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2024-09-25

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精选16篇)

1.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篇一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师德师风专题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这一行业也在逐渐的改变。教师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了,他还承担着塑造人的理想和品德,培养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的神圣使命。那么,现在的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这就是当前的学生出给老师的考卷!当前社会给与老师的要求。

尽管每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的原因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她的幽默,喜欢她写得很漂亮得板书,甚至只因为你对他说了一句:恩,做得很好,加油!但我认为他们喜欢的是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需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感情的老师。他们喜欢是对学生真诚、坦荡,能得到学生真心与信赖的老师,他们喜欢是有丰富阅历的、能言、善辨、谈古论今,严肃而不失活泼,庄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师。他们还喜欢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并能积极参与他们的老师。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做好一个老师,至少让你的学生偏科不是因为讨厌你。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通过对这些经验的借鉴,使我更自信,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做题,看到他们全队,并且很有积极性,我看到后会很高兴。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我会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2.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篇二

学生的一双眼睛就像一台摄像头, 一双耳朵就像一部录音机, 他的脑袋就是一台电脑, 他的嘴巴就是一个扬声器。他会把他听到的, 看到的, 送入大脑, 进行加工分析、评价, 得出结论, 然后通过嘴巴张扬出去, 可以扬善, 也可以扬惩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班主任有的深受生学的爱戴, 有的威信很高, 有的平平淡淡, 有的遭到学生的痛恨, 甚至要求罢免。我们知道, 班主任工作相当辛苦, 枯燥无味, 同时也复杂迟效。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班主任工作非常辛苦、投入, 却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说明, 班主任工作成效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与制约的。如: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对班级管理投入的时间多少, 学生的心理调节程度与效果, 教师之间的配合度, 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班风、学风优劣等等。由此可见, 班主任工作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有人说过:人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遇到一位好班主任。好班主任一生难求, 遇到好班主任会受益终身。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 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把班级管理好, 把教学成绩搞上去, 做一个令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合格的班级的管理者

班主任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 不仅要初通各学科的知识, 而且做人做事、处理人际关系、调解学生纠纷, 都要做到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对于学生来说, 班主任不仅是他们的严父慈母, 同时又是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班主任在他们做错事的时候, 不仅要严格地批评教育他们;过后, 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哄哄他们, 对他们的心灵进行抚慰, 以便他们的心理能够得到平衡, 知错就改。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 他性格外向, 比较爱动。有一天, 他把一些石头搬到公路上, 看到一溜的车堵在那里, 他又唱又跳, 觉得非常刺激。当我知道后, 及时采取措施, 疏通车辆。后来, 我对该生进行了严厉批评, 并汇报给领导, 在全校对他进行了通报批评。由于我当时的情绪激动, 态度比较生硬, 批评的话语有点过火, 对他的心理产生一定的打击, 因此他对我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后来, 我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终于消除了他的心理隔阂, 使他终于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所以说, 任何一个合格的班主任, 无论放到哪个地方、哪个部门, 都将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和组织者。

二、做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

班主任既要传授个人带有经验性的学习方法, 还要有理性的传授科学的学习策略。学会察言观色, 了解学生的动态, 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纠偏。在学习中, 严格要求他们, 决不松懈。在生活中, 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和他们多说说心里话, 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比如:对女生青春期出现的一些生理现象, 给她们以正确的指导, 消除她们的恐惧感, 使她们感到老师是一个容易亲近的人, 由敬畏变成喜爱。同时要做一个积极的班级活动参与者。班主任是家长, 是核心, 是主心骨, 班级活动如果有班主任的参加就会理性很多, 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那么, 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就会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 学习和生活都会取得丰收。

三、做学生人格魅力的影响者

3.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篇三

我儿时为什么会讨厌上英语课呢?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听不懂,学不会,再加上老师的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使我更加觉得倍受煎熬,就想找点什么乐子来度过这难受的时光。我当年的头痛所在,大概也正如我现在学生的不爽。学生会欢迎怎样的课堂教学呢?于是我想到以前最喜欢数学老师上课。他的魅力在于总会知道学生的喜好,且可以不失分寸地迎合学生的口味。比如他经常在课堂上说一些有趣的故事、笑话,让我们一下子精神倍增,下课了仍意犹未尽。就这样站在自己儿时的立场,我也开始试着喜欢学生的喜欢,在课堂上说一些笑话,讲一些故事。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精神最集中,兴致最高。我有意识地在故事中融入知识和道理,让学科知识教学和学习兴趣培养悄然完成。

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几个小伙伴总爱凑在一起聊天。说得最多的就是老师。比如这个老师很讨厌,那个老师上课很有趣……其实有些课不是因为我们对那些知识不感兴趣,而是讨厌那个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记得有一次,我把书藏在衣服里,要同桌猜猜到底放哪了。他怎么也找不着,我不禁得意地笑起来。结果,我们被老师发现了。他脸涨得通红地走过来,在我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一个红红的巴掌印就烙在了我的小脸蛋上。那时候我就想,最小的学生也是人,需要爱护,需要尊重。我做错了,你就不能耐心一点吗?以后只要这个老师上课,我就再也不想听了。

后来,我师范毕业,也成为了一名教师,体会了为人师者的酸甜苦辣。

初为人师,我一度惊惶失措。面对—群顽劣的小学生,不知不觉地我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了。我很自然地认为学生必须服从我、尊重我,无条件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不交头接耳,不然轻则点名批评,重则罚站。我认为批评是关心、负责的表现,严格要求学生是理所当然的事。—天,让我深深震撼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那天我安排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负责午自习纪律。在我的巡视中,我惊讶地发现有几个同学被罚站在教室后面。管纪律的学生不耐烦地一边敲着教鞭一边喊着:“不要吵啦!”但是吵闹声一点都不见少,反而闹得更厉害了。只见管纪律的那名同学粗鲁地揪了一个学生上来,学着老师的样子,要那名违反纪律的同学伸出手板,用教鞭狠狠地打那名同学。

看到这里,我倍觉震惊,原来平时我就是这样管理班级的!那名管纪律的同学不过是在模仿我啊。小时候的我不是最讨厌这种不尊重学生,劈头盖脸就批评学生的老师吗?那时候我不是很希望老师能在我犯了错误的时候耐心教导我们,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处罚吗?这样一想,我深深自责之余,开始改变对待学生的态度,试着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各种问题。

当学生屡劝不听、屡教不改的时候,我不再泄气,不再放弃。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方法失当,或者根本就是我的要求并不合理呢?当学生缺乏礼貌、顶撞冒犯我的时候,我不再发火,不再冲动。换位思考一下,他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对他是否缺乏更深刻的了解,或者根本就是我的错呢?当下课铃响了,教室里开始有坐立不安的躁动的时候,我不再板脸,不再赌气。换位思考一下,短短的十分钟,对于坐了一节课的儿童来说是多么的期待和珍贵啊!拖堂,分明就是侵吞学生休息嬉戏的快乐时光。

4.师德征文,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篇四

走在美丽的校园,走在校园里,最喜欢听到学生兴高采烈的跑过来,露出甜甜的笑容,喊一声“李老师”,我感到很满足,做一个老师,做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作学生心目中的最美教师,我时常要求自己,对学生要不断付出,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心疼爱,在音乐教师的岗位上从教十余载,我既体会到教师职业的酸甜苦辣,又体会到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崇敬;每每收获学生带来的快乐,又感受到作为一个教师,肩上的责任,我始终将学生喜爱作为从教的目标。

爱听你的歌,爱看你的笑,这是学生对我的期望,做一个阳光灿烂把笑容留给学生的老师,老师的每一个微笑,都可能给学生无限的力量。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总是给人传递美的享受,在我的课堂上,总有一些孩子,他们胆小,害羞,不自信,我记得我从教第五年,我从高中调入小学工作,第一年我带一年级,我们班上有一个小个子男生,黑黑的,上课不调皮也不讲话,有几次我观察他下课也是自己一个人玩,很少跟同学享受课间十分钟的嬉戏打闹时光,有几次音乐课我们分组唱歌,我特意注意了他,他声音很小,很怕唱错的样子,有来我特意在小组分组比赛的时候注意了他,那一节课我记得我们学《动物说话》,这首歌曲非常活泼,风趣。当我们分组表演的时候他们小组只有他没有做动作,其他小朋友都责怪他,说拉小组后腿了,我微笑着走过去,轻轻的说“来老师跟你一起做”就这样我参与了他们小组的表演,带动了他的积极性,虽然动作没有其他学生做的标准,但是总算是踏出了第一步,后来我总是在课堂上鼓励他表扬他,慢慢的我看到了他的变化,胆大了,说话的声音都大了,在班上愿意跟其他同学交往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两年以后我在学校的六一节目展演的舞台上看到他非常自信的唱歌,那是他三年级我私下问他:“明明,你现在自信多了喔!”他说“李老师,我真喜欢看到您笑的样子,当我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以为你会批评我没有用心,当你走进我,鼓励我的时候,我就不怕了”。做一个快乐的天使,做一个阳光快乐的老师,传递给学生快乐的因子。给他们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

老师是引导者更是知识传授者,渊博的学识才能带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所谓“学高为师”“业精于勤荒于嬉”作为老师,自己所传授的知识一定要精,要勤于学习和钻研。就算我是音乐学科,我都要经常向其他学科的老师学习,比如我讲一节音乐课,我的教学语言方面是不是可以更简单扼要,这一点就可以向语文老师请教,音乐经常有公开课,课件这一些我就经常找信息技术老师学习,不断提高制作水平,精美的课件对于音乐课的教学也是很重要的。

做一个好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塑造人格,我的课堂总是会有小故事,这一些小故事都会讲述一个道理,充分体现音乐的德育渗透,做一个有责任感,有爱心的老师,关注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心理,音乐是美的享受,是灵魂的洗礼,美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不同的人看待美的角度不同,每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都能发现美。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个体,他们性格不同,我们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把握孩子们潜在的能力。比如我们学《一分钱》就教会我们拾金不昧的品格等等。在音乐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把音乐教学和美育的渗透结合起来。老师的一句话,可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指引人生的方向;

5.演讲稿 做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篇五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啊,每当想起你您,敬爱的好老师。”

老师——曾经,我在阳光下仰望你,那种心情无法言语,因为带着敬佩和憧憬。现在,我的小家伙儿们!你们也在阳光下看着我吗?是否在你们心中我也是这样一个老师呢?

回想儿时,老师在我心中的形象是高大的,曾有过那一幕,我记忆深刻:那是一个夏季的傍晚,天空在毫无预兆下翻了脸,下起了磅礴大雨,农村小路是经不起大雨的洗刷。一时间,泥泞的道路积满了雨水。我看着周边的孩子都已陆续被父母接走,只有我,一直等着,眼看着天空越来越黑,乌云越积越厚。我心里的害怕和恐惧感一点点增多,但还是硬着头皮迈开了步子,正当我要伸出脚迈向那水沟时,老师一把抓住了我,把我拽了回来,说:“傻丫头,那么大的雨,你想跑回去吗?等下,老师拿点东西,送你回去。”我还没缓过神,傻傻地站着,等着。一转眼,老师手里已拿着两个袋子,一把雨伞出来了。她仔细地把两只袋子套在我的鞋子上,然后牵起我的手,送我回家。时至今日,我始终忘不了那一天,我始终记得老师的那把黑伞在大风大雨中摇摇晃晃的影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也踏上了教师这个岗位,在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在同事热情恳切的帮助下,我也有幸拥有了这一群可爱的孩子,是他们让我感受到师生间的那份感动。清晨,当花儿一样的孩子甜甜地叫一声:“老师早”时,我便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在孩子们中间,我们得到了别人无法感受到的乐趣,我的每一天因为这样变得充实而富有朝气。爱是什么?有人问,爱是露珠,绽放了朵朵玫瑰;爱是泉水,滋润了片片绿叶。爱是一份理解和关怀,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阳光下的我们是怀着一颗同理心、悦纳心和引领心来爱我们的孩子。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成绩优秀、腼腆有礼貌,可没过多久我发现他的情绪有些浮动。做操时,有气无力,上课时,无精打采。不像开学我见到他时,那么阳光有朝气。为了走进孩子的内心,我先向班委打听了孩子以往的表现,他们告诉我以前他上课非常积极,做事也很主动,可现在好像变了很多。原来孩子是会把心事藏在心中的,为了打开他的心扉,我总找他聊天,渐渐地,孩子开始信任我,当他告诉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很没劲,很没有意思时,我吓了一跳,因为从一个孩子的口中居然说出如此消极的话,我突然觉得这是同情?是无助?还是悲哀?说着说着,孩子留下了眼泪,原来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孩子的父母不和,经常吵架,给孩子的心里留下了极大的阴影,孩子的负面情绪越来越重,他哭着说总见不到妈妈,现在的生活似乎变得不那么快乐,那么幸福了。我看着孩子伤心地说出内心的话,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替他擦去了泪水说:“孩子,别哭了!不管生活如何,我们都要带着积极阳光的一面去对待,我们要先做好了自己,内心变强大,才能影响别人,是不是?”

冰心先生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有爱就有了一切。”哪怕一个眷顾的眼神,一句轻声的问候,我也尽我所能与他们沟通交流。现在我常常向他们讲我自己的故事,比如“高考那些事儿”,虽然过去好多年了,但是还是会把一些精彩的故事与他们分享,有时也会把自己小时候发生一些快乐的小事拿来开心一下。他们也向我倾诉他们的心声,一次一次地交流,不仅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也使我们获得了心灵的启迪。爱是奉献,起呕心沥血的言传身教,是倾囊相授的耳提面命;爱是阳光,是黑夜里的一盏灯,寒冬里的一把火。

6.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篇六

为了认真贯彻《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开展“做学生喜爱好老师”主题活动的通知》精神,促进我校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钻研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努力改进教学方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立足岗位,建功成才。我校决定在 “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崇城校【2013】06号)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做学生喜爱的好老师”的主题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1、教学竞赛:

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

2、才艺竞赛:歌舞类、书画类、语言类。

3、业绩考评:师德师风、教学业绩。

二、开展活动方式

1、学校组织预赛,选拔教师参加全县决赛。

2、教科处负责教学考评、才艺竞赛,学校行政负责业绩考评。

三、活动时间

1、才艺竞赛时间:5月6日晚6:00。

2、报名时间:5月6日上午;

联系单位:教科处。

3、参加预赛教师名单:

语文:汪丽芳 陈颖 李育金 廖海军 黄璀 赵玉凡

数学:沈余霞贺亚娣卢飞虎姜从易雷凌云孙秀平

英语:沈丽红 王向阳 赵卫 程玲 代辉 沈傲娟

物理:余治庆 宋细斌 许星 赵超

化学:杨正帆

生物:李警

政治:程祥兵

历史:庞国志

地理:汪红霞

四、评委

王武斌 沈晓燕 汪友良 黄如璋 周兴四 夏瑛 饶浩

五、评奖办法

1、本次活动根据教学、才艺、业绩综合考评评出语文4人、数学4人、英语4人、物理2人、化学1人、生物1人、政治1人、历史1人、地理1人。

2、总评分比例:教学40分、才艺20分、业绩40分,总分100分。

3、学校择优向县教育局推荐参赛。

六、本活动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崇阳县城关中学

7.我想做一个不伤学生“心”的老师 篇七

因为老校长,那时我特爱上学。爱上学,学习自然好,过第一个“六一”儿童节,老师把散发着新布味道的红领巾系在胸前时,我快乐得要窒息。然后领奖,走向简陋的主席台的路,云彩缭绕。那种隆重、幸福的感觉,后来经历的无论多宏大的场面、多高级的规格,都难以企及。

然而幸福时光并不长久。上二年级后,白头发的校长调离了。来了一位眼神犀利的校长,我的语文、数学老师我还喜欢,他们好像也喜欢我。我继续爱学习,成绩持续优秀着,“六一”时也还能领上奖品,也还能得到另一位副校长的表扬,在几百人的大会上,轻拍着我头顶的恍惚还是那位白头发的校长。

到四年级时,眼神犀利的校长给我们教数学。小数的加减乘除,稍一粗心就错,一有错题,校长就攥紧手指,在我们头顶敲“酸梨”,有时直酸到眼泪溢出。教语文的老师也换了,换成了据说专门的“把关”老师,跟以前的老师上课很不一样。一边闷声闷气地讲些越听越糊涂的话,一边密密麻麻地写一黑板的东西,我们得不停地抄笔记,抄到手指酸痛。我常常抄不整齐,常常挨批评。一个新的作业本,写不到一半就没了,因为经常得撕掉重写。

不爱听老师讲课,却爱看课文中的故事,一边看一边胡乱琢磨,有时就看出些门道来。老师讲课沉闷无趣,眼神儿却一点都不差。好多次冷不丁叫我起来回答问题,料定我回答不了,然后来个师出有名的严惩。我几乎每次都能出乎意料地答出来,冷不丁给老师一个措手不及,老师更生气,有气总得出,机会又有的是。

我跟一个同学起了纠纷,本以为真理百分百在我这里。结果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只让我到教室外面站着。站在教室外的大梧桐树下,眼泪不停地流,好几个老师过来又过去,有的还问我怎么会被罚站。学校要说大也不大,优秀了几年,老师大约都认得。老师一问,泪水更汹涌澎湃。

一边哭一边想出路,想了好多条,都不可行,觉得这念书苦,但还得念下去。

那时,哥哥已经工作了,给我们订阅了《少年文史报》,一周来一张,我们姊妹抢着看。上学毫无乐趣,但文字确实能给人快乐。看得多了,提起笔来,多多少少就能写下一点像模像样的句子、段落。一次老师布置作文,我利利索索打好草稿,用小楷毛笔歪歪扭扭地誊到作文本上。发作文时,老师把我的本子摔向我的桌子,最后掉到地面,薄薄的纸张哗啦啦响,惊天动地。散开的作文纸页上,露出难看的乌黑墨汁的字迹,满是红色的叉。老师说:“你抄都抄不正确!你抄,也要把字抄清楚。”

那时,真恨老师。恨,并且蔑视。那篇作文,我非但没抄,就连仿写也不存在。

渐渐地,笼罩在我身上的好学生的光芒褪干净了,老师批评我越来越顺溜,好像形成了习惯。我也习惯了,能一边听着老师炸雷一样的话语,一边轻松地想别的事。那时,老师最常用的一句话是:你怎么混到五年级的?

小学毕业很快就来了。升学考试前,父亲因事到学校去,从老师那里了解到我的学习状况,吃惊不小,他还以为我是一两年前那个人人称赞的好娃娃呢。老师原准备把我给“刷”了,也就是不参加升学考试,直接复读。在父亲的要求下,才让我参加考试了,父亲没给家里人说这事,只跟我说:“好好念,考不上中学可咋办?”

我考试前夕,哥哥回家来,给我两元钱,是中午买饭用的。我一声不吭,不伸手。那张绿色的钞票,像燃烧的火焰。哥哥给我预定了目标:要考到榜的前五名。

榜很快出来了,在水中上学的二姐看榜回来,吃惊不小。她说她从第一名第一张榜上找起,越找越奇怪,最后才在第三还是第四张榜上找到我的名字。上中学前,哥哥给我规定了每个阶段的奋斗目标,说做不到的话,就退学,给天水的表姐抱娃娃去。

我默默下决心,进中学后第一次考试,就达到了哥哥规定的最终目标,然后辛辛苦苦地保持着。保持到后来,想起小学时的浑浑噩噩,就有了比较长远的打算,决定自己当个小学老师算了。做一个不偏心的、不嘲笑学生的、不让学生讨厌学习、讨厌学校的老师。

中学、师范时,遇到了很多特别好的老师:渊博的知识,儒雅的风度,可亲可敬的品格……还有一年级时白头发的老校长,以及村学里那几位朴实执拗的代课教师,都让我心生敬爱,在聆听他们的教诲时,未来的日子是美好的。

风轻云淡的日子里,我从来不肯花心思去想未来,从来没想过以后要成为他们那样令人敬爱的老师。只有在被误解、被羞辱、被歧视时,才能下决心:长大后,我要成为不一样的你。

8.做孩子喜爱的老师 篇八

一、做孩子的对话之师

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对话情境”,这里所说的“对话”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而主要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而在“独白教学”中,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绝对真理的化身,在教师的“声音”下,不允许有其他的“声音”,教学中教师常以权威者和社会代言人自居,以长者的身份自居,要求学生绝对的服从自己,“教育者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的结果是“现行的教育本身却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从事教育工作”。从而导致了师生间缺乏平等对话,也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交融。可见教师应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教师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探究性阅读的课堂里,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师生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让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立人格,都具有心灵交融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课堂对话才能是以石激石的火花迸射,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

因此,这种双方的“对话”同时也是一种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致共同分享的关系。

二、做学生的阅读之师

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主观意志去审视、感受文本内容及思想感情,进而产生联想或生成新的思想感情的过程。因而,语文教学应该最大地发挥作为读者的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避免备课时单纯考虑自己如何教,而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课文)平等对话,进而让读者(教师和学生)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贯穿两条线索:学生的“学”(感受、质疑、钻研、讨论、联想、感动等)和教师的“教”(引导、求疑、交流、争鸣、释疑、归纳等),这两条线索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通过符合学生求知欲望、阅读心理、知识情景的巧妙引导,让学生自己感悟作品;而引导的线索,是学生对课文质疑(这是学生主动钻研的思想火花),围绕学生所提的一个个问题展开研讨,从而把学生的阅读欣赏引向作品的深处,也引向学生心灵的深处。现在的阅读教学比较注重学生的阅读技能训练,面向生活和深入心灵的阅读教学至少还应让学生具备这样的阅读素质─养成阅读习惯、扩大阅读视野、善于阅读审美、勇于阅读批判。

三、做学生的指导之师

现在作文普遍存在的两个弊端:一是同生活隔离,二是与心灵无关。作为语文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解放思想,在忠于生活和自己心灵的基础上,勇于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我们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绝不能用教师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知识都很有限,有的孩子在作文中,难免有些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但那是无关紧要的,随着他们语文知识的增长,孩子们自然会知道怎样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教师对他们的作文要求过高过严只会实得其反,那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产生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只要学生写的是真话,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只要“其意义不谬误”,“字句已通顺”,哪怕有的是幼稚可笑的,也不必大删大改,把学生的一篇作文搞得面目全非。因为我们批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其次摘录学生作文中的精彩词句。学生的文章里常会闪现出一些精彩的词句。这些妙词佳句常常来自他们的切身体会和真情流露。教师可以在批改时记录这样的词句以及出自哪位同学的作文,必要时还可以把语言环境记下来。这样,在作文讲评课上,教师把这些内容展示给大家,学生一定会比欣赏名人佳作更有兴趣,更能用心领悟,因为这是他们身边同学的作品,真实可感。对这些“妙语如珠”的同学来说,也会因为受到了表扬而备受鼓舞。在以后的写作中,他们会进一步扬长避短,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作文批改记录中还应该对此次作文状况进行简单的小结,通过对以上反馈信息分析,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与教训,写出成败得失,并提出下一步的教学设想和努力方向。

总之,要想成为孩子喜爱的语文老师,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要有勤奋,要有热情,要有耐心,更要有高度的智慧,明确的目标,卓越的才能,以及对语文教学的崇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9.如何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篇九

《师说》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老师不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和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但是如何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让学生轻松快乐地掌握知识、习得品质呢?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踏上讲台后才发现学校就像一个小社会,我们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才会让学生不断地成长历练,那么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做老师需要扮演哪些角色吧:

一、做一个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的老师。

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有些小错误和小缺点,所以需要老师经常换位思考,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虽然严格但是透着合理,并且做到班级制度前人人平等,对学生心理掌控到位,当学生犯错后往往让学生自己认识错误,自己处理错误,自己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与体罚。

二、做一个像母亲一样慈爱的老师。

这种女教师对待学生充满关爱和耐心,学生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和烦心事告诉老师,而且总能得到耐心的指点,所以他们也特别听老师的话。

三、做一个像朋友一样的老师。

这种老师一般是刚刚进入教室行业,童心未泯,没有收到世俗教育的影响,他们的年龄与学生比较接近,在管理中经常动用自己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来感化学生,上课也比较生动活泼,深受学生的喜爱,课后也能融入学生群体,就像学生的知己一样,自然也就受到学生的欢迎了。

四、做一个风趣幽默的老师。

这种教师讲课往往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引入新课,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在学生感到疲劳时就会来几段风趣幽默逗学生快活,让学生乐学。特别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爱联系眼前的事情讲解知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效率高。且几乎是个“百事通”,任何时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是这种老师的长项。

五、做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

这种老师特别关心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和离异家庭缺乏家庭温暖的学生。经常将学生带到自己家吃饭,将自己孩子的衣服给没有衣服穿的学生穿,陪学生去打点滴、给学生冒酷暑购物„„老师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深深地感动和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对老师无限崇敬,自然得到学生的喜欢和爱戴。

九、做一个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

这种老师是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奖品,也总是能够兑现;凡是学生一下子难以做到的,从不强求学生;教学生做人,自己首先做好人。

10.做一个学生欢迎的老师心得感悟 篇十

诀窍之一:自己先变成孩子

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一位母亲牵着6岁的孩子去商场购物。她原以为孩子会很开心,没想到在商场里孩子却哭哭啼啼,毫无休止。当她蹲下去和孩子一样高的时候,才发现,孩子所看到的都是大人的腿,哪有什么快乐可言?

成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观察事物的视角与孩子有很大的区别,这是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的。成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成人之后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忘记了孩子的天性,忘记了孩子的生活方式,总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帮他规划好的道路前行。这是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愉快、甚至出现极端情况的主要原因。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只对本人有效,强迫他人接受是很难的。高明的教师,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设法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会用自己的知识、教养、智慧、德行来影响、陶冶、感染、感化孩子。于永正老师说:“教了47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句话的背后,反映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这方面,于永正先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

于永正认为,作为一个孩子,不单要学习,还要玩。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成长需要玩。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为孩子留出玩的时间。于永正自己就非常喜欢玩,所以在带着孩子玩的过程中,常常能玩出新境界,让孩子在其中受益良多。课堂教学在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比较严肃的,但于永正让课堂变得既像课堂又不像课堂,一个个幽默的故事,一场场富有情趣的游戏,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之中获得了新知,体悟到了成长。课外的玩就更加有趣了,带领孩子们去钓鱼、钓虾、野炊,和他们一起去参观苹果园、考察皇藏峪、攀登峄山,军营一日、急行军,到农村去拔草、捉虫,到农民家中做客……于永正坚信:一个人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每一个精彩的活动留给孩子的都是一颗珍珠。当他长大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就成为人生宝贵的项链。

于永正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像老师。如果太像教师,师生间必有距离。无论在任何地方行走,于永正都要求自己不将手倒背起来。他认为倒背着手站在学生面前,就有树立自己权威、确定自己教师身份的意义在其中;班长在教室里给大家布置大扫除的任务,于永正会非常顶真地询问:“班长,我的任务是什么?”在领了任务之后,会在规定的时间里和同学一道去做,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课间,他总是尽可能呆在学生中间,和他们说说话,和一些学生扳扳手腕,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经常讲一些故事、笑话给大家听;在演课本剧的时候,于老师总是积极主动地扮演各种角色,和孩子们一起表演,体会文本的内涵……

于永正认为,一个童心未泯的教师,是一个具有好奇心、孩子气的老师,是理解和宽容学生的教师,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的教师。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一个真正了解学生的老师,怎能不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定格在学生的人格磁带上,并且自动终生播放。每个学生都是心理学家,他们会对教师的所作所为做出评判。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认同教师了、信服教师了,才会仿效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诀窍之二:遵循教育的规律

什么是好的教育?其实很简单,就是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教育。孩子的成长有阶段性的特征,每一个阶段身心发育的重点都不相同,我们需要依据这些特点,有的放矢的施加影响,帮助孩子健康发展。教育也有内在的规律,依据这些规律去施教,才能事半功倍。

于永正老师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事例:一个孩子在默写时候将“诉”字写错了,把最后一个点给丢了,老师布置他抄写八遍。在抄写的过程中,该生前面4个字是有点的,可后面的四个,点又没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孩子身心发育的角度看,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让他反复做一件事情,很容易导致注意力的分散,结果劳而无功,还容易留下错误的记忆;从教育的规律看,短时记忆的信息通道容量是5个左右,一个字在书写不超过5遍的情况下,记忆的效果较好,超过了反而起副作用。

于老师对学生写字要求很高,但他的要求不是在一个字写多少遍上,而是书写的正确与否。孩子在学习每一个汉字时,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如果初学时笔顺和字的结构出了问题,后面在要改正就非常困难。于老师认为,楷体是学生写字时最需要借鉴的字体,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每一个的结构特点,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写正确。比如“左右”二字,起笔的一横和一撇,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从楷体的角度看,两者有明显的不同;比如“帽”字,我是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一直将右上角的“冃”写成了“曰”。我很惭愧,写了几十年的字,现在才发现其实很多字写的并不正确。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汉语的音乐性强,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朗读的作用和价值。人们语言能力的提高,很多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渠道。朗读是理解文本的主要方式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作为一门艺术,更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光明日报》高级记者樊云芳就是听了齐越广播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后感动不已,而立志当新闻工作者的。于永正老师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花费了大量时间来训练自己,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孩子们就是在于老师的朗读之中,学会了语言,培养了语感,产生了情感,掌握了表达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于永正老师提醒大家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越位。不能把小学生当成中学生、甚至大学生来教,人为拔高要求,特别是在人文性方面挖掘过深。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字认好、写好,把词语掌握好,把课文读好,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深挖,甚至离开文本大量拓展,就越位了。二是要到位。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需要的,但最重要的阅读能力是品味能力,尤其是词语的品味能力。教孩子学语文,深的东西要“浅出”,浅出才能变成孩子自己的东西。歌德有句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这种力透纸背的能力就是品味能力。

诀窍之三:要时刻以身示范

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大德无形,大教无痕。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汉代的班固也曾说:“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都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最大。所以有教育家说,只有人格可以影响人格的发展与形成,只有性格才能铸造性格。

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他犯了错误一定会当着学生的面承认,不掩饰不支吾;他和孩子一起活动,相关的工作一视同仁,大家一起来做,行动上不敢落后,而不仅仅是做一个指挥者;他备课认真仔细,一个字的书写,一段话的朗读,都反复推敲;他每天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以便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学生喜欢多才多艺的老师,老师的爱好越多,赢得学生的尊重也多。于永正老师对此有深刻的认识。除了自己的语文本行之外,他还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如音乐、美术、书法、戏剧,等等,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时不时就会有一段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京剧,让孩子们大饱耳福。于老师的书法、朗读等,更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通过一天天的积累,不知不觉的就厚实了孩子们的精神底色。

11.如何做一个让幼儿喜爱的“园丁”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幼儿教育;幼儿教师

一、有爱心,是做好幼儿教育的基本前提

有爱心,首先是要喜欢孩子。喜欢孩子,就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象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孩子的冷暖,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跟孩子没有情感上的距离。

其次要有耐心。耐心是爱心的具体体现。幼儿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得那些对孩子没有耐心的老师,经常做出一些超出人们想象的事情。近年来,在幼儿园屡屡发生的种种虐待孩子的事件,就是幼儿老师对孩子缺乏耐心的具体表现。

最后是要和蔼可亲。孩子在和蔼的老师面前,可以无拘无束,心理上没有压力,没有害怕的感觉,更愿意学习和接受老师的教育。而一些幼儿老师对孩子态度生硬,不讲究方式方法,动辄训斥,甚至恶语相向,不仅伤害孩子的幼小心灵,还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孩子成长留下阴影。所以,对孩子有爱心,是一个幼儿老师的基本素质,也是让孩子喜爱的重要前提。

二、掌握幼生长发育特点,是做好幼儿教育的必要条件

就人的一生来说,幼儿阶段是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其自身的生理和发育特点。幼儿老师只有掌握孩子的这些特点,才能很好地跟孩子打交道,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增进与孩子的感情。

1.要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

处在幼年阶段的孩子,生长发育很快,外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十分新鲜的,因而对外界的事物格外感兴趣。但是由于发育还不健全,处在懵懵懂懂阶段,辨别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这就要求幼儿老师能够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对错观,不断提高判断能力。尤其是要让孩子知道怎样才安全,懂得趋利避害。

2.要掌握孩子的行为特点

幼教老师要格外细心,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始终让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活动。当孩子活蹦乱跳时,要注意别让孩子磕着碰着,尤其是防止孩子发生意外;当孩子有些“发蔫”时,要第一时间引起警觉,及时对孩子做出适当安排。幼儿不会说假话,更不会“装相”,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幼教老师要格外警惕。

3.要掌握孩子的认知特点

幼儿基本上都喜欢看动画片,这是因为幼儿的思维方式是感性思维,主要是从事物的外部特征去认识事物。他们从动画片中的人物、动物身上认知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上去认知人与自然。

此外,还要明白幼儿的法律地位。从法律上来说,幼儿处在无行为能力阶段,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因而,在家里,他们需要家长的监护,而来到幼儿园,幼教老师就是他们的监护人,对孩子承担监护责任。而且,在幼儿园这种特殊场所,幼儿教师的这种监护权具有法定性。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幼儿教师对幼儿必须尽到监护责任。

三、懂得教育规律,是做好幼儿教育的决定因素

对幼儿教师来说,既是教师,也是孩子的“第二个”母亲。如何做一个让孩子喜爱的“园丁”?有爱心、掌握了幼儿发育的生理特点,仅仅为让孩子“喜爱”奠定了基础。要想真正让孩子喜欢,就要在与孩子的接触中,通过讲究教育艺术来实现。

其一,要重视亲和力的培养。亲和力是人与人之间信息沟通、情感交流的一种能力。一个让孩子们感到高高在上、严肃有余而亲和力不足的老师,肯定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从某种程度上说,亲和力强不强,代表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是近还是远。亲和力是一个老师综合素质的体现。要让孩子们喜爱自己,教师首先必须要具有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尤其是拉近与孩子们的情感距离,让学生觉得可敬可亲,把自己视为父母。

其二,注意提升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兴趣。兴趣代表了对一个事物的喜欢程度。从心理学上来说,感知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第一感知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常常决定了对这个事物的喜爱程度和憎恶程度。如果喜欢一种事物,就会激发起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探知未知的意识比较强烈。反之,有了第一次反感,可能就会影响对这个事物的认识兴趣。因此,幼儿教师无论是给孩子讲课,还是组织活动,都要注意通过做游戏,猜谜语,搞活动等直观形式,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

其三,发挥好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幼儿教师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注意调动和启发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和参与活动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教“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渗入文化教育、处事道理的教育。可以选拔一些接受能力强,理解能力强的孩子,进行重点培养,然后以这些学生为典型,带领大家一起学。要注重给孩子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在获得掌声的那一刻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

此外,幼儿教师还要多与孩子家长沟通,在家长面前经常夸奖小朋友。这不是讨好家长,而是为了激发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这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J].西南大学.2011(04)

[2]胡雯.时空社会学视角下幼儿教师专业生活的质性研究[D].广州大学,2015

12.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篇十二

一、学生的尊重和喜欢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职业幸福的基本前提, 如果学生不尊重、不喜欢老师, 老师自然不会感到幸福。笔者曾调研过一些学生不喜欢老师的原因:有的是老师有偏心, 有的是老师只看重考试分数, 有的是老师的态度不和蔼、不亲切, 有的是老师经常批评、挖苦学生, 有的是老师作业不及时批改、上课不生动……静下心来分析这些“不满”, 问题不在学生的不懂事, 而在于老师有没有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服务对象, 有没有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帮助者。

怎样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和喜欢呢?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 在规范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同时,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成才观, 提高教学素养, 创设快乐高效的课堂, 真正实施适合学生的教育和教学, 既让学生快乐, 也让自己快乐!

在教学中, 教师要增强民主和服务的意识。随着教学民主化的推进, 我们要以民主和服务的意识引领学生成长, 主动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学会倾听学生, 不要用想当然的观点, 武断地下结论, 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伙伴和朋友, 走进学生的内心, 细心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爱和帮助, 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喜欢和感激, 也会被学生的渴望和纯真所鼓舞, 而感到身心愉悦, 快乐、幸福就由此产生了。

二、家长的信任和配合

每个学生背后都有个家庭, 教师的工作也时刻受到家长的监督和评价, 家长评价的褒贬优劣,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教师的幸福指数。家长评价褒优多, 教师自然心情愉悦, 精神振奋, 反之心情郁闷, 焦虑烦躁。因此, 教师的工作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是十分关键的。

笔者认为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和信任, 双方的目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而教师在学校的规范教育也是家长无法做到的, 孩子的成长得益于教师和家长的双重教育, 双方互信合作是建立良好关系的一个基础。

教师要和家长畅通交流渠道, 通过家长学校、家庭走访、家校联系本、家校短信平台等多种途径进行交流, 不断创新交流形式和内容, 如创新家长会模式, 丰富家长会内容等。要杜绝批评式的家长会, 提倡以探讨交流家庭教育方法为主要动机, 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家长愿意来, 而且使家长听得懂、有触动。教师和家长的交流要注意以下原则:平等, 不以老师自居;激励, 尽量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客观, 以事实为依据。有时家长和教师间意见会有分歧, 个别家长难免会对老师产生一些误解。此时, 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姿态、谦虚的态度真心理解家长, 更多地站在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进行交流, 这样, 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家长对老师信任了, 自然会对老师怀有崇敬感激之情, 对老师的工作给予积极配合, 教师的幸福指数才会提高。

三、同事的合作和认可

学校是一个充满文化品味和精神感召力的组织, 是教师幸福的摇篮。融洽和谐的同事关系, 优美的教学环境和人性化的学校管理都是影响教师幸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融入学校教师团队, 树立大局意识, 善于和同事合作。同事之间要互帮互学互敬, 增进彼此间的友谊。教师要克服文人相轻的不良习气, 要有容人之度、容言之量, 不怨天尤人, 不斤斤计较, 真诚对待同事善意的提醒、友善的帮助, 坦然面对工作中的得与失。就教师个人而言, 特别需要克服职业倦怠现象, 一旦“被教育”“被上课”“被备课”“被批改作业”, 就会产生负面、消极的心情和态度, 同事之间就容易“话不投机半句多”, 难以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同事, 自己的幸福指数就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保持良好的职业状态, 不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而需要“来一天干好一天活”, 化被动为主动, 积极承担学校分配的任务, 尽心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师自己要认可同事。在工作中, 我们往往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同、欣赏, 以此来鼓励自己, 坚定自己的信心。却在不经意间忽视了对他人的认可, 殊不知每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和风暖阳。一个人只有习惯于感恩他人, 才会得到他人更多的信任和喜欢。善于发现身边同事的优点、进步, 抛弃自我的偏见, 肯于认可他人, 那么他的心里就会储满阳光, 不再阴暗潮湿。认可同事, 不吝啬饱含鼓励的片言只语, 不小气满含赞许的笑靥眼神, 对同事, 力量无限, 对自己快乐无边, 幸福也就在你的心里了。

四、家庭的理解和支持

“家庭是幸福的港湾”。每个教师背后都有自己的家庭, 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教师的幸福指数就高。

社会上很多人都觉得教师是一份非常“清闲”的职业, 有双休日, 有寒暑假, 还享受所有国定假期, 这也成了部分年轻人选择配偶时考虑的一个因素。但是一旦真正融入到彼此的生活中, 人们就会发现, 教师的职业并没有那么“闲”。对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来说早出晚归是普遍的情况, 课余加班加点也是常事, 还要利用假期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等等。另一方面, 尽管教师工作相对稳定, 收入比以前高了许多, 但是比起社会上高收入的群体, 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师面临着很多方面的压力。这时候, 教师最需要的就是来自家庭的理解和支持。教师可以尝试把学校发生的一些有趣事带回家和家人分享, 可以偶尔讲一下自己学生的情况、教学的情况等, 让家人明白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有意义。教师在面对家人的不理解时要保持开朗、豁达的态度, 尽量抽出时间陪伴爱人和孩子, 努力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享受生活的乐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 和谐的家庭生活也是教师工作的动力。

五、事业的进步和成功

从事教师这一职业, 如果我们仅仅把它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那就会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 久而久之必然厌倦, 也无幸福可言。教师这一职业对绝大多数老师而言是“一辈子的事情”, 为此我们更应把它当做一生的事业来对待!既然是一生的事业, 要实现幸福从教的目标, 就要不断追求事业的进步和成功。一个有成就感的教师就有较高的幸福指数, 因为在他的眼里, 对工作的付出不是牺牲, 更多的是享受快乐。课堂是教师工作的场所, 便自然成为教师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一个追求成功的教师, 他的每一堂课、每一个师生互动环节, 都有自己创造性的劳动。他会积极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和学生一起欢乐, 一起成长, 享受其中的精神愉悦, 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和培训, 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研究教材教法, 研究学生个性特征, 不断提升自己育人的智慧和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对自己进行合理科学的定位, 不断在动态变化中提升目标, 在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上要耐得住、守得住, 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实现自我价值。自我价值实现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内驱力”, 通过教学研究获得的新鲜感和事业的进步成功是教师幸福的“添加剂”。

快乐原本是一种感觉, 幸福取决于心情。只要我们尽心尽责, 就无愧于“老师”这个称呼, 纵然我们不刻意追求幸福, 幸福也会如影随形……

13.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篇十三

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这个问题好难,好难。如今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13年了,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已经好多年了,经过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要和学生处理好关系,如果这一点搞不好,成绩,工资,心情等别想好,只要设法使学生高兴,你就会拥有一切,下面就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以深厚的情感打动学生,时下有“情感投资”一说,意思是只要你投入情感,就会获得相应的回报。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加强“情感投资”,也同样能获得学生极大的回报——信任、尊重。只要学生信任、尊重老师了,那老师的教育、管理也就成功了一大半了。这正如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只要感情到位了,你错了别人也认为你是对的;如果感情不到位,你对了别人也会认为你是错的。”由此可见,情感育人是多么的重要。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投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小事中,体现关爱之情。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是一种教育,都摄入了学生的眼睛里。因此教师的“情感投资”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亲切的微笑,一回善意的扶肩,甚至是一两句随口的询问,都能给学生留下愉快的回忆,给予情感的满足。这种情感投资是不费心不费时不费事的,但它却能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叫王天浩,父母离异了,他跟着爷爷和爸爸生活,这对于

刚刚步入二年级的他来说,真的很不幸,却又很无奈。当他父亲和爷爷将此信息告诉我时,我落泪了。我深深感到肩头的责任,对于这个孩子,我应该用双倍的爱去关心和爱护他。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孩子很懂事,学习也也棒!这让我内心有了少许安慰,的确,父母离异带给孩子的伤害太多太多了!

2、在活动中,争做其中一员。

教者都知道,只有走近学生,甚至走进学生,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课间十分钟,你是否会站地一旁会心地观看学生玩的一些小游戏,你是否会接受学生的邀请和他们一起玩闹?学生的生日晚会上,你是否会和学生一起投入地拍手唱生日歌,争着抢吃有花的那块生日蛋糕?在运动会上,你是否会跑上跑下地大声指挥,并且和学生一道声嘶力竭地为队员呐喊加油?只要教师能经常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学生中一分子,学生没有理由不接纳你,你的情感投资没有理由得不到回报。

3、在困难时,助其一臂之力。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学生的长大过程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学习上因成绩上不去而焦虑;在竞争中因落聘而灰心;在交友上,因朋友远去而失落;在生活上,因疾病上身而苦痛……在各种困难面前,谁对他伸出援助之手,谁助他一臂之力,他就会像恩人一样感激,像父母亲情一样铭记。此时雪中送炭式的情感投资,换来的将会是一生的尊重和感谢。

二、以警醒的道理说服之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对学生的管理“压服不如说服”。人的成长过程时时伴随着犯错,可以说学生的成长历史就是一部犯错史,学生在一次次犯错中明晓道理,受到教育,获得进步。因此,教师面对学生的犯错要有一种预见的头脑,宽容的胸襟,人本的思想,适宜的处置。

学生都是能听懂道理的,只是你用什么方式,在什么场合,什么时候来讲道理,需要慎重考虑。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方式以供参考:读后感式。这种方式适合个别学生犯错时使用。当他们犯错时,教师针对其犯错有可能的导致的严重后果,为其选择一篇具有极强感染力、教育性的文章或短故事,让学生认真理解并写出读后感,使学生在读、写过程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宣讲式。这种方式一般在大部分学生犯错的情况下使用。比如一段时间,班上大部分学生都不能约束自己言行,上课说话的,作业不认真的,同学之间搞恶作剧的,损坏公物的……反正就是那种大事不犯,小事不断的违纪现象。为此,我选择了《渐渐地可怕》这篇小故事,在全班宣读。故事讲的是一只青蛙在水温的渐渐升高中,慢慢失去警惕,逐渐丧失逃生能力,最后被活活烫死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我动情的讲述中,深刻地剖析中,使学生受到了极大地震动,使他们明白了“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深刻道理。

辩论式。这种方式可在班上学生对某种现象、道理的认识有分歧时使用。有段时间,我发现部分学生玩起了“幽默”:起绰号,说网络用语,玩不雅游戏,这些行为被他们美其名曰“酷”,而对另一部分人却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如果对那些人一阵猛批,势必落个“有代沟”的嫌疑。于是

我在班会课上开展了一场“幽默与庸俗”的大辩论,发动群众的力量,澄清了错误认识。

教育方式是无穷的,可以说有多少错误,就有多少教育方式,但是教育理念只有一个,那就是切不可简单认为学生的犯错是明知故犯,他们认识上偏差,认识上的不清需要教师去反复讲解,去耐心说服。

三、以高尚的人格影响之

教育专家魏书生说过:“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榜样作用胜过一切说教。”教师要求学生做什么,怎么做,教师自己得先这样去做。据调查,学生最尊崇的老师是那种心地善良,品行端庄,人格高尚的老师,学生对这样的老师愿意亲近,乐意遵从,执意仿效。

因此,教师要在人格上不断磨砺,不断完善,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呈现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守时惜时,教师必须守时惜时;要求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教师必须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要求学生心胸豁达,与人为善,教师必须心胸豁达,与人为善;要求学生勇于认错,知错就改,教师必须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总之,教师要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征服学生,并潜移默化地使之受到影响和教育。

四、以高超的技艺折服之

教师教学的水平决定了教师受学生尊重的程度。判断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有一个简单的办法:除体育课外,学生是否最喜欢他所任教的这门学科。这个办法看似不科学,但其中也有几分说得过去的道理。其一,你的课堂是否充满了宽松,愉悦,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平和、安

全学习。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把握课堂的容量,设计知识的难度,调控轻松的氛围,保障安全的空间。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使教室成为学生真正的成长乐园。

其二,你的课堂是否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让学生能享受到知识带来的乐趣,享受到精神层面的愉悦。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对重难点的设计,对课外知识的关联,对思维潜力的训练等等方面做到科学严谨,统筹兼顾。

其三,你的课堂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愿学,会学,乐学。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调控者,教学情景的设置,课堂环节的过渡,重难点知识的精讲,学习策略的训练等等方面都要做到水到渠成,运用自如。

总之,教师能使自己的课堂轻松高效、注重发展,那学生也就会喜欢这样的课堂,喜欢这样的老师。

五、以科学的规范管束之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自控能力,管理能力总是有限的,不能因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而放弃对他们的引导和管束。绝对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是不复存在的,对学生的管理过严过松都会遭到学生的反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设计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就尤为重要。它一般遵从以下几条原则:

人文性:制度的语言不应过于生硬,充分具有人情味,生活化,使学生乐于接受。制度的内容不应过于苛刻,充公体现制度的导向、督促

功能。制度本身可以从学生中来,充分体现民意。

科学性:制度的设置要以促进学生的进步、提高和终生发展为宗旨,因此要充分考虑宏观和微观,集体体和个人,眼前和未来。任何片面的,短效的,不理智的条款都应坚决杜绝。

模糊性:针对学生的管理制度不必像针对成人的法律条款那样精密,相反它还需要使用一些模糊的语言。因为责罚不是目的,对学生施以教育,促其进步才是终极目的。

14.《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篇十四

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愿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经验告诉我,作为老师,想让一部分学生喜欢你很容易,但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你真的很难。要做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像于老师一样,必须具备教学上的智慧、教育中的智慧、同家长交流的智慧,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未来,以博爱的胸怀面对全体学生。

于老师最重要的教育智慧在于他能把课上得有意思。有意思,“轻松”来自哪里?轻松来自老师的举重若轻,于老师备课时,可能把课文钻得很深,想得很多,但到了课堂上,不会一股脑儿把备课所得“灌”给学生。于老师一定要研究学情,了解了学生的基础状况,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于老师的课有意思还来自游戏,因为儿童的生活方式是游戏。所以,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会时不时地与学生游戏一把,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中体会、感悟。于老师课堂轻松来自他的幽默,学生都喜欢幽默的老师,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课堂使人精神轻松。

于老师语文教学可以概括为“五重”一一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于老师的课有情有趣。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紧张感,更没有恐惧感。学生在于老师的引领下,有滋有味地写字,有滋有味地朗读,有滋有味地表演,有滋有味地写作。于老师说,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情感因素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于老师说不能干巴巴地教,不能冷冰冰地教。学生的情感世界空虚、精神家园荒芜,比知识贫乏更可十白。

15.什么样的老师更受学生喜爱? 篇十五

谈心是一门艺术, 谈得好让人“笑”, 谈不好让人“跳”。方法对头, 可以增进学生对教师的理解、信任, 消除顾虑, 敞开心扉, 使教师讲的道理入耳、入心, 促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谈心这门艺术, 运用好这门艺术。

拉近距离互吐心声

谈心是心与心的交谈。因此, 谈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学生最爱向知心人说知心话, 所以谈心事要注意自己的角色, 将心比心, 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以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身份和学生交流, 以自己宽厚的爱去赢得学生的信服。

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开始。尊重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 教师要注意满足学生的这种内在需要,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权利、爱好及隐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同时, 要信任学生。信任是爱的具体体现, 师生之间只有相互信任, 才能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 打开学生心扉、进行思想沟通。教师还要关爱学生, 要有“妈妈心”、“兄长情”, 在生活上关心学生, 在学习上帮助学生, 在工作上指导学生, 用温情去沟通感情, 用真诚去换取信任, 用道理去启发觉悟, 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交流不等于说教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谈心常常是教师找学生谈, 这势必造成一种误解:教师是谈话中的控制者和主导者, 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和聆听者。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和心态, 常在师生之间构成一道无形的障碍。如果这时教师再摆起“官架”、打起“官腔”, 师生之间就更难交流了。

谈心时, 教师要转变“我咋说, 你咋听”的心理, 不能以势压人、以罚代教, 而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做到换位思考。师生之间要形成双向交流。教师不能说个不停, 而要做个倾听者, 要给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机会。因为, 单纯的说教不但不能解开学生心头之结, 反而让学生感到教师强词夺理, 口服心不服,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方法得当易于接受

“谈心谈心, 攻心为上。”谈心绝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 而要根据不同的情况, 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是因人而异法。教师要在掌握学生性格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 区别对象, 对症下药,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与性格内向的学生谈心, 就要多给其思考的时间, 不能操之过急, 要善于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性格外向的学生则恰恰相反, 他们性格开朗直爽, 行动果断, 乐于交际, 但有时自我控制能力差, 容易急躁。与他们谈心时, 要开门见山, 以耐心对急性, 以冷静对浮躁, 以说理对争吵。

二是时机优选法。在掌握学生的思想问题和性格特点后, 选好一个谈心的时机尤为重要。根据学生管理的经验, 选择如下时机, 效果较好:问题未形成, 矛盾初露时;初次犯错误, 心生悔恨时;个人有困难, 需要帮助时;“火气”已冷却, 心平气和时;生活有喜事, 心情舒畅时。

16.做一个站在学生背后的老师 篇十六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新课改;导学案;小组合作;讨论;小组考核;集体荣誉感;站在背后

在若干年前有人就提出了“素质教育”,要求减轻学生负担。可是结果落实的怎样呢?学生依然学得艰苦,教师依然教得很累,而教学质量也是捉襟见肘。老师们都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心有余而力不足。”

问题到底出在哪?

1.教育内容的错误

为了让学生们学得扎实,老师们用“不道德”的方式教育学生。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前进行“大满贯”,讲得是唾沫横飞,学生们坐在下面听得是云里雾里。时间一久,也就形成了听觉疲劳。于是上课睡觉的,做小动作的,层出不穷。

用昨天的知识教育今天的孩子,成为明天的人才,老师的教育理念呢?

2.教学方法的缺失

老师上课满堂灌,对学生还是不放心,那怎么办?做题目。学生们于是上课做,下课做,学校做,回家做。难道用这种“不科学”的方法教学,能减负吗?做不完的作业练习,考不完的检测模拟。

真是“老师在题岸上潇洒地走,学生在题海中痛苦地游”。

3.学生的兴趣全无

老师一人霸占了课堂,学生没兴趣;整天的题海战,学生易疲倦。所以很多学生因厌学而早早地离开了课堂,离开了学校。学生们感叹:“这种学习,我们伤不起啊!”

百教一法,千校一面,万生一书,教育的出路在哪里?

捷克的夸美纽斯早就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生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所以课改是势在必行了。

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围绕以生为本,坚持学为中心。把属于学生的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归还学生;把幸福成功,健康快乐归还给学生。老师再也不用一直站在讲台前。

那么新课改到底带来了怎样的成效呢?笔者所任教的学校虽然实行改革不久,但是新课改给学生带来的变化确实让人感触颇深。尤其是教师的角色变化。

以前总是不放心学生这个,不放心学生那个,现在好了,把舞台都让给了学生,让老师走到了学生的背后,忽然发现,站在下面欣赏到的风景特美!

一、小组建设的魅力

(一)小组建设是学生展示的舞台

通过四大体系建设使小组成员同学习、同实践、同活动、同竞争、同评价,使小组成员成为感情共同体,价值共同体,行为共同体,让小组成为孩子对学校归属感的纽带,合作学习的土壤(合作学习为种子),自主管理的细胞,彻底克服传统方式下的学生厌校倾向,这个小组不仅有型而且更有魂!

(二)小组建设是课改的保障

这不仅是课堂的组织形式,更是贯穿学生的卫生,纪律,学习,艺术等的主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人的表现直接和小组的荣辱共存。因为各项考核都与小组挂钩。这恰恰刺激了孩子们争强好胜的意识。而每个小组的组长,就犹如一个家的家长,他必须带领组员们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行使自己的权利。“我的地盘我做主”,老师只要站在学生背后,把舞台还给学生,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凡事亲力亲为,那样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有多少价值呢?

1.组长的成长

自从建立小组之后,笔者发现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尤其各小组的组长,学会了“无私、责任、担当、不弃”。因为他们要负责手下五六名成员。为了更好的管理小组成员,他们要根据自己组员的情况制定组规,组员的奖惩措施。遇到特殊事件他们还会组织召开组会,商量讨论对策。而这些他们都可以离开老师自己实行。

笔者现在担任班主任。班上的六位小组长能力很强,很多时候在我不在的情况下,他们也能把班里管理的仅仅有条。晨读时,组长已经组织组员在大声地朗读安排好的内容,并会根据朗读的态度给各成员打分;自修课时,会监督组员独立自觉地完成作业,并安排“培优扶弱”行动,会的教不会的;打扫卫生时,更是尽心尽职,监督组员认真仔细地打扫。所以,班里的事情,笔者根本不用怎么插手,只要放心交给学生做就好。

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即使我一星期不在学校,他们也照样样样考核第一!”因为我只要站在他们的背后。

2.组员的成长

小组成员们的集体荣誉感非常强,不论成绩好坏,迫于舆论的压力,班里营造了一种很浓的竞争意识。

在笔者班上有这么一名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几乎每门课不及格。更让人头疼的是他还特爱捣乱。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他或在下面引吭高歌,或向其他同学投去子弹,搅得任课老师无法正常上课;下课时,或捡人家便宜,或挑事和人家打斗。记得有一次,为了向同学显示自己的“绝技”,居然会从三楼栏杆上往下跳。幸亏同学反应快,一把把他拉住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自从课改分小组后,我发现他变了。上课时,不再做小动作,因为要影响组里的考核。而且组长发现他记忆力特别好,反应也很快,所以一旦有这样的机会,组里就会让他来展现,他算是“英雄有用武之地”,为组里获得了不少分。也许是大家一次次地肯定,让他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从而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所以课后他也不再和以前一样调皮捣蛋。每次班里大扫除,他总是主动参与;同学买菜没钱,他会主动把自己的食物和他人一起分享;每次走在最后发现班里的灯未关,他总会主动关灯……他这巨大的变化让我们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美国的谢尔·希尔弗斯坦说的没错:“总得有人去擦星星。它们看起来灰蒙蒙。总得有人去擦星星。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总得有人去擦星星,我相信,星星会亮起来。”

所以即使那些我们看来“不可救药”的个体,也一样具有人类共同的积极的“基因”,只要有合适的土壤,而课改就是培育一颗向上的种子的肥沃的土壤。

二、生本课堂打破了沉默

所谓生本的“三生”指生命的课堂,生态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它追求“巧教乐学”、“幸福课堂”、“轻负高质”,达到解放学生的目的: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老师从台前走到台后。

从导学案的完成,到课堂的讨论,都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样的课堂,完全由学生主宰,反馈问题,分析题目,发表观点,学生们人人有事情可做,怎么还会有人打瞌睡呢?孩子们其实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只是以前很少有机会而已。现在好了,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了,胆子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笔者班上有一位女同学,记得刚来时胆子非常小,站起来发言也是支支吾吾,声音极轻。而现在却能在公开课中,当着这么多老师的面,站在讲台上自然地讲解,还配上板书,讲得有板有眼,听得后面的老师是直鼓掌。

走进现在的课堂,你听到更多的不是老师的声音,而是来自学生的声音:讨论问题,发表观点,上台展示。这里成了学生的舞台,老师则成了台下客。

参考文献:

[1](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

[2]《班主任之友 》2010.324.1

[3](美国)谢尔·希尔弗斯坦《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上一篇:晋煤题库练习下一篇:初中语文复习课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复习课要讲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