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办学的“国际化”因素分析

2024-12-04

香港大学办学的“国际化”因素分析(共11篇)

1.香港大学办学的“国际化”因素分析 篇一

香港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浅析

一、从IMD的指标体系看香港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优势

香港是高度发达的城市型经济,虽然自然资源匮乏,但近40年来其经济总体上保持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也因此不断提升。迄至20世纪90年代初,香港国际竞争力已在世界各国和地区中名列前茅。但近几年来,香港国际竞争力大幅滑落。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IMD)4月公布的20国际竞争力年报,在参评的47个各国和地区中,香港国际竞争力世界排名从第七位猛跌至第十二位,这是自香港世界排序在1995~保持四年获得第三位历史最好名次以来连续两年大幅滑落。世界经济论坛(WEF)年9月公布的200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对香港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显示同样类似的结果:香港世界排序由19的第三位跌至第八位。但与此同时,根据IMD对香港国际竞争力八个大类指标的评价体系,以及结合其他一些著名国际组织对香港的评价,不难发现,香港许多指标排序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有的甚至没有下降反而上升,显示出在全球范围内香港国际竞争力具有较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1.政府作用。政府政策有益于增强竞争力的程度。1992年以来,该项指标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二,并与第一名得分十分接近。香港一直采取以积极不干预为特色的政策取向,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条件,创造有序的市场环境,迫使企业改进经营效率。政府的管理模式运转高效廉洁,利于企业充分及时地把握市场机会,有效地经营企业资源。从IMD2000年国际竞争力年报所列出政府行政效率的11项指标看,香港在政治体制如何适应当今经济挑战,政府政策获得支持等五个项目上世界排序第二,在政府干涉不妨碍商业发展环境,官僚主义不妨碍商业发展等四个项目上跃居世界第一。3月亚洲讯息报告的一项调查,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4个代表性的国家(地区)中,香港公务员是“最不官僚”的一支队伍。香港特区政府从容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其后推出盈富基金等措施无不体现出政府高效果敢的经济管理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对保持和提升香港国际竞争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国际化程度。这是通常衡量国家(地区)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参与程度的指标。作为高度开放型的`经济体系,香港经济的运行一直与国际经济息息相关。在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与引进外资、市场准入、汇兑自由等经济领域,香港均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而充裕的外汇储备,优良的税务制度和货币政策等也易于同国际市场接轨。《财富》杂志对全球最适宜营商城市的评价中,香港从年的第四位上升到20的第一位。其他诸如美国卡托研究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也从各个方面对香港国际化给予极高的评价。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出版的年报告都显示,香港经济自由度连续多年世界夺冠,从一个侧面表明其国际化程度占有较大国际竞争的现实优势。

3.金融环境。该项指标用来评价国家(地区)资本市场的发育状况和金融服务的质量。香港是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其发达和成熟的资本市场与良好而有信誉的金融服务相结合,不仅具有满足企业需求变化的足够弹性,而且是冒险企业家投资的理想场所。同时香港为外国公司提供进入当地资本市场最平等的途径。外商在香港的投资收益相当可观,有价证券投资收益流入大于流出的增幅,都对外商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引人注目的是,金融环境一直是香港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中优势最为显著的一项指标,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金融环境世界排序不降反升,体现了香港金融环境国际竞争力上的现实优势。

4.企业管理。这是评价企业管理在创新,赢利和责任方面有效程度的指标。香港企业在生产率,经营效率上表现相当出色。企业运行的商业环境良好,企业内部的运作管理和经营战略渐趋于成熟,表明其能够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香港企业

[1][2][3][4]

2.香港大学办学的“国际化”因素分析 篇二

随着全球化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中不断深入发展,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选择。大学教育的国际化, 就是大学将自身的发展置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大系统中, 从教师构成、学生来源、课程设置、教学语言、交流与合作、教育观念、组织管理、制度保障、民族化与国际化相统一九个方面展开具体的工作。

大学综合实力取决于其内外部的若干彼此关联的因素, 这种关系不是一种十分精确确定的函数关系, 属于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问题。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简单的神经元广泛连接而成的以模拟人脑思维方式的非线性系统, 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等特点, 同时它还具有易于学习和训练的优点, 在处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且具有复杂的交叉效应和动态效应的变量间关系时有着独特的功能。在复杂系统的建模问题上表现出了它的优越性, 在预测、评价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近年来, 各国教育界人士及专家学者对大学国际化进行了不少研究, 范围主要是大学国际化的历史与现状, 大学国际化的产生背景、必要性、措施等几个方面。日本专家学者喜多村和之在1984年出版的《大学教育国际化》中第一次提出了大学国际化的三项指标:通用性、交流性和开放性, 得到了全世界教育者们的认可。P.Bennell等 (2003) 从留学生的增长和外国人在他们自己国家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资格认证的增长两个方面讨论了英国和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海外认证课程, 作为北方和南方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合作联系的一部分, 作者根据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调查, 分析了它的出现流行以及形成过程[1]。田祥斌 (2004) 在分析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几个国家的基础上, 论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中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和国际化对实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促进作用, 这里的输入指引进国外的教育资源, 输出指保持一定的本土化特色并将这些中国特质传播到国外。文章最后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加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2]。周学军和刘颖琦 (2003) 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教育评估领域, 阐明了用BP网络模拟教育评估的专家评价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然后结合具体事例, 将神经网络的求解过程分为指标的量化、网络结构和样本选取、网络训练以及检验四个部分进行了论证。最后给出用神经网络来模拟必须满足的前提是历史上有类似的评估项目以及新项目于历史项目类似[3]。兰雪梅 (2003) 详细论述了在MATLAB 6.1中如何利用其提供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实现BP网络的设计, 最后给出了一个BP网络的设计实例[4]。柳松青 (2003) 阐述了MATLAB神经网络, 着重研究了其BP网络的网络结构, 指出了BP算法的主要缺点, 利用其工具箱中的函数对BP算法进行了改进。根据MATLAB神经网络BP网络的网络结构, 提出了一种具有天气敏感性的基于快速BP算法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选择MATLAB的BP神经网络结构, 以及其工具箱中的动量法和学习率自适应调整算法对电力短期负荷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 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5]。宋连莲 (2006) 将中国大学的国际化建设, 从教师构成、学生来源、课程设置、教学语言、交流与合作、教育观念、组织管理、制度保障以及民族化这九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来研究大学国际化产生的动因、中国大学如何搞好国际化建设, 以及如何发展有鲜明特色的大学国际化等一系列问题[6]。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衡量国际化办学策略对大学综合实力产生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几项指标来衡量国际化办学策略大学的综合实力, 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 在该模型中高校国际化程度的几项指标为输入端, 大学综合实力的几项水平为输出端。通过BP神经网络程序的训练, 得出两者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 为高校国际化建设提供一些策略建议。

1 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与学习训练过程

BP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三层或三层以上的神经网络, 包括输入层、隐含层 (中间层) 和输出层。上下层之间实现全连接, 而每层神经元之间无连接。与传统的统计分析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容错性和自适应性, 在预测预报、分类及定价等方面最为适用。

三层BP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节点Xi, 隐层节点Yj, 输出层节点Zi, 输入层节点与隐层节点间网络权值为Wji, 隐层节点与输出层节点间网络权值为Vij, 输出层节点的期望输出为Ti, θjθi分别为隐层和输出层阈值。激活函数一般为 (0, 1) S型函数:f (x) =1/ (1+e-x) ;误差函数则采用标准均方误差函数:E=12 (Τi-Ζi) 2。学习训练流程见图1。

本文建立高等学校国际化交流与高等学校的水平之间的关系, 其主要原理是:采取高校的几项国际化程度指标衡量国际化交流程度, 相应的指标衡量高等教育的水平。将这两组数据建立起BP神经网络模型, 在该模型中高校国际化程度的几项指标为输入端, 高等教育水平的指标为输出端。通过BP神经网络程序的训练, 得出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这种方法与相关因素回归分析法相类似。上述程序通过Matlab 6.5编程实现。

2 大学国际化程度的指标分析

高校之间开展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有利于进行国际教育资源互补, 充分利用本国和他国的教育资源, 合理配置, 发挥最大优势, 在办学上联合打造强势专业。主要包括师生互换、学位等值、学者互访、国际合作办学、国际合作研究、参加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国际间教育资源的互补及援助等。主要反映在:学生结构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以及科研国际化三个方面。在这里我们选取了以下四种指标来反应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国家公派留学数目、国际组织专家数、国际学术会议数目以及SCI篇平均引用数。

2.1 公派留学生

大学生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学生国际流动既是展示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也是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体制中重要的发展策略之一。世界留学生的人数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最明显的表现。据世界留学生组织调查统计, 21世纪初期, 有150万学生在他国学习。如今, 大学生国际流动已从无组织的或自发的行为进入到依托各种项目的有组织的形式。大规模的学生留学国外, 不仅有助于各国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而且有利于扩展课程的国际广度, 开展跨文化的研究与讨论。大量吸收外国留学生到本国学习, 以及本国的学生到国外去留学, 是教育国际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2.2 邀请的国际组织专家

高校之间互派访问学者与国外同行合作研究, 共同发表研究成果, 或在客方学校短期任教。有利于加强引智工作, 学习和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管理理念, 让我国高校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世界前沿科学研究, 获取最新信息与成果, 开展各种合作与交流。这样不仅科研可趋于国际化, 也可推进教育思想观念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和教学国际化。

2.3 SCI篇平均引用情况

科学研究, 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 其主要成果是科学论文。因此, 科学论文的收录及其数量也就成了衡量科学家个人、科研机构、高等学校, 乃至国家科学研究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是国际知名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基础研究的对象是未知的对象, 属于创造性研究, 其成果是全人类创造性的成果。在国际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 以及论文在国际上被引用次数的多少, 就自然成为衡量一个大学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

SCI首要的功能是检索, 有助于及时了解国际学术动态、获取需要的最新文献、构思重大科学问题等提供及其有效的主要信息;其次是在引文检索实践中衍生出对科技研究成果评估的功能, 在科研评估实践中, 如果仅仅以SCI论文数量为考核指标易致短期行为[7,8]。

2.4 国际学术会议

国际学术会议是面广量大的短期交流形式。广泛开展各种国际学术交流, 召开国际性会议是科研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参加各类相关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发袁论文是科研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教师和科研人员提高专业水平、拓展国际性学术视野及进入国际学术圈, 提高自身及学校国际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2.5 国际媒体关注度

媒体关注度是衡量我国大学的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准, 也是大学社会声誉的重要体现, 反应了高校的社会关注程度和影响力的状况。国际媒体的关注度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参与国际活动, 包括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各类国际性的竞赛等等。

3 样本的选取、预处理与网络的学习训练

“985”院校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 和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的代表, 能更有效地为国际化对高校高等教育的影响提供参考。因此选取了“985”院校中的20所作为样本, 给出数据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 麦可思;中国校友会;在华服务网。

适当的预处理可以提高神经网络的对未学习数据的正确应答能力, 就是对其进行归一化, 将所有的数据转换为[0, 1]之间的数后, 减少了识别数据的动态范围, 使预测成功的可能性提高。在此采用线性处理方法, 其变换关系式为:

xi=xi-minxmaxx-minx, i=1, 2, (1)

把表1中的列作为输入数据, 式 (1) 中的x表示每一列中的第i行数值, minx表示这一列数据中的最小数值, maxx表示这一列数据中的最大数值。采用式 (1) 进行归一化处理, 将经过处理后的可训练样本作为BP网络的输入节点。处理后的样本数据见表2。

BP神经网络把影响高校国际化程度情况的5个因素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 将高校发展状况作为BP网络的输出, 用样本训练这个网络, 使不同的输入向量得到不同的输出向量, 这样神经网络所持有的那组权系数值和阈值, 便是网络经过自适应学习所得到的正确内部表示。经过反复学习训练, 确定与最小误差相对应的网络参数 (权值和阈值) , 即训练结束。训练结束, 即可作为国际化对高等教育评估的有效工具。

4 BP网络的仿真

神经网络的仿真过程, 实质上是神经网络根据网络输入数据, 通过数值计算得出相应网络输入的过程。本文利用sim函数对训练后的网络进行仿真, sim函数的常用格式为:

[Y, Pf, Af, E, perf]=sim (net, P, Pi, Ai, T)

其中, net为待仿真的神经网络;P为网络输入;Pi为输入延迟的初始状态, Ai为层延迟的初始状态;T为目标矢量;Y为网络输出;Pf为训练终止时的输入延迟状态;Af为训练终止时的层延迟状态;E为输出和目标矢量之间的误差:perf为网络性能。

BP神经网络通过学习大量己知数据的内在联系, 能够建立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 从而对新的输入进行预测和判断, 方法直接、简便、建模精度高。BP神经网络模型在计算时, 不需要任何精确的数学模型, 没有任何前提与假设。因此能够应用此方法对国际化程度进行对高校的影响进行评估。

将处理完毕的20个样本的5个输入端和5个输出端的数据输入到神经网络的程序中, 仿真中的结果如图2所示。

模拟得出的方程如下:

1.000*截至2008SCI篇平均引用数+0.077*自然科学类国际组织专家数+0.846*国际会议数目+0.154*2008国家公派留学数目+0.308*媒体关注度=0.731*国际化程度+ 0.385*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数+0.462*院士数目+0.577*学生就业能力+0.577*08三大科技奖项数目

图5是仿真结果的具体表示。从中可以看出体现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程度的5个指标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体现出国际化的程度, 表现在右边国际化程度这一项的系数值为0.731。因此指标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次, 高校的国际化办学策略对其本身综合实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表现在影响体现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程度的5个指标的中, 除国际组织专家数外的四项系数都达到一定的值。其中高等教育的SCI的引用对高校的综合实力的影响最大, 1单位的SCI平均引用篇数的增加可以相应带动高校重点学科数, 院士数目, 学生就业人数以及三大科技奖项数目的连带增长。国际会议的举办对高校的影响紧随其后。可见作为高校国际化办学的主要策略之一, 举办国际会议是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的一项重要形式。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只有加强各国大学间的交流和切磋, 才能取长补短, 不断提高。国际会议有多种类型, 如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会, 参加跨国合作研究, 以课题为中心召开国际研讨会等。当然, 同时也应注意增强大学及其人员在国际交流方面的自主权、自由度。

5 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高等院校国际化办学策略与其综合实力之间的关系。在分析讨论院校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程度的师资交流、学生交流、基础研究国际化等几项指标与大学综合实力的指标关系的基础上, 根据对象的非线性复杂系统的特点, 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BP神经网络模型, 收集整理了中国“985”学校的相关数据, 经过数据的预处理之后, 进行了神经网络的训练, 在得到模型的参数之后, 进行了神经网络的仿真, 得到了研究问题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描述模型, 得到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对大学的综合实力确实有着积极影响的结论, 并给出了国际交流形式选择对提高高校综合实力的具体建议, 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参考文献

[1]Bennell P, Pearce T.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higher education:exporting education to developingand transitional economies[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2003, 23:215~232.

[2]田祥斌.国际化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中的作用[J].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 (9) :63~65.

[3]周学军, 刘颖琦.基于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的教育评估专家评价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 (11) :40~44.

[4]兰雪梅, 朱健, 董德存.BP网络的MATLAB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 2003, (1) :2~6.

[5]柳松青.MATLAB神经网络BP网络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3, (11) :81~88.

[6]宋连莲.中国大学国际化建设研究[D].2006.

[7]孙湘.SCI、ESI、H-index在基础研究评价体系中的功能比较及启示[J].江苏科技信息, 2009, (12) .

3.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篇三

2003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二年,经受了国内SARS不利影响和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考验,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实现了较快增长。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继续保持双增长,分别创造了历史新记录。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农产品对外贸易初步呈现出大进大出的格局。

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1.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基本情况

根据海关统计资料,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40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其中,农产品出口额21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农产品进口额18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1%。农产品贸易顺差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6.1%。

从主要农产品分品种看,2003年我国累计出口粮食2200.4万吨,同比增长48.3%,其中大米出口258.9万吨,同比增长31.7%;小麦出口223.7万吨,同比增长2.3倍;玉米出口1638.9万吨,同比增长40.4%。累计进口粮食208.7万吨,同比减少26.8%。大豆出口29.5万吨,同比减少3.5%;大豆进口2074.1万吨,同比增长83.3%。棉花出口11.7万吨,同比减少26.1%;棉花进口95.4万吨,同比增长3.6倍。食用植物油出口6万吨,同比减少38.6%;食用植物油进口541.8万吨,同比增长68.7%。食糖出口10.3万吨,同比减少68.3%;食糖进口77.5万吨,同比减少34.5%。蔬菜出口552.7万吨,同比增长18.7%;蔬菜进口9万吨,同比减少1.1%。水果出口266.8万吨,同比增长33.8%;水果进口101.9万吨,同比增长7.8%。畜产品出口额27.2亿美元,同比增加5.7%;畜产品进口额33.6亿美元,同比增加16.3%。水产品出口额54.9亿美元,同比增长17.0%;水产品进口额24.8亿美元,同比增加9.5%。

2.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主要特点

(1)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造历史新高。

(2)农产品进口额增加幅度较大,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大幅提高。

(3)粮食出口创我国历史最高记录,同时大豆、油脂和棉花进口也创我国最高记录,蔬菜、水果和水产品出口继续较快增长。2003年我国粮食出口达2200.4万吨,粮食净出口1615.9万吨,这是我国历史上粮食出口最多的年份。同时,我国进口大豆2074.1万吨,大豆净进口2044.6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541.8万吨,食用植物油净进口535.8万吨;我国进口棉花95.4万吨,棉花净进口83.7万吨;2003年是我国大豆、食用植物油、棉花进口最多的年份。2003年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出口继续较快增长,分别达到18.7%、33.8%和17%。

(4)我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仍是亚洲,对欧美出口农产品增长较快。200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亚洲其他国家148.5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9.3%,仍是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农产品出口欧洲30.6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4.3%,是农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农产品出口北美洲23.4亿美元,同比增长25.4%,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0.9%,是农产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场。

别进口农产品55.6亿美元、50.2亿美元,同比增长72.5%、80.9%,分别占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29.4%和26.5%。

二、影响农产品进出口的主要因素

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继续增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包括国际环境、外贸政策、市场化和农产品竞争力等方面。

(一)国际环境因素

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施加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近年来,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缓慢,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连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枝独秀。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先后提出人民币升值的要求,并在一段时期内对我国施加了较大的压力。一些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削减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力图减少贸易逆差,以利于这些国家经济复苏。面对西方国家的压力,我国采取了积极、稳妥的应对措施,一方面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另一方面加快对外开放进程,主动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其中包括扩大进口国外具有竞争优势产品,以释放和化解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二)市场变化因素

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为我国粮食出口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002年国际市场主要粮油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后,2003年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米等农产品价格继续在高位运行。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变化相比,在2003年9月以前,我国玉米等粮食价格同比上涨幅度较小。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资料,2003年1~8月,我国主产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2%,主产区小麦平均批发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3.1%。上述情况表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高位运行为我国玉米、小麦等粮食出口创造了条件。

(三)外贸政策因素

1.我国认真履行有关WTO的承诺。我国认真、全面地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于2002年9月和2003年9月分别接受了世贸组织的两次过渡性年度审议。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成员对我国给予了积极评价。由于认真履行入世承诺,2003年我国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2.积极调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经济全球化是以要素自由流通为基础,国际贸易应按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原理交换产品。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增长幅度较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按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原理,调整农产品生产和对外贸易结构。

(四)农产品竞争力因素

农产品竞争力直接表现为价格竞争力和质量竞争力两个方面,即在产品质量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价格越低则越具有竞争力;在产品价格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质量越高则越有竞争力,这里我们主要从价格和质量两方面进行分析。

1. 价格竞争力

(1)近年来我国粮食价格竞争力有所增强。为了分析主要粮食产品国内外价格差距水平,并尽可能具有可比性,我们基本上沿用了上一年农村经济绿皮书选用的小麦、玉米、大米和大豆的国内外品种。

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小麦价格比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3.8个百分点,近两年国产小麦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

2003年我国玉米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高24.6个百分点,与2002年情况基本相同。虽然国产玉米批发价高于美国小麦离岸价,但由于海运费用及其上涨因素,我国玉米出口到亚洲国家仍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2003年我国大米价格比国际市场高3个百分点,但泰国普通大米加上运输费、保险费、关税、增殖税、装卸费等,进入我国市场仍缺乏价格竞争力。以杭州粮油批发市场为例,2003年10月上旬该市场国产大米(标一晚籼米)批发价格每吨1575元,而泰国大米到港口的提货价格折合每吨2000元以上。

2003年我国大豆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30个百分点,如果按美国大豆到我国口岸平均价格每吨2316.9元计算,也比国产大豆平均批发价低14个百分点,我国大豆缺乏价格竞争力。但对于东北、天津、山东地区的油脂厂,由于靠近产地、产销直挂等原因,大豆流通成本会低一些,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价格差距可能并不明显。

(2)我国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价格优势明显。由于我国农业劳动力价格低廉,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国产蔬菜、水果具有非常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例如,目前我国主要水果价格大都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很多,其中苹果低41%、鸭梨低79%、柑桔低47%。我国气候类型复杂,适合各种蔬菜生长,国产蔬菜价格总体上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1/8至1/5。

(3)我国畜产品有价格优势,但是难以转化为竞争优势。由于农业劳动力价格的优势,我国畜产品、家禽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例如,2003年日本市场上美国生产的冷冻分割猪肉批发价格每吨50236元,澳大利亚生产的整扇冷冻牛肉批发价格每吨53635元。与此同时,我国猪肉平均零售价格每吨10710元,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不到日本市场的1/5;我国牛肉平均零售价格每吨15270元,牛肉平均批发价格大约是日本市场的1/5。但是,目前我国畜产品因质量安全性原因,其价格优势难以转化成竞争优势,无法形成畜产品竞争力。海关统计表明,2003年我国畜产品出口27.2亿美元,只占农产品出口金额的12.69%。

2. 质量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竞争力正在逐步提高,促使农产品质量提高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重视的程度明显增长,二是我国出口农产品必须符合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特别是满足一些发达国家的进口要求。

(1)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及有关制度不断完善。农业部在2001年4月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2003年农业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专门从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并开始实施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目前,我国共有1563个单位的2071个产品通过全国统一认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书。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顺利地完成了农业部系统首批有机食品认证工作,部分绿色食品AA级产品实现了向有机食品的认证转化。认证产品主要涉及大米、花生、蔬菜、茶叶等初级产品和初加工农产品。目前,全国共有6个省12家企业获得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认证面积60781亩,产品规模达28084吨。近年来,农业部制定、修订农产品国家标准450多项,行业标准1550项。农业部开展了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活动,从生产源头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另外,优质专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优质早稻和高产高油大豆等优质专用农产品迅速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粮食产品质量的提高。

(2)农产品质量提高已初步显现。2003年4月农业部定点监测反映,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四个试点城市蔬菜的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比2001年1月下降了21.8个百分点,瘦肉精污染检出率下降了23.7个百分点。从全国情况看,37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蔬菜的农药残留合格率比2003年1月提高了5.4个百分点,16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瘦肉精污染检出率下降了1.4个百分点。自2002年1月欧盟对我国动物源性产品实施全面封关后,农业部对水产品进行了专项整治,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性得到全面提高,并使欧盟解除对进口我国鱼片、小龙虾、鱼麋等水产品的禁令。据统计,2003年1~5月我国对欧盟的水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32%,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局面。

三、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评价与展望

1.我国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正逐步体现出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一方面,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并通过一系列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促进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另一方面,我国根据市场消费需求,进口相当数量国外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农产品进口增长幅度较大。这表明:我国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总体上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更快发展。同时,适度增加一些土地密集型产品还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2.我国破除国外技术壁垒任重而道远。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屡屡遭受技术壁垒和反倾销的限制,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设置了许多不合理的技术壁垒及反倾销制裁。第二,虽然我国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是我国原有的农产品质量管理相当薄弱,全国各地区的情况差异又比较大,农产品质量竞争力全面、稳步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3.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实践表明,应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包括加强国外市场调研和销售渠道开拓、调整农产品出口品种及其比重、加快发展有机农产品和加工品,这既有利于破除国外技术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金额,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又可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改善外部经济环境。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战略储备角度看,我国应控制土地密集型等资源耗费较多的农产品出口,适度多进口一些互补性农产品,少进口一些竞争性农产品。同时,加快贸易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包括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4.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展望。2000~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68.2亿美元跃升至403.6亿美元,近3年平均年增加45.1亿美元,远高于1990~2000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加9.7亿美元的水平,这表明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正在快速增长,初步呈现出农产品贸易大进大出的态势,若干年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有望超过500亿美元,届时将成为继美国、法国、德国、荷兰之后的世界第5大农产品贸易国。

4.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 篇四

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

本文通过具体的调查数据,运用方差分析理论,探讨了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家庭类型、恋爱状态、消费观念等六个定性因素对大学生消费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性别、年级、家庭类型、恋爱状态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因素.

作 者:周丽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浙江,温州,325035刊 名:统计与决策 PKU CSSCI英文刊名:STATISTICS AND DECISION年,卷(期):“”(22)分类号:O212关键词:大学生消费 方差分析 显著性

5.香港大学办学的“国际化”因素分析 篇五

太平洋国际酒店管理学院成立于1995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新普利茅斯市,是一所专业培养旅游及酒店业高级人才的高等学府。学院开设有专科、本科、研究生、硕士及语言培训课程,颁发的文凭及所授的学位均为新西兰政府及其学历资格认证机构(New Zealand Qualifications Authority,简称NZQA)认可,同时亦获得中国教育部的认证。

办学理念独具特色

立思辰留学360新西兰留学专家徐嘉雯老师介绍,学院提供世界一流的酒店管理培训,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先进教育模式,培养具备出众酒店管理技能、丰富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的学生。

6.香港大学办学的“国际化”因素分析 篇六

1. 英文原版教材+全中文授课。

该模式多针对刚刚接触双语教学环境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将英文原版教材中的核心内容、专业术语和基础理论用中文翻译及归纳总结后传授给学生, 并保持传统的授课方式及考核方式。

2. 英文原版教材+全英文授课。

该模式是双语教学最理想的模式, 多在大学高年级中采用, 由外教或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中方教师授课, 采用西方授课方式, 并与国外合作大学的教学标准及考核方式保持一致。

3. 英文原版教材+中外合作授课。

该模式在大学各年级授课中均有采用。中外教师各有分工, 外教承担主要的教学任务及制定考核标准, 中方教师承担“助教”任务, 负责课上翻译专业知识, 课下协助外教与学生沟通, 指导学生学习等。

4. 英文原版教材+中文辅助教材+中英文穿插式授课。

该模式在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较为多见, 也是最易于采用和推广的双语授课模式。教师授课中英语所占比例为65%以上, 并灵活地将中英文进行语码间转换。中文辅助教材多在专业术语及知识点的解释和描述时作为查阅参考, 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高效吸收并掌握英文原版教材内容。

二、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1. 双语课程设置情况

作为中美合作办学机构, 在国际商学院的课程设置中, 美方40学分课程均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中方82学分课程80%以上采用双语教学。以2009级国际金融双学位为例, 见表1。

注:※代表课程开课时间为一至二学年

从表1可见, 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科学。大一以英语等基础课为主,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双语教学的专业课及美方课从二年级开始由浅入深逐渐加入, 这一设置不仅巩固强化了学生的英语能力, 而且突出了专业特色, 知识结构呈现“金字塔”型。

2. 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现状

国际商学院现有中美方教师120余人, 其中中方教师100余人, 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历, 海外归国人员占1/2, 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占1/3, 外籍教师20余人。在双语师资配备上, 学院始终奉行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优先聘任的原则, 并将双语教学能力与教师的业绩考核与待遇挂钩。此外, 学院每年与美国合作校互派访问学者, 美方承担为期一至两周的中方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训课程任务。中方派出3~4名教师赴美国合作校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学习交流, 迄今已达30余人, 该方式有效促进了“外语教师的专业化”、“专业教师的外语化”。

3. 学生的英语水平现状

国际商学院在本科生招生环节将新生的英语高考成绩作为主要参考项, 并在自主招生环节中单独设置英语笔试及外教口语面试环节, 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新生具有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此外, 学院采取四年不间断英语培养, 前两年的课程设置参照英语专业培养计划, 并实行小班授课、分段培养、因材施教。根据学院培养计划要求, 中美双学位及美方单学位的学生需在入学后通过新版托福 (TOEFL) 61分, 或雅思 (IELTS) 5.5, 或HLI/密歇根语言考试9级才可获得美方学位。以2012级金融双学位学生为例, 首次参加并通过HLI/密九考试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5%以上。此外, 学院开展大量与英语相关的比赛及实践活动, 优秀的学生曾多次代表学院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英语大赛, 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对策建议

1. 教材选取及使用

切忌盲目崇拜引进的最新原版英文教材, 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充分发挥中外教师合作授课的优势, 将原版教材与国内的一线优质教材加以取舍整合, 使之既保留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又能满足本院校的双语教学要求。此外, 还要考虑学生的双语接受能力, 循序渐进地进行教材改革。低年级阶段, 双语教学应选择难度适中、语言浅显易懂的原版教材, 为其在高年级出国学习或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2. 教学方法与模式

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与双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密不可分。在英语基础学习阶段, 可将学生进行分段教学, 定期根据最新的测试成绩进行人员调换, 从而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可多采取案例式教学、分组讨论和小组报告等形式, 在需要时给予指导和点拨,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此外, 网络数位教学平台即Blackboard的建立及使用也同样重要, 它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多媒体、网络组成的平台内进行各种课程方面的交流。中方院校应尽快建立与合作校方相匹配的网络学习平台, 使学生在国内学习阶段即可适应在线讨论、作业提交、在线测试等网络学习模式。

3. 评估与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极大的弊端, 双语教学的课程需要全面而科学、公平而客观的评估考核方式。下面以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双语课程生产与运营管理 (Production&Operations Management) 考核方式为例加以说明 (见表2) 。

此外, 在笔试环节中, 可适当减少客观题, 避免学生过分依赖书本, 死记硬背书中的概念及知识点, 导致思维僵化而不能学以致用。相反, 适当增加主观题、分析题, 可在一定程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概括能力。

四、结语

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 双语教学这一合作教育模式起到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不断改革、引进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 同时各高校也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 将中外教育理念及方法有机结合, 从而探寻出一套适合自身特色的双语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卢艳青, 李成威, 张军红.大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9) .

7.大学生非道德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篇七

大学生非道德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大学生道德建设是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关键之一.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却存在较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试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非道德行为进行分析,并对大学生道德教育与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见解.

作 者:刘婷 LIU Ting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刊 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年,卷(期): 6(5) 分类号:B84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行为   心理学  

8.香港大学办学的“国际化”因素分析 篇八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对231名大学生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个性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及防御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活事件的影响,又有个性、社会支持、防御方式的作用,并且各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此外 ,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不仅有直接影响,而且可以通过情绪不稳定及不成熟防御机制产生间接影响.

作 者:曹蓉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哲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刊 名: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0 30(1) 分类号:B849 C93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社会心理因素  

9.香港大学办学的“国际化”因素分析 篇九

对于异地办学的高校独立学院,科研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学科建设等方面同样起着核心作用,而新型办学模式下的科研管理工作,既不同于普通本地高校,又无法完全照搬母体高校原有的科研管理模式和要求,要重新切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科研活动,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因此系统的研究异地办学中独立学院自身科研水平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办学层次,更好地实现办学目标,融入当地经济社会。

一、办学定位

办学定位就是确定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输出人才的位置。由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高校多集中于省会城市,而新兴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沿海开放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是地方政府引进高校办学的历史与现实原因。解决高校办学空间的不足和希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则是高校作出异地办学策略的长远打算。因而,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的定位按照高校的职能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 人才培养应用型

不同于母体高校的人才培养,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为满足地方经济建设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必然以传授实用价值知识为主,培养直接面向社会实践,把科学原理应用到社会实践并转化为社会直接利益的应用型人才。

2. 科学研究服务型

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在创办之初,往往突出强调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但随着按学校规模的基本稳定和教学工作的步入正轨,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提高学术水平,来推动教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独立学院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高校的知识创造与高校知识在校外的传播与应用之间的关系。科学研究服务型的定位,表明它是基础研究在实践中的运用,是针对具体实际目的或目标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其选题内容与地方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成果能比较直接地服务于社会。

3. 社会服务区域型

在异地办学的筹建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是主要推动力量或重要的支持方,政府提供土地和资金,自然对高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寄予了厚望。因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独立学院自身职能扩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地方政府对独立学院的必然要求。总而言之,在此办学定位下,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也就要重点突出为服务地方,把重心放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上来,充分认识到依托地方发展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师资队伍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运行的异地分校,教学形式仍是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为主,而母体高校教师资源对于分校的供给强度,是与母体高校到分校的距离成反比的。同时,随着独立学院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师资队伍建设也就不能停留在原来仅仅满足教学需求和注重教学能力的层面,而应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来提高教师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对母体师资和社会兼职教师进行结构调整,并往科研导向上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增加师资总量

异地办学的前期,独立学院的师资结构往往是以满足日常教学工作需求为主,自有师资的比例不高,来自母体高校的兼课教师一般都只承担教学任务,而不承担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因此,无论是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加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职能方面考虑,独立学院必须多渠道争取外部资源,开源节流,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的自有师资队伍。

2. 优化师资结构

独立学院面向市场办学,拥有较母体高校更灵活的用人制度,在薪酬体系上可以自主调控,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逐步实现优胜劣汰。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的重点应放在人才智力引进上,通过引进高层次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使师资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梯队结构得到加强和完善,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 科研团队培育

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管理制度可以从母体高校借鉴移植,但是母体高校多年积累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无法移植过来的。在团队文化的培育过程中独立学院应该先依托母体高校的学科资源,优先培养出具有一批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资格的骨干教师队伍,然后招收一些母体高校的研究生来学院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从而逐步建立起一个具有一定梯次的科研团队,弥补自身师资总量不足的缺陷。此外,科研团队的建设培育还应积极利用地方企业中分布的各类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骨干,将其引入到学院的社会兼职教师体系中来,开拓团队的合作渠道,提高实践能力。

三、科研架构

在明确服务型科研的定位后,如何增进教师与地方的联系与互动,在学校内整合资源搭建起多层次多方面的科研组织架构,就成为科研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 学科建设层面

从学院内部的学科布局来看,应着重选择与地方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结合得较好,具有一定的学术基础和潜力的学科,集中有限的学科建设资源,予以重点支持,通过重点学科的建设,凝炼学科方向,并体现出自身的学科特色。

2. 学术组织层面

一方面,学院以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为主线建立学术组织,可以保证学校内教学工作的稳定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又便于学校在进行二级管理时能落实具体的管理组织对象。另一方面,学院应鼓励内部多学科交叉,积极争取外部资源和企事业单位的长期合作,并以此来建立一种动态的学术组织,既能保持服务型科研体系的活力,又能为教师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切实的组织保障。通过上述两类学术组织的建立,独立学院可实现教学、科研的二维矩阵模式,取代原有的教研室、研究所分别单独设置模式。

3. 产学研平台层面

学院应加强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合作交流,积极主动争取政府的资源支持,在其引导下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服务平台或合作模式,例如与地区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地方优势主导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参与各类科技成果交流对接活动,等等。

四、母体资源

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对于母体资源因受空间距离的限制,往往无法获得教学设备、实验设备等硬件性质的资源,而只能获得软件性质的资源支持,具体可划分为学科资源、管理资源、品牌资源三大类。

1. 学科资源

具有多年办学经验和文化积淀的母体高校,其自身的学科体系已十分健全,并都取得了硕士学位点或博士学位点。在多年的学科建设历程中,母体高校的学科优势已发展成为各级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因此,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要充分利用母体学科建设的成果和整体学科优势,为所在异地的办学所用,以母体已有的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以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础等作为异地校区的依托条件,使异地校区的学科建设能够以高起点、大目标、快节奏地进行学科规划和建设。其次,在学科设置上应尽量依托母体的高水平、强影响的学科(群)的优势背景,引入母体的特色和优势学科,有的可以结合异地的实际条件和资源优势建立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的分室(分中心)。当然,这些不是母体学科的简单复制或延伸,而是在母体现有学科综合优势的基础上,保持与母体学科的紧密联系,并跟踪发展,进行群体整合,实现优势互补。

2. 管理资源

在异地办学的过程中,借鉴或移植母体高校的管理体制,并由母体高校委派管理领导班子,成为大多数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的选择,从实际效果来看,其优势是可以继承和发扬母体高校的管理风格,并有助于延续母体高校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相比母体高校自身所处的环境,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办学体制灵活和机构精简的特点,使得母体高校的管理机制在这里更能发挥其积极影响,推动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母体高校严谨踏实的科研作风能为独立学院的科研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在服务地方时能更好地整合团队紧密合作,提高竞争力。

3. 品牌资源

办学母体最大的无形资产就是品牌,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办学上档次、招生成规模,主要靠的是母体高校的品牌和社会信誉,形成属于自身的办学资源,从而具备了既有公办大学的信誉和品牌,又有民办大学灵活办学机制的特点,有效弥补了社会对民办高校声誉和质量不信任的不足。独立学院与办学母体之间与生俱来的亲缘关系,可以帮助独立学院在对外合作交流时更容易获得合作方的信任和好感,给对方留下母体高校是其最高技术依托和保障的印象。

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依托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的优势资源,使异地办学区域内的经济建设与文化教育获得了一定的平衡发展,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但是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的探索实践时间还很短暂,目前,一些学院还处于边开办、边建设的境地,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要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将离不开科研这一重要职能,在校园建设基本完成、管理秩序和教学秩序基本稳定后,需要及时将工作重心转入加强学科建设上来,充分利用各类办学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素养,这是学院最重要的任务和经常性的工作。

摘要:本文从异地办学的特点出发, 综合各个独立学院异地办学的实际情况, 由办学定位、师资队伍、科研架构、母体资源四个因素进行分析, 并结合实践经验对今后科研发展规划做出理论探索。

关键词:独立学院,异地办学,科研管理

参考文献

[1]许为民, 林伟连, 楼锡锦.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2]王培松, 冷泽冰.关于高校异地办学的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 2005, (4) .

10.香港大学办学的“国际化”因素分析 篇十

2012年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发酵”、部分地区局势激烈动荡、以及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应进一步调整战略,积极应对。

紧紧把握国内、国外发展两个大局,努力为国内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国内的发展是我国根本战略利益所在。我们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外交外事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努力化解因国际金融危机、部分地区局势动荡、以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我国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努力化解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矛盾,为国内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稳定的周边环境。为此,我们应当始终不移地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方针,不因为眼前局势的变化而发生动摇。尽量避免矛盾的激化、危机的加剧。

综合运用我国的实力和优势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同各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对邻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是中国同各相关国家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基石。面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通过继续深化同各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稳定同相关国家的外交关系和友好往来,逐步破解外交难题。发展经贸合作与交流要服务服从国家大局,要坚持实现平等合作,互利共赢;要妥善处理合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避免野蛮式开发,避免因此而激化与当地民众的矛盾。要提高对外经济援助的效率,讲究方式方法,符合国际规范,多参加由联合国主导的国际多边援助。要加强文化交流,政党外交,多角度、多层次促进国家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软实力的增强和国际文化影响的扩大,不能急于求成,避免授人以柄。当前,美国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军事力量,但经济却陷入危机当中。它已经不可能像二战后、冷战时期那样援助欧洲和亚洲的盟国。在西方遭遇二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时,美国自顾不暇,无力救援其他国家。“重返亚太”更多的是炫耀军事力量和军事存在,不仅不能帮助亚太地区重振经济,而且还会导致地区的局势动荡,危及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东盟国家对美国的“重返”态度就不完全一样,有些国家就担心美国的介入会加剧南海紧张局势,使小国成为中美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11.香港大学办学的“国际化”因素分析 篇十一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其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家庭和大学生个体不良的人格倾向,此外,大学生群体所处的特殊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独特的发展任务也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素。关键词: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大学生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越来越突出的趋势,很多研究都报告了很高的比例,突出表现在抑郁、焦虑、强迫、自信缺乏和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其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从环境来看,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和家庭。从大学生个体来看,其心理问题往往与他们不良的人格倾向有很大关系,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应对方式、自我概念、归因方式、社会比较方式、社会支持以及人际关系等。此外,大学生群体所处的特殊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独特的发展任务也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心理困扰日益加剧,心理疾患发病率随之上升,这几乎是一切国家在其现代化过程中都难以避免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期社会的剧变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造成适应困难。1.社会转型,价值多元

对价值的追寻是人类长期以来孜孜以求而又备受困扰的一件事。社会转型期间,一方面,旧的标准或规范已经失效,新的规范或标准一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存在着规范缺失;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日益开放所带来的多元化,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安全感;此外现阶段存在的一系列诸如贫富分化加剧、金钱至上、道德失范等问题,这一切都会对大学生们产生冲击,需要他们去回答,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们的适应困难。2.高校扩招,收费提高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收费并轨体制的实行及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青年学生有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学费大幅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剧增。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对4省区20所高校的调查,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经济困难比例约为20%,特困生比例为8%。农、林、师范类学校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超过30%,特困生比例超过15%。走进大学校园的经济困难学生不仅要面对所有大学生所必须面对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还要克服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困难。以往凭借学习成绩的优异而支撑起来的自尊在评价更加多元化的大学校园里遭到了挑战。经济上的拮据导致了经济困难学生生活上的窘迫感、交往中的自卑感、对家人的愧疚感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感。很多研究表明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学生。经济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3.社会竞争,就业困难

随着人才培养和就业制度改革中引入竞争机制,大学生感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在毕业分配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社会机构改革、下岗人数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社会向大学生们提出了日益苛刻的用人标准,为了在剧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学生们在学习、考证和参加各种兼职等实践活动之间疲于奔命,压力陡增。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基础,家庭生活环境各种因素中家庭气氛、父母的教养方式等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家庭气氛

家庭中父母之间、亲子之间的言语及人际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这种长期的影响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累效应。父母关系不良、经常吵架甚至相互敌视、家庭气氛紧张,尤其是父母离异,往往会使子女形成冷漠、孤癖、自卑、多疑等不良l生格特征,这些不良人格特征会使得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私、敌视心理和道德方面的缺点。与父母关系较差或很少与父母联系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忧虑。2.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从不同方面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否定的、消极的、拒绝的等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起到了一定层面的负面影响;而肯定的、积极的等教养方式则对子女的个性特征、社会交往、自我评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大学生群体心理因素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正处于心理延缓偿付期,为建立自我同一性而进行的自我探索活动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面临着独特的心理冲突。1.心理延缓偿付期

所谓心理延缓偿付期的意思是:从年龄和生理上讲,绝大多数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既然是成年人,相对应地,就应当承担成年人的义务,但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间,鉴于此,社会合法地延缓他们承担责任的时间。即便如此,还是会对大学生产生很大影响,突出的表现就是成人身份与经济、社会地位的不匹配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心理冲突。2.对自我同一性的追寻

自我同一性是指大学生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也即是回答“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必须仔细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他们自己及社会的知识去回答它,并借此做出种种尝试性的选择,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就意味着大学生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我已经是什么、“我想成为什么”和“我应该成为什么”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这种自我探索的过程往往是和困惑,甚至痛苦联系在一起的。四.个体心理因素

从个体心理的角度,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他们不良的人格倾向有很密切的关系。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不良的人格倾向或与人格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应对方式、自我概念、归因方式、社会比较方式、社会支持以及人际关系等。1.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指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它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介调节因素,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并进而调节着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自我防御机制,是指大学生在面临压力与冲突时内心产生的一种摆脱烦恼、减轻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适应倾向,主要有推诿、压抑、否认、合理化、幻想、退避等方式;心理调节机制,是指大学生在面临压力情境时采取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调适行为,主要有调整心态、调整情绪、调整认知和总结经验等方式;外部疏导机制,指个体在面临压力时借助于外部力量和外在手段以减轻内心焦虑的行为方式和手段,主要有转移、宣泄、倾诉求助等方式。从应对效果的角度来看,可以分成积极的应对 方式、消极的应对方式和中间型的应对方式。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其消极的、不成熟的应对关系有显著的相关。2.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意指大学生对自己人格的认知,是大学生感受和理解自己各个层面的方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可能是正确的、积极的,也可能是偏倚的、消极的。自我概念不仅影响大学生现实的行为方式和对过去经验的解释,而且影响大学生对未来的期望。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探索的关键期,由于自身发展的不成熟,他们的自我概念往往和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焦虑、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的根源往往与他们偏倚的、消极的自我概念显著相关。3.归因方式

归因方式是大学生对他人的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韦纳的研究表明,每一维度对动机和情绪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在稳定维度上,如果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在控制性维度上,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则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大学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往往与他们在归因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动机偏差有密切关系。4.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是大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品质、观点和行为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它使大学生产生新的自我知觉、自身处境知觉及生活质量知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情绪状态和对未来的期望,从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在社会比较方面的总体消极特征较为明显,或者在社会比较的控制感方面的外控程度、易比性上的对社会比较的依赖程度、体验性方面的自我怀疑等负性情绪强度、突出性上的偏执程度较高,属于“消极的社会比较组”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那些在社会比较方面总体上具有相对积极 的特征,或者在社会比较的控制感方面具有适宜程度的内外控特点,在易比性方面对社会比较能够灵活运用,在体验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自信,在突出性上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选择社会比较的对象、事件和看待比较的结果,属于“积极的社会比较组”的大学生。刻板的社会比较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5.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以大学生(被支持者)为核心,由大学生和他人(支持者)通过支持行为所构成的人际交往系统。它包括三个维度:客观支持(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独立于大学生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主观支持(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是大学生在社会中受到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大学生的主观体验密切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使用社会支持的多少)。社会支持在心理健康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对身心健康的增进及维护。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果,获得客观支持较多、主观上对获得的支持较满意、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高的大学生能保持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差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较差。6.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必然会碰到、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之一。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指出:人类心理的适应,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心理的病态,主要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调而来。大学生无法避免的人际关系会使他们产生各种心身症状,终止这种关系,症状则立即消失。就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如果处理不好,也会成为持久而顽固地困扰他们日常生活的因素。可见人际关系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始终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就是同学关系。存在入际关系问题的大学生,往往同学关系不好。同学关系中有一种非常特殊、也十分容易出现障碍的是同室关系。有研究表明,引发大学生心理适应障碍的原因中有35%涉及同室关系。此外恋爱也是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参考文献:

[1] 李强.社会转型期我国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干预[J]. 理论与现代化,2003,(6).

[2] 谢言梅.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大理学院学报,2006.5(11)[3] [美]Erikson,E.H.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孙名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 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 [J].心理科学,2005,28(1)[5] 张华东.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实证研究: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分[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2004.

[6]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2005.

[7] 欧阳丹.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3,(5). [8] 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40(1).

上一篇:藏族民间舞蹈 说课稿下一篇:县委书记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