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共9篇)
1.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篇一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我的各项工作,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不断探索洋思的“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教学效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学生分析:
我所教化学共有二个班,九(1)班共有55人,秋学期期末化学考试平均成39.4,合格率41.8%,优秀率10.9%,九(2)班共有56人,秋学期期末化学考试平均成37.6,合格率37.5%,优秀率10.7%,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合格率相对还有些低,与自己制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试卷反映的情况来看,有的学生基础较牢,成绩较好,两个班各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要因材施教还有一定的困难,要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还需要多下功夫。两极分化还是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有少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还不高,不求上进。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还没有适应其学习方法,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本学期共有四个单元:金属材料、溶液、酸和碱、盐和化肥、化学与生活,学习过程中,我将引领学生在现有的化学知识基础上,由浅入深,尽量联系生活实际,有计划地穿插安排过渡新的知识和概念,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同时重视课堂演示实验,以直观的实验分散课堂教学难点,以减轻学习的困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时体会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和计算的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根据中考纲要有的放矢。如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中考的动向,重视类似中考试题的训练,培养学生提前适应中考试题。
3、在平日讲课中利用对比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4、准备在四月初结束课程教学,平时课堂上重视当堂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尽量减少班上过差成绩的学生,在课堂练习上讲究“巧练”和“精练”,在讲解时力争做到少而精。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重视相应的实验试题的训练。
6、通过学校的三次模拟考试和平时测验跟踪检查,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好复习方向和方法。
7、协同其他科任教师做好交集学生的培养,努力做到化学成绩不影响合率。
8、争取今年的化学成绩再上一个台阶。
2.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篇二
命题教学在数学课中常见且重要, 数学大厦中的概念、定义等元素正是依赖一个个数学命题相互联系、形成需要证伪或证明的数学事实.数学命题教学是使学生认识命题的条件、结论, 掌握数学命题的内容和表达形式, 掌握命题的推理过程和证明方法, 对命题的呈现形式进行辨析, 运用命题进行计算、推理或论证,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特别是通过数学命题教学, 学生可以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把学过的知识点系统化, 形成结构紧密的知识体系.
我们组建了“学习目标导向下的数学命题教学研究”的课例研究小组, 试图以目标导向为基点来研究数学命题的教学, 使目标导向贯穿于命题教学的各个阶段, 并对命题应用水平层次进行明确的划分, 从而有效地提升命题教学的效果.本次课例研究的载体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圆的轴对称性”第1课时, 内容是确认圆的轴对称性和探索并应用垂径定理.安排了同一位教师在3个平行班3次进行施教, 按照“同一内容、同一教师、连续改进”的方式进行研究, 研究过程按“施教—研讨—改进”循环进行.
为正确厘定本节课学习目标, 我们把圆的知识在不同学段的呈现加以考察和分析, 同时学习并研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与圆有关的内容标准, 期望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制订置于前后连贯一致的认识中, 如图1所示.
同时, 考察本节内容涉及的相关知识, 以获得本课学习的认知基础:圆的轴对称性涉及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勾股定理.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在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价的原则下, 将“圆的轴对称性”的第1课时目标确定为3个:
学习目标1:经历圆的轴对称性的探索过程.
学习目标2:通过探索、猜想、概括、证明活动习得垂径定理.
学习目标3:应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分为3个层次: (1) 已知两个元素利用勾股定理求第3个元素时, 添半径或弦心距构造标准图形; (2) 已知弓高和半弦、半径、弦心距中的一个量, 通过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其余两个量; (3) 利用垂径定理进行推理论证或与垂径定理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2 学习目标导向下的教学改进过程
2.1 从教学时间分配角度, 凸显重点学习目标
从厘定的学习目标可以看出, 目标3是属于问题解决的高层次目标, 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应得以保证和凸显.
研究组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观察, 并记录了3次课各环节所使用的时间, 将教学主要环节在3次课中所用时间用统计图作比较, 如图2所示.
再将3次课中分别针对3个目标教学的用时用折线统计图作如下比较, 如图3所示.
由上两图可以看出:3次课在垂径定理应用环节的用时均在20分钟以上, 从第1次课到第3次课针对目标1与目标2的教学用时逐渐减少, 目标3的教学用时不断增加, 高层次的目标3逐步成为课堂教学之重心.
2.2 从例题习题选择角度, 匹配各层学习目标
厘定了明确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后, 例习题的选择应与之匹配, 例题的教学和习题的演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目标3———会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上文已将其分解为4个子目标.施教中, 第1次课的一例题属于下一课时的内容, 无对应的本课时学习目标;同时, 没有选择与目标3 (3) 匹配的例题与习题, 因此缺少了针对目标3 (3) 的应用, 使本节课的教学产生缺陷;还有, 例习题应用水平层次也不甚清晰, 应用水平层次高的前置, 造成学生思维的障碍, 课堂上学生频频出现冷场的现象.第3次课的例习题既考虑到目标3的所有子目标, 而且应用水平层次也理顺, 层层递进, 为学生的思维逐级上升搭设了有效的脚手架.比较第1次与第3次课的例习题使用, 例习题的选择与学习目标越来越匹配.
2.3 从命题教学环节角度, 协同达成学习目标
在本次课例研究中, 通过对3次课的结构梳理, 我们将命题教学分为4个阶段:命题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垂径定理的必要性.命题的获得———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猜想垂径定理的结论, 并用3种语言表述, 然后对定理进行证明.命题的辨析———让学生对符合垂径定理表述及图形模式的辨别.命题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垂径定理的应用, 并把应用水平划分为领会水平、简单运用水平、综合运用水平、问题解决水平.
2.3.1 命题的引入:激起学生探究垂径定理的学习欲望
第1、第2次课情境显得平淡, 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垂径定理的必要性.第3次课的情境是:某地下管道因受损需维修, 由于管道的横截面很大 (配有图, 略) , 施工人员无法直接测量管道的半径, 维修需调换一段管道, 施工人员如何获得适配的管道呢?问题让学生迫切想知道解决的办法, 学生对学习垂径定理的有强烈的要求和期盼, 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3.2 命题的获得:由纠结到顺畅, 由模糊到清晰
施教者给出问题, 试图通过探究, 猜想垂径定理的结论.
第1、第2次课给出两个问题, 问题1就让学生产生了歧义, 探究的过程中显得有点绕弯子.问题2的指向也不明确, 受问题1的思维限制, 学生不知从猜想结论的方向思考, 与预设相差很远, 磕磕绊绊, 很不顺畅.
第3次课删除了问题1, 保留了问题2, 限制了获得结论的条件, 并将提问改为指向较明确的表述.学生很清楚需要猜想的是由条件获得的结论, 在既开放又指向明确下进行思考, 从而获得猜想.
在处理垂径定理证明时, 第1、第2次课施教者的引导含糊且纠结, 第3次课上, 施教者思路清晰、分析到位、证明顺畅, 促进了目标2的达成.
2.3.3 命题的辨析:明确了命题的标准范式和非标准范式
命题的辨析是通过对命题的语言、符号、图形呈现相似, 易混淆的形式的辨认, 确认命题的标准范式, 知晓命题的非标准范式, 为应用做好准备.施教者对垂径定理的适用图形进行了辨析, 3次均用的图形如图4所示.
图4中的 (1) 为应用垂径定理的标准图形, (2) (3) (4) 为非标准图形, 但均适用垂径定理.第1次课还用了图5中的 (5) , 因与目标不符, 第2次课被删去.这样使用的图形均含有“垂直”和“过圆心”两个要素, 缺一要素的图形缺少, 因此, 第2次课增加了图5中的 (6) , 第3次课还增加了图5中的 (7) , 这两个图均不适用垂径定理.通过辨析, 学生弄清了适用垂径定理的图形和易混淆的图形, 便于在应用时正确使用, 从而推动学习目标的达成.
2.3.4 命题的应用:完成对子目标的覆盖, 厘清了应用水平层次
前面已对垂径定理的应用所选择的例习题进行了分析, 现再将这一阶段使用的教学任务及其针对的子目标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第1次课子目标覆盖不全, 应用水平跳跃性大、层次比较混乱, 学习目标达成很有限;第2次课子目标中的应用层级性逐步递进, 但缺乏挑战性的高认知水平应用目标;第3次课子目标覆盖全面, 层次清晰, 对学生的挑战循序渐进, 学习目标顺利达成.
3 学习目标导向下的授课效果在课后作业中的体现
这种学习目标导向下的命题教学课效果如何呢?我们通过课后作业进行了比较, 发现教学效果也不断处在提升之中.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我们编制了用时25分钟课后作业, 作业题不仅全覆盖学习目标, 也涵盖了垂径定理应用的4个层次, 正确率统计情况如表2.
从表2看出, 整体上来说, 学习目标导向下的授课效果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 越是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提高幅度越大.特别是针对学习目标3的高层次目标, 效果提升更为显著.
4 研究获得的认识和结论
命题教学要厘清学习目标并围绕学习目标实施, 特别是学习目标的层级设置直接指向了命题教学的效果.通过本次课例研究中我们得到以下的认识.
4.1 学习目标厘定需置于数学知识体系的前后关联之中
命题是由一些概念相互联结而构成的, 因此教学的学习目标厘定应根据所教学的命题内容, 将它置于前后关联的知识体系中, 考察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以及各阶段所需解决的问题一致考虑.孤立的考虑不利于知识的建构和所需解决问题的正确定位.同时学习目标的确定还应横向考虑与其它知识的关联, 沟通知识间的相互串接.对抽象的学习目标应进行分解, 尽可能用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陈述学习目标, 用外在的行为反应内在的能力变化.
4.2 命题教学的过程可以通过4个阶段由浅至深逐步达成
命题课的教学可分为4个阶段:命题的引入、命题的获得、命题的辨析、命题的应用, 将每一个阶段赋予相对应的教学任务.命题的引入应当由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命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命题的获得应通过观察归纳、提出猜想、完善猜想、证明猜想而完成.命题的证明受到学生是否具备与新命题相关的旧知识以及提取旧知识能力的影响, 也会受到学生能否将条件和结论进行匹配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所要证明命题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和指导, 来解决命题证明的难关.命题的辨析是指对符合命题表述模式的辨别, 通过对命题的语言、符号、图形呈现相似, 易混淆的形式的辨认, 确认命题的标准范式和非标准范式, 为命题的应用打下基础.命题的应用是通过利用命题进行计算证明等, 加深对命题的记忆理解, 以备有效提取而进行的命题教学阶段.命题应用的层次应由浅入深, 逐步提高对应用的要求.
4.3 命题的应用阶段需根据学习目标和进度注意多级水平的合理搭配
命题的应用水平可分为4个层次:领会水平、简单运用水平、综合运用水平、问题解决水平, 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进度适当搭配, 不宜盲目拔高或游离学习目标之外.命题的领会水平是指能对所学命题的进行复述和再现, 简单运用水平是指能提取所学命题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综合运用水平是指能与其它命题进行关联, 综合进行计算和推理, 问题解决水平是指能熟练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 根据所学命题, 对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付之于实施, 使问题得以解决.在命题应用的过程中, 针对学习目标, 设置不同水平层次的例习题, 使学生一步一步跨上台阶, 不但可以提高命题的应用能力, 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玉东.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8) :72-76, 82.
[2]杨玉东.教研, 要抓住教学中的关键教学事件[J].人民教育, 2009, (01) :48-49.
[3]L.W.安德森编著, 皮连生主译.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篇三
一、出现瓶颈现象的原因
1.教材内容由具体变为抽象,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物质构成的奥秘”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世界,这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难度。与前两章相比,这一章有以下特点:一是概念抽象空洞,学生很难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教材对于化合价的描述就让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质,“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个概念更不易被学生理解,因为在现用教材中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要求非常低,学生不能理解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意义,也就不好理解元素概念,再者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抓不着看不到,学生甚至怀疑这些微粒是否真实存在,这些严重影响他们的思维判断。二是化学符号抽象,学生难以用符号表达化学原理。不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就会影响化学式的书写,化合价不能理解或使用不正确也会影响化学式书写,化学式不能正确书写则会严重影响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化学计算。
2.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健全,学习化学的兴趣减退
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课程,加上之前两章内容浅显易懂,实验又多又精彩,学生的好奇心强烈,兴趣浓厚,即使是学困生也能学得很好,取得较好成绩。但是等到学习本章内容时,学生的新鲜感过去了,兴趣降低了。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可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对于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学生普遍感觉难理解,对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的概念意义书写及有关计算,有的学生认为简直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样一来导致一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甚至可能因此而彻底放弃化学学习。每年中考化学成绩在十分以下的大有人在,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一章起埋下祸根。
一、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瓶颈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对策。
1.分散重点难点,降低本章难度
在前两章教学中有意识地渗入本章内容,降低本章难度。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记忆和书写上,可以在前面每学习一个文字表达式就在其下面注出对应的化学式,并指出其中含有哪些元素,从而分散记忆化学式;在学习水的组成时,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各有哪几种,元素种类是否一样多,适当介绍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为了降低难度,可以采用记顺口溜的方式记忆化合价;有的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加强记忆;有的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有的内容教师可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别,如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及意义的区别等等,教师把这些作比较来讲解,可以使学生明辨它们,记忆也会更深刻一些。
2.化抽象为具体,保持学习兴趣
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如利用模型、挂图、投影、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和方法继续从感官上刺激学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微观世界中,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微粒。利用实验室的球棍模型使学生感受到物质构成的奥秘,利用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和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等挂图让学生体会化学变化的本质,再利用投影、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48个铜原子的图像、硅原子排列成的世界上最小两个汉字中国。通过这些让学生体验到分子、原子等微粒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为今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发掘课本上的实验,对于其中的一部分尽量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来保持学生的兴趣。比如课本上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等实验简单易做,把它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谓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综上可知,第三章造成的瓶颈现象是学生学习化学中第一次两极分化的分水岭,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把握好这一关,我相信学生会走出第三章的阴影,突破瓶颈,走上化学学习的自由之路。
(责任编辑 黄春香)
4.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步伐,展示了各方对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各方团结合作、开放包容、共谋发展的务实行动。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C、中国致力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D、中国在一切国际事物中都发挥着主导作用
2、近年来,很多人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国际舞台上的每次重大多边活动中,都有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身影。中国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上述材料表明()①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②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③中国已跻身为世界强国之列 ④我国树立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气候保护、伊朗核问题、朝鲜问题、联合国的改革等一些重大议题,其原因之一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经济全球化()①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②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创造了许多机遇
③要求我国扩大开放 ④既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霸权主义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严峻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5、近年来,我国在50多个国家举办了200多个中国文化节、艺术节,已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友好的文化交流。这意味着()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优于其他文化 ②中国文化正积极走向世界
③我国积极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同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④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为了消除右边漫画《十面“霾”伏》中的现象,使人们呼吸到清新洁净的空气,我们必须()A、禁止开发和利用地球上的绿色资源 B、把环境保护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C、节能减排,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D、坚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
7、近年来,奥运梦、世博梦、飞天梦、航母梦、深海探测梦、诺贝尔奖梦……一一兑现。我国“美梦成真”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不动摇
D、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8、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说,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我国政府之所以如此重视改革,是因为()
①改革是当前工作的中心 ②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 ③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正确的 ④我国的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201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过50万亿人民币,这一经济总量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位列全球90位之后。这表明我国()A、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已步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C、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已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是要()A、努力使我国走上没有社会矛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B、努力实现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历史性转变 C、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高度发展、没有城乡差距的现代化国家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比重,从2005年的5%上升
到2010年的9.5%。这说明()A、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B、中国仍然面临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等方面占有优势的压力 C、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D、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12、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A、平等合作求共赢 B、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长期共存,荣辱与共 13、201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下列关于中国举办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举办本次纪念活动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B、有利于彰显中国爱好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C、有利于凝聚民心,激发全体人民对日本仇视的民族情绪
D、有利于警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不忘战争灾难,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14、当今世界拥有60多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5000多种语言,不同国家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我们青少年应该()①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②努力消除文化差异,使世界更加和谐统一 ③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④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15、下列体现我国国家实力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有()①我国修建的高速公路里程越来越长了 ②现在学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
③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④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6、2012年2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对美国、欧盟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提出的谴责叙利亚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由于常任理事国中国和俄罗斯行使否决权,决议未能获得通过。这充分说明()A、中国和俄罗斯掌控着联合国
B、中国和俄罗斯的联合将会战胜美国和欧盟国家
C、中国和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D、中国无论在什么问题上都会行使否决权
17、“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现今地球由一个庞大的星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A、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 B、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 C、网络技术的全面运用 D、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18、一部iPhone手机,美国公司提供创意,德日韩提供核心零件,中国富士康把它组装起来,这说明()
A、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B、新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经济发展 C、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趋势 D、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生产本国所需的产品 19、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考察时强调邓小平讲话:不改革开放只是死路一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改革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一切问题的关键 B、改革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C、改革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 D、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政治保证 20、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从1990年的20∶1下降到2008年的16∶1,两者差距略有缩小,但依然相差甚远。2008年,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6%,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73%,比1992年的80%略有减少,但依然占有重要比例。以下对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南北问题依然严重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 C、追求幸福、平安的生活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 D、这是地球村存在的诸多烦恼之一
21、巴基斯坦军方2009年5月8日发表声明说,过去24小时里安全部队在西北斯瓦地区打死140多名武装分子。巴政府军与塔利班激战导致数十万人流离失所。这说明了()
①世界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挑战 ②局部冲突时有发生 ③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④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2、在国际交往中,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这表明()
A、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不高 B、我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的权宜之计 D、我国在当今世界上是负责任的发达国家
23、中国之所以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因为()
①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
②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了
③中国人充满了自信
④中国人以负责任的态度,坚持正义地处理国际事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4、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贯穿这一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这一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③这一论断告诉我们,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它决定了我们只能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一历史阶段
④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力度,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这主要体现了()A、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B、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简答题。(4小题,共26分)
26、材料一:李克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六周年招待会上讲话说,六十六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体现在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上、体现在普通家庭生活的日渐富裕上、也体现在人民享有更多发展机会和社会不断进步上。
材料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够在经济总量 10 万亿美元的基数上,保持7%左右的增速十分不易,而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任务更加艰巨。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本世纪头二十年和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4分)
(2)你认为我国如何实现更大的辉煌?(三个方面即可)(3分)
27、请你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两幅漫画分别说明了什么?(4分)
(2)为避免漫画二中的问题出现,我们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三个方面即可)(3分)
28、某校九年级学生围绕我国三十余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开展了探究性活动。同学们在探究性活动中搜集到一些资料,并参观本市“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成就展”,他们参观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小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因此改革开放是我们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小丽:中国强大了,我国已经结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两种说法进行辨析。(6分)
29、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了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并致辞。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所说﹣﹣中英两国文化中的精华正对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请应用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6分)
三、分析说明题。(2小题,共24分)
30、(12分)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当了家,做了主;1956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富强了,几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和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在曲折中终于找准了当代中国的历史坐标。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材料二:有一种思想,既总结了过去,又对未来提出了新要求;人民的利益是我们的尺度,举什么
旗,走什么路。
(1)请说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4分)
(2)我国为什么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材料二中“走什么路”指的是什么?(2分)
6分)
31、(12分)材料一:2014年6月28日新华网消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于2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主旨讲话,深刻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贡献和重大现实意义,强调中国将继续做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率,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材料二:2014年7月15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习近平主席同11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共叙友谊,共商合作,共谋发展,一致决定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宣布成立中拉论坛,开启了中拉整体合作进程,为中拉关系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1)通过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坚持走怎样的发展道路?(2分)
(2)请简要列举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6分)
(3)在建构和谐世界的过程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4分)
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 思想品德参考答案
1—5 D B C B A 6--10 C D B A D 11--15 A C C C D 16—20 C D C B C 21--25 D B C C C
26、(1)①2020年(建党100周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本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分)
(2)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④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等.(3分)
27、(1)漫画一反映了,地球村越来越小;地球形成了地球村;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漫画二反映了,地球村的水资源越来越匮乏(4分)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解决资源问题贡献力量;树立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宣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知识;宣传地球缺水的现状和危害,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学会一水多用,用循环水浇花、洗车;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力所能及的事,为保护资源和环境做贡献;勇于同破坏水资源的行为作斗争。(答出三点即可)(3分)
28、小明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伟大成就是对的。因为改革开放是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小明认为我们当前工作的中心是改革开放是错的。因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久治安的根本要求。(3分)
小丽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辉煌成就,但我们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3分)
29、(6分)两个同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1)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或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就会有多种不同的文化习俗).(2)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动力.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推动着整个人类文化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各种不同文化交流,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重要基础.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有深刻的影响.
(4)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同时对外来文化要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吸取有益的部分.
30、(1)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4分)
(2)答:因为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体制还不够健全。(6分)
(3)走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
31、(1)与世界各国紧密合作,共同发展,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之路.(2分)(2)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民族科教创新能力 ③强化责任意识,经济承担大国责任
④求同存异,在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至少从三个角度答)(6分)
5.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篇五
一、教学背景和地位:
第三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化学学习工具,是初中能否学好化学的第一道“分水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一个大体轮廓。
二、教学课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原子的构成又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第二次接触。本课题主要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介绍相对原子质量。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
三、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面三个单元学到的微观知识有限,对原子的构成内容的抽象思维和对教材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言理解成为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将结合教材图表,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具体设计时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充分利用科学史料和宏观比喻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与动画、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的佐证认识原子的构成。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带脑子带负电。
2、了解原子核是有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过程与方法】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矛盾)——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过程,初步应用有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在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原子的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以图表信息分析,史料介绍为媒介,通过观察、讨论与交流、领悟等系列群体探究方式来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通过对具体原子质量的实际数据展示的观察,感受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学习查阅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原子的构成
引入:在《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 提到几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事不竭。”是何意思? 板书:原子的构成
情景激活:我们知道世界万物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关于原子,你还想探究哪些问题? 引课:本单元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揭开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原子内部构成。学生活动:思考—1.原子还可以再分吗?
2.原子究竟是什么样子,其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3.原子有没有质量?它的质量有多大? 4.原子到底有多大? 教师活动:
讲解——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和探索却已经历了2500多年的漫长历史。十九世纪初,道尔顿提出原子论后,原子一直被认为是坚硬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此叩开原子的大门,汤姆生开始了对原子结构的想象。之后卢瑟福通过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的。
展示——核外电子
1.汤姆生的枣糕式原子模型
2.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试验模拟动画
设问:请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53讨论回答 板书:
学生活动:练习与应用 情景激活:电子的自由告白 探究活动: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 观看: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的模拟动画
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结合模拟图)
学生活动:原子结构示意图练习应用
亲手尝试:根据氧原子的结构图画出结构示意图
探究活动: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什么规律
⑴第一层最多容纳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___个电子。(2)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___个电子。
⑶电子先排满第___层,再排第___层,排满第___层,再排第___层。(按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层排布)学生活动:练习与应用
合作与交流:
1、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是什么?
2、化学反应中,它们怎样才能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3、归纳其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结构中哪一部分?
对比归纳:原子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学生活动:练习与应用 课堂小结:
1、原子的结构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原子结构示意图
4、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5、原子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八、板书设计
课题2 原子的结构1、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
九、教学反思
1、理论课的教学设计,尤其是涉及微观的纯理课论的教学设计处理起来有点困难,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好整个教学的难度,可以有两种设计方法:(1)对于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紧紧围绕书本展开教学,不要进行拓展或是少进行拓展,从原子弹的爆炸,然后转入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整个设计紧紧围绕书本,没有加以拓展,学生学习起来较容易。(2)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可以适当加深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如从《庄子》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事不竭”导入教学,以汤姆生、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试验展开原子结构的教学,这种设计突破了书本,适当进行拓展,整个教学要求学生积极的思考,可以充分调动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
2、对于理论课的教学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交流,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知识的理解。理论及概念的教学较为抽象,不象元素化合物知识有生动形象的实验辅助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掌握较容易。理论和概念学习较枯燥,也不容易学习,必须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学生才有可能掌握好。
6.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篇六
(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意的,将正确答案按序号填入下列的表格中。20分)
1.有人对世界100名各领域中的杰出人士做了问卷调查,其中61人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业并不是他们最喜欢的,至少不是心目中最理想的,之所以取得辉煌业绩,除了聪颖和勤奋之外,是责任感创造了奇迹。这份调查说明了()
A.获得成功跟兴趣爱好、智力因素没有必然的联系。B.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不一定能取得成功。C.无论何种岗位,只要有了责任感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D.凡应该做的事,不管是否自愿,只要尽责尽力,同样可以做得很出色。
2.广州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生活定律:华盛顿合作规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有时甚至比1还小。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永无宁日,这种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对这一规律的正确认识是:()
A.如果人们互相推诿责任,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B.社会需要互相合作,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C.社会分工不同,不同职业的人们都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负责 D.集体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成员的组织和配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所承担的角色会不断变化,数量在不断增多。在不同的时间、场合、地点,角色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的角色,必然负有不同的责任。说明,角色和责任是
① 复杂的 ② 多样的 ③ 孤立的 ④不可选择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4.学会负责,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才能让我们生活的有意义。下面行为中属于负责任的有()
①节假日按时写作业,不让父母担心和督促 ②作业没写完,担心老师批评,逃课一天 ③参加“慈善一日捐活动”,捐献自己的零花钱 ④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班里家境困难的同学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6年3月,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其中“社会责任”位列之首。下列说法与这一素养不相符的是()
A.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B.有公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
C.为了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不惜牺牲一切
D.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有爱心和正义感
6.“没有责任感,不负责任”是有些人帖在“00后”身上的标签。作为“00后”的中学生,要使改变这种看法,我们应该()
A.强化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责任
B.信守承诺,承担过错
C.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D.追求个性,我行我素。7.“按时完成作业,奖2元”“主动帮助爸妈洗碗一次,奖1元”“打扫房间卫生,奖2元”„„近日,《女儿劳动奖励细则》引起了网友热议。对此你的看法是()
A.不同的角色应该承担不同的责任
B.承担责任就应该获得物质的回报 C.订立奖励细则就能培养良好家风
D.承担责任不应该计较代价与回报
8.新学期开学后,董某主动参加班委会竞选,并如愿担当班长一职。董某的这一选择意味着()
① 他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班级管理 ② 他会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增强处理事务的能力 ③ 他一定能赢得老师和同学更多的赞赏和尊重 ④ 他的学习成绩在短期内必然会有所下降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1952年至20012年,我国GDP以平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至世界第二位,国民总收入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这表明()
A.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B.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C.社会主义制度无比的优越性 D.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0.下列关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B、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中国已跨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
D、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11.在中国外交史上,2011年是具有里程碑竞义的一年:承办亚信峰会、APEC 北京会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派医务工作者到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积极参与推动解决伊核问埋、乌克兰危机??。上述事实表明,我国①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②已步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③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④在网际和地区事务中处于主导地位()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的时间是()
A、从新中国成立算起至少一百年 B、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一百年
C、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至少一百年 D、从上世纪中期到本世纪末一百多年
13.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总书记指出,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以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对于责任,你的认识是()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②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 ③责任就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义务 ④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关于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②承担责任的回报,无形的财富是非常重要的。
③承担责任就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金钱,甚至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和处罚。④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5.下面哪些因素反映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②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③我国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④我国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依据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以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依据的。
④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说明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认道路是正确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7.2015年3月28日,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建设“一带一路”,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将推动中国与世界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创辉煌。这()
①说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②表明中国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体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主导作用 ④展示我国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这说明我们
()
A、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人民生活还处于温饱水平
C、还是世界上很落后的国家
D、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在我国哪一次会议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变,国家逐渐变的强大,人民的生活逐渐富了起来,在国际中的影响力也日益提高。()
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B.中国人民第十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体党员及国务院、中央军委部门参加的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2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A.20世纪40年代后期 B.20世纪50年代后期 C.20世纪50年代中期 C.21世纪50年代中期
二、非选择题(30分)
21、(共8分)
材料一:9岁半的林浩是地震重灾区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的班长,是大灾中勇敢救出两名同龄人的“小英雄”。被埋废墟下,他组织同学们唱国歌以战胜恐怖。“好不容易才爬出废墟,又爬回去,你不怕房屋再次倒塌吗?”“我怕,但我是班长,这是我应该做的!”林浩稚气的声音透着坚定。材料二:进入毕业年级,学习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在一些班级,有的同学只关心自己的学习,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个别班干部和课代表对工作也是敷衍了事„„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怕,但我是班长,这是我应该做的!”林浩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3分)
(3)关爱集体,人人有责,我们应该怎么做(3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一支积极参与志愿支教的大学生团队,一群富有青春活力、为农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大学生代表。服务时间超过650万小时,服务覆盖人数超过15 000人。从1999年第一届起,每届支教成员都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支教接力、扶贫济困,服务当地教育、科技、文化以及经济建设与发展。2014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荣获“最美乡村教师支教团体”称号。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分)
(2)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至少写出两例)(2分)
(3)参加公益活动有什么意义?(3分)
(4)请你为宣传“参与公益活动”拟定一条号召力强的标语。(2分)
23、材料分析(13分)
材料一: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满目苍夷、百废待兴,到如今世界瞩目、走向复兴,从积贫积弱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从封闭半封闭到直接关系到全球经济复苏、到世界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造就了令世界瞩目的东方奇迹。但是,我国人均耕地、淡水资源、矿业等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工农牧副渔等方面满足不了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还有待提高。
材料二: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粮食产量实现“十二年连增”,为173个发展中国家和13个地区性国际组织培训各类人员6万多名„„,因此,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分析上述两段材料,剖析下列问题(1)材料二说明了什么?(3分)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3)从上述两材料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怎么解决这一矛盾?((4)你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理解。(3分)
7.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篇七
一.教学内容: 圆综合复习
(一)二.重点、难点:
1.重点:圆的有关性质和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与圆、弧长、扇形面积。2.难点:综合运用以上知识解题。
三.具体内容:
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3.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半径为,点P到圆心的距离则有:点P在⊙O外;点P在⊙O上
;点P在⊙O内 5.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半径为,直线到圆心O的距离为则有:直线和⊙O相交
;直线和⊙O相切。
。
;直线和⊙O相离 7.切线的性质和判定: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8.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9.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和两圆外离;两圆外切;两圆内含。
()圆心距为,则有:
;两圆内切
;两圆相交
10.弧长、扇形面积:在半径为R的圆中,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则,1lR2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4cm,以正方形一边BC为直径在正方形ABCD内作半圆,再过A点作半圆的切线,与半圆切于F点,与CD交于E点,求的面积。
解:设,则
∵ CD、AE、AB均为⊙O切线
∴ ∴ 在中,∴
∴
∴
[例2] 已知⊙O1与⊙O2交于A、B两点,且点O2在⊙O1上,(1)如图1,AD是⊙O2直径,连结DB并延长交⊙O1于C,求证:CO2⊥AD;(2)如图2如果AD是⊙O2的一条弦,连结DB并延长交⊙O1于C,那么CO2所在直线是否与AD垂直?证明你的结论。
图1
图2 解:(1)连结AB
∵ AD是⊙O2直径
∴ ∴ ∴
∵
∴
∴
(2)CO2与AD仍垂直,连结O2A,O2B,O2D,AC ∵
∴
∴
∵ ∴,∵
∴ ∵ ∴
∴
∴ CA=CD 为等腰三角形
∴ CO2为角平分线
∴ CO2所在直线垂直于AD
[例3] 已知⊙O中,AB为直径,OC⊥弦BE于D,交⊙O于C,若⊙O半径为5,BE=8,求AD的长?
解:连结AE
∵ OC⊥BE于D
∴ BD=DE
∵ BE=8
∴ BD=DE=4 ∵ OB=5 OC⊥BE
∴ 在中,中位线
∴ OD=3
∵ OA=OB,BD=DE
∴ OD为∴ AE=2OD=6
∵ AB为⊙O直径
∴ ∴ 在 中,[例4] 蒙古包可以近似地看作由圆锥和圆柱组成,如图已知现要用毛毡搭建20个这样的蒙古包,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米毛毡?,底面圆面积为,解:∵ ∴ ∴ ∴
∴
又 ∵ 答:至少需要 平方米毛毡。
[例5] 如图,PA、PB切⊙O于A、B,AC为⊙O直径,(1)连接OP,求证:OP//BC;(2)若,则AC的长是多少?,证明:(1)连结AB,交OP于D
∵ PA、PB切⊙O于A、B ∴ ∴ 解:(2)∵,PA=PB
∴ PO⊥AB
∵ AC为⊙O直径
即BC⊥AB
∴ PO//BC
∴
又 ∵ PA为⊙O的切线
∴
∴
∴
∴
∵
∴
∴
[例6] 问题:要将一块直径为2m的半圆形铁皮加工成一个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一个圆锥的底面,操作:方案一:在图甲中,设计一个使圆锥底面最大,半圆形铁皮得以最充分利用的方案(要求:画出示意图);方案二:在图乙中,设计一个使圆柱两个底面最大,半圆形铁皮得以最充分利用的方案(要求:画出示意图)。探究:(1)求方案一中圆锥底面的半径;(2)求方案二中圆锥底面及圆柱底面的半径;(3)设方案二中半圆圆心为O,圆柱两个底面的圆心为O1、O2,圆锥底面的圆心为O3,试判断以O1、O2、O3、O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并加以证明。
图甲
图乙
解:(1)圆锥的半径为
(2)如图乙,连结OO1、OO2、O2O3、O1O3、O1O2,设⊙O1与⊙O2的半径为
⊙O3半径为
∵ ⊙O1与⊙O2外切于D
∴ OD⊥O1O2
设⊙O1与AB切于C,连结O1C ∴ O1C⊥AB
∴ 四边形O1COD为正方形
∴ OD=
∴
∴
∴
∵
∴
∴ 圆柱底面半径为米
∵,∴
∴
∴
∴
∴ 圆锥底面半径为米
(3)四边形为正方形
由(2)知,同理
∴
∴ 四边形OO1O2O3为菱形
∵,∴
∴ 四边形
为正方形
【模拟试题】
1.⊙O的半径为5,O点到P点的距离为6,则点P()
A.在⊙O内
B.在⊙O外
C.在⊙O上
D.不能确定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直线上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则此直线是圆的切线 B.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不等于半径,则直线与圆相交
C.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则直线与圆相切 D.线段AB与圆无交点,则直线AB与圆相离 3.⊙O的半径为,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
A.B.,若与⊙O只有一个公共点,则
D.与的关系为()
C.4.如图1,PA切⊙O于A,OP⊥弦AB,若PA=4,⊙O半径为3,则AB的长等于()
A.B.C.D.不能求得
图1 5.如图2,AB、AC分别切⊙O于B、C,AB=20,DE是⊙O的切线与AB、AC分别交于D、E两点,则的周长是()
A.20
B.40
C.60
D.80
图2 6.两圆半径分别为5cm和4cm,公共弦长为6cm,则两圆的圆心距等于()cm。
A.B.C.或
D.7.两个同心圆,已知小圆的切线被大圆所截得部分的长等于6,那么两圆所围成的圆环面积为()
A.B.C.D.8.如图3,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分别以B,D为圆心,2为半径画弧,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C.D.6
图3 9.如图4,木工师傅从边长为90cm的正三角形木板上锯出一正六边形木块,那么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A.34cm
B.32cm
C.28cm
D.30cm
图4 10.在直线同侧有三个圆两两外切,且这三个圆都与相切,其中一圆的半径为4,另两圆半径相等,则这两个等圆的半径为()
A.24
B.20
C.18
D.16
【试题答案】
1.B
2.C
3.B
4.A
5.B
6.C
7.A
8.B
9.D
8.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篇八
【设计理念】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
为什么说有?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直接类比
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
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拟人类比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3.象征类比
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
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适用问题
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的每个液滴的感受?
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五)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六)评估
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
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知识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材料,了解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边阅读,边讨论)。请一位同学说明什么是连通器?举几个连通器例子。
三、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9.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篇九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难点:品味诗歌语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
今天我们就从“余晖脉脉”、“长烟落日”的自然景色,从“城外狩猎,沙场秋点兵”的生活场景,从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去与古人作一次心灵的对话,去感受古人的离愁别绪、壮志难酬。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二、出示并解读学习目标
三、预习查评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朗读,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读准下列字音:
晖(huī)嶂(zhàng)勒(lâ)羌(qiāng)擎(qíng)舴蜢(z ã měng)麾(huī)
四、学习《望江南》
(一)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人歌楼妓馆。不为统治者所喜。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
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以后蜀赵承祚(zuò)所编《花间集》而得名。词在晚唐,受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二)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词作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一个女子盼望爱人归来的一片痴情。
(三)进一步体会词句含义。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女为悦己者容”倚楼眺望之前用心梳洗修饰的经过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心情。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生活状态?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3.“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4.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四)发挥想象,再现诗词画画,体会词作的内涵,感受词的画面美。
1.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将词作内容转化为几幅画面,分成几组镜头,制作成电影脚本。2.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一起点评。
示例:镜头一:江楼上,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斜倚栏杆焦灼地眺望烟波蒙蒙的江面,热切的眼神、渴盼的表情悄悄道出她心中的秘密。远镜头:高高的江楼,小小的身影,创设孤寂的氛围。
镜头二:船帆。水波浩淼,船只如梭,来来往往,交织前行,不曾有一只留驻停泊。镜头三:夕阳、江水。水天相接,江水悠悠远去,残阳斜铺水中。
镜头四:白蘋洲。芳草萋萋,蘋花摇曳,幻化出情侣依依惜别的画面。远镜头:江楼女子入画,失神无语,愁眉紧锁。
(五)品味诗歌的美
1.语言美。美在精练、全词仅仅27字,却写得情韵兼胜。首句三字,言简意丰,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这不是一般人晨起梳妆,而是思妇在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时一种喜悦和激动的情绪反映。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似乎都已成为过去,等待她的将是如意郎君的归来。这三个字,生动地表现了这个女子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梳洗罢”到斜晖欲下,随时间的推移,独倚江楼的女子眼里、心中,除却陌生的江帆外,再无旁注,其情之痴,其情之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2.构思美。美在情感的婉转起伏,顿挫有致。思妇的情感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对往日相依相守的幸福时光的深沉追怀、久盼不归的痛断肝肠„„人物的内心世界极其丰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
3.意境美。船尽江空,希望落空,这时映入思妇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本无意,流水本无情,但此刻却顿生情意;斜阳欲落未落,对思妇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她的心情,悄然无语,悠悠逝去。白蘋洲依旧,而离人不归,怎不叫人柔肠寸断?这两句融情于景,含意隽永,引人沉思遐想。
(六)教师总结
主题: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这首词,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笼罩着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栏、点点的帆船、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思,耐人玩味。既清新自然又含蓄凝练,别具一格,堪称精品。
(七)延伸拓展,对照阅读。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惟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第一节,写过客匆匆,像莲花—样纯洁柔美的江南女子等待着爱人归来;
第二节,连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三个比喻,细致地表现思妇盼望“归人”的孤寂心境;
第三节点明诗题,“达达的马蹄声”点燃了思妇重逢的希望,因而“美丽”,但这马蹄声仅仅是从前面路过,不为她的期盼而停驻,因此是个”错误”。学生比较《望江南》与《错误》。
明确:两首诗都写了思妇之苦,愁思之浓。《望江南》正面直写,《错误》借我的诚挚表白写思妇的相思之痛。
(八)学生尝试背诵《望江南》。
(九)作业 1.背诵这首词。2.改写成散文小诗。
第二课时
学习《武陵春》
一、朗读这首词。
二、文学常识:
1.婉约派: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两 大派。因明人张娫(yán)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在内容上坚持“词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里。从小便有诗名,后嫁给赵明诚.夫妇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优裕和谐。靖康之难起,她和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中途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年不详。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以歌颂诚挚的爱情为主要内容。如《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极委婉含蓄地表达了闺中的寂寞和离情,还有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词,描写自然景物,轻快活泼,富有生趣。后期词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写得深沉哀痛。《永遇乐》
(落日镕金)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关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表达了对故乡故国的思念之情。这些作品反映了南渡时期背乡离井者的共同感受,有一定现实意义。
李清照的诗歌留存很少,但从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等诗句中,可以看出这位女作家的爱国思想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得更加鲜明激烈,对于南宋朝廷苟安半壁的可耻行径,诗人是十分愤慨的。
她的《金石录后序》是一篇出色的自传体散文,为我们了解和进一步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她还另有《词论》一篇,对北宋词家多有批评、强凋音律,崇尚典雅,严格区分诗词界限,反对以诗为词,指出“词别是一家”的独特见解。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3.背景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人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减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汇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三、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词作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一)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白散发行微微的香气,春天终究还是弃我而去了。抬头看看,日已高,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我就会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哎,我真担心呀,双溪那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找内心沉重的哀愁啊!
(二)红日高悬,东风骀(dài)荡,园林内的花枝上已谢残红,一片片绿叶正缀满树梢。—所古色古香的兼作书斋的闺房里,案头上堆着书史。妆台上放着镜奁(lián)。旁边有一只宝鸭香炉,正袅袅不绝地吐着沉香的氤氲(yīnyùn)。一位衣着淡雅,才到中年的孀妇走出来望了望窗外。然后踱进妆台想对镜梳妆,但又慵怠无力。她喃喃自语,眉头稍舒继而又愁眉紧锁。
四、进一步理解词中句子的含义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质朴、率真。
五、鉴赏 这首词美在哪里?
1.这是一首写闺情的词。我国古代写闺情的诗词很多。但绝大多数是男性诗人代言比如温庭筠写《望江南》,而此词却是女词人写自己。感情更深切,描写更细腻,文辞更清新,有较强的感染力。
2.这首词构思新颖独特。生动真切地再现了暮春寡居的凄婉情思,起伏跌宕,曲折多变。上阕写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下阕一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尚好”承上阕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是春光明媚、游人如织的时刻,她遂起出游之兴。“比拟泛轻舟”措辞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浓重愁绪作了铺垫和烘托。“只恐”又一转,颇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之状,满腹的愁绪又——次弥漫心头。反复咏唱,一转一深,从而将细腻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来。
3.这首词抒情方式独特。“风住尘香花已尽”,风吹花落,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红满地,春愁满怀,情景交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直抒胸臆,一改含蓄为直露,这是情怀使然,汹涌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宣泄。
4.这首词写愁方法独特。通过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来写愁:“日晚倦梳头”,日 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反映了词人灰暗的心境和阑珊的意绪;“欲语泪先流”,欲说无语,欲诉无人,唯有借两行热泪倾泻心中的无限哀愁。那夺眶而出的泪,是内心万重忧愁的外在表露,运用新奇的比喻写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写愁名句集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离恨恰如春,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试问闲愁都几许?—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只载—船离恨向西洲。” 苏轼《虞美人》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 董解元《西厢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白居易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
六、总结
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1.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望江南》清新明快,《武陵春》直率凄婉。2.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
3.两首词情景文融,有独特的意境美。夕阳有情,流水有意,是心灵的抚慰;风停花谢尘留香,是伤春,更是伤己。人景情水乳交融。
4.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两首词都写闺情,都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武陵春》除此之外,还包括家国之恨、故国之思.情感较为深广。两首词都细腻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宛转起伏,富于变化。《望江南》反映了思妇喜悦、急切、兴奋、失望、伤心、哀怨的心理变化。《武陵春》从愁思满怀写起。经历片刻的轻松,终于忧愁难遣。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熟读并背诵其他三首。
2.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3.课外阅读李清照的《—剪梅·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品味写愁的技巧。
提示:“此情无汁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须重点品味。按常理来说,愁锁眉间与愁聚于心是完全一致的,唯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但作者将本屈属一致的东西说成此长彼消的东西,形象地描绘了希冀排遣万千愁绪而又无计消除的无奈,显现愁情之深。
第三课时
学习《渔家傲 秋思》
一、资料助读
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朗读
三、这首词的大意 1.概括词的内容。
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留下思乡之泪。2.归纳:
上阕写景,衡阳雁去,边声连起,千嶂孤城,长烟落日。渲染荒凉萧瑟气氛。下阙抒情,家万里-归无计,羌管悠-霜满地,燕然未勒。抒发思乡报国之情。
四、主题
《渔家傲 秋思》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导入
婉约词比起豪放词来,则如小桥流水之于大江东去,如杨柳依依之于青松劲直,如曲径通幽之于通天大道,如和风细雨之于暴风骤雨,如蔷薇之于猛虎。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豪放词风。
二、知识要点 1.豪放派
是与“婉约派”对举之宋词流派。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重要作家还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等。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故能突破“词为艳科”的藩(fān)篱。凡抒情、状物、记事、说理、怀古、感旧、无事无意不可人间,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又敢于突破格律束缚。“不喜裁剪以就声律”。畅所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言流利畅达,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豪放派词人南宋居多,人才济济,因辛弃疾成就突出,故又称“辛派”。
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苏轼是北宋词坛的革新大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早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这首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欢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三、朗读,抑扬顿挫,荡气回肠。
四、几个句子的理解
1.太守:苏东坡,作者自称。
2.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3.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4.射到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借此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五、整体感知词的意思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3.讲讲下阙中运用了什么典故? “亲射虎,看孙郎”、“遣冯唐”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抒发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表现作者必致强敌于死地的抱负。
5.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六、深层探究,形象分析。
教师提问: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词人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 《江城子》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上阕,好一幅威武雄壮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好一个豪放不羁的英雄;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鬃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七、鉴赏豪放词风。
以本词为例,概括说明豪放词风。
本词场面热烈,豪情壮志,把词作中历来香艳柔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
八、作业: 1.背诵。
2.从内容、感情、形象、语言等几个方面比较《江城子》和《望江南》两首词。
从题材上看,《江城子》是一首射猎词.画面壮阔;《望江南》是一首闺怨词,画画凄美。艺术形象上看,《江城子》刻画了一位英姿勃发的英雄形象,有少年狂态,“牵”“擎”
“卷”三个动词刻画出虎虎生威的情态;《望江南》刻画了一位思妇形象,“独倚”刻画出孤寂、怅惘的情态。
从抒发的思想感情来看,《江城子》抒发了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望江南》流露了盼归不归的深思幽情。
第四课时
学习《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背景 1.辛弃疾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出生在金人占领下的北方。从少年时起,就受其祖父爱国思想的影响。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辛弃疾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加入农民领袖耿京的抗金起义队伍参战。回到南宋后,力主恢复中原。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东等地安抚史。由于投降派当权,辛弃疾两次遭到弹劾,从四十二岁起将近有二十多年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六十四岁时又出任浙东安抚史、镇江知府等职,但他恢复中原的愿望依旧未能实现,不久就怀着未酬的壮志离开人世。
辛弃疾创作的主要成就是词,他的《稼轩词》存词六百多首。词中充溢着要求统一祖国的爱 国主义感情,抨击了媚敌苟安的投降派,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永遇乐·京门北固亭怀古》二词就是这种愤懑之情的写照。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飞舞。辛词善用比兴,并且运用典故,托古喻今;在语言方面,辛弃疾不仅运用古近体诗的句法,还吸收了散文、骈文、民间口语人词,故有“以文为词”的评价。
二、朗读。体会豪壮中蕴涵的深沉与悲凉。
三、词的大意
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响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四、探究诗意,体味诗情,感受豪放词风。
1.“醉里挑灯„„连营”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
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醉”“挑”“看”,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梦见:“听号角,分牛肉,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2.“八百里„„塞外声”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答:“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4.下阙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
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五、研讨
1.这首词中,作者用大部分笔墨追忆当年火热的军营生活,请结合诗句,合理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当年的生活场面。
军营生活情景的描述宜选择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等场面,烘托出豪迈热烈的气氛,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
2.在这首词中,哪两句集中吐露了作者的心声?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与曹 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相比,有何异同? 词中集中吐露了作者心声的诗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前一句抒写词人一生中的事业和抱负,后一句抒发无尽的感叹。表达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相比,同写久经军旅的老者,英雄之心尚在,不同的是,辛弃疾哀伤较重。
3.作者有意作“壮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请体味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的?
(1)“壮”在场面,“壮”在军营生活活的雄豪、壮美:分食牛肉,奏悲凉苍劲之曲,秋点兵的壮大场景。(2)“壮”在人物超常的本领:骑飞快奔驰的“的卢”马,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风驰电掣。勇猛雄健。(3)“壮”在志向:率师北伐,统一南北,为国立功,成就英名。
(4)“壮”在心迹的表露:“可怜白发生”,不是一味的嗟叹,而是对现实的抗议,充满了壮志难遂的抑郁、愤慨。;
(5)“壮”在语言:文辞壮丽而不“纤巧”,洒脱而不拘谨。
4.词题“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明这首问中写的是陈亮,因此有人认为这首词是辛弃疾鼓励新中状元陈亮的贺问,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仔细体味这首词。豪壮中蕴涵着深沉与苍凉,题作壮词,但壮中含悲,是一支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这首词写辛弃疾与陈亮鹅湖之会略后。辛、陈鹅湖之会是淳熙十五年(1188)的事,上距“隆兴和议”已二十四年,朝廷上下文恬武嬉,抗战气氛十分暗淡,辛、陈对此极为不满。鹅湖相聚,他们慷慨激昂,评论世事,既表现了积极济世的雄心壮志,又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愤慨之情。此时作者虽被迫闲居,但壮心不已。记挂恢复之事。“为„„赋”只说明此词是写给谁的,并不说明词中写的一定是淮。之所以认作是贺词,恐怕是因为只看到词壮的一面,而没有体味出悲凉的意味。
5.词的结构相对来说有规律可依。即上阕写景或叙事。下阕抒情或言志。这首词好像是个例外,这首词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纵观全词。上阕写梦中情景,下阕紧承文描绘战事。“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峻急明快,预示战事的胜利。“了却君乇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自抒胸臆,意气冲天,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可怜白发生”一声浩叹凝聚着作古万千感慨,深沉悲壮。前九句一气贯注,酣畅淋漓,直至末句转笔换意,痛苦的现实与理想的梦境相互映照。而从结构上看,这就打破了词必须上下分阕的一般定格,突破了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常规,这是《破阵子》在形式上的创新。
6.词上阕所写的内容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还是对理想境界的展望? 本词中的境界是以梦的形式展现的一种理想境界,这里有作者的生活体验,但更是一种美好愿望的表现,刻画一个立功疆场的将军形象,正是现实中被迫闲置、报国无门的曲折反映。7.小结
词的上阙描述军旅生活,下阙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及率领师北伐,统一南北的雄心壮志。词中着力描写的梦中景象,沙场点兵、弯弓走马等,场面壮阔,意气豪放,与醉中挑灯看剑、人老白发的现实形成了强烈对比,所以说这首词是“以壮衬悲”。
六、比较三首词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相同: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七、达标检测
八、作业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推荐阅读: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新人教09-19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08-21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08-26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盐11-0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汇总07-31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总结06-09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总结09-06
九年级上化学工作总结11-01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老师教学计划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