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2024-08-03

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精选8篇)

1.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篇一

试论高校体育理论课与体育欣赏课的重要性

在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采用体育欣赏教学形式,可以弥补目前体育实践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任务,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从体育欣赏的基本内容、条件、以及体育欣赏的`特性,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体育欣赏课的重要性,旨在为高校体育理论课开设体育欣赏课提供理论依据.

作 者:张荣魁 Zhang Rongkui 作者单位: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军事体育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30刊 名:金融理论与教学英文刊名:FINANCE THEORY AND TEACHING年,卷(期):“”(4)分类号:G80关键词:高校 体育理论课 体育欣赏课

2.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篇二

1高校体育节的特点与内容

1.1高校体育节的特点

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 高校体育节的设计是非常的合理, 更多的更具目前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以及未来的生活习性以及生活节奏所制定的, 其目的就是为了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做到终身受益。

全体性:指以“重在参与”为基本原则, 课程正对于我们每一名师生, 这种权利体现的人人平等, 对于我们提出的要求做到尽力满足, 使得每个人收益。

全面性:指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和文化传递功能, 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更加的注重于全面性, 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式的方向, 从各个角度开展, 这样对于参与的人员来说也是从身体以及心理方面进行整体的提升。

基础性:指强化普及意识, 淡化选拔意识;强化健身与娱乐, 淡化竞技;为实现全民健身战略目标和终身体育习惯打好基础。

1.2高校体育节的内容

健身类体育活动:包括以锻炼身体、发展素质、提高运动技术和开发身体潜能为目的的各种简易可行、可测的身体练习, 如体育单项技术 (投篮、射门等) 竞赛、达标竞赛、校园体育吉尼斯等, 以及广播操、有氧健身操、集体舞、体育舞蹈、新型“拓展体育”运动等。

竞技类体育活动:包括普及型的田径比赛、各种形式的球类比赛、游泳比赛、棋牌类比赛等。各项目设置要尽可能简化规则, 降低技术难度。

娱乐类体育活动:包括各类型体育游戏、趣味游戏, 如接力类、追逐类、较力类、攻防类、竞速类等集体游戏, 以及民间、民俗体育活动, 等等。

创造类体育活动:包括自编操、自编游戏、拉拉队操比赛或表演, 体育制作、绘画、摄影, 体育征文展览或比赛等。

2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态之一, 包括体育活动能力、体育观念、体育精神。

特大群体性:高校校内的一种思潮、一种价值观、一种时尚, 往往是成千上万人心理碰撞反应最后相交融合的结果。

鲜明时代性:时代的体育精神特点感染着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反映着时代的体育风貌。构成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内容、层次、形式组织的多元性方面。

身体表征性:体育文化是一种用运动者的身体动作来表征和传承独特的非语言文字文化。

先进纯洁性:大学师生是“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 始终体现一种对崇高理想、优良作风、美好情感执着追求的精神。

3高校体育节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1有利于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

高校体育节中具有校园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和时尚体育项目会吸引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这样对于我们提升教学的质量是非常的关键的, 人人参与为我们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一些的比赛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们的凝聚力, 所以要多组织参加一些体育赛事, 像是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等, 促进体育事业的进一步的发展。

3.2有利于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形成

高校体育节以全体师生为对象, 我们所选择的项目也要从整体进行考虑, 针对于不同的年龄段, 不同的喜好进行设计, 人们的需求就会得到满足, 这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体育文化是群众性的与此同时也是个性化的, 只有两方面都得到满足了, 人们才会说我的工作做到了, 高校的这方面在今后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3.3有利于发扬高校体育文化中的体育精神

高校体育节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我们每天都会听到体育精神、奥运精神、竞技精神, 是的, 这些方面一直激励着我们, 能够使我们更加具有凝聚力, 在工作的过程中责任心会更强, 高校已经深深的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如何的激励人们成长, 使得人们更加的理解体育精神, 这也是开设这门功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4有利于促进高校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

高校体育节开展的物质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 体育运动在很多的时候都需要相应的设施, 像是篮球馆, 足球场等等, 这些方面的如果得不到保障我们很多方面的运动得不到质量的保证, 不利于进一步地开展。我们的相关的部门在这一方面一定要加深重视程度, 加大投资力度, 不断地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 也是为体育事业做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4结束语

经济不断地发展, 使得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在各个方向上寻求改革创新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业也是这样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的方面都需要进行改进, 这样才会受到良好的效果。教育行业目前也面临着市场竞争, 在高校学院竞争这领域非常的激烈, 怎样才能吸收更多的人才是我们很多学校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学生们对于学校的要求以及标准变得越来越苛刻, 更多的注重于整体的实力, 体育教育就是关注的一个重点方向, 本文的介绍我们应该很清楚地认识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一领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摘要:体育传承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对于我们来说能够很好的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对于自身的精神也是很好的洗礼。近几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大家对于体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增加, 在这方面的教育重视的程度也在加强。在高校体育方面的发展是我们的重点, 在我国大学生运动会已经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赛事, 充分的体现了对于大学体育的检验。大学是我们人生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迈入成年的第一步, 高校体育伴随我们成长, 体育课的设计与制定针对于我们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 课程的特点与内容是非常的合理。本文针对这些方面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够带给大家帮助。

关键词:高校体育,特点与内容,特征

参考文献

3.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篇三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育 体育文化

所谓体育教育是指“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教育活动;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1]其是我国从小学教育一直持续到高等教育的具有持续性的教育内容,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其更成为了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教学科目体育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组织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以及保持体育锻炼,而更为重要的是传递给学生优秀的体育文化,其包括了,不仅要发展体力、增强体质、还要通过体育文化传递给学生有关于意志、协作、竞争、规则等精神文化层面的教育。高校体育教育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塑造优秀的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不仅仅在求学阶段,更是在整个人生过程中锻炼身体保持健康体魄,积极进取保持良好精神面貌,合理、健康的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优秀的体育文化首当其冲的是要更新高校体育教育理念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往往被师生们理解为教会我们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组织学生运动,其是竞技性、表现性、娱乐性、教育性的教育活动,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加快,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也从原来的强身健体逐步上升为素质教育,也更强调了高校的体育教育育人的功能。而体育教育育人的功能,最根本与具体的体现就是高校的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是实现体育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途径。

科学发展观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高校的体育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赋予了其新的历史责任,其不仅仅是要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体魄,终生锻炼的习惯,更是在体育运动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法使得学生在意志、协作、竞争、规则等精神文化层面的受到优秀体育文化的教育。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中师生应清晰的知道现代时代与社会的需求下构建优秀的体育文化,是潜移默化中使得学生获得体育观念、精神、道德等各方面的体育文化的熏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人生观念的基础,并在教育过程中遵循这一教学理念,力图把构建优秀的体育文化做到实处。

二、积极采取构建优秀的体育文化一系列的措施,从具体到整体构建高校优秀的体育文化体系

曾有人说“体育文化:健全各优秀文明的缩影”。[2]确实,在体育文化传递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积极态度与理念,它包含了历史中、社会上各种积极的优秀文明成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谈到的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构建优秀体育文化,实质上它是系统而全面的工程。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采取构建优秀的体育文化一系列的措施,从具体到整体,去构建高校优秀的体育文化体系。

首先,体育教育的基础设施,是体育文化,在物质文化上的体现。有形的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并且是传播该文化理念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构建优秀体育文化,高校应加大对体育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中基础建筑、场地、 器材等的配备的完善,为学生在良好的体育教育的物质文化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提供物质上的保障,也以有形的彰显着体育文化的基础设施,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文化的熏陶。

其次,课堂中与课题外相结合的高校体育教育活动开展,是涵养优秀体育文化的有效措施。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课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教会学生锻炼的各种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竞争、顽强性格以及相互协作精神等等,但我们知道课堂是有限的,仅要求课堂中教师通过短短的教学时间来实现对优秀体育文化的构建是远远不够的,就目前大学生的课外时间,极大多数学生是倾向于开展各类体育的活动,比如说一个寝室的挑战另一个寝室的去打篮球并邀请其他寝室的同学联谊等等,这正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具体表现。因此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中优秀体育文化,就是要实现高校课堂中与课题外相结合的高校体育教育活动开展,其是构建优秀体育文化的有效措施。

再次,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以竞技性、趣味性、多元化为基础,以广大学生为对象,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是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中优秀体育文化的有力杠杆。具体来说,高校的体育教育中应体现各种多元的体育文化,可以通过少数民族体育图片展、画报展和广播宣传等各种形式给大学生们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印象,使得体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增其魅力。高校的体育教育中也可以通过对大学生以校为单位或以院、系为单位的各种大学生体育文化节组织,以各种体育形式的竞赛,在轻松与快乐的氛围中,感受运动、享受健康,给予大学生优秀体育文化的良好氛围,也为优秀体育文化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杠杆。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中,构建优秀体育文化。体现了高校体育教育不仅仅是给予了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培养,更着重于对大学生良好精神面貌和优良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如何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构建优秀的体育文化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在我们的高校体育教育中构建优秀的体育文化首当其冲的是要更新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并且積极采取构建优秀的体育文化一系列的措施,从具体到整体,一点一滴的来构建高校优秀的体育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1]毛秀珠编著. 体育社会学. 北京市: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

4.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篇四

网络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式。它给体育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促使帐育老师不断努力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学习并运用网络教学技术。并且它使体育教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改变,它丰富了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过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网络教学的发展要求体育教师更新思想,需要体育教师将眼光放远,认真络体育教学技术、制作网络体育教学课件,真正去网络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体育教学素材与资料,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

网络教学使得体育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更强,在网络教学中,课前体育教师依照教学的内容与要求,自定体育学习的顺序、结构等,设计整个学习过程;课后体育教师可以即时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辅导,随时一对一,一对多的复习指导,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3.2网络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充分发挥了自主性

利用网络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的兴趣提高,热情高长。借助网络技术,将体育的的一些经典赛事和技术动作进行采集,通过电脑界面亲切,图文并茂,声像同步表现出,大大吸引了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如在讲授太极拳技术动作教学时,可以很快的介绍其动作技术要求,结合动态的图形,使f生很快就了解技术动作运行方向,不断的重复观看技术动作,并进行模仿技术练习,很快的掌握动作,这些是体育教师课堂无法做到的,在网络中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了。还有在进行篮球裁判法教学时,借助网络进行裁判规则讲评,了解基本的裁判规则后,结合激烈的现场篮球比赛,辅以及时的规则讲解,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变得不再枯燥,发挥了体育运动的魅力,因而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的趣味。

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网络体育教学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老师组织体育课堂教学,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锻炼的方式和方法,自己独自进行练习,老师在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进行指导,使课堂教学变成以自我学习为主。例如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本学期的体育的授课计划、体育考核项目、以及体育各项考核的标准,考核时间和每次课的任务,学生就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并加强课后练习。这样学生的体育锻炼就变得有计划、有目标,从而能够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程学习任务。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3.3网络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利用网络进行体育教学,首先使体育知识传授方式发生了改变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及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等确定正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其次,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再根据需要取材,完成一个内容丰富多样的体育网页。其中需充分考虑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环境。例如体育课程设置,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体育教学的整体课程计划,其次是学年计划和学期计划,然后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考核项目和考核标准。接下来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班级的特点,制定课时教学计划和目标,体育教师依靠课前设计,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要点,引导学生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其次体育知识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体育知识传授。网络体育教学中,面对学生的是计算机和丰富的网络世界。其中体育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过程中,学生登陆体育教师发布的体育网页学习知识,可以在网络中寻找相关体育知识资料、在网上就学习的问题和同学相互交流。例如在进行排球战术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一学习多种情况下的进攻和防守战术,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设计战术、在网络中通过动漫或FLAS日形式进行演练,体会自己设计战术的合理性,带着极大的兴趣通过尝试动手动脑通过实战演练去解决问题、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果学生对体育的一些技术动作一时不能理解,可以看提示,看示范分析,也可以呼叫老师请求个别帮助。总之通过网络体育学习的灵活性得到了加强。使体育教学变为体力与脑力并重,同时整个网络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少有老师强加的成份,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次体育自主学习。

3.4网络推动了群体活动的开展

群体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群体活动,校园体育文化是不完整的,离开了群体活动,校园体育活动就失去了凝聚力,就失去了它吸引人的魅力,所以开展好群体活动,是一个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好群体活动成为了学校体育部门研究工作之一。

群体活动开展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宣传和动员,而网络是一种最好的宣传工具。目前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大多数的信息都来源于网络,群体活动的宣传公布于网络中,学生可以了解,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可以在第一时间参与到体育群体活动中来。另外校园体育群体活动直接参与者毕竟是少数,观众和支持者才是主体。目前有些学校就利用现代科技,对学校的重大体育群体活动,进行现场转播或采集图像资料通过网络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群体或动开展的情况,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群体活动中来。例如每年一次的大型校运动会,通过网络使学生了解各项比赛比赛进行的情况,从而决定自己支持的对象,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群体活动的热情,有利于推广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

4.充分利用网络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

4.1建立专题性体育网页,增强师生之间的合作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体育知识是有限,再加上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学习效果未必理想。制作优秀的体育新闻网页、体育页、体育宣传专题网页,在校园网上发布,让学生通过访问校园网,在线学习体育知识,在学习和自我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体会发布于网络中,进行共享。这样通过学习、网上探究、师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加强了,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2建立名师BBS论坛,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意

根据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安排体育教师坐客BBS论坛,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例如可以讨论如下主题:“你喜欢上什么样的体育运动项目”,“与老师共评球赛”,“你是怎样看待你的健康”等。通过讨论,学生会把自己的想法呈现给体育老师和同学们,体育老师会对学生的观点做评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供学生借鉴。这样就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共同促进利用网络学习的目的。

4.3创建体育教师个人网站,适应学生发展、加强师生合作关系

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学校课堂教育所能包揽,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体育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体育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分享,供众多学生选择学习和提高。创建个人网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个人网站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继续网络复习,而且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适合个性发展的学习内容,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

5.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初探论文 篇五

虽然近年来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许多方面仍设面临许多困难,还有很多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

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在经过一个长时间的艰苦努力获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高校体育文化活动只是关注学生的业余生活,很少有体育文化建设在高校进入学校长期发展计划,这样可以减少它的重要作用,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不能形成突出的特点与大学体育文化系统。尤其是部分体育理论研究人员和主要领导人对大学体育文化的重要性缺乏了全面了解,没有把它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加以重视。

1.2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对大学体育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足够的综合体育设施,对于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受历史的原因和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所以导致在高校体育的备用资金长期严重缺乏,导致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难以正常保证,很大一部分的高校体育基金连维持最基本的教育资金支出都是有困难的。大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严重不足和长期处于相对滞后的现实,在大学体育文化建设是最基本的和主要矛盾。

1.3大学生自身对体育的认识不足

大学生的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心理素质、道德、知识等的价值认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正确的理解的体育运动,但也看到了大学生体育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的传统体育,但是体育队人们的深层影响,大部分学生难以掌握。这说明学生对体育概念的基础是可以塑造的,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正确指导。如果你只有呆在原来的基础上,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环境能保持在传统概念的运动水平,会严重限制了体育教育的繁荣和发展。

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2.1加强宣传学习,提高体育知识水平

学习是提高认识、增加知识的唯一途径。许多人认为运动是玩,对体育的理解有偏见,理解是非常狭窄的,体育运动的功能实际上有情感、社会适应性、娱乐和其他功能。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知识的宣传,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尽快提高体育的知识水平,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体育团队,使体育文化土壤更肥沃,发展的更好。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体育活动,才能实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从而使得校园体育文化内容更丰富、更具有生命力。

2.2重视校运会

校运会不仅是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的一种强大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但首先在运动会上是否出席,或项目设置和竞争方法,一直追随竞技体育的模型。这将导致只有少数人参加比赛,大多数学生没有能力。因此,学校体育作为一个方法来促进体育文化,必须进行改革,传统的学校体育从单一的体育竞争结合的健身、娱乐、体育、文化活动、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活动;从传统的主要竞技项目的田径、球类运动等等,有趣的游戏,民间体育活动和体育相关的活动,如摄影、书法、体育的文章,从少数民族体育特长生面向全体师生员工,改变了从追求结果,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2.3积极开展校内外体育竞赛活动,组建学校体育代表队参加校际体育竞赛校园体育竞赛

不仅是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有效措施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也是一个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组织校园体育竞赛,可以达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活跃的校园氛围。学校可以采取不同的竞争形式,选择适合普通学生竞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竞争提高体育水平,同时,根据学校体育教学条件,组织学校体育团队,认真加强培训,多多参与校际体育比赛活动。促进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学校的可见性,从中找出差距,同时在体育工作中,扬长避短,使学校体育工作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中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4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体育运动条件

高校的体育设施总体而言种类比较齐全,而总量犹嫌不足。除个别重点高校有比较完备、先进的体育设施以外,相当多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体育设施的配备尚不能满足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需要。现在很受大学生的欢迎的街头舞蹈,武术,滑旱冰,有氧健身、网球等。在高校缺乏训练场地和教练,主要在自己的实践中摸索。原来的田径运动队训练由于竞争的需要,在体育教育很难再见,但跑道仍然需要建设,田径运动会是开放的,它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校文化建设。当然,并不是说在高校不需要建在田径,而是进一步加强施工强度,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吸引和保持更多的更高层次的体育提高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氛围。

三、结束语

6.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分析论文 篇六

笔者通过论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与特征,进而探讨其功能,以此来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向前进步,养成师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提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体育文化;特征;功能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双重属性,既可以划归为校园文化的范畴,又可以划归为体育文化的范畴。

它既可以帮助学校养成良好的校风与学风,也可以帮助学校开展体育活动与助推师生身心健康成长。

但是,当下部分学校并没有足够重视发展体育文化,造成体育文化还没有展现出应有的价值。

而这主要归因于高校尚未认清体育文化的特征、功能,没有足够重视体育文化建设。

因此,各高校应该认真解读校园体育文化的深层涵义,科学把握其特征、功能,以更好促进体育文化的建设。

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性文化[1],师生广泛参与其中,是一种以体育活动为主的文化类型;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文化一样,具有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的界定。

广义上来说,它被限定在了高校之中,以师生为主要参与者,教师通过开展体育教育教学以及其他相关的各项活动,如体育赛事,来达到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创造出来的物质层面的东西(如: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等)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如:体育精神、学生心理素质等)都属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2]。

而从狭义上来说,它专指精神方面的内容。

笔者在该文中采用广义上的概念界定。

2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虽然隶属于校园文化这一大的范畴,但是也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特征。

2.1内隐性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本质上来讲,摆脱不了自身的文化特质。

它以内隐的形式,隐蔽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的发展,使得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并产生与之相一致的行为。

一旦高校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对于提升集体荣誉感也会产生积极作用。

2.2时代性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其他类型文化形态没有本质的区别,来源于时代,同时也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这是不能规避的事实。

时代在不断进步,高校体育文化也随之得以丰富。

高校是教育工作开展之主要场域,也是重要场域,属于社会文化大系统,必定会受环境影响。

高校这一特殊场域孕育出来的体育文化,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与其他社会因素有或多或少的关联。

当下体育精神的时代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高校体育文化,使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2.3多样性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主要利用学生的闲暇时间开展各项活动,而且高校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课余时间具有很大的自主权。

师生都可以自主选择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令人可喜的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意识到,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单靠一两节体育课是远远不能够的,必须将课内与课外的体育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

课外多姿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有体育课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对于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很高,有利于全新健身、终身教育的实现。

与此同时,学生个体存在很大差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多样性。

2.4全面性

高校校园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可以吸引更多师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全方位提高学生合作能力、自主能力等多层面的发展。

同时,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会到集体的荣誉感、参与体育活动的愉悦感以及完成体育项目的成就感。

除此之外,还可以促进学生美学素养与审美价值的养成。

因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不只是针对体育这一方面的内容,它更注重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方位的、全面性教育。

2.5层次性

在不同分类依据下,高校体育文化有许多种层次划分。

从内容来看,有专业性与一般性之分;从活动类型来看,有竞技型和健身型之分;从形态上来看,有以耐力、速度、力量、平衡与协调、锻炼与提升智力等不同衡量标准的体育文化。

师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体育活动项目,这一特性也使得越来越多师生参与进来。

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高校逐渐认识到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并通过体育课教学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与体育能力,以最大限度展现出体育文化的功能。

3.1教育的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业余文化[3],会潜移默化地将体育知识与能力作用于学生。

很多人将体育限制在了狭隘的竞技性活动,而忽略了它其实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架构。

高校体育文化中,体育教育占据一定地位,学校通过组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养成一定体育能力。

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首先,体育课的教育教学。

相关课程的安排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活动;其次,环境熏染。

高校完善的体育场所与设施、器材等物质文化,以及其他的制度、精神文化构成了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环境的熏染,营造一种特殊的育人环境;最后,一旦将这种文化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与活动,那么就会一生受益。

3.2健身的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只不过将体育活动限定在了高校这一特殊场域,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体育文化范畴之内,其具备健身功能不言而喻。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个体差异组织开展不同类别的项目与活动,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而学生亦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项目,在教师指导下,达到更高层次的健身要求,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健康保障[4]。

3.3美育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与追求美两者间并不矛盾,而且两者间联系十分密切。

一方面,体育运动并不缺乏美——优美的动作、健美的身材等都可以达到美的享受,甚至激发对运动美的追求,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标准,养成积极向上的审美观。

另一方面,师生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也可以使自身达到运动美的目标。

3.4导向功能

大学生是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体育运动除了对学生个体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以外,更重要的影响在于社会影响力,大学生走进社会后能将在高校形成的体育意识与能力带给其他人,促进整个社会体育氛围的养成,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开展。

3.5创造与超越的功能创造与超越是体育文化中最具文化意义的功能。

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竞技型的体育活动必然存在打破记录——这一现象就是对原来记录的超越,同时也创造了新记录;健身型的体育运动中也存在个体自身的超越与创造。

同时,这种精神养成后,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超越自己,创造更高价值。

4结语

高校体育文化为校园文化之表现形式,对于提升学校整体形象与知名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意义。

高校应该科学认识其特征与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展示全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练志宁.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功能、地位及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1(6):8-10.

[2]陈灿辉.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8(5):90-92.

[3]蔡继云,亢瑾.浅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J].科技视界,(8):136-137.

7.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篇七

1 体育能力的概述

体育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其内涵及外延极为丰富, 它是人们的一种素质的重要体现。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现代心理学认为, 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掌握知识又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 能力和知识相互促进。我们可以把体育能力理解为:一个人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基础上, 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对自身的体育实践活动进行操作行为的一种综合能力。体育能力主要有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身体运动基本素质能力、科学锻炼能力、人体审美和体育欣赏能力、自我设计体育锻炼计划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裁判能力、一般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救助能力、体育适应能力、创新训练能力、自学能力、体育社会活动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是一个人体育综合才能的体现。

2 体育教师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集中体现为对教师行为的规定与导向作用, 贯穿于教学设计过程。包括教授、辅导、练习的组织与布置等各环节。

2.1 主体性教学原则

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育规律, 倡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实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2 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面向身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 要针对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个体差异, 实施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练中体验完成自己的目标, 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2.3 创新教学原则

体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创新教学教法, 注重学生思维多面性、灵活性、变通性、科学性的培养。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中心, 教学中, 教师应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启发、引导、发散学生思维, 把过去以“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式,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2.4 快乐教学原则

教师应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自身潜能, 提高教材加工能力, 努力挖掘教材的内涵, 使体育教学在快乐形式的教学情境中, 深入教学内容中, 完成教学目标。

2.5 教学多样化原则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教学是一种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获得预期效果的引导性的操作程序, 在这种程序的指导下, 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要求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技巧, 在改善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结构的同时, 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实施方法

3.1 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提高体育锻炼能力

兴趣作为体育锻炼的内驱力, 与学生的体育需要密切相关, 体育需要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直接的体育需要强调的是体育锻炼本身的吸引力, 而间接的体育需要强调的则是体育锻炼的意义及效果。可见, 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需要, 是培养他们体育兴趣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运用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和魅力吸引学生, 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学生对体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未来发展重要性认识的教育。培养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途径有许多。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 增设选项课, 让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过程, 在实践中提高锻炼兴趣以及开设具有休闲、时尚特点的体育课是培养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关键。另外, 让学生保持体育活动的经常性, 让他们参加到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中去, 逐步稳定对某一活动的兴趣, 以致加强成为锻炼身体的日常活动。

3.2 科学地制订教学目标, 掌握运动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 实践目标对教与学起着导向、激励、诊断、调节和评价等作用。所以, 教学目标确定是否科学, 能否激发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 是教学成效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心理特点, 围绕精心安排的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和提问, 做到难度适宜, 面向全体学生, 使他们全面达标。

3.3 优化体育课程体系, 改变教学形式和方法, 激活体育课堂

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是非常重要, 体育教学首先要优化课程结构, 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体育基础知识, 了解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 掌握体育运动发展变化规律。在优化的课程体系中, 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主体和中心, 教学中尽量将大量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 教师应提供各种学习方法, 启发、引导、发散学生思维,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殊兴趣爱好、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 有选择和创新地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进度。要做好高校体育改革的创新工作, 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放在首位, 要把以“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受教育者对知识的主动追求。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掌握动作和锻炼方法的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锻炼和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

3.4 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体育综合能力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中最重要的形式, 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课改提倡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启发式学习等, 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体验成功, 在成功中收获快乐, 在快乐中掌握技术。同时, 还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兴趣, 有利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课堂外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多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 成立体育俱乐部, 为更多的体育爱好者提供高水平锻炼的机会, 从而有利于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培养。

3.5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积极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与运动氛围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生习氛围, 良好的教学与运动氛围对提高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时学生也会自觉的参与运动,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 学生主动的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同时, 以各体育单项为核心的学生锻炼小组出现, 学生之间相互效仿、相互讨论、相互传授、相互纠错、相互交流心得, 以此形成体育互学互帮的学生群, 促进学生各方面体育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4 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高校体育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是做好体育工作的关键。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关键在于具有一支 (下转第290页) (上接第268页) 现代化、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4.1 体育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品德

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较高的思想觉悟, 是人民教师必备的条件。体育教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处处以身作则。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以及坚定的志向与毅力。

4.2 体育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体育教师应有较好的文化修养, 精通教育理论专业知识, 懂得教育规律, 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体育理论等学科知识。

4.3 体育教师应具有专业运动技术知识

体育教师应一专多能, 应熟练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各项教材的技术和技能。具有体育教学能力和运动训练能力。在教学中, 能根据教学任务和对象的不同, 运用精炼、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 指导体育活动, 做到会讲解、会示范、会组织、会保护与帮助。体育教师还应精通一、两个项目的运动训练工作, 能够组织学校运动队训练, 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训练方法以及组织竞赛和裁判工作的方法。

4.4 体育教师应具有健美的体魄

健美的体魄包括健壮的体格和优美的姿态, 这是体育教师进行职业活动的基本条件。体育教师健壮、健美的体格, 优美的姿态本身就是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鸥.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2]殷光.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学术论坛, 2011, 2.

[3]王勇.论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8, 2 (21) .

8.试论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策略 篇八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提升策略;途径

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指体育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减少时间浪费,提高效率,以有限的投入尽可能地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以及社会对体育教学的价值要求。高校体育教育要让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与观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育能力。因此,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至关重要。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高校传统体育教学理论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强调了教师中心位置,过于强调知识的目的,忽视知识之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不重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求以及时代的需要,已經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另外,传统的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以及创造性,使得原本生机勃勃的体育教学变得呆板、机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变少,从而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隔阂,影响教学中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直接导致的后果是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下降,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想去上体育的现象日益显现。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倡导“关注”学生的发展为教育核心,建立新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和谐关系全面地反映了当代“以人为本”的主题,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二、高度重视教研室的作用,深入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必须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应加强教研室的管理,将其作为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教研室每周都要进行相关的教学研究活动,列出特殊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要立足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思想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放思维,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掌握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及应对突发事件应采取的方法;要比较不同的教学方法,分析其优缺点,以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法,形成一个具备现代教学理论的支持、具有明显优势的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三、坚持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指导性作用

发挥体育教师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作用,首先就要让学生知道自身的优势。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二,让学生时时刻刻处于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感知能力,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调整,让学生进入体育课堂的最佳状态。第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式满足大学体育教学的多样化要求,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摸索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第四,引导学生有计划地不断追求和探索学习体育的最佳状态,培养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策略的系统性。最后,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推陈出新,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重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重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水平、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实践表明,单纯地通过体育课堂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国学生学习体育呈现的是非阶段性以及跳跃性的特点,加之学生心理素质相对稳定,自控能力强,往往是理性选择体育活动,这些条件使得高校体育教学课外与课内的有机结合成为可能。高校体育教学一定要有条理、有计划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发展大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实践能力,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五、高校体育教师要加强体育课堂管理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学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体育活动的空间上,教师要给学生预留足够大的场地,提供灵活的讲解以及教学示范的位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地与教师现实互动。队形安排不能过于死板,应该在坚持方便教学、方便学生接受与看到的情况下进行队形安排。体育教师在管理体育课堂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正确地把握时机,优化体育教学的过程,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对于问题行为的管理,要使用先进的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产生,如要求学生明确标准,保证体育课堂氛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合理地使用行为控制策略,对一些学生出现的不利于教学的行为要及时地纠正,鼓励学生强化良好的活动行为;在矫正学生的行为时,要有效地转化、修正问题行为。

总之,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将课外与课内、教师技能与课堂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任忠利.普通高校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J].中国当代教育,2005,(1):27.

[2]曲宗湖,尚大光.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幼儿我喜欢的纸桥教案下一篇:亲子运动会游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