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档案管理的体系要素参考(11篇)
1.幼儿园档案管理的体系要素参考 篇一
HSE管理体系的十要素是什么
①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职责
②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③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④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⑤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⑥运行和维修
⑦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⑧检查和监督
⑨事故处理和预防
⑩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在十个要素中起核心和导向作用。
风险评价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它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作出判断的过程。在进行危害评价时要考虑十个方面指:员工和周围人群、设备、产品、财产、水、大气、废物、土地、资源、社区和相关方。
在进行危害评价时要考虑的三种状态指:正常、异常、紧急。
在进行危害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指:过去、现在、将来。
建立HSE管理体系的指导原则中持续改进的原则指HSE管理体系着眼于持续改进,采用PDCA模式,实现动态循环。通过持续改进,使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同时,体系要求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应按适当的时间间隔对HSE进行审核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改进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2.幼儿园档案管理的体系要素参考 篇二
陈某非法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案
内容摘要: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存在大量使用“非法”或者“违反国家规定”之类的用语,这里的“非法”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并不是指违反刑法而是指违反刑法之外的其他法律,这些以非法为内容的犯罪就是刑法理论上的法定犯,显然这些“非法”或者“违反国家规定”是规范要素而不是事实要素,而且这些规范要素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对之缺乏认识阻却主观故意的成立。此外,这里的“非法”或者“违反国家规定”不同与作为主观归责要素的违法性认识中的“违法性”,前者是构成要件的行为要素,后者是主观归责的构成要素,在司法实践中,对此不应发生混淆。
关键词:法定犯 非法 故意 违法性认识
【基本案情及判决结果】
陈某于2011年12月27日,携带67根羚羊角乘坐从太原开往北京的4460次旅客列车到定州站下车后,到安国市药材专业市场欲出售羚羊角,因价格不合适没有出售。陈某于12月30日乘坐北京开往太原的4459次列车到达太原站,准备乘坐回原平的列车,其携带67根羚羊角进入候车室时,被铁路公安民警查获。经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鉴定中心鉴定,送检的羚羊角属于高鼻羚羊角,总价格为人民币240万元。
辩护意见认为陈某虽然知道自己运输的是羚羊角,但不能推定其知道是国家禁止运输的高鼻羚羊角;陈某虽然知道羚羊角有药用价值,但是不能推定其知道是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陈某虽然从医多年,但是不能推定其知道或应当知道运输羚羊角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对于辩护意见判决理由回应道:辩护人所提不具有主观犯意的辩护意见,是基于被告人不知自己所运输的是高鼻羚羊角,不知国家法律禁止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规定的主观判断,并未提出有力的证据。在案证据表明,被告人是受过医学专业中等教育且从医多年的中医大夫,且从事过中医买卖生意,明知自己携带运输羚羊角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因此陈某的行为构成非法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并处罚金5万元。
【焦点问题】
本案的争议主要围绕陈某是否具有主观的犯意展开:辩护人的辩护意见认为陈某知道自己运输的是羚羊角,但是不知道自己运输的是国家禁止运输高鼻羚羊角,因此不知道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但是判决认为陈某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中医教育并且从事过药材交易的中医医师而言,其主观上的对自身行为的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应该是有认知的,而且现有的证据并不能表明陈某主观上没有犯罪故意,因此,辩护人的意见不成立,陈某主观上具有犯罪故意,其行为成立非法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
分析至此,根据法院判决本案中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貌似是一个主观故意的证明问题,法院认为辩护意见所指陈某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自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不影响对陈某主观上成立犯罪故意的推定,因此,陈某的行为成立犯罪。根据构成要件的故意规制机能,凡是构成要件的客观要素,无论是事实性的构成要件要素还是规范性的构成要件要素,都是故意的认识对象。法院判决认为陈某对自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缺乏认识并不影响主观犯罪故意的成立,这一论证的逻辑前提是非法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中的“非法”要素不是本罪的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而是等同于违法性认识中的“违法性”,因此,作为心理事实的犯罪故意的成立不需要行为人对此“非法”要件具有认识。而笔者认为,本案中辩护律师的意见是陈某没有认识到自身运输的是国家禁止运输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即陈某并没有认识到自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即“非法”性,[1]陈某成立构成要件错误,阻却故意,不成立犯罪。律师的辩护意见显然是将“非法”作为法定犯的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对“非法”的认识是构成要件认识的一部分,成立故意需要行为人对此规范要素具有认识,否者成立构成要件错误,阻却故意。
因此,本案争议的焦点实质是如何确定非法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中“非法”要素的体系性地位。判决的立场是“非法”要素不是本罪的规范构成要件要素,而是等同于作为主观归责要素的违法性认识中的“违法性”,律师的立场是“非法”要素是本罪的规范构成要件要素,不具有“非法”要素的认识阻却主观故意的成立。那么,在阶层式的犯罪论体系之中如何确定“非法”要素的体系性地位呢?法定犯中的“非法”要素是否等同于作为主观归责要素的违法性认识中的“违法性”呢?[2]在阶层式的犯罪论体系中,如果“非法”是法定犯的规范构成要件要素的话,则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对此具有认识,这是由构成要件的故意规制机能决定的,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对作为犯罪构成的“非法”要素缺乏认识,行为人主观上就不具有犯罪的故意,不成立犯罪。如果将这里的“非法”等同于作为主观归责要素的违法性认识中的“违法性”的话,则不要求行为人对此具有认识行为人主观上就具有犯罪故意,不具有“非法”认识的话只是减轻责任或者阻却责任。本案判决的立场是后者,律师的立场是前者。
【裁判理由之法理评析】
我国刑法分则对构成要件的规定存在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这就是在刑法分则中存在大量犯罪的构成要件采用了“非法”或者“违反法律规定”之类的用语。例如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走私、贩卖淫秽物品罪,这些以“非法”为内容的犯罪就是刑法理论上的法定犯。[3]
在我国刑法典中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以“非法”或者是“违法国家规定”作为犯罪构成要素的法定犯,而相比之下,德日刑法典中几乎没有法定犯,首先是因为我国刑法典与德日刑法典的立法例不同。在德日刑法典中规定的犯罪一般是自然犯罪,因此刑法典中的罪名与我国刑法典相比是较少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德日刑法罪中没有法定犯,在德日刑法中大量的法定犯都是规定在附属刑法之中,这是一种二元的立法体例,这种二元的立法例在维护刑法典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上更为可取。而我国的刑法典是一部统一的刑法典,所有的犯罪均规定在刑法典之中,因此为了与其他法律相衔接,体现刑法的最后保护性,在刑法分则设定罪名的时候就必须要在相关罪名设置中增加“非法”或者“违法国家规定”等加以限制。其次,还与行为的性质有关,我国刑法中还存在一些日常的生活行为因为刑法的禁止而成为犯罪,对这些行为必须冠以“非法”加以限制,否者难以与日常的生活行为相区分。例如,非法行医罪、非法经营罪等,本身是正常的业务活动与经营行为,只是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被规定为犯罪,这就是法定犯的典型特征。
那么,法定犯中的“非法”或者“违法国家规定”等要素在阶层式的犯罪论体系中是处于怎样的地位呢?
应当说,我国刑法分则中规定的“违法”或者是“违反国家规定”要素显然属于规范性要素,而不是事实性要素,问题在于这些规范性要素是否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也就是“非法”或者是“违反国家规定”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关于法定犯中的“非法”或者是“违反国家规定”在阶层式的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涉及对构成要件认识与违法性认识的区分。在规范责任论出现之后,[4]随着目的行为论[5]的传播,规范责任论成为责任的通说,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成为对认识因素的评价要素,期待可能性成为对意志因素的评价要素,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与期待可能性均为责任的规范要素,刑事责任从以心理内容为根据转化为以规范的评价要素为根据。那么对法定犯的“非法”要素的认识是否等同于作为主观归责要素的违法性认识呢?
应当指出,对这里的“非法”要素在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中地位理解不同,对犯罪故意的认定以及违法性认识和构成要件认识的区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冯军教授认为,事实性认识是对构成要件中不需要评价的事实的认识,对构成要件中需要评价的事实的认识属于违法性认识,[6]事实性认识不包括评价,评价性的认识属于违法性的认识,因为首先冯军教授承认需要评价的事实仍然是事实,但是对需要评价的事实的认识的重点不在于认识而在于评价,既然是评价,就属于规范的范畴,因此是违法性的认识。[7]冯军教授的基本思路是事实性认识是违法性认识的前置条件,因而事实性认识对违法性认识具有直接的影响,这一逻辑关系是完全能够成立的,但问题在于包含评价因素的事实到底是一般性事实还是规范性事实,在本案中也就是“非法”要素到底是构成要件要素还是规范的归责要素。显然,冯军教授对事实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之间的关系存在错误的理解,冯军教授对事实作为十分狭窄的理解,指的是价值无涉的纯粹的客观事实。笔者认为冯军教授对规范的构成要件存在错误的认识,这就涉及到构成要件从事实的构成要件到规范的构成要件的转变过程。
在德日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之中,构成要件(Tatbestand)[8]是犯罪论体系的第一个层次,是犯罪论体系的基石,也是整个教义刑法学理论体系的基石。构成要件具有人权保障机能、违法性推定机能、故意规制机能、犯罪个别化机能。[9]“古典的犯罪论体系认为构成要件是客观的、描述性的、事实性的构成要件,但是不可否认刑法分则中规定的某些构成要件要素是具有规范性的,这就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例如:国家工作人员失职被骗罪中的“国家工作人员”,走私贩卖淫秽物品罪中的“淫秽物品”等都是规范性的,都与一定的规范评价相联系。正如贝林引用拉斯克的话“所有的法律概念都是‘披上了规范的绸缎’”。[10]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所谓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指在构成要件要素存在与否的认定上需要法官规范的评价判断才能够确定的构成要件要素。[11]
自新古典犯罪论体系发现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以后,对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体系性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新古典犯罪论提议囿于古典犯罪论体系物本逻辑的思维方式以及违法是客观的、责任是主观的命题,认识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不是真正的构成要加要素,而是真正的违法要素,从而将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放在违法性阶层中。随着新康德主义的影响逐渐的深入,构成要件逐渐实质化,古典的犯罪论体系主张的事实的构成要件开始包括规范要素,构成要件逐渐的实质化。
但是即使如此,古典犯罪论体系的创始人贝林仍然将其与违法性相区分,贝林认为刑法为了对某一行为进行特征化处理,立法者可以采用下述可能的标准:行为时的各种状况、生活情状等,只要该合法关系有助于构成要件界定相关之犯罪行为,则仍不失其记述性。显然,贝林对构成要件的记述性作了十分宽泛的解释。贝林将构成要件要素与违法要素加以区分是正确的,但是我认为无论是事实的构成要件要素还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都属于事实性认识的内容,进而都属于故意的认识对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将事实性认识改称为构成要件认识也许更为妥切。
尽管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在阶层式的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仍然是具有争议的,但是不可否认在新康德主义主导下的当代刑法思潮实质化的过程中,规范的概念是重要的一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就是这样的概念之一,随着构成要件实质化,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确立了其在构成要件中的地位,因此,规范的要素是主观故意的认识内容。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主张我国刑法分则中规定的法定犯的构成要素中的“非法”或者是“违反国家规定”等要素是本罪的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因此,对这些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认识与对违法性的认识是存在性质上区别的。笔者之所以主张法定犯的“非法”要素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理由如下:
首先,我国刑法典采用的是统一的立法模式,所有的犯罪均规定在一部刑法典之中,这样的话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就不仅包括自然犯而且包括法定犯。自然犯的实质是对最基本的道德的违反,因而具有明显的犯罪性,所以,在刑法分则关于自然犯的规定中就不需要明确规定“违法”或者“违法国家规定”这些要素。一般情况下,构成要件行为是违法类型,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就具有违法性,例如杀人罪,因此在刑法分则规定中就无需赘言。然而,在我国现行的统一立法模式之下,刑法分则中规定的法定犯如果没有“非法”加以限制就难以与日常的生活行为加以区分,因此刑法将之规定为犯罪之时,必须冠以“非法”加以限制,例如非法经营罪,行为在客观上是日常的经营行为,[12]又例如我国刑法为侵犯通信自由罪中规定了三种行为类型“隐匿”、“毁弃”、和“非法开拆”,刑法分则唯独对“毁弃”冠以非法一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区分,与行为的性质有关。通常的开拆行为都是非法的,但是不能排除出于职务行为等合法的开拆行为。因此,这里的“非法”或者是“违反国家规定”等要素是构成要件行为的要素,只有具备这些非法要素,才成立构成要件行为,才具有形式上的违法性。
其次,这里的“非法”或者是“违反国家规定”等要素是为了将法定犯与日常的生活行为加以区分而设置的,所以这里的“非法”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等要素在内容上是指违反其他法规范,而违法性认识中的”违法性“并不是指违反其他法规范而是指违反刑法即刑事违法性,[13]所以这里的“非法”并不是作为主观归责的违法性认识中的“违法性”而是构成要件的规范要素,属于作为心理事实的故意的认识内容,对其不具有认识则成立主观故意,进而不成立犯罪。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非法”或者“违反国家规定”虽然也是犯罪构成的要素,但是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概念还是存在区别的,前者如“非法”,后者如“国家工作人员”,其中前者是纯粹的规范要素,后者是建立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之上的规范要素,但是二者均是构成要件要素和故意的认识内容,对二者的认识错误都阻却故意,这是由构成要件的故意规制机能决定的。
综上所述,我国刑法法定犯中的“非法”要素是本罪的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只有具备“非法”要素才能成立构成要件行为,否则,行为人因构成要件认识错误阻却故意成立,而且“非法”是指违反刑法之外的其他法律,不是刑事违法性,这与作为主观归责要素的违法性认识中的“违法性”在内容上是不同的,违法性认识作为对主观要素的评价要素,其违法性是指刑事违法性,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或者减轻责任但并不影响犯罪故意的成立。
回到对上述案件的讨论,在非法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中,“非法”要素是本罪的规范性构成要素,只有具备“非法”要素的行为才具有构成要件符合性,为违法性和有责性的评价奠定基础。本案中,辩护意见是陈某主观上虽然知道自己贩卖的是羚羊角但是不能据此推定陈某知道自己是国家禁止运输的高鼻羚羊角,也不能推定陈某主观上知道是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也就是说陈某主观上对自身行为是否违反位于刑法之前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不具有认识,即陈某不具有“非法”的认识,又因为“非法”要素是本罪的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因此,根据犯罪构成要件的故意规制机能,陈某主观上就不具有犯罪故意,因而不成立犯罪。本案判决面对辩护意见认为辩护律师并未提出陈某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自己运输贩卖的是国家法律禁止运输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证据,因此陈某主观上具有对自身行为的违法性认识和社会危害性认识,具有犯罪故意,成立犯罪,法院的裁判理由将作为犯罪故意的认识要素的“非法”要素混淆为作为主观归责要素的违法性认识中的“违法性”,将“非法”要素作为一个违法性认识的问题加以论述,并推定被告人具有违法性认识,这种论述将违法性认识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认识相混淆,说明我国刑法中对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在犯罪论中的体系性地位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需特别注意避免上述逻辑混乱。[14]
笔者认为本案中法院的判决结论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判决释法说理与律师的辩护意见并不具有针对性格,更重要的是判决在理论阐释过程中将法定犯中的“非法”这一规范要素等同于作为主观归责要素的违法性认识中的“违法性”,将犯罪构成的规范要素与主观归责要素混淆,值得我们在司法实践中警惕。
注释:
[1]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体系中的社会危害性就是指德日阶层式的犯罪论体系中的违法性,当然,二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
[2]在我国传统的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体系中,“非法”是在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的名义下加以研究的。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故意的概念包含社会危害性认识,而根据苏俄刑法学界的通说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的法律征表。但是犯罪故意的成立只要求具有社会危害性认识不要求具有违法性认识,因此在四要件平面耦合式的犯罪构成体系中并未真正揭示法定犯中“非法”要素的体系性地位。
[3]根据陈兴良老师在《刑法知识论》中的统计,大约有50处之多。参见陈兴良:《刑法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4—第245页。
[4]规范责任论将责任建立在非难可能性的基础之上,认为对行为人进行非难,仅主观上具有故意与过失还不够,还必须具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与期待可能性等规范要素,责任是以规范评价为内容的。
[5]是一种关于行为的理论,认为行为在存在论上的本质是目的行为。正是威尔泽尔的目的行为论促使心理责任论向规范责任论的转变。
[6]行为人的认识在刑事责任上会涉及两部分事实:不需要评价的事实,如“火车”、“货币”妇女等;需要评价的事实,如“淫书”“珍禽”等。对需要评价的事实的认识,我认为应当属于违法性认识而不属于事实性认识。冯军:《刑事责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53页。
[7]同[6]。
[8]根据[德] Tilch/Arloth主编:《德国法律词典(Deutshes Rechts-Lexikon)》第三版,第三卷,C.H.贝克出版社2009年版,第4096页。构成要件一词是指法律规范中的作为法律后果之前提的要素与情节的总和,“即用于指称法律中的案件事实情况、事实问题,以区别与应当适用的法律规范”。参见[德]Creifelds/Weber编:《法律词典(Rechtsw rterbuch)》,第15版,C.H.贝克出版社1999年版,第1269页。
[9]构成要件的人权保障机能是指构成要件严格限定犯罪的客观范围,是罪刑法定原则得以实现的有效保证;个别化机能是指构成要件是刑法分则设置的客观成立条件,具有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功能;违法性推定机能是指立法者将违法行为类型化为构成要件,凡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均具有违法性,故意规制机能是指构成要件是犯罪的客观要素,凡是纳入构成要件的客观要素都是故意的认识内容。
[10]转引自陈兴良:《教义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539页。
[11][日]大谷实:《刑法讲义总论》新版2版,黎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0页。
[12]同[10],第544页。
[13]违法性认识中违法性存在前法律规范违反认识说、法律不允许的认识说、刑罚法规违反说与可罚的违法性认识说。笔者主张刑事违法性认识说。
3.幼儿园档案材料参考目录 篇三
一、保教队伍
第1条:园长个人简介、学历证书、岗位培训证书、聘书、荣誉称号、获奖记录、证书复印件;撰写、发表的经验论文、心得体会。
第2条:幼儿园所有教职工花名册、学年初报表、班级任课表、教职工聘书。
第3条:专任教师花名册及资格、学历情况统计表、专任教师的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复印件;教师学习进修情况统计表;(注:名册与证书复印件的顺序要相一致)
第4条:保健教师和保育员花名册及学历证书复印件;外出培训及园部培训学习的相关资料。(注:名册与证书复印件的顺序要相一致)
第5条:骨干教师情况一览表等
二、保教工作
第1条: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幼儿发展目标、办园宗旨等,幼儿园发展规划,幼儿园年度工作计划。
第2条: 保教活动计划(学期、月、周活动计划)与总结;班级教师保教工作相关资料(学期教育工作计划与总结,一周活动计划和一日活动安排,备课资料)。
第3条:作息时间安排表,一日活动安排表,户外游戏安排表,户外游戏活动记录、图片等。
第4条:家园工作计划和总结;家长委员会活动记录;家园活动资料(家园开放日活动、家长会、教师家访记录、家园联系记录等)。
第5条: 园本教研计划、总结。年度园本教研过程资料(如专题学习与研讨、教研活动记录)。
第6条:教科研计划与总结;各类教科研会议记录;中心教研组活动记录;课题申报表,(各课题组活动计划、总结、教学研讨及汇报展示、教学随笔、教育案例);课题研究成果资料一览表(论文集、案例集、教育随笔、心得体会、教学反思、优秀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研究过程的照片和录象、幼儿个体观察记录等);课题研究方面的教研成果展示、获奖证书等。
三、办园条件
第1条:幼儿园人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化面积、户外活动场地面积一览表,幼儿园平面图、场地分布示意图;以上内容相关的现场照片。
第2条:幼儿园房屋或楼层分配布局平面图;各专用活动室面积统计一览表。
第3条:各类场地面积统计表,场地分布平面图,各班级户外活动场地分配图。
第4条:班级基本设施设备情况登记一览表(含全园共有设备);班级钢琴、风琴、电视、幼儿园固定资产帐目统计表。
第5条:各类玩具、音像类、图片挂图类等教具数量统计表,各种玩具、图书、教具借用、使用记录。
四、安全卫生
第1条:卫生保建领导小组,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和总结;卫生和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幼儿成长档案,体检表(一年一次),身高、视力检查表(半年一次),体重统计表(半年一次),幼儿身体发展状况分析、晨检记录。
第2条:食堂管理制度;食堂工作人员健康证复印件;食堂卫生资料(卫生许可证复印件,食品索证登记与复印件、食品验收记录、食堂库房领物登记等);工作人员健康证复印件。
第3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安全工作计划与总结,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安全会议记录,安全检查记录。
4.幼儿园档案管理的体系要素参考 篇四
以下建议提供的资料目录及附件表格仅供各园参考。各园应据自身实际情况多提供有特色的个性化资料。
提供的资料均为近三年资料,尤以07至今为重,同一类型内容按先后顺序摆放。三年资料要连贯连续,包括幼儿、教职工的名字、人数,各项计划、总结等等,忌三年完全雷同,忌差距太大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神龙见首不见尾”,当然更忌前后矛盾。各指标的佐证资料前后要相一致,数据要一致,内容要衔接。全园的与教职工个人的;计划与总结;整体工作与分项工作;教职工的工作分工与相应的个人工作资料和个人业务档案等等均须相一致。
一、保教队伍 第1条:
正副园长个人简介各一份(含各种情况登记表);学历证书、岗位培训证书、聘书(或任命书、批复、村园园长由中心园发聘任书);荣誉称号、获奖记录、证书复印件;撰写、发表的经验论文、心得体会、辅导讲座材料,组织实施的课题研究资料;岗位职责(须与时俱进,并结合本园实际作改进);自身发展规划、业务与政治学习笔记;幼儿园发展规划、工作目标、教师考评细则、集体获奖情况等;指导保教工作资料(讲座、示范课资料、听课记录、对青年教师培带指教资料)。
第2条:
幼儿园所有教职工花名册(近三年,可有适当变化,但与其他资料反映情况要相一致);学年初报表;班级任课任职表、课职务分工;教职工聘书;工资发放单(一年,至少有近三个月的)、教职工养老保险资料。
第3条:
专任教师花名册及资格、学历情况统计表(近三年,可有适当变化,但与其他资料反映情况要相一致);专任教师的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复印件;教师学习进修情况统计表;教师自身发展规划(以年为单位)。(注:名册与证书复印件的顺序要相一致)
第4条:
保健教师和保育员花名册及学历、培训情况统计表(近三年,可有适当变化,但与其他资料反映情况要相一致);保健老师学历证书、培训证书、上岗证书,保育员培训证书、学历证书复印件;外出培训及园部培训学习的相关资料。(注:名册与证书复印件的顺序要相一致)
.1
.第5条:
园本教研计划、总结(含园本培训计划,有条件的可分全园性、年级组等,但须相统一);各阶段的园本教研过程资料(如专题学习与研讨、一课多研、系列培训、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等的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活动组织网络图、骨干教师情况一览表等;教研活动制度;教研工作获奖情况一览表及获奖荣誉证书(集体的、个人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与近期计划(“十一五”期间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规划、青年教师培养规划等);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考核材料(检查记录、评价表及考核情况汇总表等);所有教师个人成长档案、业务档案;教师进修情况(含学历提升变化情况)一览表。
(注:本条应包含专任教师和保健保育人员)
第6条:
教科研管理制度;教科研管理网络、人员名单等;教科研计划与总结;各类教科研会议记录;中心教研组活动记录;课题申报表(立项、批复等可县市级及以上,无也可园级);课题研究轨迹资料(各课题组活动计划、总结、教学研讨及汇报展示、教学随笔、教育案例、课题检测及评价等);课题研究成果资料一览表(论文集、案例集、教育随笔、心得体会、教学反思、优秀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研究过程的照片和录象、幼儿个体观察记录等);课题研究方面的教研成果展示、获奖证书等。
第7条:
幼儿园管理工作方案;幼儿园管理网络图;幼儿园岗位职责和各种考核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职工岗位聘任书复印件;幼儿园园风建设,服务宗旨;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材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及照片、师德教育讲座、师德教育心得体会、师德演讲材料、满意率测评材料、家长问卷、幼儿谈话记录);岗位技能练兵的材料与成果(教师、保育员业务培训、进修情况与讲座材料、继续教育培训证书的复印件、新教师过“三关”培训材料、新教师公开研讨活动、教师技能大赛等有关材料、骨干教师展示活动、保育员技能练兵活动评比资料);各类评比的综合获奖材料(共青团的、工会的、巾帼示范岗的、综合表彰的等),每学期汇总的幼儿园年度荣誉册等。
(各种制度、责任制、网络图除上墙外还要放在档案盒中)。
二、办园条件 第1条:
幼儿园人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化面积、户外活动场地面积一览表;权威部门的测量数据或信息(如土地使用证、建筑许可证);幼儿园平面图、场地分布示意图;以上内容相关的现场照片。
.2
.第2条:
幼儿园房屋或楼层分配布局平面图;各专用活动室面积统计一览表;各专用活动室活动计划(活动安排一览表);各专用活动室的活动使用记录(图片、文字资料等);正在筹建的各种配套用房、活动室等相关手续及材料。
第3条:
各类场地面积统计表,场地分布平面图,各班级户外活动场地分配图,幼儿活动图片及文字记录,各种场地的图片资料,使用记录,安全、卫生检查记录本、维修记录本。
第4条: 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分布图;阴雨天的体育活动安排表;运动器械分布示意图;各种玩具、器械统计表;各类器械数量及管理责任人一览表;各种大型玩具、体育器械的安全检查记录;幼儿活动图片。
第5条:
班级基本设施设备情况登记一览表(含全园共有设备);班级钢琴、风琴、电视、多媒体等使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及维修记录;幼儿园固定资产帐目统计表(每年递增情况);幼儿正确使用开放式玩具橱、阅读、看电视等习惯养成教育资料。
第6条:
各类玩具、音像类、图片挂图类等教具数量统计表;近期玩具、教具采购帐目册;各种玩教具保管及使用借用制度;各种玩具、图书、教具借用、使用记录;使用各种玩、教具进行活动的图片等。
第7条:
幼儿图书登记及生均达标情况统计(数量及品种);教工图书登记及达标情况统计(数量及品种);近三年图书采购、报刊订阅情况;教工报刊征订情况说明(征订目录、发票等);幼儿图书、教师图书使用及借阅记录;幼儿阅读或借阅图书时图片资料。
第8条:
近三年经费年度预算和结算表;幼儿园年度财务报表;近三年上级拨款金额统计表及自筹经费统计表;师资培训经费使用统计表;幼儿园建设经费、设施设备添臵经费使用情况一览表;幼儿园收支帐册。
三、安全卫生
.3
.第1条:
卫生保健管理网络图、卫生保健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各种卫生保健制度(上墙、存档);各类保健人员岗位职责、一日工作安排;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和总结;卫生和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幼儿成长档案,体检表(一年一次),身高、视力检查表(半年一次),体重统计表(每季度一次),幼儿身体发展状况分析、评价,晨检记录,全日观察记录,体弱、肥胖幼儿跟踪和矫正档案。
第2条:
保健室设备登记表及使用记录,常用药品配备及使用记录,玩具、毛巾等消毒清洗记录,班级生活用品登记表及使用记录,班级卫生设施设备检查维修记录。
第3条:
食堂管理制度;食堂工作人员健康证原件、复印件;伙食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月伙食账目公示记录、营养核算标准改进措施;膳食营养资料(食谱、食物用量记录表,食堂记录表、食物营养统计表,食堂库房出入账目);食堂卫生资料(卫生许可证复印件,食品索证登记与复印件、食品留样记录,食品验收记录、食堂库房领物登记等);工作人员健康证原件及复印件。
第4条:
各种安全工作制度,安全工作网络图、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安全责任人名单与安全责任状,安全工作计划与总结,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安全管理活动记录,安全会议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含各种玩具、各种设施),各种安全教育工作资料,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登记。
第5条:
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安全检查记录,各种玩具的清洗、消毒记录,环境消毒记录。
第6条:
安全教育计划、总结,安全教育活动的图片、文字资料,安全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及有关安全教育随笔等等。
四、保教水平第1条:
保教活动计划(学期、月、周活动计划)与总结;班级教师保教工作相关资料(学期教育工作计划与总结,一周活动计划和一日活动安排,备课资料);本园业务检查记录;计划实施情况记录,教育教学总结,反思;各种活动图片、游戏图片等。
.4
.第2条:
作息时间安排表,一日活动安排表,户外游戏安排表,户外游戏活动记录、图片等。
第3条:
幼儿园、家庭、社区互动的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家长委员会活动记录;家园活动资料(家园开放日活动、家长问卷、家长会、家长活动签到本、教师家访记录、家园联系记录等),利用社区资源活动记录,家长反馈意见,家园互动资料。
第4条:
班级活动计划,区域活动安排,日常观察记录(见保健保育工作实用手册),幼儿素质训练及比赛等活动记录;幼儿个体档案,体育活动图片与资料。
第5条:
教学计划、教学活动设计,教师观察记录,幼儿成长档案,有关论文,幼儿作品等。幼儿园教研督导评价情况(专家评价、家长评价或信息反馈资料等)
第6条: 教师观察记录,幼儿个案跟踪资料,习惯养成教育的资料(幼儿园一日活动调研记录及反思总结,日常常规检查、比赛、评比等记录,有关进餐、睡眠、入厕、盥洗等方面记录的资料)
第7条:
日常活动或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特殊幼儿的矫正记录。
五、管理绩效
第1条: 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幼儿发展目标、办园宗旨等,幼儿园发展规划,各类计划、总结;过程管理资料(含日常教育的过程管理、体现特色的各类评比、检查记录等),能反映办园特色的相关资料(体现特色建设的展示活动、汇报活动、研究成果及社会评价);幼儿园集体荣誉一览表
第2条:
教学计划,班级设臵,幼儿花名册,幼儿园班级人数统计一览表,教师配备情况等,幼儿园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内容(含各年龄班上下二个学期),优秀教育教
.5
.学活动的资料。
第3条:
卫生保健相关制度,安全工作相关制度,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事故记录、报告、处理资料,安全工作检查情况记录。(制度上墙、存档)
第4条:
《幼儿发展水平测试系统》及实施方案,幼儿个体发展档案,幼儿发展水平测试记录及对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第5条: 教科研计划、制度、规划,教研组成员名单,园本课题研究资料,教科研计划的实施过程资料及总结,课题相关论文,经费保障佐证。
第6条:
家长工作制度,家园联系制度等相关家长工作制度,亲子活动、家园互动、社区互动等相关互动资料。(制度上墙、存档)
第7条:
幼儿园收支情况资料,经费报表,财务报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各种采购票据,固定资产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收费许可证等。
5.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篇五
一、职位分析
按照组织架构,幼儿园的某些职位缺失,所以必然导致一人多岗的现象。幼儿园现在的规模,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合理的,所以如果单纯依照岗位职责的话,必然还要增加相应的岗位人员。比如仓库管理员、厨工还要兼顾门卫的职责。
二、人力资源规划
1.人力资源规划需要幼儿园上下通力合作,各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各部门缺少哪类人员,需要做出怎样的调整,部门管理人员要把握好,并及时跟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沟通。
2.计划、预测幼教下一个周期的发展规模,根据几所分园制定的招生计划,甚至是否再增加分园的数量,做好人员的招聘工作。
3.做好员工的档案管理工作,方便对员工的发展动态的关注。除了基本资料,还要特别注意补充资料方面,包括专业、个人爱好和特长、工作职务纪要、职业发展规划等,对这些的了解有助于把握员工的心理及需求层次。有助于制定培训计划和福利制度。
三、招聘录用
要按照幼儿园的组织架构和各部门的需要来招聘人才。适当的流动率是有助于幼儿园的发展的,新进的员工能够为幼儿园注入新鲜的血液,或者弥补其它老师所缺少的技能,有助于幼儿园更快更好的发展。
1.内部招聘
任何职位都不是终身的,而是流动的,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发展意向,适当做出调整,给予员工广阔的发展空间,几所分园的老师可以竞选级长、园务主任等。
2.外部招聘
以现场招聘会为主,兼顾网络、报刊、推荐等。其中现场招聘主要考虑:人才市场、还可以在6、7月份考虑各院校举办的应届生招聘会等;网络招聘主要以本地招聘网、人才网、等。因为不同群体接收信息的方式有所区别,所以应当对不同人员采取适当的招聘方式,比如教师和管理人员可通过网络形式,后勤人员可通过中介、广播、报纸等形式招聘。
四、培训开发
应不断强化对员工的培养意识,也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因为有些员工对某些培训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或者觉得没什么用,因些会不想参加培训。所以要加强对员工培养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的研究,逐步形成本园所对员工的培养系统。对
1.内部培训。从幼儿园中选出骨干老师对新进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最好分园的新老师能集中培训,这样不仅能使新老师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对幼儿园的了解,而不是仅局限于自己所工作的园所。培训老师也可以从三所分园中挑选出来,比如可以选礼仪方面好的老师对她们进行礼仪培训,在教学或常规方面比较好的老师对他们进行这一方面的培
训等等。对在职员工进行在职培训,不断提高她们的技能。
2.外部培训。聘请外部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例如培训,不仅有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对老师的教学也有很大帮助。
注意问题:
1.培训不能形式化,要做到有培训、有考核、有提高。外派培训人员归来后必须进行培训总结和内容传达,并将有关资料交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应注意培训后的考评组织和工作绩效观察。其结果将作为员工绩效考核、升迁和调薪、解聘的依据之一。
2.培训时间要避免和工作发生冲突,要考虑重点培训与普遍提高的关系,尽可能避免某一部门某一个人反复参加培训,而其他部门却无机会参加培训的现象,综合考虑,以幼儿园利益和需要为标准,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五、绩效考核
完善考核制度。为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可与教师一起商讨,充分征求教师的意见,采纳合理化的建议,共同设置明确的行为守则及业绩回报制度,并保证绩效考核结果与薪资挂钩。还应当及时进行有效的考评结果反馈,开展与教师的绩效面谈。绩效面谈为挖掘其潜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上下级之间面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态度和感受,从而加深了双方的沟通和了解。
每个项目需要有对应的负责人,基本都是其直接主管,绩效是对项目完成情况、责任人负责情况的体现。项目考核可在绩效附加分体现,采用每季度一次的形式。
后勤人员可采用季度考核,按考核成绩给予绩效工资。
分园考核采用不定期考核形式。
六、薪酬管理
要不断完善员工薪资结构,实行科学公平的薪酬制度。薪酬体系和管理制度,应以能激励员工、留住人才为支点。
园所可以借鉴企业薪酬管理机制,结合园所发展状况,将基薪、奖金、津贴、保险福利等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技能工资结合市场平均工资,实行科学的薪酬管理策略。其中,幼儿园应该特别加强教师的社会保险福利管理。在激励方面,比如设立创新奖,鼓励教师对教学教育方法等进行创新,大胆地提出想法;突出贡献奖,在哪些方面有特殊技能,特别才艺的,鼓励其积极表现和发展。各部门负责人同样肩负本部门员工的激励责任。日常工作中,对员工的关心和精神激励也需各主管以上管理人员配合共同做好。
6.幼儿园档案管理的体系要素参考 篇六
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划分为五个层次,即园长责任、主管副园长责任、安全专干责任,处室部门责任、岗位责任五个责任层次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黄远忠
副组长:刘洋
张沿
成员:刘莉
叶会清
胡灿
周艳
阮红艳
王彩云
二、明确职责
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划分为五个层次,即园长责任、主管副园长责任、安全专干责任,处室部门责任、岗位责任五个责任层次。按照以上五个责任层次分别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安全管理职责。
(一)园长责任:
园长为本园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领导幼儿园各项安全工作。主要安全职责:
1、贯彻、执行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文件精神;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明确职责,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3、建立对教职员工、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的制度;
4、组织制定本园安全工作制度,逐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5、构建完善的人防、物防、技防、责任追究等安全防范体系;
6、对在园内外组织的大型活动要组织相关人员对交通路线、活动场所的安全状况进行考察,并进行风险分析,严格审批安全预案;
7、加强幼儿园安全文化建设,开展安全文化宣传活动;
8、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开展安全课程教育,确保四落实;
9、建立安全经费保障机制;
10、组织安全工作责任倒查,建立并落实责任认定、倒查、奖惩制度。
(二)副园长责任:
1、认真贯彻执行幼儿园关于安全工作的决议;
2、组织所分管处室部门、教职员工认真执行幼儿园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
3、对所分管处室部门、教职员工进行安全责任教育,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4、对所分管处室部门、教职员工岗位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督促整改;
5、带领所分管处室部门教职员工参与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6、督促落实主管的大型活动、外出活动安全预案。
(三)、安全干部责任:
1、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安全工作的决议;
2、为幼儿园关于安全工作会议决策提出建议,提供依据;
3、监督、检查执行层层落实幼儿园安全工作决议的情况;
4、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档案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技防建设等)
5、配合相关部门对教职员工、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6、定期对全园进行安全检查,督促整改、落实措施;
7、对园治安秩序进行管理;
8、审核大型活动、外出活动安全预案;
9、建立学校安全管理机制,执行安全责任倒查制;
10、做好安全工作计划和总结,严格考评,向学校建议奖惩事宜。
(四)部门责任:
1、保教处安全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幼儿园关于安全工作的决议;
(2)对主班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培训、法律法规教育、对班级进行安全管理;
(3)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应急演练和法律法规教育;
(4)督促部门教职员工认真执行学校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5)对住宿幼儿加强教育和管理;
(6)对“问题幼儿”进行教育和管理;
(7)防范“社会问题”对幼儿思想的负面影响;
(8)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防止欺辱、歧视幼儿事件的发生;
(9)认真做好晨检工作,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10)认真制定主管(承办)的大型活动、外出活动的安全预案。
2、总务处安全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关于安全工作的决议;
(2)对园舍建筑及各类设备、设施进行安全管理;
(3)对财务、财产进行安全管理;
(4)对部门进行安全管理;
(5)对园内的施工进行安全监管;
(6)做好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的检查监督工作;
(7)对部门职员、工人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和安全管理;
(8)保证安全经费,储备应急物资,组织应急抢险队伍;
(9)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四)岗位责任:
岗位责任又叫直接责任,是指具体工作岗位教职员工的安全责任,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最基本责任单位,是安全管理工作最终着眼点。岗位责任制定完善之后,学校内部应没有“无安全责任的在职人员”。同时,岗位责任制的完善,标志着“一岗双责制”的建立。
岗位安全职责:
1、年级组长安全职责
(1)对本年龄段的安全管理负责;
(2)认真落实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防止发生可防性案件;
(3)协助学校经常开展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知识教育,解决幼儿关心的安全热点、难点问题,保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4)负责组织本年龄段师幼检查本年龄段各班在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妥善地处理好该年龄段出现的矛盾,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对一些比较普遍的或较为严重的问题应及时向幼儿园汇报;
(5)对违反幼儿园规章制度的幼儿应及时地予以批评教育;
(6)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各种集体活动各年龄主班应到现场参与组织;
(7)组织幼儿集体外出活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预案,并在上级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外出活动必须严密组织,落实安全措施,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8)经常检查本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9)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幼儿疏散演习;
(10)一旦发生事故,各班主班要在第一时间到场,及时地做好处置工作,并及时向幼儿园领导汇报、同时通知家长。
2、主班教师安全职责
(1)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落实三方责任;(幼儿、班级教育、教室设施)
(2)履行幼儿在园的监管职责,做好家园交接工作;
(3)对教室内配置使用的教学设备、设施、教具等公共设施的 安全使用状况负责;
(4)掌握幼儿的思想、行为动态,防止不良行为发生;
(5)负责课间活动、午休时间秩序管理;
(6)做好幼儿集中上、下楼和集中活动时的安全管理;
(7)制定落实班级安全责任制;
(8)遇突发事件时,负责组织本班学生紧急避险和对学生进行 及时救助;
(9)防止发生治安案件、火灾事故。
3、任课教师安全职责
任课教师在上课期间履行班主任安全职责。
4、门卫、保安安全职责
(1)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治安保卫常识,落实学校及保安公司的各项安全规定,积极维护校内秩序,做好保卫工 作;
(2)实行严格的来客登记制度;
(3)认真履行幼儿非正常离校制度,对非正常出入校门的学生,要验收主班老师的批条,并记录存档;
(4)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得擅自离岗,做到按时交接班,不得私自带他人在园内留宿;
(5)巡逻人员做好全天24小时校园巡视工作,做好详细的巡查记录。使用技防设施的按时设防撤防。防止治安案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
(6)对校内异常动态和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7)维护好门前的治安秩序。注意校门口治安状况,有问题立即汇报;
(8)做好防盗、防火工作。如遇突发事件及时拨打(110、119),并及时向值班领导报告。
5、食堂管理员安全职责
(1)按照《食品卫生法》和《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工作细则》的规定,严格执行食品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针对各重点环节落实相应的措施,规范操作者行为,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2)负责传达上级及幼儿园文件指示精神;
(3)认真落实食品进购索证登记制度、食品加工制度、食品留样制度,建立预防食物中毒责任人制度,防止食物中毒;
(4)负责食堂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5)负责做好食堂防火、防盗、防毒工作;
(6)加强对炊事人员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7)凡是用火等重要部位,要制定用火及定期清理制度、明确责任,明确责任人,配备灭火器,做好防火预案并定期演练;
7.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论文参考 篇七
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
尽管由于石油危机和自身的“先天缺陷”—“特里芬难题”(Triffindilemma),构建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71年终结,取而代之的是“牙买加协定”确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浮动汇率体系。然而,依仗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尽管美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的义务,秩序与纪律失去,而理念和原则存续,美元的霸主地位得以保留。目前美元仍是主要的国际计价单位以及支付和储备手段。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这两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仍在运行。这一缺乏硬约束的“美元本位”制度为日后的金融自由化、金融投机和商品投机埋下了隐患。
(一)美元对外过度供给导致流动性泛滥
据统计,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从1982年的55亿美元一直飙升至的8100多亿美元,25年间美国对外提供的美元增加了147倍。由此导致了境外美元资产的迅速膨胀,世界官方外汇储备中美元储备已经从1981年的700亿美元扩张到20底的3.33万亿美元,膨胀了46.6倍。与此同时,国际债券和票据余额从1981年的2312.8亿美元增加到年的216354.5亿美元,增长了92.5倍,而此间国际贸易总额不过增加了6.9倍。
世界各国通过与美国的贸易顺差形成外汇储备和美元资金,再用外汇储备和美元资金购买美国国债、企业债、股票及衍生品等,以美元资金进入美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资本市场以及衍生金融产品市场。这样,美国通过累积的庞大财政和贸易双“赤字”,借助以美元为主体的国际货币体系,以多发的巨额美元为流通手段形成大量的金融资产,使金融市场风险不断积聚。美国则以投资等形式拥有各国的资产,各国也成为美元帝国的支持者,进而形成了一个虚假的、恶性循环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金融监管模式与资本流动规模及衍生品交易不匹配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全球GDP年均增长3.5%,国际贸易年均增长7%,而国际资本流动年均增长却高达14%。全球外汇交易总额从的415万亿美元上升到20的886.2万亿美元,9年扩张了1.13倍。
衍生金融产品是虚拟经济最典型的代表,其恶性膨胀与人类真实财富没有任何关系,却极大地增加了实体经济体系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根据风险递增定理,经济体系越复杂,系统性风险越高;单个人或单个机构(包括政府的财政部和中央银行)所承受的系统风险越大。经济体系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通过对冲基金大量杠杆投机活动而生成风险的“蝴蝶效应”,进而导致整个体系的崩溃。美国资本市场中的垃圾债券(junkbond)、资产抵押债券(ABS)、按揭抵押债券(MBS)、信用违约掉期(CDS)将整个世界金融市场暴露在前所未有和无法估量的系统性风险之下。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美国的GDP为13.5万亿美元,当年未平仓的衍生产品合约总市值约为518万亿美元,约为GDP的40倍。20上半年该比值达到50倍左右,衍生品合约总市值超过600万亿美元。全世界对冲基金资产总额在19底不过3500亿美元,年底资产总额已升至1.8万亿美元,数量从3000只升至17000只,9年增长率为500%。
与此同时,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缺乏有力的监督制度,混业经营使金融机构可以很容易地逃避美联储的监管。金融衍生产品被各国视为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对其监管较为宽松,出现了巨大的监管空白。金融机构的兼并、整合导致风险逐步向大型金融机构高度集中,以美国为主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了主导权。各国大型金融机构也逐步进入美国金融市场,形成金融泡沫资产的持有者。而各国各自为政的监管模式,难以实现对全球资本流动的有效监管。此外,为维护本国企业的竞争力,还竞相放松对企业的监管,监管的缺失助推了金融泡沫的肆意滋长。
(三)单极货币体系支撑美国国内过度举债消费
美元本位使得美国可以通过无节制地印钞进行对外支付,满足国内消费,而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与之相对应,其他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推动经济的同时,换取了大量以美国国家信用为支撑的美元,随后又将这些资金用于购买美国金融资产。大量美元的流入也使其利率下调,降低了弥补财政赤字的成本。
长期以来,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过度举债消费给美国带来了经济繁荣,但这种繁荣不具备坚实的基础。基于美国国内储蓄率从1984年的10.08%降至1995年的4.6%,再到至2007年的1.8%、-0.4%、
-1%和-1.7%,其繁荣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债务泡沫。2007年美国居民、企业和政府未清偿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高达229.74%,其中居民负债比重为100.30%。因而当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巨额债务便浮出水面,并最终酿成一场偿付能力危机。
总之,美国借助“信用”本位无约束地向世界倾销其货币,但其偿还却因为汇率的“浮动”而得不到保障。在利用货币特权向其他国家征收铸币税的同时,又借助金融创新将风险扩散到全球,使全球为其危机买单。而美国具有否决权的IMF作为国际金融机构,不可能通过任何不利于美国的决议,对其不具备监督和约束能力。发端于美国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正是上述弊端的集中体现。
(四)国际经济失衡
随着战后欧洲、日本的复兴以及进入21世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尤其以中国、印度、俄罗斯与巴西即俗称“金砖四国”的崛起,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美国经济的超群地位和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与美元的垄断霸权地位之间形成了矛盾,并且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不断加剧激化。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而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如果具备了完善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则完全可以避免国际经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大国操纵,因而,国际经济失衡被进一步扭曲和放大,金融危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孕育。
金融危机下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与重建
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溯源,让人们意识到改革和重建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已势在必行。正如1929年大萧条后美国出现罗斯福新政,二战后产生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次大的全球性危机之后一定会建立一系列的新规则。此次危机过后是像欧盟主张的将现有国际货币体系推倒重来,亦或新兴经济体倡导的实施全面改革,最终结果取决于各方经济利益与政治力量的博弈。然而,建立一个可信透明的、能够适应21世纪全球化发展要求的国际金融体系成为各方共识。但由于各方在应对金融危机及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问题上利益分歧明显,因此,改革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过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相对较易实现变革的国际经济机构成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矛头所指。
(一)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以完善国际监管体系
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暴露出来最明显的弱势就是发展超前,监管滞后。因此,监管体系改革是最迫切任务。遵循的原则应是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维持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强化对所有金融从业机构的监督、规范和问责。任何新的金融机构监管体系均应建立在运作良好的国家以及区域机构的网络之上,并且应从全球视野进行抗周期性的国际监管,以便在繁荣时期防止金融杠杆过度使用,同时防止资产泡沫助长信贷扩张。
1.设立美元发行的国际制衡机制。美元自由发行的恶果表明必须对各国货币尤其是国际货币的发行进行规模限制,应以经济规模和黄金储备为标准适度发行,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货币供应量的巨幅波动,避免国际货币体系失衡所导致的各种弊端,减少其对经济金融的震荡与危害。
2.制定统一的国际金融监管标准。制定统一的风险监测和评估控制体系,减少金融产品投机套利的机会。共同关注和追踪跨国金融活动和资金流动,着重对离岸金融、对冲基金、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等跨境短期资本流动的统计与监测。设立一个更有效的会计准则以评估公司资产,建立金融预警机制“甄别”类似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证券等危险投资品,强化对金融创新风险的监管。
3.开展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由于金融衍生品的复杂性,必须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强化监管。因此,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国际金融组织之间应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以杜绝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真空。同时,应超越现有的BASEL协议和IMF,形成多边和双边的监管协调机制。
4.设立国际监管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投资者群体的国际化,需要一个国际机构协调国家层面利益,实施对全球金融体系的监管,以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有学者倡议成立国际监管者学会,集中全球金融监管专业人士,共同扫描全球性金融巨头的资金交易行为,及时发现高风险金融活动。
(二)对国际金融机构进行改革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扮演了国际协调者的角色,尽管采取的措施引起了许多方面(包括危机国政府和民众)的抵触和反对,但仍然从政策建议、救援资金、国家间协调、预防对策等诸多方面对危机国提供了帮助。然而,在此次危机中它们几乎完全没有应对准备与应对措施,并且在整个危机中无所作为。这表明根据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经验建立的这些国际组织,已不适应21世纪的新形势,无法作出更合理的反应,必须进行彻底改革,以充当维护稳定的“守卫者”。
1.确立真正的全球性储备货币。可考虑将全球性储备货币建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s)上,这样能克服建立在国家货币上的国际储备系统内在的不公平和不稳定。美元信心的周期性、独立于其全球影响而采用的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及将其施加给世界其他国家所造成的周期性冲击,均影响了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2.提高国际金融机构的公开性和重要性。争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协调和决策机制更加公平、透明和高效,以使其具备更强的监管能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公开所有计划资料,公开进行讨论并接受批评性检查;执行委员会应监督成员的工作。世行行长的选举和任命也应更加透明、公开,决策过程中应更广泛地征求意见。
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而不是G7或任何其他国家,置于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中心位置,进一步提高基金组织的地位和权力,使之成为一个以灵活方式提供流动性的中央银行,充当全球金融体系的最后贷款人。其目标应是实现国家、地区和全球三个层次的协调。除了发挥监督作用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着力消除或迅速矫正由发达的或者新兴市场暂时故障引起的混乱,并防止传染的蔓延。世界银行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健全衍生品市场,制定对风险管理的全球标准。
3.重新确立国际金融机构决策的基本原则。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人事安排和股份比例上应进行调整,增加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在IMF中,美国的分量与其承担的义务及能力存在严重偏差,它占有的16.77%的投票权份额与众多规则中要求取得85%以上认可的规定实际上形成一票否决权,妨碍了更加公平、有效机制的建立。因此,改革IMF投票机制,提高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投票权,修改IMF的决策规则及管理体制,增加新兴市场国家的参与和管理等应是国际金融体系重建的方向。根据IMF有关决议,2006年中国在IMF认缴份额比例已由原来的2.98%上升至3.72%。世界银行也正考虑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中的股份比例提高至44%。
除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外,还应强化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委员会及国际清算银行等组织。尽管这些组织在相关领域的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它们对各国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且彼此间的协调也存在问题,依然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间。
(三)构建多元制衡的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融危机证明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单极国际货币体系的危害。因此,构造多元、有约束力、相互制衡的货币体系是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重中之重。由于美元拥有欧元及其他货币无法比拟的广阔而深厚的金融市场,因此,尽管目前美元一路下跌,但全世界仍愿意持有美元。基于此,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应由其币值稳定、宏观经济稳定、市场稳定程度来决定。可考虑在现有美元的基础上加入更多国家、地区的货币,如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等,各国货币充分竞争,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与重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作为巨大的系统性风险,使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和影响,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从短期看,出口下降使中国实体经济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从长期看,中国仍面临着绝好的发展机遇。
(一)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新规则制订
改革开放时,国际规则大都已经成形,中国只能适应国际规则,与“国际惯例”接轨。这在中国经济的早期发展阶段,有其客观性。但是,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越来越多地受制于现存的国际规则。而金融危机将导致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重新洗牌,国际经济规则的重新制订。因此,中国可以审时度势,主动参与,适时客观地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进而改变现存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金融规则,为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
(二)加速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中国应加强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与东南亚国家的金融货币合作,强化人民币的“周边结算功能”,扩大人民币的流通范围及国际影响,以迅速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双边可以自由选择结算方式提供更多便利。此外,应结合周边国家的储备需求,畅通人民币资金的回流渠道。在此基础上,发展人民币基金,扩展人民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人民币可兑换进程,最终形成以美元、欧元、人民币为基轴的、相互制衡的全球金融稳定三极。
(三)完善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路径
1.增加人才储备。中国充足的外汇储备和国内稳定的金融环境为中国金融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然而人才储备不足却成为中国金融业海外拓展的制约瓶颈。金融危机引发的华尔街裁员风潮为中资金融机构在全球招揽业界精英,增加人才储备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2.积极应对危机。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大金融体系积极采取抵御措施。
银行业加强了信用风险防范。根据已披露的数据,截至年9月末,中国工商银行持有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支持债券面值合计12.07亿美元,持有“两房”相关债券面值合计16.76亿美元等。为降低投资风险,中国工商银行已为包括上述债券在内的债券投资累计提取拨备13.9亿美元,拨备覆盖率超过100%。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也采取了相应的减持拨备等举措。
证券业实施了增加上市公司回购和控股股东增持的灵活性,完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相关规定,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推出可交换公司债券等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的基础制度建设。
美国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巨额财务危机暴露后,中国保监会随即紧急展开全行业“地毯式”摸底,包括摸清保险公司境外投资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摸清中外资公司的外方股东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的情况,评估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等;启动应急工作机制,加强外国保险机构在华子公司资金跨境流动情况监测,切实防范风险跨境传递。
8.幼儿园红歌会活动方案的参考 篇八
一、活动时间
20xx年9月29日(暂定)
二、参赛对象
王曲中心幼儿全体学生
三、比赛地点
学校北院(暂定)
四、比赛要求
1、人数要求:此次合唱比赛要求学生全员参与;
2、曲目要求:每支参赛队必须演唱两首曲目,曲目自选。要求作品内容要健康向上,贴近学生生活,且合唱曲目的风格和难度要符合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3、鼓励演唱形式的创新。
五、评比标准
1、符合本次合唱比赛活动的选曲要求,正确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情绪饱满、表现力强,富有朝气。
2、音准好、节奏感强,吐字清楚、声音和谐统一。
3、歌曲处理得当,艺术表现力强,表现形式有创新。
4、服装整齐大方,体现师生风采,精神风貌好。
5、队员讲文明、懂礼貌,班级管理水平及纪律表现较好。
六、评奖办法
本次合唱比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优秀组织奖4名,并颁发奖状。同时,设优秀指导教师奖5名,并颁发证书及奖品等。
七、报名时间及办法
9.幼儿园档案管理的体系要素参考 篇九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论幼儿教师个性特点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亲子沟通和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
9、试论游戏活动和集体生活对学龄前儿童成长有何影响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设计理论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中应激创伤的心理援助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与心理发展的关联度研究
19、幼儿园生活老师对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与行动协调性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心理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
23、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幼儿园双语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
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幼儿教师性别组成的调查及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28、现阶段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及对策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心理机制研究
3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
31、幼儿园对家庭心理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2、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3、几例隔代教养幼儿心理特点的个案研究分析
34、浅谈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影响
35、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研究
10.幼儿园招生方案参考 篇十
一、园况分析:认真列出本园的优势与不足,确定工作目标。
二、预计招生人数,人人心中有目标
三、招生措施:
内容一:联合小区做活动
(一)利用周六、日可以到幼儿园周边小区设置招生咨询点,进行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解答问题,并登记留下咨询家长的资料,以便日后联系。在小区张贴海报以便达到长期的宣传效果。
1. 与小区物业进行联系,商议咨询点的设置。
2. 商议如何在小区的宣传栏里张贴幼儿园的海报。
3. 横幅的悬挂。
4. 准备接待家长,及咨询者。
资料准备:家长手册、宣传海报、咨询登记表、横幅
(二)结合节日联合小区做活动,如元旦、圣节等节日。
活动的基本形式:亲子运动会、亲子手工制作等活动
具体措施:
1. 了解周边小区的分布图,锁定目标小区。
2. 和小区的物业进行联系确定活动内容。
3. 提前向家长发放通知使其了解活动的大致内容。
4. 组织活动并进行宣传、发放材料及信息收集。
内容二:到超市、商场投放宣传资料
根据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分析入园的适宜人群,所以在投放点的选择上要选择稍大的超市和商场。
根据本园的现状,应从就近的超市或者商场开始宣传,逐步延伸到各班车线路周边。具体措施:
1. 锁定目标超市及商场,电话联系可否放置宣传材料。
2. 到超市、商场与负责人或服务台进行沟通,商量合适方案及放置、发放办法。
3. 负责人跟踪发放情况。
内容三:教师与家长之间手递手的发放宣传材料
为了保证幼儿园资料发放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我们可以进行和家长手递手的发放,以便能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具体措施:
1. 选择发放地点,可以选择商场或者超市门口等人流较大的地方。
2. 培训教师,统一招生口径。
3. 发放宣传资料并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特色。
4. 留下家长资料及电话,以便日后取得联系。
5. 统计整理家长资料。
内容四:组织进行亲子活动
根据季节的不同组织不同的亲子活动。如春秋季可以组织幼儿和家长的运动会,也可以在周六日开设亲子班。
具体措施:
1. 在海报的宣传上除了日托班的宣传再加上亲子班的内容。
2. 做出亲子班的教学计划以及每次活动的流程步骤。
3. 利用周六日请1岁—1.5岁的孩子和家长一起来园参加活动。
4. 长期举办并记录下家长的资料,为幼儿的入园打下基础(锁定鱼苗)。
内容五:网络宣传
网络是幼儿园的又一窗口,合理利用网络宣传也可为幼儿园增加效益。
1. 网站的完善。
2. 和其他网站进行链接。
3. 也可以选择网络广告。
4. 了解网络广告的价格供我们参考。
内容六:利用节假日进行幼儿的演出和外出活动
利用儿童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一些节日进行演出活动,并进行幼儿园的宣传活动。我们可以选择春天,秋天等合适的季节,选择一日带幼儿外出,进行踏青、采摘等活动。
1. 在各大节日进行演出,可以联合社区等做活动。
2. 春季可带幼儿进行踏青或者远足等活动。
3. 秋季可以带幼儿进行采摘等活动。
11.幼儿园档案管理的体系要素参考 篇十一
妇幼卫生服务体系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既有面向群体、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共性,又有依托于临床、与临床结合,区别于其他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个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妇幼保健机构公益性质,明确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
一方面,妇幼保健机构若简单地仿照疾病控制中心等单位的运作模式,就趋行政化,成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执行机构,失去了它本身作为技术指导专业机构的特性,就谈不上学科建设与妇幼保健领域技水平的提升,更谈不上适宜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另一方面,妇幼保健机构若简单地变成医院,以医院的现有运行模式与考核标准来建设,又背离了公共卫生的体系的要求,失去了面向群体、以保健为中心的本质。如果过分强调临床的重要性,客观上就将失去妇幼保健机构的网络组织协调功能和辐射作用,从而最终背离妇幼保健机构应有的定位与作用。
因此,妇幼保健机构只能根据妇幼卫生服务的客观需求来构建服务体系,既建立妇幼保健的服务网络,又发挥临床的技术指导作用,达到群体享有保健的需求,实现的政府管理目标。为此,建立与完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要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实施“三重三移”战略,即“卫生资源重心下移,卫生工作重点前移,卫生投入重金红移”。
笔者在妇幼卫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中,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初步体会。
一、临床部的学科建设是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技术支撑
(一)科室设置。卫生部关于《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中指出:妇幼保健机构应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设置内部科室。临床科室包括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计划生育科等,以及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医技科室。保健科室包括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生殖健康科、健康教育科、信息管理科等。原则上应与其所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责和基本医疗服务相适应。例如改变产科传统的“接生”意义与功能,围绕优生优育、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及出生缺陷发生率的目标,在内涵深度和学科发展上下功夫,注重产科临床与保健适宜技术的交融应用。从孕期保健、产前诊断、产时保健到产后母子综合保健的一系列服务项目作为产科的技术支撑。如江北区妇幼保健院改变妇科传统的单一诊治功能与手术方法,组建了特色学科——“宫颈疾病诊疗中心”。
(二)学科建设。作为贯彻落实政府“一法两纲”重任的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院必须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而向基层,面向群体,预防为主”的母婴保健工作方针,以降低两个死亡率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主要目标,探索妇婴保健新模式,更新保健理念,发妇婴保健需求为出发点,在保证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基础上努力满足多层次、多顽强化的妇幼保健需求。临床与 保健结合、医疗科研教学整体发展,抓重点学科,发展特色学科,以“错位发展,以高取胜”为发展途径。例如山西省针对出生缺陷高发开展的“削峰工程”,广西部分地区针对婚检困境创新工作模式,实行婚前保健宣传、咨询、婚前医学检查、婚姻登记一体化服务,善于运用重大项目带动策略,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
(三)临床医师的保健理念与保健医师的临床经验的交融互补。卫生部关于《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加强妇幼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妇幼卫生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对其人才需求有特殊性,既要有临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有群体保健的流行病学基础、人际交流沟通技能和组织管理协调能力等。临床医师进行保健意识和保健理念的培育以及对保健医师的临床经验的培训,使保健人员下基层能发现问题指导业务,能参与制订各项业务规范;使临床人员能探索疾病的原因及防治新手段,在保健管理的质控中发挥作用,从而使保健与临床结合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实处。例如建立保健与临床结合的多种“通道”、母婴健康促进中心、产科质量管理中心、“朋友结对式”一条龙服务、套餐式服务。
(四)保健院管理考核指标。妇幼保健机构既有履行政府职能和提供医疗服务质量的“刚性”指标、又要有反映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能力以及医院特色等方面的“柔性”(指导性、选择性)指标。医院内部也需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以强化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学习意识。列如设计一套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包括共性指标、个性指标、附加指标在内的一套多层次、立体的指标体系。
二、保健部的构架网络是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组织支撑
(一)完善组织构架,加强网格化管理。一是建立产科质量管理中心,中心设立“专家委员会”和办公室;二是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保健部的科室设置包括质量管理科、信息管理科和健康教育与培训。工作要落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卫生院,由此构造网底,实现管理纵向到底。同时,积极与社会相关部门联系,如妇联、计划生育系统、优生优育协会、医学会、社科院、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建立合作平台,实现管理横向到边。
(二)健全工作规范、加强对面上各接产点的管理。妇幼卫生服务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的建立是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的关键。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系列产科技术服务与管理规范,同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质量控制,加强对接产机构的管理。
(三)重视死亡评审,加强对面上各接产点的业务指导。孕产妇与围产儿死亡评审是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的重要工作,妇幼保健机构需要深入细致做好各项相关工作,重视对死亡安全的分析与信息利用。一方面通过产科主任研讨会,另一方面建立死亡安全信息库,把“可以避免”及“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死亡安全基本信息及专家分析评审意见等进行汇总。
(四)关注社会需求,加强对社区的健康管理。提供妇幼卫生服务的专业机构,需要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并通过建立适宜的服务模式与社会需求互动以提高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更新保健理念与知识。同时,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的适宜技术普及培训,提高其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转诊)高危人群或重点疾病的能力,做好居民健康维护。
(五)重视评价体系,加强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质控。包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工作质量评估和妇女儿童基本医疗服务评估。“刚性”指标和“柔性”(指导性、选择性)指标。例如,将孕产妇系统管理(尤其是外来孕产妇管理)、危重孕产妇抢救、孕产妇死亡及其评审、贫困妇女的疾病普查(政府实事项目)等作为“刚性”指标;而对其科研工作、健康教育、信息管理、专业培训等方面作为指导性指标,其他体现各妇幼保健机构工作特色的方面则列为选择性指标。在评价指标的设立方面,需要注意过程指标与结果(效果)指标的结合。
三、政府的支持与多学科的参与是完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根本保证
(一)政府资金的投入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带有临床部的妇幼保健机构,一半是医院性质,政府不作公共卫生事业资金投入;另一半是保健性质,属公共卫生范畴,但目前政府的资金投入又不足,难以保障提供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因此,在许多地方,都形成了以临床“养”保健的状况,导致妇幼保健机构出现“重临床、轻保健”的倾向。
(二)整合多学科与社会团体参与问题。妇幼卫生作为弥合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裂痕的特殊新兴学科,其建设与发展需要多学科的支持,尤其是需要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卫生经济、卫生管理、卫生政策、心理、营养、妇产科、围产医学、医学遗传等多方面专家的指导,也需要与医学会、妇联、计划生育系统等多方面的合作。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底的功能问题。充分发挥三级保健网络的作用,整合妇幼卫生资源。作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网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成为妇幼卫生服务的前沿基地,应进一步加强其软件建设,充分挖掘、提升其潜在功能。妇幼保健是妇幼卫生服务的关键内容,应该成为“前移下移”的基础。因此,要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孕产妇保健工作中的职责,其主要任务应是孕中期与产后保健服务,并及早发现孕产期疾病。同时,还要建立社区妇幼健康管理适宜技术规范,包括保健服务内容、方式和要求,高危孕产妇的社区识别方法和转诊指征,标准化的社区孕产妇健康档案等,以更好地满足孕产妇生理、心理和社会综合保健需求。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与能力,切实加强网底建设。
【幼儿园档案管理的体系要素参考】推荐阅读:
幼儿园中班家长的工作计划参考06-11
幼儿园中班花的科学知识主题活动策划参考06-23
幼儿园参观超市活动方案参考08-09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参考12-02
幼儿园家长会内容流程参考10-08
幼儿园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10-28
幼儿小班游戏教案参考09-10
幼儿园班主任工作总结报告参考06-28
毕业生幼儿园实习自我鉴定参考09-04
幼儿园环境创设培训心得体会优选参考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