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精选8篇)
1.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篇一
认真回顾《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实施培训课程综述》这门课,你认为教学中,《课标》的最主要功能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学习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因此,地理学习的评价应该做到: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在开放性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终生发展。
一、传统评价体系注重终结性评价,形成单一的标准,强调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传统评价体系过分强调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统一性,一般都是人为地划定一个分数值,再根据学生考试分数对其能力、品质作出鉴定,这种评价的科学性越来越低。这种用“筛子”淘汰学生的评价方法,没有过分强调学生是否具备了地理思维,无法考查学生进行地理科学研究的实际技能,更无法去考查学生是否形成当前社会所需要的基本地理理念。因此,学生的个性差异被抹杀,从而掩盖了学生学习和认知方式的独立性,这种旧的评价体系给我国人才培养造成的误区是较为严重的。也是我们改革现有地理学习评价体系的根本原因。
二、评价体系要有一定的科学性,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对我国的地理学习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英国《国家地理标准》突出考核、评估功能。在每个关键阶段结束时,要分别进行统一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地理教学质量。中小学校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更科学的方法(模式和定量)表达和阐述问题。地理教师的评价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各个阶段之中,包括测验、平时的档案记录和成绩记录,是一种连续性的评价。在评价学生时,他们采用学校内部的教师评定和外部的全国统一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外部的统一考试是考取“普通中学教育证书”的考试。
因此,我国的地理课程评价更应博采众长,借鉴外国取得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认真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构建基于现代地理学基本理念的多种评价体系。
基本的地理理念包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堂;建立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由于地理理念的变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理学习的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上进,发展能力,通过评价使学生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1.建立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书面评价包括试卷测试和操行评语。组织考试试卷时,不仅要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点的识记程度,更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综合思考、融会贯通才能抓住解题的要害,以考查学生的思维和联想能力。对学生答问题的总体要求既要用书本知识来指导对现实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又要联系实际问题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试卷的设计上,可以将一套地理试卷分为考查方式不同的两种试卷类型:客观题和能力考查题。客观题注重学生阶段性过关考试,能力考查题则注重选拔性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应用力和评价力,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考生,可以对第二卷放弃答题。也可以适当增加开卷考试的内容,让学生边考边学,以达到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资料和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操行评价时教师的评语应以鼓励为主,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口头评价要求教师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不能用静态和停止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阶段性学习质量,更不能根据考试成绩对其进行“对号入座”,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动态发展,应以博大的情怀去认真寻找并精心呵护每位学生的细微变化和潜在的发展。口头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用的最多的,如果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地理教师不应该禁锢学生思维,提倡“阳光思维”,尽量寻找其“闪光点”,因此,教师在评价上就应该积极化,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兴趣的最有效的途径。2.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采用定量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定与处理,可实行等级制,用以淡化分数。定性评价方面,可采用档案袋评定法,实行个性化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让学生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可让学生自己保留学业档案袋,档案袋里应装入学生所学知识取得的成就,包括他人的评语、自己的反思、最满意的个人制作、最好的个人收集整理的地理信息、书面测试成绩最高的试卷等。
3.采用观察法,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目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搜集评价信息,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依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书面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书面形式载入学生的学业档案,制定具体的评价方式和操作要领,做到客观、公正、公平,使用的评语也以激励性为主,鼓励学生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4.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合理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平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富有个性的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
自评是学生自己对地理学习过程的客观性自我评价。互评包括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主要使用于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和阶段性的考试终结时。形式可以是书面评价,也可以是口语评价,教师使用何种方式,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阶段性时段的教学特点而定。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采用书面评价较为方便。操作表附后,供各位同行参考。
总之,地理学科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应实现多元化,不仅要以书面测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地理技能的形成情况(占总成绩的60%),还要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发言、提出问题的态度、上课态度、课外阅读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地理小报设计情况、地理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填绘和判读地图的能力,自学情况和研究性学习参与情况,对一定地理现象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项目(占总成绩的40%)也列入评价的内容之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自身的潜能。
2.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篇二
一、优化地理作业设计
作业可以巩固新知识,可以培养想象力,可以训练思维,是教师进行教学反馈的主要方法,但是地理学科一直被列为“副科”,作业以课堂练习为主,一直得不到学生与家长的重视,作业形式主要是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的训练,这种简单的作业内容少、形式单一,缺乏层次性与创新性,无法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容易使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再者,每次作业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学生无法通过作业达到以所学地理内容解释日常生活实际地理问题的目标,更无法达到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四维合一的综合目标。由此可见,地理作业设计必须实现优化,但是优化并不意味着增加学生负担,地理学科应当在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前提下,让学生获得的地理知识更多、地理能力更强。
二、优化地理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关注基础
作业设计可以起到巩固并延伸新课内容的作用,所以在进行作业设计优化时必须根据各节课所设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是作业的依据,不能随意变动,我们应当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练习时牢固基础,只有基础牢固,才能谈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形式多样
按照平时的作业习惯,可以把初中地理作业分成两种:书面形式的作业与非书面形式的作业。比如绘图、实习报告、地理课件制作、地理专业演讲等都可以归于非书面形式作业布置给学生。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活化,防止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多样性造成的作业华而不实。
(三)题量适度
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会将作业同书山题海这个词联系起来,而客观情况正是这样。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一些教师会采用题海战术,试图以海量习题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但实际上,这种作业安排手段非但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反而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沉重压力。所以教师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注意适度性原则,应当用实践诠释:作业的质量与作业的数量没有必然联系。
(四)思维开放
新课程改革以后,国家的人才培养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前的注重知识到如今的注重创新,初中地理教育处在这种教育变革背景下,如何让作业设计更加有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作业必须利于创新,使学生能够在创新开放作业环境中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三、优化地理作业设计的建议
新课程本来就要求作业应当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走向更加宽广的空间,再加上地理学科的多维度特征,学生的作业肯定要从传统的、固定生成的封闭形式走向师生一同构建的、以新知识学习新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开放形式。笔者认为目前可以在如下三方面优化初中地理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诗词赏析
比如在学习“如何治理黄河”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收集整理同黄河有关诗词的作业,从诗词中学习黄河地理知识。有些学生收集到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名句可以概括出黄河的起止点;有些学生收集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名句可以概括出黄河所流经区域的地理环境。如果继续从诗句中加以引申,则能够用诗化的语言探讨黄河的流经地形、黄河流域周边的生态环境问题、黄河下游地上河特殊地理现象等。这种把文学同地理结合在一起的作业手段,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兴趣。
(二)观察分析
多数地理知识都是从生活中引申出来的,所以在优化地理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了解地理与生活的联系。比如作业问题一:说说对于中国人口政策的看法。作业二:说说四川雅安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地理启示。作业三:站在地理学的角度讨论一下煤矿透水事件的可能性。这种作业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有着较深刻共通性,使学生可以感知到地理知识的现实性,增强地理作业的教育效果。
(三)绘图解析
地图能够反映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考查学生地理能力。学生把整张地图印在脑海中,教材中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自主知识,并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比如在讲解我国的基本地形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理解能力,给学生安排素描中国地势特点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地图中填写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用这种办法考查学生能力,看其是否真正认识到我国地势三级阶梯规律。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降水带问题,可以让学生完成绘制雨带推移地图的作业,并据此分析南北旱涝特点。
上面是笔者对有关地理作业设计所做的分析,旨在从作业设计角度加强创新,借以帮助学生形成主动的地理学习动机,在整体上满足地理素质教育要求,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素娟.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从图像材料中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1 (06) .
[2]杨光, 林智中.香港新初中地理课程的特色及其述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1 (04) .
3.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与优化策略 篇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53-02
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作业布置多为简单的填空题或定义背诵,学生很难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抄袭作业,最后失去地理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教学要求,新课标提出,初中地理作业不能是学生机械地完成作业任务,教师不应通过题海战术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作业题目也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和选择,而应能充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本文主要从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以及优化其策略入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一、初中地理作业的种类
(一)认知型
认知型作业的内容形式多样,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识图题等。认知型作业既能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巩固并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果能在当节课后布置,更能优化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上对学生实时指导。
(二)实践型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型学科,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型作业在地理学习中占有很大比重,特别是对于一些理论知识抽象的知识,教师布置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知识,可以使学生的地理理论知识更清晰。
(三)探究型
探究型作业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探究型作业需要贴近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有所感悟,总结规律与方法。此类作业多需要学生分小组探究完成。
二、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与优化
针对上文所述三种初中地理作业的类型,笔者认为可以分别从三个方面入手,即观察生活、动手操作、归纳总结来设计与优化地理作业。
(一)作业需体现观察生活
初中地理作业的布置要突出鼓励学生经常观察并善于观察生活,以此让学生积累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地理知识经验。教师在教学到某一些知识点时,应多留出时间,创造机会让学生思考,并布置学生给他人讲解此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或联系生活中其它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现象,促使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细节,并在循环往复中更好理解知识。但教师也应注意,在教学中还需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让所有学生都明白教师的用意,切忌表面化布置作业和片面化看待学生的回答。
例如在教学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前要明确本课的难点,即让学生了解这一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接着布置学生思考长江三角洲包括哪些城市、产业,以及气候等,让学生在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长江三角洲的概念,熟悉所学知识。在正式授课时,让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学生或者去过长江三角洲的学生介绍当地的人文、经济和气候情况。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各项数据的图标,让学生观察,以此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让学生参与其中,观察生活所遇到的各种情景、积极思考问题,能给学生的地理学习带来很大帮助,可让学生借助实际生活学习地理知识,也可以在地理学习中更多了解生活,既可增进地理学科知识,又可增加生活经验。
(二)作业要鼓励动手操作
地理学科的动手操作性较强,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也要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绘制各类型图标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进而掌握学习其它地理知识的正确方法。以下以两个案例介绍教师训练学生操作能力的作业布置方法:
1.布置调查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查并查阅资料,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促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增强记忆与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先讲解知识点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课下画图和制作表格等。如,在讲解“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内容时,首先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某家化工厂为了利润将污水直接排入小河中,因此引发了与周围群众的矛盾,如果你是厂长,你该怎么处理?
(2)对附近的工厂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这些工厂的分布和运行情况是否会对居住环境造成影响。
2.布置作业前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以及点明与其他相似知识的差异,减少学生学习时产生不必要的混淆。例如在教学“等高线、等深线、等位线、等压线”时,因这部分内容容易混淆,教师应让学生亲自绘制出来加强理解。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解四种线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理解基本知识;接着通过画图讲解教会学生绘制图表,包括比例如何分配、数值的高低点如何表示和不同图例代表的不同含义等,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制图知识;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绘制不同类型和比例的图,让学生从中吸收知识,内化成自身的地理能力。
(三)作业应重视归纳总结
在地理学习中,地理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都给学生带来很大困扰,不少学生容易遗落或混淆知识点。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总结的好习惯,巩固知识,对学生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还应布置给学生归纳和总结的作业,让学生灵活记忆和使用地理知识。教师需仔细分析各种地理知识的特点,以最简单的方法来说,首先是教师在课上做好板书,让学生用特别设置的地理复习本做好笔记,课下不定时用这本笔记本对同类知识点进行对比、归纳、总结,而对于比较复杂的知识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编口诀、顺口溜来记背。
例如在“中国地理省级行政区的划分”这一章节中,内容琐细,笔者的做法是布置学生在地图上填写出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牢记各个行政区的顺序,细化知识点,加深每一个区域在脑海中的印象。而在记录中国煤矿时,笔者则先编出口诀,指导学生根据煤矿所在省份记忆——“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补充完善余下的煤矿及相关地域。这些内容都可收录到学生的地理笔记本中,随时取出翻阅。
归纳与总结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在课上做好引导,在课下做好监督,才能让学生逐渐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总之,传统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教学提出的“更好提升学生素质”的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设计作业的理念,积极采用新思路设计作业,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4.单元教学设计作业 篇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进入初三上学期了,我所带的两个班共95名学生,其中女生48人,男生57人,他们对小说的阅读已经不陌生了,尤其是男生的兴趣最浓,一把语文书拿到手,他们最先读的就是这个单元。但是如何去阅读一篇小说,学生们还是有点不太会,并且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只关注小说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主人公的一些故事,顶多是对人物的性格有一定的了解,至于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又是如何在情节中发展的,小说中为什么还要涉及到一些人物生活的环境,小说的主题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等等,他们平时是不太思考这些问题的。但是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抓住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通过他们自己来猜读,设计一些激发他们猜想的问题,来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这应该是一个对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纵观整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完整地出现小说单元的阅读,本单元是第一次,所以完全有必要在上第一课时就把小说的有关文体知识告诉他们。本单元共有四篇小说:鲁迅的《故乡》、曹文轩的《孤独之旅》、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黄蓓佳的《心声》,还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
单元导语中是这样写的:
“少年时代,是人生中难忘的诗章。在成长中,有和煦阳光,也有风霜雨雪。这个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欣赏这些作品,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学习这些课文,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语言。”
这两段话明确地为我们的教学做了一些提示。第一段主要对这些选文的内容作了提示,以及读这些小说能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即最终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们在这些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中获得一种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第二段主要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即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身原有的经验。还对教学的目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语言。再具体一点就应该是:
1. 能复述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
2. 能找出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并能依据文中具体描写人物的句子通过推理判断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 能通过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说出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
4. 能结合个人阅读和生活经验,找找当今生活当中有没有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并说出作品在当今时代有何借鉴意义;
二、切入点
这四篇小说最终都是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单元整合学习中可以用一个“变”来贯穿整个单元,如《故乡》中通过故乡的变化和人的变化来表现社会的变化;《孤独之旅》通过杜小康的变化表现环境对人的影响;《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反映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心声》通过老师的变化来反映李京京朗读得好是由于他对文章产生了情感的共鸣。通过这些“变”来表现小说的主题,这样就可以教会学生根据标题运用猜读的方式来迅速理清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抓住小说的主题,并学会根据具体的语句来品味小说语言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系统地进入小说的阅读,我们平时最喜欢读的就是小说了,但如何去阅读一篇小说,并且要带着一种阅读的发现和兴趣来读一篇小说,有没有可行的办法,在多年的阅读体验中,我找到了一种方法——那就是猜读法,今天想把它介绍给大家,只要你们紧跟着我的思路走,我相信你也能快速掌握。想学吗?跟我走!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读一篇汪曾祺写的小说《陈小手》,边读边猜我提的问题,同时还要想想小说有什么特点?请看大屏幕:(一节一节地往下放,不能全部都放出来,否则猜读的效果就达不到。括号内的内容可以采用问的形式进行,也可以直接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陈 小 手
汪曾祺
(看到标题,你会进行哪些猜想?人物,主人公,性别,职业等,再去对照原文验证自己的猜想,看看自己猜得是否准确?)
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须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接生顺当。——老娘家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谁家会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我们那里学医的都是男人,只有李花脸的女儿传其父业,成了全城仅有的一位女医人。她也不会接生,只会看内科,是个老姑娘。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都觉得这是 2 一桩丢人没出息的事,不屑为之。但也不是绝对没有。陈小手就是一位出名的男性的妇科医生。
(猜为什么陈小手会是一位出名的男性妇科医生呢?他有何高明之处?陈小手是他的本名吗?)
陈小手的得名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小,比一般女人的手还更柔软细嫩。他专能治难产,横生、倒生,都能接下来(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据说因为他的手小,动作细腻,可以减少产妇很多痛苦。大户人家,非到万不得已则不会请他的。中小户人家,忌讳较少,遇到产妇胎位不正,老娘束手,老娘就会建议:“去请陈小手吧。”
陈小手当然是有个大名的,但是都叫他陈小手。接生,耽误不得,这是两条人命的事。陈小手喂着一匹马。这匹马浑身雪白,无一根杂毛,是一匹走马。据懂马的行家说,这马走的脚步是“野鸡柳子”,又快又细又匀。我们那里是水乡,很少人家养马。每逢有军队的骑兵过境,大家就争着跑到运河堤上去看“马队”,觉得非常好看。陈小手常常骑着白马赶着到各处去接生,大家就把白马和他的名字联系起来,称之为“白马陈小手”。
(既是医生,就要给人看病,而陈小手是接生的,猜猜他接生与老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同行的医生,看内科的、外科的,都看不起陈小手,认为他不是医生,只是一个男性的老娘。陈小手不在乎这些,只要有人来请,立刻跨上他的白走马,飞奔而去。正在呻吟惨叫的产妇听到他的马脖子上的銮铃的声音,立刻就安定了一些。他下了马,即刻进了产房。过了一会儿(有时时间颇长),听到哇的一声,孩子落地了。陈小手满头大汗,走了出来,对这家的男主人拱拱手:“恭喜恭喜!母子平安!”男主人满面笑容,把封在红纸里的酬金递过去。陈小手接过来,看也不看,装进口袋里,洗洗手,喝一杯热茶,道一声“得罪”,出来上马,只听见他的马的銮铃声“哗棱哗棱”……走远了。
陈小手活人多矣。
(既然他活人多矣,那么他的地位应该很高吧?文章写到这,猜猜会有别的变化吗?)有一年,来了联军。我们那里那几年打来打去的,是两支军队。一支是国民革命军,当地称之为“党军”;相对的一支是孙传芳的军队。孙传芳自称“五省联军总司令”,他的部队就被称为“联军”。联军驻扎在天王庙,有一团人。团长的太太(谁知道是正太太还是姨太太)要生了,生不下来。叫来几个老娘,还是弄不出来。这太太杀猪也似的乱叫。团长派人去叫陈小手。
(不用猜我们也知道陈小手肯定能出场,并且也能顺利接生,如果这样顺着我们的思维写下去,那我们也能写,但作者却能发表,肯定会有他的独到之处,那么会是什么新的故事发生呢?猜一猜。)
陈小手进了天王庙。团长正在产房外面不停地“走柳”,见了陈小手,说: “大人,孩子,都得给我保住,保不住要你的脑袋!进去吧!”
这女人身上的脂油太多了,陈小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掏出来了。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移里歪斜走出来,对团长拱拱手:
“团长!恭喜您,是个男伢子,少爷!” 团长呲牙笑了一下,说:“难为你了!——请!”
外边已经摆好了一桌酒席。副官陪着。陈小手喝了两口。团长拿出20块大洋,往陈小手面前一送:
“这是给你的!——别嫌少哇!” “太重了!太重了!”
喝了酒,揣上20块现大洋,陈小手告辞了:“得罪!” “不送你了!”
(既已告辞,事情就应该可以结束了,但文章还有一段,你能猜到最后的结局吗?)陈小手出了天王庙,跨上马。团长掏出手枪来,从后面,一枪就把他打下来了。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你小子太欺负人了!日他奶奶!”团长觉得怪委屈。
(出人意料的结局,猜猜能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刚才我们带着猜想读了这篇小说,现在思考一下小说与我们平时读的散文有什么区别?(板书: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情节跌宕起伏,环境为人物服务)看着同学们读得意犹未尽,我们的语文教材也给我们提供了四篇小说,现在就让我们进入本单元的小说学习。
(二)第一个环节:猜读,熟悉小说情节。1.简述猜读法的特点。(大屏幕显示)
猜读又叫预测书法,就是阅读一本书之前,看标题及前文,先做预想猜测,然后将后文的实际内容与猜想的内容做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先看题目,猜想这篇文章会写些什么,可能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写,会不会采用什么议论或讨论的方法来写,然后再读下文。从标题开始就要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直读到结尾,都不停的猜想思考。想想后面作者会怎样写,有哪些长处或不足,从中给我的启发是什么。经过这样的一番猜想,就明显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效果,这样也可以将这些记的更牢。不易忘记。猜读步骤:
(1)确定猜想起点。切记不能胡乱猜想,一定要按照文章的标题或一些有关材料来猜想。
(2)对照阅读。指快速阅读后,找到跟自己猜想有紧密关系的部分,再来重点阅读。(3)将原文的内容与猜想的内容做比较,比较结果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可能有些方面一致。教学步骤
2.以《故乡》为示例指导学生:
(1)先看标题,你会有哪些猜想?或者对这样的题目,你会怎么来写?然后默读《故乡》课前提示,说说这篇课文是从哪些词入手进行猜读。从文中快速找出相关的描写故乡的段落,读一读,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再猜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三种故乡?
(板书:回忆中的故乡、现实的故乡、理想的故乡)
(2)可结合课后的第一题“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人的变化。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变化?他们有怎样的变化?作者从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态度?”来进行思考。找出能表现他们变化的段落来,并对人物的前后变化进行思考,比较他们前后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他们的描写用词有什么特点?同时思考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板书:少年闰土、中年闰土;记忆中的杨二嫂、现在的杨二嫂)
(3)通过这些变化,我们知道了现在的故乡与回忆中的故乡差距太大的原因是社会造成的,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也是社会造成的。再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他们的变化是如此之大呢?
(板书:变化原因——社会)
(4)学生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说出小说的主题。
3.现在我们一起来分组猜读课文: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让他们在课下进行。第一大组《孤独之旅》、第二大组《我的叔叔于勒》、第三大组《心声》,要求先看题目猜想猜读点,然后每个同学快速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地方来读,进而快速熟悉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接着大组可以分成小组从不同的方成进行讨论交流,并要选一个人来发言作本组的结果展示。
4.专门花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成果展示。当他们出现一些问题时适时开展讨论,尽量让他们在讨论中得出经验,老师只是旁观者,但对他们的某些问题要加以指导和纠正。
第二个环节:猜读,分清主人公。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一篇小说中有时会出现多个人物形象,但谁是主人公却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是不是标题中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呢,或作者下笔最多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呢?有时未必就是,这还需要我们继续运用猜读的方式来进行。我们可以用《我的叔叔于勒》来作为一个例子来分清谁是主人公。
1.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那么先猜猜,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作者是从正面写还是从侧面写他呢?快速从文中找出有关写于勒的段落和句子。并能说出这篇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2.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怎样的于勒?说说这些关于于勒的段落和句子大多是从谁那儿出来的?那么这两个人又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3.猜猜谁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提示:要确定谁是小说的主人公,一个标准是这个 5 人物要能提示这篇小说的主题。
4.猜猜作者为什么要写菲利普夫妇由盼到躲呢?这和小说主题是否有关系?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它要反映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中能不能找到这些人物的影子?
5.猜猜小说的结尾还可以怎样续写?结合课后的习题四“想像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提示:续写不能改变原文中的人物的性格。
第三个环节:猜写,设计人物小说。
在前面的环节中,我们已经利用猜读法来读小说,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读书方法,它有利于我们快速找到小说的主要情节,理清主人公,那么我们能不能运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小说的创作呢?我们可以以《心声》为例来学一学小说的创作。这篇小说相信同学们都早已读过,并产生过共鸣,被感动过,甚至也流下过泪水,那么又是什么让你如此情难自禁呢?
1.先看标题,心声,会是谁的心声呢?他有什么样的心声呢?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心声呢?
2.李京京的想朗读课文的心声要求高吗?既然不高,为什么却成了他的心声呢?同学们可以猜猜作者想要借这个心声表达别的心声吗?那应该是什么?请说出来。
3.一篇好的文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只有李京京能把《万卡》这篇课文能读得如此感人?为什么《心声》这篇小说能引起你的共鸣呢?说出你的观点。
4.同为学生,你有心声吗?参照李京京的心声,你也可以写一篇你自己的《心声》。在情节的安排上,你可以借鉴前三课的安排,在人物的塑造上,你也可以利用前三课的方法,抓住人物的变化会有一个不变点来设计,甚至你还可以设计一些特定的环境来表现你的主题。注意:选取合适的角度,要有真情实感。
5.布置作业:模仿《心声》,写一篇人物小说。
四、设计反思
猜读法,是我自己在读小说时喜欢使用的一种方法,每一回读小说时,看到标题就会展开猜想,猜猜小说的情节、主人公的遭遇、人物的性格等等,有时还进行一些联想或想像,想像我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我”会面临哪些变化,很容易就能让自己进入到情境当中,因为感同身受,所以对小说的主题也容易领会。然后在不经意当中发现,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我的阅读兴趣,所以就把它拿了来让我的学生们也学一学。因为这个单元都是小说,故用这种方法我觉得还是比较实用的,并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帮助。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找到相应的地方来进行重点品读,这样可以大量节省时间,对课文 6 的重点内容也容易把握到位。指导学生用猜读法迅速从文章中获取关键信息是本单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在导入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猜读法,我从课外选了一篇小说,其目的是用来激趣的,同时也是告诉学生可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去猜,在猜想中,其实也在调动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为写人物小说作了一个铺垫。
整个教学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通过猜读获取环境、情节和人物的相关信息,把握小说的主题;第二个板块通过猜读分清谁是主人公;第三个板块是结合主题心声来进行模仿写作,但情节和人物及环境的选择可以借鉴前三课的精华。整个课堂运用猜读来教会学生迅速捕捉信息的方法,前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一些技巧,让学生学会表达。
四篇小说如果完全按照小说的文体来讲授的话,学生会对原本有极大兴趣的文章缺乏好奇心,以至于课堂不会有出彩的地方,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所以我想运用一种全新的阅读方法来进行指导,这样甚至可以调动起他们丰富的想像力,构建一个新的文本,对小说的主题的理解更容易到位。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可能就不能面面俱到。
5.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篇五
双减下各个学科都已经增加了跨学科实践的要求,旨在发展学生跨学科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跨学科类作业的要求。
一、跨学科类作业的内涵价值
1、对跨学科类作业的认识 跨学科作业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重新整合,是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举措。这类作业有利于拓展知识视野、淡化学科界限,有利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较好地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应拓宽学科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的目的,从而为学生的全面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说,跨学科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比较新的视角。
2、跨学科类作业的作用(1)丰富跨学科现场体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跨学科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提升信息提取与处理能力、问题分析与质疑能力以及结论阐述与创新能力。同时,拓宽学生学习时空,丰富学习跨学科的现场体验,让学生充分经历跨学科的学习。(2)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们的目的还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靠单一的知识培养的能力是有限的,学科知识要和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许多跨学科类作业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掌握一定的技术及实际工作能力。如通过开展“自制显微镜(物理和生物融合)”“自制望远镜”“制作模拟潜水艇(物理和地理融合)”等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印证和掌握了有关知识,学会了实用技巧,还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整合各种资源,培养跨学科迁移 跨学科思维是一种迁移性极强的素养和思维品质,是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有机融合的高阶思维,是能够有效分析和成功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用到的知识也比较复杂。所以一定要从跨学科的角度思考实际问题,这有助于学生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丰富思考问题的路径,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跨学科类作业的类型(1)相同范畴学科的融合 新课程条件下学科课程目标趋向多维,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也具有多样性,寻找本学科与相关合作学科的切换点,探讨本学科与不同学科的相互结合。美术、音乐学科教学就有共性的一面,如五年级《叮铃铃》,将音乐课欢快歌曲的内容与美术课色彩教学以综合的方式呈现出来共同授课,在“看得见的声音,听得见的画面”的气氛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自己喜爱的主题,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呈现所习得的知识,有的以音乐为线索建构美术作品,有的以画面为背景进行音乐创作,学科间融合得完整自然。(2)多学科融合的合作 同一教学任务,多科教学方式介入,这种打通实施的教学模式,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教学的知识点,更能在实践活动的探索中培养能力,掌握技能,习得学习方式,培养探索精神。如《圆的周长》一课的教学,综合运用了科学学科动手操作的方式、美术学科的绘图、语文学科的故事等,使多学科教学方法相融合。不直接告诉求圆的周长的方法、公式,而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比较,去研究,通过合作式的探究获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改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成功地把探究的方式运用到学习数学学科知识上。现在大家对跨学科的研究还不太多,我们要打开学科的视野,不要教语文就只看语文,教数学就只看数学,有些东西是可以整合的。
二、跨学科类作业的设计策略
还是以物理学科为例,新课标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相关学科,要求关注提供宽广的人文背景,从而使学生获得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让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的美成为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发挥科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跨学科不止是学科内可以跨,学科外也可以跨,可以和生活、科技、社会相融合。
1、设计策略(1)串联法 所谓串联,就是横向联系不同学科中的相关内容。部分学科有一些相似或相近的教学内容,虽然各学科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上存在着差异,但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比如作为课文内容的延续,或者为难以理解的疑难点提供突破口等。通俗来讲,就是把不同的学科内容迁移在一起。比如物理与语文的融合。在讲到物体的运动时,可以结合语文学科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讲的是运动中的参照物。
“满眼**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山和船是谁动了?是船动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遂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便是《吕氏春秋·察今》中著名的“刻舟求剑”的故事,你认为“楚人”找不到剑的原因是什么?
2、渗透法 渗透,顾名思义,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渗透法是一种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渗透的方式让其他学科与本学科充分融合,如科学、美术、音乐等,并成为作业设计和安排的主要一项,以此来丰富内容的呈现方式。1)物理与生命健康融合 例1:《人体杠杆平衡》 小明乘坐地铁时发现,乘客中有很多“低头族”,他们长时间低着头看手机。他记起物理课上老师讲过,长时间低头会引起颈部肌肉损伤。当头颅为竖直状态时,颈部肌肉的拉力为零;当头颅低下时,颈部肌肉会产生一定的拉力。为了探究“颈部肌肉的拉力与低头角度大小的关系”,小明跟课外小组的同学们制作了一个头颅模型来模拟实验。如图甲所示,把人的颈椎简化成支点0,头颅模型的质量为1kg,头颅模型在重力作用下可绕支点0转动,点为头颅模型的重心,B点为肌肉拉力的作用点。将细线的一端固定在B点,用测力计拉着细线模拟测量肌肉的拉力,头颅模型在转动过程中,细线拉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OB,如图乙所示,让头颅模型从竖直状态开始转动,通过实验同学们记录了低头角度0与细线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当角度是15°时,拉力是7.3N;当角度是30°时,拉力是14N。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头颅质量为6kg,当低头角度为60°时,根据实验表中数据及相关物理知识推测,颈部肌肉承受的拉力为___N。
2)请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分析:人低头的角度越大,颈部肌肉的拉力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3)根据实验,请你关于“预防和延缓颈部肌肉损伤”提出一个合理化的建议:______。这道题的意义,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改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例2:《对人的听力的探究》 听力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同人的听力不一样,一个人左右耳的听力也常不一样。假定我们以响度作为比较听力的标准,能否提出一种比较人耳听力的实验方案,并提出可能影响一个人听力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可以去开展这方面课题的研究? 要想研究耳朵的响度,需要开展实验探究,控制变量,重点考察学生会不会设计实验,能不能通过控制一些因素来研究另外一个因素。例3:《估测跑上楼所做的功和功率》 估测你跑上一层楼所作的功及输出的功率。自己根据经验提出有关估计数据,再计算结果。假定你用同样的功率跑30层楼,你做的功大约是多少?如果你所做功消耗的能量要靠食物来提供,而食物提供的能量只有1/10转化为跑楼的机械能。请估计一下,跑30层楼需要多少食物的能量。例4:《估测人的体积和所受空气浮力》 人的密度大约等于水的密度,根据你的经验,估计一下你的身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人在水中屏住呼吸时能浮于水面,吸气时就会下沉,为什么?如果空气的密度近似为1.3kg/m3,那么人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大约是体重的多少倍? 2)物理与化学融合 例1:《磁场对通电盐水的作用》 在学习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时,学生认为食盐水也是导体,磁场会对液体导体有作用吗?老师鼓励学生的猜想,并指导其开展课外探究实验,经过多次实验改进后,最终发现了通电的食盐水在磁场中的旋转现象。另外还发现了电离的气体,促进了学习探索的兴趣,培养了创新能力。本来是研究物理知识,结果又发生了化学反应,负极产生氯气,正极产生氢气。物理跟化学进行了融合。
例2:《制作水果电池》 在学习“电压与电源”时,学生“制作水果电池”的实践作业,从水果种类的选择,金属电极片的制作,到电压获得直观证明,以及如何获得较大的电压,从实践活动发起到最终展示,从课内到课外,从初步成功到继续改良,前后持续近两周,学生充分参与,体验了实验及实践的全过程。
3)地理与物理融合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 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其条件是()
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不能太大 只有在具备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地理知识前提下,才能运用物理原理解答本题。太阳从西边升起,可见太阳处在西面,必须是傍晚,而且飞机的飞行方向必须跟地面上的物体即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且飞行速度大于该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故选C。4)语文与艺术融合 讲授完语文课文《春天》后,联合美术、科学、音乐等学科,布置带有综合色彩的融合性作业——“找春天”。学生要到户外欣赏大自然风光,画春天美景,探究万物生长的秘密,歌唱春天、描绘春天、享受春天,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成为了感悟自然、享受生活的过程。各学科布置作业是纵向的,融合性作业是横向的,纵横交错便形成独特的、深受学生喜爱的作业布置模式。尝试设计互补性作业、对比性作业、替代性作业、矫正性作业等等。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学科间合作,使得作业布置实现学科间的平衡,真正达到减负的效果,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视野,重新整合学生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知识积累与运用。
3、主题法 主题法主要是针对某一问题展开,且问题本身的设计具有普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在选择主题之后通常会超越某一学科的局限性,让其他学科的魅力凸显出来。教师围绕某个主题,多角度、多维度组织教学材料,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深度解读主题的作业。问题式作业是以问题为线索,围绕内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作业。这两类作业能有效扩大学生语言接触量,为语言内化创造基础条件,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1)科学与技术、社会融合 例1:《一度电的意义》
题目中提到的电的来源、在科技馆骑单车发电是物理知识。后面提到的写倡议是语文知识。
2)语文与多学科融合 例如,编写一份报纸。要求: 1)自找合作伙伴。2)自拟报名,注意特色。3)内容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和其他综合性知识。插图与版面设计可借助计算机完成。4)在自办小报展览会上介绍。每份报纸派出一人做主讲,讲解的内容为编写过程、报纸特点、版面设计等,编写组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这一作业的合作方式,由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和虚拟群体(网络)共同完成,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广泛,单靠一个学科的知识,学生是不能完成任务的。大家想在生活中完成一个真实的任务,都需要跨学科的意识理念,因为生活中的问题不可能分为物理的问题、数学的问题,肯定都需要综合性地解决。
2、实施建议(1)提供思辨素材 思辨素材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己有的基于该主题的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学科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对思维主题或问题的深层次分析。这些知识内容,可以成为思辨的素材,如成为思辨的观点、具体的例子、引用材料等。(2)搭建思维支架,引导深层分析 没有思维的支架,仅仅进行知识的罗列,是没有意义的。在作业中适当给予学生思维支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跨学科的思辨作业主要从思维能力、责任意识和文化等方面展开。通过运用思维支架,学生的思辨与其他学科不断连接,最终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与发展,并且能够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信息。(3)设计驱动性核心问题 作业中,有一些核心的问题更为关键。核心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讨论,要具有挑战性。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可以连接各个学科与学生现实生活,构建真实的情景,为跨学科学习提供内在动力,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跨学科作业指向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高阶思维的发生建立在问题的解决上,问题强调真实情境、开放环境下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有挑战的核心问题建构了复杂真实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开展多样化的跨学科学习实践活动,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确保项目化学习的持续性。(4)设计跨学科问题链 具有驱动性和挑战性的核心问题,也许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因此,为了使跨学科的项目式作业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项目化作业不仅要设计核心问题,还应基于核心问题,设计问题链,从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辨。
三、跨学科类作业的反思评价
1、策略一:问题表达 比如,物理与音乐的融合。《自制乐器》 学习声现象时,进行课外拓展实验,让学生自制乐器,并布置以下任务: 选项一:自制简易的管乐器,如横笛、竖笛、梳琴、葫芦丝等。选项二:自制简易的弦乐器,如吉他、提琴、琵琶、钢琴、古筝等。选项三:自制简易的打击乐器,如鼓、镲、沙锤、串铃、水瓶琴等。让学生自制乐器时,设计以下评价问题: ①是否展示自制乐器的过程?
②是否清楚地介绍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有评估实验的意识吗?③是否用自制乐器演奏乐曲?(说明学生已经懂得了乐理知识,且学会了科学探究)④视频的录制、剪辑等是否美观大方? 课堂上进行评价时,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适时点拨,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能让学生找到自信心和归属感,为后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2、策略二:学生展示 1)物理与生物融合 任务:我是“眼”说家 任务(二选一)1)科普小文章:以眼睛为视角,结合学习的内容成果,向人们讲述眼睛的故事
内容要求:文中需包含人眼或透镜成像原理及生活、生产和科技等方面的应用内容,主题自定;(充分发挥创造力或调查研究能力)2)课题小研究:探究下面的2个话题,讲讲自己的认识,并围绕眼睛的“困扰”有理有据地发出科学用眼的倡议
话题一:关于防蓝光眼镜话题二:关于太阳镜 学生根据所选任务进行小组汇报,汇报评价标准如下:
2)物理与美术融合(选自耿颖老师)在学习物体颜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棱镜制作“彩虹”。太阳光本来是白色,通过棱镜折射,变成了七色光。让学生知道,白光是复光色,能分解,为后续学生了解三原色提供思考依据。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感受物理的实用性,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策略三——评价量表 1)物理与美术融合 例1:《我来打光,你来猜!》(选自任国清老师)
任务:把不同颜色的脸谱放在一个黑箱子中,用不同的色光照射脸谱,猜猜黑箱中脸谱的颜色,并观察记录下来。例2:《隔音墙改进》(选自清华附中蒋炜波老师)
可以从美术和物理两个学科的角度考虑,既要考虑到隔音效果,又要考虑到美观。上图右侧是任务的评价量表。学生还可以展示他设计的隔音墙图纸。2)物理与工程融合 例1:《制作半潜船》(选自胡志丹老师)
6.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 篇六
作者信息
姓 名
联系电话
所教学科
所教学段 高中
电子邮件
单位名称
本模块将用来记录您在模块1至模块3中的学习反思。在前三个模块结束时,您都需要使用这个模板,根据所学内容在其中添加新的想法或设计。
第1步:选择单元(模块1第2节后完成)
请选定一个您所教的、且包含有项目学习要素(如探究活动、高级思维、真实情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的单元。在下面空格处简要介绍这个单元,包括您当前所使用的评价方法。
原单元概述: 在复杂多变的人生境遇中,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的成功,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本单元文章《甘罗》《淳于髡》《范蠡》《毛遂》中的人物身份、经历各不相同,但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赢得了成功,使现实的人生闪耀出智慧的光芒。这种智慧,既有对现实矛盾的准确把握,又有妥善解决面临矛盾的方略,显示出一种高度的自信。这种人生的智慧又被置于对人性把握的基础上,表现出一种洞悉世道人心的锐利,更富有启迪意义。
学习本单元,应当充分认识产生这些人生智慧的时代特征,体会采取智慧手段的客观条件,有分析、有批判地吸取智慧的营养;要体会作者是如何恰当处理人物所面对的现实,在或明或暗的叙述中交代条件,在分析议论中展示这种人生的智慧。同时,还是注重梳理总结文言文的的有关知识,如省略句式等。
描述您当前在这个单元中是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的:(注:请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使用时间等进行概述,而不需要直接陈列所有的评价内容)
1、开始阶段:形成性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文言文知识基础及能力现状,确定设计单元目标
2、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评价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通过随堂讨论提问,小测验等,随时了解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3、终结性评价
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对话、小作文、班级博客、单元测试等方式展示学习效果。第2步:21世纪技能(模块1第2节后完成)
在模块一中您学习了在教学中考虑21世纪技能的必要性。那么,在您选定的这个单元中,您将在什么地方来培养21世纪技能呢?请在下表中至少列出您将整合在单元中的三个21世纪技能,也考虑一下利用什么技术工具来支持这些技能的学习。
21世纪技能
技术工具
主动性和自主学习ppt演示文稿、学习前测试卷
交流和合作 量规、班级博客、小组PPT展示、QQ
生产力和责任感 情境对话、博客、小作文、百家讲坛
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演讲辞
修订后的单元概述:
考虑在本单元培养某种21世纪技能后,您的单元设计是否发生了变化?在下面空格处重新介绍这个单元,清晰简洁地介绍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
主要教学内容:
阅读《甘罗》《淳于髡》《范蠡》《毛遂》文四篇文言文
1.积累梳理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于”“而”“已”等文言虚词的用法。2.了解《史记》的精于选材、善用细节与对照的人物刻画方法。3.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掌握阅读、分析文本的基本技能。4.通过论文写作展示研究成果,提高鉴赏及写作水平。学习过程:
1、小组内学习:结合注释掌握文意,梳理积累文言知识,完成测试卷。
2、小组内和小组间思考研讨:人物面对人生的际遇是如何做的?这几个人物身上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智慧?
3、搜集过去和现在面对现实体现智慧的事例,讨论交流
4、讨论交流从古人身上学到怎样的智慧。演讲辞或作文“人生的智慧”
学习活动:
1.小组竞赛:文言知识梳理及掌握
2.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四个人物面对人生的际遇是如何做的?体现了什么智慧? 3.头脑风暴:过去和现在还有哪些类似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4.成果展示:从古人身上你学到了哪些面对现实的智慧?
5.讨论“见义勇为”的智慧。
第3步:创建一个评价量规(模块2第4节后完成)
您可以选择已有的量规,也可以创建新的量规。
选项A:选择即有量规
从评价项目库中选择一个作品和展示量规或一个评价21世纪技能的量规。描述您将怎样在选定的单元中使用该量规。
3 2 1
演讲内容:介绍
发言时,我先向观众
发言时,我从介绍主题开始。
发言时,我试着介绍我的主题,但这样可能让我的观众越听越糊涂。
发言时,我并不从介绍主题开始。
介绍我的主题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演讲内容:正文
发言时,我提供详细
我提供详细的支持性信息来阐明我的主要观点。
我提供一部分详细的支持性信息来阐明我的部分主要观点。
我无法提供任何详细的支持性信息来阐明我的主要观点。的支持性信息来阐明主要观点、思想和意见。
演讲内容:结论
结束演讲时,我用令
结束演讲时,我重申了我的主题。
我用普通的方式结束我的演讲。
结束演讲时,我没有给出什么结论。
人难忘的方式来重申我的主题。
讲演: 声音和动作
演讲时,我吐字不清楚、声音不洪演讲时,我说话自然、演讲时,我吐字清楚、自信、准确、生动而
声音洪亮,没有笨拙的停顿和口头语,使用眼神交流、手势和面部表情等方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且音量适中。我能有效地使用面部表情、手势、姿势和距离等非语言性暗示。
演讲时,我的声音有时过于轻柔,会让听众感觉不舒服或听不清,使等口头语,也没有与观众的眼神交流或其他非语言交流。
亮,说错字词,使用一些如“嗯”、“哈”等口头语,经常低头避免正视观众,还是用一些会干扰听众的手势或其他非语言性暗示。
用一些如“嗯”、“哈”出现尴尬的停顿,在学习成果展示阶段,采用小组内竞争的手法,选出优秀选手,进行“我看古人的人生智慧”演讲展示。
运用以上量规。
选项B: 创建一个新量规
使用下面的表格为您的单元创建一个新的量规。创建了量规后,请描述您将怎样在选定的单元中使用该量规。
学习评价量规(自创)
评价指标
好(4)
良好(3)
一般(需要改进)
生评
(2)
组评
师评
文章感知(4分)1.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3.朗读文章
2.能清晰地
不能把握感
朗读文章,情,不能引
基本能引发
发听者共
听者共鸣。
鸣。
合作学习(4分)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分工明确,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小组合作较主动,组员参与度一般,讨论较热烈。3.小组合作积极性差,部分组员参与度不高,讨论较少。
个人展示(4分)1.个人发言2.个人发言
3.个人发言声音洪亮,声音较洪
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亮,能清晰
自己的观点地表明自己地表明自己
表白一般。的观点。的观点。1.重点字词2.重点字词3.重点字词掌握牢固。掌握良好。掌握一般。1.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作品展示有独到之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语言准确,没有语病和错别字
2.能写出汇报作品,作品展示清楚,对他人有借鉴意义。语言较准确,没有语病和错别字
知识积累(4分)
片断写作(4分)
3.能写出汇报作品,作品展示一般。
第4步:在教学活动中嵌入评价(模块3第1节后完成)
在您的单元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日记、作品与展示等评价。
评价名称 怎样将这个评价整合于您的教学
日记 思维导图 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日志,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加强过程的管理,促使学生元认知。
学习过程中,对四位人物的智慧进行分类,搜集相关智慧故事。终结阶段,呈现专题学习的思维过程。
在项目学习的终结阶段,展示学生关于“人生的大智慧”优秀作文,班级博客展示,qq群互评,提出修改意见,结集印刷,择优推荐学校报纸。作品与展示
第5步:更多的评价(模块3第4节后完成)非正式的讨论、自评、互评、观察、讨论会等都可以作为评价计划中的重要组织部分。描述您将如何在单元中包含这些评价。
评价名称
观察
互评 自评 师生讨论会 怎样将评价整合于单元
在小组对四个人物事例学习讨论过程中运用,及时指导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运用,终结阶段运用。
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及终结阶段运用
7.如何设计有效的地理作业 篇七
关键词:地理作业,初中,有效性
一、什么样的地理作业才是有效和高效的
从地理教学的角度看, 地理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它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但是, 种种原因导致有些教师对作业认识产生偏差, 认为作业做的越多就越能应付考试, 提高考试成绩。大多数教师搞“题海战术”, 无味的重复, 偏题、怪题层出不穷, 甚至有个别教师把“罚抄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学生叫苦叫累, 教师叫烦叫重。于是, 作业成了“令人头疼却必须做的辛苦差事”。因而, 我在长期的地理教学中对“什么样的作业才有效、高效”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1. 作业, 只有在适当、适量和适时的时候才会有效。那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切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知识建构原理的练习、作业, 那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取性、创造性的练习和作业, 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巩固、强化和拓展的练习价值, 才能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教学中, 我根据教材内容的学习要求, 对作业进行预设, 分重点内容摘抄 ( 课本为主) 、图表分析 ( 填充图册为主) 拓展提高 ( 地理配套练习册为主) 三个部分, 紧跟教学进度, 精练试题, 由易到难, 分步完成, 学生感到作业量适中, 易完成, 准确率高, 有成就感。
2. 作业内容要有趣味性、开放性,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有效性是我们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 作业也一样, 只有学生在付出劳动的时候有了收获、有了提高、有了进步, 才能激发作业的兴趣。学生喜欢贴近生活、形式新颖、开放性的作业, 教师要把地理作业融入生活, 同时把题型设计得符合中学生兴趣特点, 以增添学生做作业的情趣, 有利于学生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去观察、思考、分析与解答, 提高他们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学习《西亚和北非》时, 我抓住学生对热点问题易关注的心里特点, 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组阿拉伯人的生活图片或媒体视频, 然后观察思考下列问题:
(1) 你知道图片中人物的人种、民族、宗教信仰、语言吗?
(2) 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什么地区? 其服饰与所在地区的环境有何关系?
(3) 你知道西亚、北非地区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备受世人关注的原因吗?
问题很贴近生活, 教学中, 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 轻松愉快的获取新知识。
3. 把作业的选择权还给学生。过去, 我们让学生完成作业的时候, 基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 所以导致了部分学生对作业不能做, 也不喜欢做。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拿到作业以后, 自己不能做, 就干脆不做, 去抄。有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看到作业太简单了, 就没有兴趣做, 为了应付老师, 干脆还是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每一位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 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 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这就说明,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智力特点, 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我在作业的设计中作了大胆的尝试, 按7∶2∶1的比例。所谓的7∶2∶1是这样分配的: “7”是基础题大家都要完成; “2”是针对重点、难点拓展拔高让地理成绩较好的同学, “1”是尝试链接中考题让激进的同学。通过地理作业选择权的变化, 激发了学生作业兴趣, 基础差的学生不用每天忙于抄作业, 基础好的学生做一些有难度、挑战性比较大的题目, 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做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如何设计有效、高效的地理作业
作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目标明确、方向准确、切中要害, 难点问题要有变式训练, 组题要有梯度。错误率高要有纠错练习。因此, 我们设计了以下几种作业类型:
1. 发挥地理知识和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 设计学生易感悟的预习型作业
传统的地理作业只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复习、巩固和提高。其实, 地理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通过留预习作业的形式, 也可以培养学生以教材、地图册、网络等为主要资料来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一类作业应选取立意较新、情景新且紧扣重点的基础题, 让学生在预习课本, 了解考点知识结构及体系的过程中尝试训练, 找出自己疑惑的问题所在。例如, 在学习《非洲》一课时, 让学生提前观看《人与自然》, 初步了解热带、稀树草原、肉食性动物、草食性动物、雨季旱季等知识点的链接。
2. 课堂和课后, 针对大多数学生设计基础型作业
在课堂上和课堂后, 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些与上课内容基本一致的作业, 作为巩固和检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手段, 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基础型的作业, 即是主要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本身掌握程度而设计, 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设计, 是课堂教学的任务, 全体学生都应达标。
3. 课后, 针对“吃不饱”的学生设计拓展训练型作业
在课堂教学后适当地给学生留一些提升题, 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这主要是针对优等生“吃不饱”而设计的, 它可以成为自选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定, 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完成和掌握。但教师要适当的进行讲解, 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 为今后的学习开阔思路。
4. 课堂和课后, 针对中考为学生设计的链接最新的中考综合型作业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走向社会, 多渠道、多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运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5. 针对考后的反思纠错设计变式训练作业
平时的测试卷, 无论试题怎样好, 其考查的知识点都是非常有限的。若在讲评试卷时变换题支或题干, 不仅可以融合更多的知识点, 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明白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讲评试卷教师再根据失分统计表中共性问题设计针对性的变式训练作业, 作为矫正补偿练习, 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作业中出现, 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一步一个脚印, 踏踏实实地复习。此训练层次可浅可深, 可根据学生状况和时间适当选择深度、广度。在进行变式训练时要更强调“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源于课本, 高于课本”。
三、有效、高效作业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注意作业的量
学生学习时, 所有的学科都要学, 每个学科都要布置作业, 但地理作业量一定要适中, 不宜用“题海”来压得学生透不过气, 应将作业的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一般在时间上不宜超过半个小时; 数量上限定为两页。如果作业量过大, 学生花费时间多, 很容易疲劳, 就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所以教师就需要去先做题, 哪些题目值得做, 哪些题目学生做了有收获, 然后进行选择, 大胆取舍。让学生在有限的作业经历、体验中, 获得收获, 获得成长。
2. 注意作业反馈的及时性
8.初中地理有效课堂作业的特点研究 篇八
一、注重学生的层次差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差异性,这是教师不能忽视的现状。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设计、布置和批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注意作业的层次差异
一是对地理学习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除了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能力的训练作业外,还应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拓展性作业。让这些优秀的学生感受到自己优越性的同时,知识水平和能力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也有利于避免他们产生骄傲自满的不良心理。
二是对地理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应以难度系数中等的作业为主,并适当设计一些提高性的作业,但必须保证作业总量不增加。
三是对地理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缺乏自信心,兴趣不浓,认知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则应以基础性的作业为主。在作业批改和评价时,也应采用“鼓励为主”的原则,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在作业中体验到进步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四是无论布置哪种层次的作业,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慎重,千万不能让他们感觉到给他们的基础性作业是对他们的藐视。在进行作业讲评时,也应注重切合学生实际予以中肯的意见。评价过高,就会让学生觉得言过其实,不真诚;评价过低,则会挫伤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例如:有位初中地理教师在批改一个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作业时,发现他的字写得比以前有进步了,于是这位教师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这次作业中,我发现你的字写得比原来的好些了,这说明你正在努力,老师期待下一次看到你新的进步。”语气亲切中肯,既肯定了成绩,又委婉地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容易接受。
2.注意作业的类型差异
笔者认为,在保证作业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应增加一些不同难度层次、不同类型的选作作业。
一是对一些缺乏地理学习兴趣的学生,可以把学生的兴趣点与地理知识点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让他们通过课外时间,从网络、电视、书籍等方面收集一些地理景观、风土人情、区域特色、地理方面的逸闻趣事等。比如根据有的学生对奥运会、亚运会感兴趣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参与这些盛会的相关国家的地理基本情况,如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地方风土人情等。
二是对部分地理成绩较好、喜欢探究的学生,可以结合一些社会普遍关注的地理问题来设计探究性的题目。如让学生搜集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日本海啸等的地理地质方面的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探究等。学生在完成这些探究性作业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二、注重作业的多样化、趣味性
教师在进行地理作业设计时,应力求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1.作业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一是在作业方面,應采用各种灵活的题型,避免题型过于单一呆板,同时还应把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等都纳入作业范畴,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典型性、灵活性,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二是在实践作业方面,我们要从只注重书面作业的误区中走出来,应增加实践活动类作业。如:观察周边常见的地理现象,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进行地理方面的专题调查等,不必拘泥于形式,只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一定意义又实际可行的方式都可以采用。开展各种地理活动竞赛,如编地理知识顺口溜、地理趣味故事比赛、实验操作比赛等。
2.作业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一是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例如有位地理教师在布置关于时区差的作业时,根据很多学生爱好上网聊天的实际情况,布置了这样一道选择题:我刚认识了一位在中非读书的中国网友,当时是北京时间14点。他说:“朋友,下午好!”我应该说:A.早上好;B.中午好;C.下午好;D.晚上好。这道题把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爱好相联系,学生做起来兴趣十足,作业效果自然就不错,作业的有效性得到很好地体现。
二是注重与地理知识本身的趣味性相结合。如在讲解区域差异时,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手段,课前搜集不同区域的地理、人文、自然等方面的景观文章或图片资料。平时也根据需要布置一些收集类的作业,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风情,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在地理方面的见识,让学生树立长大后利用地理知识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的理想。
初中地理课堂作业有效性的探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作业形式,力求做到作业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作业的有效性。
【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推荐阅读:
初中地理八年级精选教案下册教学设计10-25
初中地理教案美国06-21
初中地理地球试题06-30
初中地理论文题目07-10
初中地理美洲课件08-12
初中地理课件气候08-13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06-15
初中地理导学案06-15
初中地理集体备课纪实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