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第1课时(精选5篇)
1.说勤奋第1课时 篇一
写在前面:
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稍有不慎,就会错位,常常会把这类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理、激情、导行上。根据语文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笔者对这类课文的教学要求定位在:初步感知说理性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的这堂课,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设计的,作为一种探索,旨在抛砖引玉。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一)复习词语
桥梁基础枕头习惯远渡重洋稍微一动有所作为名列前茅
①词语复习,不同于第一教时的词语教学,重点抓梁、茅,通过理解字词意思来记住字形,达到正确书写的目的。
(二)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讲了哪几个有关勤奋的故事?
(三)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帮助解决这个疑问。既然课文讲了两个有关勤奋的故事,为什么课题不用《勤奋的故事》,而要用《说勤奋》作为课题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再讨论交流。
②帮老师释疑,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整体感知了全文。
二、自由选择,精读感悟
(一)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比较句子
③通过读,让学生咀嚼体会;通过读,培养语感;通过读,感悟语句表达要正确、具体、形象。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们用艰辛的劳动换来的。
c.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读第一句。手中的鲜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
第一句与第二句相比,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第三句,第三句与第一句比,多了哪些词?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第一段。
(二)小组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例子,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先确定学习哪一自然段,然后各自轻声读一遍,再划出说明勤奋的句子,注意不要多划也不要少划。划好之后,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④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
2、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能不能把司马光刻苦、勤奋的精神通过你的朗读感染给大家?
讨论:哪些地方说明司马光很勤奋?
什么叫警枕?(用书上的语句回答)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警枕的作用?
看录像。哪一样东西最能引起你的注意?为什么?
⑤先学文,再看录像,再者结合谈感想,进一步凸现司马光的勤奋。
指导背诵: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小时候怎么勤奋,再写长大以后,更加勤奋,最后写取得的成果)
⑥注意学法指导,理清顺序,帮助记忆。
3、第三自然段
认真默读一遍,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摸清学情,有的放矢。
出示句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⑧抓住这句话,牵一发而动全身。
拙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是指什么呢?童第周是如何勤能补拙的呢?
指导背诵:用什么办法把这一段话记住。
小组讨论:司马光与童第周相比,哪些地方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⑨这是一个很有思考价值的开放性问题,答案没有唯一性,通过讨论感悟作者选材精心;天资好的人,通过努力能成才;基础差的,只要不气馁,同样可以取得成就。
归纳两段的段意。
4、齐读第四段。
三、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看录像:这一段录像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凿壁借光)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与勤奋有关?
⑩积累语言,化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
2、学习几句与勤奋有关的名人名言。选一两句你喜欢的,读一读。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等明日。
孙中山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有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天才就是勤奋。
歌德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德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家因斯坦
3、如果这篇课文再增加一个勤奋成才的事例,你认为选什么为好?为什么?你能帮作者写一个事例吗?
⑾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
设计意图: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教时设计紧扣勤奋两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什么样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之间走一个来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笔者在教学两个具体事例的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参与其中,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努力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能力,提高素养。
第二个事例,采用质疑探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最后由课本向课本外延伸,说成语,读名句,写事例,帮助学生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在学中做,在做中创。
2.说勤奋第1课时 篇二
知识与技能:
能用大量事例说明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 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能解释实际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 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培养合作、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想象描绘出没有摩擦力的世界将会出现的情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认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体会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 木块一个, 木板一块, 毛巾一条, 砝码两个, 圆珠笔芯3~4支。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玻璃杯、筷子、米、果酱瓶、毛巾等。
教学过程:
【引入】
一上课就板书“摩擦”两字, 并开门见山地提出:“大家知道摩擦吗?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有关摩擦的现象吗?” (学生回答)
总之, 摩擦是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了解摩擦的知识。
【新授】
一、感知摩擦, 提出问题
活动: (请大家一起来体验摩擦) (1) 脚压着地面向前滑动; (2) 用手压着桌面向前推或向后拉; (3) 用一只手紧握住另一只手, 试着把被握住的手拨出来或插入。
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感受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得出:
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 在发生相对运动时, 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提出问题:关于摩擦, 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困惑?学生讨论、交流:摩擦分哪几类?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确定本节课研究课题。
二、介绍摩擦力的存在、产生原因、分类
1.摩擦力的存在: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接触面上, 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物体表面凹凸不平, 发生相对运动时, 互相啮合表面的凹凸部分相互碰撞而阻碍相对运动 (引导学生用拳面体验) 。
3.摩擦力的分类: (结合拉不动讲台、用力拉动讲台、垫上圆木棍或装上轮子移动讲台三种情况)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经验回忆:用手推着自行车走, 感知滚动摩擦力的大小。用手捏住自行车的两个闸, 并推着自行车在同样的路面上前进, 有什么感觉? (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相比, 大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桌上的实验器材来验证你的说法吗?)
活动: (学生实验检验) 先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移动;再用弹簧秤拉着垫有圆珠笔芯的同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移动, 比较两次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实验后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得出结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三、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进行猜想与假设:根据生活经验,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可能与物体间压力有关, 可能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可能与物体表面大小有关, 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关……)
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 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很复杂, 对摩擦的研究已经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 其中一些问题至今还在探索之中。今天, 我们在课堂上只对其中的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想?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并发言。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不止一个, 若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摩擦力的影响, 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摩擦力的变化是由于压力的变化引起的, 而不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呢? (运用控制变量法)
3.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前,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水平匀速直线拉动弹簧秤。学生实验过程中, 教师巡视, 帮助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 几个小组公布实验数据, 共同分析得出: (1)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 摩擦力越大。 (2)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 摩擦力越大。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继续探索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小结巩固】
1.应用内化知识:鞋底、自行车许多地方有花纹, 就是利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打开矿泉水瓶要用力捏紧就是利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那么, 泥鳅很滑怎样才能捉住它?参加拔河比赛时, 怎样组织我们班赢的可能性比较大?
2.创新发挥想象:摩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那么, 假如没有了摩擦, 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共享 (我们将寸步难行;我们将不能用绳子打结;开动的汽车将停不下来;微风一吹, 火车便动起来……)
3.归纳整理提高:通过本节课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现在你能利用筷子将这杯米提起来吗?
【作业布置】
3.说勤奋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教学进程:
一、复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勤奋”的。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自读第一节,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句子: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设问句)你能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个说法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
(2)出示句子: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指的是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分节读二、三节。
2、分小组讨论交流:
司马光和童第周他们手中的鲜花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浇灌?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从小就聪明过人)
(2)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3)他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小时侯,别人玩的时候,他仍在读书,长大后用“警枕”自励自勉。)
(4)指导朗读第二节,读出司马光的刻苦勤奋。(相机指点“一遍又一遍”、“高声朗读”、“一直„„为止”、“终于“等词语在朗读时要着重强调,以体现司 马光一生勤奋,终于取得了伟大成就。)
(5)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
(6)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完成高难度青蛙卵剥离手术)
(7)他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
(8)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
能不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9)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4、小结课文第二、三自然段。(1)通过2、3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学习的名言?
(三)、学习第三段。
1、师生引读第三段。
2、你明白了什么?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指导朗读,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搜集班级同学勤奋学习的事例。板书设计:
15、说勤奋
4.说勤奋第1课时 篇四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这些词语读正确。(出示)勤奋
一遍
枕头
稍微 期末
校园
习惯
基础 剥离
浇灌
砸缸
良训
3、同学们表现得真棒,那老师现在要加大难度了,(出示)看看这些三字和四字词语你们能不能同样读正确。(每组提问2人)
史学家
高声朗读
滚瓜烂熟
抓紧时间
编成巨著 《资治通鉴》 生物学家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远渡重洋
产生影响 请你来读一下第一组词语。
你的口齿真清晰,谁能大声地再读一遍? 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一遍。
我想请会发现的小朋友来仔细看,这些词介绍了谁? 【预设】司马光(板书:司马光)
你的小眼睛真锐利!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你能用上这一组词语说一说讲了司马光的什么事吗?(提问2人)
【预设】司马光是一位史学家,他小时候经常躲在屋里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长大以后他更加抓紧时间,终于编成巨著《资治通鉴》。有谁喜欢第二组的词语,读给大家听!你读得很响亮,谁愿意和他比一比?
你读得也不错!老师奖励你带着全班同学读一下这组词语。那这组词语又是介绍的谁呀? 【预设】童第周(板书:童第周)
你能用这组词语说说讲了童第周的什么事吗?(提问2人)
【预设】生物学家童第周小时候成绩很差,不过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学习成绩终于名列前茅,后来他远渡重洋,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影响。
3、看样子同学们对于课文内容已经很熟悉了。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吗?
【预设】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这是个什么句子?你能不能把它改成不带问号的句子?
【预设】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或: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二、精读课文
1、我们上节课知道,课文是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来告诉大家勤奋很重要的。那想不想了解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人是怎样经过勤奋通往成功的呢?那就打开课本,一起来看看司马光的故事吧。
2、小时候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大家都很熟悉,课文中是用哪一句话来介绍他的?(提问1人)
出示: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我们一起再次认识认识司马光。齐读。
像司马光这么聪明的人,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呢?自己读读这一个自然段,然后从中找出句子来回答老师,你从哪里看出了司马光的勤奋?
交流出示:
1、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从这句话你可以看出什么?(提问2-3人)【预设】司马光读书很认真。
司马光很勤奋。
哪些词可以看出司马光很勤奋?
【预设】“滚瓜烂熟”,读出了司马光背书背得熟练。
“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一遍又一遍”是说司马光读书读了许多遍
老师请大家注意这个字“躲”,自己读读这句话。他躲起来干什么? 【预设】认真读书。
(4)他这样躲起来读书,为的是什么? 【预设】不被打扰,勤奋学习。
(5)小司马光可真勤奋呀,谁能用朗读来告诉我?(提问2人)谁还能把勤奋的小司马光介绍给大家?
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小司马光勤奋刻苦的品德!齐读。
2、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1)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提问2人)
【预设】不习惯。睡觉不舒服。
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
(2)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呢?字典上有这么几种解释。
警:
1、提醒,告诫
2、需要戒备的事件或消息
3、感觉敏锐,见解独到
4、国家维持社会秩序和治安的武装力量 在这里,警字应该选—— 【预设】提醒,告诫。提醒他什么?(提问2人)【预设】认真勤奋地学习。
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谁也来用这个例子来提醒提醒大家?指名读。
你读得很流利,看来对书本内容掌握很到位!谁来挑战一下他? 我们一起用这个例子来提醒一下自己。齐读。其实啊,还有一个成语来说明这个故事,你知道吗?
是的,圆木警枕,就是形容像司马光这样的刻苦勤奋。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种精神。
3、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1)你从哪些词看出来司马光的勤奋的? 【预设】19年、终于(2)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很不容易。
(3)是的,《资治通鉴》是一部著名的史学巨著(点出重点词语),它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目的是让统治者从历代兴亡中取得经验。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
(3)就是这样一部巨著,花费了司马光整整19年的时间,19年的夜以继日,19年的废寝忘食,终于编成了《资治通鉴》。来读好这句话。(板书:编成史学巨著)这就印证了这句话,出示引读: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预设】《资治通鉴》
4、和天资聪明的司马光比起来,17岁才进中学大门的童第周就没有那么好的基础了。那童第周又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请同学们找一找哪里体现出童第周学习基础差。出示: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1)童第周的基础比别人差多了,他的考试成绩平均分才40多,学校都建议他退学吧。但他——
【预设】生齐——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2)是的,那他是怎么毫不气馁,奋起直追的?(提问1人)
【预设】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3)是呀,他学习这样勤奋,是为什么?(提问3人)【预设】我不能放弃,坚持就是胜利。
虽然我基础比别人差,但是只要我努力了,一样能获得成功(4)你们说的都没错,那他的努力有没有得到回报?
【预设】经过半年的努力,童第周的成绩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5)同学们也许光听这个故事并不能了解完成青蛙卵剥离手术有多么了不起。青蛙卵是像小米粒那么大的小黑籽,外面有一层透明的膜,和它紧紧相连,当时生物界正在研究青蛙卵,却无人能把青蛙卵的模型完整地剥开,研究被迫停止,这时,童第周毅然站了出来,说:“我来试试”。面对别人的讥笑,童第周并没有退缩,他凭着自己的胆识和才能,终于完成了青蛙卵的剥离手术,在当时轰动整个生物界。(6)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我吗?
【预设】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7)这句话你读懂了吗?
【预设】勤奋能够弥补不足。只要付出一分辛苦,就能学到一分能力。(8)没错,这就叫——
【预设】生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8)这个例子再一次告诉我们——出示朗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9)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预设】青蛙卵剥离手术(板书:完成高难度手术)
三、举例
1、小结:看样子,基础好的人要想成功必须勤奋,基础差的人要想成功也必须勤奋呀。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必要途径。(板书:勤奋)
2、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了,他们取得的成就就像鲜花那样灿烂。其实不只是在中国,外国也有这样的勤奋努力最终通往成功的故事。
出示: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在他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做过无数次的试验,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每次做试验,爱迪生总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着。肚子饿了,就胡乱吃点东西;困极了,就趴在桌子上打个盹。不知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终于成功地研究出了一千多项发明!自己默读这个小故事,然后思考:你从哪里看出了爱迪生的勤奋?(提问3-4人)
【预设】爱迪生做过无数次的试验。
爱迪生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 哪里体现了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预设】爱迪生肚子饿了,就胡乱吃点东西;困极了,就趴在桌子上打个盹。
3、没错,外国也有这样勤奋成才的人,这真是---古今中外,每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4、那爱迪生的手中鲜花又是什么呢? 【预设】一千多项发明。
五、写作指导
1、同学们,古今中外,通过勤奋而成功的人物还有许许多多(板书:„„),你知道哪些?
【预设】化学家居里夫人、画家达芬奇、书法家王羲之
2、为什么课文中不多写一点?
【预设】因为这两个人最具代表性。
是呀,选材要有代表性。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是这样,不能什么事例都往本子上搬,而要选取最具有典型性的事例,最能替你表达你的主题的事例。
四、领悟行动 有人说,如今,我们生活和学习条件改善了,“勤奋”二字可以不提了。你认为呢?(提问4人)【预设】不行。虽然我们生活和学习条件好了,可还是要勤奋。
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勤奋是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的美德。
没错。不管基础好,基础差,条件好,条件不好,我们都不能离开勤奋。
出示: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谁来读好这段话?
我们一起把这句话送给自己。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靠勤奋,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奋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小时候需要勤奋,长大了更要勤奋,老师相信,勤奋定能让更多的人走向成功!
2、同学们,将这句话牢牢锁在心中吧,出示朗读: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七、生字学习
我们上节课将六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学完了,这节课来学习剩下三个字。遍
末
基
首先观察一下,这三个分别是什么结构的字? 你觉得哪些笔画容易错的,来提醒提醒大家。这三个字都有捺,写的时候一样吗? 基右竖起笔比左竖高,撇画比捺画低。
八、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第16课;
2、利用课余时间找找名人的勤奋小故事,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16、说勤奋
司马光
————> 编成史学巨著
5.故乡第二课时说课稿 篇五
【教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讲述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神机妙算,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以“神机妙算”一词为突破口,认识诸葛亮的杰出才干和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2、能力目标:
学习从重点词句入手,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探究课文的读书方法。
【教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为此,根据教材故事性较强,学生较感兴趣读的特点,在组织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握探究主题。接着,引导确定探究内容,领悟探究策略,再组织学生进行类化探究体验。
【学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的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的有关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学习。
1、抓住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设疑导读,以词绕文,串珠引线,深究课文。
2、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从相关词句入手,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流程】
一、通读课文,把握探究主题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神机妙算”这一最有研究价值的词。
二、精读课文,领悟探究策略
自读“雾中借箭”,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找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抓住相关句子的联系,引导学生体会、探究,认识诸葛亮的杰出才干和周瑜的自叹不如。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三、再读课文,类化探究体验
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概括“用联系的方法来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再次探究“雾中借箭”。(组织学生研读、交流)
1、以“识人心”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2、以“懂地理”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20多里。)
【说勤奋第1课时】推荐阅读:
参观花圃第1课时08-20
61第1课时走进老师06-08
第1课时《草原散章》10-11
海燕第1课时学案12-01
《风筝》第1课时教学设计06-19
第1课时 平均分(教案)09-21
《日本》教学设计(第1课时)10-10
《散步》精品教案1(第2课时)12-03
《人口》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08-10
四年级语文说勤奋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