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气候变化教育项目进展报告

2024-07-10

中小学气候变化教育项目进展报告(精选11篇)

1.中小学气候变化教育项目进展报告 篇一

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国际项目与计划

主要介绍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VCC)、世界气候计划(WCP)、全球能量和水循环试验(GEWEX)、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国际水文计划(IHP)等国际合作项目与计划的.背景、进展和主要成果.

作 者: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limate change,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作者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9,南京 刊 名:中国水利  PKU英文刊名:CHINA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P461 关键词:气候变化   影响   国际合作项目   计划  

★ 项目计划模板

★ 项目计划实施方案

★ 企业项目计划

★ 中英项目格式教研计划样本

★ pmp项目管理计划范文

★ 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 国际高中生交换项目即日开始报名

★ 计算机仪器仪表项目创业计划

★ 项目管理计划包含哪些内容

★ 项目时间节点计划进度表

2.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篇二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影响;极端天气

中图分类号: P467;S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0-0016-04

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基础地位,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原材料,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保障。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农业丰产丰收,但农业生产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困境。气候变化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全球近100年(1906—2005)的温度线性趋势为0.74°C。与1850—1900年相比,2003—2012年这10年的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8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降水量变化不明显,但区域差异明显,极端干旱洪涝事件频发[1]。1985年以来,我国出现了多次全国大范围暖冬天气,其中以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气候变暖最为明显,华北地区同期降水量也明显减少,出现暖干化趋势。气候变暖不但对我国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造成重大影响,而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本研究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评价研究进展,旨在为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1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方法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测试验、模型模拟2种。观测试验又可分为田间试验、温室或人工气候室试验2种。模型模拟主要分为经验模型、机理模型[2]。

1.1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观测试验

国外多采用气室试验、田间试验方法。气室试验是由人为设置密闭的或者最上端开放的温室,通过改变CO2浓度来影响作物生长[3]。田间试验主要是在田间设置FACE处理圈,即在田间设置一定面积的处理圈,直接输入一定浓度的CO2,观测在开放式富集CO2情况下,作物生长发育、物质分配、产量等的变化[4]。短期作用时,高浓度CO2有利于C3作物光合效率提升;长期作用下,C3作物光合效率会低于或者接近普通大气的对照水平,这是由于叶片气孔导度减小所致[5]。气室试验的优点是可以人为增加温度及CO2浓度,观察作物生长情况,但气室无法模拟自然环境的状态且带有很多人为因素。采用自由大气CO2增高(FACE)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缺陷,但难以实现同时进行增温处理[6]。

1.2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模型模拟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采用模拟试验方法评价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因此,成本低、时效高、变量易于控制的作物模型模拟成为评估气候变化的主要方法[7]。按照模拟原理,可以分为经验模型模拟、机理模型模拟,其中作物模型按照开发者不同可以分为三大学派。经验模型又叫回归统计模型,早期研究多采用回归统计方法建立气象产量模型或气候生产力模型,分析气候波动与作物产量或气候生产力之间的数量关系;或假定未来气候有一定温度增幅和降水量变幅,利用上述模型或借助某些农业气候指标就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估算[8]。回归统计模型以大数定律、统计假设检验为基础[9]。经验模型的优点是所需的参数少,不分作物种类品种,可以考虑作物自适应性响应。但这些研究一方面对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考虑得较为简单,另一方面,统计方法不能阐明气候变化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机理[10],特别是未来气候变化幅度之大可能远远超出统计模型所使用的历史资料范围,因此基于回归统计方法的各种经验性模型能否适用于未来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分析受到普遍质疑。此外,统计模型无法描述CO2浓度增高对作物光合作用、蒸散作用的直接影响也是其重要缺陷之一。

机理模型主要根据作物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以及专业学科相关原理建模,研究比较系统深入[11]。它可以动态地定量模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并能人为设定一些管理要素。机理模型主要被应用在区域气候变化评价研究中[12],但它需要较多的作物品种参数,参数调试过程相对麻烦,且作物模型仍然不够合理,在处理极端气候方面能力有限[13]。

目前,作物模拟模型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14]。荷兰学派的特点是强调作物过程的机理表达,国际水稻研究所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共同研发了水稻生长模拟模型ORYZA2000。该模型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亚洲多数国家农业部门用于水稻生长情况评估及预测。美国学派则更注重综合考虑天气-土壤-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发了CERES模型系列。中国学派更注重将作物生长模型、栽培优化模型或知识模型与专家知识相结合,形成了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高亮之為代表开发的中国作物模型系列—水稻(RCSODS)、小麦(WCSODS)、玉米(MCSODS)、棉花(CCSODS)、油菜(OCSODS)、大豆(SCSODS)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15]。

2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初始阶段,学者人为改变气候参数,对天气数据进行一定范围的加减从而生成一定的气候情景,然后输入作物模型进行模拟,进而观察未来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产生的影响[16]。这种方法以实测的天气数据为基准,在气温或者降水量等方面人为给定变化范围。此种方法具有效率高、操作简便、能较好地反映参数敏感性等优点,但不能反映空间、时间的动态变化,且人为设置的天气数据比较随意,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一些学者在借助大气环流模式(GCM)生成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方面取得了进展,即根据GCM输出的网格点值,结合当地历史气候资料,设置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或利用天气发生器(WGEN)生成未来气候变化情景,进而分析未来气候变化情况[17]。近些年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将GCM与作物生长模型相结合,用以评价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产量的影响,即利用GCM生成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假设今后的种植制度、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维持在现有水平,分别模拟现有品种在当前气候(baseline)以及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生长状况,通过两相比较,分析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8]。1990年以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金之庆领导的项目组采用GISS、GFDL、UKMO 3种GCMs在我国各有关网格点上的输出值,结合各样点近30年或40年的逐日历史气候资料生成我国在CO2倍增以及CO2渐变时各种气候变化情景,进而将CERES、SOYGRO、RCSODS(水稻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等作物模型在上述情景下运行,系统评价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水稻、华北平原冬小麦以及玉米、大豆、花生等粮食生产的潜在影响,并在模拟试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若干粮食生产对策[19-21]。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和当前生产状况进行比较,但此种方法的缺点主要来源于大气环流模型的不确定性,大气环流模型分辨率低,输出的粗网格月均值不容易直接被作物模型所利用,且大多是以CO2平衡态为基础,不符合实际。大气环流模型只能应用在有实测天气资料的站点,不能大范围应用[22]。另外,气候变化后农民必然会选择一些有别于现在的生产方式进行粮食生产,种植制度、品种类型、田间管理等都会有所变化。

nlc202309020139

近年来,学者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方面有了新的研究进展[23]。用区域气候模式结合作物模型来模拟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成为新的发展方向[24]。使用区域气候模式可以直接模拟逐日天气数据,然后输入到作物模型中。它是对大气环流模式的一大改进,可以降低天气数据的不确定性以及模拟高分辨率的逐日天气数据[25]。一方面模型输出的分辨率提高(0.25°×0.25°),另一方面模式考虑了CO2渐变过程的影响。相对来说,区域气候模式的适用性更好,但是区域气候模式的输出是逐年逐日的气象要素资料。一般将未来情景与当前模拟情景进行比较,当模拟情景与实况存在差异,会带来参数调试难的问题。区域气候变化情景的建立需要气候模式,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基础是气候情景。情景的模拟主要基于未来大气温室气体情景浓度预测。英国Hadley气候中心研制的区域气候模式PRECIS预测了IPCC在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中给出的各种CO2排放浓度下的气候变化。A2情景假设未来全球发展不均衡,其主要特征是人口持续增长、经济发展缓慢、CO2排放浓度较高;B2情景假设未来全球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特征是人口持续增长,但增速比A2情景慢,经济发展速度中等,CO2排放浓度处于中下水平[26]。A2情景与我国的发展状况有差异,B2情景与我国未来的发展情况最为接近[27]。

3 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

气候变化影响农业,人们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李虎等指出,我国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迫切需要在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品种选育、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研究[28]。

3.1 扩大复种面积,调整种植布局

气候变化导致作物生长季的光能、热量资源增加,复种面积扩大,部分作物的种植北界北移[29]。王春乙等认为,要合理安排农作物布局,适度将冬季越冬作物北移,通過发展冬季麦棉两熟、小麦玉米间作、发展双季稻等途径提高复种指数[30]。金之庆等利用模型评价气候变暖对研究区域作物布局、品种布局的阶段性影响,分析了我国冬小麦安全种植北界在研究地区可能出现的地理位移[19]。

3.2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提高作物抗旱、抗涝能力,增强作物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钱凤魁等提倡推广膜下滴水、地膜等节水灌溉技术,在干旱缺水山区兴建一批蓄水塘库,普及集雨设施与补灌技术,开展坡改梯、沟坝地等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31]。

3.3 改良品种

改良作物品种使之适应气候变化,保证增产增收。科研机构已经有计划地选育农作物新品种,农作物选育的首要目标是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选育耐高温、耐干旱、抗病虫害的农作物新品种,以应对气候变暖导致的病虫草害。同时改善农作物的生理特性,包括选育高光合效能及低呼吸消耗的品种[32]。

3.4 调整农田管理措施

通过调整农田管理措施来适应和减轻气候变化导致的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对干旱地区,可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如利用保水剂作种子包衣、播种及移栽后喷洒土壤结构改良剂,用抗旱剂抑制地面蒸发,用抗蒸腾剂减少植物蒸腾,开发活性促根剂促根抗旱[32]。

3.5 加强对农业气候灾害的防控措施

农业整治管理对于粮食增产增收起着重要作用,但对农业气候灾害进行监测防控同样不可忽视。钱凤魁等认为,开展农业气候灾害预测,建立农业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特别是建立干旱、洪涝、低温灾害、重大植物病虫害等防控减灾体系,并建立农业灾害保险机制,可有效规避农业气候灾害风险[31]。

4 气候变化作物生产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4.1 作物生长模型

当前的作物生长模型可以模拟正常情况下作物生长情况,对异常气候下的响应能力不足,近年来异常气候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异常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越来越大。作物模型对CO2浓度的响应与实际情况有差异。CO2浓度增强时,作物光合效率增加,现有的模型一般用系数进行CO2订正,但CO2浓度增加后,作物的光合产量亦同步增加,从而降低了作物含氮量,导致模型模拟过程中考虑CO2的直接增益效益过高。另外,现有作物生长模型大都在无病虫害情况下进行模拟,随着气温变暖,病虫害可能加重,这也是模型可改进之处。

4.2 栽培管理技术

作物生长都是按照当前栽培的管理模式,确保现在的技术与当前气候环境相适应。在气候变化情况下,农民必定会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适应变化的气候,如更换品种、调整播期、提高复种指数等。应该将栽培管理技术适应性考虑在内,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增加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研究的准确性。

4.3 辐射变化影响存在的问题

影响作物的气象要素主要有温度、降雨、辐射[33]。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侧重于讨论温度、降水变化的影响,温度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侧重于对作物发育速率、同化物形成、呼吸消耗的影响。降雨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侧重于降雨对土壤水分、养分运移的调节,进而影响作物光合作用[34]。但是对辐射这个重要因素的影响考虑相对不足。辐射变化主要从3个方面影响作物生长,包括光合有效辐射变化、关键发育期作物适宜群体变化及光合同化量变化[35]。

4.4 在适应对策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唐国平等应用HadCM2、CGCM1、ECHAM4 这3个模型模拟未来中国气候变化情况,建立了未来气候变化的6种方案,评估了中国不同区域复种指数,但没有对周年作物生产进行综合考虑,详细分析了降水、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但对辐射因素的影响考虑相对不足,此外,作者没有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来适应和减轻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不利影响[36]。赵锦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地区种植制度界限影响较大,造成多熟种植界限的向北、向西推进,多熟种植区域扩大,总体上有利于单位面积周年作物产量的增加,对新品种的适应性、水资源、土壤、经济政策等因素对种植制度变化影响考虑不足[37]。应充分考虑合理平衡的种植结构,根据农作物的优势种植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如黑龙江地区大面积扩种水稻,原来的玉米优势种植区为水稻所替代就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38]。

nlc202309020139

5 结语

气候变化打乱了我国气候资源的分布格局,这些气候资源的重新分配对我国农业造成了重大影响,大体上是热量资源总体增加,但分布不均匀[39]。北方增温幅度大于南方,冬季和夜间增温分别大于夏季和白天[40]。作物生长都有最适温度,高纬度地区天气寒冷,虽然白天增温可以接近最适温,但夜间温度增加,作物呼吸作用加强,不利于有机物积累;低纬度地区尽管增温幅度不如北方,但由于其基础温度已较高,继续增温将不利于作物生长[41-42]。降水资源分布总量变化不大,我国西部地区、华南地区降水量增加,华北地区、东北地区降水减少[40]。降水变化亦会影响温度、辐射变化及土壤水分平衡,对干旱和雨养地区的影响尤为明显;湿润地区的温度和太阳辐射变化对作物的影响更为显著[42]。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极端天气频发,对农业生产不利[43]。因此,气候变化研究的意义在于对气候变化进行预测。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不是单方面的,还涉及土壤、水资源、气温、栽培管理技术、经济政策等诸多方面。各种研究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还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模拟研究,比较各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并加以修正,确保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评价结果更客观,减少结果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1]沈永平,王国亚. 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J]. 冰川冻土,2013,35(5):1068-1076.

[2]孙白妮,门艳忠,姚凤梅.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6):165-168.

[3]Kim H Y,Horie T,Nakagaw A H,et al. Effects of e levated CO2 concemtration and high temperature on growth and yield of rice[J]. Jap J Crop Sci,1996,65(4):634-643.

[4]罗卫红,Yoshimoto M,戴剑锋,等.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对水稻冠层能量平衡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2):258-262.

[5]Delucia E H,Sasek T W,Strain B R. Photosynthetic inhibition after long term exposure to elevated levels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J]. Photosynth Res,1985,7:609-639.

[6]Yang L X,Huang J Y,Yang H J,et al.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effects of free-air CO2 enrichment (FACE) on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rice (Oryza sativa L.)[J]. Field Crops Research,2006,98(1):12-19.

[7]李克讓,陈育峰. 中国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方法的进展[J]. 地理研究,1999,18(2):214-219.

[8]章基嘉,徐祥德,苗俊峰. 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J]. 气象,1992,18(8):3-7.

[9]赵俊芳,郭建平,张艳红,等.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综述[J]. 中国农业气象,2010,31(2):200-205.

[10]秦鹏程,姚凤梅,曹秀霞,等. 利用作物模型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发展过程[J]. 中国农业气象,2011,32(2):240-245.

[11]曹宏鑫,赵锁劳,葛道阔,等. 作物模型发展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7):3520-3528.

[12]孙 宁. 作物模拟技术在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中的应用[J]. 地学前缘,2002,9(1):232.

[13]Tubiello F N,Soussana J F,Howden S M. Crop and pasture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7,104(50):19686-19690.

[14]涂修亮,胡秉民. 杂草与作物竞争模型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1999(6):54-58.

[15]高亮之,金之庆,黄 耀,等. 作物模拟与栽培优化原理的结合——RCSODS[J]. 作物杂志,1994(3):4-7.

[16]Hulme M,Brown O. Portraying climate scenario uncertainties in relation to tolerable regional climate change[J]. Climate Research,1998,10(1):1-14.

[17]林而达,张厚宣,王京华.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模拟[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142.

[18]Wang F T. Some advances in climate warming impact research in China since 1990[J].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01,15(4):498-508.

nlc202309020139

[19]金之庆,葛道阔,方 娟,等.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南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其适应性对策[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增刊):11-19.

[20]金之庆,葛道阔,高亮之,等. 我国东部样带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若干粮食生产对策的模拟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8,31(4):51-58.

[21]石春林,金之庆,葛道阔,等. 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的阶段性影响和适应性对策[J]. 江苏农业学报,2001,17(1):1-6.

[22]熊 伟,许吟隆,林而达,等. 区域气候模式与作物模型联接的影响评估模拟实验及不确定性分析[J]. 生态学杂志,2005,24(7):741-746.

[23]姚凤梅,张佳华,孙白妮,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稻区水稻产量影响的模拟和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7,12(5):659-666.

[24]居 辉,熊 伟,许吟隆,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5,30(10):1340-1343.

[25]熊 伟,居 辉,许吟隆,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温度闭值影响研究及其不确定性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74-80.

[26]Yao F M,Xu Y L,Lin E D,et al.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rice yields in the main rice areas of China[J]. Climatic Change,2007,80(3/4):395-409.

[27]许吟隆,张 勇,林一骅,等. 利用PRECIS分析SRES B2情景下中国区域的气候变化响应[J]. 科学通报,2006,51(17):2068-2074.

[28]李 虎,邱建军,王立刚,等. 适应气候变化:中国农业面临的新挑战[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6):23-28.

[29]翟晓慧,刘孝勇,宋乃平.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及农业适应对策综述[J]. 甘肃农业,2011(7):20-22,30.

[30]王春乙,娄秀荣,王建林. 中国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J]. 自然灾害学报,2007,16(5):37-43.

[31]钱凤魁,王文涛,刘燕华. 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措施与对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5):19-24.

[32]王向辉,雷 玲. 气候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适应对策[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4):18-24.

[33]刘 颖,齐 华,张卫建,等. 气象因子对不同生态适应型春玉米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8):84-87.

[34]周曙东,朱红根.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产量的经济影响及其适应策略[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0):152-157.

[35]刘建栋,金之庆. 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过程的数值模拟[J]. 江苏农业学报,1999,15(3):136-140.

[36]唐国平,李秀彬,Guenther F,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 地理学报,2000,55(2):129-138.

[37]赵 锦,杨晓光,刘志娟,等.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Ⅱ.南方地区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对种植制度界限可能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9):1860-1867.

[38]李祎君,王春乙. 氣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6(2):123-129.

[39]黄 亮,谢小萍,杨沈斌,等. SRESA1B情景下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稻区单双季稻生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9):36-41.

[40]潘根兴,高 民,胡国华,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9):1698-1706.

[41]姜纪峰,顾芹芹,田 展,等. 上海市青浦区近5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2):349-353.

[42]朱 珠. 江苏省水稻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D]. 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43]朱 珠,陶福禄,娄运生. 1980—2009年江苏省气温变化特征及水稻高温热害变化规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311-315.

赵 媛,卢凤英. 作物内生菌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0):20-22.

3.中小学气候变化教育项目进展报告 篇三

实践主题: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实践时间:2011年5月

实践参与人:2008级日语班 张天宪

调查方法: 走访调查、问卷、采访、参考资料 现将实践情况报告如下:

气候条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日常天气和气候变化趋势非常为人们所关注。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等,无一不是人们关心的焦点和日常的热门话题。保护环境、维持全球气候正常运行,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和科学家思考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几百年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厄尔尼诺现象也频繁发生,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一 世界气候变化的现象(1)全球变暖

(2)两极及山岳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3)温室效应

(二)气候变化对世界的影响

1.海平面升高将影响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

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长季节,使世界一些地区更加适合农业耕作。但全球气温和降雨形态的迅速变化,也可能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使其遭受很大的破坏性影响,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

3.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 全球变暖将对我国植被的水平及垂直分布、面积、结构及生产力等产生很大影响。气候变化将改变植被的组成、结构及生物量,使森林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4.冰川、冻土和积雪可能减少

高山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冰川将随着气候变化而改变其规模。由于全球变暖,一些冰川出现了减少和退缩现象

5.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和面积萎缩的主要因素之一

湖泊作为降水和有效降水的历史和现代记录,更能反映气候变化的空间变化和区域特征。以我国青海湖为例,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其水位下降和湖面萎缩的因素之一。

6.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增加

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水、热浪、雪崩和风暴、沙尘暴、森林火灾等,其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由这些极端事件引起的后果也会加剧。如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将加重草地土壤侵蚀,因而将增大荒漠化或沙漠化的趋势 7.影响人类健康

气候变暖有可能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高温会给人类的循环系统增加负担,热浪会引起死亡率的增加。由昆虫传播的疟疾及其他传染病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可能使许多国家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登革热、脑炎增加或再次发生。在高纬度地区,这些疾病传播的危险性可能会更大。

(三)气候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总体上我国的变暖趋势冬季将强于夏季;在北方和西部的温暖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降雨量将会增加,长江、黄河等流域的洪水爆发频率会更高;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和暴雨也将更为频繁;春季和初夏许多地区干旱加剧,干热风频繁,土壤蒸发量上升。农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部门。温度升高将延长生长期,减少霜冻,二氧化碳的“肥料效应”会增强光合作用,对农业产生有利影响;但土壤蒸发量上升,洪涝灾害增多和海水侵蚀等也将造成农业减产。对草原畜牧业和渔业的影响总体上是不利的。海平面上升最严重的影响是增加了风暴潮和台风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海水入侵和沿海侵蚀也将引起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损失

(四)各国的应对措施

发达国家应背负起更大的责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更多的开发利用新能源、绿色能源。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1,必须坚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这巨大挑战面前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单独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重任。必须采取务实合作的行动,才能实现人类的和谐发展、各国的互利共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多年来国际社会为履约付出了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实际进展离我们期待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实践证明,全球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需要充分考虑各国的具体国情、发展阶段、历史责任、人均排放等因素,正视历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开展长期、广泛的对话和务实合作。国际社会应当依据《公约》和《议定书》的原则与规定,牢固树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损害别人就是损害自己的理念,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2,必须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重大环境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影响发展目标的实现,或者无视气候变化威胁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都不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当前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长期累积排放造成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国家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弱,由他们承担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是有失公允的。发达国家应当改变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帮助发展中国家走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机统一。

3,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这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应尽的不同义务,是指导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具有主导和核心地位的基本准则。发达国家应当正视自己长期累积排放的历史责任和高人均排放的现实,严格履行《议定书》所确定的第一承诺期减排目标,并在2012年后继续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切实按照“巴厘路线图”兑现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国际社会应当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特殊关切,改变重减缓、轻适应的倾向。发展中国家也要尽最大努力减少排放,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4,必须坚持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我们不能忘记,目前世界上仍有约十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距离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让全球广大贫困人口享受人类发展和现代文明的成果,是各国政府的应尽责任。国际社会必须认识到,如果没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进步,不仅无法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也无法确保世界的繁荣与稳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应当促进而不是阻碍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应当有助于缩小而不是扩大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和技术鸿沟,应当维护而不是损害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

5,必须坚持依靠技术进步应对气候变化。科学技术在认识气候变化规律、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世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孕育着新的突破。这些技术的推广使用,必将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奠定坚实基础,为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社会提供有力支撑。遗憾的是,在全球共享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方面,迄今为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国际社会应当在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方面加强合作,加快机构设置、资金安排和制度保障等核心问题的磋商,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及时用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先进技术,从而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目前,国际社会正在就2012年以后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行动进行讨论,并致力于在2009年底之前达成协议。本次会议为讨论有关气候友好技术的开发与转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只要我们本着对人类社会、对地球家园负责的态度,按照《公约》确定的原则平等协商、积极合作,就一定能够达成有利于保护气候、有利于各国发展的公平合理成果。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不懈努力!

(五)建议

(1)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工作

1.加强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与协调;

2.加强气候变化科技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

(2)气候变化公众意识 1.增强我们自身的环境意识

2.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3.鼓励公众参与 ;

4.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六)经验体会总结;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深刻的体会到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不管或利或避,我们都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而且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地球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篇四

马鞍山外国语学校

吴昌庚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该节是本章大气内容的最后一节内容,在本章节中起到一总结的作用,整节内容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的重点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争议较大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所以教材设计也较开放,给学生提供了部分预测讨论的线索,进行自主探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资料认识讨论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2、讨论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

3、了解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从全

球和未来的角度认识环境,培养正确的环境、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重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图表资料分析

【教学过程及策略】 【新课导入】

展示一组图片和资料

【活动探究一】一双慧眼,发现问题

根据图表分析全球气候是否变暖?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讲解: 先必须明确“全球变暖”这个概念。如果“全球变暖”指的是每一个地区、每一年都比上一年同期气温高,那么显然不是。去年入冬时我国显然就比上一年同期气温低。如果“全球变暖”指的是地球年平均温度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那么显然也不是。历史上,地球年平均温度一直在12-22℃间震荡,现在的地球平均温度仅13℃,靠近最低端。大约4000年前,大象等动物在我国黄河流域都有分布。一般估计,3000年前的气温要比今天高2-3℃。如果按目前的说法“全球变暖”这个概念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那么确实是存在的。当前的气温的确比几十年前高,从雪线高度、冰川退化等诸多方面都可以看出。

【板书】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中

1.全球气温和降水一直在波动变化 2.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有变暖趋势

【活动探究二】开动脑筋,找出原因

大气中CO2浓度增加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吗?

(指导学生读图2.29;2.30比较分析,再引导学生从引起气温变化的因素作进一步分析)

教师讲解:从图2.29;2.30比较,近百年来CO2浓度在持续增加,但气温却依然波动变化;这说明CO2浓度增加不一定是主要原因,起码不是唯一原因。所以教材中也用了“很可能”这样不定论的字眼。有科学家指出气候变化(变暖)还有可能是地球演变的正常现象,因为地球的气温从来不是恒定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从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分析可知,水汽含量变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应比CO2变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大得多,水汽本身就是温室气体,水与水汽之间的转化、水汽输送是太阳能在大气内重新分布的关键过程,对大气环流起着重要作用。还有人认为太阳活动、废热、城市增温效应、火山爆发、地球自转速率变异、大气污染,河流水库萎缩和冰山后退等都会对气候变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板书】3.气温变化的原因

① 自然原因:水汽含量变化、太阳活动、大气环流、废热、火山活动、地质演变等

② 人为原因:(可能)温室气体含量增加

【活动探究三】深入探讨,预测影响

全球变暖是引起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吗?

(教师指出海平面上升准确的说是海平面相对上升,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因素可以导致海平面相对上升)教师讲解:海平面上升是否是气候变化引起的尚有争议。众所周知,一盆水里如果有一块浮冰,那么这块浮冰化光了也不会使水平面上升。不过山地冰川和南极洲陆地上的冰盖若是融化的话,海平面确实会上升。而海水热膨胀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有些小岛受海平面相对上升影响还有可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板书】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海平面可能会相对上升

【探究活动四】深入探讨,预测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活动和水循环过程有何影响?

(提示学生从影响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改变来分析利弊,从气温与水循环的关系进行分析)

教师讲解:对整个地球而言,CO2浓度增加,气温略微升高积温增加,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气温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加重,又会使作物减产。科学家预测,高纬度国家可能增产,低纬度国家农作物将减产。全球变暖会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从而增加极端天气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板书】

2.影响农业生产

3.影响水循环过程

【探究活动五】集思广益,商讨对策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并根据气候变暖的可能原因和影响来分析讨论)

【板书】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如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

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

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应该从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的改造去解决CO2排放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小结】全球气候变化是争议较大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趋势、可能原因、可能影响,从而找出延缓气候变化、减轻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和措施,人类应该从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的改造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应该注意的是全球气候的变化是指全球长时间的气候改变,包括冷、暖、干、湿等各方面的变化,并不只意味着全球变暖。

5.全球气候变化练习教案 篇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读图,回答1~3题。

1.20世纪60年代后()①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 ②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③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④我国气温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①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②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③近5 000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 ℃以内 ④近30年来,大气CO2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近年来,与甲、乙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①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②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③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④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从图甲中可看出1960年时CO2体积分数约为317×10-6,到1995年时达362×10-6,随着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全球的气温也随之升高,这从图乙可得出结论,但这并不代表这段时间的气温就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从图丙中可知全球的气温呈现冷暖交替的变化情况,近5 000年来,最高气温比平均气温约高2 ℃,19世纪以来,地球进入新一轮的温暖期。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我国正处于温暖期,但我国气温波动范围约在+2 ℃~-2 ℃,波动值约4 ℃。近30年来,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从图甲和图乙中可看出都呈上升趋势,大体相近。第3题,甲、乙图示信息表示全球变暖,受其影响,中纬度的华北地区蒸发量会增加而导致干旱,格陵兰岛因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而导致冰盖面积缩小。因海平面上升,黄河三角洲有退缩的趋势。大气层强磁暴的发生及其频率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但它并不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

答案:1.A 2.D 3.B 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

4.1951~2002年,我国()A.各地都增温

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 ℃ 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 5.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 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 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气温升高最明显,在50年的时间里气温增值最大可达4 ℃。

答案:4.D 5.A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6~7题。

6.该地近百年来气候的变化是()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7.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

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B.暖冬频繁 D.海平面下降

解析:第6题,植物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植物的生长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植物生长越快,该树木年轮由里到外,依次是“疏—密—疏”,说明该树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温暖—寒冷—温暖”的交替过程。第7题,M时期树木年轮最密,反映该阶段气温较低,故引起雪线下降,海平面下降。

答案:6.A 7.D 8.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有()A.气象灾害减少

C.全球温度带北移

B.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D.海平面上升

解析: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水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答案:D 9.下列活动会加强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是()A.大量的SO2气体被排入大气 B.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

C.为了开垦耕地,马来群岛和亚马孙平原上的居民不断砍伐森林

D.大力发展水电事业

解析:全球的气候变暖与人为排放温室气体和大面积砍伐森林有关,温室气体可加剧大气的温室效应,砍伐森林会使得吸收CO2气体的物质减少。

答案:C 格陵兰冰川大量融化,引起了全球关注。据英国《每日邮报》2012年7月25日报道,美国宇航局发布了格陵兰岛的卫星照片,照片上的融冰情况让科学家目瞪口呆。照片显示,在短短四天内,格陵兰岛上的冰雪融化率就从40%剧增到97%。科学家怀疑这是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读图,回答10~11题。

10.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这反映了()A.地壳活动加剧

B.黄赤交角增大 C.太阳辐射增强

D.全球气候变暖 11.以上现象的发生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高纬地区作物减产,低纬地区作物增产 B.全球水量增多,水资源丰富 C.热带沙漠气候区会变得湿润 D.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解析:第10题,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说明部分融化,全球气候变暖使气温上升,D项正确。第11题,全球气候变暖,使低纬度和高纬度气温上升,降水增加,高纬度地区作物增产,A、B项错误;沙漠地区更加干旱,C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严重,D项正确。答案:10.D 11.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于2013年11月22日在波兰的首都华沙落下帷幕。大会就全球气候变暖的援助基金等问题进行了谈判。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A.我国种植水稻的界限向南推移 B.内蒙古草原将会变成亚寒带针叶林 C.海南岛的面积将会变大

D.黄河三角洲的土地盐碱化会加剧 13.防治上述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A.将石油和煤炭转化为气态燃料 B.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烃类制冷物质 C.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D.开发新能源,禁止化石能源的使用

解析:第12题,水稻喜水喜热,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种植水稻的界限将会向北推移。内蒙古草原变成针叶林,是因为地球变冷了。气候变暖将淹没沿海低地,海南岛面积将会减小。海平面上升会使海水侵入地下水,造成水质恶化,长期受侵蚀土壤会盐碱化。故选D项。第13题,将石油和煤炭转化为气态,一是成本高,二是燃烧仍然排放与原来一样的气体。禁止制冷剂是防范臭氧层破坏。禁止化石能源的使用太片面,并且全球无法在短期内找到其替代品。防治气候变暖就要抑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是很有效的措施。故C项正确。

答案:12.D 13.C 14.读地球的温室效应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有________和________。产生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温室效应对下列地区农业生产将会产生的影响: ①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带耕作业发达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高纬度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①燃烧化石燃料。②大量森林被砍伐,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减少。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的变化,进而导致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如中纬度地区会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干旱,现在农业发达地区会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作物产量是有利的。但是,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这又会使农作物减产。

答案:(1)二氧化碳 甲烷 燃烧化石燃料 森林大量被砍伐,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2)气候更加干旱 退化成草原 将可能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15.阅读下面材料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大会通过了“德班一揽子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德国和丹麦分别注资4 000万和1 500万欧元作为其运营经费和首笔资助资金。

材料二近150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全球气温的变化及近100年来全球海平面的变化。

(1)由图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2)大气中二氧化碳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3)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如何?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何关系?

(4)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如何?为什么?

解析:(1)细实线表示的是近150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不断上升,1950年以来上升尤为明显。(2)大气中二氧化碳升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人为燃烧化石燃料等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是森林被破坏,尤其是“地球之肺”——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3)全球气温波动上升。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也在不断升高,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对大气起到保温作用。(4)图示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波动上升。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6.描写气候变化的诗句 篇六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尘雨打萍。---(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宋?徐俯《春游湖》)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山光忽西落.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宋?赵师秀《有约》)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陈与义《春寒》)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

清风破暑连三日。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困人天气日初长。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唐?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元?虞集《听雨》)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7.中小学气候变化教育项目进展报告 篇七

依据实测资料和利用古树年轮等资料重建兰州站数百年径流量系列,采用周期叠加外延和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等方法,分析了近期黄河中游降水特点,预测了河源区未来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变化情势.结果表明,20世纪70-90年代,黄河中游地区年均降水量低于多年平均值,而近8 a(-)则略高于多年均值.黄河源区唐乃亥以上区域,21世纪代、50年代和80年代日最高气温将在基准期基础上分别升高1.34~1.41 ℃、2.42~2.60 ℃和3.44~3.90 ℃,日最低气温则分别升高0.87~1.49 ℃、1.49~2.68 ℃和2.27~3.76 ℃;未来3个时期的降水量表现出一定的增加趋势,但是增幅不显著,分别比基准期增加3.47%、6.42%和8.67%.无论对于哪种情景,黄河源区在未来若干年内将可能出现持续增温趋势,而降水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这很可能导致未来水资源的紧张趋势进一步加剧.

作 者:姚文艺 徐宗学 王云璋 Yao Wenyi Xu Zongxue Wang Yunzhang 作者单位:姚文艺,王云璋,Yao Wenyi,Wang Yunzhang(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03)

徐宗学,Xu Zongxue(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

8.气候变化的公开信 篇八

你们好!

这几天,你们辛苦了。为了全人类的未来,你们从世界各地,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集到一起,我为你们的义举感到由衷的钦佩。

作为地球村的普通公民,这几天,我也一直在关注这次会议的进程,和大会各方所发出的声音。之所以关心,是因为气候变化,概莫能外,咱们也是受害国。

近百年来,我国平均地表温度上升1.1度,高出全球平均上涨幅度。气候变化对我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高温、干旱、强降水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是我国自1951年有系统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这可不是我凭空捏造的,这是我国科学家已经完成的《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结论。

我知道,参加这次气候大会的将有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以及其他官员,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这次会议将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也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我也知道,中国温家宝将前往哥本哈根出席这次会议。中国政府已带去“决定到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减少40%至50%”的承诺。对于中国政府的承诺,作为一个公民,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中国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所以,我有理由对这次大会达成共识抱有很大的希望。

可就在今天,我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据英国《卫报》9日报道,一份由英国、美国和丹麦主导秘密准备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政治声明草案“丹麦案本”泄露,草案赋予发达工业国在未来气候变化谈判上更大话事权和碳排放权,背弃《京都议定书》的减排原则,削弱联合国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对此十分愤怒,导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进入第二天即陷入谈判危机。

消息称,“丹麦案本”由一个“小圈子”的国家草拟,草案给发达国在未来所有气候暖化谈判中更大话事权。协议还会为发达国及发展国分别设定一个2050年人均碳减排目标,发达国可人均排放2.67吨温室气体,发展国只可人均排放1.44吨。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两倍,这等于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

对于大会传出这样的消息,我也并不感到意外。马尔代夫在水下召开内阁会议,尼泊尔的部长们又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上开会。这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无非就是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吸引世人对气候变化的关注。

马尔代夫和尼泊尔政府官员的做法可谓用心良苦,但还是改变不了一些国家“高高在上”的思维方式,对于被人们称之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能真的产生什么好的结果,我表示了前所未有的怀疑。正是因为悲观,我产生了如下的想法——地球只有一个,管TMD,大家一起动手,让地球毁灭得更快些,我就不相信那个国家能跑到火星上去!

气候变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是全人类都应该关注并身体力行的事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所体现的就是一种公平。但现在,一些国家关注气候变化已经变味了,关注气候变化已经是一种“霸权”手段。他们以各种高尚的借口,剥夺了穷国和贫穷地区的穷人改善自己境遇的机会。他们以高尚的名义,创造并维持着权利与财富的不平等。

我一点也不怀疑,参加这次气候大会的代表,每个人都可能确实很有良知。但当“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变为一种“霸权游戏”,并将造成“有钱国”和“穷国”新的不平等的时候,一些人的良心早就被狗吃掉了。因为他们不愿意承担义务,甚至连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

如果真是这样的结果,那么我就请各位代表也不要生气,更不要愤怒,在哥本哈根好好玩几天,会议结束后,我们去号召全世界的人来一起糟蹋这个星球。中国有句古话:咱光脚还怕穿鞋的!?大不了英、美等发达国家一生气,举国搬到外太空去。如果真是这样,这个星球,离和谐也就不远了。

以上言论,有些偏激,但这些偏激的想法都是被一些“不负责任”的国家给逼出来的,即使我有过错,责任也不全在我,因为这不是我的初衷。我还是衷心的希望,在各位代表的共同努力下,气候大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我也要奉劝一些有能力改变现状的国家领导人,要面对现实,放弃幻想。假如真的来临,是没有什么诺亚方舟来拯救人类的。说到底,“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如果你们真的放弃了这次“拯救人类”的绝好机会,你们就真的会成为全人类的罪人。

也请参会的代表给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带个口信,他不是知道“温故知新”这个成语吗?是否也知道什么叫“自食其果”?顺便也转告一些其它发达国家领导人,如果他们在近期没有能力举国移民外太空,最好还是坐下来谈谈,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框架下,达成共识。如果真是这样,善莫大焉,也是他们“立地成佛”的绝好机会!

以上文字,也许有些偏激,这真的不是我的真实想法,我的初衷还是衷心的希望,大会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xx

9.中小学气候变化教育项目进展报告 篇九

执行情况报告

报告级别:方框内选择

√项目级 □

□县(市、区)级 □州(市)级 □省级

主管单位名称:曲靖市麒麟区教育局

报告单位名称:麒麟区越州镇向桂小学(签章)

2014年6月27 日

麒麟区越州镇向桂小学学前教育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麒麟区越州镇向桂小学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单位情况简要叙述

越州镇向桂学校地处越州镇东面,距离麒麟城约30公里,石恩公路贯穿境内,国土面积约4.6平方公里,居民户数868户,农业人口3549人。学校始建于1951年。现有教职工19人,专任教师18人,在校生350人,教学班级12个。学校占地7040平方米,建筑面积3020平方米。

(二)项目概况及目标

根据向桂小学幼儿园远景规划,我校在未来10年内将增至3个教学班,在校生达120人左右。为此,为达到《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以及市区教育局要求,结合幼儿园实际,将对学校综合楼三间教室进行改建,才能满足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改建面积232平方米,预计资金20.131万元。

越州镇向桂小学幼儿园改建项目建设,将改建成一所硬件设施完善,师资力量较强的幼儿园,填补越州镇向桂社区目前幼儿教育空白面,满足越州镇向桂社区孩子的学前教育需求,为越州镇向桂社区的 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有利于及时开发本社区儿童的智力,有助于帮助本社区的群众解决孩子接受幼儿教育难的问题,有利于发展和规范本镇的幼儿教育事业。项目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良好。

二、项目单位建设报告情况

1、项目名称: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向桂小学幼儿园改造工程

2、建设地址:麒麟区越州镇向桂小学校园内

3、建设单位:麒麟区越州镇向桂小学

4、建设性质:改建

5、建设规模:改建面积232平方米,门6道,窗子12道,窗帘12道,室内仿瓷560平方米,墙砖126平方米,线路、灯光、床30张,吃饭喝水容器、不锈钢大门、课桌椅、教师办公桌、黑板、大小玩具、图书等。

6、投资概算:项目估算总投资20.131万元。

7、资金来源:中央专项资金

8、项目实际支出

项目预算安排资金20.131万元,实际支出21.631万元,超出预算投资1.5万元,已经到位21.631万元,支付给承包方21.631万。项目总投入资金21.631万,改建内容包括改建面积232平方米,门6道,窗子12道,窗帘12道,室内仿瓷560平方米,墙砖126平方米,线路、灯光、床30张,吃饭喝水容器、不锈钢大门、课桌椅、教师办公桌、黑板、大小玩具、图书等。

三、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为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我校专门制定了《项目资金的使用规定》,所有项目资金的使用都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的使用规定》和我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实施操作,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厉行节约,避免浪费,使项目资金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另附表3加以说明)

四、项目绩效情况

我校的项目绩效目标基本完成,总体评价为优。具体如下:

1、经济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经费支出,实际总支出未超出预算。

2、效率性:装修改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有效性:通过对幼儿园的改造装修,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环境符合当前幼儿教育的新要求,让孩子们在新的环境得到健康发展。

4、可持续性:通过本项目装修改造,改善了教学环境和活动环境,在使用空间及环境创设的可变性方面,都顺应当前学前教育要求,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5、通过项目的实施落实,为幼儿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成长空间,成就孩子们童年的幸福和快乐。

项目综合评价为:优

五、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一)项目组织情况分析

根据幼儿园环境设置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需要和目前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经校务委员会讨论确定了以上项目,为了保证项目质量和项目成本,我校根据上级精神要求,通过多方比较最后确定施工方和供货方,项目完成后,由本校及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

(二)项目管理情况分析

为保证项目质量和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每个项目实施前我校均与乙方签订项目合同,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监督项目的实施过程,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项目设定目标:改建面积232平方米,门6道,窗子12道,窗帘12道,室内仿瓷560平方米,墙砖126平方米,线路、灯光、床30张,吃饭喝水容器、不锈钢大门、课桌椅、教师办公桌、黑板、大小玩具、图书等。现已全部完成,并计划于2014年9月开始招生办园。

六、项目综合评价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上级领导高度重视,相关人员职责明确,实施的前期准备充分,组织实施到位,经上级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检查验收,项目综合评价为:优(另附表4加以说明)

七、存在问题

幼儿园改建工程建设领域未发现有突出问题。仅有如下一些细小问题:

(1)施工过程未全程记录,尤其是图像资料较少。(2)外墙底部涂料鲜艳,容易弄脏。

八、意见建议

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质量跟踪监督检查验收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等六项法定制度进行,以更加完善的机制、更加有力的贯彻来保证此次改建工程建设的成效。

麒麟区越州镇向桂小学

10.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教案优秀 篇十

1.阅读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图等有关图表资料,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

2.利用有关图文资料,探究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岸、水循环、农业等的影响。

3.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适应对策,树立合作意识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

播放视频

从北半球的哥本哈根到南半球的德班,从西半球的坎昆到东半球的巴黎,云集各国首脑,聚焦全球目光,关注一个问题,全球气候变化。

那么,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表现?对人类活动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如何应对?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板书】

【活动】教学过程

活动一

请同学们拿出学案,按照要求,完成活动一。

活动二

完成了知识的准备,让我们穿越时间,去探知全球气候变化的历程。

请大家完成活动二。

活动三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又有着怎样的特点。

这幅图同学们能看懂么?

懂,那老师来考一考大家~

不懂,那我们一起来研究怎么读这一副图~

活动四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活动五

是谁?让北极熊哥哥如此忧郁?

是谁?让乞力马扎罗山的帽子不翼而飞?

又是谁?让马尔代夫阵地不保,眼看着就要香消玉殒?

不仅仅是马尔代夫,世界各地的阵地都保不住了。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着人类,下面,我们将走进非洲的肯尼亚,看一看气候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接下来,我们要去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请同学们拿好笔,一边观看视频,一边记录下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集中注意力,仔细聆听,快速记录,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记得最多!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美妙的歌声把我们带入了地球的第三极——神奇的青藏高原。

原本“高处不胜寒”的青藏高原经历气候的变化,成为全球气候变化最典型的受影响地区之一。

监测和研究表明,过去半个世纪,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31℃,极端高温频次显著上升,而年降水量累计增加33mm,高原冰川面积在30年级退缩15%。

气温上升,降水增加利于牧草生长,增加了牧草产量,牲畜成活率得到提高;也改变了农区种植制度,作物适宜种植区域扩大,拓展了农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

降水增多,冰川面积增加,高原湖泊和沼泽湿地面积不断增加,生物增多,高原景观视觉效果更好。

高原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的同时,融雪径流有时也引发了洪水、滑坡、泥石流灾害。影响生产和牧民生活。气候变暖还导致冻土消融,高原公路冻土病害加剧,许多跑运输的司机反映,一些路面起伏的情况越来越明显。

归纳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同学们是否明白气候变化影响人类活动的过程呢?请同学们完成第3问,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将选项填入合适的空格。

从这两个关联图中,我们来归纳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人类活动的过程。

11.关于气候变化的谚语 篇十一

2、麦种毒谷拌,不怕害虫犯。

3、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4、扑地烟,雨连天。

5、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6、星星眨眼天要变。

7、一年三季东风雨,只有夏季东风晴。

8、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9、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10、苹果梨子大批卸,出售车拉又船载。

11、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12、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13、柱石脚下潮有雨。

14、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上一篇:东胜一中九届三次教代会开幕词下一篇:新形势下我国金融行业的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