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长沟通的案例

2024-11-26

和家长沟通的案例(精选14篇)

1.和家长沟通的案例 篇一

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

父母与孩子沟通是子女教育必须遇到的问题,家长怎么与孩子沟通这直接关系到子女教育的效果;那有没有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呢?那就是: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通过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我们可以轻易的知道家长怎么与孩子沟通,哪些沟通的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

好,现在我们开始通过简单的案例来学习家长怎么与孩子沟通。

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一:平等相处

小明已经5岁了,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力了。

子女教育网点评:“把杯子拿来”和“帮妈妈把杯子拿来”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喜欢受人委托。所以,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会常常挂在嘴边,其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二:学会倾听孩子

3岁的小新是家里的小皇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十分宠爱。小新的爱好是看图画书,等爸妈回来,他就要手舞足蹈地跟父母汇报“读后感”,但由于他说话不清楚、表达吃力,爸爸往往听到一半就看报纸去了,任由小新自说自话。

子女教育网点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候,往往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愿望,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话能被好好倾听。

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

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三:勿以亲友做对比

“你看,隔壁的小涛都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你还什么都不会,你怎样才能赶上人家啊?”“楼下的那个妮妮实在太不像话了,去年读一年级以来,数学从来没考及格过,将来你可别这样。”读大班的小菲现在最怕听到妈妈提小涛、妮妮,原来大家常常在一块玩,可是自从听了妈妈的唠叨,她都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和他们一块玩了。

子女教育网点评:儿童由于抽象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不要给他们一个笼统的“好孩子”、“坏孩子”的概念,而应该具体和清楚,更多时候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还需要一个样本。不过,这个样本最好是从故事书、动画片、文学典籍中寻找,会比较稳妥。父母若是以亲戚朋友为例,恐怕会为自己的孩子将来建立人际关系制造难题;另一方面,父母片面的评价会无形中伤害到其他人。

文章来源:中国网瘾心理研究中心(免费咨询青少年问题,就上心理100)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2.和家长沟通的案例 篇二

一、赏识自己的孩子, 包容孩子的缺点

如何通过最科学的教育方法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才, 是无数“望子成龙”的父母亲的最大心愿。而“赏识教育”无疑是教育孩子, 家长培养孩子的最新利器。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 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 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 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 克服自卑、懦弱心理, 树立自信心。赏识教育是一门学问:赏识孩子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进行, 赏识孩子应该渗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当中去, 更多的是体现在亲子生活的各个细节中, 在细节中赏识孩子才会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快乐!孩子正处于学习发展时期, 处理事情的原则方法和审美观点都未完全形成, 因此孩子的某些做法势必会与生活中的或家长的看法、想法、愿望等相悖, 再加上孩子与大人之间代沟的存在, 也会造成孩子的做法大人看不惯。作为家长, 要正确看待你眼中孩子的错误, 不强求孩子与自己一致。求同存异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二、热点降温, 冰点升温

当孩子取得荣誉或奖励时, 处于一种兴奋状态, 这时的想法和做法都会比较亢奋, 家长要适当提示, 让他冷静下来。当孩子遇到打击或失败时, 家长要适当给予鼓励, 事情从头再来, 总会成功。这样下来, 孩子会把家长当做朋友, 会亲之敬之。

三、学会欣赏流行音乐, 学会观赏青春偶像剧

家长与孩子年龄、阅历、审美观等诸方面存在差异, 代沟的存在, 加上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活跃, 嘴里整天哼着流行乐曲, 看电视也要看青春偶像剧、娱乐剧等节目, 大人看着幼稚、烦心, 经常因此与孩子闹翻了天。我看也太不值得, 要理解孩子的年龄, 尊重孩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 多给孩子留一点空间。

四、多与孩子沟通交往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多是独生子, 一些想法不能和人交流。即使有再多的玩具, 那也是不会交流的静物, 孤独、郁闷缠绕着孩子。有些家长忙于上班、经商, 还有的家长忙于交际或沉湎于麻将等娱乐活动, 疏远了孩子。于是孩子要么外出寻找朋友和快乐, 要么沉迷于网吧, 也有些孩子因此误入歧途。到那时, 家长埋怨孩子、社会, 可自己是否想过自己是否和孩子沟通过、交往过, 是否给孩子快乐过?因为金钱总代替不了亲情。

3.家长怎样和孩子沟通 篇三

问小不问大

很多父母爱问一个很大的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你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其实,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非常大,孩子不会跟大人似的给出一个总体评价,他们有的是具体的感受,比如被老师批评时很难受,跟小朋友玩得好又觉得很开心。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天里,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心情。这种宏观的问题让孩子很难回答。还有的父母会问今天学了什么,这也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孩子在园里有好多活动,不同的课有不同的内容,孩子该从何说起呢,这无疑给孩子一个难题。所以父母要从小处着手,比如问孩子,“今天有画画课吗”,“画了什么”,这就是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孩子容易回答。

不否定,只同理

在跟孩子沟通时,家长习惯于对孩子的行为直接作道理上、规范上的评价和纠正,总觉得这是教育,这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其实,这也会让孩子不愿跟父母说话。杨谨老师说,要先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情感,以同理的姿态跟孩子说话,沟通就不会变得费劲。比如孩子回来说今天中午有个小朋友老做鬼脸,扰得自己没睡好觉。如果父母一开始就否定孩子说,那是别人的事情,你不用管人家的事,做好你自己就行了。孩子可能再也不往下说了,父母也失去了了解孩子的机会。如果换一种方式,问一问孩子那个小朋友为什么会那样呢,你当时在想什么呢……那么孩子可能就会一直往下说。只有孩子愿意说,沟通才能延续下去。

从别人的故事开始

父母想了解孩子在外面的表现,可以先问孩子有关小朋友的情况,比如今天甜甜来幼儿园了吗,你跟她做什么游戏了。孩子听到这样的问话,会自然地说起别人的故事,甚至还会滔滔不绝。因为孩子在说自己的故事时,会时刻注意父母对自己行为的态度,是认可还是反对,这事关他在这个家庭的生活质量,而说人家的故事总是更安全一些,不会招来任何说教和指责。趁孩子说得起劲,父母再慢慢地引向自己孩子的故事,问问他做了什么等问题。通过这种方式,父母就可以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的大概事情了,也有助于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

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是杨谨老师非常强调的沟通方式。她认为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父母关心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蹲下来也意味着家长放下权威的架子,和孩子做朋友,用爱与尊重作为引导。蹲下来不仅仅是从身体上蹲下来,而是从心理上蹲下来,了解、尊重孩子的需要和独特性,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思想。

父母为什么蹲不下来呢?

“这跟父母对孩子的爱的份量和自身的同理心有关,有些善于沟通的父母,善于捕捉沟通过程中的一些细微信号,就容易做到真正地蹲下来。”有些父母总是高高在上,凶巴巴地跟孩子说话,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父母往往是自己内心有一个很大的痛楚,自己也不愿意去碰触,看着孩子的某些情绪,自己就伪装一个堅硬的外壳去对待他们,因为他不知道怎么用柔软的方式去面对孩子的柔软,他们内心也怕被击倒。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自己小时候也未曾被父母蹲下来对待过。他会沿袭父母对待他的这种方式。有些孩子从小是被父母打大的,到了他为人父母的时候,就自然启用父母曾经的做法。”

那么父母又怎样才能真正蹲下来呢?

父母想真正蹲下来跟孩子说话,该从何着手呢?杨谨老师建议父母开启自己个人的心灵成长之旅,梳理自己。现在社会上心灵成长类的书籍和工作坊都很多,如果父母想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不妨尝试走进心灵成长工作坊,或走进心理咨询室,让专业人士帮助梳理整合自己的一生,明白自己这一生是怎么走到今天的,自己小时候有什么遗憾,有什么未完成的愿望,内心深处有什么渴望,思考怎么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怎么更好地面对孩子。

但现在很少的父母会在自己的心灵成长方面去下工夫,而是花很多的精力在孩子的教育上,比如报兴趣班,参加各种才艺考试。但其实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道理,自己内心是一条干涸的河流,怎么可能匀出水来供给别人。给孩子的爱也一样,自己内心都没感受到爱,因为工作、家庭时常被烦燥困扰,怎么能给孩子高质量的爱呢,自然地蹲下来、温柔地对待孩子就变成了一件难事。

如果父母把自己梳理好了,生活就会有更合理的规划,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的事情的优先级就很容易区分开来,处理大小事情的时候会有条不紊,处理某件事情时不会牵挂其他,于是也会有更好的状态对待孩子。

4.与家长沟通后学生成功典型案例 篇四

八年级十一班

贾国涛

问题学生王某的基本情况

学生王某男 1998年10月出生,家住临浯,2010年9月进入我校。由于我校初中住校。为了解这批学生情况,掌握问题学生基本状况,以便于教育,我们德育处老师及班主任找“问题学生”个别谈话。当找王某同学谈话时观察该生,发现该生在说话、行为上都带有社会上那些流气的表现,站、坐没有规矩,说话耍贫嘴,据德育处和班主任介绍,该生父母是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对孩子宠爱、袒护,管理不利,致使孩子不爱学习,旷课、看黄色光盘,交异性朋友,公开讲下流话,大街上公开与女生搂抱,在校内抽烟、结伙打架,被学校问题学生公推“老大”学校曾给予其严重警告处分。

升入初二后,王某仍然偷着抽烟,其他情况有所收敛,9月中旬又伙同几名“问题学生”去劫同学的钱,又打又骂,威逼索要100元,当时只要到80元,王某要了50元,剩余的钱分给了其他同学。

鉴于王某以上的严重违纪情况和一贯表现,学校针对该生研究制定了以下帮教计划:

1、为严肃校纪、教育本人学校决定给予其记过处分;

2、召开“遵纪守法、远离犯罪”法制教育训诫会,请分局内保处警官,学生家长、问题学生共同参加,由警官主讲,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3、由德育处老师分别与王某及家长进行谈话沟通,指出王某发展下去的严重后果,强调家长的责任,德育处定期与王某谈话,随时了解情况,加强校纪,法制、人生前途教育.4、、加强班主任工作,要求班主任多找该生谈心,多与家长沟通,通力协作配合教育,尽量联系科任教师为其补习文化课.帮助教育取得的效果

经过以上教育工作,家长认识到了该生问题的严重性,坦诚自己原来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着不足,愿意与学校配合,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一段时间后,该生有了一定好转,不在学校内吸烟、准时到校上课,与原来的女生断绝了联系,减少了与问题学生的接触,并开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子下学一些基础的文化知识。

王某的这些变化德育处及时抓住契机,现由年级进行表扬,德育处老师找其谈话,鼓励进步,提出希望,并在适当的时机在全校大会上点名表扬。

在王某进步的过程中也有反复,王某与原来的女同学断绝来往后,有的同学起哄,讥笑他,挑拨说“某某班同学与你的女朋友好上了,还骂你”王某听后冲动之下打了那个同学。德育处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考虑到问题学生在改正错误过程中的反复问题,认为只要学生真正认识错误,真心悔改,学校在处理时可以从轻,给予机会。德育处认真分析了王某的情况,与其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谈话,令他写出深刻检查,向被打学生及家长赔礼道歉,王某在向被打学生家长道歉时,痛哭流涕,深悔不该,得到家长理解,替其向学校说情,求得学校从轻处理。

经过这件事后,王某深深感觉到对不起学校,对不起老师,多次表示要接受教训,改正错误,在以后的时间里,王某真的改掉了原来不少坏习惯,能够遵规守纪,认真上课,主动为学校为班级做好事,由于进步显著,在考察期内撤销了处分。

分析王某成为问题学生的原因:

1、社会成因:家住临浯,地域环境对其有一定影响,经常接触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沾染了许多不良习惯,如抽烟、旷课,看黄色光盘等。

2、家庭成因:父母文化水平低,对孩子溺爱,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优缺点,与学校配合不利,对孩子要求不严格,也没有高的标准。

3、学校成因:这一阶段学校一校多址,几个学校合并,学生上课地址多次改变,加之学校毕业班学生人数多、班级多,给学校管理带来一定困难,教师、班主任素质有待提高 从王某转变中我们的反思

1、学校、家庭紧密配合是教育转变问题学生的关键

从王某的事例中我们感到问题学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原因占有很大比重.因此,要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必须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首先要让家长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其次,帮助家长树立信心,孩子是可以教育转变,第三,与家长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教措施。学校定期与家长沟通,坚持表扬鼓励为主,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应该说我们的做法见到了实效,在王某的进步过程中,家长始终能够与学校密切配合,学校随叫随到,学校、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这是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

2、抓住教育契机,宽严结合促其转变

在王某的转变过程中,我们抓住了几个教育契机,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宽严结合的方法,促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如:在处理劫钱事件中坚持按校规严肃处理,处分升至为记过,当王某进步过程中出现了反复,听信别人的传言一时冲动打了同学,我们没有简单从事,而是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认真分析了王某反复的主客观原因籍犯错误的态度,决定不给其处分升级,允许其出现反复,允许其犯错误。通过严肃的批评教育,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王某确实对错误有了深刻认识,痛下决心,决不在惹事。此次问题的处理,对王某的触动很大,他深深感到学校的诚意,学校的宽容,在毕业前的那段时间内,王某进步突出,赢得了师生的好评。

3、引导、帮助问题学生尽可能多学点文化知识,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5.班主任和家长沟通的技巧 篇五

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不仅是学校问题,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首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手段无限拓展了学生的社会空间,学生自由支配的机会和可能性越来越多,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对学生的可控信息在其全部信息中的比重在下降,这对学校教育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学校与家长协同实现有效沟通,加强合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需要和迫切。

其次,学校教育只有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绩效。现代教育科学一致认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方向是否一致,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还有,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角色,班主任如何与家长取得有效沟通,已不仅仅是学校问题,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班主任和家长沟通的技巧: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策略

1、班主任要尊重家长,打好与家长沟通的基础。尊重学生家长是班主任与家长取得有下沟通的首要条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鲍特(J·W·Whibaut)和凯利(H·kelley)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theory of social interaction)认为,任何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互动,而互动的核心是相互依赖,社会学中将这种相互依赖称之为“相倚”,应该说,教师与家长的互动追求应当是“彼此相倚”型的互动,因为在这种类型的互动中,才能真正凸现双方的主体地位,体现主动性。但是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是,教师是互动的主动方,决定了互动的激起、进行和结束,而家长属于被动方,总是被“牵着鼻子走”,因此尊重家长,让家长在心理上取得与教师地位的平等,就为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尊重家长首先要礼貌待人,要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论在任何情况请家长到校,应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要有为人师表的风度和人格魅力。第二,尊重家长要有理智的情绪。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求学生家长到校时更应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出现“爱屋及乌”的晕轮效应,本来是孩子的过错,由于恼怒而把不满发泄到家长的身上。第三,尊重家长要讲求谈话的方法和策略。尽可能先说、多说孩子的优点,不应该当着学生家长的面训斥他的孩子,不管怎么样,听别人训斥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好受。可先把家长叫出办公室,在一个单独的环境里向学生家长说明情况,形成一致意见。第四,尊重家长要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现在的学生家长很多都有很高的学历,有很高的认识水平和管理孩子的水平,如能经常征求并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见,会让家长觉得我们当班主任的比较民主、诚实可信,有利于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沟通。

2、班主任与家长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平台:沟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信任是合作的台阶,没有高度的信任就不可能有非常成功的沟通。信任是班主任实现与学生家长良好沟通、开展合作的心理基础。能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与家长谈话,是教师和家长的双边活动,是语言、情感的双向交流。家长的为人、阅历、性格特征、心理因素等直接影响着谈话效果。

班主任首先要设身处地的理解家长。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的教育阅历、方法、理智感等要比家长更高一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与我们“望生成才”的愿望是一致的,理解家长生活质量、文化素质及对教育的理解与看法与我们教师都是有偏差的,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入学校后不管不问,这也正是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和对教师的尊重,他们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相信学校相信教师,他们一致认为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教师一定能有好多方法,教育好他们的孩子,他们不知道现代教育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更不知道现代教育的统一性和互动性。有了这样的心理前提,我们就会取得家长的理解从而达到沟通的可能。

班主任还要让家长理解自己的诚恳的负责任的态度,就是要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沟通的认真,而不是虚与委蛇。事前要对该学生的方方面面作充分的了解,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学生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你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孩子特别关心、重视,以及你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家长也会提升其责任心;这样从情感上容易迅速沟通。

3、班主任要坚持多元化原则,因人而异的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

常言说“人过一百,各色各样”,交流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换言之,与不同的家长,在不同的情况下交流,需要有不同的方法策略。

①对于有教养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②对于溺爱型的家庭,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③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庭,班主任在交谈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④对性格粗暴,刚愎自用、甚至蛮不讲理的家长,要以冷对“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越是难以理喻,就越要坚持晓之以理;要做到先倾听而后以动。要宽容、理解。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沟通形式的多样化。

例如,用信函方式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信息虽然非常费事,但也有其独特的适用面,写信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家长个性固执或性情暴躁,与其交谈,难以形成共识,容易引起负作用,而用联系信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提示方法,容易被学生家长接受,并触发一些冷静思考,从而改进教育孩子的方法。二是遇到不宜面谈的问题。如学生有偷摸、早恋等行为,向家长面对面挑明,一则家长脸上无光、很尴尬,再则容易导致家长的过激行为,如打孩子。而通过家长联系信,可以含蓄地指出学生在校内外的有关表现,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引起家长的警觉和重视。

班主任和家长沟通的技巧: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注意事项

1、克服互相埋怨情绪。在面对后进生的时候,教师与家长间易互相埋怨,一方怨老师不会教,一方怨家长不会养。这样,导致双方产生对立情绪。班主任老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要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防止只“揭短”“告状”的现象。

2、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班主任往往对喜欢的学生大力表扬,而对一些不称心的学生指责有加,在家长面前大力批评,好事没一份,坏事份份有。这样,导致家长感情受到了伤害,迁怒于孩子。结果造成学生家长怕见老师,于是影响了家校的联系。因此,在与家长交往中,教师要客观对待学生的错误,以商量的口气与家长共商教育方法。

3、正确评价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接触,往往离不开评论学生。这时,首先要了解家长的道德修养水平,先请家长谈学生在家的表现,随后班主任才谈学生在校表现,这样避免家长由于学生在校出现问题产生心理压力,搞僵关系。其次要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不能好的都好,坏的全坏。应让家长听到教师的肺腑之言,使其产生与班主任共同教育学生的愿望。教师与家长谈话时,千万要避免只“告状”,除将孩子的问题告诉家长,对孩子的进步也要实事求是地谈。在谈孩子的缺点时,教师还应主动、坦诚地检视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误,商讨纠正、改进的措施。让家长觉得你是在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的孩子,从而接受你的意见并积极合作。

6.家长和孩子如何沟通 篇六

选择时机问:有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会处于变化状态。比如看到孩子郁闷不乐时,你可以问:“宝贝,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吗?来,和妈妈说一说,看看妈妈能否帮助你。”“哟,谁惹我的宝贝不开心了,来告诉妈妈,我听听什么事。”“孩子,遇到困难了吗?妈妈看你有点不高兴呢,说说好吗?”“嗬,宝贝,看你这个高兴劲,遇到什么开心的事了,和妈妈分享一下好吗?”“孩子,妈妈看你心情不错,肯定有什么令你开心的事发生了,说说吧,让妈妈听听呗?”像类似的时机,需要年轻父母平时细心观察孩子,你肯定能做出问的时机选择。相信你合理的问会让孩子敞开心扉,把心事告诉你。

巧妙地反问: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孩子成长的过程会遇到很多不解的事,总会跑来问妈妈,如果你总沿用以前的方式——有问必答,很容易让孩子养成思维懒惰现象。特别是孩子进入一年级以后,在学习中表现的更为明显,稍微遇到点困难就会请求妈妈给答案。为了锻炼孩子主动思考的习惯,你可以巧妙地反问孩子:“宝贝,你再把刚才的问题重复一遍好吗?”(这是让孩子加深对问题的印象)“宝贝,刚才的问题你怎么想?”(把球踢给孩子,引起孩子的思考)“宝贝,你刚才回答的不错,妈妈再补充一下就完善了。”(把功劳让给孩子,有利于增强孩子主动思考的自信。)

请教式提问:这种方法可以展示出年轻父母谦虚的一面,用你的谦虚榜样来影响孩子。比如看到孩子在组装玩具,你可以问:“宝贝,为什么要把这个部件装在这个地方呢?”“宝贝,你把这个部件装在这个位置上,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能告诉妈妈吗?”比如看到孩子在阅读(只是概略式阅读,孩子目前还不能完全独立阅读)可以这样问:“宝贝,能给妈妈讲讲你正看的这个故事是什么大概意思吗?”“宝贝,图中的这个人做什么呢?能给妈妈讲讲吗?”“宝贝,刚才动画片中某某为什么要这样做啊?能给妈妈说说吗?”像类似请教式的问,可以让激发孩子表达的兴趣,或者展开想像,或者主动思考。

引导式发问:在时间意识培养的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引导式问,这种引导式问,并不说出孩子即将要做的事,避免每天总是重复性追问,让孩子产生听觉疲劳,比如很多家长在孩子每天写作业时,总会直奔主题:“为啥还不写作业去?”“到了写作业时间,你还没完没地玩儿?快去写。”但如果你用引导方式来提醒孩子,效果会截然不一样,比如你可以问:“宝贝,能告诉妈妈现在几点了吗?”“宝贝,再过五分钟,你应该到做什么事的时间了?”“好样的,你能够把自己要做的事安排的明明白白,真是了不起呢,妈妈相信你能认真执行作息时间内容的,加油!”看,这里是不是没有提作业一词?而是让孩子主动思考,然后做事呢?

7.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篇七

一、明确与家长协调的动机

教师首先要明确与家长沟通不是出于某种偶然的动机, 更不是为了向家长告状或由于自己教育无方准备把责任推给家长时,才与家长联系,应是为与家长真诚地交换意见, 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 得到家长的有力帮助, 统一观点,共同把孩子教育好。如果采取“告状式”推卸责任,甚至为了“泄气”、“解恨”,不但收不到好效果,而且会产生反作用,使家长对子女失去信心, 很容易使家长以简单、粗暴的打骂代替耐心说服教育,最后只能导致师生对立。

二、尊重家长,重视情感沟通

教师不能以自己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 ,懂得教育 ,所以就凌 驾于家长之上 ,对家长的 意见不接 受 ,甚至不耐烦 。这样会 使教师与 家长产生 矛盾,对教育过程起到消极破坏作用。教师应端 正态度 ,以虚心、善 意的姿态 ,耐心倾听 家长的意 见 , 既使有的 意见不一定 正确 , 也能在其 中找到自 己应当考虑 的因素。 在同家长 沟通的过 程中,教师一定要 注意 ,不要对他 们的子女进 行不负责 任的批评 , 更不能用 讽刺、挖苦性的语言对待学生家长。尤其对于后进生的 家长 ,不要一张 口就是 :“你的孩子 , 太笨了 ! ”“你的孩子 , 太坏了 ,简直不可 救药”等 ,这样的语 言会严重伤 害家长的 感情。教 师与家长 沟通时 ,应坦诚相 见 ,尊重家长 ,提高家长在孩子中 的威信 ,使家长感 谢教师 ,真诚地支持教师的工作。

三、根据学生和家长的特点,帮助家长提高教育修养

教师对家长不当的教育态度和方式要及时提出意见, 帮助他们提高教育修养,但是针对不同学生和家长的特点,方法要适度, 要介绍某些家长教子有方的经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闪光点,端正教育态度,这样,对自己孩子失望的家长就会树立信心, 缺乏教育方法的家长学会了教育子女的艺术;粗暴训斥的家长懂得了耐心说服教育;过分宠爱子女的家长懂得了必须严格要求孩子。

四、与家长沟通,形成获取教育信息的途径

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与在学校的表现往往存在很大差别。如,有的学生在校能热爱劳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家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此情况教师常常不能全面掌握,从而为学生在校的“表现”所蒙惑,不能及时开展教育。教师应当定期、不定期与家长联系, 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健康状况等,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以作为开展教育的依据,也只有这样, 教师真心实意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才能打动家长,与家长建立融洽的关系,使家长全力合作。

五、 教师要摆脱教学任务繁忙的误区,建立经常性与家长沟通的方式

有些教师往往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客观原因,平时不能与家长沟通,直到学生学习或思想方面出了严重的问题,才想到求助于家长, 这种情况下容易相互抱怨,不利于解决问题。因而,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重点对象可以进行走访,还可以请家长到学校; 一般情况可以让学生代替传递信息, 把家长的意见或老师的要求用书面形式捎给教师或家长;有时候也可以与家长直接通电话……只有这样,经常随时保持多沟通,多交流,才能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8.和家长沟通的案例 篇八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过去,安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幼儿园在做家长工作时虽然做了一些努力,但成效并不明显。仔细分析,事出有因:对家长工作的定位不明确。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只是喊在口上,写在纸上,很少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召开家长会往往只是把它作为幼儿园工作的点缀,组织不得力,目的不明确,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多大收效。再者,开展家长工作仍以幼儿园为中心,家长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教师只是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而家长并不十分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幼儿在园的情况,因此很难做到与幼儿园主动配合。另外,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教师视自己为绝对权威,一厢情愿地要求家长应该怎样做,很少考虑家长的想法与感受。而有的教师则忘记了自己作为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角色,迁就家长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上述观念如不彻底转变,不仅会继续制约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对幼儿园整体教育工作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而转变家长工作的唯一途径,是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新理念引领我们反思过去的工作,并从以下三个必须入手,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必须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坚决抓好落实。要建立健全幼儿园家长工作制度,每学期制定家长工作计划,学期末将家长工作列入幼儿园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真正使家长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必须把家长和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双方要彼此尊重、互信合作、真诚沟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儿的使命。

必须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只要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

二、提升素养,修路搭桥

为了帮助年轻父母快速提升教养水平,幼儿园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势在必行。根据园务计划、教学目标、家庭教育中的问题设计不同的专题,开办各类讲座,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授课过程中留出时间让家长与专家对话交流,让家长带着问题来,再带着问题而归,当然,后一个问题则是家长在思考如何把这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运用到家庭教育实践中去。

我们在幼儿园网站还专门开辟了一个论坛——“爸爸妈妈加油站”,向父母们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提醒他们注意避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走入的误区,介绍适合年轻父母阅读的文章和图书,父亲节、母亲节来临时还向父母们征集感怀文章。家长们在论坛里通过和教师以及相互之间的互动学到了很多东西,自身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生动有趣的亲子活动不仅能使家园关系和谐,而且还能提升家长的教养水平。如亲子活动“家庭运水比赛”“我为爸爸做饼干”“一家子亲亲热热做比萨”“中秋月饼甜又甜”等亲子体验活动,都给家长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大大增进了孩子和爸爸妈妈的情感,提升了家长的教养素质。

三、拓宽渠道,加强沟通

幼儿园和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很多,比如家长会、“开放日”、家长通讯、家长委员会、网络等,都可以架起沟通家长的桥梁。

家长会:是幼儿园向家长宣传教育科学知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的有效形式,我园每学期一般召开1~2次家长会,根据不同情况召集全园或平行班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报告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幼儿生活、成长情况,并请家长参加全园或班里组织的重要活动。

开放日活动:幼儿园请家长来园参观一天或半日园内活动。这是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活动室听课,直接参与幼儿园工作的极好时机。可使家长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和组织情况,观察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

家长通讯:家长通讯是通过板报、墙报、家长园地等形式向家长通报直观信息和普及幼儿教育知识,幼儿园每个班门前各设1块家长园地专栏,每周更换1次内容,向家长介绍本班一周教育活动安排以及具体的教育内容;幼儿园大门内设一组宣传栏,每周更换1次内容,刊载短文,张贴照片,推荐儿童读物等。

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由各年龄段幼儿家长代表组成,由园长负责召开组织会议。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内容是协助幼儿园做好工作,起到配合作用、监督作用、桥梁作用、宣传作用、管理作用。

网络:如今进入网络时代,通过网络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在网上可发通知,可以就家园双方关注的话题在网上进行沟通等。

四、互相合作,家园共赢

《纲要》指出:教师是家园合作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强调只有教师具备接纳家长的积极态度,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渠道才可能畅通,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双方才会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才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齐心合力。对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最好以谦逊的态度给予热情的帮助和积极的指导。在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尽可能地寓教于乐,让家长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对教育孩子的认识和实践能力。面对孩子在家长面前任性发脾气,不愿捡起摔在地上的玩具时,如果灵活运用孩子具有“泛灵”心理的特性,几句话孩子就会乖乖地送玩具回家。这时家长会无比感慨地说:“还是你们老师有办法,得跟你们好好学几招!”面对家长教孩子数数、计算遇到的困惑,在开放日时,以游戏形式组织孩子学习数的形成,孩子玩中学,家长也从中受益匪浅。观摩活动,不仅让家长明白了孩子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比口头背数重要,而且从中理解了教育应尊重孩子的认知特点。沟通,让幼儿园工作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赞许,唤起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nlc202309091041

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为幼儿园提供了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在家长进课堂活动中,有的家长带来笔记本电脑、投影仪,让孩子大开眼界;有的家长带来各种道具和孩子共同游戏,孩子玩得热火朝天。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认真的态度、奔放热情的精神,为幼儿教育注入了生机。

另外,借助于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等形式,会使沟通更合理、更有效。教师与家长交流时的体态动作、语音语调都会影响家长对信息的接受和选择。教师与家长在沟通过程中,应根据沟通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并要配合有效的非言语沟通技能,使沟通发挥最大效果。教师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表现情况时,应做到及时、全面,以正面引导为主,先报喜后报忧,尽量避免当众指出孩子的缺点。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以诚恳的态度与家长沟通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最佳途径。在交流过程中,要考虑家长的感受,尊重家长的意见,不能因为自己的专业优势,就以教育者的姿态对家长指手画脚。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教育好幼儿,所以我们的沟通要以平等、信任为基础。我们不仅要及时沟通,还要耐心接受家长的建议,家园配合,达到成功教育孩子的目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走入的误区,介绍适合年轻父母阅读的文章和图书,父亲节、母亲节来临时还向父母们征集感怀文章。家长们在论坛里通过和教师以及相互之间的互动学到了很多东西,自身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生动有趣的亲子活动不仅能使家园关系和谐,而且还能提升家长的教养水平。如亲子活动“家庭运水比赛”“我为爸爸做饼干”“一家子亲亲热热做比萨”“中秋月饼甜又甜”等亲子体验活动,都给家长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大大增进了孩子和爸爸妈妈的情感,提升了家长的教养素质。

三、拓宽渠道,加强沟通

幼儿园和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很多,比如家长会、“开放日”、家长通讯、家长委员会、网络等,都可以架起沟通家长的桥梁。

家长会:是幼儿园向家长宣传教育科学知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的有效形式,我园每学期一般召开1~2次家长会,根据不同情况召集全园或平行班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报告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幼儿生活、成长情况,并请家长参加全园或班里组织的重要活动。

开放日活动:幼儿园请家长来园参观一天或半日园内活动。这是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活动室听课,直接参与幼儿园工作的极好时机。可使家长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和组织情况,观察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

家长通讯:家长通讯是通过板报、墙报、家长园地等形式向家长通报直观信息和普及幼儿教育知识,幼儿园每个班门前各设1块家长园地专栏,每周更换1次内容,向家长介绍本班一周教育活动安排以及具体的教育内容;幼儿园大门内设一组宣传栏,每周更换1次内容,刊载短文,张贴照片,推荐儿童读物等。

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由各年龄段幼儿家长代表组成,由园长负责召开组织会议。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内容是协助幼儿园做好工作,起到配合作用、监督作用、桥梁作用、宣传作用、管理作用。

网络:如今进入网络时代,通过网络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在网上可发通知,可以就家园双方关注的话题在网上进行沟通等。

四、互相合作,家园共赢

《纲要》指出:教师是家园合作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强调只有教师具备接纳家长的积极态度,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渠道才可能畅通,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双方才会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才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齐心合力。对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最好以谦逊的态度给予热情的帮助和积极的指导。在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尽可能地寓教于乐,让家长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对教育孩子的认识和实践能力。面对孩子在家长面前任性发脾气,不愿捡起摔在地上的玩具时,如果灵活运用孩子具有“泛灵”心理的特性,几句话孩子就会乖乖地送玩具回家。这时家长会无比感慨地说:“还是你们老师有办法,得跟你们好好学几招!”面对家长教孩子数数、计算遇到的困惑,在开放日时,以游戏形式组织孩子学习数的形成,孩子玩中学,家长也从中受益匪浅。观摩活动,不仅让家长明白了孩子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比口头背数重要,而且从中理解了教育应尊重孩子的认知特点。沟通,让幼儿园工作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赞许,唤起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为幼儿园提供了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在家长进课堂活动中,有的家长带来笔记本电脑、投影仪,让孩子大开眼界;有的家长带来各种道具和孩子共同游戏,孩子玩得热火朝天。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认真的态度、奔放热情的精神,为幼儿教育注入了生机。

另外,借助于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等形式,会使沟通更合理、更有效。教师与家长交流时的体态动作、语音语调都会影响家长对信息的接受和选择。教师与家长在沟通过程中,应根据沟通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并要配合有效的非言语沟通技能,使沟通发挥最大效果。教师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表现情况时,应做到及时、全面,以正面引导为主,先报喜后报忧,尽量避免当众指出孩子的缺点。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以诚恳的态度与家长沟通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最佳途径。在交流过程中,要考虑家长的感受,尊重家长的意见,不能因为自己的专业优势,就以教育者的姿态对家长指手画脚。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教育好幼儿,所以我们的沟通要以平等、信任为基础。我们不仅要及时沟通,还要耐心接受家长的建议,家园配合,达到成功教育孩子的目的。

9.家长如何和老师良好沟通 篇九

其次,在充分尊重老师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的沟通时机。许多家长为了能够将孩子的情况统统掌握,就在开家长会前抓紧一切机会与老师单独交谈,这种心情老师能够理解,但家长要考虑到老师在开会之前要将班级与年级其他班情况横向比较;与本班的历史情况进行纵向分析;对每位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分析,所以很忙碌,不会有充分的时间与个别家长接触。那么我建议家长如果觉得会后时间晚了,就在家长会后一周内与老师预约前往,那时老师会有充分的时间帮家长分析孩子的情况,而家长也会有机会看到比较完整的统计数据,准确掌握孩子的情况。

再次,和老师讨论研究的范围,应不只限于孩子的学业成绩。学习是许多家长和老师沟通的主题。在沟通中家长应咨询孩子这段时间和以前比较有哪些变化,学习是不是更主动,方法是不是更合理,而不是只关心成绩的高低。此外,孩子的行为、情绪、兴趣、同学关系、思想品德修养、青春期心理也是沟通的重点。以及,孩子的自制力、依赖心,礼节以及和同学间相处的情形等问题,都应列入。

最后是一个小的提醒,如果参加孩子的开家长会,应该将自己的手机关闭。因为这段时间是属于你的孩子的,家长应该全心全意地开会,而不应常常被干扰,更不能分散老师的精力。此时离场接电话更是你与老师沟通中的败笔。

10.教师和家长沟通心得体会 篇十

1.对于知识型的家长:一般如实向家长反映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处理的意见,认真倾听。这些家长一般来讲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经常比我们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作为教师应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当然,在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力,要冷静地分析。他们有一定的知识、修养,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这类学生家长交谈后通常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一般见面都要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再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都会有一些闪光点,抓住他们身上的积极品质,那些溺爱型的家长更是希望听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肯定。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老师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家长,教师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教师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从而主动地与老师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动配合教育工作。

3.对于脾气暴躁型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铁不成钢”,学生一出现毛病,他们也不加分析就拳脚相向。与这样的家长沟通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谨慎行事。要以柔风细雨式的交谈方式。首先就要以情服人,取得家长的信任。使他们相信,请他们到学校来并不是为了给孩子以惩罚,而是争取家长的协助,共同帮助学生。对于这样的家长一定要声明:既不能打骂孩子,还要起到教育作用。

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教师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5.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教师和家长沟通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我们要充分掌握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发动家长配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如何与家长进行融恰的沟通,至关重要。确实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

一、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切忌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每次家访我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我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有时请数学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我们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在家访中我表现出了足够的诚心和爱心,讲话也特别注意方式,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尽可能委婉的表达。如果我们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三、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我们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如: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我就多报忧,少报喜,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我们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对于个别不太讲理的家长,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确实,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的方式无处不在,涉及的内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教师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教师和家长沟通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我们要充分掌握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发动家长配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如何与家长进行融恰的沟通,至关重要。确实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

一、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切忌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每次家访我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我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有时请数学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我们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在家访中我表现出了足够的诚心和爱心,讲话也特别注意方式,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尽可能委婉的表达。如果我们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三、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我们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如: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我就多报忧,少报喜,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我们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对于个别不太讲理的家长,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确实,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的方式无处不在,涉及的内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教师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教师和家长沟通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在没有当老师之前,我和我的家长沟通起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当了老师之后,我发现我和我的家长沟通起来却成了一个我必须要不断学习的事情。当然,这两个“我的家长”已经不是同一个所指对象了。

过去我只用作为孩子与我的父母家长交流我的学习与生活,现在我得跟我们班孩子的家长们沟通这些由他们生养由我教育的孩子,着实让我有了全新的人生体验。我们班xx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而每一个孩子的家长亦是不同的。在与这些家长的沟通中,我逐渐意识到对孩子的教育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家长的沟通更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在与我们班孩子的家长的沟通中,我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作为老师的我不能够完全了解的个体,必须要时刻与孩子的家长保持沟通,时刻“通着气儿”才可以了解清楚这些孩子都在想些什么,特别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对他们的教育必须要从了解他们的家长开始。我们班有好几个学习上有非常大困难的孩子,后来我在与这些孩子的家长沟通中发现,这些家长自身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孩子们的这些学习困难,而作为老师的我是不可以不尊重的向家长们直接指出来的,我只能委婉地提出或许这些困难需要家长们的配合才可以彻底克服。这些家长自身的问题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必要性。这些家长在过去自身成长的过程中,也肯定是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才会有这么多的自身问题,甚至有的家长在成年之后也没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就把孩子生了下来,生下来就开始了自身问题的一个延续。好几次因为我的沟通方式没有把握好,导致一些家长对我给孩子的教育产生不放心的心理,还有的会直接上报我的领导说我对孩子的教育不负责任或者说我不配做老师。我知道这些都是我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没有完全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导致一些不够成熟的家长直接爆发出对学校教育的不满。

后来在不断地沟通中,我意识到我和家长都是出于爱,为了把孩子教育好,只是每个人的方式因为每个人的性格而有所偏颇。我也就在与家长的沟通之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方式,学着更加尊重家长也尊重孩子的方式去展开我的教育。说实话,这也让我意识到当老师的艰难与高尚。我们作为老师,要教育的不仅有那些来听我们课的孩子,而且还有那些孩子的家长,以及身为老师的我们自己。我只有不断的学习才可以去做这样一个普及知识的老师,这样才可以配得上“老师”这个称谓。

教师和家长沟通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表现是否一致,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必须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友情关系,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的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与家长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诚交往,密切联系

教师要想与家长取得联系,主动热情地与家长相交,在心理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过家园双方互相访问,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密切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还可定期开展家长个别咨询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班上的嘉睿、戎腾、乐添、郑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独立性较薄弱。那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独立性呢?是这些家长们所关注的。因此在于家长的沟通中,我建议家长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手绢、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业本、小画书等。随着孩子常时间的锻练和培养,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增强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以上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与家长沟通的途径。

二、尊重家长,增进理解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存在许多不合作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家长尊重不够或双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长,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不可摆出一付教育权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对家长进行旁敲侧击,使家长不愿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长,并让家长也理解教师,作为家长,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会觉得脸上无光,教师在与家长接触,不宜总是向家长指出孩子的缺点、短处,向家长“告状”,不要用刻薄的语言指责,挖苦学生,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客观地交换意见,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养孩子的对策与办法。

三、激励帮助,搞好配合为了使家长与教师更好地配合,教师应激励家长树立教育信心,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教师应多方面了解学生家长,根据学生家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后进学生家长来说,应帮助家长指定教育计划,明确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云逸、兆丰等常有发现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为。事后会推卸责任或接受批评表示以后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家长进行反馈和沟通,希望家园共同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不要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话语。并建议家长采用“转移注意”法,给幼儿予较多的关注,比方说: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引导幼儿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逐渐转移侵犯性行为。

四、以诚相待,摒弃功利

11.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桥梁 篇十一

开学的第二周,我设计了一张“家庭联系卡”。它没有绚丽的色彩,也没有精美的图案,却包含着我的真诚和责任心。它的内容很简单,却都是我迫切想得到的信息。如家庭的联系电话、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特长爱好以及家长对该学生的教育建议等等。卡片由学生转交给他们的家长,很快我就收到了反馈。反馈的结果令我非常激动,我的真诚换来的是家长们的坦诚。从每一位家长娟秀或豪放的字迹中,我能看出家长们对待卡片的态度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家长仔细分析了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针对孩子在以往的学习和家庭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作了详细的说明。褒贬穿插,没有丝毫的袒护。例如:

张津玮同学会关心、体贴别人,感情细腻,但性格偏内向,因不善言辞而不爱表现,纪律性不太强,好动。

孙浩洋同学比较活泼,观察力和上进心较强,比同龄孩子略显沉稳,但有时想得太多。

朱哲同学活泼好动,脾气急躁,注意力不易集中。

孙正堂同学性格好强,对新事物充满好奇。

顾昊同学不够自信,渴望表现自己,却又害怕表现自己。家长、老师的表扬会让他忘乎所以。 从联系卡中,我还了解到班级的小能手真多呀!全班共有54名学生,其中43%的学生对钢琴、二胡、小提琴、电子琴能熟练演奏,并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40%的学生爱好短跑、乒乓球、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13%的学生擅长软笔书法……此外,手工制作、英语、绘画、舞蹈、象棋、唱歌、电脑等都是大部分学生的爱好,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在这张联系卡上,家长们同时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殷切的希望和宝贵的教育建议,令我感动之余受益匪浅。如:

请老师多给孩子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若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请适时给予表扬,以增强他的上进心和自信心。激发他更强的荣誉感。

多启发、多引导,鼓励为主、批评为辅;注意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育与鼓励孩子多做家务。

因孩子粗心、注意力不易集中,做事缺乏持久力,故请老师多从简单重复方面锻炼其持久力。

对这个孩子无须深刻的批评,一些暗示性的表扬及鼓励性的话语会更有效果。

加强自律性,多采用激励方式教育,进行理性、效率训练,提高其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12.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小技巧 篇十二

技巧一: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爱

骨干教师王老师因病休假, 园领导安排我接手她的班。班上的家长对年轻的我很是不信任, 其中刘奕小朋友的妈妈表现得尤为明显:她对我总会流露出一种充满怀疑的目光;她送孩子接孩子时从不主动跟我说话;当我跟她交流孩子的情况时, 她也总是冷冰冰的……为此我觉得很郁闷。

一天放学, 小朋友们都被接走了, 教室里只剩下刘奕一个人了。我看到刘奕里面的衣服没有塞到裤子里, 就说:“快过来, 老师帮你把衣服塞塞好。”就在我把刘奕搂在怀里帮他塞衣服的时候, 刘奕的妈妈来了。我帮刘奕把衣服塞好, 拍拍他的头说:“快, 妈妈来了, 跟妈妈回家吧。”刘奕妈妈看了看我, 对我说“洪老师, 再见! ”

从那天起, 我慢慢感觉到了刘奕妈妈对我的变化, 她对我的工作总是很配合。当我发现刘奕的小缺点跟她商讨对策的时候, 她也表现得非常支持, 我跟她的沟通一下子变得顺畅起来。

心得体会:作为老师, 我们都关爱着班上的孩子, 但很多老师只是在默默地关爱。其实有时候, 我们不妨把自己对孩子的这种关爱在家长面前表现出来, 让家长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会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对孩子的爱和真心, 从而为我们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技巧二:让家长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自己

一天园长找到我, 说我们班顺宇小朋友的爷爷早上送孩子来园时向她反映:孩子在园吃副餐时吃的是香蕉皮。这件事情在同来送孩子的家长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无中生有”, 但家长既然这样说, 那一定事出有因, 于是我在班上展开了调查。结果发现原来是实习老师在发副餐时, 将多出来的一根香蕉作为奖品分给了两个表现好的孩子。顺宇因为没有得到香蕉, 就拿着香蕉皮对实习老师说“香蕉皮也好吃的吧! ”就这样误会便造成了。

后来我还了解到, 原来顺宇的爷爷第一天晚上就给我打电话想了解这件事, 碰巧那天我的手机没电关机了。爷爷打了几遍电话都没打通, 结果越想越气, 第二天早上送孩子入园时, 他就找到园长反映了这件事。事情了解清楚后, 我及时向顺宇爷爷做了解释。

心得体会:我一直在想, 如果那天我的手机一直开着的话, 顺宇爷爷在第一时间就可以联系到我, 或许这一切的误会就不会发生。从那以后, 我的手机总是正常开通, 确保家长们能在第一时间内联系到我。虽然这只是一个小细节, 但家长能在第一时间内联系到我, 省去了沟通上的很多麻烦。

技巧三:视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

锐锐小朋友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交流很正常, 但他非常抗拒跟除此之外的其他人说话, 就连外公外婆要想跟他说话也很困难。而且上了幼儿园以后, 他也从不跟老师交流。通过学习我得知, 这应该是一种典型的“选择性缄默症”。

然而对于普通的农村家长来说, “选择性缄默症”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 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只是性格内向罢了, 而要他们带孩子去进行专业的心理方面的治疗更是不可能。

怎样跟他们进行沟通呢? 我动起了脑筋。最初我没有向家长透露任何有关“选择性缄默症”的事情, 只是每个星期向他们推荐了一本育儿杂志。一个月之后我向他们推荐了含有“选择性缄默症”文章的杂志。锐锐妈妈在拿到杂志的第二天就跟我进行了深谈。我借机说出了一些想法, 并对他们提出了一些要求, 比如:要求他们多带锐锐到邻居家串门, 多让锐锐独立跟周围的孩子们玩, 要求锐锐爸爸多陪陪锐锐等等, 锐锐家长对我的提议欣然接受。

13.和家长沟通的案例 篇十三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时我们甚至会遇到一些粗鲁的家长,那就要求我们与不同类型的家长家长沟通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

1.对于知识型的家长:一 般如实向家长反映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处理的意见,认真倾听。这些家长一般来讲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经常比我们老 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作为教师应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当然,在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力,要冷静地分析。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一批家 长,他们有一定的知识、修养,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这类学生家长交谈后通常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一 般见面都要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再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都会有一些闪光点,抓住他们身上的积极品质,那些溺爱型的家长更是希望听到老 师对自己孩子的肯定。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老师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 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家长,教师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教师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从而主动地与老师共同商讨 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3.对于脾气暴躁型的家长:这 样的家长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铁不成钢”,学生一出现毛病,他们也不加分析就拳脚相向。与这样的家长沟通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谨慎行事。要以柔风细雨 式的交谈方式,要让家长知道:老师请家长到学校来并不是希望给自己的学生招来一顿皮肉之苦,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希望得到家长 的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学生。要使家长理解所有这一切,首先就要以情服人,取得家长的信任。使他们相信,请他们到学校来并不是为了给孩子以惩罚,而是 争取家长的协助,共同帮助学生。对于这样的家长一定要声明:既不能打骂孩子,还要起到教育作用。

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教师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 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 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 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14.班主任如何和家长进行沟通 篇十四

首先,尽量表示出对于老师的赞许:例如孩子在你班上我就放心了、听孩子回去常说你的好等等你捡着着边的说,好听的话永远不嫌多,心理学上讲,想要别人喜欢关注你,你首先得表现出喜欢接纳的态度。是人之常情还是马屁这得看你的理解与运用了。

其次重要的是表现出对老师工作的配合,表示有任何事情,与孩子有关无关的都有意愿帮忙。(放心,大部分老师是不会轻易找家长的,当然,如果你夸下海口,正好碰上事儿逼的老师,那是福是祸也说不准)

切忌一味地强调老师要对自己孩子照顾、关注类似种种。试想一下,刚接触老师,基本上每个家长都会说类似的话,老师关注得过来嘛,搞不好还会心生厌倦,还有明明看到老师忙的晕头转向还在逼逼的话,效果就更不好了。

2、平日打电话沟通,基本懂礼貌得懂,别一开头就:你是孩子的班主任吧,拜托打听清楚再打来。先自我介绍,然后最好说一句:您现在方便不?打扰您几分钟等等的。大部分没神的家长不管老师在上课还是在开会吧嗒吧嗒就直接扯开嗓子说,的确招人烦。同时不要问的太细节,别觉得老师好像就是该给你孩子做牛做马吃喝拉撒样样都了解。

若想了解孩子近况,打电话次数不易过于频繁,询问时:类似:您好,麻烦您,费心了,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也能体会到您的辛苦,等等类似的话多说没坏处,即使老师还没注意到孩子,也会因你的这段话注意的。

当然如果是孩子出问题老师打电话找到你,一般是违纪犯错什么的,不要急于为孩子辩解,先听老师说完,了解基本情况,然后很重要的一步承认错误或赞同老师的做法配合学校的工作。因为更多的时候问题本身并不严重,看中的是面对问题的态度,老师是很容易原谅别人的。老师之所以抓着芝麻大的小事儿不放的重要原因是老师就是干这活儿的,在我们眼中的迟到睡觉类似的小错,可能就是违反校纪校规,给老师添堵了。

上一篇:校园安全防范保障方案下一篇:记者团换届大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