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启示感悟(共12篇)(共12篇)
1.红星照耀中国启示感悟 篇一
在书店里来回徘徊,弄得我眼花缭乱。我不知道该选哪一本书,一瞬间那几个英语英文字母:RED STAR OVER CHINA。下面是几个红字“红星照耀中国”,看到这本书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中国的象征——五星红旗。
这本书是一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写。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故事,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现了他们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革命精神。
让我了解到,毛泽东、彭德怀……他们都是领导人,却毫无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吃,同睡。在贺龙二三事一章中,斯诺骑着一个皮包骨头的马,背弓起像一弯新月,它在发抖。斯诺嘲讽道:“你们怎么能够骑着这种瘦狗去打仗呢,你们的红军骑士就是这样吗?”李长林说道:“什么事都是这样——枪炮、粮食、衣服、马匹、骡子、骆驼、羊——最好的都送去给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啊!在前线,那些英勇杀敌的红军战士更值得我们敬仰。
在当时的孩子,最小的十一二岁就当红军去前线杀敌,瘦小的双肩担起沉重的枪支,在战火纷飞的环境里,随时可能丧命,可他们并不畏惧。想想现在的我们,先进的学习设备、优美的学习环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报效国家呢?
记得小时候冬天,我总嫌天气冷,不愿意起床,在被窝里真暖和,妈妈用尽了所有的办法,可是对我还是无计可施,最后家里还是点上了炉子。想一想红军在长征时,雪山连绵,鞋子、衣服破了没人缝补,他们不冷吗?不是,他们心中那份执念,给他们温暖,支持他们走着下面的长征路。
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斯诺是第一个把共产党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人知道,有一个为人民的党叫做共产党,有一个英勇的军队叫做红军。
他们的友谊不分国界、信仰,都有自己要奋斗一生的理想。共产党如此,斯诺又何尝不是呢?读完这本书,我想:我也要像红军一样,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一把,加油吧!(史舒蕊)
2.“红星照耀中国”之伟人篇 篇二
通过多次采访,史沫特莱对朱德的风采很是钦佩,赞扬他“为人质朴坦率,头脑机敏活跃,处处大公无私”。无独有偶,1937年11月1日,美国《时代》杂志提到朱德时冠之以“红色拿破仑”的称谓。
海伦也是与朱德总司令相交甚笃的外国记者之一。抵达延安的第一个早晨,海伦就见到了声名在外的朱总司令。她的第一印象是:“他富有同情心,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给人一种对全人类都那么仁慈和友好的感觉。”与史沫特莱的感觉相似,海伦也感慨,她们两个来自美国不同地方的年轻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山区,是为了寻找一个值得她们敬慕、尊敬、认同的民间领袖。1937年5月21日,海伦专门采访了朱德,请他谈了个人的经历和红军发展的历史。在交谈中,海伦认为朱德不盲目的反对西方,思想开放,胸襟开阔,忠厚老实,公平厚道。这些自传后来都交给了斯诺补充到《西行漫记》中。斯诺根据海伦提供的第一手资料,把“关于朱德”的部分重新改写了,补充了翔实的资料,并在最后一篇引用了海伦有关西安事变前奏的确切报道。史沫特莱的《伟大的道路》最广为人知,而海伦却是在延安最先记述朱德生平并向世界报道的第一个外国记者。
7月4日,美国国庆日这天,毛泽东和海伦谈了关于中国革命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阶段;革命的前景。他们甚至还拟定由毛泽东提供资料,海伦执笔写一本关于中国革命的通俗读物,只是后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而未能实现。8月13日,毛泽东交给了海伦一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主旨是给人民爱国的自由和武装行动的自由。他们的会见总在夜晚进行,因为毛泽东养成了夜间工作的习惯。在海伦看来,毛泽东成了高高在上的神秘人物,在延安这个熙来攘往的弹丸之地,他俨然是一尊奥林匹斯山神,夜访之隐秘庄重,一如朝觐神明。
在海伦看来,“朱毛”可以看做是一个人,毛是头脑,理论家;朱是心脏,军队。在笔记里,海伦风趣地写道,“他们俩都是用高级材料制成的。”如果说毛泽东是头,朱德是心,那周恩来就是执政的手。海伦耐心地倾听了周恩来的成长历史和革命经历,由衷的感叹:周恩来是天生的外交家,他的基点在于联络,在于寻求共同基础和链接的纽带。他又像是一个组装零件的工程师,对每个细节都极为精细,有处理“中国”局势的高超技艺。
在短短三個月的时间里,她不仅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也采访了著名的“延安四老”董必武、徐特立、林祖涵(林伯渠)和谢觉哉。在采访完蔡畅、康克清、丁玲等延安杰出女性之后,海伦的笔下更是充满了溢美之词:“当红星像一颗彗星在中国西北大地的上空掠过时,当地妇女所受的震动很大,她们从沉睡中惊醒,更重要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她们面前。”
海伦在延安采访期间留下了大量的影像资料,其中有一张照片是她躬逢盛会,与涂思宗带领的中央考察团在延安不期而遇所留下的,因而格外珍贵。
海伦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两党六人合影的这一历史瞬间:国共双方交替而立,考察团团长涂思宗及副团长萧致平、邵华身着礼服,手执巴拿马礼帽。毛泽东、朱德、叶剑英仍是一袭惯常的红军装,在国民党要员中素有盛名的“朱毛”居于涂思宗两侧,给予了这位团长极大的礼遇,同时也暗合了在抗日统一战线中,中共承认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应有的地位这一宗旨。
3.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感悟 篇三
我的家乡在党的沐浴下发生了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潮流在一天一天进步着。原先泥泞不堪的土路,现在成了宽阔平坦大道,高速更加方便人们出行,原先破破旧旧的瓦房被推倒,现在一座座楼房竖起;原先自行车是人们认为最时尚的交通工具,现在有了电瓶车,汽车,小轿车;原先写信是人与人之间联络的方式,而现在,使用手机、电话、电脑的人多的数不胜数……
原先家里有一台黑白电视都是很奢侈的,而现在家家都有彩电。原先人们手头上哪有多余的钱啊,而现在人们都富裕了,可以用于其他的精神享受……
4.《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个人感悟 篇四
彭德怀行五出身,在湖南、南昌都进过军校,毕业后,因才能出众,迅速提升,成为一名军官。后来,彭德怀以自己的第一团为核心,联合起它官兵和学生发起起义。两年后,彭德怀积聚一支约八千人的“铁军”——红军五军团,他们攻占长沙,将国民党六万军队赶跑。这种.种经历,使得彭德怀作战经验丰富,有战略思想,为日后成为司令打下基础。
在书中,彭德怀十分关心部下与同伴,在一次长征中,整整六千英里,大部分都是步行,而他的马都让给走累了或受了伤的同伴。彭德怀也十分节简,伙食就跟部下一样,不搞特殊,一般都是白菜,面条、豆、羊肉之类。他的部都很敬重这位领导。而看看现在那些有权力的肉,每天都是山珍海味,穿着名牌西装,自以为高人一等,不将百姓放在眼里。相较之下就能看出元帅是多质朴,他认为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和其他百姓没差别,多么平易近人啊!
彭德怀还很喜欢孩子,他身后有一群“红小鬼”跟着,他们也充当许多职务。彭德怀常常和两三个小孩坐在一起,向他们教授政治,也不耻下问地询问百姓现状。
更加难得的是彭德怀二分大度,不拘小节。他不在乎敌人有多痛恨自己,有多想杀了自己。他没有大费周章的去布置自己的保安任务,他的司令部外仅有一个哨兵。我想就算红军要安排一个排去保护他,他也不会同意。彭德怀甚至将自己、徐海东、毛泽东等人的通缉传单保存下来,在背面印红军宣传品。这样的豪放,他难道真的不知道这些是什么吗?他真的一点不在乎吗?
5.红星照耀中国 篇五
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A、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
4.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5.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二、判断题
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是:
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
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从乡苏维埃开始,再到县苏维埃、省苏维埃,最后是中央苏维埃。
()
3、苏维埃革命委员会的权利有决定选举或改选权,同共产党合作紧密。
()
4、苏维埃政府对春耕工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争取农民自愿参加,对不服从者可强迫命令。
()
5、苏维埃政府下的地主是根据共产党的定义,凡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都是地主。
()
6、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是:尼姆 ? 威尔斯《西行漫记》,埃德 加 ? 斯诺《续西行漫记》,哈里森 ? 福尔曼《北行漫记》。
()
7、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 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美国人用了核武器。
()
8、红军长征一共爬过 100 座山脉,渡过20 条河流,经过 12 个省份,占领过 62 座大小城市,突 破 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 6 个不同的少 数民族地区。
()
9、共 产党定义的地主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 己不劳动的人;按此定义,高利贷和土豪属于这一类。
()
10、共产党规定合作社的五项主要任务是:制止商 人对群众的剥削;克服敌人的封锁;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提 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
11、《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 者尼姆 ? 威尔斯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 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 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 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 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
12、一九 三七年十月,《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 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北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
()
三、填空题
1、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① 贺龙是个(),像()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2、《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勇敢的精神品质。
3、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 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4、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喜欢跟 一般战斗员生活(),经常和他们谈话。
5、张学良在南方同红军打仗以后,对红军以及战斗的认识。.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这件事情可能要继续好几 年;一边同红军打仗,一边要()是不可能的;而在这期间东北军却在同自己毫不相干的战事中很快消耗兵力,土崩瓦解。
6、红军的 11 项纪律有1.(); 2 不拿贫民一点东西;3 打土豪要归公;4 上门板;5 捆铺草;6(),要随时帮助他们;7 借东西要还;8 损坏东西要赔;9();10 买东西要付钱;11 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7、红军改变佃农、贫农、中农以及所有“贫农”成分 的处境。.在新区中第一年就(),使农民 们有透口气的机会,在老区里,只保留一种单一的()和一种单一的();2.他们把土地分给缺地农民,大片大片地开“荒”—多数是在外或在逃地主的土地;3.他 们没收(),分配给穷人。
8、共产党认为合作社是“抵制私人资本主义和发展新的经 济制度的工具”他们规定它的五项主要任务有1.();2.克服敌人的封锁;3.();4.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5.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 条件。
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就共产党人而论,可以归结为()和国民党接 受两大革命原则。
10、中国人民在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世界结成 反日统一战线;()。的条件下才能打败日本。
11、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
();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12、“秋收起义”运动的五大纲领是:
一、()同国民党完全脱离;
二、组织工农革命军;
三、除了大地主以外也没收中、小地主的财产;
四、在()建立独立于国民 党的共产党政权;
五、组织苏维埃。红军的西北长征是一场战略()而不能说是(),因为红军终 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 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14、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 的历史上有名的(),又称()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于 1936 年 12 月 12 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 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 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15、斯诺看待杨虎城的当过土匪的经历:绝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当过土匪,就()做领袖了。
16、白匪,用国民党的名词来说就是(),国民党为了要镇压农民起义,组织成立的。就是作为保甲制度的一个有机部分进行活动 的。
17、赤匪用苏维埃的名词来说就是(),赤匪是国民党的敌视称呼。
18、周恩来是一个()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地 方去了。
19、贺龙是 1927 年()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 武汉政府。但是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著名的 “农民大屠杀”后,激起了他的愤怒,贺龙在()建立了一个苏区。20、苏区教育制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都是苏维埃办的; 第二部分是(),是红军办的;第三部分是(),是共产党各组织办的。
21、朱德的特殊战术:1)能跟战士(),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 2)作战不管大小,事前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3)细 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4)坚持要从()对敌人的 阵地有清楚的了解。
四、简答题:
1、简答:1936 年 9 月彭德怀部队向黄河西移的原因.2、简答:19 世纪回民两次争夺政权。
3、《西行漫记》又译名为什么?为什么中译名不选《西行漫记》?
4、斯诺出发去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工作?
5、陕西曾以盛产什么闻名?西北发生过大饥荒的原因是什 么?
6、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7、为什么《西行漫记》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8、张学良是如何改变思想,相信国内统一战线建议的合理 可行的?
9、《西行漫记》全书共 12 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 些?
10、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11、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 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什么?
6.传播《红星照耀中国》第一人 篇六
乔松都/著
2014年12月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
燕京大学有一批同情中国学生运动的外籍教师,他们对母亲(龚澎——编者)的成长和影响至深,如众所周知的埃德加·斯诺,1933年至1935年他是新闻系担任客座讲师的外国记者之一。他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则在校内旁听哲学与美学等课程。斯诺对待学生平易近人,他喜欢用启发式教学,不久,很多学生都成了他的朋友。
母亲很快结识了斯诺夫妇,大家经常在一起谈天,交换对时局的看法。当时国民党军警不能随便进入外国人的住所,因此,斯诺夫妇的家就成了相对的安全岛,进步学生在这里可以看到外面看不到的“禁书”,比如史沫特莱写的《中国红军在前进》等深受欢迎的书籍,还可以听到来自国民党统治区以外的声音。
1937年3月的一天下午,母亲和赵容声、柯华、陈龙、王向立、朱邵、李执、郑怀三、靳明等20多名同学,课后相聚在夏仁德教授( Randolph Sailer,美国人,燕京大学心理学教授——编者)家中的客厅里,大家听取了埃德加·斯诺介绍的陕北苏区之行,并且荣幸地首先看到即将问世的《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的英文打字原稿。
埃德加·斯诺在书中写道:“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那些清新生动的文字和图片立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该书于1937年10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首次出版,很快传遍全世界。1938年在上海由秘密共产党人胡愈之安排译成中文,以“复社”的名义出版,为了适应当时的环境,中译本书名改为《西行漫记》。此后斯诺夫人海伦再次采访延安,撰写了《红色中国内幕》一书,中文版译为《续西行漫记》。
斯诺夫妇向同学们展示了200余张陕北照片,还为他们放映了在延安拍摄的小电影。由于长期以来国民党对红色根据地的封锁,人们很难看到解放区的真实面貌。正如海伦·斯诺所说,在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任何其他的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也休想在书刊上讲出真话。
解放区究竟是怎样的一片天地呢?在斯诺家的小小银幕上,母亲第一次看到了生气勃勃的延安和兵强马壮的红军,还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领袖神采奕奕的形象,她仿佛来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呼吸到一缕清新的空气。
会后,母亲向斯诺夫妇借阅了《红星照耀中国》的英文原稿,并利用业余时间翻译打印了其中的精彩章节,开始在燕大同学中传阅,而后开始在北平的各大中院校传阅。可以说,她是第一个把《红星照耀中国》部分章节翻译成中文并在学生中传播的人。在英文版《红星照耀中国》刊出的一张照片中,我看到了母亲和大姨,她们和参加学生运动的几位同学站在一起,尽管打着伞,我还是认出了她们年轻的身影。
《红星照耀中国》对帮助当时青年学生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和它的卓越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起到了任何政治宣传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此前后,很多当年“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领袖都先后奔赴延安,母亲与斯诺的友谊也持续了一生。
1937年初夏,母亲在燕京大学毕业后回到上海,在母校圣玛丽亚女中教授地理课,并以此为掩护,在上海基督教学生团体联合会(简称“上海联”)进步学生中开展地下党活动。
在此期间,母亲认识了许多高校学生领袖。此时斯诺夫妇也住在上海,他们与燕大的同学一直保持着联系。
这一年的8月13日,日军进攻吴淞口,上海军民浴血淞沪保卫战,为支援前线,母亲积极参加地下党组织的赈济扶伤活动。10月间,斯诺夫妇在位于上海泰兴路的公寓中举行了一次座谈会,母亲把斯诺和他的夫人海伦介绍给在场的近20名进步学生。那一次,正巧遇到胡愈之先生把胡仲持等《世界知识》杂志的同仁们刚翻译好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稿带到上海,在场的学生们有幸看到了这本中文全译本。母亲又先睹为快,情不自尽地朗读起来……
11月11日,上海沦陷。一个月后,南京失守,30万军民惨遭日寇大屠杀。祖国半壁江山已是遍体鳞伤。
7.红星照耀中国 篇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无不在章显着红军的豪情壮志,与不畏艰险的精神。这种精神,支持着他们挺过了五次围剿,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渡过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使他们从南湖的一支游船上的廖廖几人,变成了现在遍地红旗的繁荣„„这些短短几年内的惊人的变化,使我不禁联想到红军的
无畏的革命!
长征途中,无数次的围追堵截,无数次的艰难险阻,无数次的迷途与未知还有少数民族的仇恨,寒冷的雪山,荒无人烟的沼泽,如豺狼虎豹的日军„„这一路上,红军尝遍了人生的各种酸涩苦辣,也感受到了每天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友一个个的倒下,还有几天几夜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的仇渴感,以及冲破重重困难后,见到战友的欣喜,激动与诉说的冲动„„在红军中,平均每个战士只有二十几岁,甚至十几岁!在现在,这些本该在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着青春的青年了,却已经历过了历史对人类精神和肉体上最残酷的一次考验,大渡河的三十个英雄,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身后的同志们铺出了一条安全的桥梁,不能说不悲壮,但他们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了革命,为了胜利,为了自己的战友,这种在无畏的精神与不惧死亡的勇气,却是他们的代名词!
当红军经过几个少数民族地区时,我们的红军再一次创造了奇迹。他们说了。毛泽东说:“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有一天,我们必须向藏民偿还我们不得不从他们那里拿走的给养。”红军只是吃过几只他们的羊,几棵他们的蔬菜。不过刚刚果腥的食物,就让这些战士们愧疚良久。他们做了。红军先锋部队的指战员刘伯承,与彝族总首领歃血为盟,并给他们了一些武器自卫。要知道,这些本身就与汉族有仇的彝族人不会被轻易说服,他们固然打不过刘伯承的精锐,但他们可以偷袭后面行动缓慢战斗力较弱的辎重部队啊!可他们没有。红军的信任是处处可见的,红军还解救出了他们的首领,而且红军的士兵从没有违过纪。这样一只队伍,为什么不值得信任呢?
过草地时,沼泽中充满了危机,且陷入,便永无藏身之地。而且,路途遥远,又荒芜为烟,再加上恶劣的环境,这些都使得粮食成了问题。挖草皮,吃树皮,捧着水洼中的水就喝„„只要无毒,就都成了饥饿的人们的珍馐美味。夜里,寒风陈陈袭来,这些战士身着单薄,便成了病毒的攻击对象。数以万计的战士们生病,倒下后,便再也站不起来了。但是,没有什么,是可以拦得住这支心系国家安危,解放人民的军队。在他们身上,我又看到了另一个中国:
希望的中国!
这些战士们不远万里,长途跋涉,不是为了在历史的丰碑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而是要真正的,彻彻底底地拯救这个在不断堕落的民族,解决那些正在不断受苦的人民,给这个充斥着黑暗的房间,打开一扇窗户,照亮整个房间!
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铁的长城,守护着亿万万人民;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智慧与辛勤,让这个落后于世界几十年的国家,快步追赶;他们用自己的无私与大爱,温暖着冰冻了几百年的冷漠与麻木。
今天,我们坐在温暖的教室中,看着“一路一带”、“亚投行”、“G20峰会”的相继展开,它正让着世界为之震憾。中国,这个在1个世纪前被外国列强嘲笑为“东亚病夫”的国家,就用了短短几十年,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重新站了起来!这个刚开始连一门像样大炮都没有的国家,如今却有着高尖端的武器,还有部分技术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如今的中国,不再受到列强欺压,菲律宾、越南、日本与印度等国也不敢惹怒中国,即使日本一再否认侵华战争的暴行,但他也不可否认中国的崛起。这样的中国,正是几十年前的人们的理想中国,他们中,有人名声远扬,也有人默默无闻。但他们,都用自己的鲜血,谱写这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篇章!
8.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篇八
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埃德加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国民政府军队的新闻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北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他把自己一路上的所听、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了下来,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的成长历程。
7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里的青年,我仿佛跟着斯诺回到了那个充满硝烟的年代。我看到了中国革命事业的鲜血历程,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在黑暗中探索向前,他们如磐石般的团结、如钢铁般的意志,他们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放下私人恩怨心系国家与民族,他们的命运同时代紧紧相连,他们的生平历史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他们用人生书写着历史,历史也成就了他们。
在斯诺笔下,我认识了这样的周恩来:他面容清瘦,长着一脸黑色的大胡子,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领袖自信的混合产物。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在民族觉醒里受的教育,使他从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转向了社会革命运动的组织者,他在巴黎帮助成立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国时,已是个著名的革命组织者,他26岁就成为广州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领袖人物,他的才气与谋略使他成为一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
在斯诺笔下,我认识了这样的贺龙:他是国民党报纸上的“劣迹昭著的贺龙”,一个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的“土匪头目”。经过农民大屠杀看清了国民政府后,他毅然地投向共产党。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使他完全同情穷人、了解穷人,在群众中很有号召力,长征路上有成千上百的穷人跟着他加入红军,他的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他是一只老虎一样的军队首领,强壮有力、不知疲倦,让敌人闻风破胆。
在斯诺笔下,我认识了这样的毛泽东:他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他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面孔。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动力。他博览群书,精通中国旧学并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徒步走遍湖南全省,使他了解广大农民的根本诉求。他知道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却又勇敢无畏的人民,才是能够产生复兴中国的动力的所在。他对中国当时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只有对外实行反帝政策、对内实行土地革命,才能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他做了十年的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税吏的财产,而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
在斯诺笔下,我认识了这样的彭德怀: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作风。他年少的经历是一段斗争史,被继母赶出家门后当过放牛娃、做矿工、当鞋匠学徒、到烧碱矿做工、修水渠......他坎坷的经历使他有着坚毅的品格。他是行伍出身,先后在湖南、江西进过军校,毕业后,因才能出众迅速提升。他办事真的会同士兵委员会商量,在湘军中被称为“自由派”军官。他对红军的战略、战术有诸多的思考,为什么采取游击战、如何有效开展游击战、如何发展游击战......他说我们的胜利是因为人民的支持,我们不过是人民打击压迫者的拳头。
所有这些对革命领袖的叙述,都自然而然逐渐脱离了“个人经历”的范畴,不着痕迹地升华为一个伟大运动的事业的历史。他们在此当中处于支配的地位,但你已看不清他们作为个人的存在,而是与革命的进程、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崛起融合在了一起。
中国共产党从几百个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年轻的革命者到建立起一支有好几万工农所组成的军队,到一九三零年成为政权的争夺者,到一九四九年建立了新中国,再到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把共产党人身上最宝贵的品质遗失。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我们每个人的梦都和伟大的中国梦紧密相连。
作为一名最普通的地质工作者,工作的枯燥和辛苦也曾使我迷茫。刚毕业时报效祖国的激情,随着日复一日的地质工作慢慢模糊,脚下是走不完的山路,手里是一把略带锈迹的地质锤,白天爬山跑线,晚上案头描图,夏天烈日当头时恰恰是我们野外工作的最佳时期,在汗流浃背与酷热难耐中保持清醒的专业头脑是一种挑战,许多次感觉自己难以再坚持下去。
9.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 篇九
结语
我觉得这种本书其实完全可以当成一本游记来看,虽然是60年前写的书,但是美国人的那股满不在乎的洒脱劲变成文字后真的很有魅力。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身临其境般的为之动容。虽然我们很想拿现在的共产党和以前的共产党来比较,但是我个人觉得是没有可比之处的,毕竟很多时空限制太多。但是我仍然觉得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他们有些孤独,或者是非常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中闪光。
10.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 篇十
数十年前,一位伟人站在长沙的橘子洲头,望着奔腾不息的湘江,叹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他就是我们敬爱的,真正的一代天骄!今日,我随着斯诺,走进了他的成长历程。
主席的生平经历是不平凡的:他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他的父亲毛顺生只是想让他学习记帐,将来和他一样做一个农民,可愿意这样碌碌无为地过一生吗?答案是否定的。“好男儿志在四方”,年少的他胸怀大志,在与父亲的斗争中说明了一切,“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接着,他便开始了在长沙的一段艰辛的的求学生涯。学有所成后,他离开了长沙,后来到了北京,当了一名北大图书馆的助理员,并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时,他就像一只羽翼丰满的鸟儿,“不飞便罢,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他全心全意地投入了革命。
与伟人同行,我懂得了立志!
主席的身上有着中国农民淳朴、率真的性格特点。他虽为一国之领袖,但他从来没有一国领袖的架子。他时常与百姓们说些家常话,仿佛是一个乡下老人。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特点,使他亲近农民,体恤农民、关心民生。他本就是一个农民,所以他懂得农民,并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他把敌人陷入人民群众的大海中。面对这样的领袖指挥的人民军队,敌人焉能不败?
与伟人同行,我学到了纯朴!
主席还有一个特点,使我感受最为深刻,那就是他十分爱好阅读。在他年少时期,他使迷恋上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每到做完工的时候,他都会捧上一两本书看,神情十分享受,如品尝着一杯香茗,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到了青年时期,他的读书热情就变得越发不可收拾,整日整夜,浸泡在书里。尤其是报纸,他每天都读,风餐露宿也在所不惜。在北大图书馆里,他更是如鱼得水,时间几乎都用在书上。书中有没有黄金屋也许他不知道,他只知道,书中一定有着他的理想与信念。书籍把他造就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毛润之。
与伟人同行,使我对读书的热情更高!
主席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领袖最重要的就是爱民、亲民啊。纵观历史,统治者多因残暴、昏庸,失去了民心,所以整个王朝也就亡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主席深刻懂得这个道理。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肩负祖国未来的希望,现在不正是向主席学习,孜孜不倦地阅读的大好年华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思想永远指引我们向前进!
11.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篇十一
我们总说长征,但是长征究竟有多长?二万五千里(六千英里)中国共34个省,他们穿过中国大约三分之一的省份。他们翻雪山、过草地还要克服吃饭难、睡觉难等问题,头顶上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路程之远、路途之艰是我们想象不出来的。
我们小学时,学过这样一篇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战士制作了一个鱼钩,为战士们钓鱼补充营养。因为长征路上没有食物,只能吃野菜、嚼草根,导致他们体力不支。每次吃饭同志们吃鱼,而老战士喝鱼汤,有一天被一个小战士发现了,而老战士却说:“你们的身体最重要,咱们还有一个伤员,我要让你们都走出去啊”。他还严肃地告诉这位小战士不能把这件事说出去,很快老战士生病了,一个同志为老战士端来了一碗鱼汤,老战士却拒绝了,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却把死的希望留给自己。他在临死之前仍旧惦记着同志们,这种牺牲精神令人敬仰,而这只是长征中的一个缩影。
《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作者采访的所有红军战士中,无论年少或年老,没有任何一名红军战士对长征有过抱怨,他们都为自己参加过长征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他们觉得:“有同志们在一起行军是不苦的,我们革命青年不会想事情是不是困难或辛苦,我们只能想到我们面前的任务”。这正是他们对于长征的看法。没有抱怨,只有骄傲,这就是他们作为一名红军战士内心的真实写照。
长征在抗日救国时期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是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在艰难困苦长途跋涉的长征中,像老班长一样的红军战士数不胜数。他们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们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像一把烈焰贯穿于每一名红军战士的心里,他们的精神令人崇拜。
12.我读《红星照耀中国》 篇十二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这本书吸引我的,不是论抗日战争、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游击战术、俄国的影响等,而是经历了艰难的长征之后,在红色旗帜下的那些人,那些故事。
通过“红色大门”、与作者一起遭遇白匪追击之后,我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周恩来——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现年四十四岁的毛泽东。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个人的成长轨迹,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
在书中,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从没吃过一次败仗的红军大学的校长林彪,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徐海东,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徐特立,还有平均年 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朱作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老李,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他们,虽然出身不同,但是都几乎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人生悲剧,都经历了诸多九死一生的战斗,都无一例外的,参加了红军,跟随“红星”的旗帜,来到了陕甘宁这片红色的神奇土地,在苏区工厂积极工作,在红军大学认真学习,在政治课上自由讨论,在空闲时间观看红色剧社的演出,参加识字游戏,阅读墙报,唱歌┄┄不管是领袖、将领,还是普通战士,他们的身上,都闪烁着理想的光芒,散发着一种不可征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和热情。他们的故事,就是1936年,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历史的缩影。中国红军的恢弘历史,就是由这许多的人,伟大的人和普通的人,共同写成的。所以,埃德加˙斯诺才会在《序》中说,“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这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所以,这一本书如果是一种正确的记录和解释,那就是因为这是他们的书。”
【红星照耀中国启示感悟】推荐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感悟10-03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400字左右10-09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免费06-08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600字初中07-24
红星照耀中国优秀读后感600字07-10
初中必读书目《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09-14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00字初中作文09-25
数学照耀文科班08-12
党的光辉照耀新世纪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