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精选12篇)
1.化学方程式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篇一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明确化学学习的目的和方法,绪言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的概念及本质的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5.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课时计划】 二 课 时
第一课时
【内容提要】 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怎样学好初中化学?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教学过程】
【引 言】
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幻想有一根奇异的魔杖,只要用它点一下石头,顽石普变成亮闪闪的黄金;用它碰一下香灰,就能变出救死扶伤的仙丹良药;用它指一下主山峻岭,马上山崩地裂,河流畅通……
但是,在古代,这种幻想终究不能实现。那么,这根魔杖到底有没有?有!这根魔杖在哪里?就在我们今天开始学的化学里。
【板书】绪言
【板书】 一、什么是化学?
【讲述与讨论】
1.放映《化学在我们的身边》的录象;
2.由学生自己例举身边的物质,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3.通过上面的事实,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周围的世界中: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物质,有清新的空气,潺潺的流水,光彩夺目的金刚石、乌黑的煤炭、洁白的食盐、坚韧的钢铁……
4.演示补充实验:
(1)预先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写上的“化学”字样,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喷雾器向其喷射而出现红色字样,再用盛有盐酸溶液的小喷雾器向其喷射,红色又消失,化学教案《绪言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2)用一沾有高锰酸钾的玻璃棒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而引燃灯芯。
【讨论】
为什么要学化学?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 1的第一~第三段的内容;阅读课本P 3的第五段P4的第三段的内容。
【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 1的第四段的内容。
【板书】
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质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讨论】
怎样学好化学?
指导学生阅读P4的第四段的内容。重点讲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学,能提高听讲效率,节省作业时间,学习主动、有兴趣。
听讲: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初三化学是从启蒙教育开始,只看书不做实验、不听讲,有些知识很难理解。听讲时要做到边听、边观察(实验)、边思维、边记忆(强化记忆)。争取在课堂上学会。
复习:是进一步落实课本知识为自己知识的过程。特别要注意开始学习化学要过好化学用语关。
观察实验:在实验中要注意看什么、怎样去看。
[小结] (略)
[作业]
1.课本P4的家庭小实验。
2.预习物质的变化及物质的性质的内容。
板书设计:
绪言
一.什么要学习化学?
二.学是研究什么的?
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质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时:物质以生的主要现象,如:有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的气体生成,什么颜色的沉淀 生成,发光,放热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三.怎样学好初中化学?
2.化学方程式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篇二
例: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了解到,某石灰厂有一批石灰原料,其中只含有一种杂质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高温时不发生分解反应)。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取用2克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30g分六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每次稀盐酸的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如图表所示。
计算:
(1)表中X值为_____克;
(2)所用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_____。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4)如果该石灰厂煅烧50t这种石灰石,最多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多少吨?
分析:
(1)从表可知,第一次加入5克稀盐酸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克,说明5克稀盐酸反应掉0.5克的CaCO3。同理,第二次加入5克稀盐酸后,只剩1.0克固体,说明又反应掉0.5克的CaCO3。依此类推,第四次加入5克稀盐酸后固体剩余物应为0克,但由于含有杂质,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所以,未反应完的固体剩余物0.3克为2克样品中所含杂质的质量,故X应当为0.3克。
(2)从表中数据可知,所取的30克盐酸过量,在计算其质量分数时应取其实际参加反应的量,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各加入5克的稀盐酸后HCl已全部反应完,所以可以根据第一次或第二次、第三次所用盐酸的量与CaCO3反应之间的数量关系求出HCl的质量,然后求出盐酸的质量分数。
(3)要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必须先求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此时溶质的质量应为生成的CaCl2的质量,在计算质量分数时要注意不溶性杂质、气体等不能作为溶液的成分。
(4)要求50t这种石灰石煅烧可得生石灰多少吨,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出石灰石样品的质量分数,然后求CO2的质量,再用50t减去CO2的质量即可。
解:(1) 0.3克。
(2)由题可知,5克盐酸完全反应时消耗0.5克CaCO3,设5克盐酸中有HCl的质量为x。
即5g盐酸中含有HCl的质量为0.365g,所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3)设最终生成的CaCl2的质量为y,生成CO2的质量为z,
(4)设煅烧50t这种石灰石生成CO2的质量为y。而50t这种石灰石含CaCO3的质量为:
最后生成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为50t-18.7t=31.3t。
答:略。
练习:
1.将29.1克由NaCl和B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94.2m的水中(水的密度为1克/cm3), 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4.2%的Na2SO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所加的Na2SO4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克。
(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2.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工厂向河中排放的酸性废液中含有CuCl2。为了测定废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该小组取了100克废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测得生成Cu (OH) 2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1)计算废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
3.初中化学计算的解题技巧 篇三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计算题的学习和理解一直是一个难点,那么如何过这个难关,解决这一难题,作为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总结归纳一些简单可行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研究计算题的解题技巧会使学生赢得宝贵的时间,对于提高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深刻性意义重大。通过实践,这些方法确实有利于学生快速解题,而且适用于很多同类题型,值得学生学习和推敲,下面谈谈本人在处理某些计算题时常用的几个技巧。
一、中值法
例1:在某CO与X的混合物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8%,则X可能是()
A.CO2 B.N2 C.NOD.SO2
解析:中值法也可称为极值假设法,通常适用于混合物的计算,混合物中的数值为中值,其中有一个比中值大,则另一个一定比中值小。假设气体只有CO,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C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7.1%;而此题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8%,那另一种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则一定比58%大,通过计算,只有C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58%大,所以选择A
例2:有一块不纯的铁片5.6g混有另一种金属,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0.18g,则铁片中混有的另一种金属可能是()
A. 铝B.镁C.锌 D.铜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如果5.6g完全是纯铁,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比混合物反应生成的氢气0.18g大,利用中值法,如果完全是另一种金属5.6g,则生成的氢气的量比0.18小的就是正确答案。通过计算只有锌反应产生0.17g氢气,比0.18g小,但是铜与盐酸反应不生成氢气,我们认为生成氢气的质量为零,也比0.18g小,因此答案选择C、D。
例3: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3Mg+N2==Mg3N2 2Mg+O2 == 2MgO,那么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 ()
A等于40克 B小于40克 C大于40克 D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如果24g镁只与氧气反应,生成40g氧化镁;如果24g镁只与氮气反应,生成33.3g氮化镁,所以如果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取中值,比40g小,答案选择B
二、差量法
例4:将120g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反应)高温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为76g,求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因为120g和76g两数据都不是纯净物的质量,所以不能直接带到化学方程式中计算,而采用差量法,由120g到76g减少的量恰恰是逸出气体CO2的质量,所以根据化学方程式,由CO2的质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为100g,进而求出其质量分数83.3%
例5: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9克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13克CO2气体,求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
解析: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只有CO与氧化铜反应生成CO2,由于9g和13g都不是化学方程式中某物质的质量,所以我们就要从其他角度考虑问题,原混合气体由9g变为13g究竟增加的是谁的质量?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其实是CO还原氧化铜时夺取的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所以设CO的质量为x
CO + CuO == Cu + CO2△氧元素
2844 16
X 13g-9g
通过计算解得x为7g,进而求出CO的质量分数77.8%
三、利用等量代换求解
例6:若干克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加热后产物的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A.20%B.40%C.50.4%D.80%
解析:很显然,经过一系列反应之后,所得产物氧化铜中的氧元素和原混合物中的碳在质量上发生了等量代换,求碳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即是求氧在化学式CuO中的质量分数。氧的质量分数=(16/80)×100%=20%,故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也为20%,答案为A。
4.第一册化学方程式 篇四
是本节课要认真探究的问题。
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提问:
讨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回答:(因上式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相等)用已有的知识认识新问题
引导:既然此式可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我们可以用“=”
讲述:化学上就是用这样一种既可表示反应物,又可表示生成物还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这样的式子,化学上称为――化学方程式
提问:这个式子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化学式代替名称
(2)“→” 变为“=”
启发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区别
根据学生回答给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并板书,重点词做标记
5.化学方程式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
1.化学科学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发现都极大地推进了科学的开展,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合成氨技术,制造出能促进粮食增产的大量氮肥,使成千上万的人免除饥饿的威胁。以下对化学史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侯德榜联合制碱法中制得的碱是烧碱
B.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C.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
D.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
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6m)的细小颗粒物,PM
2.5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B.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控制PM
2.5污染源
C.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PM2.5的污染
D.PM2.5颗粒可以吸附SO2和NH3,加重对人体的危害。SO2和NH3水溶液都可以导电,都是电解质。
3.以下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
A.
B.
C.
D.
4.以下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
A.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B.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
D.利用滑轮提升重物
5.中华民族的创造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奉献。以下古代创造中,不涉及化学反响的是
A.陶瓷烧制
B.活字印刷
C.粮食酿醋
D.火药使用
6.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以下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7.在“新冠肺炎战疫〞
中,化学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物质不能杀灭冠状病毒的是
A.双氧水
B.84
消毒液
C.75%的医用酒精
D.明矾溶液
8.?青花瓷?中所描述的“瓶身描述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等图案让人赏心悦目,但古瓷中所用颜料成分一直是个谜,近年来科学家才得知大多为硅酸盐,如蓝紫色的硅酸铜钡(BaCuSi2Ox,铜为+2价),以下有关硅酸铜钡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BaO·CuO·2SiO2
B.易溶解于强酸和强碱
C.性质稳定.不易脱色
D.x=6
9.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许多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以下成语中涉及氧化复原反响的是()
A.木已成舟
B.铁杵成针
C.蜡炬成灰
D.滴水成冰
10.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良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
()
A.CaO
B.Ca(OH)2
C.CO2
D.Al2O3
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在任何条件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B.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C.在化学反响中,反响物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和。
D.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12.宣传科学知识,介绍和推广高新技术,揭露伪科学,是科学工作者的义务。以下说法属于伪科学的是()
A.饮用工业酒精会使人双目失明
B.舞台上的“云雾〞是用干冰制造出来的C.新粉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出汗〞是因为与反响有生成D.环保汽车不消耗任何能源
13.以下做法不能表达低碳生活的是()
A.骑自行车上下班
B.减少食品加工过程
C.开展氢能和太阳能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14.西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对于水银的描述:“味辛,寒……熔化还复为丹〞。这里的“丹〞是指()
A.银
B.汞
C.氧化银
D.氧化汞
15.人类首次合成的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是
〔
〕
A.美国有机化学家合成的叶绿素
B.中国有机化学家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
C.日本化学家合成的嘧啶类物质
D.俄国科学家合成的核糖核酸类物质
16.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硫酸铝钾[KAl(SO4)2]可用作净水剂
B.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
C.聚氯乙烯塑料袋可用于包装食品
D.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有利于降低空气中pM2.5〔直径2.5μm以下细颗粒物〕的含量
二、填空题
17.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开展与进步作出更大的奉献。化学家们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包括:
①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
②开发新型制冷剂取代氟利昂
③在无污染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响
④研制开发超导材料
⑤合成人造皮肤和血管
⑥开发新型、高效药品
⑦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能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⑧合成高效化肥
⑨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
(1)属于健康问题的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能源问题的有_______________。
(3)属于粮食问题的有_______________。
(4)属于环境问题的有_______________。
18.请答复在化学实验中发生以下意外事故时的处理方法:
〔1〕创伤处理:如被玻璃割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烫伤、烧伤的处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较多浓硫酸沾到皮肤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浓碱沾到皮肤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民以食为天,食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我国90%以上的食品中含有添加剂。
(1)以下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①在沥青公路上的翻晒粮食;②火腿中加过量亚硝酸钠可调味、增色和防腐;③用无烟煤直接烧烤鸡、鸭;④用“瘦肉精〞(一种含激素的饲料)喂养生猪;⑤用小苏打作发酵粉制面包;⑥用乙烯催熟水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卫生部印发首批非法食品添加剂名单。以下在食物中的添加剂(括号内物质)不属于非法食品添加剂的是________。
A.海参(甲醛)
B.白酒(甲醇)
C.奶粉(三聚氰胺)
D.食盐(KIO3)
(3)以下食品添加剂与其作用错误的选项是________。
A.维生素C在食品中的作用是增加食物的营养及防止食物氧化变质
B.在食品中适量增加胡萝卜素可以改善食品的外观
C.在食品中参加少量亚硝酸钠可以防止食物变质
D.在制作膨化食品时可以用洗衣粉作食品膨松剂
20.以下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是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①冰融化成水
②干冰升华
③钢铁生锈
④用石灰抹的墙逐渐硬化
⑤蔗糖投入水中逐渐消失,水变甜
⑥电阻丝通电发热变红
⑦活性炭使品红溶液退色
⑧久存的白酒变得更加浓香
⑨石油分馏
⑩煤的干馏
参考答案
1.A2.C3.C4.C5.B6.B7.D8.B9.C10.A11.B12.D13.D14.D15.B16.C
17.⑤⑥
④⑦
⑧⑨
①②③
18.应先除去伤口的玻璃,再用双氧水擦洗消毒或涂碘酒,而后敷药包扎
用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再涂烫伤药膏;严重者立即就医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先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适量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适量稀的硼酸溶液
19.A
D
D
20.①②⑤⑥⑦⑨
6.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归纳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辨认物质,在现实生活中,如根据颜色辨别红色墨水和水,根据气味辨别水和酒精,密 度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此中颜色和气味是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据以区分不同物质。
如何区分外观上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铜块;
质量一样的水和酒精。
提出:有时仅仅根据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和外部特征,很难鉴别不同物质,需要找出物质的其他特征——密度。
二、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
取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铁块和铝块各三块,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其结果如下: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两块铁的`体积是一块铁的体积的2倍;二块铁的质量是一块铁质量的2倍;两块铁和一块铁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对不同物资,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等,即它们的m/v值不同;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体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知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由密度定义可得到计算密度的公式:
密度=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变为: ρ=
辨析: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d、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无关,物理教案《密 度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4、物理意义:铝的密度2.7×103kg/m3物理意义:表示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千克。
练习:质量为3千克,密度为8.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将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______;如果再截0.5千克,则密度为_______________。
5、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四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在国际单位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克/厘米3,符号:g/cm3。
6、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单位换算依先换后算的原则
例: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
解:8.9×103千克/米3=8.9×103× =8.9克/厘米3
练习:ρ金=19.3×103kg/m3=_________g/dm3;
ρ银=10.5×103kg/m3=_________g/cm3。
四、总结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2、密度是表示物体特性的物理量,和质量、体积无关;
3、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4、密度= ;
5、密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7.化学方程式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篇七
2、透过本文主旨,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
3、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能正确、全面、透彻的看待问题。
二、难点:此篇序言很特别,像散文诗,又像是寓言。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虚构的故事中包蕴着怎样的深刻意味,学生不容易做到透彻理解。
三、资料: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600年,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布鲁诺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反对天主教的地球中心说,震动了教会的统治,被天主教视为异端,最终将布鲁诺处以极刑。
这种新旧思想、观念的斗争,可以说,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地上演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宽容〉序言》,来看看这种斗争是怎样的势不两立,如何的激烈,并进而想想我们该怎样对待新思想、新事物。
(三)提名阅读
(四)分析
提示:教师谈谈本文的写作特色:不同于一般的序言,像„„,又像„„。
1、问题讨论式深入课文,把握形象――学会就文本本身对以下形象作分析:(1)无知山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形象意义何在?
明确: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就的一切被迷信着,被维系着。新的一切被排斥着,被残害着。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定律。在这样一个典型环境里,漫游者的命运可想而知。(联系《祝福》中的鲁镇)
(2)守旧老人是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
明确: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所有传统对一切革新的镇压的代表,是杀害漫游者的罪魁祸首,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联系《祝福》中的鲁四老爷)
(3)村民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明确:在无知山谷里死守者愚昧的人群。他们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联系《祝福》中的人们以及鲁迅小说所写到的中国人)(4)漫游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
明确: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2、讨论式挖掘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8.化学方程式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篇八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三、放课文朗读录音,指名让一名学生朗读,教师评点。
四、整体把握诗意。本诗写了两个人,“我”和“你”,“你”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我”是一个过客,打江南经过,“我”的马蹄声让“你”产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
五、分析诗的“前奏”。
1、学生齐读前奏部分,讨论前奏中比喻运用之妙。
2、教师分析: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闺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春去秋来,独守空房。“花无百日红”,加上“相思催人老”,无尽的相思折磨着她,使得她的容颜憔悴了。诗的前奏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诗人用“莲花的开落”来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
板书: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六、分析诗的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本部分。
板书: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3、问:这个女子的心情是封闭、沉闷、落寞的。春帷不揭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她的院子里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
4、问:她甚至封闭到了连窗帘也不拉开的地步,那么,她在干什么?
明确: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出现。
板书:等待
七、分析诗的第二部分
1、过渡:闺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现,那么,她等到了吗?她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
2、学生齐读本部分。
3、在百无聊赖中,街道上分明地传来了越来越近的“达达”的马蹄声,一丝希望在她心中升腾。大家设想一下,这个女子会做出什么动作来?她在那瞬间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确:她会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开窗帘向外张望,满心希望马儿送来的是“她”的“白马王子”,心中充满了惊喜。
板书:(蹄声)
惊喜
4、问:事实又是如何?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残酷的事实,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一名“过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马王子”。“她”只好千万个不愿意地放下了窗帘,悄然转过头去,双眼已经模糊;马上过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滞的无情的帘子。这时,女子的心里充满了失望。
板书:(过客)
失望
5、问:请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产生了这次错误之后,这女子的心理又会如何变化?
明确:她会在心里嗟叹“应念我,终日凝眸。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会在“期待”到“惊喜”再到“失望”之间不断地反复。为什么呢?
明确:我们想象一下,这位过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响起马蹄声,她会怎样?显然,她还是会重复刚才的动作,即使“过尽千帆皆不是”,但当第一千零一片帆过来之时,她还是会举目远眺,随帆移动自己的目光,无怨无悔。情至深处,“肠断白频洲”啊。
八、总结
1、问:本诗题为“错误”,这为什么是一个错误?(学生讨论,教师分析订正)明确:(1)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2)“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2、问:为何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 明确: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活起了裢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板书:(美丽)(错误)
九、解决课后练习。
十、扩展
1、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也就不同。
2、阅读郑愁予的《天窗》,体会其抒发的思想感情。
天窗
郑愁予
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卧着,好深的井啊。自从有了天窗
就象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们都美丽,分占了循环着的七个夜,而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间荡着 那叮叮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啊,星子们都美丽 而在梦中也响着的,只有一个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9.化学方程式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篇九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它是不可重复的,是短暂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现在正处于生命的哪个阶段?
人一生年龄划分:11岁之前是儿童,14岁前是少年,44岁以下为青年,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的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
――你们现在正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转型期,正一脚迈入青春的门槛。
青春是什么?
――青春,是阳春三月吹过你面颊一缕微风,温柔清新;青春,是激流越过礁石拍打起的一串浪花,不畏困难;青春是海燕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的鸣叫,激昂高傲……
――青春是生命灿烂的春天,是人生美好的花季。
李大钊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雷锋说:“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青春是美好的,同学们都有一定的体验和认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在欣赏歌的同时,请认真的倾听歌词,感受一下歌词带给我们的美好青春。
一、青春――花样年华
播放歌曲:《青春啊,青春!》
在歌曲中,你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青春
你能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一下青春吗?
――同学们口中的.青春令人羡慕、赞叹、感慨的,它是一首歌、一句诗、一幅画,它是轻快的、彩色的、跳动的。青春时期的我们,健康的体魄,敏锐的思维,奇妙的创造……。青春就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
让我们一起再来书上是怎么形容的?
――书P18:青少年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是充满激情活力的美好时光。
毛主席的名言也形象地说明了青春充满激情、活力、希望。我们应该为青春喝彩、祝福、不辜负美好的青春。
毛泽东:“……”(朗读)
青春是美好的、短暂的、是一去不复返的,“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
但青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碰到挫折、痛苦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笑迎它们。正如书上P19说讲的:年轻的朋友,即使你百般不如意,万事不顺心,即使你有一千种理由苦闷、埋怨,但却不能有一种理由放弃理想和追求,因为你毕竟年轻、美丽的青春牢牢在握,希望、阳光属于你,这个世界属于你!
既然青春是花样的年华,青春是最宝贵的时期,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有没有考虑过一个
问题?
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青春更美丽,才能让我们的青春过得更有价值?
(学生讨论五分钟,出示板书)
二、让青春更美丽
同学们从确定目标、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从小事做起……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都说得非常的好。我们书上把它概括成四个方面。1、2、3、4
1、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1)“看一看”
三位建筑工人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为什么第三个工人能成为有名的建筑师?
(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是灯塔;理想是前进的动力,是风帆;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撑,是支点。书P20
青少年要立志,立志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很难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当然立志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2)“练一练”
你们能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下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A本作业)
那你们觉得一个人光有目标,只说不做行吗?……
你们有没有看过哆来A梦?它有一个宝贝――时光隧道,这个时光隧道帮了大熊很多忙。你们想不想拥这个宝贝?我也非常想,但是卡通片中的时光隧道只是人类美好的愿望,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失去的时间去不可能回来的。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热情奔放的诗;也有人说:青春是金;而我说:青春是梦。因为当我们偷懒时,青春便似梦般消逝了。
生命是短暂的,青春更加短暂,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同样今天,的9月17日的……也不会再来。同学们,我们要知道,如果浪费青春美好时间也就是浪费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
2、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所以我们必须珍惜美好的时光,利用有效的时间努力充实自己。
3、要努力充实自己
(1)“议一议”(漫画)
你们认同谁的观点?谁能说说你的理由?
――书P20――一个人要提升生命的价值,……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充实自己,必须从点滴做起,(书P21)我们美丽的青春需要一笔一笔去描绘,生命的价值需要一点一点去创造。
对于我们正迈入青春门槛的中学生来说,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为了能让自己的青春更加美丽,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
书P21――人生的价值靠行动实现,需从现在做起。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一次锻炼、每一次活动;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努力做有益他人、社会的事,让我们的每一天都添上亮丽的色彩。
“课后随笔”(B本作业)
结合本课内容,以“青春的誓言”为题写一篇随笔。
4、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迈好青春第一步。
我们讲到了为什么青春是美好的?――青春……(P18)。
讲到了怎样才能让我们的青春更美丽,更有价值?――青春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因为是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它将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使我们的青春焕发光彩;青春需要学会珍惜时间,因为生命使由无数瞬间构成的,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青春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因为是我们不懈的人生追求的体现;青春还需要懂得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因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0.化学方程式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篇十
一、开拓进取――可贵的品质(板书)
请大家看录像,在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批具有开拓进取品质的成功者们。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的这种可贵的品质。(录像内容:(1)中国的事例:如包起帆克服重重困难发明抓斗的经过;张海迪身残志坚努力学习针灸和多国语言的事迹;残疾人奥运会运动员奋力拼搏的事迹等等。(2)外国的事例:如富兰克林不怕触电身亡揭开雷电之迷的事迹;飞机发明者菜特兄弟在发明飞机的过程中,虽多次失败仍不气馁,最终成功的事迹;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不断努力找到钨丝做灯丝的事例;美籍华人张士柏残而不废,创建“张士柏英语网”成为很多的英语爱好者的朋友,将20万美元捐出设立张士柏奖学(教)金的事迹等等。)
通过录像,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认识了许多具有开拓进取品质的人,他们共同具有的是一种开拓进取的品质。
开拓进取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板书)
他们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挫折,但只要他具备了开拓进取的品质,即使他是一个残疾人,他也可以成为一个真正完美的人;每个人总是期待拥有成功,但只有具备了开拓进取品质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成功者。所以,开拓进取精神,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
提问:什么是开拓进取的品质呢?
请同学打开教材第107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包起帆的事迹。在看书的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投影)
①包起帆17岁时为什么要发明木材抓斗,他面临哪些困难呢?
②包起帆在发明的过程中,做了什么?
③发明了木材抓斗后,包起帆又发明了什么?
④“抓斗大王”包起帆在工作中取得了哪此成绩?
2.开拓进取品质的特点(板书)
(教师带领学生采取“一问一议”的方式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包起帆踏实肯干,用实干去战胜所面临的困难,他考取职工大学学习,提高文化水平;用所学知识进行多项技术革新,不断实践。包起帆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开拓进取品质使包起帆成为一个成功者。从包起帆身上,我们看到开拓进取的精神。这种开拓进取品质具有哪些特点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整理出板书,先写前半段。)
(板书)
(1)要强――萌芽
(2)求实――基础
(3)奉献――精神源泉
(4)不满足――进取的动力
(5)胆识――必备条件
要强、不服输的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在我们班中有没有具备这种要强个性的同学呢?要强的心理,几乎是从我们幼儿时代就产生了的。在小伙伴一起做游戏的时候,在我们从事学习、劳动、体育比赛、社会工作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争取“最好”的念头。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我们同学中要强的事儿。(学生举例,老师在学生回答中,要注意发现在这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并及时给予表扬。)
具有这种要强的心理,是好的。正是因为要强,遇到事情时,才有争胜的欲望。“这件事,我要做好。当我能做得很好时,要做得更好;当我能做得更好时,要做得最好。”正是因为要强,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敢去碰硬,不甘于不平庸,敢于同“高手”一决高下。正因为要强,才敢于冒险,渴望尝试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事,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辟出一条路来。因为有要强的心理,才会有开拓进取的行动。包起帆的身上就有这种要强的劲头。所以我们说,要强是开拓的进取品质的萌牙。(板书:萌芽)
提问:有要强的心理,很好。但是,像下面的情景中的主人公那样要强好不好呢?
(投影)
初一(1)班学生黎民,是一个十分“要强”的人,他的学习是本班第一,也乐于帮助同学。但是,同学也发现黎民帮助同学有“三不”:可以帮助差生,但不帮助好同学;可以借作业给同学,但不帮助讲题;绝不借自己的参考书给同学。黎民在篮球场上,也是一个“要强的人”,如果赢了比赛,就高兴,输了比赛就说对方犯规。
讨论并回答:你愿意做像黎民这样“要强”的人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人要有要强的个性,但并不是要我们“只能赢不能输”,要强也不能以胜过别人为满足,更不能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甚至用各种手段搞垮对方,这不是要强,这是嫉妒。嫉妒使人狭隘、自私,影响开拓进取。所以,我们说人要要强,但不要嫉妒。
要强不能只停留在空想上,还需要行动起来,要实干。开拓进取要求实干,而不是蛮干。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实干是建立在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基础上的。尊重事实,就是要了解事实,积累事实,研究事实,对比事实。尊重科学,就是通晓科学知识,了解解决问题的办法,按规律办事。包起帆在下决心降伏“木老虎”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要解决的问题,投入到学习中去,实践中去,踏踏实实地干。
(出示邓小平工作的照片和语录。)
(投影)
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邓小平
邓小平不仅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从他的言谈和行动中,我们看到邓小平是一个具有实干精神的人。正是这种求实的态度和作风,使得他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中国也正因为有了他,才找到了“发展中国”的方向。可见,求实,实干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而开拓进取就要求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就要求具有这种实干精神,它是开拓进取的基础。(板书:基础)
请大家思考: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你喜欢谁?为什么?
乌龟是实干精神的代表,它不怕困难,努力向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兔子自满自足,陶醉于已有的成绩之中,影响成绩的发挥。求实,并不是满足于现状,既不能被困难打倒,也不能躺在成绩上睡大觉,不思进取。求实是要实干,要积极进取,不断进步。
提问:在我们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了解了包起帆的事迹,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促使包起帆克服重重困难去发明木材抓壮斗和生铁抓斗,改变我国港口装卸方面的落后局面的呢?
(学生活动:讨论。老师给予适当的点评。)
包起帆的`行动,有他的精神源泉,这就是祖国和人民需要,正像他说的那样。
(投影)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精神支柱,我的精神支柱就是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包起帆
把社会和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责任,而乐于尽责任、做贡献,就是奉献。
包起帆之所以能够战胜重重困难,发明了木材抓斗和生铁抓斗,填补了我国在港口装卸工具上的空白。就是因为在他的心里,人民利益重于一切。这促使着他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此外,也正是在这种执著的奉献精神的鼓舞下,包起帆才能以苦为乐、迎难而上,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绩,才得到了祖国和人民的认可,才能成为一个有于社会的人。
可见,奉献精神使人产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它促使人克服困难,争取胜利。在革命战争期间,有方志敏甘于清贫,不丧失革命气节,是具有奉献精神的代表;在和平年代,有各行各业的人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如,现国家女排主教练郎平,做运动员时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后出国深造,在国外任教练,当祖国需要时毅然抛弃在国外的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执掌国家女排的教鞭。奉献是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所不可缺少的精神源泉。
正是基于对祖国和人民的这份责任感,在已经取得成绩的时候,才会有不满足的劲头,这是进取的动力。包起帆就是这样一个不满足的人。他已经发明了木材抓斗,擒住了这凶猛的“木老虎”,已经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没有躺在成绩上睡大觉,在他发现了新的问题之后,意识到能够取得更多的成绩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时,他又发明了生铁抓斗,擒住了更加凶猛的“铁老虎”。从中,我们看到,具有开拓进取品质的人,他们面对成绩时都是不满足的,当人们对已有的成绩不满足并意识到能取得更大的成绩的时候,就会精神振奋,满怀希望,继续勇往直前,并不断的“自我超越”,以求新的成绩和新的贡献。所以说,不满足是进取心的动力,是引导人们不断向上的阶梯。(板书:进取的动力)
在我们的学习中,具有这种永不满足的精神也是十分重要的。(列举学生在学习中具这种精神的事例,给予鼓励。)相反,如果认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可以自满了,这必定引起懈怠,产生惰性,而惰性是开拓进取的大敌。惰性使人懒散,不思进取。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总是在同自满和懈怠做着锲而不舍的斗争,不断地在自己取得成绩之后给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为自己提出更高的奋斗目标,努力的超越自己,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和新的贡献。我们也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努力进取。
作为开拓进取的必备条件,胆识也是十分重要的。(板书:必备条件)识,就是见识,胆,就是胆略。有识,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做基础。卓识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一个伟大大学说的建立,是众多的智者世代努力的结果。如果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知之甚少,必然不会有超群的卓识。有胆,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有勇气和智谋。如诺贝尔在研制炸药的过程中,胆大心细,不惧危险,终于取得了成功。富兰克林在揭开雷电的秘密的实验中,不怕触电身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胆识。可见,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都是才华超群、又具远见卓识的智者,同时又是胆略过人而能激流勇进的勇士。
小结:以上我们学习到开拓进取的特点。下面请大家看教材第111页“阅读与思考”,回答课后问题。
课后作业
(1)阅读方志敏《清贫》,结合本课所学,写出读后感。
11.化学方程式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篇十一
第一单元珍惜新起点
第一课时新学校新同学
章节:第一单元 笑迎新生活 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课题:新学校 新同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校的生活,积极与同学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2) 过程与方法:亲身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新的学校生活的热爱
主要教法:组织活动法 谈话法
学法指导:亲身体验法
教学内容:
1、 导入:同学们,开学已经将近一个月了,作为刚跨入中学校门的初一新生,大家一开始可能感到对新学校很陌生,但相信很多同学肯定都暗自对新学校进行了“考察”,那老师要看看谁考察的.仔细,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游戏。
2、新授:
综合设计思路:
(1)开展“我爱新校园”的竞赛游戏。(课前需要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记下自己对新校园观察到的体会)分成小组进行比赛,比比看哪组同学观察的仔细,了解的具体。
(2)校园风情展示:让各组展示课余通过各种方式准备的校园一角介绍,激发学生对新学校的热爱。
(3)七嘴八舌:初中生活的新鲜事,让学生直接的感受体会初中生的快乐。
师:新的学校、新的集体、新的同学,没有以往熟悉的身影,难免会使我们感到孤独、失落、我们渴望交流、渴望表现、渴望认识新朋友,渴望建立新友谊,所以我们要交出真诚,献出热情,建立同学间的正常交往,我们会很快找到新朋友,在新集体中确立自己的位置。
综合设计思路:
(1)“大家来帮忙”:提供一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难题,让大家来出谋划策。
(2)“找朋友”活动:每位同学设计制作一张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名片,先在班级中进行自我介绍,然后送给你想要认识的朋友。(为达到一定效果,不能重复)
(3)放臧天朔的《朋友》,在音乐声中升华对友谊的感受。
3、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12.化学方程式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篇十二
课题:§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
~全面调查举例
如东县实验中学 张晓兵
一、教学目标
⒈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等活动,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掌握全面调查的方法;
⒉通过学习,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⒊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培养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全面调查举例教案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方法;
难点是收集数据和描述数据。
三、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如今的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合理的收集、处理信息已成为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举个例子,你们是如何选出班长的呢?
在刚才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为什么要收集数据并处理数据呢?因为数据处理能够使问题变得更简明、更易于解决。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是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我们将在“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学习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一些基本方法。通过调查活动,我们会进一步感受到数据充满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解决很多问题。我们就从“全面调查”开始我们的学习和研究。
2、用心想一想
什么是“全面调查”?如何进行“全面调查”呢?首先请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如图,是六种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你知道本班同学喜爱这些动物的情况吗?
(展示图片)
怎样解决以上问题呢?首先应该做什么?
首先要收集数据。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收集数据?我们一般用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为此我们要设计调查问卷。请你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并说明你这样设计的理由?(调查问卷应简明扼要)把你的设计方案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形成小组内一致的方案。展示调查问卷,采用其中的一个调查问卷开始收集数据。
调查问卷 年 月 日
学号
性别 你最喜爱的动物的编号(只写一种)
(利用调查问卷,可以收集到全班每位同学最喜爱的动物的编号——数据,再根据这些
数据进行统计)。按照座位顺序排出这些编号,得到若干数据,从这些数据中,你能看
出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吗?(很难一下子看出来)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调查结果,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有哪些办法可以用来整理数据呢?——一般用表格来整理数据。
首先确定表头“全班同学最喜爱某种动物的人数分布表”;
表格通常由行和列组成,表格中的栏目有哪些?如何简单明了地累计数据呢?
解释“划记法”——“正”字的每一划代表一个数据。(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划记法”又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如选举唱票等)
当然,统计表格还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式样,但要简单、清楚,有利于突出数据的分布规律,上面这种是统计中常用的一种格式。你发现表格中的各数据与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各数据和等于总数,各个百分比和等于1)你能利用我们刚刚研究得到的结论解决一些问题吗?
3、仔细算一算
为了了解初一(1)班女学生身体发育情况,某中学对初一(1)班女学生的身高进行了一次测量,所得数据整理后,列出身高分布表如下:
初一(1)班女学生的身高分布表 100 % 50 合计 4 % 2 165.5-169.5 N 8 161.5-165.5 30 % 15 157.5-161.5 40 % M 153.5-157.5 8 % 4 149.5-153.5 2% 1 145.5-149.5 百分比
人数
组别
表中M和N所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M=,N=,初中数学教案《全面调查举例教案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4、大胆试一试 联系前面学过的代数公式用几何图形直观表示,引导学生展开大胆想象,寻求几何图形形象直观地描述数据的分布规律,动手设计条形图和扇形图。
比较表格和条形图、扇形图,它们各有什么优点?(表格在数量表示上比较确切,条形图、扇形图比较直观,两者放在一起,可相互补充,从而对数据的分布情况了解得更加清楚)
你能利用刚学会的知识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描述“初一(1)班女学生身高分布”情况吗?(单号小组用条形图,双号小组用扇形图来描述)并请小组内交流每个人画出的条形图和扇形图,并说出你从别人的图上看到了什么?
5、认真读一读
例:这是某班爱好各种球类运动人数的扇形分布图
(1)哪种球类运动最受欢迎?
(2)哪两种球类运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欢迎的两种球类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5)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6)如果你是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一场球类比赛,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
6、尽情议一议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谈感受、体会,说想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思想方法,升华数学学习的情感。
7、操作平台:课本P155复习巩固1、2 课题:§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
~全面调查举例
如东县实验中学 张晓兵
一、教学目标
⒈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等活动,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掌握全面调查的方法;
⒉通过学习,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⒊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培养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方法;
难点是收集数据和描述数据。
三、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如今的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合理的收集、处理信息已成为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举个例子,你们是如何选出班长的呢?
在刚才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为什么要收集数据并处理数据呢?因为数据处理能够使问题变得更简明、更易于解决。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是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我们将在“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学习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一些基本方法。通过调查活动,我们会进一步感受到数据充满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解决很多问题。我们就从“全面调查”开始我们的学习和研究。
2、用心想一想
什么是“全面调查”?如何进行“全面调查”呢?首先请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如图,是六种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你知道本班同学喜爱这些动物的情况吗?
(展示图片)怎样解决以上问题呢?首先应该做什么?
首先要收集数据。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收集数据?我们一般用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为此我们要设计调查问卷。请你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并说明你这样设计的理由?(调查问卷应简明扼要)把你的设计方案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形成小组内一致的方案。展示调查问卷,采用其中的一个调查问卷开始收集数据。
调查问卷 年 月 日
学号
性别
你最喜爱的动物的编号(只写一种)
(利用调查问卷,可以收集到全班每位同学最喜爱的动物的编号——数据,再根据这些
数据进行统计)。按照座位顺序排出这些编号,得到若干数据,从这些数据中,你能看
出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吗?(很难一下子看出来)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调查结果,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有哪些办法可以用来整理数据呢?——一般用表格来整理数据。
首先确定表头“全班同学最喜爱某种动物的人数分布表”;
表格通常由行和列组成,表格中的栏目有哪些?如何简单明了地累计数据呢?
解释“划记法”——“正”字的每一划代表一个数据。(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划记法”又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如选举唱票等)
当然,统计表格还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式样,但要简单、清楚,有利于突出数据的分布规律,上面这种是统计中常用的一种格式。你发现表格中的各数据与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各数据和等于总数,各个百分比和等于1)你能利用我们刚刚研究得到的结论解决一些问题吗?
3、仔细算一算
为了了解初一(1)班女学生身体发育情况,某中学对初一(1)班女学生的身高进行了一次测量,所得数据整理后,列出身高分布表如下:
初一(1)班女学生的身高分布表 100 % 50 合计 4 % 2 165.5-169.5 N 8 161.5-165.5 30 % 15 157.5-161.5 40 % M 153.5-157.5 8 % 4 149.5-153.5 2% 1 145.5-149.5 百分比
人数
组别
表中M和N所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M=,N=。
4、大胆试一试
联系前面学过的代数公式用几何图形直观表示,引导学生展开大胆想象,寻求几何图形形象直观地描述数据的分布规律,动手设计条形图和扇形图。
比较表格和条形图、扇形图,它们各有什么优点?(表格在数量表示上比较确切,条形图、扇形图比较直观,两者放在一起,可相互补充,从而对数据的分布情况了解得更加清楚)
你能利用刚学会的知识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描述“初一(1)班女学生身高分布”情况吗?(单号小组用条形图,双号小组用扇形图来描述)并请小组内交流每个人画出的条形图和扇形图,并说出你从别人的图上看到了什么?
5、认真读一读
例:这是某班爱好各种球类运动人数的扇形分布图
(1)哪种球类运动最受欢迎?
(2)哪两种球类运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欢迎的两种球类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5)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6)如果你是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一场球类比赛,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
6、尽情议一议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谈感受、体会,说想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思想方法,升华数学学习的情感。
【化学方程式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计算题教学探析06-13
初中化学计算题附答案12-12
化学式计算教案07-27
九年级化学化学式计算10-22
中考化学方程式计算题08-03
简单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1-03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教学反思09-26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复习课的教学反思11-21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