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需要雷锋精神

2024-08-29

新时代需要雷锋精神(13篇)

1.新时代需要雷锋精神 篇一

新时代依然需要雷锋精神

——读《穿越时空的雷锋》有感

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 林卫民

为了纪念雷锋同志光荣牺牲50周年,我校组织学校教职员工开展读书活动,为此,本人也藉此机会认真阅读了《穿越时空的雷锋》这本书籍,从中既了解了雷锋的家庭出生、成长历程、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也领悟了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崇高境界,并且被雷锋凄惨的家境和苦难的童年深深感动,被雷锋的言行举止和先进事迹深刻启发和被雷锋的崇高精神感化激励,同时也勾起自己对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如何理解雷锋精神、如何看待学雷锋活动、如何践行雷锋精神等问题的思考。现将自己的一点感悟和认识与大家分享和交流。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雷锋是在党和人民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生活在和平年代,既没有刘胡兰面对铡刀、慷慨赴死的惊天豪情,也没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壮烈之举,然而,他在短暂的一生中所表现出的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却留给当代中国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雷锋精神不仅是雷锋同志一生真实的写照,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各种先进思想的结晶。在新的历史情境之下,要弘扬雷锋精神,就要领会雷锋精神的实质,并赋予时代内涵,才能使雷锋精神充满生机、永葆青春,才能深入民心,才能散发时代的光芒。我认为,雷锋精神的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奉献精神”。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雷锋的名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二是“钉子精神”。雷锋对待工作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成为岗位的标兵。三是“螺丝钉精神”。雷锋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的岗位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四是“艰苦奋斗精神”。雷锋出身贫寒,自幼父母双亡,深知生活的艰辛,生活中,他的身体力行,言行举止,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其精神实质主要是:在个人品德修养层面,集中表现为刻苦学习,严格自律,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在伦理道德层面,集中表现为尊重他人,团结互助,无私奉献;在社会文化层面,集中表现为爱国爱党,爱岗敬业,贡献社会。总而言之,雷锋精神体现出的仁慈博爱、勤俭敬业就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追求的美德。

二、雷锋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源泉

雷锋生活于解放初期,雷锋精神产生于落后的计划经济时代,在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还有学习雷锋精神的必要吗?回答是肯定的。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地区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风范,不培育文明风尚,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不良思想也乘虚而入,侵蚀着人们的头脑,迷乱了人们的价值追求。因此,现实生活中才不乏人情冷漠的“小悦悦事件”、唯利是图的“毒胶囊事件”、崇尚玩乐的官员“堕落腐败案件”、“12岁侄子杀死姑姑一家三口的伦理惨案”等道德沦丧的案例,甚至出现“善行遭冷遇”、“坏人得利、好人吃亏”、“高尚被嘲笑”的怪现象。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困难、挫折、失败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迷惘、信念的动摇、道德的沦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需要树立顾全大局、克己奉公的主人翁态度,需要形成助人为乐、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风尚,而雷锋具有坚定的理念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他的言行举止,他的先进事迹无疑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榜样。胡锦涛同志也曾明确指出:“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时代精神,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发扬光大雷锋精神,仍然为我们这个时代进步所必需,仍然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所必需。”因此,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需要雷锋精神这一面旗帜、这一把火炬引领我们继续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雷锋精神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源泉。

三、对雷锋精神的宣传与学习必须坚持科学态度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积淀,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时期应该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雷锋精神的宣传与学习关键在于把握其精神实质,而不是沉迷于对雷锋个人具体言行的“东施效颦”式的简单模仿,而应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涵与形式。当前,我们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引领,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来弘扬雷锋精神,塑造社会主义新风尚。

1.宣传雷锋精神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宣传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让人明白“为什么要学雷锋”,才能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形成发自内心的驱动力;宣传做到导之以行,才能让人明白“学习雷锋的什么”,才能真正让学习雷锋付诸于行动;宣传要做到持之以恒,才能让雷锋精神深入民心,才能让雷锋精神永葆青春。

2.学习雷锋的内容形式要与时俱进。比如,发扬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不是说让人放弃正当的职业选择和人才流动,而是鼓励人们爱岗敬业,反对单纯追求个人短期利益的恶性跳槽;发扬雷锋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是让人照着雷锋“袜子补三层”那样做,也不是说人们不可以提高生活水平,而是反对大吃大喝,杜绝奢侈浪费。总之,只有在正确把握雷锋精神实质的前提下,不断拓宽其实践内容,创新其活动形式,雷锋精神才能与时俱进地焕发时代的光辉,才能激励个人、集体及国家不断进步。

3.学习雷锋精神要做到开展活动与日常行为相统一。每年3月是学习雷锋活动月,一些单位或团体都会积极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但往往只是一阵风,“3月来4月走”,这种走形式的“学雷锋”,并无太多的实际意义。诚如毛泽东所说的,一个人做几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干好事。雷锋的伟大正是在于对理想信念的坚持和乐于助人精神在日常生活中长年累月的努力践行。因此弘扬雷锋精神不但要注重学习活动,更要注重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自觉践行,只有做到二者统一,并且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才能正确把握雷锋精神的实质。

四、用雷锋精神激励自己做好教学工作

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我们更应该走在学习雷锋的前列,认真学习领会雷锋精神的实质,并以其激励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

1、用雷锋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进行自我激励,使我们始终默默坚守在教育事业的最前线。教师是一种光荣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是一项劳心劳力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分不清上班下班,承担着很大的责任,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我们只有像雷锋那样具有“螺丝钉”精神和奉献精神,才能做到爱岗敬业、甘于苦涩,才能尽职尽责、辛勤耕耘、不计得失。我们只有把雷锋那种“乐于奉献”的精神贯穿于每一项教学工作,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才能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2、用雷锋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神进行自我激励,使我们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要教好每一位学生,要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只有像雷锋那样具有干一行,钻一行的“钉子精神”,才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才能在教学和科研中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我们只有把雷锋那种“挤劲”和“钻劲”贯穿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专业水平,才能展现教师应有的风采,才能无愧于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3、用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的友爱精神进行自我激励,使我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在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等这三方面,它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的一种体现,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的本质是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真心实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产生无与伦比的教育力量。我们只有像雷锋那样“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的精神,做到既尊重信任学生,又关心爱护学生,不但要爱“尖子生”,还要爱“后进生”,更不能歧视所谓的问题生和有某些缺陷的学生,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而言之,雷锋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和道德财富,新时代依然需要雷锋精神,人民依然呼唤雷锋精神。让我们立足本职,认真学习和努力践行雷锋精神,为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马辂.穿越时空的雷锋[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4

2.新时代需要雷锋精神 篇二

雷锋, 那个为了国家集体利益公而忘私的人, 那个为了他人利益奋不顾身的人, 那个为了理想信念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 这50年来, 我们不曾忘记, 也不能忘记。今天, 我们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我们的政治影响力不断凸显, 我们的文化感染力同步推进, 但同时我们也处在一个矛盾冲突期, “小悦悦”事件折射出我们社会的一部分成员中还存在人心冷漠、良知淡薄的一面, 所以我们怀念雷锋, 我们呼唤雷锋, 我们学习雷锋。雷锋精神, 永远不过时。

1963年, 伟大领袖毛主席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总理题词“雷锋同志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 毛主席的好战士。”自此, 雷锋, 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名字, 一个普通青年, 而是一种高尚精神的代表, 正是这种“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向共产主义迈进。

学雷锋,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故事, 不同时代有不同特点, 每个时代又为它提供了新的注解, 每一代人都在通过自己的行动对他进行丰富加工, 每一个时代都涌现出一个个“楷模”, 一个个“活雷锋”。

20世纪60年代, 雷锋精神成了“真善美”的象征, 学习这种精神的热潮席卷全国, 一时间一个个、一件件感动人心的好人好事幸福了人们的生活, “宁愿一人脏, 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更是成为了时代的典型, 人民学习的榜样。

20世纪70年代, “爱憎分明不忘本”成为雷锋精神的精髓和符号。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坚定无产阶级立场, 燃气无产阶级斗志, 忠于革命忠于党成为了时代强音。

20世纪80年代, 学习雷锋“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人人学雷锋, 个个争先进”成为新时代的口号, 每个人都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辛苦我一个, 方便千万家的徐虎”成为这种精神的生动写照。

20世纪90年代, 虽然“雷锋精神”四个字不再被广泛提及, 但“在岗位上体现奉献精神”成为了时代重点。像“人民的好售票员李素丽”、“人民的好书记孔繁森”、“人民的好医生李梦桃”成为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接力者。

进入21世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 文化观念日益多元化, 在汹涌的商品浪潮中, 在嬗变的社会思潮里, 人们的道德困惑和价值焦虑也日渐增多, “捐助陷阱”、“贪污挪用”、“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字眼频频进入人们的视线, 冲击着人们对道德的认知, 雷锋精神也经受着巨大的考验, 所以匡正秩序失范, 矫正诚信缺失, 扶正道德天平, 成为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课题, 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因此,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采取措施推进学习活动常态化”, 这是时代的要求, 民意的呼唤。像“工人的楷模郭明义”成为新时期“活雷锋”的代表。

雷锋精神展现了人性的美好, 体现了大爱的魅力。我们要把这种精神融入我们的血液, 注入我们的肌体, 焕发出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 争做新时期的“活雷锋”。

二、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弘扬

(一) 学习雷锋精神要做到常态化。

在不同时代, 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 涌现出了许多雷锋式的先进人物, 正是这种精神典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才变得生动鲜活, 可知可感, 产生了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这种精神应该是持久的, 历久弥新的, 所以学习雷锋精神不能“扎堆”, 不能只是“某一个人”、“某一天”、“做某一件事”, 我们应该要把这种精神具体化、大众化、经常化, 要让它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与道德肌体, 要用这种精神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 从而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 学习雷锋精神不需把其“神圣化”, 只要感受平凡中的伟大。

在当初那个“火红的年代”, 雷锋的形象是高大全的, 甚至被拔高到神一般的地步, 这使得雷锋精神成为了一种高高在上, 难以企及的道德标准, 无形中拉开了与普通人的距离。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雷锋也爱美、爱跳舞、爱拍照, 也写小说写诗, 也曾经年少轻狂, 偶尔炫耀军功章, 也可算是一个时尚男孩, 文艺青年。所以在今天这个个人意识觉醒, 对伟大反讽, 对信仰无敬畏, 追求个性、时尚、潮流的时代, 把雷锋形象还原, 让我们看到真实中的平凡, 平凡中的崇高才更能引起心灵的共鸣, 才更能激起我们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思考, 才更容易守住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良知, 才更能享受幸福和快乐。

(三) 学习雷锋精神, 就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回报社会。

雷锋一生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 没有令人仰慕的社会地位, 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 但他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精神却影响和塑造着整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奉献是一种境界, 一种美德, 需要我们有一颗感恩之心, 只有内心充满感激之情, 尊重他人付出的劳动, 作出的奉献, 才会要求自己也要用真情、真爱去回报他人, 回报社会, 这样平凡也会变得伟大, 普通也会走向崇高。这种精神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不管当今社会多么浮躁、冷漠, 功利之风如何盛行, 但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还是绝大多数人所认同和向往的。所以要想扭转社会风气, 塑造一个我们都心之向往的美好家园, 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现在做起, 从自己身边做起, 从平凡小事做起, 用朴实的言语和踏实的行动去关心他人, 爱护他人, 服务于他人, 只有我们都懂得感受爱和分享爱, 这个社会才能充满爱。

(四) 学习雷锋精神, 就是要有“螺丝钉”精神, 爱岗敬业。

雷锋同志在日记中写到“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 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火热”, 他正是用这种“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的“钉子”精神始终在本职岗位上履职尽责。这种精神在今天这个到处追求“眼前享受”, 崇尚“新鲜刺激”, 发展靠“拼爹”的社会, 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中国正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 仍需要不断发展壮大, 提升综合国力。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这部“大机器”中的一颗颗“螺丝钉”, 不管党和人民把我们安排在哪里都应该以雷锋为榜样, 戒骄戒躁, 脚踏实地, 爱岗敬业, 刻苦钻研现代科学技术, 热爱本职工作, 精通本职业务, 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严格自律, 廉洁奉公,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这样现代化建设的大业才能完成, 中华民族才能复兴。

50年来, 不管社会如何变换, 雷锋的崇高精神品质始终焕发光彩, 照耀着人们的心灵。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这种精神融入血液里, 使以助人为乐, 以爱岗敬业为荣, 以做好事献爱心为幸福成为我们的信仰, 从而用我们的实际行动逐渐凝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道德力量, 为温暖社会, 提升国家形象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J].中共中央办公厅, 2012

[2].艾丹, 林贵长.和谐社会视域中的雷锋精神[J].大连干部学刊, 2007

[3].唐柏荣.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J].新湘评论, 2010

3.后工业化社会需要雷锋精神 篇三

关键词:后工业化;社会特征;雷锋精神;中华传统文化

后工业化社会是美国社会学家D·贝尔在《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一书中用以描述20世纪后半期工业化社会中所产生的新社会结构。他认为这种结构将导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21世纪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形式。他认为在后工业化社会,“理论知识的中心地位是社会革新和政策形成的根源”。经济方面是由商品生产经济变为服务经济;从职业方面,专业和技术阶级处于优先地位;在决策方面,是创造新的“知识技术”。

在后工业化社会,与先进的技术、细化分工、爆炸的知识相伴随的是传统的阶级社会分析的理论方法已经过时。社会阶层将以知识和教育为准则重新分化组合。城市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得到普及,生活变得更加随意化。于是,传统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价值评判、审美标准将被抛弃,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社会冷漠,人们不再认为对社会的发展负有责任,宁愿将个人生活置于随心所欲、纷乱无序的状态中。

这种状况显然与后工业社会发展客观上所需要人的坚定信仰、团队意识、和谐发展、诚实守信等方面的要求不相一致,如不加以扭转则将对未来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为此,已处于后工业社会的各国都在寻找可以挖掘的道德资源和信仰资源,以重新建构有序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对理想信念和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应该有其稳固的位置,人若失去信念和精神,被物质利益所驱驶,甚至变成经济动物、物质动物,某种程度上这是对人性的否定。所以,尽管西方文化几千年来高举“人是万物的尺度”,竭力倡导人的解放、人的追求,在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财富上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不可置疑的是强调利己主义的人也在这个过程中被物化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根植于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雷锋精神所代表的一种人生追求、价值探索和道德实践,既是个人的,也是普世的,既可以安顿一个人的心灵精神世界,也可以成为时代性、群体性的心灵依托,符合后工业化社会对信仰和道德的建构要求。

一、雷锋精神是对后工业化社会所需要的信仰坚定、乐于奉献、敬业精神、诚实守信、集体主义的集中概括

1.信仰坚定

雷锋与世界上许多杰出人物一样,都有着坚定的信仰,信仰是人的心灵被某种主张、或说教、或现象、或神秘力量所震撼从而在意识中自动建立起来的一套人生价值体系。“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他对祖国和人民、对革命信念具有无限忠诚和坚定信仰。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党和祖国人民的,无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的情况,都“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为了党,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在这个信仰下他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革命干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自觉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2.敬业精神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与“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的有机结合

具体表现在有巩固的专业思想,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脚踏实地,锐意创新,公而忘私。敬业精神是国家竞争取胜的重要条件。雷锋的“敬业精神”体现在他的“钉子精神”上,对待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努力以“钉子”的“钻”劲和“挤”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内行。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了事业忘我奉献并乐在其中。

3.乐于奉献,即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体现出雷锋精神,体现出的对他、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把一切对祖国和人民有益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乐于助人、扶困济贫、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

4.诚实守信

诚实就是对他人开诚布公,不隐瞒,不欺骗;对自己为善除恶,光明磊落。盖而言之,诚实就是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所承担的义务。诚信是维系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诚信是人类的美德,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诚信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重要尺度,诚信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个人、集体乃至国家、民族形象,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力。诚信是现代社会的基石。没有了诚信,一切都无从谈起。雷锋一贯主张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身体力行,把生命的每一份光和热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人民。

5.集体主义,也是团队精神,反映的是个人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会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有利于个人和团队的成长。在分工细密的后工业化社会,应该如何看待个人与团队的关系,人们该如何沟通、如何合作,雷锋给予了很好的回答,“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关系一样。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上的细胞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同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所以,他毅然地把个人的前途完全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甘当革命的螺丝钉”。

二、雷锋精神根植于中国文化,吸取和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

“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兼爱”的道德境界,“杀身取义、舍身成仁”“养浩然正气”的道德勇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千金一诺”的道德修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对雷锋精神提供的给养。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敬业乐群”“四端八德”,对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理想关系,中华传统文化给出了哲学描述,而雷锋以现代的、日常的、生动的实践方式进行了表达。在价值多元的后工业化社会里,面对功利与道义的博弈,利己与利他的较量,雷锋作出了他个人的抉择,并为现代人处理利益冲突提供了标尺和镜鉴。

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人文底蕴,让雷锋精神具备了深刻的民族性

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资源,往往是全人类共同珍视与追求的思想。雷锋精神受到不少国际人士的高度重视,不是偶然的。中外很多思想家都意识到,“功利法则”与“优胜劣汰”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人类文明的整体演进绝不能缺少“博爱利他”精神与和谐共处原则。人类在物质和精神上相互依存的事实不断提醒我们,单个人幸福与否,依赖于人类整体的生存状态。

此外,今天我们还面临着后工业社会所伴随的一些全球性问题——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资源消耗、种族矛盾、局部战争、饥饿贫穷,这些问题已经不是仅靠单个国家、单个地区就要解决,而是要靠全人类以休戚与共的决心共同面对。在“利己”与“利人”,“个体”与“全体”的关系处理上,中国文化已经给出了深具普遍意义的思想资源。作为其中优秀的一部分——雷锋精神,它对于为人类共同命运的担当、为和谐世界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因而已经超出了人们对它的原有认识,具有丰厚的文化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职场素养最需要雷锋精神(中职) 篇四

——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党委吹响2012年“学雷锋”集结号

三月的春风吹绿大江南北,“雷锋”的身影遍布株洲中职校园。2012年3月5日,春雨绵绵,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也是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的日子。这天上午,在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议厅里,部分师生齐聚这里,并通过视频传播全校,参加学校2012年深化“雷锋在行动”活动暨 “爱心教师”、“诚信青年”表彰大会,吹响了2012年“学雷锋”集结号。

首先,学校校长彭程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雷锋精神是使一个人从平凡到杰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雷锋精神造就了雷锋成为时

者团授旗,全体志愿者在旗帜面前庄严宣誓:传承雷锋精神,服务校园,奉献社会!

(教师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解疑答惑)

随后,在全体师生的注视下,10名 “爱心教师”、10名“爱心学生”和17名“诚信青年”走向主席台前接受学校领导的颁奖。他们当中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蒋荣贵;有乐善好施、爱生如子的李定兰,有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裴蕾、谭小箐……他们是献爱心、讲奉献的楷模,是新时代的校园“雷锋”!

最后,为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党委还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与那些生活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一结成对子,使之成为固定的帮扶对象,让他们走出成长路上的泥沼。

据悉,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自2005年探索和实践“快乐德育”以来,一直倡导弘扬与职业道德相吻合的雷锋精神,每年都开展了系列传承雷锋精神的活动,把“学雷锋”贯穿于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熔铸了以“爱与感恩”为核心的和谐校园文化,讲奉献献爱心已经成为学校的优良传统。

(用艺术诠释雷锋精神)

当汶川、玉树地震、西南旱灾袭来时,当吴沙龙、王柯淞等同学身患重病时,当一些同学因贫困即将弃学时……学校师生都会及时的伸出援手,1元,5元,100元……近几年,学校师生累计捐款达20余万元。学校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学校到底有多少新时代的“雷锋”,无法确切统计,但却有许多“雷锋”故事在校园流传……

千克金条还失主的周俊奇、邹议

2007年6月4日,学校收到一封迟到的感谢信,内容是感谢学校两名学生将拾到的重达1000克、价值十几万元的金条归还给了失主,而且婉拒酬谢,不留姓名。

故事的主人公周俊奇、邹议守口如瓶整整70天的感人事迹,因此传遍校园。

原来,家住醴陵的周俊奇、邹议,系株洲中职2006级旅游16班

株洲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学校2007级计算机专业的龙文娟同学入围前20名。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龙文娟说,这首童谣她从小唱到大,是自我安慰的一首歌。

龙文娟的老家在醴陵市高桥乡黄虎村,7岁时,患严重哮喘病的母亲在去医院看病的途中,不幸落入河水身亡,留下多病的父亲和一个患脑瘫的年仅3岁的弟弟。母亲死后,一家人来到芦淞区贺家土谋生。然而,14岁那年,父亲被查出患有肝癌,父亲很快撇下两个孩子离开人世,同时留下几万元债务。

为了年幼残疾的弟弟,她离开了学校和书本,每天靠摆地摊来赚取微薄的生活费。

一个夏夜,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地摊生意冷清,龙文娟欲哭无泪。弟弟这时踉跄着来帮姐姐,姐弟两人在街头抱头痛哭。

哭过之后,龙文娟告诉自己:不能向命运低头,要改变自己。她选择重返校园。

学校免去了龙文娟的学费,让她安心学习。“我时刻告诫自己,要做一个有骨气、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入校半年多,她成为学校的三好学生,获得市绘画篆刻一等奖,还进入学校技能队,夺得湖南省高级操作员证书。

“我想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18岁的龙文娟学习之余在学校做兼职,打扫阶梯教室的卫生,“每个月会有100元收入,除购买基本日常生活用品外,还能给弟弟买点吃的。”

带领小朋友进行诗朗诵

教孩子们幼儿操

教孩子们生字、玩游戏……

5.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 篇五

-----读《雷锋》后感

3月5日,这一天,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浮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带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在寻找着他;挤公交车的老爷爷、老奶奶在怀念着他;需要帮助的人总是不经意间就想起他的名字—雷锋。

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却能够在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22年,在我们看来并不是太久的岁月,雷锋却用它,完美的诠释了共产主义战士应有的形象。他的精神在历史演变的长河中,犹如一颗耀眼的灯塔,照亮了无数年轻同志的前进方向,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学习,为之奋斗。然而,有些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方向,自私变得寻常,雷锋精神日渐难寻。

《雷锋》中虽然没有什么蜿蜒曲折的故事情节,却深刻体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他的每一件小事总可以在不经意间激起读者心河中的那片涟漪。

转眼当今社会,开车撞人后,一句若无其事的“我爸是李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官二代”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典型读本;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的拜金现象,时刻考验着我们坚定的信仰;热心青年搀扶老人就医后,反被诬赖为肇事者的现状,又似乎在探寻我们的道德底限。因此处于资讯发达的信息时代,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建设祖国的文化知识,增强辨别真、善、美的能力,更加需要践行雷锋精神的勇气。时代前进需要雷锋精神、和谐社会需要雷锋精神、美好家园需要雷锋精神。

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 “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 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羞耻。”今天,社会文明发展大潮汹涌澎湃,大建设、大发展如火如荼。许多有志之士以雷锋精神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在推动社会物质文明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正以崇高的精神境界传递着雷锋精神的影响力。

“雷锋传人”——郭明义,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安徽省青年干部沈浩,他带领小岗村村民,办工业、兴商业,发展科学农业。走幸福小康之路,而他却将生命留在了小岗村。无论是郭明义、还是才哇、沈浩,都是我们新时代的活雷锋,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建设美好家园、温馨校园都需要许多这样的活雷锋生活在我们身边,为大家默默奉献。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牢固树立“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奉献精神,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螺丝钉”精神,要学习他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你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互助友爱,用过硬的本领、过人的智慧,做一个新时代的“活雷锋”。

6.新时代如何弘扬雷锋精神 篇六

摘要:雷锋,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而他“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的精神却影响了几代人,提到雷锋,必然会想到“雷锋精神”。随着时代变更,新时代的思想改变,,我们是否还要弘扬雷锋精神?如何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大众化,具体化成为了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的重点。

关键词:雷锋精神 正确认识 新时代 与时俱进 因时而异 发自内心

正文:

雷锋的时代,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刚刚建立,我们对内对外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难题和挑战,雷锋精神的第一位,是强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于革命忠于党”,是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由衷热爱和坚定信念,恰好迎合当时的时代情况,雷锋精神的大众化成了必然。因此,最初的雷锋精神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尽管时代变更,雷锋精神的本质和精髓始终不变,但具体的表现形式却必须要因时而异、因人而适。我们除了对雷锋精神的内涵不断进行丰富和拓展、更应赋予其符合当下的时代特色和时代气息。所以,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必须要与时俱进,对雷锋精神进行新的,符合当下形式的诠释和定义。

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需要正确认识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熏陶和新中国党和政府大力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种种是刻在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是我们身上不可磨灭的。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最终目的是 “雷锋事迹”不再是新闻热点和稀缺物品、社会不再对“雷锋事迹”侃侃而谈,但大众不谈雷锋却无时无刻不在“雷锋”——我们的下一代甚至可以不再对雷锋的名字和事迹耳熟能详,雷锋所代表的精神却依然在他们身上延续。雷锋精神中,艰苦奋斗是任何时代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而不是雷锋特有的。有人说雷锋精神的实质是互助互爱,但互助互爱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情感和精神,也不独属于雷锋。在雷锋那个时代,雷锋本人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的崇高和伟大,一定程度上是在特定背景下,被一个榜样的时代的传媒塑造的。可以说,雷锋精神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一个总结,它不属于雷锋,但是在雷锋身上得到完美诠释。

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需要将其细分为小点,与当下行为相联系。

随着时代变更,新时代的思想改变,在大多数80后、90后眼里,那个曾经活生生的雷锋已经相当模糊而陌生了。提起雷锋,在他们脑海中,可能只是品德教育课上偶尔被提及的一个名字,画册上永远年轻的灿烂笑容。很少有人去想雷锋和现实生活的关联,也很难理解这样一个影响过几代人的榜样,究竟意味着什么?到底代表着怎样的一种精神传承?为什么现在大家一听说雷锋精神就觉得好遥远,小朋友写作文过了几十年还是同一个套路:扶老奶奶过马路,捡到钱交老师……如何能破解这种僵局?我们需要将雷锋精神细化,比如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们献爱心;做事要坚定信念;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精……….新时代已经赋予雷锋精神更丰富的内涵,过马路、捡钱也是做好事,这并不是一个刻意的事情,我们要把它培养成一种生活习惯。其实,这些都是雷锋精神中的小点,但是将这些和现实联系起来,这样学习雷锋比空空的一句“学习雷锋”更具现实意义,更有可实施性。即使不提学雷锋,我们也可以做到在无形中学到雷峰精神。这样,雷锋精神才不会“落伍”。

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需要发自内心,而不能形式化。每年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三月也是“学雷锋活动月”,但我认为没有必要保留“学雷锋活动月”,将一个月份单独设定为“学雷锋活动月”,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如果具有广泛性和常态性,那么大家何必等到学雷锋活动月?如果在非学雷锋活动月雷锋事迹也很普遍,那么何必单拎出这个月份做学雷锋活动月?学雷锋,不只是3月而是在平时,只在3月学雷锋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这已经违背了雷锋精神的价值体现,好像是在履行所布置的任务,学雷锋,从一点一滴做起,急功近利的行为实在是抺煞了雷锋精神的意义所在。以前的雷锋被更多的赋予了政治色彩。现在提倡雷锋精神,应该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爱心。随着时代的进步,如果是向雷锋学习的,每天都可以,不只是一天这样虚伪的做法真正的善意是发自内心的,所以,弘扬雷锋精神、展示时代风采,不是一句口号、亦非某种符号,必须要心中有雷锋精神。做到“不谈雷锋而处处雷锋”。时至今日,我们需要、甚至更加迫切地需要保持和发扬雷锋的热爱和信念;但是学习的对象不能被局限在了雷锋这个人物代表的抽象精神,我们更应该因时而异、与时俱进。将雷锋精神落到生活中的实处,只有自己亲身去做了实事,不为功利,不为任务,只为了自己的责任,才会发现自己也可以是雷锋。用符合新时代的方法去弘扬雷锋精神,让社会的“雷锋现象”不再稀有。让雷锋精神同时代进步,更具有时代意义。

参考文章《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着力点》http://wenku.baidu.com/view/267f8dcada38376baf1fae20.html

《做传承雷锋精神的时代青年》http://wenku.baidu.com/view/ded418c2aa00b52acfc7ca24.html?from=rec&pos=0&weight=1&lastweight=1&count=5

《弘扬雷锋精神 做新时代雷锋》

7.新时代需要雷锋精神 篇七

一、雷锋精神的时代特质诠释

雷锋精神是雷锋在其短暂的生命历程中, 忠实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思想、高尚道德和济世情怀的集中体现。雷锋精神并未随着雷锋的离去而弥散, 这种精神穿透了雷锋所处的时代, 时至今日仍然散发熠熠光辉。

( 一) 雷锋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源动力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期盼和寄怀的愿景, 承载了全体华夏儿女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无上荣光的深情想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 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 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 我以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人民上下同心倾情共筑中国梦, 正是因为它唤起了中华儿女心中对国家最深厚而真切的感情。雷锋广为世人所称道的“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 最初就是出于雷锋为实现国家的富强而忘我的投入学习, 在其牺牲个人时间分秒必争的刻苦学习背后, 支撑雷锋的精神力量正是生生不息、奋发进取、永不止步的中国精神, 雷锋精神正是中国精神的最佳写照, 这两种凝练精神的背后所追求的乃是同一种力量, 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强大力量———中国力量! 这种力量不但在往昔激励着雷锋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也在今时鼓舞着中华各族儿女在党的带领下走向辉煌的明天。

( 二) 雷锋精神是党的独特优势的体现

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恪守着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革命情操, 他秉承的是共产党人时刻以实现人民群众的福祉为己任的利他主义情怀。在近代中国的晦暗色调中, 有着一抹亮色, 这就是心持济世情怀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坚持走群众路线, 永远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这一动因的指引下,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畏险阻, 走过重重阴霾, 战胜种种困难, 领导人民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 中国共产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但它百折不回, 以领导人民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为己任, 因而赢得了人民的真心拥护, 这既是历史的选择同时也是人民的选择。在坚持真理、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指引下, 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 “这种优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力量, 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法宝。”[1]雷锋在日记中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 “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 应该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 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雷锋始终坚持“在工作上, 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学习, 在生活上, 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这种高标准又同时近乎苛刻的道德自律正是源自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至上要求, 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优势的具体体现, 更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中国人民衷心拥戴的内在缘由。

( 三) 雷锋精神是大爱与奉献的共同体

雷锋这样描述他对幸福的看法, “什么是幸福? 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党员要培养和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时指出, “要学习雷锋同志的幸福感”。[2]幸福是最高的善, 个体所能体会到的最真实的幸福就是自身的善行, 它是“合德性的实现活动”, [3]是个体对生命的满足状态, 雷锋将人民的困难视为自己的困难, 将帮助人民克服困难, 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视为自己的责任, 他的幸福感来自于他在帮人民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了他内心的满足, 实现了他自身的使命。恩格斯曾经指出: “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 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 而且决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4]雷锋自始至终坚守着“爱祖国”、“爱人民”的至高信念, 这种大爱的精神使他抛却了“小我”的私利, 以毫无保留的至诚奉献践行着共产党人毫不利己而精诚为他人的一贯作风, 这种利他主义情怀与信念使雷锋为自己的生活增加了最崇高的内容, 又使他得到最大的满足, 所有这些都给他带来了幸福的感觉。

二、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解构

自1963 年3 月5 日, 毛泽东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 至今已经过去了五十年。在这半个世纪中, 雷锋精神的内在价值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观念的变迁而不断得以重构,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 呈现出每一个时代所特有的时代精神, 映射出每一个时代的特有内涵。在“中国梦”成为全体国人翘首企盼的终极时代梦想的当前, 雷锋精神所蕴含的弘德品质依然闪耀在现时代的价值传承中。

( 一) 雷锋精神的文化整合价值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雷锋精神所代表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它并非空洞流俗的宣教工具, 而是最为真善质朴的实践道德诠释; 它并未构筑起遥不可及的至高道德偶像, 而是以其淡然平和的道德风尚传承并感染着周遭的人群。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先进文化在引领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前行的过程中, 也不断消解着当前社会存在的诸如诚信缺失、价值观错位、功利主义至上等负能量文化, 以平和兼具亲和的文化传承方式, 实现大众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心认同, 并在雷锋精神的贯行过程中, 唤起大众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激发其主动投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热情, 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 二) 雷锋精神的道德引领价值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 绝大多数人的举动应该与共同的普遍的活动协调一致, 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 应当服从于已经确定的社会规则。道德同社会纪律的其他形式同时都履行着这样的调节功能。某个社会的道德首先要求行为的一定的内容、习惯上应当如何做, 即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道德风尚通过大众习惯的力量和普遍公认的并受大众维护的纪律的威力和社会舆论的威力每日重复出现在社会生活中。雷锋以其对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意义的正确理解, 即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成为社会道德榜样。雷锋精神在道德问题上的权威同雷锋自身的实际权力和社会地位没有联系, 而是一种成形于精神上的权威。这种精神上的权威不仅激励他人仿效自己的品行, 而且向他人提供现成的活动方式, 此种活动方式以道德风尚的形式普及于他人, 转变为多数人的道德行为规范, 并藉由此内化为多数人的个体信念, 成为个体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 这种基础能使个体对帮助他人和无私奉献的必要性与适当性作出内在合理解释, 从而有意识的来实现和强化此类行为。

( 三) 雷锋精神的行为导向价值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在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一些如“炫富”、“拼爹”等骄奢淫逸的行为, 也在近年随着媒体的曝光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这些问题的暴露, 足以说明在当前部分社会领域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行为价值选择偏差, 同时集体主义原则沦丧。集体主义原则是人的个人责任心的最高尺度, 每个人不仅对自己私人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负责, 而且对大多数人和集体的命运负责, 归根结底是对社会命运负责。但同时, 每个单独的人都要在周围人面前, 在他所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集体面前对自己行为负责。一个个体如果没有正确对待自己对集体所负有的责任心、未承认集体的道德权威, 他其实做出就是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在这种情形下, 应大力发扬雷锋精神的行为文明导向作用, 构建积极正面的行为价值体系, 为公众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参照, 使公众的行为合乎社会道德规范与审美规范, 并能够在社会实践中, 克制内心的“恶”, 以内心的“善”去指引自身的行为。

三、现时代雷锋精神的实现进路

在现时代, 对雷锋精神的学习和传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在于落实”, 要以契合时代发展特质的方式将雷锋精神的贯彻学习落到实处。

( 一) 把握精神内核, 推进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结合十八大报告的要求, 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学习, 不能以机械的形式化与表层化的方式对雷锋生前活动进行简单模仿, 而要在用心领悟雷锋精神的实质内核, 以及把握其在现时代所呈现出的独特价值的情形下, 采取积极有效的创新举措, 使对雷锋精神的学习和传承契合时代的面貌, 让雷锋精神继续成为人民道德前行的指引。同时, 在学习活动的理念方向把握上, 要克服形式主义的谬误, 避免“雷锋叔叔没户口, 三月里来四月走”的“运动式学习”的现象发生。

( 二) 宣传模式创新, 促使学习雷锋精神惯习化

雷锋精神出自民间社会, 最终仍要实现向民间社会的回归。因此, 在实现雷锋精神学习常态化的举措中, 宣传部门要正视公众的价值诉求, 选择合乎公众理解和接受范畴、生活化、平易化的宣传推广方式, 以便使公众不会将学习雷锋归结于外力的强迫, 让公众形成自觉的惯习化学习意识。使学习雷锋精神惯常化的原因在于: 通常每个人在分析情况、形成决定的过程中, 有时还需要作出自我强制的行为, 一经成为习惯, 完成该事项就毋需多加思索。就社会方面而言, 习惯是道德关系的一种因素, 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方式。共产主义习惯的培养过程不是简单的训练人们履行他们所接受的规则, 这个过程要求培养信念和自觉性, 然后使这些信念和自觉性变成习惯。

此外, 在具体的宣传方式选择上, 可以考虑在传统的以板报、条幅等传统宣传模式之外寻求突破创新。原因在于传统宣传模式的表现形式较为被动, 其宣传效果和宣传目的能否实现, 最终取决于公众是否主动呼应。同时由于传统方式已经实行多年, 难免因为公众对其产生边际递减效应而导致最终宣传无果。因此可以尝试借鉴当前盛行的微博、微电影、微拍等新型媒介方式, 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现时代社会节奏。

( 三) 创设认同机制, 实现雷锋精神普世化

普世价值并非西方专利, 但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彰显主流价值皆可归为普世价值。雷锋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精神, 其对个人主义的摒弃、对集体主义的拥护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普世价值意义, 因而对待雷锋精神应将之信仰化, 使公众对雷锋精神形成整体认同态度, 让雷锋精神成为社会个体的内心需要而非任务强加。信仰的来源有三方面要素: 即理性、习惯和启示。雷锋精神产生于上个世纪, 至今仍发挥其特定的时代价值, 足以证明雷锋精神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先进文化, 同时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此为其理性要素; 雷锋精神根植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 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之一, 此为其习惯要素; 雷锋精神在无私奉献服务他人的同时践行了个体的幸福感, 此为其启示要素。从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的观点看来, 调整个人行为的决定因素不是个人的意向, 而是那种依靠一定的公认的道德原则和标准的社会舆论, 因此, 在雷锋精神实现社会整体认同的情形下, 雷锋精神将成为社会的道德标准度量衡, 成为大多数人自愿遵守奉行的社会生活规则, 受到公众共同舆论的权威维护。

四、结语

当前, 中国梦是举国上下的共同追求,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物质文明建设的硬实力的提升, 更要借重道德、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设的软实力提升。雷锋精神正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精神的最佳写照,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由之路, 也是发扬雷锋精神时代特质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J].求是, 2012 (15) :3.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7.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 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20.

8.新时代需要雷锋精神 篇八

摘 要:新时代大学生雷锋精神的培育面临着自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挑战。高校培育雷锋精神,要拓宽普及路径,增强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系统认知;强化融入路径,提升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内在认同;丰富实践路径,助推大学对雷锋精神的自觉践行;完善管理路径,保障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

关键词:大学生;雷锋精神;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234-03

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培育雷锋精神无疑对于大学生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一、新时代大学生雷锋精神培育面临的挑战

(一)来自社会的挑战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和全面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矛盾日益凸显。随着文化多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趋于多元,部分人为了过分追求利益出现了价值迷茫、道德失范等不良现象。受市场经济社会各种消极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缺乏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缺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忽视了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传承,这无疑给新时代大学生雷锋精神的培育工作增加了新的课题。

(二)来自家庭的挑战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并且终生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基本群体,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和智力发展,还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当代大学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长期受到家长的关注和呵护[2]。但不少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孩子的教育过于偏执,重视孩子智力的早期定向培养,忽视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传统家庭美德教育和孩子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道德品行的养成,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形成了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生活中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利益和价值的实现,集体观念淡薄,团结协作能力差,缺乏关爱、理解、团结、分享和奉献精神[3]。他们将这些思想和性格自觉或不自觉地带入高校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影响了高校雷锋精神培育工作的过程和效果。

(三)来自学校的挑战

中学阶段,学校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盲目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雷锋精神的培育。进入大学后,雷锋精神的培育往往注重形式,忽视内涵,注重短期效应,忽视长远规划,学雷锋活动往往载体有限、内容单一,偏重程序性和表面化[4]。这使部分大学生存在对雷锋精神认知的误区,有的同学对学雷锋活动表面敷衍,内心抵触,有的同学把评优评先、活动加分或毕业求职作为参加学雷锋活动的主要目的,把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变成了现实功利主义的思想驱使,培育工作常常停留在传授知识与教育感化层面,雷锋精神未能真正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5]。

二、新时代大学生雷锋精神培育路径

(一)拓宽普及路径,增强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系统认知

雷锋精神是高校重要的德育资源,只有不断拓宽普及路径,丰富教育内容,将雷锋精神深厚的精神内涵与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成长成才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切实增强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系统认知,使其深入人心。

1.植入课堂教学,发挥主阵地育人功能

将雷锋精神植入课堂教学,通过普及宣讲,提升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系统认知,引导大学生建立完善的雷锋精神理论体系。教育内容上,注重由“高、大、全”向“本、真”的回归,巧用代表性案例,将抽象、深奥的理论变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事实依据,深化大学生对雷锋精神实质的理解;教育方法上,注重以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以启发式讲授法为主,灵活穿插运用讨论法、问答法、阅读法、教学互动法等课堂教学方法,增加大学生思考、研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上,可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像资料,增强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直观感受和感性认识;注重提高教师个人素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解决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困惑和问题[6]。发挥雷锋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性、理论性强,又有较强的故事性和感染力。

2.搭建新媒体平台,丰富宣传教育渠道

新媒体是指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它以其内容多元、终端多样、方式简单、互动性强、传播快速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青睐。培育雷锋精神要将新媒体作为雷锋精神普及教育的新阵地,构建多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平台。建立培育雷锋精神的专题网站,举办网上学雷锋系列活动,增强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知;建立学雷锋网络社区,培养选拔高素质的网络意见领袖,开展雷锋精神的学习、交流和探讨;建立微博、微信、短信平台,推出电子杂志、手机报,开展雷锋精神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大学生深化对雷锋精神的理解[7]。

(二)强化融入路径,提升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内在认同

雷锋精神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只有使大学生在系统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对雷锋精神的内在认同,才能使其建立共同的理性信念和价值追求,成为雷锋精神的自觉践行者。高校雷锋精神的培育应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优势,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受到熏陶,行为得到规范。

(1)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开展学雷锋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寻找身边的感动”摄影图片展、以传承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朗诵、辩论、征文、访谈等活动,鼓励大学生拍摄爱心电影、社会公益微片段、公益纪录片,使大学生在喜闻乐见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中接受雷锋精神的洗礼。丰富载体,拓展空间,以党、团、班级组织为载体,开展学雷锋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以社团为载体,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学雷锋特色社团活动,使大学生在基层校园文化活动中探索雷锋精神的价值和内涵[8]。

(2)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合理布局建筑、雕塑、路标、花草等物质实体,科学规划校园文化长廊,悬挂雷锋画像、雷锋语录板等,将雷锋精神蕴含的精神品质融入到物质实体中,让大学生在优雅和谐的物质文化环境中感受其蕴含的人文价值。将雷锋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奉献、敬业、创新、创业精神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有机结,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营造爱党爱国爱校、勤奋学习、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要求党员、干部、教师带头践行雷锋精神,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先进典型的评选和表彰活动,充分利用校报、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营造学雷锋良好舆论氛围,让大学生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自觉汲取营养、汲取力量、提升境界。

(三)丰富实践路径,助推大学对雷锋精神的自觉践行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只有将对雷锋精神的认知、认同转化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才能真正引领大学生成为雷锋精神的传承者[9]。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学雷锋活动的延续和深化,是雷锋精神培育的重要实践途径,它可以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雷锋精神的实质,培育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精神力量[10]。

(1)拓宽渠道,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雷锋精神。加强学雷锋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把实践教育活动做到品牌化、专业化;结合雷锋精神时代主题,与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建立大学生学雷锋社会实践超市,实施长期与短期、假期与日常、个体与团队“三结合”的社会实践运作模式,使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11];坚持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化设计、项目化实施,优化团队功能,把传统实践手段与新媒体渠道相结合,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大学生在真诚服务社会中践行雷锋精神、实现自身价值[12]。

(2)拓展平台,引导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践行雷锋精神。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和工作体系,健全志愿服务队的招募、培训、管理、评价和激励机制;联合政府民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校外媒体,为大学生建立适合多元化需求的长、中、短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库,建立志愿服务“爱心存折”制度,实行项目化管理,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和水平;结合大学生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策划、组织、实施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大学生公益创业和校企合作平台保障经费来源;依托公益联盟合作,加强志愿服务资源、优势互补,增强实效性,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引导大学生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雷锋精神有机结合,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感悟雷锋精神[13]。

(四)完善管理路径,保障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

雷锋精神的培育,不仅需要实践大学生的自觉意识,更需要加强领导,科学组织,制定政策,完善机制,用科学的管理和完善的体制保障高校走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发展道路[14]。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委指导,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团委牵头,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联动机制,将雷锋精神培育融入大学生政治建设、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其次,建立理论指导机制。成立雷锋精神相关的研究机构,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为雷锋精神的培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第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完善的考评制度,将雷锋精神培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团支部工作和大学生综合测评的考评体系,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建立检查和奖惩激励机制,在大学生评优评奖和选树典型中,将学雷锋活动作为重要条件,大力褒奖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热心公益等具有富有雷锋精神的大学生,对有明显道德失范行为的大学生进行惩戒。第四,建立创新机制[15]。变管理约束式为融入服务式,变说教灌输式为沟通互动式,变各自为战式为组合团队式,结合学生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创新雷锋精神培育的方式方法[16],增强学雷锋活动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参考文献:

〔1〕潘讳,李真军.以弘扬雷锋精神为途径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94-96.

〔2〕金卫东.“新一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学校支持研究——基于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的案例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任艳华,袁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90后大学生家庭教育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21(6):98-100.

〔4〕任园园.当前中学雷锋精神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洛阳:河南师范大学,2013.

〔5〕邓雄峰.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弘扬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6〕黄玲.浅谈技师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策略[J].企业导报,2012(1):232-2133.

〔7〕段莹.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7):36-37.

〔8〕李长春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03-03.

〔9〕李祖超,聂飒.基于弘扬雷锋精神的榜样教育创新[J].中国德育,2012(10):48-52.

〔10〕黄红艳.雷锋精神与志愿精神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3.

〔11〕徐艳兰.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12〕何周华.将雷锋精神融入医德教育的探析[J].广西教育,2015(3):29-31.

〔13〕翟翡,吴卫卫.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弘扬雷锋精神的意义及路径[J].党政干部学刊,2015(5):55-59.

〔14〕彭蕾,孙波.对推动高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2(4):7-12.

〔15〕刘春福,关云虎.高校党建推动雷锋精神常态化建设研究述评[J].理论观察,2014(4):40-42.

〔16〕朱秋.大学生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10(01).

9.新时代雷锋精神话题作文 篇九

到了桃花园,我们一行人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以组为单位四散开来,边捡垃圾边欣赏桃花。

桃花粉艳艳的,一大片一大片的,花瓣舒卷,五片花瓣都微微弯成弧状,轻轻颤抖着,吐出一根根粉色的花蕾。桃花树就像穿上粉色的纱衣。一根根伸出的枝条,在争相比美,带着千姿百态的桃花,默默的为美丽的春天奉献出一片独属于自己的色彩—微笑着绽放的一朵朵桃花。

我不由得看呆了,突然被拍了一下肩膀:“快捡垃圾呀!”我才后知后觉地开始捡起了垃圾。

我用敏锐的眼光四处寻找着,可就是发现不了一个垃圾,只好默默地跟在小组的后面,陶醉在美景之中。我们走着走着,眼前的景色焕然一新—梨花!梨花是白色的,小小的,五个花瓣。花小巧玲珑,就像少女纯洁的脸庞一般,和风用轻柔低缓的声音交流着,那么素净与淡雅,多么神圣啊!

大多数人都只观赏桃花,而不观赏梨花,我们收获的垃圾非常少,王老师也来了,让我们集合,准备回班了,还做了一个垃圾评比呢!我们组拿了一个第三名。

10.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作文字 篇十

五十年后的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们新一代的雷锋精神仍然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

7月2日,杭州滨江金海岸小区,两岁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台,接着被窗沿挂住,随时有坠落的可能,这可是10楼,楼下的邻居都惊呆了,坚持了一分钟左右,妞妞还是掉下来了,说时迟。那时快,刚好路过这里的吴菊萍踢掉高跟鞋,张开双臂,冲过去接住了妞妞,成为20中国最有力的臂膀----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经过多次治疗后,肿瘤扩散至脑组织,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他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其中一个人是身患尿毒症的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年仅12岁的小何玥因为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他死前的遗愿被称为“最美遗愿”

张丽莉女28岁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

20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边的客车,因为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面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车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碾过去……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苏醒后的丽莉老师第一句话就问:“那几个孩子没事吧”?这个28岁的中学老师他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播撒下的大爱的种子,必将被无数的奔跑接力,从黑土地传向四面八方。

罗阳:用生命托起战机的航空英雄。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周月华。艾起:残疾乡村医生夫妇。20多年爬遍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内5000多村民带去医疗服务。

李文波:守礁二十年的`南海卫士。“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公交车上,当我庆幸还有最后一个座位时,随后上来一位老奶奶,我连忙说:“奶奶,您坐”。

一桩桩,一件件,各行各业,数不胜数。

为了让雷锋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为了让我们身边的活雷锋不断涌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在此我代表四年级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要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要学习雷锋的助人为乐精神;要学习雷锋的集体主义精神;要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

11.改革开放时代更需要鲁迅精神 篇十一

前些时日,以精简中学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为由头,又引起一场如何评价鲁迅的论争。其实,不管怎样的“城头变幻大王旗”,对鲁迅的“发难”从未歇息过。窃以为,这种论争永远不会停息,就像“孔子的兴衰”一样,“千秋功罪,谁人评说”?还将争论下去。一个人能让人不忘,正体现他思想的价值。

鲁迅这个名字,意味着解放思想,针砭时弊,傲视权贵,无所顾忌。

作家邵燕祥先生曾这样论述:“对今天的读者来说,特别是青少年,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了解,不容易进入鲁迅的世界。普及鲁迅的工作比普及钱钟书要迫切得多,可行性也更大一些。鲁迅的悲哀就是他没有速朽,他抨击的时弊,今天十倍百倍地膨胀,甚至恶化,所以鲁迅的文章还继续富有生命力。”

学者钱理群教授认为:鲁迅和胡适最根本的区分就在于,鲁迅是体制外的、坚持批判的立场,胡适是体制内的、惯用补台的方法。胡适,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维护体制的,而鲁迅要推翻一个旧世界。凡是压抑人的,不管来自哪一方面,鲁迅都要反抗。“鲁迅批判立场的彻底性,正在于他的批判首先是指向自己的:他不仅不能容忍对他人和自己的一切奴役,同时也警戒自己,不要去奴役他人。”

当鲁迅“被加入了左联”,他依然如同过去一样地反对专制主义。“鲁迅与周扬等人的矛盾就是因为周扬他们那一套作风是带有专制主义色彩的。”在鲁迅的笔端,周扬是“深居简出的元帅”、“文坛皇帝”、“轻易诬陷别人为内奸、反革命”、“拉大旗、做虎皮,包着自己会吓唬别人,小不如意就依势定人罪名”的“奴隶总管”。尽管如此,鲁迅先生还是平心静气地寄予希望,“自然,周起应也许别有他的优点,也许后来不复如此,仍将成为一个真的革命者。”

鲁迅在《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那篇文字中说,“无产阶级专政不是要杀人,尤其不是一个批评家拿起笔来就判处一个诗人死刑的。”简言之,其实就是一句话:“革命是并非叫人死,而是要人活的。”这样的简单道理,时下的一些“左派革命家”也还不明白,轻则封杀言论,重则请君入狱。以势压人,难让众人心服。

鲁迅与对手战斗,仅局限于思想“斗争”和对人格的判断,都是精神层面的,给对方戴的帽子也不过是“洋场恶少”、“丧了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之类的形象符号。而对手给鲁迅的“冠名”,诸如“反对基本政策”、“拿卢布”,甚至要求“实际解决”,对这样一些仰仗体制内杀人权势的恐吓,“由无理到无能,再到无赖,甚至于无耻”,先生只能用“白眼球”蔑视看他们,嗤之以鼻。

据悉,毛主席在生命最后的岁月,还在用放大镜阅读大字本的《鲁迅全集》。他曾经对高级干部说:“我劝同志们看看鲁迅的杂文。鲁迅是中国第一圣人,中国第一圣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我是圣人的学生。”圣人者,思想可治国兴邦之谓也。

在那风雨如磐的岁月,一篇《纪念刘和珍君》留给后人,“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将把屠夫们的“业绩”永远印在“历史的杀人犯”的名录中。“为官帮忙,为商帮闲,如果主子作恶,也就是帮凶”。

12.雷锋精神时代内涵 篇十二

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勇前进。半个世纪过去了,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我国涌现出无数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他们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集中体现为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把帮助别人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这种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重要体现。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活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需要通过为他人服务体现自身的价值。社会越是现代化,对人的这种要求就越强烈。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熏陶、感染了一代代革命者和建设者,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只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发扬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人们才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更深刻的理解,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以人民利益为重;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当前,要营造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应教育引导人们自觉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把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雷锋无论在哪里都能自觉服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精益求精,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工作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不仅是谋生的手段和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发挥自身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我们做好工作,就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铺路搭桥。在新时期,改革开放为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合理流动创造了良好环境,为个人施展才华和抱负提供了广阔天地。我们应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把个人理想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的选择和社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发挥积极作用,不负人民、不负时代。

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雷锋不仅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且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在学习和工作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体现了一种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表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表现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科技和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科技和文化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要求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应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大力推进制度,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在雷锋精神丰富的内涵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是一个重要方面。

13.学习新时代雷锋精神心得体会 篇十三

雷锋精神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我为人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拥有这一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的事业,正确的教书育人,以及确立工作严谨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是一种对事业全身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奋斗的动力,以及事业成功的保证,教师的职业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看作个人谋生的手段,那它永远也得不到成功。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认真负责,工作严谨是教师的需要,是道德责任感的体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干一行,爱一行。

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雷锋精神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内涵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向雷锋同志学习,就要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将学习活动常态化。要结合个人实际为民服务、服务文化繁荣、服务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生活。要在生活中主动帮助别人、助人为乐,用实际行动促进团结友爱、从善如流、诚信包容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上一篇:遭遇“猛虎”老师作文350字下一篇:这个母亲节的小学二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