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论文

2024-09-20

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论文(精选15篇)

1.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论文 篇一

语言输出理论与精读教学中的口头输出训练

文章着重讨论了Swain的语言输出理论,针对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输入与输出不平衡的现状,提出在精读课中加强学生的口头输出训练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使学生语言能力平衡发展的`基本途径,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精读课中加强口头输出训练的具体方法.

作 者:赵丽  作者单位: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6)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言输出   精读教学   口头输出训练  

 

2.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论文 篇二

一、输出假设理论的产生

上世纪70年代末,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习得的过程中大量的接触了“i+1”水平的语言知识, 便会按照习得的自然顺序, 不知不觉习得新的语言。Krashen的“输入假说”将语言习得归功于“可理解输入”的理解, 未免过于片面, 究竟怎么定义学习者现有的水平“i”?如何选择“i+1”的语言知识?而在课堂上, 特别是口语课中, 如果过分强调输入, 而不重视输出, 输入的总是学习者已经会的内容, 除了增加学习者语言表达的流利性之外, 学习者得不到新的输入, 就无法提高交际能力。

对此, Swain (1985) 提出了“输出假说”, “输出假说”的提出与加拿大的沉浸法教学密不可分, 20世纪60年代末, 加拿大开始使用沉浸法教授法语。研究者对沉浸法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多次评估, 结果发现, 沉浸法学生的法语水平远远高于每天只上20到30分钟法语课的学生, 尤其在口语、写作方面。因此, 上述现象不能用输入假说来解释, Swain基于这一结果提出了输出假设理论, 她认为仅仅依靠可理解输入还不能使学习者准确而又流利地使用语言, 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 同时还要强迫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 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输出的功能

Swain提出输出假设后, 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论述, 她认为输出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

(一) 引起注意, 触发学习过程。

1994年, Swain和Lapkin做了一项实验, 测试内容是学生为一份报纸写一篇关于环境的文章, 在写作的过程中, 采用有声思维方法, 说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问题。结果表明, 学习者在输出时, 会注意到自己的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 并对这些差异进行有意识的分析, 修正自己输出的内容, 同时也会在以后的语言输入中更加关注这些存在差异的语言知识, 并在不断地输出—修正—再输出—再修正的过程中促进语言的习得。

(二) 输出能对目的语的形式和结构进行检验假设

从学习者角度讲, 输出有时是“试验运行”, 即他们试着用恰当的目标语词汇或形式说出、写出自己的想法。学习者输出的错误内容反应了他们对母语运用持有假设, 要检验某一假设, 学习者必须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课堂中的小组讨论活动有助于语言的意义协商。同时, 学习者还可以从交谈对象的反馈中得到语言信息, 从而修改语言输出。

(三) 输出促使学习者对语言形式进行反省

输出代表着学习者对某种意思该如何表达的猜测, 输出的反省功能是用语言来反思在交流中自己或他人输出的语言, 从而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这种观点源于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说”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中的一种中介工具。在这一背景下, Swain重新把“输出”定义为“说 (speaking) 、写 (writing) 、合作对话 (collaborative dialogue) 、个人独语 (private speech) 、表述 (verbalizing) 和言语化 (languaging) ”。而其中“说”既是调控每个个体生理和认知的一种外部工具, 同时也是重塑经历, 帮助你完成思考的工具。

三、输出假设理论对汉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基于输出假设理论指导下的汉语口语教学不同于传统口语课中机械的语言操练, 而是在理解、承认学习者汉语水平的前提下, 与教师的指导和课堂的互动中, 参考教师和课堂参与者提供的反馈信息, 不断地输出—修正—再输出—再修正, 如此循环, 逐渐地接近标准的目的语。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应采取相应的语言输出训练手段:

(一) 刺激—反应输出阶段

刺激—反应操练的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经典的条件反射理论, 刺激—反应训练的目的是引发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注意, 即对语言材料中的内容和学习者头脑中形成的输出内容差异的注意, 具体的操作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1. 先听后说

例如:《今天有什么新闻》 (《汉语口语速成提高篇》) 可以先听新闻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先简要介绍有关新闻内容的知识, 提示需要注意的地方, 然后给学生讲一两个新闻, 边讲边给出若干个关键词语, 然后把时间交给学生去表达,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 并引导其安排、组织表达。

2. 先读后说

所阅读的材料可以是200字左右的段落, 让学生先进入某一思路后, 然后结合教师刚刚讲解的汉语知识, 借鉴材料中的语句、表达方式, 完成口语表达。例如在《众口难调》一课中, 课文是叙事性的分别用六个人不同的口吻说出六段与饮食相关的内容, 其中有35岁公司职员李先生、63岁退休教授王先生、45岁家庭妇女张阿姨、40岁作家李女士、20岁的大学生李想、24岁韩国留学生朴敬任, 在教学时, 可以先请学生阅读, 教师分段梳理,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 回答每个不同的年龄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话语、现在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怎样的、也可将学生分成六组、讨论一下他们的饮食观等。

3. 先看后说

先看教师挑选的影视材料, 如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又有普遍的价值观, 又能引起很多感情共鸣的影视作品, 像在学习《国际婚姻》一课中, 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和婚姻、家庭相关的影视作品, 如:李安的作品《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等, 以“婚姻”、“家庭”为主题的内容, 使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都有话可说, 这时教授的重点仍是语言, 是具体情境的语言表达。相信汉语掌握程度一定与汉语文化程度相关并成正比。

(二) 输出的检测与反馈阶段

学生在完成口语表达之后, 教师要尽可能地给予反馈, 当然, 此“输入”非彼“输入”, 这一次的输入, 是要求教师归纳并纠正训练中的语言偏误。

1. 积极评价

无论在哪个阶段的的学生都期盼得到老师的评价与指导, 要实现评价的正向价值, 首先, 要先肯定学生输出的正确的句子, 这样不仅能取得正面强化输出的效果, 而且起到了相互学习的作用, 然后再讲解偏误句, 让学生讨论, 鼓励他们纠正偏误, 接着再分析偏误出错在何处, 讲解相关的语言知识, 最后告诉他们恰当、得体的表达是什么, 即给出重建句。

2. 教师转述

语言输入能否收到有效的加工还需要教师的支持, 例如:在课堂上, 当一位学生向其他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时候, 常常有许多学生听不懂。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提供支持, 譬如把学生叙述的内容转述给大家, 帮助全班的同学获得有效的输入, 在这个过程中个, 教师既能帮助该学生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同时也能为其他学生提供处理语言输入的新机会。

3. 细致纠正

课堂上讲解的偏误句应该是带有普遍意义的, 有相关的语言知识可展开可供学生举一反三的。谈论环节则有利于学生调动已有的语言知识, 促进其进一步注意自己和他人输出的结果, 对相关的语言规则加深印象。有时学生再讨论过程中还会出现不同的纠偏方案, 甚至产生争论, 此时不仅是教师收集和了解习得过程的绝好机会, 更为教师讲解分析汉语知识和规则提供了新的平台。

(三) 交际性语言输出阶段

在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操练之后, 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掌握了一定的基础, 此时, 交际操练的时机已经成熟, 教师应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其语言知识, 开拓其语言交际能力, 具体的操作如下:

1. 小组讨论或对话。

对给定的题目进行讨论或编简短的对话。学习者在意义协商的过程中会修改不正确的假设, 从谈话对象得到相应的反馈, 并且这种形式更加自由, 能够引导出更多的输出内容。

2. 课堂演讲。

教师可要求学生从三五句话发展到表达一定完整的观点,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语言输出, 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听说读写还可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如一个同学根据任务进行演讲时, 要求其他的同学做出记录, 然后进行反馈, 这样一个同学发言对其他同学也构成相应的语言输入。

3. 辩论。

这种活动适合于英语水平中等以上的学习者, 因为辩论需要更多的语言输入基础和灵活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辩论之前, 学习者要搜集资料, 从而得到了更多的语言输入。而辩论过程本身就能使学习者最大限度地输出语言。

参考文献

[1]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

[2]彭宗平.《输出假设理论与教师角色再认识——以中高级写作训练课为例》《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年02期.

[3]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osis 1985.

3.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输入;输出;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188-02

一、概念

输入和输出是二语习得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在二语习得中,当学习者有机会接触目标语言的时候,输入(input)就发生了。不同的理论对输入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有着不同的解释。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语言研究认为输入是模仿的基础,而互动主义则提出了社会互动理论,认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导致习得的发生,口头互动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输出(output)在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中只是二语习得得以发生的一个标志,是学习者学习语言进行自我输入的资源。过去的语言学家们更多强调了输入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输出的影响。从认知理论的角度看,输出对于学习的关键性在于它更能够促进学习者对于语言进行深刻理解,并且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语言学习兴趣。

二、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在二语教学中,输入指的是听,读;输出指的是说,写。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提高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能力,而非某一方面。输入与输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关系其实应该是相辅相成,而没有轻重之分。实际上,语言习得是一种输出和输入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输出过程中,学习者能够巩固在现阶段还不能熟练掌握的语言知识。此过程中,学习者通常是在验证自己对语言知识输入部分是否已经理解并掌握。加拿大语言学家Swain于1985年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假说,该假说阐述了输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语言习得是一个语言输入和输出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习者想熟练使用第二语言,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还需要可理解性输出。仅仅依靠可理解性输入还不能使语言学习者准确而流利地使用习得的语言。成功的二语习得者不仅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也需要同等的可理解性输出。恰恰是通过此过程,语言学习者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并且巩固原有的知识。

三、实践中输入与输出的融合

我国的英语教学目前还是以输入为主,學生学到的知识得以输出的机会相对来说较少。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词汇教学和听力教学进行了实验和分析,过程如下:

(一)词汇教学

在词汇学习过程中,新词汇的输入是必不可少的。想要使得一门语言不断精确,新词汇的输入是必经之路的。Krashen在这方面作过大量的研究,并且提出了著名的i+1公式。其中,i代表学习者现有的输入水平,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水平语言输入时,并且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习得才能产生。根据Krashen的观点,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又达到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词汇学习实际上是输出和输入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过程,在输出的过程中,学生正是在验证对输入的理解和掌握。在学生接收到了大量的有效性语言输入后,学生需要在输出过程中模仿和演练,需要进行必要的语言交流,以此来巩固已经输入进的语言知识。正是在这些输出过程中,学生在各种书面和口语表达中不断地运用新的词汇,在运用中不断更正、完善自己的词汇,最终达到词汇学习的目的。因此,词汇的输入量不是关键,关键是输出量和输出质量。在保证学生不断输入可理解的新词汇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不断地输出已输入的词汇信息,并且能够将其准确无误地使用,这才是词汇学习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输入和输出在量和强度上很不平衡,就输入而言教师给学生“灌输”或让他们接触大量的新词汇,并且将重点词汇进行扩展讲解并且课下留给学生大量的强化练习题去巩固。可是这种大量的输入和练习并没有积极地促进输出,达到较好的输出效果,因为学生在用英语表达的时候,仍然是不能够准确表达自己,问题多多。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交际,因此应该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输出和使用语言,并在使用中真正掌握这门语言。在词汇讲解时,先让学生“读”,理解单词的英文释义。相对于只是记忆英文单词的中文释义,理解并记忆英文解释更有利于学生很好将单词应用。尤其是一些近义词的词义对比,可以使学生将其细微差别通过理解其英文释义有效记忆下来。比如说close和intimate这两个单词,中文解释都有“亲密的”,而英文解释则更加明确:close means having direct family connections or shared beliefs,support and sympathy, 而intimate means having or being likely to cause personal or sexual relationship。由此可见两个词在词义上的差异。讲解时根据释义给出例句使得学生学会灵活使用学会的单词。对很多学生来说,单词记忆是非常艰难的过程,那怎样才能利用输入理论有效记忆单词呢?笔者采用了在记忆单词时在给出英文释义的情况下说出相应英文单词,或者在给出英文单词时说出其英文解释,并且建议大家采用互相提问的方式来进行。大多数学生反馈在记忆过程中,这种交替式与相互式的提问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单词记忆。相比只是记忆单词的字母拼写来说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同时锻炼的“说”的能力。之后笔者又采用了听写的方式让学生们将单词“写”下来,并且将全班其成绩与没有采用本方法之前做对比,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成绩有明显提高。这一过程中,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相互影响与推动,使学生对单词的掌握能力得以提高和巩固。

(二)听力教学

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所采取的方法为单一的“听”,也就是只注重输入而完全忽略了输出。在听力教学当中教师的灌输法往往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听的状态。也就是说只有输入的过程,没有输出的反馈,很难使学生将输入的东西理解掌握。因此,教师通过教与学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不光是被动地听,而是接纳吸收之后不断输出,来通过说的方式加强吸收输入的信息。影响听力理解有以下几个因素: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情感因素。就这几个因素来讲,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所以从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有所取舍有所设计,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选取相关材料。趣味与相关性是选取听力材料的前提。笔者在听力课上进行了实验:选取单句,段落或者对话等听力材料,引导学生先去听,理解和掌握大意。之后,通过停顿播放让学生写下所听到的内容。下一步是让学生在核查完毕之后“读”出所听到的内容,讲内容充分理解,最后将其背诵,以“说”的形式把内容展示出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他们熟悉的含有典型的语音知识句子的日常用语,让学生反复练习,仔细体会和掌握正确的发音。当学生通过语音语调对语篇的意义理解后,可以进行模拟。经过强调和对比,可增强学生理解的精确性和深度。最开始可以选择一些单句,例如如何表达抱歉,如何表达请客等等诸如此类的材料。因为这类的话题不止一种表达方式,所以先让学生自己来想表达的语言方式,这样就先有了一个输出的过程,然后将听力材料逐一播放,也就是输入的过程,让学生们去“听”录音里所给出的抱歉表达方式,然后将所有单句背诵出来,又回到了输出。单句练习之后就是对话练习。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和学生生活贴近的对话,比如起床,购物,问路等,这样学生会预先有个话语情境,之后再听的过程中便会事半功倍了。篇章听力练习应该在对话练习之后,学生从单句到对话到篇章经历了一定的过渡,不会因为大段而没有停顿的语言气馁,相反因为有了由浅入深,由易变难的过程,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相应地增强。以听促说,以说促听,听力与口语不是两个独立的语言技能,而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印证。教师应在搜集和总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听力教学,即“输入”性引导,然后根据所听信息,让学生进行归纳、复述等口头练习,即以听促说,以说促听。不论是单句对话抑或是篇章听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先有了输出,然后输入,然后在输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这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巩固都是非常必要的。

四、结语

语言只有在输入输出中不断地转换才能学以致用,不光让学生牢记于心,还要学会学以致用。输入、输出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是不可分割的。二者应全面兼顾,同等重视,绝对不可顾此失彼。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输入输出两种模式相结合相渗透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效果,以及二者的充分结合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方面的作用,因此二者的相辅相成有助于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肖德法.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2]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7.

[3]郭红,惠兆阳.输入输出假设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6).

[4]曾凯,王雪丽.大学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输入与输出的辩证关系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论文 篇四

可理解输出与学生英语产出技能的培养

可理解输出假设认为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有助于促进流利和准确地使用语言.以有效的输出型教学,培养大学生的英语产出技能,对于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采用任务型教学活动、主题研讨活动和模拟交际活动三种模式,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可显著提升学生语言产出技能的水平.

作 者:王荣英 段彬彬  作者单位:王荣英(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长沙,410205)

段彬彬(耒阳市教育局,湖南,耒阳,421800)

刊 名: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LLEGE 年,卷(期): 24(2)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可理解输出   产出技能  

5.图式理论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篇五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浅析唐诗翻译的难点和策略(开题报告+论)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

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下电影字幕翻译分析--字幕翻译的实用技巧 从建立商务关系的角度对比中美商务礼仪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 The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 关于英语口语纠错的研究与建议 英语新闻中委婉语的社会功用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中美消费观的差异

英国喜剧电影和美国喜剧电影的不同特点分析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

从目的论视角下对比研究《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两个中译本 言语行为理论与英文电影幽默语的翻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论中文菜单的英译

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看女性身份的遗失和找寻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英文歌名翻译 从新闻用语特点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

A Study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等效原则视角下的汽车商标中译探析 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从《当汽车等待的时候》看欧•亨利的写作特色 简论爱伦•坡的建筑意象

经济学视野下的《鲁滨逊漂流记》 浅谈商务合同

《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 对比分析嘉莉妹妹与简爱的女性形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叙述者尼克分析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从《大卫科波菲尔》的女性人物塑造看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动物庄园》的主题浅析 比较“迷惘一代”与“垮掉一代” 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 金融英语的规范性及翻译策略研究

从《消失的地平线》看儒家中庸之道的积极含义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 从文化差异角度论商标词的翻译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 中英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钗头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 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 中英道歉策略对比研究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 从中英广告词中分析概念隐喻 凯瑟琳与苔丝悲剧命运的比较 中西方文化中的节日比较

论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主义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浅谈《竞选州长》中的幽默与讽刺 《红字》中场景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合作原则”特点及社交功能 英语语义歧义分析及其语用价值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女性主义角度比较关系张爱玲和简•奥斯汀的婚恋观 探析《奥赛罗》的三大悲剧起因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节奏分析 哥特式特征在《黑猫》中的运用

中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探讨发现式学习理论在高中任务型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主人公性格浅析 解析《拉帕西尼之女》中贝雅特丽丝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阈下《喧哗与骚动》中的人物群像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从电影《姐姐的守护者》分析人的自私性 委婉语和礼貌原则

商务英语中的冗余现象及语用功能

A Study of Self-Other Relation in The Painted Veil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成长的烦恼》中的言语幽默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

《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自我的过程

Analysis of Cross 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Failure 从引进好莱坞大片看中国意识形态转型: 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开题报告+论)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性别话语模式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中英爱情谚语的隐喻研究及其翻译 88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 89 口译者听力环境的适应研究

中国现代散文风格精彩再现——评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91 从《理智与情感》中看人格与性格对婚姻选择的影响 92 耶稣成为弥赛亚以及被民众接受之原因 93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管理

浅论英文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 96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

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

两代文学家的“优胜劣汰”--论《洪堡的礼物》中的反讽寓意 99 从孤独心理学解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中老年人的心理 100 On Aesthetic Value of Thomas Hardy’s Poems 101 浅析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人文主义 102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103 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to Reading-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105 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 107 青少年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焦虑与对策 108 激发幼儿学习英语兴趣 109 浅析中美婚礼习俗差异

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 111 浅析英语演说中对照与其他修辞格的混合应用 112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

Feminist Thoughts of Theodore Dreiser——A Case Study of Sister Carrie 114 从无知到成熟:论爱玛的成长历程 115 中美婚姻时间选择的对比研究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117 基于合作原则的金凯瑞式美国幽默分析 118 论标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人生哲学的主题分析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 121 人格、环境与命运——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还乡》中的主要人物命运 122 东方主义视角下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西方殖民话语分析 12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 124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25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126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128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 129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元素分析 131 卡门-波西米亚之花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 133 Culture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134 从《推手》看中美文化差异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135 对《嘉莉妹妹》中摇椅意象的解读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赵丽蓉的小品 137 《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 138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 139 中学生英语阅读语义障碍和其教学应对策略 140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 141 简奥斯汀作品中的讽刺和说教主义 142 公共演讲中的模糊策略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44 战争留下的伤痛--《太阳照常升起》主要人物对比

A Study 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Phonetic Teaching of Spoken English in JEFC 146 《傲慢与偏见》中的对立与统一

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 148 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 149 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动物形象的转换

The Causes of Maggie’s Death in 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 151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海明威作品 152 论英汉习语中的动物文化 153 人性在《红字》中的体现

154 浅析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婚姻伦理观

155 试论“选择性”口译的应用——从释意派理论角度分析口译工作中的变译现象 156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

157 On the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in John Keats’s Poems 158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

159 《白鲸》与《老人与海》中的海之意象分析 160 从《杀死一只知更鸟》看家庭教育学

161 现代小说《到灯塔去》的解读:从时间蒙太奇和多视角叙述角度 162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 163 对意象翻译的初步研究

164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65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166 《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的反战思想分析 167 黑人英语克里奥起源论

168 文化杂糅背景下的身份诉求——解读奈保尔的《半生》 169 浅谈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 170 语境适应论下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

171 从爱情观的转变谈《飘》中斯嘉丽的成长历程 172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礼仪的文化差异

173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in Wallace Stevens’ Poems 174 北京奥运官网英译:功能主义视角 175 《苔丝》中的女性与自然 176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177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able Manners an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78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

179 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 180 论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主义

181 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 182 浅析莎士比亚《辛白林》中的女性形象 183 分析《绯闻女孩》中的美国社会文化特征

184 从奥巴马演讲的不同译文看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18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86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187 英语外教与中国英语教师写作教学风格对比研究

188 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以基本颜色词为例 189 从语域和博客语篇角度解读博客传播 190 浅谈英语颜色词汇的象征意义 191 中西方恭维语的比较与分析

192 Cultural Impacts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193 从《红字》和《荆棘鸟》看宗教禁欲主义下的爱情 194 从顺应论的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195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技巧 196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197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 198 试论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的异同——商务英语书面语的特点

6.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篇六

注重培养学生听力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主要指导思想之一.文章本着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理念,试图依照图式理论,探讨其对听力教学的实际指导意义.

作 者:王莹  作者单位:唐山学院外语系 刊 名:中国集体经济 英文刊名:CHINA COLLECTIVE ECONOMY 年,卷(期): “”(1) 分类号:H3 关键词:图式理论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7.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论文 篇七

一、注重输入形式多样化, 采取多样性英语阅读教学

著名的输入假说理论指出, 在语言学习中, 应该注意输入形式的多样性, 以保持语言学习的趣味性。许多初中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是有一定的求知欲的, 正处于青春期转折的他们, 在实际生活中会对英语的使用产生需求:怎么样去听懂一首英语歌?怎么样去看懂一部英文电影?怎么样在路上与外国友人对话?在兴趣高度上来讲, 初中生对英语学习还是保持在较高的程度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追寻富有兴趣化的教学手段, 相反, 教师需要利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鼓励这种“感兴趣”状态, 始终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英语写作教学, 首先要保证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 只有看的懂, 才能写的出。教师需要在开展英语写作教学之前, 多进行不同形式的阅读训练,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但是实际课堂中, 阅读活动不能够以单一的形式出现, 这样会减弱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 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开展阅读英语训练, 提高对写作的语言输入效率。以苏教版英语教材9A第3单元Teenag problems的课后写作训练为例, 该课文主要通过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扰这一主题, 引出话题, 谈论话题。由于学生对这一话题极感兴趣, 因此, 教师可以选取一定的社会青少年生活话题, 选取一篇文章, 配合静态或者动态的图片, 慢慢的让学生进行欣赏。在欣赏同时, 一边向同学们重复叙述英语材料部分, 让学生们自然的进入一种“有声读物”的教学情境中去, 是一种无形之中的阅读训练。

二、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高词汇累计输入

词汇是写作的灵魂, 是英语学习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对于词汇的累计输入, 不仅需要大量的引导学生进行背记活动, 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对词汇学习的思考能力。英语词汇之间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又偶然性的关联, 教师需要找到这种关联, 给出提示,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让学生自然的形成对词汇学习的逻辑思维。这样, 才能使得词汇学习能够更加生动有趣, 并且通过逻辑思维掌握词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要比死记硬背来的更多更好。

例如牛津版初中英语8A Chapter 4 Numbers:Everyone’s language (数字:每个人的语言) 的学习中, 目标掌握单词中包含有calculate (v.计算, 估算) 、calculator n.计算器) 、calculation (n.计算, 推算) 这三个单词, 显而易见, 这三个单词是具有一定的关联的。因此在词汇教学的部分, 教师需要阐明这其中的关联:动词如果出现增加后缀-or/-tion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 为该动词的名词形式。这样的话, 这三个词汇, 学生可以只用记住第一个, 通过逻辑思维的方式, 在第一个词汇上进行后缀变化, 就能够得到第二个、第三个词汇, 减少了学生背记的词汇量, 但同时又普及了一个同样的词汇法则, 培养到学生的词汇思维能力, 为进行长久的可持续的词汇累计输入创造了可能性。

三、注重差异性教学, 实施输出任务的多样性

语言教学最大的难题在于个人的领悟能力存在极大的不同, 因此, 教师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的时候, 也应该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 给出不同难度的写作任务。这是“输出”理论中元语言功能与促进注意功能的综合教学方法, 强调的是注意到自身想要表达与实际表达之间的差距弱化, 尽可能的反馈出个人语言水平能力。

例如英语日记写作教学中, 以上述课文Teenag problems为主要话题, 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进行的是英文日志写作格式教学, 英文日记和中文的写法大体相同, 都是在写正文之前依次写明日期及天气情况。

1. 日期的写法September 10, 2005, Sunday或SundaySeptember 10, 2005

2. 天气的写法Fine/Clear/Sunny (晴) , Rainy (有雨) , Cloudy (多云) , Windy (有风) , Snowy (有雪) 等。

8.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论文 篇八

【关键词】写作 输入输出 教学

一、引言

在中国高校,大多数英语写作教学只是大学英语读写课的一小部分,在英语读写课堂上,教师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文章讲解、词汇、语法教学上,每单元用来写作的时间非常少。而在作业方面,教师也主要从语法、词汇、翻译等角度进行分析,很少从文章语篇的角度引导。笔者所教授的三本院校理工科学生大多对英语兴趣不大,无论是英语的输入还是输出都相当缺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成为三本院校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二、输入输出理论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在二语习得领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他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是通过习得途径而获得的,即在自然语言环境下,通过大量地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学习者可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只有当学生接触到足够多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且他又将注意力集中到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可以产生语言习得。在Krashen的输入理论基础上,加拿大学者Swain进行了多年的浸泡项目研究,并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假设理论。他认为,要想成功地学习一门外语,学习者不仅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还需要可理解性语言输出。可理解性语言输出也是二语习得领域的重要课题,而英语写作是二语习得输出过程的重要环节。他分析了输出假说的三大语言功能,即触发功能、假设检验功能和元语言反思功能。这三大功能使学习者在输出语言过程中再次注意自己学到的语言,并通过假设的输出任务检验语言知识,以获得语言流畅性和正确性。

三、输入输出理论与写作的联系

英语写作要求学习者广泛而深入地接触丰富的语言材料,大量地吸收真实的目标语,在潜移默化中把所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信息储存,使大脑有了足够的语言输入,促使语言习得的发生,从而为语言输出做好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是输入输出并重,这样才能促使学习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而英语写作是一种输出技能,写作教学就是要对这种技能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四、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1.教师角色。传统的写作教学是教师首先讲解范文,包括词汇语法、篇章结构、修辞、写作技巧等,然后布置题目,要求学生模拟范文完成作文,最后再上交批改。导致学生缺乏动机和兴趣。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写作课堂教师应首先尽可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引导学生自然地记录迸发的思想火花,重点强调语言的流畅性,而不是写作理论和技巧;其次引导作品欣赏,包括学会自我欣赏和其他同学的佳句欣赏;第三是批改,即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检验目的语的理解和输出。

2.形成性评价体系。写作能力属于技能,能够体现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但不完全反映学生的潜在语言能力。如何进行合适的评价来检验学生对目标语的理解和输出?教学评价包括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英语写作的总结性评价是对写作结果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写作过程进行的评价,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比、调整写作活动。将形成性评价应用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去,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在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上没有很好的认识。形成性评价的意义在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自主能力地培养,能够帮助教师更透彻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薄弱知识点环节,这样能针对性的调整英语写作课程的设置和计划实施。形成性评价方法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另外,教师还要有对评价的评价,如对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评价和反馈。

3.合作协商。通过意义合作协商,学习者可以填补信息差,促进语言的输出,使学习者的语言表达更加规范准确。在英语写作协商合作中,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提供素材,例如报刊或文学作品,收集佳句;其次,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特征组织写作合作小组,给每个学生明确不同的分工;第三,引导学生相互分析错误问题、学习不同体裁的写作、故事改写等多种形式。这种形式的协商合作方式能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缓解个别因各种负面评价带来的焦虑和退缩感,弱化了教师监督带来的恐惧感,寓教于乐,真正发挥语言输出理论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

写作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面对写作教学耗时多成效慢的困难,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动机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出发,运用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使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李亚敏.语言输入输出理论对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的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6).

[2]倪杭英.语言输出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4).

[3]王建颖.语言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2(2).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教研项目“基于输入与输出理论的独立学院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9.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论文 篇九

英语专业学生双基教学与语言理论并重

在英语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总是用语言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他们善于把语言学、词法学、词汇学、句法学和修辞学等理论知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不仅注意用语言理论解释说明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注意把类似的.或带有共性的语言现象归纳、总结,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予以概括,这样,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既扎实又牢固,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作 者:刘金红 作者单位:河北衡水学院分院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年,卷(期):“”(z1)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专业 实践技能 语言理论

10.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论文 篇十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研究

本文就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这一教学改革实践的理论基础从输入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两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了这两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分级教学的建议.

作 者:许薇 XU Wei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外语系,辽宁,鞍山,114007刊 名:鞍山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SHAN NORMAL UNIVERSITY年,卷(期):10(3)分类号:H31关键词: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 理论 实践

11.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语言输出 大学英语 应用

现阶段,我国英语教学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英语教育已经由原来的中学教育阶段下放到小学教育阶段,由此可见国家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大学英语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研究发现,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语言输入为主,也就是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基本上不需要学生进行探讨和回答,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不能对学生起到启迪和激发的作用,学生的英语成绩势必不能得到有效提升。通过语言输出,学生能够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传递出去,在整个传递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详细、深入的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一、语言输出和语言输入理论

学者Krashen通过研究,提出了输入假说,他指出,在语言输入过程中,自然会导致二语习得情况的出现,通常情况下,我们将“i+1”定义为语言最佳输入状态,将“i”定义为语言输入基础状态;将“+1”定义为语言输入较高状态。一般来讲,高等院校教师在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十分关注,他们认为学生的理解程度决定着最终的测试成绩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把握好难易程度,课件的设计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培养,过于复杂严重影响和制约到学生的参与热情,长期下去,势必会带来消极和负面影响。所以说,英语教师在语言输入过程中,为了达到输入较高状态,则需要把握好语言输入的时机和课程的难易程度。

学者Swain通过研究,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说,他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获取知识是不行的,也就是只有语言输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输入的语言进行有效输出,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获取到知识之后,经过大脑的分析,随后将形成的结果予以输出。只有语言输入、语言输出两者相结合起来,方可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对语言灵活掌握的目的,最终的学习效果也能够突显出来。当然,与语言输入一样,语言输出同样需要具备“可理解”特性,因为只有理解和掌握知识之后,才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了解,方可将知识完完整整的传输出来,完成结果输出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语言输入即语言的接收过程,大学英语课堂之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播,学生的听课就是一个语言输入的过程。与语言输入相反,语言输出是对接收到的语言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进而形成相关有用信息,并且将信息传递出去的一个过程。可以说,在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从教师那里获取信息,也就是语言输入,对输入的语言进行分析,加入自己的处理意见,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出来。语言输出与语言输入存在对称关系,有输入必然有输出,反之则无法对语言进行融会贯通。

二、语言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改革开放、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的前提下,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一大批高等院校相继创办起来,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大学英语教学必然被越来越重视。然而,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课程授课过程中,过分重视语言输入,忽视了语言输出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师仅仅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之上,而没有将学生自由发挥和语言表达重视起来,这样的教学方法难免显得十分陈旧,无法与当前社会发展格局相吻合[2]。实践证明,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过程必须同时存在,如果只有语言输入过程,而忽视了语言输出过程,那么所学到的知识无法更好的运用于实际操作过程,不利于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到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培养。与此同时,由于语言输入的时间较长,学生接收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浮躁情绪,其最终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双向过程,教师应当将语言输入、输出同时重视起来,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语言输出能力,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

三、语言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前文对我国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出应用现状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英语教师忽视了语言输出的重要性,从而严重影响和制约到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水平。基于此,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语言输出问题,具体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口头阐述方面。首先,学生在接收到教师传递过来的信息之后,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分析,融入自己的主观思想,对问题进行梳理之后,可以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来进行语言输出;其次,学生在接收到教师传递过来的语言信息之后,可以对语言信息进行二次阐述,也就是复述一遍,以此来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再次,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分成几组,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加深理解,分享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来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第四,教师可以进行情境创设,要求学生根据情境,进行情境对话的创建,并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演讲,用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语感;第五,学生可以根据教師的讲解,进行情境对话的创设,通过情境对话来培养自己的语言,用以达到语言输出的成效。英语教师只有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输出,通过口语阐述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2.书面陈述方面。从某种层面来讲,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进行英语的实践运用,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运用能力。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作为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信息传递方式,通过语言输入,能够向学生传递有用信息,学生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客观分析,融入主观思维,形成独到的见解,然后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传递出去。可以说,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其表达和陈述能力,一方面为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为书面表达能力。书面陈述方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加强口语练习,并将阐述出来的信息用笔和纸记录下来,形成书面的东西。与口语不同,书面形成的东西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化,能够说出来,不一定能够准确写出来。所以,书面陈述同样是语言输出的基础方式和主要环节之一。因此,这就要求高等院校英语教师要重视学生书面陈述能力的培养,加大语言输出理论运用力度,让学生不但能够听的进去,而且能够讲的出来、写的出来,达到语言应用的最高境界。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语言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尽管我国已经全面普及英语教育,但是其教育成效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就需要我国高等院校加大对大学英语的教育投入力度,而英语教师作为英语教学的主体之一,更应该重视语言输出理论的有效运用。唯有此,方可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英语实践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亚敏.语言输入输出理论对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的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6).

[2]马娜娜.关于语言输出理论的研究、探讨和启示[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3]张细淼,李玉华.语言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1(11).

12.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语言输出假设理论,教学原则,输出方式

1. 引言

长期以来,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低下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但是英语表达不流畅、不准确是普遍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理解与输出是不同的过程,输出更积极、复杂,也更困难。目前很多高职英语教师过于注重语言输入的作用,忽略了语言输出的功能,导致学生外语学习的主要目的———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笔者基于语言输出假设理论,探讨英语阅读教学的原则及可行有效的语言输出方式。

2. 基于语言输出假设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原则

2.1 基于语言输出假设理论的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Krashen (1985)认为,语言输入先于语言输出,听话从本质上说是输入信息,听话活动的过程是接受和解码的过程;说话属于输出信息,说话活动的过程是编码和传送的过程。Swain (1985)针对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理论。该假设理论认为单纯的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是不充分的,学习者要达到对第二语言准确流利地使用,还需要语言输出。可理解的语言输出经过学习者内部机制处理后,并不能完全内化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只有当学习者收到推动输出语言后,才完成了学习的全过程,才能使自己的二语水平获得提高。语言学习者正是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不断接近目标语的。

2.2 基于语言输出假设理论的阅读教学的原则。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信息大量输入并通过大量输出强化输入的过程,是学生的记忆、概括、分析和理解等诸多能力的集成体(卢仁顺,2002)。所以,在进行语言大量输入的基础上,应开展说、写、译的操练活动,加大输出的比例,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2.2.1 注重技能传授的原则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寻找某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更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力,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如遇到同样题材、体裁的文章,他们就会懂得如何理解和分析。

2.2.2 突出教学重点的原则

无论是什么课程,在教学中都应突出重点。在一篇阅读课文中,重点理解与非重点理解虽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理解,但它们之间往往是相关的,是相对而言的。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要依据授课内容与要求而定。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课文的题材与体裁,课文的语言难易度,课文的长短等因素,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精讲多练,使学生更有效地把握重点需理解的内容。

2.2.3 注重激发学习兴趣的原则

千篇一律的东西或方式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不会激发人们的兴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以单一的教学模式授课,学生往往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特别是教师声音平缓,教室空气不流通时,学生易犯困,从而影响他们的阅读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改变授课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并结合课文的需要进行灵活的课堂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高潮迭起,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3.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可行有效的输出方式

输出的手段主要是说和写。语言的输出是对输入的反馈和验证、巩固和强化,能激发更多、更有效的输入(王初明,2003)。Harmer (1983)认为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中,活动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教师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能动性。笔者总结了自己在泛读课内外所尝试的具体操作办法,与大家共勉。

3.1 阅读前的导入(1eading—in)是关键的一节。

准备活动形式有多种,如几张图片、一个幽默小故事、一首小诗、小讨论、小辩论,甚至是几个小问题,等等,只要主题与阅读内容相关,做得好,就能达到显著的效果,既能唤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又能活跃阅读前的课堂氛围。比如读一份“菜单”之前,让学生做brain storming,脑中快速闪现各种肉、菜、蛋、奶、酒、水等名称,相互补充,扩大词汇量;或是利用多媒体给出各种食物图片,如hotdog, beefsteak, hamburger, sand-wich, pork, chop, cocktail, pancake, asparagus, pumpkin,等等,让学生猜出它们的英文单词。只要教师勤动脑、多搜索,就可以找到更多更好的方式方法。

3.2 如果文章较长,就可分割成几部分,师生边读边分析讨论。

教师可以就课文理解提出讨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或寻找解决办法;或是学生首先就文章的篇章结构做分析讨论,找出language markers.transitionasentences or paragraphs, topic sentences and thesis statement,然后进行总结,分析文章是如何开展、如何说理、用了哪些论据来论证的。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采取相互问答的方式理解课文,让学生就词句层或篇章理解提问,这样相互问答、相互纠正补充,最终理解通篇。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充当“director”,“facilitator”或“organizer”的角色,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参与、多锻炼。

3.3 读后总结阶段。

教师应采用两种形式:(1)列出所读文章的关键词5~10个(数量不宜过多),让学生利用这些关键词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复述;或利用所学词、词组5~10个编组新的故事或段落,从而既练习所学词汇,又培养总结陈述能力。(2)就所读文章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或联系中国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或分析文章的写作目的和文章所抨击讽刺的社会问题;或剖析人物的心理和行为,等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推理能力,并触发学生对社会文化和世界问题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思考。

3.4 利用报纸杂志。

教师不妨尝试带几十本各类英文杂志和报纸,让学生自行挑选阅读内容,实行兴趣阅读法,然后各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口头汇报所读内容。此外,每个学生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课下查找收集相关资料,依次在以后的泛读课前三分钟进行口头汇报,分享自己的调查学习结果。

4. 结语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入外,课内外教学必须提供学习者真正利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达到流利的类似母语者的水平。阅读教学中慎选阅读材料,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循序渐进地进行可理解性输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掌握的话题词汇围绕社会热点话题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学生综合英语能力低下的突出问题。只有优化英语教学模式,才可以还课堂教学以本来面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在,先进的网络和发达的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便捷的教学途径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值得探讨的教学问题,更是优化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Ha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 1983.

[2]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Harlow:Longman, 1985.

[3]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 Gass S, Madden C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C].Rrowley, M:Newbury House, 1985.

[4]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其实[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4) .

13.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论文 篇十三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某事”,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师的教必须是在“做中教”,学生的学必须是在“做中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本文从观念的更新、创设真实具体的语言情景、形式多样的活动、掌握科学方法、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五方面阐述了 “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做中学 情景教育 实践体验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重视“授业”,而忽视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程改革体制下的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运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习英语,学好英语。下面笔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到“教学做合一”几点做法:

一、观念更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

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授人之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改变师生的教学观念。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从而丧失了把握英语学习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开发其潜在能力,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应该解放思想,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的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注重创设情景,从“做中学”,体验参与,交际应用

陶行知先生说:“在‘做’上教,乃是真教;在‘做’上学,方是真学。”他说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师生共同在做上学,做上教,做上讨论质疑问难。”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英语教学,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发现、探索、解决的主体性。久而久之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发展,背离了英语作为语言交际工具的自然规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将教师输入的知识,做到真正地吸收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主动,有创造性的输出。

情景教学法是广大师生最喜欢的学习方法,是因为它能创造接近生活的语言情景。现实的语言环境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所在。因此,英语教学

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创造性、想象力、发掘交际体裁,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情景和多种活动进行教学。如在学《At the zoo》后,可以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动物园,上面摆满各种各样,挑选几位同学,借助文字材料、画面、图片、图表等,分别扮演动物管理员和游客参观动物园,大大地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如果能摆脱母语进行交际,对英语思维极其有益。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认为教师的教要依据学生的学,学生的学要依据事情的做。因此当我们认识到英语是用来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交际和交流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创设真实具体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交流和交际的过程中学习英语,让教师在交流和交际的过程中教学英语。

(一)创设情境,活跃氛围

创设真实具体的语言情景,引导学生将课堂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教师应在《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环境,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生情趣为主线,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如在教学“What can you do? I can sweep the floor/ wash the clothes/cook the meal….”时,可以设计家政公司应聘人员的情景,在教学“How much is it/are they?”时,可以设计商店购物的情景,在教学“What’s the matter? I’m…”时,可以设计医院看病的情景。学生在这些比较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同时也学习了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能力,教学生“会学”。“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

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此,陶行知先生还作过一个生动的譬喻: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时候,还是要沉下去的。”

(二)任务驱使,做中学

在实践当中活化课堂,学生光学会书本上的知识,不懂得如何去实践运用,即使把书上的内容倒背如流,又有何用呢?因此,教师不应该仅仅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去用。比如,教学pep2 unit4 fruits:I like pears.I don’t like bananas 这一句型,在让学生经过了必要的朗读、替换练习后,可以让学生选择老师准备的任务建议,即兴用英语进行交流。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诸如:向他人说明自己喜欢什么水果;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后;延伸到参加“最受本班(本组)同学喜爱的食物/颜色”的调查中,说明自己喜欢的食物/颜色等话题,恰似活的语言,从学生嘴里“流”出来。这样,通过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学生都能尝试着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喜好,从而较好的掌握I like ….I don’t like ….等用语。又如,我在教学Do you like pears?时,布置学生课外作业,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所学的句型设计一个有意义的任务,并进行模拟交际。学生的想法别出心裁,他们纷纷设计了以下任务:例如(1)Ben 的同学Jacket病了,)Ben想买些水果去看望Jacket。现在,他们到了果店。水果店有下列水果:watermelon、apple、orange、pears…应用I like 句型来挑选要带的水果.(2)Tom 开生日派有各种各样

颜色的balloons装饰他的生日派对。用Do you like red balloons?欣赏着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着实令我振奋,也再也不感小瞧这些思维活跃的孩子们。这样的学习过程,以活动促说,以活动促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活化了知识的习得过程,这应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应把“教会学生学”作为已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三、注重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达到“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提倡“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他认为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是亲知的过程,学生在亲知的基础上学到真知、真本领。这就是说,没有“做”,没有行动,就不会获得真知。因此,我们应转变传统“授业”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学习和操练新知,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学好英语。

(一)课前自由自在的free talk 每节课的前两分钟,我都会让学生进行free talk,学生应用所学的句型一问一答,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前发言。课前的free talk给学生一个表演的舞台,能把学的知识“做”出来,达到做中学。

(二)课堂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小组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操练方式,学生可以从小组活动中学会团结协作、相互交流,把学到的知识有效地深化和巩固。在课上

分小组活动,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即使是平时不善于发言的学生也能参与其中。这时课堂看似混乱,但得出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正是这种自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时间去讨论、去研究。对于那些在同学面前很少发言、表现拘谨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不用担心当中出丑,表现就会积极多了。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教材特点,认真思考,精心选择具有讨论价值,适合分组活动的内容,在小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表演,鼓励学生采用一些大胆的做法。在教学《小学英语人教版pep3》 Unit5 What would you like?的重点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How much? Five yuan。时,我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实物。学生带食物到班里,有的带橘子、桃子有的面包糖果有的带牛奶饮料……简直像到了小市场。表演时6人一组,2人当售货员,其他人当顾客,然后再调换角色。在交流中,我注意不断表扬那些灵活运用句子并有所创意的学生,时时激发保护他们的灵感,并予以灵活、正确地引导,最后请每一组学生上台表演,展示小组活动的成果,给予他们真切的鼓励,让学生朝着自信、愉快的方向发展。

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听说交流的机会,使小组成员人人参与,激起紧张感,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有所得、有所感、有所乐,不断地增加说英语的自信心。我发现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就连平时不大开口的学生也真正投入到小组活动的快乐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分组制作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英语海报,如快餐店菜单,水果店价目表,演出海报等,学生们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快乐地学习英语。

(三)教学形象生动的歌谣

在教学中,我经常把歌谣引入课堂,将大脑左半球的抽象思维功能与右半球的形象思维功能合二为一。如在教授身体各部位单词时,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时的发音困难和感觉枯燥的问题,我借助了Let’s chant:《Where is my mouth? Here it is》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学,在做示范的时候我还加上了动作,边说边夸张地用手触摸自己或学生的head, arms,hands, leg,foot,finger,eye, ear, mouth, nose等器官,然后带着学生跟我一起边说边做动作,先慢后快,重复几遍,使得原本枯燥又难记的单词,一下子变的简单易学多了。又如在教数字时,我请学生自己编数字儿歌《Ten little rabbits》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改编成《Ten little candles》、《Ten little apples》等等,学生的兴趣大大地增强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亲子活动,切实的实践体验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学会处理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的一个核心。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动脑动手去“做”、去参与,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实际生活问题。教学做合一的“做”就是要让学生去发现、去观察、去实践、去分析、去归纳,他认为“知识要从行动中求来,不行动而求知识是靠不住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通过切实的实践和体验来获得知识。要求学生学习到英语的

内容时,等到周末让学生和家长一起体验,如过六一儿童节Happy Children’s Day时我会让学生和家长们一起去KFC吃东西。要求学生有英语表达出他们KFC里需要的食物如hamburger , French fried, cola, milk, chicken等,亲自体验,学以致用。

四、授人以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能力,教学生“会学”。“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此,陶行知先生还作过一个生动的譬喻: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时候,还是要沉下去的。”

做中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做中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了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优化教学方法,驱动实践内力。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较低的原因因人而异: 有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不好而不愿说英语,有些学生由于自卑而不敢在着许多人的面说英语,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而不好意思在别人面前说英语,等等。作为老师要通过仔细观察、询问等方式,弄清学生不愿学习的原因,然后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因材施教: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要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对自卑的学生则激发其自信心,使他们逐渐地喜欢英语使用英语。

五、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师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现在教育界的通病,就是各人拿从前所学的抄袭过来,传给学

生。看他书房里书架上所摆设的,无非是从前读过的几本旧教科书;就是这几本书,也还未必去温习的,何况乎研究新的学问,就新的进步呢?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因为必定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否则年年照样画葫芦,我却觉得有十分的枯燥。所以要想得教育英才的快乐,教师本身就要把教学合而为一。”

总之,《新课程标准》倡导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倘若教师没有动手动脑“做中教”的本领,是不可能指导学生“做中学”的;要让学生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动手做一做,教师就先要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动手做一做;要教学生向前进、向上进,非自己向前进、向上进。知识不断更新,时代不断进步,英语教学也应该跟上时代要求,成功地组织好活动教学,要求我们教师本身应具备较高的素质,不断学习,汲取新知,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学生。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谁学会学习,谁就会成功,让学生学好英语,用好英语,是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今后,我将继续深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学习、探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陶行之的“教学做合一”,精辟地论述了“先生的教应该和学生的学联络”、“先生的教应该和先生的学联络”,是指导我们选择运用具体的教学方式与技巧的方法,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通过有意义的、有趣的活动进行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处处为学生着想,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何国化著.《陶行知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鲁宗干《小学英语教师手册》,广东教育出版社

14.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论文 篇十四

全美琴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英语教学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今天,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领域,对英语教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利用多媒体来加强英语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究的课题,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愚见,希冀能得到广大同行的共鸣。

一、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的理论思考

我国著名应用语言学教授桂诗春在北京第一次中英多媒体外语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指出,互联网在我国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国英语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便利的帮助(引自顾佩娅等级1999)。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来补充教案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英语教者之间共同探讨、相互切磋的交流平台。

一些学者认为:语言和文化是互相依托、密不可分的。理解所学国家的文化,对于学习语言大有裨益。但是由于条件限制,许多人无法直接到所学语言国家身临其境地去学习体会外语运用的文化环境,因此,互联网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重要的资源。

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来补充教案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英语教者之间共同探讨、相互切磋的交流平台。

1、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需要互联网的介入

2、在现代的教育理论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有:“一是尽量少浪费时间;二是追求多变和新颖;三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解释同一个问题。”(《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P6)。网络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方便,利用这个平台为教师之间交流教学已心得、相互学习、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对此,本人深有体会,2006年,本人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牛津英语》时,曾经遇到过一个教学难题,多次与同事讨论未果后,本人将该问题公布于网络上,竟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众网友的热情解答,从而使该难题获得了很好的解决。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主要教授语法、阅读等,而忽视学生昕力与口语能力的培养,通常采用单一的讲解课文和语法的教学方法,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由此而带来的后果是,学生只会进行机械地阅读和考试,而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随意地进行口语交 际。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文字、声音、图像的教学将显得非常迫切与必要。教师通过互联网下载教学材料、工具软件,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教学资讯,使教学与时俱进。

2、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可能性——互联网的介入,可以在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促进英语教学

(1)、对教师来说,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a、通过互联网,教师能及时了解国内外英语界发展新动向;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网上各种与英语教学有关的新闻组和电子论坛的讨论组,与国内外同行交流信息与经验。通过互联网阅读或下载英语教学研究期刊,参加英语教学研究讨论组,可以缩短与国内外同行在时空上的距离,跟踪国际英语界的最新动向,学习和研究新的语言理论、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等。

b、通过互联网可获得别处难觅的大量研究资料和文献;利用互联网英语教师可以及时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收集合适的教学素材,下载各种电子书籍和杂志,在线咨询、参与讨论等。

C、通过互联网,教师有全方位、无限制地接触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机会;通过网络的语音传输功能以及网络广播,可与世界各地的朋友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流,开阔视野,加强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语国家的了解,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更深一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使学生直接置身于有关母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民俗、政经、文化等信息,有利于学生不再先入为主地观察世界,同时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式以及行为准则产生影响,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及写作能力。

d、教师能将图书馆查询与因特网搜索结合搞研究,切实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之余,也需写一定的教学论文与研究报告等,需要查询与课题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依靠因特网可以高效省时地搜索到所需文献资料,比以图书资料为基础的研究更为有效。

e、教师可通过互联网参加网上有关课程有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与教学能力

目前,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网上有许多各种教育性质的网站,几乎囊括了当今各学科的内容。利用互联网的学习的优点显然易见,随时随地无障碍地进行学习,特别是足不出户就能利用网络在家中上网学习。比如,本人参加的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本科的学历提高教育就充分享受到了网络的好处。

利用互联网,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实时聊天、发电子邮件来达到教 学相长的目的,也可以利用从网上搜索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加工、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记忆效果,构建自主学习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2)、对教学内容来说,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互联网上的许多教育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英语教师可以把下载的资料数据和远程在线服务用于补充教学资料的不足网络上存在的巨大信息量,构成了巨大的数据库,可以随时随地调用全校、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资源,直接或间接用作教学资料和课外活动辅助资料服务于教学。

(3)、对教师来说,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将使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被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取代。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讲什么,怎样讲,都由教师来决定,教师是单纯知识的传播者,是教授这门课程的专家,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师起着组织、协调教学的作用,师生之间成为一种平等、合作的新型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创建有打挑战性的学习氛围,尽可能地为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此外,通过远程教育,学生可以在千里之外聆听名师讲座。通过互联网,在补充师资、提供信息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优势,可以迅速弥补教育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使教育资源普及化、平民化。

(4)、对学习环境来说,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优良的学习环境

数字化可以使人们超越时空界限,信息之间交流更方便快捷。对学生来说,现在有很多英语学习网站来训练他们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能够为避免面对教师提问时紧张的情绪,使学习更轻松。

利用互联网能够打破种族、国界、语言之间的差异,提供一种真实与自然的机会,全方位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极大地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环境,拓宽了学习英语的渠道。

3、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前提条件(1)、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硬件设施——校园具备基本的网络设施,相关的网络教学平台

数字化的软硬件环境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前提,要提供能够上网的网络设施——校园网,配备相关的网络管理人员——技术上支持各种教育网站(包括声音、图像、影像和音乐等各种资源)。

(2)、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的软件设施——师生具备使用互联 网的基本技能

互联网教学对师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同于电化教学只需操作

简单的电教设备,如:幻灯机、录音机、放映机等。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普及计算机教育,要把学生训练成人人能上网,需要教师们培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落后地区,过程会更长、会更艰难。

其次,因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实现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互联网信息量大、实时,控制权掌握在学生手中,他们可以舔加、组合各种新、旧知识,可以决定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样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再次,互联网为英语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资源平台,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及知识储备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教学彻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局面,形成了新形势下的“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新格局。

4、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以计算改善英机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虽然对语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科技手段不能代表一切。互联网英语教学虽然丰富了教学内容,但这种教学模式也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常见的的是缺乏交流的情感性。互联网辅助英语教学的交互性虽然增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但这种交流是通过媒介的人机交流,它缺乏人际间的情感交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特别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互动,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面部表情、手势或肢体语言等,可以通过语调、音量、停顿等传递不同的信息。人机对话是已经无法达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的。因此,过分依赖于机器,使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人际交流,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绝无好处,甚至使学生产生“交际焦虑”。

二、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

1、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方法 知识经济化、全球一体化,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实现对教育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英语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军事等方面得到广泛使用,而因特网正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基地,它几乎包括了人类活动的各方面,用英语制作的页面、广告及英语教学网页随处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网站获得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来辅助教学,给我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用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性,英语可以把下载的资料数据和远程服务用于补充教学资料的不足。因特网吸纳空间巨大的信息流,构筑了 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由于网上传输速率猛增,因特网将作为信息高速公路而受到全世界的瞩目。而信息高速公路具有传输量大、范围广的特性,能同时传播图、文、声等多媒体信息,并能实现传播过程中的双向交流。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结合教材、挖掘教材制作课件,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或竞赛,发展学生横向类比,纵向联想的能力,使学生不但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且还能就所学的各种知识,结合英语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造性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从网络上搜索到的相关资料进行课件的加工,制作,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生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记忆效果,构建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开设英语BBS,在课外建立愉悦、自由的语言氛围传统的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权威,这个权威的形象在因特网那巨大的信息资源前显然是难以维持的。所以,教师要放弃那虚幻的自我,把自己从聚光灯移开,把中心放在学生身上,网络学习,学生做得越多就学得越多。这即为何因特网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它会自然导向这学习方式。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课外与老师接触的机会,师生之间会形成前所未有的亲密与默契,教师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变成学生求知探索路上的同行者、协作者,师生关系由此会更和谐。

在校园网中开设英语BBS,在这个论坛里,教师可以给学生各种各样的主题,如生活与环境保护、谈谈身边的人和事、也说中式快餐、介绍自己喜爱的食物等。每一个主题的确立都让学生激动不已,在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前,学生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充分准备后,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或放学后在电脑室里或自己家中进入学校网站,进入英语BBS,侃侃而谈,可以中英文双语并用。良好的语言交流氛围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3)、利用各种搜索引擎网站帮助学生在搜索中学习互联网其实就是一个虚拟图书馆。这里资料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只有当我们能在里面找到我们所需要的资料时,这个图书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面对互联网浩瀚如烟的学习资源,同学们有时不太清楚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哪些还不太适合。这时教师推荐要有针对性,切合实际。最好是根据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知识有两种,一种是你知道的,另一种是你知道在哪里能找到的。”在国外,教师常给学生布置研究任务,由学生自己负责查询资料完成研究报告,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后一种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原因是基于客观上学生能得到的资源有限。现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有关美国乡村音乐的研究报告、美国国内的种族歧视的问题等。作业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每个小组成员为三、四个相宜。对此学生自己也感到满意,原因是看来不可能的成为可能,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更多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查询、探寻、整理并内化所学知识,进而输出相关知识,通过整理、内化、交流、汇报,既能增长了有关英语国家的知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为将来进入社会作更好的准备。

(4)、根据网络交互式的特征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运用英语的平台

学生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网上虚拟对话或听说练习提高自己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那么如何正确使用电子邮件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A、指导学生用正确电子邮件格式和写信时应注意的礼仪。只有当他们的电子邮件格式正确、排版美观大方、主次分明、清晰易懂、并表现出应有的礼仪,他们的信才更易得到回复。

B、帮助找到笔友。通过给学生介绍一些网络笔友俱乐部或一些提供介绍笔友服务的网站,待找到合适对象后,鼓励他们写一封信,这往往能决定他们通讯能否继续发展。

C、进行跟踪评估辅导。让学生不定期地选择一封自以为写得较满意的可以给老师看的信,在发出的同时“复制”给我,这样一来我就能对他们的写作进展有个了解,作出恰当的评价、并回复,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一个书写的评论比口头的更有影响力。当然在写作过程中,若他们希望等到老师的帮助。可通过电子邮件很快得到解决。电子邮件的快捷优势得到充分体现。此外,电子邮件能同时向多个对象发送信息,极大地提高交际的效率。

D、学生相互交流,缩小两极分化。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写的越好的得到的回复就越多,越受鼓舞。反之,回复越来越少,同学易丧失信心,让同学相互交流,前者帮助后者指出不足,后者受前者成功的激励,为了得到更多的回复,他一定会努力写。他学到的不仅是语言,还有交际方式。用电子邮件训练写作,学生的相互交流是关键。这能使他们互相启发、相互鼓励,更快地提高写作水平。但物极必反,有时过多的信息量会学生无法应付,此时应指导学生做适当的删减,或同时向多个对象发送同一条信息进行缓解。

总之,通过电子邮件训练写作,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极其便捷地进行跨越时空,跨越文化的交流。学生通过在线讨论、新闻组、电 子公告板等相互交换观念,这为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创设了有利环境,并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出版机会,当他们看到自己写的文章出现在网页上时,有真正的读者,会大受鼓舞,写作积极性大大的增强,对提高英语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2、互联网应用于英语教学的个案研究

由于当前的英语教学理念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的。虽然这种模式有它的优点,比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师监控能力强,但结果表明是易产生课堂灌输,教师劳动强度大,学生学习效率偏低,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无精打采,而课堂外无法用英语进行交际,学到的是哑巴英语,这样的英语教学显然是无法令人满意的。所以,为了改变当前这种教学局面,应从改变教学理念入手,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注入新鲜的活力,利用新技术手段来激活死气沉沉的课堂。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网络英语教学的模式,目前实际上是可行的。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当然,要采取这种课堂英语教学与网络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条件是有一定要求的。教师和学生都要具有使用网络设备的能力。此外,教室最好是多媒体教室能提供图文声像。教师在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拥有现代化设备就可以把网络教学带入了课堂。下面就以人教版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下册第一单元“Where’s your pen pal from?Section A”为例来说明这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结合是如何操作的。

这课在开始之前教师先要给学生布置任务,教师把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给他们,可以分配各个不同学习小组去了解以下题目:了解澳大利亚、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首都;多伦多、东京、莫斯科等城市是属于哪个国家;以及各个国家所讲的语言。这是本课的背景知识方面。那么就本课的词的用法、语言特点、和情景对话也布置给不同的小组去分析讨论。这些前期的任务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上寻找资料,组织加工有用的信息以备在课堂上演示。当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网址供学生参考。学生在搜集到资料后,在小组里进行分析讨论以完成任务目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培养合作协作能力。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在这种和同伴紧密沟通与协调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样同学的含义不仅指在同一个课堂里的学习伙伴,而且有其实在有内涵。

学生在课外完成他们的资料收集、分析讨论的任务之后,课堂英语教学开始发挥它的作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发挥 作用。由于各组的任务不同,教师可以让各组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公布于众,让学生们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如果其中有不足的,甚至有错误,教师在总结时就可以补充说明。对于一些难点,比方说国家名称、提问国籍,教师可以用灌输的方法向学生传输知识。对这课分析完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主题。讨论内容最好是他们感兴趣的并且能引起争议的题目。比如说“对交笔友的看法”、“各个国家的主要城市的名胜古迹”等等。籍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个性化意见的能力。同时也弥补了课堂英语教学中,听说两项技能严重不足的状况。此外,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放一段与这课有关的情景对话的电影录像。当然录像资料也可以从网络中寻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有二人对话的录像,但不放声音。行让学生自己想象对话内容,然后二一组为录像配音。最后教师把声音放出来,来对照学生的配音。这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对国家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反应能力得到培养。

传统课堂英语教学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会布置作业给学生。学生做完后上交给教师批改。教师批改完后会在课堂上讲评作业。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状态,并且教师的工作量也十分大。在课堂上讲评作业,有时也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我认为可以利用互联网,作业和作业答案放在网上,让学生自己测验。而且教师应该可以监控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质量。数名学生也可以在网上形成学习竞争伙伴,看谁的作业错误率低,以此来在网上进行排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

在课堂英语教学中,虽然教师与学生是面对面的,但就学生个人而言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性还是不够的。那么网络技术就可以弥补课堂英语教学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师生可以通过网络把教学活动扩展到课堂之外。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论坛的方式,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甚至学生可以给教师提出一些建议。教师也可以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个别辅导,跨越学生中个体差异给教学难度和进度带来的障碍。

最后也要探讨一下,如果把两种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我们怎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课堂英语教学的学习效果评估侧重于掌握知识的准确性,往往流于纸上谈兵。而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交际效果的考察似乎在课堂教学中被忽略了。然而我们既然采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那么在学习效果的评估方面,也应该纳入新的内容。我们应该在评估方法中考虑到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测试,以及学生在运用语言过程中的创造性的测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设计出达到这种目的的评估方法。我认为把网络英语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模式中,是一种新时代的发展趋势。现代英语教学,应该调动一切手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服务。这种结合的模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开发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与此同时也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作用——监督、控制、引导的作用。如果客观条件允许,这种英语教学模式势必会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具有更多深远意义的是,通过英语教学这个窗口,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意识都会焕然一新。那么无形中英语教学也为全人类出了一份囝力量,为促进我国的人才朝创新型人才的转变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参考文献:

1、顾佩娅,曹岭岚,许可,《漫谈英语世界[M]》。上海外语出版社,1999

2、高利明,《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中央电大出版社,2002

3、《中国电化教育》,2001,8

4、《教育技术通讯》,2001,4

15.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论文 篇十五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理论,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教材编写、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课程建设和教学评估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的人才。但由于国际间交流日益增多, 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 原有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就业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具体到高职英语教学中, 突出表现为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不高, 听、说、读、写、译等应用能力严重失衡。要改变如此状况, 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1 转变教学理念

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存在如下现象:重知识轻技能;重知识轻方法;重应试轻应用;重习惯轻创新;重输入轻输出。这些现象严重地束缚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输入与输出的有效结合, 把学生作为主体, 通过强化素质教育这个内容, 把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教育第一线的高技能型的创新人才作为目标, 通过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打下扎实的英语基本功, 使学生有较强的就业优势和职业竞争力。

2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

2.1 输入假设理论

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针对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外部因素 (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 和内部因素 (个人差异、学习者策略、语言学能、学习动力等) 的研究, 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设理论”。他认为只要学习者大量地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comprehensive input) , 那么就能自然而然地习得必要的语法, [1]即使不说不写, 也可以学会语言。他强调足够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2]从心理学和二语习得的原理角度来看, 的确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第一, 忽视了如何把语言输入内化为学习者的语言知识, 进而转化为输出的问题, 因而降低了对实际语言教学的指导作用。第二, 可理解性的输入大多数是由输入者提供的, 尤其是在语言教学的课堂上, 扮演主角的是教师, 忽视了学生是语言学习主体的问题。因此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但不是充分条件。

2.2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

由于Krashen输入理论的局限性, 2008年文秋芳教授基于对职场英语的使用功能和学生们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机制的分析, 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理论”, 该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子假设:第一,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 认为语言输出比语言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外语的习得效率不仅依靠高质量的输入, 也取决于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第二, 从职场英语需要出发, 该假设提出培养学生出色的语言输出能力 (说、写、译) 比培养顺畅的语言输入能力 (表达性技能听和接受性技能读) 更具有社会功能, 有利于学生的就业。第三, 从外语教学角度, 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有成效, 更加符合学生未来就业需要。[3]这一理论就是要将学生们的英语技能学习和英语知识面的拓宽与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达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为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英语铺平道路。

3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3.1 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换

课堂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中心和最基本的授课形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了学生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经常局限在词汇和语法的讲解以及课文的分析上, 学生几乎没有与教师互动的机会, 这种做法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因此必须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技术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运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就要求教师实现角色变换,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即通过“引趣”, 引起学生的学习乐趣;通过“引思”,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引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促成”, 促进学生成功, 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学生个性化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3.2 输入与输出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英语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其中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能力, 说、写、译是语言的输出能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是密不可分的, 输入是为学生提供语言素材, 但如果没有输出驱动, 输入就是始终存储在学生大脑中的语言知识, 永远不会转化成语言技能。[4]过去以语言输入为主的英语教学模式既不能适应今天“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 又不能满足社会对英语综合能力越来越高的要求, 而且有悖于高职英语“实用为主、能力为本”的教学原则。目前, 高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语言输入而忽视语言输出能力, 即说、写、译的能力。

1) 加强听说结合

听力教学是由输入与输出两个部分组成的, 根据输出驱动假设理论, 学生需要把听懂的材料, 以口语形式输出。而在实际的学习中, 学生总是把听说对立起来, 以为听懂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把它表达出来, 或者表达错了, 怕被别人笑话。事实上听说是语言学习的第一步, 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们树立信心, 让他们敢于开口, 学会开口, 允许他们犯一些语音、语法错误, 逐渐形成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

同时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讲英语,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这种语言, 如临其境, 才能使他们逐渐摆脱母语的影响, 增强英语语感。但教师应注意语速不可过快, 发音要准确、清晰, 以便学生听懂和理解。教师还可以把每节课的教材内容先以听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们, 然后向他们提出和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 这样学生先得听懂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问题,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答案, 把答案以说的形式表达出来。另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每节课的开始让学生做“Morning report”或者复述、背诵和口头翻译与所学课文有关的句子;结合课文的背景内容, 给出话题, 以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口语练习。这些做法能给大多数学生提供口语练习的机会, 在这种课堂教学操练性输出下, 尽可能地提高每名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 口笔译相结合, 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实现读写一体化

翻译能力包括口译和笔译的能力。口译就是用英语表达说话者意思的过程, 笔译就是用书面语的形式把英语表达出来。在高职英语课堂上除了进行大量口译练习, 还要开展相应的笔译练习。从某些方面来说, 笔译能力也就是写作能力, 最能体现出学生英语综合水平, 是检验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以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依据, 遵循“输入——输出——反思——再输出——反馈”的原则, 形成“阅读——写作——讨论——写作——评议”的五步高职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要提供恰当的输入材料, 必须从易到难, 由浅入深, 从最简单的词汇抓起, 词汇就像建筑材料,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 学生才能完成输出任务, 写出漂亮的文章。材料与输出任务吻合的越好,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 学习效果越显著。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上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来理解词汇, 记忆词汇。由词到句, 逐渐熟悉和掌握各类句型, 固定的表达形式, 把学过的课文当做范文, 指导学生们进行仿写。写完之后, 学生们把自己的文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之后再完善自己的文章。最后利用习题课, 进行讲评。通过不间断的练习,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体现了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强调, 为培养学生的涉外英语写作能力打下了基础。

3.3 改革教学评估体系, 强化输出驱动假设理论

由于种种原因, 高职英语教学深受包括各种测试 (主要是专升本考试及大学英语A、B级考试) 的影响。本应服务于语言教学的语言测试一度成了教学的指挥棒, 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评价存在的种种弊端, 必须进行改革。尽量减少测试对教学的负面影响, 不能片面地以期末考试成绩代替学生英语的总体水平。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 必须将过程性与最终性评估相结合, 考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全面公正地检测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这有利于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

4 结束语

总之, 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指导下, 大学英语教学要协调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将语言技能的学习与知识面的拓宽、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进而达到满足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的需要, 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真正实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Longman, 1985:2.

[2]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2:20-33.

[3]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 2008 (2) :2-9

上一篇:2024年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须知(网发)下一篇:棠阴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及服务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