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设计代表作特点(共9篇)
1.德国设计代表作特点 篇一
一般来说,德国人讲究顺序、隐私并严守时间。
你几乎见不到他们皱眉头等漫不经心的动作,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是对客人的不敬,是缺乏友情和教养的表现。
所以,在与德国客人相处时一定要注意这些。
德国人比较注重礼节形式。
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行握手礼。
与熟人朋友和亲人相见时,一般行拥抱礼。
在与客人打交道时,总乐于对方称呼他们的头衔,但他们并不喜欢听恭维话。
对刚相识者不宜直呼其名。
另外,你问到家里需不需要单独准备卫生间的问题,我想如果不便,则大可不必。
但是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却是十分必要的。
饮食方面,我认为德国客人不远万里而来,其目的主要是想全方位地感受一下真正的中国生活,当然应包括体验中餐。
我国有八大菜系,随便哪一样德国客人都会乐不思“薯”的。
如果他实在吃不惯,洋快餐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另外,德国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在七点,午餐一点,晚餐七点。
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间喝午后咖啡,吃蛋糕。
与中国的饮食习惯不同,德国人最讲究、最丰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
而且,德国人喜欢肉食, 他定会对名扬海外的北京烤鸭赞不绝口。
至于聊天交谈方面,可以涉及到有关德国的事和足球等,不要谈篮球,垒球和美式橄榄球等。
通常,德国人很注意尊重对方,所以交谈时不要询问人家的私事(如问女性的年龄、收入等),也不拿在场的人开玩笑。
就餐谈话时,不隔着餐桌与坐得较远的人交谈,怕影响别人的情绪。
2.德国设计代表作特点 篇二
由于我的一篇博文引起了两位老师就会展教育和培训话题的讨论,所以我想就此再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大家更多的了解一些有关德国会展教育方面的情况。
首先“会展者”将我的博文冠以了“德国会展教育的特点”,这个不是我文章的原题目,将我那篇短文冠以这个题目是不太恰当的,容易引起误解,因为那篇文章介绍的情况只是反映了科隆大学会展教育的情况,具有个案性质,不能简单代表整个德国的会展教育。
1.产学研结合与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德国会展学历教育的基础
谈德国的会展教育,我觉得首先要简单介绍两个大背景,一个是德国大学的产学研结合情况,第二是德国的职业教育情况。谈这两方面情况我们是脱离开会展教育本身泛泛而谈的。
企业为什么需要和大学合作,因为他需要大学对学科前沿领域的把握(教授,研究所),需要大学的廉价劳动力(学生,研究所工作人员),需要挖掘和培养后备人才,需要合理避税,这就是德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热衷于产学研结合的原因。比如,企业有一个新的项目或者工艺,他需要做很多基础性的前期工作,仅靠自己的研发部门,不仅周期长,而且成本高,转而与高校合作,他可以从高校研究机构层面获得更多的理论支持,可以通过高校为该项目雇佣临时工作的学生,而作为高校从接近实践的层面,从获得企业资金支持的层面也很乐意和企业合作,而企业支付给大学研究机构和临时雇佣的学生的费用肯定低于完全靠自己研发该项目的投入。这是从企业本身层面来看。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通过税收的杠杆鼓励这种合作,企业通过这种合作,通过临时雇佣高校学生可以获得减税的实际利益。与此同时,在该领域和行业后备人才最集中的地方──大学,又可以为自己的企业在形象和品牌层面加分,以上这些就是德国企业热衷于产学研结合的原因。
另一方面,德国具有完善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其模式大致是,学生在学校注册学习期间,大致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另一半时间在学校上课,如果是中等学历层面的职业教育,其在企业实习的时间更长些,企业之所以这么做,同样是从降低人工成本,储备后备人才,减少税收开支三个层面考虑的,同时政府在这方面也有明确政策支持,多大规模的企业每年必须有多少个实习生的工作位置,少于规定的基本数量,企业必须缴纳更多的税,让企业感觉与其这样还不如多雇几个实习生划算,政府的该项政策支持长期保障了德国成熟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2.产学研结合的案例──科隆大学展览经济研究所
之所以谈以上两方面的内容,是因为德国会展教育方面最有名的两所学校,科隆大学和瑞文斯堡合作教育大学(BA Ravensburg)正是以上两种模式在会展的学历教育层面的最好案例。
科隆大学展览经济研究所是1999年由科隆展览公司资助与科隆大学经济系共同成立的,2000年夏季学期开始正式开设相关课程,是德国综合性大学中第一个展览经济研究所。科隆展览公司之所以这么做,除了以上德国企业热衷于产学研结合的基本原因之外,其主要目的是将该研究基地建成其自身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企业的外围研发部门,客观具备的条件有两个,一个原因是是科隆大学经济系的综合实力在德国高校中长期排名第一,在学术研究层面有很好的人才基础,该所从一开始建所的时候,就结合展览经济本身具有的复合性的特点,设置了三个教授席位,因为德国大学一般是一个研究所一个教授席位,两个已属少见,3个的模式更是凤毛麟角,这3个分别来自企业规划与物流,市场营销与市场研究,国际贸易,此种模式就很好的应对展览经济研究的特点。第二个客观原因是科隆大学和科隆展览公司地理位置相对较近,不仅是同一个城市,交通也非常方便,两者之间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单程时间最多也就半小时,这也给日后的课程和教学安排提供了极大便利。
正因为两个客观条件以及科隆展览公司和科隆大学合作的长远目的,所以这个共同拥有的研究所的合作项目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的产学研结合的范畴,科隆展览公司在该项目人财物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
科隆展览公司企业规划和发展部具体负责该研究所的大部分教学工作,该部部门经理亲自全程授课,每星期一次,每次1,5小时。
以下是本学期展览经济概论课程的课程大纲,我详细罗列如下
1)展览经济的宏观和微观概论1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企业规划发展部经理
2)展览经济的宏观和微观概论2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企业规划发展部经理
3)展览主办者的竞争力分析及展览公司之间的合作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企业规划发展部项目负责人
4)展览公司运营管理(IT技术在展览公司运营管理中的运用)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企业规划发展部经理
5)展会的组织与规划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Spoga-gafa展会项目经理
6)展会项目现场讲解:INTERZUM展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INTERZUM展负责人
7)展会观众营销体系的建立 授课 VNU欧洲公司部门经理
8)展览公司的战略管理1 创新管理──展览公司新的展会项目及服务模式的研发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企业规划发展部经理
9)展览公司的战略管理2(小组作业演示和讲评)创新管理──展览公司新的展会项目及服务模式的研发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企业规划发展部经理
10)展览公司如何应对全球竞争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总裁
11)展览公司国际化拓展的特点和模式
案例分析 科隆展览公司承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的组织和管理工作项目分析 授课 科隆国际展览公司总裁(科隆展览公司的子公司)
12)展会项目的全程服务模式和工作流程
授课 科隆展览服务公司总裁(科隆展览公司的子公司)
13)展会招展工作及代理招展业务的模式及流程分析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营销部经理
14)展览公司的品牌管理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企业规划发展部经理
15)展览公司新产品的研发战略分析 AMR企业战略研究咨询公司部门经理
16)展览公司其他相关层面的工作任务及特点 授课 科隆展览公司企业规划发展部经理
基于以上的情况,科隆大学和科隆展览公司的此种合作模式不仅在中国,即便在德国国内也不具有整体推广意义,这也是我刚开始提到的“会展者”将我的博文冠以了“德国会展教育的特点”可能会引起误解的地方。
正因为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所以研究所自成立以来除了教学工作外,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从去年8月份开始还在现任UFI主席,也就是科隆展览公司总裁的直接支持下,与UFI合作创办了International Summer University for Trade fair Management,去年首届为期5天的研讨会,就有来自19个国家的50余名展览行业人士到会,今年还将举办第二届。其实该研究所创办到现在也只有8年的时间,德国大学层面将展览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开展理论研究也是近几年的事情,从时间上来将并不比国内早多少,国内一直在提会展理论研究滞后,其实相比德国的展览行业发展程度,它的理论研究才叫真正滞后。但其发展很快,除了其行业自身的基础外,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是重要的原因。
我个人总结,科隆研究所对于科隆展览公司的意义在于:在培养后备人才的基础上,将自身的经验和数据到研究所经过系统化的整理和行业理论高度的回炉后再返回给企业进行再利用。
3.受益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会展学历教育──瑞文斯堡合作教育大学会展管理专业
瑞文斯堡合作教育大学的会展专业全称为会展与节事管理专业,该专业开设有近20年的历史,的确在德国会展行业有很大的影响力,毕业生遍及德国各大展览公司,包括前AUMA总裁。该专业的教学内容是模块化设置,但并不是模块化教学,所有课程都贯穿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而且并不是平均分配比例,专业基础课,即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占60%的比重,比如企业经济学类,宏观经济学,法律,数据处理,经济数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外语(非英语)等等,每阶段实习与上一阶段理论学习的主题基本是对应的,以便于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每部分内容都是逐渐的拓展和细分。目前该专业在节事管理方向增加了课程量。
除了国内熟知的这两所学校外,德国很多的大学,尤其是应用技术大学都在某些具体课程设置上有会展或者节事管理方面的侧重,比较典型的是目前与上海外贸学院合作的奥斯纳布吕克应用技术大学,该大学开设的节事管理学历教育相对比较完整和系统,但不面向全日制学生开放,只面向在职人员,要求在该行业有工作经验,利用晚上及周末时间授课,毕业颁发应用技术大学毕业证书。一般来讲,德国各大展览公司的企业员工内训都由企业自己主持完成,其他一些社会或者行业协会的培训类课程一般都面向大众开放,不是针对企业员工内训,对受训人员有很明确的工作经验要求。在职业认证方面最权威的是德国工商大会的会展与节事管理认证,利用业余时间需要一年学习时间,然后参加统一的认证考试,通过后由德国工商大会颁发证书,参加该项认证必须有至少2年以上的行业工作经验。
4.几点建议
许老师提到的几点困惑,主要是说的课程教学安排和经费方面的问题以及产学研的结合模式。
首先产学研的提法国内早就有,只是基本是高校一头热,企业热衷的不多,这里面原因很多,而且所存在的问题也并不只在会展教育学科,就象我说的“所有的课题来源都是展览公司内部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就是该项目的一个课题或者一个子课题,研究成果会直接被科隆展览公司运用。”这种模式在德国也绝不是只在会展教育方面,其他学科和专业里此种模式也被广泛运用。所以这个问题是个综合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就基本超越了会展教育本身的话题了。至于教学安排,我说的现场教学,这边也是一学期也就一次,即便这边没有象国内那么多公共课程,但在该学期该课程固定的授课时间以外的时间找到所有学生共同的时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现场授课是自愿参加的,不在必修范围内。至于路费,午饭一类问题,这个是学生自行解决的,大家只是在展览馆门口按照约定时间集合。参加人员需要预先登记,人员规模大致在20人左右,现场教学由参观展会项目指派专人负责现场讲解,展场本身的服务流程及展馆功能的讲解由实施课程教学的科隆展览公司企业发展部派人到场讲解。由于课程就是科隆展览公司开设的,那么相关协调和配合问题都比较好解决。整个参观活动时间大致在2小时左右。
无论是科隆特色还是瑞文斯堡特色,都因为国内与德国不一样的整体背景,产学研的结合紧密程度及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式的不同,使得我们无法照搬其模式。虽然大模式学不了,具体方法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比如现场教学,无法利用平时时间,可以利用周末时间,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总有某些展会在周末举行,提前联系,分批的组织参观,或者学生以小组形式自行参观,在参观前定好参观主题和计划,那么无论是组织参观还是鼓励学生自行参观,都能达到一定目的,还可以从不同角度鼓励学生拍一些反映展会服务,展商营销,展台搭建不同层面的照片,回来后无论是以小组为单位做相关演示还是做些评比都是挺不错的学习方式。在专家讲座方面,请不到经理,总裁级别的,也可以请些一线项目执行人员,甚至可能是学校以前该专业的校友,目前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这些都可以,形式上可以多样灵活,不要搞的好象学术报告一样那么正式,动辙上升到很高的理论高度或者行业前沿,我觉得这是不必要的,完全可以因地制宜。
还有就是小组作业的方式,比如我们在上到展览公司创新管理时候,留的作业就是完成一份新展会项目的商业计划书,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4到5人,给出两个行业的主题,每两个小组用一个主题,这样最终可以进行比较,最终每个小组上台演示自己的商务计划书,每个小组演示时间不超过15分钟,整个作业的时间是3周。在模式上,根据课堂上讲的展会项目的前期调研,策划,风险分析,竞争分析,概念和主题策划等模式自行完成。教师只限制了上台演示时间,作业完成周期及每个小组作业所涉及展会的行业主题。此种模式国内也完全可以借鉴,比如小组作业占平时成绩的多少,而平时成绩又占期末成绩的多少比例,以此来鼓励和督促学生。
以上我主要还是谈的是德国会展学历教育方面的内容,至于会展培训,由于涉及篇幅过长,以后再找专门时间总结。以上的观点和看法也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包括对德国会展教育的概括,所以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了解德国该领域情况有所帮助。我个人的博客地址是 http://blog.sina.com.cn/ybexpo
3.茶陵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篇三
关于茶陵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当时社会弊病已日见严重,台阁体阿谀粉饰的文风已不容不变,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轶宋窥唐”,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以图洗涤台阁体单缓冗沓的风气,振兴文坛。明代大学士、立朝五十年的李东阳,以他为代表的“茶陵诗派”,将故乡“茶陵”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文学史史册上。
他们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风格代替台阁体。李东阳官居相位,并主持文坛,门生众多,其诗论诗风堪称一代之盛,成为台阁体向前后七子复古运动之间的过渡。但因李东阳生活圈子平静狭小“四十年不出国门”,其诗多是题赠之作和咏史之作,内容大体不出宫廷、馆阁的`生活,诸如“坐拥图书消暇日,梦随冠盖入新年”之类,故使茶陵诗风并未脱离典雅工丽的台阁体的影响。但其宗法唐诗的主张,以及师古的创作倾向,却成为前、后七子复古运动的先声。
4.德国工业设计专业 篇四
德国留学专业:工业设计专业
工业设计作为德国的强项,每年都吸引大量留学生前往学习。如果你也对设计感兴趣,这篇德国工业设计的介绍就不容错过了。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欧洲各国各类设计改革运动蓬勃兴旺,继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之后,又掀起了一场以法国、比利时等国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然而,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还是新艺术运动,都未能将设计与工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直到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联盟,才在理论和实践上为现代工业设计奠定了基础。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成立以及所展开的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随后建立的包豪斯(Bauhaus)则标志着现代工业设计的诞生。
包豪斯创立于1919年,其目的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人才,早期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强调手工艺、技术的重要性,但并不排斥机器,而是努力探索与工业生产建立广泛的联系。包豪斯在教学和设计实践中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反对模仿和墨守成规;强调在工业化生产条件下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并使设计的产品能够批量生产;提出工业设计的集体创作思想,注重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重视基础训练,将构成主义引入基础训练中,并由此形成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包豪斯自创立以来,就以其思想的进步性而屡屡受到当局非难,先后换过多任校长,但包豪斯始终在逆境中成长,逐步形成了自己先进的教育体系和设计思想。
现代主义是在包豪斯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就是功能主义,强调产品设计要适合于它的目的,适应于所用的材料和工艺,即著名的“形式服从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论。上世纪60年代后,现代工业设计也开始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直到21世纪,当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人―机―环境―社会”的系统设计。
上世纪40-50年代以来,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工业设计大师。这里不能不提德国的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自1943年至1957年,拉姆斯便在威斯巴登工艺学校(Werkkunstschule Wiesbaden)攻读建筑与学习木工。1953年至1955年,他曾为建筑师奥图。阿培尔(Otto Apel)短暂地工作,随后便加入家电用品制造商百灵(Braun)的设计部门,同时期建立起与乌尔姆造型学院的产学合作关系,1961年晋升为百灵首席设计师,一直到1995年仍留有这个头衔。
拉姆斯曾经阐述他的设计理念是“少,却更好”(Less, but better,德语:Weniger, aber besser),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司。凡。得罗的名言“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对比出有趣的意涵。他与他的设计团队为百灵设计出许多经典产品,包括著名的留声机SK-4(素有“白雪公主之棺”之昵称),和高品质的D系列幻灯片投影机D45、D46.他也为家具制造商Vitse设计606万用置物柜系统(1960年)而闻名。
5.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篇五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学设计作为一个专门学科走进了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从那时起,许多学者在这个领域进行了辛勤的耕耘,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然而,在目前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呈现快速发展之际,教学设计中的种种缺憾与疑问也浮上水面,这些问题影响和妨碍着我国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创新。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和研究当代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以便从中获得启示与借鉴。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现专门介绍和研究德国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论著。文章在借鉴国内外一些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代德国教学设计理论流派为主线,从模式变迁的视角,分析和评价了这个时期内德国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进展情况。通过描述和揭示各个教学设计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具体主张,较为系统地论述和透析了德国教学设计各派思想与其当时所处的社会思潮的紧密关系,透过各个教学设计流派的兴盛和衰退的历程,揭示出了德国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和精髓所在。本研究在考察德国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全面揭示出德国教学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即,明确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可逆性原则;相互依存原则;适当性原则;可控性原则。较为详细和具体分析了教学设计的两个前提条件,即,人类学—心理学条件和社会—文化条件,从中可以透视出德国教学设计实践的理论品格。在研究过程中,本人利用了到德国访学的机会,采用文献分析方法、调查
法、中小学课堂实地观察方法、教师访谈和专家访谈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几个具体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从总体上比较准确地透视出其教学设计实践的本质特征与基本状况,即,多种教学设计理论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调动家长等多种社会资源、实现开放性教学设计互动以及重视跨学科教学设计实践。最后,在分析我国教学设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吸取和借鉴德国教学设计的精华,诸如:加强教学论分析、教学中设计的互动要从形式走向实质、加强对教学前提条件的分析、跨学科教学作为综合课教学的过渡、谨慎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为了更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实行教学设计的开放性策略等等,这些都将为我国教学设计理论体系与实践再构方略提供结构性帮助。【关键词】:德国教学设计理论模式实践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551.6 【目录】:导言11-
31一、问题的提出11-1
4二、关键词的说明与界定14-1
5三、研究文献综述15-28
四、研究的问题、思路与框架28-31第一章德国教学设计产生的历史回溯31-37
一、德国教学设计缘起的社会动因32-3
3二、德国教学设计生成的学术动因33-37第二章德国教学设计主要流派及其分析37-110
一、德国现代最初的教学设计模式37-47
二、柏林教学论模式的教学设计思想及其分析47-58三、一
种以系统论控制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观58-70
四、汉堡教学设计模式的教学设计思想70-8
3五、克拉夫基的“批判—建构”教学设计思想83-9
5六、开放教学设计理念与模式95-10
3七、跨学科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103-110第三章德国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10-12
4一、明确性原则110-11
3二、持续性原则113-116
三、可逆性原则116-119
四、相互依存性原则119-1
21五、适当性原则121-12
2六、可控性原则122-124第四章德国的教学设计前提条件124-136
一、各教学论流派提出的教学前提条件124-13
3二、教学前提条件分析对教学设计的意义133-13
4三、教学设计前提条件的比较134-136第五章德国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136-16
1一、运用冲突故事进行社会学习的教学设计136-1
41二、跨学科活动的教学设计141-148
三、关于一个单元教学设计案例148-150
四、开放课堂学习具体设计案例150-156
五、对实践中教学设计案例的分析与研究156-161第六章比较与借鉴:中国教学设计再构策略161-208
一、我国教学设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61-16
4二、德国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164-208结语208-211附录:访谈提纲211-213参考文献213-222德文文献213-218中文文献218-222后记222-223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 篇六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回答):
一般地说,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政体形式,是由其国体即国家性质决定的。因此,题目中前半句是正确的。
此外,一个国家的政体也会受到这个国家的历史特点、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因此,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不一定相同;政体类似的国家,国体不一定相同。因此,该题后半句认为“同一国体必然采取同一政体”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政体及其与国体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主要明确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的问题。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我国的政体、即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的。
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板书)
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板书)
上一课,我们明确了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由国家的阶级性质决定,并且反映、服务于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的本质是人民必须当家作主。因此,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通过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才能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问题:
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这一组织形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板书)
(教师讲解):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个国家权力机关来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具体体现在: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板书)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板书)
a立法权
这四个方面的权力具体表述在教材P25上端的楷体字,请同学们阅读。
b决定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 c任免权
d监督权
(电子板书)
(我国“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图片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文字资料)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板书)
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它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它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a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要职权有以下几大类 b监督国家机关工作
教材P25下端的楷体字,着重介绍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请同学们阅读。
c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决定和规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板书)
它是本行政区域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并列举本地人代会讨论通过并执行的某项决定说明地方人大的职权)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板书)
请同学们先阅读P26上端楷体字部分的材料,并思考:为什么说三峡工程的拍板定案,可以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归纳):
首先,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如在三峡这样事关我国全局的重大问题决策上,全国人大进行了充分讨论,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弃权的,还有没有按表决机器的。但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获得通过。现在三峡工程已得到迅速的实施,完成了大江截流,使一项对国家对人民有重大影响的跨世纪工程得以实现。由此可见,三峡工程的拍板安定案,体现了我国人代会制度既民主、又集中,真正集中和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利益,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
2、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板书)
(1)人民代表是各级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板书)
教材P26下端的小框“谈一谈”中问题:你怎样理解我国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请同学们联系实际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回答):
因为,一方面,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无论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还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由选举产生的各级人代会的代表,组成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他们代表人民,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另一方面,人民代表来自人民,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因此,我国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教材中提供的材料不仅说明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愿行使国家权力,而且通过对九届全国人民代表构成的分析,说明我国人大代表的广泛性。
(2)人民代表的产生及任期(板书)
①产生: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代会选出(间接选举);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 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代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直接选举)。
②任期:全国、省、直辖市的人代会代表每届任期五年;县、市 、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代会代表每届任期三年。教材P27的两段楷体字材料请同学们阅读,并思考:这两段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归纳、回答问题):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我国各级人大的代表是由公民选举产生的,选民的广泛性和选举方法的民主性,有利于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B我国的国家机构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人民代表大会处于核心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是在人代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方式,利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也利于其他国家机关接受人民的监督。从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3)人民代表的权利(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具体了解人民代表对这些权利的实施。)
(4)人民代表的义务(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具体了解人民代表对这些义务的遵守。)
同学们阅读教材P28上端的楷体字材料。并分析材料中人民代表的行为说明了什么?材料中人民代表的行为,说明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人民代表要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从而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的国家制度的本质。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我国的根本政体、或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板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板书)
教材P28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作了定义。在理解时我们应明确: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表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依据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的人民政权;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管理国家的组织形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突出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板书)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人代会制度直接体现了这一性质,它保证人民参加国家管理,把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通过法定的程度转化为国家意志,真正实现人民的权力,是体现了我国国家性质的民主共和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板书)
一方面,由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立法权,凡属国家管理范围内的一切重要制度都要由人代会直接和间接创建和决定的。
另一方面,全国人大有权依法组建其他国家机关,拥有对这些机关的组织、领导、监督权。这些权力的运用和立法权配合起来,就可以直接批准或授权批准其它国家机关所建立的各种制度。
(教材P28提出的比一比: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区别和联系。请同学思考、回答):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顾名思义是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人民管理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把全国人民组织起来,并保证人民的各种政治权利,而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物的权力,首要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个国家权力机关来实现。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板书)
(1)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板书)
主要体现在人民有权选择代表来反映自己的意愿,而且对代表有监督权、罢免权,而代表也有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见教材P29小黑体字)
(2)有利于保证中央与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板书)
涉及全国性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统一决定;地方性重大事务由地方人大根据全国人大的统一方针并因地制宜处理。这既保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又充分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给予说明)
(3)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板书)
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各级人民代表中,都有适当少数民族的代表名额;第二,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制度是我国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教材第四课要具体讨论)。
(4)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P29的楷体字材料,材料中提出的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些举措,是针对我国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的。然而,必需明确,完善的前提和目的是坚持,坚持的条件和途经是完善。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适合于我国国情,经过不断的完善,一定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了解了我国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和任期,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及确立这一制度的优越性。我们还弄清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辩证统一关系。
7.德国设计代表作特点 篇七
李琳琳 2012年12月11日
教学设计: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高唐二中
李琳琳
一、设计理念:
1、根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在本课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考虑了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实际的知识需要,采用了对学生进行课前调查的方法,来获知学生的学习需要,并结合教材知识和实际授课条件,来安排本节课的讲授。具体方法如下:根据自愿的原则,请部分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把“教材的疑难问题”、“想获得与本节课有关的相关知识”等信息反馈给老师,老师进行信息的筛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会在授课过程中安排学习环节予以体现;个别同学的个别问题课下进行探讨、解决。
2、由于本课内容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有些遥远,所以需要老师有意识的创建教学情镜来拉近二者的距离,根据“降低难度、学生感兴趣、能够有话说也愿意说”的标准,设置了学生参与讨论的问题。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也要着重突出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立足于能让学生大胆的站起来去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可以开发思维,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
二、教学目标:
1、识记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及我国权力机关体系
2、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理解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关心“两会”,增强政治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
四、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对比、分析。
五、教学流程:
1、课前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对《政治生活》前两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国家提供了法律、制度、物质的保证。在《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具体的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想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先要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第五课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2、三维目标。在这一节课中,我们要了解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大家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理解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提高自己的参与意识,成为心怀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大事的栋梁之材。
3、我们的疑问。宋文荣、李悦:“一府两院”指什么? 高有全、邵传鹏: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韩晓坤、邱丽丽、云春晓:全国人大与其常委会的关系。(补充?下属?并列?--韩晓坤)
4、“人民代表大会”知识体系。
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2、人民代表大会的体系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全国人大的权力)
5、知识图表:人民如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6、知识图表:人民代表大会体系。
7、看图(教材55页)思考:
1、你能从结构图中看出全国人大处于什么地位吗?
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什么机关?
3、全国人大的执行部门是指什么机关?
8、知识图表: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9、思考讨论:(学生分析人大权力的具体运用。分组讨论并推选代表展示)
会议议程体现了人大的哪些权力?
材料: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二次会议主要议程
1、听取审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2、审查和批准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
3、审查和批准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草案。
4、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关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
10、视频、图片:温家宝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分析“听取审议该报告,是在行使人大的监督权与决定权。
11、辨析:“人民代表大会”易混知识点。
12、人大代表知识体系。
1、地位
2、产生
3、义务
4、职权
13、我们想知道:赵成成:在人大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如何行使自己的职权?
14、分组讨论:“我心目中的人大代表”。分组讨论并展示,从中明确人大代表的责任与义务。
15、视频、图片:人大代表申纪兰和她的权力观。
16、知识体系:人大代表的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17、材料分析:人大代表在履行什么权力。
1、全国人大代表、时风集团掌舵人刘义发,带着3万时风人的期盼带提案进京。
2、李永忠代表揪出“国帐”百亿差错,要求财政部给予解释。
18、视野拓展:今年两会的十大议案。
19、知识总结。20、当堂练习。
教学反思:
1、由于有些紧张,整个课程有些呆板,虽然课堂比较流畅,但时间没有把握好,最后的一个讨论高潮没有产生。
2、在知识点的讲授上,“人大代表的地位”没有讲明白。我预设的课堂是:人大代表地位高,因为有权利;但地位又低,是为人民服务的。但在课堂上,只讲出了第一层意思。
3、事例的选择虽丰富但有些零散,还要精心选择,争取一例到底。
4、没有把课堂放开,还是不能尽可能的和新理念相切合。
5、我的疑惑:课堂三维目标该如何处理。
8.第四节课程设计中有代表性的模式 篇八
(一)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1.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从行为的角度观照人的心理,试图找到人的行为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以有效地控制行为。----------行为主义,控制人的行为 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就是基于行为控制而设计教学的,其根本宗旨也在于完善人的行为-----行为控制
2.代表模式(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的过程是:就是把教学内容分成很多小的内容,然后进行解释,然后叫他们学习,进行小测验,然后及时反馈,然后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3.遵循的下列几条基本原则: ①积极反应原则 ②小步子原则 ③即时强化原则 ④自定步调原则 ⑤低错误率原则
4.。程序教学设计的评价
积极意义:促进了科学化,加速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机结合,推动了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保证了学习者的及时反馈,适应了个别差异性和多样化的个体需求。局限性:从教学形式上看,程序教学是在没有任何社会联系的情况下进行的。--------------不联系社会
从教学内容上看,材料往往是那些不要求解决问题的材料,而那些理解,判断,评价,认识的内容不适合。-----------通常只适合那些记忆的,纯知识性的。知识。
(二)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1.理论基础: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强调在已有的知识,认知结构对人的行为和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信息加工过程,新知识联系旧知识 其要旨就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设计和编排教学内容的两大原则:逐渐分化原则和综合贯通原则。----?
2.代表模式:有代表性的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很多,如赞科夫的教学设计模式,瓦根舍因的教育设计,加涅的教学设计,布鲁纳的教学设计,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
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称为“先行组织者模式”该模式包括三个组成阶段,即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材料或学习任务,增强认知结构的组织、?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1.理论基础:学习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构建知识的意义------------------学生自己去发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3)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食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进行联系------联系旧知识和新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主导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以下原则:
⑴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提出问题,然后解答问题 • ⑵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建构
• ⑶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建构; •
⑷强调学习任务的复杂性;
• ⑸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协作学习
• ⑹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评价不能只是用分数掌握多少来表是
• ⑺要求设计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必须提供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帮助等内容;---------学习环境
• ⑻应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
皮亚杰指出:学习的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发现,理解就是创造,或通过再创造去进行重构。维果茨基指出:发展是社会共享的活动的内化过程。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2.代表模式: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布朗斯福特)(抛锚式教学有5个基本的环节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根据事先确定好的学习主题----------选择相关情境中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是问题?(“抛锚“)-----------围绕该问题进行假设----------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对假设进行论证-------------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反馈------完善原有计划-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看到一个人们环保的事件----------提出问题我们的环保意识 有多少呢--------查资料--------论证调查人群的环保意识是否可行-------------实施该计划进行调查-------反馈。
• 抛锚式教学设计有两条重要的原则: • ⑴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某一“锚”来设计。所谓“锚”即某种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事件要好,感染力上,一定要真实吗? • ⑵教学的设计应允许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 抛锚式教学通常有下列五个基本的环节组成,即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
1.比较课程开发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理念与应用。
2.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并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3.评价不同的课程设计取向。
4.你认为应如何进行课程设计。
5.探讨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趋势。
1、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美]约翰·D·麦克尼尔著,施良方等译:《课程导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张华等著:《课程流派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德国艺术留学设计类专业申请攻略 篇九
1、艺术和设计专业关于APS审核环节与其他专业有何不同:APS审核中关于艺术类有特别的审核要求,多数纯艺术专业无需参加审核面试,但是也有特殊需要面试的时候,具体要看每个学生专业详情而定,如有拿不准的可咨询专业顾问老师。设计专业一般是要参加审核面试的,审核形式与普通专业类似。
2、申请时与其他专业的不同之处:这两类专业一般需要提供作品集或者光盘,但是不同学校对于作品的要求不尽相同,要按照具体要求准备。专家提醒:作品的准备有时会对申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认真准备,切不可糊弄。
3、院校的选择:院校的选择也是有一定要求和限制的,例如审核形式不同也会影响院校选择。艺术和设计专业的选校至关重要,专家提醒:为了更好的保障赴德后的顺利入学,建议学生们在国内进行院校选择时候注意院校类型的区别和自身条件的匹配。
4、入学考试:这两类专业不同于一般专业的地方还在于,通常情况下是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入学专业考试(当然语言考试也是需要的)。所以最终能否顺利进入专业,能进入哪个阶段,重要在于考试及之前的专业知识表现。专家提醒:学生在德国备考期间也不要放松专业的准备。
5、中学生可否申请:对于艺术专业而言,申请条件与其他普通专业稍有不同,如果你是艺术类学生(有相应标准确定是否是艺术生),那么即使是高中生也是可以申请大学的。但是其中大学选择有些微限制。专家提醒:中学生申请与大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未满十八岁的学生也有相应要求,申请时候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