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024-09-28

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16篇)

1.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一

一、组织实施

主要负责人:

职责: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评比,结果公示及成果展出等。

布置与督促:各班主任要在本周做好宣传,协调、落实好人员与实践内容,各班上交“社会实践活动”作品数量不得低2份(含物理、化学、生物、政治等学科)。

二、有关要求

1、利用暑假及早准备作品,特别是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活动过程记载的相关资料等要在假期准备完成。作品上交时间截止到10月10日21:00。

2、作品呈现形式:以纸质(a4纸张)和电子文稿各一份的形式上交,电子文稿发送到邮箱。

(1)上交作品格式:标题为三号黑体,作者姓名、班级、正文等为小四号宋体,行距为18(作者可根据自己内容的多少对行距做适当的调整)。

(2)上交作品内容应包括:活动计划、进度安排、组织方法、实施步骤、总结评价报告。资料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内容、时间、地点、参加人、参加人数)照片或录像、新闻报道材料等,用以反映该项活动情况。

注意:作品呈现形式可参考网址:

3、学校将对上交作品进行集中评选,作品若被选中,将在学校网站上分等级发表,特别优秀的,学校还将向市里推荐上报,参加市级科技节的评选;若未被选中,则作为落选处理,请各位参赛同学自己做好备份。

4、对于选题、创作,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比如说:父母的工作单位性质、个科任教师、网络等,但必须是自己创造的,不能照搬照抄。

三、“社会实践活动”内容、选题确定

社会热点问题、生活中突出的实际问题、低碳环保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调查与实践(类似于暑假的“打工日记”和“社会实践体验”)。

注意:课题的确定由学生自己确定,所确定课题的课题要有主题性、可操作性、实用性,要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热点度如:暑期教师、学生补课现象等。

2.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二

一、成立课程领导小组, 健全课程组织机构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这一特点, 我区成立了以教育主管局长为组长、以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为副组长、以基层学校校长和教研员为组员的课程领导小组, 为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课程师资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全新的课程, 我区搭建了阶梯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平台。 首先, 对全体领导及教师进行大规模通识培训; 其次, 对任课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再次, 定期开办综合实践活动研修班、建立名师工作室、确立实验基地校, 并在基地校定期开展经验交流、课堂教学观摩、优秀案例分享等培训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 教师们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立足区域各校实际, 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世界有多大内容就有多广的课程, 开发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途径。

1. 开发家乡社区文化资源

我们区地处吉林市核心区域, 同时又涵盖5 个乡镇,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 都有可开发利用的自然文化资源。 如地处回民区的回族小学开展“ 回族文化直通车”主题活动, 地处北山脚下的25 小学开展“ 北山的研究” 主题活动, 地处乡镇的大绥河中心校开展“ 小小柞蚕终化蝶”的主题活动, 还有的学校开展“ 我的家乡—美丽富饶的松花湖” 主题活动。 总之, 家乡的自然文化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挖掘校内校外人力资源

校内的教师、学生, 校外的专家、家长以及社会相关部门人员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人力资源。 如17 小学把授课教师按特长分成几个组, 成立兼职教师指导组, 学生在活动中有问题可随时找对口的老师帮助解决。 25 小学在开展“ 我身边的交通标志”主题活动时, 请交警大队的民警作指导教师; 11 小学在“ 野鸭子的研究”主题活动中, 邀请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专家作专题报告; 9 小学在“ 珍爱我们的眼睛”主题活动中请来了医院的眼科医生, 为学生讲解眼睛的构造及保护眼睛的知识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得到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全员的配合, 做到了校内校外资源综合利用,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编辑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选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没有教参, 教师感觉无米做炊, 因此, 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 我们编写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选编》。 这些案例的选题体现了学校和区域特色, 突显了社会及自然问题。 活动目标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 活动方案涵盖了活动分工、设计、探究方法、预期解决问题等内容。 活动实施的操作过程具体, 活动结果展示丰富, 教师评价客观公正。 案例集的编写, 激发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热情, 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典型范例。

4. 编写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手册

为了使这门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能够有效、规范的实施, 我们还编写了学生使用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手册》。 这本手册分别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方面, 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 选择有探究价值的内容为活动主题, 注重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多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手册》 的编写, 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材料和探究方法, 同时也成了学生学习中的成长记录袋。

四、突出主题式活动研究, 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

主题式探究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 主要包括“ 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展示交流、总结评价” 这几个阶段。在各阶段中, 我们还探索出了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活动准备阶段探索出了《开题课》《主题筛选课》《方案制定课》等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活动实施阶段探索出了《方法指导课》和《实践操作课》 等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展示交流阶段总结出了《成果展示课》《交流汇报课》等课堂教学模式; 总结评价阶段总结出了《展示评价课》、《交流反思课》等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模板。

总之, 我区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 通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汇编优秀案例、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编写学习手册等手段, 实现了专业引领,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 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区已经形成区域特色, 成为我区课程改革的一个生长点。 我们将继续努力, 在探索中进步, 在实践中成长, 我们永远在路上。

摘要:通过对吉林市船营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回顾, 认为成立课程领导小组, 健全课程组织机构;加强课程师资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立足区域学校实际, 开发课程资源;突出主题式活动研究, 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等策略, 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

3.综合实践活动的灵活实施 篇三

一、活动课时灵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使儿童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最佳途径。它超过书本,超过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性很强,学生都非常喜欢。我们在开展《春天在哪里?》这一活动主题时本只设计了一个课时,但到了实际活动时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和老师配合得非常默契,结果用了三个课时。有人认为: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似乎没什么可谈,其实就在这四季轮回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包含着一切生命事物的发展规律。综合实践活动就应充分挖掘自然界教育资源,围绕万物变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既热爱自然,叉亲近自然的情感。安溪地处中国的南部,气候宜人,四季没有明显的变化。学生在开展《春天在哪里?》这一主题活动时,发现我们这里的春天没有冰雪融化的景象,便提出“为什么这里看不到冰雪融化,而书上电视中却看到了春天来了,冰雪融化的景象呢?为什么我们这里会不一样呢?”等一系列问题。于是,老师就临时放弃原有的活动设想,根据学生产生的问题,引导他们通过查资料、向长辈咨询、访问、上网等方法,从而获取信息。在不断深入的活动中,学生终于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答案。明白了这是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

我们实行了弹性课时制,使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弹性课时制意味着任课老师将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和其他学科的时间进行调整。在实施中我们发现,如果弹性地对换课时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进行,而且也不是长久之策,所以我们在新学期进行了调整,一般由本班的班主任老师或科任老师来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这样还基于另一个考虑,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活动时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老师或者科任老师方便与家长联系,而且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方便与学生及时地交流信息,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选择主题灵活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这就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生成性。在实验中,我们也曾经走过弯路:认为学生的任何活动都是生成的,因此导致活动进程缓慢;又发现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的主题,有的活动主题泛、大,有的则没有研究价值,从而影响了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但如果由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会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主题时,须注重“灵活”。

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们本打算带着学生到超市开展《价格的秘密》主题活动,队伍刚出发便突然乌云密布,全体同学情不自禁哼起了《夏天的雷雨》,老师马上问:今天我们怎么办?好几个同学说:“我们就在这里观察雷雨吧!”老师说:“多么好的建议!”新的活动主题就这样产生了。我们带学生回到教室走廊里,学生们看着天空又情不自禁地诵出了语文课中的诗歌《夏天》。看着他们那样投入,我的内心无比高兴,也深刻地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所在。学生与环境自然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人景。在观察中,有位小朋友就对我说:“老师,你看天上的乌云像一块大石头,快要掉下来了。”多么有诗意的话语,要知道,这位同学还是语文科的“问题生”呢!师生一起观察,互相交流信息,大部分的同学懂得了打雷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尤其是在夏季经常出现。借此老师让同学说一说,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的同学说:雨前的空气沉闷,雨后的空气清新;雷雨的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很大;雷雨前,天黑沉沉的,没有一丝风,忽然刮起了大风接着就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同学们观察得多仔细啊!看来,综合实践活动灵活选择主题也可为学生提供自由创造的空间。

三、活动模式灵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大多数老师需要的不仅仅是理念,而且还有具体的操作。我们经过研讨,拟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为:确定主题——制定方案——收集资料——整理材料——交流汇报——成果展示。通过实践觉得一开始就让学生提出主题、设计方案、收集处理信息,老师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指导,活动周期也比较长。后来我们就在活动前先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要做什么,如何做,培养学生做到“六个学会”。即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会设计方案、学会调查、学会访谈、学会处理信息、学会整理资料和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我们又组织学生观看综合实践活动录像课,让学生们了解录像课中的学生是怎样生成课题,怎样探讨活动方案,怎样利用学校、社会、社区有效资源生成课题。怎样探讨活动方案,怎样开展活动,用什么方式进行成果汇报等。这样激励学生自己去借鉴去模仿去创造,不拘一格的活动模式便产生了。如:我们开展《遇到危险如何自救》这一主题活动时,两个班级的活动方式各不相同,一个班与县消防大队官兵们联合创设情景演练;另一个班则是到商场、酒店、旅社、石油经营点、公安局等地方调查。同学们通过演练、调查总结出遇到火警该怎么办,溺水该怎么办,触电该怎么办,遇到交通事故该怎么办,遇到被骗该怎么办,在什么情况下要打110,什么情况下打119,什么情况下打120,什么情况下咨询114等知识。

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我们发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让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和更具有成效。当然,学生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和新的设计,要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就要求我们教师采用灵活的活动模式,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四、评价方式灵活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促进本课程的开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刚开始实验时,我们强调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的激励评价。如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是否在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地与同学讨论,还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及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这样的评价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评价,是单元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提倡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有时用表格评价法,有时用档案袋式评价法,有时用激励卡评价法,有时用成果展示法。我们强调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等。评价时主要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评价,这样可以让他们在问题的发现中获取活动的乐趣;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活动的实施中感受人格的尊严;在活动的过程中拾起遗失的自信。

从实际出发,在活动课时、活动主题、活动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实践活动课进行灵活处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我们要继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

4.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践育人、活动育人”为目标,以“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参与实践”为主题,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了解国情乡情,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奠基。

二、基本内容

紧扣“把暑假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暑假的主人”这一原则来组织暑假活动,体现参与、环保、节约、和谐、亲情、奥运、关注四川地震灾区等主题。因校制宜,结合学校特点和周边社会自然环境确定活动内容和主题。主要包括:

(一)社会参观活动

通过社会参观活动旨在让学生充分融入社会,感知社会,了解社会。在教师指导下,确立研究课题,撰写调研报告,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社会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社会实践活动

1、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形式,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调查了解,从而感受社会的变化,自己得出结论,如通过调查身边人、身边事的环保节能意识,人们的奥运情怀等,比在课堂上硬性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在小学高年级因地、因人布置不同的调查任务并写出调研报告。

2、体验类活动

体验类活动使学生融入其中,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了解、认识、提高,学会“换位思考”,锻炼交际能力,增加知识积累,激发学习动力。如参加收旧利废节能减排、和有条件的四川灾区小朋友联谊活动、节粮在我身边——20XX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等。

3、继续开展读书活动

(三)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是暑假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到社区、公园、车站等实践基地参加环境保护、秩序维护、助残帮困、义务劳动等社会公益活动,供养社会新风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四)家庭服务活动

号召学生孝敬父母,自觉地做家务,生活上的事情自理,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活动原则及要求

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形式上采取集体活动、团队活动和个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第一。根据学生和地域实际,分析活动安全隐患,提出详细的安全工作方案,落实安全措施,并由家长把好学生活动的安全关,确保活动安全。

(二)就近就便。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就近就便,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社区或者本村范围内开展活动。规模适中,不提倡开展跨区域的活动。

(三)贴近生活。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关注社会生活,体验社会角色,关注生活问题;从而学会健康愉悦、负责而有创意地生活。

(四)兴趣选择。捕捉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社会实践。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五)自主协作。关注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自己体验乃至创造。要充分发挥团队作用,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六)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各种现有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社会实践基地等),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四、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年级班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要制定详细的学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安全预案,保证活动的顺利实施,并在暑假结束后及时报送总结。

看过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人还看了:

1.小学寒假实践活动方案

2.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3.小学生掰玉米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5.校外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五

全面落实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是深入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贯彻课程改革要求、实现课内外有效衔接,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落实本校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我校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遵循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挖掘周边社会资源,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拓展校外教育途径,创新校外教育形式,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课程与社会资源利用项目的实践研究,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工作机制,确保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二、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工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导主任担任副组长,负责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协调指导。

(二)活动形式

社会实践以班级或小队为单位,在校外实践基地或校内组织开展。学校、班级集体组织的实践活动由班主任负责;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教导主任组长及班主任负责统筹和管理;学生团队组织的实践活动由校长、大队部、指导教师和小队长负责;家长自愿组织的实践活动由参与教师和家长义工负责。

三、具体实施

(一)建立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焦自军 副组长:王涛 刘涛 组员:各班班主任

各班主任负责社会实践课程的落实。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组织、指导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课程与校内、外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开发实践活动项目。

(二)实施主要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部分,主要由军训、劳技教育、各类参观考察活动、社会调查和社团活动等组成。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积极参加。通过融入社会、感受生活,增强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增强社会责任感。

1、校内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内的各项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并促进其 健康成长,这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重要来源。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课程类实践活动:拓展选修课程、探究课程等。学校主题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感恩等主题活动。

其他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团支部活动、校内公益劳动等。

2、校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观察与思考,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和思路,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节假日实践活动:国家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社区服务实践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参观考察实践活动:参观德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加春、秋季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等。

社会体验性活动:军训、学工;组织环保、社情国情民情等方面的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四、评价

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评价的目的在于推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步,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评定,多给予肯定与鼓励。

根据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给予一定的实践分。实践情况将作为学校评选三好学生、优秀队员以及推优等工作的依据之一。

评价方法:

班级集体活动:由学生自评、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相结合。小队自主活动:由学生分别进行组内互评和全班交流、展示、互评,指导教师、家长志愿者参与评定过程。

学生实践情况详细记录在《学生成长档案袋》中,并在学期结束前统一公示学生社会实践内容与评价情况。

6.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六

一、活动主题

手牵手播撒温暖阳光心连心关爱留守儿童

二、活动时间

XX年7月1日——7月7日

三、活动地点

芜湖市芜湖县保沙中心学校

四、活动内容

(1)举办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所以我实践团队会与保沙中心学校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

(2)义务支教,我们会针对专业特点的不同,对保沙中心学校的各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教学活动。其中共分为四个部分:

1、“七月阳光”免费摄影,教育技术学的实践队员会利用专业能力为留守儿童免费摄影,并洗印出来送给他们;

2、“快乐方舟”心理课堂,心理学专业的实践队员会进行团体辅导活动以拉近我们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距离,并进行心理知识讲座,让留守儿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3、“开心一夏”才艺教学,学前专业的队员会进行舞蹈和唱歌方面的教学,一方面是让留守儿童敞开心扉,另一方面也为才艺表演做好准备;

4、“似我骄阳”暑期作业辅导,教育学专业的队员会对留守儿童的暑期作业进行检查与辅导,并针对当下留守儿童表现出来的问题开展“父母不在身边如何保护自己”的主题班会活动;

(3)发放关于“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的问卷,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状况,也为实践团队的调研报告提供有效数据,我们将针对不同的人群发放问卷,为确保他人的隐私权得以尊重,问卷内容会做好保密工作;

(4)发放针对不同人群帮助他们了解留守儿童现状的知识宣传单页;

(5)与相关知情人士,相关部门(教育部门妇联等),留守儿童,监护人等进行面对面访谈

(6)在当地资源管理中心查找相关资料

(7)在活动的最后一天实践队员会和留守儿童进行文艺汇演,为给实践活动画下一个完美的句号,为给留守儿童一个展示的舞台,实践团队会进行一场文艺演出。

五、日程安排

(一)活动准备阶段(5月20日—6月底)

与芜湖县有关部门协商,制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搜集相关材料,制作调查问卷等。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前期到社会实践基地(芜湖县)进行实地考察,取得当地政府以及学校的支持,落实活动的具体内容、日程安排和人员组成,联系住宿地点,为活动正式开展做好准备。

(二)活动实施阶段

1、举行实践基地挂牌仪式(7月上旬)

邀请安徽师范大学相关领导和芜湖县领导到芜湖县保沙中心学校举行挂牌仪式(“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以便长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相关日程安排见“日程安排表”

(三)总结整理阶段(七月中旬)

在芜湖县调查结束后,回校进行最重要的总结整理阶段。遵循前期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完成主题调研报告。

备注

第一天

上午

到达学校后,与学校负责人见面,并且大概的了解学校的各方面情况。

集体驱车前往目的地

下午

走进学生心灵,拉进彼此距离

集体进行

心理学专业进行团体辅导活动

第二天

上午

“七月阳光”

课堂教学

由教育技术专业进行免费摄影,技能知识的教学。

在一天的活动中我们既要调动起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让留守儿童们学到一些实际运用的知识

下午

课外实践

针对于上午的课程内容进行课外的摄影实践。

第三天

上午

“似我骄阳”

集体问卷调查‚暑期作业辅导

针对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主要由教育学专业进行暑期作业辅导。

成员们对于前两天活动的总结及改进措施的制定。

下午

集体活动、“开心一夏”

全员进行当天问卷的整理工作,学前教育进行才艺教学

第四天

上午

深度访谈,全面了解

访谈活动

通过每天送同学上下学了解学生的家庭住址,深入他们的家庭,对他们进行采访。

我们需要和学校的老师以及负责人们积极地沟通,尽可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下午

集体活动、“开心一夏”

全员进行当天访谈内容的整理工作,学前教育进行才艺教学

第五天

上午

“快乐方舟”

讲座

心理学专业展开心理知识宣传讲座。

另外两个专业需要积极地配合心理和学前专业的活动开展。

下午

“开心一夏”

教学活动

由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们进行才艺教学。

第六天

上午

“安全教育”

主题班会

展开“父母不在身边如何保护自己”主题班会教育活动。

下午

分别仪式

全体成员与留守儿童进行分别

7.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探索 篇七

关键词:综合实践,行政驱动,制度推动,培训促动,课题带动,评价拉动

我校长期以来一直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切入点, 不断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通过采取“五动”措施:即行政驱动、制度推动、培训促动、课题带动和评价拉动, 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之路。

一、行政驱动

有人曾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校长课程。领导真正重视, 是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关键。

领导真正重视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领导带头参与, 而且走在教师的前头, 成为课程改革活动的组织者、辅导者、引领者。当新课程实施之际, 学校领导以积极的态度启动和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创设活动条件。比如, 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必须亲自过问活动开展与实施情况, 亲自联系或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学校专门为学生提供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室, 为学生收集信息、编辑资料提供方便;另一方面是重视管理组织构建。我校建立了从校长室到教研组三级管理层面, 明确相应职责, 以促进课程实施的常态化。

二、制度推动

制订和完善一些制度, 以推动课程实施的常态化。在制订、完善综合实践活动五年规划与实施方案后, 先后出台了《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标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制度》等二十多个制度, 同时, 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教师年度目标考核、评优选先之中, 从政策导向上体现学校的重视, 调动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积极性与重视度。

三、培训促动

建设一支符合要求的教师队伍, 是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重点。作为学校层面, 主要措施以“问题式校本培训”为主, 提高培训效果。我们立足学校实际, 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 聘请课程专家到校讲座、一线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等, 通过案例教学、主题设计等形式提高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 不定期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参观、观摩等研讨交流活动, 让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同时, 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研讨机制, 每两周一次, 定时间、定主题就实施中的困惑进行交流、探讨。

四、课题带动

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之所以能够不断推进, 还有就是我们走了一条课题带动之路, 正是通过把问题转化为课题, 使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不断深化, 一步步走向常态。到目前为止, 我校的省级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已经结题, 省级课题“综合实践与物理教学的关系”、县级课题“初中综合实践实施模式研究”正在研究之中。2009年, 我校参与并主持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课题研究, 成为该课题组理事单位。其间, 我校教师得到专家的指导与引领, 业务能力迅速提高, 组织的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活动效果。我们的研究课题均突出对综合实践实施实践的指导, 强调我校科研主题和方向, 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科研工作落在实处。

五、评价拉动

实践中, 我们充分运用评价的激励作用拉动综合实践的常态有效实施。运用多元性、过程性、多样性、灵活性、差异性等原则, 对学生、教师和课程实施本身实施评价。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由学生、教师和家长评价三部分组成, 既有学习成果的评价, 也有情感态度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 由学生、教师和学校行政三部分组成。学校制定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定, 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方式, 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课程实施执行、实施效果、学期的活动成果等进行评价。同时我校把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情况纳入学期综合考核中, 与评优评先、外出培训等有效挂钩, 以激发他们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由学生、教师和学校行政组成。结合课程实施情况, 讨论、总结课程实施对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影响, 以及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与实际之间的差距。

总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 她有着新的教育理念及新的课程实施要求, 为了学生的科学、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我们将作不懈地探索。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Z].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Z].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述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6.

8.浅析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篇八

关键词:高中;策略;制度;综合实践活动

一、目前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学校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少

自教育部出台各项措施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开展教育改革并提出各项措施,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和基础设施。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校领导对其重要性缺少充分认识,是导致学校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高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将各个学科安排占了绝大多数时间。在这种教育体制中,教师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虽然学习成绩很好,考试经常拿高分,但是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在此次改革浪潮中,有些领导、教师仍然更看中学生的卷面成绩。学校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时,活动时间过少,有的学校甚至课表上没有该课程。学校的这种行为违反了设置这种课程的初衷,不仅没有取得教育效果,而且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2.在具体活动中未体现“综合”

综合实践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身参加、思考,掌握一定的经验,获得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体系,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为将来进入大学深造作必要铺垫,并且为将来更好地踏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具体目标包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加强对自然的认识,逐渐树立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自己家园的环保意识;学习并掌握生活中所需要的各项基本技能,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自身责任感;学习、开展针对某一课题且力所能及的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相互沟通、抽象思维的能力等。

然而,许多学校发现,虽然教师认同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但是最关注的还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分数是不是比上次有所提高。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会给学生安排些简单的活动,这种做法的结果可想而知,学生提高能力的空间十分有限,未能提高综合能力。

二、改善实践效果的策略

1.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由以上现象可以看出,许多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够重视。然而,从长远的角度看,这些课程的开展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不断进步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一方面,高考命题逐渐偏向综合化、零散化,而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更好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让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储存在脑袋里,这样,学生答题时将更有把握,更自信;另一方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全方面地培养学生,让学生更加自信地投入到学科学习活动中,有效缓解备战高考时的各种压力,发挥出真实水平。

2.完善各项制度

一套完善的制度,是一切活动成功进行的最好保障。所以,长期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有一个完善、科学、稳定的制度体系作保障。第一,要建立项目责任制度。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明确相关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享有的权力。在签订责任书后,校领导要定期检查实践活动的开展进度,并向上级教育部门汇报。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学校和教育部门要给予褒奖,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更长久地发展下去。第三,建立科学的教学制度。为了让活动顺利地开展,教师需要经常举办交流会,分享各自教学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教师相互学习与提高的目的,为今后学校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3.建立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价体系

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建立科学的课程成果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确保评价的公平、合理、科学,评价有相关的标准指标,使评价结果不会因人为原因而有较大变动。其次,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可以让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情况,为下一次更好地举办综合实践活动做相应的调整,还可以敦促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对教师的评价,可以让教师总结自身教学的经验教训,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总之,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作支撑,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可以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社会的良好发展作好人才储备。因此,各个教育部门与学校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视。要从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观念的改变、完善相应的制度和评价体系入手。当然,课程的有效开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摸索,为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正确开展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9.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九

一、活动背景: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很丰富的,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形成的丰富的节日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文明立身传承之本。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并籍此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成了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活动目的

每年秋季开学没多久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为了能让同学们对中华节庆文化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吸收节庆文化、民俗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激发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要求,经同学们商量决定开展以“走近中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实践调查中秋节的来历,人们的庆祝方式,由中秋节所想到的等问题,然后以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在全班上汇报调查结果。

三、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开放性。所以我允许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允许学生在不同方面达到不同的目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2)搜集阅读与中秋、月亮相关的古诗、词、文、故事、对联等,感受古代文化;

(3)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能力;

(2)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文化;

(3)通过亲手尝试做贺卡,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3.情感目标:

(1)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制作美食的兴趣,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活动时间 10月1日——7日

五、活动地点

社区、学生家中、图书馆、超市等

六、活动内容与步骤

(一)活动内容

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确定《走进中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主题的内容如下: 活动一调查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活动二了解中秋节的月饼 1.搜集了有关月饼的资料 2.感受月饼的香甜。3.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活动三品味中秋节的诗词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诗歌和对联。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活动四欣赏中秋节的美景

中秋节的画面总让我们记忆犹新,拿起你的笔来记录一下中秋节的美景

(二)活动步骤 1.合作交流,落实任务

可以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或居住位置自己成立小组共同完成。如果是小组合作就应该既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要合理又要注意整体协作,既 要尽可能独立调查研究,但也要注意合作、交流,某些问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形成资源共享; 2.分析整理,总结汇报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单独完成等形式,利用中秋假期时间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分析整理,总结汇报,完成活动任务。

3.活动总经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1)活动目的(2)活动内容(3)活动时间、地点(4)活动分工(5)活动步骤(6)活动过程(7)活动体会

4.成果展示,反思评价

回到学校,进行成果展示评价。评价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信息的行为,可以评价动手操作的方式方法,重点应放在调查活动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多样性上。特别要评价在活动中是否应用适当的方法展开活动,比如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观察、整理材料、操作工具等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及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七、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调查态度要认真谨慎,采访笔记尽量记详细,及时做好笔记的整理的工作,并注意保持,为活动保留好第一手的资料。

2.要亲善友好,尊重不同地区及个人的习俗习惯,包括饮食、服装、礼仪等。

3..小组成员间保持联络,注意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有困难及时调整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4.调查、汇报的准备时间是节假日、双修日以及每周综合实践活动课。

5.需要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的可以与老师联系,由指导教师带入网吧或学校微机室,任何学生不能擅自个人出入网吧。

10.民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十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全体同学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问题,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学会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二、活动主题:

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精彩人生

三、活动时间:

2014年9月1日---2015年8月31日,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四、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3—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家长全程参与,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具体过程参考如下:

a、编组、选题;

b、制定活动方案;

c、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d、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e、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定性: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规律特点。)

f、撰写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五、参考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

参观,访问,旅游,考察(革命遗址,展览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2、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市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中学生家务情况调查

7)当地资源状况调查

8)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9)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0)中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11)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12)中学生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3、社区服务活动: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等。

六、日程安排1、2014年9月:语文学科2、2014年10月:数学学科3、2014年11月:英语学科4、2014年12月:

八、九年级物理学科5、2015年1月、2月:班主任安排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6、2015年3月:政治学科7、2015年4月:

七、八年级生物学科;九年级化学学科8、2015年5月:地理学科9、2015年6月:历史学科 10、2015年7月、8月:班主任安排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七、活动要求

1、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或者邻近村社开展活动。

3、遵守“诚实守信”原则,绝不允许在实践活动中弄虚作假。

4、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5、学科教师按学校规定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并将活动资料在活动月末收集整理好后交教研组统一作为常规资料备查。班主任将寒、暑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资料在第二学期开学后统一收交学校教科室。

道真自治县民族中学

11.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综合实践;自主探究;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6-093-0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为在21世纪实现祖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并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改变课程脱离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的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课程就是为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而产生地方校本课程,它可以有效利用地方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谈谈本人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几点体会:

一、开放的课程,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发展时空

伟大的教育家杜威曾说过:“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显的特点就是开放型教学,它把学生从教室引向广阔的生活领域,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社会实践,大大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如:在《大话春节》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的爱好与特长选择不同的子课题展开活动,有“春节习俗知多少”;“年画、春联大搜索”;“全国各地如何过春节”等。活动的内容是开放的,活动的方式也是开放的。各小队在队长的组织下策划活动方案,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根据不同的个性、创造性分配不同的活动任务,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在汇报交流中充分地展现出来。通过这种开放的活动,使学生在调查、访问、收集、制作等活动中亲身经历、亲身体验,拥有自己独具个性的发展时空。

二、个性的探究,使学生凸显学习的主体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实施过程中,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老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如《纸的秘密》这一主题活动是以纸为载体,让学生采取各种方法探究不同种类纸的特点,并通过整理观察记录,交流探究的结果,实践性非常强。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分组讨论,班内汇报交流,由学生自己制定研究计划。学生完全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采用恰当的方法探究,整个探究活动教师仅做适当的引导,不要包办,关于探究纸的吸水性,不同的小组可能会有不同的探究方法,有的用吸管向不同的纸上滴上一滴水,有的把不同的纸剪成同宽的纸条,然后同时将一端浸入水中,再观察水的渗透快慢来判断其吸水性如何。教师应密切关注各小组的研究方式,从中发现具有创新性的操作并予以鼓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引发创新的欲望。

三、凝聚的教育,使学生获得较高的综合素质

1.学校各部门的教育合力

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常常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主动邀请学校的德育组、少先队组织加入 。如:在《节约我先行》这个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充分了解我国、全世界的资源短缺、严重浪费的现象,以及这种现象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再经过观察、采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到自己身边存在的浪费现象。德育组也有意识地在同一时间段加强对全校师生有关节约能源的教育,另外还要求班队课上要开展有关节约的活动;班级黑板报、学校的文化宣传角都要跟上。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节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从而自主加入到“节约能源我先行”的队伍中,还会督促同伴、老师、家长做到节约。

2.家校的教育合力

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也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家庭实践活动为辅助,重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如在进行《全家总动员——人人是节水能手》的实践活动时,家庭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搜集活动之前的家庭水费、人均用水情况,这就需要家长为孩子找到近几个月的水费单,学生才有可能进行调查和计算。所以说,家长的支持是实践活动的基础。每个同学征询家庭意见,树立正确资源使用观念,带动全家开始了热闹且意义深远的节水活动。有的家庭父母马上行动,购置了四五个水桶放置厕所和厨房的洗米水、洗菜水、洗衣服水;有的家庭落实到人人洗澡不超过15分钟,还调了闹钟以作提醒;有的家庭改变了高水位洗少量衣服的习惯;有的家庭终于感叹子女懂得了“节约”的重要。还有《废电池的危害》等活动,都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3.社会与学校的教育合力

对目前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与家庭里,对于社会上的一切他们即热身又陌生,充满着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渴望能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学校较为封闭式的教育方式也需要与社会沟通 、互动,学校应在这方面提供新的平台 ,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在与社会的互动式中获得完善和发展。如:在《寻找快乐》中学生通过观察、接触、采访了解到不同职业的人的不同快乐表现。在《包饺子》等活动中,学生通过学习购买原料 ,体会到讲价 、砍价的技巧以及货比三家的秘密,在《爱眼在行动》、《饮料与健康》里,学生通过与商场、店员、12315的叔叔、医生等接触中学会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如何辨别合格产品;如何正确地保护自己等等。

四、多元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指出,要建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项目多元的评价体系。做好评价工作,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评价过程中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在自我评价中,教师主要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各种表现和所获得的体验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一个人如果能正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观察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文字或表格说明成功的体验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3)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真实地揭示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即使实践活动是失败的,也应把获得的宝贵经验视为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给了学生一个学习和锻炼的广阔天地。它让学生真正的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世界。使学生尝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落实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Z].及有关新课程理念.

[2] 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

12.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 篇十二

一、合理分组,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学 习团队

1.自由民主,尊重学生意愿

在每次根据主题定好小的研究话题时, 我都让学生自由组合,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让愿意研究同一话题的同学组建成学习伙伴。当然,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人数有所规定,各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10人以内,最合适为6~8人; 如果课题研究的范围较广,人数可稍多些, 并进行组内切块研究; 如果课题切入口小, 人数还可少一些,这样每个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率高,锻炼的机会也多。

2.合理指导,关注弱势群体

由于学生在分组时更多地喜欢和好朋友在一起,所以在组建队伍时,关系好的、表现优秀的学生就会自发形成合作伙伴,而那些能力差的、性格内向的孩子便无人问津。此时, 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明白怎样的团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团队。

二、方法指导,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顺 利开展

1.让学生学会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是学生实施活动前的必要准备,保障了活动开展的有序性。在具体制定计划时,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指导学生能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教师对整个制定计划的过程要体现一个由扶到放、由粗到细的原则。一个完整的课题 研究方案应包含:(1) 课题的界定与表达; (2)研究的目标;(3)研究的方法、途径;(4) 课题组成员的分工;(5)活动的步骤、进度; (6)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对策;(7)预期的成果展示。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制定成表格的形式来让学生完成, 这样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 地了解整个研究的过 程了。

2.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实践技能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方法。如: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调查采访、考察参观、实验操作等等,教师只有“授之以渔”,学生的活动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兰州人的早餐”时,就出现很多学生不会操作的现象,他们在调查采访时,遇到很多困难,于是灰心丧气,不想再继续实践活动。这时,我积极给学生打气,帮助他们寻找采访工作中的不足,并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采访技巧。后来,这些学生在我的帮助下顺利地完成了采访任务。

3.让学生尝试多样的汇报形式

成果汇报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后环节, 所以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采用多样的形式、多元的内容进行汇报,使成果汇报课既避免枯燥单一, 又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我班的“兰州人的早餐”综合活动实践汇报课上, 我指导学生采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汇报方式,来展示他们的成果。如:搜集早餐食谱的小组,进行了一场食谱秀;采访街头早餐现状的小组, 把他们的活动情况制作成幻灯片给同学们展示;调查同学们早餐情况的小组,则用统计图的形式反馈他们的研究成果。整个汇报课上,同学们情绪盎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使本次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优化评价,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深 入进行

1.关注过程,进行多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而不在于证明”,它关注的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仅依据最后的结果评定成绩,要学会从具体的表现中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从实际的活动中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要能对学生微不足道的亮点给予充分的评价。

2.全员参与,鼓励多方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他人的评价中学到书本以外体验性的东西,要将以往的评价体系扩大到学生的自评、组评、师评等方面。

3. 注重统一评价与差异评价相结合,以 差异评价为主

在评价中,我们有统一评价,但更多的是差异评价。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采取相应的评价办法,给学生多次评价、多层次评价的机会,扩宽发展空间。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乐趣,增强他们开展活动的信心,从而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所有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3.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十三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区“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研究组: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由校教导主任刘丽军同志任组长,由教研组长刘旭平同志任副组长。

2、各学校成立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处、教科处有关人员、任课教师组成,由校长任组长。

3、建议成立校级“导师团”:由学校教师、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外聘人才等人员组成。

二、课时安排

1、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全县20xx学年小学3-6年级开设,每周平均2课时。

2、每周2课时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弹性安排。

三、实施过程安排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1日——9月15日

(1)各学校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学习省、市有关文件精神;

(2)各学校总结反思20xx学年课程实施情况,结合学校特点,研讨并制定20xx学年课程实施方案;

(3)各学校交流课程实施方案(9月15日);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15日——12月31日

(1)各学校按照课表,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2)进行实施阶段的校本教研:原则上两周一次,以沙龙式研讨为主;

(3)组织区级现场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

(4)参加大市范围内的教学交流活动(光盘)(12月份)。

3、总结阶段:20xx年1月

(1)各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总结;

(2)推荐参加大市范围的评先活动。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全面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1)学习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重点学习p53-p167);《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苏教基[20xx]81号文件;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

(2)学习形式:学习与研讨相结合、自主与合作相结合;重体会、重感悟、重反思。

2、积极探索,多方开发和活用课程资源。

(1)通过系统性的讲座、组织参观、校际研讨等形式有效开发和活用校内人才资源。

(2)面向社会、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目标,尝试建立家长人才资源档案库,有效开发地域、人才资源。

(3)有效开发和利用社区和社会的物质资源:自然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绿地、花草、江河湖海等;社会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博物馆、福利院等。以此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3、大胆实践,尝试在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课程目标:围绕知识、态度、能力三个基本维度研究;

(2)课程内容:围绕三条线索: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进行选择与组织,实现三者的均衡与整合。

(3)课程实施:重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融合研究;重视课题发现——课题探究——成果发表的单元活动流程研究。

14.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篇十四

泡子学校

2009.9

泡子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我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年度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要求同学们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1、以实践体验为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1)、各班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各种形式积极推进“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教育,感受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祖国家乡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进一步把祖国发展的奋斗目标与自身的成长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开学后,每班上交两篇以“祖国发展我成长”为主题的征文。

(2)、结合建国60周年,围绕“幸福生活,感谢有您”这一主题,与家乡名人、优秀党员、英雄模范、时代先锋等进行通信,抒发对共和国建设者的、保卫者的感谢之情和对祖国家乡发展变化、幸福和谐生活的赞美之情。开学后,每班上交两篇以“幸福生活,感谢有您”为主题的征文。

2.开展“我做一日小当家”活动,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懂得孝敬与感恩,每人写一篇体验日记。

3、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

全体同学在家长的督促下精读一本书。

4、学雷锋服务活动。

走进公共场所,进行清扫、服务工作,帮助那些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填写学雷锋活动记录单。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15.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篇十五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综合时间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学界有不同说法。知名学者陈树杰曾在“常态化综合时间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讨会”中提出常态实施的特征“分别为课程为必修课程,且当普遍实施;教师能胜任,操作简单便捷;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有明显效果,收获颇多”。

以此笔者认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简单地说就是:“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小学三至六年级普遍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周参与课时至少达到一课时。学习内容为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各类问题,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通过实践活动内容的系统建构和有效的校级管理措施,使之成为像语文、数学那样易于操作、易于指导的常态化、实践性的课程。”

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有效策略

(一)规范管理机制,监督课程常态化的有效开展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新课程,自身实施的难度较大,并非考核课程,因此其发展有赖于教师和领导自身的重视程度。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来看,应当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掌控。不要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不检查不要的课程”。

(二)开展师资培训,确保课程常态化的有效进行

为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要加大师资力量的培训,可以从三点入手:第一,培养专职教师的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让教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二,可以建议班主任作为该门课程的兼职教师,对课程的管理实施更为方便;第三,学校拥有特长的教师,及学生家长、社区人员、企事业人员以及干部等,均可担任该课程的辅助人员,成为辅导力量,同时应当通过指导工作,让学生完成实践活动体验。各方通过通力合作,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有效开展,进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各级的教研机构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让教师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更好地完成课程,不断推广成熟有效的实施策略。

(三)完善策略指导,辅助常态化的有效实施

教师在实施综合课程实践过程中,应当注重指导的策略。

在行为层面上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情感指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只是对自己负责,还对整个活动小组负责。第二,个体责任指导。和学生有效交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且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第三,合作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合作,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第四,社交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生同其他成员以及老师进行交流,在活动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此过程予以重视。

同时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种不同课型:主题生成课、活动策划课、方法指导课、成果汇报课。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每一课型列出了指导策略要求。

1. 主题生成课指导策略

指导学生发现主题,寻找主题研究的切入点。

操作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全班交流,按兴趣自然分组,分组确定子课题。以“走进树叶吹奏”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说明课型操作要求:首先为了让学生接触认识吹叶艺术。课前就向学生们展示了几首树叶吹奏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再开展“吹叶知识知多少”主题探究活动,学生们积极交流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老师则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提炼,将这些问题转化为活动内容,以民主讨论、平等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生成了活动主题,确立活动子课题。

2. 活动策划课指导策略

指导学生按兴趣分组;指导学生做好活动方案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操作要求:小组策划,填写和制订活动方案—全班交流,学生针对各小组方案展开讨论,修订方案—小组改进方案,进行具体分工。教师重点指导填写“活动方案表”这一环节,表格内容主要有:研究内容、小组成员、具体分工、活动时间地点、研究方法、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安排、预期成果等。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有效指导。中年级的可采用“先扶后放”,高年级则采用“质疑问难”的形式。教师进行集中指导后,可由各组合作完成方案表格的填写。表格完成以后,分小组上台展示交流自己的活动方案表,由学生质疑其中的难点,采用师生、生生互动的探讨方式来解决学生提出的困难,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又适时体现教师“导”的作用。

3. 方法指导课指导策略

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包括小组合作分工),提供各方面必要的支持(指导社会调查;指导整理和分析资料;指导成果表现形式等)。

操作要求:“方法指导课”重在教师的引导,可以由辅助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在指导内容上,教师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知识的指导,这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需要,比如,教学生“如何设计问卷调查”“怎样进行学调查”“如何学会采访”“幻灯片的制作”“怎样汇编主题报告册”等;2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3启发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结果呈现方式;4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反思评价。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和反馈信息,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可根据各小组的实际需要,分组指导。

4. 成果汇报课指导策略

指导学生整理成果;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评价;指导学生进行总结交流。

操作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分组汇报式总结交流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实效的:做好课前准备,组织好汇报活动过程,以多种方式评价活动成果。教师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抓住契机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与评价,使课堂活而有效,真正达到资源共享、总结方法、积累经验。促进学生在和谐、互助的氛围中学会合作、学会客观地分析与思考、学会申辩、学会分享与赞美。以笔者指导的“车迷天地”成果汇报课为例:先引导学生简要回顾研究主题及各小组研究的内容并选择本主题的原因,老师简评后,请学生分组以不同方式呈现了活动过程和活动情况。“唯我独车”小队用演示文稿、手抄报等方式汇报了“汽车的历史与发展”;“车行天下”小队用图片展示说明和录像再现等方式汇报“汽车的种类与用途”;“飞车一族”小队用车标故事讲解和抢答的形式与大家分享“汽车标志”;“爱车一族”小队数据图表、相片说明和录像再现等方式汇报“汽车销售与消费的调查”的成果;“骑乐无穷”小队以辩论赛和写倡议书形式展现了“汽车与环保”的关系;“未来小队”则以表演和实物展示了“未来的汽车”构想。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中积极评价、质疑、解惑,共同探讨活动方法,并畅谈了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体会。最后,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生成了新的主题。

(四)健全评价体系,推进课程常态化的有效施行

应当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推动课程常态有效实施。

1. 重视评价指标

要将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方面的状况纳入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评价指标。

2. 客观制订指标

要制订对学生的客观的发展性评价。关注过程,兼顾结果,强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评价项目多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期末调查评价、综合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三方面通过学生过程性表现对照一些评价量规标准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期末调查评价是基于学生主题活动实施后通过反馈的信息,了解其实践的真实性和参与度。

3. 要建立完善、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体系不仅影响着教师从事该课程的热情和态度,还能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课程常态化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投入要加大

综合实践课程由于不是考核的重要课程,因此各学校在该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够。而课程的发展与研发均需要以物质为基础,没有物质基础,课程的发展与研发几乎没有可能性,因此投入十分重要。

2. 对活动开展的安全责任问题予以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其他课程存在不一样的地方,安全责任问题应当受到重视,因为该课程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在教室外开展,安全便存在隐患,重视安全责任问题,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

3. 对学生的负面体验予以关注

综合实践课程同其他课程相比,评价标准具有多样性,学生在课程中也有不同的感受体验,此时为了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负面体验予以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四、结束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当做到政策制度上下贯通、规范健全;拥有高素质、稳定的专业任课队伍。与此同时,还应当有着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才能确保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有效实施,这便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所在。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的改革内容,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及其代表的核心价值。但现今为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并未到位,很多标准未建立,且存在很多影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因素。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提出相关对策。

16.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探究 篇十六

一、开展生动的课前导入,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实践活动的魅力

一般来说,要想让中学生对课上所要讲述的内容产生兴趣,那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堂导入是十分重要的。它必须要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样他们就会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与教师、同学进行更好的互动,这样的课堂才是更加有效的课堂。如果一味地给学生念课文,让他们自己读,对于自制能力弱的学生来说显得比较困难。于是,就需要中学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并且在授课前需要进行精心的准备,预先想好这一堂课该如何进行才能更好地让自己的学生接受。

导入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实践活动。语文课堂本身就是让学生进行知识积淀的课堂,对于它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因此,学习语文目的就是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大家可能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采取最贴近学生的实践活动方式来给学生开展课堂导入,从而让他们了解实践活动课程的魅力所在。

二、采取丰富的实践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当中,再现课文情境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对写景散文有很多涉猎,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一大部分原因是为了让他们可以慢慢积累文学知识,从而提高文学素养,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那么对于写景散文的教学,如果一味地让学生阅读,然后讲解,显然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实践活动课程的效果自然就达不到。对于写景散文类的课文,在讲授时教师可以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形式,比如可以给学生组织一些春游活动,让学生去真正感受大自然,并且可以办一些植树种花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感受大自然,体验实践活动课程的乐趣。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实践活动课程是当前新课改中变动最大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对于知识积累的一种新要求。教师必须把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自己授课的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它对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他们参与到课堂中的机会才会增加,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它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它可以直接反映一所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水平。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改革,它对于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综合实践课程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社会、学生生活,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现代公民意识、综合素养方面的积淀,是传统的学科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第九中学

上一篇: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探索下一篇:平安校园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