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红楼有感

2024-08-01

北大红楼有感(精选11篇)

1.北大红楼有感 篇一

10月23日,点点细雨为深秋的北京更添几分凉意,但这并不能阻挡同学们的热情。上午8点30分,选修“文学学科史”这门课的中文系学生从学校出发,前往位于五四大街29号的北大红楼——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在孟登迎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大量有关新文化运动的图片和文物,回顾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风貌。在红楼一层,同学们看到了经复原后的李大钊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的办公室、毛泽东工作过的阅览室以及北大学生上课的大教室,并且观看了一个有关红楼历史的小影片。

北大红楼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原为北京大学第一院,因其主体由红砖砌成而得名。这是一座包括地上4层、地下1层的“工”字形长条建筑,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1961年3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向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

馆内基本陈列为新文化运动陈列专题展览,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分为“共和制度下的社会变革”和“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第二部分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分为“高扬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以及“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第三部分为“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分为“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参观结束后,一位姓邓的同学深有感触,还在陈列馆的留言簿上写下了自己的感想。“我们当代青年应继承五四精神,发扬光荣传统。革命先驱的爱国主义热情是我们必须具备的。”

2.寻访北大红楼再现日军罪行 篇二

然而在我所查找到的有关北大红楼从1938年到1943年的文献资料,如《北京大学校史》、周作人的《北大感旧录》、冯纲的《敌伪监狱见闻》、邓之诚的《南冠纪事》等等,在这些记载中对北大红楼的总结竟用“人间地狱”一词,是什么使这座圣洁的高等学府变成了“人间地狱”呢?笔者决定到北大红楼去寻找答案。

在资料中记载,建成之初的红楼是这样布局的:一层几乎全部是图书馆,二层是校内行政部门和大教室;三、四层均为教室。当时的北大红楼被北大的文学院所使用,称为北大第一院。现在的北大红楼已经被辟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一层作为展室,展出大量的实物,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北大红楼的历史风貌。

笔者在红楼里想寻找到有关“人间地狱”的样子,却一无所获。无意间在大楼的入口处,看到一个很不起眼的楼梯通往地下一层。顺着楼梯走到地下室,地下室的走廊长长的,贯穿全楼,走廊的两侧是数十间面积很小的房间。虽然我去的时候是白天,但是空荡荡的走廊,依旧使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据文献记载,1938年到1943年,日军占领北大红楼,将这里作为日本宪兵队本部,而眼前的地下室就是宪兵队本部的“留置所”(拘留所)。在周作人的回忆录中是这样记述的:“北平沦陷后,民国二十七年(1938)春天,日本宪兵队想要北大第二院做它的本部,直接通知二院,要他们三天之内搬家。”北大二院是北大理学院所在,二院里有很多珍贵的仪器,如果日本宪兵队进驻,这些仪器必然被毁。当时北大已经南迁,留平的教授们紧急协商,上书汤尔和。七七事变之后北平沦陷,1937年10月,日本扶植汉奸筹建统一的华北伪政权,12月14日,在北平成立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汤尔和为议政委员长兼教育部总长。汤尔和出面与日军商议,决定牺牲北大第一院给日本人,作为宪兵队本部使用。就这样,北大第一院沦入敌手,一院的地下室成为宪兵队的留置所,许多爱国志士被宪兵队逮捕并关押在这里,遭受非人迫害。

据笔者找到的从这座“人间地狱”走出来的幸存者回忆说:“留置所中间为东西纵向的通道,南北两边的房屋为刑讯室和牢房。东侧的刑讯室内放有刑具;西侧为牢房,每间有4平方米,放一个马桶,还要关押好几个人。”我打量着红楼地下室的格局,与幸存者描述无异。

在北大红楼的地下室曾经关押了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大批进步教授,如邓之诚、蔡一鄂、侯仁之、蓝公武、张东荪等人。被关押在北大红楼的蓝公武教授,他1931年后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高等院校内宣传抗日救国主张,1940年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关押,在狱中坚贞不屈。侯仁之是当时燕京大学的教授,据他回忆,燕京大学是美国教会创办的学校,在日本占领北平的初期还能保持相对的平静。但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燕京大学随即遭到日本人查封,这时在燕京大学任教并兼任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副主席的侯仁之和一些燕大教授被日本宪兵逮捕,被关押到位于北大红楼的日本宪兵队监狱。当时在押的燕大师生大约20余人,被分别关押在同一过道的不同牢房之中,与侯仁之一同关押在牢房中的是一位青年学生——孙以亮,他就是后来成为著名演员的孙道临。侯仁之在兼任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副主席的时候,接受党组织的委派,秘密协助爱国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前往解放区或大后方,据侯仁之回忆,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仅经他负责联系前往解放区的学生便有三批。日本人在监狱中多次对侯仁之进行刑讯,但侯仁之对此闭口不提,无论日本人用何种方式对他进行威逼利诱,他都一口咬定自己是基督教大学教授。侯仁之的坚强不屈保住了燕京大学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输送学生去解放区参加抗日的秘密。

张东荪是著名哲学家,他在燕京大学教书期间即与中共地下党接触,介绍学生离开北平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或西南大后方进行抗日活动。张东荪的言行,早为日本宪兵注意。1941年12月8日,日本对美国宣战后,日本宪兵包围并强占了燕京大学,张东荪与其他10名燕大教授被捕。他先被送到日本宪兵队,不久押送到北大红楼的日本宪兵队本部留置所,与赵紫宸一起关在第16号牢房。因为张东荪早年在日本留过学,又是当时的知名哲学家和学者,日本宪兵企图拉拢他为日本人做事,许诺要请他做教育部长等职,都被张东荪回绝了。他回忆说:“日本人希望我答应与汪伪政府合作,我便以狡猾的态度对付之。我说:‘我一向是个国民党的反对者,汪精卫是国民党,其政府亦是国民党,决不能与之合作。”接着日本人又要求张东荪向在留置所中关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加以劝诱,使其感化、招供。张东荪回答说:“共产党不是捉、打、杀所能扑灭的。”日本人一看软的不行,就开始对张东荪极尽凌辱,不给他饭吃,冬天用冷水浇泼他全身等等,张东荪绝不屈服,以自杀抗争。日本人无奈,关押张东荪两个月后,将他转送日本军部监狱继续关押。

同样在北大红楼宪兵队本部留置所监狱关押的还有燕京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邓之诚,据他回忆:“宪兵队审讯时,无不用刑求者,有批颊,有水淋口鼻,有灌水等。灌水,引犯者至浴室中强饮满腹,以足蹈腹,水从耳鼻中激射而出,最为残酷,往往有致死者。”那些被用刑者哀号凄厉,惨不忍闻。邓教授的回忆已然令人心惊胆战,而方军的《我认识的鬼子兵》中记述的北大红楼日本宪兵队用刑的残暴,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日本宪兵队的队长在联席会上曾向其他部门介绍经验,他们在抓到抗日分子后,用刑时在其前面放一群狼狗,其后煮一大锅开水,抗日分子后退就要跌进煮着开水的大锅,不退,狼狗就会撕咬他们腿上的肉。1943年,日本宪兵队撤出,将北大红楼交还给伪北大。据资料记载,日本宪兵队虽然撤走了,但是红楼后边广场东墙下的烧人炉还在;红楼地下室的白墙上还留有关押在这里被拷打的中国人飞溅出的斑斑血迹。

这些回忆和依然矗立着的北大红楼无不是在控诉着,日军将本应是圣洁的象牙塔,变成了“人间地狱”,历史是不能忘却的。

3.北大学习有感 篇三

按照市财政局的统一安排,我于2009年11月2日——11月6日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封闭式学习。虽然时间非常短暂,但收获颇丰,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夸大其词,本次学习本人将受益一生,其收获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解、引、展、净。

解,即答疑解惑。我1997年实现了角色转换,由一名理论学习的大学生变成了一名基层财政工作者,时至今日已经整整12个年头了。时间在变,年龄在长,而比这变得更快、变得更复杂的却是经济发展的形势。十六大、十七大.....党的不断出台的新的方针政策需要我们去学习,但更为突出的是2008年10月份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相比十年前的亚洲经济危机而言这次来的更快,范围更大,影响也更深,而最关键的是:这次我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了,我是身在其中的一员了。我不能只是单纯被动的接受着它的影响,我需要学习面对它、认识它并应对它。曾经十年前的理论都已变成历史,和日新月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尤其是全球一体化后的经济形势根本无法合拍,而基层工作的立足有限,视觉有限,不能拨开挡在眼前的迷雾探究其中的所以然,因而这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迷茫: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面对出口每年60%以上的经济拉动,我也曾深深的恐惧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当所有的疑问都堵在心里找不着出路的时候,代鹏教授的《宏观

经济学与公共政策问题》让我第一次以客观、历史的站位去看待本次危机及危机影响下的中国经济。他庄重的告诉我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都产业结构单一,长期过度消费的物资主要依赖进口,而我们中国经济的增长虽然主要来源于海外,但绝不依赖于海外,出口并不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唯一方式。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得益于第一代领导人给我们打下的经济底子:共产党执政的国家管理形式给了我们稳定,“两弹一星”支撑的国家防御体系给了我们安全,以重工业为主的完备的、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给了我们一个发展的基础,而建国初期的人口政策客观上也给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动力。本次危机对于国内经济结构单

一、主要依赖进出口的国家的经济打击是致命的,也是难以恢复的,如美国现在面临着就业下滑、社保破产、美元贬值、产业空心、政府破产等八大问题,且这些都是自身环环相扣的内部问题,想解决它们甚至其中的一个那是一个字:难。而本次危机对我们的影响主要是出口减少,国外市场萎缩我们可以把眼光拉回到国内,完备的产业结构基础、广大的国内市场,加上自给自足的经济理念,只要我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那么降低危机对我们的影响甚至把它消化掉不是不能实现的目标。

引,即引导思路。既然决定把眼光和手脚放回国内,需要我们做两方面工作。

一是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的脱钩。如果说80年代的改革开放让我们搭上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给我们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么现在的 火车头正在驶向深渊,我们要做的是尽快实现

与其脱钩。如果这场危机来的早几年,我们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可能无能为力,如果这场危机再晚来几年,我们会因为与西方世界联系太过密切而被它拖进深渊,此时的金融危机对于我们来说,大有雪中送炭之效。

二是加快发展国内市场。刘玲玲教授在《公共财政—政府经济政策调控于财税政策分析》中强调:要充分发挥我们完备的工业基础的优势,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要双管齐下。目前投资主要以中央政府投资为主,而中央投资主要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水电路气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等项目,就目前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困难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是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在安全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下,我们更应该着重打造拉动消费的新举措。960万平方公里的市场、14亿人口的消费群体,完整的工业体系、城市化的目标,提高城乡生活质量需求、居民天文数字的存款....所有这些要素要是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有产、供、销一条龙的条件和优势,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法相比的。

而优先发展教育、医疗、住房和三农就成了我们扩大内需的的重中之重。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过程中,人—作为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要素举足轻重,而从教育支出占GDP比例看,世界平均水平为6.1%,发展中国家也能达到4.2%,可我们只有2.7%,增加财政投入、改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建立覆盖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应该着重解决医疗公

平(城乡医疗服务)、医疗效率、医药定价制度和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住房要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要从低收入者—廉租房、工薪阶层—经济适用房、高收入者—商品房的出发点去实现居住公平,实际操作中要加强对土地出让金的管理;作为农业人口大国的第一产业,作为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改变忽视对农业投入的传统观念,继续增加农业产业投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让农民增收,尽快完成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小城镇化的转变过程。

展,即展望未来。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中称:“我们的经济已经企稳向好了”,“世界经济的复苏是缓慢的,曲折的”,“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很不稳定、不巩固”.....是呀,我们GDP每增加一个点可以提供80万~130万个就业机会,中国每年的就业需求是900万个,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增长必须保持在7%以上,因此保增长将是我们一段时间的国策。没有蛋糕怎么切都没有用,蛋糕大了,切错了却可以调整,现在正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这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原来的保守思想,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我们的月GDP增幅由年初的6.1%回升到了8.9%,而三驾马车中投资贡献6.2%,消费贡献3.8%,对外贸易贡献却是-2.9%,在出口零贡献甚至负贡献的情况下我们的经济依然保持了增长,更说明我们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了效果,我们的措施是得当的,是对的,但我们经济基础的还是不稳定、不巩固的,主要体现在发展的不平衡上,包括地区间的不平衡和行业

间的不平衡等,这种普遍存在的不平衡客观上又要求我们必须把外需导向向扩大内需的结构性调整和产业间的调整作为今后的长远之举。

当然,以上所有的一切都得以财政收入的足额实现来保证,所以以税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也就提上了我们的日程。收入导向性将成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增加收入的理念将影响税种和税率的增减变化,相应的税收征管体系也将随之改变,在取消出口退税和大幅增加消费税的同时,增设财产税将是时间问题。因为财产税能让百姓与地方政府关系变得更密切,因为关系密切老百姓才会主动去关注政府行为,因为关注行政行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监督,所谓的社会公正、公开、公平才能得以实现和保证。我们的教授说:这是一个变革,一个不亚于78年对外开放的变革,因为那次是打开了我们的窗,而这次是把国民的眼睛重新拉回了国内。

随着扩大内需的不断实行,公共事务将不断增加,这就使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配套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面对基层财政困难的状况,中央在推行省管县和乡财县管时不能搞一刀切,应该区别对待,在税制改革中除考虑增加地方政府收入外,还应该考虑改革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适当增加县区转移支付数额。因为只有县乡财政充足才能最大限度的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根本的稳定,并最终走向城乡共同富裕。而黄恒学教授的《财政风险管理》则在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财政风险不是财政问题,是社会问题,因而财政风险是一种社会风险。当社会中的私人风险

大于公共风险时,整个社会和财政是安全的,反之是可怕的,怎样去化解风险呢?一方面靠党---改革、控制、预防,另一方面靠群众---人民富裕,提高社会化解风险的能力,人民富裕是目标。

净,即净化心灵。宪法规定每一个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权利和义务本就是同生兄弟,同样,一名国家管理人员权力的行使始终伴随着责任的承担,相对于其他社会成员来说,角色的复杂性会带给我们比常人更多的要求和压力。闻闸教授的《领导干部的演讲艺术》指导我们怎样更好的面对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怎样用最直接的口头和肢体语言实现与人更好的交流,从而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而张智勇副教授的《干部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告诉你压力是怎么回事,适中的压力是什么尺度,为什么是应对压力而不是克服压力,还告诉你最简单的一句话:不要说别人懒惰。因为懒惰是一种价值判断,永远没有客观标准。从中我更深切的体会到:工作不但要讲究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有时候自己的心态和观念会影响甚至改变事态的发展,因为,人是所有事务中最灵活、最机动的主导者。

红楼前,我站在未名湖畔望着对面的博雅塔,感受着一百多年沉淀在这块土地上的东西,闭上眼睛,深深吮吸一下厚重的北大气息,脑子里回放着与它们息息相关的曾经的镜头:慷慨激昂、意气风发的芸芸学子,博古论今、融贯中西的文化艺术大师,高举火炬、前仆后继的革命理想指引者.....而今天我站在了这里,虽然只是短短的五天,可我好像看到了一百一十多年的风雨,并

吸收到了储存在这块土地上的后人积攒下来的营养。

站在季羡林先生的外文楼前,看着它前面几十年银杏树下金黄色扇形的落叶厚厚的铺在依然翠绿的草坪上,与旁边尚未融化的2009年第一场积雪相拥相依,我仿佛化身成一个老者,着一身灰蓝色布衣融入进这幅天然的水墨画中,听着来自西伯利亚的风声,脑子里回想起侯景新教授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和张辛教授的《诗书画与人生》的讲给我的东西,我再次告诉 自己:

4.读《北大高效学习法》有感 篇四

李炳华

“读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因此,掌握高效读书方法也是我们必备的能力之一”。打开高效学习法这本书封面,这一段简洁的文字说明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睛,让我想要一探书中的究竟。是的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如何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高效率的学习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北大高效读书法为我们想要成为读书的成功者,指明了一个方向。

目录一共把本书分成了六章,其中强化你的学习动机、提高成绩的方法、增强你的记忆力这前三章,为进行成功学习作了简要说明,而“如何学好各门功课”则是具体到了实际操作的层面。书为我们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作用点,学习使用的力度,不失为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指出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的养成来自于平时的时间点滴,而养成了的好习惯可以终生相伴,好习惯用到学习上更是如此。诚然学习是一个求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所谓千日之功也。这个功夫全要在平时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上面。有了好的习惯,才会有好的行动,进而就会有好的回报。一些平时习惯好的,并进而考上了各类名牌大学的学习尖子就是好的证明例子。

请看北大学子如是说的:“学时专心致志,玩时酣畅淋漓,在学习的时候就不走神;对待任务雷厉风行,说做就做,一做就完,绝不拖泥带水;对每一项学习任务,无论大小一律认真对待,不马虎了事等等,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养成了一些习惯,获益匪浅,直到了大学,仍然保留了很多高中的习惯”。

那么什么叫做好的习惯?那些习惯比较适合学生呢?人人都想达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但那是一种理想。多数的学生都是从一字一句、一言一行学起,从点滴做起的。好习惯来源于平时的养成,老师的因势利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是二个相辅相存的环节。如把学习语文、英语的早读课这种习惯反复多次后,再坚持一阶段时间,过后回头一瞧,会发现原本的与现在的大不相同了。这就是习惯的养成。高效率课堂的得来,也是平时的一种积累和习惯的养成。比如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不能少的三步曲,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几个步骤,把握知识的要点。学有余力的学生下了课,还可能会把课堂笔记和自己在听讲中领悟到的道理拿出来反复比较,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甚至前后进行联系,融会贯通,以便能总结出一点规律。再如学完了一章节或一单元后自己总结,有什么重要的定理、公式、概念等等把它吸收消化等等。平时要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分清轻重缓急,一件件先后次序,这样不仅避免了到期没完成的任务,也可以使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再比如到了高三,学生就要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牺牲一切可牺牲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充分利用早、中、晚时间进行学习,同时还要时不时地把高一高二的笔记翻出来回顾,我以前所教的学生到这时为止,他们自己有几本平时整理好的难错题,不失为一种学习的有效途径。真象北大学子所说的:“碰到想不明白的题目或道理,我一遍遍地思考,而我恍然大悟时,高兴得简直比喝了一大杯冰水还舒服。星期天,本可以好好睡觉休息,虽然我也很累很困,但我仍然无法放下课本,放下钢笔”。与困难抗衡的确让人疲惫,但当你胜利时,心中会无比畅快。

5.读《摇着轮椅上北大》有感 篇五

郭辉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女孩,她的梦想是当一个舞蹈演员,是命运偏偏就捉弄人。那天在上体育课,练习跳远的时候郭辉不小心崴伤了脚。被细心的母亲发现了,就带她去了医院。可去医院后,母亲十分后悔,因为如果不去医院,用不了几天她的伤就会痊愈了,可这一去,医生却误诊了。第一家医院说是滑膜炎,连打了三四针可一点用都没有;第二家建议用中药;第三家是权威医院,最后的切片结果终于出来,是滑膜结核。结核是可以治愈的,于是郭辉住进了老家长沙的一家专业医院。

可在1982年10月的一天,她突然高烧不退。三天后的一个夜里,她问母亲:“妈,我的身子呢?我的腿呢?”妈妈说:“不是在这里吗?”“可我怎么感觉不到?”她用手狠狠的捏自己的双腿,可一点感觉也没有,刹那间,她发现自己下半身瘫痪了。她妈妈立马帮她换了一家又一家的医院,进行开胸手术,她早已习惯了这种疼痛,因为她跟本感觉不到……

接下来的日子,她在她那个两平方米的世界里生活,甚至有一段时间想到了自杀,可有一群小伙伴们在门外给她唱歌,讲学校里的事。这样才让她感觉要活下去。就这样过了一年。母亲一直都在照顾她。郭辉用了三年时间自学了全部的初中、高中的知识。

郭辉已经好几年都没出过门了,爸爸为她买了一辆手摇车,推她出去。一次,她遇见了张老师,她说:“最近学校办了一个英语自学考试大专班,像她这种情况可以报名。”于是她去上课了,刚开始的课程让她很不适应,毕竟她只有小学程度。健全人都嘻嘻哈哈,心不在焉,都往窗外看,根本没听老师讲课,而郭辉十分认真,毕业考试的时候,只有郭辉一次性全部过关。接着她去报考自学本科,也依然学的很好,老师十分满意。一个月后,山东大学正式授予郭辉英语硕士学位。

她给北京大学的沈弘教授写了一封信,教授回信,告诉她北京大学十分欢迎她,她录取了。她赶到了北大考试。分数出来了,出乎意料的是自己居然考了第一!但麻烦也同时敲门了。因为北大从没招收过如此重残的博士生。这时,沈弘教授说:“在国外,我从没听说过因残疾而被大学拒收的先例。”后来经过商议,终于正式录取了她。

6.一曲红楼殇-读《红楼梦》有感 篇六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读黛玉的《葬花吟》,读出黛玉心中的孤寂与悲伤;看新版《红楼梦》,悟到的是人生的繁华与苍凉。

我是从宝玉快要娶宝钗时开始看的。我看见了那一大家庭的虚伪、可怜、还有,累。是的,他们活得真累!凤姐骗宝玉说:给你娶林妹妹可好?原本宝玉丢了玉也失了心的,可一听径直从床上弹起:好啊,好啊!满目惊喜,神情煞是可爱,令人不禁莞尔。宝玉对黛玉的爱,痴迷的,难以割舍的,紧迫的,就像曾经说的一句:我是为林妹妹病的。感情真挚,溢于言表,令我感动。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会是一个骗局。凤姐她们骗了两个单纯且执着的人,她们的骗局也注定要付出代价,代价也在后面一一体现且惨痛,惨痛到令人又有些不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其实她们充其量也只是别人的玩偶,天意弄人,顺着早已铺好悲剧之路一步步走下去,伤痕累累,血泪斑斑。

我发觉蒋梦婕演的黛玉很好,她将黛玉死前的绝望挥洒的淋漓尽致。烧手绢焚诗册时绝望的笑,自嘲的笑,让我心中莫名压抑。我想阻止:黛玉,为什么要烧了这些?你宝哥哥会一无所有的!可她用空洞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我:不!今生已还尽了泪,我什么都不愿留!黛玉啊,你真是个傻瓜,一个执着的傻瓜。可现在你执着的令人害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今生的绛珠仙草已为神瑛侍者流干了一世的泪,烧了罢,烧了所有的爱,所有的怨,前世今生,互不相欠。

临终时你说:宝玉,宝玉,你好好是的,你没有再叫宝哥哥,而是悲愤的叫着宝玉!你好?好什么呢?好狠心吧。不过我想,应该是好好的活着,纵然有千番怨,万回恨,也是你前世欠他的,今生注定的。所以你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你走了,那个叫林黛玉的如诗如画的传奇女子的一生就此定格。就像曾经有人说过的一样:真正的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你确实做到这点了,你就这样淡淡的去了,只留下一身的愁怨与孤寂让世人评判、叹息。

这边满目凄凉,黛玉魂归离恨天,那边张灯结彩,宝玉混娶薛宝钗。这是怎样的戏剧性呢?可悲、可叹!贾府的那些人拆散了一对有情人,最终,黛死,宝疯,钗怨。这样的结局她们也不想要吧?可这样的结局又有谁知道呢?好端端的三个人,都是大家的掌上明珠,可是,明珠捧在手上太久了,最终还是不慎跌落到地上,散了一地的碎片,留了一地的悲伤。你看,代价真的在一步步逼近他们。贾府的悲剧仍在上演,探春远嫁,贾府被抄,凤姐憔悴,据书上说命不久矣。那么精明的一个人,曾经是只手遮天,呼风唤雨,但注定她最终只落个破席裹尸的下场。

如斯显赫的家族,在当时是一个神话,可他们最终没有续写祖辈们用生命谱写的传说,仅传了三代便没落了。这么一大群女人,曾经清纯可爱,才情绝代,但最终,死的死,走的走,只留下一座孤院,杂草丛生。旧栏遗址,瑟瑟冷风,吹醒了人们曾浮华一世的梦,物依旧,人已非。

奈何天,伤怀日,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歌词我一遍一遍细细的看,我想,结局早已注定了吧。究竟是宿命的悲,还是轮回的痛呢?

7.游红楼有感 篇七

“红楼凝碧备,黄鹤绕青松,英雄垂不朽,休唱大江东。”

红楼—这个不能也不会被中国人忘记的名字。作为“民国之门”的它是武昌首义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由抵抗侵略走向崛起的伟大的里程碑。怀着一颗崇敬与激动的心, 我向这幢屹立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建筑走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高大铜像,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不由得停下急切的脚步,仰视着这位民主革命的先驱高大的身影:他身着黄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坚毅的眼神凝视着远方。此刻的我似乎能够感受到他驱除鞑虏,解救历尽苦难的中华民族和中国民众的豪情壮志。一百年前,就是这个身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为新中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我情不自禁地深深的鞠上一躬,向这位“国父”表达崇高的敬意。

接着就到红楼门口了。二面铁血十八星旗不得不让我再次肃然起敬。革命初期,就是这样一面旗帜号召关内十八省的全体炎黄子孙都联合起来,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战场上青年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在此刻变得异常清晰,正是他们“敢为天下先”的革命勇气和不怕牺牲精神吹响了武昌起义胜利的号角,使革命的炮火响彻全国。

终于目睹到红楼的端庄典雅了。百年的风雨并没有洗涮掉那鲜艳夺目的红色,日光下红楼依然是那么的雄伟庄严;正如百年的历史并没有使人们忘却这段历史,在心里对这群先行者的感激之情与日俱增。

1911年的中国,山雨欲来风满楼。阳春四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热血未冷;夏秋之交,四川保路同志军枪声顿起。终于在十月十日,革命党人发起了武昌起义,一举光复武汉三镇,在此建立了湖北军政府。这座本意是维护清朝统治的所谓民意机关在建成后仅过了一年竟成了摧毁清政府统治的总司令部,这难道不是历史对腐朽清政府的无情嘲讽吗?

步入展厅仿佛置身于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历史场景,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我。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大量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反映了武昌首义和辛亥革命,不仅进一步增加了我对民国史的认识,更增进了对革命党人的敬仰之情。20世纪的中国,如同人间地狱般黑暗,民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危亡难料,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是他们,以天下兴亡为己任,高喊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给民族带来了希望,给民众点亮了曙光。“蛇山当年炮声隆,倾倒清廷首义功,荡尽寇氛民作主,江山永照红楼红”,这句题词精炼地写明了后代对革命党人的崇敬之情。

带着激动而沉重的心情,我走出了主楼,夕阳的余晖下,红楼被烘托得格外壮丽。至此,我的红楼之旅也该宣告结束了,然而内心却久久难以平静。

看到曾经的天朝上国被帝国主义的瓜分掠夺,民众受到列强的欺压,心里不由得沉重起来。正如孙中山所指出的那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个国家要兴盛富强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不可闭关自守,固步自封。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之后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幸运地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时代,要实现国家的富强,也要有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与时俱进,学习各种先进知识技能,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的脚步,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知道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轰轰烈烈的革命并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最终宣告失败了。然而革命者的初衷是好的,精神是伟 大的,他们走出了中国推翻封建帝制的第一步,他们的尝试和牺牲是中国走向现代的关键一步,历史的丰碑上永远刻有他们的名字,后代儿女永远对革命先烈心存最深切的感激!

8.参观“红楼”有感 篇八

摘要:五一期间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在纪念馆中的见闻引发了我对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思考。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却是资产阶级寻求发展道路的第一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繁荣。

关键词:探索 阶级 经济 经验

五一长假期间和同学一起去了阅马场的“红楼”,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一进正门,标准的旧时西式的主楼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一切都保持着49年前的样子,馆藏的1000多张照片记录着当时社会的动荡,也记录着辛亥革命的壮烈。仿佛时光倒流般回到了那个黑暗却不乏希望那个年代。

马克思曾说过:“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绝不是就具备了资本主义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中国明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局限了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自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人民承受着帝国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人民苦不堪言。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经济政治制度,希望可以挽救中国。

一、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面临着农民起义和帝国主义侵略的紧张形势下,封建统治者不得不进行一场自救性质的运动,缓和社会的矛盾。于是在1861年,封建统治阶级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掀起了一场“自强”、“求福”的“洋务运动”。他们引进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一系列军事和民用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一个带头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企业的开办和发展。但封建的管理方式和腐败的官风导致了这场自救性质的运动只是效法资本主义经济的制度的表面,在自救方面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二、戊戌维新

随着帝国主义殖民扩张,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瓦解,思想文化的出现、传播和流行更促进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成长。因而资本主义在中国迎来了第一次短暂的发展。

19世纪90年代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道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使得倡导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们,寄希望于封建统治者,希望中国可以效法日本,通过维新走上富强的资本主义道路。他们的意愿是好的,但是却忽略了当时中国的国情。维新派过分依赖没有实权的皇帝,而日本在维新之前,权利的中心已经从幕府回归到天皇手中。而且日本的维新是全国范围的,中国则更趋向于统治阶级内部。戊戌维新只持续了103天,同洋务运动一样,虽然都是以失败告终,却是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一次勇敢探索。正是有了这样失败的经历才使得后来的民族资产阶级意识到:若想让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必须革命。

三、辛亥革命

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战争是政治的手段,而政治是经济的特殊表现形式。发动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意愿,而民族资产阶级又象征着中国的资本主义。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均不同,也正是因为国情的不同,所以不能完全效法别的国家。

四、反思

纪念馆中的照片展示着战争时的景象以及战争发生时和发生后的社会状况共进会成员的合影,攻占武昌的照片,革命军将领的头像无一不在向我们说明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没有经历过旧时代,不知道旧时代人们对于生活的绝望;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不知道战争带来的社会的萧条。可以说,中国资本主义的探索史是一部血与泪的辛酸史!

烟盒上的美女图案的广告,批量生产的留声机,以及各种杂志都展示着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的繁荣。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因为它推翻了通知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给人民带来了思想上的空前解放。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和软弱性。但无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无疑,它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这次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引发了自己对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思考。从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再到辛亥革命,这半个多世纪的探索正是中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积极寻找立足之地的表现。随着资本主义发展探索的一步一步深入,民族资产阶级也一步一步发展壮大,他们不断地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并努力在黑暗中找寻新的出路。

历史是未曾经历的过去。铭记历史就是为了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居安思危。虽然现中国最终还是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中国现在得富强前人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缅怀革命先烈,我会像先人一样,为自己信仰的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9.读《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有感 篇九

作者给我们讲了,她从出生到辉煌的经历,我很佩服作者,她从出生开始就遭到大家的嫌弃。童年里,陪伴她的只有学习,她很卑微,却又倔强的活着,她很坚强,却又顽强的活着。

她的文章里还写的成功需要怎样的态度和习惯的力量,态度是成功的标准,对于自我生存的态度,可能是启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也可能是锁头。所以作者对于她的生活的态度是很坚强的,不轻易向命运低头,在这里我比她幸运了很多。她出生在属于男权社会的时候一出生下来整个家庭都绝望了,而我们现在即使是女孩也可以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就只有靠着自己的努力来向别人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她还再一次用自己的事例来为我们讲诉了习惯的力量,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同样不好的习惯,也可以毁了一个人,逐渐习惯是多么可怕的力量啊。最让我难过的是作者考了99分却害怕父母的责备,而不敢回家,我们应该学习他每一次都会去做好每一件事,养成良好的习惯。

她还与我们分享了她高中三年所经历的酸甜苦辣,生活的列车,有时候会出轨,于是我们也会变得面目全非,然而她的一生中,却从不会缺失热情。

10.读《红楼梦》有感 篇十

众所周知,《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享誉中外,百余年间无数的文人骚客对其赞誉有加。今日,我读完此书,才明白其妙处所在,在此抒发一二,聊表我对这本文坛奇葩的喜爱。

对于《红楼梦》中的情节线索我想就算是没读过这部书的人也略知其一,而对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等书中几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更是耳熟能详了,所以在这里我就不再复述。

在众人眼里,《红楼梦》主要描绘的是贾黛之间的悲剧爱情故事。因而大多数人看到的是贾黛之间的悲剧,记住的是小说的结局,而忽略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因而读后往往叹息于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当中。在我看来,曹雪芹创作该小说的意图是为向读者表达自己的一个观点:男女应该平等相待而非现实世界里的男尊女卑;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自己心中所向往的美好世界——《红楼梦》前四十回。在《红楼梦》前四十回中,作者主要描写了贾宝玉年少时的快乐时光。这里面既有他与家里兄弟间的趣闻乐事,也有与姐妹间的快乐。这其中作者着重描写了各女子的生活习性并以此向读者展示了不同的女性特征。比如通过贾黛间的打情骂俏突出了林黛玉那脆弱而敏感的内心等等。说到这也学有人会说小说里的贾府不是一个代表封建专制下腐朽污浊的贵族家庭,怎么能说他是作者心中美好的向往呢?是的,贾府代表了当时社会丑恶的一面,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那纯贞,没有一丝被世俗所污浊的爱情和生活却是作者所向往的,因为贾宝玉对于女性给予足够的尊重,对于科举等功名利禄却不屑一顾。而这正是作者想表达的一种人生观,一种超越于当时社会的价值观——男女应该平等的生活且他们之间应该有自由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人,自己选择自己所要走的路。而这些对于当时社会而言是不可想象的。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让曾经在少时享受过荣华富贵的曹雪芹在写作时有着更深的体会。因而他没有一味的为了追求理想而逃避现实,纯粹的去构想一个脑海中的美好世界;也没有因现实的压迫而放弃自己的价值观。相反的他细致的描写了当时社会腐朽贵族的糜烂生活,并以此来衬托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纯真美好的爱情故事,用黑暗做背景来衬托心中的光明;融合现实与理想,以亦真亦幻的写作方式把自己的社会价值观融入到小说当中的主人公——贾宝玉。

可以说贾宝玉家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他那锦衣玉食的生活源于作者曹雪芹少年时纨绔的贵族子弟生活,而他的言行举止则是向读者表达了曹雪芹心中对女

性地位的认同和对没有功名利禄纷扰的生活美好向往。小说中故事的情节发展及结局则代表了个人理想与当时社会抗争的结果:注定是失败的。同时他也表达了作者另一个观点:浮华一世,一切都只是过眼云烟。

因为有过富贵的生活,同时也因家道衰败而体会到社会底层人们的艰辛,曹雪芹在对待事物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更深体会。因而能在小说中细腻而又逼真的描绘出富贵人家的生活。大到贾府的华丽气派,小到佣人的衣着洗漱,曹雪芹无一例外的都细致入微的描写了出来,难怪当今世人评价其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当然,一部被后人奉为经典的长篇小说不但要文笔出彩,作者眼力独到,最重要的是其情节和故事一定要精彩,能够吸引读者。而这也是红楼梦的一大亮点。

众所周知,《红楼梦》里的人物繁多,光是读者去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都已是头昏脑胀,更何况去写,而且还要把每一个人物性格特征给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古今中外的长篇小说很少有这样写的,无非也就是多增加几个人物当配角,简单粗略的描写一下其外貌和性格,衬托小说中的主人公或是渲染以下情节,而从其他角度对主人公以外的人物进行细节描写则能省便省了。可《红楼梦》却做到了。曹雪芹以章回体来记叙情节发展。每一个章节就有着一个故事,而每一个故事看似相对独立,却又环环相扣。每一个的故事既有自己内容,同时也往往是为下面的情节发展做引头,引出新的故事来。而其后的故事又跟前面所发生的故事遥相呼应,情节线索在这其中来回穿插,好似那时空机在时间中来回穿梭一般。比如在《红楼梦》的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看到的金银十二钗正副册里的诗词和听到的词曲《红楼梦》,作者隐约的透露了贾府最后的结局和各人物的命运,而随后的故事情节也正是在这一线索下发展。不仅如此,《红楼梦》里的每个故事里都会侧重描写不同的人物。作者通过叙写故事来刻画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又以不同的人物性格来突出每个故事情节。比如在第九回里描写贾府弟子因先生出门而大闹学堂就把众多男性人物性格生动的描绘了出来。而在一个故事中集中描述不同的男性性格特征的场景在以描写女性为主的《红楼梦》里并不多见,可见曹雪芹在写作时对每个故事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把握尺度,希望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且曹雪芹把贾府弟子如何大闹的场景详细且

深刻的写了出来,其过程写之精彩让你读时就好像身在其中,被里面的顽童快乐打闹的氛围所感染,恨不得立马钻进书中去。。。

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如今的人们尤其是中小学生要么因看其篇幅太长而放弃不愿读,要么是看了一些大学家的讲解觉得《红楼梦》深奥难懂便也放弃,反之总总便越来越少人去读了。再者又有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红学派的吹捧及社会给予它各种响亮的头衔也着实吓到了一批读者,包括广大的少年学子(这其中也包括我)。使得《红楼梦》越来越像一部被人束之象牙塔中的高深学术秘籍,只有专家才能看懂,而平常人看了也是白看。在读完后,我的观点是:《红楼梦》——曹雪芹写得精彩,读的人也会妙趣横生,而这正是一部经典小说的精髓所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其本身都能被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人们所接受,且在读后还意犹未尽,想再去多读几遍。而这也正是一部小说之所以能称得上经典的原因。无论《红楼梦》蕴含着怎样的文学价值,我们都应该以平常的读者心态去面对它,而不是把它当做书中的“贵族”,毕竟它只是一部小说,一部源自于作者对美好社会向往而叙写的小说。恰如那书中所言“;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

外院(1)班 文佩洁

11.北大红楼有感 篇十一

面对空白的文档,大脑里混杂着各种社会工作方面的画面,有悲伤,有绝望,也有奋发的激情,让我久久不能平复心情。作为大三学生,读完这篇文章的所引发的感触,不是简单的像大一学生那样,当时一看很激动,看后一秒忘干净。也不像大二学生那样边看边吐槽,自恃自我的强大足以面对社会的种种负面压力而加剧狂妄自大的膨胀。更不是像大四学生的悲观绝望,难以自拔。大三的学生更擅长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一是社会的竞争严峻,现实的社会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美好。二是面对这样的社会,我们自身所拥有的技能还不足以在这个社会稳稳地站住脚跟,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得不说,这是一篇在校生活与社会生活鲜明对比的文章,这是一篇引发教育者、工作单位、学生三方深入思考的文章。

对于教育者以及工作单位的感想,因为我只是一名学生,所以不能具体表达他们的想法,也无法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这个学生所必然面对的学校与社会差异性的问题。我只能代表广大普高的学生表达一些我们内心的渴望。

1、不是学生不愿意听课,只是有些老师在授课时在与学生的交流方面确实有些不到位,自顾自读课本的老师大有人在,我们希望得到的是一些以课本为基础,生活中加以运用并接近现实的知识传播,而不是枯燥乏味的、陈旧的文字灌输。

2、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并不能积极引发学生的思考,也不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以急剧扩张的考研队伍核算本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是有一定弊端的。

4、如今的教学体系并不应该是以教学为本,而应转换为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真正所需要的所能接受的,而不是单面的站在老师的角度认为学生该怎样怎样。

5、企业方面,盲目的追随985、211学校的学生,片面的依赖一纸证明,对普高学校的学生是不公平的,对其企业的发展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6、校企联合制的管理教学是教学上的一大改革,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学热情、推动教学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也促进了学校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工作的大力开展,营造了一个实现三方公开、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

当然,一味的寻找客观条件所呈现的不足,而不去正视自身的缺点是不正确的。面对还未健全的教学体制,激烈的市场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淘汰机制,北大学子尚且如此肯定自身的不足,急切的需要给自己加油充电,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高校的学生,还有什么理由坐以待毙呢?读了《北大学子的毕业感悟》,我个人而言,有以下几点感悟。

1、学习是主要的,不断学习则更重要,永远不要满足现在所学到的那点东西,未来老板不会因为你会一种工作而欣赏你,多元化的技能将帮助你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因为这样可以为老板省掉一大笔人力成本。

2、学校部分老师的授课方式可能使自己不适应,学校的一些教学机制也可能让自己不是很满意,但我们应该肯定的是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有很多人才涌现,别人能,为什么自己不可以,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个人态度不端正在作怪,所以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适应所处的环境,争取在这样不合意的环境中突破自我。

2、出去参加工作,首先要明确自己参加工作的目的,是给老板赚钱,而不是去赚老板的钱,正如作者所提到的,没有一个老板愿意投入大量资金只为栽培一位未来动向不可预知的员工学习。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如果你的加入不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那么你本人也就无价值可言。所以我们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就业态度。

3、真诚是中华的美德,我个人认为,无论社会多么复杂,人心多么可怕,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最本真的品质,虽然我们短期内可能会受到一些方方面面的攻击,或者是很多不如意,但总有一天,真诚的付出必然会得到应有的真诚回馈,在这方面。我特别相信因果轮回。得到一部分,总会失去一部分,你因为真诚所丢失东西,这未必是一件坏事。所以像文中作者提到的一些我们迫不得已说假话的事情,我想只要我们分清楚事情的本质,说一些合理的假话,也未必就被认为是不真诚的表现。

4、要随时保持乐观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尊重是相互的,要想得到公司中他人的尊重,就要首先学会尊重他人,不应怀着一颗过分戒备的心态去与他人交流,尤其是企业中的同事。事在人为,即使当时不认可,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人认可你对他们的尊重,那时候你自然而然就会获得更多人的尊重。

6、珍惜接下来的一年在校时间,多听听学术讲座,多读书,多学新的专业技能,尽可能的多交一些朋友,多与思想、眼界开阔的前辈交流,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事。

7、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老板对员工都很苛刻,一定要相信世界上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的。和作者相似,我也曾在一些小型的公司干过,在与那些老板、经理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他们其实也是很通情达理的,他们严格要求员工,不过是为了保证整个企业有利可营,这样才能带领所有人赚钱。这样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一下,你就会很理解他们,也就不会心里不是滋味了。

还是那句话,社会很残酷,但我们从不放弃努力。

上一篇:2022庆祝植树节活动方案下一篇:民事起诉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