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复习备考方法与策略

2024-09-25

2024年高考复习备考方法与策略(精选10篇)

1.2024年高考复习备考方法与策略 篇一

民族神话

鸿蒙未辟

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

四极不张

2008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

一、07年成功的物理复习备考

在07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会上,市教研中心教研员郑老师一再强调:物理复习备考一定要夯实基础,注重落实,强调规范,提高效率。通过高三复习备考会,郑老师亲自把关,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研讨,这种复习备考意识已成为每一位高三教师的共识。07年物理复习备考成功地把握高考复习备考的方向。在枝江一中举行的物理复习备考会中,郑老师推出了三节示范课,其中夷陵中学陈发锐老师主讲《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与07年高考物理第24题具有相似性。郑老师强调对示波器的考查,也正是07年高考物理实验题之一。

二、从高考阅卷看高考物理答题的能力要求与应试技巧

2007年高考物理试题明显难于去年,平均分肯定有所降低。今年高考物理阅卷工作已经结束,我在阅卷中明显感受到阅卷老师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坚持按得分点给分的原则,工作规范、严谨、公平、细致。根据阅卷情况,结合考生所犯错误,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1.准确的文字表达是高考得分的基本要求。

我们在高考阅卷中发现,大量的考生写错别字。如第22题(实验题)中,有的考生把“扫描范围”写成“扫瞄范围”、“扫描犯围”;把“衰变” 写成“哀变”、“衰减”;“竖直位移”写成“监直位移”、“竖直平移”等等。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规范学生的准确用字,而不应该把它当成是语文老师的事情。

2.规范科学的物理语言是高考得分的基本保障。

有的考生把“动量定理”写成“冲量定理”;明明使用的是“动量守恒定律”而说成是

2“动量定理”;“加速度a=3m/s”写成“a=3m/s”;洛伦兹力“f=qvB”写成“F=BIL”、“F=BLV”;

“向心力F=mv2/R”写成“向心力F=mv2/R2”;在磁场中圆周运动半径“R=mv/qB”写成“R=qB/mv”;“定律”与“定理”不分。学生在平时的物理学习中,应该掌握规范科学的物理语言,并且要通过训练能够熟练准确地应用。

3.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晰的物理过程表达是高考得分的关键。

物理第25题共22分,许多考生都能得到正确答案,但真正得满分的考生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物理过程表达不清晰,缺少必要的得分步骤。特别是第二问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物理情景的分析,国家标准参考答案附分13分,其中根据题设已知条件求出带电粒子在两种磁场中运动时间分别得2分,共4分;求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所对应的圆心角共得4分;说明带电粒子作圆周运动的圆心在x轴上得2分;再根据对称性说明带电粒子作圆周运动的圆心在x=2a的直线上得3分。而在高考阅卷中我们发现,这13分能够得全分的考生几乎没有。从国家标准参考答案附分可以看出,高考答题应该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试卷上应该充分展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对临界状态的判断和对隐含条件的挖掘。这也是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设置计算题的目的所在。为什么许多优秀考生得不到满分?是能力不够?是思维不清晰?还是物理过程分析不够全面?都不是。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考生对物理计算题的考查功能不清楚,不知道应该书写什么,该怎样书写,存在认识误区,以为把最后的结果写出来就行了。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程重于结果。

4.对事物清晰直白的描述能力是高考得分的基础。

物理第25题第1问中带电粒子打到竖直荧光屏上发亮的范围是从0到2a,而有的考生则描述为发亮光的长度为2a,不具备唯一性;有的考生描述为发亮光的范围为2a,2a可以理解为(2a,0)这样一个点,而不是范围。物理第22题第2问利用验证碰撞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题中需要判断P、M、N三点分别是两小球碰前还是碰后落点的平均位置。很多考生描述不清,读后让人感觉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第22题第1问考查示波器的使用,调节图中波形时应该使用“扫描微调”旋钮,有的考生则写成“扫描”旋钮,也不具备唯一性,因为示波器面板上没有这个旋钮,而关于“扫描”的有“扫描范围”和“扫描微调”旋钮。可见,我们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对物理结果的表达应该做到准确无误。

5.数学工具的熟练应用是高考得分的有力武器。高考物理第24题需要应用等比数列的知识求解,在求最后的结果中,利用对数的方法求碰撞次数比较困难,该题又巧妙地应用特殊值法求解。得到通项公式和临界条件之后,求出经过3次碰撞符合题设要求。

6.解答紧扣题意可以保证尽量不失分。物理第22题第2问要判断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与实验所用小球的质量是否有关。正确解答应是“OP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和ON与小球的质量有关。”很多考生笼统回答为“有关”或“无关”导致错误。第1问中使示波器屏幕上出现一个完整的频率为900Hz正弦波形需要调节“1K”挡位旋钮,有的考生回答为“1000”则是错误的,因为示波器面板上也没有这个旋钮。可见,得出正确结论后还应该紧扣题意回答问题。

三、近年来高考理综中物理试题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1)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2)用能量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上面(1)和(2)两部分的知识或方法解决问题的试题在高考试题中所占分值均在70%以上。

2.对非重点部分注重对重要的物理知识的考查

(1)热学:分子动理论的统计思想、微观量与宏观量的联系、能量分析等(包括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热一律)

(2)光学:光电效应、干涉和衍射

(3)原子物理:能级跃迁、衰变规律、质量亏损等

特别注意板块内部的学科内综合3.突出了学科内的综合(1)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加速与偏转(从运动和力的角度及能量角度进行分析)运动和力、能量观点

(2)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

这是重点知识内容,也是学科内综合的生长点。

4.坚持考查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叙述并设问,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从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的过程特点找到该过程所遵从的物理规律,最后将物理规律转化成数学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5.注重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原理的考查

试题的立意与定位较好,一方面可以引导在教学和复习中要重视实验的操作,另一方面是要求实验的教学与复习,特别是验证性实验,不能只是简单的按课本的要求进行重复性的操作,则应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切合中学的教学实际,对中学的实验教学与复习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6.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居高不下。

数学不仅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同时也是物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近几年来的高考物理试题对应用数学的能力的要求居高不下。“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的主要表现有三种形式。

(1)较繁的字母运算或数字运算

(2)题目中涉及几何关系问题

(3)对于图象的要求较高。

7.坚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是学习潜能、创新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之一是选拔具有学习潜能的人才和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优秀人才。因此,近两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加强了对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

8.高考试题并不回避成题。

每年高考试题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教材或复习资料中习题的影子。

9.试题的设问具有开放性

有些试题的内容背景及所涉及到的物理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熟悉的,但设问的角度新颖,这种设问角度的变化,是针对中学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计算、轻分析;重定量、轻定性”等教学薄弱点而来的。

四、2008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

1.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目前,各种高考复习资料很多,往往造成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的现象.这将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应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并选择适合本校具体情况的复习资料辅助复习,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2.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

在高考复习备考中,既要抓住本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又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要做到重点突出,又必须做到覆盖全面.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复习的效果.3.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特别是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只有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忽视基础知识、专门做难题、怪题,是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的.4.把握好复习的难度与进度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复习的难度和进度,复习过难,复习进度缓慢;复习过于简单,达不到高考要求。

5.落实双基,夯实基础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物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是整个复习备考过程中永恒的主题,也是首要任务.理解能力是理科综合五种能力的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习题作为知识和能力的载体,重要的是做题后的总结,归纳和强化,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要切实弄清其确切含义,侧重似是而非的概念间的辨析,如:速度和加速度、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场强和电势、磁通量和感应电动势等;对于物理规律的理解,要注意其适用条件,相关规律间的内在联系,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把握其本质.6.研究高考试题

(1)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

(2)近期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3)相同考点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

(4)不同题型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

(5)各省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找动态

7.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1)信息来源:周边兄弟学校的复习思路、资料、对高考的把握;高考试题;物理专业杂志;网上及交流资料;复习备考会资料等等。

(2)对信息一定要加工整理,否则信息太多,打乱仗。

(3)重在平时,重在过程,不要指望摸到高考试题。特别是临近高考,一定要注意信息的筛选和甄别,不要让信息泛滥。

(4)保证加强外出交流,学习.8.重视物理实验(实验专题复习)

理科综合对实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它包含两个方面:

(1)独立完成实验

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包括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掌握实验方法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处理实验安全问题;会观察、解释实验现象,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会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2)实验设计

设计实验的能力.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实验设计应把重点放在力学和电学实验上,力学以打点计时器为中心展开,电学以电阻测量为中心展开,当然,还应注意新增实验,如电表改装、导体的伏安特性等.备考建议:1.实验放到章节中复习。2.第二轮复习做专题复习,全面覆盖,重点突出。

9.重视非重点知识,回归课本

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的难度大大降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对这部分内容加深理解.10.重视综合模拟训练,回归试卷

对每一次训练试卷都要认真分析,讲评落实.(1)评讲要有“辐射性”,评讲不能单纯就题讲题,要从一道题出发,将这一道题从改变题干内容,改变设问方式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变化,带动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评讲要有“指导性”,指导学生如何审题,从何处分析,为什么这样分析,指导分析的方法与技巧,如何挖掘隐含条件,如何建立正确模型,如何排除思维障碍。一道题目在解答过程中如何尽快上手,求解一道题目过程怎样才算完整的叙述,规范的表述。使一道题在解题过程无懈可击,完美无缺,使人在阅卷过程中有一种美的享受。

(3)评讲要有“诊断性”,分析学生试题出错的原因,找出学生知识漏洞和能力缺陷,如何预防低级错误、非智力因素丢分现象的发生,达到诊断和预防的双重效果。

2.2024年高考复习备考方法与策略 篇二

众所周知, 高考前的这几个月时间是考生复习备考的最佳时间。通过第一轮复习, 考生已经熟悉了教材中的英语基础知识, 包括常用的单词、词组、习惯用语和基础语法知识。因此, 在高考前的冲刺阶段, 要针对高考试卷中的五大题型进行专向训练, 旨在熟练掌握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 洞悉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和考查重点, 具备娴熟的应试技巧和策略, 提高做题的准确度和速度, 从而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来说,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研究近五年的高考题, 了解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和导向

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可使我们了解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和导向、对知识考查的难度和广度, 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内容, 以便在复习备考中做到有的放矢。

( 一) 高考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特点

从2014年起, 全国新课标Ⅰ卷开始采用语法填空, 代替了传统的单选试题, 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两大题型上。

语法填空一直是广东卷中设置的题型,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语法填空的主要特点是:在语篇层面上考查语言知识, 符合新课标倡导的语言学习理念。试题设计采用了填空方式, 而不是单项选择, 真正考查了考生的语言知识及应用能力, 而不是简单的解题技巧, 对中学英语教学有较好的反拨作用。考试的内容不仅涉及句子的语法结构, 还包括构词法、篇章连贯和意义对句子结构的制约作用。符合语言真实性的要求, 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语境中应用自己的语言知识。

1. 语法填空题的命题特点

广东卷的高考试题一直采用语法填空题目。考生需要在给出的篇幅为200 ~230字的一篇英语短文中, 结合短文的内容, 在10个空中填出单词或者词组。其中, 4个实词给出了提示词, 考生需要适当地进行变形。6个没有给出任何提示, 考生需要根据语篇逻辑填空, 填入的单词数量不得多于3个。下表是近五年来广东卷语法填空的考点分布 ( 带星号*的实词给了提示词、斜体的实词没有给出提示词) :

从上表可以看出, 需要考生填出的实词, 主要是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空, 均为考生提供了提示词。但是, 有两个实词, 代词 ( 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疑问代词、连接代词、关系代词、作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的it) 和副词 ( 连接副词和关系副词) 没有提供提示词。需要学生写出的所有的虚词 ( 连词、介词、冠词) 均不提供提示词。

从近五年广东卷语法填空题的考查重点来看, 最重要的考点是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复合句 ( 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和状语从句) 、形容词、副词、名词, 其他考查的内容有: 连词、介词、冠词、常用的习惯用语和过渡词。体现出命题人注重对英语的基础词汇和语法的考查, 突出语篇的显著特点。

2. 短文改错题的命题特点

短文改错是高考命题的传统题型之一, 是集多项语法规则和多种语言技能于一身的综合性试题。具有题型小、灵活性大、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考查项目多的特点。短文改错试题不是单纯地检测考生的语法知识, 而是检测考生在语篇应用和上下文理解的过程中, 运用语言知识去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 短文改错主要检测考生发现、判断、纠正文章中错误的能力, 以考查考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准确性。

高考英语短文改错的考点涵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分析和运用等诸多方面, 考查目标既涉及语言知识的多个方面 ( 词法、句法、语篇结构、行文逻辑等) , 又涵盖理解、分析、运用和整体思维等诸方面能力。

短文改错的文章内容浅显, 词数为100左右, 多采用记叙文文体, 偶尔也有应用文。短文改错文章中的错误主要是词语、语法、篇章结构和行文逻辑等方面的错误, 这些错误往往需要在不同程度上借助语境进行判断, 不仅要求考生掌握好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 而且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综上所述, 要想做好短文改错题, 必须明确短文改错考点提示, 抓住短文改错的特点, 然后打开做题思路, 才能巧解短文改错题。因此, 掌握短文改错的特点和应对技巧, 有利于帮助同学们逐步培养判断、发现、纠正语篇中语言错误的能力, 从而在高考英语中取得高分。

近五年短文改错试题的考点分布:

从上表可以看出, 在短文改错试题中, 命题人通常会设计一个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篇内容用错的连词, 来考查考生对短文整体内容的理解情况。在10个试题中, 动词类所占2 ~ 4个 ( 包括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词组和动词词组) , 其他考点包括: 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辨析、连词、介词和冠词。

( 二) 完形填空题的特点

完形填空是指命题人在一篇英语短文中挖出20个空, 让考生根据语境把20个词还原到原文中。完形填空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以语篇信息为基础, 以文章的脉络为主线, 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正确地还原短文中缺少的信息。完形填空的主要特点是: 记叙为主, 叙议结合, 文章的脉络清晰, 主题明确。首句通常不设空, 考查词语的搭配、上下文的理解, 文章的脉络和主线。一般来说, 所挖的空以实词为主, 主要包括: 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四大类, 偶见代词。虚词所占的比例很小, 主要有连词和介词两种。有一部分空格考查一些常用英语的词组、短语和习惯搭配的用法。

从近年全国高考完形填空试题来看, 命题人非常注重考生对语篇的理解。命题体现出对词语搭配、文意通畅、惯用搭配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词语的选择基于考生对整篇文章理解和主旨大意的把握, 凸显对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 三) 阅读理解题的特点

阅读理解题旨在全面考查考生从语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测试考生对短文的主旨大意、事实细节、逻辑关系等方面的把握情况及理解的准确度。可见, 英语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从试题的设计方法来看, 对考生阅读的能力要求可归纳为五点:1. 概括全文的主旨大意; 2. 理解文章的事实和细节, 既准确理解具体的事实, 也要理解抽象的概念;3. 既准确理解单词字面的意思, 又要理解深层的含义, 包括作者的态度和意图等; 4. 既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 又正确把握短文内部各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5.既能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 又能结合生活常识去理解。

近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 试题的类型: 1判断事实细节题; 2推理判断题; 3猜测词义 ( 句意) 题; 4主旨大意题。2. 考查的重点: 判断事实细节题和推理判断题在阅读理解中约占60%, 我们应高度重视。其中, 推理判断题为重中之重, 平均每年约占40% 。近几年, 阅读理解题加大了对语篇结构的把握及对深层次信息理解的考查力度, 着重考查考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 侧重考查考生根据语境提示, 综合利用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着重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标与要求。3. 阅读素材的特点: 近五年的阅读材料均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充满时代气息, 贴近现实生活, 语言地道, 原汁原味, 文章的风格更具英语语言的特点。文章体裁多样, 题材各异, 选材更趋生活化、知识化, 突出实用性与时代特点, 涉及了社会、能源、环保、人生观与日常生活等方面。4. 阅读总量: 5篇阅读材料的总字数都控制在2000个至2300个之间。文章编排由易到难, 题目跨度不大, 考生做起来比较顺手, 进一步体现了科学性和人性化这一特色。

( 四) 书面表达题的特点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 近年的书面表达试题在命题形式和考查内容等方面呈现新的趋势。一方面, 书面表达试题的命题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写作的话题新颖时尚, 对写作内容的控制逐步减少, 考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大。另一方面, 写作的情景和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和校园生活, 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凸显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查。书面表达试题的变化趋势充分体现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核心教学理念: 注重素质教育,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特点进一步强调了英语学科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培养交际能力,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 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全国各地的19套高考试题中, 个别省市采用了传统的要点作文, 大部分采用提纲作文。北京卷、上海卷和福建卷采用了图画作文; 安徽卷和浙江卷只给考生提供了写作话题。湖北卷和广东卷的读写任务采用了开放式作文。从2011年起, 全国新课标卷的书面表达开始采用提纲作文。

与传统的要点作文相比, 提纲作文的开放性更强, 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时, 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更大, 更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因此, 提纲作文正逐步成为一种流行的命题形式, 受到命题人的青睐。

考生应根据写作情景的提示, 依据写作提纲, 确定具体的写作要点, 写出100 ~120字左右的短文。

二、全面系统复习, 夯实基础知识

高考试题是对考生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抽样检查, 只有全面地、系统地复习基础英语知识, 掌握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 不管命题人怎么命题、考查哪个考点, 考生都能积极应对, 自如发挥。因此, 考生应全面地、系统地对基础知识进行复习, 尤其要重视对知识的积累和梳理, 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1. 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全面系统不留死角

动词考点是基础知识中的重点内容。在复习动词考点时, 应包括: ( 1) 常用的12种动词的时态: 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 一般将来时, 现在进行时, 过去进行时, 过去将来时, 将来进行时, 现在完成时, 过去完成时, 现在完成进行时, 过去完成进行时, 将来完成时; ( 2)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 3) 非谓语动词的不同形式 ( 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 ; ( 4) 情态动词, 考生应关注那些常考易错的情态动词; ( 5) 动词辨析; ( 6) 动词词组辨析等。

下面以一般现在时的用法为例, 谈谈时态复习的注意事项。

一般现在时主要有两种用法, 一是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或状态; 二是表示客观真理和事实。但是, 英语试题经常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考查一般现在时:

1在宾语从句中, 如果从句陈述的是客观真理或事实时, 即使主句用了一般过去时, 从句的谓语动词也要用一般现在时。例如:

Columbus proved that the earth is round. 哥伦布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2当主句是一般将来时或祈使句时, 状语从句通常用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将来时。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主将从现”。例如:

I'll call you up as soon as I arrive at Beijing.我一到北京, 就会给你打电话。

3表示按照时刻表发生的动作, 通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 通常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例如:

The fall school term begins on September 1.秋季学校九月一日开学。

2. 善于总结规律, 积累解题技巧

现在完成时是英语中常考易错的一个时态, 很多考生对现在完成时的用法掌握不牢固。在复习时, 考生要善于总结规律, 积累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提高做题的准确度。

现在完成时的用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表示某个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强调已经发生的事情对现在造成的影响。常用的副词有: just, already, yet, never, before; 二是表示某个动作或状态从过去开始, 持续到现在 ( 还可能持续下去) 。常用的时间状语有: since+ 过去的某一时刻; since + 一般过去时的句子, since then, ever since, so far, lately, recently, in recent years, up to /till now, in /over /during the last /past few days /weeks /months /years / decades, for + 时间段, for ages /years等。例如:

So far this year we have seen a fall in house prices by between 5 and 10 percent. 今年到目前为止房价又跌了5% ~10%。

此外, 在一些固定句式中要用现在完成时。 ( 1) 在This/It is the first/secondtime that句式中, 从句通常用现在时; ( 2) 在It is/has been时间段since + 从句中, 主语可用现在完成时, 意为“自从……以来, 时间多了……”; ( 3) 在条件、时间、让步状语从句中, 如果强调从句的动作完成主语的动作才发生, 从句可用现在完成时。例如:

Its the first time that he has been to Australia. 这是他第一次去澳大利亚。

3. 认真对比相似点和不同点

很多考生不能区别现在完成时与现在完成进行时的用法。其实, 它们的用法还是有明显的区别: 如果一个动作从过去开始, 持续到现在尚未结束、仍在进行中, 而且还有可能持续下去, 就用现在完成进行时。其构成为: 主语 +have /has been doing。现在完成进行时强调一个动作尚未完成, 还在进行中, 常常表示强烈的感情色彩。而现在完成时强调某动作已经完成, 并对现在造成影响。现在完成时只陈述一个事实。例如:

Where have you been? I have been waiting for you for half an hour. 你去哪了? 我等你半个小时了。

4. 关注特殊用法, 突破易错点

一般过去时是英语中最常用的、又常考的时态。一般过去时主要表示在过去某个时间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也表示过去习惯性或经常发生的动作。常与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 yesterday, last night /week /month /year /Sunday, theday before yesterday, the other day, in 1990, twodays ago等连用。

值得注意的是, 一般过去时有些特殊用法。

1在时间、条件、让步状语从句中, 常用一般过去时代替过去将来时。

2有时, 虽然句中没有时间状语, 但是根据语境, 表示说话前存在的某种情况, 暗示“刚才, 在过去”之意。例如:

— Ann is in hospital.

— Oh, really? I didn't know. I will go andvisit her.

———Ann现在正在住院。

———真的吗? 我不知道。我将去看她。

3在虚拟语气的句型中, 通常用一般过去时。在It is high time that“真该做某事了”句型中, 从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在would rather和would prefer后可跟从句, 从句中用一般过去时表示说话人的愿望。在as if /though后的从句中, 当说话人所述的情况与现在事实相反时, 谓语动词用一般过去时。例如:

It is high time that we did something to solvethe problem. 我们真该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了。

4某动作或者状态在过去持续了一段时间并结束, 其影响不存在, 就用一般过去时。

三、进行科学训练, 提高应试技能

考生在考前的这段时间要针对高考的题型进行科学的训练, 掌握每种试题的做题方法和备考技巧。

( 一) 完形填空题的复习备考

由于完形填空定位语篇, 在做完形填空前, 考生必须读懂文章大意, 把握文章的前后逻辑;在选择时, 确保每个小题的答案都有据可依, 能够在文章中找到具体的信息点。因此, 在解题时, 应根据上下文寻找相关的线索。例如, 某一个词的原词、替代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和概括词等。考生的应试能力和技巧来自于大量的训练, 因此在冲刺阶段, 考生每天至少要做一篇完形填空题。

如果想提高完形填空试题的得分率, 考生需要阅读大量的英语文章, 并具备一些解题技巧, 这些都来自于平时的训练。高考词汇表列出了3500个英语单词和常考的500个左右的短语。考生要经常积累常见的英语词组短语和习惯搭配, 以备做题时使用。例如:

1. be + 形容词 + about: be certain about确信, be anxious about为……担忧, be carefulabout当心, be disappointed about对……失望, be sure about对……有把握, be worried about为……担忧

2. be + 形容词 + to: be accessible to易接近的, be accustomed to习惯于, be harmful to对……有害, be cruel to对……残酷, be important to对……重要, be useful to对……有用, beopposite to在……对面, be available to对……来说可获得, be true to忠实于, be addicted to对……上瘾

3. in + 名词: in demand受欢迎的, in brief简要地, in need在穷困中, in debt负债, in trouble处于困境, in danger处于危险中, in time及时, in common共同的, in harmony和谐地, inparticular特别, in vain徒劳地, in detail详细地

4. on + 名词: on demand一经要求, on duty值日, on fire着火, on line在线, on leave在休假, on guard值班, on average平均, on sale出售, on holiday在度假, on hand在手边, on purpose故意地, on schedule按照预定时间, on time准时, on show在展出, on strike在罢工

5. with + 名词: with anger生气地, with care小心地, with caution小心地, with confidence自信地, with delight欣然, with patience耐心地, with wonder惊奇地, with interest饶有兴致地, with relief放心地, with pride自豪地, with dignity有尊严地, with satisfaction满意地

6. 动词 + sb of sth: convince sb of sth使某人信服某事, inform sb of sth通知某人某事, warn sb of sth警告某人某事, accuse sb of sth控告某人某事, cure sb of sth给某人治愈某病, suspect sb of sth怀疑某人某事

( 二) 语法填空题的复习备考

语法填空题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短文, 然后按照短文的内容和句子结构完成10道填空题。考生需要在空格处填入适当的内容 ( 不多于三个单词) 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语法填空主要考查语境 ( 上下文的逻辑、连贯、衔接和指代) 和语法 ( 词性和词类、复合句、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 。两方面的内容。在复习备考时, 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根据构词法记忆单词, 扩大词汇量

高考要求考生掌握3500个左右的词汇和500个左右的词组。在平时的学习中, 要熟练运用构词法, 来拓展自己的词汇量。一方面, 老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构词法记单词, 另一方面,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拓展词汇。

解析:根据语境, 空格在名词前, 因此需填一个形容词作定语。根据构词法, 在名词reason后加后缀-able变为reasonable。中学阶段所学的很多名词和动词可加后缀-able变为形容词: acceptable ( 可接受的) , bearable ( 可忍受的) , wearable ( 可佩带的) , erasable ( 可擦掉的) , changeable ( 可变化的 ) , reliable ( 可靠的 ) , respectable ( 值得尊敬的) , usable ( 可用的) fashionable ( 时尚的) unbelievable ( 难以置信的) 。

解析:根据语境, 看到房间有很多空位, 玛丽感到非常高兴。空白处填过去分词pleased“高兴的”, 作表语。在平时的学习中, 考生要养成好习惯, 学会联想。例如: 学习动词satisfy时, 就联想到现在分词satisfying“令人满意的”, 过去分词satisfied“感到满意的”, 形容词satisfactory“满意的, 符合要求的”, 名词satisfaction“满意, 满足”这样脑子里储存的词汇就越来越多。

解析:20空在形容词disabled之前, 应填副词。我们在形容词mental后加-ly后缀, 变为副词: mentally。mentally disabled意为“精神不健全的, 有精神疾病的”。

解析:36空在物主代词her之后, 介词of之前, 应填名词形式, 因此把choose变为名词choice。结合句意hardly ever pleased her father ( 她挑选的领带几乎没有让父亲满意过) , 因此我们推测, Jane可能不止一次为父亲买过领带, 父亲很少感到满意, 因此应填复数形式choices。

从以上4例可以看出, 熟练地掌握构词法是扩大词汇量的有效途径, 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牢记简单句的七种类型, 正确分析句子成分

要想写出提示词的正确形式, 考生需要判断空格在句中的句子成分。换言之,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英语基本句子构成。英语中常见的七种句子类型如下:

( 1) 主语 +谓语。例如:

The snow is falling.

( 2) 主语 +谓语 +状语。例如:

The sun is setting slowly.

( 3) 主语 +谓语 +宾语。例如:

Tom loves playing basketball.

( 4) 主语 +谓语 +宾语 +状语。例如:

Father enjoys watching TV in the evening.

( 5) 主语 + 谓语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例如:

Mother bought me a new bike.

( 6) 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宾语补足语。例如:

My friends wish me good luck.

( 7) 主语 +系动词 +表语。例如:

The weather is getting warmer and warmer.

3. 识别三大从句, 判断主语和从句

在语法填空中, 往往考查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名词性从句的连接词、状语从句的连词。这些从句应作为重点内容来复习。

解析:分析句子结构可知, 逗号之间的句子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先行词为Nicks guests, 在从句中作主语, 因此空白处应填关系代词who。

解析: 分析句子结构可知, 逗号后的句子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先行词为前句的内容, 在从句中作主语, 因此空白处应填关系代词which。

解析: 分析句子结构可知, 动词wondered之后为宾语从句, 因从句中缺少宾语, 应填连接代词what。

解析: 句意为: 我的朋友送我到站牌, 在公交来之前一直等着我。根据语意, 应填连词until, 连接时间状语从句。

从以上4例可以看出, 掌握复合句的用法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判断从句与主语的关系, 判断从句的句子成分, 才能填出适当的连词、连接词或关系词。

4. 关注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考点

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考点是英语基础知识中的重中之重。在语法填空中是必考的内容, 而且所占比例较大。考生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做题时应认真寻找空格前后的暗示, 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析: 观察16空之前和之后的句子, 我们发现本文用一般过去时, 讲述一段往事。因此可判断谓语动词应用过去时, 因此16空填found。

解析: 观察句子结构可知, 逗号前为句子的主干, 逗号后作状语。因“戴着太阳镜”是主语发出动作, 因此用现在分词, 空格填wearing。

解析: 分析句子结构可知, 第一句中的18空作宾语补足语, 表示宾语发出的、正在进行的动作, 填现在分词sitting。因19空的前句和后句谓语动词都用一般过去时, 因此可判断19空填动词过去式pretended。

5. 整体理解短文, 了解大意, 弄清文脉

在阅读时, 要养成整体理解短文的习惯。在理解文章主旨要义、作者的观点、意图、立场的基础上, 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和时态的变换。只有把握文章的大意脉络, 才能正确填出过渡语、连接词和代词。

解析:24空缺少一个冠词, 因此填an。句意为: 我们之间有了愉快的交谈。根据前文中的I sat next to the man and introduced myself可知“我坐在那个人旁边, 介绍自己”故可知25空填代词both。

6. 反复练习 培养能力

从近年语法填空的命题方法和考查内容不难看出该题型强调语法知识, 但又不拘泥于语法知识, 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词汇量和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法填空的解题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 而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因此, 考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 才能在高考时有出色的发挥。

( 三) 阅读理解题的复习备考

阅读理解在高考试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常言道“得阅读者得天下”。因此, 考生有必要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在阅读时, 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原则, 按“全文、段落、句子和词语”的步骤来阅读文章。可采用速读、细读和复读的方法找到最佳答案。具体来说, 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快速浏览全文, 掌握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近年高考要求的阅读速度大约是每分钟60个词。考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 搜寻关键词 ( key words) 、主题句 ( TopicSentence) , 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 并且理清文章脉络, 把握语篇实质, 掌握文章大意。阅读时, 没有必要理解全文的意思, 应浏览文章的前言、标题、副标题、插图、表格、开头和结尾等部分, 从而抓住文章的大意。许多文章在第一段提出问题, 中间段落进行分析、例证, 最后一段是归纳结论, 每段第一句话往往是主题句。类似的文章可采用速读的方法阅读。

2. 认真理解细节, 把握文章的思路和脉络

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 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 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 议论文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 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阅读中, 根据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 弄清文章主题和细节。在阅读材料时找到相关的信息, 用铅笔划出来, 在空白处标上题号, 并与问题相对照, 确定问题的答案。然后继续往下读, 并重复上述步骤。

3. 进行逻辑推理, 挖掘隐含信息

有时, 作者并未把意图在文中说出来, 考生应根据已知信息及生活常识, 去挖掘文中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考生应根据字面意思, 通过语篇逻辑关系, 研究细节的暗示, 推敲作者的态度, 理解文章的寓意。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 ( 概括文章的主旨和选择最佳标题等) 和推理判断题。推理判断题主要针对一些推论题及寓意题, 包括作者意图、态度等。只有弄懂文章的大意, 才能进行正确的推理。推理判断题的题干通常含有这些词语: infer, imply, suggest, indicate等, 阅读问题时, 要判断出哪些问题在文章中能直接找到答案, 属于细节理解题; 哪些问题需要进行推理, 属于推理判断题。

4. 结合上下文, 猜测词义和句意

猜词是应用英语的重要能力。不但需要准确无误地理解上下文, 而且要有较大的泛读量, 掌握或认识较多的课外词汇。同时, 我们要学会“顺藤摸瓜”, 通过构词、语法、定义、同位、对比、因果、常识、上下文等线索推断词义。

5. 判断要有依据, 确保选出最佳答案

在阅读过程中, 如果遇到生词和难句, 不要中途停顿, 要一边读, 一边通过上下文猜测习语和句意, 从整体去领会文章大意, 把握文中主要信息, 注意首尾段意及各段主题句, 不要过多留意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抓主题句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有效方法。

在选择最佳答案时, 考生应首先排除错误的选项: 1与文中陈述的事实不符的选项; 2文中没有提供信息可判断正误的选项; 3与短文的内容或句子无关的选项; 4不合情理或陈述的内容不靠谱的选项。在选择最佳答案时, 一定做到有理有据, 能从文章中找一个句子、几个句子或某个段落来支撑某个判断。在速读、细读和复读几个环节中, 复读显得非常重要, 考生应通过及时地复读来最终确定最佳答案。

( 四) 短文改错题的复习备考

通过研究往年的高考试题, 考生熟悉了短文改错试题设错的方法和特点。那么, 考生需要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逐步提高纠错的能力。

考生应养成习惯, 首先整体理解短文大意, 然后以句子为单位, 从词法、句法和行文逻辑等方面识错、纠错, 多从语言运用的正确性上甄别错误。考生需要具备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 尤其是能够分析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 弄清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多从语法角度考虑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 五) 书面表达题的复习备考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的失分情况非常严重。在过去的五年中, 书面表达的平均分只有12分左右。第四档 ( 16 ~20分) 和第五档 ( 21分以上) 的考生人数加起来, 约占30 %左右, 也就是说书面表达得分在15分以下的考生占65% ~70%左右。可见考生在书面表达方面大有潜力可挖。

高考试卷分析显示, 造成书面表达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下面九种:1. 要点不全, 有些要点被遗漏;2. 句子不完整, 缺少成分;3. 文章的时态混乱、前后不一致;4. 词不达意, 写出来的不是自己想说的话;5. 单词拼写错误, 关键词写不出来;6. 表达生硬, 汉语式的表达随处可见; 7. 代词使用不准确, 指代不明, 前后不一; 8. 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与汉语标点符号混淆; 9. 书写潦草, 很难识别, 卷面涂抹, 又脏又乱。

这些“硬伤”是造成书面表达失分的主要原因。如果考生想得高分, 必须避免出现这些“硬伤”。其次, 作文中要有亮点。多使用常用的词组、短语和优美句式, 敢于尝试复杂的表达法。不要过多使用主系表结构, 不要把简单句罗列在一起, 而是尽量使用复合句 ( 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和状语从句) ; 尝试使用适当的非谓语动词形式; 用it作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的句式;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交叉使用等。设法做到要点齐全, 表达自然, 语言地道, 行文连贯, 结构严谨, 没有错误或者错误较少, 这样的文章就能得到较高的分数。

考生应经常背诵英语范文, 掌握基本的英语写作技巧。在考试前这段时间, 至少每周练习写一篇英语作文, 这样才能保证写出高质量的英语句子。近几年,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主要考查应用文, 因此,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 考生应着重练习写作各种题材的应用文, 包括书信、日记、通知、请假条、海报等。

四、查缺补漏, 提升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 考生可能遇到一些做错的题。这就暴露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在高考前, 问题被暴露出来的越早越好, 越多越好。如果考生能够一一解决这些问题, 就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应试能力。考生应关注那些自己经常出错的问题, 应及时找老师或同学帮自己弄清出错的原因。

五、进行限时训练, 完善备考技巧

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属于语言技能, 考生只有反复练习, 才能熟练掌握。在冲刺阶段, 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专题训练或限时训练, 让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例如: 在一节课上, 可以完成一篇语法填空、一篇完形填空和一篇短文改错; 或者做一组5篇阅读理解题; 或完成一篇语法填空、写一篇英语作文、做一篇短文改错。然后, 认真核对参考答案, 与同伴讨论做错的题, 或找老师弄清楚做错的题。考生做题越多, 接触的英语材料越丰富, 掌握的词汇量越大, 具备的英语知识和英语能力就会越强。

总之, 在冲刺阶段, 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 考生才能逐步熟悉英语五大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设题技巧, 掌握必备应试策略和技巧, 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只有多读多练, 考生才能不断完善应试技巧, 在高考中考出理想的分数, 步入理想的大学。

3.2024年高考复习备考方法与策略 篇三

一、试题内容

2015年的江苏生物试卷,主要以知识骨干、概念理论、生物实验以及生活实际方面为主,综合性地检验学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能力、知识延展能力以及仔细阅抓注重点的能力.

1.单、多项选择题型

选择题中的前十道题,基础知识和概念性非常强,题型设计变动不大,几乎一目了然.

例1 选择的第一题,下列有关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都是水溶性物质

C. 都含C、H、O、N 这4种元素

D.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解析 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于基础生物分子的概念性质,包括脂肪是否具有水溶性、四种生物分子的组成元素、四者的化学性质.因为四者生物分子,都能被相应的酶催化水解,所以答案A正确.因为脂肪只能溶于有机溶剂,所以B错误.因为蛋白 质的组成元素比淀粉和脂肪多一个N元素,且核酸比蛋白质多一个P元素,所以答案C错误.因为淀粉和脂肪,分别是植物细胞和生物体的储存能量的物质,而蛋白质和核酸分别是生物活动的承担者和遗产物质,所以答案D错误.

多选项中的题型,多以生物实验为基础,使其学生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对此学生在平时的DNA粗提取、脂肪、蛋白质的检验检定等试验环节,多加注意用到的流程、试剂以及实验结果等.

例2 试卷的第二十五题,图1和图2分别为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1图2

A. 图1、2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相同

B. 图1中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

C. 图2中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

D. 在图1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

解析 本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对于DNA的粗提取和鉴定试验的原理,以及试验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其中图1在鸡血细胞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是为了使细胞中的可溶物质析出,图2是为了降低溶液浓度,所以答案A错误.按照试验流程,需将滤液保留,因为水中含有DNA,所以答案B正确.因为图2是析出DNA并除杂的过程,所以答案C正确.因为蛋白质经过水解,会发生水解反应,给

A表现型,雌性后代都是B表现型,符合题意.综上,利用该同学的材料已证明该性状不是伴X染色体遗传,很可能是常染色体的从性遗传或伴Y染色体的遗传.若想进一步证明是常染色体的从性遗传还是伴Y染色体遗传,让F1果蝇交配得F2即可.若为常 染色体的从性遗传,则F2为DD∶ Dd∶ dd=1∶ 2∶ 1,F2的雄果蝇中的A表现型∶ B表现型=3∶ 1,雌果蝇中的A表现型∶ B表现型=1∶ 3;若为伴Y染色体的遗传,则F2的雄果蝇都是A表现型,雌果蝇都是B表现型.

4.高考文言文复习与备考策略 篇四

近四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考查,选文取材方面,都是写人叙事类的文章。如欧阳修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2010?墓志铭);苏轼的《陈公弼传》(2011?传记);苏辙的《伯父墓表》(2012?墓表);鱼豢的《魏略》(2013?传记)。前三年都是宋代的文学大家作品,今年是史学家作品。题型设置方面,考查的题型相对稳定,即实词词义辨析、人物形象判断、要点归纳与概括、句子翻译。常见文言实词考查比较平和,人物形象与内容归纳题没有什么变化,句子翻译题则重点强调落实关键词,句意基本流畅。

鉴于近年江苏高考文言文取材多是广义的人物传记类文章,题型也相对稳定和成熟,现从教学案例,谈谈高考文言文复习过程中的备课策略。

(一)做好引导与激励

1.从引导学生阅读文言小故事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比如:“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选自《隋唐嘉话》)

这段文字叙述的是唐太宗赏玩鹞子,魏征抓住时机劝谏君王不要耽于享乐一事。由此来看,这一小段话包含了丰富的意蕴:从选文取材的角度看,故事简洁生活化;从立意构思的角度看,文段以小见大;从君臣关系角度看,魏征谏言巧妙比方;从学科分类的角度看,文学和史书相辅相成;从作者创作故事的目的看,反映了当时清明的政治风气;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看,魏征有责任担当。

提到责任,借机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和渗透,学好古代文学作品,既是修身立学的需要,也承担传承和弘扬文化经典的历史重任。

(二)做好阅读与积累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加强阅读训练,尤其要重视阅读的流畅度、文言语感的培养。

当然,苏教版高中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除了上述提到的《史记》,大多不完全吻合于高考的人物传记,为了加强文体相似性的练习,以及对常见文言词汇、句式和结构章法有较多认识,还要组织专题传记阅读。可以以各地的高考文本为主,配合部分另选内容,这样就可以保证阅读文本的仿真性和权威性。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引领学生走近知识,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去积累和提升。

(三)做好梳理与总结

阅读,会积累一定的知识量,但还需将其梳理、分类和整合,这不仅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复习的自信,使知识更长久地保存于大脑。如果说把每一个知识点看作一颗“珍珠”,当这一堆珍珠散落时,你用手去抓他,就会发现抓到手中的很有限。而如果把散落的珍珠编缀成串,你只要一个小小的指头,便能将一整串珍珠轻轻挑起。做到这样,就需要梳理和总结。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实词“被”为例: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本《越州赵公救灾记》中“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一句,句中“被”同“披”,覆盖、遍及的意思。同样是“被”同“披”,但意思也有不同,如在《屈原列传》“屈原至于江宾,被发行吟泽畔”中,则为披散、散开之意;在《史记?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被”也同“披”,意为穿着。在《墨池记》“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句中“被”是蒙受之意。当然,在不同的语境中,“被”还有其他的解释。梳理总结后,还要及时“温习”,遵循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的“遗忘规律”,做到“温故而知新”。

(四)做好检测与训练

高考文言文题型只有四道,且前后题型不重复。针对高考考查特点,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复习的知识点要及时地巩固。受学情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考生还要加强定时检测,适当扩充知识容量,加大能力训练的密度和强度,在四道题的基础上,横向和纵向拓宽同一类知识的考察面。比如,实词题可以多增加五六道,虚词中也可增加类似用法和意义的训练,其他题型也是如此。在训练难度的把握上要有梯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遵循学习的规律。检测后要做好反馈,然后再安排同一知识点的拓展训练,学生对训练过的知识回头望,这样的训练就能发挥以一当十的作用。

当然,高三文言文复习,要认真地研读考试说明,对文本进行分析、综合,不能全靠经验,车子不倒只顾推,一头扎进题海中。既要重视文本阅读,又讲究策略方法,立足每一个知识点,落实好每一个细节,才会产生规模效应。

5.高考英语复习备考策略 篇五

二、科学的复习方法,直击英语高分记住,高考是筛选人才的考试,很多考题、考点都是有规律了,掌握了规律就抓住了分数,下面,我们就复习讲解一些适用的方法。

1、课本是基础、单词是关键任何科目的考察都是课本为基础,英语也不例外,对于英语课本中所要记忆的单词,必须全部记忆、全部掌握,面对教材中的语言知识,语言基础,要学会归纳和总结,找出期中的规律,抓住关键的记忆线索,形成英语知识网络,保证再次遇到不丢分。

另外,还要在认真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按照考试的要求,找出英语知识的内在关系,将知识分版块记忆运用,如词汇、句型、语法、交际用语、 篇章结构等,都要找出其内在关联,找出考好英语的关键所在,这其中的单词更是重中之重。

其次,就是在做英语试卷的时间,要找出卷子的经典考点、经典语句,和书本中的知识内容相对应,做到书本对接试卷,试卷回归课本,循环复习,这样的效果会翻倍。

2. 多背短文,多记经典语句现在,英语的考察更趋向于灵活化,已经很少出现死记硬背的内容,更不要奢望出现课外、书本的原句,特别是阅读理解,如果没有足够的短文储备,很难应对,所以,对于考生来说,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从单词篇、语法篇、短语篇、短句篇等循序渐进的复习。

3.差生、中等生、优等生如何复习

6.高考英语备考复习策略安排 篇六

一轮复习一般从20_年9月到20_年3月底。复习的目的是夯实语言基础知识,系统构建英语知识网络。高考英语试卷虽然都是原创试题,从表面上看,试卷考查内容与英语课本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同英语学科教材是高度关联的,试题中的词汇、考查的主题等同单元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教材的复习非常重要。教材文本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载体,在一轮复习中要坚持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复习依据,以课本单元内容为本,采取“紧扣课本、分单元复习、循序渐进”的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紧扣课本、夯实基础、突出语篇、重视能力”的指导思想。一轮复习要注意两点:

因材施教,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在一轮复习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像新授课教学那样细致入微、面面俱到地重复一遍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的答疑解惑为辅的一轮复习方式是黄冈中学的一贯做法。在复习每一个单元时,教师指导监督学生完成课堂布置的任务,观察学生复习情况,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之后,每单元花一节课的时间集中处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疑点,花一节课讲解一轮复习资料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每单元讲课的时间只有两节课(不包括评讲试卷)。在一轮复习前,备课组要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并向学生作出具体说明,其中包括一轮复习目标、时间长度、复习内容、复习进度、复习方法等,便于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个人学习计划。

阅读训练要常抓不懈。高考阅读试题题材广泛,语言原汁原味,试题难度较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学生要有专门的阅读计划,要坚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阅读训练,巩固所学词汇,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突破难点

二轮复习的时间是20_年4月初到5月第一周。复习的目的是突破难点,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二轮复习为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交替进行的阶段,特别要搞好专题训练,如:语言知识专题、阅读理解专题、“7选5”专题、完形填空专题、语法填空专题和写作专题等。二轮复习要实现的目标包括:巩固一轮复习成果,完善知识体系,查漏补缺,掌握方法规律,提升解题能力,提高听、读、写的能力。

研究高考英语试题,精心挑选复习专题。高考英语试题注重选取体现立德树人思想的语篇,注重利用语篇考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二轮专题复习时,教师应为学生精心挑选题材多样、时代性强且具有育人价值的试题,尤其要选取一些有中国文化元素的阅读语篇,命制阅读理解和语法填空试题。实际上,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中不断出现有关中国文化的语篇文段,如20_年新高考英语I卷语法填空就是一篇介绍游览黄山美景经历的英语语篇。

加强写作新题型的指导,提升读后续写的表达能力。新高考增加了读后续写这个新题型,难度大,对学生的读写能力要求高。教师要依据读后续写的写作要求和特点,教会学生如何构思,如何利用文本续写,如何达到写作的条理性、准确性、得体性、流畅性、简洁多样性、思想性和美观性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考试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作文,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评讲。建议教师采取多种方法批改作文,如:学生自批,教师审阅;学生互批,教师审阅;教师批改等。经常面批面改,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

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教师要加强各种题型的答题指导,帮学生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提高英语解题能力。

三轮复习:模拟训练,提高能力

三轮复习的时间是20_年5月第二周到6月初。复习的目的是通过全真模拟训练,提升综合能力。一轮和二轮复习完成之后,距离高考仅有一个月时间,大家该做些什么呢? 黄冈中学的做法是:每周组织一次模拟考试,总共进行四次模拟考试,考后教师评讲试卷。除了评讲试卷外,教师不准在教室讲课,不准发放训练试题,教师的工作就是按照年级统一安排的课表在各班教室进行辅导和答疑。英语学科共有四套模拟试题,教师们对高考题进行全面深入仔细研究以后,列出考查内容细目表,由四个命题小组完成。各个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历经几个月的时间精心命制和审题,反复打磨,最后定稿。前三套题难度略高于高考,最后一套题难度基本同上一年高考难度相当或略低于高考难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考前增强信心,以积极的心态从容应考。通过模拟考试,学生分析试卷的失分点,找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症下药,弥补薄弱环节,提高综合能力。

7.高考英语复习备考策略 篇七

一、单项选择

由于各方面原因, 语言知识的传授仍然是教学的重点或次重点, 教学中仍大量采用单项解决逐项训练的方式, 高考试题中仍保留了相对数量的单项测试题。

此题考查方向为:基础语法知识、语法知识+情景交际 (即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 、词语辨析 (词义理解) 、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情景交际等5类内容。

单项填空复习策略:

1.务必把动词作为复习重点。对动词时态, 常见基本概念要搞清楚;弄清情态动词的基本用法, 要在对话中体会和形成语感;非谓语动词用法十分重要, 要保证一定数量的练习。高考对各种从句的考查必不可少, 可通过对阅读材料中长难句的理解和做一定量的练习来解决。

2.加强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的训练。

3.要摈弃孤立语句知识的学习、单纯语言知识的灌输和语法为纲的教学思路。应按实际交际的需求 (语境设置) 进行语法知识的分类与教学, 按社会话题的需求进行句型和用语的分类和教学。

二、完形填空

该题旨在检测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在短文所设计的语言情景中, 综合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和词汇辨析。完形填空专题的知识覆盖面:词汇知识——词义、用法、搭配;语法知识;篇章知识;生活常识和文化背景知识。

完形填空短文的选材常体现如下原则: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符合时代要求;短文难易程度一般略低于阅读理解的短文;体裁可以是叙述文体, 陈述事实, 也可以是夹叙夹议, 引出多个人物语言, 增加题目难度。

答题思路一般为:

1.做题前, 先通读全文, 形成宏观认识;不可采取看一句做一题的单项解题法;

2.逐题微观选择时, 要分析各题测试意图, 理清前后关系;左顾右盼, 弄清句子结构, 注意备选答案动词的主谓搭配、动宾搭配, 名词是否有与前后动词、介词的搭配。

3.根据上下文关系寻信息, 推理判断空白处所缺内容, 再去选项中寻找所需词语, 避免错误选项的干扰;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信息和常识作出最佳选择。

4.解题陷入困境时, 要充分利用推导和逻辑联想来判断;选项完成后, 再次核对推敲, 纠正失误。

三、阅读理解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词汇量为前提。那么, 学生到底应该掌握多少词汇, 掌握哪些词汇, 在阅读时才会得心应手呢?这样的问题恐怕谁也不好回答。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 掌握3000个词汇应该够了。但是, 实际情况是, 即使学生认识教材中的每个单词, 在阅读时还是会出现困难。更何况, 大部分中等水平的学生不具备考试大纲要求的词汇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该从最常用词入手, 尤其掌握好文章中的常用结构词;养成快速阅读、获取文章大意的习惯;培养猜词能力。

猜测的词义可能不够准确, 但大方向是可以把握的, 不会影响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猜测词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利用定义线索猜测词义。2.利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猜测词义。3.利用因果关系猜测词义。4.利用同位语、定语猜测词义。5.利用构词法猜测词义。猜测词义的方法有很多, 这里不再一一叙述。

除了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猜词能力外, 我们还必须让学生熟悉文体, 熟悉文章的“六要素”即“5w+1h”。同时, 我们要对阅读理解试题的类型加以分析、研究、让学生熟悉常见的题型, 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答题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任务型阅读

该题型体现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语言技能目标:高中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任务型阅读”题的解题难点是: (1) 限词填空; (2) 部分题目自行概括; (3) 所填词汇受限于空档前后句子环境, 部分词汇需要适当变形; (4) 部分学生理解能力水平与高考要求有差距, 而且知识面不够宽; (5) 部分学生不具备篇章结构分析能力, 难以完成短文内容与图表的切换。

“任务型阅读”解题技巧是: (1) 读表格了解文章的结构, 这样在阅读文章时就会有针对性, 也便于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 (2) 在看完题目后, 考生不妨采用“三读法”来对付此题。“三读法”的具体操作是:第一步, 首先通读文章一遍, 弄清文章大意;第二步, 细读文章一遍, 一边读, 一边做, 在读的时候要留意与题目有关的信息点, 在做的时候, 要及时找到文章中的相关段落和对应的信息点;第三步, 考生在做完该题之后, 还要把所填表格中的内容细读一遍, 检查所填之词是否符合表格要求, 注意词性、时态、单词拼写等。

五、写作

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熟悉文体, 有一举两得之效——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也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文章的写法。具体说来, 要让学生写出一篇较好的文章, 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1.让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一些基本的句型结构。

2.让学生掌握、熟悉各种文体基本的开篇写作、段落写作和结尾写作方式。

3.用好连接词语。连词能将一个个零形部件般的提纲式单句或段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作品, 这些词在文章中能起到启、承、转、合的作用, 以增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使文章条理清楚、自然流畅。总之, 写作有法, 却无定法, 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灵活运用。

4.采用多样化的句式。一篇好作文不可能由单一的提纲式的句子组成, 学生的英语作文应力求避免一味地使用单一句型。如“主+谓+宾+状”这一基本句型, 有时可以换成“状+主+谓+宾”的句式。适当利用状语前置, 倒装、从句等, 可以避免文章句式的呆板乏味, 收到良好的效果。

8.2024年高考复习备考方法与策略 篇八

关键词:高考化学 复习方法 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203-01

1 分析问题,探索方向

对于刚迈入高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和任务及如何进行化学复习,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同样对老师来说,高考的新政策也促使他们急需解决这一问题。所以,老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基础水平和学校现有条件,探索复习方向,为学生顺利完成复习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分析和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对往年的化学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化学出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即遵循文中有变的原则,而且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和稳定性。因此综合先前的课改教学标准来对近年的化学高考试题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总结出这些试题的共性,包括卷面构成、题型、考试重点、能力要求等,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重视对新教材及新课标的研究。经过分析可以发现,新教材和新课标都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如:新教材中加入了更多的实验内容,探究性的内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学生动手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新教材在实施的过程中除了要求教师对基础知识进行传授,更重要的是能够传授学生一些科学的方法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可以肯定的是,新教材和新课标的变化一定会在新的高考试题中得以体现。因此对新教材和新课改进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复习方向,使得复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化学复习要严格按照考纲要求来进行,对于考纲一定要深入研究,从而明确高考的命题思想、能力要求、考查方式、题型、知识构成及比例等。此外,为了能适时调修复习计划,还应注重形成性评价方式,始终贯穿复习过程。

2 强化“双基”,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

主干知识:这一部分是学科知识的重点内容。包含核心概念、基本技能、主要规律和原理四个部分,是学科的骨干支柱。

核心知识:考试大纲中要求理解(掌握)的知识。《考试大纲》通过归纳、总结、类比、联想,不仅增强了学生知识的条理性和系统性,还从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能力方面培养了学生。

3 基础与综合同步,切实抓好三轮复习

首轮复习的任务就是打好并落实基础。此时学生对前两年的知识遗忘量较大,所以第一轮复习所耗费的时间也是最多的,差不多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

第一轮: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结构。

内容目标:依据教材内容,系统的复习。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了解教材教学标准体系,总结知识重点,又要让学生手脑并用,进行系统地练习。

实施方法:还原到教材内容上,凸显内容的“全、联、活”,并采用以下四个环节加以实施,即“查、讲、练、考”。

第二轮:综合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内容目标:这一环节主要是对知识的一个系统化,并对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结构化和网络化,也就是将零散的内容点连接成线,从而形成网的过程。培养并使得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各方面能力有所提升。

实施方法:归纳划分,专项讲解、强化练习。对于这一板块的重点,体现在掌握并运用分析、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上。

第三轮:综合性练习,提高高考适应性。

4 抓落实,向规范化训练要质量

(1)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首先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2)加强规范训练。提出“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等标语口号,时刻警示告诫学生。

(3)创设条件,让学生暴露思维缺陷,对症下药,讲清错因,并进行针对性练习。

(4)对学生实施审题指导。有些学生在审题时会出现看错、写错、看漏等现象,最常见的是:题目所给的直接材料审不全;隐含的信息提取不出来等。造成会的题目得分不全,甚至不得分,造成这一现象70%以上都是审题所致。建议采取四字审题训练法,即“读、划、联、挖”,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后,将会有显著成效的。

(5)及时反思,查漏补缺。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求学生及时反思,及时纠正,深入分析出错的题目,归纳总结原因根本所在,并将其整理到改错本上,周期性的进行翻阅、复习,努力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5 加强实验设计教学

化学实验设计能力要一种综合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已知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实验设计也是学生最感头疼、最难得分的领域。在复习备考时,可先易后难,先熟练后创新。可以考虑让学生先对一些能够熟练掌握的实验进行创新设计,然后再进行陌生化学实验的设计,进行化学实验设计训练一定要遵循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进行实验讲评时,老师应将实验设计思路作为重点讲评对象,对学生的大胆假设给予肯定和鼓励,发挥其自主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多种可行的方案。化学实验教学是不可以脱离课本内容的,必须以课本中的实验为准。

参考文献

[1]宋卫华.浅谈高考化学实验的复习[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9).

[2]王鸿宇.高考备考中如何做好化学实验复习[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4).

9.2024年高考复习备考方法与策略 篇九

泰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

徐 明

2010年江苏高考命题将会进一步紧扣考纲所列的考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贴近课改,贴近学生,运用“新材料、新情境”,贯通古今,关联中外,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回顾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仍是以《考试说明》范围内的知识为依据,命题者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和考查内容的平衡问题,考点的选择服从命题的需要;在试题设计上借助于丰富的史料,以独到的视野和角度,从关键细节设置问题,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在多大程度上领悟了应掌握的史实,做到知识源于教材,考查高于教材,这不仅有利于解决江苏“一标多本”的矛盾与问题,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科素质和潜能,能够较好地鉴别考生的学科素质的差异,充分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考试评价原则。总的说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进一步强调对试题材料的分析,把细节作为阅读材料的突破口

材料型选择题在以前的高考中已涉及颇多,09年更突出了历史学科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基本特点。选择题基本上都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但问题的关键是,由于09年的考题以材料的某个细节作为题眼。如第5题,“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学生要了解这是场什么运动,必定先要找出关键词如“基督教国家”,由此想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教义中提到过利用基督教,进而得出答案。

2.重视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

命题者以全新的视野和角度,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在多大程度上领悟了应掌握的史实,从而提高了试题的灵活性。一是个体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如《辛丑条约》的内容一直是学生难以掌握和应用的内容,一般学生能记住内容要点就很不错了,试卷的第8题不是直接考《辛丑条约》的内容,而是从驻华北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与《辛丑条约》的内容联系起来,命题人对试题切入点的把握可谓是煞费苦心。二是对历史发展过程特征的理解和运用。如选择题第6题,把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发展特点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相类比。如果学生单纯地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就无法全面地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无疑是增加了思维的灵活性。由此可以看出,在能力方面,全面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 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次的考查目标,加大了能力的考核,单纯考课本知识记忆的少,对知识识记层面的考查也是通过对知识的运用来考查。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较宽的知识面,而且有比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3.重视对历史事件影响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的把握

一是准确性,如第2小题三省精细分工的作用一题,有些学生认为三省的设立是对相权的剥夺,这就说明有的学生对三省制度特点的准确性把握不够,三省制的特点是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来保证君权的独尊。又如第13题古代雅典实行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的影响,实行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与公民大会的决策如何没有关系。

二是全面性,如第18题,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的客观作用,如果仅囿于课本内容的理解,他们只能选择增加就业机会和刺激消费需求,但我们也要懂得,政府兴办公共工程,必然会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又如第20题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四个选项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或存在的弊端。由于有的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作用认识不全面而不能理解为什么要选“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因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劳务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就成为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的重要因素。

4.主观题的设问倾向于对学生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

历史主观题既注重对各种文字或图表形式的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又更加重视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方法的考查。09年的试卷材料精干,文字阅读障碍不大,设问也紧扣材料。但是首先它不仅要求考生具有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要求考生能根据材料内容论证问题的观点。如明代江南士大夫一题就不仅要求考生答出江南士大夫致富的途径和江南社会风气的变化,还要论证试题中学者的观点。其次是试题不仅要求考生思考材料中现象产生的因素,还要通过分析史料,对不同学者的研究视角进行认识和评判。如我国婚姻观的变化一题,试题不仅要求考生分析近代以来人们婚姻态度的变化及原因,还要求分析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并要求学生对视角的不同进行认识。可见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拔高到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能力的层面上来了。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多元史观去分析历史问题,得出历史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对历史的解释是受到一定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影响的。又如考王安石变法,试卷提供了同时代的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四位人物对变法分别提出不同的看法,有全盘赞同、有全面反对、也有区别对待,让考生就此分析评判。另外,对甘地的评价要求考生跳出材料的局限,掌握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方法。使学生了解现在的史学研究领域和掌握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5.立足江苏,关注社会,突出四大历史史观,时代感强

试题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并突出体现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史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新进展。如第1、2题对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感悟;第3题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华积淀的体现;第6、7题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体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脉搏;第10题对当今农村改革有警示作用;第13、15题揭示世界文明多样性;第11、19题说明新时期中国参与联合国事务和冷战时期美苏争霸两个角度揭示中国反霸权主义、和平崛起的外交政策;第18、24题体现应对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合作必要性;第20题体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时代潮流下的不利影响;第21题考查了江南士大夫的活动和近代以来婚姻观的变化,这不仅说明社会生活史的重要性,更说明命题者认识到文明史的内容应涵盖我们以往通史所涉及的内容,并且还包涵了宗教、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多领域,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中认识到中华民族对近代化的追求。不回避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以史为鉴,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6.重视对《考试说明》新增知识点的考查

如试题23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认识程度和对史料的阅读能力。又如第25题王安石变法也是09年考试说明新增的内容。

总之,江苏高考试题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和学科素养,从而把真正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生选拔出来,这个趋势是积极的。但是对今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教师来说,教学中传统的传授书本知识和单纯的题海战术的招数越来越不灵了,必须要转变思想,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还原历史课堂的本来面目;对学生来说,死记课本盲目做题的复习做法意味着死路一条,必须要解放思想,学习中乐于思考,讲究方法,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09年江苏高考的历史试卷,是我省自主命题以来质量较好、难度较高的一份试卷。试题注重考查能力和学科素养,2010年的历史高考试卷中,命题者会继续坚持这个方向。在我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的大背景下,对高三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复习迎考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对201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并灵活运用

《考试说明》是历史高考的命题依据,也是高三师生复习备考的依据。高三复习必须以《考试说明》为复习的指针,始终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研读中得出以下几个变化:①试卷结构中的分值比例有所微调,必做题的比例由 09年的84%升至85%,选做题的比例由09年16%降至 15%,体现出2010年历史科高考仍然是注重对必修知识的考查;②从考查内容来看,必修和选修部分皆有调整,必修部分补充和增加内容较多,其中古代史部分,如“西周政权的灭亡、民间手工业、闭关锁国政策、陆九渊心学思想、绘画的起源和演变、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罗马帝国”等;近代史部分,如“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科学与宗教对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及其根源、土地革命、抗战胜利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现代史部分,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等。③必修部分删减的内容不多,如:“中国书画的发展脉胳、巴黎公社的主要措施及其经验教训、三元里人民抗英、二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过渡时期总路线”等;④必修说明中部分内容的表述也有所变化,体现了考查侧重点的调整。如:“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内容和后果调整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二战后美国和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调整为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等;⑤选修内容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部分增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部分删减了“柏拉图、杰出的科学家”等。针对《考试说明》的解读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更应当和课标的《教学要求》相联系,并和新高考样题结合起来深入研究,真正吃透《说明》,达到灵活运用,还要非常熟悉《考试说明》的各种能力要求,在复习过程中指导学生逐渐向高考靠拢。2.落实学科基础知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不能因高考试题难度的提高而放松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记忆,去进行所谓的能力培养,必须以基础知识的把握促学科能力的提高。复习中要加强知识的梳理、探究、变通与整合。对《考试说明》涉及的知识点逐一过关,通过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反复刺激,历史复习要突出主干,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点的关系图。利用课本标题,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注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打破章节、目录等原有的知识结构,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梳理,把同类知识、相关知识,甚至是中外史知识进行重组,将知识进行纵向的、横向的多方位的延伸、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点对准备考试尤为奏效。

引导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准确把握。针对目前学生存在概念理解不到位(死记硬背而不是随机应变)的问题,要加强对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尤其加强时间概念教学、理清专题核心线索、紧扣考点、抓基础、处理好讲与练习的关系、考点梳理要到位、简约化、抓关键词。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的把握和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纵向梳理,是新课程专题模块史的一个显著方向,也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之一。学生能够记忆和运用一些具体的史实,但是未必能够将它们置于一定的 历史阶段和一定的历史走势里去记忆和运用,碰到这样一些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多数是一个词“卡壳”(或“无奈”)。构建以目录、章节标题、课本黑体字为主线的历史知识网络体系;运用课本知识架构横向与纵向联系的网络体系;分地域或时政热点来架构知识体系。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培养学生必备的历史素养和基本的思维方法。

3.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在“五严”新形势背景下,课堂是提高学科成绩的主阵地,要实实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历史教师课堂教学不能放松,要精心安排好仅有而且宝贵的几节课,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守住这块阵地。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应该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力求做到“精讲”“精练”“精评”,讲练结合,练后精评。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自我消化时间,新课程下的高考不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和简单的强化训练,而是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的反思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当然,这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和安排,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规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特别是对历史概念、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线索要加强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上课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记好课堂笔记。课后要认真整理课堂笔记,对整理的内容要及时回顾、集中纠错,消除盲点。

4.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高三历史复习

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信息量进一步加大,这给我们透露的信息是历史课堂教学应该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运用信息“培养能力”型的转变。2010年是实施新课程的第六年,09年的高考试题在学科思想深度和得分难度都有大幅度的提升,09年试卷给那些习惯于穿新鞋走老路的老师以强烈的震撼。那种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得高分的招数已经不灵了,用新课程的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还原历史课堂的真实面目。一要尊重课标,反对死扣教材,敢于以课标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二要尊重学生,把课堂学习的舞台让给学生,给学生以充分活动的空间。三要尊重学科特点,要充分关注学科前沿,渗透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5.吸纳最新史观,关注史学范式

近年来,文明史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式范式和社会史范式对高考历史试题的设计影响很大。这也是09年江苏卷历史试题的一大亮点。高考命题人员大多数为高等学校历史领域的研究专家,他们对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某些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在命题过程中 必然渗透他们关于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学术观点。高三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新学术观点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专业知识领域。第一,要关注文明史。“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总纲,也是2010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文明史观:①必修1政治文明;必修2物质文明;必修3精神文明; ②中华文明:辉煌和骄傲的古代文明;曲折和屈辱的近代文明;崛起和复兴的当代文明。第二,要关注现代化史观:世界近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第三,要关注全球史观:放到全球看局部;站在局部看全球。第四,要关注自然。新课程既然关注文明史,必然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第五,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增加对史料的鉴别和评价等方面的训练。对教材知识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6.研究高考试题,训练解题方法技巧

能力只有在训练中得到提高,科学的训练是提高能力的有效方式。切实加强课堂训练,第一,选题要围绕“新材料、新情境、新设计”。多做新课改地区的高考题、模拟题,按题型或内容将其分类汇编,学生加以练习,让学生消除对高考试题的神秘感,增强信心。高考试题的规范性、导向性不容置疑。在二三轮的专题或模拟训练中,要注意加强分析和研究高考试题,可以选做一些江苏、广东近年高考试题。师生共同解答每个题目,领悟并总结解答各种高考题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开阔思维;第二,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没有正确的审题,只能徒劳无功。审题能力薄弱(浅尝辄止而不是深入本质,僵化而不是变式)。审题包括审题目、审材料等,在复习中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删除无效信息、防止干扰信息。引导学生会找“题眼”,领会试题的“立意”所在。依据“找出关键词语→ 弄清答题的方向和要求→找准试题设问和教材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点”的审题程序,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第三,训练学生学会答题的方法,尤其是要加强对材料题解题步骤的训练,针对学生存在概括能力差(罗列抄袭而不是抽象归纳),指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准确地获取信息,有层次地阐述结论。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第四,注意《考试说明》中例题的使用,学生存在思维方式偏离题目要求(见题背书而不是就题论题),一定要安排好错题训练。第五,强化训练学生的历史语言表达能力,紧扣得分点,规范答题语言,减少失分。学生答题不规范是失分的一个“大户”,因此,在后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错误为反例,加强规范解题的指导,重视答题思维的逻辑性、思路的广阔性、表述的严密性和科学性、答题的完整性,而要求学生规范答题,教师在复习中也需做到规范,如语言规范,板书规范等等。第六,限时训练,提高解题速度,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和实用性。7.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焦点

历史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其学科属性决定其必然与当今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关心的问题相联系,突出其“学以致用,资政教化”的社会功用。09年的各地高考历史试卷中,以当今社会和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的试题大量出现。所以在考前复习时,应尝试以某一个社会问题为主题用历史思维展开综合阐述,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整体与逻辑性,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分享改革成果、经济刺激、德国统一等热点主题。

同时注重四个结合:(1)传统与创新交替。传统指的是基本题型没有改变,还是采用了两大类型:选择题和材料题型。内容以考查基础与主干知识为主,没有出现全新的题型。创新则指的是题目内涵的设计上摆脱了过去就事论事的模式,开始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基础与能力并重。突出了以能力立意素质考查为中心,着重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3)情感与生活结合。新高考在题目的设置上较好的地体现了三类价值观:一是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如民生、人权、民主等;二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三是爱国主义精神。注重树立全球意识、国际意识、多元意识、社会问题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等重要的价值观念。(4)历史与现实互映。重视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和试题的综合性。从现实立意,从古今联系中取材是新高考试卷最为鲜明的特色。

充分认识到历史学科的人文色彩,理解、阐释和表达其实已经成为历史学科决定高考胜负的关键因素。尽管表达不是大段叙述而只是1—2句话的事,但这1—2句的概括甚难。后阶段的历史复习当关注这些方面。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平时练习只重视材料的形式,而忽略材料的阐释价值,是应当诫勉的。关注现实但绝对要防止滑向为现实作注脚的时政方向,那就不是历史,也不是江苏高校历史教授们的擅长,学术之气、雅正之风既是江苏卷特点,平时的练习当力求诫勉图片繁多、语言罗嗦、端庄不够的弊病。

8.注意收集信息资料,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加强对高考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做到信息互通有无。要科学应对外来信息,进行题目再加工,为进一步发展提升我市历史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徐 明

10.2013年高考数学复习备考方案 篇十

几年来安徽省数学学科单独命题,总的来说,试卷结构合理、难易程度适中,继承和发扬了全国试卷的优点,又有安徽自己的命题特色,符合安徽省招生和考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他们应有的水平,也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为了使我校在2013年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我们分析了近几年我省及各省和全国高考数学试题,经全体高三教师的共同商讨与精心的策划,本学期制定了如下复习方案。

一、去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正确的处理了以下几个关系: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能力的关系

试题着眼于能力立意,但没有削弱对基础知识、思想方法的考察,对基础知识、思想方法的考察贯穿于整个试卷,如前5题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如

均涉及周期函数,但却采用了间接的给出方式,需要考生挖掘题中所隐含的信息,并且体现了对文理科考生的不同要求。

二、对2013年高考的看法

安徽省2013年招生人数增加有限,高考录取率会连续两年走低,约为50%,低于去年,难度继续保持平稳,但选择题难度略有提高,2013年安徽省高考数学命题仍然会坚持“试卷立足于平稳过渡,局部创新"的命题原则.平稳过渡主要表现在:稳在试卷结构、题型题量上、稳在各部分内容及新增内容的分值比例上,稳在难易程度上。继续溶入新的教育理念,汲取新课程中的新思想,强调基础和能力的并存、知识与能力并举,在新旧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突出考查思维、运算、应用等几方面的能力,题型结构与试题难度没有变化,突出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考查,扩展和更新高考命题的重点、热点,加大新教材增加内容的考查力度。

主干知识突出化,数学学科共有130多个知识点,对于支撑高中数学学科的函数,不等式与导数,三角函数与向量,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内容在数学试卷中有较高比例,并达到了必要的深度和高度,从而构成了数学试卷的主体.它们的考查题型与方式不断更新,始终占据着高考试卷的突出位置。

学科知识综合化,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试题,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有利于考生展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有利于考生从不同角度切人,形成多种解法,为考生的解题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思想方法主导化,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高考数学命题多年来所坚持的方向.近几年的数学高考十分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并贯穿于整个试卷中。

新增内容工具化,新课程教材的新增内容为:简易逻辑、向量、概率与统计、导数这些内容给高中数学增添了活力,并提供了更多新的研究方法.如导数工具的引入与广泛运用,大大拓展了函数的研究范围;向量工具的引人,使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与代数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应用问题生活化,前几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数学试题中,数学应用问题多以药物检验、射击、课程考核、数学竞赛、煤矿安全等为背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课本、贴近问题的实际,逐步形成了有数学内涵和教育功能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命题风格,体现了“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命题原则。

高等数学初等化,近年高考数学加强了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衔接,以紧密联系中学数学的素材为背景,设计试题,来考查学生潜能的命题基本思路,特别是学生进入高校后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如重点考查函数性质的描述、向量的应用、数列求和以及随机分布等内容.除此以外,将高等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直接引用,以创新题的形式考查,如函数凸凹性与中值定理知识等.解题方法高等化,初等数学方法注重技巧,往往陷入:“偏、难、怪”的泥淖,而高等数学方法注重程序(通法),淡化技巧.数学新高考更注重解题方法高等化。

1、三角函数

文科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要求,由了解提升为理解,理科也是这样。文理科对三角函数图像的要求从了解提升为理解,提醒考生在复习中应做到熟练地画出三角函数图像,解决诸如,对称中心、对称轴、周期、单调区间等问题,在解答题中,要注意利用三角恒等式进行化简及函数三个性质的考查。

去年安徽卷三角函数约占10分,低于前年,属考查的主干内容之一。去年各自主命题省市的三角函数考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与三角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与三角函数图像有关的问题;应用同角变换和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及化简、证明等问题;与周期性和对称性有关的问题;三角形中的问题.三角函数突出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考查,三角变换的难度有所降低,同时,以三角形为载体,以三角函数为核心,以正余弦公式为主体,考查三角变换

及其应用的能力,已成为考试热点.2、向量

去年安徽卷向量考查一题,与空间几何结合,考查向量的基本运算,向量是新增的重点内容,它融代数特征和几何特征于一体,能与三角函数、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自然交汇、亲密接触.在处理位置关系、长度、夹角计算上都有优势,向量作为代数与几何的纽带,理应发挥其坐标运算与动点轨迹、曲线方程等综合方面的工具性功能.2006年,不少省、市有这方面的匠心独运的试题,而我省的高考卷中,仅有第6题和第14题两个基本题.第19题立体几何虽可以运用向量解法,但传统方法也较简单,无法凸现向量的价值,没有出现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题,向量运用没有新动作.因此加大对向量的考查力度,充分体现向量的工具价值和思维价值,应该是今后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向量和平面几何的结合是高考选择、填空题的命题亮点,向量不再停留在问题的直接表达水平上,而与解几、函数、三角等知识有机结合将成为一种趋势,会逐渐增加其综合程度.3、函数与导数

从去年安徽省自主命题的内容看,函数考查力度加大,特别是文科,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有向抽象函数发展的趋势.函数的图像应注意平移、伸缩变换与对称变换的利用,注意函数的对称性与函数值的变化趋势.要重视函数的最值与反函数的新题型.函数的导数作为研究函数性质的一种新工具,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等方面有着传统工具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函数与导数的结合是高考的热点题型,如江苏卷以立体几何为背景设置了以函数为主体,与导数综合的应用题,福建也设置了函数应用题。2006年导数应用型试题的出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因为三次函数的导数是二次函数,所以对三次函数的命题也是有可能的.导数与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综合,可以命出有特色的试题,也应加以重视.4、立体几何

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诸如空问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证明,线面之间角与距离的计算,尤其是以多面体和球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与计算,仍然是立几考查的重点.由于空间量的引入,更为传统的立体几何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几何推理运算化开辟了新的途径,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更使繁杂的立体几何问题的解决变得思路流畅,从而形成了数形结合的又一大亮点.立体几何试题往往有传统解法和向量解法两种,近几年高考命题时向量解法.和传统解法各占50%,模型也多样化 如台体.5、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的重点仍然是圆锥曲线的性质,包括:直线的倾斜角、斜率、距离、平行垂直、点对称、直线对称、线性规划有关问题等等.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轨迹问题,仍然以考查方程思想及用韦达定理处理弦长和弦中点为重点,常考常新.坐标法使平面向量与平面解析几何自然地联系并有机结合起来。相关交汇试题应运而生,涉及圆锥曲线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也是命题亮点.6、数列与极限

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Sn和an之间的关系等都是经常考查的重点,需要灵活掌握、应用.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而不等式是深刻认识函数与数列的工具,三者综合的求解题与求证题是对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双重检验,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新热点.递推数列的考查也有加大的趋势,试题往往以比较抽象的数列入手,给出数列一些性质,要求考生进行严格的逻辑论证.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或证明数列的其他一些性质,考查学生思维能力与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一些基本的方法如错位相减,迭代法也常考常新.7、概率统计

排列组合与概率统计是近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是数学应用考查的主流题型,且对随机变量考查的深度与难度有明显加强的态势,分值超过其所占课时的比重.这部分考查内容包括:二项式定理的运用;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在选择题填空题中,抽样的方法是重点,在解答题中,排列、组合与概率是重点.其考查方式往往以排列组合为基础,着重考查学生应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科考查重点为等可能事件概率题型、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题型、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题型、独立重复试验概率题型,以上四种与数字特征计算一起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构成一道综合题,属于容易题。;文科以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求法为主.,文科卷以“抽样”相关内容为题材设计试题,正是我们极易忽视的考点,所以要考纲要求复习,不能猜题,押题。

8、不等式

不等式作为一种工具广泛地应用在涉及函数、数列、解几等知识的考查中,历年各地高考卷多次考查不等式,2005年安徽使用的全国卷I的理科压轴题的不等式证明题,还难到了不少考生.但2006年安徽卷不等式受冷遇.未见单独不等式试题,2007年安徽考了一些基本的不等式,如简单的指数和对数不等式,也提醒我们不能随意猜题押题,要按照考纲要求进行系统复习并在今年复习中对不等式引起重视.不等式重点考五种题型:解不等式(组);证明不等式;比较大小;不等式的应用;不等式的综合性问题.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查不等式性质、解法及均值不等式.解答题一般都是在与其它知识的交汇中考查含参量不等式的解法或与数列、函数综合的不等式证明.9、新信息迁移题、探索性试题、高等数学初等化题

“新信息迁移题”主要通过学生观察、阅读理解所定义的新概念、新运算,从中获得解题所需知识、信息,并立即将其综合应用到实际解题过程中,考查其阅读理解、知识迁移能力和后续学习的潜能.2006年的新信息迁移题在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频繁出现,2007年出现又偏少。高等数学下放题“数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竭力倡导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近年来,高考明显加大了对学生直觉猜想、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等重要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力度,由归纳得到猜想,由类比发现新知等试题都有较高的能力要求,对阅渎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代数推理能力及归纳猜想、类比发现等创新意识均有较高要求,旨在进一步考查学生后续学习的潜能,提高试题的区分度,一般作为作为压轴题出现。

10、创新题型

新课程的实施特别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高考中如何体现和考查,是摆在命题者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在知识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2006年各地高考题的一大亮点.两个不同的数学知识点如何交汇,为什么可以交汇?引起交汇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下面仅从引起数学知识交汇的几个“关键词”来探究一下,以引起注意。

①“周期”——引起三角与数列交汇

周期是三角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而在数列中有一种特殊的数列叫周期数列,把两者交织在一起,使考查的问题新颖别致,有效地反映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②“角”——引起向量与三角交汇

平面向量中的夹角是引起向量与三角交汇的主要因素,它把向量与三角函数有机地综合在一起,使三角问题得以充实与加强,有效地考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③“几何”——引起向量与解析几何的交汇

向量具有“数”与“形”的双重功能,而解析几何的本质是利用“数”去研究几何问题,“几何”是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有效地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④“坐标”——引起向量与数列交汇

向量中引进坐标形式,其目的是显示其运算功能,若把坐标点列化,则易与数列交汇,由向量与数列交汇而出现的问题形式新颖,极易体现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试验次数”——引起概率与数列交汇

概率是某一件事发生的频率的极限值,它是基于大量实试的基础上产生的结果,“试验次数”是概率的基本特征,它可按次数的顺序把试验结果排列成一列数来反映事件发生的规律,正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把概率与数列交汇于一起是顺理成章的事。

⑥“函数”——引起数列与导数交汇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中好多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函数问题解决,而导数是处理函数问题的重要工具,所以数列很容易与导数交汇。

⑦“点列”——引起数列与解析几何交汇

数列与圆锥曲线的交汇是近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引起交汇的主要因素是“点列”,点列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点”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元素,另一方面“列”是数列的基本特征,把两者结合起来,能多角度考查学生驾驭数学知识的能力。

⑧“切线”——引起导数与函数、解析几何交汇

导数的引入对研究函数和几何中的切线带来便利,从而使切线为导数、函数、解几的整合提供了方向,通过切线把这三者完美地交汇在一起,出现了大量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试题,体现出现行高考稳中求新的特点。

“新信息迁移题”闪亮登场,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理解所定义的新概念、新运算,从中获得解题所需知识、信息,并立即将其综合应用于实际解题的过程中.这类题能较好地考查阅读理解、知识迁移能力和后续学习的潜能。

三、复习策略

1、全组教师认真研读考纲,注意研究近年来的、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以及今年自主招生的高校的考试题。考纲是高考法规性文件,是命题的依据,尤其要注意的考纲调整的内容理解。把往年高考试题与高考考纲以及省《考试说明》结合起来研究,对于我们吃透高考题,进一步挖掘高考题的复习功能,把握备考的难易尺度,提高备考效率有很大的作用。高考的考试说明对整个高考复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对高考考试说明作全面细致的研究,力求作到以下几点:

(1)明确整个考试说明要考查的知识点。

(2)明确那些知识是降低要求或不作要求的。例如,求函数的值域要求很低,但不少复习资料在这方面搞得很复杂;解无理不等式,现在高考不作要求;复数较过去大大降低要求。

(3)明确哪些是重点要求的内容。如:求函数的单调性是必考内容,也是重点内容,函数是一重点要求;立几、解几考试的要求都高于教材;数列问题要求较高。

(4)明确对数学能力的考查要求。

(5)对一些基本内容,教材内容,考试要求,试题难度延伸。

2、加强训练过手, 重视归纳总结例题和习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高考第二轮复习即将开始,必然要做大量的练习, 在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明确练习的目的 , 各章、各节练习的知识技能、方法是什么 , 自己是否掌握 , 通过练习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还有什么遗漏 , 方法技巧上还有什么不足 , 要作有自的的练习。注意练习后的反思:每次练习后适当反思回味 , 体会这些练习的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 , 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技巧更重要 , 复习中要对一些通性、通法进行提升, 淡化特殊技巧。继续注重夯实基础,发挥例题、习题在知识、方法上的示范性,注意解题的规范训练。进一步强化通性通法在解题中的应用,淡化技巧。重视解题指导,注重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养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从同一个角度看待不同的问题的习惯,横向联系,纵向发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注重解题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与渗透;在理性思维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新课程非常推崇的数学教学模式:还要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认真改错, 不论是平时作业或高考复习中的定时练习、模拟考试, 做完后要认真改错 , 通过对自己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的纠正, 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知道, 学生平时坚持认真改错, 能力提高得快, 反之则练习效果差, 能力提高得慢.而要做到认真改错, 是一件即容易又很难的事, 这涉及到学习的认真程度、恒心, 也就是态度情感价值观的问题。

3、把握复习难度,摒弃题海战术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朴素”,既没有艰深的知识,也无冷僻的技巧,许多题目取材于课本的基本题或基本题的改造题,即使综合题也是由若干基础知识的组合加工而成。今年高考结束后,我们常听到如此感言:题目做多了并没有占多少优势!少做十套卷子也能考这些分数,早知这样,真的不要“杀猪用牛刀啊”。由此可见在高三阶段复习时,要排除各种复习资料的干扰,抓去主干知识强化复习,做到主干知识要精,新增内容要熟,不追求题海,但要做一题通一片,题目做完后要及时得总结反思,反思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反思此题和哪些题类似或有联系及解决这类问题一般规律,反思此题有无其它解法,反思做错题的原因,从而不断提高练习的质量,提高其思维品质.此外,练习要有“度”,减少重复训练,跨出题海教学,要避免低认知水平上大运动训练,无休止地加深拓宽,尤其要避免“喜新厌旧”、一天到晚找“高、精、尖”的、最好是别人没见过的题目去做,试卷一张紧接一张,铺天盖地,学生负担苦不堪。实践证明,目前的高考复习,只要相信自己,相信学生,见好就收,定有汇报。

4、从平时起培训一定的应试技巧、应试必理, 高考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 , 除了必备的知识、技能之外,考试技巧、应试心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考试技巧包括对各种题型的处理方法 , 合理的简化解题方法, 试卷的书写表达 , 中档题目如何不失分、难题如何多得分。

考试心理包括以平常心态参加考试, 克服考试的急燥、畏难心理 , 当试题有难点卡住后 , 如何调整解题次序 , 如何克服这些难点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影响。

考试技巧耕心理的训练不能仅仅在考试前谈一下就行, 良好的考试技巧、考试心理必须从平时的定时练习、模拟考试中开始训练, 才能逐步形成。

上一篇:年会主持人串词稿下一篇:每个人都能发出光芒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