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论文

2024-08-24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论文(共14篇)(共14篇)

1.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论文 篇一

本科院校德育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论文

一、德育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互融式关系

德育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互融式关系主要体现在信念基础、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三个方面,具体如图1所示。

(一)德育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信念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业信念本就是一个德育教育的过程,德育教育的创新本质在于用新理念、新标准、新原则去遴选和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创业教育不能与职业教育相分裂,德育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因此,德育教育与创业教育具有互融式的关系,德育教育将创业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目标,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并督促学生利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加强创业意识,为创业活动提供稳定的思想动力。

(二)德育教育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还不够深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规划性。尤其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基本上都集中在某一门或几门传统的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上,没有结合自身优势开发创新创业特色课程,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主要是低层次的创新课程,缺少整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体系模式,缺少创业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创业能力方面的课程。因此,我校结合具体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优势,构建了“一个核心、二个融合、三个层次、四个整合、五位一体”的校本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构。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科前沿、创业基础、职业规划、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程,逐步开设出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包括基础启蒙类、兴趣引导类、知识技能类、教育类、实践实训类课程群,形成全覆盖、分层次、递进式、连贯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由此可见,德育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道德、创业理想、创业品质。

(三)德育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

德育教育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完备的人格,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德育教育是评价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不可或缺的标准。现今对创业教育的教学管理缺少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因此,我们应把德育教育加入到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中。

二、架构德育教育与创业教育互融式教学管理体系

(一)将德育教育理念根植于创业教育工作中

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服务学生;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提供“私人订制”式的教育服务,这种教育理念正是德育教育的理念所在,将该理念渗透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质,使其具有独特的个性化优势和良好的品质。通过把德育教育根植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构建更加科学合理、健全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使学校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校本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成果,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深化课程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应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融合专业学科培养和学生德育发展的要求,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基础,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去,有效弥补创业教育课程中德育内容缺乏的不足。创业教育可依托完备的德育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道德、创业理想、创业价值目标、创业人格、创业品质嵌入到教育教学管理中,这与德育教育所一贯追求的教学效果相契合。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根据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相关研究,探索教学新模式,构建多维度、立体式、融合式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三)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与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结合德育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课程特色,构建科学合理的共性化和个性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并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从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获取观测数据,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教学质量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处理,并及时反馈分析结果,实现教学质量的闭环监控,及时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纠偏、调控,使之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结语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培养出更多德育素质和创新素质突出的人才。因此,只有实现德育教育与创业教育的互融式发展,从理念到课程,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互相融合,进而形成教学一体化,才能在创新创业教育的道路上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才能增强自己的比较优势,提高错位发展的竞争实力,真正实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喜梅.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与创业教育互融式教学研究[J].职教通讯,2016(9):73-75.

[2]张英杰,郭建锋.基于德育创新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5):104-105.

[3]杜斌.创业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功能和路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119-121.

[4]边春生.德育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

[5]程宝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论文 篇二

加强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的必要性

1. 适应医疗事业改革的需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 人们的医疗问题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实施过程中, 开放了社会办医发展政策, 消除了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障碍。非公立医疗的发展, 对释放市场活力、增加就业、优化医疗结构、促进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更可有效激发医改的活力, 推进医疗事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医学生是医疗行业未来的建设力量, 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进步结合, 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集合, 实现人生价值。在当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 高校勇于探索发展道路, 通过新创业教育, 积极挖掘和培育创新型医学人才, 为医疗行业改革持续发展开辟人才路径。

2.深化医学教育改革, 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人为目标的教育, 对培养个人的开拓精神和事业心、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以及包括社交、管理等在内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是无可替代的。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也更加趋向于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而医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人才, 无论就业方向是否定位于医疗行业, 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都是提高个人社会竞争力的必备条件, 也是未来人生发展所需的优秀素质。

3.拓宽就业渠道, 解决医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 加之医疗事业的发展, 促使医疗单位不断提高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层次, 本科生在医疗行业的需求几近饱和,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按照国家卫计委公布的《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 2015年全国各省全面启动了以“5+3”为主要模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改革后, 医学生毕业后成为临床医生的条件与成本再次提高, 就业压力随之增大。同时, 一些医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更是受到了挑战, 毕业生迫于家庭经济和就业的双重压力进退两难。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与能力, 为医学生就业开辟一条全新出路, 为医学生的择业提供全新空间,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医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2年8月1日, 教育部办公厅下达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的通知, 要求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近几年来, 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突破, 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的意识不强

(1) 医学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在教育事业的整体中仍处于落后地位, 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更是处于摸索阶段。同时, 医学院校的专业性导致了传统的就业观念形成, 医学生到医院工作被视为几近必然的选择, 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看似相关性小, 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不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而创新精神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必备心理要素。具有高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创新, 特别是医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突破的重点。

(2) 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意识淡薄。在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 各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和管理存在差异。有的学校虽然纳入教学管理体系, 但是具体隶属于哪一个具体的教学单位没有统一的管理;有的学校甚至未纳入学校的统一课程管理体系。有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就业指导中完成;有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各个二级学院完成;大部分学校采用隐性的教育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很少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在评价机制上, 也存在着比较灵活多样的特点, 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这些无疑使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 也不可能引起医学生们的普遍重视。因此, 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内容。

2. 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1)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 并最终使人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因此, 课程设置要注意增强知识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目前我国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知识面偏窄, 企业与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常识、心理学常识等创新创业必备知识的教育缺乏, 阻碍了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能力的形成。

(2) 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分离。随着医疗体制逐步改革, 社会办医和健康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14年年底, 民营医院达1.25万家, 占医院总数的48.5%。[2]社会办医相关政策的发展, 为医学院校有志青年带来了大好机会, 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离, 导致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未得到有效培养。

(3) 在医学院校的教学体系中, 不同的课程教学目标不同, 教学方法不同, 决定了考核方式也不尽相同。考核方式单一固守, 无法对教学效果做出有效判断, 难以准确考查医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针对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医学院校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究、教学体系的设置和管理,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3. 缺乏具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经验的专职教师

医学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中, 任课教师大多只有一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政策的把握, 以及富有大学生就业的管理经验。然而,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往往更需要教师创新和创业的经验。一般情况下, 每个教师经历了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之后, 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学术创新的能力和经验, 这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有益的。然而, 更重要的是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和创业失败的教训。而这些对教与学来说, 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教师队伍中却很少有人尝试或经历, 这些对传授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来说, 很难起到实际作用。

4.政府政策支持和相关制度管理不到位

近几年, 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视呈现逐年提升, 国家诸多新政策的出台向创业者倾斜, 但医学生创业相关政策明显不足。医学生创业方向有医疗行业和非医疗行业两种。首先, 医疗行业创业资本需求相对较大, 引进人才也是一大难题, 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提出严峻的挑战;其次, 医学生从事非医疗行业的创业存在创业前的项目选择、创业政策咨询、创业启动资金、风险评估、和技术指导、风险资金保障、跟踪扶持等需求。当前, 虽然相关创业优惠政策不少, 但是小额贷款、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还存在门槛高、手续烦琐等问题, 申请难度之大致使很多医学生或不符合贷款要求或无力承受风险, 自主创业举步维艰, 创业项目难以为继而被迫终止。

加强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的措施

1.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方法

(1) 高校要主动更新教育理念, 积极引导医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科学看待就业问题, 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 选择适合自身性格特点的职业发展道路, 形成医学院校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加大创新创业政策宣传力度, 确保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政策宣传到位。树立专业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重的观念,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与时俱进, 培养高素质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

(2) 加强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的培养与管理。创业离不开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并非鼓励人人开办企业, [3]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和洞察, 开发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 引导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改变应试教育下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思维习惯, 培养好奇心、思辨能力、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以创新创业领域杰出案例为范本, 增加案例教学法的使用, 还可邀请企业家开展创业讲座。营造自由活泼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 开放突出趣味性和平等性的高校创新创业网络互动平台。

2.完善医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与考核制度

(1) 开设创新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等创业相关的基础知识课程, 丰富学生创新创业必备的非医学专业知识和能力, 弥补医学院校知识面窄的缺陷, 为医学生创业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结合医学专业国内国际发展形势, 开设医学前沿专题课、医疗行业社会热点讨论课、医疗行业创意设计课, 使之具备完整的创业基础知识和相关的理论分析能力。开设医疗行业创新创业课程, 增加包括医院药店的开店知识、医学生创业政策分析、招聘与宣传、医院经营管理等内容在内的医疗行业创业知识教育。

(3) 丰富教学评价模式, 突出对真实学习效果的评价, 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能力, 评价的方式从定量评价转向定性评价。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考察。例如, 期末学业考查可围绕创新文章和发明创造展开, 鼓励大胆设想、积极创造, 开发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 对优秀的论文和发明予以奖励, 必要时帮助申请专利。

3.加强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管理

(1) 加强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与实验室建设, 增加实验设备数量和实验课程比例, 搭建可供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广阔平台, 创造自由学习的新型校园环境, 为大学生广泛自由地参与实验、夯实医学专业技能基础提供条件。创新创业教育不应成为学生的负担, 学校应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让医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不断创新。

(2) 大力开展医学专业实践能力竞赛活动, 夯实专业技术能力, 提升创业专业实力。医学院校要与校外可供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单位广泛建立联系, 全面建立勤工助学中心, 扩大医学生社会实践领域, 为医学生参与校外社会实践, 了解和学习企业经营管理、锻炼职业能力搭建桥梁。

(3) 开发校园创新创业一条街, 由大学生自主经营, 制定优惠政策, 提供校内创业房租等资金扶持, 为大学生开放自由创业空间, 提供在校创业实战平台。成立校园创新创业一条街, 既可方便大学生在校即时寻求创新创业教师的帮助与指导, 又可为毕业后创业提前“实习”, 积累实战经验, 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完善对自身的认识, 找到个人优势和弱点, 从而有的放矢地加强个人素质学习和锻炼, 为提高日后创业成功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加大政府资金与技术支持力度,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1) 加大医学生创业资金支持力度与人才引进扶持力度, 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无障碍开展。

(2) 放宽医学生创业贷款要求, 实现低门槛、高效用的贷款制度, 延长还款期限, 为还款提供充分时间, 保障医学生安心创业。

(3) 保障创业前期、全程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到位, 实现基层创业公共服务人性化, 解决大学生创业中的问题, 切实保护创业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顺利进行。

(4) 完善大学生创业风险保障制度。合理分配创业风险承担比例, 减少大学生创业顾虑, 激发医学生的创业热情。将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部分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在全国普及, 为大学生提供均等的创业优惠条件。

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长期任务, 医学院校应结合医疗行业发展实际和医学生就业形势, 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加强综合管理, 凝聚国家、社会、学校多方力量, 共同推进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的发展。

摘要: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 高等医学院校如何更好地抓住机遇, 在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上实现突破, 不断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养, 培养大批适应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是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郑永廷.论大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及其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 (4) :1-6.

[2]白剑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成就巨大[N].人民日报, 2015-10-14.

3.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论文 篇三

摘 要:以生物学、药学、医学、化学、工程学等优势交叉学科资源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以培养生物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及创业、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从而构建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新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的高层次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学科交叉;深度融合;生物制药;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经济办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和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以生物学、药学、医学、化学、工程学等优势交叉学科资源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以培养生物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及创业、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从而构建了生物学与药学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新体系,提升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2014年“构建高校与社会协同实践育人新模式”入选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候选项目。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

1.建立“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多年实践证明,生物制药创新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规律:一是要强化学科交叉。坚持学研结合、学产结合、上下游结合的原则,调整学生知识结构,强化生物、医药、化工、信息等多学科交叉,拓宽专业口径,提升与开发其发展潜质。二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并与生物医药产业及生物制药重大攻关课题的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产品研发、技术转化和创业管理能力。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适应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实践教育体系与方法,加强学生应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按照“学科交叉、共建共享、模块设课、分类培养、教研贯通”的原则,进一步整合教学、科研及社会优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建立融业务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生产为一体的“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生物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生产与管理、创业与经营等的高层次人才。

2.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

创新创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贯穿大学实践教育始终。大一学生通过校内外认知实习,了解生物制药产品研发、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生物制药专业的兴趣;大二开始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知识、技术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三开始校内产学研结合训练,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四开始研发生产实习基地实际训练,强化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和爱岗敬业精神,逐步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深度融合

1.构建“3个平台、6大模块、多向选择”的课程体系

按照生物制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原有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计划内在的融通,增加交叉融合课程学时比例,体现文、理、医、药、工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实现知识的整合。将课程分为基础、专业和拓展3个平台,设人文社科基础课、自然科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能力拓展课6大模块,实现必修、选修课程的多向选择。三年修完基础、专业课程,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最后一年深入企业、科研院所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着重强化应用开发、生产工艺、应用设计和经营管理能力训练以及创业潜力培养(见下表)。

生物制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表

平台课程模块课程名称

基础

平台人文社科

基础课社会

科学必修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选修中国传统文化、医药伦理学、形式逻辑、西方哲学史、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概论

经济与管理必修经济学导论、管理学导论、市场学导论

选修技术经济学导论、中国商法、创业理论

体育体育

外语大学英语

自然科学

基础课数理基础高等数学I、II,物理学

信息科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

专业

平台专业基础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学概论、化工原理、生物学基础实验、化学综合实验、仪器分析

专业核心课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分离工程、生物技术制药、生物药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生物制药设备、生物制药专业综合实验、生物制药校内实训实验、新药研究与开发、生物制药车间设计、研究创新实验、创业计划训练

拓展

平台专业拓展课医学基础

选修课医学导论、病理解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治疗学概论、免疫学基础

专业选修课生物合成与调控、药物动力学、制药过程自动化、生物药剂学、微生物药品新品种筛选、海洋生药学、药物设计概论、药物代谢化学、药物生物利用度控制

能力拓展课必修课生物医药企业现状与发展系列讲座、药品质量管理、药事法规与管理、药厂GMP、生产实习实践、毕业设计

选修课创造学、企业文化学、电子商务、企业经营与管理、SIYB、KAB

2.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群

围绕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设项目研发与设计训练的专业必修课程。如新药研究与开发、生物制药车间设计、生物制药设备等课程,从学科专业与科研生产需要的关联入手,引导学生掌握项目研发、企业设计的路径与方法,参与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交叉学科选修课程。在人文社科基础课程中开设经济学导论、管理学导论、创业理论等经营管理课程;专业基础课中开设化工原理、仪器分析等课程;专业拓展课中开设制药过程自动化、创造学、电子商务、企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引导学生在跨学科专业知识学习中,获得创新创业必备的交叉学科思维方式、发现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育活动深度融合

1.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围绕创新创业实践,开设“四个一”的创新创业实践必修课程,实行开放式教学。即开设一门基于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药学问题的“生物制药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开设一门基于模拟科研生产实际训练的“生物制药校内实训实验”课程;开设一门基于生物制药专业项目的市场调研、创业计划书撰写的“创业计划训练”课程;开展一套创业技能实训体系,选拔具有创业兴趣与愿望、激情与潜质的学生参加基于创业实际情境下的SIYB、KAB创业培训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创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创业精神与素质,了解创业过程与模式,掌握创业方法与步骤,提高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成功率。

2.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法

建立包括选题、搜集资料、设计方案、方案评审、方案实施、总结讨论、撰写论文、成绩评定、总结交流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施的9个程序,逐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思维;构建以技能竞赛、创新实验大赛、创业大赛为内容的学科竞赛体系,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和潜能。目前,共举办省级竞赛4届,覆盖21所高校,1700多名师生参加,极大地激发了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对于促进创新实践教育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积极与社会建立“产、学、研”全面合作联盟,吸引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地、项目、经费、政策等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应用创新和创业项目的锻炼机会,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体系的建立,在专业方向、课程层次、学习进度等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通过学生的自我设计和跨专业选课,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复合。并建立了课内外相结合、实践创新与专业实践教育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推进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本科生承担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71项(国家级64项),发表论文132篇(SCI、EI索引54篇),参加申请发明专利41项,获创新创业奖204项。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需要高校与社会协同创建互惠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机制,共同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更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课程内在的融通及立体化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强化创新创业的实践训练,为大学生提供优良的创新创业发展空间,推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4.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论文 篇四

摘 要:伴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国家便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因此,本文便对教育现代化、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 大学生 创业能力

引言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具有创新性思维,创新型大学生能够加快中国现代化步伐,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大学生得到社会普遍关注,国家需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程度培养。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师只注重大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并不注重其综合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教育便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将呈现良好的运行态势,朝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国际上的威望将逐渐增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教育现代化概述

1.教育现代化的概念与特点

现代化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它折射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反映人类的生活水平。在现代化基础上,能使我国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得到相应的推进。现代化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一定时期,教育现代化呈现不同的?l展趋势,在经历一段时间演变后,现代化又将呈现另一番景象。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现代化动力目标便会发生相应改变,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育现代化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1]。

2.教育现代化的时代特点

教育现代化与其它现代化程度不同,它有着基本运行规律,在遵照一定程序的基础上,使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相应人员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现代化的时代特点,随时调整相应的奋斗目标。现代化能呈现国家的基本意识形态,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体现国家的整体发展特征,使国家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在不同时代中,教育现代化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变能得到相应的呈现。

二、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涵

1.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学校便需要开展相应的科研训练计划。在学校中,老师可以使学生进行相应的科研实验。在科研训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学习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便被培养。在科研训练后,大学生便会有相应的科研成果,在学生看到这些科研作品后,便会有一定的喜悦之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便能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

2.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学校开展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便能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大多数企业会聘用拥有技能的大学生,因此,学生在社会中便能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结束后,学校可以为学生颁发职业技能认证证书。在开展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后,大学生的人生目标便会明确,会为自己制定一份合适的人生规划,人生道路将会变得越来越光明。在学校职业技能培训中,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在学生知道自己的缺点后,便能够进行相应的改进,使自己的人生道路发展的越来越好。

三、在教育现代化条件下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

1.重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教育现代化条件下,大学生创新能力要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学校便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学校应该重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每节课中,大学生学习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拥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后,便能指导自己的实践生活。因此,高校课程应该设立一些创新性科目,在学生上此科目时,便能具有相应的创新性思维。在课程设置上,每门课应该涉及到学生就业过程中会遇到的知识,在学生学会这些知识后,便能更好的服务于实践。此外,在学习就业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学习其它课程,如历史知识、物理知识等,在此基础上,学生的知识便会变得更加丰富,当学生面对问题的时候,便能合理的处理。在创业课程的开办过程中,学校聘请一些专业的教师基础上,在具有知识丰富教师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广度与深度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3]。

2.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课程

现今,大多数高等学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训练课程,在此训练课程中,学生的综合素养、文化知识、创新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会高涨,学生的自信心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就业之路有很好的铺垫作用。目前,大多数知名高校已经开设了创新创业训练课程,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其它学校也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得到一定程度的推进。在具体实行过程中,高校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通,从而使创新创业课程得到合理的开展。在课程不断开设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使大学生的就业之路变得更加顺畅,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3.打造创新型师资团队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学校应该聘请更多的具有专业师资资格的教师。学校在拥有优秀教师的基础上,学校的整体教育层次便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高质量的优秀教师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得更好,使学生的创业之路变得更加顺畅。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在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便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便能在就业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资本。在打造创新型师资团队的基础上,学生的综合素质便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应重视高校创新能力课程,打造创新型师资团队,使学生的就业之路变得更加顺畅。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便会逐渐加快,社会将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于合理的运行状态中。

参考文献

5.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论文 篇五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多,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更是空前增大,而且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逐渐形成了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北服从变为自主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迎接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显得特别重要。那么关于我们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呢?从自身的观点出发,面对我们学校关于创新与创业教育与实践的问题,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从实际出发,4月28日,由辽宁省就业网主办、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辽宁省就业网校园行系列活动之创业指南讲座第六场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此次讲座吸引了近300名的大学生前来听讲,偌大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主讲人以播放演示文稿和与现场学生互动的方式为大学生们讲解最新的创业优惠政策、创业具体流程、创业成功实例及创业应规避的风险等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许多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创业想法以及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主讲人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做以详细解答,整个讲座进行了近两小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就业处于老师说,目前就业压力很大,自主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条新的就业途径,在校大学生们还没走出校园,对于许多创业方面的知识都没有接触过,这次讲座一方面普及了大学生们的创业知识,另一方面也潜在地扩充了大学生们的就业渠道。另外,活动过程中,大学生们还现场填写了大学生求职意向调查问卷,辽宁省就业网的工作人员将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宏观掌握我省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与就业需求。下步,省就业网的进校园系列活动还将陆续在省内各大高校开展,创业讲座的形式也会根据学生们的需求逐步多样化,为我省高校毕业生提供全面、权威的创业政策。可见我校对于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方面的教育工作已经从理论走向了实际,身为在校生能切身的感觉到我校对于我们创新与创业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

对于我校在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与实践方面的建议还是必须要提的,我校这方面工作的优点与突飞猛进的进步我们早已切身体会到,那么希望学校可以继续保持这份为学生着想的热情办好办大创新与创业,说到办好办大在此提出几条建议

一 要加强同学们的参与欲望,加大对于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更多的开展此方面的讲座,继续承办类似上文中的指南宣讲,从实际出发提高实际参与创业的比例。

二 提高创业项目的技术含量,提高同学们的能力范围,扩展创新面,不必限制于家教,零售或是产品设计与开发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三 与社会沟通,赢得社会家庭学校的完全认可和支持使创业的舆论气氛逐渐浓厚起来。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才能勇于创新,放手创新,有利于社会的加速发展,这是对社会对学生的双赢。

四 加强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在金融,场地等实际知识。更深入的指导同学们的创新思路与方向。

五 加强同学们的创业能力,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比如经营管理,社交沟通,风险承受,创新求变等,从根本上改变综合能力。从而拓展创业方向,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开拓思路,提高成功率。

6.创业教育带来创新思维 篇六

日前,在北京求实职业学校,来自中日两国5所职业学校8个代表队的学生轮流上台,用英语介绍他们的商业计划书,介绍开发的产品特色、市场需求、价格成本、推销方式,并进行英文电子文稿演示。这是由中国、日本联合举办的中学生“‘求实杯’亚洲商业计划书大赛”。作为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这次商业开发和实施方案的比赛,对学生创业思维进行了综合考查,为推动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启示。

创业要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次比赛中,中国学生的创业计划有利用废纸制作的环保礼品盒,既精致又实用;有应用电子技术创新的教学用黑板,既可擦除,还可恢复,无粉尘污染;还有为旅游点设计的高尔夫俱乐部的经营计划。日本学生的创业计划有贴在商品上的环保宣传标志;有针对日本人来中国学习餐饮、文化、音乐的热情,建立学习中介机构的方案。这些计划,一改人们对一般创业只是做商品流通的认识,不仅能够填补社会服务的空白,而且具有产品增值的经济效益。

原中国职教学会会长王明达指出,创业教育就是要给学生以创新思路,要应用和开发新技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英国发明蒸汽机、德国发明化学合成技术、比尔・盖茨发明微软的方向作为创业的方向。

把社会活动当作真实工作项目。承办比赛的求实职业学校把这次大赛作为真实的.工作项目交给学生组织和操作。全部过程都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织完成,从会务筹备、经费预算、文件编辑,到中、英、日三种语言的赛事主持,从迎宾接待,到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图,学生设计周密,比赛圆满成功。“在工作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真本领。”校长林安杰介绍说,该校的参赛作品都是学生日常课业中的真实作品,并且学校把赛事作为学生项目化教学的起初环境。教育的形式不止在课堂,要使职业教育的教学职业化,项目教学的精神可以渗透到各个方面。

7.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论文 篇七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践

近年来,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正逐步走进我国各高校的课堂。创业与实践是一门跨专业的实践型课程, 其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实际教学中,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完善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着重挖掘他们的创新创业潜能。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和创新思维的教育实践活动, 是素质教育的深入与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成功创业和避免创业的失败, 更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习惯, 锻造他们越挫越勇的坚强意志与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强烈使命感。

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具有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要走向富强, 需要大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一种大众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性重点体现在教育模式的创新、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 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独创性、开拓性、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创新创业教育第二个特点是具有实践性。创业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活动, 要取得创业的成功, 创业者必须具备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性体现在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分析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 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创业的实践中去, 不断增加自己的创业经验, 这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非常关键。

创新创业教育第三个特点是具有主体性。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鼓励他们发扬自己的个性,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完善学生的人格, 包括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创新创业教育第四个特点是具有互动性。创新创业教育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理解以及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在一个多方位的人际互动的环境中, 教师和企业家侧重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业思维;学生与伙伴之间的关系则相对平等, 因而在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对方的观点与想法。

二、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创业实践环节

创新创业实践侧重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改变课堂教学的授课模式为研究式、探索式、启发式、互动式, 使课堂传授式教学变成课堂训练式教学。创业与实践课程教学按照阅、观、思、评、练、试、做七大环节展开。

1.“阅”:阅览企业家案例, 体会企业家精神, 观察创业经营的成败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创业成功与失败的企业家案例, 这些案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经验与教训, 有助于他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学生通过阅览精心选择的案例, 探究企业的成长规律, 总结企业家的经营之道, 可以提高他们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激发他们的创新与创业思维。同时, 也让学生体会到创业的艰难与曲折, 使其具备一定的创业风险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

2.“观”:实地勘察企业, 观察认识创业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过程

除了阅读大量创业案例, 还应引导学生直观认知企业的现实情况, 使其在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两三个当地富有特色的企业, 实地感受企业的整体运行过程, 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各种变化。鼓励学生在节假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市场调研并提交报告, 各个小组分享调研结果, 强化对企业运营的理解。

3.“思”:写出有关企业界创业的纪实心得, 总结归纳创业起步阶段的基本经验

学生在“阅”和“观”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案例与直观的感受, 结合对企业作出的调研报告, 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撰写“生产——市场——资本运作”三个阶段的纪实心得。例如, 对“学生配餐”项目进行考察, 进行创业机会分析、组织可行性分析、财务可行性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等。创业是一种涉及面较广的社会实践, 除了强烈的创业意识、科学的理论思维、深厚的文化基础, 还要懂得企业组建运作的相关知识, 并注重这些知识的积累。

4.“评”:参与小组讨论, 交流创业认识,

“评说”企业的成败得失及其影响

“评”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能力、辩论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而且在群体讨论活动中可以一定程度地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在评论案例的过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期间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的学生企业家、社会上知名的企业家进行现身说法, 谈创业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历体验, 在实际创业和管理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以及未来创业活动在哪些方面要所做的准备等, 引导学生具有意识地锻炼自我。

5.“练”:模仿企业的案例进行运营, 培养商机意识, 掌握识别与捕捉商机的方法

创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创造性活动, 作为一个合格的创业者, 其分析市场、捕捉商机的能力是一个长期学习和实践积累的结果。商机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中, 对于创业的驱动是特定而有选择的, 它是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的强大动力与时空条件。学生运用“五力模型”、“S W O T”等分析工具, 制定有关经营策略, 然后与实际对比, 学会分析思考及策略选择。在“练”的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作出以下思考:可行性分析对经营成败的重要性;区别直接竞争者、间接竞争者与潜在竞争者;什么是进入障碍、企业用来限制其他企业进入所在产业的主要进入障碍等。

6.“试”:着手策一个项目或企业, 进行“试策划”

创业策划书是对新企业的蓝图、战略、资源和人的需求等的构想, 包括了公司介绍、管理者及其组织、主要产品和业务范围、市场概貌、营销策略、销售计划、生产管理计划、财务计划、风险分析等。模拟创业团队一般由6-8位成员构成, 每个成员都在团队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在教学中, 可以组织学生使用“头脑风景法”、“调查”等技术, 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酝酿创业点子;进行各团队的产品、服务的概念测试;制定创业项目的营销策略、融资计划, 做好财务分析;完成组织结构设计, 制定人员的激励策略;完成创业项目的内部运作设计等。学生不仅要主动学习和综合应用各方面的知识, 进行市场调查与可行性分析, 而且还要进行合理分工与团队协作, 从而增强团队意识和沟通配合的能力。

7.“做”:实际操作项目

“做”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培养途径, 不仅应贯穿于课堂, 还应延伸到课外。创业是在真实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开展与进行的, 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进行实战演练, 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创业活动, 并向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在实际操作中, 应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与企业家建立合作关系, 多种渠道筹积创业基金。同时聘请一些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定期指导学生进行创业。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一些改进

1. 教师角色的转变

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挖掘他们的创业潜能, 使他们具备独到的眼光, 过人的胆识, 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转换为“启发式”教学。教师从台上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台下的“导演”, 以传统的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转变为科学设计学习的环境、正确引导学习的方向、合理利用学习的资源、不断启发学生的灵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为主。同时, 教师也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 尊重他们的独到见解, 鼓励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

2. 学生角色的转变

创新创业实践倡导自主式学习, 让学生从沉重的被动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 拥有自由的创新与想象空间, 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问题的主动探究者。例如, 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调查的对象和研究的范围;可以自主地安排组员的分工合作, 制定工作计划;也可以根据团队自身的优势, 自主地选择创业策划项目, 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课堂与教师,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的信息, 也可以从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获益。

3. 考核方式的改进

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的考核方式要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首先, 从单纯考核学生个人表现转变为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 体现团队协作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 从单一考核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考核学习过程与考核学习结果并重, 允许学生犯错误, 鼓励他们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最后, 从传统的由教师考核转变为学生与教师共同考核, 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环节, 实现师生关系的互动。

四、结束语

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了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 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兴趣。在创业与实践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了解创业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过程, 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学会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市场中可利用的资源, 选择和确定具体的创业方向;培养较强的商机意识, 掌握识别并捕捉商机的多种方法, 做好详细的创业策划;掌握管理新创企业的各种技巧和方法, 有效控制创业风险等。同时,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学生将来自主创业做好思想、理论、实践的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贺旭.关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07, 6

[3]陈加林, 范登峰.“实践型”创业教育模式初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8, 1

[4]谭菊华, 韩桥生, 邱东升.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探究[J].教育学术月刊, 2008, 3

[5]陈震红, 董俊武.大学创业教学的改进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 8

8.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论文 篇八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课程建设

G642.0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人才培养规律的逻辑展现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的升华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自成体系,否则将会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不能脱离人才培养的体系框架,不能脱离专业课程而闭路运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本文认为“专业教育 + 创新创业教育”既是专业教育变革的目标,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的实施策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专业教育超越了“学科本位”的传统教育模式,回归到“育人本位”,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优化配置教学内容。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无论是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课堂教学。因此,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資源建设,通过课程资源建设,在课堂上实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才是推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目前,普通存在的问题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缺乏有机融合,本文以“共生理论”为基础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融合工具。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新视角——共生理论

共生一词源于生物学,指不同种属的生物一起生活。在1879年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提出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互相依托,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是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高度发展。这种关系的结果使双方更加适应环境、共同发展。共生是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共生系统由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共生环境3个基本要素构成。共生的存在需要一个基本的共生单元,共生单元是共生体基本能量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

在共生单元中共生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形成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有点共生、间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三种类型。共生关系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而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影响共生的因素总和构成了共生环境。共生理论目前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学、管理学等诸多领域,共生理论也为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资源建设

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按照共生理论的理论框架来探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资源建设,目的使专业教育超越“学科本位”的传统教育模式,回归到“育人本位”。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共生单元

按照共生理论,两个事物融合的基础是共生单元,是共生关系存在的物质基础。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理应成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共生单元,两者在课程中融合共生应做到:

1.课程目标共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专业教育是培养某一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目标同向、内容同类,途径同轨。因此,可以在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找到与专业课程目标的融合点,形成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专业课程目标,进而根据专业课程目标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目标融合如图1所示。

以电子商务专业中《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为例,课程的能力目标中就可以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把握市场机遇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等,在知识目标中融入税收、企业法规等,在素质目标中融入创新创造思维、强烈进取心和积极心态等。形成包含创业教育目标的新课程培养目标见表1。

2. 课程内容的共生和教学过程的共生。目前应用技术型大学课程内容打破了学科体系,按照职业需求重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实现了项目化,教学法采用项目和任务驱动,一个教学项目的完成就是一个创业的过程。例如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课程的内容为一个项目“XX产品营销策划与推广”,由一个大项目和多个子项目组成。教学过程是由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策划,各个组通过进行市场调研、策划、实施、成本分析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学习网络营销策划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学习到企业经营管理、团队合作、成本分析等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都实现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共生。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关系

共生理论认为,两个事物在共生单元中融合共生,按照关系的疏密分为一体化共生、间断性共生和点共生三种。

一体化共生。一体化共生是指共生体深层融合成为一个有机体,是共生关系的最高阶段。专业教育中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大类,特别是专业技能课程像《网络营销与策划》采用项目化和任务化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不仅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创新创业过程,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关系紧密形成一个整体,就是一体化的共生。一体化融合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如表2。

间断性共生。间断性共生是指共生体在成熟的情况下就形成共生,但是持续性不强不成熟就间断的共生。专业课程中有些课程由于内容特性,不能做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体化融合,只能在课程中某个时段和某个章节通过模拟企业情境渗透创新创业教育,这些课程就形成间断性融合课程。例如电子商务专业中的《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课程,全过程难以形成一个大项目模拟企业创业,但是可以根据课程中的技能和知识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模拟出企业部门承担网页美工、静态网页制作的形式来间断性地实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商务专业间断性相融合的课程见表3。

点共生。点共生是指共生中的一种寄生关系,其中以一方为主导,另一方 (寄生方) 则非常式微的共生关系。专业教育中有些课程因为理论性和基础性强等原因,较难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一体化或间断性融合,但是这些课程中有个别知识点、技能点可以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某个意识和素质教育融合,将这些课程称之为点共生课程。例如电子商务专业的《经济学》课程,可以在讲市场理论的时候针对某一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同时融入创业市场分析和机遇把握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商务专业可以进行点共生的课程见表4。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共生环境

共生单元和共生关系之外因素的总和构成共生环境。因为共生单元之间的关系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和发展,正向的共生环境对共生体起激励和积极作用。负向的共生环境则对共生关系起抑制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共生环境是指共生课程的实施条件。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是项目化的教学,因此,课程实施要按照项目化的课程建设一体化教室和实训室。一体化教室既能进行教学又能进行企业业务运营,让学生置身于企业运营的氛围中进行专业学习,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例如电子商务专业建立起校企共建实训实验中心,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开展实战实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在实训室依托承接来的企业项目,通过市场调研、网络推广等专业实践,进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市场洞察力和把握机遇能力。通过企业进校园、工作室进专业、项目进课堂的方式形成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共生的教学环境。。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保障措施

(一) 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需要创新课程体系设置

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课程知识模块体系,是指在专业教学体系内根据专业特点增设或融入创新创业類教学内容,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改变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单列,通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获取全面而实用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课程体系要全方面、多层次,包括公共基础平台课、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平台课和实践教学体系等,应重视二者结合的贯通性和有机性,实现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的相互增进。

(二)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进行课堂教学,采用研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法。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在课程层次设计上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围绕围绕专业知识学习,逐渐培养创新性认识。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邀请校外企业家通过报告、讲座等形式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企业家通过实际创业案例来鼓舞学生创新创业,形成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的新局面。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以创意实验室、综合实践中心、创客空间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支持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能够投入到创业实践中。

(三)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本土化程度较低,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优秀师资严重短缺。学校应从教材编制、教学考核、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改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课程教学的新工具和新方法,形成跨界思维和知识结构。采取知识结构弥补和能力素质再造相结合的多元组合模式,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和水平。

(四)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需要加大实践平台建设

在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方面,促进高校实验教学平台开放共享,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和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内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在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方面,发挥政府、行业、企业的作用,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创新创业集群网络,创建创业园区和孵化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仇志海,洪宵.依托专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范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4):54.

[2]周金其.基于共生理论的独立学院演变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27-29.

9.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心得 篇九

——“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

《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教材首期师资培训班”

2016年4月6-11日,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梦溪宾馆成功举办了“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教材首期师资培训班”,在这里黑龙江省所有本科高校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同仁们齐聚一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认真学习。

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精神和省政府第七十九次专题会议部署,根据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和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需要,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编写完成本土化的能够反映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最新经验的教材。为有效提升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确保本教材在2016年春季学期推广全省各高校使用。黑龙江省教育厅决定举办了这次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教材首期师资培训班。

在本次的学习培训中,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收获

在这一周中,有欢乐,有兴奋,也有郁闷。开心的是借助这个平台结识了各个高校负责创新创业的教师们,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了解了各个兄弟院校创业教育的进展情况,学习了先进的经验,同时也对比自己所在学习在创业教育方面的不足,为以后更好地在本校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积累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懂得了教好创业课程真的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业尝试。另外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从事创业教育的我们而言,危机与挑战并存。一般高校的创业教育几乎一片空白,我省做的比较好的有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通过这次学习对这些创业教育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学校创业教育的模式有了全面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性。我们要做好创业教育这件事情,应该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意识,即关注用户(大学生),吸引粉丝(大学生、企业方面、政府等各方面人士),众筹思维(可以是课程、更可以是创业项目),无边界的联系(不必受地域的限制,通过虚拟团队,为创业团队提供机会),社会化传播。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方面更加深入,听取了教材编写组成员对教材的深入解析和教学指导,亲眼目睹和聆听了哈尔滨商业大学程健博的“做好创业准备 等风来”、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天的“我的创业情怀”等大学生创业者的精彩演说,更加体会到创业的艰辛和不易,对教材中的创业政策把握更加准确,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方法,拓展了视野,认识到了创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创业教育要对自己负责,要对学生负责任,要对省政府负责,要对国家负责,所以创业教育魅力是无穷的。

4月9日在哈尔滨商业大学体育馆举办了“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推进会议”,陆昊省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省长的讲话接地气,振奋人心,为龙江创业者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的重要部署和工作要求,黑龙江省根据省情提出《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从启发大学生创业意愿,帮助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降低创业准入门槛,提供创业场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实施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公共服务八个方面,深入详实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帮助。

二、期待和建议

但是对于这次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教材首期师资培训班我还有更好的期待和建议:

1.在以往我所参加的其它各类会议中,但凡有讨论环节,都会设置一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的时间,因为讨论的重要性不亚于教师授课,只有在讨论中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才能深刻分享各高校的经验,才能加深同行们的沟通与联系,才能建立一个组成员间更紧密更频繁的学习与交流。此次培训,将近六个整天时间,留给大家的讨论时间微乎其微,且都匆匆忙忙的放在了晚饭前,导致还没有熟知几个人,还没有听上几句话,时间就到了,这就使得这样的讨论未免显得过于形式化,同时带来的遗憾就是没有与同行们好好认识一下,我们的培训就被宣布结束了,对我们而言,也就只有期待以后有机会再相聚了;

2.培训的理论性太强,全是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很难将老师们所讲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以后的培训应采取理论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建议应带领老师们去哈工大、黑大、理工等比较成型的创业园区或孵化基地去参观或实践;

3.建议教育厅带领各高校创新创业骨干教师到江浙一带比较有典型创业成果的地区去集中考察学习,为老师们换换思维、洗洗脑,这样才能将真实的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来(如果教育厅带领大数量人群出行有难度,也可以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各高校校长书记提出要求,每个高校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段内由学校具体负责创业工作的校领导带领本期培训班上自己学校的老师们去考察学习一次); 4.建议在昨天省长主持召开的会议上几名创业成功典型代表来一个全省各高校巡回演讲,以拓宽创新创业的宣传层面,提升龙江大学生整体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5.本次为我们做培训的老师授课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老师讲课内容空洞、有的老师缺乏激情,建议以后此类培训在老师的选择上做好甄别,不要盲目选择,否则会影响大家听课的积极性和受众群体的领会效果。

10.《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案 篇十

2015/2016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孙福智职称:讲师授课年级:2014级授课专业:会计 所属部门:经济管理系

第十二章团队组建:创业者特质训练与实现 第二节创业团队组建

1、知识目标:掌握组建创业团队的基本知识;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1、教学重点:如何打造优秀的创业团队。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讲授法

2、案例分析法

3、课堂讨论法

4、归纳总结法

5、拓展训练法 环节一引出主题

在讲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项目介绍 齐眉棍,团队挑战项目。

1、每组成员站成两列或一列,将轻质塑料棍放在每个人的双手上,同时将小组成员均将双手放在自己眉心位置。

2、保证每个人的手都在轻质塑料棍上的,同时将轻质塑料棍水平的往下移动。项目注意事项

1、项目进行中,每个成员的食指不得离开齐眉棍

2、齐眉棍必须完全水平的向下移动。项目操作流程

1、准备好一根齐眉棍;

2、团队成员站成相对的两列,所有成员双手水平伸出食指,统一放到胸口的高度。

3、将齐眉棍放在每个人的食指上,必须保证每个人食指都接触到齐眉棍,并且手都在齐眉棍的下面。

4、小组成员将齐眉棍必须保持水平。

5、团队任务是:保证每个人的手都在棍上的,同时将棍水平的往下移动。一旦有成员的手离开齐眉棍或齐眉棍没有水平往下移动,任务就算失败。

6、团队成员必须全部参加,其他队员需严格监督。项目目标

1、培养团队中的默契;

2、培养学员的责任心;

3、培养交流完成任务的能力;

4、培养在非语言的状况下,进行交流完成任务的能力。项目分享总结

1、看似很简单的游戏,却很难取得成功。

2、一个人完成这个项目是很简单的,但将一个人做的工作交由团队来作,往往更难完成。

3、项目进行中如有任何一个人与团队的节奏不符,轻质塑料棍将无法保持水平下降。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创业团队构成

(一)创业团队构成的5P要素(游戏总结)

在创办企业过程中,你会面对很多困难,团队的建设也不会一帆风顺,5P要素只是一种理想模型,初期可能不会完全具备,但会成为你的发展方向和努力方向。

(二)创业团队角色构成 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为案例讲解。

在创业团队中,可以一人承担多种角色,特别是在创业初期,由于人数有限,这种现象是非常正常的。同时你还要注意,创业项目不同,团队所需要的角色也有所差异,具体工作也会有所变化。

二、创业团队组建

(一)创业团队组建原则

由:创业团队的涵义引导出其组建原则。

创业团队是指在创业初期(包括企业成立前和成立早期),由一群才能互补(分工)、责任共担、愿为共同的创业目标而奋斗,并能做到利益让渡的人所组成的特殊群体。

(二)创业团队招募的方式

1、兴趣相同的伙伴

2、志同道合的朋友

3、学校的社团组强

4、公共的社交场合

5、各地的创客空间

6、招聘现场

(三)创业团队人员选择

注:5代表极高;4代表高;3代表一般;2代表差;1代表极差。

(四)创业团队组建流程

1、确定团队具体工作

2、设计团队工作岗位

3、分析现有成员特质

4、确定现月成员工作配置

5、设计企业组织结构图

6、招募空缺团队成员

每个创业团队都有期特殊性,所以没有一个团队是可以完全复制的,然而,在组建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上的介绍的流程进行。环节三课堂演练

训练活动如何选择合适的伙伴

请两个同学做团队创建者,选人组建团队,并说明选择的理由。在选择团队成员时,一定要根据团队的需要去选择合适的人,我们把握的原则是: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合的。有可能你会遇到面对众多人选而不知道选择哪一个人的时候,那么你也可以通过团队成员评估表进行打分,最终选择总得分最高的。切记:它只是一种方法,能够为你的决策提拱一种依据,最终的选择还是需要由你决定。环节四课堂小结

这次课主要通过一些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的学习,学习了两个大问题,一是创业团队的构成,二是创业团队的组建,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思考,勇于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组建创业团队的能力,希望大家课后巩固知识,学以致用,早日走上创业之路。环节五作业布置

11.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与创新刍议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朱邦相(1971- ),男,浙江宁海人,浙江万里学院党办主任、校办主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浙江宁波3151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074-02

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目标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开创性个性,使其成为能够创造就业岗位的创造型人才。

目前,创业教育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笔者所在的浙江万里学院作为一所改制高校,十分注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确定了“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创新和创业意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成立了创业教育学院,致力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几年来,大批学生毕业后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学校职业经理人的培养机制逐步成熟,创业教育成效也开始显现。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价值

1.实施创业教育,有利于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21%,2020年将达到25%。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高层次劳动者将浩浩荡荡地进入人才市场,大学生就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转变就业观念,倡导自主创业,在创造新财富的同时创造就业机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接受社会挑战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实施创业教育,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扩招使高等教育面临着一次重大的转轨,高校培养人才的直接目的将由主要满足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部门的需要转向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转变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探索、革新,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创业需要综合素质,特别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有利于促进高等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促使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实施创业教育,有利于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21世纪将是知识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用知识创业是新的模式,也是必然的趋势。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今天,现有的企业不可能永远站在技术与市场潮流的最前沿,也不可能穷尽一切新兴的产业领域。因此,优秀的大学生完全有可能凭借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全面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

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作为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创业教育从提出到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广泛开展创业实践,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新型创业型人才。

(一)培育创新精神,夯实创业基础

创新精神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而又富有成效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驱动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表现为好奇心、想象力极强,具有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的心理倾向,从不满足于已知,乐于、敢于探索未知,以求得最佳,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创业活动的重要基础。

1.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学校积极进行教育思想观念更新,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课程体系整合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上,树立了以适应性为核心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专业教育与素质拓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的“三结合”原则,构建了适合社会发展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2.搭建学生课外创新活动体系。校园科技活动要积极与课堂教学衔接,使课外科技活动成为学生专业学习后的实践环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推进器。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每年投入专项经费10万元,鼓励大学生申报创新项目基金,为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资金的支持。目前,该基金已经资助了67个学生科研小组开展科学研究,产生科研成果54件。学校建成了375平方米的学生创新创业中心,配备了较为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办公用品,为开展科研的学生提供了场地保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创新计划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活动,调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欲望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要素。创业意识集中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规定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力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可以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

1.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人形成内在动力,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创业教育需要校园文化环境的支持,校园学术氛围、校园精神、学校传统等校园文化对激发创业动机、培养创业意识非常重要。“四季万里”是我校每年定期开展的大型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分别以“绿色”“科技”“国际”“人文”为主题,营造和谐校园,弘扬科学精神,拓展国际视野,涵育人文素养,形成了万里校园文化的特有品牌。

2.听取企业家创业历程,激发自身创业欲望。学校组织开展“企业家万里论‘见’,引领职业经理人”系列报告会。邀请知名企业家来校与万里学子交流他们创业的历程,以他们的创业经历和人格魅力来影响万里学子,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强化创业意识。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学校组织学生利用暑期走进企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考察企业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让他们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明白创业的艰辛,感受艰苦奋斗精神,克服追求享受、贪图安逸的懒惰思想,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完善素质,提高能力;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激发创业需要,树立创业理想,坚定创业信念。

(三)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指工资形式就业以外的“自我谋职”能力,或者说是指一种能够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特殊能力。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等。大学生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实践和科研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组织领导、交际、管理等能力,为今后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1.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学校专门引进了《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项目,并作为全校公选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指导学生怎样把自己创办企业的构思变成现实,告诉他们怎样去创办企业,将自己的创业构思,用系统的知识去计划、演算,形成自己的创业计划。至今为止,已在全校范围内累计培训大学生五百余人。

2.强化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实践是实施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还能培养情感和意志,塑造人格个性,树立坚定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实现创业所需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学校一方面通过走校企联合培养创业人才的模式,实施“产、学、研”一体化道路,积极争取利用社会资源为创业活动提供保障,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提供便利,使学生创业能力在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还出资50万元,成立了宁波博远大学生创业公司。作为我国国内第一家实质运作、独具特色的学生创业公司,博远公司依托学校丰富的人文资源、雄厚的师资科研力量以及广大的学生市场,为学生提供实现自己商业创意、锻炼管理实践能力的良好实践平台,成为学校扶助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孵化器”。

开展创业竞赛活动是创业实践活动的另一种富有成效的载体,创业竞赛可以是新技术、新研究、新产品的上市策划,也可以是一个企业的创业计划。学校每年举办“挑战杯”创业大赛,并推荐优秀项目参加国家和省“挑战杯”创业大赛。今年学校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奖”,参赛作品《浙江EGR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商业计划》夺得全国银奖。通过创业竞赛活动,使大学生把握了创业的全过程,用创业者的头脑来思考问题,模拟创业过程,把一些优秀科技创新成果直接推向了市场,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热情,锻炼了自身的创业能力。

(四)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创业环境

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富有创业精神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培养目标的达成除依靠高校的力量外,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协作,并建立一个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以优化创业环境,保障创业活动顺利开展。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使大学生在创业方面享受必要的优惠政策;建立专家决策咨询与技术指导制度,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管理中的项目选择、市场论证等实际困难。高校要规范程序和手续,疏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渠道,协助他们拓展社会关系,在创业资金、公司注册、业务开展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扶持。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业型人才,高等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转变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创业型的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高等学校才能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才能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史永安.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2]纪文元.对在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3]王扬铭.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的战略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12.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论文 篇十二

一、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模糊

我国独立学院由于师资力量不够,同时缺乏规范化运作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的是由就业中心教师、辅导员承担,这些人多数没有足够的创业实践经验,同时自身对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深入,容易忽视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人格等的深层次培养,而简单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单纯的创业技巧和操作教育。

2. 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且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缺乏足够的机会进行创业实践。大部分独立学院并未具备完善的创业实践基地,而企业出于对自身商业机密和利益的考虑,对参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热情度不高,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接受实际的典型案例教学,不利于学生创业激情和创业意识的养成。

3. 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效果不明显

当前我国多数独立学院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调查显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开展的效果一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却忽略了正确的创业意识同时就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学校并没有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意识与明确创业方向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

二、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现实意义

1. 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战略目标

“两大教育”协同育人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才的培养,两者的有机融合,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在创新实践中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强大理论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创新创业品格及创新创业能力,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验证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创业活动逐步实现创业目标将会更加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其理论认识水平。

2. 有助于推动独立学院实现最大化育人效益

独立学院办学经验较浅,办学模式仍处于不断探索与优化并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时期,“两大教育”的协同融合,可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促进学科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科研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协同育人的基础上实现育人价值的最大化,不断提升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3.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水平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严谨、科学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基本方法论,创业实践中市场机遇的捕捉、市场风险的预测、信息处理与决策等活动都离不开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而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两大教育”的协同发展,则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从而督促他们加强学习和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加强工作研究与科学研究的主动性,便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确保学生工作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

1.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效果

一方面,应当协助学生树立创业主体的观念和意识,发挥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必须转变教学实践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注重意识形态培养,可阶段化采取渗透式教育,如新生入学教育、典型事例宣讲等,加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指引与导向,使他们在心灵上产生熏陶和共鸣,并将“两大教育”宣扬的核心元素内化为自身行为,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效果[3]。

2. 营造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实施环境认知渗透

学校应该在完善学校的创业政策,实施政策帮扶的基础上,积极创设融入创新和竞争的元素,有助于形成活泼、开放、包容、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同时联合家庭、社会,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校外育人环境。例如,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建设实训基地,提供企业服务外包等实践平台,不断激发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3. 实施“一体三面”实践育人模式,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外辅导工作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辅导员为大学生最贴身的人生导师,为在一线工作的专职学生辅导员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并担任两大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有利于发挥辅导员课堂内外育人理念和管理要求的渗透式教育优势。

四、结语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师打破原有的固守的教育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摘要: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注重创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容易忽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同样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协同和融合,可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文章主要探索独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点,并提出科学合理的“两大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助力独立学院“两大教育”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

参考文献

[1]孙韵婷.高校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5.

[2]王刚.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创业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0.

13.教育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 篇十三

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阶段。

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矛盾: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比过大,其中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比也比较大,在产业链的分配中,又集中于技术含量偏低的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对高端环节参与不足。因此未来几年中国的产业结构发展将会向制造业高端环节、低能耗行业、现代服务业方向倾斜。相应的人才需求也将顺应产业结构转型的变化(如文化创意人才等),不但对传统的学历教育体系提出新的需求,由此也催生出对市场反应更为敏感的相关职业培训市场的发展。

中国企业再掀境外上市高潮,教育培训机构扎堆登陆美国股票市场。 年以来,中国企业再次掀起海外上市的热潮,特别是教育行业:8月5日,安博教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10月8日,环球雅思在纳斯达克上市;10月20 日,学而思教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1月2日,学大教育正式挂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截止底,已经累计有10家中国教育培训机构成功上市,但是这些教育机构无一例外,均选择了境外证券交易所,多家机构的成功上市,也体现出国际资本对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前景的肯定态度。

教育培训机构密集上市对教育行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方面,教育机构密集上市对资本市场有积极的示范效应。据称,目前纽交所已经形成了中国教育概念板块,将对后续的教育机构上市产生正面的影响,也吸引更多的VC/PE机构进入该领域,资本的积极注入提高了教育行业整体规模。另一方面,从竞争格局上看,领先机构的上市行为将进一步提高细分市场的集中度。获得了资本优势的企业将可能通过并购等行为进一步扩张, 或者利用规模优势在竞争中打击对手,从而形成了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使得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轮中国企业(包括其他行业的企业)上市高潮中,仍然不乏未实现或刚实现盈利就上市的,企业上市市盈率甚至高达300多倍,资本泡沫隐现。

4.2.3社会人文因素:

从社会文化环境来看,具有以下特征:家庭结构的改变使得民众对下一代的教育投入意愿进一步加强。时至今日,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入第30个年头,新生的儿童中已经有不少是 独二代 ,祖辈、父辈三个家庭都将有可能参与到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子女的教育支出将呈现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应运而生出各种新形式的教育服务。

4.2.3技术因素:

高科技的发展对教育机构的促进是多方面的,通过高科技手段提供咨询。教学、辅导、通知、宣传等各个环节的服务,不仅能够扩大教育机构的规模、加快其信息化步伐,也为教育机构实现规模化效益创造了条件。现今社会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的发展使得更多的教育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自己的分支机构,他们之间信息的交流与流通都是通过高科技手段,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效益,也实现了机构信息的统一整体规范化,使得机构资源得到更高效地利用。

以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中重要的技术手段成分,它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而且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育内容。这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机构与其他媒体实现整合,随着媒体技术的进步,它会突破传统的教育机构的信息化程度低的局限。

4.3公司内外环境的分析(SWOT分析)

优势:首先我们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设计了不同的产品,包括方便易行的光盘及寒暑期训练营等,能够满足农村学生的各种需求,同时解决了其家住农村不方便参加日常培训班的问题。其次,我们的教师都来自天津大学以及南开大学两所国内知名高校,教师水平相比于其他教育机构高出不少,能够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教育服务。同时由于都是学生兼职,价格低廉,我们的成本将会很低。

劣势:由于刚步入社会,缺乏商业信用,我们的信用档案与社会没有接轨,导致融资借贷困难重重;缺乏社会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再者是我们毕竟是在校学生,接触的大多是书本上的知识,难免喜欢纸上谈兵,设想大而无当,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

威胁:如今教育市场上存在很多类似于新东方、学大、学而思的大型教育机构,这些机构主要为城市学生提供包括小班课外教学以及寒暑期集训营的服务。其在学生及家长心中具有一定知名度,完成了品牌的建立。与他们相比,我们在资金、品牌知名度及影响力上仍存在很大差距。

机会:随着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文化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子女教育方面投入资金。同时,城乡之间教学水平的差异又让这一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因此,这一市场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据调研,现如今农村课外中小学辅导行业尚没有具有影响力的机构出现,这就为我们的成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点。

4.4竞争性分析

4.4.1现有竞争者

目前中小学课外竞争市场上虽有类似学而思、学大这类较有影响力的企业,但是整个市场集中度仍然很低。而且大型教育企业大多在大城市,但是对于城市周边及农村市场并没有进行开发。因此,农村的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如今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同类竞争者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作为较早进入农村市场的企业,公司将会持续为市场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及产品,占领农村市场。因此,公司相对于享有竞争者具有绝对竞争力。

4.4.2潜在竞争者

随着农村课外辅导市场的发展,将会有一大批国内企业家投身这一行业。在农村教育辅导行业刚刚起步的今天,未来潜在竞争者的威胁非常值得关注,目前我们公司仍掌握着天津大学及南开大学的优质教师资源,我们决心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以及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来预防潜在竞争,把握人才优势。同时利用市场先入者的优势,建立公司品牌,及时丰富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使我们的产品具有竞争力。

4.4.3替代品

目前,远程网络教育是本公司产品的主要替代品,但是针对农村现状,大多数家庭并不具备远程教育所需条件。同时,我们的光盘产品更加的符合农村居民的经济现状及条件,因此我们相信,本公司的产品相较于替代品具有极大竞争力。

1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初探论文 篇十四

内容摘要:中国现代化市场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作为全新的形式在中国市场成长起来,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也逐渐向平等的模式转换,二者皆有平等自主的选择权利,这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不仅是机遇,对自身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我们不仅要具备更高的素质来在选择岗位时脱颖而出,而在创业时也需要有更加强大独立的创业者精神来面对一系列挑战。未来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将逐渐由当代大学生主导,与此同时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创业发展方向必须与当下时代发展要求相匹配,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经济

在当今这个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于我们所开发的产品和自身的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凡是没有达到要求的,就有面临淘汰的可能,在科技发达,竞争巨大的现代社会中,无论在什么行业创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需要用“创新”赢得这个市场,拥有“创新”,才拥有不被淘汰的资本。在当下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就业市场形势变得非常紧张,应届生找工作变得非常困难,最利于我们的方式就是选择自主创新创业,大学生的成功创业所带来的利益不仅是对于自身的,对社会也有贡献。若创业成功者层出不穷,则能很大程度缓解就业难这一问题。当然,大学生创业也绝非易事。一些类似于创业能力、想法、谋略、胆识、人才选择等能力和资质并非靠短期培训就能达成,有些能力只能依附于经验累计才能练就。对于创业的另一大关键是心理准备,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详细的规划,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创业的能力和素养,明确自身目标和定位并寻找适合的发展通道,通过细致的准备来克服在创业初期对于创业失败的担心,从而推动创新创业的顺利发展。首先,创新型企业思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当今纵观中国国情和世界格局的情况下,市场经济发展中一股强有力的推进力正在形成,创新创业逐渐变成落实和突破个人潜能的个人发展的重要通道,在一次成功的创业活动中,创业者不仅可以为自己创收丰厚的经济回报,也可以使自身潜在价值得到社会的回应,从而使个人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获得收获,比如地位、荣耀、他人的尊敬和敬仰等。因此,我们说创业是发展,创业是一种贡献,创业也是一种收获。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新能力,可以大大缓解市场就业环境的压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就业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显示:根据有关数据,城乡就业年需求量每年保持在2400多万,在现有的财政结构下,这些年来,求职者只有大约1100万个工作岗位,全年的工作岗位数量约为1300万。,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70万,这是历史上最高的。在如此激烈的.求职竞争的环境中,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着,而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创业实践的规划中所展现的自我保存和前进的能力就是所谓的创业能力,其中包含经市场驾驭能力、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外贸业务流程知识,社交沟通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如果一个大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后锻炼出这样的能力和水平,那么他不但不能够变成社会的就业环境压力,相反,他们可以利用自营职业的形式增加就业,从而缓解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新能力,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长,在市场经济随时连续的推动力下,城乡产业结构也在持续的保持相对应的调整,从而带动了职业岗位的转换以及劳动力的相对转移。对于企业家来说,他们不仅要有工作能力,还要学到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时应更加注重其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此同时,对于高等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作用。

三.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的能力

创新作为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源动力,也是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重要资本,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就相当于拥有巨大潜力来发展知识经济。21世纪的竞争是金融与国家综合能力之间的竞争。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创建创新体系的核心环节和核心内容。它还在创新国家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大学生需要关注创新和创业的四个方面:

1.端正态度,树立自我教育意识

一个人如果自己不往前走,别人又如何推着你走呢?积极向上的姿态是自我能力培养的条件。积极的心理状态,让我们在培养优秀良好创业能力的过程中获得“选择的自由”。也就是选定为自己的行动负责,选择对学识的内化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应对外界市场因素和突发情况,并保持合适的态度。只有端正态度,才能更好的将知识内化,实现培养目标。我们必须尽力培养良好的创业热情和兴趣。

2.制定适合自己的创业能力培养计划

一个创业者,应具有“确定自己的创业目标,把握自己的创业过程,区别理解自己的创业成败,达到自己的创业目标”的规划能力。我们要为自己制订一套详细的创业计划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可以是长期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行在一个长时间的区间里去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也有花几天读一本书、花一个月参与创业培训课程、学习编写创业计划书这样的短期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情况,修改自己的原定计划、思考自己的成败,小结自己的教训和经验。

3.加强全方面、多视角、全过程的创业进修

企业家精神是自我提升和创业能力的基础。它体现为:为了实现自主创新和创业,我们必须学习与创新和创业相关的常识和技术技能,获取商业信息和信息,并从销售和销售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博得人脉客户渠道与市场承认。有必然的创业指向,剖析自身能力特性,规划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专业方面的学识以外,还需要学习人文方面的学识;也就是包括了对教科书上直接知识的学习和非直接接触到的日常经验的理解和体会,同时包括将一些来自感性的认知和实际案例直接接触获得的经验转变成自己的知识;也就是包括对创业方面的技能掌控,也包括对创业的精神和意识的加强。一方面经过在平日上课中所学习的知识,完成相应的习题,另一方面经过实际课本以外的实训和活动做到学做合一,“做”中“学”,“学”中“做”。“只有两种动物可以爬到金字塔,鹰和蜗牛的顶端。雄鹰是靠翅膀飞上去的,而蜗牛只能爬上去。蜗牛也许爬了很多年,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停滞过、摔倒过,但只要爬到金字塔的顶端,它所到的世界、它所收获的成就与雄鹰是一模一样的。”学习的过程贵在坚持,我们或许不能获得胸鹰的天赋,但我们可以像蜗牛一样坚持。

4.如要要证明自己的创业能力,必须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去

如果你离开创业实践,创业能力的发展总是在纸面上。大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必须要做到建立创业信心,义无反顾的加入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是。当然,我们可以将创业实践活动分为几步:首先,利用课余时间先打工;其次,尝试做一些有用的创业项目,比如写一份商业计划书,并尝试将你的项目申请放在学校创业园区;最后,勇敢的创办自己的企业。比如:同学们可以申请参加创新创业学院的集装箱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创业实践,或加入学校就业创业协会,或各类工作室,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我们将发展我们的多方面潜力,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业技能,并探索创业机会。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

1.为使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实践教育达到更加规范、系统、科学,将优秀学生选拔考核体系向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迁而更改,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应时刻注意时代需求,在过去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下推陈出新,培育更加适合时代以及能推动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在培育选拔创新创业人力资源时,为树立具有适应性和个性化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应在体系和形式的整合和内容以及考核模式的定位上做出相应的改革。因此,构建了满足学生内部需求,满足学生实际,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双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增加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有了更多的发展平台来展现自身的创业能力和潜力。

2.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这也是高校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教学指导学生理解自主创新创业的深刻内在意义,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是最初步骤,接着是以成功的创业案例为先进示例,以他们的成功事迹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信心,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潜在能力去创新创业,建立项目,最后一步是为项目和组织形式建立一个以承运人为基础的“创业教育”实践小组,以鼓励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让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动力在具体实际运作过程中中寻求最为合适的交接点,让大学生自行呈现出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五.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创新已经演变成了我们民族的魂魄,国家弱项兴旺不衰也必须将创新发展成国家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当下的大学生都是新时期的年轻力量,是这个时期最拥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集体,如果这样的集体只会随遇而安,丢失了青春的创新欲望和拼搏能动力,中华民族将会和惰性一样停滞不前,失去能动力。创业是发展新的市场商机,建立创业项目团队,充分利用自己或其他各种渠道资源,创新的产品生产或创新服务,实现创造新市场价值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牛长松著.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学林出版社,.01

2.郭广生主编.我和创业有个约会―――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01

3.张英华、凌陪会主编.企结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05

上一篇:句子-用即使造句下一篇: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