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对内部管理的监督职能(精选17篇)
1.会计对内部管理的监督职能 篇一
对强化药品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几点体会论文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中,会计部门作为重要的管理部门,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对单位的管理和经济效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马克思曾指出,会计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这是对会计职能进行的科学概括。所谓“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一般被理解为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两项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所以,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中,要特别重视药品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发挥,二者不可偏废。
药品会计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药品是医院为开展正常医疗业务工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价格不一、经常变动、领用频繁、占医院各种物资消耗的比重大等特点,是医疗业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因此,药品会计的职能不仅只是简单地做好记帐、算帐和报帐工作,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对药品的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减少积压和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和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核算方法,以保证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为强化药品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员职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药品入库、保管、出库及库存等过程的监督和核算
药品会计除对药品的金额、数量进行正确核算外,还要对其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要监督药品的采购是否按合同执行,是否及时办理入库手续,验收是否合格,是否有合法、合理的采购渠道。针对受市场经济影响的药品折扣现象,应专门设立明细帐,从采购地点、数量、金额以及在总采购金额中的比例等方面进行反映,并随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防止这部分资金被截留或转为他用。在药品保管过程中,要防止药品积压、丢失、变质等现象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对药品的出库要监督其是否按正规手续填制出库单。为了做到帐帐、帐实相符,药品会计应每月监督药品部分的盘点工作,不得以支定存,通过实地盘点,如发现有盘亏或盘盈现象,及时查明原因,报请领导批准,并进行相应的帐目调整,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二、加强自制药品的管理
要加强对制剂原料的管理,药品会计应监督其是否按批准的生产计划及消耗定额领用原材料;监督其成本计算是否合理、准确;制成品的`计价是否按保本微利的原则核定和控制;对其制成品是否办理入库手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控制,并督促其改进。
三、加强对药品销售的监督和核算
药品的销售发出是医院药品周转的最终环节,也是医院流动资金能否及时回笼的关键环节。因此,对药品销售的准确计价、监督和管理至关重要。在过去药品价格稳定的情况下,对药品销售价按历史成本加成后的零售计价是合理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的药品会计应重视药价变动信息,时刻注意药价涨幅信号,及时督促药品部门调整销售价格,以便维护医院和病人的利益。为此,药品会计要督促药房是否准确计价,并将实际销售药品金额与收费额核对无误,监督其处方金额和实际收款数额是否相符,不得以存定销,做到实耗实销,帐实相符,保证药品资金及时回笼,满足医院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如何将会计的职能从过去单纯地管好、用好资金的被动管理型转向善于经营、潜心策划的开拓经营型转变,是适应医疗市场需要的一项重要工作。药品会计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效益观念,从医院的实际出发,把握工作方向,从事后反映、事中监督转到事前预测、事后检查和评价的职能上来,为领导的预测和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共同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药品核算与监督管理工作必须重点加强事后监督和财务分析。会计在完成每月药品核算业务后,要对药品收入总量及结构、药品收入结余及以上的管理指标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并对分析中反映的问题及时做出处理。
2.会计对内部管理的监督职能 篇二
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是指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预算情况等进行监督和管控,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1]在执行会计监督职能时, 《会计法》是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人员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发挥会计监督职能。[2]
对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监督,有助于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能够保障投资人、事业单位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使社会经济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2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现存的问题
2.1事业单位的财务纪律松散
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纪律相对松散,单位内部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使财务纪律缺乏足够的严谨性,导致会计监督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主要表现在: 个别事业单位出现私自挪用公款的不良现象,一些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凭借工作便利为自己谋取私利,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秩序; 此外,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擅自在内部设置自收自支性质的部门,将本该由事业单位收取的费用向私自设立的部门转移,在不知不觉中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产生不良影响。[3]
2.2未积极参与定期审查工作
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事业单位应定期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查,并积极配合。在对事业单位的审查过程中,要对表现差的事业单位予以相应的经济处罚或行政处罚。然而,在各方因素的影响下,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及时参与并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的定期审查工作,同时对审查过程中所需支付的罚款也未在会计账务中进行明确规范,这些现象说明事业单位的会计账务处理方面存在着弊端。
2.3监督工作具有一定虚假性
《会计法》中有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都必须严格遵守 《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对本单位的财务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向上级报告财务支出情况。但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个别事业单位为了躲避会计部门的审查,将账务中的数据进行了二次加工处理,导致会计信息与原始数据不匹配,出现严重失真现象。具体表现为: 事业单位存在偷税、漏税、欠税现象,没有严格遵照国家税收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缴纳税款; 另外,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日益严重,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限额进行越权审批,未按照相关规定向上级部门报告,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给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增大了难度。
2.4会计监督体制不完善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体制不完善,无法保证会计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使群众无法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有全面的了解,无法做到对事业单位的依法监督。有些事业单位由出纳人员对现金、票据和专用章进行管理,这阻碍了会计工作的牵制制度的形成。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完善的会计管理机制,会计工作人员缺乏独立性,其在薪资、福利、升迁等方面受到上级管理层的制约, 使会计监督人员产生思想顾虑,导致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3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具体措施
3.1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
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都是由上级管理者直接管理,而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拥有行使权,这一情况会给会计监督工作造成很多困难。因此, 在事业单位内部应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制定互相监督策略,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减少会计监督人员与上级管理层之间互相串通、谋取私利的情况。
将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奖惩措施以及升迁任免等决定权交由财政部门来执行,尽量保证会计监督人员的相对独立性,为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2加大对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力度
在加大对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力度方面,应做到两点: 首先是做到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的完善,包括会计信息、会计报表、会计账务的真实性,会计信息处理与工作流程的合法性,以及各项收支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 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计算机与网络应用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对会计工作进行会计电算化改革,保证会计数据的精确度。需要数据化处理的经济活动和数据要得到相关负责人的许可才能进行操作。
3.3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会计监督意识
为了保障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必须加大对会计监督的重视程度,培养自身的会计监督意识,积极倡导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知识的学习和交流,使大家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内容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配合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会计监督工作中要对个人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
3.4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要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做到两点: 第一,要定期对单位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逐渐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其在监督过程中的执行力; 第二,要加强对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运用真实案例对会计监督人员进行职业教育, 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职业修养,减少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谋取私利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4结论
3.浅谈部队会计监督职能职能 篇三
【关键词】部队 会计 监督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31-01
会计准则定义为“反映和监督”。反映职能就是反映经营活动情况,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提供有关数据。监督职能是对企业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正确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财务监管贯穿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的整个过程。
一、部队会计监督职能
部队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按部队经济管理的要求,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计划、制度和法令,对部队经济活动本身进行检查、监督,以便控制经济活动,使之按一定方向、目标,遵循一定的原则正常进行。部队会计监督的职能与反映的职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对经济活动进行正确、及时、完整的反映,才能为监督提供可靠的资料。同时会计反映的本身,也是实行监督的重要环节。但是,会计监督长期以来却游离于会计现实,未能扎根于实际工作之中。部队会计监督作用呈现出低效率、弱化事态,会计监督面临严峻挑战。
二、当前部队会计监督的主要问题
1、法规不健全,监督乏力
只有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才能保证会计监督有法可依。从目前情况看,部队还没有部完备的适合其特点的会计管理法律规范。增强会计法规对新形势的适应性,保证会计法规严密性和科学性。很多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监督的态度问题上也不够端正,不敢说、不敢管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由于监督权依附和受限于行政权,财会人员的组织人事、工资奖金待遇等由所在单位负责,独断专行的长官意志,使得财会人员“顶得住站不住,站得住顶不住”,谁敢轻言监督?凭领导意志办事,对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不敢抵制,对明显违规违纪的各种开支也不敢揭露。尽快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条例》,以确定会计监督的体制和职能,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尽管各级先后下发了一系列规定,但这些规定大都从宏观上讲的较多,真正从微观上如何操作和实施讲的还不够,且没有法律效力,给部队内部会计监管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
2、会计监管难度大
部隊会计监管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法违纪,导致会计监督丧失效力。领导干部带头私分预算外资金;更有甚者指使会计人员隐匿收入、转移资金、虚报开支,会计人员畏于权势,丧失原则,共同作弊,加剧了有章不循、违章不究,以单位领导意志为转移的情况。单位领导拿部队的经费办自己的事,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行方便。二是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关系无法理顺。特别是支队设立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后,支队兼职审计人员与负责大队账务的会计、出纳人员同属于核算中心管理,对大队财务审计的独立性难以保持,审计监督职能弱化,无法与会计监督形成应有合力。
3、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差、政策水平低,不仅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更无法行使会计监督的职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被人为地割裂开来。会计信息来自各部队单位内部,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会计人员之手。财务人员管财观念相对落后,对财务工作停留在收与付的肤浅认识上,忽视财务工作的控制、预测作用。财务人员不稳定,出现断层现象,财务工作的连续性得不到保证。
三、强化部队会计监督的对策
部队会计的首要目标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取得最佳的经费使用效益,揭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根据部队的财经法规及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对部队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及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所进行的监察与督导。
1、健全监督法规
只有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才能保证会计监督有法可依。财经法规是进行经济工作的规范,是经济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合法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中必须予以维护。。尽快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条例》,以确定会计监督的体制和职能,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要在广泛宣传《会计法》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会计准则》关于会计监督的规定的同时,还要对不认真履行监督的行为,依法予以追究,扭转会计监督弱化的不正常现象。
2、科学编制、严格执行预算
首先,要注重调查研究,做到实事求是、科学地编制预算,细化预算支出项目,明确支出方向和用途,对不确定的项目留有一定的余地。其次,规范预算执行环节,通过完善集中采购、公开招标等方式强化预算执行;要严格预算调整,保证预算的严肃性,防止随意变更预算,超预算或扩大预算范围的行为发生。今后财务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监督对象、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方法上与其他监督机关明确分工划清职责权限,互相协调,形成合力,进行分类监督和避免重复检查,共同完成财务监督工作任务。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财务监督信息网络系统,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这对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及时了解真实、全面的财务信息起积极作用,又是搞好财务监督的基本前提。
3、加强部队会计人员的培训
加强部队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强化会计人员的执法意识。要建立会计人员双重领导制度,即单位会计人员在接受直接上级领导的同时,还要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完善考评制度,按照“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原则,每年组织财务干部工作实际和综合能力考评,分别采取相应奖惩措施。保持会计人员的相对稳定,建立独立的会计监察机构,加强会计执法检查。可以比照地方税务部门的稽查机构,设立会计监察大队等类似组织,专司会计监督监察职责。
参考文献:
[1] 乔磊,论会计监督-群言堂,2007(04)
[2] 李亚君.张艳华,浅谈会计监督的必要性,2007(01)
[3] 靳小芳,徐淑伟.加强军队会计监督的途径军,2006,
4.会计对内部管理的监督职能 篇四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日趋完善,各个经济主体业务随之有了新的拓展,企业管理者、债权人、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等主体对披露会计信息的质量、范围及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会计监督职能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无法充分且有效地发挥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良性周转。因此,企业应当积极地探寻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策略,以便于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及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企业会计监督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地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合法及合理,提供正确的依据给企业的科学决策和综合评价,出具真实的财务成果给出资人,为企业潜在的出资人提供决策及投资的选择。众所周知,会计信息的真假,对各个利益群体均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会计监督则为会计信息提供了有力的监督基础,比如税务监督、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等的实施,均需要借助于会计监督的先导作用,以此将预期的目的实现。而如果缺乏会计监督,那么企业便无法切实的把好关,极有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资料不全等问题,并且如果不及时发现且制止违纪违法行为,那么不但会导致企业物资财产的流失,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其他监督方式诸如税务监督、审计监督的难度。反之,如果企业能够做好会计监督工作,便可以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得到真实的会计资料,便能够减少亦或是避免错弊的出现,并且创设有利的条件给其他经济监督方式的实施。由此可见,发挥企业的会计监督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企业会计监督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缺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
在企业的会计监督中,很多企业均缺乏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出现。相当一部分企业为了争取少数人或者局部的利益,对虚假的会计信息加以制造,瞒下欺上,随意地利用会计程序对会计信息做技术性处理,使得会计报表出现了严重的失真问题。比如,随意核销费用,漏税偷税;编造假账,对生产成本加以挤占;私设小金库,隐瞒收入;欺骗国家,虚报盈亏。
(二)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
就相关人员而言,尤其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缺乏有效的一种约束监督机制。近年来,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颁布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则自主经营权的落实,而怎样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为及权力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却始终未能得以有效的解决,这便使得会计人员所具备的监督职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在企业中便使得会计人员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的优劣有着直接的影响,通常而言,企业会计人员所具备的业务素质越高,往往分析问题与发现问题的能力便会越高,并且会计监督的作用便会越大。根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已经查过1000多万,其中,20%左右的为中高级职称人员,其余的基本上均是初级职称人员,许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政治素养不达标,有些甚至不熟悉会计核算程序和财务制度,不懂得财经法规,不具备会计监督职能实施所需的水平及能力,会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缺少高学历具有现代管理知识的会计人员;很多会计人员年龄偏大,不懂计算机等先进管理工具,无法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四)社会监督不力
与企业内部监督和国家监督相比,社会监督具备着较强的专业能力、丰富的人力资源等诸多优势,然而我国社会监督相对来说起步较晚,这便使得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范性不足,必要的行业管理和行业规范缺乏,导致执行环境缺乏规范性。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大量地招揽业务,随意地出具审计报告和验资报告,签证及评价的可信度不高,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顺利发展产生了严重阻碍,无法将公正客观的监督作用发挥出来。随着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合作时间的逐渐延长,二者的关系随之变得越来越密切,这样便无法保证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客观性。另外,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受到了成本的制约,通常所设置的人员较少,安排被审计单位审计的时间不足,仅仅是走完审计要求的程序,再加上有些注册会计师自身的业务能力有限,均对审计的质量带来影响。
四、发挥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对会计监督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始终致力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的宣传,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会计监督职能的加强。就企业来说,一方面,应当增强企业财会人员以及各级领导干部的守法意识,将正确的理财观念树立起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不断的宣传法规知识、法律知识,使其能够全面地了解会计法规所涉及的内容,从而做到正确且合法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将企业文化中的会计文化作用发挥出来,把会计切实纳入企业文化中,在企业的全体员工中普及会计流程、会计依据和会计职能,尤其是供应、销售等与经济业务联系紧密的部门,要使他们真正地了解会计基础知识诸如基础会计实务、会计法律等,保证会计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
从总体上来看,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主要涉及到合理的会计程序及会计政策、健全的账簿制度、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定期的盘点制度以及科学的预算制度。要想切实地将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建立起来,那么就需要将所有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工作人员分离开,实现督促、互相监督和互相制约,在决策及执行重要经济事项中必须具备明确的制约、监督程序,明确清查财产的期限、范围以及组织程序,明确定期内部审计会计资料的程序。与此同时,还应当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来,全面的实施内部监督责任制,将内部监督的全过程和日常监督的特点发挥出来,以此实现连续不断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内部监督的贯彻落实。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国家以及社会均应当提供有力的条件、物力、财力和人力,对企业的会计人员加以培养,积极地鼓励会计人员自觉积极的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首先,应当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增强,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确保真正地在会计法律体系下履行自身岗位职责;其次,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提高会计队伍的业务素质、风险管理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业务水平,使其能够在会计监督职能的履行中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将正确地分析判断做出,并且对相应的补救措施予以采取;再次,要适当改革会计人员资格考试的内容,由上岗资格考试至高级会计师考试,均需要对《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的知识加以增设,总结归纳设计会计法律责任的内容,不仅要充分地彰显出国家对会计法律责任的高度重视,还应当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四)重视企业外部会计监督
正是因为现代企业制度所具备的特性,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权力得以加大,而企业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的约束有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监督的难度。为了能够充分地确保企业管理者、债权人、所有者和相关者的切身利益,只凭靠企业内部的控制机制和自我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加强外部监督主体的作用。比如,在社会审计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审查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全面性、合法性和真实性,避免粉饰和虚报会计信息的不良情况,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当严格地监督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机构,使其能够依法且规范地行事。
五、结束语
5.内部审计职能重监督 篇五
(2)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和作用不甚理解。有些企业管理人员经常将“内审监督”与“会计稽核”混淆不清,或者将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等同起来或相混淆,有的甚至将企业自主经营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立起来,由于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由于指导思想上存在误区,未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内部审计应该开展的工作没有认真开展,未能发挥内部审计应有作用。有些内审人员则由于工作不好开展而心灰意冷或充当好人,使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2.责权不对等
6.会计对内部管理的监督职能 篇六
笔者认为会计监督在现在还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行为监督,即自我监督;二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监督。前者应当理解为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应当以职业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自我约束(自律),正如从事任何职业都应有其职业道德一样,如果把这个意义理解为会计监督是无可厚非的。对于后者,应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在单位所处的地位来分析。其一,会计人员属单位的普通一员,他的各种利益均受制于单位,若要会计人员监督单位领导,实际是一个“虚拟”监督,原因在于小团体与会计人员的利益关系要比国家与会计人员的利益关系具有更大的“趋同性”。况且要一个命运攥在他人手中的会计人员去监督他人,从程序上说是不符合逻辑程序的。其二,会计人员按法规要求对法人经营施行监督是一种外部强制力,问题在于,会计部门是否是执行部门,会计人员有无执法权, 怎样保障他们的执法力度和弥补他们因执法而遭受的利益损失, 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
会计监督意指会计对法人经济行为的监督,它与会计人员按准则、制度要求进行规范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需要相应职权地位为基础的,后者则是由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事实上会计人员按会计工作规范提供信息,根据会计资料进行预测、分析、参与决策也应该视其为监督工作。
一、会计监督控制职能的重构, 最关键的是要落在“控制”上。
(一) 控制的内涵、形式及其变化。
控制,就是凭借某种特定的条件使特定的对象依照自己的意志运行的存在方式。在法人经济管理中参与管理决策建议,控制有其最基本特征。
(1)控制者必须是被直接利益的关系者。以“收益有涨浮、利益可能受损”为代价,换取了对受益的经营决策权与财务决策权,并期望以此来防止这一代价从可能变成现实。换而言之,法人经营的“指挥棒”,应是大多数人的意志而不是法人代表的意志。
(2)普通的利益关系人有对重要经济问题有决定权。在利益大众化的社会里,普通利益关系者大多并不直接参与经营和决策。同样,普通利益关系人虽然都有决策权,但只有法人代表或少数人才对法人单位的重要经济问题有决定权。
(3)控制作用的对象主要是受益者的重要财务决策与经营决策。这是由于利益的社会化、资源的稀缺性、正确决策在经营中的重要性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因此,控制实质上是那种将自己的经营管理决策意志寓于法人和相对人的重要财务决策、经营决策之中的权益资本关系。本原的控制,是法人经济组织产生初期的一种控制。其基本特征是:(1)绝少数人控制实质上就是绝对控制。(2)在同一法人单位中,控制者只有一个。
衍化的控制,是对本原控制的演进,是利益大众化的结果。其基本特征是:(1)部分人有表决权的控制。但仍可以通过某种合法的方式,对法人单位的重要财务决策与经营决策拥有决定权。(2)在同一法人单位中,控制者不止一个。
衍化的控制又可分为相对控制与共同控制。
相对控制,部分人能对法人单位的财务决策与经营决策形成重大的或决定性的影响。
共同控制,是指法人单位的重要财务决策与经营决策由法人代表和部分管理者共同决定的控制形式,我们称这样的法人单位为共同控制实体。在此实体中,没有任何人能单独地决定该实体的重要财务决策与经营管理决策,但可以通过与其他管理者“联手”,决定该法人的重要财务决策与经营决策。
不难发现,控制是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的:绝对控制与相对控制共存, 绝对控制、相对控制与共同控制共存。总之,在形式与内容上,控制都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二、控制是理解现有合并报表理论的“金钥匙”
(一) 无论何种报表,都不能使所有使
用者的所有需要都得到满足,只能满足其主要利益主体的主要需要;普通参与者是法人单位的主要利益主体,只要满足了控制者的决策对会计信息的主要要求,其他利益主体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会得到大体上的满足。
(二)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会计监督控制方式, 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是合并报表的基本目标。
关于财务报表的目标,历来有“经营责任学派”与“决策有用学派”之争,但自1 9 7 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 A S B)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FASB)--《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以来,就奠定了“决策有用学派”的主导地位,这一概念公告对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等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此外,我们从会计界先哲们的有关论述中,也会体会到“合并报表应以提供投资决策有用信息为己任”。如,S.戴维森主编的《现代会计手册(第二分册)》认为:“合并报表应根据实行统一控制的股东的观点来编制”;美国著名会计学家L.O.福思特在1968年出版的《财务报表和公司年报的理解》中说:“只有合并报表,才能使高级管理人员对整个资本来源结构的稳健与冒进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
(三) 控制者投资决策有用论,可以有效地包容上级法人单位理论、实体理论与所有权理论。
从控制概念出发,在共同控制实体中,应按照控制者在共同控制实体中的利益大小份额来决定共同控制实体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报表要素在合并报表中的金额。这就是形成所有权理论的逻辑。
三、会计控制管理原则的新归纳。
(一)系统原则。
财务管理是法人单位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又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分配管理等子系统构成。在财务管理中坚持系统原则,是理财工作的首要出发点,要尽量做到几个优化。
1、整体优化。
只有整体最优的系统才是最优系统。理财必须从法人单位整体战略出发,不是为财务而财务;各财务管理子系统必须围绕整个法人单位理财目标进行,不能“各自为政策”;各部门的利益应服从法人单位的整体利益。
2、结构优化。
任何系统都是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层级系统。在法人单位资源配置方面,应注意结构比例优化,从而保证整体优化,如进行资金结构、资产结构、分配结构(比例)优化。
3、环境适应能力强,财务管理系统处
于理财环境之中,必须保持适当的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境界。
(二)现金收支平衡原则。
在财务管理中,贯彻的是收付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生制,客观上要求在理财过程中做到现金收入(流入)与现金支出(流出)在数量上、时间上达到动态平衡,即现金流转平衡。保持现金收支平衡的基本方法是现金预算控制。现金预算可以说是筹资计划、投资计划、分配计划的综合平衡。
四、从会计监督控制职能的重构看预算控制管理方式。
预算管理是将法人单位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用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以达到法人单位资源有效配置,实现法人单位目标,提高效率的法人单位管理活动或过程的总称。预算管理是现代法人单位重要管理模式。然而当今很多人对预算管理的理解有失偏颇,往往是重预算而轻管理,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从预算控制的定义可以看出预算管理是一个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与激励的可运行、可操作的管理控制系统。
在预算管理中就是要硬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通过预算硬约束使法人单位的全体成员明确知道预算目标是什么,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一) 细化预算。
编制清晰明确的预算是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前提。如果编制的预算笼统而模糊,那么预算的执行就有如大海中失去航向的船只茫然不知所措。编制清晰明确的预算关键的关键就是细化预算。将预算制度、责任、指标、费用、定额等各方面进行细化,分解到管理的各个角落与个人。制度的细化可以保证法人单位各项管理活动有章可循;责任的细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扯皮;费用的细化有利于成本分析,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标和定额的细化有助于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对成员的激励。
(二) 严格执行。
预算编制再好,如果执行不力,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要严格执行预算。通过责任细化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凭证传递和手续审批进行控制,以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例如,可以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协同各相关预算执行部门制定费用控制卡、计划卡来控制预算执行。然后根据成本费用项目的性质、金额以及相对责任中心的重要性,对控制卡分别采用按年或按月控制。会计部门作为把关控制点,对一般业务,在进行服务处理时,首先看是否有预算,如果没有预算,则拒绝该项目入账。特殊情况下可以超支,但要补办调整手续。
(三) 有力监督。
预算的执行与监督是紧密联系的,有力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为了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的客观、公正和独立性,预算监督工作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协同法人单位内审部门共同完成。内审部门不参与预算的编制,只对预算的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监督,直接对预算管理委员会主任(一般为法人代表)负责。内审部门一方面可以借助法人单位的财务网络系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各部门实施突击审查,另一方面可以在期末根据财务部门汇总结果实施定期审查。
(四) 预算控制中的适当的授权。
通过适当的授权,被授权者会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并因为拥有了一片可以由自己控制的领域而产生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预算管理本身就蕴涵着“权利共享前提下的分权”这一哲学思想。通过事权和财权的下放,监督权和处置权的集中,实现分权与集权的统一,达到“分散权责,集中控制”的目的。
因此预算控制过程中,将有关事权和财权通过制度和责任的细化层层下放到各执行单位,由执行单位掌握;而监督权和处置权则集中于预算管理委员会。一方面可以让法人代表“按例外原则”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激励员工更为负责地执行预算,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
(五) 创造适宜的预算控制环境。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列温(Lewin)指出人的行为是个人因素与其所处的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在预算控制管理中,管理者时刻注意营造一种适宜于引发激情的环境,从而达到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效果。因此在预算管理中不仅要激发积极性和热情,而且要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互相关心与帮助、彼此尊重与信赖的有利于预算管理开展的环境,让大家切实感到自己是主人,所执行的预算是“我们自己的预算,而不是领导强加给我们的”。
参考文献
⒈项大泉,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监督》, 《北方经济》, 2007年24期
⒉陈晓东, 《加强会计监督,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
⒊邹毅, 《论预算的控制职能》, 《商场现代化》, 2008年02期
7.会计对内部管理的监督职能 篇七
加强金融会计工作,完善会计内控制度,规范会计行为,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可以说,金融会计贯穿于防范风险的全过程,是防范金融不可须臾或缺的屏障。
1.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通用的国际商业语言。一切金融交易、资金流动,都要通过会计核算来加以计量、分类和报告,都必须在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中加以记载和反映。因此会计是金融活动的信息源和数据库。会计提供的金融活动信息是否及时、准确和完整,直接关系到金融决策的时效性和正确性。会计信息滞后、失真和残缺,是产生金融风险的重原因之一。例如,前段时间不少金融机构乱用会计科目進行违规经营,私设帐外帐,搞帐外经营,搞资金体外(会计帐表之外)循环,向上级报送虚假的会计报表等等,所造成的巨大不良资产、巨大金融风险就是例证。如果会计核算是真实、全面、及时的,当金融风险起于青萍之末时,金融企业决策者重视会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就能及时发现,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或化解。因此,为决策部门提供及时、真实、全面的会计信息,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耳目的作用。
2.防范资金风险
会计部门每天都办理着大量的资金收付,是金融机构的“钱袋子”。金融机构要实行稳健经营,就要扎好这个“钱袋子”,做到松紧适度;就要看紧“钱袋子”,防止跑、冒、滴、漏。如建立健全严密的会计柜台监督制度,对资金流出进行事中监督,把差错、事故消除在日常业务处理之中。又如在贷款程序上,加强财务监督,严格审查借款企业的会计报表,防止资本不足、资不低债、无力还贷的企业通过障眼法和种种不正当的甚至违法的手段,骗取贷款,把会计部门的财务监督与信贷部门的贷款“三查”制度结合起来。运用会计手段,通过检查、分析借款企业的银行帐户、会计帐簿、报表,还可以有效地督促那些有钱不还的赖帐企业,及时还贷,以化解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
3.改革金融企业财会制度
坚持谨慎性原则,有利于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做到稳健经营。然而谨慎性原则在现行金融企业财务制度中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其主要表现有如下三点:
一是应收利息与应付利息的核算不对等。按照金融企业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应收未收利息,要计入当期损益,即使逾期三年以内的贷款,也要计提应收利息纳入当期收入。目前,由于国有企业多数效益不好,拖欠银行利息的状况相当普遍和严重。照银行业内人士讲。“应收的收不到(或收不齐),应付的不能欠,欠了就会影响信誉。”于是应收而未收到的利息,会计上作为收入进了帐,就要交营业税,形成利润后还要交所得税。结果是银行垫款,财政虚收。而财政部门把这种虚收又实排了财政支出。这些支出作为各种拨款拨到实行财政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和其他单位,然后投入市场。这种由于银行虚收,而垫付税款的作法,实质上是财政向银行进行透支的一种特殊(隐蔽)形式,是很不利于宏观经济保持总量平衡的。同时也在较大程度上减弱了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是呆帐准备金的提取范围过窄,比例过低,核销的审批程序烦琐。呆帐准备金,是会计核算上反映的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它是作为成本支出记入有关损益科目(营业费用)的。从理论上讲,它是金融企业利润的一种储备形式,因此,巴塞尔协议把它作为附属资本,可以说是防范金融风险的资本。如果计提不足,便会影响资本的充足率,从而不利于或不足以抵御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如果提而不用,或者由于核销不及时,从而不能及时补偿因呆帐造成的损失,就会使金融企业产生一批“虚拟资产”(已损失的资产在会计报表中仍反映为正常资产),导致经营成果核算的失真。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上讲,它还可能会影响向商业银行过渡的进程,因为不良资产的包袱不能甩掉(化解),负重前进必然步履蹒跚。按我国现行金融企业财务制度规定,抵押贷款不能计提呆帐准备;正常贷款按年初贷款余额的1%实行差额提取;核销呆帐贷款无论金额大小,都必须报同级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总行审批。这些显然是不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也没有充分体现会计准则中的谨慎性原则。应当加以改进。
三是财务会计核算体制比较分散。以致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各商业银行现行的财会核算体制,普遍存在两个“脱节”:首先是本外币会计核算相脱节。由营业部核算人民币业务,国际业务部核算外汇业务,两个会计部门、两套帐簿、两套会计报表。这种核算管理上的脱节,既不利于本外币经营的协同动作,削弱了抗风险的能力,也给违规经营创造了漏洞,增加了资产的风险度。例如某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就是利用这种核算管理上漏洞,把大量外币向境外拆借、投资,结果形成大量的呆帐、坏帐,损失惨重。其次是财务核算与会计核算相脱节。这里讲的财务核算,主要指成本费用的核算,会计核算主要指联行、票据交换,对公、对私的资金清算。目前商业银行不少分支机构普遍存在多头开户的情况,他们都在人民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境外银行开立帐户,有的多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帐户。信贷资金多头开户,既不利于商业银行内部协同经营,调齐余缺。也使会计部门不能监督和制约资金成本,许多由于高进高出(高息吸存、高息贷款)产生的资金风险,就是在失去会计监督下产生的。
此外,资金经营部门各种业务活动费(广告宣传、“公关”招待等等),由于缺乏财务核算观念,又不在会计部门报帐(而是在后勤部门报帐),往往不计成本,有的甚至“尽兴发挥”,从而加大了经营成本,影响了银行的经济效益。
4.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
财会制度及其内控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再好再完善的制度,如果有章不循或执行不严,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是否严格执行,又关键在人。会计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能否在会计工作环节堵住金融风险的漏洞,与财会人员的素质紧密相关。当前金融机构会计人员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外行领导内行。有的金融机构领导人,基本不懂财务会计,不关心财务核算,看不懂报表,无法使用会计信息,实施会计监督。二是有的新上任的领导出于某种人事的考虑,进行大量的换岗,不怕专业不对口,只怕用起来不顺手,致使老手被调走,新手业务难上手。三是缺乏培训。尤其是新旧财会体制转换时期,对会计职能的理解重反映、轻监督,重记帐、算帐、报帐,轻财务检查和分析。四是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不适应会计监督职能要求。所有这些,对于发挥会计监督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都是不利的。因此,提高财会人员素质,是发挥会计监督作用,防范金融风险的当务之急。
8.会计对内部管理的监督职能 篇八
A 药品管理
B.药事组织管理
C 医疗保险用药管理
D.药品价格管理
E .药品、药事组织、执业药师管理
2、药品安全性指标不包括【A】
A.“三致”
B.毒性
C 疗效
D.配伍、使用禁忌
E .药物相互作用
3、下列不属于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机构管辖的是【D】
A.药品使用管理
B .药品广告管理
C .药品注册管理
D.药品储备管理
E .药品流通管理
4、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零售甲类非处方药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配备【B】
A 药士
B.执业药师
C.老药工
D.用药咨询人员
E 专职采购人员
5、必须具有质量检验机构的药事组织是【D】
A 药店
B.药品零售企业
C 药品批发企业
D.药品生产企业
E.药品零售连锁、批发和生产企业
6、下列属于政府定价的药品是【E】
A.国家基本药物
B.处方药
C.甲类非处方药
D.国家储备药品
E.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
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下列情形中按假药论处的是【E】
A.未标明有效期的药品
B.更改生产批号的药品
C.擅自添加防腐剂的药品
D.超过有效期的药品
E.变质的药品
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生产药品所需的原、辅料必须符合【C】
A .药理标准
B .化学标准
C.食用要求
D.药用要求
E .生产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应当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之日起30日内,按照规定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单位是【D】
A.药品批发企业
B.药品零售企业
C.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
D.新开办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
E.新开办医疗机构药房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包装不符合规定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D】
A.必须没收
B.必须销毁
C.不得使用
D.不得销售
E.限制销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罚是【A】A.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B.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单处罚金
C.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型
D.处无期徒刑
E.处死刑.医疗用毒性药品系指【B】
A .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B.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C.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不良反应的药品
D.直接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剧烈的药品
E .毒性剧烈,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较大毒副作用的药品
13.按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是根据药品的【C】
A.可靠性
B.稳定性
C.安全性
D.有效性
E.经济性
14.按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经批准的商业企业无须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就可以【C】
A.批发经营甲类非处方药
B.批发经营乙类非处方药
C.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
D.零售经营甲类非处方药
E.零售经营非处方药按照《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管理规定(暂行)》,负责制定公布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的机构是【A】
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D.国家出版管理部门
E.国家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根据《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暂行)》,下列所述属于药品内包装标签必须标注的内容是【E】
A.药品的用法用量
B.药品的功能主治或适应症
C.药品的生产企业
D.药品生产日期
E.药品名称、规格及生产批号.按照《药品包装、标签规范细则(暂行)》,大包装、中包装、最小销售单元包装 和标签上必须印有符合规定的标志的是【E】
A,麻醉药品、外用药品
B.非处方药品、精神药品
C .放射性药品
D.医疗用毒性药品
E.以上都是.按照《药品说明书规范细则(暂行)》,中药复方制剂主要药味的排序要符合【D】
A .笔划数从少到多顺序
B.药味的酸碱度递减规律
C.药性的寒凉、温热顺序
D.中医君臣佐使组方原则
E. 药材生长纬度递增原则
19.按照《药品说明书规范细则(暂行)》,在“化学药品说明书格式”中不可缺少的项吕是【C】
A.[药理毒理]
B.[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C.[不良反应]
D.[老年患者用药]
E.[儿童用药]
20.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对药品不良反应实行【C】
A.逐级、不定期报告制度
B.超级、定期报告制度
C.逐级、定期报告制度
D.越级、不定期报告制度
E.越级、随时报告制度
2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个人发现药品引起的可疑不良反应,应向【D】
A.所在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B.所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C.所在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报告
D.所在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E.所在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现范》,药品零售企业购进药品按规定建立药品购进记录,该记录保存不得少于【B】
A.1年
B.2年
C 3年
D.4年
E.5年
23.《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规定,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的退货记录应保存
【C】
A.l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24.《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规定,药品零售连锁门店的相关人员及营业员,进行健康检查的周期是【C】
A.每季
B.每半年
C.每年
D.每2年
E.每3年
25.《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对医师处方进行审核,签字的人员必须是【E】
A.药店经理
B.值班经理
C.店员
D.药士
E.执业药师或药师.《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药品生产企业不得申请委托生产的药品包括【D】
A.天然药物提取物
B.中药饮片
C.各类注射剂
D.血液制品、疫苗制品
E.中成药制剂
27、«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24号令)的实施日期是
A、2007年10月1日
B、2005年7月1日
C、2006年6月1日
D、2006年3月15日
28、«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24号令)要求药品内标签至少标注的内容有:
A、通用名称
B、规格
C、批准文号
D、产品批号
E、有效期
29、«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24号令)要求药品标签中有效期的正确的表示格式方法有:
A、有效期至2010年05月
B、有效期至2010年11月22日
C、有效期至2010年5月18日
D、有效期至2010.05.18
E、有效期至2010/05/1830、«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28号令)变更国产药品原料供应商时需进行的注册申请描述正确的有:
A、填写«药品注册申请表»---境内申请人用
B、填表写«药品注册补充申请表»---境内申请人用
C、省局现场考核
D、省局受理后进行抽样
9.XX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职能1 篇九
1.负责全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各项工作,组织起草全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总结;指导、协调和监督县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综合统计全县各类事故,定期分析和预测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发布安全生产信息;
2.承担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研究提出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工作措施的建议,协调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县有关部门和各开发分县、镇(街道)的安全生产工作,并负责责任目标的考核;参与研究有关部门在产业政策、资金投入、社会事业和科技发展等工作中涉及安全生产的相关工作;组织协调全县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处理工作;督促检查各安委会成员单位贯彻落实县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指示、决议事项的执行情况;承办县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的重要会议和活动;
3.负责全县工矿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依法监督检查工矿商贸企业贯彻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监督检查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有关设备(除特种设备)、材料、劳动防护用品及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指导工矿商贸行业和企业制定安全生产规程、规范;
4.组织开展全县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负责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省州举办的安全资格培训工作;负责组织企事业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参加省州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专业培训工作;监督检查企业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的交流活动;指导和推广安全生产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5.承办县委、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事项。
玛多县发展和改革局
10.会计对内部管理的监督职能 篇十
【关键词】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监督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日渐减少,许多渔船都逐渐进入较远的航区从事渔业生产,航区远了,风浪大了,作业环境恶劣了,这对渔船的安全生产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另外许多从内陆地区到渔船打工的人员大量出现,这部分人对渔业知识匮乏,对安全操作规程一窍不通,在渔业生产中极易造成人身伤害,加之部分船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生产,这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确保渔船安全生产,必须从多个环节入手,层层落实,严格把关,把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一、管理体制科学化,把安全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这就要求我们各级主管部门从自身做起,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要严格执法,严格把关,并逐步形成省、市(县)、镇、村(或单位)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的良好层面,使渔船安全管理形成一个网络化管理模式,时时、处处有监督、有落实。各级主管部门实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逐级落实安全管理目标,真正把渔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逐步引入安全协管员制度,充分发挥协管员熟悉渔船分布、渔船状态和出海作业规律的优势,真正实现对渔船的适时监管。
二、强化监督检查与渔港签证制度,提高渔船检验质量
(一)渔港水域检查。要重点检查渔船证书、证件是否齐全、有效,船员和职务船员是否按规定配足,号灯、号型、安全航行设备是否按规定配齐。尤其注意检查号灯的数量、安装位置、角度是否符合要求。必须杜绝形式主义,强化纠正。
(二)海上监督检查。海上檢查是确保渔船安全适航的重要且有效的监督手段之一。通过采取“海上查、港口堵”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打击渔业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渔船处于安全适航状态。
(三)船舶进出渔港签证、进出港签证是掌握渔船动态和装载情况,保证渔船安全适航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对处于不适航状态的渔船,坚决不予签证出海,直至消除事故隐患,达到适航条件为止,同时本着“谁签证,谁负责”的原则,增强签证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真正发挥进出港签证应有的监督管理和保证作用。
(四)渔船法定检验。认真全面地检验好每一艘渔船是确保安全的基础。对船体、轮机、电气、舾装等方面严格检验,对捻缝、焊接工艺严格要求,对锚、缆、安全设备要逐项检查登记。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现场纠正或限期整改,直至符合规范要求为止。
三、从安全素质教育出发,提高安全意识
首先是安全培训。船长、轮机长分别是渔船驾驶和轮机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船人员的安危,因此,培训机构要加大师资投入,保证教学质量,考试机构要严把考试发证关,杜绝考试作弊或替考现象。对考试成绩或体检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办证。另外,要把先进的通讯、导航仪器如卫导、雷达、单边带的操作和简单维修作为一项培训内容,通过理论培训和实船操作,使他们在以后的渔业生产中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先进仪器,减少和避免海上交通事故的发生。
其次提升安全意识。普通船员特别是一些内陆雇工,对海上生产常识知之甚少,更不懂安全操作规程,实际作业时,极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由此可见,对普通船员的培训是刻不容缓、不容马虎的重要工作,授课内容以普通船员必须具备的常识和技能,如海洋气象常识、航海常识、海损事故应急措施及处理、值班职责及操作规程、海洋防污、海上求生、船舶消防、海上急救等与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应知应会内容,并以海事案例为教材,结合教学内容重点讲、详细讲,不断提高普通船员 的海上生活常识和生存本领,减少因不懂安全操作规程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对经培训考试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其上船工作。
再次,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安全生产不仅要反映在口头上,实践在行动中,要从思想深处引起高度重视。船员责任心不强,违规操作、麻痹大意,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其危害也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一定要从内心深处来重视安全生产,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要坚决贯彻“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四、科学组织、强化保障
(一)编队增安全。要以村或一个公司未为单位,将渔船组织起来同出同归,相互照应,既可以防止单船出海遇难后无法实施救助,又可以共同抵御一些外地不明身份船舶的侵袭。
(二)奖惩安全。对在一些较大海上交通事故中负有主要责任的人员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以确保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对在海上交通事故中无私救助、贡献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奖励。
(三)政府保安全。由政府牵头并出台补助政策,改善渔业生产作为高危行业的安全保障。如烟台地区实施的 渔船配备气胀式救生筏、新型救生衣、AIS防避碰设备等船用安全设备,让船东负担一定的费用。政府财政补贴一部分费用,充分发挥出了政府在渔业安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把渔业安全管理由行业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更有利于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11.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探讨 篇十一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涵意义,现状,措施
施
一、会计监督的内涵和意义
1. 会计监督的内涵。
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 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会计监督有两层含义:第一, 是指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利用真实的会计信息, 正确地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要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明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还、更正、补充;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时,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无权自行处理的, 应立即向本单位领导人报告, 请求查明原因, 做出处理;对违法的收支, 不予办理。第二, 是指对会计工作本身的监督。具体要求是:各单位必须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接受财政、审计、税务机关的监督, 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 不得拒绝、隐匿、谎报。会计监督的这两层含义缺一不可。
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而这三个方面的监督必须相互协调, 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
2. 会计监督的意义。
有利于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会计监督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 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单位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监督, 保证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同时, 符合本单位的计划、预期、预算和经营管理要求, 以便提高经济效益, 或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法规的权威性。财经法规是一切经济单位从事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绳和依据。会计工作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 一切财务收支都要通过会计这个关口。因此, 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对于防范和制止违犯财经法规的行为, 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会计监督职能的现状
1. 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 使得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
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 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几年前发生的“琼民源”事件, 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 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 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制裁, 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 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 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 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 会计管理混乱, 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
2. 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使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受到限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我国会计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 会计监督体系也逐渐建立, 并逐步与国际接轨。然而,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会计监督仍有弱化的趋势, 具体表现有会计人员的监督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和群众的理解与积极配合, 面对合理与不合法、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等矛盾, 在承办经济业务时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分强调审计监督, 以致于淡化会计监督的事前监督职能;个别单位或个人要求财会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当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 个别会计人员往往受制于经营者, 不能坚持原则, 使企业经营业绩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 影响了国家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等等。
3. 管理体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有的单位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 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以致会计秩序混乱, 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目前多数企业的内审机构形同虚设, 其构成人员均由部门领导委任, 经济利益均受到单位领导人的制约, 这自然对内审人员的监督行为构成约束, 因此对企业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能起到有效监督作用的极少。
4. 国家、社会监督体系不健全。
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各监督部门之间标准不一、功能交叉、管理分散, 部门之间缺乏横向信息沟通, 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部分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人为因素重, 主观随意性大。社会监督的行业自律监管制度尚不完善, 现行体制下社会审计委托关系存在实质性缺陷, 经营管理者是被审计人又是审计委托人的双重身份, 决定着审计机构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 巨大的商业利润使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企业成为合作伙伴。
三、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措施
1. 完善会计法律体系。
制定和颁布《会计法》实施细则, 明确违法处罚的定量、定性标准, 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 充实和完善以《会计法》为龙头的一整套会计法规体系, 加强会计监督的“刚性”;同时, 对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会计工作规则等会计法规要加以修改完善;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准则, 满足企业当前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职责和权限;加大处罚和执行力度, 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责任人予以曝光并给予处罚;同时还要强化一些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 如《经济法》、《证券法》等, 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 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制定保护秉公执法的会计人员的法律条文, 应具有较强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充分利用大众媒体, 向全社会大力宣传财经法规, 使绝大多数公众了解、掌握国家的有关法规, 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2. 完善会计管理体制, 实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人员的职务、工资、福利、奖惩和培训等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 从制度上保证下派人员深入企业的各个环节, 有机会参与企业重大决策, 从待遇上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 从激励机制上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从法律责任上划分监管人员的责任与经营者的责任, 使责权利相匹配。
委派会计负责所在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掌握经济业务运行的第一手资料, 充分了解经营管理者的行为信息;同时, 委派会计的人事和经济利益独立于经营管理者的控制之外, 可以毫无顾虑、客观公正地提供经营管理者行为的真实信息。实行会计委派制后, 委派会计由同级财政统一管理, 直接参与单位收支计划的制定, 审核每笔收支, 严格控制乱支滥用的现象, 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进行监督, 促进预算内外资金的规范管理。
3.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包括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健全的账簿制度、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科学的预算制度、定期盘点制度和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这样就使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者相联系, 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 建立违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追究制度, 保证内部制度的切实执行, 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4. 强化完善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
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 而且内部审计由于受制于企业经营者而缺乏独立性, 使其对会计监督难以成效, 因此 (下转第171页) (上接第168页) 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 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 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 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 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社会审计监督方面, 要求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 根据有关规定, 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 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关注公司会计造假现象, 培养其反造假的能力, 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诚信理念的塑造, 提高执业能力, 防范会计造假。政府监督方面, 要求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 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 进行宏观调控。
综上所述, 会计监督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是企业对过去经营状态的终结, 也是企业对现阶段经营发展的一种促进力量, 是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在各项投资中取得最大效益的保证。企业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会计监督工作, 才能在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取得成功。
12.公司的管理会计职能职责 篇十二
再问公司独立董事、内部审计师与财务总监之间有何共同之处?答案是,他们都可能是一名管理会计师。除这三种岗位外,管理会计师还在公共部门、非营利部门、监管机构、专业机构、学术界等各类机构中扮演形形色色的角色。虽然工作不同,职业经历各异,但他们共同拥有广博的会计知识。管理会计师在确保财务报告质量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容低估和小觑。他们处在维护和捍卫财务数据和财务报告的诚信的前沿。企业对所披露的财务信息需担负起所有的责任。因此,考虑到这一点,管理会计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在源头上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继而保障财务报告的水准和质量。管理会计师的职责管理会计师可协助制定公司战略、提供专业建议,也可帮助企业增收减支、降低风险。担任董事职务的职业会计师代表的是公司股东的利益(若为上市公司),因此他们的职责通常包括:公司治理(例如,批准年度预算、向股东汇报公司业绩)、任命公司总裁以及确定管理层薪酬等。担任财务总监的职业会计师,需要监督所有关乎财务健康的事项,具体讲就是通过分析、创建和沟通财务信息来引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内部审计师,职业会计师需要向管理层提供独立鉴证,帮助确保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内控流程的有效性。此外,他们亦就改进领域提供专业建议。对于公共部门,政府内供职的职业会计师参与制定财政政策,从而对众多企业的长期规划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学术界职业会计师负责传授会计知识和技能,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打造新一代高素质的会计师队伍。公众利益的捍卫者说到管理会计师的作用,就不得不提及其对公众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会计师行业在社会中享有特殊地位,常常需要处理关乎公众利益的事项和问题。对管理会计师而言,他们不仅要严于律己,保证执业水准,同时还要积极推动所在机构秉持良好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保护公众利益,意味着职业会计师必须让公众相信,他们能够提供公共价值。会计师行业已延伸至诸多社会领域乃至全球资本市场。从根本上讲,公众对管理会计师所提供的财务数据的信任和信心,就构成公众信任和公共价值的根基。作为公众利益的捍卫者,会计师应运用职业判断来履行职责,这样才能确保冲突来临时,不致做出损害会计师行业公众信任的行为。各国制定的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均要求,不论会计师在机构中担任何种职务,都必须秉持正直、诚实守信、客观和公正的精神,恪守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和保持应有的关注,并确保保密性和良好专业行为。但是,外界压力可能会将会计师推入尴尬甚至艰难的境地,较为常见的包括职业道德压力、商业压力和监管压力。国际公认的管理会计知识框架是什么?在世界会计师大会上,来自全球的业界代表对于管理会计师的角色和重要性表示关注。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作为全球认可的管理会计师组织,提出了管理会计师资格能力框架。该框架作为衡量管理会计师胜任能力的标准,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该框架包括构成胜任能力的四个主要要素:技术技能、商业技能、人际技能和领导技能。这四个技能是按照管理会计师的工作经验来评估四个不同阶段在管理工作上的技能需要:包括初级、中级、高级和专家级管理会计师。
13.会计对内部管理的监督职能 篇十三
财政部门履行的会计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有:
(一)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和会计信息化标准等。
(二)会计市场管理 对会计市场的管理包括:会计市场的准入管理、过程的监管和会计市场退出管理三个方面。会计市场准入包括: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代理记账机构的设立等。另,对会计出版市场、培训市场、境外“洋资格”的管理等也属于会计市场管理。
(三)会计专业人才评价主要包括: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会计人员表彰奖励、继续教育。
14.浅析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及对策 篇十四
(一)外部原因
1、国家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监督,如财政监督、税收监督、审计监督,应该说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国家监督中存在部门多头监督的问题,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都有相应的监督权,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而且各职能部门权责脱钩,即只重权利,不重责任,只注重我能管的对象,我应管的范围,却不管因工作失误而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出了问题就相互推诿。
2、处理问题时没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很多情况下,即使已经查出某个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但是最终对其的处罚力度通常都相当轻,没有严格按照法律办事。《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出了问题往往是以罚代法,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二)内部原因
1、企业缺乏系统有效的内部规章制度。
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建全企业内部系统的、有效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这是强化会计监督的首要前提。然而有些单位为了应付检查和考核,流于形式地模仿抄搬一些空洞的制度挂在墙上;或者是很费神地制定了很多好的内部监督控制措施,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真正执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目前企业的会计监督的手段普遍还比较落后,主要集中在事后稽核、会计检查上,定性检查的多,定量检查的少,工作缺乏规范。
2、企业领导人观念落后,强行干预会计工作。
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
3、企业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
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惟命是从,那么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在领导的指使下,很容易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二、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
1、建立健全法规体系,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强有力的执行。我国已颁布了新的《会计法》,应尽快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提高新《会计法》的可操作性;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会计监督职能;同时还要强化相关法律及法规的实施,如《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等,加快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2、转变重核算轻监督的思想,提高对会计监督的认识。首先要转变重核算轻监督的思想,充分认识会计监督的制约、参与、预防、反馈的职能作用,不断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关系;第三是单位领导要带头学习执行《会计法》,切实认识到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责任主体,履行好会计监督的领导责任,并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3、构建会计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真正确立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即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社会审计监督。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具有自律性,是整个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国家监督是指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机关代表国家对各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的监督,具有权威性。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注意发挥各自的功效,加强协作,形成监督合力。
4、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监督落到实处的关键。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人员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5、改革会计监督体制,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会计人员委派制是近年来会计监督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尝试,它有效克服了会计人员作为内部人员的弊病,使会计人员从经济利益上与被监督企业相分离,从而激励会计人员自觉抵制一切违法违纪行为,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6、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能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7、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总之,会计监督是一项需要多部门配合、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监督弱化的问题。
摘要: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 人们更注重于会计的核算职能, 严重弱化会计监督职能, 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对维护会计和经济秩序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理论研究,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提高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的财会知识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以及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职业道德管理。
关键词:会计监督,弱化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轩庭: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J].会计之友 (中) , 2007 (3) 。
15.对环境会计职能的再思考 篇十五
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近年来成为会计研究的一个热门方向。在当前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下,环境会计日益显现出其发展的必然性和作为一种有效调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态环境平衡工具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新兴的具有无限发展前景的会计学分支,环境会计对会计职能的体现比传统财务会计更加明显。
一、环境会计的定义
相对于传统的财务会计,环境会计理论起步相对要晚得多。1971年比蒙斯(F.A.Beams)撰写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J.T.Marlin)的文章《污染的环境问题》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关于坏境会计,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英国Dundee大学的Rob Gray,加拿大审计署的Rubenstein等人。Gray认为环境会计是:“一种关于人造和自然资本增减的会计。最重要的是在二者之间转换的会计”(R.H GrayAccounting & Environmentalism)。或表述为:环境会计是“在为了交易和促进公共福利,为了创造未来用途的财富以及保护资源时根据资源管理者和资源所有者一致同意的惯例,来核算计量这些资源耗费的会计”(Daniel Blake Rubenstein C.A Bridging the CAP between Green Accounting and CAP between Green Accounting and Blacking)。综合大部分专家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般意义上的关于微观环境会计的定义:一是环境会计是根据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资源、环境、生态及会计、审计等法规为依据,研究社会、经济的发展同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关系,核算对资源、环境、生态的开发、利用、防治的基金支出和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应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二是环境会计是将环境问题与现代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说明等方式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分析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环境会计是一种以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等会计要素为核算内容,以货币或非货币为计量单位辅之以一定的文字说明,以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为依据,记录、控制、评价、分析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有关环境保护、公害防治和消除、评定环境效益及环境活动对企业成本费用的影响等会计信息提供给信息需求者,并对其决策产生影响的一种会计系统。
二、传统财务会计的会计职能
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提供真实、正确、可靠的会计信息,以满足管理的需要。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基本职能。主要是利用会计核算资料及有关资料,对经济活动进行审查、控制和指导,使之按规定的要求运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并保证会计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环境会计对会计职能的扩展和补充
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种分支,其基本职能依然是核算和监督。但环境会计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对这两大基本职能进行了必要的扩展和补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核算职能的扩展和补充
1.对会计核算范围的扩展和补充
传统财务会计其核算主体是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因此造成的各项经济业务对企业资产等的影响。通过对企业经济业务的计量、汇总,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传统的财务会计仅将核算局限于会计主体本身所拥有的资产,着重于企业资产价值和价格的界定。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具有价值,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交换形成的价值和价格,不属于传统会计核算范围。然而人们可以从自然和生态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获得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资源和环境能向“人造资本”转换,并随着这一转换,它自身的价值逐渐减少。所以从这一角度讲,自然资源同样具有“资本”性质,同样应列入会计核算范围内。同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产生减少资源数量的耗减费用,排放废弃物会造成生态资源的降级费用,保护环境又会发生人力、物力、财力耗费等,这些都应纳入会计的核算范围。又如,当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其它企业的正常经营,或影响附近居民的健康状况时,显然仅将会计核算局限于会计主体本身所拥有的资产已不适宜,而应将这种由该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纳入会计的核算对象之内才能更好的体现会计的核算职能。
总体来说,从宏观上讲,传统会计核算的办法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核算,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虚增了国家的富有程度,夸大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微观上讲,企业成本只计算人造成本,而对“自然资本”忽略不计,会造成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有和污染,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虚增利润,忽视了环境效益,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及社会形象。而环境会计对传统会计的这一缺陷作了完美补充,将环境资产、环境效益、环境费用纳入了核算的基本内容。
所谓环境资产,是指特定主体从已发生的事项取得的或加以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和为降低主体对环境的影响而采取措施的资本化成本。主要包括企业为取得土地、牧地资源而发生的支出,旅游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后丧失的能够创造或转化的其他价值的旅游资源,以及企业用于降低对环境影响设施的研究开发、购建、营运、管理支出的社会环境工程支出等。
环境效益指在一定期间内,会计主体通过其所拥有的或能控制的环境资产实现的或即将实现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诸如排污费、污染赔偿费的减少,社会环境工程处理的废物再生收益,环境治理咨询服务收入,获得优惠利率环境保护贷款的利息成本,以及推行环境政策、积极执行环保措施而享受的国家补贴、税收减免和奖励等。社会效益包括企业形象的提高,企业环境风险的降低、职工和附近居民疾病率的降低、对文物古迹腐蚀的降低等。一般社会效益只能以文字描述,还没有确切的资本化衡量标准。
环境费用主要指环境成本,即“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资本化的环境成本即为环境资本,费用化的环境成本则为环境费用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环境补偿、环境治理费、环境维护费、环境损失成本等。
环境会计通过对环境资产、环境效益、环境费用的核算,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关于企业更多方面的、更为广泛的有用信息。
2.在会计核算的计量方面,环境会计也进行了必要到补充
传统的会计计量方式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而实际情况如前所述,自然资源和环境等不具备货币化的条件,但作为企业资本的一部分,应当准确地予以计量核算。同时,如企业环境效益的社会效益方面等也无法直接以货币形式衡量,但这些又是核算一个企业、衡量企业发展程度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环境会计采用的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同时加以文字描述的计量方式为会计核算作了很好的补充,更大程度地发挥了会计的核算职能。
综上所述,环境会计在会计核算职能方面为会计体系做出了很大的扩展和补充,宏观上有助于正确衡量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准确评价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微观上讲,使企业在评估投资方案时,不会低估环境污染成本;在建立经济目标的同时,考虑到污染治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目标,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生产需求预算、财务风险评估、经营成果核算等各个方面提供了更加充分、全面、可靠的信息,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对监督职能的扩展和补充
传统会计的监督主要是以国家的财经政策、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为准绳,通过价值指标来监督,侧重于从经济活动角度出发,没有将环境等所带来的经济问题纳入研究范围内,造成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企业有可能为了片面地追求其经济利益而忽略其应负的社会责任。如有些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对环境资源的损耗大大超过补偿,造成环境的不合理开发,使环境恶化加剧,不利于政府对企业执行国家环境政策、与经济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的情况的监管,同时也不利于企业树立自身的社会形象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使会计体系的监督职能大打折扣。
环境会计在传统会计对经济方面实施密切监督的基础上,对会计体系的监督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点扩展和补充。
1.环境会计在提供经济信息的基础上为政府及有关信息使用部门提供社会信息,使政府及有关部门准确掌握企业执行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的状况,有助于监督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2.环境会计对企业环境资产、环境效益、环境费用情况的披露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进行宏观环保决策和对企业进行环保考核与奖罚的依据,从而监督所有企业对环保方面的相应经济活动,提高企业间竞争的公平性。
3.环境会计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考虑业绩,使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相对应地取得社会利润。促使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考虑到自身环保经济活动带来的社会效益,履行其社会责任。
4.环境会计对企业有关信息的披露为企业的外部投资者提供了了解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必要信息,判断企业由此获得的发展机会和前景,决定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从侧面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环境会计对会计监督职能的扩展和补充使社会和国家更好地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实现资源的损耗和补偿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和融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16.会计对内部管理的监督职能 篇十六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4〕80号 【发布日期】2004-06-22 【生效日期】2004-06-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甘政办发〔2004〕80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陇南行署,省政府各部门:
《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政府批准,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六月二十二日
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4〕2号)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的通知》(省委发〔2004〕12号)精神,组建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政府国资委),为省人民政府直属正厅级特设机构。省人民政府授权省政府国资委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的职责。根据省委决定,省政府国资委成立党委,履行省委规定的职责。
省政府国资委的监管范围是省属企业的国有资产。
一、划入的职责
(一)原中共甘肃省委企业工委的职责。
(二)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指导国有企业改革和管理的职责。
1、研究拟定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和企业体制改革方案,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指导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指导国有企业的管理工作。
2、起草和拟订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地方性法规政策,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及进行有关协调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研究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有关法律问题,指导全省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工作。
3、组织实施兼并破产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再就业工程;承担省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
4、研究拟定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政策和措施;组织审查、论证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实施方案;推进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协调处理分离企业办社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5、负责指导所监管企业扭亏增盈工作;负责国有企业资金协调工作。
(三)省财政厅管理国有资产的部分职责。
1、拟订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制度。
2、负责监缴所监管企业国有资本金收益。
3、调查研究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的重大问题以及国有资本金的分布状况;拟订国有资本金保值增值的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提出国有资本金预决算编制和执行方案;组织实施国有资本金权属的界定、登记、划转、转让、纠纷调处等。
4、负责国有资本金的统计分析,提供有关信息;拟订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制度和办法;组织实施所监管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组织建设国有资本金统计信息网络。
(四)原省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有关国企改革的部分职责。
(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拟订省属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政策、审核省属企业的工资总额和主要负责人的工资标准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
(一)根据省人民政府授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和法规,履行出资人职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对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推进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二)代表省人民政府向部分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负责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通过法定程序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其经营业绩进行奖惩;对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制度。
(四)通过统计、稽核对所监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拟订考核标准并组织考核;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
(五)起草国有资产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起草和制定有关规章制度。
(六)依法对省辖市、自治州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七)承办省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省政府国资委设13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负责协助委领导处理机关运转的日常工作;负责机关文秘、会议、机要、保密、档案、议案、建议、提案、对外接待和安全工作;负责重要文件、党委会和国资委主任办公会议决定事项的督办工作;负责机关财务工作;负责委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外事工作;按照管理权限,负责委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干部、人事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承担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定工作。
(二)政策法规处(研究室)
负责研究总结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负责重要文件和报告的起草工作;研究起草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地方性法规草案,负责有关重大政策起草、拟订的协调工作;研究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有关法律问题,负责指导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工作,承担机关的法律事务。
(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处
负责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人才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工作;根据有关规定,承担对所监管企业领导人员的考察工作并提出任免建议;考察推荐董事、监事及独立董事人选;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和选任方式;研究拟订向国有控股和参股公司派出国有股权代表的工作方案;负责所监管企业领导人员档案和出国政审管理工作;负责所监管企业领导班子后备队伍建设。
(四)党建工作处(党委组织部)
根据有关规定,负责所监管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和教育工作。
(五)宣传工作处(党委宣传部)
根据有关规定,负责所监管企业党的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工作,指导所监管企业的思想政治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负责对外宣传和新闻工作。
(六)群众工作处(党委统战部)
根据有关规定,协调、指导所监管企业的工会、共青团、妇女、统战和知识分子工作;负责所监管企业维护稳定工作;协调和解决所监管企业群体上访事件;负责指导、协调所监管企业和省辖市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信访事项;处理并督促检查所监管企业干部群众来信来访的落实情况;承办上级国家机关交办的信访事项。
(七)监事会工作处
根据《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负责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联系、协调有关部门和机构对所监管企业及其负责人进行审计监督和经济责任审计,指导所监管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八)考核分配处
拟定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及经营业绩考核具体办法,拟订业绩合同书;依据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与业绩合同,并根据各方面对所监管企业的评价意见,综合考核所监管企业的经营业绩并提出考核报告;研究和完善授权经营制度并对授权企业进行监督;研究提出重大决策责任追究的意见和措施;负责所监管企业的安全生产;拟订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所监管企业工资分配的总体水平进行调控,研究拟订所监管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方式并组织实施。
(九)统计评价处
负责国有资产的统计和所监管企业财务决算备案工作,建立国有资本金统计信息网络,根据有关规定对外发布统计信息;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办法,拟订考核标准;建立和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并负责组织实施;拟订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政策及制度、办法,组织所监管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所监管企业资产损失核销工作。
(十)产权管理处
研究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的意见,拟订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登记、划转、处置及产权纠纷调处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并负责组织实施;监督国有股权抵押、托管、授权经营等行为;负责所监管企业资产评估项目的核准和备案;对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进行预算管理,对资本收益的使用进行监督;审核所监管企业资本金变动、股权转让及发债方案;审批产权交易机构和股权托管服务机构;监督、规范国有产权交易,对国有产权交易进行审核批准,选择确定从事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活动的产权交易机构。
(十一)规划发展处
研究提出国有经济布局和战略性调整的政策建议,指导所监管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审核所监管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所监管企业重大投资决策履行出资人职责。必要时对投资决策进行后评估;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合作工作;协助所监管企业解决发展中的有关问题。
(十二)企业改革处
研究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指导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管理现代化工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所监管企业合并、股份制改造、上市、合资等重组方案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方案,对其中需要国有股东决定的事项提出意见;研究提出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政策、措施;指导所监管企业分离办社会负担、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富余人员分流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下岗职工的安置工作;承担有关企业联合会和企业家协会的工作。
(十三)企业改组处(甘肃省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办公室)
编制并组织实施国有企业兼并破产计划,研究提出有关债权损失核销和职工安置等方案;组织协调债转股工作;组织协调所监管企业的合并、分离、解散、清算和关闭破产、困难企业重组工作,协调解决企业改组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和监督省属企业破产周转金管理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委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省政府国资委纪委(省监察厅驻省政府国资委监察专员办公室)设案件检查室、案件审理室,处级建制。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省政府国资委机关编制100名,其中行政编制55名,事业编制45名(依照公务员管理)。总编制中含国资委纪委、监察机构行政编制5名,事业编制4名。领导职数:国资委党委书记兼主任1名,专职副书记1名,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兼监察专员1名,副主任5名;处级领导职数42名(包括机关党委和纪委、监察机构)。非领导职务职数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
成立省政府国资委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处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15名,处级领导职数3名。
五、其他事项
(一)省政府国资委与企业的关系。按照政企分开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省政府国资委依法对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督,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省政府国资委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应自觉接受省政府国资委的监管,不得损害所有者权益,同时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二)省政府国资委与省财政厅的关系。省政府国资委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财务会计方面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接受省财政厅监督;省政府国资委管理的国有资产统计结果报省财政厅备案,拟定国有资产管理地方性法规草案及相关规章制度征求省财政厅的意见。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财政措施,涉及国有企业改革和破产等费用,由省财政厅按原渠道解决,继续由财政厅管理和监督。省政府国资委对所监管的国有资产进行预算管理,条件成熟时按国家有关预算编制规定,负责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编制工作,作为全省总预算的组成部分由财政厅统一汇总和报告,预算收入的征管和使用接受省财政厅监督。
17.会计对内部管理的监督职能 篇十七
3.2 对会计反映职能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反映职能主 要体现在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来实现对财务会计信息的优化,这种优?57 ?化包含对信息确认和信息核算的优化。在信息确认阶段,通过信息 化的信息筛选,能够鉴别信息的真伪,实现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 靠。在信息核算阶段,通过系统生成机制凭证,利用凭证能够对账目 进行审核和记账,明确各个账目的情况。
3.3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影响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人员的工作变 得轻松,在会计信息采集、处理等方面实现了自动化的要求,财务人 员获得更多的时间来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加快企业的组织变 革,加强绩效评估和约束机制的执行。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按照规定 的程序和规则对信息进行处理,并及时将结果传递给有关的用户, 结合用户的反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确定,从而实现会计的管理 职能。
4实现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4.1实现部门之间职责的分离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是实现不 相容职务的分离,而这种分离会增加有关人员舞弊的机会,因此通 常会利用两个不同部门的人员对工作进行处理,从而减少舞弊行 为。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需要对不相容职务主要系统的开发研究、维护检查、初始数据记录、账务报表稽查等方面进行分离。另外,组 织机构工作内容也要重新进行划分,将企业信息管理部门融入到财 务部门中,设定独立的信息维护中心,从而维护和保障会计信息化 系统的安全。
4.2完善会计信息化制度要在企业员工的培训中融入会计信息化理论和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以及生产人员等进行 定期培训,帮助这些人员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让有关领导人 了解会计信息不仅是对会计信息的简单处理,而且也需要对企业领 导人进行培训,从而加快制定出合理的会计信息化制度。
4.3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对会计人员的培养一要在其学习中强调信息的内容,加强对员工在信息技术、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 断提高员工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二要要求企业制定和完善招聘 政策中的引导训练,特别是加强对新员工的道德价值观培训,在培 训之后要根据个人能力安排员工的工作。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和 维护方面的人员,要求其掌握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
5总结
【会计对内部管理的监督职能】推荐阅读:
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07-08
论收费站会计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23
浅议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影响06-27
总账会计工作的具体职能06-20
事业单位会计的职能职责06-15
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研究07-16
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会计的影响07-08
对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思考的会计论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