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18篇)
1.七下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美国》教学反思
作者:韩丽祎
教学反思对老师来说有很重要的帮助,能够让老师知道自己教学出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获得进步,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2016人教版初一地理下册教学资源《美国》教学反思,希望能够使老师获得提高。
一、开放的构思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世界地理教学中国家地理部分的必考内容之一,是同学们接触到的西半球上的第一个国家。鉴于许多学生对美国的了解比较片面、零散,甚至存在盲目崇拜、妄自菲薄的现象。集体备课中我们既重视了课程标准中知识要求的研讨,也注重了向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能辩证地看待美国的发达、人权及发达背后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人权现状,认识一个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等现实问题,最后达成共识。美国教学中依据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发动学生收集美国的相关资料,将美国放置在世界大环境下认识其经济的发展,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美国的发达与弊端,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责任感,以求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基于集体备课的共识,我负责准备本节内容时设计了以下新颖的探讨话题:七嘴八舌话美国、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谁能相比、美国农业生产与高青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美国经济高度发展的代价、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哪些走在了世界前列,美国二氧化碳的人均排放量大得惊人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哪些影响,全球气候变暖──50年内图瓦卢将消失谁之过,应如何看待目前我们与美国的差距,假如你留学美国学有所成后你将何去何从等。补充了:“国际警察”美国佬不做赔本的生意、美国的人权现状、美国的教育、美国笼络人才的招数、联合国总部为什么设在纽约(谈人的眼光要有前瞻性)、美国为什么不支持《京都议定书》、歌曲《每年总有这一天》──写给6.5世界环境日等资料,努力给学生创设、营造一种世界大环境下多角度认识美国的学习环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辨析能力。
二、活跃的课堂
当利用“七嘴八舌话美国的话题”引入新课时,学生争相发言,涉及的话题和领域五花八门,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一个个新颖话题的引入和资料的补充,学生群情激昂,学习劲头空前活跃,自学展示环节中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既看到许多美国进步之处,也对美国不惜损害他国利益笼络人才、身为大国对世界环境不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干涉别国内政等不可取的做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澄清了认识。随着美国发达经济的学习与比较,学生在看到我国经济与美国差距之大的同时,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并决心努力学习,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做贡献。在《每年都有这一天》触目惊心的歌曲的感召下结束讨论,学生倍感身为地球村公民应关注地球环境,肩负起保护地球环境的重任。整堂课师生都沉浸在一种相互学习的喜悦之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美中不足
因涉及的自主探究的话题和补充材料较多,学生思维活跃的同时较难以调控,因而时间调控得不够好,有的环节还不深不透,当堂达成度不够理想,所设计的检测内容完成得匆忙。
四、吃一堑长一智
以后的美国教学中需进一步精选材料,切实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注意图文结合以及过渡环节的设计,加强各环节时间的计划性,先学后教,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切实注意启迪学生思维,重点知识要落实到位,不能喧宾夺主,精心提炼问题导学,注意提高知识的当堂达成度。
教师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或许恰恰体现在一次次这样的创造性劳动中、伴着收获、欣喜、遗憾、沮丧、反思甚至是自我否定不断前进。惟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会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的症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求得进步。
2.七下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一、教学行为的形成
什么是教学行为?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教学技能与能力、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对具体教学情境与问题的诸多因素所采取的教学操作方式的总和”。
教师个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维是形成教师教学行为的基础。教学行为总是受教师个体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理解的制约。教师个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维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来自于教育研究者的理论成果,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研究的遗产。二是来自于自我对教学的理解,长期的教学经验的结晶。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个人的教学思想与思维。当然,对于教师本人来说,这种教学思想或思维可能是不自觉的,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可以说,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与教师的人格特征相融合的。在教学与生活实践中,每个教师都形成了具有自我特点的人格特征、教育与教学风格,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着教师教学行为的个性特征。
当然,教师掌握的教学技能、教学技术也是影响教学行为的一个方面。但是,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实践知识与智慧更为直接地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此外,教学行为表现为操作性的方式,通常是通过教师的口头与书面语言、肢体动作、情感表达等活动显现出来的。学生可以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
二、教学行为的结构
教学行为是由内在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和教师的实践智慧转化而来的活动状态。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是教师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而教师的实践智慧则是经验性的、情境性的。由此转化而来的教学活动,表现为三种性质的教学行为。
1. 过程性教学行为。
主要来自于教学能力与技能,它由一套相互连贯的教学行为所组成,如备课、编写教案、授课、板书、布置作业等。
2. 生成性教学行为。
主要来源于教学的实践经验与智慧,大多表现为教学的机智性行为。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说得好:“机智的行动无法事先计划———它总是在具体的、出人意料的、无法预见的情境中自然迸发出来……虽然机智无法计划,但你还是可以为其做些准备的———你可以作好思想和心灵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那些不稳定的、连续的、变化不定的时刻需要某种无法计划的机智的行动。这些不稳定的时刻并不是教学中的偶然事件,它们从本质上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3. 策略性教学行为。
它居于过程性教学行为与机智性教学行为之间。既要受教学的一般规律影响,又是教师长期教学实践所形成的教学智慧的体现。
三、教学行为的实践与反思
对教学行为的作用与结构的研究,只停留在认识的层面是不够的。对于教师来说,最根本的是发展自身有效的教学行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教学实践是反思性实践。教师的工作不可能是精确的、规范的,教师将会遇到许多没有明确解决方案的情况,很难有解决问题的标准。所以,在实践中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行为的反思?
我曾经听过初二地理《中国的主要山脉》一课,老师做了精美的课件———美丽的图片、繁多的资料、缤纷的文字、精彩的动画,同学们是看得津津有味,不需旅游,各路名山尽收眼底。效果是比一根粉笔、一个地图册要好,但现代媒体仅仅限于展示一下风光片吗?
显然,这位老师应用多媒体上课不仅忽略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而且走入了媒体应用的误区,把上课当成了放电影,尽管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但观念还是传统的。这种利用大屏幕式的满堂灌与利用教学挂图满堂灌没有任何区别,如果说有区别,也仅仅是灌输所采用的媒体不同罢了。
要把多媒体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而且要深刻了解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质和目标,掌握每节课内容的特点、结构,研究好教法、学法,即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来指导和安排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可见,没有实践中的反思,没有反思性的实践,就没有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是反思性观点的实践者,主张“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的桥梁就是“反思”。教学是反思性实践活动,就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发展离不开对自我教学经验的反思。因此,教师要经常提醒自己注意以下几点。
1. 要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
美国学者Stephen D Brookfid说:“如果不进行批判反思,生活在当今就是生活在过去的牢笼里。不反思就会认为做事的方式总是划分为正确的方式和错误的方式,而对与错是由专家给我们规定好了的。我们从别人那里明白做事的意义,获取行动的议程,于是教学就成为实现别人思想的一种行为。”如今,反思使我们乐观,让我们解放,教师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告别了服从于外部“权威”、听从别人指导自己教学的时代。
2. 要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境进行反思。
反思为教师开辟了一条专业发展的新路子。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教师的经验就是教学的宝库,开启的钥匙就是反思。“真正的理论和观念是从一个人自身的经验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
3. 要围绕教学行为问题进行反思。
教学中有问题是人们无法回避的。好的教师不是遇不到问题,而是能把问题解决得好,解决得快,解决得恰当。解决问题是教师学习与成长的必经之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态度。把问题作为发展的契机,作为学习的资源,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会回避问题,甚至会主动地寻找问题。
4. 反思的结果应该渗透于教学活动。
指导教师发展的思想应是知行统一的发展观。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问题—反思—制订行动策略—行动实施—评价反馈—反思”的过程。
3.地理新课程与教师教学行为 篇三
传统的地理教学,存在着教师过多地讲解、分析和说明,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是教师仍然把自己做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的理解程度,于是就包办代替。显然这种以“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应当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探究问题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地理问题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知识、能力和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方式,变灌输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满堂灌”、“满堂问”的局面,把时间留给学生。其次要努力使我们的探究式学习设计得具有综合性,不仅要着眼于知识、能力过程,而且还要有人文性。最后,“以学论教”可以使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在课堂上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二、地理教学应从教师的权威传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常常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更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
古人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份信任、一份鼓励、一次机会,多一点尊重和关爱,师生之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与氛围。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不仅仅只是得到了知识、能力,而且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民主、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也是现代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地理教学应从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向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传统地理教学方式的真实写照。回顾多年来的教育改革,大多数教师把重点放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技巧上了,而忽视了教育工具和手段的革新。今天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令教育大为改观。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目标相联系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的革新,而且是教育变革的动力,因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将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其所具有的信息存储量大、检索方便、互动性直观性强的特点与地理教学的需要结合起来,探索地理教学的新途径。
四、地理教学应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往往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真正的评价应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现代地理教学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考查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询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还要注重质的评价。
4.苏教版七下地理复习提纲 篇四
1、亚洲的地理位臵: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臵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七下地理复习提纲(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臵:海陆位臵(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臵(亚洲部)、纬度位臵(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
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 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臵:纬度位臵(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臵: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臵: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七下地理复习提纲(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1.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臵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臵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分别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是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臵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臵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的不稳定。
5.七下生物教学计划 篇五
一、教材分析:
在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被列为10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是其中的第5主题。它不仅包括了课程中第5个主题的全部内容,还把第7个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中的“人的生殖和发育”和第10个主题中的“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整合于本单元之中,使“生物圈中的人”的学习主题更为完整。本单元双分为各有特色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来。它要回答的是“人类从哪里来?”和“我从哪里来?”既包括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也有人的生殖以及健康地度过青春期的学习内容。第二部分是第二至六章,这部分内容是以人体的生理活动为主线来安排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体生理活动如何进行,以及人体有关系统基本的解剖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的生物学观点。第三部分是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本章是这个单元的收官之作,其含义是让学生明白:生物圈中的人理应为保护生物圈而付诸行动。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心脏的结构及血液循环的途径;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神经系统的组成等。
难点: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过程等内容。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人体生理和性问题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对于本学期生物学的学习内容,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但学生又比较羞于问这些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正视和学习这些生物学知识,以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我校本届七年级共有119人,两个平行班。通过上学期的学习,部分学生已初步学习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但不少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生也还比较多,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对这些学生还要多关爱、指导、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认真学习,力争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四、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生物课标要求和教材每一节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导学案,抓好教学活动的落实,精选每节的课堂练习并及时批改、抽查,便于反馈调整。学完每一章要进行小结复习和测试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和巩固复习。
2、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好课堂45分钟,利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运用现代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按大纲要求全面系统地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五、课时安排:
第一章 人的由来5课时(第1-3周)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2
第二节 人三生殖2 第三节 青春期1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6课时(第3-5周)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 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 2 第三节 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2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3课时(第6-7周)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 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7课时(第8-10周)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2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2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 第五章 体内废物的排出2课时(第11周)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8课时(第12-15周)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2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
第四节 激素调节2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5课时(第16周)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影响1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2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2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第17周至学期末)
黄堡生物组
6.地理教师教学计划 篇六
地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沈 骥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地理学习处于兴趣培养阶段,记性好。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过两年的地理知识,但由于地理科目不参加中考等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较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高一学生会感觉地理难学,高一地理教师也会感到地理难教。
我担任5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八年级(1)班、(2)班、(3)班,高一(3)班、(4)班。在地理学习方面,这两个年级的几个班级的学习能力总体相差不大,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可以保持一致;但是,从以其他老师那里获取的往经验来看,随着时间推移班级内部分化会越来越严重,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教学难题。
二、地理总体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八年级上册教学。完成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
四、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共章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应结合立体模型。乌尊镇中学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本章介绍了我国的自然资源,指出了当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本章介绍了中国的交通、农业和工业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就,分析影响交通、农业和工业分布的因素。高一必修一 本册共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行星地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让同学们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念。
第二单元“大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特点。大气是天气现象发生的载体,大气的性质和气候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候的形成变化依赖于大气的运动变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运动特点。让学生明白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主要让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地理特点。使得学生明白陆地和海洋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保护陆地和海洋环境是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的资源。如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等环境资源。然而自然环境也有破坏人类活动的时候。发生一些人类暂时无法抗拒的环境灾害。比如气象灾害:台风;地质灾害:地震。人类在地理环境中应该利用好各种环境资源,同时也要预防各种环境灾害。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主要讲解地理环境的地域特征和各个地区的差异性。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乌尊镇中学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
7.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倾听 篇七
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说:一个人要学会倾听不容易,听只是生理过程,而倾听才是入耳入心的生命活动。我们在课堂上要做到倾听,通过倾听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一、认真倾听课堂的声音,是对学生的关注与尊重
有人觉得学生在课堂上说话多会影响课堂教学,我倒觉得,有声音的课堂更好些,哪怕有一些“杂音”。关键在于倾听和引导。虽然那些声音不一定正确、好听,但却反映出学生们现在正在想什么。课堂倾听的关键不在听而在入心,听到学生说一些题外话(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小差、乱说话)时,如果听而不理,他会继续说,说更多,其他同学也会效仿。必须要理,但有多种“理”法,做到因势利导最好,最后哪怕是牵强附会也要“理”到课堂学习上来,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中受到提醒、肯定和启发,这才是倾听,入耳入心。
“老师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我妈妈也买了……”板书的时候听到有学生在轻声议论我穿的新衣服。“哦,是吗?***,你妈妈也买了一件?”我听到后及时地跟上说:“我这件大衣是星期天(前天)在淘宝上拍的,昨天下午就收到了。”最近地理课快要学习到我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了,我就把话题往交通上引导。“这件大衣是从浙江金华发来的,一天时间我就收到货了。好了,我们不关注这件大衣,虽然老师感觉穿着既暖和又好看,我们来关注一下为什么这么快就收到了货,说明了什么或者你发现了什么。”“江浙沪包邮。”“快递公司快。”“我国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呗!”……我继续在课堂的声音中捕捉与引导:“很好,只有强大发达的交通才能支撑如此的快递服务。交通问题我们下面很快就会学到,但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做到倾听,使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关注,本来“开小差”的学生还会继续“开小差”吗?其他本来有“开小差”意图的学生还会有此意图吗?
教师做到倾听课堂的声音,这首先是对学生的关注与尊重,会赢得学生对教师更多的关注与尊重。教师做到倾听课堂的声音,也是起榜样作用,借此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倾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地理课堂不仅是教学地理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做人品格的地方。在课堂上倾听,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良好学习品质、良好做人品格的体现。
二、认真倾听课堂的声音,是发现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最佳途径
课堂上的很多精彩生成是因为学生的发言、“插嘴”而产生的,精彩生成的把握需要我们能认真倾听课堂的声音。在上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上了七下《中东》一课,有一个讨论是“中东地区为什么能持续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如何吸引学生的关注与兴趣较难把握。在初步了解中东时一名学生插嘴说:“中东最大的优势是有石油,可现在石油一点也不贵,好像就只有四五十美元一桶……(感觉没什么了不起、嫌弃的样子)”这在众多的声音中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我留意到了,追问:“是啊,……(首先重复并肯定他的话),既然如此,可为什么……(投影出世界关注中东的一些新闻图片,然后出示讨论题)”这一追问既关注了那名学生的话,也引导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挖掘出中东地区的历史种族矛盾、宗教信仰冲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等知识点,也进一步挖出石油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不可再生性和地区分布特点等知识。倾听课堂的声音,及时引导,调整教学,这一精彩生成被评为本课最精彩的部分。
三、认真倾听课堂的声音,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
学生主动学习得来的知识掌握得最好,地理学科要充分利用课堂就更迫切地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认真倾听课堂的声音,关注学生所想,然后引导利用到学习中来,能够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
在上面《中东》一课的讨论中,我发现那个因说“中东石油价格低”而引发讨论的学生,本来一副不屑的样子,经过老师的关注和引导,他在讨论中非常积极,自己就找出了不少知识点,当其他同学发言时他听得很认真,偶尔还在书上记一记。讨论反馈时,他的手举得高高的,我先故意请其他学生发言,最后请他作小结。他小结得很好,都不需要老师作所谓的权威性总结。我狠狠地表扬了他。由一开始的不屑到后来的主动学习,他这一转变的发生有一个重要的拐点,那就是老师的倾听和引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并发现认知上的矛盾,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8.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 篇八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情绪。所谓情绪是基于人的个体本能需要而产生的身体与心理状态,是人的潜意识的外在表现;情绪表现在人的一定表情与举动上,常说的“七情”喜、怒、哀、乐、忧、惧、虑,均属情绪范畴。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表明情绪是把双刃剑,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积极情绪使人容易生存,使人生活得更好,工作更顺利。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就应多一些喜乐,少一些怒惧;多一些笑脸,少一些黑脸;多一些赞扬,少一些批评;教师的积极情绪能缩短师生距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生动活泼气氛,让学生在愉悦中学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若教师总板起面孔,怒对学生,学生就容易产生对立、厌恶、压抑情绪,形成逆反心理,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
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情绪,第一,教师要善于修身养性。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热爱岗位,热爱学生,总能以积极乐观的心境对待学生和工作,总会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尤其是地理不列入中考科目地区的地理教师,面对学校内部的不重视、家长的轻视、学生的偏视,更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更需教师具备良好的涵养与性情,养成积极乐观态度和心境,平时的修炼,必然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显现。本人二十多年来主要在初中学校担任中考科目的教学,也兼上过几学期的地理课,虽地理课无中考压力,但也尽心尽力上好每一节课,想不到学生对我记忆深刻竟源自地理课,一直称我为“地理先生”,对这个雅号,我深感欣慰。
第二,上课前设法让自己身体快乐起来。吃一顿好饭,睡个好觉,做个操,做个按摩,适当的运动,让身体处于最佳状态,保持精神饱满,打扮好自己,带着好心情走上讲台。
第三,善于化解和控制消极情绪。情绪是人的本能反应,人难免产生消极情绪。有人对某市500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70%的教师时常生气发火,60%的教师觉得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地理教师在课堂中也会产生种种消极情绪,关键是我们怎样去消除与化解它。
1.多一些忍耐与宽容。宽容是师生情感沟通的纽带与桥梁。法国文学大师维多克·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中小学阶段处于人生的懵懂期,学生出现这样那样毛病甚至是错误在所难免,教师不要一味指责,一棒子打死,更不能在语言上行动上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曾有名学生,平时话特多,课堂上总喜欢跟老师拌嘴,回答问题总是滔滔不绝扯离话题,令老师不悦。我想这名学生无非是想在同学面前展示他的语言才能而已,因此没有横加制止,反而表扬他,肯定他很有语言天赋,同时提醒他,说话、回答问题不能偏离中心主题,偏离中心主题的话是没有价值的,甚至还浪费自己和别人时间和钱财。也许这些话对他有所触动,后来他有心向主持人方向发展,现在他成了本地一家有名婚庆公司的金牌主持人。
2.学会宣泄。沮丧时,高歌一曲;恐惧时,往前奔跑;悲伤时,仰天大笑;穷困时,想想未来的美好;出错时,自我解嘲;力不从心时,想想曾经的成功与成就。
3.注意转移。有一次上课铃响了,可是见一学生还在黑板上画卡通,黑板没擦拭,当时我心里很不舒服,但转念一想,爱绘画不是件好事么,于是说:“这位同学画得真好呀,等一会我们学习地图知识,他画的地图一定是很棒的。”这句话获得学生不少的掌声,于是我的心情一下好了许多,这节课也讲得特别起劲,效果非常好。
4.学会幽默。幽默是用意味深长的诙谐语言抒发情感的艺术手法,是人与人交际的润滑剂,是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谊的有效手段,也是给学生善意批评的有效方法。学生春天易犯困,而地理课常被安排在下午第一节,不时有学生在课堂睡觉。有一次课堂上,我叫醒一位学生后说:“是谁在你身上偷放了瞌睡虫啊?”这位学生回答说:“我怀疑是孙悟空捣的乱。”这一下子学生困意全消,精神抖擞上好了这节课。在大力倡导快乐教学的今天,面对枯燥乏味的地理课本知识,学生更需要充满幽默感的地理教师。
9.外研七下英语教学计划 篇九
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对于英语教学计划应该怎么写?一起来看看!
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英语课程标准》中以下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总之,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 User而不仅仅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无尽的担忧和恐惧。
二、教材分析
这套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与原教材相比还增加了文化背景和学习策略等部分,并增加了任务型学习成份和语篇的输入。本书每个模块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三个单元。Unit1部分是基本对话内容,Unit2部分是短文,主要是阅读训练。Unit3是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七年级1、2班英语,只有少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多数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四、具体措施
1、每天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对话。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英语句子,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2、每天听写本节课中需要用到的重点生词,常用句子或习语。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3、认真贯彻早晚读制度,充分发挥早晚读的黄金时间加强监督,保证读的效果。
4、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布置单独的作业,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
5、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6、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7、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课时安排
第一周: Module 1Lost and found 第二周: Module 2 What can I do?
第三周: Module 3 Making plans 第四周: Module 4 Life in future
第五周: Module 5 Shopping 第六周: Module 6 Around town .
第七周: Module 7My past life 第八周: Module 8 Story time
第九周:复习Module 1~Module 6 第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Module 9 Life history 第十二周:Module 10 A holiday journey
第十三周: Module 11 Body language 第十四周: Module 12 Western music
第十五周: Module 9~Module 12 第十六周:Revision Module B
10.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初中 篇十
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初中范文(一)
本学期我带的是七、八年级地理,对我来说地理是来到芹池中学来的一门新的课程,真的是个挑战。经过一学期的师生间的共同努力,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爱好,他们开始了解到了地球和舆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天气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一、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以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二、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进步自己的教学水平。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把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爱好、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再次,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把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最后,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留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留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留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爱好,课堂上讲练结合。
三、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进步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题目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把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把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综合回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先容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温习迎接考试。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在把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欢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爱好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进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题目,这些题目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初中范文(二)
时间匆匆而过,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除了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外,还要参加各种主题教育培训,各级教研活动和继续教育。闲暇之时,还要习惯性的作好自我充电,不仅广泛涉猎地理学科知识,而且认真研究现阶段新课改教育思潮。
下面简述一下本人一年来的具体工作:
1、紧抓课堂教学不放松,向45分钟要质量。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上好课,我认真做好下面的一系列工作:
⑴课前准备:综合考虑,认真备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学生。为此,我除了读好教师用书之外,经常上网搜索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包括课例,反思,经验,课件,试题和纯知识材料等等。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根据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行为的指向,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预设想适应的教学过程,创设学生可能需要的讨论活动,使学生能积极的,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另外还要估计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有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应及早的采取哪些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怎样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知识。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并且把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延伸到课外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这是我经常在备课中思考的问题。因为我很清楚,学生仅凭几堂课和几本课本是学不好地理的,地理是纵横万里的一门学科,尤其有一些地理知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所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知识阅读习惯,显然与教师高效,灵动,睿智的教学方法有关,只有有好教法的好教师才能培养起学生这种习惯。
⑵课堂教学:随机应变,激情演绎。
教师一切的学习与准备都是为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最重要的对话平台,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有趣的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他们整整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初中范文(三)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初二年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学期下来,我收获颇丰,有经验,有教训,有挫折,也有喜悦.,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最大的体会是老师间的竞争合作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体会到学生的学习任务要实到位才能保证他们的成绩,要教好一个学生不难,但是要教好整个班级四、五十个学生就必须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认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首先是做好备课工作,新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加贴近生活,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讲课时加入生活元素。对此我每学期都订阅了地理教学参考,通过认真阅读研究和经常上网了解相关的学科信息,还关注每天的新闻时事等,通过这样可以说经常可以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新鲜元素。当然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工作总结《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我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了解和测验了解他们的原有基础,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考虑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和安排活动,备教材,也备学生。
再者,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守键。在课堂上老师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作好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信息反馈,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我觉得对于中国的教育考试制度,对学生不能放任自由,所以我选择传统与自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问题式教学也是我的一个心得体会,把主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给出,然后采取组内合作和组间竞赛来分析解决问题,最后评出优胜组,此法颇受学生欢迎。
还有,适量适时的练习、作业和测验也是必要的。课后通过对学生的作业、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每次测验中总结学生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加以强调订正。让学生改正后告诉我为什么,确保他们真正懂,使知识真正得到理解巩固。
最后,为了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要对学生分层次进行适当的培优扶差。对于中等生,主要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启发他们的思维。对后进生,要进行思想补差和知识补差,二者不可偏废。坚持对差生进行分类补差,采取集体和个引辅导的方式,逐人逐科落实。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许多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落实到位等等。因此经常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使我长进不少。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初中范文(五)
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紧学习大纲,贯彻大纲,进一步转变观念,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2、加紧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做到认真备课,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和技能。
3、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4、加快教学手段革新,教学中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合理部分,利用语音室教学手段于教学。
取得的成绩
针对近年来地理统考的研究、分析,及时组织复习,先后模拟测试3次,估计平均分在75分左右。
存在的问题
本学期进入复习以来,加之在学生前期,耽误了最为宝贵的复习阶段的,没有能组织系统的复习,不可避免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六、今后的努力目标
今后的教学工作,应以素质教育为突破点,培养学生技能。
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初中范文(五)
一、认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能够认真抓好教学常规,能认真备课,认真组织教学,认真批改作业。作业批改能够认真处理,针对学生现实情况,本学期我加强了作业的评讲。
2.本学期我注意利用地理教具、图片,特别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3.加强组内教师的相互交流,互相听课,圆满完成了本学期听课任务,并通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教育教学科研以日常教学活动为基础,并贯穿在日常教研工作中
1.我能够利用教研活动学习相关课题材料,并争取机会与校外、区外进行交流学习。
2.贯彻科研落实课堂的原则,继续推进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使我组的课题《地理课堂常规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探索》获得较大的进展,并进行了中期汇报。
3.我积极撰写教学经验文章、论文以及相关案例并获得了较高的奖项。
三、抓好社团活动、拓展型课程及校本课程建设
1.认真组织好学校天文知识方面的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2.能结合研究课题,进行校本课程的建设,但相关方面的理论与经验相对不足,需要今后认真学习。
3.根据学校要求,认真组织好本学期地理类拓展型课程的开展。
11.七下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一
一、《地理教学论》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尚未得到学生普遍重视
目前地理科学类专业的本科生较重视对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学习,对于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本课程未能像其它专业主干课程一样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足够重视。对课程学习的轻视,会导致学生出现对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的缺乏,对中学地理教育与教学的研究能力相对薄弱,对地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缺乏系统而深刻的了解等弊端,这可能会使得他们在未来的地理教师职业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会出现在其走上教师岗位的一段时间里,适应期过长、地理教师专业成长受到影响等问题。
2.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地理教学论》和当前的地理课程改革联系紧密,是一门动态发展的课程,然而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多以书本为中心,以致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脱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处于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教师除讲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外,也应时刻关注社会和地理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等,顺应基础地理教育改革的发展。同时应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利于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
3.教学手段陈旧单一
课程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目前本课程的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层面,没有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乐于合作、勤于动手等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学习上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未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容易导致学生不能充分体会到理论知识的实际指导价值,理论与实践脱节,忽视本课程的学习。
4.探究意识培养不足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仍然有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学习偏重于知识的积累、结果的掌握而忽视能力、方法、态度的培养、忽视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与结论获得的认识策略实施过程,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说教、轻养成,重教化、轻内化,并将学生置于假想的理想环境之中,脱离现实,因此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也就只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对“为什么”、“怎么样”这两方面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也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思考。
5.忽视价值引导与人文关怀
在对一门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除了要传授本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也尤其重要,这需要教师更多的价值引导和人文关怀。虽然相比科学精神,人文关怀的直接影响体现得不明显,但其对人的影响却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终生。忽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学生跟教师也缺少“对话与交流”,容易造成学生主体价值缺失、人文素养单薄,对其今后教师生涯的发展不利。
二、《地理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转变课堂教学范式
基于“教学学术观、教学民主观、教学协作观”的教学理念,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学习的基本特征,以“认知反思-情境体验-生成发展”为框架来架构课程教学范式。通过专题讲座、问题研讨、名师示范等形式,加强学生在地理教师职业素养、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地理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认识与反思,激发学生专业发展的动力和热情;通过微格训练、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建立学习共同体、开展情境体验和行动研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教学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地理教师职业技能的提升;通过自我评估、展示交流等形式来体现学生的教学反思和教学行为的生成和变化。上述三个环节并非线性,而是相互关联并整体体现在课程的各个教学活动之中。课程设置将理论性内容与实践性内容加以融会贯通,有创意地设计课程结构框架,丰富课程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个性活力,以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应用型教师人才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融合,通过具体实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操作上,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地理教师专业理念、地理课程改革等理论知识进行专题研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地理教材分析、地理教学课例研讨、地理课堂模拟实训等实践性内容学习,以学生实践性任务的体验、完成和展示来检验和总结其学习效果;通过教师引领、校友经验交流、名师讲座、在线交流、网上名师工作站的学习等活动来逐步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使学生主动建构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体系。
3.深化过程学习体验,实现评价主体多元
制作课程学习过程手册,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进度与主要教学方法;手册中学生听课记录表和学生课堂讨论记录表的填写能使学生记录学习过程及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加深其对所学知识和小组学习的反思和领悟。课程评价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平时学习、课堂活动(课堂发言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课外作业(学习过程手册、课程作业、课程论文)、期末考核。在课程评价上既重视课程的总结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课程作业、学习过程手册等评价方式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今后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同时重视实践性学习内容的形成性评价,做到有实践必有反思评价,发挥其在实践中的诊断、反馈、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小组同伴互评和自我评价,特别是把学生的自我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批判反思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实践的改进。
12.七下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二
一、特殊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我穿了身运动服,戴上了旅游帽,拿起了一面小彩旗,,斜挎个包,活脱脱一个导游,站在了大家的面前,我没开口,同学们目光齐刷刷洒向了我, 个个惊诧地瞪大了眼睛,好像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似的。于是,我神秘地说,Today,I will show you around the Palace Museum in Sunshine Town....毋庸置疑,学生们被教师的特殊的穿戴和简短的导入,带进了“神秘”的英语课堂,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为高效课堂的创建打下了基础。
二、借助于图片,情境教学
在学生们透漏出怀疑之色时,多媒体被打开,中和殿、太和殿、保和殿、奉先殿、皇极殿等精美的图片一一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我仍然以导游的身份和口气用英语娓娓道来, 故宫也叫紫禁城,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代建筑群, 房屋9000多间,占地72万平方米。故宫分为两部分,南为处理朝政的地方,北为生活场所,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接下来,介绍故宫的几大宫殿。
用一张故宫的平面图,介绍最重要的宫殿,以问题There are a lot of palaces. Do you know them?引导学生回答Baohe Palace、Taihe Palace、Zhonghe Palace、Fengxian Palace、Huangji Palace...以问题What we can see there?引导学生跟着“导游”的踪迹参观浏览故宫博物院。
三、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当导游
在教师通过多媒体画面介绍故宫后,展示一张关于故宫的海报,教师巧妙地话题一转,Some exchange students from UK is going to visit the Palace Museum. Can you be a guide to introduce the Palace Museum to them? So they can know a lot about it.在学生们跃跃欲试、情绪高涨之时,给学生一段文字材料,告诉他们要想当好导游,自己先熟悉故宫的概况。于是,学生们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起来,多数学生还做了笔记, 将The name of the palace和What to see /do there一一对应。
5分钟之后,学生们显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个个信心百倍,摩拳擦掌,几位学生先后煞有介事地当起了“导游”: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 Today I will show you around the Palace Museum. It is a wonderful place to visit. First,let’s go the Baohe Palace…
在学生们各尽其能,引领众多“游客”参观游览故宫博物院之后,我又设计一个任务:这些英国交换生,还想“参观电影博物院”(the Film Museum),这儿有一张电影博物院的海报,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电影博物院有两个馆,A和B,分别可以看到什么、做些什么,四人一组,口头交流, 再次当个“导游”,带领“游客们”到电影博物院参观参观吧!话音未落,大部分学生为了介绍得有井有条,迅速拿起笔,发挥想象,奋笔疾书,形成文字稿。有的同学之间开始讨论、交流。之后,一双双手举满了教室,有的干脆不经老师同意,就站了起来,争先恐后,当起了“小导游”。
四、教学感悟
总起来说本节课有二大亮点:
亮点一、实现了“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本课时,本应教学Grammar,可是,考虑到教材的知识之间的连贯性,Welcome to the unit中,提到英国交换生来中国访问,并了解了几位交换生的兴趣爱好,Reading围绕着交换生的爱好, 以Would you like to...?为主线,介绍了到阳光镇吃中餐、商场购物、听京剧等具体细节,在综合技能部分,在此基础上,引领交换生参观旅游......因此,几个部分浑然一体。如果学习语法,就找不到教材的连贯性、衔接性。因此,本节课,笔者进行了教材的整改,实现了“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亮点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注重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能力得到发挥和提高。从给出故宫的平面图,到介绍故宫的布局和设施,再到电影博物馆的海报的阅读、导游词的改写、导游介绍等,无不促使学生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创新思维等的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自我表现的愿望、创新思维等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升。
增加英语实践环节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任务,也是英语课程所要求的,更是素质教育的根本需求。英语教学,务必走出传统的灌输知识的做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营建合作、探究、体验等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模式,构建乐学、会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展示自己、放飞自己、再现生命和活力,从而实现学会到乐学、善学的质的飞跃。
摘要:笔者在进行牛津英语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技能部分,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讨,从课堂的教学导入,到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的训练,无不体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13.教师地理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三
一、经验与体会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这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方面反复摸索,得出如下体会:
1、深挖教材内涵,灵活运用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一样的教学资料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资料。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景来选择不一样的教法。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在气氛活跃的班级让学生自我看图填表,然后小组讨论,最终在全班对填错较多的部分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在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采取了游戏的方式,把整个班级当成了亚欧大陆,定讲台为北方,各小组讨论“应当处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为什么”
地理课程目标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选择教法时,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X施教。而唤起学生兴趣的办法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新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资料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小学没有接触过,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本事不强,知识没有较强的递进性,学生学起来较为困难。我采取了讲授法和活动法学习经纬线效果都不是异常突出。于是讲完这些资料之后,上了一节经纬网练习课,采取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在室外上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我定方向建经纬网,然后确定自我所在的位置,再在操场上画好的几个经纬网地图上真正地实践一下。学生“玩中练”“玩中学”得兴奋极了。不仅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进取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大部分学生最终所以弄清了经纬网,收获不小。
教法选择的好,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本事。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本事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迸射的。如:在《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课中,关于降水的季节分配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四人为一组,每组给12个试管,作为一年中的12个月,再给一瓶红颜色的水,让学生自我设计世界任何地区可能的一年的降水量,将水注入到试管里,展示并说明该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的状况,然后在绘制成图。这就给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他们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发展。
2、过程与结果并重,运用鼓励性评价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了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构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本学期我校的地理学科从下列三个方应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初一为例):学生课堂表现占25%,(包括:课堂纪律、《地理填充图册》作业、地理小论文、课后动手实践);期中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50%(题目以选择、填空、读图绘图题为主,为学生应知应会的.最基本常识)。学期末,教师根据上述四项为每个学生打出具体分数,然后根据总分评出等级,并对特殊学生给予必须的评语。
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所以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能够经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一样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其进取主动的学习。
如果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到达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进取,便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如:《三大宗教》一课,提前两周给学生设计一些有关宗教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或问题以外的资料查找资料,学习研究三大宗教。上课时采取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学生热情高涨。当提问泉州有哪些宗教建筑景点时,抢到此问的学生竟然回答出了十多处。所以良好的评价氛围,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进取性,鼓励性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地理的课堂教学。
二、思考与困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应当引起我们更多关注,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
不能完全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灵活的教学此刻课堂活跃了,学生提问多了,有时教师怕学生问,一问时间就来不及,教学进度完不成。预先设计好的难点重点落实不了,于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自我设计好的路子上引,顺着教师讲课的路子的问题教师欢迎,如果是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或草草打发。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节,给学生展示了5种不一样的自然环境的图片,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中,让学生选一个环境来设计房屋,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领会聚落的外貌、材料大都因地制宜,没曾想有学生在北极地区建了个宫殿,还配有全方位的导弹、枪炮等高技术的防御系统;有学生在沙漠地区设计的房子,有防御系统,还有吸收太阳能系统——白天转化为室内冷气,夜晚转化为室内暖气……对于导弹枪炮等我知之甚少,又不是本课资料。我就简单评价了他们的想法有创意、独特,期望将来能自我设计出来,就转回了我的思路。课后我反思,如果能顺着学深的思路展开教学,让学生就这方面有无利弊,或让学生回家查查资料,了解防御系统有无必要安排在那里,有无科学性等,这不仅仅真正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做到以人为本,还能够培养学生有了疑问和好奇就追根究底的学习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1、反思、思考跟不上,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也应当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开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教师工作负担重,教师习惯了依靠现成的教学材料来教学,没有思考与反思的空间,也没有把课程开发看作是份内的事情,所以课程改革的目的与教师课程改革的实践总有偏差。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感受到这种挑战的紧迫性,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掌握和了解最新科技的地理知识,熟练的驾驭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各学科都要涉足,知识面广一点,不能落伍于时代。
2、课堂教学活应不乱,教师收放应有度
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态度平和亲切,教学方式方法多样的变幻,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断的提升。有时就会难以控制情绪,造成课堂混乱;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回答问题的进取性很高,但别人回答的问题他又回答了一遍;还有时学生为了抢先回答问题,胳膊伸得老高,甚至站起来,身体前倾,举手示意……每遇到这样的环节,教师真不愿打消学生的进取性,但课堂教学必须要收放有度。当学生过于兴奋进入误区时,教师要及时调控,及时纠正,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学习习惯。
14.八年级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四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之间,一个学期又即将结束,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带八年级五、六两个班的地理课,面临的是八年级的地理中考,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开学初就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复习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依据地理学习指导引导学生复习回扣课本,梳理基础知识,通过达标测评加以巩固。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通过复习学案进行专题复习,理清复习思路,强化重点知识的记忆。
第三阶段:中考模拟训练,限时训练,训练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审题能力,认真书写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
第四阶段:依据时事热点训练学生材料分析答题的能力,依据学案及PPT进行复习指导,培养认真阅读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最后复习回扣课本,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
效果如何,只有等中考成绩发布时,才能知道结果,但愿没有白费心血。
本学期一切按照教务处的工作安排,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自主学习指导,单元检测,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都要提前做完,只要学生交上来的,都认真批阅,认真上好每节课,从不迟到、旷课,认真听评课,听课达20多节,圆满完成了学校规定的目标任务。
15.七下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五
[关键词]教学效能感地理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冲击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1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地理教师在此次改革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地理教师的素质甚至决定了改革的深度,因此地理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教育信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教学效能感又是教育信念的核心部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更是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保障。
一、地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含义
教师教学效能感也称教师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自我效能感在教学中的应用。班杜拉将自我效能界定为个人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或完成某种结果所需行为的能力信念。这种能力和信念是指个人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种认知和对自己能力的主观判断,直接影响了个人对具体任务的选择以及努力程度。教师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认知和信念。综上所述,我们将地理教师效能感界定为,教师基于自身掌握的地理知识、技能以及以往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二、地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
1. 影响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地图灵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因此地理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谷歌地图等软件的应用能力。教学效能感会影响地理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接纳度,比如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不相信自己能够较好地使用计算机。同样,对于课程改革,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适应性差,不愿意进行改革,甚至把这种变革当作是一种威胁。教学效能感能够使地理教师更好地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反思和调控自己的教学过程,促进自身地理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不断发展,是地理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机制。
2. 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地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不仅影响学生认知和技能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自我概念、抱负和学业。地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强,对学生的管理越人性化,学生的自主性就越强,教学效果越好,这类教师更倾向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而教学效能感比较低的教师,更容易放弃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多地采用批评的方式进行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地理学习问题而非学生的发展。因此,地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不仅影响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而且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成绩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新课改对地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冲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理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的重要性。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对地理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观念。而承担这一重任的中学地理教师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目标和任务都发生了变化,地理教师将成为课程的创造者,这对地理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出现时,旧理念支配下的教师效能感必将受到极大的挑战。在新课改下,每位地理教师都会面临重新学习的问题,都必须重新建构教育信念,重新审视自我。
四、提高地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
1.自主学习,加强研究
21世纪是知识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人们通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地理教师,这无形中会给地理教师带来更大的压力。地理教师如果对个人的知识储备和地理教学技能缺乏信心,尤其是地理板书、板图等技能,必定会影响其教学效能感。因此,地理教师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搜集和处理最新地理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加强对地理教育理论的研究。教师有了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教育教学理论,才能够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勇敢地面对学生的挑战,保持较高的教学效能感。
2. 正视自我,恰当归因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即是对自我的一种主观认识,这种认识往往与实际情况或者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有所不同。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就要正视自己,调整心态,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出现问题时,要学会正确归因,冷静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要做到全面、客观,既要从教的方面也要从学的方面找原因,既要注意到成功的客观因素,也要注意到失败的主观因素。正确看待自己的教学成果,给自己充分的信心,继续前进。
3. 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提升地理教师专业素养
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自身的教学效能感密切相关,相互促进。拥有较高地理专业素养的教师通常在教学方面表现出高度的自信,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效能感较高。而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于经验加上教学反思。地理教师如果能在每次教学后针对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课堂管理方式等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扬长补短,积极探索改进的方法,就能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到一定高度,内化为自己的专业素养。
4.改革教师考评制度
教师的职称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学术水平、过去的工作成就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一种评价和考核。教育部门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和考核内容直接影响了教师职称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教师的教学成果只有得到正向的反馈和积极的鼓励,才能增加教师的教学信心。因此,只有合理的考评方式才会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目前的考核方式过度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比成绩更加重要的因素。只有建立多元化的考评制度,肯定教师的努力和付出,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5.加强职业培训
完善在职教师的培训制度和新教师的指导制度,对改善教师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创造学习的机会,并且可以开展观摩学习、师徒结对、专家引领等多种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教师培训的积极性,更能激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坚定教育信念,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参考文献]
[1]车伟艳.国外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内涵、问题域及主要结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7).
[2]岳丽萍.教学效能感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
[3]郭媛.浅论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与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7(3).
[4]栾艳.中学教师效能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5).
[5]李莹.关于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提升策略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16.高三地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六
1、教学工作方面:
由于这学期是接手的班级尤其是毕业班,因此与学生磨合是最重要的事,我利用晚自修时间与课后时间经常多与学生了解,并反馈教学中的问题,尽量做到熟悉学生,并且能让学生接受我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由于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备课方面:认真吸取去年教学中存在的教训,改进教法,在综合多方面资料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备课,争取备学生和备高考为中心,结合平时的练习让学生听得懂、做得会、学得来、提得快。
考试研究方面:认真分析去年福建省高考方向与趋势、并且综合分析各课改省份的试卷,借鉴多方面经验与题目。在生活中关心学生的学习与休息状况,通过与学生课后的交流中帮助其减少学习外的干扰因素,并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
当然了,今年的高三年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节奏过快,学生感觉到知识的跳跃性,因为学生需要慢节奏的教学,课本性有条理的速度(每节课介于新课与复习之间),解决的措施有:辅于2、3个问题课前预习;让学生有本可依可背;要抓学生的背诵、一开始就进行小测检查。
(2)及时的巩固练习不够,应该在课堂上就进行尤其是综合题的分析,就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如何去答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平时的背诵中有针对性),在巩固练习中发现、解决问题,降低节奏以便学生能掌握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
(3)区域地理的复习仍然偏少,学生无背景知识支撑则无语言和思路,可以适当增加区域地理的课时与复习,并且要求学生能熟悉地图:中国、世界地形图、气候图、河流图、经纬度等。
(4)关注优生,尤其是前面几位学生的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过来。
2、学习与提高: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教学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我注重不断通过网络和书籍当中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育理念,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在本学期先后出去学习多次:前往一中听课学习、福州进行高二地理骨干教师培训、泉州五中进行创新教学比赛与研讨、侨声中学听课培训,并且能够及时地将信息转达给本组各老师,通过学习与培训我不断地更新了理念,收获很大。另外,还积极参加第xx届地理片段教学创新比赛并取得晋江市二等奖,泉州市二等奖的成绩。在教研方面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评课,并且开设一堂公开课、一堂片段教学说课,与同组老师进行交流与讨论。先后参加2个了课题:学科教学中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高中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教研组工作:
17.七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七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七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弹指一挥间,一个学期就一闪而过。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扎扎实实地做了不少工作,也收获了不少,成长了许多:
一、探索课改模式。
自开学以来,本组一直秉承学校课改精神,继续探索小组学习课改模式。我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一些尝试。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小组各派一人展示。
二、小组讨论,指定一个小组中心发言人展示,其他组同学质疑或补充。
三、小组讨论,指定一个小组展示,其中一人发言,一人板书。其他组的中心发言人质疑或补充。第一种适合练习课;第二种和第三种适合新授课,适宜难度比较大的问题;第三种比第二种更容易操作。
5月备课组举行了组内听课,课后我及时组织评课,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了一定的提升。我上的是《伟大的悲剧》,主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练习快速抓取信息的能力。两节课上下来,学生的速读能力、抓取信息的能力、组内合作的能力、大胆展示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经过备课组的通力合作,形成了大致的小组学习方案。文言文,大致分四步走。第一步,独立学习。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句,划记疑难字词。第二步,小组学习。将自己的疑难字、词、句提交小组,形成比较统一的意见。第三步,检测展示。教师出示检测题,小组负责展示的同学上黑板答题,班级订正,教师讲解疑难。第四步,小组讨论。围绕主问题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言。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深入文本揣摩文意。现代文,大致分三步走。第一步,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标记段落序号,思考课后练习,初步完成学案。第二步,小组合作。整体把握文章后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第三步,分组展示。每组一至两人上台板书,然后每组派一人轮流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质疑、补充。第四步,检测反馈。利用学案上的习题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点示。
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的点拨都要穿插其中,做到了无痕迹。2。展示前教师宜交代清楚要求。2。展示位置宜固定,每组一人,每组一块。尽量避免课堂时间的不必要浪费,让课堂更紧凑。3。轮流展示宜更灵活。不需要每组都派人展示,答案相同的可以不予展示。4。要给未上台的同学布置任务。
二、紧抓教学实效。第一学月,43班学生比较浮躁,45班的学生整体状态较好,但是学习习惯、书写习惯差。接下来我主要培养小组的凝聚力,要求组长加强管理,组员团结一致。对课前准备充分、课堂讨论快速、课堂展示有序的小组予以表扬。另一个方面,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位置,对学生提出合理要求。通过努力,学生渐趋冷静,课堂的实效性有所提高。宾喆、刘良玉、王怡中、周昊敏、曾康宁、汤鹏希、谭洋、罗仁辉、肖杰、张奔涛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
三、指导课堂笔记。经过一个学期的初中语文学习,绝大多数同学养成了良好的记笔记的习惯。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动笔的习惯,像张奔涛、肖杰、刘河佑、晏子文、易子涵等。也有不少同学该记的不记,不该记的写一大堆。我利用一些非重点讲读课文,引导学生掌握记要点的方法。现在,廖龙章、王杰、李晗、汤鹏希、周昊敏、陈伯仑、刘雨欣、杨子川、陈志鹏等同学基本掌握方法。
四、落实课文背诵。本期一周一个背诵任务,可长可短,依教材而定。43班完成得及时些。45班开始两周有拖拉的现象,通过背诵课代表罗盼盼和大课代表洪流芳的齐抓共管,情况渐渐良好,只有肖杰、张奔涛等少数同学没有完成。下期宜继续巩固。
五、督促作业完成。寒假作业43班完成良好,只有宾喆、陈伯仑没有完成。45班近半数同学都忘了一至两种。开学一周督促其完成,并告知家长。这种情形反映出45班同学自学能力差,独立学习习惯差,家长监督学习不力。所以本期的各项作业43班由课代表和各小组长管,45班除了组长检查,课代表收集之外,老师还不定期地检查督促。45班作业拖拉的情形有了很大的改观。
六、提倡课外阅读。这个学月强调周五早读的自由朗读以及阅读课的自由阅读。学生很喜欢阅读,大多数同学还没上课就已经开始阅读了。课外阅读的氛围渐渐养成,要继续维持。
七、指导实习老师。本月新来了三位实习老师。我将她们分到三个小组,然后结对听课学习,我负责指导龚老师。每次听完课后我都要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并解答实习老师的问题。
八、组织书法比赛。6月上旬我组织七年级举行硬笔书法比赛,刘宇婷等16位同学荣获一等奖16名,李琛蓉等32位同学荣获二等奖,蒋钟山等48位同学荣获三等奖。
九、组织七年级网岭罗家坪社会实践“读书报告会”。年级组决定三月组织七年级同学到网岭罗家坪举行社会实践活动,拟在晚间举行举办一场“读书报告会”报告会由语文组具体负责。自从接到年级组的通知,我便组织语文老师就“读书报告会”的安排进行讨论。最终确定六个程序:课本剧表演——辩论赛——好书推荐会——优秀读后感颁奖——名著阅读知识抢答赛——大型朗诵。课本剧表演、好书推荐会由各语文老师分班训练,辩论赛由陈爱红、罗湘娟老师筹备,大型朗诵由袁晓老师和我组织训练,名著阅读知识抢答赛由董波、文水淋老师筹备。另外,我还负责选拔、训练主持人以及整场报告会的统筹安排、摄影。该活动得到了全体同学、年级组以及部领导的一致肯定。返校后我及时在学校网站发布新闻。
组织评选社会实践活动征文。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我又布置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作社会实践活动征文。征文收集之后组织老师评选优秀征文并张贴在展示专栏上。
下期设想:
督促学生练好一手字。
陪同学生读懂两本书。
希望自己的扎实工作能够让学生喜欢语文,甚至热爱语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证实自己的努力付出。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18.七下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八
关键词:初中地理;深度学习;引导分析
引言:通常而言,教育者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将学生视作等待他们打开盖子灌输知识的空容器。虽然这样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但是往往效率非常低下,时间一长,所掌握的知识点容易被遗忘。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就成为了现代教育中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1.初中地理深度学习的特征和优点所在
深度学习,顾名思义,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与浅层学习相比,深度学习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记忆方式、知识融通、学习主动性、学习理解以及知识运用等方面[1]。首先,在记忆方式方面,浅层学习主要采取的是机械记忆的方式,而深度学习则是在地图上空间定位记忆或者理解性记忆。其次,在知融通方面,浅层学习只是针对当前的学习而学习,深度学习则是非常看重将新知识同旧知识的联系。接着,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浅层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深度学习则是主动查找合适的地图去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2]。再有,在学习的理解方面,浅层学习很少会进行反思,而深度学习则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最后,在知识的运用方面,浅层学习通常都是纸上谈兵,应试教育,而深度学习则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对学生深度学习进行有效引导
2.1强调学生体验的学生主体课堂
初中地理通常来讲在初中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课时比较少,但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讲却不言而喻,学校对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要求也很高。因此,初中地理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仅仅抓住课堂这个主战场,创造出形象逼真的情境体验,使得学生能够顺利进行深度的学习。例如,在教师在讲解“长江三角洲”的有关知识的时候,可以适当结合当下收视比较火爆的几档综艺节目设置相关情境,比如《爸爸去哪儿》。在进行课堂讲解的时候,可以假设本期节目的目的地就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地方,让后让学生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出行前的准备。比如有的小朋友会问去节目目的地需要带什么行李,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又比如,有的小朋友问道目的地有什么好吃的,教师又可以趁机介绍当地的美食。还有小朋友关心住的地方,教师又可以介绍长江三角洲的水乡风貌和全国最大的城市群等。
2.2找准好时机有效引导
引导单纯依靠教师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师生之间要相互交流和双向互动。引导应当带有非常明显的目的性,在实际的引导过程中主要有引导学生将激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引导学生对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等[3]。教师在对学生引导之前,必须把握好学生到底需要学什么,从教学目标上整体把握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和策略。例如,在讲解到“海南岛”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开展教学。教师给出一幅地图,图中呈现出海南岛的农矿产品图,让学生去“寻宝”,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绝大部分寻找到的都是地图中已经显示出来的,对于一些隐性的“宝物”却难以发现。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海南岛四周都是海,沿海地区一般都会有什么?这个时候学生一般都会想到渔场、盐场等,又比如根据海南岛的地形地势特点,在五指山地区会有什么?学生一看到上就会想到丰富的森林资源。如此一來,学生可以知道地图中的相关地理信息是相互联系的,并且可以推理出新的地图信息。所以,在合适的时候进行有效引导是提高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2.3数字化学习环境和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学习已经被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网络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此,初中地理教学应当也要充分借助网络开展教学。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可以很好地克服时空和地域差异,实现情境虚拟化、资源多元化以及交流多元化。并且,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实现其作用,支持学习者进行知识的构建,从而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发展。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开放、自由、民主的氛围能够让学生形成学习的动机和认知的冲突,使得学习过程非常有趣,构建起自己的学习体系时非常容易,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结语: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迅速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利于今后学生的发展。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必须结合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深度学习进行合理引导,通过强调学生体验的学生主体课堂、找准好时机有效引导以及数字化学习环境和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等途径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强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引导[J].地理教学,2016,13(01):38-40.
[2]郝会静.初中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策略[J].学周刊:a, 2013,23(12):92-93.
[3]孙瑞雪.初中地理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c,2014,12(05):52-52.
【七下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七下地理湘教期末试卷11-17
七下信息技术教学计划09-15
七下数学教学工作总结08-30
地理教师课程教学计划07-05
七下生物教学论文06-12
七下英语教学总结08-22
新人教版七下生物教学设计06-15
地理教师教学问卷12-06
七下备课组工作总结09-03
语文版语文七下17苏州园林教学设计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