、感悟发现;必须高于学生之上,(要能讲得学生感兴趣,讲得学生记得住,讲得学生开眼界,讲得学生佩服你);必须是传授程序性的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的知识 ;必须是传授逻辑上有必然联系的知识;必须传授主题性的知识。如果说这个内容有些琐碎,我们武主任总结的有一个“三要三不要”:学生自己能想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去想;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去说;学生自己能做、能解决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去做、去解决。

b)扩充——多向思维,开拓思路

扩充,就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原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增加,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我们可以同题材(体裁)作品进行扩充,如在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时,可以把河北民歌《茉莉花》、萨克斯《茉莉花》、流行音乐《茉莉花》扩充到一起。再比如同体裁的众多《摇篮曲》;或者同一作曲家的作品,如在学习王洛宾的《青春舞曲》时,可以扩充到《掀起你的盖头来》《在那遥远的地方》等,进而扩展到西部民歌的特征。

扩充不仅仅指教师,学生也要扩充,比如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提前进行搜集调查、社会实践等。也许一开始学生未必会有多大的收获,但请注意一点:那就是千万别太小看我们的学生,没有多总有少的。加上我们适时的激励与引导,总会积少成多,由点到面的。我们没有必要孤军奋战,我们完全可以把音乐课堂延伸到课外,把四十分钟的“小课堂”扩展成无限的“大课堂”充分利用好丰富的社会音乐资源,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增强我们的教学效果。

c)调整——回归生活,与时俱进

调整包括内容的调整、顺序的调整、形式的调整等等。

调整内容首先要考虑它的生活性,其次时代性。构建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把知识的根安在学生自己经验的土地上,才能真正地实现意义构建。而要把知识的根安在学生的经验上,就必须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d)探究——以疑促思,体验感悟

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要教无疑须先教有疑。课堂要以问题为中心,让问题成为联系知识的纽带,在问题中开始,在问题中结束。这就启示我们要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教代学”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体验音乐及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e)整合——学科渗透,知识整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程各个分立,这是不得已的办法。”“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各个部分分立的课程能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起,构成了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沉浸其中。”

f)活化——化静为动,学做合一

处理教材另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活化教材,设法将静止的、抽象的、死板的教学内容活起来,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为什么相同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现代人更喜欢看电影电视,而不愿看小说,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但同时又对电视音乐节目情由独钟,流连忘返。这能否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在教学中我比较留意音乐 “板块教学”的构思,大家也不妨结合自己的教学尝试一下:

“音乐大舞台”,设计是为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发现并培养学生独特的才能和兴趣。

“流行音乐大挪移”,把优秀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怎样的音乐才是适合自己的。

“七色魔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童话般的设问出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让学生知道变幻无穷的音乐殿堂均来源于这七个最基本的乐音。

“音乐大擂台”,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竞争意识。

“走进音乐厅”,是把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补充内容更多的介绍给学生,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再比如“音乐无极限,风格任你变”、“品头论足”、“走进音乐创作室”、“音乐魔盒”、“精彩十分”、“上台露一手”等,都是让学生在听、唱、奏、创、演的动态“活动”中投入到音乐的美好境界中。

g)拓展——扩展课外、延伸社会

成功的教学既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努力做到课堂向课前延伸和向课后拓展,向社会和家庭开放,向大自然开放;既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努力促进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

此次音乐课程改革,改变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人与音乐、社会生活与音乐”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有利于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音乐开始,来认识音乐的起源和学习音乐及知识。

如: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生活中的节奏。

走—— × × ︱ × × ︱ × × ︱

跑—— ×× ×× ︱ ×× ×× ︱

跳—— ○× ○× ︱ ○× ○× ︱

“母鸡下蛋曲” 咯咯 咯咯 ︱ 哒 — ︱

“狗叫曲” 汪○ 汪汪 ︱ ○ 汪汪 ︱ 汪汪 汪 ︱

……

(三)新课堂设计建议

有了对新教材特点的认识及基本处理策略,之后应该进行的是课堂教学设计。那么,现行课改状态下对课堂教学设计又有什么新要求呢?

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突破以课本、课堂为中心;突破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再带着新的问题走,课堂始终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中进行。另外还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1. 整体设计应有戏剧性

教学设计应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音未绝。另外,要想使课堂教学有戏剧性,教师的课堂设计就应有悬念和矛盾或者是知识、能力、智力上的挑战。

2. 教学方法设计要有多样性。

有的教师长时间的教学方式一直在磨道式循环重复,其教学方法的程序化、公式化、单一化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比如有的教师在上欣赏课时总是本着这样的流程:乐曲简介——听赏乐曲——分析乐曲——再次听赏——延伸创作,教师刚一板书课题,学生就知道了本节课的全部内容,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年年岁岁教此书,岁岁年年法不同。”

3. 加强人情味与幽默感

音乐教育时一种审美教育,它要求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及活动的参与,起到陶冶情操、愉悦心灵、塑造人格的作用,音乐时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听觉艺术,它拒绝一切“正经八百”、“严肃呆板”的说教方式,它需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另外,情先行,理必通也是这个意思。

4. 尽可能的开展音乐竞赛活动

竞赛激励斗志,人的大脑在竞赛状态下的工作效率最高。由于竞赛的开展,原本兴致并不高的学生也可能因之而兴致勃发。

二、当前课堂存在问题的探讨

(一)、存在问题

1. 课堂随心所欲,不经设计,想到哪儿,上到哪儿。“新思路,老办法,一台录音机走天下”。

(课例略)

这在平时的课中随处可见。由于工作繁忙,备课流于形式,上课无即定明确目标,走到哪儿算到哪儿。这也正是为什么一上公开课,学生就觉得老师变了,讲的课也变了,变得摸不着头脑了;教师也抱怨学生太不配合了,反应太迟钝了,平时的活泼劲儿哪儿去了。可是我们想一想,不熟悉你的教法,学生他怎么很好的配合你?!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这是和我们平时上课分不开的。

2. 为综合而综合,为表演而表演。

缺乏目标意识、音乐本位意识,对音乐学科本体功能的认识和把握不够。把音乐课上成语文课、地理课等等,拓展无度,出力不收粮。

(课例略)

3. 重形式,轻内容。只重视音乐活动的量,不重视音乐活动的质。

课改以后,教师为了突出教学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在音乐课上安排了大量的音乐活动环节或游戏环节,一节课热热闹闹的结束了,学生玩的很开心,却什么也没学会,甚至一首歌都没唱会。学生得到了极大的自由,但自由等于自主吗?!教师在设计安排音乐游戏活动时,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活动的质,只重视了活动的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我们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习特点,一定要明白自己通过游戏活动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有张有弛的音乐活动参与中感悟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堂才会是井然有序的、朝气蓬勃的,也是充满情感,充满理性的。也惟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首师大教授曹理老师在2004年全国音乐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也点评到了课堂中这一共性问题。

(课例略)

4. 公开课上成表演课。

公开课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的一种好的方式。听课教师的目的不仅仅是关心课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心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另人遗憾的是许多音乐公开课中,课堂气氛让人感到生动有趣,但学生学习超快的速度和工整的问题回答让人吃惊,使人不禁感到公开表演成分较多。例如: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就能排出有模有样的舞蹈,几乎不用练习就能整齐地作出声势律动,学生所有的回答全都是异口同声,没有不同的思维,整齐划一,甚至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公开课是展示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极好机会,谁都想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别人的赏识,但这种对课堂过度的处理及包装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当然,教师对课堂的执着是让人钦佩的。但一节有价值的音乐公开课,应敢于暴露教学设计以及原汁原味的师生互动。因为只有真实的课才值得教者和听者去研究。

(课例略)

5. 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没有把情感目标渗透到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而是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景,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其实,三维教学目标合则一石三鸟,分则一损俱损。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在教学同一过程中实现三个目标,而不是一个目标一个目标来完成。比如《非洲的灵感》一课,如果不是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给学生展示一幅极具民族风格的非洲风土、人情、文化等画面,让他们客观地认识非洲、了解非洲,了解埃及人创造出以金字塔为象征的灿烂文明,了解非洲人对世界发展所做的不容忽视的贡献,怎么自然引发出学生理解并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解决导向

由于现在我们还没有一套放之各校皆可用的具体的解决方法,或者说我们还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在这里,我仅给大家提供一些解决的导向,希望大家能根据各自各校的具体情况创新出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音乐课堂。

1. 辨证地认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究其以上原因,一是形式化,二是绝对化。归根结底是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欠佳所致。

创新离不开继承,创新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以创新为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课堂上的诸多问题,才能摆正新、旧课程的关系。新课程是对旧课程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旧课程辨证地否定,而不是绝对地否定。

2. 辨证地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新课程改革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这本是正确的、是好的。但如果我们因此而否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则从根本上违反了教育的规律和辨证法。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塑造,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3. 要辨证地认识合作探究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合作探究学习,重视对知识的探究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等,无疑是重要的。但如果我们只要合作探究性学习,不要接受学习,其结果就会在培养了人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人对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另外,由于知识的显性与隐性之分,理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5.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篇五

一、简答题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的课程理念是什么?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的新内涵是什么?

(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3汉语拼音教学的着眼点是什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第一,给汉语拼音教学以准确的定位。《标准》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上,不再提帮助阅读,也不在提直呼音节。以训练拼读能力为重点,确保课堂拼读练习的时间。

第二,借助情境、语境学习声母、韵母。

第三,根据儿童心里特征,呈现方式富有童趣。

4、《标准》在阅读教学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阅读教学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新要求主要体现:

(1)注重阅读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注重积累,培养语感,养成独立阅读能力

语感:主要指一个人对某种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判断和敏捷的应对能力。

(3)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快读、慢读、浏览

5简述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1)感受阅读乐趣(2)丰富阅读活动(3)注重阅读体验(4)学会多种读法

(5)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比如:

积累性阅读、礼节性阅读、比较阅读、探究性阅读、批判性阅读

6小学口语交际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总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一)具有前瞻性

(二)三维设计训练目标,整体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

(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各学段教学目标前后联系,上下贯通,呈螺旋式上升状态 7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各个学段的目标不同,但共同的要求是什么?

(1)有好奇心,有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能提出问题的课题

(2)自主实践,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

(3)与人合作,共同讨论,自主探究,使研究的问题或拓宽或深入,在学习伙伴的共同努力下,用适当大的方式表达、呈现自己的学习所得或展示学习成果

(4)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8。如何选择何确定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综合性学习主题或课题的确立应该基于学生的内需,源于学生的兴趣。这种内需可能是自发的,更多情况下需要教师抓住契机诱导引发。

(1)从语文学习中发现、提取问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语文课本、现代传媒、课外读物。第一,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生成。第二,对专题活动二度开发

(2)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发掘课题

(3)从学校、家乡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中提炼课题

(4)从学科之间的联系中寻找课题

9、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两种形式:一是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校自己的课程开发,是一个独立的课程板块,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是大型的、显性的课程;

二是学校、教师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学生具体情况,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的实施,具有隐性、微型的特征。

第一种课程主要采用的开发活动:课程新编、课程整合、课程选择;

第二种课程主要采用的开发活动:初级层次的课程选择、课程改变、课程补充、课程拓展

10、小学语文微型/隐性校本课程产生的前提是什么?

(1)具有适当的课程实施取向

课程发展的基本环节: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得过且过型、忠实型、适应或改变型、创造型。

创造型课程实施,即课程实施者主张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造、生成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造、生成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2)具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

条件性资源,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如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地点、媒介、设备、环境及对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素材性资源,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

(3)具有明确的语文教学目的11、计算机、网络对教学的深刻影响有哪些?

(1)教学环境的变化

从本质上说,教师是一种教学环境的创造;

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

(2)教学方式的改变

学为中心;改变单一的班级授课制;新型教学方法

(3)教学过程的改变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4)教学媒体的转变

教学媒体不只是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而且迅速成为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交流、探索知识、延伸潜能的创造性的平台。

(5)师生角色的变化

12、如何评课?

(1)实事求是:肯定优点,善于学习别人的好经验好方法;

(2)善于发现不足,态度中肯地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3)本着研究的态度评课。

13、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

(1)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2)观摩教学培训(3)教育教学技能基本功训练

6.教材教法心得 篇六

通过聆听教研员的做课《我们来养蚕》和讲座《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习惯》,我受益非浅。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现在的课堂不再是以往的课堂,教师讲,学生听。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科学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名老教师更要更新观念,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更主要的是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意图,这样教师才能灵活运用教材来教学,尤其是长期观察的课课,教师要有耐心的指导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让学生在班上展示汇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教师“教”向学生“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学生们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

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好习惯呢?

一、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做到双备既备学生又备教材,对学困生给予特别的爱,争取上好每一节科学课和实验课。

二、多积累一些素材与科学有关的一些图片和资料,在课堂学习、应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身边可探究的问题,积累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把生活经验转化为课堂知识。

三、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实验,多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并鼓励学生收集身边可利用的实验器材,让人人参与到实验中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让学生从实践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培养学生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让学生做好相关记录。总之,培训活动虽然结束了,接下来我要做的是把所学到的知识授予同仁并大胆地应用到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及时反馈,不断提高。培训之后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思想意识上树立较强的终身学习意识和科研意识,要奋发图强,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自我,我明确只有作好充分科学教学的

7.高职数学教法探析 篇七

高等数学, 概括地说其核心内容是微积分, 核心思想是极限。导数、定积分、重积分等概念均由极限来定义和推导。因此 , 理解了极限, 便不难理解高等数学中的其他概念。但可惜的是 , 就是这个“极限 ”让学生吃尽了苦头。对极限不能理解透彻, 对导数、积分等内容的学习也只能是记记公式和简单应用。对于数学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也只能是囫囵吞枣, 难以发挥。极限的定义, 对于本科院校乃至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 将其理解透彻, 难度都比较大, 更何况高职高专的学生课时少、基础差, 难度就更大。因此, 如何让学生理解极限, 如何弄清楚微积分的意义是对高等数学教师教学的一大考验和挑战, 这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整个高等数学知识体系的学习。对于微积分的教学, 内容就是那些, 不同的教师讲出来就大不一样。据说华罗庚老师微积分讲得极好, 数学课讲的是真、是美, 让学生听他的课感到是一种享受, 如听一支优美的曲子、看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是讲数学课的最高境界。因此, 高职数学教师要针对所授课程的理论特点, 考虑如何让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 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是如此的枯燥无味, 乏善可陈。

一、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法

数学问题情境教学, 是指根据数学主题概念以及学习者的实际条件和诉求, 设置相应的数学情境, 数学内容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在这个主题范围内展开讨论, 所得到的结论形成了一个数学意义上的认识脉络, 我们把它称为数学情景。再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从讨论具体问题开始, 引入概念、探索方法, 进一步地总结归纳、提炼出主要的数学理论, 进一步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个过程可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分析主题情境、创设主题情境、解决数学问题、提炼数学结论并进行实际应用。数学主题情境教学的基础是以对所要求的主题情境进行分析, 而实施关键是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考察, 再结合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 投入到相应的教学活动之中。联系实际应用是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完成一定的基本训练。

例如, 在讲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时, 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不用工具计算出sin29°的近似值?这个问题学生觉得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可望可及, 但仅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却又无法解决, 形成认知上的冲突, 而心理上又急于想解决, 从而主动去探寻解决办法, 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微分的定义出发, 导出近似计算公式:

f (x) ≈f (x0) +f ′ (x0) (x-x0)

公式导出后, 学生很快求出其近似值:

undefined

这样在同类问题的考查中绝大多数同学能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来,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 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 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 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淡薄, 加之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高校教育的特点, 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法指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工具的动态演示功能把一些概念、定理中抽象的数学思想模拟出来, 辅助传统教学的一种方法。让数学计算软件走进课堂 ,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和计算的简单再现了数学的抽象美和简洁美, 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官,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充分体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概括来讲计算机辅助教学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 处理复杂图形、烦琐运算和数据的强大功能, 如几何画板、Mathematica、Matlab等数学软件, 能动态呈现复杂图形的形成过程, 为数形结合、引进概念、揭示命题和说理性论证提供基础。它不仅避免了教师的重复性机械写画, 节约了教学时间, 而且使抽象的数学对象形象化, 吸引学生的感知、观察。例如讲解函数y=f (x) 导数的几何意义, 让图像先显示曲线的割线, 再让动点沿曲线向定点运动, 割线的极限位置就是曲线在该点的切线, 这实际上就是直观形象的切线定义。在直角坐标系内对曲线y=f (x) 的图像做割线MN及相应的横纵坐标, 重复刚才的动画过程, 再讲undefined就是该点处切线倾角的正切, 最后自然而然地导出导数的几何意义。 (2) 提供了“多元联系表示”的数学学习环境。所谓“多元联系表示”就是多以组合或动态方式向学生提供图、表、文字或符号等不同的概念表示法, 把隐含的数学关系显性化。这些软件不仅使呈现复杂图形的形成过程成为可能, 使抽象符号、复杂而零散的数据得到直观表示, 而且可以对数学对象直接进行操作, 例如局部放大、变换排列位置、引进参数动态呈现等, 使学生在直观动态中观察和思考。这样能更为有效地进行归纳类比, 从呈现存在到揭示理解数学关系的本质, 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 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3) 提供数学实验和实践活动的手段。数学建模是数学理论应用的主要形式, 根据数学方法的基本成分将这些方法分解成可操作模型结构, 进而构建学习平台, 让学生通过操作菜单选项和根据问题条件构建模型, 对模型进行操作、探究和实验, 即根据数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来主动探索数学的应用。多媒体能够在高等数学教学体系内根据微分法建模、积分法建模、概率分布法建模。虽然, 计算机辅助教学法有突出的优点, 但传统教学法也有它本身的优势。如用黑板、粉笔边写边讲, 讲的过程中可以设问点拨, 关键处提问研讨, 小结时概括总结, 这样的动的教学法不但能为学生提供数学思维的时空, 也同时能为学生算、画、证、操作提供动脑动手的实验示范。因此, 设计课程要将多媒体、传统方式进行优化组合, 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 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自主研讨总结教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教师是主导。高等数学必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思考, 再辅以教师的引导, 才能达到学习的真正效果。大学生应尽快实现由初等数学阶段进入高等数学阶段的过渡, 领会由“静态”数学到“动态”数学的思维转变, 努力培养思考问题多元化、学习方式灵活化, 多渠道获取知识, 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 积极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认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应怎样学, 怎样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 怎样用辩证法学习高等数学, 并能够主动地寻找和发现学不好的根源, 对症下药。养成勤于思考, 敢于怀疑, 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源于思, 勤思考才能产生疑问, 反过来疑问又可以进一步促进思考, 通过思考来解决疑问。这样不断地质疑, 思考不断地深入, 认识不断地深化, 知识不断地提高, 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目前, 高职院校的数学课时少, 课堂上不可能留很多时间让学生研讨领会以上提出的许多问题。因此建议实行课下学生自主研讨, 课上师生互动、教师总结的教学方法, 即自主研讨总结教学法。教师可以在课前精心编制大量的思考题和综合题,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研讨, 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 在讲解定积分定义时, 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底边在x轴上, 左右两边各在直线x=a和x=b上, 顶部为连续曲线y=f (x) (f (x) ≥0) 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怎样求?让学生在课下深入思考, 进行研讨。在课堂上, 让部分学生发表自己的处理方法和思路, 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 水到渠成就可以引入定积分的定义。这样, 课上师生之间会展开激烈的讨论, 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机, 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激发学生的思维, 真正达到“师生同进, 教学相长”的效果。自主研讨总结教学法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 而且可以教会学生如何自主积极的学习。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得过多过细、面面俱到的习惯,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本等资源自主研究、探索学习。教师可以推荐或布置学生读一些有关数学史的书籍, 并写一些数学论文, 如威廉·邓纳姆的《数学史话》、依莱·马奥尔的《无穷之旅》等等, 此类书籍在一般学校图书馆均可借到。阅读此类书籍, 不仅可让学生了解各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还可让学生从乏味的数学符号中解放出来, 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时代在不断地变化, 学生的知识结构也不断地产生变化, 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调整, 用单一的僵化的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 课堂教学注定是失败的。我们要针对学生不断地进行教学法的研究和创新, 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龚升.高等数学教学回顾[J].大学数学, 2003, 19 (4) .

[2]吐尔洪江.高等数学主题情景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数学研究, 2007, 10 (2) .

8.《摆渡》多种教法探讨 篇八

上学期同学们学习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与《蚊子和狮子》等几篇寓言。应该说这几篇寓言的寓意较好理解,何况有的作者还明确地介以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寓言就像一池清水,可以一眼望到底。其实,好的寓言总是让人咀嚼不尽的。

《摆渡》是一则短小精悍的现代寓言,其寓意具有现实性和多义性。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深入理解作者对社会、人生、文学的概括和思考。为了实现这一任务,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对这则寓言进行分析,给学生指引一条深入理解的途径。

[教法探讨]

一、情节讨论法

这一方法立足于寓言中的关键词,深入挖掘关键词的内涵,区分关键词在本则寓言中的特殊含义,以点带面,由词到句,由句到篇,步步为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本则寓言的深层面发展。

1.首先请同学们谈谈对这篇文章寓意的理解,说说哪些词语是关键。

析:本则寓言的关键词是“彼岸”和“摆渡”。

2.讨论“彼岸”的含义。

析:(1)“彼岸”的本意是佛教用语,指超脱生死的境界;后来多用来指代抽象化的、与世俗对立的精神世界。

(2)文章的开始句和结尾句都用了“彼岸”这个词,但它们的含义却是迥然有别的。开始处的“彼岸’就是简单地指实实在在的“河对岸”,对岸有家、有妻儿、有买米烧夜饭的现实生活。而结尾处的“彼岸”却是指超越了现实世俗的,“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的,以“真情实意”作为人类交往原则的纯洁的精神世界。

3.“作家”要把人渡到“彼岸”去,这个“彼岸”到底指什么呢?

析:(1)理想的彼岸:没有苦难,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争,没有贫穷,人人平等,和睦相处,就像许多先哲圣贤幻想和向往的“大同”之国,如“乌托邦”、“世外桃源”等。

(2)精神的彼岸:俗世间的人们困于物欲,像另外三个渡客:“有钱的”可以直接用金钱买到一切;“大力士”有力量,可以用暴力得到物质享受;“有权的”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贪赃枉法。只有“作家”还没有沉溺于物欲横流之中,还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作家”“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用“真情实意”感染读者,引导人们化心灵,走向精神升华的彼岸。‘彼岸’就是人类崇高的精神世界。

(3)智慧的彼岸:人们常说文学是人生社会的百科全书。文学名著饱含着人类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多种情感形式,可以供人们借鉴,丰富人们的人生阅历和知识。而其中包含着的进步的文化哲学思想,更能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4.讨论“摆渡”的含义。

析:(1)“摆渡”一词从其字面意义来讲,是指用船将人从此岸运载到彼岸。在本则寓言中,是指摆渡人将四个渡客用船送到对岸。

(2)佛家认为,佛的使命就是把众生从充满痛苦的现实此岸,渡向理想的彼岸。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作家”替换了佛陀。可以说,作者在立意和构思上受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影响,从而赋予了“作家”以拯救社会和人类的责任。

(3)把寓意上升到全人类、全社会的高度的话,“摆渡”一词可以是暗示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肩负“摆渡”的责任,都应在他人徘徊或遭受痛苦的时候,替他人摆脱或减轻种种不快或痛苦,责任神圣。

二、人物及其思想讨论法

人物形象是构筑寓言、体现寓言主题的主体,人物的思想更是其一切行动的指挥,作者会有意与无意间把他的价值取向与本则寓言的寓意贯注于人物。因此,关注寓言中的人物及其思想,同样是透彻地理解本则寓言的重要方法之一。

步骤:

1.文章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可以归为几类?

析:文章中出现了五个人物。他们可归为三类:一类是“有钱的”、“大力士”和“有权的”;一类是“作家”;一类是“摆渡者”。

2.这三类人物形象各自有哪些特征?

析:(1)第一类人,是世俗力量的象征。

(2)“作家”虽不具世俗力量,但也自有其超世俗的力量。不过这种力量来自于具有“真情实意”的作品。

(3)“摆渡者”既掌握着渡河的权利,又是权衡四个人的评判者。他一方面是世俗力量的认同者,另一方面又是作家“真情实意”的“哀叹”的欣赏者,应该说,他是一个普通群众的代表。

3.在这三类人中存在着现实和精神两个世界的碰撞和冲突,在这样的互动关系中,“作家”的意义何在?

析:“作家”的“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作为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作家”肩负着把人的灵魂指引到健康、高尚、文明的彼岸去的责任。

三、细节讨论法

细节是文章中最为细腻的部分,是理解文章的钥匙,找到细节也就找到了一条捷径。从这条路去探究寓言的深层含义,会使学生免受或少受其他不重要的字词句的影响,更直接地了解作者力图通过本则寓言所想阐述的观点。

步骤:

1.“摆渡者”认为“作家”的“唱”不如“叹”好听,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情节的?

析:“唱”意味着只求轻松欢快,让人欢娱,并没有真正反映现实生活和真情实感。“叹”饱含人世间的悲苦、人生的辛酸。文学应该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应该充满“真情实意”。

2.“作家”自动去做摆渡人这个情节,应怎样理解?

析:“作家”并不是真的改行,而是要借此说明:“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并且作为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作家”还肩负着把人的灵魂指引到健康、高尚、文明的彼岸去的责任。

以上三种教法可以合在一篇课文、一堂课使用,也可根据不同的篇目有选择地使用。但重要的一点是,教师首先要抓住或者说熟悉课文的关键词、人物以及细节,如果选择有所偏差,将会影响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影响对作者思想与感情的透视。同时,这种教法也可以作为学生自学的一种好方法。

(摘自《山西教育》)

9.队列教法理论教案 篇九

军事体育教研室

批准人:

年 月 日

单个军人队列训练教学法理论课教案

作业提要

课目:单个军人队列训练教学法

目的:使同学们掌握单个军人队列训练教学法的程序及方法,学会编写队列教案,为实地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内容:

一、定义及目的二、实施程序及方法

三、教案的编写 重点:实施程序及方法

方法:结合教材、板书、幻灯讲授 时间:2课时

地点:队教室 要求:(略)

器材保障:幻灯机

作 业 进 程

一、定义及目的

单个军人队列训练教学法,是指在组织实施单个军人队列动作教练过程中,教练员和受训者为了达到训练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教练掌握要领、学会技能。组织形式和时机: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训练通常由连、排长组织实施,由班长任教,有时也可由有专长的干部任教,通常在新兵入伍后进行。

二、实施程序及方法

(一)授课准备

单个军人队列训练教学法授课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1、学习研究训练计划、大纲、教程、教材

教练员受领组训任务后,应认真学习训练大纲或训练计划,研究所担负训练课题的训练目的、任务、课题结构和要求,明确教学重点,考虑采取的组训方法。

2、调查研究有关情况

授课前,教练员可采取座谈、摸底考试等方法对受训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熟悉他们的动作基础、思想状况、对本课目的要求和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备课。在此基础上,应认真学习队列条令和教材。

3、编写教案

队列训练教案通常采用文字记述式,一般包括作业提要、作业进程两个部分。

4、培训示范人员,试讲试教

队列训练,通常情况下,单个队列动作由授课教练员自已示范,也可由动作基础好的士兵示范。教练员要对示范人员进行严格训练,结合训练场地,进行示范练习,以便在讲解示范时配合默契,得心应手。教练员应在熟悉教案的基础上,由示范人员配合、按训练内容的程序,反复进行试讲、试教,不断完善教案,改进训练方法,提高组训水平,为实际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授课实施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训练授课实施,是在班长完成授课准备后,组织士兵进行的现地教学活动过程,通常按作业准备、作业实施和作业讲评的顺序进行。

1、作业准备

(1)整齐报数、清点人数、整理着装,尔后向在场首长报告。整齐报数。教练员位于队列中央前适当位置,依次下达“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稍息、“立正”的口令。

清点人数。报数完毕后,对未到课者,查明原因,以便向首长报告时说明情况。

整理着装。教练员下达“整理着装”的口令,队列内战士两手 迅速抬起,从军帽开始自上而下对服装进行整理,整理要确实(风天系好风带),整理好后自行稍息,听到教练员下达“停”的口令后,恢复立正姿势。

向在场首长报告。教练员下达“立正”口令跑步进到首长前5——7步处,敬礼,待首长还礼后,礼毕。尔后实施报告。首长指示后,答“是”,尔后敬礼,首长还礼后,礼毕。转向队列,跑步回到队列中央前。

(2)宣布作业提要

宣布作业提要,就是上课前规定所训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方法。教练员应按以下顺序宣布:课目、目的、内容、重点、方法、时间、地点、要求、器材保障(地点和器材保障口述时可省略)。

(3)理论提示

理论提示就是以讲解或提问的方式,简明扼要地提示本课内容的要点

2、作业实施 ——讲解示范

讲解示范是教练员按动作要领,边讲边示范动作,旨在帮助受训者正确理解动作要领,形成直观的动作概念,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讲解示范要做到直观、准确、严密和协调一致。

讲解要表达准确,内容完整,速度适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示范是利用人所固有的模仿能力,依靠不同程度的准确性来提高所感知的动作的能力。因而,示范动作一定要正确可靠,使受训者的模仿心理受到正确强化,力求产生最佳效应。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讲解示范,通常由教练员自己边讲边做,也可由动作好的士兵(事先培训好的)做动作示范,教练员进行讲解,讲解示范一般采取三种方法:

(1)先讲解后示范。由教练员先提示动作要领,再由本人或示范分队示范动作。这样可以使教学对象首先明确动作过程、结构和方法,尔后在观看示范时进一步领会动作要领。

(2)先示范后讲解。教练员先将完整动作展示给教学对象看,给其一个整体印象和完整的动作表象,尔后简明扼要地阐述动作要领。这样,即使动作比较复杂,在理论讲解时也便于教学对象接受,易于理解和领会。

(3)边讲解边示范。即为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教练员可讲一动,做一动,讲到哪里做到哪里。对重点、难点动作反复讲述,加深印象、清晰表象。

在单个军人队列动作教学中,讲解示范时主要采取连贯动作、边讲解边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时可按以下顺序进行:

(1)介绍动作名称及用途。(2)交待口令、(也可进行练习)。

(3)完整动作示范。停止间动作正、侧面均应显示,需要时应显示背面动作。行进间动作通常示范二次,先横向动作(侧面)示范,后纵向动作(正面)示范。

(4)要领讲解(讲一动,做一动,边讲边做,讲做结合)。(5)再一次完整动作示范。——组织练习

组织练习是指班长有计划地运用各种训练方法组织全班士兵进行的动作练习。目的是通过练习使全班士兵掌握动作要领。练习中,班长应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和士兵训练基础,灵活采用训练方法,注重实效。组织练习的方法通常有体会练习、模仿练习、分解练习、逐个练习、分组练习、集体练习、评比竞赛等。

组织练习的方法:

(1)体会练习。讲解示范后,首先让教学对象进行体会练习,使其对动作要领有个初步的感受。

(2)模仿练习。对某些较复杂的动作,练习时可由教练员领着练习,教练员做一动,教学对象跟着做一动,使其一开始就打下正确动作的基础,防止形成痼癖动作。

(3)分解练习。对难度较大的动作,可分成若干个小动作,对每个小动作计划好练习时间,严抠细训,精雕细刻,提高训练质量。

(4)逐个练习。可采取出列或不出列两种方式,教练员逐个指挥并纠正受训对象练习,使其确切掌握动作要领。

(5)分组练习。两人结对,强弱搭配,1人练,1人看(指挥其练习,并纠正其错误动作)或3、5人编成一个小组,指定一名动作好的同志任小组长进行练习,或是轮流组织练习。此种方法便于互相 观摩,还可解决教练员及场地器材不足困难。

(6)集体练习。由教练员下口令组织练习。先分解,后连贯,还可进行流水作业,逐个检查纠正,以便教练员全面掌握训练情况。

(7)评比竞赛。当一个训练课目或操作动作的练习即将结束或为了突出重点动作调动训练热情时,应组织评比竞赛,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必要时,还可排列名次,激发训练热情,提高训练的积极性。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的标准要求高,它不仅限于会做动作,更重要的是要使受训者的动作规范、标准。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要及时、准确地检查和纠正动作,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口令加手势纠正。即在训练中,对练习者的错误动作,用口令调整,同时以手势配合口令纠正其动作。口令词要规范、简明、易懂、具体、确切,手势要制式、大方、形象、直观、运用得体。

(2)正误对比纠正。教练员以正确的示范动作与士兵的错误动作相比较,使其自觉地对比纠正。也可由教练员1人完成正、误两种动作,使其判别正误,自行克服和纠正。

(3)限制纠正。用尺、线,架等简单器材进行限制性和规范性的检查纠正。如:用角尺限制立定时两脚分开的角度;用线绳限制向前、后摆臂的距离;还可在操场上画步幅线限制步幅等。

(4)分解纠正。当练习的动作难度较大,做动作顾此失彼。动作不协调时,教练员可视情况将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小动作,化繁为简,一动一动,一步一步地纠正,使其动作逐步达到规范、熟练、协调。

(5)动停结合实施纠正。即在纠正动作时,不仅在动作操作过程中随时纠正,而且还要在动作操作后实施纠正。对一般性问题采取动中纠正,对较突出和较严重的问题,应在停后纠正。

——小结讲评

小结讲评是对练习情况的归纳和讲评,一般在某一内容练习或某一方法的练习结束后进行。小结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讲评作业情况。

(2)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克服的方法。(3)明确努力的方向。

3、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是对授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教学情况的评价。通常在某一课时或内容结束后进行,讲评的主要内容有:

(1)重述课目、目的、内容。

(2)估价训练效果,表扬好人好事。

(3)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克服的方法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教案的编写

队列教案,即按队列教学的课题或课时编写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员授课的基本依据。教案应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训练计划和上级的指示、要求,学习有关条令、教材,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实际训练水平,以增强教案的针对性、适用性,突出重点,保证质量。

(一)队列教案的形式及基本内容

队列教案通常采取文字记述式的教案形式。

教案的基本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作业提要部分;二是作业进程部分。

1、作业提要

作业提要是教案的开头部分,它反映了教学的总体安排。其内容主要包括课目、目的、内容、方法、时间、地点、要求及物资器材保障等。

2、作业进程

作业进程是教案的主体,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作业准备;二是作业实施;三是作业讲评。

作业准备是授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1)整齐报数、清点人数、整理着装,尔后向在场首长报告。(2)宣布作业提要。(3)理论提示。

作业实施是教学进程的核心内容。一般应按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编写,主要包括:

(1)讲解示范。(2)组织练习。(3)小结讲评。

作业讲评是授课或训练结束后所进行的总结,主要包括:(1)重述课目、目的、内容;(2)讲评训练情况、表扬好人好事。

(3)指出存在问题和克服的方法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编写教案的要求

1、格式正确。符合文字记述式教案的格式。

2、内容完整。按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编写。

3、重点突出。内容编排突出重点,时间分配比例适当当。

4、教学方法灵活。依据本课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运用其教学手段和方法。

5、文字表述简明、准确。做到用词确切,军语化、规范化,书写工整、清晰。

课后作业:每名学员编写单个军人队列动作教案两份(停止间和行进间动作各一份),下次课前检查验收。

10.中教法答案 篇十

1、形象思维的自主性:对一幅作品的理解,即使同一个老师讲解,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对造型也是一样的,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共性

2、脑。手并举的实践性: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美术教学需脑手并用。当领会到素描学习的方法与步骤,需不断地思考,临摹写生,不断动手总结才能掌握素描的方法和表现能力

3、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美术课重视注重对此的培养,对学生启发性去思考,尽可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4、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矛盾性:学生个体美术水平不同,而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应以集体为主,原则上对全班学生都要有统一要求,提醒老师课程安排上,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和集体教学的关系

二:美术教学原则:

1、整体性原则:体现两方面含义:1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具有整体性,即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人才,2教学活动本身具有整体性

整体性要求:1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科学性是指学生掌握的美术知识必须要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性是指合理地对结合材料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思想上应侧重审美教育,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努力使教学的科学性与审美思想性教育有机结合2、实现传授美术知识与发展学生智力及培养非认知因素相统一,1教师选择科学的规范的美术知识,注重知识的质,也保证知识的量,在教学法上引起学生积极探求的兴趣,又注意训练学生的能力,3力求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学生全面发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接受和加工信息,更好的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起来4抓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非只是心理因素的培养,把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密切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实现美术教学诸要素的有机配合,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任务,精通教材,了解学生,熟悉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环境,处理各要素间的关系,使教学各要素在具体完成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现有机配合,保证最佳整体效益

二、直观性原则:这一原则是由美术的造型艺术特点决定的,利于从直觉直觉感知升华到本

质的认识,不仅可以引起学习者极大的兴趣,让他们以更大的激情,投入美术专业的学习中,可以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求:

1、语言表达的形象性,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学生在老师直观形象的讲解启发下很快就明白了(透视,近大远小马路,树林都汇于一点)

2、直观教具的创作和运用,范画,过程范画,模型幻灯片学生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有些问题用语言表达不来,但面对直观性的图像工具反映便十分简单清晰-----直观性的优势(素描中的5大调子,白色石膏球,聚光灯)

11.高三历史教法探究 篇十一

一、强化历史知识点的记忆

近年来,高考试题对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但依然不可忽视基础知识,如何加强基础知识的把握?我在教学中往往是:将教学内容按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分为若干小单元,这些小单元构成一个连续渐进、层次各异的“知识链”。通过“讲”与“练”的交替进行,使问题逐个突破,从而强化知识点的记忆。但“讲”与“练”并没有严格的顺序要求,可先“讲”后“练”,也可先“练”后“讲”。需要注意的是,“讲”与“练”相互之间决不能是机械的重复关系(例如,在练习中,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这样的教学就是毫无意义的低效重复),两者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在基础知识的“讲”与“练”上,应抓“大”放“小”,削枝强干,突出在“某个具体历史时期中,甚至在更长远、更广阔的时间和范围内起重要作用的事物或人物。”强调学生看书时要注意历史知识的相互联系,包括前后联系、纵横联系、因果联系、中外联系、古今联系等。尤其要注意历史知识与当今现实问题的联系,如:古代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联系;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农业政策与当今我国的“三农”问题联系;近代的战争与当今的和平发展问题的联系;近代民主法制建设与当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联系等等内容。在联系中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异同及发展轨迹。

二、注重对历史规律性知识的归纳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科学,有其学习、遵循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运用理想化、简化和类比等方法,建立起描述某一历史现象、事件的模型。历史学科能力的提高可以依据一定的历史模型进行构思、设计而成。例如:在分析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时:可以强调这样的模型: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再如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判断成败及原因;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类似模型的运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在考试中就懂得触类旁通。

如“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我是这样处理的: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经济基础:资本方面——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丰厚的资本;劳力方面——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获得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市场方面——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市场不断扩大。

文化基础——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对这一知识点,课文里表述得一清二楚,作为教师稍加整理就可以了。但在复习时,我还要求学生遵循这一思路,趁热打铁,找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因为这一内容课本没有明确提到。

学生遵循这一思路,很快地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经济基础:资本方面——机器大生产和对外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市场方面——美、德、日、俄等国的革命和改革统一了国内市场;对外侵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文化基础——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发展,提供了技术前提。再如,在讲到新文化运动时,我首先讲了一个重要的结论:一定时期的文化就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领域的反映。所以我们在分析文化方面的原因时,最起码要从政治、经济方面去分析它的原因,并且经济是基础,经济方面一般是根本原因。按照这一结论,学生很快从课文中归纳概括出来,做到论从史出。

三、适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近年来,历史高考命题淡化了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能力考查题特别是思维能力考查题的比例上升。无论是主观性试题,还是客观性试题,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无法从课本上找到现成答案,就连选择题也不再是过去那种对课文的机械照搬,而是提供了全新的史料,其命题原则就是立足于对教材基本知识内在本质的揭示。这样只靠熟记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上一篇:防止ADSL被入侵的安全问题下一篇:关于责任的中考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