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作业(13篇)
1.中国历史地理作业 篇一
最新初二历史寒假作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
C 开国大典时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
2、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开国大典 D 西藏和平解放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A 毛泽东 B 朱德 C 周恩来 D 刘少奇
4、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约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下列事件,为建立新中国进行准备工作的是 A 开国大典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重庆谈判 D 西藏和平解放 6、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方代表仅能看到的北京建筑是
A 天安门城楼 B 人民大会堂 C 人民英雄纪念碑 D 毛泽东纪念堂
7、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中 国国旗的会议是
A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八大
8、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通过的
A 国旗 B 国歌 C 国徽 D 首都
9、我国最早采用公元纪年是在
A辛亥革命时 B 新中国成立时 C 中华民国时 D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
10、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 巨变。1949年,居住在北京成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A 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B 康、梁组织公车上书 C 慈禧太后仓皇出逃 D 开国大典
11、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A 火烧圆明园 B 五四运动 C 七七事变 D 开国大典
1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是 A 1949年10月、北平B 1949年9月、北京 C 1949年9月、北平D 1949年10月、北京
13、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14、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A 三大战役 B 渡江战役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西藏和平解放
15、今年(2007年)是西藏解放多少周年 A 53年 B 54年 C 55年 D 56年
16、我国西藏地区和平解放标志着 A 祖国统一 B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 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纪元 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1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歌是
A 《黄河大合唱》 B 《 大刀进行曲》 C 《义勇军进行曲》 D 《毕业歌》
18、在新中国成立大典时毛泽东同志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的第一句话是
A “中国革命胜利了” B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 国民党政府的垮台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20、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 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B 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C 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D 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最新初二历史寒假作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中国历史地理作业 篇二
我认为作业布置可分为三类: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复习(练习)。鉴于历史学科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更适合以第三类形式推行。
一、紧扣教材内容,关注社会热点
教师布置作业应注意紧扣教材知识点,关注社会热点动态,紧跟最新时事导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以七年级下册《农村包围城市》一课中的“长征”为例,在让学生学习与认识长征之不易,长征之伟大后,结合“2006年长征胜利60周年”这一史实,引导学生关注纪录片“重走长征路”“感动中国2006年度十大人物评选”等电视节目,布置课外作业:“你如何理解长征精神?你认为今天仍需要这种精神吗?请说出你的理由。”在作业中,很多学生写得很好:“也许时代在变,越变越繁华,但这种长征精神永不落伍。艰苦奋斗是磨练一个人意志的必经之路,而千万颗高尚的爱国心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
二、衔接教材内容,放眼大千世界
教师布置作业应注意衔接教材知识点,放眼大千世界,引导学生广开思路,转换视角,活跃思维,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以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的形成》一课中的“南北房屋”为例,我在引导学生探究南北房屋差异及造成差异之原因的基础上布置作业:找一找现实生活中这两类房屋的影子或构造原理,画一画你梦想中的房子。学生所收集的资料显示其关注点从中国放眼世界,资料类别从图片到邮票,内容丰富多彩。在后一项作业中,学生不仅构思奇妙,且文字说明详细。
三、立足教材内容,深入教材难点
教师布置作业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需求,在课上针对大部分学生的认知需求进行知识解惑,在课后则针对思维度更深、知识面更广的学生,推动他们在立足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难点能有深入的思考。
以八年级下册《冷战》一课为例,练习册上有一漫画题:“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要求思考:“漫画右边人物衣衫褴褛有何含义?”若根据教材内容与此年级学生的大体认知水平可得出“欧洲经济濒于崩溃”的回答。但倘若挖掘其深层次内容,则另有深意。我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漫画中的信息进行深入挖掘,思考其用意。其实,就近考虑,此作业完全超纲,但就远考虑,此作业可训练一种思维方法。令人振奋的是有个别学生的作业完全超乎我的预料,以下是一位学生的答题原文:“我认为有多层含义:一是表现了当时欧洲经济的破败情况;二是可以从此图明显看出,这个人预示欧洲将被分成两半,预示东欧与西欧,而一半甚至在衣服上出现了星点,并穿上了新皮鞋,预示美国对西欧的援助;三是从另一半上可以看出这个人衣衫褴褛,喻示东欧并没有接受援助,还受到了苏联的影响;四是从那个人头上的问号可以看出欧洲对美国的援助仍持有怀疑,致使后来欧洲决定一体化。”我们暂不谈论其分析是否合理与严谨,仅从其考虑问题的视角与思维的深度,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十分出彩了。
四、纵观教材体系,契合主题教育
教师布置作业应关注学校的主题教育,推动学生对学校主题教育的参与和深入,同时兼顾复习教材知识与整理教材体系。
3.怎样布置初中地理作业 篇三
【关键词】教学;初中;地理
一、作业内容要生活化
地理新课程的理念是要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有用的地理。地理内容从根本上来说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侧重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如:认识生活环境、适应生活环境、保护生活环境、享受生活环境、天气与气候、地形、河流等,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生存能力的地理知识。要善于与地理课本上的知识紧密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部分的作业,不能仅仅封闭在课本内,而应该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同学们能够亲身感知到的鲜活的信息来充实,补充教材提供的知识,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在地理作业的布置上,要让作业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当作业完成后有可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例如,在学习我国的自然环境类型多样的气候时,联系实际,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可连续几天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上的天气预报节目,或手机上的天气信息等,并且认真做好记录,让大家讨论当地的天气情况,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及生活。让学生绘制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图,使学生初步掌握相应的技能,特别是冬季一月让学生根据天气预报,把我国从南方海口到北方哈尔滨,以及之间的武汉、北京等城市的气温记录下来,制度一个旅游计划,特别是要准备什么服装?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这样的作业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也乐意去思考,对教育内容加深了记忆,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绘制分析的技巧。
二、布置作业要具有实践性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应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让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模型、绘制平面图、野外考察等,把单调的作业变成学生自己有声有色的活动,这类作业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手脑并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来体会、巩固学习的知识,这样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用小塑料球制作地球仪,1)用蓝色笔在小球上划出南、北极和赤道,并且每隔30度画一条经线和纬线。2)用红色笔标出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3)用不同颜色表示出低、中、高纬度地面的范围。4)在南、北两极点各钻一个小孔,用铁丝为地球仪制作一个支架。运用自制的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说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极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在自制的地球仪上,说出经线、纬线及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据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就是对学习知识的运用,从而更加巩固了所学习的知识。
三、布置作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我们教师应掌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的布置难度要适宜,分量要适中,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及要求不同,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每一个知识点应设计出难易不同、数量不同的练习题,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数量以及不同层次的作业,还要根据地理课所安排的学习时间、自习时间的比例,来安排适量的作业,作业的难易程度以及数量应以一般学生的水平为标准,让学生在完成地理作业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乐于学习,最终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四、作业布置要有灵活性
地理作业的布置要灵活,不能布置一些课本上的知识点,让学生机械地抄写,这些流于形式的作业是不可取的。教师平时应广泛地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及平时积累的其他资料,搜集、查阅、筛选相关的最新的地理信息,从中选取合适的材料来补充完善作业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最近一次较大的地震为材料,让学生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御防,并让学生从报纸、互联网上收集材料写一篇文章,介绍地震前常出现哪些异常现象,当地震发生时应采取哪些正确的自我保护应急措施。通过以上这些作业,使学生明白相关的地理知识与原理,全面完整地去理解地理现象,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时效性。
五、作业布置要有综合性
在一节或一章内容学习结束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所学的进行系统的总结,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题型,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但侧重点不同,让学生自己去编设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全班同学根据这一章一节的学习内容,每人出一套综合考试卷,并附上标准答案,试卷可在班级同学之间交换完成,考后准出题准阅卷,会收到很好的复习效果。每位学生会认真复习,查找资料,综合分析,设计题型,编写答案,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大大地提高。
我们正值新课程改革时期,时代要求我们每位地理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主动探索,让每一次地理作业都能发挥出奇特的功效,都能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都能给学生思考的机会,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丰富知识,感受幸福。
【参考文献】
[1]徐敏.小议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6期
4.中国历史地理作业 篇四
一、选择题
1.夏朝开启了“家天下”局面。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A.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 C.实行禅让制
B.分封制
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解析: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实质上反映了“家天下”局面的形成,故选D项。答案: D 2.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解析: 本题抓住关键信息: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它体现了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答案: B 3.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C.禅让制
B.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
解析: 从材料中“戎”“从”可知诸侯的义务,“王”“国”“侯”等反映了古代的分封制。
答案: B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据此判断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A.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C.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
B.形成森严的等级秩序 D.目的是为了拱卫王室
解析: 由“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答案: C 5.《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 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B.宗法制的基本原则 D.兄终弟及的传统
解析: 材料大意是:“微子启虽然年长,但他是庶出,不能继承王位;纣王虽然年幼,但因为是嫡长子,所以继承了王位”。这反映了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答案: B 6.歌曲《我的中国心》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A.宗教信仰 C.血缘关系
B.财产制度 D.政治态度
解析: 根据材料中“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可知,血缘关系成为维系我国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而宗教信仰、财产制度和政治态度则与材料信息的要求不相符。
答案: C 7.(2016·湖北江陵县一中高一上期中)《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解析: 题干中涉及了宗法制和分封制两种制度。C项是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特点进行概括的结论,符合题意;A项只涉及分封制;B项只涉及宗法制; D项只涉及礼乐制度。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廷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材料三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白虎通·宗族》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1)材料一是中国古籍中出现的人名,这些人名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商周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有关?
(2)观察材料二图示,你能解释这一制度中涉及的核心概念“大宗”“小宗”吗?基于这一制度,西周社会把整个统治阶级分为哪几个等级阶层?
(3)概括材料三包含的主要思想。说说这一制度对于巩固西周王朝统治的作用。解析: 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中反映的宗法观念,指出与宗法制有关。第(2)问应注意分析材料二指出大宗和小宗的关系。第(3)问应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周为确保大宗地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1)观念:宗法观念。制度:宗法制度。
(2)解释:凡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称为大宗;嫡长子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等级阶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
5.中国历史地理作业 篇五
课
《美国内战》
作业设计
学段
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标
要求
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
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通过绘制时间轴,掌握美国内战的基本史实。
2、通过分析材料,理解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内战的联系。
3、通过评价林肯在内战中的主要贡献,理解统一在国家发
展中的作用。
设计思路
本次作业从知识强化、能力提升和综合运用等多维度分
层次进行设计,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需要,增强历史课程趣
味性。
作业实
施策略
菜单式作业(要求:基础巩固作业全体学生当堂完成,能力
提升和综合运用作业课后任选
1—2
个完成。)
一、基础巩固作业单
1.熟记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并绘制出美国内战过程的时间轴。(开始、初期、转折、结束)
开始
初期
转折
结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
2.下图是漫画——《奴隶制的扩张》。这幅漫画形象地
反映了
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的无法调和。这一矛盾的焦点是
()
A.西部开发的问题
B.国内市场扩大问题C.黑人奴隶制存废问题
D.美国领土扩张问题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学会根据题意及图片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美国内战中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
166
个,达到
12.6
万多。其直接原因是()
A.独立战争爆发
B.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C.法国大革命推动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历史
解释”的核心素养。
4.“经过内战,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
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这句话反映美
国内战的性质是()
A.摧毁了英国殖民统治
B.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C.民族解放战争
D.保留旧制度,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5.材料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
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1858
年时林肯的一次演说
(1)
材料中“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是指哪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2)该材料反映了林肯作为总统,他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能力提升作业单
1.以下对
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x。
①北方工业发达,希望提高关税()
②南方希望多出口棉花,换取廉价工业品()
③北方主张在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建立蓄奴州()
④南方主张在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建立自由州()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唯物史”的学科核心素养。
2.读图,回答问题。
(1)
图一中
美元纸币上的历史人物是谁?简述他对美国历史的贡献?
(2)
图二中
美元纸币上的历史人物是谁?简述他对美国历史的贡献?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通过识图,初步学会对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
3.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
革命的战争开始的….材料二
…
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材料三
如果美国在19
世纪
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
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摘自《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伟大的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哪次战争?
(2)材料二中所说的“两种社会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
(3)历史学家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的美国历史上的两次重大
事件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你是怎么看的?
(4)结合材料,请你简要归纳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建立不同史事的因果联系。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综合运用作业单
1.制作本课美国内战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强对核心知识的理解。
2.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
80~120
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
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设计意图】考查国家的统一。通过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作业
展示
(见附页)
效果分析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校教学更加注重作业的“质而非“量”,基础巩固类作业学生们几乎都能完成,能力提升类作业第三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稍有难度。综合运用类作业需要学生把本课知识进行整合并输出,既动脑又动手,能
力层次升级。本次作业设计整体上学生们以图叙史,形成历
史认识,能够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
问题能力;实践情境,提升学科素养。
案例反思
针对有些学生审题不清不能正确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
及部分学生单纯重视图画却忽视知识结构构架等这些薄弱
之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训练:如帮助学生
提高分析史实的能力,继续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断
创新作业设计,落实“双减”、保质减量,让学生感受学习的魅力。
”
6.历史作业 篇六
教师要用爱心去育人,努力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使教育有针对性、实效性,使师爱在教学中得到升华。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在教育过程中,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体现这种师爱呢?
首先,“走进学生心灵,善解其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得到学生在感情上的接纳,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进行换位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一些问题,这样才能保持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真实的心里世界”。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在沟通中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多提供一些让学生“说理”的机会,使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
其次,理解就是深入到对方内心世界中,把对方的情感转化为自身的心灵体验。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思想特征、个性差异,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感情脉搏,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作为班主任,如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处理学生冲突时意气用事,不能理智对待,会造成了师生之间的感情隔阂。教师如果缺乏对学生的理解,不懂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好所求、所作所为,其教育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是知得其反。没有理解,就谈不上尊重;没有理解,徒有关怀和责任感的爱是盲目的,而盲目的爱常常无效而有害。理解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第三,“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他的尊重,而是简单粗暴的说教。”“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接受教育的方式,而在他们的个性特征中,有一点是相通的、具有普遍性的,那就是他们都强烈地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想法,以及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如果没有了尊重,关怀和责任就有可能蛟变为支配和占有。
第四,师爱是教师对他热爱的学生的成长的主动关注;师爱是在细微之处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无微不至的爱,缺乏这种主动的关注,就不是爱。教师为人师表,用自身美的形象、美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这是一种无声的爱。学生免不了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有人说,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教师不能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来校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压服这些“学生”;学生犯了错误,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虚心接受你的教育,不能伤害其自尊心,而是给予其更多的宽容。必要的理解与宽容,有利于淡化教育的痕迹,形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真爱无痕。
第五,“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案例《晨光中,我的办公桌一片灿然》中,对朱筱文上网吧紧盯不放,是“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含蓄的批评、殷切的期望和真诚的帮助,从而培养他们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愿望及能力。
7.小议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 篇七
作业是学生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训练思维、增强体验的的重要途径, 也是教师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 作业的设计, 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 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但实行地理“小中考”之前, 地理学科被列入“小三门” (历史、地理、生物) 的行列, 作业以课堂作业为主, 规定必须在课堂45分钟内完成, 课后不留任何作业。遵照此要求地理作业仅以课堂上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的内容为主, 这样的作业形式单一、容量小, 没有层次性、创意性, 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与个体需要, 另一方面也不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 会产生学生厌学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缺少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前因后果, 学生不能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能完成课程标准中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但是地理作为考查学科绝不是要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地理“小中考”后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 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能力, 这就要求一线地理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进行必要的改进、改革, 必须打破原有落后、陈旧的作业方式。
二、地理作业设计的方法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我校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模式, 借助这个课改平台, 笔者对地理“小中考”的地理作业进行了以下改进尝试。
1. 在作业的完成时间上, 可以分成:
(1) 课堂预习:我校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 导学案的导学部分要求学生做好新课的预习, 完成相应的习题。这部分内容是提纲挈领式的, 大约花费学生5~10分钟的时间。 (2) 课堂训练:新课内容学习结束后, 当堂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训练部分。这部分内容旨在巩固新知, 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大约需要花费学生5分钟的时间。 (3) 课堂巩固:地理“小中考”强调地理知识的基础性。虽说强调基础性, 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 但是对学生应知、应会的主干知识还是需要记忆或者是理解性的记忆。如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世界最高的山峰、高原等世界之最的地理事物, 中国的陆地面积、行政区划的等级、省级行政区划的数量等这些需要识记的内容, 我会在每节课结束前5分钟向学生重申, 然后在下节课时作为复习内容要求学生听写。学生只需写出作为关键词的答案。只需花费学生3~5分钟。
2. 在作业的完成形式上, 可以分为:
(1) 对待了解性的知识:如:我国陆地面积、行政区划的等级、省级行政区的数量等, 应加强知识点的记忆、背诵, 及时巩固。利用每节课的前面5分钟当堂听写上节课所学的主干知识、考点, 并及时反馈。 (2) 对待理解性的知识:利用课堂时间充分发挥班级合作小组的作用, 组内成员之间合作、探究, 寻找共同的解题方法。如果小组内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再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及教师的及时点评、补充使问题得到解决, 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地理图像、图表是地理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业考查试卷的设计中, 强调对地理读图能力的考查, 试卷中提供了地理统计图表、区域地图、景观图等多种形式的图像、图表和资料。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加强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以及利用图表资料等解题能力。 (3) 对待应用性的知识:根据教学的需要, 经常布置一些游戏类、制作类、调查类、展览类的作业。比如, 学完中国的行政区划后, 分组进行省级行政区的拼图游戏比赛;学完经纬度以后, 用乒乓球制作一个小地球仪, 标出北京、南京的位置;学习世界区域地理过程中, 可结合世界环境日举行一次手抄报展览;学完中国的土地资源以后, 布置一份调查作业, 调查本乡土地利用和保护状况。在学完中国水资源后, 设计了与父母共同制订家庭节水计划的题目。在学习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发展过快带来的问题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角色扮演的开放题:怎样才能解决城镇化发展过快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协调好人地关系呢?角色扮演:请几个同学分别扮演港商、工人、市长角色来谈谈自己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和城镇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三、改进地理作业设计的收获
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布置的作业多为书面作业, 单调的作业学生感到乏味, 从而使部分学生厌恶作业, 为应付老师检查, 部分学生常用的手段就是抄, 这样的作业增加了学生负担, 没有任何效果。我们应该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 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布置不同的题目, 或与社会热点相结合, 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地理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 学之有趣, 用之有味, 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 从而提高地理兴趣, 保持学习的动力。
2. 培养学生地理能力。
应用性的题目作为开放性题, 答案不统一, 往往存在着多方面性, 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应变性、发散性、独创性。在讨论推断可能正确的答案时, 使学生能进行创造性复合思维, 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使学生的个性素质和科学思维素质得以提高, 并形成学会求知的素质。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在布置作业时, 多设计一些联系社会实际的问题, 有意识地鼓励、引导学生广泛吸纳各种新知识、新信息, 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学会运用地理视角去分析实际问题, 解决具体问题。
8.如何设计有效的地理作业 篇八
地理作业初中有效性一、什么样的地理作业才是有效和高效的
从地理教学的角度看,地理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但是,种种原因导致有些教师对作业认识产生偏差,认为作业做的越多就越能应付考试,提高考试成绩。大多数教师搞“题海战术”,无味的重复,偏题、怪题层出不穷,甚至有个别教师把“罚抄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学生叫苦叫累,教师叫烦叫重。于是,作业成了“令人头疼却必须做的辛苦差事”。因而,我在长期的地理教学中对“什么样的作业才有效、高效”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1.作业,只有在适当、适量和适时的时候才会有效。那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切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知识建构原理的练习、作业,那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取性、创造性的练习和作业,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巩固、强化和拓展的练习价值,才能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的学习要求,对作业进行预设,分重点内容摘抄(课本为主)、图表分析(填充图册为主)拓展提高(地理配套练习册为主)三个部分,紧跟教学进度,精练试题,由易到难,分步完成,学生感到作业量适中,易完成,准确率高,有成就感。
2.作业内容要有趣味性、开放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有效性是我们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作业也一样,只有学生在付出劳动的时候有了收获、有了提高、有了进步,才能激发作业的兴趣。学生喜欢贴近生活、形式新颖、开放性的作业,教师要把地理作业融入生活,同时把题型设计得符合中学生兴趣特点,以增添学生做作业的情趣,有利于学生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去观察、思考、分析与解答,提高他们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学习《西亚和北非》时,我抓住学生对热点问题易关注的心里特点,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组阿拉伯人的生活图片或媒体视频,然后观察思考下列问题:
(1)你知道图片中人物的人种、民族、宗教信仰、语言吗?
(2)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什么地区?其服饰与所在地区的环境有何关系?
(3)你知道西亚、北非地区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备受世人关注的原因吗?
问题很贴近生活,教学中,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轻松愉快的获取新知识。
3.把作业的选择权还给学生。过去,我们让学生完成作业的时候,基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所以导致了部分学生对作业不能做,也不喜欢做。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拿到作业以后,自己不能做,就干脆不做,去抄。有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看到作业太简单了,就没有兴趣做,为了应付老师,干脆还是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位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这就说明,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智力特点,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我在作业的设计中作了大胆的尝试,按7∶2∶1的比例。所谓的7∶2∶1是这样分配的:“7”是基础题大家都要完成;“2”是针对重点、难点拓展拔高让地理成绩较好的同学,“1”是尝试链接中考题让激进的同学。通过地理作业选择权的变化,激发了学生作业兴趣,基础差的学生不用每天忙于抄作业,基础好的学生做一些有难度、挑战性比较大的题目,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做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如何设计有效、高效的地理作业
作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目标明确、方向准确、切中要害,难点问题要有变式训练,组题要有梯度。错误率高要有纠错练习。因此,我们设计了以下几种作业类型:
1.发挥地理知识和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设计学生易感悟的预习型作业
传统的地理作业只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复习、巩固和提高。其实,地理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留预习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培养学生以教材、地图册、网络等为主要资料来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一类作业应选取立意较新、情景新且紧扣重点的基础题,让学生在预习课本,了解考点知识结构及体系的过程中尝试训练,找出自己疑惑的问题所在。例如,在学习《非洲》一课时,让学生提前观看《人与自然》,初步了解热带、稀树草原、肉食性动物、草食性動物、雨季旱季等知识点的链接。
2.课堂和课后,针对大多数学生设计基础型作业
在课堂上和课堂后,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些与上课内容基本一致的作业,作为巩固和检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手段,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基础型的作业,即是主要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本身掌握程度而设计,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任务,全体学生都应达标。
3.课后,针对“吃不饱”的学生设计拓展训练型作业
在课堂教学后适当地给学生留一些提升题,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这主要是针对优等生“吃不饱”而设计的,它可以成为自选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定,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完成和掌握。但教师要适当的进行讲解,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为今后的学习开阔思路。
4.课堂和课后,针对中考为学生设计的链接最新的中考综合型作业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走向社会,多渠道、多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5.针对考后的反思纠错设计变式训练作业
平时的测试卷,无论试题怎样好,其考查的知识点都是非常有限的。若在讲评试卷时变换题支或题干,不仅可以融合更多的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明白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讲评试卷教师再根据失分统计表中共性问题设计针对性的变式训练作业,作为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作业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复习。此训练层次可浅可深,可根据学生状况和时间适当选择深度、广度。在进行变式训练时要更强调“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源于课本,高于课本”。
三、有效、高效作业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作业的量
学生学习时,所有的学科都要学,每个学科都要布置作业,但地理作业量一定要适中,不宜用“题海”来压得学生透不过气,应将作业的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一般在时间上不宜超过半个小时;数量上限定为两页。如果作业量过大,学生花费时间多,很容易疲劳,就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所以教师就需要去先做题,哪些题目值得做,哪些题目学生做了有收获,然后进行选择,大胆取舍。让学生在有限的作业经历、体验中,获得收获,获得成长。
2.注意作业反馈的及时性
9.历史暑假作业 篇九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古代中国形成了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回答1—7题
1.《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
A.周王B.贵族C.平民D.奴隶
2.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从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广②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③东汉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④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4.2008年5月,广东省南澳县海域又发现一艘明代的沉船“南海二号”。考古工作者从该船上整理出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中不可能有
A.大量白银货币B.粉彩开光花尊
C.五彩镂空云凤纹瓶D.精美的棉布船帆
5.“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形成区域性大商帮D.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6.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私营手工业发达B.官营手工业兴盛
C.雇佣关系出现D.家庭手工业普及
7.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自耕农数量减少
C.国家赋税收入锐减D.土地兼并加剧
工业文明的崛起,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回答8—15题
8.马克思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这里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
A.资本B.劳动力C.世界市场D.资源
9.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美洲社会的进步B.美洲国家的独立
C.工业革命的扩展D.欧洲的殖民扩张
10.下图是英国部分年份申请专利数变化图。它反映了英国这一时期
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②不断改进生产技术③重视专利保护④已取得“世界工厂”地位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1.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
12.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这一时期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民国政府的鼓励与推动
13.1934年,中国银行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外国资本的压制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官僚资本的侵蚀D.股票市场的紊乱
14.称谓的变化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民国之初的这种变化是由于
①西方思想的影响②封建制度的结束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提倡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5.下面是《大公报》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期C.20世纪中期D.20世纪后期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回答16—17题
16.“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当时令人们产生这种担忧的直接背景是
A.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30年代大萧条的发生
C.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D.国家干预经济的实施
17.2007年9月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七次降息,至2008年4月已降到2.0%,利率水平总计下降了3.25个百分点,同时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美国
A.加强了经济的宏观调控B.走上计划经济的轨道
C.通货膨胀,美元贬值D.市场调节作用的丧失
三农问题是各国政府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回答18—19题
18.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
A.使农民失去土地B.增加了农民负担
C.只照顾了国家利益D.兼顾国家与农民利益
19.与人民公社体制相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改变了土地所有权②转变了经营方式③调整了分配方式④取消了粮食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回答20—2l题
20.右图是某同学在网上查阅资料时发现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营业执照的一部分。依据图片中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处于
A.中华民国成立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国有企业改制时期
2l.票证是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外在表现之一。我国票证使用最集中的时期是20世纪
A.40—50年代B.50——80年代
C.80—90年代D.90年代以后
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活力。回答22—23题
22.百年“张裕”见证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994年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直接得益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C.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23.在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问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主要是由于
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
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D.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回答24—25题
24.以下标志代表不同的国际组织,中国没有参加的是
25.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B.军事对抗升级C.文化差异加大D.贫富差距拉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3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4分)
材料二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juan: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
——擅自《大清会典》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4分)
(3)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简要说明理由。(5分)
27.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3分)
材料二针对30年代大危机,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复兴、救济和改革的政府干预政策,颁布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2)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调节农业生产的?(2分)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4分)
(4)上述调整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经济试点的报道示意图
承包责任书
材料三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材料四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图二 踏入美洲的西班牙殖民者正在进行掠夺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各有何影响?(2分)
材料二有人描述20世妃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2)材料二反映了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促成这一局面最终形成的途径有哪些?(5分)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运动,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的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运动。
(3)材料三中反全球化运动的出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哪些重要问题?(3分)
(4)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运动?
高一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8.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2.D3.C4.B5.B6.C7.A8.C9..D10.C
11.B 12.A13.C 14.C15.B16.B17.A 18.D 19.C 20.B
21.B 22.C 23.D 24.C 25.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3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1)因素:封建剥削重(赋税沉重);自然灾害;生活负担重;高利贷盘剥。(4分)
(2)开仓救济;发放贷款;减免赋税;免征徭役。(4分)
(3)表态:不能。(1分)理由;小农经济的落后性、脆弱性;统治阶级剥削本质没有改变;农耕文明下的生产力水平低下。(4分,只要答出两项即可得4分。)
27.(1)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3分
(2)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的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2分)
(3)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完善社会福利制度。(4分)
(4)启示:计划、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实事求是,根据国情调整经济政策;不断改革,开拓创新。(2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分。)
28.(1)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策: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4分)
(2)举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3)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4分)
29.(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或开始形成);殖民扩张和掠夺是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2分)
(2)局面: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方式: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武力威逼等方式。(5分)
10.经济地理识读作业 篇十
中国铁矿石不足与钢铁价格上涨的原因
关于中国铁矿石不足,首先要从铁矿石分布说起,中国铁矿石主要分布在四个地方鞍山,白云鄂博,攀枝花,大冶,这四大铁矿的储量占了我国一大半,另外,因为我国铁矿品位较低,所以大型钢厂大多靠近大铁矿建(宝钢除外)。虽然我国的铁矿储量在100亿吨以上,但是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总体来说我国是一个铁矿资源丰富、贫矿多的国家。
但是为什么说我国铁矿石不足呢?
原因就是我国铁矿矿体埋藏深度大,赋存状况复杂,难采难选;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矿山装备水平总体落后发达国家,大型成套设备控制与监控、监测水平的自动化程度与国外差距较大,劳动生产率低。而见矿就挖,采富弃贫,采易弃难,只采不剥,经济上划不来就停,造成了我国矿产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目前我国生产的矿山多数已服务20~30年,“老矿山”多。原来开采地表矿石,基建工程量小、运距短、效率高;现在要开采深部矿石,需要的基建工程量大(还需要坑道支架和通风设备,铺设矿山轨道,利用专门设备小火车运到地表)、运距远,还要增加提升费用,生产成本成倍提高。另外,矿石成本中还要增加环保费用:包括大气治理、排土场、尾矿坝治理、矿区生态维护、土地复垦等,这些增加的费用都需要在铁矿价格中得到相应反映。无论是开采还是分选,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特别是选矿厂的矿石破碎、磨矿和分选阶段非常耗电,生产1吨铁精矿仅在选矿厂就耗费动力费35元。
采矿业技术的变革,倒逼出铁矿的边界开采品位。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当时采选技术落后,对铁矿资源利用率低,我国仅能开采含铁30%以上的单一磁铁矿。到了70年代,随着铁矿采选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细筛再磨和磁滑轮技术的应用,使磁铁矿的边界开采品位下降到25%。近年来,随着选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一些易采易选的磁铁矿区,含铁15%以上的铁矿就有开采价值,甚至有些过去在开采过程中遗弃的含铁较高的废石、尾矿也被二次利用。
所以,中国铁矿资源虽然丰富,但是贫矿多,开采方式的落后,从而导致中国铁矿石的不足。
而既然要谈到钢铁价格,那不得不提到世界铁矿石的三大巨头:必和必拓公司、力拓矿业公司、巴西淡水河谷。这三大巨头,垄断了世界铁矿石价格,这三家公司的垄断着澳大利亚以及巴西的优质铁矿,可以说,他们想怎样,就能怎样,而我国作为一个经济正在腾飞的国家,对钢铁的需求量很大,这不得不正中下怀,被牵着鼻子走,而究其原因,我发现中国在钢铁价格战中,处于被动位置的原因。
对于国内市场,一、中国在钢铁生产与消费上均世界第一,中国政府正在对如何调控大大小小的钢铁企业而头疼。低档钢材的生产过剩和出口过剩是两大急需解决的严重问题。全球铁矿石价格19%的上涨幅度为世界重要钢铁企业普遍接受以后,中国开始了对高端钢材的价格上调。中国最大钢铁集团-宝钢集团从今年第一季度起开始涨价,现在计划很快再涨价6%,首钢和其它大型钢铁企业也紧随其后,开始了新一轮的涨价。
不过,我认为,铁矿石涨价其实并不是造成中国钢材涨价的真实原因,因为各大钢铁厂早在铁矿石涨价前就已经购进了足够的铁矿石。另外,在铁矿石供应商与钢铁厂谈判铁矿石的价格时,已经商定用降低运费来补偿价格上涨,因此铁矿石涨价不会对钢铁生产带来直接的成本提高。专家认为,中国汽车和航空工业的迅猛发展才是拉动属于高端产品的特种钢材价格上涨的原因。
二、八百高炉“大炼钢铁”
与高端钢材成为鲜明对比的是低档钢材继续生产过剩,产量比需求多出五分之一,导致每吨价格下降了80元人民币。业内专家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钢材价格的涨落将会趋于平稳,大型钢铁企业的联合、兼并与中小型企业的关停或合并将会对生产过剩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根据行业报告,中国目前钢材的生产过剩量高达一亿吨。按照中国发改委的计划,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今年内中国的钢材生产过剩要减少5500万吨。中国的钢材生产过剩主要来自设备与技术陈旧的中小型钢铁厂,这些企业生产效率低,耗能大,对环境的污染也严重。
勒令这些中小型钢铁厂关门带来的严重问题是由此带来的大量工人失业问题。河北省想出了一个办法颇有启发性-他们将一些中小型钢铁厂联合起来,共同组建一个新的钢铁生产中心。目前中国总共有800余家钢铁厂,未来的趋势是通过合并、收购与重组形成至少有年产千万吨能力的钢铁康采恩。例如,不久前上海的国营宝钢和江苏的私营沙钢决定联合起来形成中国最大的钢铁巨头。今年宝钢和沙钢两家企业的生产总量将达到3500万吨。另外的一些中国大型钢铁企业也在走兼并与联合的道路,如辽宁鞍钢与本钢的联合或者山东和河北在省内的大型钢铁企业的联合。
但是,这种大型企业的联姻并非一帆风顺,例如鞍钢与本钢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完成合并,而且现在“鞍本钢铁公司”的共同名字下,两家企业在相当的程度上仍然是各自为战。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十大钢铁企业的生产能力2010年时占全国产量的50%,2020年时占70%。目前,中国十大钢铁企业的生产总量站全国总产量的35%左右。
三、出口过剩导致“遏制中国”
生产过剩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出口过剩。根据本月初的统计,中国今年上半年的钢铁出口为1709万吨左右,同比增长高达47.7%。业内专家警告说,如果不对此进行控制,中国钢铁的出口洪流会遭到其它国家的反弹。目前,亚洲国家如印尼、泰国、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已经或正在酝酿对中国钢铁实行反倾销措施。如果中国钢铁出口不加节制,势必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抵制,这将对中国钢铁企业造成灾难性影响。
四、经济腾飞刺激钢铁价格上涨
我国经济的腾飞,刺激了产业对于特殊钢材的需求量,例如:汽车行业、航空行业、建筑业等。而中国的优质铁矿少,技术不够,由于国内铁矿石供应不足,中国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铁矿石。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的铁矿石储量,但大部分储量的质量不高,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钢,因此用自己的储量需要对铁矿石进一步加工,从而加大了成本。而中国经济增长与对钢的加大需求是同步的,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钢消费量是明显相关的。所以这些特殊钢材普遍进口,我认为这是导致钢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还有投机商对于2011年钢铁价格的判断,疯狂囤积铁矿石,也是导致钢铁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对于国际市场,一、国际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际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世界钢铁需求的增长。世界钢铁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时期。国际钢材市场价格不断呈现强势上涨。
二、铁矿石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是供需结构。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世界经济的较快增长,特别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新一轮钢铁产能急剧释放,带动铁矿石需求迅速膨胀,拉动铁矿石价格连续上涨。近年来,我国对国际铁矿石进口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2003年,中国开始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2005年,进口量为2.75亿吨,占国内铁矿石供应量的57%,占全球铁矿石国际海运贸易量43%,国际矿业巨头们纷纷扩产,并把新增加的产量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
三、国际铁矿石市场处于卖方垄断市场。
2000年以来国际铁矿业进行一系列重大兼并重组,形成了了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三分天下的格局,三大巨头掌握着国际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70%-75%,具有较强的垄断能力,通过控制产量达到提高铁矿石价格的目的。
四、中国钢铁产业组织现状减少了价格谈判的筹码。
自从1996年中国钢铁产量突破1亿大关,中国已经连续十多年粗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国仅仅是钢铁大国,而不是钢铁强国,伴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作为提供重要基础原材料的钢铁工业必然有一个较快增长。但近年我国对国际铁矿石需求的过快增长,从而导致铁矿石价格的连续大幅上涨,根本原因是我国钢铁产业投资过度、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集中度过低。
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00亿元,是2000年之前中国钢铁工业48年(1953—2000年)总投资的1.3倍。近几年国家钢铁产业政策提出控制严重过剩的长材、发展相对短缺的板材,在此政策下,不少地方一窝蜂上马板材项目,结果造成从低端产品的过剩到高端产品也过剩的怪圈。从2000年到2006年,我国钢铁工业前4厂商集中度(CR4)从32%下降到了16.8%;前八家厂商集中度(CR8)从44%降至25.3%。与国际比较,我国钢铁工业产业集中度远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产钢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的CR4,日本为74.9%,美国为52.2%,俄罗斯为78.1%,而我国只有16.8%;在世界钢铁企业产量的前10名中,我国仅有宝钢和唐钢入围,这与我国占世界1/3的钢铁产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国际钢铁市场几乎都是寡占市场,有的甚至达到极高寡头垄断.同国际钢铁规模相比,中国钢铁集中度相当低。中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低使得寡占力量微弱,行业规模分散,不仅使行业内的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更是导致了行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受到上下游企业的威胁;市场集中度低,钢铁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削弱了钢铁行业作为买方在购买原材料、能源等资源时的谈判能力,在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加剧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局势;市场集中度太低,企业无法有效地实现规模经济,导致我国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低。在国际市场出现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卖什么,什么就跌的尴尬局面。
五、除了铁矿石以外的其他原料上涨
一直以来,关于钢铁价格上涨原因之一的原料上涨,大家首先意识的是铁矿石的价格不断的上涨,每年一次的铁矿石谈判也成了人们的关注焦点,但是大家似乎忽略的了一点什么:铁矿石并不是唯一的原料。
无疑,作为钢铁生产命脉的铁矿石资源供求情况及价格,是关乎钢铁生产成本最主要因素。尤其近两年,随着我国钢铁产业对进口铁矿石依赖度的上升,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热点”又被以极高的频率见诸于国内外各类型媒体,则更为强化了人们对铁矿石的关注度。然而,目前情况或预示,对未来钢铁生产成本造成巨大威胁的“罪魁祸首”也许并非铁矿石,而是炼焦煤及焦炭。对此,也许我们已经意识到了,但或尚未引起足够关注和高度警惕。
炼焦煤价格大涨无疑将对钢厂的承受能力提出了更为“残酷”的考验,而焦炭又是钢厂生产之“刚性必需品”,且目前库存量仍不宽。即使是自有炼焦系统的大型联合钢铁企业,亦由于炼焦煤价格的大幅攀升,仍会致使钢厂生产成本压力陡升,利润或遭挤压。优质焦煤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中国都是稀缺资源,由于钢铁业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煤炭生产大国的中国而言,优质焦煤很可能是继铁矿石后下一个限制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陷阱”。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优质焦煤资源比较大的,依然是铁矿石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近年来,我国进口煤炭的数量已经在逐渐增加。去年中国焦煤进口量增长402%,达3440万吨,成为净进口国。而在中国进口焦煤来源中,澳大利亚是最主要的供应国。更值得钢厂注意的是,目前全球焦煤市场的垄断趋势也已经不亚于铁矿石。2008年,全球五大炼焦煤供货商BHPB、Teck、Anglo、Xstrata和Rio Tinto已经占据了市场份额的55%。
由于以上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原因,导致了钢铁价格的上涨,中国的自身原因,制约了中国在国际钢铁价格讨论上的话语权很少,从而使中国处于被动位置。
教师评语:
成绩:
11.中国历史地理作业 篇十一
一、改变传统的地理课堂作业设计思路
传统的地理作业一般都比较重视考察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这种作业只能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死的印象,而不能帮助他们培养出活的方法。这种传统的课堂作业设计思路也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被动记忆者而不是主动获取者。在作业完成后,学生也无法总结出作业中的各种解决方法。所以,在地理课堂作业的设计上要充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认知方法的培养,特别是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这一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对地理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思路,对于其衍生出来的各种知识,学生也能够迅速的理解和吸收。
例如在“欧洲地理”这一章节中,在课堂作业的布置上可以通过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在脑海中回忆欧洲各名山大川的所处位置和主要国家的所处位置以及经纬度位置,使学生对于欧洲地理能够形成初步的认知,并能够在脑中有一个大致的模型,然后通过其他作业强化学生的这个模型,最终让这个空间模型能够深入学生的心中,强化学生对于该章节内容的消化吸收,学生在其中也培养了这种空间想象的能力和方法,能在其他章节的学习中很好地运用,取得良好效果。
二、加强直观教学基础上的作业设计
直观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直接的使用直观图像,学生通过对这些图像的认知,把知识变抽象化为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对知识形成图片认识,当学生进行作业时便能不断的强化这种认识。伴随着我国教育方式的改革和教育方法的进步,直观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大学校的重视和使用,而显影技术的提升就很好的为直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直观教学主要分为模像教学和实物教学这两种教学方式。而在课堂作业的布置上也可以与直观教学的观念结合在一起,通过直观教学形成地理空间的第一层印象,再通过课堂作业形成第二层印象,最后通过复习完成印象的强化,这样就能使学习效果逐渐提高。
例如:在《地球仪》这一章节的课堂作业布置当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人配备一个地球仪,而作业的内容就是写一篇关于地球仪的小作文。从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仪的形状、经纬分布、半球分布、温度带分布、大洲大洋分布等等,学生在对地球仪在脑海中形成一层印象后,再联想到地球,使学生对于整个地球的空间分布有了认识。这种认识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于该章节的认识理解,也简化了地球分布知识的记忆,提升了学生对于地球的探索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记忆的方法,在未来其他章节的教学上也减少了难度。
三、以学生想象力为基础的作业设计
地理不同于其他的自然科学学科,在地理的学习上单纯的认真记忆和刻苦复习并不是那么的有效果,其原因是地理的记忆内容众多,如果没有良好的记忆方法和认知方法,就是再刻苦也很难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这种良好的记忆方法便是想象和联想。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特别要注意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不是短期能够形成的,需要长期的巩固和锻炼,所以,在日常作业的布置上就需要加强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力。地理想象就是学生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客观反映,一般分为再造地理想象和创造性地理想象两种。再造地理想象就是通过地理模型和图像的记忆,然后在脑海中形成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地理现象的发展;创造地理想象就是根据客观上存在的各种地理形象,在脑海中虚构出不真实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分布形象。在实际地理的表象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指出异同,引起联想而形成一种新的地理形象。运用分析的方法。就是在过去已有的某种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的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指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形成各个部分的形象。运用综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重视已有的若干单独的地理对象的形象,然后把这些单独形象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地理综合体的形象。
例如在“中国主要河流”的课堂作业中就可以应用这一方法。在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绘制出中国主要河流的形象和地理分布,通过对于中国各省图像的联系,让学生自己绘制出中国水文地质全貌,通过这种作业布置能够加强学生对于中国河流的形态、跨省、经纬度等的分布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地理模型和图像,然后通过对图像的回忆在脑海中形成中国主要河流的地理分布和现象,实现这一章节的彻底把握。
总的来说,地理课堂作业的布置是学生巩固地理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的一个方法。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后,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单纯强化学生知识记忆的旧思路,加强对于学生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的培养,使其对所学内容都能有很好的脑中印象,对于新内容也能及时地吸收和记忆,最终实现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一份历史拓展作业的背后 篇十二
第二天我问和俊关系很好的炜, 昨天俊怎么啦?炜说俊的老家好像在罗泾, 他们班还有两位同学家住罗泾, 大家都难以相信这些惨案就发生在他们家附近。这个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当时也没有引起笔者多大的关注。
直到这个学期, 高一历史课上完了“商朝”部分后,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历史资料的认识, 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 笔者布置了一个拓展作业, 即“运用史学思想和方法, 探究家族历史”, 同时希望学生通过对家族历史的探究, 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族, 了解父母等先辈的生活变迁或创业历程, 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增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来。作业的形式是课堂布置、课外完成;不作统一要求, 对完成较好的学生给予考试免考或其他方式的鼓励。布置完以后, 一切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进行, 笔者隔三岔五便问问学生们的学习进展情况, 不时地也有学生会来问一些问题。
没想到这个普通的作业, 竟然引起了一位家长的关注, 他就是俊同学的爸爸。那天放学后, 俊同学的爸爸和俊一起来到笔者的办公室, 一番寒暄后, 俊的爸爸说起事情的由来。俊在收集家族资料时, 得知他的爷爷当年住在罗泾, 亲眼目睹了日军当年的残暴。爷爷曾经跟俊的爸爸说起过一件事, 即爷爷的父亲在日军登陆的当天不在家, 日军屠杀之后一直没有消息, 不知道有没有遇难, 是不是还幸存?老人家一直挂念着, 直到他去世依然没有着落。这次俊在收集材料时, 再次把这个话题提起, 并且不停地追问爸爸:为什么当年爷爷不去找找?为什么爸爸没有去帮爷爷找?俊爸爸无奈地说了一声“怎么找呀”。爸爸的一句话激起了俊的不满, 俊质问爸爸:“你想过这件事吗?要是有一天, 你不见了, 我也不管不问, 你会怎么想?那是爷爷的爸爸呀, 爷爷是你的爸爸呀, 爷爷可是带着遗憾去世的。”这位父亲觉得非常内疚, 面对儿子的认真, 他决心和儿子一起把家族的这段历史整理清楚,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事情发展到这里, 笔者已经不自觉地加入到他们中间了。于是我们开始制定计划, 采取措施, 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如去宝山档案馆查找当年罗泾失踪的人口和死难的人数, 去淞沪抗战纪念馆查找罗泾死难同胞的名录, 去调查他们村庄其他住户有没有同样的失踪情况, 去走访年长者了解关于俊的爷爷及俊的爷爷的父亲的故事等等。
这份作业能不能帮助这个家庭完成他们的心愿, 对笔者来说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俊和他的同学们在这份作业的背后, 能不能收获他们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 笔者已经感觉到, 学生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家庭, 收集着每一个反映家庭过去生活的旧衣物、旧照片, 聆听着长辈们的讲述, 记录着每一次访谈的内容。他们的认真让笔者看到了希望:一个了解自己家庭, 珍爱自己家人的孩子, 长大后一定是个负责任的人。这种对家人的责任会延续到对国家和对社会的责任。历史课堂没有给学生们更多的家庭感恩教育, 也没有爱国主义的说教, 但是他们的亲身体验也许比课堂教学更有效, 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到先辈们艰辛的创业历程, 感悟着历史的变迁, 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 这也许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13.贵州历史与文化作业 篇十三
通过学习贵州历史与文化这门课程,让我们充分了解到了贵州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贵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4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这片高原土地上,创建了贵州的史前文化。春秋以前,今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夷地区的大国。秦汉以后,郡县制在今贵州地区逐步建立。
隋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中央王朝为了加强对今贵州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以南实行羁縻州。经制州是由朝廷直接派遣官吏治理,人口、田亩、政治、军事、经济、司法等受中央王朝的直接控制。羁縻州是由朝廷指派归附的地方土著首领统治,子孙世袭,土著首领在其统治范围内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与朝廷保持比较松散的羁縻关系。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是中央王朝对其统属关系比较松散的地方政权。经制州地区比较开放,与中原地区交往较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较快;羁縻州地区比较封闭,经济文化发展相对缓慢。
宋代,“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宋太祖在《赐普贵敕》中写下了:“予以义正邦,华夏、蛮貊罔不率服,惟尔贵州,远在要荒„„”的话,贵州这个名称由此不断见于文献,最后变成了省的称谓。
明代是贵州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主要标志,一是在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二是在贵州大规模地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发,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明代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为了保持局势的稳定,仍然沿用元代的行省制度,但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设承宣布政使司掌管地方行政,都指挥司掌管军事,提刑按察司掌管刑法。为了加强对西南的统治和巩固边防,1382年朝廷在贵州设都指挥司,这是贵州第一次建立的省一级军事机构。1413年设贵州布政使司统辖8府4州,贵州正式成为全国的一个行省。1417年设提刑按察司,至此贵州“三司”具备,实行“军政分管、土流并治”,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贵州成为法国的传教区,教会和外国传教士以征服者的姿态自居,藐视官府,欺压百姓,霸占田土,唆使不良分子挑起事端,激起了贵州人民一连串的“反洋教”斗争,先后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青岩教案”、“开州教案”和“遵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