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层领导管理

2024-08-27

企业中层领导管理(精选11篇)

1.企业中层领导管理 篇一

述 职 报 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充实而精彩的2011年已经过去,我作为XX分局的生产副局长,在XX局领导的直接关怀和指导下,在分局局长、书记殷切支持和其他几位副职紧密协助下,在这一年时间里,在我和分局生产部门的各位同事的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安全目标、生产任务及其他绩效指标。为更好地实现”南网中长期发展战略“,推进贵阳局“一体化”工作及更好开展2012年的各项生产工作,现将2011年工作总结汇总,汇报如下:

一、正本溯源,安身之本,成事之基

作为共产党员,我拥护党的路线和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通过各类政治学习提高政治觉悟;作为贵阳局的一名职工,我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有责任有决心办好上级交办的每一件事情,不推诿扯皮,也遵纪守法,家庭和睦,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作为贵阳局基层部门的管理者,我顾全大局,心胸开阔,注重和班子其他成员以及基层班组人员的沟通,也量才使用,推荐了几位年轻有闯劲的同志走到新的管理岗位,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学会分析,善于总结,提升能力

我刚来分局时,分局网架比较薄弱,班组部门因职责不清存在推诿扯皮现象。为了更好开展各项工作,我和分局班子其他成员对部门 1 人员进行了精简和优化配置,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归属。为使“管理内耗”降到最低,我又督促分局生技、安监按照上级有关发文,出台相关规定,理顺了缺陷管理流程、停电管理流程等,使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循。为了改善分局薄弱的网架,我和分局生技部门负责人查看现场,审阅各项方案,通过各种方式处缺、台区改造、新线路投运等,使分局设备运行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对分局历年的“老大难”冬季过负荷问题,困难想在前,行动做在前,初步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勤能补拙

虽然在的岗位琐事比较多,人时刻处在“被打断”状态,能平心静气思考问题的时候较少,但我仍然能摆正自己的心态,作为基层管理者,更应该在工作敬业方面起到表率的作用。2011年生产部门责任重大,任务繁多。各类节日保电、“九运会”重大保电、“两会”保电、可能到来的凝冻抢险以及全年的计划工作、日常维护、技改大修工作等,还要达到“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指标等,方方面面都要俱到。很多时候我和生产部门的同事们一起加班,探讨各类方案、预案,在有条不紊地情况了确保了平安而顺利地度过了2011年。虽然工作苦累,但是工作成果也让人欣慰,也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从内心产生了工作就是我的使命的认同感。

四、清清白白,一心为公,廉洁从业

公生明,廉生威。人不廉,则身不正,威不生,令不行,当然就无法做到政令畅通,上下同欲了。我深知手中的权力是更好为单位做贡 献,为社会服务,而不是用来以权谋私,权力滥用的。所以在各类利益和诱惑面前,我提醒自己不能贪图享受,要坚守住底线,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才能堂堂正正,坦坦荡荡的面对手中的权力。

五、开拓进取,尽职尽责,创先争优

在上级领导关心和分局各级人员努力下,分局安全生产形势较好。2011年XX分局安全生产方面完成情况如下:

(1)分局安全目标实现方面:

安全生产责任制到位率100%;“两措”共计19项,按季度计划开展,每季度两措计划完成率100%,完成率100%;“两票”中工作票共425张,合格率98.4%,操作票467张,合格率98.1%;现场纠察共计70次,其中基建施工中,违章发现6次,严重违章2次,已上报贵阳局处理;安全生产风险体系两次内审共发现问题66次,已处理50次,剩余问题正在陆续处理之中;完善预案、方案编制,与现场实际结合,编制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共计40条。

(2)生产管理指标方面:

全年计划、定检共计191项,完成率100%,其中防雷预试74项,已在5月中旬全部完成;防汛工作按照防汛计划,对4个110KV变电站,4个35KV变电站防汛改造已完成,其中35KV水塘变因年久失修存在倒塌伤人危险,已对围墙重新修砌;全年共产生变电缺陷56条,已处理50条;线路缺陷484条,已处理421条,未处理缺陷原因基本上因为材料未到货;供电可靠性指标城镇99.84%,农村99.3%,均已达到贵阳局下发指标标准;大修技改完成率50%,主要原因是今年开工 较晚。

(3)其他方面:

按照贵阳局统一部署,分局在民族运动会期间,共投入资金80万元人民币,抢修保障人员2000余人次,发电车4台,抢修保障车辆110台次,变压器400KVA 1台、低压切换柜2台、10KV智能开关2台。针对近期天气恶劣,可能出现凝冻的状况,已对近期召开的两会以及重要用户保电等,提前做出安排,未雨绸缪。

以上是我2011年的工作总结。回顾过去的一年,虽然自己在工作上有些许进步,但是从上级部门“高标准,严要求”的标准来看,我还是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因为工作繁忙,对新技术、新设备的了解不够透彻,原有知识贮备跟不上日益更新换代的智能电网的要求,需要加紧学习。然后与基层员工虽然有交流,但是还是远远不够,不能完全了解基层班组人员的思想动态,对2012年“十四基达标”和“风体四钻达标”全员的传达和落实带来难度。还有因为追求办事效率,对职能部门骨干成员要求严格,也容易导致抵触情绪的产生,在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改进。

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地在德能勤廉绩上狠下功夫,完善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和分局的同事们做出更好的成绩!谢谢大家!

2.企业中层领导管理 篇二

1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的相关概念界定

1.1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处于企业管理层的中间位置,处于最高决策层和基层操作层中间,处于企业组织系统的中枢位置。因此,中层企业管理者影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领导力

领导力本质就是影响力。也就是管理者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在客观条件下用最小的成本完成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领导力主要包括认知、态度、行为三个方面。

1.3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要素

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要素不同学者会有不同观点,本文认为:中层管理者需要有持续成长的学习力、多谋善断的决策力、整合资源的组织里、带队育人的教导力、达成绩效的推行力、征服人心的凝聚力、高效的执行力等。

2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的重要性

2.1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领导力丧失不利于企业战略传达、绩效分解

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压力比较大。高层战略的传达,基层员工的接收的指挥都需要中层管理者极强的领导力,如果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缺失则会导致中小企业高层领导的战略意图无法理解,进而传达不到位,绩效无法有效分解给基层员工,进而无法有效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2提升中小企业中层领导者领导力有助于中小企业的高效运作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实现高校运作,不得不提高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了,能够有效地领悟高层管理者的经营战略,实现中小企业的战略聚焦;同时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了,能将中小企业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有目标、有方向地带领基层进行经营战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目标。

3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策略

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应该注重提升影响力、学习力、协调力等,本文主要从影响力、学习力、协调力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策略。

3.1中小企业加强提升中层管理者的影响力

影响力,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如何提高影响力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绝对的影响力。因为绝对的影响力体现出一种出色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个人在群体中价值的集中表现。尤其对于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来说,提升自身在组织和社会中的个人影响力,已经成为他们有效发挥领导力和塑造公众形象的主要因素。在中小企业管理中,中层管理者能够和成员共同推动着团队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体现了中层管理者的个性特征和领导艺术,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中层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积极互动,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的制定以及实现的过程都,与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本身的领导能力直接相关。

3.2中小企业注重提升中层管理者的学习力

学习力,是指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中小企业应该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重视提升中层管理者的学习力。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技巧,所以需要重视为中层管理者激发学习动机和需求;由于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琐碎的事务比较多,因此中小企业需要为中层管理者提供学习的平台,找到正确的途径去提升领导力水平;中小企业赢在中层,需要有加强的岗位胜任能力,并有效地提供中层管理者学习的实践机会。同时,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应该加强自我学习能力提升,注重自专业素养提升。

3.3中小企业注重提升中层管理者的协调力

协作要求更高层次上的思考和沟通,要求理解协作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在企业在发展层次上与协作的、自组织的系统合作的原则。中小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是中小企业信息交流的重要中转站,因此中小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注重培养和提升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沟通协调能力、亲和力、影响力,有助于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焦点问题,改变以往只将问题简单上报,不主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现象。在实际中,中小企业约有40%的员工认为其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的沟通协调工作不到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对此问题给予足够重视。

4结论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的缺失不利于中小企业长期的发展,中小企业应该意识到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的提升的重要性,加大投入培育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避免企业战略传到出现失误、绩效分解的障碍,实现整个管理团队素质和能力提升。中小企业中层管理领导力的提升,需要中小企业管理者自身要强化规划与发展能力、学习能力、资源组织能力、授权意识、执行能力、等领导能力,提升中小企业员工士气,实现中小企业绩效目标实现。

摘要:在当今时代下,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要提升自身发展优势,需要不断提升治理水平,而治理水平深受管理者素质和能力的影响。中层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其领导力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学者们日益重视对于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策略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然后分析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的重要性,最后尝试提出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邓静远.企业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路径与实施策略[J].中国劳动,2016(07).

3.企业中层领导管理 篇三

昔日功臣落后于时代

大部分公司都拥有一批从创业初期就在公司的中层领导,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公司或在短时间内发展较快的企业内,更是不乏才能卓越、宛如高层决策者左膀右臂的中流砥柱。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随着公司发展壮大,仅仅依靠工龄晋升的中层领导。这些“落后于时代大潮流”的中层领导依然沿袭着公司创业初期的那套做法,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他们占据着公司重要营业部门的领导岗位,会造成业务处理上的不合理以及资源的浪费:对外,他们满足不了要求“多样化”、“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对内,由于他们担心遭遇有能力的员工排挤,会制造种种与员工不和的事端来,宁可将有能力的员工埋没,也不愿使用他们,致使整个组织如一潭死水一样停滞不前。

大部分公司不知如何处理这种“没有任何创新欲望的中层领导”。首先,不能采取强硬手段逼迫这些“功臣元老”退居二线;再者,中层领导中间也有经验丰富、敢于创新的优秀者,如果连他们也一股脑儿请出去,就得不偿失了。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让这些已经跟不上公司发展的中层领导,执行一些技术含量较高而对领导能力要求不高的工作。

4种方法挖掘人才

一旦遇到上述情况,企业就要考虑从内外挖掘新的优秀人才。一般企业内部培养的人才忠诚度较高,但是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及金钱;从外部引进的人才跟组织的融合性较差,亦可以说爱公司之心较弱。企业需要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制定出人才培养的新战略。领导者如果想在公司内寻找具备管理者资质和才能的人才,以下4种方法绝对适用:

第一,对预备人才进行“考试”:给预备候选人布置多种任务——比现有业务更难以处理、更重要的业务,以考察和评价其能力。第二,直接跟预备人才交谈或者让其参与研发项目,听取他从多角度对业务的意见,验证其是否具有管理者的资质。此外,派遣他到现场去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第三,在研讨会、负责人会议或促销会议上,领导者要一一听取每位员工的发言,并对感兴趣的人提问,从中选拔人才。第四,制定相应的课题,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经费,让员工进行调查和制定战略计划。通过检查员工的执行情况,从中发掘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大胆引进人才

当现任中层领导本身的能力不足,其员工中也没有适当的人才时,就要考虑从外部引进新的人才。然而,大部分的高层领导从外部引进人才时,常重视跟现有的中层领导保持均衡,预先规定好引进对象的薪酬和待遇。当对方提出更高待遇时,公司宁愿忍痛割爱也不愿迁就,这样是绝对得不到理想人才的。

高层领导要站在公司发展的立场上,果断地投资,为优秀人才提供满意的待遇,不能只想到中层领导间的均衡。当然,公司现有中层领导看到比自己有能力的人进公司并预测必定会抢占自己的风头时,便会对新来的中层领导心生嫉恨,这是人之常情。高层领导要考虑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谋划出使员工和现有中层领导接受新人才的方法。

“更新换代”的成功案例

S公司历史悠久,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依然采用传统的工龄制度,企业文化落后,销售额也迟迟不见增长。现任社长年事已高,退居二线。年轻有为的继任社长借着新老社长工作交接之机,开始计划人事上的新变化。

新社长向拟替换掉的中层领导提议:“现在公司业务节节下滑,是上新项目的时候了,我们需要一定量的人才,但又不想从其他地方引进,公司内又没有其他好的人选。因而,我想把这个项目交由你来负责,可以吗?”在正常情况下,此项目本来就应该由那位中层领导负责,所以他不好拒绝。但由于其能力不够,实现不了目标。

这时社长才说明了从外部引进人才的必要性,透露出自己的本意:“这项业务对我们非常重要,但公司内没有合适的人才。我的意思是,在经费上稍微挤一挤,从其他公司引进一些人才,你同意吗?”那位中层领导由于公司交代的事情以失败而告终,只得认同社长的话。

4.中层领导管理技能三部曲 篇四

一、目标

1、认知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和自我定位,了解自我成长的途径,培养正确的心态,做一个勇担责任,值得信赖的管理者

2、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学习时间管理的方法与工具,安排好日常工作

3、掌握有效指导员工的方法,能够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跟进和指导,学会根据员工在做不同工作时的不同工作状态实施有效的领导,从而达成组织绩效

4、掌握管理技能的核心,沟通技能,学会与上司沟通,与同级沟通,建立团队规则,并对偏离团队目标的行为进行控制

今天的中层干部,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上级希望自己执行到位,下级希望自己指挥得当,同级希望自己多多配合。一提到现状,很多人都会用“忙、乱、累、烦”来形容。

许多中层干部并不是学管理出身,而是因工作出色,由业务骨干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来,因此常常沿袭过去的工作和行为模式。对于管理,他们经常依靠零散的经验和感觉,并没有真正形成系统的、科学的、实操性的管理技能。

二、中层干部的角色认知

 管理者与非管理者的根本差别是什么?

管理者与非管理者的区别在于:管理者主要靠组织、领导他人劳动来实现组织的目标,而非管理者主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实现组织目标。 什么是中层干部的核心职责?

管理者的第一个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管理者的第二个责任是管理管理者。对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管理,同时管理者还应该培养其下属。管理者的第三个责任是管理工作和员工,主要是激励组织成员发挥其创造的热情,求的组织的最佳效果。 中层干部的三项关键任务

把握方向

提升员工的胜任程度

控制程序

 中层干部管理的五大工作

5.企业中层领导管理 篇五

如何提升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

企业能够保持持续的发展,做出更高的业绩,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企业是否拥有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善沟通、愿拼搏、踏踏实实、公道正派、廉洁勤治、求真务实的中层管理者。这些人能将高层的意愿、基层的工作动能和市场现实这三股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他们是企业愿景、战略决策、组织方案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尽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可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是中层管理者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由此可见,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是何等的举足轻重。

有人曾把企业形象的比做一个人,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犹如人的大脑,要把握方向、构筑愿景、策划战略;中层则就是脊梁,要去协助大脑传达指命和完成操作,并指挥四肢既基层有目的地选择执行途径、优化工作流程,将高层的领导意图和战略决策更好地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所以人们习惯于把中层管理者看成是老板的“替身”,是老板的“喉舌”,也是支持大脑的“脊梁”。如果支持大脑的“脊梁”发生了病变,势必造成肢体和躯干的活动障碍,甚至出现整体的“瘫痪”。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中坚和脊梁,其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但是必须看到,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对中层管理者在观念、能力、作风、品行、绩效、结构等素质上的要求与计划体制下是完全不同的,要想切实提升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就必须认真研究影响执行力提升的因素,积极搭建提升执行力的平台,努力寻找提升执行力的途径,使决策者、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赋于一身的中层管理者真正成为企业的“脊梁”。

一、解剖自我 认真查找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企业矛盾的焦点也不断增加,“看人不对事”、“念经不撞钟”、“媚上不忌下”、“报喜不报忧”等“办公室政治”在企业内部开始滋生蔓延,因而,出现“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报表渲染推进、以回报替代执行、以总结充当成效、以宣传忽悠创新”等现象层出不穷,造成部门与部门、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推委、扯皮不断,跑冒、内耗不乱,管理、执行依旧,开拓、创新浑然”等弊端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企业患上了“末梢神经麻痹症”,对“大脑”发出的执行指令便表现出“行动上的迟缓、贯彻中的拖拉、推行上的折扣”,必然会产生影响执行力发挥的“病变”。

1、中层管理者缺乏常抓不懈的韧劲;表现为对政策的执行不能始终如

一、虎头蛇尾,工作之初往往是有组织、有计划、有宣传、有动员、有部署、有安排,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的推动,开始的热情逐步冷却,便少了检查、忘了督促、丢了推进、掉了考核、失了总结;工作中宽以待己,严于律人,常常是决策、计划、方案一大箩筐,可就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未能将已拟订的决策、计划、方案有目的地落实到具体的目标、岗位和员工头上,也就更谈不上根据决策、计划、方案、目标、岗位和工作进展制定出严格的时间表和规范的赏罚措施。这样的中层管理者必然要患上一种“组织末梢神经麻痹症”,导致执行越到基层,越是拖拖拉拉,不痛不痒、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2、内设机构不科学,管理层结构配置不合理,“苦乐不均”现象严重;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对照现代企业职能机构设置状况,现行专卖管理系统职能部门设置过多,职能配置不科学,存在大量职能交叉和重叠。加之受社会环境、管理水平、上级要求和实际人员配置中的“因人设岗”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整个中层管理结构配置不合理,为提升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带来一系列隐患。一是工作上的“苦乐不均”和“鞭打快牛”现象在个别部门较为严重。二是部门的责、权、利不均衡,无法制定出相对比较公平、科学、合理、实用的绩效考评体系。三是领导者认人为亲的观念仍在作祟,同职级别的中层管理者在工作中得不到同等的礼遇,常常是受恩宠者飘飘然、被冷落者忿忿然。

3、政策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绊了执行力的腿;(1)管理者出台政策制度时仅靠拍脑袋、玩激情,缺乏详细的研究、反复的论证和认真的推敲,结果导致政策和制度经常性的朝令夕改,让执行者无所适从。最终出现真的有了好的政策和制度出台时也得不到有效地执行。因为,“狼来了”喊的太多了。决策一旦形成,领导者就应率先全力以赴,切忌在工作中“走走停停”、“拖拖拉拉”。(2)政策和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指导性、针对性、可行性或者过于繁琐不利于执行。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管理者企图通过各种报表的填写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或通过各种考核制度企图达到改善执行力的目的。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企业每制定一项制度就等于给执行者头上戴上了一个“紧紧箍”,同样也增加了执行者内心的逆反心理。最后导致员工敷衍了事,使企业的规定流于形式。

4、工作上的形式主义和政绩上的个人崇拜对执行力的影响;现实中的客户经理和市管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其职能和效用存在着大量的交叉和重叠,目的都是提供客户服务,收集供求信息,维护市场稳定;同样,运行中的集中配送和按订单供货其实质性作用在占80%的农村市场能发挥多少?现在的销量和利润是与日俱增,可有多少是通过市场宣传、策划、调控、运作和抢占而得来的?扪心自问,通过集中配送和按订单供货,企业的凝聚力、网络的支撑力、客户的向心力到底增加了多少?居高不下的管理费用、有增无减的人海战术、层出不穷的变换模式在没有专卖机制的情况能这么搞吗?当大家都看到问题又都不愿说的时候,就只能推诿、懈怠、甚至应付式地执行,必将导致执行力低下。

5、岗位绩效考核粗略,难以发挥激励、促进作用。一是岗位管理忽视科学、详细的绩效考评体系建设,只能对中层管理者进行所谓的“德、能、勤、绩、廉” 简略性地定性考评,考核结果有失公允。二是单位行政管理粗放,规章制度建设极为粗陋,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实用性,很难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约束。三是现行考核办法设置单一,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无法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给予较为准确、恰当的评判。四是重年终考评,忽略日常考评,考评的效用缩水。五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主考人普遍的好人主义思想,不愿意正确评判被考评人员的是非功过,考核流于形式,挫伤相当比例人员的积极性。

6、领导职务晋升不公平、不公正,中层的管理者普遍缺乏追求进步的动力和热情;职务晋升始终是人类激励最重要的手段,然而,现行实践中的职务晋升制度使其激励作用难以发挥出来。一是尽管设置了任职的最高年龄限制,可领导职务相对事实上的“终身制”没有打破,无法激励起中层的管理者求真务实、勤奋工作、刻苦学习、追求进步的工作热情。二是在领导职务晋升条件上的设置不科学、不合理、不公平(诸如年龄、学历、身份、机构规格、推荐测评等),导致部分年龄段管理者(35岁以上)、“用钱买文凭”、“花钱拉关系”,制约了大部分中层的管理者追求进步和热情。三是大量的上级下派挂职干部的任职,一方面不仅阻止了占92%的基层人员通过努力向上晋升的可能性,也打击了基层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7、领导职务晋升机制不完备,制约了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由于缺乏规范成熟的中层管理者晋升考核办法和考核体系,在中层管理者晋升考核过程中,单位组织者往往就把相关部门的中层管理者和所谓的员工代表葱葱拉入考核阵营,使其成为演讲答辩、民主评议、组织考核的关键人选;何况,整个晋升考核过程笔试仅占20%,而演讲答辩、民主评议要占80%,当一个人的政治命运无法摆脱这80%所捆扰时,又何来执行的勇气?于是乎生活中多“投入”、工作中留“后路”、交往中建“堡垒”便成了中层管理者日常主要工作,从而导致研究“行情、商情、世情、人情”变术的人多了,钻研“学习、工作、增效、创新”发展的人少了;难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制约了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

8、中层的管理者的“自我绩效”和“自我保护”意识较为严重;在执行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现;由于中层管理者受自身心态、素质、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为了体现自身的权力,千方百计地笼络一批管理者,处世不讲客观依据,工作中时常是对人不对事,拉山头、搞宗派。只凭个人好、恶来判断工作中的是与非。更有甚者,有相当一部分中层管理者总认为自己是给老板打工的,企业的效益、形象、发展只不过是领导的“面子、形象、政绩和阶梯”,企业效益的增减、形象的好坏、发展的快慢与我没有任何关系,只要保障我到月拿工资、季度得福利、年终有奖金也就OK了,于是乎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一切归罪于“班子不团结,领导不支持,同事不好处”,见到好处时,积极踊跃,争先恐后;发现问题时,或视而不见、装聋作哑,或归罪于上级、下属、同僚、环境,或归罪于变化、速度、政策、收益,根本谈不上去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通常是“保位”在先,“尽职”在后,其努力的最终方向不是如何做好工作,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位置,“风吹两边倒”说的就是中层管理者。

9、中层的管理者心胸狭窄、推过揽功现象司空见惯;由于受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中层的管理者听不进别人的反面意见,且害怕别人功劳大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因而就对成绩突出的同事或下属采用一味压制做法,使得团队无法建立起一种互相合作、互相信任的气氛;有时为了张扬他们所谓的个性,不顾流程,忽视职责,忘却制度,四处伸手,习惯与同事或下属争功抢名;当工作顺利时则四处张扬自己是如何的足智多谋,当工作稍遇挫折便四处喊冤说同事或下属又是如何的愚钝刁蛮,更有甚者,“同流者、同道也,同贪者、朋友也,同污者、知己也”思潮在个别中层管理者思想中极为盛行,当同事或下属发生与他不同意见时,或者与他发生了工作上的争执时,这位主管就会马上把他打入另册,并四处造谣豁众,说什么别人“不支持他”“不服从他”之类的话,搞得同僚只能“敬而远之”。

10、忽视企业利益,将工作重心偏移到“部门利益”和“为人处事”上;他们常常视部门职责而不顾,利用他们身居领导层的便利条件,动用一切可以行使的手段进行“上下级关系的协调”和“部门利益的沟通”,假公济私,左右逢源,拉帮结派,对时间、要求、质量、责任全然不顾,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工作安排形同虚设,讲模式、要面子、搞政绩,虚张声势,常常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任务落实拖拖拉拉、执行贯彻松松垮垮,没有丝毫紧迫感。整天自以为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与上级领导的新思路、新观点、新见解、新要求软磨硬抗;更有甚者,个别好事者为博得所谓圈内人士的赏识,喜欢在高层领导和其他人面前搬弄是非,散布谣言。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职责范围”视为“势力范围”,常常是口是心非、说的比唱的好听,恰恰就是这种人,对领导决策执行和任务落实大打折扣,影响到企业的有序发展。

二、注重实际 着眼未来 积极搭建提升执行力的平台

面对“市场更加多变”和“管理日趋复杂”两大挑战,中层管理者必须从具体的事务中抽身出来,专注于计划、实施、沟通、协调、监督、落实、指导、控制、考核和持续改进等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的研究,更多地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积极搭建提升执行力的平台,不断提升部门和下属的执行力,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中层管理者该如何

利用执行力这把双刃剑来摆脱执行怪圈呢?

1、选择明确的执行目标;如果组织决策以网络或纸质文件发布,那么中层管理者获得和分解部门目标较为容易。对于一些口授或经会议作出的决策,则往往会出现“信息过滤,信息歪曲”的情况。这就要求中层管理者在接受和分解上级的任务时,要在切实根据部门实际,仔细揣摩上级意图,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作好详细的记录基础上,不断“深化、优化、细化、序化”各项工作流程,加强对各项工作流程的组织、协调、领导、控制,选择正确的执行目标,并尽可能地将工作目标分解到“可度量、可定位、可操作、可考核、可检查、可点评”的细枝末节上,通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理顺流程,加强沟通,使执行者一目了然,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清楚“目标、协同、运作、绩效、考核、收益”中,心悦诚服地积极工作。

2、确立可操作的执行时间;讨论决定了的事情,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做。更重要的是,中层管理者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该项工作。现实中,我们很多工作都是只知道什么时候做,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只知道今天做什么,不知道明天怎么做;缺乏过程控制,没有时间约束,随心所欲,有的是永远完不成的任务。在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生命的今天,中层管理者要彻底纠正那种“议而不决,决而不办”的陋习,养成在强调“时间”中把握“完美”、在赞美“勤奋”中关注“效率”、在追求“数量”中提高“收益”的良好习惯,要善用80%的时间解决重要的事情,用20%的时间处理繁杂的琐事,把眼光放在部门未来的发展上,不断理清明天、侯天、下周、下月,甚至明年的计划。

3、积极参与任务的执行与推进;中层管理者必需要有一种执行的本能,他必须相信,“除非我使这项计划真正转变为效益,否则我就没有必要做这项无意义的工作”。因此,他必须参与到实施战略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中,亲力亲为地深入基层、参与规划、分析结果、把握成败,只有这样,他才能对企业现状、项目执行、员工状态和企业生存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了解,才能从中发现计划与现实、预期与结果、设想与现状间的差距,并对各个环节中所出现的偏差、失误和混乱进行修正、防范和清除。以便帮助我们重新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抓住重点、推进工作。这就是企业中层管理者在促进企业尽快实现其战略目标进程中最最重要的工作。而且不论组织大小,这些关键工作都是不能交付给其他任何人的。

4、中层管理者扮演好“导师”的角色;要做好“导师”,首先,中层管理者就要站在团队的最前面,把握一个准确的前进方向,并帮助下属解决问题。在执行过程中,要牢牢地把握好下属的行动方向,使其不致于偏离组织正常运作的轨道,若出现偏差时,对偏差要及时地加以纠正。这就要求中层管理者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看待全局和解决问题。导师随时帮助下属解决问题,对于下属的问题,及时地给予答复和解决。此外,中层管理者应积极向下属提供所需资源,并帮助巩固执行者的大后方。下属在执行过程中,若缺少人力、物力或财力,中层管理者及时调动本部门的资源予以支持配合,以提高执行速度,如果本部门资源不能满足,可寻求外援,如从上级或同事那里请求支持。所谓巩固大后方,是指中层管理者要积极关心执行者的家属,如请他们参加部门集会或向他们赠送节日礼物等,这些措施会给执行者一个良好的执行环境。执行者可以以更多的精力自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任务,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执行者“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尴尬局面。

5、努力成为一名强有力的中层管理者;要想成为一名强有力的中层管理者,就必须努力培育锻炼中层管理者自己的设定目标能力、计划能力、领悟能力、指挥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压力承受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在各项管理工作中要切实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并严格过程控制,确保目标达到、计划落实。虽然控制会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然而管理工作有其十分现实的一面,有些事情不及时加以控制,就会给企业造成直接与间接的损失。但是,控制若是操之过急或是控制力度不足,同样会产生反作用;控制过严使部属口服心不服,控制不力则可能现场的工作纪律也难以维持。要清楚最理想的控制,就是让部属通过目标管理方式实现自我控制,以此有效提高企业执行力。

6、身先士足、动力无穷;“言传不如身教”,对于一项任务的执行,中层管理者应主动参与。其好处有三个;

1、发挥了榜样作用;下属看见上级身体力行,精神倍受鼓励,会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执行中。

2、具有良好的沟通效果;和下属一起工作,拉近了和下属之间的距离,加深了私人感情,执行效果也会有明显提高。

3、产生及时反馈效应;由于中层管理者参与了执行,可从中了解到这其中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哪个环节执行力不到位、是管理者还是员工的执行力出现了问题等等,为解决问题节约了宝贵时间。况且,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中层管理者不能光看指标完成率,要时刻关注推进过程,惟有身临其境才能正确发挥启发、督促、指导和纠偏作用,才能有效实施预测、分析、判断和防范能力。管理哪有什么诀窍,主管带头做,底下照着做,就是如此。中层管理者要在管理过程中获得好的执行力,就必须坚持以身作则,反复督察,亲力亲为。

7、培育一个强有力的执行力团队;培养中层管理者团队和发挥中层管理者团队的整体优势是努力营造有效的管理执行力的前提。团结协作是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但由于每个人在企业中所追求的利益趋向和自身素质的不同,并不一定都能做到“虚怀若谷,坦荡待人”。这就需要企业努力营造出一种“资源互用、信息共享、链接有力、流程顺畅、团队协作、整体推进”的执行氛围,强调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和使命意识”,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执行程序的人要对“事”负责,而不是对“人”负责;强化执行人遵从“程序、纪律、责任”的规范意识,逐步淡化执行人屈从“权力、职位、个人”的影响力。遵守同一条规则,认真“深化、优化、细化、序化”各项工作流程,直接完成工作至终端。在这个问题上,团队的核心人物尤为重要,其本人不要打破已制定的规则和程序,更不能违反客观规律,从而实现有序管理。

8、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运行机制;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不仅需要建立一个“公开、顺畅、规范”的内部沟通渠道,而且更需要建立一个有章可循的“以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的管理制度。在企业持续发展阶段缺少“人本管理”并不可怕,而缺少行之有效、人人平等、贯彻始终的制度管理是可怕的,它会导致管理流程混。因此,企业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打破“人管人”的旧框架,实施“制度管人”的新模式,才能将管理职能化、制度化、规范化,明确管理者的责、权、利,避免“多头领导”。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运行机制,企业就要按照①绩效考核服从于发展战略。②细则明确,为人理解,便于操作。③最大限度地调动、提高和发挥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原则。根据“项目严谨、内容完整、标准清楚、过程规范” 的要求,把考核范围、内容、标准、办法、考核结果与部门、岗位、职称、任职、奖惩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通过系列的考核,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提高执行力的目的。

9、明确执行目标,细划层级责任;中层管理者做为企业各项工作的践行者,必须树立“规范组织行为、挖掘组织资源、提升组织绩效”这么一项核心执行理念,将管理层所拥有的责、权、利与战略执行的速度、质量、细节和纪律进行有机协调,明确流程、细化责任、严格考核,并将其有系统的,有层次的逐级分解,以便促使运行中每一项战略的实施都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措施、有相应预算、有时间进度、有责任部门、有考核结果,并对同样实施某一个战略,所花时间长短,费用使用高低,完成的质量好坏,资源使用的多少,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予以认真评估、充分奖惩。执行过程中“责、权、利”的这种严格量化、深化、细化、序化,不仅是“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链接力的显现。也是执行过程中充分利用目标层级关系有效实施执行力考核的需要。管理层的责、权、利明确了,其执行力才有了明确的方向,而不再是盲人骑瞎马,走到哪算哪;也只有明确了企业管理层的责、权、利,企业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的员工才能舍身处地的从各自的责、权、利出发切实维护在战略运营过程中的执行力,从而避免在工作中各自为政、推委扯皮的现象产生,更好地发挥组织与部门、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个人,以及战略与执行、目标与现实、知识与技能的聚合作用,促使企业执行力全面落实。

10、中层管理者要甘做人梯、知人善任;古人讲: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中层管理者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要体恤下属,了解他们的专长所在,设身处地的为员工的成长“想办法、动脑筋、出主意、铺地毯、找机会”,以亲力亲为的举措,大公无私的气魄帮助员工干实事、干成事、干好事,并在员工取得点滴的成绩面前,给予必要的“评价、褒奖、宣传、激励和推介”;在工作安排上,尽可能地赋予他们合适的职务,懂得避其之短,用其之长,这样不但能促使他们圆满的完成任务,下属也会因有所成就而信心百倍、士气高昂,整个团队就具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气势。假如中层管理者既不知下属的长处,又一味地批评其短处。此中层管理者就无法将所属员工凝聚在一起,因为每个员工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世上完人是永远没有的。

三、因地制宜 积极探索 努力寻找提升执行力的途径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正确的路线确定了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了”。当“电话访销、网上配货、划卡结算、集中配送、现代物流、连锁加盟”这种虚拟的“网络经营”成为卷烟商业企业所谋划的重大战略决策时,尤其在这种战略雷同、模式接近、流程相似、经营趋向、管理措施大相径庭的情况下,如何将线路调整、客户整合、渠道维护、品牌宣传,以及网络铺货、市场监督和客户服务等等工作做实做细做出企业的个性来?使企业的愿景规划、战略决策、目标落实、组织再造、流程优化与市场竞争、环境变化和管理创新有机的链接起来并达到完美的统 一,最终还要依赖和仰仗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来谋划、运作和执行。

6.企业中层领导管理 篇六

培训时间:2-3天

培训讲师:陈馨贤

培训地点:客户自定

培训对象: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培训背景:企业如何打造卓越执行力培训部分讲程,此培训使学员们领悟到:中层领导目标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情境领导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授权能力、督导下属执行任务、提升自己与下属及团队工作效率能力的提升训练等知识,帮助您做一个更有条理、更能切实执行、解决问题的中层领导。

培训大纲:企业如何打造卓越执行力培训部分程主要内容概括:

第一讲 认识中层领导的工作中层领导角色认知

中层领导的双重身份

中层领导的执行角色

中层领导的执行职能

切记不要角色错位中层领导应有的作为

强迫员工注重礼仪规范

正确地下命令

正确地处理报告

统御下属达成目标

正确判断与决策

想法展现在执行上

工作成果符合上级期待中层领导应有的心态

跟上上司的想法与作为

要做上司想法的传递者

不要破坏上下关系结构

与下属对决一定要赢

为自己的行动负全责

要与下属合作

要充分授权

第二讲 培养管理能力情境领导能力提升

情境领导的涵义

以变应变求发展授权能力提升

进行自我评估

有效授权练习

运用授权表格

核查授权对象

改进授权方式

提升授权技巧激励能力训练

自我也要激励

实施团队激励问题解决能力提升

工作场所中尽是问题

发现问题的方法技巧

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序沟通能力提升

开列沟通情境和对象清单

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

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

制定并执行沟通计划

对沟通计划进行监督

第三讲 人员配备与管理获得适当的员工

中层领导与人力资源部门

决定员工的需要

编写职务说明、职务规范

招聘候选人

进行员工选拔

定位、培训和发展评估员工绩效

进行评估的时机

中层领导的作用

绩效评估要技巧

绩效信息要反馈劝告下属的不符行为

对劝告应有所认识

行动是否合乎道德灵活应对冲突

正确看待冲突

了解冲突起因

缓和冲突技巧

激发冲突方法处罚下属违纪行为

处罚问题的类型

处罚的正式程序

运用处罚的时机

为处罚做好准备

处罚下属的原则

7.企业中层领导管理 篇七

一、多维度考评体系的提出

昆钢自1939年建厂以来, 历经近70余年的变迁与发展, 中层管理人员在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末期, 昆钢开始实行干部考评制度, 具体考评主要是参照政府的做法, 采取测评打分的形式进行, 考评内容和形式单一, 与企业实际结合不够, 针对性、系统性较差;考评时限过长, 基本上是两年组织一次, 不能保证激励的及时性和时效性。2001年昆钢销售收入过100亿元后, 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昆钢根据所处区位和多年来形成的核心竞争力, 确立了主业优强, 相关多元的发展战略, 决心做强做大企业。尤其是实现产量过500万吨后, 经营形式进一步多元化, 与私企、外企、政府的合作逐步取得新进展, 与武钢的战略重组和跨国经营尝试初见成效。但随着行业进一步加速整合、资源日益紧张、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经营形式日趋多元化, 对中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昆钢原有考评制度的种种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已不再适应昆钢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 构建动静态结合、定性定量并重的多维度考评体系, 科学、合理、公正评价中层领导班子及管理人员, 强化中层管理人员绩效意识和市场观念, 持续推进中层领导班子及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促进昆钢又好又快发展就显得更加迫切。

二、多维度考评体系概述

多维度考评体系的构建旨在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地反映中层领导班子及管理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 更有力地促进中层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和昆钢整体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它是在传统考评的基础上建立的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的全方位考评体系。该体系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克服内容和形式单一, 考评客观性、科学性不够的弊端, 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目标建立以绩效考核为中心, 既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又符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该体系分为五个模块, 在考核指标上实行分类、分层、量化考核;在考评主体上引入360度全方位考评理念, 将考核评价主体扩大到领导、同事、职工群众、管理部门、基层单位、上下道工序, 考评架构上实现了多维度、多角度、多途径、多方式的立体考核评价。

三、多维度考评体系的构成及实施

1. 找准定位, 确定指导思想。

鉴于企业性质和多年发展形成的实际情况, 确定了坚持党管干部, 综合考评在公司党委统一领导部署下开展、相关部门参与、组织人事部具体实施的指导思想。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强化绩效意识和市场观念, 持续推进中层领导班子及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为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免、交流轮岗、奖惩激励提供客观、公正、科学的依据。

2. 深入调研, 确定实施范围。

昆钢是一个跨区域、跨体制、组成形式多样的集团公司, 由控股、集团、股份公司三个层次构成。经过长达半年的调查研究和多渠道征求意见后, 确定综合考评范围为控股、集团、股份公司所属单位以下人员:公司所出资的全资子公司领导班子及成员;公司所出资的控股子公司中我方股权代表及公司章程规定需要纳入管理范围的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所属分公司及其他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公司向参股公司派出的高级管理人员;公司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及成员;其他需要考评的人员。

3. 合理设计考评模块, 构建多维度考评体系。

在总结昆钢多年综合考评经验基础上, 引入市场观念, 合理设计五大考评模块, 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体系。

模块一:述职述廉述学。昆钢中层领导班子及管理人员通过述职述廉述学总结工作成败得失, 提出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述职述廉述学报告以写实为主, 简要报告年度工作的绩效、廉洁自律、学习以及完成履职晋级传授任务情况。述职述廉述学在职代会、职工代表会议或全体职工会议上进行。

模块二:民主测评。中层领导班子及管理人员通过民主测评接受职工检验。组织人事部工作人员和各单位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监督委员会成员在述职述廉述学报告完毕后, 当场组织填写、统计、反馈《测评表》。2004年以来, 全司每年有3000多名干部职工参加测评。

模块三:实绩考核。实绩的好坏是中层班子及成员综合工作情况的真实反映, 实绩考核是综合考评的重要环节, 主要考核年度生产经营及综合工作情况等。采取指标对照检查、领导评、管理部门评、基层单位评、上下道工序评、班子评等方式进行。具体为: (1) 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考核。公司有关管理部门在各单位根据每年公司下发的资产经营责任制对照检查的基础上, 根据月、季经济责任制的动态完成情况及年度综合指标静态完成情况, 提出对班子及成员的考核意见。 (2) 领导考评。根据领导分工安排, 由控股、集团、股份公司领导对分管或联系单位的班子和成员进行打分。领导考评权重:基层单位10%, 管理部门15%。 (3) 管理部门考评。由公司各管理部门对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和分管本部门业务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进行量化考评, 管理部门考评权重为5%。 (4) 基层单位考评。由基层单位对管理部门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量化考评, 权重为15%。 (5) 上下道工序相互考评。由上下道工序间的单位互相进行量化考评, 权重为5%。 (6) 班子评议。各单位召开专题会议, 分别对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年度工作情况进行评议, 形成评议意见。 (7) 年度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情况考评。根据公司党委实施“云岭先锋”工程评价考核组提供的评价考核结果进行考核, 权重为10%。

模块四:个别谈话。组织人事部考评组每年到全司各个单位进行个别谈话, 每年用时一个月左右, 与近600名左右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代表进行个别谈话, 全面了解全司中层管理班子及成员日常工作情况。

模块五:综合评价。组织人事部考评组依据考评办法, 计算出量化考评结果, 依据以上各个环节的工作, 结合日常掌握情况及与纪委、审计部联合召开的季度干部工作联席会通报情况、参加各单位民主生活会情况, 集体讨论分析提出初步意见, 再次征求纪检委、审计部的意见, 向常委会提出组织人事部评价意见, 确定最终考评结果。

综合评价结果分好、较好、较好 (-) 、一般、差班子和优秀、称职、称职 (-) 、基本称职、不称职个人等类别。针对评价结果对中层领导班子和管理人员实行定性评价和经济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

公司不断强化考评结果的运用, 努力提高多维度考评的效用:一是对综合评价结果为“好”的领导班子、“优秀”的中层管理人员通报表扬, 返还预留的20%的模拟年薪, 并给予奖励。二是对综合考评结果为较好 (-) 的班子和称职 (-) 的人员进行提醒谈话, 同时班子人均扣发预留模拟年薪的5%, 个人扣发预留模拟年薪的20%。三是对综合评价结果为“一般”的领导班子、“基本称职”的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诫勉谈话, 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班子人均扣发预留模拟年薪的10%, 个人扣发预留模拟年薪的50%。四是对综合评价结果为“差”的领导班子进行通报批评、调整, “不称职”的中层管理人员免职。五是对定量考评结果在全公司排名后10名的管理人员, 安排距离法定退休年龄在5年以内且任职满10年以上 (含10年) 的人员担任调研员、督导员;其余人员诫勉谈话、调整。六是根据考评结果实施一至三年的聘用。考评为优秀的人员聘用三年, 称职的聘用两年, 基本称职和 (称职-) 的聘用一年, 考评为不称职的不予聘用。七是根据上年度考评结果区分考评。评为优秀、称职的人员, 在聘期内只参与综合评价以外其他环节的考评, 不再形成年度综合评价结果反馈。评为称职 (-) 及以下的人员参加全部环节的综合考评。年度考评为不称职、连续两年考评为基本称职、聘用在同一岗位连续两年 (不同岗位连续三年) 考评为称职 (-) 的不予聘用。

四、取得的效果

1. 多维度考评加强了管理部门与生产一线、党群系统与行政系统人员的交流力度和党群与行政人员交叉任职双向进入的力度, 增加了考评过程的透明度, 充分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调动了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生产、经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层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和昆钢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在昆钢实现改革与发展新跨越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 加强了公司领导与分管单位、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以及上下道工序单位间的沟通联系, 提高了管理部门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公司领导直线管理取得新成效, 基层单位大局观进一步增强、干群关系进一步改进, 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3. 考评体系定性定量指标、参数权重设置日趋合理, 综合量化考评科学性逐年提高。实现了考评体系“联系实际、考到实处、考出进步、考出效益”的目的。

4.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全公司党建得到进一步加强, 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

五、存在的不足

1. 述职报告质量仍需提高。

述职报告质量逐年提高, 但仍存在部分问题。有部分报告讲学习认识多, 工作反映少;有的报告过于简单;有的报告分析不足, 没有制定改进措施;有的报告没有综合分析, 重点不突出, 报告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2. 量化考核需改进。

至今已实施多角度量化考核三年, 各项考评工作有了新的进步, 更进一步推进了我公司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人员管理评价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但在具体实施中出现的一些不足要加以改进:一是各环节掌握尺度、标准不一的情况依然存在;二是参与考核的各主体还需提高对考评工作的认识, 认真履行好考评职责;三是考评内容、程序及方法需改进、完善和创新;四是信息化考评等工作方法和手段急需要引进和运用。

参考文献

8.企业中层领导管理 篇八

关键词: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F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10-2

1 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脱节

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脱节,对绩效管理工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致使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导向模糊。绩效管理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失公允

企业不规范、不公平、不合理的考核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例如企业为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制定较高的绩效目标,就算尽全力也无法达到目标,而另一些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目标设定得比较低,很容易就能完成,由此会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绩效考核与评估在一般情况下是上级管理人员在自身主观意识的影响下进行的,由于受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结果往往就会丧失公平。

1.3 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针对性差

在实际的绩效管理工作中,企业没有将考核指标细化分配到每一个部门或管理者,没有行而有效的考量方法,对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责又难以做到视具体情况管理。绩效管理目标分配不到位,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有偏差,没有完全体现企业的战略目的,没有将企业战略目标落到实处。

1.4 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制不科学

由于绩效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绩效管理难以发挥出预期的效果。中层管理人员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与绩效管理的结合度过低,薪酬设置差距大,工资不高都会使中层管理人员缺乏参与的动力。把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简单的当作是发放工资和奖金的依据,绩效管理形同虚设,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考核内容单一、绩效评估趋于形式化,一味地只强调企业的利益和管理,不能从实际情况和中层管理人员个人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难以起到激励中层管理人员、刺激中层管理人员潜能的效果。

2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形式化

原则上,绩效管理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绩效考核,相比较之下,绩效管理的计划、制定、实施、监督与反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只是在走过场,流于形式。这就使得绩效管理难以贴近企业战略,最终使绩效考核指标与企业所定下的目标不相吻合,使企业战略目标落空。过分的形式化使绩效管理就是一个空壳,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环节缺失

企业在没有分清楚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绩效管理项目,把绩效考核当成约束员工的手段,通过绩效考核来给中层管理人员增加压力。绩效管理大多运用在经营部门的绩效考核之中,而在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中难以实行,这就使得绩效管理环节实施的不够全面,使绩效管理的公平性、权威性受到了制约。

2.3 不同的中层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理念认识有偏差

由于受各种外在与内在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绩效管理,什么是绩效考核。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的了解不透彻、不明晰,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绩效考核结果上,而忽视了其他方面。

2.4 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培训形式单一且效率低下

企业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的绩效管理培训,只有上课这一种枯燥无味的培训方式,是简单的走过场,不能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能力有所提升。即使有培训课程,也只是简单的罗列,并不能使每一个管理者都体会并学会绩效管理,只进行无聊的课本学习,既浪费时间,又得不到效果。

3 提高企业中层人员绩效管理的对策

3.1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绩效目标

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目标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绩效管理服务于企业战略,绩效管理可以将企业想达到的成果细化、具体化,有助于目标的实现。要把企业的发展目标细分到每一步的绩效管理之中,这有利于中层管理人员意识到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不仅仅是中间工作,而是具有更广泛的意义,有利于企业沿着“相同的方向”运作。要保证绩效目标与企业战略相适应,不断细化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出各部门相对应的绩效目标,促使绩效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联系、相呼应。企业的绩效方针是依据战略不断调整的,要适应企业自身和市场的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绩效管理的发展方向,牢记并适应企业的发展战略。

3.2 构建公平合理的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目标的拟定要具有合理性。科学合理的拟定绩效计划来进行绩效管理是绩效管理成功的前提,要使考核的公平性得到保障,就得从方方面面来完善绩效评估体系。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从工作能力、态度以及业绩表现三个方面来进行,将考核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反馈阶段、结果运用四个环节标准化、流程化、合理化。制定合理的考核周期以及根据不同的管理者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法,使考核结果尽可能的公平合理。

3.3 加强中层管理人员职业规划指导,创新人员选拔机制,提升主人翁意识,保持中层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工作的动力

纵向职业发展路径是最典型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企业采用的主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同时还需要横向发展途径来减轻长期在同一岗位作业带来的消极情绪,为员工的晋升提供空间,铺平道路。全面和完善的选拔机制是充分发挥激励作用的重要保证,通过科学的选拔机制,能帮助企业正确认识中层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根据岗位性质来确定晋升机制,通过综合各个方面的表现来晋升职位。对中层管理人员实施培训,帮助中层管理人员在方方面面提高自身能力,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岗位需求对其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以保障中层管理人员有能力胜任现有职位的工作又或者是更高职位的工作,使我们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来对待任何形式的工作,实现中层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

3.4 优化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体系

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分成两部门,即固定薪金与浮动薪金,将企业的岗位、中层管理人员个人能力及绩效相结合,固定工资即为底薪,保证员工基本的生存需求,浮动薪金则与个人能力与业绩相关联,刺激中层管理人员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做好工作。

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对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包括工资、福利、培训、晋升等方面。考核的结果直接与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以及福利挂钩。对于表现优秀的管理者,可以进行适当的口头表扬、书面表扬、证书表扬以及奖金奖励。而对于工作表现不佳的,可以进行适当的处罚。

3.5 建立完善有效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沟通机制

重视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和反馈。沟通与交流很重要,所有环节的联系都离不开沟通。绩效管理从开始至结束,沟通就是其主线。作为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决策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纽带,只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才能保证企业领导者和员工信息的通畅,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准确分析并及时解决问题。

组织中层管理人员学习绩效沟通的艺术。企业可以在内部组织学习沟通的艺术,也可以邀请高校在管理沟通方面的权威人士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技巧培训。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模拟训练,将员工置于模拟现实的工作环境中,训练其说话的水平,锻炼其沟通能力。

3.6 开展中层管理人员绩效培训课程,进行绩效评估面谈,保证绩效考核的科学合理

绩效管理人员的培训是绩效管理能够正确发挥其作用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开展绩效管理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对企业绩效管理具有重大意义。企业的高级管理者还应当加大与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绩效评估,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对绩效的实施与效果进行反馈,对自身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通过沟通更好的保证培训的效果,将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中层管理人员提出的建议更好地吸收采纳。

9.企业中层领导管理 篇九

在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中,对企业的认识是有自身的局限性的。在企业的发展中,变革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协作的、自组织的系统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转变。我们认为,作为21世纪的中层领导者必须了解这些系统,了解如何与它们共同致力于成功的跨国界和跨文化协作——协作(collaborative)要求更高层次上的思考和沟通,要求理解协作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在全球层次上与协作的、自组织的系统合作的原则。中层管理者在领导力学习计划中,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环境因素。

过去的那种“命令和控制”型的CEO很难在当今这种高度互联、合作的环境中生存。“协作型领导”的论调到处都是,所谓协作型领导在领导力学习计划中是指那些情商高、拥有广泛人脉、通过向追随自己的人授权而不是根据组织结构图进行管理的人。管理大师Her和Mor.Hansen认为,这显然不是你父亲那个年代的CEO——那些希望成为协作型领导者的人需要全新的工具和技术。在《哈佛商业评论》中,这些作者描述了新一代经理所必须的四种技能。他们必须:

1、把组织内外的人和观点连接起来。领导者们应该扮演“全球连接者”的角色,不断地同员工、客户、思想领袖以及其他行业的同僚保持联系,并且在组织内部分享智慧。“为了将他们所在的组织同更宽广的世界连接在一起,协作型领导不仅仅需要同传统领域建立联系——本地俱乐部、行业协会、客户和供应商关系——他需要更广泛的联系。”

2、利用多种多样的人才。大量的研究不断表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组成的团队会比来自同样背景的人组成的团队更有智慧。但是识别人才然后将他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同种族、性别、文化和年龄阶段的团队则需要特别的领导人才。领导者面对融合多种文化的多国人才团队,必须掌握跨文化管理的技巧。

王大琨是中国第3代房地产沙盘模拟培训领军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知名商学院客座教授。曾为北大纵横商学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北大、人大房地产总裁班授课老师。教育背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管理硕士

万科、龙湖地产、住总集团、阳光100、首都机场地产、宏锦集团、天鸿集团、富力、常信集团、天津泰达集团、华远集团等知名地产公司特聘专家。

15年在建筑和房地产企业工作经历,曾在万科、泰达、天宝等多家房地产企业担任不同管理职位。有8年房地产高端管理人才培养和管理咨询经历。

3、自上而下的协作模型。在领导力学习计划中,一种协作的文化需要从高层开始,我们认为,“高级管理层的去政治化会促进协作,而不是提升他们个人的议事日程,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协作文化的一个弊端就是会带来太多的会议,而产生的决议又太少。对于领导着来说,重要的是明确决策权和职责划分,“这样在某个适当的时候,有人可以结束讨论,并做出最后的决定。”

10.企业中层领导管理 篇十

—— 心

2011年5月17日,我们参加了在深圳为期五天的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管理与骨干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培训,我感悟很深,体会很多,收获也很大,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工作上,都有不小的长进,使自己视野得到扩展,知识得到了充实,综合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下面就培训中我注重的几方面谈一下我对此次培训的体会。

一、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提高管理者素质的最有效手段。通过培训班的学习讨论,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才能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不负组织重望,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

二、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清楚地体会到要不断加强素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要学会沟通与协调,要善于与领导、中层干部、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进行沟通,要学会尊重别人,放下架子,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副职要当好正职的参谋助手,要围绕正职的思路,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要经常反思工作、学习和生活,把反思当成一种文化,通过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培训中我收获最大的是听了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老师及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张桂薇老师的讲座,他们通过种种教学中的案例,告诉我们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分析的重要性,主要内容有“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厌学情绪”等,对无论是在一线教学的我还是刚在学校中层工作的我,帮助都非常大。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认识到培训学习的重要性,能不断地提高干部的综合素养和业务素质。这次培训虽然总时间虽不长,但是所学的内容很值得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去体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只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克服自身的缺点,用所掌握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新 兴 中 心 小 学

11.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

0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多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以上,全国80%以上的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有资料表明,我国的中小企业生存年限超过3年以上的不足10%,而且平均寿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5.6年下降到了2.6年。[1]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命力如此脆弱,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执行力尤其是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不强。

1 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不足的表现

1.1 执行标准的合规性差

主要表现为:中层管理者个人素质不高,不能准确地理解高层管理者的战略意图和经营决策,认知出现偏差,不能科学制定切实有效的执行方案,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的后果;在执行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信息反馈,导致管理者对目标的实际执行情况缺乏真实的了解,同时员工对目标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再加上企业各部门之间沟通不到位,就导致了目标执行上的偏差;只讲求执行任务的数量和速度,忽视了执行的质量,使任务的完成效果打了折扣,降低了执行标准,使最后结果离标准越来越远。

1.2 目标执行的时效性差

具体表现为:中层管理者没有以身作则、亲身参与,制定计划或布置任务时不切实际,不能及时调整下属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了任务的执行进度;团队合作意识不足,本位思想严重,只注重本部门的成效,制约了整个任务计划的顺畅完成;执行职责不明确、奖惩措施不到位,无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完不成既定目标,执行效率低下。

1.3 执行结果的成效小

具体表现为:执行中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艺术,缺乏解决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执行计划,执行的水平不高;缺少好的工作方法,往往在执行中对困难估计不足,没有做好规划和准备,等遇到问题后没有及时有效的补救,影响了执行效果;责任推诿现象严重,一旦出现问题,责任不清,互相扯皮或敷衍塞责,公司管理倾向“人治化”管理;没有坚持常抓不懈,执行的中途便偃旗息鼓。企业的有些规划是长远性的,短期内效果不明显,有的中层管理者急于求成,在短期内见成效不显著就容易放弃。

2 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執行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2.1 中层管理者自身对执行力的认知和理解不到位

目前中小企业中有些中层管理人员还停留在被动服从的工作阶段,缺乏主动思考能力,事事请示上级,甘做“传话筒”,没有充分发挥中层管理者的职能。[2]另外,有些从基层行政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晋升上来的中层管理者,其思想观念和管理能力仍然处在基层具体工作层面,尚不具备目前岗位必须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沟通能力,不能及时找准定位、转换角色,“自扫门前雪”,缺乏大局观念,不能有效发挥团队的战斗力。

2.2 高层管理者授权不足

由于中小企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企业的组织机构还不完善,因此高层管理者缺乏授权观念、不习惯放权,事无巨细亲自过问、亲自决策,影响了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其无所适从,产生惰性和不信任感。同时,这样势必分散高层管理者的精力,不能更好地着眼全局,进行高层次的战略决策。此外,高层管理者过多地参与企业的具体事务会造成“一人多岗”的现象,导致员工无暇应对,容易引起员工的抵触情绪,也会造成职责不明确、工作混乱和效率低下的后果。

2.3 企业层面的问题

一是企业的目标不明确。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中远期规划和短期工作目标,但到了实际操作层面,缺乏实质性可执行的任务分解和工作分配,没有路线图,使工作规划成为“口号”,从而导致了企业执行的低效。二是企业制度不健全或管理不规范。企业管理层停留在“以人管人”的人治模式而非“制度管人”的法治管理模式上,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容易打击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管理制度的可执行性不强,或者各部门管理制度重叠、交叉,甚至冲突的情况,导致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落实;或者管理制度流程设计不合理,程序过于烦琐,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3]三是企业文化缺失。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虽然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由于企业规模、人员结构、经营现状和专业的企业形象设计人员等诸多局限,都还没有培育起有效的企业文化。

3 提升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对策

3.1 提升中层管理者的个人素质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战略执行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既要准确领会企业高层的战略意图,又要有效带领一线团队实现工作目标,所以中层管理者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加强组织协调和管理沟通能力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满足复杂环境和激烈市场竞争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对从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才中提拔上来的中层管理者,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不间断的管理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使他们既懂业务又懂管理,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迅速融入新岗位,带领团队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

3.2 高层管理者进行适度的授权

高层管理者要根据中层管理者的成熟程度进行适度的授权。对于刚从基层岗位提拔上来、不太成熟的中层管理者,应该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辅导,少量授权,同时多加监督、指导、修正,循序渐进,逐步培养提高;而对于具有一定管理能力、较为成熟的中层管理者,高层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授权,实行目标管理,使他们充分利用个人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带领团队开展工作,岗位职责内的工作自主决策,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同时,授权人也必须对授权的工作进行必要的跟踪和监督,比如听取他们事前的工作方案汇报、事中的工作进度讨论和事后的工作总结,发现问题及时修正;结合工作目标,运用具体的统计数据进行绩效考核,激励他不断改善工作,有效地发挥个人执行力。

3.3 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

执行力的发挥需要一个明确目标,目标明确后,执行力才有载体。各个部门、岗位目标一致,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充分发挥出团队的力量,达到1+1>2的预期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团队目标的完成。所以,企业在拟定发展规划后,要据此设计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编制,把规划分解为若干个企业目标,然后再逐级分解为部门目标、项目目标和岗位目标,让企业规划更具有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制定具体可行的绩效考核标准。[4]

3.4 建立中层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高层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要给中层管理者设定具有较高期望值的激励目标,找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薪酬目标与企业目标三者最佳的结合点,同时采取有效的激励方式,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从而产生持续的执行动力。此外,高层管理者还要不定期的检查、监督,防止他们为应付工作和考核而采取的投机行为。

3.5 培育企业执行力文化

培育企业执行力文化,营造提升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良好氛围,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领导以身作则。高层管理者不仅要明确提出企业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更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才能对中层管理者及基层员工每个人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接受。

二是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统一。增强中层管理者的归属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价值以及个人成长的美好前景,使他们愿意为此付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执行力。

三是提高中层管理者的职业能力。关键在于增强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通过理论培训、岗位轮换、外派学习等多种方式,创建“学习型组织”,引导他们不断学习,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使他们不断地提升工作业绩,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共同实现个人目标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裴春秀,张敏.强化中层执行力的流程控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03):29-32.

[2]胡征月.企业中层执行力短缺的原因及对策[J].人力资源,2008(2):114-116.

[3]吴艳丽,邢秀风.中小企业执行力短缺原因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09(2):38-39.

[4]劉文.企业管理重在企业中层执行力[J].政工研究动态,2009(2):38-39.

作者简介: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教案《玩可乐瓶》及教学反思下一篇:《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