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交通安全意识的作文

2024-12-10

如何培养交通安全意识的作文(共20篇)(共20篇)

1.如何培养交通安全意识的作文 篇一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武艺堂

在社会、学校、家庭孩子的安全问题都特别的关注;特别是在小学的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安全教育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安全问题应有更大的重视和研究。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还处在朦胧的成长中,生活经验少,好奇好动心里较强,胆大心粗,不知危险,更不会避免危险,这些都是孩子们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这样的实际出发,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老师不容突视与关注的问题。我们又如何培养好学生的安全意识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联系,齐抓共管。

现在的小学生好学爱动,逆反心理强,一旦遭受挫折或失败,很容易突破法律底线,导致违法犯罪。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审时度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正确对待和处理不同性质的不良行为。对于个别学生性质较为恶劣的不良行为,应以同情、理解而又坚定不移的态度妥善处理,决不能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不能因“恨铁不成钢” 而操之过急,更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去追求完全的统一化或一律化。班级安全管理单靠班主任一人是不行的,同时要同任课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学校组织和部门的联系,才能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通过事例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现在的小学生因生年龄小,思维能力低,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安全意识,自身安全意识不强,思想麻痹,而安全的问题又不能于自身尝试;但是,如果老师们每天都把安全挂在嘴上,势必多少会让学生有一种“我要安全”的想法?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即使我们年年讲、月月讲、时时讲、事事讲,学生也没有“我要安全”的意识。如果我们抓住学生知道的安全事故作为例子,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安全事故对父母的伤害、对自己的伤害、对家庭的伤害,从而刺激学生大脑意识,唤起学生保护生命的安全意识。

三、让学生了解安全小常识。

对学生要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大致分为防水、防火、防毒、防电、防坏人、防交通事故教育等。

防水教育主要指要求学生不要一人下河洗澡,要有大人陪护。放学上学途中遇到暴风雨一定要结伴而行,不要往低洼处行走。遇到危险及时呼救。掌握一些溺水后的紧急自救办法。

防火教育主要指不要玩火,不要在易燃物体旁燃放鞭炮。不要在森林边点火。用柴取暖时周围不要堆放柴火。在遇到火灾时先逃生再报案,不要直接参与救火行动。

防毒教育主要指在购物时一定不要购买“三无”产品,(无生产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卫生许可证编码)。不要吃腐烂变质的食品。不要捡拾别人丢弃的东西。不吃野果。生吃水果一定要洗干净。

防电教育只要指不要用湿手插电源插头。不要用金属制品直接与电源接触。不要用湿的手巾擦电器。不要用手摸裸露的电线。雷雨天气,千万不要站在树底下避雨。在放学上学路上,要注意电线是否有脱落。出门前,一定要把所有的电源关闭或拔掉等一些常识。

防坏人的教育主要是指不要招惹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不要参与他们的活动。上学放学不要坐陌生人的车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更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跟着陌生人走。遇到坏人偷袭一定要冷静,静观其变,找准机会脱身。

防交通事故主要指在公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无人行横道要走公路的内侧(靠边走)。横过马路时要左右看看有无车辆行驶。不坐三无车辆。不坐超载车辆。不坐摩的。不在公路上玩耍。不在公路上骑车等。

无论进行那类的安全教育,我们都要有一些相关的图片与事例加于教育,这样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就要讲安全。

四、发掘不安全因素,督导学生日常行为。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性教育。要杜绝事安全故发生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时时刻刻牢记安全要素,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学生能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提醒自己身边的人注意安全。总之,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保护学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学生安全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增强了,社会和学校家庭就会多一份安宁,少一份担心。

2.如何培养交通安全意识的作文 篇二

一、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案例

教师准备一个窄口瓶, 仅容一个小球通过, 并将6个带线的小球放到瓶子里。幼儿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的小球从瓶内取出。教师举起瓶子对幼儿说:“大家看, 这里面有6个球宝宝, 他们住在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里。今天, 球宝宝家的煤气泄漏了, 他们必须尽快逃出来, 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你能帮助他们吗?”

对于做游戏幼儿都很感兴趣, 他们的注意力也被教师所讲的故事而吸引。随后教师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幼儿描述了游戏规则:“大家都看到了, 球宝宝家的门好小啊, 每次只能让一个球宝宝通过, 所以, 我们不能一下子把他们都拿出来, 要让他们排好队, 一个挨一个地出来。如果都往外挤, 就会把门口堵住, 那样大家就都出不来了。”讲完规则后就让幼儿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游戏。

等所有的小组都完成了游戏后, 幼儿对于此游戏已经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尤其是后面几组, 他们已经学会了总结前面几组小伙伴的经验, 能够帮助球宝宝快速逃生。教师就随之进行总结与启发:“小朋友们, 你们帮助球宝宝顺利逃生了!在生活中, 我们会遇到很多需要排队、守秩序、互相配合的地方, 你们都知道哪些呢?”当幼儿举出相应的事例时, 教师说:“你们想要和球宝宝一起练习逃生吗?那就让我们排好队, 一个一个地逃出去吧!”说完教师指导幼儿进行逃生演习, 让他们排队快速走出教室。

本游戏看似复杂, 只要抓住其中的窍门就变得很简单了, 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感受到规则和秩序是多么重要, 让他们通过游戏去关注生活中的安全, 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通过演练, 幼儿都学会了如何快速地逃离教室, 也具备了基础的安全意识, 我们的教学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可谓是事半功倍。

二、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途径

“球宝宝逃生”的故事是由一篇小学语文上的故事设计而来的, 在完成游戏后让孩子学着和球宝宝一样一个挨一个地逃生, 不仅让幼儿对游戏的印象更加深刻, 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 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活动中,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是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一) 促进活动创新, 使幼儿的个性成长更加丰富

所有的教师都明白“授之以渔”的道理,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做着“授之以鱼”的工作。我们一贯的做法是告诉幼儿应该怎样做, 轻易地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 很少有教师会引导幼儿去探究事物的原因, 总是以说教去代替幼儿的亲身体验, 使幼儿的学习缺少了主动性和参与性。幼儿之所以这么喜欢本次的活动, 是因为他们能够从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感受到社会活动的形象、生动之处,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 有静有动, 这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了。因此, 教师要努力促进教学活动的创新, 使幼儿的身心都能获得全面发展, 个性更加丰富, 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 以生活化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自身需要, 如果单纯地为了教学而教学, 那么, 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势必没有任何兴趣可言。我认为, 我们可以将一些生活化的内容融合进幼儿活动设计中去, 提高幼儿在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让他们轻松应对生活中的突发事故。

(三) 利用对比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在认识事物方面, 幼儿的思维都是较为直观的, 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是也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 如果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没有为他们指出明确的方向, 幼儿在活动中也会一头雾水, 不知道应该怎样做, 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对比才有鉴别”, 在“球宝宝逃生”的活动中, 幼儿逐渐学会了在游戏中去总结原因, 并对游戏规则有了明确的理解。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对其他人的游戏过程进行总结, 看到了几组小朋友的游戏情况对比, 他们最终找到了帮助球宝宝逃生的最佳方法。并且, 在随后的逃生演练中, 也很自觉地排队一个挨着一个地逃出教室。

这种活动方式让幼儿通过对比找到了正确的逃生方法, 比教师一味的说教要好上很多, 幼儿都乐于服从, 也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完成活动, 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 以互动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 师生是教学的双方, 二者相互推进, 相互作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幼儿是教学的主体, 从本质上来说, 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的互动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多是采取一些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 教师为教学的主体。而在本次活动中, 无论是开放式的提问, 还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到游戏中去, 都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一种积极互动。在教师的语言感染与肢体带动下, 幼儿完成了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问题。在活动中, 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的情感交流需要得到了满足, 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动之中, 幼儿获得了力所能及的避害方法与经验。

三、教学活动的总结与体会

本次活动结束后, 我仔细观察本班幼儿的一举一动, 发现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幼儿能够在楼梯或是门口能够做到“一个挨着一个”走, 但是仍然有相当部分的幼儿在门口能够做到, 但是在楼梯上又故态复萌, 抢着跑下去了。这说明该活动方案虽然使幼儿知道了“一个挨着一个走”的道理, 但是到了现实生活中他们不一定能迁移到这一安全规则。

3.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篇三

【关键词】幼儿;安全意识;安全教育

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首先总结出造成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因外来侵害;幼儿自身原因,游戏时、顽皮打闹时造成;个别老师的责任心不强;还有因设施不良所造成;也有家长原因造成。只有清楚的认识到容易造成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才能最大程度的杜绝一切意外事故。

在幼儿园里,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应放在工作的首位,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应通过什么方式来帮助幼儿掌握安全知识呢?首先教师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及丰富的安全知识,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幼儿园教师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

一、孩子的自我保护教育应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安全工作要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从幼儿入园我们就要遵循“看摸问查”工作原则,一是看幼儿面色和精神状态,二是摸幼儿的额头和手心,三是问幼儿的饮食睡眠,四是查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和可疑物品,对每个幼儿的身体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上午每个固定时间要坚持点名制度,了解幼儿入园情况,幼儿园的孩子对生命的概念很模糊,带孩子外出活动时,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对动植物的观察,让孩子对生命加以了解,知道生命是各种各样的,它们比我们都弱小,需要我们的关心和保护。要让幼儿热爱生命,让其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对幼儿讲述科学的道理,他们肯定是难以理解,我们可以通过活动以及现实中的各种案例,来让幼儿知道生命短暂,例如和幼儿一起种植花儿,花儿在绽放的时候,努力地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世界,可是,它总有凋谢枯萎的时候,就像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并非遥遥无期,所以,当我们在拥有生命的时候努力地展现。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差,生性活泼好动,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新,喜欢模仿、到处摸摸碰碰,却意识不到有些活动潜藏的危险,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这时,我们老师不能只告诉孩子这件事情不能做或是这个东西不能碰,限制孩子的行为,我们应该向孩子说明不允许他这样做的原因及这样做的后果,因为过度生硬强制的禁止反而容易引起他们去尝试的冲动。如果我们详细而耐心地向孩子讲解:喝水时不能三心二意,要不然会把水洒到衣服上,就不舒服了,如果是夏季,还会烫伤皮肤。吃饭前要洗手,不然细菌会跑到肚子里,就会肚子疼,还要打针。孩子一旦明白了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他就不会贸然尝试了。因此我们要细心教给孩子们生活中的一些安全常识。同时用动作引导孩子究竟该怎么做,使他们真正理解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并不是永远那么美好,所以要让孩子意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危险性,让孩子知道有些孩子因为所信别人的谎话或受物质引诱而遭拐卖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老师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教孩子懂得及时把所受到的伤害恐吓等不安全事件告诉父母或老师,并运用多种形式,如看报纸,看电视等深入浅出地向孩子说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其次,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社会日益发展,日新月异,马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可是由于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这本来繁荣的景象中,掺杂了一丝丝的悲剧。为了让孩子进一步的感受和珍惜生命a,我们组织幼儿观看一些交通事故的录像,或发生车祸的图片,通过视觉上的冲击,让幼儿实实在在的感受生命的难能可贵。让幼儿把“交通安全”这四个字在心里永远扎下根。生命安全教育就是要让教育回归到原来,让孩子学到生活的知识,学会生存的技能,懂得生命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可以成功减少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使幼儿能够健康安全地成长,这是每位家长及老师的心愿。因此,我们应尽早对孩子进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的教育。

三、教师要注意训练孩子的自救技能

怎样树立孩子的安全意识,除了教育幼儿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教会他们一些自救的方法,例如:如何安全的使用火、电、煤气,遇到危险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知与行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即使孩子知道要注意安全,但没有实际行动过,所以也不一定有能力去处理一些带有危险性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来创设一些虚拟的情景来让孩子来进行安全演练。并及时提问一些假设性问题吧,如:“你家着火怎么办?”懂得自救方法的同时还要知道要给119打电话。这样便能增强和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信心和能力。在健康教育课上用形象的语言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了遇到鼻子出血怎么办、摔倒后要注意什么、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等等具体的问题。教师对于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一定要耐心的去解释给他们听,时刻注意他们的行为有无存在危险性。

四、家園合作,共同做好幼儿安全保卫工作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摇篮,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将安全教育工作做好,要使每位家长和幼儿都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家庭中的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消除,可通过“家园共育”、“家长座谈会”及“家长安全知识问答会”等诸多形式宣传安全教育。

所以幼儿的安全是一刻也不能忽视的,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展,安全是第一因素。安全问题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儿童所在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人才培养。因此,如何让幼儿进行自我安全保护教育、如何让幼儿增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及家长的高度重视。为幼儿的健康快乐终身幸福奠定良好基础。幼儿园的根本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教育,谈到多种模式,只有安全,孩子们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幼儿园应十分注重对幼儿的安全自我保护教育,因为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较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极易发生意外伤害。如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因此,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必不可少,因为看护、爱护不如自护,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通过多种途经方式让幼儿掌握有关安全知识,对幼儿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幼儿第一,教师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本着“宁可有备无患,不可无备有患”的原则,提高自己的责任心,细心开展每一个活动,教给幼儿多方面的安全知识,避免幼儿危险和意外的发生,真正做到让每个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简介:

4.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篇四

走好人生路,常怀感恩心。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滴水之恩到涌泉相报,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恩文化,也深深地滋养着一代代的人。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道德教育中,对感恩教育重视不够,在教育方式上,以往比较多的是事说服、灌输式的道德教育,忽视利用身边最直接的生活现象进行道德。无论在学校的课堂还是在家里,孩子们接受感恩教育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通过书本,或者由家长讲个感恩的小故事,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孩子只是了解到看待一件事情可以有另一种方法,却没有切身感受到为什么应该感恩,感恩的心情是怎样的,感恩的人心情怎样。

父母在为孩子艰辛操劳、无私奉献的时候,有的孩子坦然接受关爱而不思回报,享用的心安理得;有的孩子能通过自己的劳动,用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忧愁。

所以感恩教育需要父母有意识一时的去教育孩子。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与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关爱,让孩子学会感恩,就是教他们懂得尊重他们,对他人的帮助实施怀有感激之心,而不是忘恩负义。从而让孩子生活的更富有,更美好。

作为父母我们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感恩品德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让孩子知道人人都是平等的

父母在待人接物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品德的力量,逐渐使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人格,进而道道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祖国。

2、让孩子学会自理

让孩子学会自理能力,杆一些利索能及的活儿,体会到劳动是辛苦的,享受劳动成果是快乐的。

3、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

感恩之心产生于理解,一个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狂妄自大的人事不会有感恩之心的,;一个不能正确理解他人善意的人也是不会有感恩之心的;一个不能够正确理解他人的人也是不会有感恩之心的。

4、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

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特别是在物质上不断满足。结果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个性。他们自负的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因此,培养孩子感恩的品质,就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现有的一切都是父母劳动得来的。

5、多用“谢谢”这个词

在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应该是“谢谢”,父母应该让孩子感谢身边值得感谢的一切,即使是递纸条这么简单的事情。“谢谢”这个词,每位家长和孩子都应该学着去多说。

6、学会分享给予 我们常说:“施恩于人共分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生在世,要学会分享给予,养成互爱互助行为。给予越多,人生就越丰富;奉献越多,生命才更有意义。

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不仅要求孩子孝顺父母,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的感激,而不是忘恩负义。让孩子知道以友善之心对待任何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才更快乐。

感恩是一种交往的哲学。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谢生活,生活就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谢,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父母要教育孩子感谢生活,感激自己所得到的一切,并且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尤其是在遇到困难、遭到不幸的时候,仍然要感谢生活,做个生活的主人。

5.浅谈安全意识的培养 篇五

安全教育的主旋律其实一直都是围绕着安全意识打转。当一个人的安全意识比较强,即使他的专业知识有限,他也会去选择比较安全的行为做事;而一个人如果安全意识淡薄,即使他位高权重,专业一流,同样会有安全的隐患。试问这许许多多的安全事故,事后问起这些人来,有几个不知道那是有危险的事情。

这个安全意识又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

安全是要相互影响的。不可否认每个人自身是很重要的因素,但他所处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的环境是指对人有影响的周围的声音和态度。当一个人的周围充满着小心谨慎,注意安全的声音,相信这个人也同样会小心谨慎,注意安全。这个声音就应该是一个团队的声音,更是这个团队各级主管们的声音。主管们起着纽带的作用,他们要负责把这个声音、态度带到基层,确保每个人拥有足够的安全意识。

安全是要以身作则的,领导者就是这个团队的标杆,他的意识影响着整个团队的运作。主管们往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不仅是自己的还有下属的。违章指挥是伤害职工的伤害源之一,违章指挥者通常就是一名主管,这个主管非常关键,职工往往畏惧权势,不敢拒绝,或相关知识与经验不足,不懂拒绝。作为主管更应注重做到从“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走向“保护所有人不受伤害”,并首先要带头做到,随时要求其他人也做到。同时该奖的要奖,该罚的要罚,如果做错了不管,安全意识就不会深入人心。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制止身边的人员违章,这是坚持安全原则的品德。

安全是要细心的,“安全第一”不是嘴里讲讲,而是要实际做到。培养职工良好的工作习惯,改善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增强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往事故案例经验的传承,方方面面都需要做到实处,做到细处。能不能能做到实处细处,主管是关键,身为主管如果不能把细心的工作态度传达给每一位员工,危险就时时刻刻出现在身边。细节决定成败,不仅仅指商务,更多的是我们周围的小事,而安全是重中之重,那关乎到生命与健康。

6.如何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论文 篇六

身边有许多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事例发生,其中有很大比例是由于幼儿任务意识差造成的,诸如说不清或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忘记写作业;作业中边写边玩,三心二意;作业中不动脑筋,抄袭别人的作业;对预习,朗读等一些非书面作业不认真完成等等。这不仅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受挫,给刚入学的幼儿带来负面影响,也让家长的大伤脑筋,因为长期下去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很不利。如何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呢?我认为,从幼儿进入大班后,任务意识就应做为一个重点教育目标,教师应逐渐的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让幼儿明确任务概念,激发他们完成任务的信心。

让幼儿知道任务就是负担自己该做的事,并认真完成它。我找来一些关于认真完成任务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内容有战争时期的,也有小学生学习情况的,然后让幼儿谈感想,从而激发幼儿对故事人物的敬佩,帮助幼儿明确、强化任务意识。我还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中的相关条例,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知道小学生的“任务”含义,并进一步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事例,使幼儿更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从而在心理上为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多种形式、途径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1.利用教育活动前的准备锻炼幼儿的任务意识。

在教育活动准备中有需要幼儿带物品来园或需家长协助的,我一改以前在家园栏中写通知的.形式,而是直接口头告诉幼儿,请他们完成。刚开始几次,许多幼儿忘记了,但随着我口头布置任务的增多,幼儿得到锻炼,对任务的意识和记忆都在加强,遗忘任务的情况逐渐减少,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利用整合教育活动发展幼儿的任务意识。

在整合活动中,可以利用美术,数学,语言等多种教育形式加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如完成一幅画,一个操作,一个动作等。首先,教师要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提出要求,让幼儿明白任务是什么,该如何完成。其次,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如发现脱离任务或不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及时提醒,再一次让他明确任务内容,将他的注意力迁移到任务中来。

3.在日常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例如在劳动中,通过给幼儿分派不同的“活”,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任务内容,并去认真完成;在自理活动中,要求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给他们树立独立完成意识;利用节假日的特殊性,我给他们布置不同的任务,例如,三八妇女节前,我要求幼儿给妈妈做一件事,说一句话,并向家长了解幼儿完成情况;五一劳动节前,我让幼儿回家了解父母工作内容,在集体面前讲述;教师节前,让幼儿将想对老师说的话,回家后用文字和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带给我看,并将画面内容讲给我听。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的任务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4.在游戏中加强幼儿的任务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通过对角色的扮演使孩子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任务,要努力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使他们身临其境,全然忘记了这只是“扮演”,他们会真的溶入到角色中去,他们越溶入到角色中去,越对角色有认同感,越愿意主动去完成这样那样的任务,他们在游戏中会更投入,他们会觉得,这是他应该做的,要把它做好。例如,一个在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的孩子,她很忙,她要不断提醒自己的去完成许多工作,在做事情的同时,她的任务意识也在逐步加强。在区角游戏中也是如此,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孩子这个区角玩玩,那个区角玩玩,结果一件事也没做成,这样的孩子一般任务意识较差,要加强他的任务意识,首先要让他明确自己所在区角的活动,并感受同区角别的孩子认真完成活动的行为,其次他要想换区角游戏,应该要求他完成所在区角的活动后再去别的区角,最后,要及时对他的行为给予评价,加强他的任务意识。

三、注意激发幼儿的任务意识。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给幼儿规定时间,时间可视大多数幼儿完成情况而定,时间一到,即结束活动,这样可以给幼儿一些急迫感,这主要针对边做边玩,注意力分散,没有时间观念的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幼儿遇到困难表现出畏难情绪,或请求帮助,或偷看抄袭,或胆怯哭泣,或干脆放弃,或拖延时间,我总是适当给予引导,积极给他们鼓励,激励他们动脑动手自己操作,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激发他们的勇气和恒心。完成后,积极给予肯定,幼儿通过欣赏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不仅享受到完成任务的喜悦,而且充分体会到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

四、及时对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讲评。

通过讲评,使幼儿真切感受到完成任务与否所带来的不同影响。有一次,我让幼儿带蛋壳来园,结果有的幼儿没带,看着别人彩绘的美丽蛋壳,我分明感到了来至没带蛋壳幼儿眼中的羡慕,其~实有的幼儿带了两个蛋壳,但我却没有将它分给忘带的幼儿用,我想给他们一个“小教训”,让他们感到忘记任务的不利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我及时表扬鼓励任务完成的又好又快的幼儿,或给予口头表扬,或发个五角星,小贴画给以奖励,对于没有完成或没有按时完成的幼儿,请他们说说为什么没有完成,帮助他们找原因,培养幼儿努力完成任务的意识。

7.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篇七

1.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语言在说写中的重要性

文学作品的内容, 它的各个组成部分, 靠语言来表现, 借助语言把它们缝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而成为完整的艺术形象。这就是说, 语言不仅使文学的表现对象成为艺术上的现实存在, 而且一切手法、技巧等也只有借助语言才能体现出来。通常人们把“很会写文章”说成“文字功夫很深”, 谁也不认为这种表述不准确, 这就因为语言文字的功夫, 在写作过程中确实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对语言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儒林外史》被鲁迅推崇为古典讽刺作品的高峰、长篇小说的力作, 然而对它的结构却不无微辞:“惟全书无主干, 仅驱使种种人物, 行列而来, 事与其来俱起, 亦与其去俱讫, 虽云长篇, 颇同短制。”是的, 结构零散, 虽则对《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不无影响, 但并未动摇它名著的地位。这不是别的, 正是由于它语言上的独特, 特别是讽刺语言的创造, 已经达到非常精妙的境界。对此, 鲁迅是赞不绝口的。假定《儒林外史》的语言平庸苍白, 那么, 它早被历史烟尘所淹没, 断然不会流传至今。通过以上的对比认证, 学生对语言的重要性就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 要强化学生清醒的语言意识

语文教师不论在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中, 都应兴味盎然地引导学生“咬文嚼字”, 比较推敲。“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比较中才能使学生鉴别语言的美丑、精粗、高下, 并体会到精美语言的创造来之不易, 从而强化自己的语言意识。作家彭荆风《驿路梨花》中有这么一句“我们正在劳动, 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我问学生, 这里为什么不用“出现”或“跑出”而要用一个“闪出”呢?学生一时答不上。在教师启发之下, 经过仔细比较推敲, 大家才悟出:一个“闪出”, 写出了时间之短, 写出了动作的轻快、活跃, 与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语言的美并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华丽”, 而在于作者行文时深刻理解一定词语的内涵、意蕴, 精细感受语言的特有情味与色调, 从而准确地表现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如果能这样, 那么即使一个看似极为普通的字眼也会闪闪发光。

3. 要加强作文实践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 通过教师的指导、批改和讲评等环节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件事:小明听到他爸爸的声音, 就飞出去, 高兴地叫道:“爸爸, 你回来了!”而他的底稿上却是“就跑出去, 高兴地叫道:‘父亲, 你回来了!’”。我问他为何把“跑”字改为“飞”字, 把“父亲”改为“爸爸”。他说“飞”是比拟, 生动些、形象些;并且想到儿子急切盼望多年未见面的父亲回来的时候, 确有“飞”的联想;把“父亲”改为“爸爸”, 则显得亲切自然, 不生硬, 不别扭。在作文评讲时, 我又把这个范例再讲一遍, 并表扬了那位学生认真琢磨语言的精神, 肯定了这个“飞”字的生动、“爸爸”的亲切, 这给学生很大的启示和鼓舞。从此, 学生写作时反复推敲字句也就蔚然成风。

4.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堂毕竟是一个小天地, 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广阔天地是课外。要引导学生投身到沸腾的社会, 向置身于改革大潮中的广大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在观看电视、电影、阅读文学作品等审美活动中鉴赏语言, 培养并强化自己的语言意识。作为语文教师, 更应把培养语言意识这一任务延伸到学生广泛接触的日常生活的土壤中去。只有这样时时处处耳濡目染, “语言意识”才能在学生的心田深深地扎下根。

8.浅谈如何培养员工自我安全意识 篇八

关键词: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安全管理

0引言

目前,各企业在如火如茶的开展单位“我要安全”主题活动正,活动的目的就是真正使全体员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保证安全”转变。如何才能实现安全意识的转变呢?我认为必须从培养员工的自我安全意识入手,只有全员自我安全意识得到加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自我安全意识需要不断规范行为养成,现就如何加强员工的自我安全意识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自我安全意识的内涵、实现途径和目的

自我安全就是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排除外界影响,通过主体的自我意识,始终自觉运用自身安全业务、技术技能,保证自身全过程安全生产的一种工作状态。无论管理是严是松、监督是强是弱、环境是优是劣,是单独工作还是群体作业,都能自觉根据自身情况和现场实际,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实现自我安全要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二是必须不断加强安全、业务知识学习。三是必须不断加强业务技能训练。四是必须按章作业、按规程施工、按程序操作。五是『必须自觉服从安全管理、接受监督。

自我安全的目的就是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所伤害)。

培养员工自我安全意识是事关企业发展、事关家庭幸福、事关稳定的核心工作,可以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实现自身安全,为保证家庭幸福和谐创造条件;可以使企业不受安全事故的影响,能够集中精力抓发展,为保证企业发展的和谐奠定基础。可以减少社会对企业安全状况的担心,提升企业的外部形象和市场竞争能力,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只要每一名员工都能做好自我安全,就能够把和谐建设不断推向深入,也就一定能够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2培养员工自我安全意识的主要手段

培养员工的自我安全意识需要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要以增强员工的自我安全管理能力为动力,着重从教育引导、业务培训、监督检查三个方面八手,逐步培养员工的行为,使人人争做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保证安全的本质安全人。

2.1加强对员工自我安全意识的教育引导,使广大员工对自我安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人人知道应该如何做、不能如何做,逐步形成一种自我安全的良好习惯。教育引导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抓好警示教育:要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或者本单位、班组、个人因缺乏自我安全造成事故,通过板报、横幅、光盘、邮件等宣传载体,让职工从思想上有一个警示。二是抓好典型教育:选择在自我安全上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人物“现身说法”,让他们讲自己的经验、教训,增强教育的效果。

2.2实现员工的自我安全,不仅要使员工从思想上有一个认识,还要从业务上提高能力,使员工们做到不仅想安全,而且会安全。提高业务能力,要强化培训,严格考勤、考试及考核制度。一是抓好日常学习。充分利用好每天的班前会和每周安全活动时间,加强安全业务技能学习,特别是针对本单位现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学习如何应对现场危险因素,熟练掌握危险辨识控制对策。二是抓好对员工要实行定期培训,实行教考分离,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培训质量。三是抓好技能竞赛活动。要运用好技能竞赛这一有效载体,通过广泛发动、物质激励等手段,提高全体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每一名员工的业务技能。

2.3强化有效监督,离开了监督,人的自觉性就不能做到持之以恒。要自觉做到自我安全必须有强有力的外力支撑,否则,自觉的行动在一定范围内就会出现偏差,甚至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会完全改变。培养员工的自我安全意识还必须强化监督检查。对自我安全意识差、违章违纪现象,要坚决予以制止,发现一次就按规定处罚一次,不能因情分而“下不为例”,决不能因为没有造成事故而姑息迁就。

3培养员工自我安全意识应把握的问题

培养员工自我安全意识必须提炼一套具有本单位特色的核心安全文化理念。培养员工的自我安全意识,应当根据员工文化层次、阅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提炼一套易懂、易记,能被大家所接受的核心安全文化理念,通过核心安全理念的培育,利用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全体员工对核心安全理念的认识,达到提高全员自我安全意识的目的。

培养员工自我安全意识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特别是自我安全意识的培养这种解决思想问题的东西,更需要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的。

培养员工自我安全意识必须做到齐抓共管。培养员工的自我安全意识,不能只靠安全部门说服教育,也不能靠群监部门搞活动,更不能只靠行政手段一罚了之来解决。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多种形式、方方面面的工作共同来完成。既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引导,也要有行政处罚手段作辅助,两者缺一不可。它需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需要每一名职工、家属的广泛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全体员工的自我安全意识,形成安全生产坚不可摧的防线。

4结论

9.如何培养交通安全意识的作文 篇九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跌宕起伏的钢材市场,公司上下广泛开展“强化对标挖潜,推动技术创新”主题教育,不断强化基础管理,深入推进挖潜增效,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职工队伍和谐稳定,生产经营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受严峻市场形势影响,公司经营形势不容乐观。而在如此严峻的经济状态下,企业如果想突围出来,不仅得有过硬的产品,而其害的有一支对企业忠诚,有责任人心,敢担当的职工队伍。

本人曾经也是一名一线员工,在多年的一线工作中,归纳自己对待工作的思想动机有以下几点:一是把责任推到上道工序,二是认为管理层不够重视,三是认为生产任务这么紧,以保产量为重,质量、安全当然退而其次,四是态度问题:认为工作累,收入也不高,出错难以避免等等。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在其他企业参观考察了解后感觉到,员工技能、质量控制、原料采购、管理能力等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员工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对企业忠诚度下降导致企业劳动生产率不高,企业效率低下的主观方面的关键因素所在。

众所周知,员工特别一线员工,是构成企业的基石,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而强烈的责任心,是每位员工做人做事的最基本准则之一,是衡量每个人有否良好心态、主人翁意识的判断标准之一,是每个人能否做好工作、获

得领导认可和在公司存在价值的前提条件,更是一个人能力发展得到良好提升和未来职业规划最佳成长的综合素质之全反映。员工的责任心,就是企业的防火墙。其实许多企业巨人轰然崩塌与员工的责任心缺失有关;员工的责任心缺失,又与企业经营员工责任心的能力不强有关。如何培养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值得我们深思。

责任,从字面上理解为每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责任在思想和实践上都日益被人们越来越重视。责任常常被理解为尽责、职责、负责任的意思,但仅仅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还不能被称为真正的责任,它仅仅是一种最低要求的责任。在集团公司身处逆境,我们每一名员工需要的是一种大责任意识。

所谓的大责任意识,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在工作中里就是要抱着对公司整体发展负责,对公司忠诚、把公司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责任和道德一样都是源自于自身的一种内在力,责任从一定方面也可以归结为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从一定层面上说,它很难用法律条规或者规章制度来划定什么是负责任、什么是不负责任。就和道德一样,它很难用法律法规来约束,大多数情况是缘于人们的内心自觉或者约定俗成的观念。在近代,“上帝”作为西方国家的一种精神依托,在经济社会上已经很难发挥作用了,人们心中已经将金钱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而道德所关注的亲情、友情都已经显得很淡了,人们的道德水平有了明显下降,其实归根到底,这种道德滑坡就是缘于人们的责任心不强,责任意识不强,或者也可以说是人们仅仅停留在最底层 的责任意识,没有一种真正的责任意识。现在公司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抱着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只把自己手头的那一点事去做好,从来不会有一种宏观、大局、全面的眼光。这样的人,我们不能说他们不负责任、只能说他们责任心不强、或者说他们没有真正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的提高不能仅仅归结于自己内心的觉悟,还应该通过外部力量来提高。而如何培养职工责任意识和忠诚度,本人有如下几点看法:

第一、管理者对员工的责任意识培养,应坚持“以人为本、以职工的利益为出发点”,公司的发展最终还是为社会、为职工谋福利,公司时刻应该把职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切切实实为职工服务,与职工将心比心,职工才能真正“爱企如家”,才能把公司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职工的责任意识才能显著提高。对于管理者来说,让员工产生责任感的方法是对员工进行激励。公司组织各种各样形式的培训,如管理人员网络培训、作业长、班组长任职资格培训等。但上级管理部门应将该培训工作做足、做细,发挥出它应起到的作用。各级管理部门也可将培训工作下放至班组,以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作用,提高班组的战斗力(此举延伸至作业长、班组长的素质能力和协作意识的考验)。通过培训教育,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反复做正确的事情,把演练和实战相结合,对操作流程熟悉、对操作标准形成条件反射,形成统一的行为模式和企业氛围,这样才能提高整个班组的责任心。利用收入杠杆加以刺激,也就是说与效益工资挂钩,这时职工就会意识到责任的压力。当员工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金钱

对他的吸引力就不大了,他们更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励也要体现出这一点。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有才华的知识型员工更渴望的是拥有更广阔的舞台,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所以,管理者对他们委以重任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这将使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空前地高涨,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个人成就感也将大大增加。管理者在给了员工更大的发展空间之后,员工的创造性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挥,责任感也会因为从事一件重要工作而在无形中增强了。

第二、应培育良好的责任文化,对企业而言,责任文化的培养可以形成一种优良的企业传统,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负责任、人人为企业的氛围,这样,所有员工就会被这种氛围感染,责任意识也会有很大提高,就会转化为一种道德力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铁山精神”是酒钢的企业文化,我们不能躺在前辈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上睡大觉,而要将她发扬光大,将她的现实意义更加深入。

第三、应该加强责任文化的宣传,特别是对先进典型、事迹突出加大宣传力度,让员工心中形成向典型、向优秀学习的意识,潜移默化下就会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就如现如今涌现出来的公司劳动模范田彬峰同志,学习田彬峰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工人阶级

伟大品格,是党员学习的榜样,是职工学习的楷模。学习田彬峰,就是要学习他对党无限忠诚,对事业无限热爱,对工作认真负责,永争一流的精神;学习田彬峰,就是要学习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习田彬峰,就是要学习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自强不息、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

第四、应该将责任意识的培养真真正正落到实处、落到每个员工心中。各种安全职责、岗位职责不仅仅是挂到墙上、挂到嘴上,应切切实实让每个员工从内心深处认同这种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有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人在中国总闯红灯,到美国就不闯红灯了。为什么?这是因为在美国守秩序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具有强大的影响力,闯红灯成为一种耻辱。

对管理者来说,我们就是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里,有责任感的员工不会感觉到孤单,反而会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同样,没有责任感的员工必将受到相应惩罚,感觉到耻辱。

值得注意的是:决定奖惩机制能否建立起来、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是相应部门能否做到真正授权。如果授权不充分,没有给予主要责任者充分信任,责、权、利比重失衡,事事须请示、时时须汇报,这将挫伤主要责任者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什么事都不敢管,什么事都不想管,最终变成缩手缩脚的乌龟人,但授权并不等于放权。员工在做一件重要事情的时候,管理者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辅助、指导、支持,但不能越俎代庖。

10.如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篇十

8月9日,集团公司下发了《关于 “4.22”人身死亡事故的通报》,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暴漏的问题进行通报。近年来,集团多次发生死亡事故。剖析每次事故的原因,不难看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是酿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何谓安全意识,如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呢?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人的安全意识的高低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对危险的认识能力和对安全的需要。也就是对外在客观环境人与物,进行认知、评价和结果决断;并在认知、评价和结果决断基础上,决定行为的行动意愿。如果认为自己的工作过程、工作环境没有危险、威胁(包括错误认识和侥幸心理),就不会有警惕心理,也不会采取保护自己的行动。

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需要做好三个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安全培训。定期的安全培训可使员工掌握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思想。通过安全教育可以使员工避免因无知者无畏、图快省事等思想引发的违章行为。安全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一)、安全知识培训。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可以使人员了解工作中存在危险因素,明确哪些行为是违章、违章的危害以及违章给自己、别人带来的伤害和灾难。让安全在人员心里扎根。

(二)、安全规章制度的培训。组织员工学习公司、部门的安全规章制度、现场安全规程和安全工作要求,明确规章制度的要求和违反制度的处罚。员工才会遵章守纪、按章作业、事事想到安全第一,才能树立“不安全不工作”的意识。

(三)、安全技能培训。正确掌握创伤急救、触电急救、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和火场逃生等是工作人员必备的安全技能,也是《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只有正确掌握了这些技能,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正确进行处理,将伤害降到最低,才不会因抢救不及时或错误施救造成的伤势扩大。

(四)、事故通报学习。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通过学习集团公司事故通报、快报以及公司内部违章通报,可以提高人员的安全警惕性。同时,通过惨痛的事故现实,促进员工重视安全、关注安全、增强自我保护的主动性。

二、加强现场监督,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强化安全意识。公司三级安全网人员定期到生产现场进行安全巡查,对危险作业区的进行定点检查,不仅可以纠正存在的违章现象,还能形成有人工作就有人安全监督的良好局面。更能从员工心里上遏制了存在的侥幸心里,从而减少违章行为的发生。利用下发违章通报、张贴违章照片等方式,对违章行为进行曝光和考核,让违章者不仅在经济上进行受到损失,还让其感到羞愧。通过现场安全人员监督、违章者各方的利益受损,使违章者从心里上感到违章不可行、违章得不偿失,“不全安全不工作” 的意愿才会强烈,安全意识就会逐渐得到巩固。

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安全文化是沉淀于企业和职工思想中的安全意识形态,是对长期安全生产中形成良好的、共识的安全理念进行挖掘和提炼。创造安全的舆论环境,逐步形成违章违纪可耻,安全生产光荣的氛围,安全文化发挥着导向作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对进一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促进员工的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过渡,形成自我完善机制起着关键作用。

11.如何培养交通安全意识的作文 篇十一

一、 培养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经常接触酸、碱等强腐蚀性药品,在学生实验中事故隐患的确很多,容易造成或轻或重的实验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就会给我们正常的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有些教师甚至因噎废食,因害怕学生出现实验事故而减少学生操作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实验的减少,使教学效果大受影响,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和思维的空间。其实,多数学生实验只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去完成,一般是不会出现事故的,危险源于不规范操作。

2.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是社会赋予教育者的责任。

目前,环保已成为全球全人类的共同关注问题。教育影响着一代人的思想,因此,我们责无旁贷,而所有学科中与环保关系最密切的当属化学。近二十年来中国工业迅猛发展,人们在享受着它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遭受着严重污染的危害,臭氧空洞,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缺乏,酸雨肆虐,光化学烟雾……虽然有的老师会说,这些我们都在讲,可是这远远还不够。比如:有的学生把废旧电池随手乱扔,某早点铺,学生吃完早饭把塑料袋随手抛在桌下;天安门广场随手丢弃的口香糖,电影院的座套上被口香糖污染。这些严重污染环境的现象,反映了我们较差的环保意识和做人的素质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首先意识到下一代环保意识的匮乏,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除了教给他们实验技能之外,还应该大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为他们将来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培养学生安全和环保意识几点建议

1.从教材入手加大实验的改革力度。

教材是教师施教的依据,从我国现行化学教材来看,学生实验的编写一般是由目的、原理、仪器、药品、步骤等几部分组成。我认为应适当增加安全和环保方面的内容。在这方面美国的化学实验教材《化学中的探索》一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该书所有实验的编写均由:目的、原理、仪器药品、安全、步骤、处理方法、问题等几方面组成,例如: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中,安全部分写道:“在实验中必须始终佩带护目镜。14mol/L NaOH溶液的腐蚀性很强,取用时要戴手套。溅出的任何化学药品要立即用水擦净。应该注意碱会腐蚀玻璃,要用大量的水彻底清洗玻璃仪器,以防止被腐蚀性物所腐蚀。”处理方法中写道:“铜溶液倒入标有铜废液的烧杯或瓶中。溶液用水冲入下水道。保持工作台面和天平周围的清洁。送回冲净的容量瓶和移液管”。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编者极尽详细的要求安全措施及回收处理方法,如果我们的教材中也能补充这样的要求,再加以教师的引导,实验效果也许会好一些。更重要的一点是从该书的实验编排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设计实验的思路,首先搞明原理、目的,在目的原理的前提下,选择实验用品,而后就要全面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其次才是步骤,回收处理。我们现在的实验教改方向是逐渐从验证性实验向探索性实验过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探究。而我们的思路一般是目的原理→实验用品→步骤→结论,而忽略安全和环保。在我们平时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时,可行性往往是以步骤设计能否满足目的原理为标准,我认为《化学中的探索》一书给我们指出了这一思路中明显的漏洞,应该引起同行们的思考和重视。

2.教师当“从我做起”言传身教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从“安全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一丝不苟做好演示实验,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哪怕是最常用仪器的使用也丝毫不能大意,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引导学生把不安全因素想全想透。

②合理使用反例。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以加深学生印象。如不纯的可燃气体点燃爆炸,水倒入浓H2SO4中进行稀释的后果;加热时先撤酒精灯导致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等,只要条件允许,装置设计合理,不会引起事故的均可一试。

③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身体会的印象是最深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平时学生实验中除了讲清楚规范操作,安全要求外,加强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④增强防范意识,培养自救能力。例如:强酸、强碱溅到身上时的处理,偶遇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处理和进行自救。

⑤立足教材,常规教学中多渗透环保教育,教材中有关环保的课题很多,教师应准确把握,妥善利用,如《硫酸的工业制法》《炼钢炼铁》《石油和石油产品概述》《电解电镀》等章节涉及到很多与生活相关的实例,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最好能结合本地情况加以分析,有条件的可以实地考察,或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

⑥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方面的研究性课题,例如:燃料使用及其污染,干电池污染,本地区主要工业污染源及其污染物的处理调查等,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了解书本以外的环保知识,对于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很有效果。

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的培养是摆在所有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急需深入的课题,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望广大同行不吝赐教。

1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十二

1.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有了兴趣,才有了探究的动力;只有思维活跃,才可能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有了开放、快乐、自由的学习氛围,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引导发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教学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而且抓着时机,策略地提出问题,以引导他们发现,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试着自己去创新。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一位教师创设这样情境:森林公园要举行一次隆重的联欢会,小动物们都忙着做准备工作,小猪也高兴地接受了一个任务,去算一算给客人的矿泉水够不够。可是到了那里,小猪却哇哇地大哭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来了33个客人,每人一瓶够吗?图显示:桌上放着9瓶矿泉水,还有一箱矿泉水。先让学生凭借这个情境,大胆猜想,提出不同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解答,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有疑可问。

3.鼓励质疑,加强思维训练

13.如何培养交通安全意识的作文 篇十三

内容摘要:作为从事公安执法工作之一的办案民警,在执法办案实战中,如何有效地打击犯罪、确保自身安全,减少执法过错、确保执法质量。办案民警处于执法活动的第一线,且往往处于明处,而犯罪分子则处于暗处,在执法值勤活动中时刻面临着各类违法犯罪分子,面临着生命危险。在实战中,尤其刑事执法办案,关乎人的权利甚至生命,“差之丝毫,谬之千里”稍有疏忽,后果不堪设想。为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应尽快提升办案民警的执法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关键词: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提升

如何有效提升办案民警的执法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一、民警执法办案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民警执法办案现状

1、在实战中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民警执法办案面临的威胁往往是突发性和致命性的。主要表现有:一是民警对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性和犯罪分子的凶残性的认识不足,对犯罪分子的警惕程度不够,在执法中缺乏应有的防止袭击的安全意识而遭到袭击,甚至造成严重的流血牺牲事件,给警察队伍造成损失。二是民警在执法执勤中,相互保护的意识往往还比较淡薄,协同作战能力和水平较低,以致于有的民警在和犯罪分子作斗争中还来不及作出任何反应就遭遇犯罪分子的袭击而发生伤亡事件。三是一些基层民警也由于相关法律知识的欠缺,对安全防范不甚了解,总担心防护行为尺度过大,造成违法违纪,甚至面对一些违法人员的大打出手,仍心存顾忌,不敢还手。例如,警察防卫过当或防卫不适时,都容易损害执法对象权益,使警察自身陷入法律纠纷,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甚至社会的稳定。

2、有些民警执法办案过程中自身法制观念淡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办案效率低。主要表现有:一是办案中刑讯逼供的情况屡见不鲜。如在审讯中对违法犯罪嫌疑人采取变相体罚、长时间不让犯罪嫌疑人睡觉或者罚站、罚跪等手段逼取口供。二是采取“跟踪”、“盯梢”等方法查处赌博、卖淫嫖娼案件,随意将当事人带到公安机关审讯等。三是在查处治安案件、调处治安纠纷中,对于一些当场就可以调解的案件,缺乏耐心,不愿意去调解,而是选择将当时人带回派出所再处理,浪费了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导致办理案件的效率低下。

3、部分民警在办案时较为随意,不按法律程序办案现象较多,不严格执法。民警在办案过程中,不按法定程序办理或程序违法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僭越职权进行处罚。部分民警在位一些办案单位办案时,超越自身的职权,程序上缺少必要的报批手续。既不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审核批准,也出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另外,一些民警在处理案件时,不按照规定进行处罚,擅自做主,随意提高罚款数额,曲解了行使自由裁量权设立的初衷。二是对案件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导致了一些冤假错案的发生,也是一些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尤其是在对案情比较负责的案件的处理上,经常是在简单查明真相之后就草草结案,并不进一步地去调查取证,不作全面取证调查,仅凭当事人的口供定案,导致该罚的不罚,使一些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打击处理。三是滥用强制性手段。留置超范围,留置后不按规定通知家属。而且,适用刑事强制措施随意性较大。

4、受中国长期的人情世故的方面的影响,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会出现偏私包庇的现象,导致人情案和关系案的出现。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违法违纪问题尤其突出。主要表现有:一是随意扣押、动用当事人财物,赃款财物管理混乱。有的办案民警在缺少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擅自扣押当事人财物。二是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搞权钱交易。有些民警在执法办案中“以关系为依据,以金钱为准绳”,接礼受贿,大搞权钱交易,甚至徇私舞弊,放纵犯罪,严重破坏了人民警察的形象。

(二)对当前民警执法办案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民警整体的素质不高,对法律业务知识不熟悉。主要表现有:一是部分民警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不了解、不精通新形势下的执法办案要求。不看不懂去群众的眼神,听不懂群众的语言,不懂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技巧。二是一些民警缺乏职业道德水准,对工作的责任心不高。其中也有少数民警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向个人或者企业要红包、拿好处。

2、民警的执法目的不明确,执法指导思想不端正。有些民警执法指导思想有偏差,执法观念不适应。具体表现为:一是在用权与维权的关系上,权力本位思想严重。习惯把权力凌驾于公民权利之上,漠视公民权利。二是在把握法律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力至上观念根深蒂固。当权力需要与法律要求发生冲突时,往往取权舍法,以权代法。三是在处理警民关系上,定位不正,主仆颠倒。忘记了人民警察的宗旨,忘记了人民群众是公安执法工作的基础。

3、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虽然随着各种监督制约机制的不断完善,对公安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由于种种主观上的和客观上的因素,这些监督制约机制的落实不够,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职能。发现不了公安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时就算发现了也不去想办法处理和解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很难发挥监督制约的作用。

4、人民群众感受不到公安工作的成效,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有些基层民警对公民申领身份证、许可证或者执照等时,该办理的不及时办理,故意刁难、无故拖延办理时间。有的派出所即使受理了,也不及时立案,不认真进行调查取证,作风懒散疲沓,因而造成案件久拖不决,无法处理。这些行为严重的影响了人民警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于此同时,也大大削弱了群众对公安民警的信任程度。这就导致了在之后办案过程中需要群众帮助时,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刁难等各种情况。这归根到底是由民警平时工作不到位,人民群众感受不到公安工作的成效引起的。

二、对民警执法办案的一些思考

(一)强化警察安全意识培养

安全是个体内在的基本要求,安全意识是个体自我保护层面的先在要求。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结构论,安全被列为基本的需要,是人的行为活动的原动力。不怕流血牺牲不等于应该做无谓流血牺牲,应克服将安全防范与胆怯怕死相提并论的错误观念,尽力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真正实现警察打击犯罪与自身防护的双重职能。在警务实战训练中培养警察的安全意识,还必须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指导思想,改变“主动攻击”和“打倒对方”的指导思想,转变为以“安全防范、依法防卫、合理控制”为指导,提倡在安全防范的前提下进行反击与控制。

(二)要提高民警的自身素质,加强法律业务知识的教育。加强公安法制教育培训,是提高公安队伍整体执法水平的基础。一是要端正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公安法制教育培训意识,把提高全体民警法制观念和执法水平,作为法制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二是教育培训的内容要贴近实际,服务实战,切实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

(三)将增强民警责任心与解决民警实际问题相结合,保护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责任心是指对事情能敢于负责、主动负责的态度。责任心主要体现在对本职工作的高度负责上。只有让民警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民警才能够安心工作。增强民警工作责任心,应研究民警的各种需要以及由各种需要引发的思想问题,正确调整队伍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把从优待警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一是落实民警年休假制度;二是落实民警定期体检制度;三是落实民警定期家访制度,不断充实民警帮困扶贫基金,对生活贫困、重病就医的民警提供一定的帮助;四是落实民警谈心制度,建立民警心理咨询中心,科学疏导民警心理压力,维护民警身心健康。五是落实民警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对民警在执法中遇到群众不理解、受委屈,甚至被打击报复的,要依法保护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

(四)完善执法的监督机制。

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容易滋生腐败。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突出监督效果。一要突出监督重点。要把执法监督工作从基层开始落实,尤其要加强对基层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派出所的执法监督。二是要拓宽监督渠道,搞好动态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公安执法工作的监督作用,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全方位治理公安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还要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过来发现执法问题难、惩处执法过错难、追究领导责任难的问题,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五)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

14.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篇十四

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当代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为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国正在加大高等教育创新的工作力度,围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进行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以及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同学们在大学里学习,可以接触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知识和创新经验的专家、学者,他们是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导师和楷模;在大学里学习,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图书、仪器和实验设备,为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逐渐积累起广博的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本领;在大学里学习,可以形成一个个相互砥砺、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科研团队,为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锻炼才干。

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要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下苦功夫学习,学习一切需要学习的东西,努力打好创新的思想根底和知识功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寻求突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中提炼研究题目,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从推动国家发展和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需要出发,不断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内核,行为是体现。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爱国行为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睦,始终是人心所向,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把各民族的兴衰荣辱牢牢地维系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特别强调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对于维护和巩固祖国的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利益和权利,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做出了不懈努力。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奋斗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要贯彻实施《反分裂国家法》,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统一的决心和信心,是不可动摇的。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促进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栋梁之材,要自觉做推动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思想、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要努力学习掌握党和政府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国家统一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努力增长才干,为全面开创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增强国防观念

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会侵略别国。在当今时代,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和发展,需要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

1、国防: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2、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3、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4、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学习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意识和素质。

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

参与国防教育活动,增进对国防的感性认识。

15.如何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 篇十五

一、在报刊网络问题征答中,树立问题意识

报刊网络作为一个巨大的交互平台,为教师在更广的范围内交流提供了条件。不少报刊都辟有专栏,每期根据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一个话题,供教师讨论,请专家点评。网络则提供了更为快捷、丰富的免费资源。很多学校建立了学术交流群,围绕某一问题进行主题研讨。作为教研员就有必要引领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培养和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强化问题意识,要经常带着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去和别人交流、去参加培训、去听课、去考察,从中不断进行对比、思考。每年假期老师们都会领导我们从报刊网络精心挑选的20道答辩题,让大家依据新课标、新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新学期开学后,学校组织交流,并择优编辑成专辑,教师人手一册,看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变成铅字,老师们兴奋不已,一时专辑成为大家最热门的读物。通过这样的活动,老师们感受到了研究的意义,明确了研究动机,提高了研究兴趣,进而激发了老师们的问题意识。

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捕捉小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具体问题,有的是知识方面的,有的是教学方法方面的,他们往往就题论题,渴望得到最直接的答案,缺乏自己探求解决的欲望。这些问题虽小,但他们距离新课程最近,距离教师最近。如果把这些小问题稍加整理,就可成为小课题。搞小课题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课题研究的成功,也能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为校本教研注入新的活力。

一次期末考试阅卷结束后,一位九年级教师拿着几份语文试卷找到教研室,她的学生在书写混乱的问题上被减分,而她认为学生答题的卷面分不应该被扣。问题一出,我积极查阅有关教学杂志、上网搜寻、请教专家,一周后写出了一篇小论文。论文列举了历次大纲及现行课程标准有关规范书写的教学要求,提出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见解。没想到一次急功近利的加分请求就这样变成了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进一步引发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深度思考,逐渐增强了自己的科研意识、方法意识、问题意识。

三、在学校教研活动中,提炼“真”问题

学校教研活动是校内教师同伴互助,共同提高的重要形式。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虽然也发现一些问题,但往往我们平时发现的这些问题都是比较浅显的,教研交流的形式只是一般性的研讨,没有深层次的追问和寻根,缺少真正意义上教研和质疑,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少真正的互帮互补,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不尽人意,教研效果可想而知。其实,真正的校本教研活动要么是专题教研,要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交流,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也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教研活动才能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研人员在学校教研活动中引领教师提炼“真”问题。所谓“真”问题也就是贴近教师教育教学实际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作为校本研究的组织单位——学校,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多样化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设身处地的为教师提供教学研究的平台。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多提出问题,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引导教师提出有价值,有研究意义的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转变新课程及新理念,指导教师从提出问题出发,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合教学实际,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建议大家用新课标的理念来看待这些问题,大家很快悟到自己的争议其实就是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如何进行学科间有效整合”的问题。我建议把这两个问题作为下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进行研讨。大家回去积极查找资料,一周后的教研,一改往日的沉寂,老师们争先发言,说得有理有据。

四、克服自我心理障碍,激发老师的问题意识

教师不愿意提出问题还有一个自身的原因,那就是比较保守和“自私”。觉得问题越多,说明自己没有做好。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工作面对的是学生,感觉自己有问题就好像对学生耐于情面,不好意思,甚至会陷入教学水平低的窘迫,甚至感到内疚和焦虑。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自己主动提出更多的问题,甚至要求学生也不追究问题。这样一节课下来,您好,我好,大家都好。一节课结束后,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没有丝毫的问题,也不会有遗憾。就像自己是真实的自我,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最完美的。这就表现为课堂教学中尽量少提问题或不提问题,生怕难以驾驭课堂教学。其实,这样做是缺乏问题意识的表现。缺乏问题意识,教师的自我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

16.如何培养交通安全意识的作文 篇十六

从当前初中学生学生阅读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1.学生阅读随意性较大,无阅读计划打算。

2.教师教学课堂上对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相对单一。

3.学生课内外阅读自觉性能力较差。

教师教学时要倡导师生之间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作文写作提供空间舞台。

二、指导学生创设写作情境,为创新写作搭建兴趣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进行体验作文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为作文教学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并指导学生根据活动情景及时记下自己认为最有意义活动环节,特别写好某一个特定细节,在写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为学生习作提供“活水源头”,以便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学生既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又激发了记录活动过程的习作欲望,还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可谓一举数得。

三、加强学生写作训练指导,为学生创新写作提供耕植的平台。

1.指导学生热爱生活,从生活中提炼新意。

学生的现实生活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来源于生活又艺术地反映生活,离开了生活的作文就像是失去了生命的源头。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教学时帮助他们用心去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感悟和品味生活,认真留意身边的令自己记忆深刻的小事,把这些小事用一种新的感觉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2.品位生活情感,表达超越情感的领悟。

俗话说:情生景,景生情,情景交融生意境。情与景就是生活实际,意境就是对情景升华的领悟。怎样才能做到情溢于中,让文章生动起来呢?首先要从中有爱,爱别人才能爱自己,爱生活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充满色彩,爱让我们感受生活,让我们为生命行走中的点点滴滴而有所领悟,学生一旦拥有情感,这样会使他们在的情感驱动下变得更加细腻地领悟生活。

3.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借助观察结果发现新意。

观察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它要求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现实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创新之魂。生活中不是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素材的眼睛。那么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学会用创新的思维去观察生活,力求写实,在写实中创新。让学生用眼睛去看,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四、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

作文过程实际是学生由感知认知,由被动到主动自觉变化过程,就是观察与实践的过程。要解决学生不会从生活在学会观察、提取写作素材的问题,必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周围一切事物的变化,做生活的主人,让其萌发探索事物奥秘的愿望,写出感人的文章来。通过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悟体验生活来获得丰富的习作素材,让学生自由放飞心灵,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创新的目标。

五、改进作文批改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教师示范指导学生自行修改。教师可从所有的作文中选取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抄写在黑板上进行修改示范。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方面加以指导,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予以点拨。

2.组织学生互相修改。教师把收上来的文章初步看过后,再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先让他们根据要求自己交叉修改,务必使他们尽可能多地从他人的文章中找出值得自己学习和需要修改的地方,写上旁批,最后写上自己的评语。

3.师生讨论式评价学生作文。这种评价教学法教学可以把教师从讲解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凸显,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六、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构建初中作文教学序列

1.紧密联系单元教学内容。根据本单元所学课文,仔细研读,模仿训练,边看边练,同学之间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结合课外资料,吸取精华,模仿其新的立意和巧妙的构思来谋篇布局。

2.根据学生学习成长特点,构建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写作基础,生活范围。还要参照其他学科的内容,考虑宜采用的训练形式和课型。构建作文教学序列,有助于教师统一筹划作文教学,做到目的明确,训练有序。科学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从而避免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17.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篇十七

培养孩子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学习,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孩子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去探索、去求知,并在学习上产生莫大的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从而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因此,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首要的是要有创新的头脑,为孩子创设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和场所,时刻注意对孩子进行创新兴趣培养,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鼓励孩子动手动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呼吁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对培养创新意识大有益处。家长要鼓励孩子多提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动脑筋思考,好提问题说明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所以要予以鼓励。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也不必每问必答,有些问题应启发孩子动脑思考,让他自己寻找答案。

积极引导孩子探究。当有人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创造时,他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刨根问底罢了。”积极探究是创新意识的先导,所以要保护孩子的探索欲望,积极引导、支持孩子的探究行为,以孩子的探究行为为起点,萌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的创新能力。由于孩子的自身特点,他们的探究行为常有明显的兴趣性,甚至表现为某?quot;破坏性“。除了一些让人感到好笑的行为外,孩子们还经常为了弄明白钟表会走、收音机里有人说话等问题,而大胆地拆卸,摆弄所有的零件。面对孩子类似的探究行为,家长不能简单的`训斥,而要了解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条件实现他们的探究活动,满足他们强烈的探究愿望。

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对于孩子来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它对孩子一生创造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家长应尽量发掘孩子进行活动的想象功能,促发想象。对于孩子富有想象力的图画,凭自己想象拼搭的东西、自编的故事等等,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赞赏。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孩子的创作。?

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美丽的大自然给人类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它也是诱发

18.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主要内容 篇十八

(一)灾难自救的意识

1、随时保持强烈的求生欲望。

2、保持理智和清醒。

3、正确判断,果断决策。

4、忍痛坚持自救。

(二)暴力、意外事故的规避意识

1、与人为善

2、防止树大招风

3、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4、加强居住安全

5、注意夜间安全

6、警惕周围情况

7、熟悉相关生活常识

(三)建立日常安全感

安全感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或是情感生活中有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安全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是来自一方的表现所带给另一方的感觉;是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等方面表现带来的。它来自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引导学生积累社会知识,特别是社会复杂性和阴暗面的了解。掌握基本生活常识。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遇惊不乱、急中生智、减少无谓的烦恼。

(四)提高中小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是人生之本”、“善待生命,珍惜健康”。生命教育的实施,我们要在总体上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1、科学性和人文性相融合。生命是生物性和精神性的统一,既需要作科学的研究,也需要作人文的解读。

2、认识与体验相结合。生命教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3、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生命教育既有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性目标,也有防止禁止毒品、防止性传播疾病、防止自杀和各类事故等的预防性目标,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青少年学生危机问题进行科学的干预。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19.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篇十九

一、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使学生敢问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中多采用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思维处于惰性状态。鉴于此,教师首先应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逐渐改变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答”为“学问”。一旦学生提出了问题,无论质量如何,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作出合理的评价,给学生以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胆提问。

二、教给质疑方法,培养质疑兴趣,使学生善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首先,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良好的氛围保护好学生好问和好奇的天性。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天性,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乐于质疑,并从中享受到质疑的快乐。也可让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质疑,在知识的作用上质疑,在知识结构上质疑,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在概念内涵、外延的拓展上质疑等等,促使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从而获得对知识的需求,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兴趣,提高了质疑水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意味着一堂课的问题越多越好,问题要有主次与轻重,难易适度之分。问题必须紧扣教材,紧扣学生特点。课堂问题一般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设疑;二是学生质疑,提出问题;三是练习时出示问题。教师设疑是学生质疑、解疑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学生解题的兴趣和能力,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把握设疑的尺度,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学情来设置问题。教师设疑可安排在课初,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学,使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也可在课中,当学生提不出什么问题时,教师的设疑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也可在课尾设疑,让学生感到时已尽而意无穷,拓展课堂教学, 使学生产生吸引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乐问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但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 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而且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四、勤于实践,多示范多比较,使学生常问

20.如何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篇二十

一、关爱幼儿,从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让幼儿学会感恩,教师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因为教师在幼儿心中有着很高的威信,幼儿能从老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知恩和感恩。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尊重他们独有的说话、行动、思维方式,尊重孩子自己的生活节奏,教师的尊重与信任就是孩子生命成长中最坚实的阶梯。只有受到尊重的孩子才会尊重他人,他们心中那份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的感受会通过健康、快乐的心情流露出来,并以一颗感恩的心快乐成长。记得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安安小朋友不小心磕破了膝盖,疼得直哭,这时我马上过去,把她抱在了怀里,一边检查着伤口一边说:“孩子不要哭,勇敢点。”并把他抱到了医务室,处理了伤口。又是一次户外活动时,我在做示范动作时。不小心崴了脚,疼得我直咧嘴,这时孩子们便围上来,争着抢着扶我起来,有的孩子还说:“老师,你别哭,一定要坚强。”从孩子们的举动中,我看到了幼小心灵中进发出的爱的火花,以及对老师爱的热烈回报,这使我更加相信爱的力量。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之中深刻地影响着幼儿。

二、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一)通过专门性的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节时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可以在其他节日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中组织感恩活动,还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和长辈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就是要从感谢身边的人做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正享受着他人为自己带来的幸福生活,对他人的帮助和付出怀有一颗感激的心,学会关爱、理解和尊重。

(二)通过渗透式的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移情法。移情法是一种旨在提高儿童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使儿童能够亲身体验他人的角色,从而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和需要,从而与之产生共鸣的训练方法。如在表演区开展“角色互换”亲子游戏,让孩子当一天家长。游戏时教师可以学着孩子平时的样子,比如“快,给我倒杯水,我渴了”“我身上痒痒,快给我挠挠”,让孩子体验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体验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也让孩子明白平时自己的这些娇惯行为是不正确的,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也是一种报恩。

2故事法。给孩子讲古时候知恩图报的感人故事,或讲地震中的故事,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的特大地震,在这场地震中,“敬礼娃娃”小郎铮的故事,感动了四川,感动了中国。当解放军战士把他从冒烟的废墟上救出来时,没有人告诉他要“谢谢救命恩人”,他艰难地举起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郎铮才3岁,他却如此懂得感恩。让孩子向小郎铮学习,体会感恩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

三、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教育来源于生活,理应回归生活。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不应仅在教学活动上,而应结合幼儿的一日活动来进行,贯穿于幼儿的谈话、游戏、活动、突发事件等日常生活各个环节,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幼儿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着力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引导他们加强实践,如晨间活动,孩子来到幼儿园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老师应积极地回应,同时向孩子问好,或摸摸孩子的头,你的一句“谢谢”会让孩子快乐一天,并让孩子知道恩情和回报。老师的爱是多种多样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能滋润孩子的心田,使他们真切地感受爱,进而理解爱的珍贵。

感恩不仅仅是感知恩德,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和公共意识。感恩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家长及时鼓励、赞许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不断强化孩子的感恩意识。

上一篇:免费孕前检查宣传下一篇:个性面试自我介绍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