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阅读教学计划

2024-10-13

三年级上阅读教学计划(精选9篇)

1.三年级上阅读教学计划 篇一

三年级上学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海底两万里》 《木偶奇遇记》 《格雷佛游记》 《鲁滨逊漂流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八十天环游地球》 《克雷洛夫寓言》 《列那狐的故事》 《汤姆叔叔的小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伊索寓言》 《一千零一夜》 《365夜故事》 《寓言故事》 《成语故事》 《昆虫记》 《中外名人故事》 《中外神话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2.三年级上阅读教学计划 篇二

关键词:阅读,感受快乐,实践能力

一、在“实”上下功夫

所谓“实”, 笔者的粗浅理解是语言文字训练要落实。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是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回归。我们要把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1. 形象生动解词语

解词, 是小学语文基本功的重要训练项目, 是阅读的基础。乌申斯基说过一句话:“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 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理解特点出发, 教师要特别注意解词的形象生动。从一位老师执教《画家和牧童》时, 对“浓墨涂抹”与“轻笔细描”之区分理解的教学设计中可窥见一斑, 他出示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 一会儿轻笔细描, 很快就画成了。第一步:让学生联系语境说说对这两个词的理解;第二步:师在宣纸上现场作画, 指名学生说出她什么时候是“浓墨涂抹”, 什么时候是“轻笔细描”;第三步:课件出示名画, 让学生上台指出哪是“浓墨涂抹”, 哪是“轻笔细描”。一步步, 既直观又有效, 这两个词不同的意思理所当然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2. 循序渐进积句式

钻研教材, 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中出现的新句式, 然后要适宜地利用这些句式, 逐步分层地进行训练, 使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迁移运用。

3. 比较阅读练语感

比较阅读, 就是将课文中的词、句、段加以变换, 让学生在诵读中与原文比较, 从中感受不同的语言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或情感。

比如, 让学生有比较地阅读, 与文本对话后感受“渐渐”的必要性和语言运用的优美性。许多时候, 就词论词、就句论句, 是很难有所感悟的。因为, 语言文字内在的、隐藏的情味、意蕴、理趣等, 往往存在于具体的语境中。学生在诵读、比较、体会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了什么是“渐渐地”, 唯有这样的阅读, 才能养成准确运用词句的好习惯。

4. 观察说话促理解

面对一些难理解的句子, 把观察与说话相结合,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中有一句:有时碰上阴雨天, 大树也会来帮忙, 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 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李吉林老师先创设一个情境:一个阴雨天, 雏鹰旅行队的小胖迷了路, 太阳躲在云里, 怎么办?她再请学生分别扮演小胖和大树公公。大树公公头戴一个绿色的高高的头饰, 向南而立。头饰南半边插着稠密的树枝, 北半边插着稀疏的树枝。然后请学生仔细观察大树公公, 请他帮忙。大树公公不仅作了明确的回答: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 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还提出“为什么我的枝叶南面稠北面稀?”李老师最后出示了两个句式:“因为________, 所以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这个片段充分说明, 在模拟现场中, 观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生动简易地演绎了句子内涵, 让学生轻松学会了阴雨天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而进行因果关系的说话练习, 让学生非常清楚地了解了树枝的稠稀与太阳的因果关系。此句理解的难点迎刃而解。

5. 朗读情境展个性

阅读教学应当以读为本, 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朗读指导过程的展开是极其重要的。

请看《棉花姑娘》的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A读读这三句同样的话, 能不能读出不同的心情?

B创设情境:是啊, 她盼着, 盼着, 终于把燕子盼来了。棉花姑娘对燕子说——

燕子飞走了。棉花姑娘的病情加重了。她又盼啊盼, 终于盼来了啄木鸟。棉花姑娘又急切地说——

啄木鸟又飞走了。棉花姑娘的病更严重, 她已经变得奄奄一息了。这时候, 青蛙跳来了。棉花姑娘高兴地说——

同样一句“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学生会发现表达的情感不一样, 因为棉花姑娘的病越来越重, 她的心情也应越来越急切, 最后看到青蛙来了, 应是又急切又高兴。学生有声有色地读着、练着, 读出了棉花姑娘的高兴、有礼貌、焦急、难过。从读可以表现出学生对语言深刻的感悟, 读的过程展开了, 读的水平提升了, 个性化的朗读成了课堂上最动人的旋律。

6. 语言思维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 思维是语言的灵魂。所以, 在训练学生语言的同时, 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思维。真正有效的语言训练必定也是有效的思维训练。

我们不妨品品《比尾巴》的教学片段:

师:哪位小朋友想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打声招呼?

生:你好, 孔雀!

师:好的, 谁还能说?

生:你好, 猴子!

师:你能不能反过来说一说?

生:猴子, 你好!

师:真聪明!谁继续来说?

生:公鸡, 你好!

师:请你看看图片, 这是一只怎样的公鸡呢?

生:这是一只漂亮的公鸡。

师:你想一想, 怎样跟公鸡打招呼, 它才会高兴?

生:你好, 公鸡, 你的羽毛真漂亮!

师:你的回答更漂亮!小朋友学着它的样子, 自由地说一说吧!

这位老师引导学生与小动物打招呼后, 却能根据学生的回答, 适时介入, 及时点拨,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如何把话说得更具体、更生动, 让语言与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与发展。

7. 眷注学情筑基石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眷注学生的“学”, 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 唯此,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实现其主动发展。倪锋明老师执教《恐龙的灭绝》时, 遇上这样一个句子:我们人类只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 恐龙却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句子中的数据是课文推进中一个不可忽略的教学细节, 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理解难点。由于这两个数字十分抽象, 很难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因此, 教师尊重低年级孩子的特征, 将“三四百万年”和“大约两亿年”两个数字用柱形图标注出来, 形成强烈的对比, 从视觉上造成强大的冲击力, 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使得学生立刻理解了文本, 一下子走入文本的语言和情感中。

8. 媒体课件填盲区

多媒体的运用应该恰如其分, 辅导的重点在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情感的模糊之处。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 由于傣族人民的生活离学生相去甚远, 学生缺少这种生活经验, 对于像脚鼓、凤凰花、泼水节很陌生, 因而对理解课文、感受傣族人民的热情和泼水节的欢乐有一定困难。笔者就借助了图片、录像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加强视觉冲击和直观感受。在看了人们敲着象脚鼓赶来和互相泼水的录像视频后, 学生的情绪明显被感染了, 激情被调动起来, 似乎融入了泼水节大联欢的热闹场面, 这个效果明显地在朗读中体现出来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填补了学生知识经验的盲区, 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二、在“趣”上做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之一就是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得学生愿学、乐学, 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师就要利用教材, 多多采用有趣的教学形式。这一点,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1. 别致板书融趣

板书是一门艺术, 尤其是别致的板书, 魅力绝对无限, 能得到学生的偏爱。

佐晓梅老师执教《酸的和甜的》这课时, 她的板书设计可谓独具匠心:狐狸、兔子、猴子贴图的身上分别有他们的名字, 体现巩固生字的意图;狐狸在课题中“酸”字的下面, 猴子在“甜”字的下面, 在后来的小结中, 老师适当地将处于中间位置的松鼠和兔子的贴图移到猴子的下面, 意在突出松鼠和兔子跟着小猴子尝试, 这样的板书设计, 概述了课文的内容;另外, 板书中的“听”与“尝”也突出了文本的寓意。这样别致的板书, 可谓一举多得, 学生自然乐在其中。

2. 适宜表演享趣

课堂表演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使“静”的课堂“动”起来, 使“死”的课堂“活”起来, 因此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喜爱。

请看《小小竹排画中游》引导学生了解“树木密”的教学片段, 场景描述:教师戴上小竹排的头饰, 边演示“顺水流”, 边说:“大家看, 一只鸟飞来了, 一条小鱼也游来了!”两位同学分别戴上小鸟与小鱼的头饰跟着小竹排前行。

小竹排:这里有一棵大树。

(师让一生起立) 小鸟:这里也有一棵大树。

(另一生起立) 小鱼:这里有好几棵大树。

(好几个学生起立) 小竹排:这里有一大片树林。 (全体“大树”挺立着)

师:这一棵大树, 请你看看你的周围, 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大树。

师:我想请这一棵小树看一看你的周围, 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许多绿绿的树。

师:是呀, 许多树连在一起, 看起来一片绿色。

师:请你数一数, 你的身边有几棵大数?

生:1、2、3、4……

师:数得清吗?

生:数不清。

师:多得数也数不清, 树木真密呀! (出示“两岸树木密”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再让“小鱼”说说水中的倒影, 让“小鸟”说说在树林中飞翔的快乐, 让更多的小朋友说说在树林里玩耍的感觉。 (再次朗读)

“树木密”作为江南春色图中浓墨重彩的一幅, 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树木一棵棵靠得近”的客观存在, 也可以让学生体味到在树木间嬉戏玩耍的生活情趣, 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对“树木密”的理解, 他们更多地收获了快乐。就语文学习而言, 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要悟出语言文字的本意, 更要悟出情意、情趣、情味, 适宜的表演不失为一法。

3. 善用语言激趣

一般来说, 儿童的学习情感很难自发, 他们往往需要外因来刺激内因。因而, 教师利用灵动的语言, 能点燃学生兴奋的火花, 使他们在语文中畅游。

《美丽的小路》中的一个片段很好地诠释了这点: (课件出示:兔姑娘轻轻地从小路上走过, () 说:“啊, 多美的小路啊!”)

师:你能在括号中填一填吗?

生:我填“高兴地”。

师:你能高兴地读一读吗?

生:我填“开心地”。

师:不错, 除了“开心”“高兴”之外, 还能填哪些呢?

生:我填“笑眯眯地”。

师:很好, 可以加表情的词语, 你能笑眯眯地读一读吗?……

生:我填“兔姑娘转了个圆圈说”。

师:你能想象兔姑娘高兴的动作, 真好!你能表演吗? (生上台表演。此时学生情绪高涨, 出现很多创造性动作, 课堂显得生动、活跃)

教师用灵动的语言进行多元评价, 引领学生美滋滋、乐悠悠地去触摸语言、感受语言, 于趣味中提升对语言的敏感度。

4. 巧编儿歌溢趣

这里的儿歌特指教师针对文本内容所改编的儿歌。它们既源于学生的感悟, 又高于学生的表达, 说出了他们想说而说不好的话。当儿歌一旦呈现出来, 便会立即吸引学生眼球。佐晓梅老师执教《司马光》时, 编了这样一首儿歌:花园里, 假山旁, 小孩掉进大水缸, 别人吓得哭叫嚷, 机智不慌司马光, 搬起石块使劲砸, 破缸救人美名扬。佐老师把司马光这个形象融合在儿歌朗读与总结课文中, 既复现、巩固了生字的学习, 还恰当地进行了人文渗透——工具性的训练不刻意, 人文性的渗透不牵强。有些儿歌还可以加上动作朗读, 课堂气氛更活跃了。

至于选用多媒体、适用游戏、活用课文插图等来进行情趣盎然的教学, 大家耳熟能详, 就不再详细讲。

实现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实”或“趣”的途径可能有所不同, 但没有楚汉界限, 它们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总之, 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 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 让“实”与“趣”比翼双飞, 从而优化低年级阅读教学, 是笔者心所向往之外。

参考文献

[1]柳菊兴.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董景尧.教学月刊:小学版.教学月刊社, 2008-08.

3.农村小学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反思 篇三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兴趣,他们才能产生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和需要。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其一,可以通过故事诱导。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每当我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时,学生都会变得精神抖擞,聚精会神。于是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或是自习课上,常会给学生讲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并适当留下悬念,介绍相关的书籍给学生,让他带着疑惑去主动阅读;其二,可以通过竞赛活动。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开展一些“小小故事王”“班级读书会”等,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阅读的氛围;其三,可以通过榜样力量。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名人名家的读书故事,告诉学生,这些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人,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鼓励学生热爱阅读并热情地去阅读。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阅读中光有兴趣是不行的,学生不仅要爱读,而且还要会读,这样才能读得更有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巧妙利用教材课文,进行精讲多读,教给学生独立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自觉性。

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精读,略读,默读,边读边批注等等。告诉学生每一种阅读方法适合的文本内容,文体形式等,让学生在拿到一篇文章之后,会根据文本特点和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合适的方法;其二,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积累和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我们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经验,积淀预感,丰富自我。

4.三年级上美术教学计划 篇四

中桥小学王 璐

一、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安排考虑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与前面学过知识的衔接,同时,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突出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年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二)本册课程标准分析

(1)欣赏部分的学习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2)通过对电脑美术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3)制作和表演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4)对印版画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5)本册内容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本册教材的重点分析

(1)本阶段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两方面的需要。

(2)本阶段要使学生在充分体验中开始接触和感知艺术要素,重点在于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想象力、创造性潜能的开发。

(3)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美术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并能用各种美术表现形式将心中的各种感受表现出来,大胆表现心中所想所感。

(四)本册教材的难点分析

(1)由以教师为主导的技能体系训练和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验性、探究性和

反思性的理解和学习过程。

(2)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参与。

(3)通过高标准、严要求的训练,增强动手能力。

(五)本册教材和前后教材的联系

本册教材内容是在上一册的基础上有所深入,循序渐进,为下册教材打好基础。

二、班情、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二年级是由我教的,对学生较熟悉,全体学生都对美术活动有较浓厚的兴趣,喜欢上美术课。通过美术学习,动手能力普遍增强,对色彩的认识有所加深,具有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绝大部分同学在美术课上表现积极主动,能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走进美术,在亲身参与设计制作活动的过程中喜爱美术,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美术奠定基础。

极个别同学因为多种原因,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三、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准确理解美术新课程标准,努力缩小课标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整体把握美术课程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新教材美术课程内容设计实质是对丰富的人类美术文化的精选,并按照某种方式加以组织,构成一定的体系。

三、从课堂教学的规范化到教师自己的个性化、多样化,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教学实践。因材施教地相匹配,促进学生的学习,形成有效教学,加强美术创作练习的引导。

四、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观,改进和完善学生美术学业成就的评价,评价指标既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和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也要强化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调控、发展等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逐步构建有美术学科特色的评价体系,突出美术学科强化审美文化价值和创新实践的特征,关注人文性、生态性和师生潜能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应体现不同学段的年龄特征。

5.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篇五

一、本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2018新版课本,相较与旧版有了很多的变动。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把《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第三学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每条线索又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本册教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

各单元按教学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他们分别是:美丽的校园;美好的秋天;感受童话世界;学会猜测与推想;感受美好的品质等。每个专题都非常贴近儿童生活,蕴涵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较高的教育价值,体现着时代赋予的时代的特点。每个语文园地仍有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词段句运用”“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分别为“书写提示”“识字加油站”,这些栏目在八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习作和语文园地四三大部分。

本册教材要求识字250个,会写字250个。

二、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50个字,会写25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 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继续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提升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强化写字教学的指导,指导学生练好钢笔字。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4、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多渠道多角度提升学生习作的兴趣,提升学生习作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钢笔书写的习惯。

四、学生学情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班的学习风气已基本形成。课堂上,学生大都能够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一部分孩子上课发言很积极、学习踏实、认真、稳定,且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写话作能力发展全面。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课堂活跃,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但由于基础较差、书写马虎导致成绩不够理想还有待提升。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态度马虎。班里的学生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识字、写字方面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以及他们自己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识字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用熟字代生字的现象日趋严重。

2、阅读方面

有一小部学生已形成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

3、口语交际教学

这学期要努力提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努力创设轻松活跃的口语交际情境。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

4、习作教学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深刻体会到,想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就得先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我发现学生当中喜欢阅读课外书的,他们的写作能力比那些不喜欢读课外书的孩子明显好一些。本学期要多方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多阅读、多积累、多写作。

五、具体措施:

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

一、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2、指导学生用好钢笔,写好钢笔字。

3、鼓励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生活材料。

4、开展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5、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6、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7、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8、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做到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9、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升中等生。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计划2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经过二年级的“读”和“说”为重点的训练,学生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学生们经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大量的阅读训练说话,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敢于在公共场合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在使用生本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强化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喜欢学语文,学会学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准则设计教学。

本册教材编排的特点。本册教材采取自然发展的方式编写,单元的递进主要是为了突出阅读,防止附加的关于文体、写法之类的说教,以便促进儿童的大量阅读。课文中反复出现诗歌和儿歌,这不仅是增加情趣,更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逐步让他们感受美,创造美。

学生的写作不仅仅成文,都有情感的支持、召唤,都有韵律、节奏的配合,所以对这些课文的教学也应视作是更深的层次上的写作基础。本册共有课文48篇。在语文训练上,既注意围绕重点设计一个大体的序,又注意训练的整合以及训练重点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本着大纲“强化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在教学上我们有以下几点计划:

一、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采用不用的教学方式

(一)一般课文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我们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

一、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识字教学要体现汉字的特点,要让学生动脑筋主动识字,用各种方法记忆字的音形义;在完成课本识字任务的同时,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并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强化写字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靠经常不断地练习提升写字的技能。

2.继续强化词句训练。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强化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中年级的词句训练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避免以词解词,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能力,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是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强化语言的积累;三是重视词句的运用,强化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3课后问题的教学。对于一些思考题、讨论题具有开放性,注重方法的提示和自学的引导。力求做到理解内容和品词品句、学习表达相结合,培养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努力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强化朗读、背诵,而且增加自由度,一些课文让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充分利用“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

4.强化朗读、默读训练。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使课上有琅琅的读书声,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指导朗读,不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二)诗歌的教学

诗歌用优美、简短的语言表现丰富的画面,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诗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我会从朗读入手,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在教学中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且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活动,尽可能做到让学生背的乐,说得乐,写得乐。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才能为上好课打下较好基础。通过“读——思——查”,反复诵读课文,认真思考与教材和教学有关的主要问题,然后适当地去查阅或参读教学参考资料,做到多读多思。

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精心设计教学

首先教学设计树立大单元教学意识,从单元整体出发,从宏观上考虑好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时间,分配好每篇课文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从微观上来精心设计每篇课文、每个课时的教学。其次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感知——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的阅读过程去设计教学。最后教学设计注意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交错使用讲、读、议、练、问、答等多种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注重学生的学

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学时刻挂在心上,考虑怎么学,学得怎样。抓好学生的预习,给预习的“硬任务”;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好自主、合作、探究,目标让学生明确,教材让学生感知,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提出,方法让学生归纳,内容让学生小结,效果让学生评价;运用共同学习的原理,组织学生共同讨论,相互启发,尽量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强化学法指导,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坚持学教合一。

四、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出路,课内外相结合

6.三年级上教学设计 篇六

1、我们的民族小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d.配乐朗读这一段。2.第二、三自然段。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板书:

1、我们的民族小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2 金色草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自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 一本正经 谢寥(liào)沙 绒毛 假装 钓(diào)鱼

观察 花瓣 合拢(lǒng)手掌 有趣

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2.第2自然段

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学生描述。

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 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

一回,齐读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教学过程:

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感悟第三、四自然段。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 篇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可参看目录)。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祖国壮丽的河山;科学的思想方法;献上我们的爱心。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4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共有32篇课文,精读课文24,略读课文8篇。每组教学内容包括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用?*?加以辬明,位于精读课文之后。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除了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内容之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词句理解和课文内容有关的习题。学生开始刚刚开始一般意义上的习作,为了增加训练机会,教材在部分课后练习中增设了?小练笔?这个栏目,力图使学生通过经常性的练笔提高习作水平。

每个?语文园地?都有5个栏目,与以往教材一致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4个栏目属于固定内容,?宽带网??展示台??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作为第5个栏目,它们在本册教材中各出现了2次。?趣味语文?和?成语故事?,它们在本套教材中都是第一次出现。

八组精读课文之后,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参看目录),供学生作为延伸、扩展阅读之用。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再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 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和词语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二、学情分析:

进入中年级——孩子们已经打下了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了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有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感情。在认识了1800个常用汉字基础上,阅读能力发展明显,具有初步的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需要认识的字太多,导致后进生错别字多,总也改不了,这是新课改学生识字多,多带来的弊端,到中年级以后,应该会有所改善。

三、教学目辬: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2.认识364个字,会写232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辬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

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辬,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篇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第一组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一组有4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叙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们读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

二、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体会少年儿童生活的快乐、幸福。

2、随文识字22个,会写字36个,掌握常用词语45个。

3、在朗读、背诵、摘抄等学习活动中积累语言,通过课余生活记录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会安排课余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本组教学,使学生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尽情享受生活的无限乐趣。

2、通过本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

3、学会并牢固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

四、课时分配:

我们的民族小学 2课时

金色的草地2课时

爬天都峰 2课时

槐乡的孩子1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 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d.配乐朗读这一段。2.第二、三自然段。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 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板书:

1、我们的民族小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教学反思】 2金色草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自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 一本正经 谢寥(liào)沙 绒毛 假装 钓(diào)鱼

观察 花瓣 合拢(lǒng)手掌 有趣

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2.第2自然段

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学生描述。

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3. 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 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教学过程:

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感悟第三、四自然段。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a.学生读课文。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草地就;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 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a.齐读第4自然段。

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板书:

2、金色的草地

玩耍 绿色

快乐

【教学反思】 3爬天都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7.三年级上阅读教学计划 篇七

一、根据课文的内容理解

课文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依凭,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和最基础的工作。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课文内容理解的度呢?就是使它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语句、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为品味文章表达方式等后继学习活动做好准备。具体的做法应该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整体感知。《花钟》写了几种花开放的不同时间及情形, 分析了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还讲了植物学家据此制造了“花钟”。文章的基本内容有点复杂, 但必须让学生读懂。根据三年级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的把握还处在由“直接”向“自觉”发展的初步阶段, 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 要注意做到:加强自读感悟, 重视教师引导, 促进从“偏”到“全”, 即让学生在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 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所“直觉”到的理解 (可能是片面的) , 再让他们阅读全文, 选择大家的回答串连起来, 体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全面把握。二是加深重点理解。把重点段落定位在能够突出文章中心的部分, 但要以学生言语能力的生成与提高为宗旨的教学, 则对课文的重点做出了新的定位, 那就是:它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语言形式品味等学习活动的话段, 它可能是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段落, 也可能不是。《花钟》的教学, 由于本文下面将要提及的原因, 我们把“重点”定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理解内容方面的教学是这样进行的:阅读本段, 找出文中写了哪几种花, 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全班交流时, 教师随之板书或用课件打出诸如这样的句子:“凌晨四点, 牵牛花开了;五点, 蔷薇花开了;……”这些内容的理解, 不但是要学生知道几种花的开放时间, 更重要的是为品味语言表达方式打下了基础。

二、根据语文的特征选择

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文本,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自足性的复杂的综合体, 它的内容可能要涉及天文地理、人间百态, 它的结构又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合理组合。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收获。作为一般的阅读, 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 从中确定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对象, 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情感满足。但是, 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 只能根据“语文”的需要, 作出“语文”的选择———为了完成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 做出有语文学科特征的取舍与凸显。而语文的特征, 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花钟》作为一般意义的文章,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 同样可以学到不同的知识, 如由课文中几种花的开放拓展出更多的自然知识。但是, 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学, 而且是小学三年级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 我们只能把“教学内容”定位为:“通过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 领会作者描写花的开放时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包括逻辑的准确和形象的准确) , 感悟作者连句成段的方法, 并积累语言, 适当地迁移运用语言, 从而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教学的主要步骤为:

1. 品味句子逻辑的准确:

看看表示花开放时间的词有什么不同, 从而品味“左右”这个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2. 品味句子形象的准确:

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每一种花的开放,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 想象这种花开放的情形, 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 连句成段的感悟与语言积累:

根据花开放的时间, 在黑板的“钟面”上贴出相关的花, 感悟作者连句成段的方式, 并看着“钟面”练习背诵。

三、根据训练的需要拓展

注重“拓展延伸”是当代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阅读类的拓展, 即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或训练学生阅读能力而引进必要的阅读材料;二是表达类的拓展, 即为了升华学生读文的情感或训练学生的言语能力所进行的表达训练 (含说话练习和课堂练笔) 。但是, 新课程改革的几年来, 前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重视, 后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我们在《花钟》的教学中, 安排了以下的“表达训练”的教学内容:

1. 学生、教师分别出示、交流自己课前观察的花及其开放的资料。

主要有:报莲花、蒲公英、丝瓜花、郁金香、茉莉花、蛇麻花、芍药等花的课件图片和开花时间。

2. 提出“表达训练”的要求:

仔细观察这些花, 结合自己课前观察的体会, 选择几种自己喜欢的, 像课文那样写出它们开放的时间和样子。

3. 学生写出来的语句例举:

(1) 中午十二点左右, 午时花在明媚的阳光下绽开笑脸。 (2) 傍晚五点左右, 茉莉花绽开淡雅的小花蕾, 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3) 郁金香在早上七点半咧开嘴, 甜甜地笑了。 (4) 凌晨三点左右, 蛇麻花撑开了白色的小伞。 (5) 清晨七点, 艳丽的芍药欣然怒放。 (6) 丝瓜花在晚上七点左右舒展开黄色的花瓣。 (7)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为人们送来了阵阵清香。

学生这时的书写, 是在他们充分感悟到课文语言的精妙, 对作者的描写产生了由衷的佩服之情, 又是在对所要描写的对象充分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 这样的“表达训练”做到了情境、物境、心境、语境的高度融合。

四、根据选文的类型处理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 根据自己对中外语文教材的比较和研究, 认为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四种类型, 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 并对每类选文的特点、功能和功能的发挥做了界定的论述。王教授的这些论述虽然是针对语文教材的编撰而言的, 但是, 在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还没有像他所说的“类型化”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运用他的“选文类型化”的观点, 根据现有语文教材中课文的特点, 确定其中的某一方面作为课文教学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避免语文教学中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又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达到的弊端, 实现崔峦所倡导的“简单语文”的教学理念———在简明的目标、简洁的结构、简要的内容和简便的方法中, 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从以上笔者对《花钟》一文教学内容的选择、确定及其相关的教学中, 大家不难看出, 我们把这篇课文处理成王教授所界定的“例文”, 其理由如下:

《花钟》描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但是统观全文可以发现, 对语文学习方面最有价值的是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而其他的自然段, 则可以作为一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大致理解。在这个自然段中, 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九种花开放的时间和情形, 并以花的开放时间为序连句成段。形象生动的描写是作者“造句”的特点, 以花开的时间为序连句是作者“组段”的特点, 而且整段文章中的每句话又同中有变化、语言节奏错落有致, 形成美妙的“语感”。这些语言特点都是这篇课文作为语文教材, 是学生、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所应该重点学习的。学生通过这一个自然段的重点学习, 能够达到“例文”的功能发挥:“不用整篇的文, 而是取其读写知识的某侧面的某一点, 让学生形成某一方面的读写知识。”将含有无限可能性的诗文, 限定在一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 这就是“例文”的实质。

8.三年级上阅读教学计划 篇八

关键词:职高;英语;阅读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三年级的英语课大多以讲练为主,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历来是教师分析评讲的主要内容,而对阅读理解的讲评常轻描淡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总分120分的浙江高考英语笔试试卷中,阅读理解题占了30分,大部分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平时的阅读训练,但对训练后的讲评研究不多,以致在具体的讲评课教学中效率低下。笔者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如下:

1.对阅读讲评课重视不够。相对于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等课型来说,讲评课比较薄弱,而最难讲评的就是阅读理解题。中职三年级阶段,学生各种测试、课外阅读增多,部分教师认为,评讲阅读理解试题费时、低效,影响教学程度。为了节约时间,教师常常满堂灌,基本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合作、探讨,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兴趣降低。

2.部分学校陷入功利化的应试思想误区。个别教师很少研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阅读讲评课为例,部分教师片面认为,生词是学生阅读中的主要障碍,查生词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要课后扫清了词汇障碍,阅读理解的种种问就能迎刃而解;虽然有些教师在讲评课中穿插对语篇的分析,但教学过程仍以教师讲解为主,常常以直接告知代替启发点拨,学生很少有时间自主探究、质疑和反思。

二、提高职高三年级阅读教学水平的策略

1.构建以学生为主的阅读讲评课堂

(1)在阅读讲评课中,组织学生自查自纠。自查自纠要求学生自己核对答案。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记录并归类出错的题目,总结出错的详细原因,思考解决此类题型的思路和步骤,进而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2)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组建4~6人一组的合作学习小组。

2.构建师生互动的活动讲评课堂

民主、平等、交互的对话型师生关系是构建活力课堂的重要基础。每个学生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活力课堂与传统教学的显著区别之一在于它凸显了教学过程中沟通、互动、交往和合作的本质。在讲评课上,生生互学互助,师生互动合作,质疑争辩,点评精讲,智慧共享,进而激发讲评课堂的活力,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

例如:在讲评2013年英语调研测试阅读理解题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出阅读题的体裁以及针对各种体裁采用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思路如下:

A篇文章(故事)属于记叙类文章,常以新闻报道、传记、故事、游记为主,以5W和1H问题为线索是理解全文最常见而有效的做法。要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解读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揭示作者的思想感情。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脉络,找出线索是理解全文的关键,也是解读文章的重点。

B篇(科普)属于说明类文章。解读此类文章的重点在于解读它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裂解事物的性质、构造、成因、功能以及科学意义等。

C篇属于论述类文章,其基本结构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且通常采用正论或驳论的手法来让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此类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方法清晰。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做此类题目要概括论点,把握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关注作者的观点。

信息匹配题(广告)则属于应用文,重点考察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试题难度适中。关于信息匹配题,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是获得高分的关键。做此类题目,可采用先看题目后看文章的方法,即先读匹配对象,然后带着匹配对象中的关键信息阅读前面的信息材料,最后确定答案。但有时答题信息不止一个,可能有多个,此时就需要考生能够辨认其中的关键信息,并将其与题目所给对象进行匹配。

三、总结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讲评课堂,使学生不在成为讲评课上的坎坷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合作、讨论和探索的参与者与构建者。一节高效活力的讲评课蕴含着深刻的观念变化以及由之派生出来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等一系列的变化,能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多方面有所收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如何在真正意义上打破传统的“一刀切”讲评课堂模式,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效活力讲评课堂,仍需教师在今后继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丁建勇“以学定教,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英语评讲课堂”[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8).

[2]李炳亭,诸清源.问道课堂[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

[3]黎世新.中职三年级阅读理解的三讲三评[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5).

9.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九

教师:XXXXXX

一本班共有学生46人。学生在二年级学习基础上,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字词的自学能力较强,并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孩子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在说话方面,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语句较连贯。片段写作已经没有太大困难,为下一步的完整习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 育价值。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三、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前四册教材“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老师们的充分肯定。本册教材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从本册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内容。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每组导语都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专题。

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如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三)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

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

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与低年级教材“我会读”“我会写” 的设计思想一脉相承,结合中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本册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改变了过去以布置、要求的语气提出思考练习内容的叙述方式,采用了以激励的口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其中,有的是以“我能„„”“我要„„”的方式引领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有的是以“我们来讨论讨论„„”“我们来交流交流„„”这样一些富有激情的话语引导大家合作学习。有的用富有活力和个性的儿童化语言,激励学生认真朗读课文。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且较好地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二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三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

随着学生会认、会写的字的增多,学生写话的愿望日益增强。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特点,本册在二、四、六、八单元分别安排了的四次小练笔,以加强读写 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注意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但不要拔高要求,不要把它当作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

(四)改进“语文园地”的形式,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体现整合,加强“口语交际”和“习作”,本册教材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提前。并增设“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两个栏目,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依次为:“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板块,由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变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5.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和形式,增设“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两个栏目。

四、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 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五、工作中的具体措施:

1、要转变观念,改革语文教学,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建立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2、要十分重视汉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努力从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中吸取养分,重视语文的积累。

3、树立面向全体联系实际的大语文教育观。重视学法知道,培养自学能力。

4、重视对后进生的优先照顾,主要是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

5、教师本人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教学质量。

上一篇:校长在书香校园活动中的讲话稿下一篇:幼儿园周年庆典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