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第一课时教案(共15篇)
1.尊严第一课时教案 篇一
第二课时
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怎样的人?他是怎样想的?
二、点播,揭示中心
1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使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六、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2.尊严第一课时教案 篇二
(一) 通过抓作者的两个写作意象 “梅花与雪”体会外貌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 通过比较作者的语言特色, 学习恰当运用对话与比喻的方法。
(三)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感悟他用 “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体会人物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
(一) 通过 《梅花魂 》与《钓鱼的启示 》入课, 理清文章内容。
1. 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木笛 》读题:预习了课文, 朱丹通过十分激烈的初试, 复试, 终于在高手如云的对手中取得二选一的资格, 朱丹第一次拿出木笛, 文章是这么写的:朱丹轻轻走进屋, 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 读, 这个句子你重点关注那几个字, 为什么?
当朱丹因为没有按终试的要求吹奏欢快的典子, 被大师取消终试离开考场时, 文中又有一句“他向主考席鞠了一躬, 把抽出的木笛小心地放回绒套, 转过身, 默默地走了”。 这句你又关注了哪些字? 为什么?
入夜, 当朱丹冒着大雪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 看到那些孩子们, 看到那雪中的烛光, 朱丹又拿出了木笛, 读:朱丹伫立雪中, 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 这句你又关注了哪几个字?
当那位大师听到了朱丹如泣如诉的笛声, 决定录取朱丹时, 也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朱丹的手中, 紧紧握着木笛。 读, 这一句你又关注了哪几个字, 为什么?
读这四个句子:
朱丹轻轻走进屋, 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
他向主考席鞠了一躬, 把抽出的木笛小心地放回绒套, 转过身, 默默地走了。
朱丹伫立雪中, 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
朱丹的手中, 紧紧握着木笛。
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小心地”说明了什么?
(二) 一般参加终试的选手为了给考官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会十分注重自己的穿着, 文中的朱丹是怎么打扮的。 请你找一下画下来。
话音未落, 从一排腊梅盆景中站起一个人来, 他看上去修长、纤弱, 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了一株梅树。衣衫上的梅花, 仿佛开在树枝上。
读孩子这一句你关注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打扮? 我们学过《梅花魂》外祖父的一段话还记得吗?
“这梅花, 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 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 愈是寒冷, 愈是风欺雪压, 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一个中国人, 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 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作者为什么让主人公朱丹把自己装束成一梅花? 这一株梅花又是从哪一排腊梅盆景中摘下来的?
我们学过《钓鱼的启示》, 作者说那个夜晚, 虽然四周无人, 但距离开放捕捞鲈鱼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在放与不放之间他们选择了什么? 作者还当他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 他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他的话: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但实践起来却很难。 在今天我们要学的木笛这一文中朱丹面临了人生中怎么样的抉择? 他是怎样做的呢? 打开课本自由读一遍, 思考:他面临怎么样的选择? 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三) 讨论 (对话) 。
你从课文哪些写了朱丹放弃了终试, 选择了离开。
为什么?这个日子这么重要?
出示对话:过了一会儿, 大师冷峻地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快的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很久, 很久, 考场一片沉寂。
师读引语, 大家读内容;男女生对读。
如果作者这样写, 你看有什么不同。读一下。
过了一会儿, 大师冷峻地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我不能演奏欢快的乐曲。 ”
很久, 很久, 考场一片沉寂。
谈不同的语感 (破折号;强调了原因;孩子有时把一句话的分开来, 用上标点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为什么这个日子朱丹不能吹奏欢快的曲子? 因为……因为……还因为 (作者赵恺在5岁那年他的父亲就是被日本侵略者飞机炸死的, 这里的朱丹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 其实就是他自己。 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就是他看到在12月13日国难日里, 有很多人……用他的话来说他是在战争与苦难中成长的人。 ) 你看:
师: (课件加音乐) 屠杀持续了40多天, 近1000个小时, 大约60000分钟。 屠杀了我们300000万同胞, 约12秒就有一个生命在消逝……
(课件屏幕继续呈现:)
屠杀持续了 (师引读) /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
屠杀了我们300000万同胞, 约12秒就有1个生命消逝……
短短的12秒钟, 在南京城就有一个国人鲜活的生命结束了, 这难道仅仅是几个鲜红的数字吗? 这是什么?
(四) 研究意象 “雪与笛声”。
不对, 这些血淋淋的数字我们的大作家没有写啊? 但我们读了却感到这个日子无比的感痛, 凄凉, 是不该吹欢乐的曲子的? 作者在后面用了很多笔墨写“雪”, 你看:
“入夜, 南京城开始飘雪。 朱丹披着雪花, 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走去。
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 仿佛一片幼松林。
顷刻之间, 雪大了, 一团一团, 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
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 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
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写“雪”。 结合自己的经验想想雪一般象征什么?
如“《江雪》中的“雪”;林冲雪夜的雪;忽如一夜东风来, 千朵万朵梨花开;
读句子, 思考:作者给我们怎样的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孩子不对啊? 坠落的雪花为什么纷纷扬起? 有风吗? 有什么力量使雪片纷纷扬起?雪在天地间翩然回旋是什么力量? 没有风是什么力量? 笛声。 这时在纪念碑广场上只有笛声, 在天地间只有笛声, 这里所有声音只有笛声, 这里所有的人只听到一种声音就是笛声, 这就是朱丹的笛声。
出示:并放音乐。
笛声凉凄切, 犹如脉管滴血。 寒冷凝冻着这声音, 火焰温暖着这声音。
同学们在静静地倾听, 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师引读“笛声, 生:悲凉凄切。 师:犹如。 生:脉管滴血。 师:寒冷。 生:凝冻着这声音。 师:火焰、生:温暖着这声音。 师:孩子们。 生静静地听着。 师:他们似乎听懂了这。 生:如泣如诉的笛声。
(五) 研究比喻。
就是这如泣如诉的笛声让天地动容, 让雪片纷纷扬起, 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那是什么力量让朱丹如此动情? 如此悲伤? 如此凄切? 读:出示:“临近石碑, 只见一片莹莹光亮, 像曙色萌动, 像蓓蕾初绽, 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 ”走近一看那是什么?
是烛光, 是孩子, 是一群自发的孩子?
统计数据调查内容人数百分比 (%) 摇摇你有没有预习A.有76 27.1那一片在雪中的烛光, 作者比做了 (曙色萌动、蓓蕾初绽、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 曙色?萌动后是什么?、蓓蕾?初绽后是什么?这难道仅仅一片烛光吗?是什么?力量, 是责任, 精神。朱丹的那笛声仅仅是笛声吗?是的, 就是心中的力量, 就是那种民族责任, 就是那种梅花般的精神, 让朱丹不肯在这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吹奏欢快的曲子;因为这个日子对南京的人们来说不能忘记, 对全中国人来说不能忘记, 对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来说不能忘记, 所以他选择了放弃终试。
实用文课程?B.没有 (六) 小结, 升华中心, 余意未尽。
人生的抉择是痛苦的, 悼念亡灵是悲伤的, 但我们更要化悲痛为力量, 文中是不A.是内还容有单一薄个也在抉择?7025
摇摇坐在在学主习考实席用正文中的B., 文是体一感位差声名远扬的7外0国音乐大25师。
时遇大到师的什问么题也是没什说, 只是默默地打量着朱丹。 那神色, 仿佛是罗丹在打量雕塑作品。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 应当懂得珍惜艺术前途。 ”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 大师便向朱丹挥挥手, 果断而又惋惜地说:“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
大师说:“不, 应该是我请求你的原谅。 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 你虽然没有参加终试, 但已被乐团录取了。 ”
说完, 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 朱丹的手中, 紧紧握着木笛。
默读: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 紧握的是谁的手? 他这觉得朱丹是一个 (德艺双馨的人才) ;朱丹的手中, 紧紧握着木笛。 将在艺术道路上吹更多更好的曲子。
关于国耻日
韩国:把8月15日定为光复节, 首都汉城遍插国旗, 全国纪念, 放假一天。 而且那一天所有的餐馆都贴着:我们今天不欢迎日本人来就餐, 我们不为日本人服务。
法国:战后每年11月11日, 法国停战节, 纪念死难者, 如同国庆节一样隆重。
以色列:每年犹太历7月27日, 以色列“灾难和英雄”大屠杀纪念日, 广告和娱乐活动停止, 降半旗, 警报长鸣两分钟, 行人肃立, 车辆停驶。
波兰:波兰11月1日亡灵节, 全国警报长鸣两分钟, 行人肃立, 车辆停驶。 人们到墓前志哀, 连儿童都异常安静。 奥斯维辛集中营举行沉痛的悼念活动。
俄罗斯:从1996年开始, 俄罗斯把德国入侵苏联的6月22日纪念日作为“缅怀和哀悼日”, 全国默哀一分钟, 降半旗, 文化单位和广播、电视停止娱乐活动和节目。
小结:忘记大屠杀, 就等于第二次屠杀。
板书
木笛———————朱丹
梅花雪笛声烛光
3.尊严第一课时教案 篇三
199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组建的八一女子军事五项队里,走进一位叫王恋英的队员,她剪着利落的短发,脸蛋晒得黑黑的,训练起来更有股拼命的劲头,让那些要求严苛的教官暗暗称叹。
时年21岁的王恋英出生于河北游泳之乡安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英雄的白洋淀给予了王恋英英雄的灵性。小时候,她同男孩子一样,上树掏鸟蛋、下水摸鱼虾,不仅练就了一身好水性,而且养成了不服输的倔强性格。她在家排行老三,村里人亲切地称她“犟三丫”。“犟三丫”9岁进体校,14岁被八一游泳队看中,走进了绿色的军营。
来到八一游泳队后,王恋英开始了艰苦而辉煌的军体运动生涯。她在训练中能忍受别人无法忍受的高强度训练,心理素质好,属于那种大赛型的选手。现代五项队的教练对王恋英进行考察后,劝她改练现代五项。王恋英没有多少犹豫,就转入了现代五项队。
现代五项包括马术、击剑、游泳、射击和越野。这些项目中,有的王恋英以前从没接触过,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初练马术的时候,她每天都会从马背上摔下来十几次,弄得鼻青脸肿的,有一次,她把第五腰椎摔裂了。母亲闻讯赶到北京,含泪劝她:“女孩子练什么不行,非要练这个玩命的项目?”看着母亲因心疼而布满泪水的脸庞,王恋英宽慰她说:“妈,您放心,我一定听您的。”可是,母亲前脚刚走,王恋英后脚就带伤继续练起了马术。
王恋英的艰辛付出很快得到了回报,她获得全国冠军后,又代表国家队参加了在匈牙利举行的世界青年现代五项锦标赛,与队友一起夺得了团体亚军,实现了我国现代五项运动零的突破。正当王恋英满怀信心地准备向世界冠军冲刺时,国际军体理事会举行了第一届女子军事五项锦标赛,我军决定组建女子军事五项队,参加第二届比赛。
有關领导找到了王恋英,希望她改练军事五项,为军旗争光。好心的战友劝她:“你现在已经是中国现代五项的‘皇后’了,明年拿世界冠军很有把握,现在走太可惜了!”王恋英也了解到,军事五项被称为“捍卫军旗之战”的运动,因为这项运动过于残酷,所以,女子军事五项比男子军事五项晚推行了40年。为了给军旗争光,王恋英决定挑战自己,走进了八一女子军事五项队。
女子军事五项包括射击、投弹、实用游泳、陆上500米障碍跑和8公里越野。五项中难度最大的是500米障碍跑。王恋英首先从最难的练起。
一次,王恋英练500米障碍跑,在通过铁丝网时,由于动作太猛,腰撞在铁框上,背上被划开了一个大口子,疼得她趴在地上哭了足有两分钟。教练劝她:“快包扎伤口吧,别练了!”坚强的王恋英擦了擦泪,爬起来又向下一个障碍物冲去。过独木桥和高低杠时,她又接连摔了两次,摔倒后又爬起来,哭喊着向终点冲刺。
教练、队友都佩服王恋英训练时的那股狠劲。游泳课一堂课规定游3000米,她游5000米;投弹,别人每次投200枚,她投300枚,一堂课下来,王恋英胳膊肿得拿筷子都困难;女队员越野训练每天跑15公里,她跟着男队员一起跑20公里。队友们一双运动鞋能穿一个月,她的鞋不到半个月就磨破了。
正是这种玩命般的训练,使得王恋英的五项成绩在队里出类拔萃。
20来岁的女孩正是最爱美的年龄,然而,王恋英和队友们每天穿着运动服摸爬滚打,哪里顾得上打扮。很多时候,王恋英和队友在烈日酷暑和狂风暴雨等极端天气里训练,皮肤晒得又黑又粗。一次,王恋英上街买东西,一个女孩问路时,竟张口喊她“大妈”,这一声“大妈”叫得王恋英五味杂陈。
虽然有时也会为自己远离时尚、美丽感到遗憾,但王恋英觉得既然选择了军事五项,那就要在国际赛场上展示中国女兵的英猛形象。
“五连冠”被赞“世界第一女兵”
1992年9月30日,中国女子军事五项队经过10个月的苦练,第一次在瑞士举行的世界锦标赛赛场上亮相。这次参赛,王恋英和队友不仅承载着为国争光,捍卫军旗尊严的使命,同时也是为她们的生存而拼搏。因为上级有指示,如果这次女子军事五项队不能取得好的成绩,队伍回到国内将解散。因此,王恋英和队友们个个憋足了劲儿。
西方国家军队参赛的女兵们个个人高马大,她们已经练了4年,并且有着国际大赛经验,因此,她们并没把初次亮相的中国女兵放到眼里。
第一天射击比赛,丹麦队领先中国队84分,那些女兵们在记分台下又是挥国旗,又是跳舞,好像冠军已稳操胜券。看着对手那股狂劲儿,心直口快的王恋英冲丹麦队喊:“今天让你们高兴,明天的游泳就让你们傻眼。投完手榴弹,你们都给我靠边儿待着!”
王恋英不是在吹牛,她心中有数,因为中国队的绝活还没亮相。500米障碍比赛,中国队成绩开始上升。在游泳比赛中,王恋英和队友发挥出了最佳水平,一下子领先丹麦队147分。在跑障碍过高板、游泳过水上平台时,中国女兵清一色的男子双立臂动作,一下就把外军女兵给“震”住了,只要中国女兵一出场,观众席上就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手榴弹投掷比赛,中国队又胜丹麦队177分,这下丹麦队真是傻眼了。
五项下来,中国队不仅夺得团队冠军“挑战者杯”,邵文芳、王恋英还分别获得个人冠亚军,并打破4项比赛纪录。
载誉归来,队友们发现,王恋英的笑容却很少。原来,她一直为自己只夺得亚军而郁郁不乐。王恋英觉得,在赛场上只有冠军才是胜利者,亚军其实就是失败。在此后的训练中,王恋英对自己更狠,练得也更加刻苦。既便在大年除夕夜,她也要独自跑个十公里越野。
1994年10月,经过两年苦练的王恋英再度走上在巴西举行的军事五项世锦赛赛场。来自全球上百个国家的男女军事五项选手在巴西“黑珍珠”军事学院展开角逐。
nlc202309010917
首轮比赛是射击比赛,第一个出场的就是王恋英。巴西女选手凭借东道主之利,组织在场观众大声唱起巴西国歌,企图干扰中国队员比赛。
然而,王恋英并没有受到干扰,她屏神凝气,“啪、啪、啪……”一口气打出20发子弹,枪响靶落,弹无虚发,竟打出199环的惊人成绩。这个成绩不但打破了女子军事五项197环的世界纪录,也打破了男子军事五项198环的世界纪录。
凭借个人和团队的良好发挥,中国队最后登上了团体冠军的宝座,王恋英也夺得了个人冠军。领奖台前,国际军体理事会技术检查委员会主席走过来,把戴在自己手上刻有胸环靶图案的金表送给王恋英,并说:“你不愧是世界一流的神枪手,只有你才有资格戴这块表!”此时,对王恋英钦佩不已的各国运动员都来和她握手。能在看不见硝烟的赛场让对手折服,王恋英内心升腾起极大的自豪。
王恋英的艰苦付出在赛场上得到了丰硕回报。1996年挺进奥地利,王恋英3次夺魁;1997年再战瑞典,王恋英夺得“四连冠”,被组委会评为唯一的最佳运动员,瑞典国王亲自为她颁奖;1998年,演兵北京,王恋英夺得“五连冠”,成为国际军体理事会女子军事五项世界锦标赛设立以来唯一一位夺得“五连冠”的运动员,世界军体界为之震惊!国外媒体称赞王恋英不愧为“世界第一女兵”!
捍卫军旗尊严是终生梦想
王恋英赛场上拿了无数冠军,生活中却给她带来了莫大烦恼。王恋英的家乡白洋淀涌现出不少游泳世界冠军,有些冠军们获得了国家和地方上的高额奖金,除了捐款做公益外,还纷纷给老家的亲人盖大房子,买豪华轿车,风光无比。王恋英在国际赛场获得这么多冠军,乡亲们都以为当年的“犟三丫”发达了,一些人有了困难,就给她写信求助。
这些求助信让王恋英非常为难。部队发的奖金也就区区数千元,她还要靠工资和津贴养活自己。求助的多了,她也无能为力。于是,一些得不到帮助的人便到处说她抠门、忘本。
1998年,王恋英参加完世界军事五项锦标赛后载誉回乡,刚到家里,她看到院子里挤满了人,当地学校、公路、水利等部门的负责人也在她家。王恋英以为这些人都是父亲的朋友,没想到父亲把她悄悄拉到一边,说这些人是来拉赞助的,他们说你拿了这么多的冠军,光奖金就有好几百万,不如拿出来帮助一下家乡。
王恋英哭笑不得,她真诚地向大家解释,部队里奖给世界冠军的奖金也就几千块钱,她的大部分收入都是靠工资和津贴来维持的。就连这次回老家她也是坐长途汽车回来的。母亲身体不好,她想让母亲住个好点的病房都住不起。对她来说,奖金真没多少,要奖牌倒有一大口袋。听了王恋英的这番解釋,那些人才半信半疑地离开。
多年征战国际赛场,王恋英也很清楚,一些国家为了激励士兵为国争光,纷纷出重奖,就连东南亚一个经济较落后的国家,也为每一位获得冠军的运动员开出一块劳力士金表和一辆轿车的重奖。我们国家对军体运动员虽然奖金微薄,但运动员为国争光的那份荣誉感是别国的运动员难以比拟的。王恋英一直觉得,自己拿了金牌,国歌响起,五星红旗飘扬在国际赛场,那份自豪感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王恋英的丈夫魏东亮也是军事五项队队员,两人在训练场上相知相恋。魏东亮被誉为“钢铁战士”,训练中,他的脚曾严重受伤,脚部被植进三根钢钉,很多人以为他的运动生涯就此结束了,没想到一年后魏东亮又重返赛场,和妻子一起在赛场搏杀。
牺牲奉献在王恋英的心里已根深蒂固,为了捍卫军旗尊严,在赛场上为国争光,她多次推迟做母亲的时间,直到30多岁才生下儿子。孩子一天天长大,王恋英周末也很少有机会带他玩。丈夫有任务的时候,她就用背带把儿子挂在训练场边的树枝下,让他一个人在树下玩。
王恋英不但欠孩子很多,在忠与孝方面也经常面临考验。有一年,王恋英的母亲气管炎恶化,被紧急送往医院。然而,面对大战在即的世界军事五项锦标赛,王恋英却分身乏术,只得为母亲聘请了陪护,自己带领队伍飞赴国外赛场。她和队员们载誉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到病房里探望母亲,母亲看到女儿出现,第一句话就是:“闺女,你又瘦了!”一句话说得王恋英泪如雨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恋英结束了运动员生涯。2008年,她被任命为八一军事五项队队长,随后又晋升为八一军体大队副大队长,军衔为上校。无论职务如何变化,王恋英最喜欢的还是率领那些80后90后的运动员拼杀国际赛场。
与当年的王恋英一样,那些活泼、可爱的女兵们很羡慕同龄人的时尚生活,她们也想能尽情地妆扮自己,活得多姿多彩。一次,一个队员向王恋英抱怨:“美丽对我们只是一个传说。”王恋英却这样鼓励她:“美丽对我们虽是个传说,但我们要把传说改写为传奇!”
在王恋英和教练们的潜心哺育下,女子军事五项队涌现出徐蕾、张雪等一批冠军队员,张雪还成为女子军事五项世锦赛最年轻的世界冠军。王恋英最骄傲的是她和队员们用实力捍卫了八一军旗在国际军体界崇高的地位,而《义勇军进行曲》在赛场上一次次奏响更是她莫大的骄傲和自豪!
责编/樊婷
E-mail: fantingbl@163.com
4.第一课时教案 篇四
刘菲菲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pencil,pencilcase,bag,ruler,eraser,pen并能用英语介绍文具。
2.能听懂所接触的指令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教学重点:有关文具的六个词汇pen,pencil,pencilcase,bag,ruler,eraser的学习,并用英语介绍文具。
三.教学难点:较准确读出各单词,尤其是eraser的发音。四.教具准备:单词卡片,文具实物。五.教学过程:
1.热身(Warm-up)
(1)Greeting:Hello,boys and girls,I am Cici,What is your name?(用歌谣的形式问名字),然后挨个打招呼,并带领孩子们唱“hello”song,(教授两遍动作,一起唱几遍)。
(2)打招呼自我介绍用Hello,I am------(操练这个句型)
(3)游戏:A Name Train(一个个接龙说自己的名字,用I am--------)2.呈现(Presentation)
(1)教师扮演魔法师变出一个书包,并让学生猜What is in it?一个个让同学摸实物,按照摸实物来教文具。
(2)教授新词pen pencil ruler eraser pencilcase bag
pen:touch and say clap and say(可以让读得好的学生当老师教读)
pencil:hop and say do exercise and say
ruler:throw and say jump and say
bag:音标拼读 大小声
pencilcase:剪刀石头布读,magic fingers(3)游戏:Show me your---------guess what am I drawing?(4)跟读,纠正发音。3.操练(Practice)
(1)闪卡(奖励第一个回答上的同学帮他画他想要的文具)
(2)小组竞赛(每组派出一名学生,老师告诉学生单词,同一组的同学猜,派出的学生能用Yes or No 来回答,用时最短者小组画文具)(3)跑卡片(抽两名学生,老师报单词 跑对的同学加分画文具)
(4)萝卜蹲(把单词卡发给学生,先从老师蹲,老师报到哪个单词,持有那个单词的学生蹲,错了受惩罚,在黑板上画老师说的文具)
(5)木头人(哪个同学动了,就得读老师指认的单词,不会的多教几遍,会的奖励)4.家庭作业
5.《金子》第一课时教案 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梦想引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杨利伟叔叔从小梦想着能飞向太空,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杨利伟叔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能谈谈你的梦想吗?
许多人都有过寻找到金子发财致富的梦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涵道理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我来检查一下。
指名朗读课文,及时评价。
2、通过认真的聆听,相信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3、再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里写了彼得一无所获?(1-2)哪里写了他找到真金?(7)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你听第二自然段录音,边听边思考老师的几个小问题:
(1)“落空”是什么意思?
(2)什么叫“不甘心”?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不甘心落空?
2、彼得付出了那么多的劳动,可结果却是——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他的希望落空了,他十分失望。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回老师要请你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自由提问:(可能会问)
(1)彼得是怎么实现梦想的?
(2)怎么理解“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3、同学们提得很好,我们要学会提问,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谁给大家提个醒这两个问题到哪里去找答案?
五、学习三----六自然段
1、下面我们重点探究这两个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自己先读一读课文,然后独立思考一下,再把自己的想法与组内同学交流。
2、大堂交流。
3、看课文插图,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他是怎样用“全部精力”来种花的。练习说话: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他()。
4、这样,经过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再齐读第七自然段。现在你懂最后两句话的意思了吗?
六、谈启发深化感悟
6.鲸第一课时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上腭、哺乳、滤出来、鱼鳍、倾斜、判断、肺部、胎生。
2、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假设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鲸的特点和进化过程,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鲸的形体特点,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2、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鲸的图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鲸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在美丽的海洋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其中有一种被称为“海中之王“的动物,大家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吗?(板书课题:鲸)
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不少关于鲸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成果。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鲸的图片,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同学们想不想看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吗?(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若读正确,其他学生跟读。若错误,其他学生纠正后再跟读,最后齐读两遍。
(2)教师重点指导难写的字“肺”,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肺”的右边不是“市”,告诉学生肺是用来呼吸的,可以用“上下通气,呼吸顺利”巧妙地记住这个字。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哪些内容?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1)学生思考,师巡视。
(2)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词和中心句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教师归纳板书:形体、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生长)。
四、精读课文,品味鲸“大”
1、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鲸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呢? 学生自由发言。(大,庞大)
2、说到鲸的大,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一段体会到的呢?(第一段)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表现鲸大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请同学们拿起笔做上记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全班交流讨论。预设:
生汇报: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师:这里作者把鲸和什么动物做了比较?作者为什么不把鲸和猫、狗作比较,而是要和象作比较?(因为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这种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师:同学们曾经学过哪些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说明方法。
学生继续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句子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假设说明。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鲸”的大。
小结说明方法:第一段主要是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呀?作者是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来介绍的?师将第一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写在黑板上。
五、了解鲸的进化过程,体会时间漫长
1、鲸是什么动物?你们知道什么是哺乳动物吗? ①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靠吃奶长大,就像人一样。②哺乳动物都是用肺呼吸。
2、那么随着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推移,你们知道鲸的进化过程吗?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3、请同学们找出这段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去掉这些词语后,读一读与原句有什么不同?
(从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鲸的进化过程很漫长。去掉这些词语后不能体会到鲸的进化过程很漫长。)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漫长”。师范读,生齐读。
5、“完全”和“整个”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课件演示鲸的进化过程,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7、指名学生复述鲸的进化过程,师随机引导,以便学生加强记忆,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了解鲸的种类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猜猜那一只是须鲸?那一只是虎鲸?(可以根据水柱的形状来判断。)
七、总结全文
师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尤其是板书上的内容。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鲸的这些内容,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鲸的生活习性。
五、板书:
9、鲸
体形
进化过程
进食
生活习性 呼吸
语言准确 种类
说明方法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作假设
睡觉
7.让第一课时别样精彩 篇七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实施扎实有效教学的标准。第一课时,必须有明确而合理的课时目标。
1依年级及文体有所侧重。一般来说,无论是低中年级,还是高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总体上都是围绕“识字、写字”和“把文章读正确、通顺”以及“初步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要表达的基本情感”等方面来确定的,只不过是有所侧重而已。如低中年级第一课时侧重字词句的教学,高年级应先有选择地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文章的基本情感。有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有所侧重。
2依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扎实、有效的教学不应首先考虑教师用什么新“招”,而要深入认真地研究学生的实际,力求教学目标明确合理。如这篇课文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每一个生字、新词在课堂上该怎样出现?如何更好地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已有知识突破重难点?……这些教师都必须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更合理、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从而让每一个第一课时都能使学生持续发展。如教学《鸟岛》一课,我就依据教材和学段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在情景中读文,相机学会其中“部、类、密、育、筑、玉、拾”等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言环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指导书写“部、密、育”等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学习课文的第1~2自然段,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3)知道鸟岛在我国青海湖西部,初步感知这里鸟多、鸟窝多、鸟蛋多的特点,细读感悟鸟岛春季的景象。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力求典型、精粹
教学目标确定了,从课文中选择典型、精粹的教学内容,就成为保证教学扎实有效的关键。在备《鸟岛》这篇课文时,我力求以文本为第一资源,以语言文字为主要抓手,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在学生将课文充分读通、读顺、读准的基础上,对于选择散落在文中的、需要理解的词语,以及生字字形多种方法的识记,我都注意到既顾及本班学生的实际需要,又考虑教给学生理解的方法和途径,力求做到典型而精粹,从而确保了教学的扎实有效。
三、教学流程的安排力求科学、简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第一课时,学生刚接触新课文。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至关重要。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如充满激情的话语、生动有趣的故事、优美悦耳的音乐、形象直观的录像、神奇好玩的实验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如《鸟岛》一课,上课伊始我就创设了导游姐姐带领小游客游览鸟岛的情境,引导学生仔细听介绍,巧妙地激发了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
2强化初读,整体感知。初读是学生熟悉课文,与生字词反复见面最关键的一个流程,得扎扎实实地强化训练。我们需要逐段逐段地过关(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千万不要只让几个学生读,要通过教师和优秀学生范读,一遍又一遍地强化训练每个学生的朗读,随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交流初读体会,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落实字词,夯牢基础。字词学习是第一课时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我们要根据不同生字进行有取舍的巧妙指导。要认识的字一定要抓扎实,要写的字一定要指导好。教师的范写要能发挥榜样作用。在范写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形象地讲解字的间架结构摆布窍门,还要给学生渗透有关笔画的运笔或穿插变化规则。
4找准重点,巧妙切入。有些教师认为,第一课时教学不能对课文进行精读感悟,其实这种想法有些片面。我认为应该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以及课时划分和课时目标来确定,也可以适当进行一部分精读感悟。这样,第一课时才会在扎实有效的基础上更有生命力。但前提是老师要能找到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巧妙地切入文章的重点。如教学《“番茄太阳”》一课,教师可以在第一课时末,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明明“笑”的语句,进行重点朗读,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读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谈谈体会,从而为第二课时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方法的设计力求灵活、生动
8.《白杨》第一课时教案 篇八
一、检查三级预习法情况:
【C级预习单】
二、1.抄写本课易错的词语 三、四、2.多音字组词
五、jiāng
六、将 jiàng
【B级预习单】
1.本文主要通过()的事,赞颂边疆建设者()的品质。
2.用“ ”划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话,从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A级预习单】
1.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①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谁?“几棵小树”又暗指谁?
②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二、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第二段(第四至十一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二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段(第十六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四、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
五、作业
9.鲸第一课时教案 篇九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让学生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2.教学难点: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鲸的图片)你认识它吗?对它你了解些什么?
2.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预习所得谈对鲸的了解,可带上图片资料展示。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鲸的了解真不少,想了解更多的关于鲸的知识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1.自读课文,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
2.注意读准“捕”“哺”的声母“b”,读准“腭”的发音;注意“肺”字右部不要写成“市”。
3.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师生评议。
4.课文对鲸做了深入细致的介绍,每个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一个特点,语言简练、准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本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可以勾画出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可用短语或简洁的句子列出提纲。
(1)学生自读思考,并批注。
(2)同桌交流,相互启发。
(3)集体交流。归纳: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
三、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练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鲸的资料。
9.鲸
形体特点
进化过程
种类
10.第一课时教学策略谈 篇十
[关键词]第一课时 语文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65
语文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作为第二课时深入解读文本、体验文本形式、提升表达能力的基础,有着自身所承载的独特价值。没有第一课时铺垫的基础,第二课时的风景也就无法呈现。那如何才能提升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益,更好地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服务呢?
一、扫除朗读障碍,读通文本
读通、读顺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保底工程,也是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基础保障。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教师应将读通、读顺课文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教学《雾凇》这篇课文时,教师在教学伊始就为学生示范诵读了一遍课文,给予学生榜样性的节奏划分,为学生的自主诵读形成了基本的情感基调。在随后的朗读指导中,教师特别指出学生容易出错的“缀”“镀”等读音,为学生通顺朗读扫清障碍。随后,教师考虑到学生对雾凇形成过程的科学原理并不熟悉,又着重指导朗读了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科学性术语较多的语句。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学生练读、指名朗读、集体齐读等一系列方式,力求让学生读准每个字、读好每句话,确保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初读课文是学生与文本的第一次接触,必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长此以往才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链接原始经验,理通字词
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借助课文学会生字、理解字词、体悟形式,最终形成表达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性追求。而这一切的基础都必须依托于第一课时中对生字词的疏理与认知。
例如,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时,教师出示了三排生字词:
鲁国 宰相 鲤鱼 鲜美
盛情 腥味 呕吐 拒收
无可奈何 心满意足 恍然大悟
其中,第一行紧扣“鲁、宰、鲤”的读音,引导学生借助原有认知,明晰平舌音和翘舌音、边音和鼻音之间的区别;而第二行则紧扣“盛、吐”两个多音字,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的词语出发,了解其不同读音下的不同意思;而在四字词语中,教师通过“恍然大悟”拓展联系了“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等词语。
学生学习生词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因此,教师要激活学生的认知期待,拓展学生的认知渠道,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从而夯实学生的自主意识,提升学习效益。
三、把握思路脉络,疏通结构
很多教师误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但在读通、读顺课文之后,教师必须要引领学生从文本内容出发,对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进行梳理,形成文本内容和框架的基本认知。
例如,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时,教师引领学生从文本的题目入手,将课题拆分为“青海高原”“一株”“柳”三个层面,并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这三个层面的文字段落。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学生渐渐意识到:课文围绕“青海高原”描写了辽阔广袤的高原环境;围绕“一株”展现了青海高原之上就独此一株的神奇;围绕“柳”则将笔触聚焦在对柳树的外形描写上。
这样一来,原本“形散”的一篇散文却因为课题立马形成了“神聚”的效应,更重要的是学生借助课题与文本的对应关系,实现了由点到面的辐射,不仅概括了文本的基本大意,更厘清了作者的创作思路。
四、激发阅读期待,融通内涵
纵观阅读教学的课时划分,第一课时是第二课时的基础工程,只有在融通文本、了解课文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才能为第二课时的深入解读奠定基础。
例如,《祁黄羊》一文就借助祁黄羊分别推荐自己的仇人和亲人继任中军尉的故事,将一个“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如何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就形成对文本的融通认知,并为体悟内涵服务呢?教师紧扣文本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总结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外举”为什么会选择自己的仇人?“内举”为什么会选择自己的儿子?由此看出,祁黄羊的选人标准是什么?当学生依据故事内容说出自己的初步体验之后,教师则顺势进行阅读期待的营造:作者又是以怎样的策略描写祁黄羊的这一特点的呢?下节课继续探究。
显然,教师依据文末的总结删繁就简,剥离了其他语言,直奔中心,在第一课时就预览了文本内涵的风景,为第二课时的深入体悟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第一课时是基石,教师只有帮助学生真正打通了文本,文本解读才能迈上四通八达的境界,促进教学效益的整体提升。
11.bpmf第一课时教案 篇十一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共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情境图,情境图用以引出要学习的的声母b、p、m、f、帮助学生读准b、p、m、f 的读音。图下是笔顺图示及它们在四格线中的书写规则,用以帮助学生掌握这四个声母的笔顺。第二部分是声母b、p、m、f 及其表音标形图。第三部分是b、p、m、f,在汉语拼音四线格的书写方法,用以指导正确描红。第四部分是“两拼法”示意图b、p、m、f与单韵母a、o、i、u组成的音节。
二、学情分析
B、p、m、f是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三课。本课出示的四个声母与前面学过的六个单韵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在于单韵母读得响而长,声母读得轻而短,联系之处在于声母能和单韵母组成音节,汉语拼音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拼音能力为目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会读b p m f四个声母,并能正确发音。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声母的发音过程,研读韵母带调拼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会读会写b p m f
五、教具:
彩色挂图,b p m f的四声卡片
六、教学方法
观察与演练结合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复习6个单韵母:告诉学生:这6个单韵母都要读得响亮清楚,发音适口形不变。按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进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看情境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主要画了什么?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话编一个小故事。(四人为一组讨论后汇报)【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总结故事:星期天,爸爸带小红去公园玩,大家爬上山坡,看到了一座大佛,小红想用手去摸大佛。
【教师活动】“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呐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领读儿歌
【教师活动】 教学(1)b的读音。
出示图一,提问: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他在干什么? 【学生活动】(图上画了一位运动员,他在水上冲浪。)
告诉学生波浪的波和我们今天要学的b有点像,但也有点不一样。教师范读b和bo,要求学生认真听,区别他们的不同。
要点:读b这个音的时候,要读得b又轻又短,上下唇互相接触,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来。
“开火车”读,比赛读。(2)p 的读音。
教师再次范读,学生跟着连读。检查个别学生发音(3)m 的读音。
【教师活动】图上画有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教师范读三次
发音要点:读m这个音的时候,要读得又轻又短。上牙齿轻轻地放在下嘴唇上,让气流摩擦出来。⑤“开火车”读,比赛读。⑥教学顺口溜:一根拐杖fff 2 教学书写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说一说bpmf像什么?
①b 的一竖有点像帆板,半圆有点像那个运动员叔叔;它好有点像数学的6字等)
②p的一竖有点像手推车的车把,右半圆有点像车轮;它还有点像数学9的反写等。
③m像两头连着的小门,又像三朵小蘑菇。④f像一根拐杖又像伞的伞柄。
⑤ 你还觉的 bpmf像其他什么东西?(四人一组讨论)(2)bpmf的占格位置。
林老师又要带你们去找朋友了,小朋友们看看我们今天的新朋友住在拼音王国的几楼?(出示bpmf的书写。)
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出 bpmf 占格位置。
b和f住在二三楼,p 住在一二楼,m住在二楼。(3)bpmf的笔顺。
①谁来说说b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几笔写成?
b先写一竖,再写半圆。两笔写成。(师范写,生书空三次)②谁来说说,p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几笔写成?
p先写一竖,在写半圆。两笔写成。(师范写,生书空三次)③谁来说说,m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几笔写成?
m先写一竖,再写两头门。三笔写成。(师范写,生书空三次)④谁来说说,f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几笔写成?
f先写伞柄,再写一横。二笔写成。(师范写,生书空三次)(4)学生练习描红。
【教师活动】课堂练习: 1 告诉学生:bpmf是声母。2 抽读字母卡 区别bp的不同之处。读音:b不送气,p要送气。
字形:b的半圆在右下,p的半圆在右上。4齐读三次。
八、教学反思
九、作业布置
拼音本上抄写bpmf各2遍。
12.匆匆教案第一课时 篇十二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时间易逝,要珍惜时间的道理。设计上主要体现光盘在教学中的应用,注重电视中的师生与课堂上师生的配合,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思想。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用心灵诵读,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十二册《匆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仿照作者的写法加上几句自己对日子匆匆来去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读懂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部分,并感悟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引导学生学习从阅读中体会的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准备】
教学光盘。
【学生准备】
搜集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2、教师简介:朱自清。
3、板题,提问:
“匆匆”是什么意思呢?
二、读中体悟,学习课文
1、课文是写什么匆匆呢?打开书,认真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难读的句子作上标记,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
⑴ 学生汇报读书的情况。
⑵ 播放光盘中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交流。
⑶ 还有那些难读的句子,你能读给大家听听。
⑷ 除了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了,还有那些收获?想想刚才老师提的问题。
(日子匆匆,而且一去不复返。)
⑸ 作者是怎样把“日子匆匆,而且一去不复返”写具体的呢?我们再读课文,把能让你感觉到日子匆匆的句子画下来,小组讨论,说说体会。
⑹ 两位学生读书汇报,谈谈体会。
⑺ 齐读第1自然段,感受一下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⑻ 指名读,师生评议。
⑼ 继续汇报,学习第2自然段。
⑽ 齐读第2自然段(生生共读),感受时间的宝贵。
⑾ 继续汇报,学习第3自然段,谈体会。
⑿ 分工读第3自然段,开火车读。
三、知识拓展
1、这一部分课文,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把来去匆匆的时间描写得那么具体,那我想问问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小事也体现了时间是匆匆流过的呢?
2、选择生活中的小事,像作者一样写出时间的匆匆。
四、总结
13.《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三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背诵;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美景;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流利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的,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魅力,不少的作家都记录下了他们心中的四季美景。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等,你还能说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吗?(学生回答)古人对春天的描绘可谓是细致入微、形象生动,那么,我们来欣赏“春天”的几幅画。(多媒体展示)在畅游春景之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写的散文《春》。
2.检查字词、作者简介的预习情况
多媒体展示字词、作者简介。
二、整体把握文章
1.配乐范读课文
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
问题:
(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2.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1)作者对春天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第八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3)学生说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三、探究质疑
1.第一部分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 为什么这句“盼望着,盼望着”要连用两个“盼望着”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2.第二部分
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 课文。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作者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
(3)“一切”这个自然段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师生讨论交流)
(4)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5)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点?(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总结
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以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构思何等精巧,结构多么严谨。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学习。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摘抄优美句子。
2.推荐美文,在下一节课前朗读,感受美的意蕴。
3.面对美丽的春景,你想怎样赞美它?(可以说一段话,可以诵一首诗,也可以唱一支歌)
14.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篇十四
教学内容:2页——11页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的应用。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指导法 自主探究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游乐园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数学同步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1:
22+13=35(人)35-6=29(人)22-6=16(人)16+13=29(人)
(1)22+13-6(2)22-6+13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指导法 自主探究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面包房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
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8.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 数学同步习题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2:54-8=46(个)46-22=24(个)
8+22=30(个)54-30=24(个)(1)54-8-22(2)54-(8+22)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指导法 自主探究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跷跷板乐园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数学同步习题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3: 4X3=12(人)12+7=19(人)
4X3+7=19(人)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准备:练习插图情境图。教学方法:指导法、练习法 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 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数学同步习题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
(一)课本P13~36页。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
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方法:指导法 动手操作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习题
六、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第二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方法:指导法 动手操作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四、课堂总结:请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习题
六、板书设计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例3: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24÷4=6(条)
第三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方法:指导法 动手操作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情景图。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请小朋友想一想。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个竹笋。(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四、课堂总结:同学们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习题
六、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例4: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
12÷4=3(个)读作:12除以4等于3。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方法:指导法 动手操作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总结:请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习题。
六、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例5: 20 ÷ 4 = 5
15.《老王》第一课时教案 篇十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2.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教学方法
自读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播放音频《让世界充满爱》)
杨绛与钱钟书
同学们,正如歌曲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的《老王》将通过与车夫的交往,为我们诠释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命题。
二、新课学习1.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2.背景介绍
《老王》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3.基础知识
伛(yǔ)荒僻(pì)攥(zuàn)塌败(tā)取缔(dì).....骷髅(kū lóu)滞笨(zhì)愧怍(zuò)惶恐(huáng).....4.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并思考问题。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线索是: “我”与老王的交往)勾画出与老王有关的信息。5.走近老王
指名朗读读1—4段,思考: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情况?从这些信息你读到了什么?(从职业、家人、外貌、居住条件等方面来看)职业:蹬三轮车-------谋生手段艰苦,生活艰苦 身体:半瞎子-----生理缺陷 居所:塌败小屋------居住条件恶劣
姓名:老王(没名)------地位低微,精神凄苦 老光棍:孤独终老,单干户,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思考:“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车。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提示: 体现了“我”与老王之间的关系较融洽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为什么说“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提示: 两个“也许”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是作者的猜测,从可看出老王身世无人知晓,他从来就不受人重视。“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6.品味老王
(1)阅读5—22段,作者回忆了老王一生中的哪几个生活片段?从这些片段中体现出了老王怎么样的性格特征?这些片段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老王是个善人 带送冰快,车费减半
忠厚老实,不贪钱 载病人看病,坚决不要钱,拿钱后还不大放心低声问我 善良淳朴 给改装三轮装护栏,为客着想 老王性格特征:忠厚老实 心地善良 知恩图报 思考:
A.文中“他哑着嗓子悄悄地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为什么要“哑着嗓子悄悄问”?
提示:表现了老王憨厚的神态,让作者心中格外感动。善良淳朴 B.文章写了老王很多事情,哪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最感人? 明确:临死前送鸡蛋、香油还人情。(2)指名朗读8——16段,讨论:
A.作者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两种描写手法(肖像、行动)?找出具体的语句加以体会。B.你怎么看待老王送鸡蛋香油的行为?为什么重病还坚持亲自送礼?(提示:感激“我”家平时对他的关心照顾 知恩图报)
C.为什么老王说不收钱但又把钱收下?
(提示: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理解“我”不愿意白接受礼物的想法)
D.“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攥”“滞笨”“直着脚”说明了什么?
提示:简单的几个字,描绘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叫人怎能不为他的身体、生活所担忧,也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三、结论总结
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贫困线上挣扎,穷苦卑微,他的艰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对这样不幸的人,我们应当给予同情和关心。但是老王又是可敬的,他的送礼淳朴、关心人、讲仁义、重感情,这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四、课堂练习1.请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线字注音。
取缔()镶嵌()杨绛()骷髅()滞笨()愧怍()2.解释下列词语。
(1)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落伍:
(2)载客三轮都取缔了。取缔:
(3)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
五、作业布置
思考问题:面对老王的遭遇,那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写到了哪些事情?表现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老王是个善人 带送冰快,车费减半 忠厚老实,载人看病,坚决不要钱
善良淳朴 改装三轮,为客着想 老王性格特征: 忠厚老实 心地善良 知恩图报 课堂练习答案
【尊严第一课时教案】推荐阅读: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06-20
桥第一课时教案12-02
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案10-18
15、《猫》第一课时教案06-22
识字4第一课时教案07-26
《识字5》第一课时教案09-13
学棋第一课时教案11-10
黑板跑了第一课时教案09-17
《清平乐 村居》第一课时教案09-25
7上第11课春(第一课时)教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