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教学叙事

2024-10-05

高中班主任教学叙事(12篇)

1.高中班主任教学叙事 篇一

我的班主任教学叙事

上课铃响了,我又开始了例行的“监督”工作。同学们都很快地跑回教室。过了一会儿,上课的老师也进了教室,第二遍铃响过后,我的目光刚要移开,突然看见我班颇为顽皮的男同学温翔宇跑进教室。我当时就想:“这小子肯定是课间跑操场上玩去了,才会上课迟到!这是我亲眼所见,准没错!”一下课,我就走进教室,把他叫到讲台前,严厉地批评他上课迟到。平日里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我分明看见眼泪在他眼圈里转。“您冤枉人,我根本没玩,下课,同学们围着数学老师问问题,然后老师又叫我帮她把作业本抱办公室去,这才晚的!”我的脑中“轰”的一下,是呀,我怎么忘了,为了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我让他当数学课代表的呀!我知道错怪了他,连忙道歉。他却气乎乎地走了,以后几天都不怎么理我。

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同学,这是深刻的教训。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每当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吗?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处理。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老眼光看学生,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注意到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改正了,就应该原谅,而不应总挂在嘴边。批评更应就事论事,今天的事就说今天的,把以前的、其他的都抖落出来说几句,学生心里会想:“我就算改好了,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以前犯的错,也不会相信我!”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有时老师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咱们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就是一个小流氓的坯子!”“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回家自学去吧!”“你永远也学不好,你要能及格,太阳就从西边出来!”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时,教师一句伤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

2.高中班主任教学叙事 篇二

班主任必须做到“五勤”, 即手勤、嘴勤、腿勤、眼勤、脑勤。手勤, 班主任要勤动手, 为班级建一个班级日志, 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 随时记载每个人的各种表现。班级日常的很多事情, 班主任也要动动手,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每周的班会, 每一次班会都应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多表扬学生, 少批评学生。对于犯错误的学生, 和风细雨的谈话取得的效果可能比严厉的批评要好。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 让每个学生的优点在班上亮起来。当班级出现不好的现象时, 班主任要及时的讲, 防微杜渐。言传而非空洞的说教, 其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是多方面而巨大的, 切不可等闲视之。腿勤, 班主任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家访, 班主任家访的目的不是告状, 而是全方位了解学生和他的家庭情况, 也让家长知道孩子在校情况, 家长和教师共同沟通, 一起探讨对学生的教育。在学校, 班主任也要经常走到教室、食堂、宿舍等学生可能出现的场所, 了解学生上课、自修的表现, 知道他们在食堂、宿舍的生活情况和有无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掌握了学生的具体情况, 班主任开展工作就有针对性, 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眼勤,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班主任要获得关于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就要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处处发现。

二如何去表达爱, 如何培养学生

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 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 它还是一种评价。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于是班主任的这种情感实际上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每个学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心理分量。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不能没有爱, 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 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首先用爱教育学生。俗话说:“好言一句三春暖, 恶语伤人半岁寒”。良好的师生语言交流氛围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不管在什么场合, 什么时间, 作为班主任都不能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的语言。首先, 要处处用积极和语言鼓励引导学生, 教师要处处以情感人, 以言“诱”人, 接近师生间的距离, 创建融洽、愉悦的氛围。班主任如果能经常用赞美的话来鼓励学生, 激励学生, 用亲切的爱来教育学生, 必定会定会起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其次用爱感化学生。“差生”是班级中最容易受伤的花朵, 所以更需要我们班主任的格外扶持, 格外关心, 倍加爱护。班主任不经意的冷淡、讽刺、训斥、歧视, 往往会打击他们的自尊心, 使他们永远“差”下去。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道出师爱的重要意义。即使由于智力的关系, 成绩差点, 班主任也应该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让他放出耀眼的光芒, 这会给他们带来自信, 不在觉得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所以班主任爱学生, 要热爱所有的学生。没有界限, 没有等级秉公无私, 一视同仁;没有偏爱, 没有偏恨。教师眼中的学生, 不能有“掌上明珠”的高才生, 也不能有“下饭小菜”的差生, 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 才能让全体学生亲近你。“亲其师, 信其道”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 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 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用爱润物, 物会感化;用爱育人, 人会感动;用爱奉献, 终有收获!还要用爱培养学生。有句名言说:“世上最宽广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在人的心灵中, 教师的胸怀是最宽阔的。作为教师, 我们要成为爱的传播者, 唤醒学生爱的意识, 引导学生如何去表达爱, 培养学生爱的能力。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一定要言传身教——用爱去培养学生的爱。不管是家长, 还是教师, 我们都应以人格魅力、言谈、举止等行为为孩子树立一个完美的榜样。并且还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让孩子懂得不光要爱家人、爱朋友, 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还要爱生活, 爱动物、植物, 爱我们生长的这个地球, 爱所有值得爱的一切事物, 拥有一颗博爱之心。最后用爱点燃学生。爱是什么?爱是责任和宽容;爱是关心和理解;爱是一支点燃的火把。当你用爱心点燃学生这支心灵的火把的时候, 你会收获满园的成功之果。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 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孩子都是一本需仔细阅读的书, 是一朵需耐心浇灌的花, 是一支需用热情点燃的火把。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 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学生生活在鼓励中, 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 他就学会了自爱。因此, 作为班主任, 要加强与学生的心灵交流, 多一些爱心和责任,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 从而使他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班主任的主体意识, 民主意识

班级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的学校的基本单元, 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体, 班主任老师只是其中的一员。首先, 班主任摆正位置, 演好角色—这是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前提。“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对学生管理的人性化, 也就是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把学生看成是与教师平等的主体, 班级工作要尊重学生, 充分发扬民主, 不能每件事由班主任说了算。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扮演好主导者的角色。任何时候都不能分割“主体”与“主导”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一来, 自然就会收到“管而不死, 活而不乱”的效果。其次, 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这是以人为本的需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 管是为了不管。因此, 作为班主任要明确一个观念: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才会有真正的班级管理。学生依赖性普遍较强, 缺乏班级主体意识, 民主意识淡薄, 甚至出现不会也不愿行使民主权利的现象。若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作为班级的主人的责任, 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就必须让学生全体参与, 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集体自我管理机构, 体现管理的主体性。

3.高中班主任教学叙事 篇三

一、如何应用叙事教学法进行词汇教学

叙事教学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从认知角度提出来的教学手段。在这一方面,熊沐清教授主张在外语教学当中应当多采用叙事教学法,即用叙事化的教学手段,将教学过程以及教材呈现给学生。叙事教学法主张以叙事化的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一定真实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换而言之就是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获得生活化的语言知识。对于叙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1)人类思维理论;(2)认知心理学理论;(3)认知语言学理论;(4)叙事理论;(5)外语教学理论。以上的五个理论观点,共同为叙事教学法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理论基础,也让叙事教学法更加具有科学性。

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先将教材中的单词进行划分,把可能整合为一个故事的单词放到一起来教。例如,在讲解Unit2 The United Kingdom时,教师可以这么教:专家到了北爱尔兰,发现由于历史上的(historical)缘故,这里的建筑(architecture)都是罗马式的(Roman),博物馆的收藏品(collection)不多,管理(administration)人员整齐地站着,透过博物馆的窗口可以看见对面的港口(port),那里是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登陆的地方,后来诺曼人(Norman)在这里成为了北欧海盗(Viking),所以当地人只能迁居到乡下(countryside),这让海盗很愉快(enjoyable),当地人已经遗漏(leave out)了最佳的时机(opportunity)。这样,形成了叙事的单词串,有利于高中生的认知,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叙事教学法的应用形式

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利用叙事教学法展开教学,将生词放在一个叙事故事中,这个故事可以是很短小的故事,但是可以使得词汇教学更有效。叙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复述形式

复述包括简单复述和较为复杂的复述。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复述形式。复述不单单可以在课堂中展开,还可以在课外练习中进行。我国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班级教学为主,复述为学生提供的锻炼机会是很少的。叙事教学法提倡把复述模式运用到课外练习中去,通过布置作业来弥补课堂练习的不足,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得到锻炼。复述这种模式可以使得学生对词汇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叙事思维。

(二)编写和改编故事

复述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经过加工展开知识的构建,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因此,在复述的基础上延伸出了编写和改编故事来弥补复述的不足。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单词编写或者改编故事来提高叙事思维和创造力。学生在利用新词编写和改编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词汇的使用情境,同时还拓展了词汇量,尤其是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运用等等。

(三)建立情境,角色扮演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新单词,帮学生建立一个真实的交际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来。比如采用采访、小品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叙事,真实地领悟到词汇的使用语境。叙事本身就是一种加强记忆的手段,通过认知加工,可以使得学生长久地记忆单词。

叙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的教学中固然有许多的优点,但是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叙事教学法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单词做一个分类,然后再策略性地作出串联。这样就在无形之中增大了教师自身的工作负担以及压力,也会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有所改变,打乱了教材中对词汇的教学顺序。还有一点就是并不是所有单词都可以进行串联,叙事化讲授,像一些副词、拟声词就很难以叙事化的方式进行呈现,这样,就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综合来看,叙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局限,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探索,作出一些改善。

4.高中语文教学叙事 篇四

我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十九年了。在语文教学生涯中我觉得有两点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很重要:一是诵读和背诵;二是名著导读的篇目不能忽略。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遍一遍地诵读,就是对所学文本一次又一次深入地理解和感悟。诵读可分音读、意读、情读、美读四个层次。我们高中生要达到在读准字音,理解好内容的基础上的情读、美读。高中语文必修文本选了三分之一多的古文很多要求背诵,它们都适用于诵读教学。

我在教授必修二第二单元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是采用的就是诵读教学。在学习《离骚》时,首先我给学生范读,然后带领学生识记字音、疏通文意,接着带领学生诵读。学生刚读时,觉得很拗口,读着读着就顺口了。这个时候再放视频朗读,比较你和名家朗读的差距,再来读文本。这个环节中我讲解屈原生活的时代背景,感受他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学生这时就会融入情感进入到情读层次。接下来利用晨读时间反复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的学习目的。

这样三节课下来,学生们的诵读兴趣很是浓厚,而且记忆的速度也加快了。一向晦涩难懂的古文他们读起来朗朗上口,自然而然地成就感就产生了。

诵读教学我觉得教师应该身体力行。老师应该范读,让学生感受每篇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再有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开发学生的诵读潜质,学生读错了也不要紧,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情感。如果能和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就会出现情感共鸣,这是诵读的最高境界。

“名著导读”共选10部中外名著,每册安排2部。导读内容包括“背景介绍”“作品导读”和“思考与探究”3个部分。语文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去阅读这类作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我们课文中选取的篇目都是小篇幅的文章,或者是名著节选。而名著导读是对原汁原味的作品进行评论。这就要求学生精读这些名著,在认真阅读名著的基础上结合“背景介绍”“作品导读”和“思考与探究”进行分析、综合,写一些读后感、人物评论的文字。从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当学生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他们就会自己主动地去阅读,见多识广渐渐地他们的审美能力、阅读能力就会有提升的。

5.最新高中英语教学叙事 篇五

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性。从学科本身来讲,课堂上出现各种意外事件的频率比较高,再加上高中生处于强烈追求个性,突显自我的特殊时期,所以能否较为妥善地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就显的尤为重要。俗话说的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只有“沉着”,才能“应战”,才能将被动局面扭转。下面我谈谈在英语教学中一次处理突发事件的案例。

每当期末到来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有所减退。特别是在教师讲解练习题时,学生有时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学期期末复习阶段,我在班级正讲解翻译练习题。当我叫一名学生回答翻译题时,他居然站起身,想都没有想就大声地说:“我认为这道题正确答案是D.”这引来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然后,所有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到我这里来,那个答错问题的学生也不好意思地看着我。我想他们都在想老师怎么处理此事。于是,我等大家全都安静下来后,不紧不慢地说:“虽然你刚才是所答非所问,但是老师还是能感受到你对我和英语这门功课还有一分热情,我希望你能再多投入一点热情给英语。同时,受到感动的我也愿意给你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请坐。”然后,我又继续讲解练习。在这节课剩下的半小时里,我欣喜地看到不仅刚才那位上课溜号的同学格外认真地听我讲课,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也变得高度集中。

从那次事情后,我在上课时就格外注意起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的同学来,不断给他们鼓励,信心和希望,结果发现他们在上课时的表现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我上课也更有效率了。卡尔·罗杰斯有句名言:一旦真诚、对个人的尊重、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等态度出现了,振奋人心的事情就发生了。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用充满爱的眼睛欣赏学生„„即使是成绩最差,行为最随便的孩子,他们也有自尊,也要我们所说的“面子”。很多课堂上的突发事情其实并不需要教师和学生对立起来,如果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和肯定,那么我想教与学就将不再是心血来潮和灵感突发的过程了。

6.高中班主任教学年底总结 篇六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身教重于言传,所以,我首先严格要求自已,提高自已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一直以“公正、无私、真诚、博爱”作为自已的为师准则,班级以“友爱、团结和班风正、学风浓”为名,我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以自已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我热爱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用“心”带班,对学生爱心、信心、耐心、恒心、精心、细心、狠心。半年来,由于我的全身心投入,也赢得了学生对我的信任,这是我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

一、培养和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友爱的师生关系

记得在开学的第一次班会上,我在班级说了这样一句话: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与你们并肩耕耘理想,共同收获希望;你的成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我将皆尽所能让来到高一(2)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以实现你们的理想!算是送给我们一年(2)班学生的见面礼,可没想到这短短的一句极普通的的话语立即拉近了我与原本还不熟悉的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使刚入高中的孩子有了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同时为我将来的班级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加强班级管理,形成优秀的班风和学风

我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求知,安全教育也时刻挂在嘴边。我坚持每天很早到校,先到学生宿舍再下班,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多观察学生的变化哪怕是细小的变化,以便尽早发现班内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到班后我主要是查学生的到校情况,察学生到班后的状态,如有学生迟到或到校后精神萎靡,就要及时查明原因,对确有违纪的学生处理不隔日,对那些心理有压力和思想负担的学生,及时加以引导和进行思想教育,以使他们尽快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这些高一学生刚入学时,很多生活行为和学习习惯很不规范,我就先耐心地教他们,如何做好值日工作,班级物品如何摆放等都是由我先做示范;并在开学之初,我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详细讲述了高中与初中学习的不同之处以及如何适应高中的学习等。同时向他们传达了我校的有关规章制度,约束了学生在各方面的行为,强化班级管理。为了保障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重点强化了纪律观念、时间观念和卫生观念,特别规范了自习和课间纪律,要求自习课上,老师来与不来都要一样安静,有专门班级干部负责,保证班级学生的学习纪律,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打下了的基础。同时我要求全班学生在早自习开始前十五分钟必须准时到校先上自习,中午和下午的小自习全班学生必须全部上,杜绝无故缺席等,通过这些强化措施,开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比学习、比纪律。

三、个别谈心

这很重要,对于不同的学生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做所想,这样能使教育抓住切入点,教育才能有效果,从本学期来看的确收效很大,在每一次考试之后我都会利用大量的休息时间找学生谈话,分析得失,并提出努力和改进的地方以及下一次考试的目标。对于有思想的学生或是违纪的学生,我也经常和他们促膝长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本学期,和学生的各类谈话共计108人次。

四、争取科任老师的配合,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好纽带作用

针对实验班学生思想及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我主动找各科任都是寻求解决的对策,我把这些老师告诉我的好的学习方法逐一的教授给学生,并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同时,我倡导愉悦学习,即有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压力,让他们正确看待自已所处的学习上的位置,保持良好的心态,使他们开开心心的迎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

五、开展好各项活动,并取了一些成绩

本学期,在学校的各类活动及两次考试中,我们2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开学之初的军训中,由于全体学生的团结及努力拼搏特别是教官的诲诲教导下四班取得了“优秀作训班”的称号;在校秋季田径运动大会上取得了“精神文明班级”的称号,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一年四班学生的风采,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因此,在高一第一次月考中,四个班中取得了总平均分第一的好成绩,班级全体同学的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期中考试中,我们2班的总平均分再次位居四个班之首,并比同类班的平均分高出十多分,也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士气,为期末能取得更理想的成绩,全班同学都在努力着。积极配合学校,成功召开了家长会,并赢得了家长对我及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

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7.高中班主任教学叙事 篇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教师即课程”的观念成为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界的一种主流话语, 反映出社会对教师角色期望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是为预设好的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教学内容的完成而作为知识的传道者存在, 而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和设计主体。教师面临这种转变如何应对?这需要教师在身份认同的基础上, 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重构。

本文采用传记研究的方法, 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等研究方式, 对一位高中英语教师的成长经历进行个案分析, 从而探讨教师身份认同对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传记研究, 即利用档案、个人生活材料、访谈等手段, 通过对个人关键生活经历的描述, 揭示个体生活的意义。研究者广泛掌握个人生活的不同阶段和在不同场合的学习、工作、生活、闲暇的种种生活资料和书面的文本资料, 然后通过访谈他人或自我叙事, 以及其他的途径, 将收集的材料置入被研究者的历史之中, 将其情境化、具体化, 然后以不同阶段的典型故事为主, 对材料进行重新组织。最后, 将故事放到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个体生活情境中来解释故事的生活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某省重点中学的一位高中英语教师——M老师。M老师自2000年开始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短短的8年时间, M老师在课堂教学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他传记式的个人从教经历中, 我们可以看到M教师在重构身份认同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教师身份认同的完整性对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M教师的成长轨迹

(一) 思想的引领

M老师走向英语教学工作的岗位受到他的三位中学英语教师的影响。

在中学阶段, 我有幸遇到了三位英语老师。他们敬业、充满活力而且不失幽默。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们中西合璧的知识结构以及平时生活中的随和与感性。正是在这些老师的帮助下, 我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至在报考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英语教育专业。 (M教师的自述, 下同)

教师身份认同的构建与教师的个人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我们走进M老师的课堂, 这种感性随和而不失幽默的风格在他与学生的交流的细节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在M老师的课堂里, 课堂的开场仪式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看似随意的“OK”。学生不用起立向教师致敬, 教师不必以仪式确立自己作为教师的威严。这种随和的风格让学生感到他们和教师是平等的, 无所谓“师”与“生”, 而是通过师生平等的对话共同构建课堂。M老师在教学中将生活经验带入课堂, 用个人的隐性知识指引教学。在这个过程中, 他完成了自我身份认同的第一次构建。

(二) 执着的追求

在教学岗位上踏踏实实工作了两年后, M老师被学校评为“校坛新秀”和“优秀班主任”。同时, 他的教学论文也在评比中获奖。M老师并没有因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 而是在自我反思中探寻, 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肯定中摸索。

我认为英语教师的知识中50%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 如听说读写的能力;用这50%来寻找30%的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的深层土壤;最后剩下的20%是教学技巧。技巧性的东西是很单薄的, 局限性很大了……只有符合自己的设计才是最好的。这20%的教学技巧其实也是源于这50%和30%。

在反复的探寻过程中, M老师逐渐形成了教师的知识观, 并且成为指引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执着追求和自主学习的动力。这种对自我教学风格的追寻可以理解为M老师的身份认同的第二次构建。他在对自身身份构建的同时不断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和自身的不足。通过自主学习, 他的英语口语水平迅速提高。这种成功的学习体验也极大地提高了M老师作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 。M老师所在学校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学习的环境, 如广泛的国内国际学习交流活动、教师出国进修等。经过长期的努力, M老师的课堂由于其丰富的内容和大胆的创造受到师生的好评, 并且在各类教学大赛中屡创佳绩。2003年, M老师获得省高中英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006年获得校班主任心理辅导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007年在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这些成绩既是他专业能力的展示和肯定, 也成为了他在形成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 推动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不懈探索的动力之源。

(三) 不懈的探索

教师要成为课程的主宰需要勇于探索和创新, 在实践中不断地实现个体潜质的发展和自我的超越, 不断对自我进行反思、认定和追寻。M老师就是在一次次的探索和实践中实现了自我身份的重构。他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得到了教育专家和教师的一致认可。2007年在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中M老师获得一等奖。在回忆这堂参加教学评比的公开课时, M老师说:

这堂课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展, 因为reading很枯燥乏味。我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 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写的。我会思考他们对什么会感兴趣、充分地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编这个故事。然后我结合我自己的一些经历, 有悲有喜, 穿插在故事中。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学习单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M老师的教学设计超越了常规的阅读教学的模式。他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整教材, 创造性地采用故事的方式。M老师对于自己的这堂公开课的感受用一个词形容就是“酣畅淋漓”。这个词形象地展现出M老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自我超越的满足和欣喜。M老师在创造过程中获得了“教师职业对于社会外在价值与对于教师而言的内在生命价值之间的统一, 找到了教师可能从工作中获得的外在与内在的尊严与欢乐的源泉”[1]。在实践中, M老师用心灵去体验教学, 不但积累和培养了自己的表现力, 而且对自我身份进行了重新构建。在创造性的探索中, M老师获得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又一次历练和提升。

(四) 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实现“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20世纪60年代, 斯滕豪斯就提出教师应当成为“教师—研究者”。他认为没有教师的主动研究和对教育现象的反思, 任何教育改革都难以取得成效。如今, 行动研究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从目前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情况看, 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行动研究结合在一起, 则更可以体现教师在职专业发展的优势。[2]M老师对于新闻教学的研究起源于他对教材的批判性的认识:

经过三年的教学, 我发现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 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于是, 我开始尝试给学生提供一些新闻题材的资料。平时, 我喜欢收集各大媒体的新闻如THE TIMES, LEUTER, ASSOCIATION PRESS等。我想这些材料的补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后来, 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 我就把新闻教学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部分。

“教材不是圣经”, 而是教师教学的媒体之一。在校本课程开发中, M老师将新闻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经过三年的新闻教学的尝试, M老师对于新闻教学形成了系统的模式和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教学与研究的结合使M老师的身份从一位“教书匠”转变成为“研究者”, 在探索性实践和行动研究中成为“课程的创造者”。这种身份的转变使M老师在教学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主空间, 推动了教师的自我身份的构建。然而, 大部分的教师由于自身或外在教学环境的限制无法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增删填补。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外在环境, 为教师的身份重构的实现提供环境支持。

三、总结与反思

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从广义上说是教师基于自己眼中和他人心中的“我是谁”的自我意识, 对自身角色以及特定价值的选择、体验和皈依。[3]身份认同在个体性层面上是指主体对自身的反思、认定和追寻。教师的身份认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不断得到深入, 伴随其职业生涯乃至一生。新课程标准的确立给教师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其核心就是要求教师确立课程意识, 成为课程的主体。[4]然而, 在现代师范教育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中, 由于现代教师教育的“麦当劳化”导致教师在被规约和被限制的环境下, 无法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从而在纷繁的教育观念中迷失方向。因此,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身份的转变。在新课程的理念引导下, 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实现身份认同的重构。用鲍曼的话说, 改革期望教师完成一次朝圣之旅。[5]M老师的成长经历为我们提供了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自我身份重构的蓝本。由此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关注教师的实践知识

教师自我身份的认同与教师接受的教育、人生的经历和教师的个人信仰以及成长过程中重要人物和事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M老师从自己的学习经历中获得英语学习的方法和体验, 形成个人的隐性知识 (tacit knowledge) 。在课堂教学中, M老师依据自己的隐性知识而不是依据教育理论, 依照自己对教学和语言最真切的直觉而不受外在机制的约束去教学。正如M老师所说:“我要留一份心情和我们的学生一起感受英语的魅力, 毕竟美的感受和体验才是学好这门语言的动力之源。”M老师在教学中是凭借自己对语言最真实的感受将自己的经验、思想和知识融入到教学中, 形成自我身份的构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人生的经历中积累的实践性知识构成其建构知识的专业生活场景。因此,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 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对于教师自我身份认同的构建也举足轻重。所以, 要实现教师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必须关注教师的经验情境。

2.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自我效能感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身份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M老师在教学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并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他在提高自身英语口语的过程中自我效能感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进一步成为他实现专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 影响着他在教学工作中的教师的专业承诺、工作动机和教育行为。[6]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从内在的教师个体生命的表现上推动教师自我身份认同。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出现的“说的是一套, 做的是另一套”的抵触现象正是由于教育制度为教师设计的理想自我与教师的现实生活中的自我没有实现和谐统一。因此, 要实现教师的外在规定的角色与内在的真实自我之间和谐统一必须依赖于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只有从内在价值体验中使教师形成统一的完整的身份认同, 教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发展。

3.关注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价值

教师自我身份认同的主体是教师自身。然而, 大多数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在不同程度上却忽视教师主体的需要, 教师在被动的专业发展中不但不能够形成正确的自我身份认同, 反而导致了不同程度的自我迷失。因此, 学校必须给予教师充分自主决策的时间和空间, 使教师在教学和研究的生活中谋求自主发展的空间。如果将教师行动研究比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土壤, 那么给教师自主决策空间的教学管理则是教师自主发展的空气和阳光。教师的身份认同如果缺乏教育环境的支持, 那么他的身份认同就会被分裂。分裂的身份认同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 需要学校提高良好的外部环境。从M老师自我身份构建的过程不难发现该校乃至该地区的教育管理者对教育者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关注对教师自我身份构建发挥的巨大影响。

Palmer指出:好的教育不可以沦落到技术;好的教育来自于教师的身份认同和统一的人格。[7]M老师正是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完善自我, 形成教师身份的转变, 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实现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从普通教师发展成为教学的艺术家, 从教学的艺术家发展成为课程的研究者。本文采用传记研究的方式, 展现出一位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 揭示出教师身份认同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广大英语教师实现自我身份认同及其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叶澜.创造:教师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源泉[N].中国教育报, 2002-09-13.

[2]朱益明.论校本教师培训的方案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 2002, (5) .

[3]Holland, Lachicotte.Identity and Agency in Cultural Worlds[M].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

[4]钟启泉.对话钟启泉教授:义无反顾奏响改革进行曲[N].中国教育报, 2006-12-15.

[5]Bauman, Z.From Pilgrim to Tourist or a Short History of Identity[A].In Hall, S.&du Gay, P. (ed.) .Questions of Cultural Identity[C].London:Sage, 1996.

[6]庞丽娟, 洪秀敏.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学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J].教师教育研究, 2005, (4) .

8.班主任教育叙事 篇八

一、捕捉学生细微的变化良机,因材施教

进入到初一的下学期,有一些学生发生了心里的些微的变化,有浮躁情绪的学生开始稳重了一些。

比如:我班的刘勇琦同学,刚一开学我就发现这个孩子比上一学期稳重了很多,我就顺势在全班级表扬了他,然后和他的家长及时沟通了他的变化,得知这个孩子特在意我对他的看法,借着这样的机会和孩子的特点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孩子的各方面变化,家长也时常配合我加以鼓励。小到作业的质量,课堂的表现,大到为同学班级做好事。家长管理孩子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再加上特别负责,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相互交流与教育方式的沟通,这个孩子变化太大了:上课不再东张西望了,下课不再和同学打闹了,自习课也能坐住板凳学习了,上课效率也提高了。尤其是数学课,有时候板书几何推理步骤,和老师的思路没有大的出入。上课更加主动地回答问题。最重要的是他越来越懂得感恩。这些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喜人的转变。但是,在他的身上还存在着致命的缺点:愿意在老师面前表现,离开了老师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做的大多数都是表面文章,也因此导致他的成绩长进不大,这也是我针对刘勇琦这些特点要攻克的下一个难题。尽管如此,我和家长已认识到有针对性的个性教育的神奇了。

二、走进学生内心,找到解救心灵的钥匙

史玉昆同学在学习上属于班级的前五名,上学期各方面都不用老师操心。可这学期不明原因的突然住宿了,而且屡屡发生违纪现象:在宿舍借同学钱不还,内务经常不合格,和宿舍老师发生冲突,和几个科任老师顶嘴,有时甚至一天就要发生好几次这类不正常的现象。甚至和学生都畏惧的学年组长周洪磊老师叫板。面对史玉昆的这些问题我真有些措手不及。刚开学时我只是有问题就针对性的解决,认为只是他假期太松散的原因。但面对他接二连三出现这些问题的情况,我意识到他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偶然和我们临时担任地理课的心理老师谈起史玉昆,她也发现这个孩子不正常的表现。綦老师主动说:要不给他做一期的心理疏导,我说:行啊!不过,綦老师担心以心理老师的角色与该生接触,他會接受不了。我和綦老师聊了很多,綦老师也打消了顾虑,开始给史玉昆做心理疏导。经过綦老师多次与史玉良谈心,了解到这个孩子的问题在于结交了不良同年级学生王金良。因为王金良厉害,而史玉良不想让班级的学生受欺负,才表现出了以上行为。了解到这些。我想史玉昆的本质是很有正义感的,只不过是一个孩子没有把握好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我又与他的父亲交流,得知这个孩子六岁母亲就去世了。了解到这些,我从心里心疼他。我和綦老师双管齐下,以不同的身份,走进了他的心灵,让他意识到交友不善的危害。他主动向老师提出用一周的时间不再和王金良来往。也就是在这一阶段,我把目光锁定在他和什么样的孩子来往上,我发现这个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和王金良不来往了,而且和班级同学交往的态度变得温和了。我借机会在班级表扬他。我又听同学说史玉昆和班级的赵阳关系好,心理老师也透露,史玉良有什么心里话都和赵阳说。针对这个重要的信息,我和綦老师商量:给史玉昆树立自信心,发挥他的长处来交友。让史玉良利用晚课前的时间给赵阳补习数学,他也高兴地同意了,我看到了孩子的天真和善良。一段时间后,我与赵阳交流,赵阳很高兴对我说,他的数学在史玉良的帮助下有了进步。我把这种情况告知了家长,家长打电话感谢我帮他解决了孩子补课的难题。想想这就是双赢啊!

9.班主任工作叙事 篇九

单位:海门市悦来初中 电话***

默默耕耘,放飞梦想

本人走上教育岗位30年,当了21年的班主任,在三尺讲台上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用真情和爱心浇灌着一棵棵幼苗茁壮地成长;很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我的班主任任务,做到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我不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纽带,而且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桥梁。我既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素质,还具备了优良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做学生学习管理和生活习惯的指导者。我在实践中摸索了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得出了如下的体会:

一、乐意接受差班,用心整改班级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总是本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的基本职业道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我把青春、热情和爱都献给了我挚爱的学生,在重视基础教学的前提下,我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我连任四届初三班主任,其中2003年,2004年接受的是全校有名的差班,班级里较多的学生无论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是双差生,好动,叛逆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同事们一碰到我就问“你为什么接受这么差的班级,你不是自讨苦吃吗?”我只是一笑了之。面对这样的现实,我没有退却,毫无怨言,乐意地接受了学校交给我的任务。我深知,我们教不好这一届学生,还有另外一届学生,但家长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中,我们有责任百分之百地教好他们。

刚接任这些班级,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召开班干部会议,走访家长,了解班级原有情况,又通过自己不断摸索和尝试,从而逐步形成一套自我特色的治班方法;做到班级里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里的人,人人有事做,认真贯彻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时对照,及时调控,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主动协调学生与各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多方面与家长沟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学生发扬“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精神,用一颗真诚的心来感化他们,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因此我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满意。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班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级风貌,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学校进行的各项活动中,成绩突出,我所带的班级由原来的整改班级转为优秀班级,最后被评为文明班级;每届初三的毕业率达100%,差生率为全校最低,升学率为全年级最高,很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我的班主任任务。

二、爱心转化差生,成为有用之才

有这样一句教育格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人才,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人才。”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胜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所以我尊重我的学生,热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奉献了一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更加明白,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对待学困生,从不打骂他们,从不歧视他们,我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严,积极做好学生的个案分析,以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胸外来对待学生的过错。

曾记得,在1993年,我又接任了一个新初一班,班上有个有名的捣蛋鬼徐某,在小学里是出了名的,但他脑子是很聪明的,因为父母离异,呆在爷爷奶奶身边,父亲在外打工,常年照顾不到他,他经常逃学和邻居孩子打架,同学们都嫌弃他,他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有一天早上,我走进教室,准备上第一节英语课,突然看到黑板上画了一头很大的猪,而且在画的下面写道:“你们猜猜这是谁?“,这明明是在讽刺我,因为我生完儿子才两个月,体重增加到140斤,我的确很胖而且身高只有1.56米。这时教室里哄堂大笑,此时此刻,我的心如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是叱咤风云立马查处这件事,还是不担负其他学生来上英语课呢?其实不查此事我也就知道是徐某干的恶作剧。于是我马上急中生智地说:“这个学生很有画画的天赋”,我一边说着,一边把黑板擦干净。接着开始上我的英语课,在这节课上,我发现徐某同学听得特别认真,该记笔记的认真记了,该读的认真读了,而且在我的眼光中,他偷偷地在看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我圆满地上完了这节英语课。

那天下午放学后,我到教室去检查值日生的卫生工作做得怎样,回到办公室时,发现徐某同学已经站在我的办公桌边,他承认今天早上的事是他干的,他诚恳地向我道歉,他说:“我原以为你一定会马上查这件事是谁干的?而且会赶我回家,趁这个机会我就不来上学了。”哇,我的这一举动是多么的理智啊!经过我和他的耐心沟通,讲道理,他表示再也不做建筑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事了。

这件事以后,我没有记恨他,放弃他,我多次找他谈心,和他交朋友,关心他的生活,帮他补课„„这只受伤的小鸟终于被我感化了。从此他改邪归正,他积极为班级做事,主动打扫卫生,收发作业,关闭门窗等等。只要我一吩咐他任务,他就不折不扣地完成,他当了我的得力助手。我让他做父母的工作,后来父母复婚,家庭和睦,他深信老师对他的关爱,决心用实际行动来汇报老师。他有了明显的转变,把全部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加上该生头脑聪明,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还被评为三好学生,最终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三、及时化解矛盾,师生之爱如山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送过16届初三毕业班,2006年送走一届毕业生以后,我又担任了一

(四)班的班主任,上他们的英语。记得在2007年十二月的一天早晨,我接到了袁某母亲的电话,电话中她哭着告诉我:“我的儿子今天没有来校,他不是身体不好,而是非要叫我买辆新的自行车,而家里有辆旧的自行车,他就是不愿意骑,我家经济特别困难,哪有钱买新的自行车?他父亲患尿毒症,每个月两次进行血液透析,孩子如此的不听话,我也不想活了„„”接了电话后,我把课务调好,立即进行家访,来到李某家,只见李某躺在床上,母亲正在打包,父亲去做血液透析了。母亲准备一走了之,她说:“反正没有出头之日,我呆在这个家有什么意思,本来看在孩子的份上,坚持挺过难关,但孩子又不理解我们的苦衷,我还有什么盼头”。我了解了他们家的情况后,我深表同情,我耐心细致地做了袁某的思想工作,我说:“如果你母亲离家出走,永远不回来,那你永远享受不到母爱了,你父亲谁来照顾?谁来关心你?世界上什么也替代不了母爱,只有母亲才能想到每件事的方方面面,难道你忘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支歌吗?你们这个家的重担今后要靠你来挑起。”对于袁某的母亲,我也进行了再三劝告,不要做出过激行为,孩子处于叛逆期,同学之间互相攀比,互相逞能也许在情理之中。要耐心疏导他,正确引导他。

听了我的话以后,母子俩的情绪都有了好转,儿子向母亲道了谦,母亲也表示要坚强下去,勇敢地度过难关,随后袁某跟我上学去了。临走时,我往袁某母亲口袋里塞了200元。

一路上,我才了解到,昨天下午放学的时候,袁某骑着那辆旧自行车回家,有同学说他穷光蛋,他的自尊心明显受到挫伤,所以才导致今天事情的发生。原来袁某是个十分爱面子的人,开学初我在班里统计特困生,他从来没有启齿过。

俗话说“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30年来,我不知送走了多少学生,一些学生的孩子又成了我的学生。每年春节,寒假,暑假,都有许多学生来看望我,和我聊天,聊过去的一件件往事,聊他们将来的理想、计划,这使我倍感欣慰。特别使我感动的是,我在38岁那年,我贫血得很厉害,红细胞和血小板都不到正常人的一半,引起脾肿大,所以在家修养。学生们知道后,纷纷来看望我,已经毕业的张燕琴学生还住在我家陪我,严伟学生在外打工,不能来看我,特意叫她母亲来我家看望我,上了大学的郁凯宇,蔡敏敏同学说“老师,你全身心地为了我们而舍弃关照自己的儿子,导致你的儿子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我们对不起你,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此时此刻,我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爱,这已经上升为真正的母亲与儿女之间的爱。

总之,当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我格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在学校进行的各项活动中,成绩突出,所带的班级年年被评为文明班级和优秀班集体,2008年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2009年4月,我所带的三(4)班团支部被评为市先进团支部,2010年4月,我所带的二(4)班参加市综合实践两日活动内务评比中荣获内务优胜奖,2011年5月,我班上的林赛波同学被评为二0一0市优秀团员,在2013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市师德标兵;2003年、2004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1年获得市政府嘉奖,2004年又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5年,我辅导的周姝姝同学在全国英语竞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2006年被评为市文明职工标兵,2009年被评为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市教育基金会第五届优秀教育工作者,在2016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市最美乡村教师。这些荣誉正是对我教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最好的诠释。

10.班主任教育叙事 篇十

常听到有的教师说,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可是多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每个问题学生的面前可能还存在一个问题教师。而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可能是这样的教师。不是吗?当我们面对学生的屡教不改束手无策的时候,就会渐渐失去了耐心,从而采用简单的说教、甚至是变相的体罚,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仅没有达到多少教育的目的,还会让学生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我想,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真正地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其心灵的慰藉,一个问题学生也可以变成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记得2012年刚刚开学,我接手了一个初二班级,由于是半路接班,颇有点当后妈的感觉。由于这个班级的班主任更换得相对频繁,班级整体纪律不尽人意,学生上课时,经常出现说话甚至打闹现象,让很多科任教师老师头痛不已。我接班后就想,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得先镇住他们。开学的第二天,我板着脸,在班级宣布了班规,并用余光观察着同学们的表情,尤其是那些传说中的淘气学生,感觉他们听得很认真,当时心中一顿窃喜,暗想,谁若敢违反纪律,我就不客气了。

这样过了一个多星期,很多科任老师都夸班级的纪律有明显的进步,孩子比较听话了。听到这样的反馈,我心中也沾沾自喜起来。

可是一天下午,我正在别的班级上课,班长突然找到我说:“老师不好了,王凯和老师吵起来了!正吵着要滚回家,我们几个怎么也拉不住。”听到此,我急忙跑向自己的班级,看到门口围了好多学生,王凯在人群中间情绪十分激动,大声嚷嚷:“让我滚回家,我现在就滚给你看,别拉着我,我要回家!”我急忙拉住他说:“有什么事情我们到办公室说,不要在这里影响其他的班级好吗?我先跟你谈谈,让老师正常上课。”看到我好言相劝,他的情绪稳定了一些,跟着我来到办公室。看了他一会,我冷冷地问道:“跟我说说是怎么回事吧?”他说:“我上课的时候实在听不进去,就跟同桌说笑起来,老师发现后说我没脸没皮,装不了几天就犯病。”我当时听了不舒服,就顶撞了老师,老师说让我滚回家,我就出来了!”

听到这里,我感觉到老师的话确有言词不当的地方,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可是我又不能当着他的面这样说。我没有多想,就按照以往的经验对他摆出了一堆 大道理。老师说你不都是为你好吗?你作为学生上课时要遵守纪律啊,不管怎么说,你顶撞老师就不对„„没等我的大道理讲完,他的情绪突然激动起来,肆无忌惮地对我大吼道:“你们老师是一伙的,就会打压学生,对我们好就可以随便说吗?我们也是人,也有自尊,也需要面子,我不念了行吧!”万万没想到,我的劝解不仅没有平息他的怒气,反而更加激怒了他„„没有办法,我只好跟他的家长联系,让他们火速来学校,把孩子接走了。

第二天孩子都没来上学,家长也没有联系我。第三天孩子仍然没来上学„„这时,我心急如焚,难道就这样让孩子回家了?作为教师,有什么理由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呢?于是,我立即跟王凯的妈妈取得了联系,了解到孩子回家后情绪极差,家长一跟他提上学他就抵触,说自己不想见老师,感觉老师们都不理解他,认为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我想,我必须找孩子单独聊聊。晚上放学后,我主动约王凯来到了办公室,他一直低着头,不敢看我,也不说话。沉默了一会儿,我温和的对王凯说:“你两天没来上学,其实老师和同学们都挺想你的,平常你虽然爱说话,但是你对同学很热心,对班级的劳动总是很主动,不怕脏不怕累。上课的时候只要你认真听,你甚至能学的比班长都好,其实老师心里很喜欢你。听到这,他不好意思的看了我一眼,又低下了头。

我接着说:“其实那天的事情,老师确实处理得有问题。我没有充分考虑你的感受,我向你真诚地道歉。老师相信你当时不是故意捣乱,只是没有控制不住自己。老师想听听你的想法。”

见我让他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他终于抬起了头,面带愧疚的说道:“老师,其实„„我真的不是故意要影响大家,开学的时候我真的下定决心要好好表现的,那天真的是没有忍住。可那天课堂上,老师的话也确实刺伤了我,让我感到自己就像一个死刑犯,一辈子就这样葬送了。老师,你说我是不是一个废人,一辈子也好不了了?”

听到这里,我连忙说:“当然不是了,傻孩子,谁能不犯错误啊,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那天的事情,老师也是一时冲动,老师为了抓课堂教学,赶进度,上课没有足够的时间与你沟通,用词有欠妥当的地方。而我做为班主任,又犯了更大的错误,没有好好听你的解释,就说了一些你不能接受的话,还让家长把你 2 领回家,让你耽误了课程。你能接受老师的道歉吗?”他听到这里不好意思的笑了,然后马上说:“老师你没有错,是我错了,我不该顶撞老师,耽误大家上课,我真该死。”

“好了,既然我们都认识到了错误,那我们就积极的补救吧。你拉的课,我会让老师和同学帮你补回来,但是你上课爱说话,管不住自己的毛病要改掉。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好吗?”王凯激动地点点头,连忙说:“好、好。”我说,“明天就是周末了,你回家把能控制自己说话的方法写在纸上,我也回家帮你想,等到周一上课的时候,我们一起讨论,看看哪些方法更适合你,好不好?”“好,老师,我听你的”看到他认真点头的样子,我感到他身上的可爱之处,也感觉到一身的轻松。就这样,我们结束了这次愉快的谈话。

事后,我在日记中写道:“这个世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理解并维护他们的自尊。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无视他们的感受,简单粗暴的管理,只会把孩子推向无底的深渊。只有接受他们,理解他们,倾听他们,才能真正的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把所谓的问题学生带回到正路上来。”

11.中小学班主任自我叙事研究的深化 篇十一

一、自我叙事: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印迹素描

班主任自我叙事是班主任个体对自己所遭遇的班级管理、教学事件的回忆与叙述,其实质是班主任通过再现教育事件来验证和反思自我的班级管理理念和具体实践行为,从而在汲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和实现个体身心平衡。换言之,班主任自我叙事就是班主任对职业生活的通俗表达和对成长经历的微观记录。

“了解世界和了解自我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叙事。”[1]班主任将那些尘封在个人历史时空中的生动故事讲述出来,既是对自己以往教书育人岁月的美好回忆,也是在记述班级管理故事的过程中梳理班级管理的经验脉络和概括个人独特的管理风格。倡导班主任进行自我叙事的出发点是通过班主任的叙事反思来对班级管理和自我状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终极点是以有效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来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

班主任自我叙事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叙事者身份的双重性。在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往往积“教学者”和“管理者”两种身份于一身。“在教学中管理,在管理中教学”的复合型角色决定了班主任的教育生活世界是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融合体,班主任的教育故事是教学事件和管理事件的统一体,那么,班主任自我叙事其实是班主任两种角色的“交融”与“演艺”。第二,叙事内容的意义性。叙事是借助于典型事件的微观阐述来观照整个教学生活图景,它的“生活性”来源于对事件的“原貌”呈现,是叙事内容的“意义”归宿。班主任所叙之事是其经历过的教育事件的真实再现,典型性和生活性是其重要特征。班主任自我叙事的直接目的就是要使班主任在回忆那些具有丰富意蕴的教育故事的同时,去探寻深藏在其生命深处的自我确证与人性价值。第三,叙事程度的适切性。班主任自我叙事只是对个体经历的梗概叙述和对现场感受的心境描写,要努力避免“为追求叙事的精确而过度‘深描”[2],致使叙事文本内容显得主次不分、层次紊乱。叙事程度的适切性在于对诠释事件“意义”的把握程度。

此外,班主任需要正确辨析“叙事”与“叙事研究”的异同:“叙事”重在故事的再度呈现和叙事主体的感性表达,而“叙事研究”则重在故事的事理分析和叙事主体的理性宣扬。班主任自我叙事是其教育生活世界的敞开和教育实践印迹的素描,而班主任自我叙事研究则是对班主任教育生活经验的深化和独特教育人格的建构。后者才是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应然举措。

二、职业价值:班主任身份认同的叙事呈现

班主任作为一种教育职业,是学校组织系统中的基层管理者。但现实情境是,中小学班主任的设置却是“一岗多职”,其职业化色彩被过度淡化。担任班主任的学科教师既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致力于班级管理秩序的维护和班级集体竞争力的提升,以致于有学者连对“班主任专业化”这种提法都产生了怀疑,认为其“尚有待论证”[3]。班主任专业成长不等于班主任专业化,前者强调班主任的成长需要规范性和法理性的制约,而后者只是一种人为性的结果预测。

班主任必须清晰地认识自我角色的定位,努力缓解甚至消除“学科教授者”和“班级管理者”双重职业身份带给个体的张力。班主任身份的正确认同不仅是班主任顺利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和成功实现班级和谐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班主任促进个体专业发展和实现教育职业价值的内在诉求。理解自我的存在形式,是为更好地完善自我,也是为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一个成功的班主任来自于个体身份的完整性认同,在认知和理解个体生存方式的过程中演绎教育人生的精彩故事和建构教育实践的生活世界。

班主任自我叙事是班主任对个体生活图画的“裁剪”,以使那些充满教育智慧和经验教训的真实故事借助于文本载体得以保存和重现。但叙事只是呈现自我的生存面貌,还没有融入叙事者的批判性思维以便展现出鲜明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班主任自我叙事必然走向教育叙事研究范式,以专业化的学术视野来理性地审视教育身份的价值性存在和教育故事的情境性建构,以体验式的研究流程来深层地进入教育故事的事理分析和哲理诠释当中去感受班主任身份为自己带来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愉悦。那么,班主任自我叙事研究就变成了班主任“通过收集和讲述个体的教育生活故事,描述个体的教育日常生活,进而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其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4]。

当班主任从价值评价角度来思考其职业意义的时候,他也就达到了一种崇高的教育意境:无私的热爱与执着的创造。热爱班主任工作,将它作为发挥个体教育特长的一个广阔的平台,用宽阔的教育胸怀和理性的人文实践去获得广大学生的认可,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班主任工作的价值取向是以育人为宗旨、以热爱为原则、以创造为标尺、以自觉为目标。判断班主任自我叙事及其研究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就是要看班主任个体是否在叙事及其研究中确立了这种价值取向并将单纯的教育故事讲述引向不断深化的诠释境遇。

三、精神建构:班主任叙事研究的体验导向

身在教育情境中的班主任往往将工作对象指向班级的管理秩序、学生的学习状态、班集体的良好声誉等等,唯独没有将个体的自我锻炼、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纳入班级工作的目标当中。教育不仅是为了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也是为了教育者的完满发展。班主任自我叙事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班主任在翻阅自己教育历史篇章的过程中学会理解自我、学会理解学生、学会理解教育以及学会构建自己的职业精神。

“教育本身就是个体精神建构的主要方式。”[5]班主任的主要责任是用正确的航向和真诚的师爱来引导受教育者走上良善之路,而不是用强制性的班规班纪使学生处于“受压迫者”的规训情境之中。班主任的职业精神是以人为本,是身为学生监护人的本职所在和作为教育者的价值体现;班主任的职业精神是促进个体自主性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发自内心的精神冲动才能强化个体实践行为的持续改善和赋予行为方式更为深厚的人文蕴涵。班主任将其教育故事用饱含深情的朴素文字记录下来,是对教育管理经验的提炼和分享,是对自我生命世界的关怀与表达。

班主任需要以一种审美性的态度在叙述个体生动活泼且印象深刻的教育故事的过程中,重访曾经所走过的教育印迹和体验所经历过的喜怒哀乐,尝试用自我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教育生活的个性化理解。“体验”是班主任自我叙事研究的关键词,是班主任从自身的存在形式去思索教育人生的价值,将自我重新置身于教育文化世界中展开一场个体与教育、个体与学生、个体与自我之间的理性对话,以便更充分地认知个体所扮演的职业角色和理解个体所生存的教育世界。

在德国哲学家狄尔泰的以“体验—表达—理解”理论构架和方法论基础的精神科学视野中,“体验者与其对象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对象对主体的意义不在于它(或他)是可认识的物,而在于在对象上面凝聚了主体的客观化了的生活和精神”[6]。班主任自我叙事研究将“过去”的教育情境中的“自我”及其教育故事作为审视的研究对象,走进真实的教育生活中并以“理解”的哲学思维来表达教育经验和个人历史对改善“生存”状态的现实意义。体验以教育故事为主体的职业人生、表达以生活感受为基点的实践意蕴和理解以生命自觉为主旨的构建目标,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筑造班主任个体健康美好的精神家园。

班主任自我叙事研究是以质性的探寻方式去追问“班主任”职业存在的应然与必然,在破解“我是谁”、“我为何存在”以及“我该如何存在”的困惑中去规划一种有意义的班主任职业生活: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谐的师生交往、良好的教育环境、高昂的敬业精神以及不懈的自我超越。有意义的班主任职业生活以培养人才为宗旨、以无私热爱为准则和以超越自我为标杆,以一种发自于班主任个体生命世界的完整职业精神建构作为班主任自主性发展的生长点和动力源。深化班主任自我叙事研究,实质是在引导班主任在理解教育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萌发角色建构的生命自觉。

参考文献

[1] [美]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姚媛,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 刘石海.教师叙事研究的误区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10(12).

[3] 陈桂生.班主任制.上海教育科研,2007(11).

[4] 傅敏,田慧生.课堂教学叙事研究: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5] 苏林琴,孙晋.理解与个体的精神建构.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4).

[6] 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12.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探析 篇十二

职业倦怠既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又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可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提供参考。

班主任职业倦怠的表现

班主任职业倦怠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育人活动中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它是班主任个体不能顺利地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身心疲倦与困乏,属于一种非正常的心理与行为。班主任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

1. 情绪衰竭

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班主任,经常表现出极度疲劳、容忍度低、敏感紧张等症状,在情绪上职业热情消退,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对工作冷漠悲观,马虎应付,在班级管理中放任自流或者烦躁易怒,对于班级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漠不关心,基本上放弃了作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职责,仅仅行使其作为任课教师的职能,甚至在教学工作上也得过且过,不认真备课、写教案,不肯钻研业务,教学方法简单、工作缺乏创造性和责任感。

2.人格分裂

经历职业倦怠的班主任,容易逃避社会交往,对学生表现出冷漠、厌烦,甚至以消极、否定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同事,遇事容易迁怒于学生或者把学生作为发泄对象,对学生进行心理虐待甚至于采取体罚等,这不但破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使学生产生厌学、自卑、敏感、孤僻等情绪,给学生的心灵造成终生的伤害。

3.职业成就感低

班主任职业成就感是主要体现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中所感受到的愉悦和满足。班主任职业倦怠消磨掉了班主任的职业成就感,它使班主任感到日复一日的班级管理和程式化的机械工作,既沉闷又毫无意义,工作变得让人厌倦。并开始倾向于自我贬损,将工作中的不成功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于是产生无助感,失去工作动力。有的教师甚至将兴趣转移到吃吃喝喝,搞第二职业、玩牌、打麻将等,从中获取满足感。

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探因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灵魂人物,班主任职业倦怠导致班级工作无法正常有序地开展,班集体群龙无首,影响了班级的凝聚力。更为严重的是,班主任职业倦怠使得部分班主任辞去班主任工作,直接影响了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影响了班主任专业化的进程。因此,解决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造成普通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有:

1. 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现实压力

(1)班主任工作的时间长、工作任务繁重。普通高级中学班主任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通常每天多工作三四个小时,与小学、初中任课教师相比工作时间更长。很多普通高级中学班主任是每天第一个进校,最后一个离校的教师,在业内称为“白加黑”,这些多出的时间主要用于班级常规管理、安全防范、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等,此外,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活动,与家长、任课教师沟通。从早忙到晚,工作繁琐,班级中的事情,事无巨细,都要班主任过问。而这些任务是其他任课教师所没有的。

(2)班主任工作的“风险性”大。班主任制是学校进行细化管理的措施。班主任面临着来自学校领导、社会和家长的三重压力。现在的高中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又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强,导致班主任工作难度增大,特别是网络发展所带来的青少年上网成瘾、心理年龄过于早熟带来的高中生恋爱等问题,更是为班主任工作增加了不少任务。学生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班主任理所当然就成了孩子在校的“第一负责人”,孩子在学校内外出了什么问题,家长都会在第一时间内找到班主任,学校领导和社会也会对班主任大加指责。面对时有发生的校内外安全事件,班主任工作压力大增,班主任要为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买单”。面对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责难,班主任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学生出什么差错,这大大增加了班主任的精神压力。

(3)发展空间的限制。班主任都渴望有一个温馨民主的环境,工作中能及时得到上级的支持、同事的帮助,在现实生活中,每个老师都面临住房问题和评职晋级,但按学校的论资排辈,部分青年班主任似乎永远都只能遥遥无期地等待。如此的反差、诸多的失望,让他们逐渐对教学失去兴趣,产生惰性和倦怠,甚至放弃教师岗位。

婚姻和家庭问题也会给班主任造成很大的压力。长时间的班级管理工作往往使班主任失去应有的闲暇和人际交往机会,这使得他们当中部分人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伴侣,但是有些教师又不愿随便迁就,年龄越大内心就越感焦虑。一部分已经解决了婚姻问题的班主任,却又因住房无法解决,孩子无暇照顾,工作与家庭难以兼顾,而产生种种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扰。

2. 角色过度负荷和现实要求的困惑

研究认为,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赋予教师多种多样的职责、功能,要求教师根据社会不同方面的期望,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而班主任更是不得不同时扮演“知识的传授解惑者”“学生楷模的垂范者”“学生家长的代理者”“严格管理的执行者”和“悉心的心理调试者”等多种角色,当这些角色较高的期望值与个人、领导、家长和社会的期待发生矛盾而难以取得一致时,就会出现角色冲突,让班主任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使班主任产生职业倦怠,甚至从内心都不愿意担任班主任。

(1)工作职责冲突。班主任既是教育教学者,又是管理者。管理与教育教学所要坚持的原则、要求是不一样的。管理要求秩序正常,要求不出差错,要求一种效率,达到这些要求必须强调统一,强调一致。不能考虑差异,不能讲究特殊,不能强求情感,不能迁就通融和放松。但教育教学就不一样,它更需要情感的融洽,更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更需要接纳和通融,方式上更需要民主、平等和博爱。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管理的工作任务中就很难实现亲其师。班主任是学生的朋友、老师、长辈,还是管理者、领导者,或是商品经济中的服务者。不同的角色冲突很严重,导致班主任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例如,不少学校班主任往往作为学校财经收入的工作人员,向学生要钱,淡化了师生的感情。师生之间的感情冷漠了,麻木了,甚至产生了逆反对立。

(2)人际关系的冲突。有研究认为,“在环境、工作、经济、人际关系等压力源中,人际关系困扰是非常重要的压力源”。青年教师的人际困扰主要有:与领导的关系,表现为领导对教师关怀不够,只看缺点、不看成绩,重批评、轻赞扬,不能有效地维持和促进他们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与同事的关系,表现为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又因为学校的排名,使得同行成冤家,彼此保密、相互竞争,致使教师在有问题时,得不到帮助,也找不到精神寄托;与学生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对一些“问题学生”的管理存在很大压力。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还不能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点,树立教育信念,还不能充分认同社会对他们的角色期待,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内在观念,实现于行动中。角色的多样化、复杂化甚至矛盾化,让教师常常疲于在各种角色之间相互转化,从而陷入无所适从的苦恼之中。长此以往,就会感到疲于应付,心力交瘁。

(3)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完善,班主任缺乏成就感。先进的评价制度应重视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而我国传统的教师评价只重视结果评价,主要以教师的工作对象即只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标准对教师进行评价,导致教师把逼学生出成绩作为努力奋斗的目标,从而走入靠加班加点拼体力、增加作业量、延长学生学习时间的教学误区。工作量大、考试压力逐渐成为教师的主要压力源。班主任的成就感一部分是来自学生,但面对各方面素质较差的学生,其成才的比例不是很高,班主任往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换来的却不是理解和尊重。一些工作认真、严格要求学生的班主任甚至有可能在班主任工作评议中被学生误解,满意率很低。长此以往,班主任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自己的工作是没有价值的,没有成就的,自己是不被人尊重的。再者,如果班主任付出的劳动与得到的待遇不相匹配,班主任就会觉得在管理学生和班级上付出很多努力,得到的回报却很小,心里的期望就会下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困惑、怀疑、失望,进而产生了倦怠。

解决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

1.重视班主任工作,给予班主任更多的人文关怀

(1)学校要给予班主任人文关怀,给予支持和鼓励。学校要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领导要经常主动地关心班主任的工作、生活情况,多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理解他们的难处,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班主任的后顾之忧。特别是当班主任遇到始料未及的困难、受到挫折、发生不幸等,领导要能适时地了解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安慰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让班主任体会到学校的关心和支持,激发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激起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

(2)学校要注重培训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的管理素质,增强班主任的自信心。班主任工作是有较高要求的工作,需要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等。15~18岁的高中学生,他们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他们往往感到巨大的压力和缺乏升学前的心理准备。高中的班主任既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往往感到知识的匮乏,难以适从。学校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岗位培训,适当安排班任进行培训充电,接受新知识,提高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和管理水平,从而增强班主任的自信心,消除班主任工作的厌倦感,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2. 建立班主任工作的新机制,减轻班主任工作的压力

传统的班主任一般是由学校任命的,教师很少有权决定。通过这种任命方式产生的班主任,有一些人对班主任工作不感兴趣,迫于学校领导的压力,勉强接受。对于班主任工作不感兴趣的班主任来说,更容易引发职业倦怠。解决班主任职业倦怠,首先要改变这种班主任任命制度。

(1)实行班主任轮岗制。传统的班主任制是教师常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甚至是“终身制”。不可否认,在传统的班主任制下,产生了诸如魏书生、李吉林等一批优秀的中小学班主任,但是长时间从事相同的工作,容易引发职业倦怠。缓解班主任职业倦怠就要改变这种班主任“终身制”,实行轮岗制。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班主任工作培训,使所有的教师都基本具备成为一名班主任的素质。实行轮岗,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即使当时不在岗的班主任也会有意无意地形成班主任工作的意识,减少现任班主任工作的压力,形成班级教育的合力。这种做法能够使教师对班主任工作永远保持着一种新鲜感,是防止班主任职业倦怠的良好方法。

(2)重点培养“副科”教师当班主任。传统班主任制下,班主任都是“主科”教师、学校的教学骨干。这部分老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真正用于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不利于班集体的发展。而让“副科”教师当班主任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音、体、美教师由于日常的课时量相对较少,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用于班级管理、和学生沟通、组织各种班级活动。这无论对于班集体的成长还是学生个体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3)适当为班主任“减负”。班主任从事着繁重而琐碎的班级管理事务和育人工作,学校应该为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适当减轻教学工作量,使其有更充分的时间去从事班主任工作,同时这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需要。

3. 提升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

上一篇:爱戴词语解析及近义词下一篇:大哥结婚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