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共15篇)(共15篇)
1.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一
美术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于都县葛坳初中 温月娥
内容摘要:美术在艺术世界中占有特殊地位,是人类生活的亲密伴侣。古今中外、伟人、普通人,都从不同程度上喜欢和接触美术。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美术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可以启迪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优良品格,培养高尚情操,发展形象思维,开发智力,促进身心健康,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在以下三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一、思想道德素质;二情意素质;三;智能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 情意素质 智能素质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美术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一、美术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美术教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中国古代强调美与善的统一。一方面强调礼教在伦理道德上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观念对审美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又肯定乐教对于伦理道德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功能。
在美术专业教学中,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民族美术,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品格修养、乐观心态等方面给予锻炼。审美观点,学校美术教育也是审美教育的组成部分,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懂得是非美丑好恶,所以,要充分利用优美的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基础,以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增强培养学生正义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美术教学活动中,除知识的传授外,学习方法和思想、技能的操作和实践均需要言传身教,从一举一动的点滴事抓起。通过教学,留心相关苗头、重点培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反复训练;习惯形成时,要及时检查和评价;具体如卫生习惯,做画的行为表现等等,于细微处见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风范.我感觉还是多注重学生的动脑能力和思维的创造能力,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教师引导后学生往往会想出、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画。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一样重要。.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美术,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美术教育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 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和德育是相辅相成的。美术教育利用美的形象进行教育,提高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并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引起内心的共鸣,使学生爱美恶丑、从善拒恶,抵制没落、颓废的思想情操和庸俗生活方式的侵蚀,养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也具有重要作用。正如我国著名画家艾中信说的:“中小学美育更为重大而普遍的意义还在于培养崇高的审美情操,这是人的精神生活极为重要的方面,这是衡量文化教养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培养社会主义品德所不可忽视的一环。”中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美术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中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二、美术教育与情意素质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美术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
美术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鉴赏、实践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美术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如油画《父亲》,画家笔下浓厚的油彩和西方现代艺术中超写实的手法巧妙地采用了特写构图,精微而细腻的笔触,淋漓的汗水从脸上的毛孔中渗出。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父亲画面,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父亲》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之美。颂歌般的画面色彩十分庄重,生动感人,是对生活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中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薰染中,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美术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美术技能和技巧,培养中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三、美术教育与智能素质
人类的大脑,左右两边有着不同的分工。斯波利等人发现:一个人越是经常把两边的脑结合起来使用,每一半大脑因另一半闹的使用而获得的益处越多。而学习美术,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完成美术作品需要左右脑 一起工作。对于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大脑左边的功能包括逻辑思维、计算、排序和分析。大脑的右半边功能包括节奏感、想象、印象、色彩感、立体感等等。按照美国记忆专家托尼布赞的说法,“无论人受到过什么样的教育,人都具备上述各种有待释放出来的潜在本领”(摘自托尼布赞《记忆新法》)。科学家发现了人左右两边大脑同时开发,可以相互得益的规律。比如一幅美术作品,它既有完整的造型效果,又有严谨的逻辑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有着明确的阶段性、递进性和分析性,也就是说,孩子在绘画过程中越能遵守、利用这些规律,越能把握造型的完美,也越能把握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越能灵活得运用这些规律,实现创造性的效果。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美术的爱好者,美术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 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美术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美术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把思维引向深处。同时,训练学生“美术的眼睛”,能看懂美术,感受美术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文化学习成绩产生分化,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必然产生自卑心理,如若我们老师能以这些孩子身上挖掘艺术的潜质,进行培养,就有可能使其找到自信,从而促进其它方面的发展。
总之,中学的美术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美术教育引入德、智、体、劳教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学美术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美术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强与提高层次。
参考文献:
1、《教育学》王道俊 王汉澜 主编
2、《美术概论》王宏建 袁宝林 主编
3、《西方画论辑要》杨身源 张弘昕 主编
2.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二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现行的中学德育大纲里已明确地将个性化心理品质与能力列入其中, 因此也表明了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性。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学校设施设备的逐渐完善, 中学的心理辅导工作也渐渐被提上了日程。中学班主任作为主导学生学习与思想的灵魂人员, 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了对班主任工作职责的新要求。只有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得到重视, 才能保障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在学习方面, 通过对中学生心理的合理辅导与教育, 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包括有:人际交往障碍、自卑、焦虑、早恋、厌学等。 (1) 人际交往障碍。由于中学生正是处理生理与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因此对于自己的行为更加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和支持, 但若中学生的心理变化没有得到家长与教师的关注, 也未能得到同学之间的认可, 将会使其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 并有可能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2) 自卑。自卑也是中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自卑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兴趣、尊严等方面遭到的挫折。 (3) 焦虑。由于中学生学习的压力过大, 而心理承受能力又较弱, 从而容易造成失眠、神经衰弱、焦虑等现象。 (4) 早恋。中学生一般还是未成年人, 但由于其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 会使学生产生萌动的感情, 并出现早恋的现象。 (5) 厌学。一些中学生由于遭到老师的批评、考试的压力、家庭的专制等因素, 出现厌学的情绪。
三、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中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 班主任在其中起着主导的地位, 因此也决定了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 可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班级德育工作开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德育工作作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 通过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可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也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学生只有具有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才能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因此, 班主任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能更好地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可提高班级日常工作管理的效率。班主任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工作职责当中, 可以有效地提高对班级日常工作管理的效率, 其主要表现在增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增加学生自我审视能力。 (1) 增进师生关系的融洽。班主任通过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使师生双方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与沟通, 降低学生的叛逆情绪, 让双方能够互相尊重、理解, 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 增强学生自我审视能力。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中, 教师虽然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但真正的学习却是要学生从内心接受, 并愿意配合家长与老师进行学习。班主任可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养成并提高自我审视能力, 使之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3) 可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中学生只有具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勤学好问的人生态度, 才能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而中学班主任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整体提高。例如我校一初三女生, 在初一、初二时学习成绩一直稳定, 但到初三之后, 由于升学压力使心理承受较重的负担, 当她某次小考成绩有一丝下滑时, 由于教师与家长对此学生的期望过高, 从而使她表现出不安、焦虑、紧张的情绪, 久而久之, 在之后小结考试中多会出现恶心、哆嗦的现象。针对女生的心理问题, 班主任通过及时的了解情况, 对女生进行开导, 并与其父母进行沟通与交流, 将女生学习的压力进行适当减轻;再通过班级组织活动、其他学生对该生的关心等方式, 使该生的学习压抑情绪得到了有效的释放, 心理承受能力能到了大幅提高, 其在此后的学习与考试中, 均能以正常心态对待。经后续资料调查发现, 这位女生在初三升学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并进入了本市的重点高中。
(4) 有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生接收知识的程度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 除了与学生本身的智力有关外, 也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保证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 使学生养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班主任需要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困惑做到早期的疏导, 使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与心理能得到有效的矫治, 有足够的信心与意志, 并对学习产生兴趣, 久而久之便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三
1.体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学校"体育课"是我国各类学校教育设置中的"必修课"课程之一。从广义上来讲,它的这种地位,也就决定了体育与其它学科一样,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作为一种"文化"来立足于学校教育之中的。因此,体育教学也必须具备其它学科所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内涵,否则将失去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在课程设置中的立足点,变成可有可无的课程。而立足"文化"教学思想的"体育课"教学,则可借助其它学科的教学策略和特点,在突出体育学科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来以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开发学生智力的等内容为重点而展开教学。从理论上来讲,这不仅能够达到以体育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且还可促使体育学科的教学建设,进一步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当然,体育主要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实现的,除课本教材外,"运动"应是体育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正是这种载体,才使体育文化的传授和发展得以顺利实现,"体育文化"与其它学科文化的主要区别也就在于此。而促使"运动"这种载体更多的能体现出体育的"文化"含量,使更多的体育"文化"能贯穿到"运动"之中的方法、体系,无疑都是当前体育教学实现素质教育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诸如我国学校体育出现的以"运动"教学为重点的 "体质教育"课,以"愉悦性"为特点的"娱乐体育"或"快乐体育"课,以及以"学习技术"为主的"技能教育"课等,其完成的教学任务在立足"体育文化"下,仅是学校体育总教育目标的局部,在层次上来讲,是属于"体育文化"教育内容的侧枝或部分。可见学校体育立足"体育文化"教学,还可防止以体育学科的局部任务发展来代替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所确立的整体发展任务和目标,并可为以体育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体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1思想教育强化作用
通过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编排和组织,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等良好品德的德育教育。学校体育活动形式多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进行,通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赏,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感情上的愉悦,激发学生锻炼身体与发展才能的积极性,培养敢于争光、力争第一的个性竞争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要求。
2.2智力开发作用
体育锻炼能促进大脑发育,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还可以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体育锻炼能促进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增强,抑制过程加深,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反应迅速,注意力集中,感知敏锐准确,思维敏捷灵活,判断能力加强,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从事智力活动。
2.3审美意识培养
在多姿多彩的学校体育中,教师流利的讲解和优美的示范、各种教法手段的运用、以及各种队列练习与技术练习,各种体育竞赛与表演等,都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获得美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热爱美的情感,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3.当前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改革措施
3.1树立体育文化教育观念。
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主动地提高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心和自觉性。认真扭转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教育观念。在新的形势下,学校体育应确立"体育文化"的总体教育观,立足"文化"开展教学,以树立身心全面发展与终身体育意识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培养体育能力为重点,以增强体质为目的,以终身体育为方向,促进学生身体协调发展,迎接新世纪对人才需求的挑战
3.2 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可发现,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体育能力、生理状况、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在班级授课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并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课堂上尽量按照不同学生的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素材,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分层教学"既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和自觉性特征,又能在贯彻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兼顾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同时也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主动性及积极开发学生潜能的一种有效教学组织形式。
3.3 改进教学方法
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促使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教师首先要敢于创新教学,克服教法模式化,从课堂上的讲解、示范、练习方法等主要教学步骤入手,不断改革教法,把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体育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到课课有新、堂堂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很浓厚。其次,在广泛研究体育教学教法的同时,还要着重研究学生的学法,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自练和自控、自评的能力。再次就是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传统体育教学法的基础上,应注重引进身体锻炼的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4.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四
心理沙盘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目前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大部分都集中在身体健康与学习成绩这两个方面,对于孩子的人格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的关注却不够。经研究发现,处于3-6岁的儿童其心理健康的状况,将会直接的影响到他们的个性发展、情绪情感、自我意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所以这就需要家庭、儿童园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给予帮助。因此,加强儿童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1、好动
主要表现在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起伏大、自我控制的能力差等等的几个方面。具体的来说则表现为喜欢跑动、爬上爬下,或是离位走动、叫喊和讲话,以引逗旁人的注意。
2、焦虑
焦虑具体表现在儿童缺乏自信、无端哭闹、食欲低落、过于敏感。具有这一问题的儿童对于陌生的环境表现为反应敏感,有担心害怕,甚至是恐惶不安的现象。常常表现为哭闹不停,担心被人嘲笑,对于尚未发生的事情有过分的关注,同时伴随有无根据的烦恼,对于日常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表现得过分的焦燥。
3、攻击
这类儿童表现为整日都在东奔西跑,喜欢恶作剧、讽刺挖苦他人,对于美好的物品则表现得毫不爱惜、摔打成癖,常常表现出具有攻击性。
4、不良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主要集中在儿童与父母、教师及同伴间的关系。在不良的人际关系中,儿童与他人的互动总是表现为相互排斥、猜疑、攀比、攻击或独处,这样容易使儿童产生粗暴妄为、任性霸道或不合群、怯懦
第 1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孤独等行为和心理的问题。
二、心理沙盘游戏
心理沙盘游戏,又称箱庭疗法,是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
心理沙盘设备的构成包括:沙箱、沙子和沙具等必备的设备。
沙盘游戏指的是在一个具有一定的比例的沙盘中所进行的游戏。在备置盒中装有干沙或湿沙,通过随意的使用许多微型的模具,例如:树、宝石、植物、苔藓、石头、动物、从事各种活动和职业的男女、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不同文化背静中的宗教形象以及房子、车辆、轮船、桥梁、喷泉等。这些可以使用的模具要尽可能地将所有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存在物都代表,让幼儿利用这些模具,在沙盘中表现出其内心的世界。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要给幼儿营造出一种安全、自由的氛围,这种安全的氛围能够有利于儿童体验他们内在的、未经意识的自我。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只能用一种“欣赏”的方式来面对幼儿的作为。
三、心理沙盘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作用
1、入园焦虑
入园焦虑已成为了幼儿园中较常见与棘手的一个问题。通过沙盘游戏,可以为这些幼儿提供一个有效的释放和表达情绪的途径。幼儿不仅可以通过游戏宣泄焦虑,还可以通过沙盘对自己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认知进行重构,进而激活自身的治愈与康复因素,从而促进其心性的修养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
2、适应困难
许多幼儿在新开学的时候,对于一个新的环境,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沙盘游戏能让幼儿模拟真实的世界中的各种人际交往,让幼儿学会协商、分享、谦让、轮流、公平竞争等等的交往原则;在虚拟的时空中对周围的事物有所认识, 进而对自身的观察与处理事情的能力起到锻炼与发展的作用。
3、品行障碍
矫正幼儿品行障碍的重要方式是情感宣泄,通过沙盘游戏能够让幼儿在虚拟空间中将他们的愤怒与攻击性行为物化地表现出来,从而使其攻击性的心理能量得以耗散,最终起到控制和治疗的作用。
4、注意力集中困难
沙具有的可触与移动的特性,能够通过触觉和运动觉作用于幼儿的大脑神经, 进而有效的集中幼儿对于具体物件与活动的注意力,从而来促进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同时由于沙盘是一个有边界的空间,将幼儿的注意集中在这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可以有效的帮助训练幼儿的注意力。
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强调对其心理问题的辅导与治疗,而应该以促进儿童的心理
第 2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健康发展为目的,要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心智、人格及创造力。沙盘游戏中,儿童是整个游戏的主体,当众多的模型与沙盘摆在幼儿面前,任其随意使用的时候,儿童的身心会沉溺其中,通过他们的想象力及象征性的表达,赋予原本的模型以生命,这不仅是一个对幼儿的心理问题治疗与康复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幼儿潜意识的发挥及创造力的培养的过程。通过沙盘游戏,老师与幼儿共同营造出和谐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促进幼儿的内在积极性与健康的心理因素的唤醒和触动,从而实现幼儿的自我自愈与成长的目的。沙盘游戏强调的是对儿童内在“积极品质”的发现和培养,而不仅仅是对“问题”的简单矫正与治疗,体现出了积极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
京师博仁心理应用设备事业部是集心理应用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推广、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机构,致力于研究推广专业实用可信赖的心理应用设备,推动心理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
5.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五
论文导读::组成部分。认识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心理健康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论文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的联系 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意志、性格等方面的素质。一方面,两者互为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受教育者心理活动规律为依据,思想的发展变化受心理因素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受教育者的心理出发,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否则就会陷入盲目的境地。同时,心理教育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因为人们在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将自身的思想政治观念贯穿其中,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一方面,两者相互影响。任何一种政治思想品质都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成分构成的。心理成分的健康发展是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完全脱离受教育者当时的心理需求。同时,思想是心理的调节中枢,是行动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人们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一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形成,它就对一个人的整个个性品质起导向作用,促进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的可能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关系密切,同属于意识范畴,都是以人脑为器官,以客观现实为源泉,以实践活动为桥梁,以感知为基础的。思想活动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心理是思想的基础小论文,思想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制约。而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思想对心理起决定作用,心理对思想有反作用,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许多思想问题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因素,有些看起来是思想道德问题,究其根源实质却是心理障碍所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而只有从心理入手,才能掌握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而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而心理教育能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使人们的心理素质得以提升,思想积极向上。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正因为如此,某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来解决,某些思想问题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改变。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结合是时代对高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一22岁之间,正处于青年期。这一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人个性品质形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最高峰,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求知欲最强烈、接受新事物最快的黄金时期。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网络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减少,人们的心理负担加重,心理不平衡加剧。而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疏导和调节。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很多,它贯穿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济转型和我国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培养大学生对生活的现实态度,正确处理理想与实现的矛盾。大学生往往对人生怀有美好的憧憬,对未来踌躇满志。但一接触现实却发现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时,就容易产生不客观、不正确的判断小论文,从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为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缺乏生活热情和积极性、猜疑他人、孤独忧郁、生硬固执等状况。因此,培养大学生对杜会对生活的现实的、科学的态度就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二、培养大学生耐挫折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我国,能考人大学的学生,往往在中学时期都是学习尖子。但进人大学后,却发现自己在班里非常一般。有的虽然学习非常努力,但成绩总是在中下水平。对他们来说,这是很难受的。进人大学的新环境后,远离父母、家乡,教学方式、生活环境等都不同于中学,于是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一些病态反应:对战胜困难毫无信心、心慌失眠、多虑、有的沉默寡言、有的破罐破摔,甚至有的寻死觅活、自杀轻生。从调查情况看,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学生产生受挫心理的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应该把提高学生的耐挫折能力作为对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三、培养大学生的顽强意志,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为掌上明珠,考上大学以后更是家中的皇帝。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使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如过分依赖、受不得刺激、经不起挫折、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一点不顺心就觉得天要塌下来、意志薄弱,承受力差、一遇到问题就无所适从,容易产生挫折感。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将“勇敢”作为君子“三道”之一。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勇者不惧”、一往无前的顽强意志,使他们能在即将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增强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
1.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
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国家、社会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和发展,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远大理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其教育方式一般是主动介入,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自上而下,强制灌输,受教育者往往缺少平等和尊重体验,有被命令感和被迫服从感。心理健康教育则着眼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帮助受教育者认识自我,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小论文,使受教育者学会处理个人与自身、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教育方式一般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采取个别交谈和咨询的方式,帮助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构建健康的心理世界。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势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相似的角色之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更容易互相影响。高校学生都是成年人,心理和生理都已成熟,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平等和尊重的交流方式。如果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座谈方式代替报告方式,以谈心方式代替训导方式,学生们就会因“角色相似”而把教育者当作知心人,并乐意接受其教育。
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过去单一“说教者”角度和立场转变为兼顾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角度和立场,尽快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理解、同情学生,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迷茫、误解和不正确的观点采取谅解和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价值的权利,以减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服从。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要对学生的价值观无原则的接纳和包容,当学生的价值观明显违背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时候,当学生做出一个可能给社会、他人或其本人造成严重损失和危害的价值选择的时候,教育者就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干预,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持续进行影响,使其思想向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水乳交融,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实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有时面对同一客观事实,不同的主体可能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但以下三方面的规律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所共同存在的:第一、客观刺激事件会导致主观心理反应;第二、负性刺激事件会导致负性心理反应;第三、良性刺激事件会导致良性心理反应。所以说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在本质上是和实际问题密切相连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从人的现实表现入手,分析支配其行为的思想动机,再从思想动机分析产生该思想动机的客观外界条件,然后去创造和改变客观外界环境,使之具有产生好的思想动机的外界条件小论文,从而促使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动机。因此,解决实际问题就成为解决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基础。对大学生而言,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学习困难、就业困难、社会交往困难、贫困生生活困难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容易使人产生紧张、焦虑、自卑、无价值感、社交恐惧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长久不能摆脱,就会影响他们业已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解决这些心理和思想问题:一是要引导受教育者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一个正确认知;二是要把解决心理和思想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现实问题解决了,就会缓解压力,稳定情绪,化解矛盾,使学生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国家。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坚持解决心理、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困难和问题,尽量用宽容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教育者要想方设法解决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真正解决心理和思想问题。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强势作用已经刻不容缓。
6.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六
随着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患者对健康教育活动有一定需求与重视。高质量健康教育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如何开展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使之具有计划性、连续性、有效性,对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把护理程序应用到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通过计划、实施、评价的工作步骤进行具体工作,在护理活动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如举办讲座、宣传栏、文字图片展览、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收到很好的成效。
1评估是前提
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健康教育提供客观的依据,这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应贯穿于健康教育的全过程。
1.1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护士要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观察、交谈或对患者进行护理体检,收集与患者健康有关的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人类生物学和卫生保健服务因素,整理并分析各种因素对患者健康的危害性并预测其影响程度和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要收集患者的身体和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社会文化背景以往学习经历和能力和健康信念模式以及对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资料,以合理确定健康教育目标和计划。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护士要掌握交流沟通技巧,善于捕捉有关信息,尽可能多地获得第一手资料;要在合适的时机为患者提供心理精神上的有力支持,激发患者的学习动机,以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1.2合理确定健康教育目标
目标是通过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后所期望达到的成果或目的。在患者的健康状态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依据收集得到的资料,分析患者究竟缺乏哪些知识技能,患者学习能力的高低以及影响学习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目标不仅要符合患者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考虑其可行性。总体目标是患者对有关健康问题能够知、信、行,促进患者改变健康信念、态度和行为。未达到目的,必须将其层层分解。
1.3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住院患者在院时间较长,人员相对固定,是开展健康教育的良好时机。为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确实落实到位,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必须制定周密的以及为实现基层目标而设定的教育内容、学习时间安排和评估方法在内健康教育计划。
2健康教育方式
患者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患疾病的病情和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各不相同,故教育式应符合个体化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教育效果,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行为。
2.1发放图册与口头讲解相结合
通常将相应疾病防治知识编成宣传手册、挂图等,发放给患者进行学习,适用于健康教育的各个阶段。注意文字应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适当配以趣味盎然的画面,增加患者学习的积极性。护士要适当引导讲解并加以必要的解释。
2.2提问与测试--讨论式
相结合在发放图册与口头讲解相结合的基础上,重视健康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要鼓励患者提出问题,护士必须予以耐心回答;护士可选择图册中或已讲解的内容进行提问考核或相互讨论,使患者认识和理解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从提问和讨论过程中也可评估患者对健康内容掌握程度,进行必要补充及初步评价教育效果。
2.3示教法与模仿法相结合常采用放录像、幻灯片或由护士进行示范操作等形式进行示教,要声情并茂;之后,在护士的指导下患者反复模仿操作方法,以掌握相关技能。
3寓教育于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入院后患者健康教育活动
分5个步骤:
①收集资料用以对患者健康需求的评估;
②共同确定健康教育目标;
③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
④协同执行健康教育计划;
⑤评价效果。
3.1入院须知的.健康教育新患者刚人院,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常会产生陌生感和孤独无助感。此时,护士应该热情接待,介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病区环境和相关人员等,帮助其尽快熟悉医院及病区这一特殊环境。可发放各种卡片,上面详细介绍主管医师及主管护士。入院后为患者家属倒上一杯水,可让患者消除不安感觉,缩短患者与医护之间距离,建立良好服务形象有助于进一步沟通。
3.2急性期患者的健康教育急性期可让患者安顿好以后再进行健康教育,不急于实施,等病情稳定后方可实施简短介绍,内容不宜过多。急性期患者因病情影响不愿积极配合,护士可通过自己言行对患者做出具体操作护理,加深护患关系建立良好印象。
3.3慢性及恢复期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慢性病及恢复期患者来说,此时对有关健康问题求知欲较强,是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教育内容要丰富。根据患者的各种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并举,系统地分阶段进行进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教育中要深入浅出,具有针对性,讲求科学性和通俗性。
3.4特殊诊疗检查以及手术的健康教育随着医学飞速发展,各种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大量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各种特殊诊疗检查项目日趋繁多。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特殊诊疗检查和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使之了解其目的、方法、意义、优缺点和注意事项,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和合作,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以最佳的治疗效果早日康复出院。
3.5出院前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的现状和预后,指导患者出院后合理用药、饮食调节,定期复查随诊,坚持不懈的功能康复锻炼,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可发放康复锻炼内容卡,内容有注意事项、锻炼方法、服药方法、良好生活习惯等。
4健康教育质量的评价
评价是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是计划实施的反馈贯穿全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计划,找出薄弱环节,改进今后的教育决策。定期发放调查表进行打分,评价健康行为,表格设置可把健康内容全部包含进去。
5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5.1重视护士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护士只有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关心体贴患者、尊敬爱护患者的前提下,才能尊重患者的隐私,才能与患者建立朋友式的护患关系,愿意接受健康教育信息,并主动参与到过程之中。
5.2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必须掌握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学和传播学等边缘学科知识,要认真学习收集资料,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担当教育角色。可开展人人讲座,提高护士专业水平,促进广大护士积极学习,要将心理护理贯穿始终。
5.3转变护理观念护士要转变护理观念,从全新的角度认识护理学中关于人、环境、健康和护理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理论,树立整体护理模式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健康教育。
7.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七
1 中学图书室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
学校图书室是学生成长的课堂,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理想场所, 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学习基础有一定差异, 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即便再好, 也难使学生百分之百心神领会。而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就表现在它能克服课堂教学与教科书的局限, 让学生自由地寻求知识,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其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图书室还给学生提供各种辅导材料和学习资料, 还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读物, 让丰富的学习资料和辅导材料来弥补学生知识的不足, 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在知识的海洋里收到课堂教学所不易获得的效果。
2 中学图书室为教师的教学方面提供参考资料
中学教师目前担负着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 尤其是现在, 教育正在进行重大改革,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 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平时, 教师大多是结合教学工作借阅一些参考资料, 因此, 图书室要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做一些实事, 如向老师们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 把各门学科的最新理论、最新知识、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向的文献提供给教师, 让他们从书刊文献中不断获取自已所教科目的新知识, 和以往的旧知识相结合, 取长补短,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协助教师在新形势下, 以新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手段去培养学生, 充分利用图书室的条件为他们开课提供方便, 保证教学工作的需要。
3 作好图书室资料的宣传工作
图书室拥有大量的报刊资料, 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能起到很大的教育作用:1) 图书室应配合学校德育处和团委, 有计划、有组织地举行读书演讲会、故事会等活动, 使中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 受到更多的思想品德教育, 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 促使中学生思想认识能力的提高。2) 剪辑报刊资料:根据各个时期的形式特点和思想教育中心, 将报刊上的消息、文章分类剪辑, 分专题在图书室内张贴, 使学生每阅览一个专题, 便在脑海里对某一事物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长期下去, 便可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3) 开辟新书推荐栏目, 进行新书报道: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引进新书, 请专业教师写新书评价, 介绍优秀作品, 以保证学生吸取精华。图书室编制各种目录、索引、文摘等, 让师生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找到所需文献, 为师生节约时间, 提高查阅率。
4 做好中学图书室的管理工作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专人管理, 图书管理员要积极参加业务进修,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责, 遵守学校有关规定;图书管理员应根据本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的需要, 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 多渠道采集图书资料, 逐步形成本校的藏书体系, 对有保存价值的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备份保存, 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图书管理员要掌握师生喜欢阅读什么样的书刊、什么时候到图书室来翻阅的人最多, 以便提高为师生服务的质量, 对新进的书刊, 及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编目与整理, 使其尽快地将新书上架并投入流通。
图书室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 做到人人事事有章可询, 不论是教师或者是学生以及图书管理人员, 都应该严格遵守图书室档案资料查借阅制度。图书资料经过一定时间的借阅, 有一定的破损, 管理员要及时进行修复, 同时要注意开窗调节图书室档案资料的温湿度, 尽量减少纸质图书档案资料霉变、虫咬、阳光暴晒致使纸质变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总之, 中学图书室是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知识海洋, 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是现代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真正把中学图书室办成学生的知识之海, 教师知识之家, 让其在现代教育新形势下尽可能地展示它的真正价值, 为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本文从中学图书室在学校所发挥的作用, 论述图书室不仅是提供大量资料的文献中心, 中学图书室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习资料,教学作用,宣传工作,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8.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感恩教育;中职;心理健康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躁动期,对外面的花花世界充满好奇,并且随着中职学校专业化性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压实,中职生与社会的接触更加紧密,受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可避免的沾染了一些坏习气,对中职生的心理或多或少的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覆盖压制,因此,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大力渗透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一、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认识自我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中职生对自身认识却存在明显的不足,集中表现为定位缺失、角色紊乱。虽然年龄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阶段,但其心理认知水平却徘徊于10岁儿童的年龄水平,不敢正视自己的中职生角色,习惯漠视自己的缺点,无法接受师长对自己的批评矫正。心理健康教学中的情绪教学可以帮助我们对中职生的心理畸形进行初步扶正,引导学生科学掌控自己的情绪,合理处置糟糕、失败、胆怯、自卑等一系列的负面意识,尝试根除学生的“个人利益”和“单方索取”的自私倾向,增强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动,促进学生彼此的宽容理解和善意帮扶,千方百计抑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制造和孵化更多的时代正能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中职学校对国家、社会的推动作用更为直接和有力,所以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更应引起有关各方足够的重视,并加大创新实践的力度。
二、以心理健康教学为依托,大张旗鼓的开展感恩教育
多项研究表明,中职学校中的男生在亲和性上略低于女生,女生对外来的帮扶比男生感悟更深,感恩意识明显高于男生。从全国范围来看,在大多数职业学校中,男生数量要远远多于女生,由此可见,加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中的感恩元素融入,特别是侧重强化对男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对增进其社会适应能力,有着强力的推动作用。对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尝试。
(1)知恩于心,报恩于行。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感恩教育充斥于各个学校及公众场所,也曾一度在全社会掀起感恩狂潮,对社会公民的心理校正和正能量产出发挥了一定的道德修善引领作用,很多优秀演说家或心理健康导师脱颖而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如邹越的《让世界充满爱》,于丹的《感恩教育》等泰斗级专业名师的力作,都深深震荡着学生漂浮躁动的内心,真正彰显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心灵触动效果。作为中职心理健康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感悟、纵情浸染感恩的人情旋律,使学生努力做到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值得每位中职心理健康教师深深思索。
(2)感恩教育应立足孝心呼唤,注重持久坚持和稳步落实。识恩、感恩、报恩是一个系统、连锁的长期过程,是教育从人性角度的培育和发展。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课将课内和课外进行统一管理谋划,合理布置一些孝心作业,要求学生去落实,并畅谈自己的感受。要想使这些作业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应提示学生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呵护,感念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赋予我们健康的体魄;其次,从横向看,对周围的亲戚朋友曾经对自己的帮助,要深藏内心,用无尽的施恩来回报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学生的感恩意识得到强化,感恩能力大幅跃升,学生在感受恩情滋润的同时,也能体悟到施恩于人的快乐和幸福。感恩和施恩是两个相互衔接的规定性动作,感恩只有与施恩并举,才能做到对感恩的内涵剖析透彻,当感恩的内涵剖析透彻了,就会蓦然发现,其实感恩是与施恩相辅相成、共同外秀的。感恩是最小的事,做好却并不容易,感恩是最大的事,却外显于小,感恩是最重要的事,却在简单中得以体现。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体会父母的舔犊之情,这都是在反哺、跪乳。当学生的感恩和施恩做到幸福、心安的极致,我想学生的心理就会充满阳光,脸上洋溢的应该是自信必胜的朝气。
三、以国内外权威研究为文献参考,架构富有本土特色的感恩教育模式
迄今为止,国外对感恩教育的研究也是不乏其陈,成果亮点异彩纷呈,形式也是千姿百态,如影响比较大的“细数恩惠”和“感恩拜访”,就是其中两颗最为耀眼的星辰,教师在学生的感恩行动中筛选出学生的内心幸福指数,并加以分析,提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尝试将其应用于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应该说,在促进中职心理健康教学改革具有时代引领效果,在扩大教师新视野,开辟教师创新空间,优化教师观念更新途径方面,具有强劲的现实发展意义。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学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感恩教育的旗帜引领作用,从善心、孝心的细微处着手,将心里健康教育课设计的丰富多彩、韵味无穷。
参考文献:
[1]程阳.小议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创新,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09).
9.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九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为了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愉快的、顺利的学习,取得理想的成绩,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人们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为主要因素。为了避免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教育应当从这些因素入手,消除不良影响,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果。
中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效果;研究
如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学校、家庭、社会、媒体等方方面面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学生学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在成长过程中犯下错误、题酿出苦果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些报道让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从多方面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不能够只是单单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够真正的学有所成。
一、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学校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教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为中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中学生的情感细腻而丰富,情绪波动较为明显,教师不经意的言行举止都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因此教师在批评或者处罚学生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在不伤害学生情感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教育,绝对不可以使用辱骂、体罚等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学生因羞耻感产生的自卑、自暴自弃等消极的情绪。
2.同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学校,同学是与他们接触时间最长,陪伴他们最多的大群体。同学之间的相互友爱的情绪可以帮助中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积极的心态,反之学生之间的霸凌现象则会导致被欺辱同学自闭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在这个过程中欺凌他人的同学和被欺凌的同学同时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都需要外界力量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二)家庭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对每一个人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父母的文化素养、家庭的教育方向以及家庭是否和睦都会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1]。有较高素质的父母、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都有助于中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受教育程度偏低的父母、片面的甚至负面的家庭导向和经常发生争吵、暴力的家庭,会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推入深渊。
(三)社会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各样的社会信息,包括新闻、影视、综艺、教育等方方面面。这些信息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在这些网络信息中,有的对于中学生有着积极的帮助,例如新闻可以扩大见闻、增长知识面,好的影视作品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成功的教育频道可以引导孩子勤奋努力;但是也存在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的暴力、拜金、色情等不良信息。中学生意志力相对薄弱,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从而步入歧途[2]。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习效果的作用
(一)学校的心理教健康教育对学习效果的作用
学校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采取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期的引导者,最为了解学生日常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比较准确得了解学生的心理,并且日常的观察和其他学生的反馈也使得教师较为容易的掌握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的核心[3]。此外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待学生的评价、周围同学的态度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因此学校的心理教育对于中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是最直接、最长久的,来自于学校的心理教育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氛围、学习环境,是否具有学习兴趣、能否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的深远程度不言而喻。
(二)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习效果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情感的归属地,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感觉到温暖、安全,这种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家庭对于中学生的情感影响可以直接决定学生是否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指导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来自于不同家庭,受到不同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投入度不同,因而学习效果不同。
(三)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习效果的作用
社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广泛的环境,从影视、新闻、舆论等各个方向影响学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媒体对于勤奋者的赞许可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消极的影响例如宣传金钱、色情、权利等影视作品则会歪曲学生们的价值观,扭曲学生学习的初衷,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来讲,是无形的,利弊共存的,对于接收到不同影响的学生来讲,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学习效果的作用也是不相同的。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往往被忽略,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将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将成绩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事实上,只有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内心的困境,获得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健康的生活,快乐的学习,才能使得他们能够真正的学有所成,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与辉煌。
10.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十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除了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和易于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之外,还具有一种目的性操作活动的特点,使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
2、提供学生认知的学习情境。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理解到应用。运用实验组织教学是提供学生认识材料和学习情境的有效途径。例如:初中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分组实验、观察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需要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并对各个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在此基础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的理解就更深刻,掌握就更牢固,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更加自如。
3、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问题——假设——实验——结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大多数中学生物学实验都体现了这个过程。教师应该结合每一个具体实验,帮助学生由了解到理解,最后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把这种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
4、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中学生来说,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是指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已有的经验、能力发现未知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解决的心理素质。探索性实验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是培养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一,可以加深理解,巩固和验证学到的基础知识.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学生没有感性知识很难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从一个理性认识转化到感性的认识,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和巩固有关知识.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学习,也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深造和参加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第三,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看世界的观点.通过实验的具体操作,让学生自己探究实验.这样可以逐渐的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也就是说能使学生科学客观的认识世界,虽然在科技科学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还是有很重的迷信气味,如简简单单的坟多的地方出现的“磷火”,说是有鬼在作祟。这就充分体现了科学的观点。
第四,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亲自操作实验的整个过程以及每一个步骤在学生自己的操作,而且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出错,自然而然的就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工作的工作习惯.实验中出现的有趣现象。总而言之,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为我国培养全方位的合格人才在中学打下很好的基础.根据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回答问题:.
(1)克隆的方式属于 无性生殖.
(2)从成年母羊A的乳腺细胞中提取一个细胞,分离出该细胞的细胞核(3)从另一只母羊B的卵巢中取出一个卵细胞,去除 细胞核(4)将处理过的两个细胞重组为一个新细胞,这种技术是在什么水平上操作的(A)A.细胞B.器官C.组织D.生物体
(5)用细胞培养技术重组细胞发育成胚胎,再植入母羊C的 子宫
里.5个月后,母羊C分娩产下多利.(6)多利与哪一只母羊几乎一模一样(A)A.母羊AB.母羊BC.母羊CD.都不一样
(7)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主要存在于哪种结构内 C
A.细胞质B.细胞膜C.细胞核D.子宫
(8)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科学家主要是利用什么技术获得了克隆动物的成功B
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发酵工程D.酶工程
(9)在克隆动物的曲折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从利用早期胚胎细胞到利用什么的过程 A
11.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一
关键词:音乐教育;大脑发育;德育教育;心理健康
音乐教育是为了通过音乐的表达和欣赏,努力理解音乐的美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其一生成长。音乐能丰富中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中学生心理减压,陶冶情操,增强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和学习都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音乐教育对中学生大脑的开发作用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对中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对于学生大脑发育的是必要的。音乐教育可以让中学生智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增强中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进行音乐教育可以充分地开发人脑的生理机能,根据医学调研究结果,在人脑的结构中,左脑比右脑更为发达。人的右半脑主要是负责艺术活动的开发,促进形象思维的形成。音乐可以激活学生的右脑,从而使大脑皮质兴奋性增高,传导与储存能力得以提高,改善因大脑平衡失调所造成的右脑抑制状态,提高工作学习效率。音乐结构的对称性、旋律的流畅性、节奏的规律性、内容的感情性,可以直接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直至大脑及神经系统的放松和兴奋,使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巨大的想象力。事实证明,经常进行音乐学习的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得到了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也会提高。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地、广泛地音乐作品,在中学音乐教育中,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目前已经有翔实、可靠的证据证明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等,这能充分说明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
二、音乐教育对中学生的德育功能
对于学生来说,思想品德教育是最重要的。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由于处在青春期,许多的价值观念还没有形成,所以在这个阶段就特别需要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引导,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中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例如《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挂,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由然而升。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学生被大提琴与小提琴动人的旋律所倾倒,注重情感的体验,从而在音乐中获得了真善美。同时音乐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仅可以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树立理想、陶冶情操、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再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第七首《保卫黄河》,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
三.音乐教育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进行音乐教育可以很好的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音乐课通过听、唱、声乐表演、器乐演奏、音乐创作、音乐欣赏等形式教学,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净化他们的心灵。音乐可以改善学生的情绪,振奋学生的精神,有助于缓解心理,学习因素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可以给学生创造出排练、演出、比赛等机会,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磨炼他们正视现实、承受挫折、摆脱困境的应变能力,促使他们具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和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的宽容作风,从而克服嫉妒、冲动、任性、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开启乐观向上、勇于挑战的进取心,培养独立人格和良好个性,使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良好身心状态,更有利于今后的学习生活。
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对学生心理健康,德育教育,大脑发育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相对与国外高水平大学无论从办学经验、硬件设施还是理念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只有不断的借鉴学习开拓创新,才能提高我国整体的音乐教育水平,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出更多适合当今社会的合格中学生。
参考文献:
[1]陈友良.当代中国青年心理素质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168-169
[2].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唐军林.《谈音乐教育中的兴趣激发与培养》[J].《艺术教育》2006.7
[4]徐凤,浅议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第12期。
12.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二
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任务之一, 体育教学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体育锻炼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较明显的互动关系。体育教学活动在影响人的心理、塑造人的心理、增进心理健康方面的价值被大多数学生所认可。体育锻炼能够缓解中学生的学习焦虑感, 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 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学校心理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属心理健康者, 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健康问题。该结果表明,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约占38.5%, 心理健康状况一般水平的占41.5%, 22.7%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倍关注。除了要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外, 也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 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这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2. 心理健康的标准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 应让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让学生除了对自己的身体水平有正确认识的同时, 也要对自己的心理水平有个正确的认识, 并能依据这些标准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评价。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 正常的认知能力
中学生的年龄正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而智力与认知能力发展正常, 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心理条件, 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其主要表现为:有强烈的求知欲, 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对新问题、新事物有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动力;智力各因素在学习活动中能有机结合, 正常地发挥作用。
(2) 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中学生情绪健康的内容主要有:能正确认识自己, 悦纳自己;始终保持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 使自身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情绪反应适中, 每种情绪的产生都有合理的诱因, 而且反应强度能和引发情境的刺激阈相符合。
(3) 优良的意志品质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 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 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人, 往往能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 不受有害刺激的诱惑, 做到遵纪守法和勇于克服不良嗜好等。
(4) 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中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乐于与同学和老师交往, 既有相对稳定的一般同学, 也可以有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在与人相处时, 能乐于助人、宽以待人, 能做到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5) 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 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 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中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应尽量接近现实, 不产生混乱的自我同一性;能愉快地接受自己, 既接受自己的优点, 也接受自己的缺点, 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和成功感, 也能认识到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 并为之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中学生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相互促进
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 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 而且体育锻炼的实践性、进展性、竞争性、广阔性、系统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1. 体育锻炼可以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 乃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 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 学生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 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竞争的成功可以提高自信心和抱负水平, 可以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 从而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
2. 体育锻炼有益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健康、稳定的情绪能使人对现实保持积极的态度, 有效地从事学习和工作。体育锻炼内容的多样性与吸引力, 能激发人们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体育锻炼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变性, 又能激发人们的应变行为与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既能很快激发起强烈的情感, 保持乐观、稳重、健康的情感, 又能控制、克服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标志, 也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
3. 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人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 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 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意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鲜明的心理特征, 其内涵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等。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也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体育活动是由一系列随意动作构成的, 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 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
4. 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为了相互传达信息、交换意见、表达情感、需要等目的, 运用言语、行为等方式而实现的沟通过程。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应具有宽容、热情、友爱、合群等品质, 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体育运动能把人们聚在一起平等、友好、和谐地练习和比赛, 使他们之间产生亲切感。在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中, 他们不用言语, 只需一个手势或几个动作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沟通信息, 交流心声, 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 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由此可见, 体育运动能使人们结识更多的朋友, 大家和睦相处、友爱互助、融洽关系。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令人心情舒畅、振奋, 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整合与运用
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 也能增进心理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教学中, 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境, 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 我们在从事青少年体育运动教学中, 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 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才能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因而,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融洽程度, 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资料显示: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相应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加强体育教师心理辅导势在必行。只有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素养, 建立一支业务能力过硬, 自身心理健康, 具备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 懂得心理辅导技巧、方法的体育教师队伍, 才能充分发挥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功能。
2. 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这里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一方面, 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 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 改善体育教学和锻炼环境;另一方面, 还要注意包括学校和家庭的物质环境、文化心理环境、组织制度环境等, 特别是校风、班风、家风、教风、学风等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潜在因素。更重要的是, 体育课堂内的心理气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激励、维护和调控作用。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趣又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 使师生成为朋友, 课堂成为乐园, 师生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体育运动环境, 让学生产生激动、愉快、自豪、跃跃欲试的感觉, 从而乐于接受体育, 对防止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
3. 因材施教, 加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
体育活动是一项实践活动, 体育教学必须包括学习技能、锻炼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三重任务。体育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 然后, 因人而异地开设体育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譬如, 给予那些由于受家庭或社会一些不良影响的学生多一些关心、爱护和帮助, 并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 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 以免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发泄和正确引导而产生心理疾病, 影响心理健康。关注那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 他们也会因多次练习后仍不能达到要求而产生失望和心灰意冷的情绪, 失去锻炼的兴趣。体育教师要耐心辅导, 不断发现他们的优点, 以表扬、鼓励为主, 保护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上进心, 增强其抗挫折的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很好地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功能, 使学生情绪稳定, 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 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从而促进其心理得以健康地发展。
4.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多选择性相结合,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而不同的教学任务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教法要体现多样性和多选择性。多样性是指体育教师所能展现给学生的不仅是丰富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富于变化的方式和方法, 而多样性是需要通过多选择来显示其存在的价值, 这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 或让学生自己选择, 以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都能得以发挥, 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运动的乐趣, 展示自己的才能。
13.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三
摘要:传统应试教育对于英语教学存在极大的误区,畸形的英语教学模式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使得学生的英语听写能力被极大的限制。互动教学强调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和实际应用中,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创新型,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目标,本文探讨了互动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互动教学法;英语口语教学;应用研究
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教育角色,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与世界接触日益频繁的基础上,英语教学和英语能力被拔高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英语教学的整体地位也在基础教育中开始凸显出来。一方面是社会对于英语能力的一种近乎痴狂的迷信和盲目的认同感,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学教育这一最为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对于英语教学的重大投入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应试教育的唯成绩论的影响下,最求英语成绩的高低成为应试教育技巧的惯用方式,中学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根据英语考试的特点,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英语考题的解题技巧上,对于英语表达能力、阅读水平、英语听写能力上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尤其体现在英语表达能力上,我们的学生可以考出极高的分数,却不能流利的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自我表达,这是畸形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严重影响,也将是本文重点探讨的主题,即提出新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并进行实例演练分析。
一、互动教学法概述。互动这个概念出现在许多学科和领域中,在英语中为“interaction”,根据其前缀恶化后缀的组成可以看出,互动这个词包含了了“inter”和“act”,分别为深入了解和行动的意义。因此互动强调了两个方面的本质,其一真正的互动需要的充分而深入的了解,这是建立在熟悉和信任的基础上的;其次是互动是一种行为,也就是说互动需要有对应的表现,需要这样的行为来产生影响,这才是互动后可以见到的结果。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师生关系的辩证和转换,根据老师和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成分,教学由传统填鸭式教学、放养式教学和互动教学,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常见的就是填鸭式教学,日益复杂繁重的应试任务,使得中学教师将大量的时间花在考试技巧的讲解上,课堂教学纯粹的编程了应试知识的复制和背诵;大学教育是典型的放养式教学,也导致了我国大学生素质的普遍下降。互动教学能够在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口语教学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互动教学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教学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学生们普遍对于英语的熟悉度不高,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夯实英语基础,包括英语标准发音、基本语法、常用英语表达、英语表达方式和英语语境的熟悉和培养,这一切都需要英语基础薄弱的初中学生尽可能的去说英语、去表达,才能真正的融入英语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积极性、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为目标,互动教学法能够很好的体现出自身的优势。
选择英语水平相近的两个中学班级进行互动教学实验,最为实验效果对比,一班采用互动教学法,另一个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评定标准为英语听说能力的考核,建立一个详尽的考核标准,在听力能力评定中,考核语义理解能力和语义复述能力;在英语表达能力考核中,发音标准程度、语速、语法准确性、表达流利程度、互动能力和语言修饰能力作为主要的考核目标。
在新课程中,对于英语教学实际上是花费了许多信息的,这体现在教材的编定上,在精简了基础教材的基础上,增加英语延伸教学,包含了课外拓展的speaking、listening和reading环节,以话题和兴趣为导向,希望秉承基础教育中兴趣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提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于英语生活、英语历史和英语逸闻趣事的兴趣程度。
互动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包含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英语口语教学不是知识点的强记硬背,而是要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无非是熟练程度和英语思维,因此,listening和speaking将会是重点环节,精简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课后流出连续时间给学生作为topic speaking的时间,主题自定,表现形式自定,充分发挥学生的激进型和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发现在这样的“放纵”下,学生会自主的去搜查资料、模仿经典英语桥段,其延伸知识的提升速度是不可估量的;在课堂中,强调关联教学、幽默教学、角色转换教学和学生教学等多种形式,总之课堂互动教学的宗旨就是尽可能的让学生说英语。课后学习中,互动教学提倡学生给老师、给学生之间进行英语问答,利用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英语交流,英语对话的尴尬感是许多人一辈子无法消除的,与此同时,通过对话能够消除那种紧张感和别扭的语感,提升英语口语的地道感和流利程度。鼓励学生学习一些惯用表达方式以及学生对于身边事物进行英语表述,通过这些简单的表述,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和惯用话题的表达方式。同时结合电影、游戏等趣味英语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口语应用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强化口语能力在英语综合能力评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通过分析两个班采用不同学习方法进行为期一年的口语学习之后,发现采用互动教学法的班级口语能力优秀的学生人数大幅度上升,尽管在语法学习上两个班级差异不大,但是在发音标准、表达流利程度、紧张度和英语话题拓展能力上,采用互动教学法的班级的同学都表现出了更好的适应性,同时他们花在英语知识学习和拓展上的课余实践也相应的增加了,综合来说他们的口语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汤斌华,互动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英语口语课的运用[M],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8
14.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四
浅析《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汉英交替传译中的语篇衔接分析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和翻译 浅析《飘》中女性主义的萌发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ublic Signs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女性主义视角下《白象似的群山》与《莳萝泡菜》中男性形象的对比研究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 从模因论角度研究中文新闻标题中的流行语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175 567 12 48 谈英语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从女性主义批评看《金色笔记》中的人物描写
黑人社区的替罪羊-- 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 从思维方式差异看英语复杂句汉译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课堂焦虑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 《夜访吸血鬼》中的模糊性别观 论中英日常礼貌用语的差异
On the Gothic Feature of Edgar Allan Poe’s The Black Cat 从信息层面探析语言翻译中的动态对等原则 浅谈中学生中国式英语产生及对策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 Eco-Critical Reading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从《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的性格发展看维吉妮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 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 论身势语的跨文化交际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On the Causes of the Death of Willy Loman in Death of A Salesman 谭恩美《喜福会》中身份协商的研究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 英语交际中害羞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其克服方法
从意象的角度看劳伦斯短篇小说中女性的婚姻爱情观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 《哈利波特》的圣经原型解读 国际商务函电的礼貌原则研究
语用模糊及语用功能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Daniel Defoe’s Roxana and Emily Zola’s Nana 45 从中国传统民居乔家大院和西方哥特式教堂看中西文化差异 46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 47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48 On Symbolism in The Wizard of Oz 49 《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 50 班德瑞曲名汉译策略之解析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 52 欧·亨利作品中人生的真正意义
Humor as Perceived from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54 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55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 56 以超验主义视角对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分析 57 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建构的研究 58
《推销员之死》的文化解读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守望何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困惑 62 美国梦及其在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64 论爱伦坡小说中的哥特式风格 65 《双城记》中的象征手法分析
比较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不同
《夜访吸血鬼》中克劳迪娅这一人物的悲剧命运分析 68 浅析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中汤姆的转变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和中国后婚姻观的比较研究 70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论《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历程 72 在目的论运用中的标示英汉翻译 73 我对直译和意译的看法
《小妇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75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沉默行为的解析 76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幸福》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78 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的探讨
An Approach to the New Women’s Consumerism in Sister Carrie by Theodore Dreiser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A Case Study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OHenry’s The Cop and the Anthem 81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82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英汉关于“愤怒”隐喻的分析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
吸血鬼传说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86 中美商务礼仪差异的跨文化解析
The Pragmatic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 88 威廉·斯泰伦《苏菲的选择》叙事策略分析 89 论英语电影片名的误译
《蝇王》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
王尔德《温夫人的扇子》中女性的道德观分析 92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中国领导人讲话中中国特色词汇的汉英翻译 94
通往女性自由之旅--论约翰·罗伯特·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 96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论文学译者的翻译技巧
接受美学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II》为例 98 从语境视角看英译汉字幕翻译——以《梅林传奇》为例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 100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男主人公性格分析 101 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佩克拉的悲剧成因研究 102 “到十九号房间”的悲剧成因 103 《虹》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西方人文主义的关怀与局限--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印度之行》后殖民主义解读 105 英语汉源借词研究
内向型与外向型性格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107 英文商务索赔信的人际意义功能分析 108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 109 The Real Sinner in The Scarlet Letter 110 《青春》中的孤独主题分析
浅析《动物庄园》中极权主义形成的必然性 112 论《兔子归来》中黑人民权意识的觉醒 113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研究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沉默之语用分析 115 全球商务中基于文化差异的品牌名称翻译 116 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
《双城记》与《呼啸山庄》的家庭主题对比 118 《织工马南》中马南的性格
商业意识对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120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121 广告的翻译
唯美主义与心理失衡的关系——以《道连葛雷的画像》中人物分析为例 123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 124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与对策 125 商务英语谈判的语言技巧
是什么在作祟?—论保罗爱情失败的原因 127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128 《天使与魔鬼》中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分析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
从异化和归化角度对《爱玛》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 131 谭恩美《灶神之妻》文化解读
Analysis on the Picaresque Elements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133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134 网络表情符号的分析
从空间语言的角度分析中美隐私观念的差异 136 从语用学角度对英语课堂中委婉语的使用探究 13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8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语英译 139 红河州农村英语学习两极分化
“垮掉的一代”没有垮——简析《在路上》中年轻人的生活观 141 图式理论分析中国网络流行词翻译 142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拼写差异
从心理学的角度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恋爱模式
探究马克吐温的反奴隶制观—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分析 145 浅析《蝇王》中的人性黑暗 146 汉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负迁移 147 中美时间观文化对比研究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概念隐喻分析 149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 150 中美拒绝策略研究
151 心理效应对后进生学习影响之探究 152 从语用学视角初步分析英语骂詈语
153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 154 The Blacks’ Soul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White Culture in The Bluest Eye 155 “P模式”在初中英语对话教学中的运用
156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 157 浅析《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 158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 159 A Tragedy of Ambition on Macbeth 160 失败的逃亡—从《麦田守望者》中主人公的逃亡看个人意识对社会的超越 161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 162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
163 从就餐细节看中美儿童个性能力的差异 164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
165 试析爱丽丝沃克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以《紫色》为例 166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167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168 从公示语的语言特色谈其翻译
169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奥巴马总统竞选辩论的语篇特点 170 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17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 172 English-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173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74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
175 英语环境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76 浅论中文商标的翻译(开题报告+论)177 从花语的不同含义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178 关于《白鲸》中的象征主义手法运用的研究与探讨 179 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新词翻译
180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81 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翻译的跨文化研究 182 浅析《我弥留之际》中达尔的悲剧
183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 184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论哈利波特的成功 185 浅析简奥斯丁小说中自由间接引语
186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 187 《白鲸》原型批判的分析
188 《贵妇画像》主题和写作艺术特征 189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 190 从文化角度浅议电影名翻译技巧
191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192 Rac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193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
194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95 从家庭伦理关系视角解读《儿子与情人》的女性主义 196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
197 On the Differences of Jocasta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and Jin Suo Ji 198 男权制度下的悲剧——论《德伯家的苔丝》
15.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五
一、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不仅具有相近的年龄, 而且有着相似的学习、生活环境、生活经历, 所以大学生心理有共同的发展变化规律和一般的心理特点;同时, 他们之间又有着极大的差异, 比如家庭背景的不同、以往成长经历的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别、地区间的差异等。因此,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就存在着多样性与复杂性。
(一) 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挫折的产生, 往往是人的动机行为受到干扰和障碍, 使个体无法达到目标而感到沮丧和失意;自我期望值过高, 导致期望值的绝对化、无限夸大后果, 从而拉大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进而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有的学生对自己要求过高, 只能成功, 不能失败, 同时认为大学生活应当是完美而理想的, 因而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当挫折来临之时, 束手无策, 痛苦不堪;有的学生一旦遇到小失败、小挫折, 就把后果想得非常糟糕。这种夸大后果的结果是使人愈加消沉, 情绪也愈加恶劣, 心结难开, 难以自拔。
(二)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毫无疑问,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如何顺利地完成学业?如何学业有成?如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些都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面临的问题。
目前, 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问题最为严重的就是学习动力缺乏, 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丧失学习的能力,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尤其是高校教育与过去的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 不少学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新知识, 这种困惑会对其将来的学习带来影响, 由此而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内容感到厌烦、乏味, 经常上课心不在焉;学习目的性不明确, 热衷于网络游戏;由于屡次考试受挫, 学习的积极性已基本磨灭, 再加上没有较好的自我调解能力, 造成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 虚度光阴, 只为混文凭, 等等。
(三)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心理。
大学生渴望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拥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这不仅是一种求得他人认可的心理需求,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做事的结果。常见的交往障碍心理有以下几类:
1. 自我为中心型。
这类学生处事常以自己的目的为中心, 不考虑别人的兴趣和想法, 固执己见, 惟我独尊, 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2. 多疑型。
与人交往时有所怀疑和顾虑是正常之举。但是, 防备心过重, 怀疑一切, 这就是多疑了, 多疑不但不能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且会挫伤别人的感情。
3. 自卑型。
一个人一旦产生自卑心理以后, 不仅会严重阻碍其人际交往活动, 使人性格孤僻, 而且会抑制人的自信心发展, 抑制人的能力的发挥和潜能的挖掘。
所以, 学会自我反省与自我调节, 必将会对解除交往心理障碍起到较好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安全教育的推进作用
(一)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科学性。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指大学生对自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有正确的心态, 体现出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 没有人格缺陷和障碍, 具体表现在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观念与认识评价他人的能力、心理与行为和谐统一等方面。高校安全稳定教育往往侧重于发现问题后再解决问题, 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偏重于潜意识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 揭示事物本质, 这就弥补了忽视人的心理活动而单独通过灌输说教解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传统观念, 有助于从大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的全过程施加作用, 引导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为他们接受正确的安全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使教育手段更具科学性。
今天, 我们要进一步开拓、创新, 在安全教育中突出发挥心理教育功能, 引入心理教育原则和方法, 要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性、发展性、差异性、主体性、活动性、保密性等原则和心理方法, 并用这些原则和方法来指导实践, 这样有助于增强安全教育方法的科学性。
(二)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预见性。
要把安全稳定工作落到实处, 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 最关键的就是要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行为,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安全教育的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都是大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安全教育者深入学生中, 避免“空对空”, 运用心理学知识及规律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研究, 区分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 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 及时抓住其思想和行为的苗头, 采用不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和方法;善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咨询, 给有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必要的帮助, 防患于未然, 才能增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传统安全教育方式针对性不强, 主要体现在:忽视特殊群体的研究。
1. 缺乏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研究, 而不同年级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问题。
如: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环境、新生活适应问题, 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主, 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等。
2.
在同一学龄层次上忽视分类研究不同群体 (如高校男女不同性别群体、各类社团组织等) 、不同历史时期中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
3. 忽视特殊心理的把握。
大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丰富的人和全面的人, 不同人在气质、性格、能力上存在个体差异, 忽视该差异, 不因人施教, 安全教育只会收效甚微。如大学生中逆反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教育者教育中夸大其词, 宣传、批评某人某事过了头, 使人产生反感。做安全教育工作时简单粗暴, 居高临下, 说理不足, 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倦。
4. 对“挫折心理”个性化研究严重缺乏。
个别大学生一旦受到挫折, 缺乏适时引导时, 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焦虑不安, 甚至发生精神失常, 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安全教育中针对性不强、“一刀切”的问题, 就是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大学生个性心理差异。只有了解和掌握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才能因人而异,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深入大学生中, 把握大学生思想、心理特点, 了解事情真实面目, 客观公正处理每一件事, 讲道理, 以理服人;要提高教育的艺术水平,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谈话的艺术, 增强感召力;要多与大学生进行心理沟通, 态度诚恳, 感情真挚, 讲话富有人情味, 这样才会使教育者易于接受。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方法已受到影响和冲击。文章从分析研究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入手, 提出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校安全教育领域, 对于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秀伦.大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及其调适[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1999.
[2]龙建成.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J].理论前沿, 2000.
[3]段鑫星, 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科学出版社, 2003.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推荐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06-20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10-14
创造心理成分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培养08-08
家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11-07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12-10
21世纪不动产在健康服务运营体系中的作用10-10
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07-07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读后感12-11
808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08-08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