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歌曲好娃娃教学反思(精选15篇)
1.儿童歌曲好娃娃教学反思 篇一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讲述的是好娃娃尊敬关心爷爷奶奶的事情。幼儿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体会情感,表现歌曲的气氛,愿意学学歌中的好娃娃,在家中做个关心老人的好孩子是活动的重点。
歌曲的意境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现,同时恰当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使幼儿通过想象、联想来理解歌曲,可使教学活动情趣盎然,生动活泼。在教歌曲《好娃娃》时,我创设了情境化教育环境,选择五名幼儿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孙子,这种教育环境优雅而舒适,充满了童趣。音乐响起,头发花白的“爷爷”走了上来(拄着拐仗),“小孙子”急忙为“爷爷”搬凳子。(“爷爷”为“小孙子”翘起了大拇指)大家齐拍手说:“我为爷爷搬凳坐呀,爷爷笑哈哈!”“奶奶”走了上来,步履蹒跚,嘴巴一张一合(没牙),“小孙子”急忙给“奶奶”端了一杯茶。大家齐拍手:“我为奶奶端杯茶呀,爷爷笑哈哈!”(“奶奶”摸摸“小孙子”的头)这一情境既反映了歌曲的内容,又十分贴近幼儿的生活。接着头发花白的“奶奶”走下台来,。这时大部分幼儿很有兴趣,迅速理解了这首歌的内容。当“爸爸”“妈妈”亲切地夸奖“你尊敬老人有礼貌是个好娃娃”时,歌曲《好娃娃》就充满了感情色彩,“尊老爱幼”得到了自然的表现。
虽然对小班孩子来说情境表演会显得比较困难,动作、情感不会很到位,但孩子通过自己稚嫩的表演,真正领会了“尊敬老人有礼貌”的“光荣”,孩子身临其境才能“心”临其境,增强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自然地将自己角色化,与角色融在一起。
2.儿童歌曲好娃娃教学反思 篇二
一、儿童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
4~6岁是儿童的智力发展最重要的阶段,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 因广泛的用途, 优良全面的性能被广大家长和儿童所喜爱。学习钢琴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 促进手部神经和小肌肉群的发育, 从而促进左右脑共同发育。儿童通过钢琴的学习可以增强记忆力、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非常喜爱音乐。众所周知, 钢琴的演奏是复杂的, 需要孩子眼、耳、手和全身的配合, 既要手脑并用, 又要一心多用,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这个年龄段达到学习钢琴的需求, 如果孩子想学习钢琴, 父母可以先了解下列问题。
1. 孩子们有没有喜欢钢琴的表现, 是否能够模仿电视演员的姿态弹琴唱歌。
2. 孩子是否能够注意力集中, 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 当孩子听到音乐时, 是否对音乐表现的比较敏感, 是否能够很快哼唱出正确的旋律。
4. 孩子手部的肌肉可以自由控制, 能正确掌握握笔姿势。
5. 孩子要不怕困难, 能吃苦, 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家长要了解儿童学习钢琴的目的不是练习优良的技巧和表演能力, 而是要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从而激发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帮助孩子记录学琴笔记, 帮助孩子记录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点难点, 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使练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钢琴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钢琴教学中, 我们面对的大多是孩子, 因为年龄小, 心理发展不完善,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跳跃性思维活跃, 因此, 儿童钢琴教学在艺术教育中更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近年来, 父母在对待孩子学习钢琴的问题上越来越理性和成熟, 钢琴教学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是达到更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促进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是儿童学习的动力。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刺激, 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教学实践表明:感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 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孩子喜欢老师, 喜爱钢琴, 喜爱自己弹奏出的乐曲, 然而, 孩子的好奇心是有限的, 是不稳定的, 容易转移或消失。钢琴学习的过程中, 包含了许多机械性、技术含量较高的内容, 相对枯燥, 会使孩子产生厌倦情绪。如果老师不注意这一点, 就强迫孩子学习, 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其次, 是用形象生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引导孩子,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 讲音符时, 可以把音符称为小蝌蚪;要求孩子掌握手型时可以说把房子支撑住;讲分句要让他们联想到平时说话、唱歌时的呼吸, 把演奏中的分句做到和呼吸一样自然而然。
2. 在教学中因材施教。
对学生的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 始终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首先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努力开发孩子的天性, 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检查老师工作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 就是看他是否能了解学生的个性, 音乐天赋和其他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 应注意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为他们的成功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孩子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取得进步, 但不能生搬硬套, , 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对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中, 对待资质一般的学生更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对他们提出合理的要求, 即便只是一点点进步, 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支持他们慢慢爬, 让他们有“我很好””“我能做到!”“我能成功!”的心态, 体会到进步的喜悦!让他们从“爸妈让我学”转变成“我想学”。例如, 对于胆小的孩子应该鼓励, 赞美他的长处, 为爱骄傲的学生指出他的缺点, 少一点赞美, 注重语言艺术。使他们更自信, 更勇敢地大步向前走, 达到理想的效果。
3. 通过音乐会、比赛、考级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
适当的让孩子参加音乐会、比赛、考级, 鼓励他们思考和大胆地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理解音乐和表达音乐。因为音乐情感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让孩子学会体验音乐情绪的微妙变化, 对孩子后期的音乐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才艺展示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是孩子自我展示的平台, 孩子的心理素质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很大的锻炼, 是对孩子学习效果的肯定。根据孩子的天性, 可以让孩子通过公开课或是小型音乐会看到自己或他人的进步。家长也要尽量带领孩子参加一些演奏会、音乐会, 让孩子对钢琴艺术的演奏形式更加熟悉和热爱。有时候, 一场音乐会可能比让孩子练10个小时琴的收获更大。
业余钢琴考级活动作为一种1991年开始的制度已经被家长和儿童普遍接受, 并成为一些琴童每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钢琴考级能够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潜能, 让孩子们得到极大地满足。但是现在的家长对于钢琴考级活动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许多家长把考级作为衡量孩子学习钢琴成果的工具, 一味追求高级别, 对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根本不重视, 这完全脱离了学习钢琴地正常轨道, 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是一种极大的错误。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非打即骂, 致使孩子对练琴产生厌烦心理, 更加体会不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学习钢琴, 他们的父母面临许多问题:孩子学钢琴的最佳年龄是几岁,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习钢琴, 在钢琴学习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何提高孩子们学习钢琴的兴趣。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年龄,兴趣,钢琴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民、周海宏、李倩著《儿童钢琴学习指南》
[2]白左莲, 钢琴考级给琴童带来的负面影响[J].钢琴艺术, 2007 (9) .
3.儿童歌曲好娃娃教学反思 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并用活泼、连贯的唱法唱歌。
2、根据形象有趣的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并进行表演。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爷爷、奶奶的图片各一张。
观察过老人走路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板凳》,启发幼儿联想:小板凳除了给妈妈坐,还要让给谁坐?
(二)幼儿观察“爷爷、奶奶”的图片,引出歌曲。
1、幼儿观察图片,激发学习新歌曲的兴趣。
2、我们来学一学“爷爷奶奶”是怎样走路的。
(三)学唱歌曲第一段。
1、教师范唱:爷爷年纪大是怎么样的?“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我为爷爷做什么?爷爷感觉怎么样?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第一段。
3、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4、教师再次范唱,幼儿做动作,鼓励幼儿参与演唱。
(四)学唱歌曲第二段。
1、奶奶年纪大了是怎么样的呢?
2、教师范唱歌曲第二段。
3、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奶奶”。
4、鼓励幼儿跟着教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演唱第二段。
(五)幼儿将两段歌词连起来演唱。
1、教师指图提示幼儿两段歌词的不同。
2、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
(六)教师唱第三段。
1、教师唱第三段,用爸爸妈妈的口吻夸奖好娃娃,告诉幼儿歌曲的名字就叫《心灵美的好娃娃》。
教学反思:
整节活动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较高,声音都很宏亮。通过这节活动幼儿不仅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同时幼儿也学会了相互之间的宽容,才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4.歌曲《我的好妈妈》教学反思 篇四
《我的好妈妈》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金典儿歌。我选择在乐园里开展此次教学活动,自己坐在幼儿中间,心和情感离幼儿很近,有种师生互动的感觉。然后我以谈话的方式导入,亲切、自然,这样迅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接下来的各个环节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使幼儿兴致盎然。尤其是三、四环节,使音乐的表现与创造在平日教学中紧密相连,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和生活联系紧密,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音乐教学渗透到其它学科,成为一整体。本堂课,幼儿在认知水平、艺术实践能力及情感三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但少部分幼儿的参与意识还不够,导致课堂气氛不够热烈,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有待加强。
5.秋娃娃教学反思 篇五
在教学《秋娃娃》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步抓好了写字教学,使学生对“心、下、方、衣”四个字的收发室掌握较好。
第一步,我在学生会读会认的基础上,课件展示四个要求写的字,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告诉老师,这样,我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学定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的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由老师在黑板上范写,边写边讲解。范写完后,请生在书上把这个字写一遍。
第二步,写完第一个字后,我再请生仔细观察另外三个字,然后告诉大家要写好这几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这样学生就会观察得很仔细,对于哪能些笔画长,哪些笔画短,“点”写在哪里,“撇”写在哪里等都看得很清楚。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先描红,再把这三个字写在书上。
评字是整个写字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写字指导的延续和提高,在写字教学的第三步,我安排了评字。我在指导写字的过程中,选取了几本书拿到展台上展示,请学生从“好,好在哪里;差,差在哪里”这两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的过程中再一次对田字格里的字进行观察,发现自己写的字有哪些不足。通过评字,学生对字从整体结构到部件、笔画,有了初步的感知,强化了识记,提高了识字的准确性;通过评字,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字好字的自学性;通过评字,学生经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提高了观察分析能力,开发了智力;通过评字,学生感知美、欣赏美,陶冶了情趣。
6.当下儿童钢琴教学的反思 篇六
学琴的孩子众多, 但相关的儿童钢琴教育却并非完全成熟, 现实的教学过程中, 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那么, 该怎样看待儿童钢琴教学?儿童钢琴教学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儿童钢琴教学与成人钢琴教学的区别
儿童钢琴教育与成人钢琴教育首先在理念和目的上就应该有所区别。从目前钢琴教学的角度上来看, 儿童钢琴教育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激发和培养他们对于钢琴的兴趣和热情, 开发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而并非是表演能力和技巧训练。这一点要与成人钢琴教育区分开来, 不能混为一谈。因为成人钢琴教育是建立在已经有了一定钢琴基础的立场上, 重点是职业化演奏者或者钢琴教育者, 教学的内容是如何更好的提高技巧和表现力, 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从观点上去改变, 去认识到, 儿童钢琴教学的普遍意义和目的所在。
二、当下儿童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的儿童钢琴教学中, 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暴露出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深思。
1、功利色彩严重
当前, 很多家长送孩子来学校钢琴, 并不是为了简单的提高艺术品位或者获得一技之长, 而是为了取得考级证书, 获得比赛荣誉或者成为下一个受人瞩目的李云迪、郎朗。然而, 殊不知, 李云迪和郎朗们的光芒虽然夺目, 但是在几千万琴童中, 并非人人都有那样的天赋或者机遇。一味的强调钢琴学习所可能带来的利益会使得教学的目的扭曲, 导致方式、方法上的急功近利。音乐考级、比赛等在规范音乐教育和选拔人才上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 但同时也带来了钢琴教育中过分追求技巧测试和功利感, 对于提升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和创造性等带来负面影响。
2、重技术, 轻艺术
前文中, 我们提到, 儿童钢琴教育的目标群体是在音乐领域刚刚入门的小朋友, 并没有扎实而深厚的音乐基础。按照钢琴教育的科学流程来说, 钢琴水平的提升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包含了乐理知识、文化知识、艺术感知与欣赏和演奏技术、技巧等诸多门类。但是, 目前的钢琴教育中, 却过分强调技术和技巧的培养, 这与儿童自身的能力发展构建其实有相悖之处, 造成许多琴童能够娴熟的弹奏曲子, 却毫无情感、毫无表达。这样的钢琴教育对于琴童们的长期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或许能够培养出钢琴“技师”, 却培养不出“艺术家”。
3、教学手段单一, 忽视学生心理和情感
儿童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 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容易有感兴趣到厌倦, 特别是如果家长和教师给予太多的练习压力时, 反抗心理会更为严重。这是儿童心理、情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现象。要想让孩子由“要求学”转为“我要学”, 不至于半途而废, 就要去重视他们的情感, 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目前的儿童钢琴教学中, 教师和家长给予孩子的压力过大, 不注重鼓励, 让孩子容易产生受迫感和不快乐心理, 无法去主动学习。另外一方面, 教学手段单一, 不停的灌输和要求练习, 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教学内容不符合儿童能力实际
儿童的智力和能力尚处于发育阶段, 并没有完全成熟。有一些知识和技巧, 除非一些非常规成长的“天才型”琴童, 普通的琴童是无法去较好的接受和学习的。为了让孩子能够在比赛或者表演中一鸣惊人, 许多教师和家长会要求儿童去练习一些大曲目或者困难的曲目, 我们看到目前许多钢琴教学中, 四岁、五岁的孩子都开始练习诸如李斯特的超炫技练习曲或者协奏曲等作品, 却忽视了教育过程中的循序渐进的道理, 并不符合儿童实际能力的发展过程。
三、对当下儿童钢琴教学发展的建议
中国儿童钢琴还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 通过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针对性的以儿童为对象去挖掘教学方法, 能够更好的提升儿童钢琴教育的整体水平。
1、观念上:因材施教, 明确和端正教学目的
消除目前过于功利性的钢琴教育目的, 让钢琴学习真正成为一项提升孩子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手段。遵循孩子技术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客观过程, 不要揠苗助长。同时, 由于每个孩子的能力发展层次并不相同, 不排除有个别“天才型”的儿童, 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 艺术教育并不是普通的知识普及性教育, 教师和家长需要区别对待他们的发展。
2、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 丰富手段
妥善安排孩子的学琴和练琴时间, 注重学习的效率。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儿童对于事物的集中注意力要远远短于成人。因此, 教师要特别注意去利用孩子注意力延续时间不长、分阶段等等特点, 合理妥善的安排教学时间和练习时间, 将一个小时分成几个小段, 通过劳逸结合、变换学习和方式等等手段去消除学生的疲劳心理。
选择合适的教材, 尽量给孩子们安排适合他们年龄和喜好的乐曲类型。比如节奏明快的练习曲、奏鸣曲, 或者根据儿歌改编的曲目等等, 尽可能的去减少过于严肃或者复杂、大型的曲目。
重视基础训练和音乐素质培养。在儿童阶段, 钢琴基础一定要打好。每天都需要不断的去联系和巩固类似于音阶、琶音等基础练习, 并且不能中断。这样才能够开发手指的能力, 规范手型, 提高乐感等, 在后续的发展中才能减少由于基础不牢固带来的障碍。同时, 注重乐理知识、音乐背景文化知识的学习, 钢琴要想弹好, 不仅仅需要去开发乐器的演奏, 还需要去培养全方位的音乐能力与素养。
多聆听现场, 培养乐感和兴趣。理论教学是一个方面, 现场演奏是另外一个方面, 多听音乐现场, 无论是大师级的演奏还是同龄人的演奏都对儿童钢琴教育有着诸多好处。一方面, 能够培养乐感, 另一方面, 能够现场去汲取他人的精华, 树立榜样与目标, 提升学习动力。
改变过去一对一的僵化授课模式, 可以灵活运用一对三、一对四等等教学模式, 让层次相当的学生形成相互学习和相互竞争的状态, 可以有助于更好的提高积极性。
3、情感上:注重交流与沟通
利用情感教学法, 多多给予孩子以鼓励和夸奖, 让孩子在更有成就感的心理前提之下去自觉学习。建立起良好的家长、教师、学生三方交流互动机制, 及时沟通, 根据孩子的情绪对教学计划和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在学生情绪消极的时候去及时的疏导和教育, 避免在后续的学习和练习中由于情绪偏差走入极端。
给孩子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 让他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 充分感受到音乐和钢琴带来的美好。
四、结语
中国钢琴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几十年, 有过教训, 也有过成就, 我们既为一些大师们的成就感到自豪, 同时也为一些伤仲永的例子感到惋惜。目前, 随着一大批青年钢琴家在国际上的亮相和受到关注, 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也应该及时跟上, 为中国钢琴的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后续动力。
钢琴教育的目的, 不仅仅是为了培养钢琴家, 同时也是为了普及钢琴艺术, 提高国民艺术文化欣赏水平。儿童钢琴教育是启蒙和初级培养的一部分, 更要注重观念和方法, 不断的通过反思和学习去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吸收当下先进的教学理念, 不断加强与国外钢琴教育者的交流, 以人为本, 相信中国的钢琴教育, 中国的钢琴, 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前途!■
参考文献
[1]罗巍.论儿童钢琴教学中创造性音乐思维的培养[J].黄钟 (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 2006 (S1) .
[2]梁文光.钢琴教学中形象思维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05) .
[3]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4]薛瑾.钢琴教育与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7.
7.风娃娃教学反思 篇七
《风娃娃》是新课程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教材是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主题安排了一些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课文中的风娃娃是怎样的呢?欣赏一下课文的插图,你就会看到风娃娃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胖乎乎的脸、圆溜溜的大眼睛,仔细读课文觉得风娃娃其实就在孩子们的中间。他既可爱有时又有些可气。
教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透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很快找出风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等。让学生整体的了解课文。之后又问:其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事情呢?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学生。
之后又请学生读课文,提出你在阅读时,哪些地方你不懂?学生提出了好多问题,“断断续续、纤夫、船帆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有些问题其他同学明白的,我就请其他同学来解答,有些比较难的,离现实生活比较远的问题,就由我来讲解。学生能自我提出问题,说明他在阅读时动了一翻脑筋,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寻找答案,但还是不明白。就好象让孩子摘桃子,没摘到,就差跳起来这一步。教师在这时助学生一臂之力,学生主动地听讲,记忆就十分深刻。
8.风娃娃教学反思 篇八
1、关于课前
课前预习是我每一天都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可是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预习仍让我吃了一惊,他们的预习是那样的深入,这从学生的预习汇报中就能够看出来,例如在让学生汇报自我的预习时,有的学生就说:“经过预习我明白风娃娃做了许多好事。”有的说:“风娃娃有错,也有对,她刮走风筝、吹走人们晒得衣服和折断小树是不对的,可是她吹动风车和船对的。”等等,由此,能够看出学生对于本节课是相当重视的,并且在预习中深入地了解了课文的资料。这是一个十分好的预习习惯。
2、关于课堂
学生个性的张扬一向是我关注与鼓励的起点。“我相信你。”“我期待着你与众不一样的回答。”“你的回答让我看到了你提高很大。”“将掌声送给他……”在教学中我始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我的观点,所以当学生在怎样样读“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人们还责怪我呢?”一句时,便有了大胆的争议,有的学生认为读这一句时难过一点,有的学生则认为要生气一点,理由是风娃娃认为自我是对的。这与众不一样的想法源自于学生对自我生活的体验,也是源自于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肯定与信任。
此外,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生字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自学,首先让学生自学生字,然后指名拿自我喜欢的或懂的生字读一读并领读。之后让小教师以考大家的方式来检查生字的掌握情景。最终从生字中挑出“四会字”让学生以自我喜欢的方式记一记,如此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也提了起来,参与面就广了。可是唯一不足的是小教师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梦想。
9.《儿童文学》教学方法反思 篇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 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然而, 在当前的幼儿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 如幼儿文学的老师大多由学中文专业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 他们缺乏对幼儿心理特性、年龄特征、审美特征的正确认识与把握。再如仅仅把文学活动看成语言领域的一项内容, 活动形式单一, 只注重表达与机械记忆, 而对文学作品内在价值把握不够。因此, 结合自己对《幼儿文学》的教学经验, 对该课程的认识和教学方法做以下反思。
一、学前儿童文学与幼儿教师
学前儿童接受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幼儿教师的引导和推动。幼儿教师在学前儿童和文学作品之间架起一座重要的桥梁。幼儿教师在阅读和教授学前问题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学前儿童, 还会提高自身素质, 丰富和提高自身的精神世界。
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必须要了解儿童。苏霍林斯基曾说过, 不了解学生, 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 不了解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 就谈不上教育。二学前儿童文学是贴近学前儿童现实生活的文学, 它能反应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幼儿教师在阅读和教授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 可以借此走入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 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 受到那种天真无邪的情感的感染, 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中适合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 正确处理好教材, 对有效的课程资源进行选取与整合
我校《幼儿文学》课程一直采用的是复旦大学出版社李莹、肖育林两位老师主编的《学前儿童文学》“十二五”规划教材, 按照教学计划周学时4节, 总课时为64学时。教学中, 我从实际出发, 把握大局, 认真分析处理教材, 对教材中关于幼儿文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这些略显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知识让学生做一般了解, 而把重点放在幼儿文学作品鉴赏创作和教学能力模拟实践活动上, 努力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 利用网络资源, 选取一些课外儿童文学案例进行授课, 做到把握知识重点, 注重实例, 与阅读鉴赏紧密配合, 让学生多思考, 多练习, 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幼儿儿歌教学中, 我让学生选择最有特色的儿歌学习写简评。再如我让学生将写同一题材不同作者的作品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这样既有针对性, 又能进行比较分析, 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根据实际进行角色扮演, 让学生走入作品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授为主, 新课程改革之后, 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儿童文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训练。例如, 在诗歌教学中, 让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诵;在童话故事教学中, 加强学生的表演合作能力, 要求学生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在幼儿图画故事教学中, 尽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喜剧教学中, 预先把角色分配给学生, 让他们熟悉角色台词, 在课堂上进行示范表演。通过开展这类教学活动, 我们尽量放开手脚,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去尽情地游戏, 在动作中体验, 理解作品, 使课堂生动、有趣、气氛活跃、边表现积极。
(三) 实践教学法——幼儿模拟教学活动
幼教专业学生最终要走上讲台, 到教学一线去工作。因此, 在《幼儿文学》教学目标中鲜明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组织幼儿文学教学活动能力的任务。另外, 从幼教专业学生心理需求来看, 学生有一种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给学生一个舞台, 他们就会演出十分精彩。因此, 在每章教学内容结束后, 我都会选用一篇经典教学案例进行示范教学展示, 并布置课后作业。例如, 在儿歌单元, 我的课后实践活动就是:如果你是一名幼儿园老师, 如何带领大班孩子学习这首知识童谣《地球圆圆》, 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教学方案设计, 道具和PPT的制作, 最后由一名学生进行讲课。
(四) 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 幼儿期所阅读的文学作品对其情感有很大的启蒙引导作用。学前儿童文学作品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做人道理和共同的社会生活准则, 也饱含着大量健康的审美内容, 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可以说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作为即将从事幼教工作的学生, 培养他们的爱心、童心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中, 老师可以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把爱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让学生体会到爱和温暖。只有这样的教育, 才能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风险的精神, 学会关心别人。
参考文献
[1]李莹.学前儿童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
10.《可爱的娃娃》教学反思 篇十
《可爱的娃娃》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在朗读中体会诚实的可贵
3. 学做一个诚实的人。
4.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体会诚实的可贵。
教学准备:
一个布娃娃、课题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个布娃娃可爱吗?
师:对,你们也像这个布娃娃一样的可爱,在父母的眼里你们是乖巧可爱的娃娃,在老师的眼里,你们也是聪明活泼的孩子,
生:可爱的娃娃
2.齐读题目:可爱的娃娃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的?
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二、新课
1.全班初读课文(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析第二自然段
师:课文哪里告诉我们娃娃很可爱?
--“多可爱的娃娃!”参观的人人连连称赞,“瞧,他的衣服多么漂亮!他的微笑多么美丽!”(女同学读一下这个句子)
师:连连称赞什么意思?
--一个接一个,不停的赞美
3..仿写
①先讲解主语必须是同一个人。
② 老师举例子
③学生口头练习
多么 ! 多么 !
4.分析第三自然段
--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闭馆的铃声响了。看看周围没人,她拿起娃娃,装到书包里,赶在人群后面,来到大街上。
5.分析第四自然段
① 听了男同学读,你从哪里知道珍珍会不开心?
为什么珍珍不敢回家?
为什么珍珍会心惊肉跳?
为什么珍珍拿到了可爱的娃娃,反而不快乐?(板书:偷布娃娃)
最后,珍珍为什么又大哭起来了,她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板书:不快乐)
② 带着珍珍悔恨,羞愧的心情美美地读第四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③ 小结:对,她用不诚实的手段“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更加宝贵的东西----快乐的心情
6.分析第五自然段
师:珍珍承认错误后,快乐吗?(板书:快乐)
小结:原来,勇于承认错误也是诚实的一种表现,而唯有诚实,生活才会快乐。
三、可爱的娃娃的含义
1. 师:你觉得珍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可爱、用于承认错误、知错能改
2. 含义
师:正应为珍珍知错就改,勇于承认错误,所以她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师:这里可爱的娃娃除了指珍珍外,还指什么?--布娃娃
四、全文总结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诚实会给我们带来快乐、高兴,愿我们都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五、拓展(语文天地)
1. 踢球时,我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没人看见,
我 。
2.有一道难题我不会做,小刚让我抄他的,
我 。
《可爱的娃娃》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以“诚实”为主题,讲述了一位名叫珍妮的小姑娘在工艺馆参观时,由于被布娃娃的美丽所吸引而悄悄拿走了布娃娃。她身心饱受痛苦,最终,在还回了布娃娃之后,又找回了从前的快乐。告诉我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诚实的行为,诚实的人才能生活的快乐。文章虽短,但却是一篇情文并貌、引人深思的好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读中感悟。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 知识与能力:认字13个,能选择不同的方法识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以读代讲,学习在阅读中想象,结合自身体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活动反思:
《小娃娃》是托班宝宝第一次接触听旋律进行的律动活动,此活动如果一下子就请宝宝听音乐或模仿老师抱着娃娃做动作,宝宝的积极性不会很高,因此在一开始教师富有童趣的讲述律动所表现的内容相关的故事就是激发幼儿兴趣拓展的好办法,当宝宝被故事的小娃娃吸引后,请宝宝们以小娃娃的角色来和老师一起进行表演,宝宝们就会自然的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抱着小娃娃做抱着娃娃转个圈、双手送给别人的动作,等宝宝都愉悦地进入表演的状态后再加入小娃娃的旋律带领宝宝们表演,宝宝们自然会体验音乐的快乐和旋律的美,宝宝们随着音乐在涌动成了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在反复的表演中宝宝似乎听懂了音乐,随后的活动就开展的很顺利,虽然有些宝宝还不能做到手口一致,做了动作就忘了唱歌,唱了歌就不做动作,这可能是有些宝宝的年龄偏小,动手能力弱的缘故吧,相信以后会改变的。
《可爱的娃娃》教学反思2
这学期组内开课,我上了一堂《可爱的娃娃》。《可爱的娃娃》一课是北师大实验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十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该单元的主题为“诚实”,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可以使学生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通过语文活动的开展,如听故事、讲故事、识字、写字、朗读等,可进一步明确怎样的行为是诚实的行为。我执教的是《可爱的娃娃》第二课时。
上课伊始,我信心十足,因为课前的教材钻研、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我都认为是较为有把握的一次。不料,上课一开始,我就因为紧张而忘记了“教师范写生字”这一环节,结果导致时间延长。在上到“比较段落不同,指导朗读”时,学生面面相觑,我是“启而不发,愤而不悱”,在老师期待的目光中,竟然没有几个学生举手发言,平时那些能言善辩的孩子今天怎么了?尴尬的场面,令我万分火急,下课铃声即将敲响,可我原来自以为漂亮的设计却还有好几块未完成,这可怎么是好?无奈,在剩下的几乎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我只好舍弃部分“精华”,包打包唱,草草收场。
细细回味这堂课,心中的滋味当然不用说,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精心的设计却收到如此的效果呢?在区教研室陈老师的评课和自我的反思中,我找到了这节课的“症结”之所在。
一、教师备课不仅要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更应“以学生为本”,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备课中,尽管我抓住了教材中的重难点,也明确了阅读教学应抓住关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去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心情。但我却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备了教材,备了自己,却忽视去“备”我们的学生了。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知识水平的积累方面,他们能够比较出两个句子的不同,体会出句子中某一、两个词语的含义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段与段之间的比较是在三、四年级的知识范畴。而我在备课中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没有遵循二年级学生语文认知的规律和目前他们的认知水平,直接将文中的段落和去掉一些关键性词语的段落进行比较。当这两段话同时出现,老师问:“这两段有什么不同?” 时,学生们就傻眼了,十几个不同的地方在短时间内是无法马上找出来的,因为思维的过程需要时间,而我却无法等待,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老师说,学生听,又回到了以往的课堂。实践证明: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自己,更应该去“备”我们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的学生,只有作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才能焕发出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二、教师应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对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纠正。
在让孩子运用第一课时学过的“多么、、、、、、多么、、、、、、”这组词形容课件中出现的一群娃娃时,有个孩子说:“这群娃娃多么美丽、多么漂亮。”“美丽” 和“漂亮”是一组近义词,在同一个句子中出现是错误的,而我当时可能是紧张,也可能是一心想着自己教案的下一个环节,眼睛好象在看着他讲,耳朵似乎也在竖着听,但却没有及时指出、纠正他的这一错误。另一个孩子说:“他们的样子多么可爱,他们的精神多么饱满!”其实这句话说得非常精辟,但同样为了赶进度,怕影响整个教学,我也没有肯定他的优美、精彩。在后面的朗读比较、想象主人公珍妮和她**的对话等环节,为了让听课的老师感到整节课的完整性,我更是唱独角戏,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没有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更没有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发言,导致一节课下来:老师上得累,学生学得累,听课的老师也觉得乏味无穷。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当初听到这种提法,心里很是不以为然,这不是很容易吗?上课时学生的哪一次回答,我不都是竖着耳朵仔细倾听吗?其实这是对“倾听”太过肤浅的理解,倾听的内涵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只有心里有学生,才能作到真正的倾听。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为完成教课任务的需要,或是维护教师面子的需要,打断学生的发言。从这节课中,我也悟出:只有在平等合作的课堂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决不能越俎代庖,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而只有作到这样,学生的灵气,学生的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
《可爱的娃娃》教学反思3
上完《可爱的娃娃》一课时,我感到很轻松也很愉快。虽然这堂课上有令我尴尬的一刻,但正因如此才会让我深刻地反省自己的教学。
1、关于课前
课前预习是我每天都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但是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预习仍让我吃了一惊,他们的预习是那样的深入,这从学生的预习汇报中就可以看出来,例如在让学生汇报自己的预习时,有的学生就说:“通过预习我知道珍妮偷拿了艺术馆的布娃娃。”有的说:“珍妮有错,也有对,她偷拿布娃娃是不对的,但是她还回布娃娃是对的。”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本节课是相当重视的,并且在预习中深入地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预习习惯。
2、关于课堂
学生个性的张扬一直是我关注与鼓励的起点。“我相信你。”“我期待着你与众不同的回答。”“你的回答让我看到了你进步很大。”“将掌声送给他……”在教学中我始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当学生在怎么样读“你书包里到底放着什么?”一句时,便有了大胆的争议,有的学生认为读这一句时要凶一点,有的学生则认为要温柔一点,理由是这样珍妮才不会害怕,如果让珍妮觉得害怕,那她就更不敢把布娃娃交出来了。这与众不同的想法源自于学生对自己生活的体验,也是源自于老师对学生的鼓励、肯定与信任。
此外,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自学,首先让学生自学生字,然后指名拿自己喜欢的或懂的生字读一读并领读。接着让小老师以考大家的方式来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最后从生字中挑出“四会字”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组词、造句、换偏旁……),如此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了起来,参与面就广了。但是唯一不足的是小老师的作用发挥得不够理想。
当然在这一节课中,做为引导者的我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例如评价语言少,给学生读的时间少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
《可爱的娃娃》教学反思4
《可爱的娃娃》这篇课文是语文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诚实”中的一篇主题课文。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注重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从而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我进行了如下总结:
1.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训练。在上课初,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观察这个可爱娃娃的图片,学生看图说出这个娃娃的可爱之处,再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在教学中,让学生夸夸这个娃娃等等。
2.教学中进行教材的延伸。如:想象并说说珍珍的妈妈是怎样帮助她的,珍珍是怎样向工艺馆的伯伯承认错误的,工艺馆的伯伯又是怎样说的等等。
3.在朗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如果直接给学生讲意思,学生的记忆并不深刻,也许有些学生根本不能真正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因此,对“连连称赞”这个词语的理解,我让学生先夸这个娃娃,再告诉学生,象这样,这么多人连续的夸奖就叫“连连称赞”,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词语。还有“心惊肉跳”也是这样,让学生想象珍珍的心情,很害怕,那“心惊肉跳”就是心里很害怕的意思,学生也理解的更透彻了。
4.抓住课文中句式的训练点进行练习。我抓住课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出现的“……多么……!……多么……!”让学生先观察原句在仿照例子说一说。
5.通过想象进入情境体会人物心理,进行朗读指导。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是比较困难的,而只有深刻体会了人物的心理才能读好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进入情境,根据珍珍当时的动作,想象珍珍当时的心理,并把这种心理读出来。在教学第三自然段中,有学生读“看看周围没人,珍珍拿起娃娃,装到书包里,跟在人们的后面,来到大街上。”这句话,读的很快时,我抓住时机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回答说:“珍珍拿娃娃怕被别人发现了,所以她的动作很快。”从这里就知道,学生是真正进入了情境了。
6.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基本功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堂课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有一种意未尽,兴未了的感觉。我以这节课教学板书为例。当讲到珍珍是个活泼快乐的小姑娘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张笑脸,学习到第4自然段,珍珍不快乐时,我又在黑板上画了一张愁眉苦脸的脸,读到珍珍“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张哭脸,最后,珍珍承认的错误,还回了娃娃,珍珍又恢复了活泼快乐时,我又画了一张微笑的脸,简单的几笔反映出珍珍的情感变化,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理。
整堂课,虽然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但是,也有让我遗憾的地方。
1.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还需要再整理,特别是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之间,我是这样过渡的:珍珍得到了自己心爱的娃娃是不是更快乐了?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引入了第4自然段的教学。其实,后来反思,觉得如果这样问:你得到了自己喜爱的娃娃,心情怎样?我们一起去看看珍珍得到自己心爱的娃娃后她的心情吧!这样问,设置悬念,学生应该更有兴趣进行下面的学习。
2.教学结束的有些突然,如果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总结,对工艺馆的布娃娃和珍珍的可爱进行比较升华后再让学生回答“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学生应该会收获更大才对。
《可爱的娃娃》教学反思5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首先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很重要的。
12月3日,我执教《可爱的娃娃》一课,荣获彭州市二OO四自制投影片竞赛课一等奖,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本课的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创设学习情境。
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帮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是一则谜语,一个娓娓动听的小故事,一段录象,一段美妙的乐曲等。
在教学《可爱的娃娃》时,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我手指着题目开始描述:有一个可爱的娃娃,金黄色的卷发,清澈明亮的蓝眼睛,小巧的鼻子,红红的樱桃小嘴,再配上粉色的皮肤,哇!多么可爱呀!我用生动的语言,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漂亮、可爱的布娃娃的形象,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很顺利地就引入课题《可爱的娃娃》。讲到珍妮得到这个布娃娃后却不快乐,让学生自己到课文里去问问,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入境学习,这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本节课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鼓励学生质疑、解疑。
质疑是学生最可贵的学习品质,学生不会质疑就不会学习,不能创新,学生就没个性。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习不仅仅是主动的语文学习,更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年级的学生在逐步形成提问题的能力,若让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定会是五花八门,超出老师的想象,老师有时也难以应付一些没有预设的问题,于是我把提问的范围缩小到一句话。投影出示:看看周围没人,珍妮拿起娃娃,装到书包里,跟在人们的后面,来到街上。学生齐读以后,师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大家?学生举手非常踊跃,有的问:“珍妮为什么要把娃娃装到书包里?有的问:“珍妮为什么要跟在人们的后面?”学生提出问题,我及时地表扬,在投影片上画上“?”,鼓励学生解答问题后,我变“?”为“
☆”。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投去一个赞许的眼光,给予一句表扬的话语,送去一片鼓励的掌声,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很高,一个学生问道:“珍妮为什么要来到街上?”有的说:“珍妮是怕工艺馆的人发现她拿走了布娃娃。”有的说:“珍妮怕回到家妈妈打她。”学生的回答与下一段联系很紧密,我顺势一引:“真的是这样吗?请同学们齐读第四自然段”,从而很自然地进入下一段的教学。
三、及时引导点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读书感悟内化的过程。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问:“人们真的在用眼睛盯着她吗?”同学们都认为“是真的”。我想这是由于学生受插图的直观影响,没有认真读课文而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再次读第一句。经过老师的点拨启发,不少学生在读后有了新的意见,“这不是真的,是珍妮的一种感觉。”老师紧接着问:“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学生再看句子,从中找出“觉得”和“好像”,学生们就都明白了珍妮是感觉被别人盯着。老师让学生用读来告诉大家,这不是真的,只是珍妮的一种感觉,学生就会在朗读时,有意识地重读“觉得”和“好像”,逐步形成朗读的技巧。
四、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的基本功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堂课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有一种意犹尽,兴未了的感觉。
我以这课的板书设计为例。当讲到珍妮是个活泼快乐的小姑娘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张笑脸,学习第四自然段,孩子们从图上观察到珍妮不快乐时,我又在黑板上画了一张皱眉头的脸,读到珍妮“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又把皱眉头的脸变成哭脸,简简单单的几笔,反映出珍妮的情感变化,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有不少环节在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使用投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图画,展开学生的想象力,如:珍妮站在娃娃旁边,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让学生猜一猜,此时,珍妮在想什么?学到珍妮向工艺馆的伯伯承认错误时,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工艺馆的伯伯,对珍妮说点什么。这就抓住了课文本身的情、趣,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这节课中有张有弛,有难有易,让学生孜孜以求,乐此不疲。正确评价学生的表现,及时表扬和鼓励,用成功的快感去强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乐在其中。
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发挥好主导作用,我们只有学好《语文课程标准》,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一切学生的发展、创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服务。
《可爱的娃娃》教学反思6
公开课教学的时间又到了,上什么好呢?我衡量再三,决定选择《可爱的娃娃》这篇课文。
这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13。诚实"主题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活泼快乐的小姑娘珍妮偷偷拿了工艺馆里的一个可爱的娃娃,变得不快乐了。她觉得人们都在用眼睛盯着她,好像在问她,甚至不敢回家,大雨淋湿了她。第二天,妈妈带着珍妮去承认了错误,她又和从前一样活泼快乐了。课文选定后,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呢?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围绕"让学生有话说,在提问中理解课文"作为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以"读准—读通—读懂"这样几个层次进行。首先是把课文读得正确,在读中认会生字。接着是熟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流利,达到读通。学生读准和读通的过程也是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也是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和理解。在此基础上的读懂课文,就是质疑问难,抓住重点,读书讨论交流,进一步品读课文,诵读课文,从而实现较深层次地与文本的对话。
在读准课文中,我还设计了两个识字游戏:"把生字送回家""登山游戏",教学中,发现学生特别的喜欢,他们自己当运动员自己登上识字山峰。从课堂上来看,识字对他们来说,学生感兴趣,学起来特轻松。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品读、诵读课文,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表现是出乎意料的活跃,他们非常积极,高举的小手如林,提出的问题令我惊喜异常,也措手不及,一开始,一位学生问:"可爱的娃娃指小姑娘珍妮还是那个布娃娃呢?"问题一下切入重点。另一位孩子紧接着问:"珍妮为什么要拿那个娃娃?"一个学生马上回答:"娃娃太可爱了。"借这个机会,我马上让孩子们朗读课文。课文刚朗读完,我正想引导孩子用自己做错事的心情去体会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然后教师也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加学习,当我想说自己做错事的心情和想要带着这种心情读时,学生不让我说,我只好说:"孩子们,能让我先说吗?"学生坚决不同意:"不要,我们先说。"我只好让孩子们继续说,孩子们新的问题又产生了:"珍妮的妈妈为什么没有骂珍妮?她妈妈太好了!"这个孩子提的问题太有现实意义了,马上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一个说:"要是我妈妈早就骂我。""是呀,我妈妈还会打我呢?"另一个孩子站起来说:"妈妈当然不能打孩子了,要不,会没有信心的。""是呀,是呀!"孩子们又找到共同的话题了,他们又开始议论起来,甚至把赏识教育搬到了课堂,我一看,天呀,时间都快来不及了,我备课的计划全被打乱了,我说:"孩子们,这个话题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讨论,好吗?"但他们还不想停止,我只好硬性规定,孩子们才勉强地挺住了。但接下来的学习,孩子们再次不理会我,继续对珍妮的害怕发表自己的见解,再次不让我发言的机会,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他们才恋恋不舍地停住了。
课是上完了,我既惊喜又遗憾还有些尴尬迷茫,惊喜的是我设计的方向是对的,整节课中孩子们真正地有话可说,有问题可问,学习的积极性高,师生的关系非常融洽。评课时,一位老师戏称:"你被学生丢掉了!"的确,自己在课前对孩子原有的知识了解不够,小看了他们,而且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精彩的地方引导他们深入到课文。课前预设的问题没完全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所以,课堂中产生的二度设计,教学机智做得不够及时,结构不够紧凑,结果课文朗读的时间少。但是,过去我们说带着问题学习,要么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来回答,不太理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他们自己的问题;要么是按老师的预设由学生提问题,不太理会那些离开了预设的问题。这样的提出问题学习,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同时学习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这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习不仅仅是主动的语文学习,更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以及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实践。这节课中,学生几乎用了三分之二的时间自己读书,他们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自己提出问题,在认真读书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加深体验,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虽然朗读交流、指导的时间较少,但孩子们在自己读书、小组读书的学习过程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分析了问题、解决了问题,在此,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习不仅仅是主动的语文学习,更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以及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实践。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对的,即使我们老师暂时被丢掉一边也是值得的。当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对怎样处理好教材,对课堂中学生的动态生成的资源如何运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可爱的娃娃》教学反思7
《长发娃娃》是一节美工课,旨在教幼儿通过剪、贴、画、卷等多种美术技法制作可爱的长发娃娃,让幼儿在操作中感觉美术活动的兴趣。
一、剪
首先是让幼儿将长方形彩色纸长边对折,打开,将半边剪也细长的头发,剪至折痕处。
孩子们刚学使用剪刀,如何较为均匀地剪出娃娃的细长头发是个难点。于是和孩子们玩小剪刀“开火车”的游戏,告诉他们小剪刀要在轨道(线条)上行走,这样才是又安全又舒服,在这样有趣的游戏中,孩子们很自然就仔细地沿着线条剪,虽然有的孩子剪得不太直,但是基本上都能剪完所有的直线。
二、画
其次是让孩子在另一半上画上娃娃的眼睛、鼻子、嘴等。
这里面有两个地方要提醒,一个是不要把表情画倒了,二是画出不一样的表情。孩子们都会画基本的表情,为了丰富作品内容,让“长发娃娃”更生动起来,我展示了各种表情的图片,并和孩子玩起“变脸”的游戏,让幼儿互相观察,感知表情的变化,这一环节不作过高要求,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创作,表情画得还不错,只是由于纸太宽,一些孩子画的表情不太集中,影响了美观。
三、卷
接着让孩子们为娃娃设计发型,为娃娃“烫发”。
这个环节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都能积极主动探索设计不一样的发型。活动中,老师鼓励孩子们交流、创造,提醒他们可以借助其他工具进行卷、折、绕等,孩子们的作品完成的非常好。
四、贴
最后是把做好的娃娃两边短边粘贴在一起呈筒状。
这一环节让孩子们分组操作,提供废旧的羽毛球筒,让孩子们把自己设计的娃娃粘贴在一起,形成“娃娃高楼”,孩子们自由组合、相互合作,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兴趣,生动可爱的娃娃造型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11.二上风娃娃教学反思 篇十一
新课程指出:阅读应达到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要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利”“有感情”。在教学时,我设计了复习生字词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自由读的方式巩固字词,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课堂上学生读音有误的时候,我不是急于完成课堂任务,而是耐心的纠正学生发音。为后面学生的朗读打下了基础。
2、阅读形式多种多样。
12.儿童歌曲好娃娃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考量:基于“儿童文化”视角
当我们以“儿童文化”视角考量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时,就会发现,语文教学中的儿童立场容易陷入两个极端误区:一是“浅表化学习”导致的伪儿童立场;二是“过度化引导”导致的虚儿童立场。如此,我们不能不提出这样的疑问:语文教学究竟离儿童、儿童文化还有多远的距离?
1.浅学习:教师的伪“儿童立场”。
大家知道,语文教学必须基于儿童立场,必须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却时常曲解儿童立场,认为教师可以当“甩手掌柜”,放手让儿童自由解读文本,对儿童缺乏必要的价值引领,其结果是儿童语文学习浅表化。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课时 , 对孩子稚 嫩的错误 认识———“白骨精机智、聪明”,竟然认为是儿童具有文学思维创新、观点创新。对儿童的个性化解读,不论其观点对与错,都用“有创见”“有见解”“棒极了”来进行大一统的评价,如此,就会使语文教学迷失了价值、意义与方向。这种对儿童立场的误解,会导致语文教学呈现出“价值空场”的状态。这种浅表性的文本阅读,究其本质而言是教师价值引导的缺位,这样的教学并不是真正的基于儿童立场。
2.强学习:教师的虚“儿童立场”。
而在另外的一些语文课堂上,我们时常会看到教师精细的“艺术化教学”:教学流程设计得环环相扣,教师倾力煽情。长期以来,对教师的课堂评价,往往看重的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的板书、普通话、对教学时间的调控等)是否扎实、课堂教学流程是否顺畅。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关心的是教学预案能否顺利实施。尽管教师有时也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但多半只是一种点缀;尽管教师给儿童提供了展示平台,但儿童的展示大多是为了迎合教师,儿童依然是配角。因此,围绕教材文本进行的师生、生生对话,往往是教师预设下的亦步亦趋,文本解读的流程和范式也是遵循教师的预设,儿童对文本的解读不敢越雷池一步。
二、开发:以“儿童文化”浸润
儿童立场、儿童视角、儿童文化与儿童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与血脉。基于儿童文化、儿童情怀的语文教学是智慧的,是灵动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要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用儿童的耳朵听、用儿童的思维想。
1.儿童眼光:对儿童“问题意识”的呵护。
儿童有着自己独特的眼光,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语文教学要真正基于儿童文化,就必须呵护和诱发儿童的问题意识,倾听儿童的真性表达。对儿童问题意识的尊重,就是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要谨防自己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对文本的先入为主的见解影响儿童的解读,要让儿童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一课,在孩子们初读课文后,笔者并没有提问,没有用教师的预设束缚儿童,而是让儿童自己质疑。
生:天游峰是那样地美,可是作者为什么放着好山好水不去写,而非得去写不怎么起眼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呢?
生:为什么一杯茶就把老人和作者的心灵沟通了?
生:为什么天游峰的游人感到非常累,而老人却一点儿也不累?
生:老人岁数那么大了,可是为什么他的眼睛总是那样地炯炯有神?
生:为什么老人70多岁了却还是不愿意退休呢?
生:天游峰的老人能活到100岁吗?作者为什么要说30年后再去看望老人?
生:为什么作者要写一对宿鸟呢?
生:为什么说“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呢?
……
接着,笔者让孩子们围绕他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深入阅读文本。这样的阅读不再受教师的牵引,而是儿童为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而进行的自主阅读。孩子们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交流,在阅读中揣摩、对话,课堂教学由此彰显出儿童的生命活力。
2.儿童姿态:对儿童“文学灵性”的尊崇。
儿童的天真烂漫是儿童求真、向善、尚美的表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儿童的姿态介入教学,放飞儿童的想象,开阔儿童的视野,让语文教学贴近儿童,从而成就语文教学的精彩。例如,教学《拉萨的天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课,针对课文的“文眼”———“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笔者让儿童充分发挥想象:你的视线要到哪儿去?你还有什么也要去拉萨?
生:我要到拉萨的田野去。
生:我要到拉萨的天空去。
生:我想让我的手、脚都变得长起来,我要去踩踩拉萨的原野,摸摸拉萨的天空。
生:我要让我自己的眼睛挣脱眼眶,直奔拉萨。
生:我要有孙悟空的本领,让自己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里飞向拉萨的天空,让自己的灵魂也跟着去。
……
如此,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心灵被放飞了,仿佛自己已经到达了拉萨,飞向了拉萨的天空。
3.儿童精神:对“儿童生命”的滋润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儿童中来,经由儿童,再到儿童中去。为此,教师要把儿童的时间、空间、自由都还给儿童。要让儿童细细品读文本,让儿童的真情实感得以流露。在语文课堂上,要充溢着儿童的乐趣、情趣、兴趣、志趣,让儿童精神得到彰显。例如,教学《九色鹿》(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一课,笔者让孩子们品读文本,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阅读文本的感受。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在全班展示阶段,孩子们的发言精彩纷呈:
生:我认为九色鹿非常勇敢,非常善良,非常机智,而国王很英明。
生:从这篇课文中,我看出调达是“见利忘义”。
生:我要补充一点,那就是从课文中不难看出乌鸦很仗义。
生:我还要补充一点,就是我认为王妃很任性。
生:我认为,人要讲信用,要知恩图报。
生:我认为,作为一国之主的国王不能帮小人,而要帮好人。
生:从文章中,我知道了“做人要善良、讲信义”;做国王不仅要善于处理事情,更要公正、公平。
生:我认为九色鹿和调达表现了人性的两面,九色鹿表现了人作为天使的一面,而调达表现了人作为魔鬼的一面。
生:因此,在生活中,我觉得我们要赞扬好的一面并要做得更好,要抵制并纠正坏的一面。
……
13.《会飞的娃娃》教学反思 篇十三
《会飞的娃娃》教学反思1
《会飞的娃娃》一课是集手工、自然常识、游戏为一体的一节美术课,特别受学生的喜爱。活动中,学生利用废弃的塑料袋、彩色手工纸等多种材料设计制作了许多有趣的娃娃。这节课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变废为宝”、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快乐。所以让学生尽情地玩一玩自己的作品,他们会兴趣盎然,觉得乐趣无限。从欣赏感受到设计制作,这一过程中学生付出了自己的劳动,当然需要收获,让他们在玩中体会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是水到渠成的。
使学生玩得有序、玩得快乐,这样也可以让没有做好的学生也能在小组内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玩”还要加强组织,为学生创设适宜的环境。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觉得我在组织引导上还做得不够,没有让学生玩得尽兴。所以为学生创设适宜的环境也是让他们玩得开心、学得高兴的前提。所以说不论是什么样的教育对象、什么样的教学环境,我们都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上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要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爱玩但还不会玩,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玩,让“玩”贯穿课堂。
“玩”还要加强组织,为学生创设适宜的环境。在组织引导上还做得不够,还没有让学生玩得尽兴。
《会飞的娃娃》教学反思2
《会飞的娃娃》一课是集手工、自然常识、游戏为一体的一节美术课,特别受学生的喜爱,会飞的娃娃教学反思。活动中,学生利用废弃的塑料袋、彩色手工纸等多种材料设计制作了许多有趣的娃娃。这节课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变废为宝”、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快乐。所以让学生尽情地玩一玩自己的作品,他们会兴趣盎然,觉得乐趣无限,教学反思《会飞的.娃娃教学反思》。从欣赏感受到设计制作,这一过程中学生付出了自己的劳动,当然需要收获,让他们在玩中体会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是水到渠成的。
14.风娃娃教学反思 篇十四
1、孩子们年纪小,爱猜谜语,用猜谜来缓解学生的开始上课的紧张情绪,导入课题时轻松自然。指导读准课题第二个“娃”的轻声读音,体现了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特征。
2、看图说话和感悟朗读的环节相辅相成,加上有趣的课件画面,创设情境,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观察,发挥想象,配上动作,感知文意,在此基础上悟出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生字学习多样化。这节课,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课文语言环境随文识字,词语认读,生字认读,分析字形,带生字的句子朗读,让学生练读等,第一课时做好事板块学习完,自编的一首儿歌我很喜欢,既概括了风娃娃做好事的主要内容,又复习巩固了这节课所学的生字,学生拍手读得有滋有味。应该说读得挺多的,字词学习有层次,学生的识字兴趣很高。整堂课中重视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词句。
4、探究学习自主化。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师生合作引读课文第2自然段:风娃娃来到田野,他看见什么?(生读)风娃娃怎么做的?(生读)结果怎么样?(生读),这一环节教给学生方法,接着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己读第三自然段:用笔画画。风娃娃在河边看到了什么?用横线画出来,风娃娃是怎样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来,结果怎么样?用双横线画出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了,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发言是积极的。
15.儿童歌曲好娃娃教学反思 篇十五
课前,利用for class信息平台的统计反馈功能,辅助了解学情。识字是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通过课前学情调查,我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所侧重,制定了适合学生识记生字的形声字归类识记方法。
课上,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等特点,进行扎实的写字指导和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观察—范写—练写— 反馈—修改”的“五步教学法”,在反馈这一环节中充分利用投影的直观性, 及时反馈学生书写,让他们相互评价并及时修改。同时,课堂上运用信息平台的随机点名功能和听音(小鱼戏水音频)读文等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课后,利用班级网络平台和学校信息平台共享学生的写绘作品。评价的多元化、广泛化能激发一年级小学生创作的欲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快乐的夏天”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小水珠、小蜻蜓、 小青蛙、小鱼儿四个小伙伴的语言展现了荷叶的美,以及荷叶给它们带来的惬意和喜悦。通篇洋溢着童真、童趣, 是一篇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好课例。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识汉字、 学写汉字的关键时期。为了降低学生识记生字的负担,教师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情,教学中做到有所侧重,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要注重汉字的书写指导,引导学生将汉字写规范、写美观。 另外,该学段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那只是一些零碎、不规范的语言, 为了使他们正确地理解、运用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要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准确认读本课生字,能够区别并正确运用形声字“蓝、 篮”二字;能够将“坪、珠”等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写美观;能发挥想象,模仿课文句式练习说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童趣;能够简单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夏天的美好,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环境与准备
For class信息平台、投影、多媒体课件、词卡、板贴等。
教学过程
1.前置调查,突破识字、写字难点
(1)前置调查
调查一:想一想,在本课生字中,你认为哪几个字最难记?
调查结果及分析:通过平台统计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摇、嘻、溅”三个字比较难记。(这三个字都是形声字,可以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
调查二:选一选,蓝、篮。
( )天 ( )色 ( )球竹( )
调查结果及分析:全班50人,四个题目分别有37人、23人、19人、27人选择正确。(学生在正确区分“蓝、篮”二字上有一定难度)
调查三:写一写,通过预习,哪个生字你可以写得最棒?
调查结果及分析:超过一半的学生写了本课生字中三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坪、珠、机”。(学生能够写正确这类字,但是写得不够美观)
(2)课堂突破
突破一:归类识记形声字。
1初读课文,学习说话。都有谁喜欢荷叶?
练习说完整的话:——、——、—— 和——都喜欢荷叶。(小水珠、小蜻蜓、 小青蛙、小鱼儿)
2结合“蜻蜓”二字,巩固形声字。
3归类识记形声字,根据形旁猜字义。
突破二:借助形声字特点区分 “蓝、篮”。
1你能根据形旁区别这两个字的意思吗?
2运用:天空像一块( )宝石,我帮奶奶提(tí)着菜( ),开开心心买菜去。
3引入课文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突破三:将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写美观。
1指导书写:“珠”“坪”。
2五步教学法:观察—范写—练写—反馈—修改。
2.朗读体验,积累语言
(1)指导朗读——“扶”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齐读。
3表演读。如果加上动作读,就更好了。(生表演)
4熟练读。想要表演好不仅要加上动作,最好能记住句子。(生自由练习)
(2)体验朗读——“放”
1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2学生用表演读、合作读、自我介绍式朗读等形式自由展示朗读。
3趣读:一是听音读文。听小鱼戏水音乐,读出相应的段落。二是随机点名。借助平台,随机点名进行朗读展示。
这一环节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朗读成果,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
(3)检测朗读成效——补充句子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 )。” 小蜻蜓( )在荷叶上,( )透明的翅膀。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 )。” 小青蛙( )在荷叶上,( )地放声歌唱。
3.发挥想象,运用语言
(1)学习句式,简单运用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小动物图片,并提问:“还有谁也喜欢荷叶?他们会怎么说呢?”学生练习句式“( ) 说:‘荷叶是我的( )。’”
(2)层层递进,综合运用
教师出示沪教版《荷叶圆圆》的最后一段,层层递进。然后结合板贴,复述课文。
4.拓展延伸,多元评价
1写绘:模仿课文写绘《荷叶圆圆》。
2展示:第一步,学生上传作品至班级平台,邀请爸爸妈妈进行评价; 第二步,选出优秀的作品上传至学校平台,进行展示。评选本期班级“写绘之星”。
教学反思
两年前曾有幸听到窦桂梅老师的讲座,她的“儿童站在正中央”的理念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使我的教学视角开始真正向学生拓展。在教学《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关注学习起点,提高学习实效
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课前的三个调查,找到了学生在识记生字以及书写上普遍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并基于这些学情,制定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案:识字上,利用形声字归类识记法降低学生识记生字的难度;写字上,着力引导学生将看似简单的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写美观,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实效。
2.关注个性体验,丰富语言积累
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学段的学生在语言上处于较为敏感的时期,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童真、童趣,但是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朗读技巧,因此我采取了 “先扶后放”的训练方式。“放”的过程是学生充分体验个性化朗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表演读、自我介绍读等方式让本课的朗读渐入佳境。朗读的舞台是学生的,但作为教师也应适时给予学生一些激发朗读兴趣的“佐料”,如随机点名读、听声音读文章等趣味朗读法。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增强离不开个性化的朗读体验。
3.关注学习生长,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要抓住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课上,我结合沪教版 《荷叶圆圆》的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实现了在语文教学中学语言、用语言的核心目标。课后,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写绘,并通过网络平台共享,使学生走出语文课堂,提升了语文素养。
4.信息技术助推生命化、生态化、 发展化的语文课堂
课前,for class信息平台有效辅助了解学情。我通过课前学情调查,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所侧重,制定了适合学生识记生字的形声字归类识记方法。
课上,我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 形象性、趣味性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写字指导和个性化的朗读体验。 在教学中,我采用“观察—范写—练写—反馈—修改”的“五步教学法”, 在“反馈”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投影的直观性,及时反馈学生的书写,让他们相互评价并及时修改,信息技术的辅助让识字教学更加扎实。另外,我还运用信息平台的随机点名功能,以及听声音(小鱼戏水音频)、读文章等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课后,我利用班级网络平台和学校信息平台共享学生的写绘作品。评价的多元化、广泛化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打造生命化、生态化、发展化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
总之,通过本节课,我对小学低年级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扎实落实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打造以生为本的有声、有色、有趣、有语文味的课堂。 同时,我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如在模仿句式填空这一环节,应该给学生更具体的指导,让他们有话可说、有章可循。
点评
郝雁冰老师的课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点:1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与平台,在课前对学生做一个学情调查,可以帮助教师精确了解学情,提高教学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听音朗读”一方面让学生们做与课文朗读相关的游戏,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将声音与文字结合起来,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有利于增强其对课文的理解。3课后,以课文意向进行绘画创作,是一种加深理解和提升创新能力的很高明的做法。绘画创作,不仅需要学生更加仔细地理解课文意思,还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加上美术创意来进行创作。这种典型的“输出式学习”策略,能够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4在“发挥想象,运用语言”环节中,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自己所学词语来造新的句子,使每位学生都成为一名小作者。这也是一种典型的“输出式学习”策略,是整节课的升华。
当然,该教学设计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体现在:1本教学设计可能是想突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部分,因此对常规教学部分的描述比较简略,这样比较难以了解教学组织实施的全貌,难以评判课堂教学实施是否能够充分达成教学目标。2信息技术的作用之一是利用图、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情境,让其在情境中感知,并在直觉感知的基础上阅读课文、理解文字。但在本教学设计中,未见有关描述。 3在本教学设计中,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点还是很多的,总体效果较好, 但也显示出了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一个弊端,那就是:不仅学生需要人手一个终端设备的支持,而且教师会占用比较多的课外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能大幅提升学习效率,并常态化开展的话,就是比较值得的了。
【儿童歌曲好娃娃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11-10
经典儿童歌曲歌词07-11
儿童歌曲柳树姑娘歌词10-02
儿童歌曲教案(第十一周)06-10
《共产儿童团团歌》个人教学反思09-29
六一儿童节教案及教学反思07-05
浅谈如何唱好流行歌曲09-15
中班歌曲《小树叶》教案与反思07-05
老鼠画猫歌曲课后反思07-08
小班歌曲《新年到》教案与反思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