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复习计划(共12篇)(共12篇)
1.经济师复习计划 篇一
一、教材选择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
以上为各大高校采用最广泛的经济学教材,高鸿业的教材居首,其次是曼昆和范里安,政治经济学考的学校较少,以逢锦聚居多。高鸿业的教材相对来说不是很厚,文字比较多,偏重理论分析,不难。曼昆的教材以画图分析为主,虽然厚但也比较基础。
还没决定好学校的同学建议先看高鸿业或者曼昆的教材。已决定好学校并且报考院校有指定参考书目的`同学按照报考院校的要求来;已决定好院校但没有指定参考书目的建议去各大论坛看以往已录取学姐学长推荐的书目。
二、学习时间安排
1月14日至1月24日:
全面精读专业课指定教材,做到对专业知识框架有个整体把握。从微观经济学开始看,每两天看一章,从引言到结语都要看,做到全面细致,各种图自己也要随手画一画,熟悉一下;还要看一遍课后习题,先在脑中思考一遍。第二天看书的时候要把前一天看的内容用30min左右复习一遍。
2月5日至2月20日:
看剩下所有章节,步骤相同,全面仔细阅读,第二天复习前一天内容。同时每天背50个左右的英语单词,先背一遍考研基础词汇,细致了解词根、词缀、近义辨析、同义比较、一般用法、固定搭配等,学语法,分析长难句,做阅读;及时关注考研成绩、分数线,关注自己报考院校分数线与录取情况。
2.经济师复习计划 篇二
《经济生活》模块作为高考政治试卷的一部分,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分值在今年的广东卷、新课标Ⅰ卷、Ⅱ卷中占到了30%, 海南卷中占到了28%, 天津卷、福建卷中占到了24%, 它的得分高低, 直接关系到考生政治科目的成绩, 基于此, 老师和考生认真进行试题研究, 摸清《经济生活》的命题走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2013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试题命题特点
2013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模块命题秉持了关注社会热点、突出能力考查、突出经济学素养考查的命题风格, 坚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使人耳目一新。具体如下:
(一) 规范命题, 体现大纲要求
依据《考试大纲》和《经济生活》教材, 规范命题、科学命题, 是2013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命题的首要特点。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从所占比重看, 符合《考试大纲》或者《考试说明》要求。江苏《考试说明》规定《经济生活》约占全卷的25%, 实际就是25%, 执行得非常严格;再如安徽卷, 《考试说明》规定《经济生活》和《经济学常识》约占30%, 实际是《经济生活》25分, 占25%;其他地方试卷模块比例基本和往年一致, 保持了稳定性和连续性。
第二, 从考查题型看, 和《考试大纲》或者《考试说明》中“典型题示例”中展示的题型相一致。选择题以文字式为主, 兼顾图表式。如安徽试卷, 3道选择题中只有1道是图表式选择题;新课标Ⅰ卷, 4道选择题中也只有1道是图表式选择题, 其余都是文字式选择题。主观题一般以图表式材料解析题的面目出现, 如天津卷第38题、新课标Ⅰ卷第38题、广东卷第37题、福建卷第39题、山东卷第30题、浙江卷第40题、北京卷第38题等, 也有个别地区没有采用图表式, 而是直接引用文字材料创设题目, 如新课标Ⅱ卷第38题、海南卷第24题等。
第三, 从考题难度看, 试题以中档题为主, 基础题、难题比重较小, 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吻合。如江苏卷, 10道题中除第5题、第10题比较容易, 其余的都是中档题, 这和江苏省《考试说明》中“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组成, 以中等难度题为主”的命题要求相符。再如福建卷, 除第39题第2问略难一点, 3道选择题的难度都不大, 基本符合《考试说明》难度系数控制在0.6-0.65之间的要求。
第四, 从考查内容看, 考查所涉及的知识点都在《考试大纲》和教材范围内, 如:纸币的流通规律、汇率、供求关系与价格、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财政收入与支出、税收的作用、投资理财、市场调节的作用与局限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全球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 没有一个超出《考试大纲》的要求, 体现了《考试大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 聚焦热点, 折射时代特色
紧密联系实际, 折射时代特色, 是高考政治命题的一贯要求。纵观今年试题, 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积极的财政政策、农业补贴、城镇化建设、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H7N9禽流感、中小企业发展、营业税改增值税、IMF改革、贸易摩擦、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等社会热点问题, 有的直接以题目的形式出现, 如:
(2013·天津文综卷·1)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 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 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 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1) 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 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3)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4) 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 (1) (2) (3) B. (1) (2) (4)
C. (2) (3) (4) D. (1) (3) (4)
有的以热点为背景, 巧妙设问, 考查考生对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如:
(2013·新课标Ⅱ卷·12) 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A.扩大社会总需求, 促进经济增长
B.减轻企业的税负, 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 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 扩大居民消费
还有的借助社会热点问题, 创设情境, 灵活考查经济学知识。如:
(2013·福建文综卷·33) 2013年3月以来, 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家禽业受到很大冲击, 禽类市场疲软。对此, 政府采取了种禽生产补贴和定点保护收购等政策。政府制定这些政策基于的传导预期是
A.需求迅速增加→互补品价格上涨→供给增加→市场活跃
B.需求迅速下降→市场失衡→替代品价格下降→市场失衡
C.价格迅速上涨→需求迅速增加→供给短缺→价高伤民
D.价格迅速下降→行业严重亏损→供给减少→价高伤民
(三) 贴近生活, 凸显课改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 政治课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创新。顺应这一要求,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命题往往以现实生活材料为载体, 精心设题, 使考生眼观其景、身临其境、心有所思、情有所依, 既考查综合素质, 又凸显了政治试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和牵引作用。如:2013年上海卷第15题、福建卷第32题、江苏卷第10题、海南卷第9题, 都考查了投资收益问题, 江苏卷更进一步, 还考查了投资对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启发考生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投资人;新课标Ⅱ卷第12题, 以农民种植土豆“丰产不丰收”为楔入点, 考查了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问题, 引导考生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问题;宁夏卷第25题以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结算为素材, 考查了信用工具的使用问题, 有利于考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海南卷第25题以我国高档商品消费快速增长为例, 考查了收入与消费的关系问题;广东卷第37题, 以汽车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变化为引子, 创设情境, 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 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天津卷通过“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的统计表格、车带来诸多问题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考查考生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的增长;新课标Ⅱ卷第38题以R镇城镇化为背景, 考查城镇化对乡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江苏卷第35题则考查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社会公平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置, 有助于引导考生关心社会、关注现实, 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 能力立意, 突出考查能力
坚持能力立意, 突出考查能力, 是高考政治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江苏省《考试说明》明确指出, “命题坚持能力立意为主导, ……充分体现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选拔性, 使试卷既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又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新课标考试大纲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索问题四种能力作为政治高考的考核目标和要求, 并进行了具体阐述。四种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但在不同题目中四种能力考核的侧重点又是不尽相同的。如新课标Ⅰ卷第15题, 重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它要求考生根据2011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的情况做出合理推断;再如上海卷第15题, 重点考查了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它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 调动和运用储蓄存款的有关知识计算出叶先生10 000元“定存一年自动转存一年”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又如安徽卷第38题第2问, 重点考查了阐释事物的能力, 它要求考生运用《经过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助推产业升级措施对推动技术创新的意义;福建卷第39题第2问重点考查了论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它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 评析材料一“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 并说明该观点思想方法上的不足;等等。
(五) 图文并茂, 展现庄谐之美
2013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命题, 引入了古文、漫画、统计表、流程图、曲线图等, 既丰富了命题素材, 又使试题版面更显生动, 展现了庄谐之美。如福建卷第21题, 引入古文“贾人 (商人) 夏则资 (购买) 皮, 冬则资絺 (夏天用的细麻布) , 旱则资舟, 水则资车”, 考查了我国古代商人对价值规律的利用, 增强了考生的民族自豪感;江苏卷第5题、广东卷第27题、新课标Ⅰ卷第12题都以曲线图的形式考查了考生对供求与价格关系的把握;福建卷第32题, 要求考生根据A、B两种理财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的收益率趋势图进行比较分析, 并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 体现了高考对考生读图能力的重视;广东卷第26题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引发通货膨胀的传导路径图为载体, 要求考生通过比较甄别选出传导路径正确的选项, 江苏卷第10题通过发展中国家一个完整的工业品全生命周期的全球流通路线图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将流程图引入高考, 这在以往的高考中是很少见的;江苏卷第35题第1问、广东卷第37题第1问、天津卷第14题第1问、浙江卷第40题第1问分别以柱状图、折线图、统计表等形式, 考查考生阅读图表, 有效获取经济信息的能力;江苏卷第35题第2问别出心裁, 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二, 从图6中选取三个点连接起来表示我国2012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 第一次考查了考生的作图能力;浙江卷第25题通过漫画《问候的变化》考查漫画所隐含的经济学道理, 北京卷第29题通过漫画《卖菜难与买菜贵》揭示了“卖菜难与买菜贵”的矛盾, 考查缓解这一矛盾的措施, 画面诙谐生动, 使人忍俊不禁, 给紧张考试的考生带来了难得的惬意和轻松。在以往, 漫画题一般出现在哲学考题中, 而今年有两个省份采用漫画形式考查经济学问题,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经济生活》模块复习建议
1.夯实基础乃谋分之本。高考坚持能力立意, 重视能力考查。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没有知识的积累, 再简单的题目也不可能得分。如:
(2013·上海卷·15) 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5%。银行有自动转存业务, 存款到期不取, 会自动将利息并入本金再转存一定年份, 叶先生将10 000元现金存入银行, 他选择“定存一年自动转存一年”方式所取得的利息是
A.700元B.712.25元
C.350元D.356.13元
该题答案选B。题目虽然十分简单, 但如果对利息概念、利息计算方法不了解, 一样会痛失分数。
夯实基础乃谋分之本, 复习《经济生活》必须做到“点清”、“线明”、“面全”、“体丰”。“点清”, 就是要全面复习, 不留空白, 对每个知识点, 尤其是主干知识、核心知识、高频考点要做到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想得到, 调得出;“线明”, 就是要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主线, 将孤立的知识点连点成线, 做到抓住一点, 拎起一串。如复习《经济生活》第六课时, 可以用投资收益这根主线将储蓄存款、股票投资、债券投资、保险串联起来,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投资方式的优缺点, 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再如, 在复习某一知识板块时, 可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根逻辑主线将相应的知识整合起来复习;“面全”, 就是要打破章节板块之间的界限, 实现知识的多向迁移和重新组合, 构建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有序的、全面的, 既不能颠三倒四, 也不能丢三落四;既可以是从整个教材出发的宏观体系, 也可以是以中心词或主干知识为核心的微观体系。如在综合复习“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时, 我们可以“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为核心, 构建包括价值规律、消费、投资、财政税收、科学发展观、经济全球化在内的知识体系, 以达到牵一点, 动一线, 带一面的复习效果。“体丰”, 就是要将平面的知识体系向学生生活、向社会延伸, 建立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用新鲜、真实的时事材料, 丰富知识体系, 用理性、科学的知识阐释、说明时事材料, 实现知识与生活的相互印照。
2.提高能力乃谋分之剑。突出考查能力, 是高考政治的不二选择。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 纯粹考查知识记忆的题目已经少之又少。要想在高考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就必须磨砺能力之剑。提高能力必须做到三个“强化”:强化训练、强化纠错、强化反思。
(1) 强化训练。能力是练出来的, 不经过科学的、规范的、严格的训练, 能力是不可能获得有效提高的。有人提出“文科理科化, 政治数学化”, 就是要解决政治学科光说不练的问题。基础训练, 要侧重于知识的巩固, 题目以基本题为主;专项训练, 侧重于提高规范解题的能力。可将训练题分为选择题专项训练、简析题专项训练、探究题专项训练等, 每个专项下面又可以分成几个类别, 通过训练, 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要求, 避免无谓的失分;综合训练, 又称模拟训练, 是临考之前的训练, 要通过题目的筛选和训练节奏的控制, 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飞跃。
(2) 强化纠错。强化纠错是强化训练的必然要求。纠错首先是知识层面的纠错, 要通过纠错, 纠正错误点, 澄清模糊点, 填补空白点, 巩固正确点, 拓展热考点;其次是解题方法层面的纠错。要通过纠错, 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如江苏卷第35题第1问, 不少考生只答到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且不平衡, 而忽视了数据所透露的收入增长速度快、收入差距拉大等信息。在审题上, 只注重前半句, 而忽视了后半句“请利用图5中的数据分别加以说明”的要求, 答案中只有结论, 而没有数据支撑。要通过纠错, 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江苏卷第35题第2问后半部分要求考生“从右表中选择两项能够使我国基尼系数下降的政策, 并分别说明理由”, 由材料二可以知道, 基尼系数下降, 意味着收入分配趋于公平, 联系教材有关社会公平的知识, 对照右表, 可以轻松选择 (1) (3) 。而我们一些考生出现错选, 其根本原因在于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差, 没有找到教材和材料问题的结合点。要通过纠错, 提高组织答案的能力。如上题, 我们有的考生也选择了 (1) (3) , 就是理由不会说。其实, 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只要注意将教材相关知识和材料挂钩分析说明就行了。答案为:选 (1) , 理由: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选 (3) , 理由: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或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三是拓展延伸层面的纠错, 这既是对前面纠错的检验也是纠错的深化。在知识纠错和方法纠错的基础上, 将错题进行变式, 换背景、换题型、换角度训练,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以错题为母本, 挑选与错题相类似的其他题目进行再练, 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 强化反思。强化反思是知识内化、能力提高的重要举措。反思, 不仅要做好错题订正工作, 还要从知识层面、方法层面、思维层面、心理层面等分析错误原因, 并采取恰当方法进行认真纠错。
3.拓宽视野乃谋分之要鲜活的时事是高考政治命题的原材料, 社会热点与教材主干知识的结合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这就要求我们要拓宽视野, 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 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调整, 关注重大事件的发生, 既要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相关问题, 更要深入思考, 找到命题的切入点, 自主归纳, 自主设计, 并进行强化训练,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经济生活》复习指要 篇三
《经济生活》基本的逻辑顺序是:从流通、消费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进而给出经济运行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生活》的核心概念是“市场经济”,即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生活》模块共有四个单元,在复习时,我们应构建知识体系,把握重点;贴近生活,抓住热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是经济生活的起点,主要立足于居民的日常生活。我们要重点把握以下内容:“一个核心”,即价格;“两种影响”,即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三种因素”,即影响消费的三种因素:收入、物价水平和消费心理;“四种工具”,即商品交换的四种工具:货币、纸币、信用工具与外汇。
针对本单元的内容,在2014年高考复习中,我们应从以下方面把握生活热点:(1)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货币(或人民币、信用卡)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所执行的职能,重点关注比特币的性质(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的,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从性质上看,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但是,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2)结合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说明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结合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说明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重要意义。(4)掌握需求与需求量的知识,正确分析某一种商品价格上涨或下降对其需求量的影响、某一种外来因素(如宏观调控政策)对某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某一种替代商品或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5)结合我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分析我国消费率偏低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认识扩大消费(启动内需)的作用和具体措施。(6)结合实际,说明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并为建设美丽中国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的核心内容是“生产”,生产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我们要重点把握以下内容:“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两个主体”,即企业(企业经营)和劳动者(劳动就业);“三大关系”,即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企业与公司的关系、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关系;“四种投资方式”,即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
针对本单元的内容,在2014年高考复习中,我们应从以下方面把握生活热点:(1)结合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说明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2)结合实际,说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增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作用。(3)结合实际,了解不同公司组织形式的共同点(即公司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差异。(4)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影响企业经营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企业兼并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5)结合实际,分析劳动力市场中各种失业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或建议。(6)根据收益性、风险性、流通性,准确区分各种投资方式的特性,合理选择投资理财方式。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主要是讲我国的分配制度,我们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一项基本分配制度”,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两种分配方式或制度”,即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三大关系”,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关系、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的关系。
针对本单元的内容,在2014年高考复习中,我们应从以下方面重点把握生活热点:(1)结合实际,说明各种收入分配方式或制度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2)结合实际,就“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出对策或建议。(3)结合实际,分析财政的作用。(4)结合宏观经济形势,说明应如何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并指出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正确性。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说明我国经济体制的背景,即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一个目标”、“一种观念”和“一个基本国策”,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科学发展观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两种手段”,即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和计划;“三种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即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针对本单元的内容,在2014年高考复习中,我们应从以下方面重点把握生活热点:(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性。(2)结合实际,分析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以及我国调控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3)结合实际,说明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和途径。(4)结合实际,分析说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性,并针对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或建议。(5)结合实际,判断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状况(如进出口结构、技术产品进出口结构等)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对策或建议。
二、思维训练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体现是 ( )
①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②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⑧政府不干预经济活动,取消政府定价④市场决定价格,一切由市场说了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举措能更好地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
①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有序竞争②消费者自由选择商品、自主定价③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④着力清除市场堡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有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为12.7%,但同期工业部门劳动者年均实际工资水平只有6.8%的增长速度。……但由此也造成随着财富蛋糕的不断做大,劳动者获得的份额反而相对下降,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endprint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何保持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
4.材料一城镇化率通常是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2013年1月2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过去10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4万多亿元(人民币),在农村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农村低保制度、农村新型养老制度等。
据统计,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由此带动的投资、消费需求,至少可维持4%-5%的经济增速。
材料二在过去10余年中,城市人口增长0.5倍,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近1倍。许多城市都存在建设用地过度开发,城市建设空有架子却没有产业支撑,最终只能是人去楼空、当地政府负债率大幅上升。中国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盲目追求城镇化速度,强征土地侵害农民权益,户籍制度阻碍城乡一体化,多数农民工无市民待遇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一,运用财政作用的知识,简述推进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某班同学将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题召开班会,请你根据材料二和收集到的其他资料,就如何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修改为“决定性”,虽只有两字之差,却意义重大。
(1)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我国的发展将产生哪些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现阶段,在我国应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直接干预过多,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的活力、效率受到影响。请分析说明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必然性,并指出应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A 2.D
3.①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②国家通过立法来保证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保持劳动者工资稳定增长。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企业和职工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机制。④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⑤企业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建设和传播以职工为本的先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由劳动关系双方协商决定企业职工工资水平。⑥积极开展全国性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建立健全鼓励劳动、鼓励奉献的激励机制,引导职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建功立业。
4.(1)①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最大的内需源泉,也是最大的改革红利。城镇化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动力,带动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和价值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③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三农”问题,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和城乡关系;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经济差距;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国家增加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有利于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距,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大力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会带来某些行业和地区的投资增长,有助于合理配置资源。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会扩大消费需求和改善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有力拉动经济增长。
(3)以人为中心,保护农民利益,造福农民,不让农民“被城市化”;优化布局,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努力追求质量型城镇化;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5.(1)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关于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正确理念;有利于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有利于我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①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让价值规律、竞争和供求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按这些经济规律办事。②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要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建立和健全经济运行的市场体系、市场规则和市场机制。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④市场的作用必须与政府的作用有机结合。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职能和重要作用。
4.经济师考试复习方法 篇四
在看教材的同时需要在加做一些题库,这样能有效的增加自己的记忆力,经济基础知识这个科目是必考的,章节很多,所以每做三个章节就去找相应的题库进行练习,练习两遍就足够了!(图为精博3D题库目录)
有很多同学,老是对自己的时间把持不住,老是觉得有的是时间,当离考试只有几天的时候就开始紧张了,去找一个不入门的渠道,我建议都不可信!
而我的建议是,如果距离考试只有几天时间,那么这几天,你就去做多题,历年真题做近5年的,模拟题最少要做十套,精博押题最少做四套,而且通过做题,在不明白的地方不仅要看解析,还得要看教材!
这个做题的办法不可取,还是建议大家需要看书,做题比看书还累,还辛苦,试了你就知道了!
很多人会问,这样的学习方式需要多久,我可以与大家说我因为工作比较忙,我复习经济师只花了15天的时间,而我这套学习方式,建议花1-2个月的时间,如果你运用得当,那通过考试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5.高三数学复习计划第一轮复习 篇五
在一轮复习中,数学科目当年的《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材料你可以通过网络或者通过老师来获取。找到之后要好好研究,不能大致浏览,要了解每一部分要求学习到怎样的程度。虽然这些工作老师也会进行,但是由于你比较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所以研究起来更加有针对性。对于这两部分材料的研究,最终目的是时即使丢开课本,头脑中也能有考试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仅仅想凭着对章节的理解就能得到高分的时代已经远去了。第一轮复习时要尝试把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方便自己联系思考,既能明白知识之间的区别,又能为后面的专题复习做好准备。
一轮复习的重点永远是基础。要通过对基础题的系统训练和规范训练,准确理解每一个概念,能从不同角度把握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所有可能考查到的题型,熟练掌握各种典型问题的通性、通法。第一轮复习一定要做到细且实,切不可因轻重不分而出现“前紧后松,前松后紧”的现象,也不可因赶进度而出现“点到为止,草草了事”的情况,只有真正实现低起点、小坡度、严要求,实施自主学习,才能真正达到夯实“双基”的目的。
运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前提。因为高考并不要求你临场创新,事实上,那张考卷上的题目你都见过,只不过是换了数字,换了语句,所以能不能拿高分,运算能力占据半边天。而运算能力并不是靠难题练出来的,而是大量简单题目的积累。其次,强大地运算能力可以弥补解题技巧上的不足。我们都知道,很多数学题目往往都有巧妙地解决方法,不过很难掌握。可那些通用性的方法,每个人都能学会,缺点就是需要庞大的计算量。再者,运算迅速可以节省时间,也不会让你因为粗心而丢分。此外,复习数学也和其它科目一样,也不能忽视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运用。
再有,本阶段要避免特难题、怪题、偏题,而是抓住典型题,每道题都要反复想,反复结合考点琢磨,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借助典型题掌握方法。
高三数学基础差怎么补
第一层就是看书
它不是单纯的看书,而应该是了解之后的深入思考,甚至高三你可以撇开课本,仅仅靠思考和必要的演算来完成这一过程。
这就需要学习中对每个问题都能亲自思考、透彻理解。我通常习惯于在遇到新概念时,自己先分析、推导一下它的性质;
高三碰到定理、公式时自己先试着证明一下,这样再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时,与自己所思考的有种比较,对知识的体会就更多些,理解也能更深一点。
比如说,这样做后就会比较清楚某个定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限制条件,在那些情况下适用等。
清楚了逻辑上的推理之后,还应回过头来从总体上考虑一下这些结论,考虑一下它们所描述的事实与其它数学知识间的依赖关系。
这样做也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知识,对其主要观念有更深刻的领悟,最好是在一个部分的知识学完后,能花点时间整理一下这部分理论,理顺其主要知识点间的联系。
这不是简单的高三“复习”,而是确定这些东西成为你“自己”的知识。这一层次要求你做到对一些基本的公式推理做到熟记于心就可以了。
第二层就是能独立运用书中知识去解决大部分题目
当高三理解记忆的差不多,就可以做本小节对应的练习题了。
基础不好的同学一定要注重平时的作业,一般这些作业老师第二天都会认真评讲的,千万不要眼高手低对于作业不屑一顾。
时间紧迫的话老师可能会挑一些大家普遍不会的题来讲,
这个时候可能你其他题目也有问题但老师并没有讲,那你下课一定要找老师问,没什么不好意思,
高三一轮就是注重基础的,基础夯实不了,后面的复习会有很大的隐患,而且一般老师也会比较乐意为同学解答。
第三层也就是最高的一层
6.高三英语复习心得及今年复习计划 篇六
邹平一中高三英语组倪新新
如何搞好高三总复习,如何使全体学生在高考中都能取得较理想的成绩,这是每个高三英语教师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转轨急需解决的问题。我校高三备课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考纲,并分析近年的高考题型,总结吸取我校历届高考英语复习的好的教学经验,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优化复习教学”的活动。现将我们备课组在高考复习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向大家作个简单的汇报。
一:09年工作心得与可取之处
09年工作已顺利完成,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下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可取之处。
1.学校领导的重视及督促,以及英语科研处韩主任对我们教师自身素质的严格要求,使得我们有更强的责任心、使命感投入到高三教学中。
2.制定可行的计划。开学初,我们在级部领导及备课组长的领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就制定了可行的计划,安排了课程进度,严把时间关。做到了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3.重视集体备课,发挥群体的智慧。
集体备课是大家相互取长补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措施。我们一直坚持集体备课。把任务落实到人。不提倡单打独斗。这样有利于把握复习的重难点,有利于节省教学资源,尤其是对我们年轻教师。当然集体备课不等于完全同一的教学模式。同时听评课也是备课的内容之一,互相指出不足与存在的经常被忽略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4.夯实基础,降低难度,发展能力。近年来高考英语逐渐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学生首先应该巩固各项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不断的语言练习,掌握一定的技巧。还要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来发展能力。进入高三后半学期,随着高考的临近,我们就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中档、低档题及一些难题,这对学生取得高分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根本原因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这时,复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上。将做过的试卷整理后,建立错题档案,弥补知识漏洞,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要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狠抓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
深入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材,根据自己的学生特点,认真编写教案。我们做老师的不仅要备透教材,更应备到自己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课堂教学观念的变化。进入高三第一轮复习以来,课堂45分钟不再是老师从头到尾满堂灌,1
而是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针对课本过关内容的自主复习。根据各个单元的不同复习内容确定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制定学案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讲什么讲多少。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高考复习的成就感、必要性及重要性。6.认真研究三种课型 a)基础知识复习课。做到教学案一体化,以练带讲,注重知识的组合,重点督查中后等生的复习效果。
b)专题复习课。充分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性,要注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讲评课。做到分清错误类型,对症下药,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解决思维受阻的原因。为提高讲评效果,测试结束后要快批快讲,提高效率,否则时间长了,学生的关心程度减弱,讲评效果也就达不到了。
7.认真研究学生心理,提高复习效率。思想状态的好坏、情绪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复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复习阶段要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情感交流,关爱、开导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消除顾虑,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去。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1.一轮复习虽然时间安排具体,任务明确,但感觉很仓促,尤其是第一至五册复习。老师感觉文章简单、内容少,进度很快。但学生复习完后印象不是很深刻。本人觉得应该重视必修内容的复习,重视基础。
2.语法的复习。虽然高考淡化语法,但语法不是孤立的。我们是在二轮专题时集中复习的各个语法项目。讲解很系统,紧扣考点,但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甚至部分基础不错的学生来说短时间内充分吸收消化有些牵强。是否可以在高三伊始就逐渐的渗透?
3.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到了高三,老师总觉得要讲的东西很多,还总也讲不完。有时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有些浪费。老师应该放手,给他们一些科学的方法指导,起到监督引导作用就可以。多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总结归纳的能力。当然这并是高三一年就能做到的。三:今年复习计划:
鉴于09年工作的些许经验及教训,本年复习计划制定如下:
1.本学年到4月底共有上课时间35周,完成一轮复习和专项训练。计划11月中旬学完选修9册和10册课文,讲完大部分的语法项目。每周完成一个模块的课文和一个语法项目。10月中旬到3月底完成一轮复习,4月进行专项训练。5月完成综合训练。
2.关于新授课、语法和一轮复习。
选修9和10册每个模块有4篇课文,如果全部学完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同时吸取了去年高三的经验及教训,我们计划每星期学两篇,做到学生能很好的掌握词汇,短语和语法。精讲、精学。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使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
3.语法教学是重点和难点。我们从最基本的句子成分开始,分析主谓宾、定状补、五大句型,从而解决最基本的问题。然后再讲句法: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精讲,一定要充分备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练习。工作越细,成绩会越好。每一次出学案,都是进行挑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做到少而精。一般情况出的学案都是每人1/4张,使学生感到很快就能做完,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讲与练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特别注意学生的反馈,要与他们进行沟通,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4.关于一轮复习。我们打算在一轮复习中特别注意打好基础,只有牢固的基础,在二轮复习中才能发挥巨大的能量。复习1-5册必修中,把词汇、语法、各种句型等,要让学生通过听讲和练习,全部掌握大纲要求的词汇和考点,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做好准备,结合最新高考题型,让学生边学,边练,学以致用,初步形成应试的技巧和能力。同时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全面发展,为第三阶段的冲刺做好心理和能力方面的双重准备。
5.在二轮复习中,除复习基础知识外,主要做专项训练。做到讲练结合,以知识应用为主。讲练、练讲,经过多次反复,使他们熟悉高考题型,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和陌生感。在练的过程中,同时穿插对词和复习和检测。
6.听力贯穿整个高三的始终。每天早晨,坚持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并注意方法指导。
7.关爱和关注学生。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爱的教育。每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知道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会更好。
7.经济师复习计划 篇七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 对初三英语一轮复习思考如下:
一、充分了解学生现状
教师可以在新授课结束后, 组织学生认真测试2015 年中考英语试卷, 以了解学情。笔者曾采用该方式来充分了解学生。全班共42人参加考试。考后统计如下:
1. 基础知识板块考试情况分析及复习对策
单项选择25 人全对, 其他大部分错1-2 题, 有两名学生错4题;词汇20人全对, 其他错2-3题。
由此可判断, 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因此, 笔者将一轮复习的基础知识任务安排为:
(1) 根据复习提示, 自行复习语法与词汇内容。课堂上将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考核比赛, 每天的得分将计入小组总得分, 每周决胜出最佳学习小组3组。
(2) 以小组为单位, 每天相互批改和讨论基础知识错题, 直至完全弄懂为止。
《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 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把学习的方向, 采用科学的途径, 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初中两年多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了预习和复习的能力。教师不必反复操练学生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 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习惯和能力。
2. 能力题板块考试情况分析及复习策略
只有明确了课标对初三学生的阅读要求, 教师才能根据学生情况和试卷难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
(1) 完形填空
2015 年南通市英语中考试卷中的完形填空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初三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 这篇完形填空已经考过并评讲过, 但这次考试仍有18 名学生扣分在5分以上, 仅有8人扣分在1-2分, 无一名学生全对。主要问题是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不够。而《课标》中对“找出文章主题, 理解故事情节”有明确要求。对应的学习策略为“教师需要去找相当难度的阅读材料, 学生每两天一篇认真训练, 教师在课上组织有能力的学生进行分析讲解, 学生无法读懂的, 教师重点分析。”
(2)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共四篇, 其中A、B两篇全对的有25人, 其他学生一般错一个;而C篇只有8人全对, 有的甚至错两题;D篇只有6人全对, 很多学生错两题。
因此, 在复习讲解中, 重点不是A、B, 而是C、D两篇较有难度的文章, 尤其是长句的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对文章情节发展的推断等。这些都是课标的要求, 也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
(3) 任务阅读与缺词填空
这两个板块虽然有错误, 但问题不是很大, 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仔细读文本。所以, 该板块只需提醒学生在平时练习中多加注意, 认真仔细就行, 不作为复习课的重点。
(4) 写作
写作方面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怎样用相对高级的句子正确而又地道地表达, 二是如何优化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以及段与段之间的连接或过渡。《课标》中对“能使用常见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有明确要求。这两个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所以这将是复习课上需要重点解决的难点。
当然, 教师应该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交接, 如兴趣、能力等, 这样才能制定复习计划, 准备复习材料, 选择复习方法。对于“什么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 什么任务教师一定做好解析”这一点, 教师应当了如指掌。
二、利用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这是教师在备复习课时特别需要提醒自己的一点。教师的个人力量非常有限, 需要充分调动学生资源, 甚至是家长资源。要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就得信任他们, 锻炼他们,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与学生一起分析班级学情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会骄傲, 也不会自卑, 清楚自己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以及为什么要完成这些任务。
2. 和学生共同讨论并制定复习计划
以这样的方式制定复习计划, 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也才能有“学习主人”的意识, 主动高效地完成任务。
3. 启动“合作共赢”模式
每个学生都有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教师应鼓励学生互助。初三复习课的时间十分宝贵, 教师不可能逐题讲解。而每个学生的错误点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只有采用学生间“合作共赢”模式, 才能使得每个学生都真正获得提高。
8.经济师复习计划 篇八
一、 现代化范式
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为核心。
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另一种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开始的。如:美国、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大危机后的美国罗斯福新政;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二战后的德国、法国等。
现代化范式最常用的方法是纵向分析法。资本主义的经济现代化,第一要用纵向分析法剖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过程。第二要用纵向分析法分析工业现代化的过程,勾勒工场手工业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纵向演进轨迹。
如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二、 全球史观
整体历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整体史观认为,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
(1) 突出横向系统分析法。如在研究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时可抓住关键时段进行横向分析,包括:①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 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③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瓜分完毕,标志着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④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迅猛。
(2)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放在整体世界发展的角度认识。如对哥伦布航行的认识,不仅要看到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从在整体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它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
附表世界市场形成示意图
附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知识结构
三、 文明史范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工业文明的历史,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具体说,包括如下阶段:
1. 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2. 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殖民扩张与争霸。
3. 发展——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
4. 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 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重大事件: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6. 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年至今)。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1973~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四、 拓展延伸
1. 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个前提:①社会稳定,有利的国内外环境。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改革。
五个条件:①科技条件: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②市场条件: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其主要特点是交换活跃、市场开放。市场是其发展的生命线,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③资本条件:这是制约经济发展规模的关键因素。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是建立在对内压榨和对外掠夺基础上的。另外,吸引外资也是解决资本的方式之一。④自由劳动力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是雇佣劳动,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⑤丰富的资源:资本主义生产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要消耗大量能源和原料。美国资源丰富,发展迅速;法、德长期争夺阿尔萨斯和洛林;日本资源贫乏而富有侵略性,这些都反映了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所处时期及没有得到发展的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统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仍处于清朝统治下,但中国已日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继续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对中国进行侵略。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但由于没有彻底变革中国的生产关系,不能改变中国的落后局面。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建国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先进科技的环境。另一方面,建国后不久,“左”的思想日渐严重,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对教育也没有高度重视,失去了发展科技的机会。
3. 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
(1)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19世纪中期,英国煤、铁、纺织品的产量超过了法、美、德三国的总和;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增强产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占领世界市场,为英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但是,由于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厂设备陈旧,资本家又把大量资本投往国外,而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更新设备;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市场广阔,资本家缺乏改进生产的积极性;美、德工业迅猛发展,垄断程度高。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
(2) 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二战后,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建立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在国际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随着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90年代,经济区域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这个基础上,世界经济多极格局也形成了。
五、 深度透视
1. 15、16世纪世界历史呈现出巨大的转折和变化,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运动不仅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如果说新航路开辟奠定了世界市场的雏形,那么殖民扩张就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基础。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的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这一过程是历史的进步,是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同时又充满血腥味和罪恶感。
9.经济师复习计划 篇九
我们为什么要回顾高中三年全部的课程呢?因为在回顾的过程中能够找到自己知识遗漏的部分。无论高考的题型怎么变化,最终大部分内容都贴近课本的。高考的试题的组成是80%是基础知识,20%是稍难点的综合题。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点,考个好大学并不是难事。
在高三这种紧张的时期,同学们还是先老老实实把课本的知识弄懂,弄懂课本不是只记住结论,而是要通读。一定先将课本给看明白了,再去做题,做题过程不要对答案,会的先做,不会的再去看书本想办法给解决。
2、把握好复习节奏
有部分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前面部分没弄懂,后面部分更是拉下。因此,我建议同学们要提高自己的的自学能力,在跟不上节奏的时候,可以先注重最基础的题目,将遗漏的课本部分做好画线标记,以利于及时的回顾。
3、不要瞎努力
很多同学认为高三有一年的时间,只要自己肯努力,学习成绩一定能提高的。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高考并不是你一厢情愿的付出就能得到收获。同样的事情,有的人两三下就搞定了;而有的人,花费几天的时间都难以理解,这就是所谓的差距。
10.高考复习班地理复习计划书 篇十
一是指导学生回扣教材,及整理做过的卷子
回归教材并不是单纯地看一下教材,主要是动手总结知识点、知识体系,形成学科知识网络,这也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建议学生在这一段时间要多看看课本笔记,看的程度就是把书上的知识点彻底吃透,烂熟于心。说到哪一个知识点,在课本那个地方,应该心中有数。
整理做过的卷子
五一之后,虽然离高考更近了,但学生自主的时间相对多了,这个时间要让学生清理前一阶段的资料和试卷,在前面的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中、专项训练、模拟训练当中我们做了很多卷子,挑选出价值和意义较大的卷子,质量较高的卷子,重新来整理。不仅看错题,还要看做对的题。看做错的题,查找原因,看做对的题,主要看做答的思路,看当时选择了什么样的思路,什么角度来答题才得到了高分或满分。
二是精选习题,强化训练,指导学生做题的技巧和方法
强化训练是三轮复习最重要的任务,只有通过强化训练,才能使学生适应高强度的高考,才能做到“平时训练象高考,高考象平时训练”。因此强化训练必须加强,一般每个星期要进行1-2次,通过训练也不在于能解决多少知识性的问题,因为知识性问题在高三的一、二轮复习中已经解决,主要是通过训练调整学生做文科综合试题时三个学科(政治、历史和地理)的时间分配。
强化训练题目来源:进入五月,各地上传的模拟题一定很多,教师必须精选题目,最好拼题,避免成套发放,要用少而精的题目统领几乎所有的题目,即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同时,教师必须事先预做,做到心中有数,在题目的选用过程中既要考虑知识点,又要着眼于高考的能力点。
试卷讲评:原则:抓主干知识,重视原理,讲解题思路。试卷讲评前,对每道题进行细致地统计分析,对错误原因进行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讲评思路精心地设计。一定要搞清楚学生出现问题的题目到底是哪一方面的缺陷,知识方面的可以适当的看一下教材,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总结方法,提高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评课上在讲知识的同时还要讲心态的调整,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这时,集体备课尤为重要。要通过集体备课优选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哪里该讲或不该讲,哪些多讲或少讲,讲到什么程度,一堂课到底解决哪几个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学生落实的怎样等,切切实实做好、落实好,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做法:先个人备课→后集体备课→再个人备课。
总之,这段时间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以查漏补缺为主,进行考前相关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以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投入高考。
附:(计划表)
时间 |
复习内容 |
5.4--5.7 |
试卷讲评(1课时)、专题:区域定位及国土整治(2课时) |
5.10--5.14 |
试卷讲评(2课时)、专题:专项技能强化(1课时) |
5.17--5.21 |
试卷讲评(2课时)、专题:专项技能强化(1课时) |
5.24--5.28 |
试卷讲评(2课时)专题:应试能力提升训练 |
5.31--6.4 |
11.“儒学计划经济”能灵?(下) 篇十一“儒学计划经济”取媚众人的一个做法是对现实的某种特殊的批判。目前,见诸报刊、网络的批评文字多集中在官场腐败、分配不公和环境危机几个方面。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还是要靠市场化和民主化改革,而不能退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老的计划经济不行,给计划经济戴上儒学的帽子还是不行。现在社会上大量问题的存在是因为改革的不够,而不是改革的基本趋向存在错误。 “儒学计划经济”论者给资源紧张问题开出的药方是乌托邦幻想,这个药方甚至会导致政治上的全面的极端集权主义。有论者称,中国人应该过一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简朴生活,对现代化的道路提出怀疑。我以为,作为个人的生活态度,谁要选择乡间的生活甚至是落发为僧的生活,无所谓正确或错误,但要干预民众的生活选择,就值得探讨了。改革开放的结果之一是给广大人民群众增加了生活方式的选择机会。经验已经表明,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竞争过上物质丰裕的生活,而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会有更广泛的生活兴趣。试问“儒学计划经济”论者,你们如何去改造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他们不愿意选择你给他们的生活方式怎么办?改造他们的思想?为了实现你们的政治“理想”,你们很有可能会全面控制消费品的供应,难道让我们的社会退回到上世纪60年代么? “儒学计划经济”论者描述的生活前景很令我们迷惘和忧虑。我们不知道究竟什么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生活。迄今为止,描述生活水准的最重要的指标是“恩格尔系数”。为了降低生活的各种消耗,我们是不是要过一种“恩格尔系数”为0.8的生活?或者我们该学习美国阿米什人的生活方式,不用电,也不用任何动力机械?或者放宽地说,我们是不是从今天开始应坚持“零增长”原则? 对于这些选择的后果,我想起一些西方人士对中国西藏政策的批评,他们希望我们的西藏保持一种“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否则,西方的旅游者到了中国看不到中国的落后,岂不扫了人家的雅兴?“儒学计划经济”论者既然只能劝说中国人保持对发展的克制,而不能劝说西方人放弃他们的特别“文化”,那么,西方人要来我们这里攫取资源,我们拿什么抵御他们?批评者总是声称要反对“丛林原则”,可是,如果我们听了他们的劝告放弃“丛林原则”,不去和西方竞争,西方人就能当一个公正的“国际警察”来保护我们的“田园诗”般的生活么?再说,社会的权威结构必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生态的经济发展水平必然伴随以人身依附为特点的权威结构,此时不论儒家学说的调门有多高,人对人的奴役将是基本的社会关系,“儒学计划经济”论者是不是对这种社会结构情有独钟? 资源问题还是要通过发展来解决。资源的数量和利用效率是技术变化的函数,而技术变化则是制度变迁的函数,经济发展的历史资料可以确凿地证明这一结论。如果把环境养活人口的能力作为资源紧张度的指数,原始社会的资源紧张程度大大超过当今社会。从目前全球的人口以及人口的生存方式看,资源紧张的确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但这正是新一轮技术创新的时机。有两项技术对未来人类命运有决定性的影响,一是受控热核反应技术的突破,另一则是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技术的突破。前一技术突破后可以大大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基本停止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后一技术突破后又可以大大降低食品生产的成本。从目前的进展看,这两项技术的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些技术还没有突破之前,还是要借助经济学的定价理论缓解资源供应的紧张。我国能源价格低,水价低,低廉的价格没有反映能源和水的利用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过低价格是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不同地区应该有不同的用水价格,差价应该大到足以吸引工商投资和人口向水资源丰腴地方流动的程度。国家的税收制度应该支持合理资源价格的形成。 12.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 篇十二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 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 (国发[2013]5号) , 加强统筹协调, 强化部门协作, 扎实推进2015年循环经济工作, 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 着力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推动区域和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以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为抓手, 提升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大力传播循环经济理念, 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加强政策和制度供给, 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进一步发挥循环经济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循环经济各项目标, 以及《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 二、加快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一) 深化循环型工业体系建设 1. 推行绿色开采。 以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为目标, 研究制定煤炭、铁矿石、有色、稀土等矿产绿色开采行动计划;推行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完善充填开采计量和效果评价等技术标准, 加强先进充填工艺、装备的研发和应用。组织实施《煤层气勘探行动计划》, 建设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化基地, 推进煤矿瓦斯抽采利用规模化矿区建设, 鼓励采用煤与瓦斯共采方式, 推广低浓度瓦斯发电, 提高煤层气利用水平;2015年, 抽采量达到179亿立方, 利用量达到83亿立方。 (国土资源部、能源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2. 推动资源集约利用。 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 加快建设非常规水源利用示范项目, 深入实施雨水收集利用和再生水利用示范工程。发布高耗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淘汰目录。 (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质检总局) 加强土地集约利用, 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 抓紧制定节地技术和模式的激励政策。 (国土资源部) 在大中型矿区内, 鼓励以煤矸石发电为龙头, 利用矿井水等资源, 发展电力、建材、化工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合理利用内蒙古中西部和山西北部高铝煤炭资源, 推行定点集中利用, 构建煤—电—铝—建材产业链。 (能源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实施高效利用森林资源工程, 鼓励森工企业技术和装备升级, 开发木材节约和高效利用技术, 提高木材出材率和综合利用率。 (林业局) 3.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 重点开展赤泥、磷石膏、尾矿、冶炼和化工废渣等产业废物综合利用, 培育一批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开展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评估和验收。进一步推进战略性稀贵金属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继续做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适时出台分行业、分地区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积极推动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构建绿色矿业发展长效机制。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能源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4. 抓好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 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企业试点;制定重点产品生态设计评价标准, 选择家用洗涤剂等产品开展生态设计产品评价试点;制修订电力、造纸、光伏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以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以及资源消耗大、污染防治任务重的行业为重点, 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在十大重点行业推行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能源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5. 促进生物质能发展。 制定《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 加快出台成型燃料、成型设备、生物质锅炉、工程建设和锅炉排放等标准, 实施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工程, 在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建设120个大型先进生物质锅炉供热项目, 替代燃煤锅炉供热;在粮食主产区有序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 鼓励对常规生物质发电实行热电联产改造, 到2015年底热电联产机组容量超过100万千瓦。 (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财政部) (二) 积极推进循环型农业体系建设 1. 强化总体部署。 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见》, 明确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提出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开展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 (发展改革委、农业部、林业局) 2. 加强农业节水节肥节药。 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 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 研究提出现代化灌区改造建设指标体系, 选择部分灌区试行项目安排与监督考核结果挂钩机制, 到2015年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推广旱作农业技术, 提升土壤蓄水、保水能力, 有效利用自然降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 提高有机肥使用比例, 强化农企对接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 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提高1个百分点。实施高毒农药替代项目, 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给予适当补贴。继续推进国家级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项目实施区化学农药施用量下降20%以上。 (水利部、农业部按职责分别负责) 3. 深化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起草并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 重点在京津冀等大气污染防治区、粮棉主产区等区域构建秸秆收、储、运、用体系, 到2015年底,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推广应用厚度不低于0.01毫米的地膜, 开展可降解地膜试点示范和对比评估;在试点省份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 给予适当补贴。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发展, 引导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粪污收集、储运、处理利用设施;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分散养殖粪污的回收处理体系。推动林业三剩物和次小薪材原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利用, 开展废旧木材回收利用。 (农业部、林业局、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别负责) 4. 开展农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 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循环农业示范市、现代生态农业基地、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林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产业园区) 建设。在洱海流域、三峡库区、太湖流域、巢湖流域等典型流域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选择具备条件的国家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区开展循环化改造。 (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环境保护部、林业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三) 稳步推进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建设 1. 商贸流通业。 开展绿色流通试点, 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引导企业绿色采购。编制发布绿色商场标准, 建设集门店改造、节能产品销售、包装物与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于一体的绿色商场。创建绿色饭店, 发展绿色物流, 引导服务企业提供绿色服务。 (商务部) 2. 交通运输业。 继续推进废旧沥青混合料、废旧轮胎、建筑垃圾等在交通工程建设中应用。继续实施高速公路服务区清洁能源和水资源循环利用试点项目。抓好连云港绿色智能港口建设与运营、长白山鹤大高速公路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陕西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生态环保等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启动港口船舶油气回收利用相关技术研究, 制定《码头油气回收设施建设规范》。组织开展水运能效、岸电应用、LNG应用和油气回收等试点示范项目。推进码头油气回收工作的开展。 (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 3. 旅游业。 加快修订《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绿色旅游饭店》标准, 提高节能减排要求。推广景区内风光互补照明、新能源车使用, 引导游客低碳出行、绿色消费。推动农旅相融, 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 (旅游局) 4. 绿色印刷。 继续在中小学教科书和票据票证领域中实施绿色印刷, 逐步扩大绿色印刷实施范围。发布第一批4个绿色印刷标准, 启动制定第二批标准。印发《绿色印刷自我声明管理办法》和《绿色印刷标准管理办法》, 加强对自我声明产品的质量抽查。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 三、大力推进园区和区域循环发展 (一) 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 制定发布《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中期评估及考核验收管理办法》, 完善园区循环化改造评估标准, 对已实施循环化改造的部分园区进行中期评估;开展25家左右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出台《园区循环化改造指南》, 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专家巡诊活动, 组织召开园区循环化改造现场会, 推动各地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 力争实现50%的国家级园区和30%的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目标。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推进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加强低碳工业园区建设指导。提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别负责) (二) 促进区域循环化布局 把循环经济要求贯穿到国家实施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 京津冀地区重点推动大宗废弃物循环利用及产业与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长江经济带、珠三角地区要以园区循环化改造为重点, 把“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大循环的突破口, 提高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水平。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加大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研究制定循环经济示范市 (县) 建设管理及验收规范, 开展2015年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 (县) 建设工作。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四、推动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一) 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1. 完善社会回收体系。 落实《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5—2020) 》, 推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覆盖城乡的回收体系, 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废电池回收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全国公共机构和中央国家机关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回收。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国管局、环境保护部) 2. 探索回收新方式。 推动和引导回收模式创新, 探索“互联网+回收”的模式及路径, 积极支持智能回收、自动回收机等新型回收方式发展。鼓励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信息管理公共平台等现代信息手段, 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 优化网点布局, 实现线上回收线下物流的融合, 搭建科学高效的逆向物流体系, 推动企业自动化、精细化分拣技术装备升级。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 (二) 提升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水平 1. 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制定出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期评估及考核验收管理办法》, 对部分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开展中期评估。开展第六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2. 规范报废汽车拆解利用。 加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监管工作, 促进老旧汽车淘汰, 做好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有关实施工作, 引导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完善回收网络、拓展服务功能, 探索建立相关激励机制, 促进报废汽车有效回收。修订完善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 加强与再制造回收体系的衔接。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安部、工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 3. 提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利用水平。 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进行跟踪评估, 研究改善基金补贴方式。制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相关标准, 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行为。开展电器电子领域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工作。制定发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 加快制定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别负责) (三) 积极稳妥推进再制造 1. 实施“以旧换再”试点。 开展2015年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 适时扩大试点范围。启用“以旧换再”管理信息系统, 对购买再制造产品并交回旧件的消费者进行补贴。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质检总局) 2. 深化再制造试点示范工作。 对部分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及再制造服务业试点进行验收, 继续推进各类再制造试点, 加快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废旧轮胎翻新。加强石油、矿山、铁路、办公设备等领域再制造技术交流和产品推广应用。加快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别负责) 3. 研究完善再制造产业相关政策。 研究制定促进再制造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研究落实保险领域支持再制造产品推广的政策机制。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全球维修经验和方法, 探索开展部分品种可再制造部件的进口。进一步完善再制造行业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保监会) (四) 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制定出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中期评估及考核验收管理办法》, 对部分试点城市开展中期评估。开展第五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推动公共机构餐厨废弃物处理利用, 实施中央国家机关餐厨废弃物就地资源化处理利用项目。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管局) (五) 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 继续开展污泥资源化利用工程示范, 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示范项目评估, 推广污泥经厌氧消化产沼气或好氧发酵处理后资源化利用,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用于土壤改良、园林绿化等。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 (六) 开展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试点评估 选择部分已进行协同处理的水泥企业开展试点及评估工作, 研究制定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行业规范, 明确技术路线。 (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 (七) 实施绿色建筑行动 1. 推进建筑节能降碳。 在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绿色建筑标准强制执行范围。提出城镇建筑能效标准提升路线图, 完善分地区、分类型的建筑能效指标体系及节能量核算办法, 推动建立覆盖全国的省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开展高标准建筑节能示范区和超低能绿色建筑试点工作。力争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1.5亿平方米。 (住房城乡建设部) 2. 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研究起草《关于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方案》。开展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省建设工作。鼓励各地探索多种形式市场化运作机制, 创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领域投融资模式。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3. 积极开展墙材革新工作。 印发《关于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管理的通知》, 研究修订新型墙体材料目录, 加强分类指导, 引导新型墙体材料健康发展。研究推进“十三五”墙材革新工作思路。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 (八) 推进全面节水 研究提出落实节水优先战略的意见。编制“十三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 推进节水型城市、企业、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小区建设。完成第一、三、五批37个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复查工作, 指导各省做好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强第一批和第二批105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监督管理, 印发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推动建筑节水、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修订《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加快对使用年限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 督促用水大户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 严控“跑冒滴漏”。制定终端用水装备的节水设计规范, 推动水效标识管理, 加快出台《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办法》, 实施水效标准提升计划, 推广节水器具。 (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五、推行绿色生活方式 (一) 传播循环经济理念 1. 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 继续办好“俭以养德节约之星”专栏和“节约之星”发布厅。开展“循环经济推广行动”、“建筑节能行动”、“低碳节能绿色流通行动”、“人人节水行动”、“交通节能行动”。通报表扬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先进单位和个人, 推广成功经验做法。 (中宣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 2. 推动循环经济进校园。 在全国高校开展第二届公共机构节能宣传作品征集活动、2015年节能宣传周活动。开展全国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节水辅导员培训, 在中职德育课程中进一步强化循环经济教育内容, 指导高校结合实际制定评价办法, 将学生日常节俭、环保行为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鼓励高校设置循环经济相关专业。组织2015年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教育部、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中央文明办、团中央) 3. 建设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 开展第三批教育示范基地试运行考核。组织第五批教育示范基地建设。 (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管局、财政部、旅游局) (二) 推行绿色采购 发布《公共机构节能节水技术产品参考目录 (2015) 》, 严格执行强制或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制度, 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提高节能节水再生利用产品的比重。组织党政机关和公共机构带头购买新能源汽车, 推进办公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管局、发展改革委) 六、强化组织保障 (一) 完善法规规章 研究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相关制度, 营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制化营商环境。研究起草《餐厨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化利用条例》, 明确餐饮企业、回收和利用主体的权利义务, 严格执法, 杜绝“地沟油”、“垃圾猪”。研究起草《节约用水条例》, 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方面的相关制度, 加强对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 规范报废机动车零部件再制造。研究出台《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名录及管理办法》, 构建押金回收制度, 提高价值低、难回收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水利部、法制办、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 健全标准和认证体系 制修订工业、服务业领域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和用水产品水效国家标准。继续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 编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实施方案, 探索循环经济示范工作。开展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固体废物分类及利用、水的分类使用、废气综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等方面标准的研究制定。加强对循环经济相关领域的检验检测、建立认证评价服务体系, 夯实质量评价技术基础, 支撑循环经济产业创新发展。 (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三) 构建统计评价体系 进一步完善全国及分区域主要物质资源消费量的测算方法和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方法, 建立以资源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等为核心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14年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指数。 (统计局、发展改革委) (四) 增强技术支撑 制定《循环经济科技创新总体方案 (2015—2020) 》。完成《废物资源化科研成果目录》, 发布一批循环经济最新科技成果, 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征集第二批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备名录。按照深化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 管理改革的要求, 通过优化整合后的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 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行业和城市循环经济技术模式研究与集成。支撑循环经济领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落实, 鼓励引进与循环经济相关的先进设备和技术, 加强该领域国际合作。 (科技部、发展改革委) (五)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研究完善《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推进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 (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和项目,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市场准入标准、达不到国家环评和排放要求的企业和项目, 严格限制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鼓励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相关领域技术改造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加快研究绿色债券、市场化碳排放机制等正向激励的绿色金融政策。 (人民银行) (六) 强化监督管理 1. 示范试点单位验收。 完成国家两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验收, 总结典型经验, 加大推广力度。 (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统计局) 2. 强化监督检查。 【经济师复习计划】推荐阅读: 经济法总复习09-02 国际经济学复习重点06-24 旅游经济学复习笔记10-13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10-13 经济法通论期末复习10-24 产业经济学复习范围10-28 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08-24 经济学说史复习资料07-03 高考政治经济复习题08-23 保险经济资格考试复习技巧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