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发展状况与分析

2024-06-20

农机化发展状况与分析(精选15篇)

1.农机化发展状况与分析 篇一

临邑县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临邑县农机局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山东省《关于加快农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开拓创新、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抓好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一、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农民对农机的需求日益旺盛,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结构都有了很大提高与改善,各种新型农业机械和新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农机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大量涌现。据统计,全县拥有经工商部门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5家,经民政部门登记成立的农机协会26家,服务领域涉及粮食生产的耕作、种植、收获、销售、农机运输、农机维修等各个环节。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300多人,服务农户7000余户,合作社拥有大型机具40余台,资产总额已达200余万元,农机协会会员则多达3000多人。农机协会拥有的农机总动力占全县145万千瓦农机总动力的80%。合作组织在经营中坚持“自愿、民主”的原则,严格按照合作组织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运营,在经营中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作业安排、统一提供机具维修保养服务、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技术培训。

二、多措并举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

(一)加大宣传力度,搞好示范引导。针对全县不同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地扶持和树立规范化合作社样板典型,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以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推动农机合作社建设健康发展。

(二)实行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实行政策倾斜。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有关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尽可能多地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优先予以安排。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对建设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用于农机库棚等基础性建设、新型机械的示范推广、维修设备补助等。三是争取信贷支持。积极协调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优先提供给合作社小额贷款或优惠贷款,简化放贷程序,放宽贷款担保限制,延长还款期限。

(三)加强服务指导,搞好典型示范。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高效益。同时,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人才培养列为农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来抓,按照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制订培训规划,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树立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合作社典型,先期抓好德平富民农机合作社、兴隆鸿运如辉农机合作社等合作社样本点,达到“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五化”标准,示范带动其他农机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三、合作社作用初显

(一)农机合作社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实行“订单作业”或“一条龙”服务,为农户进行统耕、统收等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了增收节支。合作社实行统一调度机械、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服务质量、统一作业水平的“四统一”服务,大大缩短了农业生产时间,并为无劳力户和外出打工者解除了后顾之忧。

(二)农机合作社成为农机户发家致富的坚强后盾。农机户参加农机合作社后,机械的安户挂牌、检验年审、维修保养、作业联系、合同签订等,都由合作社专人统一组织,作业市场及一系列后勤保障也由合作社统一负责,扩大了作业区域,延长了作业时间,从而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了社员的作业收入。据了解,加入合作社的农机户,每台机械比过去年平均增收5000多元。

(三)农机合作社推进了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农机手加入合作社,不仅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使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而且还引入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机化事业,有利于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合作社典型带动、示范宣传的作用还促进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四、合作社发展思路及建议

1、经营效益是关键。农民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前提是加入合作社要比自己单打独斗取得更多的利益。只要合作的收益大于自己单干的收益,农民就会乐意参加合作社,这样一来,合作社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2、社员素质是基础。作为农机合作社的主体,社员不仅要有基本的驾驶技能,要有处理相关维修技术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还要求社员要有对市场的适应力,具有主动寻求规模性市场的积极性和有效办法。除了要具备上述的综合素质外,最重要一点是要诚实守信,有较好的信誉和名声。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开拓业务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信守合同和承诺,能够把耕作质量放在第一位。因此,他们在今年的三秋生产中取得了比其他合作社多的多的订单合同。

3、政府指导不可或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指导作用,主要包括政策法规、信息、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和引导作用。近年来,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县农机局的支持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农机部门在工商登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保证农机用油等方面成为了合作社的坚强后盾。

4、技术培训是保障。一些农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操作技术不过硬,在农机化生产中易造成机毁人伤的事件,严重影响了农机户的作业收入。因此,只有搞好合作社机手驾驶技术、作业安全等方面的培训才能保证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2.农机化发展状况与分析 篇二

青海省湟中县是青海省粮油生产基地, 也是青海省农机大县。湟中县辖15个乡镇, 393个行政村, 总人口48.6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44.93万人, 农业劳动力23.79万人, 全县总耕地面积53 333 hm2。2008年11月底, 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64.80万k W, 农机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到4.49亿元, 农业机械拥有总量达到87 348台 (套) 。动力机械44 780台,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12台, 小型拖拉机44 568台;耕整机械35 320台, 其中耕整机17台, 旋耕机15 391台, 机引犁19 807部, 机引耙105台;各类联合收割机52台, 薯类收获机械53台;各类脱粒清选机775台;各类播种机2 843台。农机具综合配套比为1∶0.85, 单机配套比低于1∶0.50。

2 机具需求分析

(1) 田块普遍较小, 农户分散经营, 大型机具的耕作受限, 农机大户少, 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规模小, 土地集约化经营模式很少, 对机具需求较大。湟中县现有农户约12万户, 其中农机户52 629户, 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432户, 农机化服务组织17个, 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1个。农机化服务组织占农户比例统计见表1。

(2) 现有农机具的24%使用年限在5年以上, 这部分机具的技术状态恶化, 每年有5%的机具需要不断更新, 因此也需要购置农机具。农机具更新估算见表2。

(3) 单机配套比低, 现有小型拖拉机44 568台, 配套犁19 807部, 配套比是1∶0.44, 机耕面积22 200 hm2, 机耕水平为41.4%, 若机耕水平达到60%, 按目前每部犁机耕面积计算, 需要机引犁8 764部, 配套播种机2 843台, 单机配套比为1∶0.06。2008年, 机播面积为27 817 hm2, 机播率为51.49%, 若机播率达到70%, 按目前每部播种机播种面积计, 需要播种机428部, 配套小型旋耕机为15 391台, 机旋配套比为1∶0.34。若该比例达到1∶0.80, 则需要旋耕机20 263台。2008年, 全县粮食总产量为146 857 t, 现有脱粒机767台, 平均每台脱粒按75 t计, 机械脱粒量达57 500 t, 机脱率为39%, 若机脱率达到60%, 则需要脱粒机407台;现有收割机52台, 每年跨区作业收割机达300台, 年机收面积达5 100 hm2, 机收率为9.5%, 若提高机收率也需增置收割机。

(4) 近几年来, 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的统计数据显示, 随着湟中县农机化发展, 农民应用农机化新技术的意识加强, 对小型脱粒机、联合收获机及播种机等机具的需求加大, 这类机具可以加快湟中县浅、脑山地区的秋收进度, 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2005—2008年湟中县购置农机具统计见表3。

单位:台

另外, 通过对农户的调查, 农民投入资金购置小四轮拖拉机, 在耕作的同时可以搞第二、三产业, 提高了机具利用率, 增加了农民收入。

3.农机化发展状况与分析 篇三

关键词:公主岭;农机化发展;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35

1 公主岭市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迫切需求

1.1 大功率拖拉机的配套农具应合理化

公主岭市农业机械发展极其不平衡,2011年公主岭市大中型拖拉机的配套比为1∶1.4。为增强配套合理化,应拓展投入渠道,研发大功率拖拉机的配套农具,使得拖拉机朝着高性能、多用途的方向发展,进行高速、高效和低能耗的农田作业。

1.2 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面临的瓶颈

公主岭市是玉米生产大县,玉米种植主要采取垄作穴播方式,整个生产过程,包括整地、播种、除草、施肥等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是,收获时基本使用人工,机械化程度较低。成为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的重大瓶颈。针对此问题,公主岭市开发玉米全程化机械具有迫切需求。

2 公主岭市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2.1 公主岭市农机化的发展现状

目前,公主岭市农业发展基本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多年来,公主岭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开展新机械推广工作;坚持科教农相结合,建立农机机械化推广的培训中心;发挥项目牵动带头作用,加大新机械推广力度;建立新型机械的区域试验示范基地,承担区域性较强的农机产品的鉴定检测工作;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农民的最迫切需求,做好技术更新和指导工作。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公主岭市农业机械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2 影响公主岭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尽管公主岭市在发展农业机械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受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政策及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主岭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

2.2.1农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机械化总体投入不足 首先,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在各项农业专项资金中,农机投资所占比例较少,导致农村机械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其次,农民收入较低,大多数农民不具备购买大型农机具的能力。根据近两年的实际调研发现:自主购买小型农机具逐渐成为农机投资的主渠道,小型农机具迎合了农民低成本、操作简单的要求。但问题也随之产生:市场上各种农机具种类繁多,如种植机、粉碎机、打米机、磨面机等等机械,许多家庭重复购买,既浪费资源,增加农机作业成本,又不能实现大型机械的优化整合,从而影响大型机械的推广和使用进程。

2.2.2田间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水稻的机械化收获基本实现,但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

2.2.3农业机械化服务功能不强 虽然各基层农业服务中心,都实现了人员的定岗、定编,但在具体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人员偏少、专业技术缺乏等问题,致使农机管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安全监理等方面的服务工作落实不到位。

3 公主岭市农机化发展的主要思路

公主岭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应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土的耕地资源优势。坚持为农村经济服务;坚持为农民增收服务;坚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3.1 健全农业机械化政策体系

为实现公主岭市农业机械化的持续稳定发展,公主岭市各级政府应深入基层研究当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规律,从而健全完善农业机械化的政策体系。同时,各基层农机部门应依法执行农机化工作,改进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科学认知。

3.2 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

充足的资金投入和完善的财政扶持是农业机械化高效率发展的必然因素,因此,公主岭市必须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如可提升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比重、增强对农业机械生产商和消费者的信贷支持力度。

3.3 加强对农机从业人员和农民的培训

农机工作人员和农民是农业机械化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文化程度将直接影响机械化的发展,因此提升农机工作人员和农民的素质势在必行。全市各基层农机部门应结合农民和农机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市情、民情的专业人才发展方案。加大对农村公共教育和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力度,创建新型的储备人才的体制。

3.4 发展环保节约型农业机械化技术

公主岭市应依靠先进科技,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节能、节材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实现“节本、增效、环保”的目的。如可加大对大型耐磨损双吸离心泉、大型双向轴流泵等高效排灌技术的研发力量。

4.包头市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篇四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变传统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中抢农时、抗灾害、节省劳力、减轻强度、提高产量、减少损失、增加收益等各方面都起着支撑作用.包头农机化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能实施农业产业化,就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作 者:王永清  作者单位:包头市农机推广站,014030 刊 名:农村牧区机械化 英文刊名:NONGCUN MUQU JIXIEHUA 年,卷(期): “”(1) 分类号:F3 关键词: 

5.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篇五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作为一种农机服务的组织机构,在近十几年来逐渐出现在农村。农机合作社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上级农机局坚持以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指导,按照地区的发展需要加快建设农机合作社与专业农场,切实有效地提高农村土地的流转速度。采用创新的思维、扎实的工作态度,敢于迎接各种挑战,并将增加农民的收入、建设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作为长远的工作目标,快速建成农机合作社的服务制度,使农机合作社在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地位稳步提高。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发展新农村中国挑战

0 引言

农机合作社的本质是一种公益性的农机服务型组织,同时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农机合作社主要是指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的基础上,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服务的一个组织机构。农机合作社通过将农机设备以及土地等,依据农民自主以及自愿的方式进行统一,与农民签订相关协议,在农民不需要提供任何生产资料以及劳动力的前提下,为农民创造利润,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专业化的机械作业与农村农户小规模农业生产之间的差异问题。这一方式也是有效改变生产方式,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渠道。

通过建设农机合作社,处理了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农业快速发展时所变现出来的问题

1.1 农机合作社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随着我国农机合作社的建立,对农机合作社可以覆盖的范围进行农机生产资源的优化、并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农业产业以及农机化的发展前景进行规划。例如,农机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对土地进行科学统一的管理、规划,通过综合性科技布局,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土地的产出率,对土地的资源进行整合;农机合作社也会采用农业生产机械入股的方式,由农机合作社的理事会通过对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生产已经发展的情况分析,并且根据实际的应用需要选出一些适合于该范围作业的农业机械设备,使各机械设备直接能有很好的合作,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农户家家买农机,但是农机却长时间处于停工状态,有效地加强农机的使用率,防止资源的浪费;农业合作社也可以采用资金入股的形式,大大地加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潜力,为农机合作社加大现金储备量,在确保农机合作社平稳运营的同时谋求新的发展。同时在对农机合作社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性格特点以及特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例如可以让有种地优势的工作人员在种植模块进行发展,让善于养殖的员工在养殖的方面进行发展,对一些性格外向、心思缜密、善于沟通交流的人员去做销售,有效地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能,通过大范围的整合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每户单独运营的资源浪费的现象,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以及规模化进程。

1.2 有效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为了使农机合作社可以有效地提升农业生产率,加强标准化农业与高质量农业的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八点:(1)统一对生产原料进行采购;(2)种植时选择一样品种;(3)集中统一进行育苗;(4)在种植的时候采用机械进行统一的播种;(5)对生产过程进行统一的管理;(6)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统一的收获;(7)对农产品进行统一的加工;(8)对生产加工好的农产品进行统一的销售。通过以上几种作业形式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抵抗风险的能力,切实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规模化经营、生产的方式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降本增效、增产最为有效的方式。

1.3 有效缓解了农机户、农户之间的管理压力

在农村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农机户拥有农业机械设备,但是却缺少耕地;而有田地的农户却缺少农机设备;最终就造成了恶性无序竞争局面的出现,所以通过成立农机合作社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机设备的使用率,维持作业秩序,进一步稳定农机市场的作业价格,使农机市场的作业价格处于一种合理的状态,并且还能进一步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确保在农忙时节的生产效率,推动农产品的增产。

1.4 有效地解决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不能农作的问题

在农村有这样的人群,他们有耕地,但是由于各种身体状况的限制,他们并没有能力进行农业劳作,这就使得现有的耕地成了这类人群的一种包袱。但是有了农机合作社以后,对于这部分人来讲,就可以将耕地委托于农机合作社进行统一的耕种,他们也不需要为农作而发愁,并且可以每年都获得一定的年终分红。对于那些不愿意加入到农机合作社的农户,农机合作社也可以提供较为优惠的价格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在农村成立农机合作社,可以对农民产生积极的影响

2.1 农民对农业产业的发展意识逐渐加强,对科技兴农的投入持续增加

随着科技自动化生产的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合作社的各成员在农业机械设备以及农业资金的投入也大幅度上升。

过去农机部门每推广一项新技术或一种新机具都很难,导致一些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不到很好的应用。

2.2 农民团结协作的氛围日渐浓厚

发展生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以前,农民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户与户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信息不灵通,生产成本高,增收项目少,农民增收十分缓慢。合作社成立后,农民间的合作日益密切,社员内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并且,合作社的社员喝酒、打麻将的少了,只要有时间,就聚在一起研究怎么多打粮,怎么扩大生产规模,开发什么新项目,怎样增加经济收入,把心思越来越多地放在研究生产和发展生产上。

2.3 农民的思想进步,素质进一步提高

过去,农民只要种好地,不愁吃、不愁穿就心满意足了,精神追求不多。合作社成立后,有一些社员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合作社的社员们说:“没有党的关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我们也要加入党组织,像党员那样带领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参考文献:

6.农机化发展状况与分析 篇六

1 农机推广工作常见问题分析

尽管农机推广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原有农机推广的项目选择缺乏灵活性;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农机推广资金欠缺;农机推广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1.1 原有农机推广的项目选择缺乏灵活性农民对于农机推广项目的选择主要受到过去推广项目选择方式的约束。农机推广注重的方向为技术方面的利益以及社会方面的利益,这与现今注重个人效益、经济效益的市场经济不相符合,这就导致农机推广在市场发展中受到限制,无法进行有效的推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对其的认识发生了一定转变,这一转变使得农业的经营方式以及生产方式上发生了变化,使得其发展方式逐渐与现代市场发展相适应。但是,在这一方面仍存在选择项目方面缺乏灵活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致使农业推广体制不够完善的主要问题之一。

1.2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缺乏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机的种类以及操作手法日益复杂化、多样化以及精细化,这就使得农机技术推广人员需要足够的知识量以及操作能力,这对于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要求高、工作量大,这也是导致这方面人才缺失的其中一个原因;该工作属于基层工作,这一特征也造成从事该方面工作的人才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现今社会状况来说,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愿从事农业方面的基层工作。人才短缺的问题是造成推广工作难以展开,难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

1.3 农机推广资金欠缺我国由于各种原因,在农机推广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就致使农民由于对农业机械操作等方面的认识以及知识的欠缺,而无法合理的使用农业机械,特别是一些新型的机械,也会由于该原因导致不能合理的使用和修理机械,其造成的结果主要有由于机械使用能力低使得机械损耗大、寿命减短,以及由于机械的`使用种类少以及操作方法不适当使得产量下降、生产效率降低。

1.4 农机推广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机推广体制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现在的农机推广体制存在漏洞,不够完善,使得其作用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在经过对其细致的研究分析,得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机推广项目的选择受到传统推广方式的约束、该方面人才的短缺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2 农机推广对策

分析了解农机推广进展,明确工作方向,找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推广工作效果的有效途径。新时期要想做好农机推广工作以下几个方面是关键:一是加大对农机科技创新的投入, 不断完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二是创新农机推广模式,加大国家财政补贴力度;三是宣传农机推广工作重要性,加大农机推广队伍建设;四是健全农机推广信息网络,及时获取有利信息。

2.1 加大对农机科技创新的投入 , 不断完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农机推广综合服务基地建设的力度;争取将区级农机推广站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单位,保证街镇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经费和工资福利;按照区域合理布局的原则,建设好街镇农机推广综合服务站这个节点;加大农机科技创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先更加科学化迈进。

2.2 创新农机推广模式 , 加大国家财政补贴力度要学会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同时还要加强社会化组织建设,建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效率以及整体效益。同时,加强农机推广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农机化发展。

2.3 宣传农机推广工作重要性 , 加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农机推广工作是我国农机化工作的重要手段,农机推广工作的进展对我国农机化工作具有重要影响。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加大农机推广工作重要性的宣传,从我做起,首先农机推广工作者要重视自己的工作,以身作则。农机推广工作者要配合单位工作,听从指挥,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在开展宣传农机推广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利用好电视、广播以及各种媒体,也可以举办各种活动和现场会议等等,总之要将农机推广的宣传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农机推广工作不能空谈理论,一定要实地开展工作,提高动手能力。同时要勇于创新,农机部门要致力于新机具的研发,关注农机新动态,了解百姓心声,为百姓服务。

7.农机化发展状况与分析 篇七

一、“十二五”我国农机工业发展情况

1.行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快报数字,到2015年底,2422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523.60亿元,同比增长7.32%;利润总额为259.76亿元,同比增长9.16%。全年农机行业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72%,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73%,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609.18亿元,同比增长9.31%。拖拉机、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含联合收割机、农机具等)以及零部件占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0.62%,显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具、零部件等是农机工业的主力军。

2.围绕关键重大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十二五”期间,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开展了“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现代节能高效设施园艺装备研制与产业化示范”“现代化农业农机装备研究与示范”“大田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等关键重大技术及装备研发,突破了经济型及大马力动力机械、精准作业装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了大马力拖拉机与配套复式作业机具、大型联合收获机械等一批急需产品,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科技支撑农机工业转型升级作用明显,我国农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动了农机工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3.政策红利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发展环境更加有利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大幅增长。“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各项惠农政策持续出台,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机的购置补贴力度,五年间,中央投入农机购置补贴金额达到110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多,补贴资金的大幅度增长,激活了市场活力,推动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科技研发投入取得突破性增长。“十二五”期间,科技部等有关部门部署实施了农业装备重点专项。中央累计投入科研经费近4.5亿元,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现代节能高效设施园艺装备研制与产业化示范”“大田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现代化农业农机装备研究与示范”“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以及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项目,取得了一批应用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制了重点装备,初步建立了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共安排80多个项目、约15亿中央专项资金实施了“技术改造和产业振兴”“智能制造”“强基工程”等有关重大专项。通过这些专项的支持,部分农机企业制造工艺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数字制造、激光加工、机器人焊接等先进制造手段改造了传统的制造工艺,提高了制造水平和产品的可靠性。

同时,工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实施了“重大技术装备税收优惠”政策,启动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贴资金”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对我国高端农机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十三五”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面临的问题

1. 创新理念与创新机制

“十二五”时期已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发展进程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时期,这一阶段是我国的农业机械技术进步最快、产品品种增加最多的时期,但受创新理念与创新机制的影响与约束,我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基础和共性技术薄弱、高端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行业试验研究手段发展缓慢,产品的档次、技术含量及附加值等总体偏低,直接影响农机装备安全环保性能、动力及经济性能、产品可靠性、结构强度等的关键零部件,以及高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农机工业发展的需求,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域特点的高效、智能装备、以及具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技术产品缺乏,行业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导致行业产能绝对过剩与相对不足相互交织。

2.转型期与发展方式

在现代农业生产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我国农机工业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需转变外延扩张的惯性思维,致力于培育自身特有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实现突破,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实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性调整,为行业注入新的能量,引领行业新的发展。

3. 行业技术与管理水平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高端农业装备制造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体系不健全,高端农业装备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明显滞后,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亟待加强,行业技术与管理水平不能适应行业发展之需。通过依托产业联盟、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农机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打造高端农业装备整机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开发平台,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大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培育力度,突破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封锁,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机产品,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面临提高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二是面临制造高端化的技术智能化的挑战。三是面临市场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

三、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十三五”时期,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将“智能农机装备”列入优先启动的重点科研专项,涉及支持农机1 1个发展方向49个项目,预计支持资金将达到20亿元。2016年度首批启动了包括农机作业信息感知与精细生产管控应用基础研究任务、智能农业动力机械研发任务、粮食作物高效智能收获技术装备研发任务、经济作物高效能收获与智能控制技术装备研发任务等4个支持方向19个项目。

二是我国农机装备制造增强国际竞争力,谋求自我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要。

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我国农机市场的火爆,引来国外农机企业纷纷到中国来推销产品、建立独资或控股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凭借其可靠的产品质量,借力补贴获得较为丰厚的收入,同类产品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内资企业由于产品质量、经营管理水平等落后,与外资企业同场竞争处于劣势,急需政策扶持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推动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整体能力提升,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中国制造历来具有性价比优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市场,通过发展行动,提升中国农机装备制造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

四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实施国家战略,加快贯彻落实五中全会战略目标任务。

8.北镇市农机合作社发展分析 篇八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农业机械化;现状;措施;思路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2-0074-02

近年来,随着北镇市农业机械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管理机构和社会人士认识到农机合作社这一专业组织是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作业中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其存在使得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能够更快地在当地农机化生产中得以应用和推广,使得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连年提高,使得“种田不下田、秋后就分钱”的希望得以真正实现。农机合作社发展这一课题成为农机化专业人员必须加以研究和探讨的重点内容。

1 北镇市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自2005年北镇市新立农机专业合作社首家注册成立以来,在各级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与配合下,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分布到全市农业经销商生产的各个环节。截至2016年初,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5家,农机合作社入社会员600人,固定资产达到13 100万元,机具数量1 950台套。北镇市农机装备中先进适用的玉米收获机、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机具有80%为合作社拥有,农机作业面积达13.3万hm2,服务农户20 000多户,农业机械化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北镇市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北镇市农机合作社发展措施

北镇市积极采取措施,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加快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前奏,采取政策鼓励、多方引导的办法,全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设步伐。

2.1 强化组织与领导

为深入发展农机合作化组织,北镇市人民政府专门下发文件,将组建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列入年度农业目标管理考绩实施细则并确定为重点项目,下发给各部门、各乡镇部署执行。细则规定:经市场监督部门批准,组建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0万元以上,会员80户以上,按照合作社法设立账目、规范运行,年终考核得5分。同时,成立了以主管市长为组长,农发局局长为副组长,基层各乡镇(街道、农场)领导、市直相关部门及局直各单位领导为主要成员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和督促该项工作的执行与落实,为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组织保障。

2.2 实施典型引路

以点带面促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在具体实施工作中,北镇市采取“宽进严管”的原则,对已经在市场监督部门登记注册的合作社由农机管理部门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及部门标准的规定,开展“十佳农机专业合作社”“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等一系列活动,指导合作社朝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均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越来越多的农机合作社成为农机化生产标兵单位,先后涌现出多个优秀领军型农机合作社,例如:绪全、双丰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多次被授予锦州市、北镇市劳动模范,并被选举为北镇市政协委员;双丰农机合作社获得农业部授予的“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的称号。

2.3 争取政策扶持

北镇市各级部门积极协调,争取在信贷、税收、用地、用油、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通过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深入落实,引导农机合作社优先购置先进适用、技术优良、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周到的高科技设备,通过合作社的示范与使用,带动农民更换适用农机设备,优化当地农机装备结构,为农机化发展奠定设备保障;在落实国家玉米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作业项目时,向土地流转面积大、机械设备优良、技术可靠的农机合作社倾斜,以点带面,发挥良好的示范、宣传、引领作用,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先进的农机化技术,享受国家的惠农助农政策,为农业生产降本增效、农民致富创收做出贡献。

2.4 做好培训与指导

在积极组建、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同时,以农机推广科研机构为载体,选派业务过硬、技术权威的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农机合作社,在农机化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给予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与扶持。针对农机化生产的关键时期,适时召开、举办各类农机化技术培训会、培训班,聘请省内外优秀的专家、当地的农机合作社领军人物进行农机化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指导,增强农机合作社人员的理论基础与实际生产技能。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财务人员、维修人员和技术人员及业务骨干进行统一培训,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为农机合作社有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5 开展复合型农机化生产

鼓励、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向农机维修、农机配件零售、农机农艺融合、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拓宽,既可为农机生产作业保驾护航,又增加了农机合作社的收入。北镇市双丰水稻全程机械化合作社常年带领社员对自家及域外单位或个人的农机具进行维修保养、安装、调试,并向新机手传授农机具的使用与维修技术、常见故障排除、驾驶操作及安全常识等必备知识;优先使用杀虫灯、大型全自动打药机等先进的植保设备,示范推广水稻钵盘育苗、稻田养蟹等农机农艺新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6 吸引社会投资

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到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中来,为合作社的后续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保障,并以此工作为契机,引领农机专业合作先行购置农机新机具,带动社员和周围农民开展农机化作业。近期,北镇市正在探索通过工会帮扶与搭桥渠道,使当地商业银行、优秀工商业企业等部门参与到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中来,首期计划在中安镇富有村实施。

3 北镇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后续发展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3.1 长效发展机制要落实到位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组建时,都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制定了各种制度。在实际农机化生产中,要安排得力人员抓好落实,使各种规章制度真正在合作社运行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发挥实效,确保农机合作社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3.2 人才队伍建设要常抓不懈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需要持续不断地引进财务、作业、维修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并提供使他们有效发挥作用所必需的氛围与环境,确保人才能够引进来、留得住。

3.3 公平有序竞争环境要得以营造

在日常的农机化生产中,应引导农机合作社根据自身特色,公平有序地展开同行业竞争。杜绝盲目、无序组建,避免合作社之间为刻意争取农民订单或国家扶农惠农政策而造成的恶性竞争;引导农机合作社之间采取强强联合、组建联合社等方式,通过扩大自身实力和竞争力,来赢取作业市场占有率。

3.4 政策扶持力度要逐渐加大

农机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兴的合作组织,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给予高度关注和政策扶持。农机化主管部门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把发展的重点调整到国家政策支持的方向上来,充分利用好目前的惠农强农政策,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争取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常广,刘芳.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10):81-82.

[2] 俞小燕.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3(8):300.

[3] 王晓霞.辽宁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考[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10):80-81.

9.农机化发展状况与分析 篇九

一、农机大户发展与机具存放现状

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主要标志,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通过农户购买使用、操作,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大量购买使用操作农业机械的农户就逐渐成为了农机大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东平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广大农民致力于改变依靠土地搞饭吃的局面、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和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积极筹资购买使用农业机械,减轻了农业劳动强度,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这些农户成为最初的农机户。近年来,随着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出台和相继实施,该县的这些农机户充分认识到大中型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日益显现的重要作用,抢抓机遇,踊跃购置成配套的农业机械,积极为村民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机具拥有量急剧增加,农机固定资产投资大增,实力不断增强,功能不断完善,从而发展成为农机大户。

截止2008年底,全县拥有农机大户310户,其中固定资产30万元以上的达到81户。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广泛普及应用使用、推广,随之而来产生了大规模增加农机具与农机户机具存放之间的矛盾。大部分农机户用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购置的机具,因没有地方存放,往往农忙过后,一弃了之,大多露天存放或用塑料布、秸秆掩藏,不能得到及时很好的保养,整日风吹雨淋日晒,机具锈迹斑斑,来年再用时既费时费力又增加了维修成本,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大多农户因为农村宅基地面积小,家里放不下日益增多的农机具,机械使用过后,大门外院墙根,草垛旁,大树下随处堆放。二是没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有的农户舍不得拿出资金用于机具存放场所的投资,往往是非但没少花钱,反而增加了机具维修的费用,多增了开支,大大缩短了机具的使用寿命。三是有机户由于购置的机械多,自家的院落狭小,放置不下,左邻一台,右舍一套,存放的相当分散,很不安全,机具被盗、损坏严重。不但影响了邻里关系,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据统计,全县42643户农机户,机具存放有固定场所库棚的不过百家,其中建有标准库棚的仅有30户,绝大部分机具因长期露天存放造成破损,影响了机械的作业效率和使用寿命,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投资购机的积极性,延缓了农业机械特别是大中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和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二、主要做法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提高农机作业效益,促进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收,助推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拓展规模、规范标准,加强组织协调,搞好服务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农机部门管理服务功能,积极培植农机大户,取得明显效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引导,提高广大群众对农机作业的认识,扩大农机大户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一是每年三夏、三秋跨区作业期间,举办跨区作业出征仪式,由农机大户牵头成立中介组织,对外出作业编队,统一组织,统一管理,全程跟踪服务。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和张贴公告等形式对该县贾传玉、孟召明等农机大户进行了重点宣传。三是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利用每年政府购机补贴的惠农政策,优先重点扶持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并且相应成立了机械调度、维修服务、监督管理、信息宣传工作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积极帮助农机大户找寻安排活路,及时进行机械调度,大大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了机户收入,从而激发了农机户购机积极性。

(二)积极引导,政策扶持

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全县农机大户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建立和完善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制度,在国家补贴资金的基础上,拿出部分资金对大中型农业机械给予再补贴,并把发展农机大户纳入东平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办法,并且积极协调农机大户所在村地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规划、用地等方面为农机大户建设农业机械库房提供便利。2008年,按照省农机化促进条例的规定,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到东平镇蔡村座谈了解,协调、帮助孟召明从自家墙西空地建设高标准农机大院一处。今年又组织专门人员,协调接山乡西杨村,以增加农村宅基地划拨的名义,批拨给农机大户邹桂家建起150m2库房和210 m2的农机大院一处,同时,县农机局还从十分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出部分资金用于鼓励和扶持农机大户建设农业机械库房,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农机户不必要的支出,减少了农机被盗隐患。

三、建议

1、各级政府应当重视和发展农业机械化,并根据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业生产需要,制定各自发展规划。

2、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鼓励扶持农民购买使用大中型农业机械,实行连片作业,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以及农作物播种和收获质量,降低作业成本,促进规模经营。

10.农机化发展状况与分析 篇十

2006年以来,临邑县农机局在省、市农机办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法制办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山东省依法行政第四个五年规划》、《临邑县依法行政千分制考核办法》等文件精神,坚持以依法行政为核心,以普法教育为先导,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强化执法监督为手段,认真履行《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职能,较好地发挥了依法行政的作用。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临邑县农机局始终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把依法行政作为农机管理工作的一条主线,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省、市农机办和县委、县政府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不断提高对依法行政工作的认识,使广大干部职工更加牢固地树立了执政为民的意识。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临邑县农机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为扎实开展依法行政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局党委每年都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筹谋划、部署依法行政工作。三是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体系,每年制定工作要点和具体量化指标,年中督促推进,年终严格考核。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

为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为依法行政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该局积极贯彻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指导思想,坚持宣教先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全力做好《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一是定期开展各类互动宣传。利用在乡村集市提供法律咨询、设立咨询电话和建议箱的方式,倾听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共收集到群众意见和建议1500多条,均及时给予答复,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沟通和互动效果。二是在局机关设立政务公开栏,定期刊登法律法规常识,对所有行政执法事项的办理依据、需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内容进行公开,向来我局办理业务的农民及时进行宣传。三是开展行政执法宣传月活动。把每年3月份定为我局依法行政宣传月,在县城主要街道、路口悬挂宣传横幅,安排3辆宣传车深入到乡村农户巡回宣传,向广大农民群众散发宣传手册,发放各类宣传资料。

(三)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

严格做到执法行为规范公正,推行了执法人员公示,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收费项目及标准。在县政府法制办的指导下,建立健全了《临邑县农机局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量化细则》和《临邑县农机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量化细则》,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坚决杜绝以权谋私、徇私舞弊、故意刁难、态度蛮横、吃拿卡要等违法违规

执法行为;无以执法为名乱收费、乱罚款情况,无以罚代法、变相收费的行为。在依法行政工作中,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无推诿扯皮、政令不畅的现象;纠风整纪扎实有效,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能认真解决。在农机监理业务中,深入到乡村和农民群众家中办理牌证业务,为其节约时间及往返费用。建立了农机监理部门和农机手评议制度,定期组织行风建设情况检查,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五年来,全县农机安全生产秩序良好,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采取引导、培养、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全局依法行政、为民服务的能力。

一是对《工作人员考核制度》进行补充、完善,进一步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执法人员法制教育及素质教育。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了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山东省依法行政第四个五年规划》、《临邑县依法行政千分制考核办法》等文件和《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思想素质和依法行政意识。同时,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廉政勤政教育,进一步端正了行政执法队伍行业风气。

三是加强管理。一是根据岗位特点和每名工作人员的特长,调整了部分工作岗位,更加合理地整合了人才资源,使每名工作人员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潜能。二是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的引导和管理,使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齐心协力为全县农机依法行政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不足

(一)业务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虽然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但由于平时业务性工作多,有的执法人员产生了以干代学的思想,放松了学习,通过学习来指导业务不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于加强。

(二)农机挂牌率、持证率、年审率“三率”不高。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大力扶持,农业机械数量迅速增加,但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挂牌率、持证率和年审率却没有相应的增长,这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三)配套政策、规章、措施不够到位,亟待完善。目前在农机执法过程中还存在诸如农机报废标准及报废制度不健全、执法装备、技术装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工作经费不足等不利因素和问题,给开展依法行政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三、对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一)深入自查自纠,切实改变工作作风

要求执法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定期进行自查自纠,牢记“文明执法、一心为民”的宗旨。在加大农机执法力度,增强检查密度,纠正各种违章行为的同时,严格对农机执法人员的管理,农机执法人员必须做

到三人以上“着装整齐、文明执法”,体现“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加强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进一步宣传农机法规,增加透明度,将工作内容、程序、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公开,并把举报电话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的监督。采取向驾驶员发放意见征询卡,聘请义务监督员,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三)加强牌证业务管理,规范执法行为

11.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发展与维修工程 篇十一

关键词:农业机械;技术管理;维修工程

中图分类号:S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87-2

农业机械化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农机维修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降低农业机械生产成本的功能和作用,切实的保障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顺利进行。其最终的目标是将农业机械的寿命周期费用最大程度的经济化,以促进农业的稳定生产。农机维修工程的研究不只在于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增长和农业产业结构作出合理调整,同时还要了解农业机械设备技术发展的情况,熟练掌握新的维修管理技术,将农机设备技术与农机维修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协调发展。引进和发展农机装备的同时也要注重与之相适应的维修理论与维修技术。

1 简述农业机械装备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高新科学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发展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是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农业机械的使用将融自动型、自動化、舒适和方便性为一体,同时与农业环境及农业资源的新技术、新装备也将得到更广泛的高校综合利用。信息科学技术、高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和更为精确的农业技术体系的完善将会带动现代农业设备的巨大变化。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业机械技术。其中主要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提高农业作业性能及操作性能而使用的农业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比如在农用拖拉机的使用上,为了有效地调整机器速度,提高其作业的效率,很多技术设备上已经普遍使用电子油压式三点连接控制系统替代原来的机械油压式三点连接的力调节装置与位调节装置,采用水平和耕深自动控制系统体改耕田机作业的精准度,拖拉机中采用的速度控制系统在作业环境发生变化时可以有效地调节机器的速度,使得作业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还有为了更好的进行农作物收割在联合收割机上设置高度自动控制的割茬系统,在脱粒机上安装自动控制系统等。

(2)一些建立在软件控制的基础上,能够在各种作业,能够感觉到作物种类的变化,能够自动适应农作物环境的变化,甚至具有自动检测识别功能和演算功能的高智能人工科技,比如说现代化的农业机器人。国外很多科技发达的国家已经大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在农业生产中,比如说蔬菜的采收、筛选,农药的喷洒及土壤样本的采集等等都开始使用软件控制的人工智能科技。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GPS和GIS计算机网络为典型代表的科学化信息技术让农业机械化已经从传统的粗犷型作业方式转换为知识性、管理生产作物及多种学科知识集为一体的集成技术系统。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结构及工农业生产结构也不断地随之发生调整和改变。农业生产的规模扩大使得很多的大型农机装备得到广泛的使用和发展。比如在我国的南方城市和北方的农业产业区域等都使用合适的农机设备进行蔬菜生产机械化及水稻生产机械化。

2 农业机械维修工程具体分析

2.1 故障性维修管理

设备的管理最为关键的在于维修管理。农业机械设备的维修尽管和工业设备的维修管理不尽相同,有其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甚至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将会把其他工业较为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维修管理理论和相关的技术逐步引入,使得自身的维修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工业技术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对机械装备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就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在当时普遍采用故障维修方法。

2.2 预防性维修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生产力的逐步解放和提高,机械的维修管理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也得到提高,同时生产力也对机械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粗放型的等待式 的故障维修已经不能适应生产的发展需要。西方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内容形成一种新的维修管理方式——预防性维修管理。预防性管理维修相比较于故障性管理维修,能够在机械设备出现问题被动停止工作之间就能发现问题的存在而采取有效地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因为故障维修而导致的各方面的损失。预防性维修能够在最小程度中断生产的状态下,利用灵活的工作进行维修,但是这种维修方式不太对单个机器的状态进行考虑,容易在维修的过程中出现维修过度或者是维修不到位的情况。

2.3 预知维修管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子科技技术和计算机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在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利用计算机技术,监控技术可以进行在线故障检测。在美国的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中已经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设备预知性维修管理。预知性维修管理在设备的性能测试方面根据生产环境和作物种类进行较为精准的动态模型。这从根本上使得机械维修率得到提高,让生产综合成本达到最低化。

3 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机械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逐步得到提高,因此,农业机械的技术管理在机械使用的过程中的地位更为重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吸收汲取国外的先进的维修理论和技术结合我国现有的农业机械使用现状,加强农用机械设备管理,这对于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竞争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万章,刘仁鑫,洪英.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发展与农机维修工程[J].中国农机化, 2005,(02).

[2] 张晓燕.基层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

[3] 关盛富.新时期农机维修工作的探讨[J].湖南农机,

12.前郭县农机化发展情况调研分析 篇十二

1 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 我县农机化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真抓实干, 农机化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1.1 农机装备能力不断提高, 农机化作业水平明显提升

截止2012年底, 我县农机总动力已达149.75万k W;拖拉机保有量达5.5万台, 联合收割机发展到3652台, 水稻插秧机发展到4743台, 比2011年增加2134台, 提前4年实现了水稻插秧机械化, 其中玉米收割机和水稻插秧机的大力推广和使用, 切实解决了多年来影响我县全程农机化作业水平这一短板, 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4%。

1.2 农机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通过积极引导, 利用政策和技术优势, 扶持农民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走专业化生产、合作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截止到2012年, 全县共发展农机大户540户, 其中拥有农机原值20~50万元的农机大户375个, 拥有农机原值51万元以上农机大户165个, 农机合作组织40个, 农机协会1个。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农民和农业机械使用者的需求, 农业机械化综合服务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1.3 农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落实, 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 把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台车和每位农机驾驶 (操作) 人员, 形成齐抓共管机制。二是狠抓源头管理, 严把农机登记关、检验关和农机手的培训关、考核关, 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三是广大机手法制意识有所提高, 上牌办证的主动性有所增强。

1.4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成效显著

农机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 自实施购机补贴项目以来, 争取资金规模逐年增长。2012年全县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了5354万元, 购置补贴各类农业机械4251台 (套) , 直接拉动农民投资1346万元。

2 当前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干部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农机事业的发展需要有新知识、懂新技术、有操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机生产企业, 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我县的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老化、技术力量缺乏、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一些技术人员对高新适用农机一知半解, 无法为农户提供规范的指导和帮助。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改革的滞后, 导致一些乡镇农机管理服务功能弱化, 农机工作裹足不前, 给全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2.2 生产模式亟需转变, 农机服务体系需进一步规范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农户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 农机的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程度较低, 农机利用率不高, 不能发挥农机最大效益, 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3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虽然我县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安全监管体系, 各项农机安全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 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基础仍较薄弱, 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和工作经费投入面临不足, 农机安全事故监管防控体系有待完善。

2.4 各级政府对农机化支持力度不够, 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实行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以来, 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县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规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亟需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但是, 我地区农民自我更新的能力不足, 大部分农民缺乏购买大型农机具的能力, 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

3 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农机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短期靠引进, 中期靠培训, 长期靠培养”的思路, 做好农机人才工作, 加强农机化科技人才的培养, 建设一支既懂农机又通农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

3.2 转变耕作方式,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目前, 我县的耕作方式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 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已基本到极限, 增产的空间有限。必须彻底转变农民对土地难与割舍的观念, 走土地集约化经营, 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从土地的紧密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事其它产业, 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在前郭县万亩良田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我们做过调查, 合作社通过走土地集约化道路, 每年可解放出200个剩余劳动力, 从事二、三产业, 可增加收入约160万元, 同时可对周边地区农业生产产生积极影响,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3 加大农机监管力度

我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但在实际工作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国家及相关部门没有出台农业机械强制报废的法律法规, 造成我县农业机械在册数虚高, 报废和即将报废的农业机械得不到有效治理;二是机械检验和执法手段都较为落后, 检验还停留在“一看、二听、三摸、四踹”的状态中;三是农机监管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 但缺乏必要的装备。因此建议县财政加大对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和工作经费的投入, 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水平, 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3.4 加大农机化扶持力度

13.农机化发展专项工作计划 篇十三

未来五年,农机化科技发展要以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共性技术等研究为重点

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指出,今后五年农机化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农机农艺相结合,产学研推相结合,努力改善农机化科技保障条件,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转化能力,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要以农机化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农机化科研条件逐步改善,农机农艺融合、产学研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农机化科技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为目标,围绕制约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机械化的共性技术,重点开展机械化耕作、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农机鉴定与检测技术研究;突破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关键技术,完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快设施园艺、设施养殖、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装备与技术研究;加快牧草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加强农机化软科学研究。要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创新体系;加强政策扶持,保障经费投入;加强联合协作,健全创新机制;实施重点工程,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深化技术交流等方面为农机化科技发展提供保障。

未来五年,农机化教育培训要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

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以农业机械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创新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方法,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优化教育培训队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期间,规划每年培训农业机械化管理、科技和实用人才550万人次以上,其中管理人才队伍每年培训20万人次以上;科技人才队伍80万人次以上;实用人才队伍,450万人次以上。要以提高政策执行能力为目标,加大农业机械化管理干部培训力度;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为目标,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人员培训步伐;以提高作业服务能力为目标,增强农机实用人员培训效果;以提升教育培训能力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实用技能为目标,加快农业机械化职业技能开发。要继续实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营造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良好氛围。

未来五年,农机化技术推广要加快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普及应用

14.农机化发展未来五年规划 篇十四

1、未来五年农机化发展的环境条件

未来五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国家加大扶持“三农”政策,使农业机械化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⑴有政策支撑。一是国家减免农业税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等改

革政策,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机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农机购置补贴由项目上升为国家“两减免、三补贴”的惠农支农政策,有效地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和投资农机化的积极性。

⑵有法律保障。国家颁布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确立了农业机械化的法律地位;《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了农机主管部门行使对拖拉机的安全监督管理职权;《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修订和完善,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管理依法行政的进程。

⑶有市场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给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构建了以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农机化发展投入机制,农民购机热情和粮食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市场需求剧增,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种日益增多、产销两旺。

2、未来五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⑴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机械化全局。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政策、项目作用,强化农机管理部门的执法、调控、引导和服务职能,继续推进农机服务产业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全面提升全县的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为现代农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⑵基本原则

①、坚持以人为本,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

农民和农业生产服务组织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体。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把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出发点。

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要求,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机化的基本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农机服务市场。大力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协作组织,建立起集体、股份合作、民营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农业机械社会化、市场化的运行模式,为加快农机化发展提供体制保证,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③、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大力推进农机科技创新

全面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立足县情,把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作为农机化科技发展战略重点,满足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⑶主要任务目标

全县重点发展3个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在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经营管理、提升服务上率先有所突破,实现粮食增产15%,降低农业生产成本20%,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农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5%以上,玉米全程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30%-40%,水稻全程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70%-80%。具体目标是:

①农机装备水平。到2011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55万千瓦,其中5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4,200台,占20%,万亩耕地平均动力达到3,100千瓦,拖拉机与机具配套比达到1:5,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装备能力要达到实现农田作业全程机械化的要求。

②农机作业水平。到2011年,全县机械深松(深翻)、旋耕(灭茬)、播种、中耕、收获及后勤加工等农机作业项目中,精量播种占机播总面积的80%,机械植保作业面积占机耕总面积的80%,全县耕地实现3年轮翻一次,全县所用耕地基本实现机械播种。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玉米种植面积的20%,推进机械收获全面推广。

③农机投入水平。“十一五”期间,县农机部门每年确保从上级业务部门争取100万元的国家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专项资金和农田作业用油补贴资金,并保证资金全部用于农机化建设上,农户每年自筹资金300—500万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机化基础设施。

3、重点建设项目

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

重点落实好中央和省级财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实施工作,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投入700万元,农民和服务组织自筹2051万元。

⑵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农机装备推进项目

15.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篇十五

一、基本现状

(一)发展较快。

随着农机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农机维修服务市场也随之发展壮大,而且发展比较快,到2011年,象州县农机维修网点已发展到67个,从业人员127人。农机维修网点分布各个乡镇,并由城、乡向村、屯发展。2007年,全县46个农机维修点全部在城镇,近几年来增加的21个维修网点,分布在各乡镇和15个村屯。农机维修服务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向村屯发展后,既扩展了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又方便了群众,一般的小问题不用到乡镇,更不用到县城修理,在村里就能解决,减少了很多的时间和费用开支。

(二)规模过小。

农机维修行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是普遍规模较小。该县67家农机维修点中,达到二级维修点的只有2家,有2个以上维修人员的不到10家,大部分维修点都是小打小闹,家庭小规模经营方式,有的只是在路边搭个简易的棚子,添置几件简易的修理工具,就经营维修机具业务了。有的是流动维修,走乡串户上门搞维修,对维修质量无任何保证。

(三)设备简陋。

目前,大部分农机修理网点基础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维修设备,有相当部分维修网点仅有焊机和小型钻机,维修设备十分简陋,有些虽有车床、钻床等设备,但都是年代久远的产品,设备已经严重老化,甚至无法正常使用,能使用的只能加工一些粗糙的配件。

二、存在问题

(一)重视不够,发展无序。

基层农机维修仍以个体经营为主,由于重视不够,缺乏正确引导,农机维修市场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发展无序、分布不均的现象严重。象州县11个乡镇共有67家农机维修网点,其中寺村、运江等乡镇达到4~5家,有的乡镇却一家都没有。

(二)素质较低,质量难保。

现有维修人员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他们所学的技术大部分是采取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取得的,还有一部分修理人员以前是拖拉机手出身,仅靠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得来的经验,业务水平不高。大多数是在缺少设备和技术条件下开展维修业务,维修工具简单,方法老套、仅靠锤锤打打,维修质量难以保证。

(三)缺少设备,维修困难。

大部分乡村农机维修网点缺少必要的维修设备,或设备陈旧老化,更没有检测器材,加上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对农机电器、油泵、喷油器及磨轴、镗缸等进行专项修理,也难以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机具进行修理。

(四)缺乏标准,维修费高。

目前,农机维修行业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收费随意性很大,机手普遍反映维修收费过高,特别是水稻收割机维修费更高,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

(五)管理不严,无证经营。

因为农机维修网点多、小、散、广,加上管理措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出现了无证经营的现象,尤其是村屯农机维修点,无证经营现象严重。象州县15家村级维修网点,基本上都没有取得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同时,没有一名维修人员取得农机维修技术等级证书。

三、发展对策

(一)重视正确引导。

针对目前农机维修服务网点自由无序发展的状况,各地农机部门尤其是县级农机部门,要将农机维修网点列入农机化工作规划,制定发展目标和标准,合理安排正确引导农机维修服务市场的发展,可通过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扶持示范,按农机维修网点的等级类别,建立1~2个有代表性的示范点,并落实责任专人负责,切实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做到有人抓有人管,以达到示范引导的作用,引导农机维修向合理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二)加强技能培训。

要加强农机维修业务技能培训指导工作,县农机管理部门要把农机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列入农机化工作目标管理,制定培训方案,做好培训计划,要从县农机校、推广站抽出技术力量,组成技术指导服务组,每年至少集中1次以上的培训学习,抓好维修业务技能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技能。

(三)增添必要设备。

针对维修网点缺少修理设备的问题,农机部门要帮助他们合理配备维修设备,协调解决资金问题,指导维修网点,根据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的需要更换陈旧设备,扩大维修业务,提高维修网点的技术含量和档次。

(四)完善管理制度。

上一篇:一字说新年的六年级作文下一篇:幼儿小班注意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