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校庆专题片解说稿

2024-09-06

70校庆专题片解说稿(共2篇)

1.70校庆专题片解说稿 篇一

 鲁东大学八十年校庆专题片解说词:远航黄海之滨,孺子湖畔,绿树红楼,掩映风华少年。在历史的记忆里,她从粉淡香清的梨

花间走来,从抗战的硝烟里走来。她穿越历史,在胶东大地上走过了一段充满艰辛的路,走过了一段桃李芬芳的路。她以一点微光,燃成红烛满天,吟出华丽诗章。如今,她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鲁东大学。让我们在岁月的光影里,一起来回望她,鲁东大学,八十年来走过的光辉岁月。一段片花

(摇臂,镜头仰拍西门前的石狮子,上摇左移,出现门楣上鲁东大学字样,继续上移,镜头穿过西门,推向钟楼,镜头向时钟推进,背景是深沉的钟鸣声,画面压到大钟近景,画面变成黑白,叠化后从一个旧照片的钟表中拉开,展现的是一幅上世纪30年代的场景。)

1928年5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要“整理乡村师范”,要求各省在环境适宜的地点,设立乡村师范学校,以培养普及教育所急需的师资。一时间,各类乡村师范学校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

1930年10月,秋风涌浪,梨园飘香。在胶东半岛的千年古城莱阳城宣政院故址,一处新校址初步落成,校名也已经确定: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简称为二乡师。随着第一声上课钟声的敲响,这所学校发展的大幕由此拉开了。

二乡师,以后一再被人提起的名字,就这样走进了中国教育、特别是山东教育的历史。

二乡师从建立之初就云集了许多进步教师,吴伯萧、藏克家、何其芳等,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给二乡师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影响下,许多贫寒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4年2月,学校改名为“山东省立莱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简称莱阳乡师,校园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今年九十高龄的李济民1934年进入莱阳乡师,回想起当年的求学经历,老人记忆犹新。

莱阳乡师五级二班校友 山东省原机械厅厅长 李济民:(我叫李济民,是二乡师五级二班的,何其芳是我的国文老师,我们那里的学习生活很艰苦。)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李济民进入莱阳乡师的第三年,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学校被迫停办,李济民和部分同学远走临沂。

1938年,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委决定建立胶东公学,校址设在黄县中学,北海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专员、黄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曹漫之兼任校长。为了延续二乡师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功能,胶东公学专门设置了师范班。姜守迁、郑铭石等二乡师师生陆续转入胶东公学,胶东公学师范班就

此接过二乡师的火炬,学校的发展历史由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当时的胶东公学因其文化课程设置的规范与教师力量的雄厚,被公认为是“胶东最高学府”。

胶东公学学生 我校文学院离休教师 高世政:(当时胶东公学的名望如何,出了哪些名人。)1940年以后,日寇扫荡的阴霾遍布山东半岛,胶东公学辗转迁徙,住辗盘、宿屋檐,风餐露宿,开始了流动办学的艰难岁月。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胶东公学共培养了6200多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山东、华东、东北、华北、华南以至朝鲜战场,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除了参军同学以外,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外事部门,成为各机关部门的中流砥柱。创作了家喻户晓名著《林海雪原》的曲波,散文作品《雾中过三峡》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作家江波等都是从胶东公学走出的毕业生。

1946年7月,胶东行署决定以胶东公学师范部为基础,迁到莱阳建立“胶东师范学校”。1947年秋,国民党发动内战,疯狂进攻胶东,学生被迫疏散,学校随后停办。

1948年9月,山东省召开第三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决定胶东师范学校在莱阳复校,12月6日正式开学。两年后的1950年7月15日,胶东师范学校更名为“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

从1948年到1956年,学校开办初师班和中师班,主要招收小学教师和小学毕业生,学校得到了稳步发展。1957年,学校发展到22个班,学生923人,教职工103人。

一段片花

1958年8月,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改为“山东省莱阳师范专科学校”。伴随这一次更名的,是高等教育的大幕由此在胶东半岛上拉开,学校发展的音符也因此演进到波澜壮阔的新乐章。1961年1月,在烟台南郊蓁山脚下,龙腾虎跃着一批奋战者的身影,一排简易房,几架地排车,他们肩扛手搬,建设出一个美丽的新家园,这就是刚从莱阳迁来的“烟台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7月,学校改为“山东省烟台教师进修学校”,两年后,国务院批准恢复“烟台师范专科学校”校名。

1977年,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十年间压抑的求知的渴望化作学习的动力,学子们争分夺秒埋头苦读。1978年进入烟台师专的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张炜在一篇《校园忆》的散文里这样写道:1978年是人心思变、努力向上的特殊年代。当时人们还如饥似渴地学习。不论是深夜还是黎明,只要走到校园里随便一个安静的角落,都会遇到那些埋头读书的人。阅览室里总是人满为患,图书馆永远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厚重的文化积淀如种子一样酝酿着、孕育着,准备着,一旦遇到肥沃的土壤,马上就会落地生根,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经过四十余年的默默培土,饮誉海内外的“鲁大作家群”忽如火山喷发般迸发出炽烈的激情,一夜春风,摇曳起千树万树梨花。张炜、矫健、滕锦平、李尚通、曲波等,鲁大作家群枝繁叶茂。作家群的领军人物张炜,以长篇小说《古船》和《九月寓言》蜚声海内外。2010年,张炜推出了450万字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这是已知中外小说史上最长、最为卷帙浩繁的一部纯文学著作。此前,张炜曾获得2007美国总统亚太顾问委员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他也是迄今为止亚洲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作家。

当绿树红楼连在一起成为文学,当琅琅书声成为远走他乡学子的一片回忆,他们对母校的留念就变得愈发深沉而厚重。1978年入学的袁博平是英国剑桥大学首位中国大陆院士,如今已是剑桥大学亚洲和中东研究院院长。谈起母校,袁博平感慨不已。

英国剑桥大学亚洲和中东研究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校友袁博平:(学习期间对后来的影响云云。)有一种情怀淡如花香而又历久弥新,那是游子对母校的凝望。在他们的凝望中,学校再次迎来了新的历史转折:1984年1月,烟台师专更名为烟台师范学院。“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正是抱着这样一种突破和超越的信念,学校的发展逐渐驶入了快车道。2001年,山东省交通学校并入烟台师范学院,学校向综合性大学迈进的步伐加快了。五年后的2006年,烟台师范学院正式更名为鲁东大学。

一段片花

如今的鲁东大学,占地2134亩,校舍建筑面积82.6万平方米。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资格。设有19个学院、1个教学部、34个硕士点、61个本科专业。在校生2523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83人、外国留学生89人。1323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6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46人。

近年来,鲁东大学校园里荡漾着一股重视学科、重视学术、重视科研的清新空气,浓郁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氛围催熟了累累硕果。目前学校已建成英语语言文学等9个省级重点学科与实验室,教育部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山东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个省部级科研机构。回望过去的五年,学校科研成绩斐然,先后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4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4项、省部级课题152项,科研经费2200多万元;获得各类奖励305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奖励49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0项;出版学术著作300余部;发表的学术论文6976篇,被SCI、EI、ISTP收录821篇。

耄耋之岁,当有贤者;百年名校,必有达人。在鲁东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有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亢世勇;全国优秀教师曲荣君、杨传路;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山东省教学名师俞祖华;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高善民;有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刘晓华、于军。在学生中间,近

年也涌现出一批优秀学子,他们中间有2005年中国大学生人物30强娄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李静;2008年中国大学生人物100强戴日强。他们如一颗颗新星,与前辈们闪耀的星光遥相辉映,共同编织起异彩纷呈的星空。

八十年,对于人生来说,已是垂暮之年,而对于一所期翼建立千年名校的大学来说,她才刚刚起步。八十年来,她日夜兼程,始建莱阳,走黄县、掖县、栖霞、牟平、文登、烟台、海阳,返莱阳,赴烟台,足迹遍布胶东,桃李遍及天下。迄今为止,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近8万名毕业生,他们中有的成为开国将军,有的成为学界精英,有的成为党政领导,有的成为著名企业家,有的成为知名作家,有的成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历数八十年鲁东大学对地方建设的贡献,首屈一指的还是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2007年有关部门对烟威地区教师情况调查统计显示:烟威地区4.5万名初高中教师中有23201人是鲁东大学毕业生,占51.6%;1179名中学校长中有529人是鲁东大学毕业生,占44.9%;23名全国模范教师中有13人是鲁东大学毕业生,占56.5%。

红烛之光,辉映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原副主任张承先对鲁东大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烟台的素质教育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作为烟台教改实验区的教师的摇篮、教育改革的思想库,烟师的同志们和烟师的毕业生是出了大力的。”

一段片花

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谱写新篇章。经过八十年的发展,如今的鲁东大学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历史起点,将过去、现在、未来连成一线,将改革、发展、稳定融为一体;新的历史起点,努力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让全校师生对未来满怀希望。

鲁东大学党委书记毕宪顺:(我们确定了近期和中长期目标。近期目标是获取博士学位授予权;中长期目标是建设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达到省内同类学校领先水平、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唯我学校,建立鲁东,地近黄海,泱泱大风。”回望过去的八十年,只感岁月如歌;纪念过去的八十年,我们心潮涌动。那么,就让我们心怀感恩,接过前辈们留下的火种,追怀永不磨灭的历史,追赶光辉灿烂的未来。让我们潜心凝力,从现在出发,从这里出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踏浪乘风,再举风帆,共同去开启千年大学发展的航程。

2.70校庆专题片解说稿 篇二

这里是希望的摇篮;这里是知识的海洋; 这里是放飞梦想的沃土; 这里是实现理想的舞台。

物华荆楚,人杰地灵。石龙镇中心小学,这所享誉全县的学校,开启多少催人奋进的清醇智慧,奏响了多少气势恢弘的创业篇章。

光辉的历程 不朽的丰碑

秀丽的景色,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哺育了伟大的石龙人。位于五姊山下,司马河畔的石龙镇小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50多年来,学校经历了上个世纪50年代的艰苦创业、80年代的曲折前进,新世纪的蓬勃发展,走过了既漫长曲折而又光辉灿烂的岁月。在严峻校长的带领下,锐意改革,开拓创新,2010年石龙镇小被命名为“京山县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学校”。//近些年来,石龙镇小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扶植下,加大危房改造的力度。2008年,石龙镇小学生公寓楼建成; 2009年8月,又一栋高标准的食堂投入使用; //

石龙镇小现有教师27人,其中:中师学历2人,专科以上学历20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20人,小学一级教师4人。现有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281名,幼儿园学生187人

2001年7月,严峻同志担任石龙镇小校长,从此石龙镇小进入了健康发展的新纪元,驶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几年来,石龙镇小汇集了众多精彩华章,积淀了浓厚的人文底蕴,打造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形成了“文明团结、勤奋进取”的优良校风。沐浴着科学发展观的春风,石龙镇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走进石龙镇小的大门,展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宽敞的马路,葱绿的樟树,丰富多彩的版面橱窗,新建筑的扇形大花坛,幼儿园的各种设施,都显示着石龙镇小翻天覆地的变化。放眼望去,粉妆一新的教学楼上,醒目的校训,给人以极大的启迪。绿树鲜花,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校园环境典雅幽静,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幢幢楼宇,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舒心宜人。教室里、楼道里、校园里,到处张贴着名人名言、警示标语——这一切,都向我们昭示着石龙镇小的巨大变化;这一切都向我们印证着严峻校长独到的办学新理念!// 学校在严峻校长主持工作后,确立了“以师生发展为本,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尝试养成教育,树立自信心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清晰的办学思路:抓管理,创和谐校园;抓教育,创文明校园;抓安全,创平安校园。形成了品德高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特点突出。具有

创新实践,终生学习能力的学生为目标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以集体备课、专题研究。教学反思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德依法治校,追求科学化、民主化、人性化管理的学校管理模式。,走特色办学之路,努力打造农村小学教育品牌学校。// 这一科学合理的定位,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精英教育、应试教育模式,走向了面向全体学生、特色办学的大众化教育。学校大力投资,购置了音体美器材,增加了教学场地,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学生幸福快乐地成长,学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参与,走向生活,走向科学,走向大自然。一幅幅美术作品,一件件手工制作,栩栩如生,耀眼夺目。重大节日举办文艺汇演,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技能及表达能力。宏大的演出场面,激人上进,立志奋发。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笑脸、婀娜优美的舞姿,清澈悦耳的歌声,展示了他们的幸福和快乐。生龙活虎的冬季运动会,飒爽英姿,比出了技巧,赛出了友谊。// 石龙镇小在严峻校长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开拓进取、团结拼搏、能抓会管的领导班子,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实行民主管理,确实转变了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先后恢复了各室功能,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管理作用,确立了《石龙镇小学校管理章程》,增订了《领导干部学习制度》、《班主任管理制度》、《领导带班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安全应急措施》等规章制度,使教育教学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学校因此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笃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他们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勇立教学改革的潮头,他们教诲求精,开拓进取,锐意创新,频传课改捷报,尽展教师风采。// 学校政教主任张德龙同志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首位,通过国旗下演讲,红领巾广播台,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会,德育实践、家长联谊会,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自2001年至今,组织了多次爱心捐款活动,累计捐款总额37112元。活动中每位老师、学生都纷纷解囊,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扫除、擦玻璃,种花、除草——劳动教育就从这小处培养。随手拾起一根草棍,哈腰捡起一片纸屑,充分地展现出学生美好的品德修养。充分落实了“以德育人”的理念。过硬的德育工作,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的优良品种。构建了和谐文明的良好氛围。学校努力造就一支知识丰富、业务精良、教技精湛的教师队伍。// 石龙镇小是个缺编的学校,每个班主任至少要担任两大主科的教学工作。然而,再大的困难也没有难倒“永争一流、敢为人先”的学校领导和“敬业创优”的全体教师。石龙镇小统筹兼顾,科学管理,合理安排,知人善用,人尽其才,极大地调动了全校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工作起来乐此不疲。课改、教研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学校在教导主任朱艳同志的指导下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专题研讨、教学反思等活动,以此来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策略的更新,使教师在创新中得到发展。要求教师做到:个人备课具体化、电

子化,课堂教学艺术化,学生作业层次化,单元测试规范化,质量分析制度化。学校现有省级科研课题2个,市级科研课题2个,县级科研课题1个。教师撰写科研论文有78篇获省、市、县科研优秀论文奖。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说课等活动。每个教师每学期都要出一节高质量的课改汇报课,展示他们的课改风格和教学特色。为了促进山村学校课程改革,京山小学特意委派副校长欧阳丽荣同志来我校指导工作。在这次“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中,欧阳校长以一节高质量的示范课带动了全校教师。于是全体教师踊跃报名,积极参赛,使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素质得到了一次历练和提高。// 名师荟萃,英才云集,石龙镇小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中,师资力量愈加雄厚,形成了特有的**深邃的治学氛围,十年来涌现出县级教学骨干15人,县级优秀课执教者12人。县级学科奖23人次。涌现出县级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18人。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学校非常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展示自己的才能搭建了广阔的平台。石龙镇小每年都举办一次全体教师基本功大赛,使教师的基本功不断得到历练和提高。

全体教师自觉养成了大练基本功的好习惯,每周一板粉笔字,一页钢笔字,每年一次书画比赛。现代化教学手段覆盖校园。2006年9月,远程教育被引入校园,使学生充分享受到了现代化教育网络资源。//

绿树、鲜花、草坪,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匠心独具。樟树婀娜多姿,桂花十里飘香,翠绿的松柏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美不胜收。绿化、美化、香化、净化。它不仅给师生以美的享受,更是陶冶学生美好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最佳隐性教材。// 学校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内宣传牌启智警人;走廊内悬挂名人名言、名人画像、板报橱窗,渲染了校园文化氛围,加大了隐性教育的力度,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真正地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个好校长,带出一批好教师,办出一所好学校。现任校长严峻同志以服务教师,献身教育为办学宗旨,在教学和管理岗位上始终做好先锋模范的表率作用,他不顾自身疾病缠身,先后多次连续担任毕业班语文教学。在他的带领下,全体教师争先恐后,勇挑重担,使全校形成了一个尊老爱幼的良好风范。// 十年,栉风沐雨的十年;十年,收获硕果的金秋。奖牌奖杯镌刻着学校的光辉业绩,奖状证书谱写着教师无悔的年华。

石龙镇小,就是这样用科学的管理,现代化的理念,领导的睿智决策,群众的智慧,求实的精神,创新的思维,特色的办学,现代的风貌,取得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双丰收,拥抱了荣誉!//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学校初步建立了适应新时期小学教育

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大力改善办学条件:铺垫校园,修建国旗台,幼儿园活动场地,修筑乒乓球台,改造老化电路,上校园监控系统,校园绿化,购置大量音体美器材,网络进校园,改建厕所等几十项大小工程相继竣工投入使用。// 2003年9月,镇小幼儿园成立。在家长联谊会上,严校长、顾园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与幼儿家长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幼儿的精彩演艺博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家长们一致认为:镇小幼儿园才是最可信赖、最可依托的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 千帆竞秀争风流,激流勇进立潮头!几年来,石龙镇小在京山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学校的改革发展举措得到各级领导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省教育厅督导室的领导、市教育局、县教育局的领导多次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对于学校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极大地肯定。

奖杯奖牌,记载着石龙镇小多年的沧桑历史,教学楼,描绘着石龙镇小开拓创新的发展宏图!千帆竞秀争风流,激流勇进立潮头!// 正是由于有了严峻这样一位敢于创新、开拓奋进的校长; 正是由于有了这个运筹帷幄、与时俱进、廉洁奉公的领导班子; 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支朝气蓬勃、爱岗敬业、倾情奉献的教师队伍,更是因为有这些可爱的孩子,石龙镇小才展现出壮丽辉煌的风姿。蓝图

已绘就,蓄势正待发。展望未来,石龙镇小人正信心百倍地迎接一个又一个辉煌。// 鼓起心中的风帆,拉起理想的汽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上一篇:房地产营销之渠道拓展下一篇:建设协会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