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案全集

2024-10-07

弟子规教案全集(精选7篇)

1.弟子规教案全集 篇一

《弟子规----谨》

十间房镇中心小学 陈红敏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十九课围绕“借用”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借人物,须明求,及时还”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借物时应遵守真诚、有礼、守信的道德准则;“倘不问,即为偷。人借物,有勿悭”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诫我们既要严于自律,又要宽以待人,乐于助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故事《宋濂借书》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恭谦有礼,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帮助。”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设计理念

1、板块组合,分层推进。紧扣“借”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借物”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三、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借与偷”的界定,“借与还”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的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向别人借物时,做到真诚、有礼、守信。借物给别人时,做到热诚、慷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使学生明确向别人借物时,做到真诚、有礼、守信。借物给别人时,做到热诚、慷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2、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借与偷”界定,“借与还”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诵读法:通过自由读、范读、晒读感受古文的节奏美、韵律美。

2、激趣法:通过故事视频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究法: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理解文章意思,获得人生启迪。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郎》的动画片吗?大家认识懒洋洋吗? 懒洋洋上小学二年级了,他养成了丢三落四的坏习惯,上学时老是忘了带学习用品。一次上语文课,他把字典落在家里,同桌把字典借给他,他一不小心把字典给翻破了。另一次,他到美洋洋家玩,美洋洋不在家,他见美洋洋挂在墙上的风筝挺漂亮的,他没有和美洋洋说一声就把风筝拿去,过了好几天才把风筝还给美洋洋。当同学找他借东西时,懒洋洋总是推说没有。久而久之,班上的小朋友们再也不借东西给懒洋洋了。如果你是包包大人,你会怎么做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弟子规》第十九课,看看这里面是如何借与还的。【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被带入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二)诵读经典,品读古韵

1、字正腔圆,读通韵文

(1)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自己练读,要读准字音。)(2)指名学生读,及时鼓励。

(3)提出诵读要求,学生集体朗读韵文。

2、轻重缓急,读出韵味(1)指导学生读出停顿的节奏。

(2)指导学生读出重读的字。(学生同桌读,集体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鼓励。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采用自读、范读、赛读等方式,使学生有韵味的诵读,达到“悟”的目的。】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借与还”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借物的行为准则:总之,我们在借物时要记住,用人物——明求、还及时;人借物——有,勿悭)【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文章的意思。】

2、故事引路,据文辨义

(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借东西时要明确向别人提出请求,还东西时要做到及时,不耽误别人的事。我们一定要牢记借物的行为准则。刚才同学们读的也非常棒,作为奖励,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故事,大家愿意听吗?

(2)播放故事《守信的宋濂》。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听后要有问题问大家。

【说一说】 同学们,你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宋濂为什么要借书?他是怎样借书和还书的?我们要学习宋濂什么优秀品质呢?宋濂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课件出示问题)

(3)师总结。(宋濂借书时,牢记借东西的行为准则,赢得了别人的信任与帮助,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成就了自己的学业。这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种道德智慧。师总结了四句话:借人物,守信度,心有诚,言毕恭。)【设计意图:从故事中使学生体会到只有自己做到恭谦有礼,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和帮助】

3、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1)看看下面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我们该用今天学的哪句话来劝劝他们呢? ①当妈妈借来邻居家的物品忘记及时归还的时候,我们会善意的提醒妈妈说。(借人物 及时还)

②当小明舍不得把国学课本借给别人用的时候,我们会告诉他说。(人借物 有勿悭)

③当丽丽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私自拿人东西的时候,我们会告诫她。(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2)我会说,我最棒!

生活中,我们借东西的时候常常会有过于随意,说话不诚恳,对人不恭敬的现象,或是借了东西忘记还,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实例说一说。(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交流后汇报)

(3)借物游戏

在《弟子规》的学习中明理,更应在学习与生活中实践。下面请大家同桌进行借物游戏。(大屏幕出示要求)

学生同桌交流后,请两组学生上台展示借物过程,相机引导。(再读今天所学经文)

【设计意图:结合游戏与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确处世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

4、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同学们:贫穷的宋濂赢得了别人的帮助,成就了自己的学业。而我们在开头说起的懒洋洋大家还记得吗?为了帮懒洋洋改正错误,喜洋洋找到了同学们,请同学们帮助懒样样找到做的不对的地方,并给他一些好的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投影:(懒洋洋说:谢谢亲爱的小朋友们,现在我向别人借东西时,已经知道了要有礼貌的请求别人,爱惜他人的物品,还要及时归还,并向借我东西的人表达谢意。当然,听了你们的建议,我也不再小气,学会大方的把东西借给别人用了,现在大家愿意和我一起玩了,谢谢你们!)这一课《弟子规》是规劝自己的。生活中借物,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遇到别人偶尔未经允许就借用我们的物品,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能以“倘不问,即为偷”把别人视为小偷,这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礼导行,在生活中做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

(四)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努力实践,让我们成为传统文明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传承与发扬祖国的文明,在实践中成就自己的学业与德行。(齐背今天学的弟子规,让我们把“诚信”二字刻在心中)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内容,进一步强调诚信的重要。】

[板书设计]

《弟子规----谨》

借 还

态度好 及时还

诚 信

教学内容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2.弟子规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走路的时候要抬头挺胸

2、使学生明白要站有站相,做有做相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走路的时候要抬头挺胸2、2、使学生明白要站有站相,做有做相 教学内容: 《弟子规》谨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1.「步从容」

走路时仪态要从容不迫,就是要稳重不慌张,横冲直撞.有的小朋友在学校教室,走廊或路边奔跑追逐,经常险象环生.自我训练从容不迫的走路,是一种安定身心的好方法.引申一般人走路大都匆匆忙忙,这样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急性子,没有耐心,个性太急容易与人发生冲突.2.「立端正」

即站得端正,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弯腰驼背,这样能显现出朝气蓬勃的气象,更有益身体健康.引申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各种姿势都要端正,除了是一种礼貎,也会让自己保持良好的体态与健康.现在很多弯腰驼背,长骨刺与经常腰酸背痛的人都是因为不良的姿势所引起.3.「揖深圆,拜恭敬」

问侯他人,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千万不能敷衍了事.引申 祭祀行礼或对他人行礼,都要从内心发出恭敬,旁人可从你的行为(腰有没有弯,速度的快慢,说话的声调)看出,所以正确的姿势可以培养恭敬心.(二)勿践阈勿跛倚

「勿」是不可以;「践」是践踏;「阈」是指门槛.「践阈」是进门时踩在门槛上.「跛倚」是一只脚斜站著,给人懒散不敬的印象.引申 现在的房子已经很少有门槛,不过有些寺庙或旧房子仍有,所以下次记得要跨过门槛,不可踩在上面再跳下.另外很多人喜欢用一只脚站立,一只脚斜放著,这样身体肯定会歪一边.或是有人喜欢身体斜靠在墙壁上与人讲话,这样的姿势都是不雅,而且非常不礼貌.(三)勿箕踞勿摇髀

「箕踞」是坐著时两脚张开得像畚箕,最为难看,尤其女生更是要特别注意.「髀」是指大腿骨,因此「摇髀」是翘脚抖腿摇臀,显得轻浮不庄重.引申 随时都要注意自己的姿势与行为,不能因为舒服就随意摆放自己的肢体,妨碍观瞻.(四)复习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亲爱护我们,我们孝顺也是理所当然的,若是父母亲不喜欢我们,但是我们还能够孝顺,就更难能可贵了,可以称得上昰1位贤人.历史上的大舜,就是1个最好的例子.(闵子骞的故事)二,故事启蒙

(一)作揖还辱的郦食其

汉高祖刘邦年轻时不喜欢读书人,所以有一次故意在召见读书人郦食其时坐在自己的床上,叫婢女帮他洗脚,藉此来羞辱郦食其.郦食其看了以后并不生气,反而很有礼貌的向他拱手作揖说道:「您若想推翻秦朝,就不应该这样无理的接见客人.」刘邦听了十分惭愧,就马上将郦食其请上坐,向他请教治国之道.1.引导发问:(1)刘邦在房间边洗脚边接见客人,有没有礼貌(2)(2)如果你是郦食其你会怎回应 2.给小朋友的话: 刘邦的举动虽然无理,但是若郦食其也以无理的举动回覆,那他就和刘邦一样无理了,所以我们在面对有人对我们不礼貌时,如果能够用恭敬的举动来面对他,反而能让对方感到惭愧,让他知道自己错了,就算对方一时没有反悔,久而久之,也会被我们的态度所折服.(二)箕踞而坐的原壤

春秋时有个名叫原壤的人,是个很有学问的隐士,但是他为人轻视礼法,非常狂放不羁,因此常有不合当时礼仪的举动出现.有一次,他看到孔子远远走来,故意把两腿伸直叉开坐在地板上,藉此举动藐视孔子讲礼的主张,孔子看到他的行为,就训斥他「:你小时候不懂得尊敬兄长,长大后又没有值得称赞的事,真是败坏礼俗的害群之马.」说完就用手杖打他的小腿,以警示他的恶习.1.引导发问:(1)你觉得原壤的行为那裏不对 应该要如何改正(2)为什麼要表现有礼貎的行为

2.给小朋友的话:一个人即使有高深的学问,若缺乏有礼貎的举止,会让人瞧不起的.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大家来找碴

请学生到前面来表演日常生活中的站立,行走,坐,鞠躬等动作,请其他的学生双手

举高,对的比0,错的比x.步从容:请学生先表演匆匆忙忙的走路,走路时 跳来跳去,小跑步.(问学生:「请问这样走路对不对 请作答.」)◎请学生说明他的动作哪里做错了

◎学生可能会有的答案:他走路太匆忙,他走路蹦蹦跳跳,他用跑的.立端正:请学生表演站的时候弯腰驼背,身体弯一边.(问学生:「请问这样走路对不对 请作答.」)◎请学生说明他的动作哪里做错了

◎学生可能会有的答案:他站的时候弯腰驼背,他身体没有站直.拜恭敬:请学生表演鞠躬的时候随便点头,嘻皮笑脸.◎请学生说明他的动作哪里做错了 ◎学生可能会有的答案:他鞠躬的时候不够有礼貌,他的头弯的不够低.勿箕踞勿摇髀:请学生表演坐的时候双脚张开,抖脚,身体躺在椅背上,向前弯腰.◎请学生说明他的动作哪里做错了

◎ 学生可能会有的答案:他坐的时候脚没有合起来,他一直在抖脚,他坐姿没有坐端正.第二课时 弟子规》谨第五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进出房间要轻声慢步

2、使学生明白拿东西也要轻拿轻放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进出房间要轻声慢步

2、使学生明白拿东西也要轻拿轻放 教学内容: 《弟子规》谨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二、(一)缓揭帘勿有声 1.替别人著想: 现在虽然不常用门帘,但我们使用纱窗,门,窗户也是相同的道理,如有人正在睡觉或在图书馆看书,不要因为自己的声响而吵到别人.2.巴黎圣母院用中文写著「请勿大声喧哗」,如果一个人在公共场所很大声,表示他在家中也不可能会很小声.(丢脸丢到国外去了)3.这也是惜物的表现,衣服,鞋子,物品都能用得久.4.安全问题,如关门太大力伤到后面的人或是和同学玩门时被玻璃刺中心脏.(二)宽转弯勿触棱 「棱」是指物体的棱角,如桌角.转角处要慢慢走,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如在走廊上奔跑撞到墙角受伤的孩子,告诉我们要谨慎小心.(三)执虚器如执盈

当东西轻时会比较大意,所以要谨慎一些,像碗盘,杯子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些高科技产品都很轻薄(数位相机,MP3),可是价钱很昂贵,弄坏就糟了.(四)入虚室如有人

1.在没有人的地方也要好像有人在一样,不要太过随便,如爬山时不可大吼大叫,会被山上的动物笑;在孔庙也一样,大成殿里的展示品不可乱动.2.到别人家不可随便跑到别人房间,乱动别人的东西,这样会让人误会,如果主人的钱不见了,大家都会误会是你拿的.(五)复习1.亲有过谏使更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父母亲改正.2.怡吾色柔吾声 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起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怡悦,话语要柔顺平和.二,故事启蒙

(一)拾金不昧的年轻人

有位年轻人住在老板家,每当他在打扫家裏时都会捡到钱,而且金额是从一百元逐渐变多到几千元,这位年轻人每次捡到钱都会还给老板,半年后年轻人要离开老板家时就问老板「:为什麼你的钱都没有收好呢 」老板笑著回答他说:「这些钱是我用来测试你是否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二)一文钱也不可贪

古代有位秀才一天外出时,看见年轻人买书时掉了一文钱在地上,这位年轻人并没有发现他的钱掉了,此时秀才看见便用脚轻巧的踩住,等年轻人走后才弯下腰把钱捡起.这时不远处有位老人家看见,便向前询问他的名字后就走了.不久这位秀才得到官职要上任时求见巡抚上司,但是这位长官一直避而不见,过了不久他被弹劾「贪污」并被除去官职,秀才想自己还未上任怎麼会贪污呢 后来才知道长官就是当年看见他踩住一文钱的老人.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缓揭帘勿有声-----教具:桌子,椅子.现代人多使用布帘来取代会发出声响的帘子,所以小朋友们不太有揭帘的机会,但取其小心用物不发声响的涵义,可训练孩子们养成轻拉椅子及轻靠椅子的生活习惯.全班分成两组比赛.小朋友们依序轮流起身靠上椅子再拉开椅子坐下.完全没发出声音的可获得一分.依分数的高低分胜负.(二)执虚器如执盈-----教具:两个相同的不透明杯 准备一个空杯和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上盖厚纸板.请数位小朋友轮流上台随机拿其中一个杯子绕教室一圈.请小朋友判断示范者拿的是空杯还是水杯, 请他们举手做答.示范完毕后公布答案,分数最高者获胜.(三)取物练习

练习拿碗,杯子,碗公,锅子,盘子.先说明这些器具设计时的原理,再说明拿取碗盘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拿碗注意事项

虎口张开,四指扣住碗底,姆指扣住碗缘(两手相同).拿杯子注意事项(1)马克杯(有耳):食指,中指伸入耳中,无名指,小指扣住杯耳下方,拇指握住杯耳上方,另ㄧ手握住杯身.(2)玻璃杯(无耳):一手握住杯身,另1手托住杯底.拿碗公注意事项 虎口张开,四指扣住碗底,姆指扣住碗缘(两手相同).拿盘子注意事项 虎口张开,四指扣住碗底,姆指扣住盘缘(两手相同).拿锅子注意事项(1)单把:双手握住把手,将锅子持平.(2)双耳:两手握住锅子的耳朵.讲解完后请学生实际演练,并结合上周的教学「步从容立端正」,让学生拿到后面桌子后再拿回前面摆放.第三课时

《弟子规》谨第六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不要慌乱

2、使学生明白不要去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不要慌乱

2、使学生明白不要去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 教学内容: 《弟子规》谨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一)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小朋友:「匆匆忙忙的写考卷,还是从从容容的写容易把题目答对呢 」,所以许多事情都不能急,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就不容易出错.当我们遇到事情时,不要看轻自己的能耐,还没做就先举白旗, 但是也不能马马虎虎随便应付,还是要认真的做好每一个细节.(二)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斗闹场」是指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小朋友:「你们认为那些地方是斗闹场 」,记得前一阵子有一则新闻,有一位年青人在网咖玩电脑,结果被一位陌生人枪,发亮的身体,突然想到可以把装满萤火虫的小布袋当做油灯,所以每天他就利用萤光来读书.1.引导发问: 〈1〉车胤为了能在夜晚看书,克服困难,想出了什麼方法解决问题 〈2〉借光读书的匡衡.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制作家庭作业行事历(事勿忙忙多错)制作家庭行事历(如附件一,二),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示范如何安排行事历,归纳出:(1)重要的事情要先做!(2)安排事情的时候,要想一想每件事情要花多 少时间(3)想一想,这样安排会有什麼结果

让学生练习如何安排回家后的时间,再上台发表.请每位学生回家后将学习单完成.(二)练习整理明日课堂用品(事勿忙忙多错)

1.今日完成的作业,明日要带的用品,放入书包后在联络簿上打V.2.拿出课表,将明天要用的课本,习作放入书包.3.将便当袋,水壶和书包放在一起,以免忘记.(三)练习处理一件复杂的事情(勿畏难)面对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我们可以用什麼方法将它做好呢 持之以恒 先将它细分,排出时间,一次完成一点,总有一天可以将它完成的.温故知新

在学习新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复习旧的部分..第四课时

《弟子规》谨第七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进出房间都要问好

2、使学生明白借用物品必须及时归还,这样以后别人才会借你东西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进出房间都要问好

2、使学生明白借用物品必须及时归还,这样以后别人才会借你东西 教学内容: 《弟子规》谨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小朋友:「你们到别人家,或是要进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房间时,应该要先有什么举动 」要先按门铃或敲门,然后问问里面有人吗 要进入客厅时也要让里面的人知道我们来了,让里面的人有所准备.不然你忽然出现在他背后,吓都吓死他了!(二)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当房子或房间里的人问道:「是谁呀 」,我们如果回答:「是我」,这样好吗

如果这样回答,可能很多时候,对方无法判断你是谁(尤其是在讲电话时),我们应当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才不会让人混淆,浪费时间.(三)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小朋友:「当你们要跟别人借东西时,是怎麼借的呢 」,借了再说 边拿边说要借 反正用完放回去就好 其实人都希望被尊重,我们要借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要先取得别人同意,才可以取用,不然就是偷窃的行为.曾有一家大公司在徵选人才,几千人筛选到十几个人,这一群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都是各个名校毕业的学生,老板突然走出办公室,经过一段时间才回来,就对这十多名应徵者说道:「你们都没录取 」,这些人都觉得很纳闷,后来才知道原因是,当老板不在办公室时,这群年青人没有经过公司同意,随便的碰触档案文件,让老板发觉这些年青人很没教养,只好放弃这群人.所以小朋友:「学习礼节很重要,如果从小不学好,就算以后可以拿到很高的学历,你的人生还是困难重重,会遇到很多挫折.」

所以孔老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你不学习礼节,你就没法子在社会上立足.(四)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向别人借东西一定要准时归还,下次我们有急需的时候,别人才肯再借我们.孔老夫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他就不会有什麼作为了.(五)复习1.亲有疾药先尝

「疾」是疾病.「尝」是用舌头尝尝看.从前治病下药均用煎煮的汤剂,所以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煎好了汤药,作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看,是否太凉或太热 这样父母既不会烫到,也能发挥药性,让父母病情好转.现代:除了煎煮中药,现代也流行科学中药,使用乾粉药包与中药丸.也有多数人会使用西药,这时就要注意父母是否准时用药,留意药包数量,以预订回诊时间.故事一:「亲尝汤药」的汉文帝.2.昼夜侍不离床 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我们应该不分白天或夜晚,都应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我们小时候生病的时候,父母半夜不晓得要起来看我们几次,看我们有没有踢被子,摸摸看我们的额头,看我们有没有发烧,所以我们要感念父母的照顾之恩.二,故事启蒙:(一)阎敞还钱

汉朝时有位名叫阎敞的人,他是郡府的助理官,有一次太守被召入京,太守将他所有的积蓄一百三十万钱都交给阎敞保管,阎敞则将钱理在地里.后来太守全家都染上疫病而死,只剩一个九岁的小孙子,他曾听祖父说过,有三十万钱寄放在阎敞那裏.过了几年他寻找到阎敞,阎敞悲喜交集并把所有交钱还给他,但是孙子说没有那麼多钱,阎敞仍坚持是一百三十万,后来孙子因而过著比较好的生活,乡里的人都很称赞閰敞的廉洁,这样的品德很值得我们学习.听后引导: 祖父为什麼跟孙子说只有三十万(希望孙子能顺利取得遗财,所以故意将钱数说少)如果有人将钱寄放在你这裏,几年后跟你索取,你会诚实的还给他吗(二)林积还珠

宋朝时有位叫林积的人,有一次要到京城经过旅馆时,捡到一个锦囊,裏面有上百颗明珠,於是他问旅馆的主人这间房之前是谁居住的,主人回答是浔阳的周仲津,他请主人转告周仲津自己的姓名住处.不久之后,周仲津果然来了,林积经过一番验证,就把所有的明珠交还,周仲津要把一半的明珠送给林积,林积坚决不收.於是周仲津就到寺院替林积打斋祈福,后来林积便一举登科.礼记云:「临财毋苟得」, 林积这样清廉的人,真是善有善报!1.引导发问:(1)林积为什麼要告诉旅馆主人自己的姓名住处(2)为什麼林积不接受周仲津的礼物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练习进门礼仪

1.敲门并说:「请问有人在吗 」(等待一会儿)2.若屋内说:「请进」→就进门说:「您好」(若无人回应可再敲一次)若在公开场合,像办公室或某些机构,可以稍微开一下门看一下,确定是否有人在里面,但不可大摇大摆的在里面逗留,或乱动他人物品.若是在比较隐密性的场合,像别人家中的房间,当无人回应时,就不可开门入内,以免发生误会.敲门时要轻缓,除非有急事,否则不可大力急敲.3.若是进入其他的教室或学校办公室内要喊:「报告」.(二)借物礼仪

询问小朋友如何跟别人借东西,提醒小朋友常会忽略的错误行为: 1.要等对方把物品拿出来了,才能将物品拿走,不可自行边说边拿.2.要和对方说明所借物品,借物理由以及归还时间,以让对方安心.★请学生练习借物礼仪: 大雄:请问您可不可以借我(物品)我(时间或做完某事)就还您,谢谢!小叮当:好啊

第五课时

《弟子规》信第一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做人讲话一定要有信用

2、使学生明白言多必失,而且讲话一定要有礼貌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做人讲话一定要有信用

2、使学生明白言多必失,而且讲话一定要有礼貌 教学内容: 《弟子规》信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说话的时候以诚信为主,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於欺骗或虚伪的话,更不能使用.古谚云:「人无信而不立.」就说明了信的重要.※对任何的人事物都要秉持著诚信的原则.(二)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话才说,不该讲的就不要讲,古人说「:言多必失」.更重要的是不要讲一些花言巧语的话,故意要讨某些人的欢心.※小朋友要学会在适当的场合讲适合的话.(三)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ㄧ些投机取巧的话或是脏话不要讲,小朋友在学校的时候,为了要耍酷,耍帅,言语或行为都会学一些很像「江湖兄弟」才会有的话或举动,像这些言行都不要去学,以免让别人对你有坏的印象,自己也会沾染到不好的习惯.(四)复习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守丧期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恭敬.补充故事: 1.子路负米的故事 2.王裒泣墓的故事 二,故事启蒙:(一)徙木立信

商鞅到秦国当宰相的时候,为了建立起法律的威信,就在南门摆了一根木头,并下令能将木头移到北门的人就可以得到十两黄金,但是老百姓从以前就不相信政府,虽然是很简单的事却没有人愿意尝试.后来他把奖金提高到五十两黄金,有ㄧ位年轻人决定试试看,后来果然得到了奖金,之后大家就知道这位新宰相是ㄧ位说到做到的人,所以便非常守法,秦国也变得很强大.1.引导发问:(1)为什麼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去移动这根木头呢(2)为什麼后来这位年轻人愿意去做这件事呢 2.给小朋友的话: 政府的施政要言出必行,尤其是领导人更是不能说一套做ㄧ套,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我们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要以诚信当作基础.(二)季札挂剑

周朝时吴国有位公子名叫季札,一次奉命出使鲁国,路过徐国,徐国的国君很喜欢季札身上配挂的宝剑,却没有说出口,季札心裏知道,可是宝剑是使者身份的象徵不能随便给人.等季札出使回国,经过徐国时才知徐国国君已死,他便把宝剑挂在徐国国君的坟墓上,他的随从说:「徐国国君已死,你何必再把宝剑给他呢 」季札说:「我的心早就想宝剑赠与他,怎麼可以因为他死了就违背诺言呢 」 1.引导发问:(1)季札第一次为什麼不把宝剑给人呢

(2)徐国国君已死,为什麼季札还要把宝剑给他呢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大家来找碴

请学生协助演出短剧,让学生找找看短剧中有哪些不合乎弟子规的举动.1.剧情一(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两个人走在路上擦身而过,不小心碰撞了一下.状况一:其中1个人说:「你没长眼睛呀!」 老师问学生:「这样说可能产生的结果 」(1)对方不客气的说:「你才没长眼睛呢!」(2)对方不客气的说:「不然你想怎麼样!」(3)对方动手想打人.状况二:其中ㄧ个人说:「对不起,是我走路不小心.」 老师问学生:「这样说可能产生的结果 」(1)对方说:「没关系.」

(2)对方说:「没事没事,是我自己不小心.」

老师说明:「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所以和别人发生冲突时要多说『对不起』,这是最好的平安符,可以减少很多的麻烦」(二)分享「水的实验」

向学生介绍「来自水的信息」的照片集,让学生看看当说脏话时,水的结晶呈现不规则的结晶状态,有的甚至无法结晶,但是当水听到「谢谢」,「爱」或其他赞美的语句时就会呈现美丽的结晶.这证实了语言会传达善念与恶念,而这些信念是可以被感受到的,尤其人体70%都是由水所组成,所以ㄧ句好话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三)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

1.请小朋友起立一起用手比「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的动作.2.教导小朋友要时刻常存感恩谦虚的心.3.请每一位小朋友与家长到台前对著大家说一句好话.4.询问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那些好事帮助别人.第六课时

《弟子规》信第二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没有亲眼看到的事情,千万不要胡乱说话

2、使学生明白说话的时候分轻重缓急,事情要说重点,说清楚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没有亲眼看到的事情,千万不要胡乱说话

2、使学生明白说话的时候分轻重缓急,事情要说重点,说清楚 教学内容: 《弟子规》信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导与安排,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内心就会感到宽心安慰,孝道就在其中了.二,故事启蒙

(一).三人成虎(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庞恭是战国时魏国人,他为了怕魏王听信谗言疏远他,在出使前特地问魏王:「若有一人说市集出现老虎,请问魏王是否相信呢 」魏王表示不相信,他又问:「假如又有第二人说亲眼所见呢 」魏王答:「我会半信半疑.」他接著问:「若有第三个人也这麼说呢 」魏王答:「我会相信」.庞恭说「:街上不可能出现老虎,可是有第三个人这麼说,就成真了.希望大王明察,不要听信谣言」但是他出使后,魏王仍听信谣言不再重用他.(二)曾参杀猪(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曾子之妻有一天要去市场,因为孩子哭闹著要跟去,曾子之妻随口说了一句:「等我回来就杀猪炖肉给你吃」孩子听了之后就不再哭闹.等曾子之妻从市场回来后看到曾子准备杀猪,便马上阻止说:「我是哄小孩的,你怎麼认真起来 」曾子答:「当大人怎能说谎 这样怎能教育小孩,既然说到就要做到!」便动手把猪杀了.(三)听后引导发问: 1.为什麼庞恭请魏王不要听信谣言 2.曾子为什麼要杀猪 3.请问小朋友周遭的大人是否有说到做到 或是不守信用(四)给小朋友的话: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听到很多是非谣言,通常都会经过自己的解释后再将它传播出去,从来没有去分辨事情的真假,只是人云亦云而已.就像现在很多八卦新闻与报纸,常常无中生有,断章取义,等到对当事人造成伤害时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平常就要养成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的好习惯,才能保护自己与不伤害别人.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黄狗生蛋剧本 时间:有一天上午 地点:农场里 人物:公鸡,黄狗,山羊,鸭子,鸵鸟 布景:农场一角

(幕启,早晨公鸡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狗窝里有一个蛋.公鸡一边跑一边大叫,把山羊,鸭子,鸵鸟都引过来了.它们伸长脖子,围著公鸡,想知道是什麼怪事.)公鸡:(喘几口气)怪事啊!你们听过黄狗会生蛋吗 山羊,鸭子,鸵鸟:没听过啊!公鸡:但是,黄狗妈妈却生了一个蛋!山羊:我不信.鸵鸟:哪有这种事

公鸡:不信的话,我们一起去看看.山羊,鸭子,鸵鸟:好哇!(他们跟著公鸡,来到黄狗的家.)公鸡:(指著狗窝)看!我没骗你们吧 山羊:(看了看)真是奇怪的蛋.公鸡:那是狗蛋,当然奇怪了.山羊:会不会是鸭蛋

鸭子:(摇摇头)鸭蛋没这麼大.山羊:(转身问)那麼是不是鸵鸟蛋 鸵鸟:(摇摇头)鸵鸟蛋不可能这麼小.山羊:(摸摸胡子)这麼说,那就真的是狗蛋呢

(不久,黄狗从外面回来,看见门前这麼热闹,觉得很奇怪.公鸡赶快跑过去问她.)公鸡:黄狗妈妈,你什麼时候学会生蛋的

黄狗:(愣了一下)我 我怎麼会生蛋呢(看著窝里的蛋)咳!鹅妈妈昨天去旅行,那个蛋是她托我照顾的啦!(黄狗钻进窝里,山羊,鸭子,鸵鸟一个个走了.公鸡红著脸,站在那裏发呆)

第七课时

《弟子规》信第三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看见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就要向别人学习

2、使学生明白发现自己不足的时候要靠勤奋补充上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看见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就要向别人学习

2、使学生明白发现自己不足的时候要靠勤奋补充上 教学内容: 《弟子规》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看见他人的懿德善行,要立刻想到去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二)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看见别人有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如果犯了同样的过错,就要立即改掉,如果没有,就要提高警觉,避免犯同样的过错.※补充说明 1.善恶之别: 善-有益於人是善 恶-有益於己是恶 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要因为善行很小就不肯去做,如公车让座;也不要因为恶行很小而去做,如随地乱丢垃圾.任何事都是由少累积成多的,善行与恶行皆是如此.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善人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恶人则提醒我们不要向他学习.(三)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每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觉得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补充说明

1.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德行.我们如果要涵养高尚的道德,必须改掉贪心,忿恨,嫉妒等坏的习气,要有正大光明的心念.2.才艺包括各种知识技能,只要是利益人群社会的才艺,就值得多多学习.(四)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饮食日用不如人时,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感叹自卑.(五)复习: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兄弟姊妹之间常常会因为财物分配不均而生怨恨,如果彼此能将财物看轻,那麼手足之间将会减少很多冲突,自然能和睦相处.兄弟姊妹之间言语要谨慎,互相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实为祸福之门.二,故事启蒙(一)坏心眼的青蛙

一只青蛙和一只老鼠当朋友,青蛙是一个居心不良的家伙,一次青蛙邀老鼠一道出门,青蛙用绳子把老鼠和自己的脚绑在一起,说这样才不会走散,其实是心存歹念.他们在草地上玩了一会儿,青蛙觉得口渴就噗通一声跳下水,老鼠在后面喊救命,青蛙也不管他.不久老鼠淹死尸体浮在水面上,青蛙毫不在意的继续往前游,这时出现一只老鹰俯冲而下把老鼠的尸体一攫而起,因为绳子的关系,青蛙也一起进了老鹰的肚子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存歹念,蓄意加害於人,最后往往害了自己」.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检讨善恶之思考历程

向学生说明遇到生活中许多好事和坏事时要如何来自我检讨,历程如下: 发下学习单(附件一)请学生思考当看到一件好事或坏事时要如何给自己正确的想法,请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填入空格中(二)善恶大考验 ※发下善行的题目 1.不随便伤害小动物.2.遇到师长会行礼问好.3.礼让座位给老弱妇孺.4.带受伤的同学去保健室.5.捡到他人的物品要归还.※发下恶行的题目 1.边走边吃,随地吐痰.2.乱丢垃圾,制造环境污染.3.太过浪费,随意丢弃可以吃或可以用的物品.4.对父母师长没有礼貌,大吼大叫或是顶撞.5.喜欢讲别人的缺点.先将题目全部让学生念一遍,再发下给学生,然后请同学上台演出(2-3人ㄧ组),演完后将题目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依照「检讨善恶之思考历程图」来检视自己的行为.学生每演完一个主题老师可问

(1)这个行为是对或是错的(请学生用手比出)(2)(2)为什麼这个行为是错的(对於恶行的部份)(3)(三)总结

善行和恶行的部份有做过的打O,没做过的打x,请学生统计善行和恶行部份他们得了几个O.第八课时

《弟子规》信第四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要懂得听别人对你的评价

2、使学生明白发现自己错误时能及时改正将会更好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要懂得听别人对你的评价

2、使学生明白发现自己错误时能及时改正将会更好 教学内容: 《弟子规》信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於无,倘揜饰增一辜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良师益友.对於告诉我们过失或缺点的朋友要心存感激,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的求进步,开拓心量,自己也会得到更多的益处.(二)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於无,倘揜饰增一辜 无心的过失称为错(不是故意去犯的过错),如果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补充说明: 我们应时时避免犯错,避免造成别人的困扰.改过的方法有三种: A要发耻心-知耻近乎勇.(如果知道自己有过失,而不肯改是羞耻的事.)B要发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做错事要肯悔改,不怕犯错只怕不改.C须发勇心-人之不肯改过多是拖延,退缩,所以要振作奋发,马上就改.我们对於自己无心的过失,一定要及时改正过来,有意的犯错更应该避免,不可故意掩饰.对於别人的过失,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来面对,能够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开拓我们的心量来对待一切众生.(三)复习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坐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补充说明: 融四岁能让梨,要敬老尊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耐心地学习礼,多练习并提醒自己,有礼的人处处受人欢迎.二,故事启蒙(一)选择益友

有一次许伟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途中经过一间卖鱼店,许伟的妈妈请他拿起绑鱼的茅草闻一闻,许伟觉得又腥又臭.接著他们又经过一间香料店,妈妈请他去摸一摸包香料的纸,许伟觉得非常的芳香.於是妈妈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卖煤炭的商人每天从城外运煤炭到城裏去卖,由於煤炭的利润不好,生活过得很辛苦,於是他找卖布的商人合作,赚取一些运费.但是卖布的商人告诉他,虽然布匹请煤炭商人搬运可以省下不少麻烦,但是布匹却会被弄得脏兮兮没人敢买,这重大的损失与你给我的好处相比,是绝对不值得的.妈妈告诉许伟结交好朋友就像摸到香料纸一样,染有香气并可学习到他的好处,但是如果结交坏朋友就会感染到坏习惯,就像手上沾满鱼腥味.希望他能像卖布的商人一样,懂得分辨益友和损友.1.引导发问: 小朋友都听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告欣我们结交朋友要小心,多亲近益友远离损友.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何谓损友与益友 1.请学生发表什麼是损友 什麼是益友 2.老师统整:(1)损友:不诚实,不正直,不守信用,花言巧语,虚情假意„„(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2)益友:正直无私,诚信不欺,见闻广博,耐心规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3)A.询问学生在校是否要好的朋友,你们最常一起做什麼事呢 请学生回答.B.再请学生仔细思考「好朋友」与「益友」的分别 并请学生发表.若学生无法说出其中的差别,老师可提问引导学生发言: a-1每天陪你一起上下学的人就是益友吗

a-2每天陪你一起上下学并一起去网咖打电动的人就是益友吗 为什麼 b-1你们都会一起讨论功课就是益友吗

b-2你们一起讨论功课,还会互相抄答案,想一些做弊的方法就是益友吗(二)对别人的劝告我们要如何接受

1.心理上:别人告诉我实话,对我有帮助,不然就会出糗,像「国王的新衣」里面的国王,所以我要勇於承认自己的错误.2.口头上:要说出认错的话,感谢的话.(1)谢谢,我下次会改进.(2)对不起,我没有注意到.(3)对不起,我错了.第九课时

《弟子规》泛爱众第一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只要是人,就应该相亲相爱

2、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别人看中的是品德,不是外貌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只要是人,就应该相亲相爱

2、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别人看中的是品德,不是外貌 教学内容:

《弟子规》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时天地所滋长的万物,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天是平等覆盖一切众生,不分智愚,大地是平等承载一切众生,不分净染.天地好比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学天地的博爱无私,平等爱护一切动物,植物.※补充说明: 1.有人问:对於坏人及自私自利的人,如果还要保护他,岂不天下大乱 大部份人的人都是后天学坏的,坏人做了坏事危害大众,除了应给予适当的处罚,也应让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周处除三害的故事)2.天体之运行,日复一日,永不休止,代表「精进」.大地蕴藏无量无边的宝藏,生成万物,负载万物,而不求回报,并且平等养育一切众生,不分善人或恶人,代表「包容」.(二)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品德修养高尚的人,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补充说明: 古代圣君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及近代美国的华盛顿,林肯总统,都是注重德行修养的人,经过时间的流逝,历史的评断,令人怀念,尊重的还是那些德行高尚替大众著想的人,而不是外表和容貌突出的人.二,故事启蒙:(一)聪明努力的华陀

华陀是东汉时非常有名的医生,他之所以能成为名医,除了聪明之外,还经过一番辛苦的努力.华陀从小跟著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天,母亲昏倒了,醒来之后就无法下床,华陀找了好多医生都医不好母亲,没有多久,母亲去世了,华陀难过之余,也立志要成为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在一座高山上,有个「琼林寺」,传说寺里有位长老的医术非常高明,华陀决定要去那里学医,邻人听到华陀想到琼林寺,都劝他说:「到琼林寺很远,凭你一个小孩子,怎麼能够走得到呢 」华陀不畏遥远的路程,他翻山岳岭,跋山涉水,带在身上的粮食吃完了,就摘果子充饥;累了就在草地,山洞休息.走了好久,他终於到了琼林寺.寺里的长老看他这麼有诚意,不畏艰苦,非常感动,於是就答应他拜师的请求.起初,长老只叫他做些繁杂小事,华陀总是默默地把事情做好.事情做完后,他会非常细心地观察长老为病人看病配药,然后记在心里.这天,长老对华陀说「:你能吃苦又肯努力,从今天起,我要教你治病的方法」.华陀很高兴,并且很有信心地告诉长老:「师傅,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做个好医生,让大家不再受病痛的折磨.」长老把华陀带进书房,然后指著装满各种书籍的大书橱说:「这是医学知识的宝库,你可要好好珍惜他们!一定要专心念书!」从此,华陀白天学习识,那麼就等於在累积让自己成功的条件!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培养感恩的心:投影片欣赏-《雨啊!请你到非洲》

世界上有许多人过著不幸的生活,小朋友面对自己幸福的生活要时常怀抱感恩的心,当你有能力帮助别人时应该及时行善.询问小朋友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做到助人为快乐之本(二)地球暖化的危机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体共存,对人,动物,植物或自然万物都应抱持著一颗恭敬之心,不能有任何分别之心.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地方,可是最近地球却生病了,询问小朋友知道地球生什麼病吗 为什麼地球会生这种病呢 这种病对人类的生活有什麼重大的影响

近来因全球暖化问题,使得全球气温出现异常,我们都是地球的居住者,如何爱謢地球才能使他不受伤害呢 大家可从日常生活做起,一起累积对地球的爱.饮食方面:减少肉食多吃蔬果,随身携带环保筷,杯,碗,袋等环保用具.交通方面:请多步行或骑脚踏车有益身体健康,出门可改搭大众交通工具.生活方面:随手节约电源及水资源.资源方面:确实做好资源回收的工作,减低对地球的污染.第十课时

弟子规》泛爱众第二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有能力为大家做贡献的时候,就要勇敢的的奉献

2、使学生明白当别人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扰别人,别人不按的时候要安慰别人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有能力为大家做贡献的时候,就要勇敢的的奉献

2、使学生明白当别人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扰别人,别人不按的时候要安慰别人 教学内容: 《弟子规》泛爱众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訾」是批评,说别人坏话的意思.当我们有能力可以为大家服务时,应该要乐於帮忙,不要自私自利.当别人比我们有才华有能力时,我们要真心的称赞他,并且向他学习,不要在背后批评他人.每个人都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小朋友年纪虽小,但是像看到地上有垃圾随手捡起,或是扶起不小心跌倒的人,公车让座都是一件好事.※补充故事: 1.范仲淹设义田,兴义学.2.负荆请罪(蔺相如和廉颇)(二)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和有钱的人相处时,不要表现出巴结讨好的态度,对待贫穷的人,也不要骄傲自大,瞧不起他人.对於用旧的东西,衣物要多加珍惜,不要随意丢弃,也不要因为结交了新朋友就疏远老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除非是坏了,不然只要好好的爱护有时候用起来比新的还顺手,甚至很多旧东西可以发挥创意做成另一样新的东西,例如旧的床单可以拿来做窗帘,饮料的吸管可以用来吹泡泡,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惜物,又能达到环保的要求呢!引申: 在生活中,除了对物品,朋友,伴侣要勿厌故勿喜新之外,对於学问也要秉持著这种态度,学习一样东西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要朝三暮四,一曝十寒,这样不论学什麼都不会成功的.※补充故事: 1.宋弘念旧(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三)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当别人正在忙碌没有空闲时,我们不要去打扰他,造成别人的困扰.当别人心情不好时,不要在一旁唠唠叨叨的说个不停,以免让人更心烦.当父母,老师正忙著处理事情,或在和别人说话时,我们也不可以打扰他们,或是一直插嘴,要在一旁静静等候,等他们忙完了或说完话后,再请他们帮忙.所以当我们打电话给别人时,除了问候之外,如果要长谈,要聊久一点,要先问一下对方现在有没有空,不要对方一拿起电话,我们就霹雳啪啦一直讲.在三餐和睡觉时间也尽量不要去打扰别人.(四)复习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对老师,对长辈也要有适合的称呼,像外国人都会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但我们中国人对这种称谓的礼仪十分重视,所以我们不可模仿.使用正确的称谓可以培养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心,就像现在如果老师听到有人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都会觉得怪怪的.※提问一:大家以后到社会上去工作时,对自己的老板,上司如果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他们会有什麼反应呢

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见」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特别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为什麼 因为孩子如果从小很爱现,爱表达,把自己的锋芒毕露,将来会隐藏很大的危机.※注一:现代人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强调自我表现,不懂谦虚的美德.二,故事启蒙(一)李斯善嫉

秦王政用李斯当谋士后,一面加强对各国的攻势,一面派人到列国游说诸侯,还用反间,收买等手段,配合武力进攻,这时国力强盛.韩非是李斯的同学,他在韩国看到国家一天天衰弱,三番两次向韩王进谏,韩王就是不理他.韩非满肚子学问,没被重用,就关起门来写了一部书,叫《韩非子》.他在书中主张君主要集中权力,加强法治.这部书传到秦国,秦王政看到了十分赞赏,日后韩非来到秦国,看到秦国的强大,上书给秦王,表示愿为秦国统一天下出力.这份奏章一送上去,秦王还没考虑重用韩非,李斯倒先著急起来,怕韩非夺了他的地位.他在秦王面前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大王兼并诸侯,韩非肯定要为韩国打算;如果让他回国,也是个后患,不如找个罪名把他杀了.” 秦王政听了这话,有点犹豫,下令先把韩非扣押起来,准备审问.韩非进了监狱,想辩白也没机会.李斯却给他送来了毒药,韩非只好服药自杀了.1.引导发问:(1)李斯为何要陷害韩非 他没有做到弟子规中的哪些教诲(人所能物轻訾,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勿厌故勿喜新:培养感恩惜福的心

1.请小朋友看看剧中人物有那些地方做错,应该要如何改过才对 2.妈妈带小英去大卖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小英一直拉著妈妈往玩具区前进„„ 小英:「妈妈,这个芭比娃娃好漂亮,我好想要喔!」 妈妈:「妹妹,家裏已娙有三个不一样的芭比,这样就够了!」 小英:「我不管啦!她穿的衣服和发型跟其它三个都不一样.」 小英坐在地上放声大哭,不肯离开玩具区.3.询问小朋友小英有那些地方做错

4.每个小朋友都希望自己有各种不同的玩具,不过有许多玩具通常都是玩过一,两次就没有再拿出来玩了,这样是不是浪费爸妈的钱呢 如果下次你看到很想要的东西,如何做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二)废物利用做玩具

旧的玩具也有新的玩法,有些玩具甚至不用花钱,废物利用再造新玩具.请小朋友举手发表,下列都是资源回收的东西,如何把垃圾变成玩具再利用.(提供一些作品给小朋友参考)(1)利乐包做指偶(2)宝特瓶可做保龄球组(3)回收纸可拿来摺纸(三)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看情况场合说话

1.请小朋友看看剧中人物有那些地方做错,应该要如何改过才对 2.妈妈和阿姨正在客厅聊天,小英准备和同学出去玩,找不到自己要穿的衣服„„ 小英跑到妈妈的身边,不管妈妈正在与阿姨谈话便插嘴:「妈妈,我那件蝴蝶结的洋装在哪裏 」

妈妈:「在衣柜的第二个抽屉,你再找找看.」 小英找不到又跑去客厅问妈妈.小英:「我找不到衣服,你快来帮我找,我快要迟到了.」 妈妈:「我在跟阿姨讲话,你自己再仔细找找看.」

小英:「我不管啦!我就是要那件洋装.」一直缠著妈妈不放.3.小英有那些地方做错 如果你是小英找不到要穿的那件衣服,应该怎麼办

第十一课时

《弟子规》泛爱众第三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不要随便揭露别人的短处和隐私

2、使学生明白随便宣传别人的坏事,也是一种错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不要随便揭露别人的短处和隐私

2、使学生明白随便宣传别人的坏事,也是一种错误 教学内容: 《弟子规》泛爱众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别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当我们有短有私,希不希望别人到处宣扬 当然不希望,所以我们不希望别人如此,自己也不应该这麼做.有时时候善意的谎言是需要的,例如当别人生重病时,为了让他好过一些,家人可能会隐瞒他的病情不让他知道,我们也要替他保密.(二)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赞美他人的优点或善行,就是行善,因为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他人听到也能够见贤思齐.例如把上弟子规学到的,听到的故事记起来,可以告诉别人,让大家都可以效法,学习.(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做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的太过份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因此我们平时要谨言慎行,不说别人的过失,因为说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会折损自己的福份,也可能会伤害到对方或竖立敌人,若对方恼羞成怒,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要养成「扬善於公堂,规过於私室」之「隐恶扬善」的习惯,要顾及他人的面子,不但可以避开灾祸,更可以改善社会风气.(四)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失.那我们要用什麼态度规劝呢 要诚心诚意「怡吾色,柔吾声」的劝告.1.要用什麼样的态度规劝

如果该规劝的时候不规劝,我们就没有尽到当朋友(或先生,或当儿子)的本分,等到一错再错,要改正就来不及了,如此双方的道德都有缺失.2.要怎样规劝才能使人接受

兄弟或朋友规劝时要先取得对方的信任,并且「以身作则」不要过份严格或使人难堪,要考量到对方的能力才能使人接受.(五)复习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疾」是快步走过去,「趋」是小步的走过去,「揖」是很恭敬的向他问候.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向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著,让长辈先走过去.二,故事启蒙(一)郑均悟兄

汉朝时郑均的哥哥是一位小官吏,常收受别人送来的礼物,郑均常劝告哥哥,但他都不听,所以他便出外帮佣一年多,并将辛苦工作所得的金钱都给了哥哥,也劝告哥哥:「东西用完了可以用劳力赚钱来买,但如果犯了贪污的罪,一生的名誉都将毁於一旦.」他哥哥因此改过向善,成为一位廉洁的官吏.当哥哥过世后,郑均独立抚养嫂嫂和侄儿.1.引导发问: 当用言语劝告他人时,如果他不听该如何做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道人善即是善

请各位同学说说看,大家今天看到或听到了哪些好事情(二)劝告他人方式(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1.以身作则

隋朝时的辛公义,为了改变乡里丢弃病人的风气,就把病人带回家中照顾,等病人病好了,再请家人带回.(详见附件一)反思如果硬要大家不准丢弃病人,乡民会抱怨,就算不丢弃病人可能对他也会不理不睬.2.反讽提醒

唐朝的魏徵告诉太宗他要做良臣而不要做忠臣.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徵回答「:忠臣都要被杀头,有的心脏还要被挖出来,所以我要只做良臣」他这麼一说,唐太宗哈哈大笑.反思唐太宗是个聪明的君主,他会想到有暴君才会出忠臣,因为忠臣都在劝诫的时候被皇上杀了,所以如果他杀了忠臣就变成暴君,自此以后对於魏徵的直谏就较能够包容了.所以魏徵这样一讲后,他的性命就无忧了,有时候换个角度来劝告别人,会比直来直往更有效果喔!3.表演法有一次唐太宗退朝回宫后,盛怒未息,对长孙皇后说:「迟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急忙问道:「陛下要杀谁呀 」「魏徵总是当面侮辱我,不给我留情面!」皇后听完后,立刻换了礼服出来向太宗道贺说:「君明则臣直.魏徵忠直,敢於犯颜直谏,正说明你的圣明大度,真是可喜可贺啊!」太宗听完后,怒气渐消.想起魏徵的为人处世,内心油然生起了无限的敬意.反思贤淑的长孙皇后用夸大的肢体动作来劝谏太宗,真是充满了智慧.(三)劝告他人的 要点 1.地点

「扬善於公堂,规过於私室」别人犯了错,不要在大家面前让他下不了台,要找适当的地点,私底下悄悄的说.2.态度

理直气要和,不要因为自己是对的,就对犯错的人没有礼貌,态度要温和.(四)实际练习

请学生到前面来练习遇到下列的情形该如何处理: 公车上的人看到老人家不让座.在火车上有人大声的讲电话.有人随手乱丢垃圾.同学在背后抱怨老师功课出太多.第十二课时

《弟子规》泛爱众第四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大方大度

2、使学生明白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大方大度

2、使学生明白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教学内容: 《弟子规》泛爱众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引伸

所谓「施比受有福」要当个手心向下的人.如能舍得布施,多给少拿,就能减轻吝啬的心态,在施舍中就和大众结交了很多善缘,如果将来你有困难,别人也会来帮助你.在家里用餐时小孩在取拿之间,要观察长辈或别人是否没有吃,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多给与,少取用」的习惯,能处处为别人著想是好的德行,也能累积自己的福分.养成礼让的态度就不会处处相争,家庭会和气,家族也会兴旺.(二)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要将事物加到别人身上之前(或要托别人做事),先要反问自己:「如果换成是我,我愿意吗 」如果连自己都不愿意,就要立刻停止.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此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如有不愿别人加诸我们自己身上的事,就应赶快停止而不去做.引伸

1.譬如我们要批评别人之前,就要想一想别人是否愿意接受我们这样的批评 2.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不能替别人著想.3.当我们与人有了摩擦或出现危机时,就应反省是否曾经给人难堪,因而造成人际关系的障碍(人际关系不好),要用理智去体谅别人的感受.(三)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受人恩惠要记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记在心中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别人对我们的恩德则要铭记在心,感恩不忘常思报答.引伸

一个人要能常怀感恩心,不忘父母,师长,众人对我们的恩德,时时念父母,师长之恩.很多做义工的人每天都满面笑容,时时想著可以帮助别人,懂得爱人,付出会体认到自己的价值,内心会觉得充实.要感谢斥责我们的人,因为他增长了我们的智慧,要把怨恨的念头赶快转过来.父母,师长的恩情报答不完,我们要尽心尽力尽我们的本分,让这些对我们有恩之人都欢喜看到我们的成长.(四)复习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不论骑车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若方便停车应下车问候,并询问是否需要搭便车.若长辈要离去,则目视长辈离去约百步之遥才可以离开,这是敬老尊贤的表现.二,故事启蒙(一)韩信报恩(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汉朝大将韩信在未得志之前,生活很困苦.他常到河边钓鱼,不是每次都能顺利钓到鱼,所以时常饿肚子.河边住著一位以洗衣维生的妇女,她非常同情韩信,时常给他饭吃.韩信很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我要是飞黄腾达,一定会好好报答您.」妇人听完后一脸不悦地说:「我是同情你的遭遇,那是希望你报答我呢!」 一次韩信到市场卖鱼,有一恶少侮辱他说:「你常佩剑上街敢刺我吗 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就毫不吭气地爬过去,市场的人都笑他胆小.后来,韩信替刘邦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於是被封为楚王.他想起年少困苦时曾受过河边妇人的帮助与恶少的侮辱,便赏赐妇人黄金千两答谢,授与恶少中尉的官职.后来韩信对左右的人说,当日若无两位恩人,今天不可能会有这样的成就.1.给小朋友的话: 我们要学习韩信「恩欲报怨欲忘」,「不念旧恶,不憎恶人」的精神.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1.故事分享

以前有一户人家,每次吃鱼时,妈妈都只吃鱼头,把其他的部位留给家人,请问各位,妈妈为何都只吃鱼头呢(因为妈妈舍不得吃鱼肉,所以吃最没有肉的鱼头,把好吃的部分留给家人)2.错误剧情演出 晚餐时间,大家坐在餐桌前吃饭.爷爷,奶奶:「君君,这些都是你喜欢吃的菜,来来来赶快吃.」(说完两人挟了一堆的菜在君君碗里)君君:「那我不客气罗!」

(用筷子在每一道菜里东挑西捡,吃完一口,不喜欢的就丢回盘中,把喜欢的菜整盘吃光光)3.请学生找出剧中错误的行为 Q:君君的行为哪里做错了

可能的答案:「没有让爷爷,奶奶先吃」「挑食」「把自己吃过的东西又丢回盘中」 Q:他没有做到弟子规里的哪一项

可能的答案:「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Q:如果你是君君,吃饭时你要怎麼做 可能的答案:「让爷爷,奶奶先吃」「帮爷爷,奶奶挟菜」「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也要留给别人吃」 4.正确剧情演出

3.弟子规-教案 篇三

这学期咱们主要学习的是《弟子规》。大家是不是好奇,咱们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原因呢老师先不告诉大家,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让大家来评一评故事中的小朋友做的对不对?

故事:一个六岁的小朋友,他不但会弹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会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的说了一句语惊四座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 小朋友,故事中的小朋友做的对不对? 不对。为什么不对?

看不起自己的姥姥,骄傲。

《弟子规》是一本教育指导我们日常行为规范的书。他的主要内容是告诉我们在家要懂得孝顺父母、长辈,与兄弟姐们要友好相处。在外要尊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要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也就是总叙说的:。。。。

知道了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咱们就要开始咱们的学习了。

4.弟子规教案 篇四

学习《弟子规》之“入则孝”

【教学目的】

1.通过讲解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大意。 2.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教学过程】

【一】学习“总叙”

1.诵读文本: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讲解文本: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3.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二】学习“入则孝”

1. 诵读文本: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2.讲解文本: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 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我们在父母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 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 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弟子规》中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性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现在我们在家庭就能培养出这么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5.《弟子规_信》教案 篇五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二中附属小学

王冬冬

《弟子规•信》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二中附属小学 王冬冬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信》是安徽人民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普及教程” 《弟子规》中的一课。

本课以“诚信”为主题,从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实事求是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真诚待人的人。课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一)读中习法,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感受课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

(二)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的积极影响。

(三)学中反思,借助情境,联系实际,古为今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在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提高学生国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视频导入 1.视频导入新课。2.板书课题。

(二)多种形式,诵读成韵

1.出示全文,师范读,生练读,字正腔圆,读出韵味。2.正音,提示难懂字句。

3.多种形式诵读,熟读,读出韵味。

4.理解读(为故事诠释,读文释意的这一环节做铺垫)。5.挑战一:“诵读接龙”。

(三)故事诠释,读文释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1)挑战二:“理解我最棒”。(2)挑战三:“谁是记忆王”。2.故事引路,据文辨意

播放视频:《一诺千金》,引导学生获得启示。

(四)联系实际,明理导行(1)挑战四:身边的诚信明星。

出示我校“爱心超市”、“开放式棋艺广场”、“失物招领角”的例子,结合《小学生守则》,联系实际,古为今用。

(2)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失就是成功的开始。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真诚表达,信守承诺。)

(五)结束

相信同学们和王老师一样收获满满,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将信的种子种在自己的心田,通过行动,让它绽放出五彩的花朵。

6.日弟子规教案20 篇六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教学内容

一、经文导读及讲解(一)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同学们:「你们到别人家,或是要进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房间时,应该要先有什么举动?」要先按门铃或敲门,然后问问里面有人吗?

要进入客厅时也要让里面的人知道我们来了,让里面的人有所准备。不然你忽然出现在他背后,吓都吓死他了!(二)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当房子或房间里的人问道:「是谁呀?」,我们如果回答:「是我」,这样好吗?

如果这样回答,可能很多时候,对方无法判断你是谁?(尤其是在讲电话时),我们应当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才不会让人混淆,浪费时间。

(三)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同学们:「当你们要跟别人借东西时,是怎么借的呢?」,借了再说?边拿边说要借?反正用完放回去就好?

其实人都希望被尊重,我们要借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要先取得别人同意,才可以取用,不然就是偷窃的行为。

曾有一家大公司在征选人才,几千人筛选到十几个人,这一群都是精英中的精英,都是各个名校毕业的学生,老板突然走出办公室,经过一段时间才回来,就对这十多名应征者说道:「你们都没录取?」,这些人都觉得很纳闷,后来才知道原因是,当老板不在办公室时,这群年青人没有经过公司同意,随便的碰触档案文件,让老板发觉这些年青人很没教养,只好放弃这群人。

所以同学们:「学习礼节很重要,如果从小不学好,就算以后可以拿到很高的学历,你的人生还是困难重重,会遇到很多挫折。」 所以孔老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你不学习礼节,你就没法子在社会上立足。

(四)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向别人借东西一定要准时归还,下次我们有急需的时候,别人才肯再借我们。孔老夫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他就不会有什么作为了。

二、故事时间:

(一)阎敞还钱

汉朝时有位名叫阎敞的人,他是郡府的助理官,有一次太守被召入京,太守将他所有的积蓄一百三十万钱都交给阎敞保管,阎敞则将钱理在地里。后来太守全家都染上疫病而死,只剩一个九岁的小孙子,他曾听祖父说过,有三十万钱寄放在阎敞那里。过了几年他寻找到阎敞,阎敞悲喜交集并把所有交钱还给他,但是孙子说没有那么多钱,阎敞仍坚持是一百三十万,后来孙子因而过着比较好的生活,乡里的人都很称赞閰敞的廉洁,这样的品德很值得我们学习。1.听后引导:

〈1〉 祖父为什么跟孙子说只有三十万?(希望孙子能顺利取得遗财,所以故意将钱数说少)〈2〉 如果有人将钱寄放在你这里,几年后跟你索取,你会诚实的还给他吗?(二)林积还珠

宋朝时有位叫林积的人,有一次要到京城经过旅馆时,捡到一个锦囊,里面有上百颗明珠,于是他问旅馆的主人这间房之前是谁居住的,主人回答是浔阳的周仲津,他请主人转告周仲津自己的姓名住处。不久之后,周仲津果然来了,林积经过一番验证,就把所有的明珠交还,周仲津要把一半的明珠送给林积,林积坚决不收。于是周仲津就到寺院替林积打斋祈福,后来林积便一举登科。礼记云:「临财毋茍得」,林积这样清廉的人,真是善有善报!1.引导发问:

7.《弟子规》总训教案 篇七

教学目的: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是一篇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二、初读内容

1.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一次,老师读哪个字,你们指哪个字。2.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标出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3.师: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读读。

三、理解内容

1.师:《弟子规》 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2.师:“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3.师:“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4.师:“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5.师:“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6.师:“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7.师:“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1)师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

2)师: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四、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五、拓展:

互 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上一篇:秋游人工湖作文600字下一篇:2018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