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2024-09-24

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共12篇)

1.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篇一

山东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莱西市香港路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现实生活中,当前入园幼儿的父母都是80年代的独生子女,从小被祖辈宠大的一代,面对成长中的幼儿他们往往也在尝试着教育,或者隔代教育。以致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不适宜的爱,孩子只知受爱,不知感恩;孩子任性,自我意识强;孩子缺乏责任心和义务感;孩子依赖性大,各种能力差……基于上述现象,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那么什么是家庭教育呢?所谓家庭教育就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延伸。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 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作为幼儿园老师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定位,明白教育好孩子的关键是先教会孩子的父母如何从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言谈举止中言传身教,用科学正规而适宜的方法教育幼儿。帮助家长转变观念,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家庭教育指导的职责,与家长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因此,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是必然的,家长参与幼儿园也是必然的,幼儿的成长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同步协调,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担负起育人的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分析

(一)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一词最早由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提出。在其代表作《终身教育》中指出学校教育仅仅是教育过程的开始,应该将各种教育(包括初等、中等、职业、大学教育)统一起来,将教育看成是真正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但耶克斯利只是从宗教的角度论述终身教育。

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的思想与终身教育思想紧密相连,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了“生长论”。当代终身教育哲学思想家韦恩认为“生长论为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哲学范式”。杜威认为“常态的儿童和常态的成人都在不断生长,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生长和不生长的区 别,而是各有适合于不同情况的不同的生长方式”,“教育就是不断生长,在他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不应停止”。

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正式形成是以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人教育发展国际会议上法国成人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所作的关于终身教育的报告及其在1970年发表的《终身教育导论》为标志。朗格朗认为现代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生活状况的翻天覆地是终身教育形成的重要原因。朗格朗对终身教育的基本看法包括:第一,终身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每阶段的教育相互联系,如他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的终身教育的概念是圆周式的:只有当人们在儿童时期受到良好而合理的教育,……他们才能有名副其实的终身教育”。所以对幼儿來说,该阶段是其人生的奠基阶段,接受良好的教育会对幼儿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如果在该阶段幼儿教育出现偏差,将会对其终身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第二,教育并不限于在学校中进行,应该使学校外的机构也承担教育的功能。对家长来说,获得家庭教育指导是其人生特定阶段的特殊教育,也属于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国家和社会应该为家长提供接受指导的机会,帮助家长形成科学教育观念和行为。朗格朗的终身教育思想在国际社会引起高度关注。改革幵放之后,终身教育理念传入我国,建立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家庭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无论是对于幼儿来说,还是对家长来说,贯穿终生的教育都是社会的要求和自身成长的必然选择,所以终身教育理论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家庭教育指导理论

我国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歩澄清,在此仅做简单介绍。

李洪曾教授提出“4421”家庭教育指导理论框架。该理论认为家庭教育指导是由四类对象(组织管理者、指导者、家长、儿童),四个过程(组织管理者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指导者对家长的指导过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存过程和儿童身心的发展过程),两种环境(对四类对象和四个过程直接产生影响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等),以及对对象和过程间接发生作用,但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的社会大背景组成。这11个要素、4种类别构成了“4421”家庭教育指导理论框架。乐善耀教授提出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组织管理层面(由地方政府及学校领导负责),指导层面(由社区和学校教师负责),教育层面(由家长负责),每个层面都有自己的培训和科研课题,三个层面共同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进歩。学校成为普及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的主要组织;家长联谊会、委员会等组织形式推动着指导的社区化;家庭教育指导与其他文化活动相结 合,促进了精神文明的提高。因此家庭教育理论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二。

三、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在家庭教育指导的问题上我国开始重视。而对于幼儿园家庭教育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识的进行科学地指导,大家在近十几年才开始重新重视。上海教科院的李洪曾先生对家庭教育指导研究比较多,他发表了许多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的文章,特别是在我国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就其目的、任务、要求以及性质和指导渠道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柳华教授在《如何正确处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一文中,曾指出教师的责任不光是教育学生,更重要的是指导家长,而且正确的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也是重中之重,并指出了与家长处理好关系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在上海市某区曾对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家庭占80%的比例,而在这些年轻人里有三分之二已经“为人父母”,绝大部分人相当缺乏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国外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研究也比较早。在1897年美国第一次的母亲会议以来,家庭教育指导就以一个崭新的面孔进入了社会教育的洪流当中。20 世纪末家长这个词正式介入教育孩子的标志是“家庭教师协会(PTA)”的诞生,同时它的诞生也是家庭教育指导再次登上教育大舞台的开端。其后,从 60年代中期起,美国广泛开展《开端教育计划》(The Head Start Project)。这个计划强调了家长在孩子教育的发展上具有很重要意义,它对幼儿园的要求是必须积极地帮助家长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努力地使家长能亲自参与到儿童的教育过程之中,这样可以使家长的作用能充分的发挥。这个计划主要是能使家长亲自参与到其中作为计划的重中之重及成功的保证。关于“家长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就指出:在注重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家庭教育,同时他还强调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学校和家长要配合的密切。

(二)趋势分析

1.素质教育走进家庭成为跨世纪幼儿园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面向家庭所有成员,家长工程将成为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良好载体,家长教育将与亲子教育并举;“家长教育质量意识”在新一代中青年家长中显现;“亲子互动的模式”从一元变为多元。前不久,在上海召开的“全国0至3岁的婴幼儿发展与亲子教育研讨会上,对0至3岁的婴幼儿家庭亲子教育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会上家庭教育专家根据国际上关于亲子教育的最新发展态势和多年研究,提出家庭教育的新理念。

2.依托社区教育是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

社区教育在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的沟通作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社区生活是幼儿成长的重要依托。我国农村大多数0-3岁婴儿甚至3-6岁幼儿并未入园,入托,处于散居状态,对于这些儿童的家长来说,托幼机构的直接指导存在困难,而社区指导具有优势,学前儿童家长对社区的信任、依赖程度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由幼儿园依托社区组织0-6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将成为发展的方向。3.21世纪将从传统家庭向学习型家庭转变。

走向学习型家庭,建设学习化社会,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主旋律,20世纪90年代面对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家庭问题,依据终身学习的思想,提出创建学习型家庭。家庭的学习活动包括个人的自我学习、反省与改变,及家人共同进行的活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意义在于它将家庭教育从围绕子女成长而进行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向围绕提高家庭整体质量而进行的“社会对家庭的指导”方向发展。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每个家庭开启21世纪大门的钥匙,是一种较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每个学前儿童都是家庭的活跃因素,他与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相互分享,促使家庭持续地、动态地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家庭教育指导的本质是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过程。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态度和方式,掌握一定科学教育知识正确育儿,并且要与幼儿园积极沟通联系,变被动为主动。要指导家长树立全面的发展观,既要重视智力因素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更要重视品德培养、情感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培养等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价值。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孩子终生携带的名片,重视“家教、家风、家规”对孩子的影响,促进每个家庭成员对家庭教育达成共识。

2.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促进家长与幼儿园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幼儿发展。

3.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家长观,让教师明白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4.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与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多渠道开展家园共育活动,密切家园联系,促进家园合作共育。

(二)研究内容:

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园联系渠道

如何发挥家委会的带动作用

如何积极面对家长的质疑 如何实现家园合作,共促成长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 本课题的实施共分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7月)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成立课题组,明确个人分工。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有关理论,研究查找文献,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2.实验研究阶段(2015年9月—2017年9月)集中进行实验,我们将对家庭教育指导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幼儿园、家庭二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共育活动,积累实践经验进行中期评估。

3.总结结题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2月): 收集、归纳课题研究相关资料 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及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原则

1.层次性原则:围绕总课题,分解子课题,确定研究入口,构建一个综合研究体系。按照“课题引路,整体推进”的原则分层次、有目标地开展课题研究。

2.合作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优化合作,加强交流,达到共同提高,整体推进的目的。

3.实效性原则:要求课题研究规范科学,理论学习、个案研究均与实验课题相结合,实行“个人反思——集体研讨——研究总结”的反馈机制,突出过程的研讨,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查阅、搜集、积累文献资料,了解与家庭教育指导相关的内容。并精心筛选、整理出合理的且适合本园课题研究方面的内容。文献的获取途径主要是已有的公开出版文献,包括期刊杂志、书籍、电子文献等。

2.问卷调查法:以活动为载体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家长的育儿需求,回收后进行总结反馈。

3.培训交流法: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委会进行交流,组织多种形式的家长培训,健全家庭教育网络。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切实的案例分析,了解当前的家庭 教育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可以把真实情况典型化,使描述更加直观、具体,说服力更强。

5.经验总结法:不断验证、不断完善、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在实践研究中,加强反思,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经验,提升研究价值。

八、课题完成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我园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领导重视、支持教育科研,研究经费和资料设备有充足的保障。我园将使用专项科研经费,提供财力支持,确保研究计划顺利完成。作为莱西市的全日制公办幼儿园,我园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阅览室、图书室、多媒体一应俱全,信息渠道畅通。此外,图书、报刊、电子读物等藏量丰富,为教师们查阅有关资料和学习研究提供了方便。

2.该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从建园之初,我们就非常重视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我们先后通过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半日开放、家长进课堂、QQ、微信群等方式建立起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通过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可以更自然,更直观地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展示在家长面前,使家长理解和学习幼儿早期教育应持有的观点和适宜的方式。这些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也获取了家长的信任,这 不仅有助于我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而且有利于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

3.具有开展教育科研的队伍基础。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成员由园长挂帅,副园长、教导处主任、级部主任参与,他们都具有多年丰富的教育科研经验,指导科研活动有效开展。此外,也有理论知识丰富的年轻成员,她们业务理论扎实,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能让研究紧跟时代变换。课题组成员有较高的教科研工作热情,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实施该课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已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并潜心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理论知识,这些都为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技术保证。

4.加强科研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制定了课题管理、学习、研讨和激励制度,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开展论文、课例评比,展示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并完成预期的阶段性成果。

九、课题组成员 组长:李秀玲

组员:隋明秀 刘成军 王文杰 田双梅 徐元芹 董倩倩武云晶

各班班主任及教师

2.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篇二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出现的原因

( 一) 应试教育思想影响

在很多幼儿园教育调查中发现, 之所以有很多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与小学教学内容相似, 并且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加大学习难度, 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 很多幼儿园升小学考试中, 题目难度较大, 因此幼儿教学中难度也要增加。也就是说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 幼儿园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应试教育具有双重性, 从积极方面进行分析, 应试教育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目的性, 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从消极方面进行分析, 应试教育抑制了教育的多元化, 一味的赶超计划, 增加学生负担。

( 二) 幼儿园师资以及家长等方面的影响

从幼儿园师资方面进行分析, 由于很多幼师水平有限, 不能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真正目的, 盲目的在教育教学中增加小学教学内容。另外, 从教学设备上分析, 幼儿园教育设备比较稀缺, 教学模式单一。而从家长方面进行分析, 家长也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始作俑者, 很多家长错误的认为, 在幼儿园中让孩子学得越多, 学得越难, 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好处。其中不然, 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没有科学依据, 也罢免了幼儿的快乐童年权利。

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策略

( 一) 增加幼儿教育设备, 提升教学趣味性

幼儿阶段的学习并不是要求幼儿能够懂得多少科学道理, 识得多少的多比划的汉字, 以及多会验算多少数学算术题。真正的幼儿教育是指, 还原孩子的童趣, 在欢快的氛围中, 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充满知识, 帮助幼儿理解知识, 并鼓励其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各抒己见。该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既不失童趣, 也能够寓教于乐。在幼儿教育教学中, 实现趣味性的教学模式, 首先从如何实现趣味性教学方面进行分析。

其中增加幼儿园教育设备是实现趣味性教育关键, 如微型多媒体, 学生音乐学习演播室、操场设施等。在室内教学中, 引入多媒体设备, 幼师根据书本课程进行相关情境设计, 以多采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而音乐学习演播室的相关设备引入, 如幼儿架子鼓等乐器的提供, 能够让幼儿接触到真正的音乐, 培养幼儿的审美。而操场设备的增加, 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 实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多种形式。

( 二) 提升幼师教育教学素质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中, 幼师是一个催化剂, 教师的素质能力不过关, 其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方式将会出现偏差, 对于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在理解上也会出现多误解。因此, 提升幼师素质能力是健全教学小学化的重要方式。首先, 提升幼师对幼儿教育与教学启蒙的重视, 并向其宣传小学化教学的弊端, 并在教学中以发展学生为主, 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与娱乐的环境; 其次, 对幼师进行定期的教学培训, 对教师能力进行测试, 以讲座的形式提升幼师教学能力。

( 三) 呼吁幼儿升小学的考试制度改革

近年来, 幼儿升小学的考试为幼儿园教学带来重大压力, 同时这也是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产生的直接原因。因此, 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 小学教学固然重要, 但是其与幼儿园教育的差别较大, 笔者在此呼吁幼儿升小学的考试制度改革, 尊重幼儿园教育, 明确幼儿园教育目标, 在教育教学中还幼儿一个健康、欢乐的童年。升小学的考试制度严重的打击了幼儿教育的发展, 限制了幼儿多采的教学形式, 不能注重发掘孩子的天性, 教育趋向于机械化, 是幼儿教育中的一大败笔。因此, 考试制度的改革, 能够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划清小学与幼儿教育的界限。

三、结论

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学习与认识学习的关键阶段, 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揠苗助长, 不能关注到孩子成长的特点, 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对策。希望以实际策略的提出能够推动幼儿教育改革, “解救”那些“镣铐”下的孩子。同时, 本文就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来探索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如何能够更好的应对教育小学化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燕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个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王廷廷.“镣铐”下的孩子——多重视角下的公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D].西北师范大学, 2013.

[3]张含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4.

3.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策略性研究 篇三

缤纷的世界、五彩的生活,使得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总是有着诸多的好奇,总想看个究竟,弄个明白,也正是这种猎奇心理,促使孩子们不断地去模仿。由于对“未知数”的探求过于急切,幼儿会在缺少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行动,忽略了身边的隐患而“从容就犯”,导致了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故事。具体有以下几种行为:

行为类型1:自伤行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有所增强,自我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断出现。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不加以注意和引导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幼儿吃饭时,不正确地使用筷子,容易导致筷子戳到喉咙;再如,一些孩子出于热心,会学着大人的模样,主动给周围的小朋友倒热水或用水果刀削水果招待小伙伴,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而“祸及自身”。

行为类型2:他伤行为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不仅使孩子们增长智慧增强体能,同时也增进了小朋友间的友谊。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意外,比如:某幼儿园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操场上投掷飞碟时,飞碟恰巧碰到某幼儿的眼睛,致使其左眼失明,右眼弱视;另外,一些幼儿在相互玩耍追逐奔跑过程中,因未能注意路滑而导致摔倒;也有的由于忘情地游戏致使相互间发生碰伤,结果则是“乐极生悲”。

行为类型3:互伤行为

牙齿和舌头难免有打架的时候。幼儿在嬉戏玩耍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相互间争执玩具或是“舌战”等,为了体现一下自我强大的一面,有时竟升级为“角斗”行为,其结果往往导致“两败俱伤”。

针对上述几种行为,如何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如何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能力,消除安全隐患。笔者以为:

一、开展寓教于乐活动,实施安全教育的“释疑解难”

孩子们对于身边的事物,总是通过视觉观察、触觉感知、嗅觉体味等去认识,以至于他们会“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去了解,结果是顾此失彼。

针对这一特性,我园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寓安全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对于小班幼儿以“静听”的方法为主,借助于一些寓言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深化其内容,比如:通过讲述“狼外婆”的故事来进一步刻化“安全”在幼小心灵中的概念,告诉幼儿不能同不认识的人走;不要吃不认识的人给的东西等等;进而延伸到生活中的一些不安全行为,教育他们不能随意玩尖物;不要把纽扣等小物件塞进耳朵、鼻子里;更不能玩火、玩电等。中大班则采用“动静相宜”的教学方法,通过认识常用安全标记如交通安全标记、电力安全标记、防火安全标记等,让他们知道其危险性所在,并通过智力竞赛和体育游戏等形式加以巩固,也可通过电视录像资料,制作简单明了的操作卡片,编制朗朗上口的绕口令、编写优美动听的儿歌等,向幼儿讲解和传授一些生活中所必须的安全知识。总之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破解未知数,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达到给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二、运用多种手段,强化安全教育氛围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体是天真活泼的孩子,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以及孩子们的积极配合,这就需要制定有效的安全制度并建立起安全网络,形成安全教育由专人负责,教育过程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

如何将安全制度落实到位,使网络建设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一方面必须强化教师安全教育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可纳入考核机制,将教师的安全教学实绩与个人收益挂勾,以进一步促进安全教学质量。比如:教师每周在班集体内选出一名小“安全员”,由他(她)负责每天的安全检查,并在每周末进行评比,评一评谁的安全红花最多,同时也可在每月评选出幼儿园安全小卫士或安全小明星,予以奖励,如此将口头上较为“笼统”的“安全”概念进一步加以强化,继而化作孩子们之间的自觉行为;在传授有关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基础上,老师可在班集体内进行一对一组合,将小朋友组成若干个安全互助对子,对间进行安全竞赛,以期达到让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相互提醒增强安全意识,督促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模拟预想话安全,循循善诱深感悟

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不仅要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做了有危险,还应让幼儿懂得当危险发生后,该如何去处理不安全问题。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有针对性地就幼儿时期常会发生的一些不安全现象进行剖析,可模拟“预想”出种种不安全现象,让幼儿根据所学的安全防护知识,拓宽思路,独立思考提出各自的观点和处理的办法,达到防治相结合的目的。老师则可据此因势利导,对于正确的处理意见予以表扬和肯定,对于不正确的表达或是不完整的答案,开展讨论,让孩子们从中“取长补短”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此,必将收到良好效果。

4.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篇四

【摘要】:幼儿科学活动因其科学性、启蒙性、严谨性、探究性等特征,对教师的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提问,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和求知欲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课堂实效性。我们要不断研究提问策略,反思教学实践,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使科学教学活动过程更有效、更高效。

【关键词】:科学活动 教师 提问 有效性

一、研究背景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致盎然、积极思考的现象,经常是教师的有效提问引发的。

幼儿科学活动因其科学性、启蒙性、严谨性、探究性等特征,对教师的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提问,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和自信心,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增强课堂实效性,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二、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目前,幼儿教师在科学活动中的提问,还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1、提问模式化,缺乏“准”度。

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设计,比起其它学科要更准确、更精确。但幼儿教师在活动提问时,特别是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常常受到经验和思维定势的影响,来一些开场白。如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筷子》开头,教师举起筷子提问:“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筷子吗?”对于中班孩子来说,这样的提问显然是在浪费时间。

千篇 一律的问“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来烘托学习气氛,孩子们为了迎合教师,齐声回答:好,喜欢……在活动过程中的提问也常常是问题多但价值不高。这些问题成为一种套话,废话,对孩子来说多数不需动脑,更没有探究价值,而且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不能真正激起孩子们科学活动的兴趣。

2、提问随意性,缺乏“坡”度。

有些幼儿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忽视幼儿的年龄特征,忽视科学活动的特性,随意性强,想到哪儿问到哪儿,脱离了幼儿的经验和水平。如科学《水家三兄弟》中,教师在活动中的第一句话就是:“谁认识水家三兄弟啊?”。因为是第一课时,问的孩子们一头雾水。孩子们开始发挥了,小草、小花、杯子、毛巾……都来了,离主题越来越远了。活动的结束部分,教师才开始提问水的重要性。水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应把握好活动的层次,从易到难,从认识生活中的水再到实验,再到水的三态,才是层层深入的过程。

有些活动提问或过难,或过易,或者零散不系统,缺乏坡度,更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一般年龄较小,各类经验不足,教师若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提问,将大大降低幼儿学习的有效性。

3、问题封闭性,缺乏“宽”度。

对孩子来说,科学活动是最能也最适合培养幼儿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但有些教师往往不会抓住科学活动的特点,在提问时仍然把问题主要停留在知识水平上,习惯把提问作为考察孩子记忆的手段。如:科学活动《参观菜场》中,教师提问:“ 你喜欢吃什么菜? 这些蔬菜你们家是怎么烧的? 它是什么味道的`? ”把原本很宽的提问思路给局限化了。由于提问的封闭性,不可能让孩子在问答的互动过程中,得到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发展。

4、提问不公性,应答机会不均。

教学中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老师应保证每一个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和权利。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喜欢或习惯性的提问那些“乐意回答”“会回答”的幼儿。有时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有的幼儿获得了几次机会,而有的幼儿一次也没有回答到。有些本身自信心就不足的幼儿,会越来越退缩,逐渐成为活动中的旁观者和边缘人。特别是人数较多的班级,难度就更大,问题就更突出,有时教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针对以上的情况,这样的提问不仅不能发挥提问的教育价值,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而且会抑制幼儿的思维和探究,违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精神。那么,幼儿教师为什么会常常存在以上问题呢?

1、教师没有抓住科学教学的要点和精髓。

2、教师备课时问题准备不够充分。

3、受执教者教学经验的影响。

4、教师课堂应变能力不强。

5、职业倦怠、态度不端。

5.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篇五

一、前言

从幼儿个体发展来看,早期阅读深深地影响着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是儿童适应社会变化、跨越文化沟壑、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保障,是儿童终身发展的关键;从时代背景来看,知识经济时代对早期教育应然的需要及网络时代对其实然的忽视使早期阅读成为当今早期教育的重要课题。而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是幼儿终身学习的内在动机,影响着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养成,推动着幼儿深入钻研问题,获得系统的知识。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越来越被广大幼教工作者所重视,因此本文结合区域,旨在探索如何创设具有发展适宜性的语言区以激发大班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从而丰富激发大班幼儿阅读兴趣的途径,对教师利用语言区培养大班幼儿阅读兴趣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幼儿园语言区的创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在理论上拓展早期阅读研究的内容,丰富早期阅读理论体系。

文献部分主要来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共53篇,其中硕士论文共9篇。从文献的检索来看,关于早期阅读教育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涉及到早期阅读的本质、早期阅读与儿童发展、早期阅读环境的创设和阅读材料的选择和利用、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研究等。但关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专门研究较少,结合语言区培养大班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专门研究也鲜少有人涉及。

结合相关文献,笔者认为语言区是指与语言活动相关的区域,幼儿在这一区域中可以进行讲述和表演、创编和仿编、前书写准备练习等活动;早期阅读兴趣是指学前儿童力求认识、探究色彩、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刺激视觉器官的符号信息的心理倾向和内在动机。

二、国内关于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我国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幼儿早期阅读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探讨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国外关于早期阅读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早期阅读对幼儿个体发展的价值,早期阅读概念的初步界定,以及实践中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的经验总结等。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阅读已不仅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休闲娱乐的方式,更成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特别是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意识到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乃至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推广着早期阅读教育理念,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从相关文献的检索来看,就研究内容而言有很

大的深入和扩展,表现在:

1、对早期阅读基本观念的思考(张明红,2000;周兢,2005;余珍有,2005;罗咏梅,2010等),归纳起来说:早期阅读是儿童接触书面语言的形式和运用的机会,是儿童发展语言能力的机会,是儿童掌握词汇构成和文字表征的机会,同时也是儿童发展学习读写的倾向态度的机会。早期阅读具有广泛的内容:色彩、图像、符号、文字等等主要要有视觉活动参与的一切感知活动;具有多元的参与途径:视、听、触、肤、嗅、动等多种感觉通道的参与丰富了早期阅读经验;更具有分享的活动特点:获得成人、同伴的帮助,分享阅读带给彼此的愉快情绪体验,积累有益的阅读经验等。

2、关于早期阅读材料的研究(朱润鱼,2005;贺红、蒋惠,2005;张明红,2007),朱润鱼针对3~5岁幼儿群体进行实验研究,主要探讨幼儿园、家庭如何为3~5岁幼儿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怎样进行科学的指导;贺红、蒋惠主要论述多元化早期阅读材料的种类、投放方式和指导策略等;而张明红则从精加工的策略出发,论述早期阅读材料的种类,提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提供支持性阅读材料,并引导幼儿阅读创意性阅读材料,以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3、关于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徐光荣,2006;周兢,2006;朱鸿菊,2007;吴凡,2007;季红,2007;潘爱珠,2008;李桂芹,2010;林黎珊,2011;魏林彤,2011;胡春春,2011等),他们从信息技术环境、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区角活动、幼儿园提供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氛围的营造、分享阅读、家庭指导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策略。

4、关于早期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张明红,2005;金小梅,2005;程丹琳,2008;谢兰燕,2010;翁艺薇,2011),主要教学策略归纳为:⑴复述策略(反复阅读、材料操作、重点标识、肢体语言和分角色表演、绘画再现);⑵精加工策略(补充细节、回忆联想、推论判断、创造类比、自主思考、合作探索);⑶组织策略(内容架构、线索搜寻、主题概括、网络构建)等。

5、关于早期阅读环境创设的研究(刘春宁,2002;何琦,2003;沈姚,2006;王旭冉,2009;沈淑卿,2011;李慧,2011),他们的主要观点归纳为:㈠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容:⑴显性的物质环境的创设(阅读材料、装备环境、声控环境、照明环境、卫生环境);⑵隐性的心理环境的创设(人际关系环境、阅读指导、阅读组织形式);㈡在幼儿园创设宽松、丰富的阅读环境(提供多样化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提供阅读机会和场所,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提高阅读能力);㈢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

境(亲子共读,激发阅读兴趣;树立良好阅读榜样;营造良好阅读环境;传授有效阅读方法;利用社区阅读环境和家园联系的条件)等。

6、关于早期阅读兴趣的研究(傅敏敏,2005;马晓莉、姚艳梅,2007;王洪者,2007;胡薇薇,2008;姚江萍,2009;张柏华,2010),研究内容集中于提高幼儿阅读兴趣的策略,主要从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环境的创设、教师的指导方法、家园合作等方面阐述;胡薇薇则从亲子阅读的角度,阐释了母亲指导对婴幼儿阅读兴趣的影响。

7、关于亲子阅读方面的研究(朱从梅、杨鲁虹,2003;赵琳,2003;伍新春,2004;余珍有,2005;朱从梅、周兢,2006;李琳,2006;谢倩,2007;张晓怡,2008;胡珊,2008;张筱叶,2009;尹国强,2010),主要集中于亲子阅读的独特价值(情感价值、发展价值);亲子阅读的影响因素(内部因素—父母和儿童;外部因素—阅读材料和阅读环境);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朗读、提问与讲解)。

8、关于早期阅读障碍和阅读困难的研究(缴润凯、路海东,2003;李静,2003;赵微,2005;卢英俊,2006;彭虹,2007),主要的研究涉及阅读困难的概念阐析;阅读困难的诊断;病因研究的主要方向(神经结构及技能异常、认知心理机制、家族遗传);治疗及矫治(药物治疗;技能训练,包括听觉途径训练、语音及语素的训练、触摸途径、联合途径)。

9、关于早期阅读发展趋势的研究(周兢,2005;张明红,2005等),主要观点认为:⑴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意识将更为强烈(向多维整合的早期阅读,整体、深层次的阅读,充满创意的阅读,亲子共读等方向发展,而且注重幼儿自主阅读的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阅读的素质教育,注重早期阅读的师资培训等);⑵早期阅读的能力结构将更为立体开放;⑶早期阅读的研究将全面、科学地展开(包括对早期阅读的价值及概念的再认识等);⑷早期阅读的时空领域将大大扩展。

三、总结

就以上文献检索来看,对早期阅读的研究已经向纵深的方向发展,关于亲子阅读的研究、早期阅读能力的研究、早期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等已形成较完整的研究体系。而对早期阅读兴趣的研究较少,虽然对可能影响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具体某方面的单因素提及较多,诸如阅读环境的创设、阅读材料的选择、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等都有涉及,但对早期阅读兴趣的专门研究较少。而从对早期阅读兴趣的专门研究来看,如傅敏敏《关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研究》(2005)、马晓莉、姚艳梅《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初探》(2007),大多是从宏观的角度阐释提高幼儿阅读兴趣的策略,如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教师为幼儿提

供支持性的材料和创设相应的环境等方向进行分析,而鲜少有人从微观的层面研究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更少有人从区域的角度对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进行专门的研究。综上所述,我国关于早期阅读的研究至少存在着以下局限:

1、缺乏对“早期阅读兴趣”微观层面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

2、倾向于大样本的研究,缺乏对具体个案(包括各年龄班)的深入研究。

3、倾向于对集体阅读教学活动的研究,缺乏对区域活动中的早期阅读教育的专题研究。

四、参考文献

①编著

[1]何艳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06. ②期刊

[1]张明红.早期阅读教育改革趋向前瞻[J].幼儿教育,2005(03). [2]张明红.关于早期阅读的几点思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0(04).

[3]张明红.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理论看早期阅读的教学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5(01).

[4]张明红.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J].幼儿教育,2007(18). [5]周兢.早期阅读—让孩子终生热爱学习[J].幼儿教育,2005(02).

[6]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兼谈当前国际早期阅读教育的走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5(01).

[7]周兢.幼儿识字:失之毫厘,谬以千里[J].幼儿教育,2006(10).

[8]朱从梅,杨鲁虹.对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现状的调查[J].早期教育,2003(07). [9]朱从梅,周兢.亲子阅读类型及其对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J].幼儿教育,2006(Z1).

[10]朱从梅,周兢.母亲在亲子阅读中的语言运用特点分析[J].幼儿教育,2006(09). [11]余珍有.学前早期阅读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第二次全国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幼儿教育,2005(02).

[12]余珍有.日常生活中的早期阅读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05(01). [13]谢兰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策略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 [14]程丹琳.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J].海峡科学,2008(08). [15]翁艺薇.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16]金小梅.浅述早期阅读教育中的教学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5(02). [17]贺红.多元化早期阅读材料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02).

[18]朱润鱼.3-5岁幼儿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与指导实验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4).

6.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篇六

【摘要】游戏是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关键。游戏不仅可以让小朋友“玩”,也可以引发、支持与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掌握游戏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教学;策略

一、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游戏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现象,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广泛的流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小至幼儿的嬉笑打闹,大到成人的牌棋娱乐,甚至是老人的幽默笑谈,无不诠释着游戏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游戏伴随着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是人类生活中最有魅力的内容之一。首先,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寻求快乐,转移精力。其次游戏是幼儿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未来生活是预备方式。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阶段处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渡时期,他们有像成人一样参加社会活动的愿望,希望能摆脱成人的控制,但是他们的诸多愿望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我们要义不容辞的还幼儿游戏,让游戏成为儿童生活的主旋律。(一)游戏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游戏的过程是一个自然地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是幼儿建立在好奇心基础上的,由自己观察和探索得出结论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式的学习,这也就是当代教育家提倡的最有价值的学习。游戏使幼儿直接接触玩具和各种自然材料,通过具体活动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和观察力,认识各种物体的特性和用途。正如上文所说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游戏《娃娃家》中,幼儿“家”里摆放的各种“家具”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家里仿造来的,从游戏中幼儿逐渐明白了饮水机如何开关、哪个按纽是冷水、哪个按纽是热水、如何喝到不冷不热的水;在游戏《商场》中,幼儿可以了解到购买食品时应该注意商品的保质期和有效期;在游戏《医院》中,幼儿能够了解到医院看病的基本程序,让幼儿知道生病后不要乱吃药,要到医院让医生看病,这样才不会有危险,等等。

(二)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幼儿依靠想象进行游戏,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游戏又促进想象的发展。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卡纸制作出床、桌子等家具,在制作同时要幼儿想想自己家里还有哪些家具,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家具都可以做出来。这样在教师的言语与行动的指导下,幼儿相继制作出了饮水机、淋浴器等较先进的电器。幼儿最初只会简单的联想,通过教育,能够使想象越来越有目的性。在游戏之前先想好行动计划和行动结果,然后按计划去展开详尽的想象活动。这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三)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游戏也可以促进幼儿思维概括水平的提高。因为游戏要求有概括力。例如,只有当幼儿看到自己和妈妈的共同点时,才能担当起“妈妈”的角色。通常总是女孩子当 “妈妈”,很少有男孩子当“妈妈”。把不同事物的共同点结合起来,就是最初的概括。在这里,游戏的主要作用在于:幼儿在这种活动中自然地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作为思维活动的支柱,通过活动,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为思维概括准备了条件。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游戏

(一)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不足之处 1.应用不充分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对游戏的应用不够充分,教师们往往都是在课前运用一些小游戏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在教学知识的教授上运用得较少。2.游戏形式较为单一,不够多样化

我们往往只能在教学活动中看到孩子们坐在位置上的游戏,知识一些单一的手指游戏,结合一些儿歌进行互动;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离开位置上进行游戏呢?仅仅是为了维护课堂上的次序吗?可是失去欢乐中的课堂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想要给孩子的是一个充满欢乐的课堂。3.游戏的实施只是流于形式

我们之所以将游戏融于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是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学中玩,玩中学。而有些幼儿园之是为了应付需要,没有将游戏真正与教学内容结合起 来

(二)游戏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结合

1.将游戏充分的渗透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各个部分

从活动的导入开始,让孩子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下开始新内容的学习。例如;教师一边做动作念英语单词“eyes eyes”孩子回答“shua~shua~suhua~” 可以将手指游戏运用出来,跟孩子一起互动,把孩子是积极性调动起来!活动导入之后,进入到新知识的教受。例如;我们要教孩子认识一个新的汉字或单词时可以运用大小声的游戏。教师可以出示字卡,当字卡被举高时孩子们用响亮的声音跟老师一起学习这个汉字或单词。反之,用弱弱的声音把这个“新朋友”念出来。根据各个环节的特点与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将“拍卡片”“大小声”“摘苹果”“传卡片”等各种游戏运用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2.在课堂中我们不要将孩子局限在他的位置上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在选择游戏形式是不能只单一的选择在位置上的游戏,动静结合,给孩子一个舒适的学习心情。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在孩子对新歌曲有了一定的熟悉的时候可将我们的律动结合起来。例如,在中班音乐活动《小鸭子》中,我们可以在孩子基本会唱歌曲的时候让孩子都来扮演小鸭子,学习歌曲中小鸭子的各种动作。我想这样孩子会跟乐意去表现自己。3.我们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育观念,不要让我们的游戏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式的存在。让我们将游戏与教学内容充分联系起来,把游戏与教学内容在游戏中得到有契的结合起来。

三、游戏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正因为游戏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所以我们将游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一)将游戏与课堂教学有机的整合

1、游戏与健康活动的整合

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无疑是一件枯燥的事,如果将健康活动与游戏有机结合,孩子将会愉快的接受。例:我园以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为目的的“体能达标测试活动”,通过三年三次测试,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了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我园在设置活动项目时,我园力求使游戏和运动有机整合,活动项目以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出现,如“小兔跳跳跳”、“过小桥”、“大家来跳绳”等,游戏的介入使原本枯燥而单调体育锻炼变得有趣了,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增强了体魄。

2、游戏与科学的整合

科学领域的数学活动相对有些抽象和枯燥,如能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既可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又可以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如:中班数学活动学习“7”以内的数,教师用“幸运闯关”的游戏,贯穿课堂教学,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次“闯关”成功为本组赢得一面小红旗,最后以红旗的多少确定冠、亚军组。游戏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简单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更好。

3、游戏与社会活动的整合

社会是个大课堂,孩子的游戏是孩子社会生活的体验,孩子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会不知不觉地反映到他们的游戏中。例:国庆节长假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探讨着有关国庆的新闻趣事,特别对我市新开放桥头公园和建成不久的淮河文化广场感兴趣。在区角游戏中,他们“建龙湖大桥、搭音乐厅”玩的不亦乐乎。由此产生了“我是蚌埠人”主题教学活动。通过“家乡知多少”,让孩子了解大禹文化、双墩文化;了解家乡的舞蹈——花鼓灯、了解家乡的特产怀远的石榴、五河的螃蟹等,激发孩子爱家乡的情感。

(二)游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方式

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非常大,向教学活动渗透的方式也很多,运用得当能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运用方式。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方式主要有:

1、游戏整体引入法:将游戏整体引入教学中,使教学目标渗透到游戏中,达到游戏与教学一体化。例:小班科学活动 “1 和许多”。以故事“小猫钓鱼”为主线,老师扮猫妈妈表示数量“1”,全班幼儿扮小猫表示数量“许多”,整个教学以猫妈妈和小猫一起锻炼——钓鱼——烧烤——野餐——回家等游戏环节进行,在游戏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让始终让孩子自己去发现“1 和许多”。再如:小班健康活动“熊猫玩球”,教师扮熊猫妈妈,幼儿扮熊猫宝宝,一同在竹园内玩跳羊角球。此方法多用于小班。

2、游戏部分引入法: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适当的环节引入游戏,以提高孩子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①游戏导入法:用游戏方式开始,孩子们感到现在是做游戏,不是上课,积极性会高些。②游戏插入法:教师依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堂教学的中间环节插入游戏,提高孩子学习兴趣。③游戏延伸法:在教学活动的结束部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习的欲望仍很强烈,教师可用游戏延伸法,在游戏中延伸教学内容。

3、游戏竞赛法:在教学中设置竞赛环节,通过比胜负的方法,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幸运闯关”、“接龙”、等游戏,以竞赛的方式,激起幼儿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方法特别适合中大班的孩子。

4、游戏童谣法:教师可将要求孩子掌握的教学内容,按顺序、按步骤、按规律编成有趣的童谣,让孩子在念童谣的同时,知道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很快掌握所学内容。如:画葡萄“一片叶子几根脉,叶子小球站成排,一排两排三四排,一个小球一个点”。再如:生活活动《系鞋带》 “两根面条搭起来,打个结儿拉一拉,两个兔耳朵碰一碰,打个结儿拉一拉”。游戏童谣法适合对进行技能技法方面的教学,也适合生活活动的教学,(三)游戏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成效分析

1、游戏以其内在趣味性,诱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

游戏教学虽是由教师来安排和引导的,但其目的是利用游戏本身的趣味性作为内在动机,来启动、维持和调节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教学,孩子们能将教师的要求转化成自觉的学习,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让孩子在愉快中学习知识。

2、游戏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游戏中孩子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超过平时,幼儿的自身潜能也极大地激活了,他们的思考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都会超出平常。

3、游戏可以提高学习成效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是真正意义上的“玩中学,学中玩”,孩子们在游戏里,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

4、游戏使教学常规更符合孩子的心理

维果斯基认为“规则是游戏最本质的特征”。在游戏中幼儿乐于用游戏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教师用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小孩子会乐意接受。如:绘画艺术活动“快乐的小蜡笔”,教师在指导幼儿收拾整理蜡笔时,以亲切的口吻指着油画棒说:“这里有一个温暖的家,里面住着12个彩笔宝宝,它们相亲相爱,谁也离不开谁,彩笔宝宝出来画完画后,非常想家,小朋友要把它们送回家,彩笔宝宝会高兴的”。游戏情节的引入,幼儿会愉快地收拾物品。

总而言之,幼儿离不开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一种主要存在方式,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因此,在幼儿园各领域的教学中都应将游戏巧妙的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多多引入游戏,充分的将游戏对幼儿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从而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7.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篇七

一、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 是形成新课程体系的要素之一。教师应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 以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 (群) 能力分析为基础, 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 从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完善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 从目标、内容、方法、条件保障、考核等方面构建完整有效的幼儿园活动设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其次, 突出知识融合与能力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符合课程目标与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二、构建“园·校”双向互动的实践合作教学模式

“园·校”双向互动的实践合作教学模式即高校与幼儿园相合作,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练。

1.紧密结合幼儿园教学结构调整本学科的教改思路和教学实践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 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 提高学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素质, 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学校,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活动设计课的理论学习, 以幼儿园教材为内容, 设计幼儿园活动方案后在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 并结合教学活动效果及反思评价整理修改教案。与此同时, 对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也带来新的挑战, 督促教师密切关注幼儿园教学实际, 不断提升教师的分析评价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

2.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 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 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教学中充分整合幼儿园现行的教育教学资源及内容幼儿园教学资源, 建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全方位实践平台, 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践机会。

3.多角度实践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设计教学方案、案例观摩评析、模拟教学、试教、见习、实习以及幼儿园活动设计大赛、幼儿园说课大赛等, 将教与学背景相融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优化学习过程, 增强幼儿园教学的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 培养学生设计、组织、评析、反思的能力。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 鼓励学生亲身尝试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假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到幼儿园进行社会调查和实习, 增强对幼儿园的感性认识, 明确学习方向, 增强学习动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依据学生的不同风格进行分组, 给每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同时, 邀请幼儿园教师担任实践课程指导教师, 介绍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使学生熟练掌握并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4.以形成性、发展性的多元化评价为主优化实践教学评价

评价在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实施中发挥着极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能够激发学生对活动设计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激发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因。教学中将评价应贯穿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 自评、生生互评、小组点评、教师综述的多维评价, 对学生进行公正而全面的评价, 促进学生在成果分享及思考中, 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进而自我改进, 不断提高执教的能力。

三、建立校企合作双赢的实践教学新机制

校企合作源于共同的使命与追求,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始于“双赢”, 其目标在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学校和幼儿园双方只有找到了利益的共同点, 合作才有基础, 才有正确的方向。在人才供求市场以需方为主导的今天, 高职院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 合作过程中应更加主动, 并且合作机制创新的目标应定位于构建促进和维系校企双方合作共赢、能动性全面激发的制度环境。

构建校企共赢机制, 推进合作发展。学校和幼儿园合作能及时补充幼儿园师资队伍, 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执行力, 学校通过与幼儿园合作, 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建立校企合作培育机制。在学校层面, 要建立由幼儿园、行业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咨询委员会, 为高职院校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或参与决策, 从而把高职教育与行业幼儿园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专业层面, 要成立由高职院校、幼儿园负责人、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以及有专家委员会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制定课程方案。

建立校企利益分享机制。要发挥人才智力资源优势, 共同设计与开发科研项目, 开发幼教产品和幼教资源。要以教学、培训、科研合作项目为纽带, 确保幼儿园在获得学校服务的同时, 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聘请幼儿园优秀教师与管理骨干担任实践指导教师, 发挥其精通实践技能的优势, 在实训教学、实训教材开发、项目案例实施、实训教学手段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校企资源共享机制。学校与幼儿园的社会分工不同, 其资源特征和容量也各有千秋, 因此必须建立双方资源互补和共享的机制。要按照“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使幼儿园共享高职院校的教育培训资源以及文化生活资源, 使学校共享幼儿园的环境、项目和人力资源。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幼儿园活动设计实践教学, 能够有效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因此, 通过实践教学能够真正实现课程开发与幼教机构零距离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 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

8.幼儿礼仪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 篇八

【关键词】幼儿礼仪 实施策略

引言

从现在的儿童行为上来看,他们大多对长辈没有礼貌,任性霸道,我行我素,无理取闹,争强好胜,不懂谦卑礼让,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扔垃圾,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抢夺别人的玩具等,所有这些行为都反映出了儿童在幼儿时期没有加强礼仪教育而导致的结果。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往往重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能力培养,没有把礼仪教育跟文化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造成学生礼仪素质的缺失。针对这种现象,我国的各个幼儿园也采取一定的改善措施来对幼儿进行礼仪的普及教育,希望从小抓起孩子的礼仪教育。

1 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

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幼儿园在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的时候,首先是要教会幼儿生活礼仪和学习礼仪。学习礼仪主要指的就是要幼儿在上课的时候遵守课堂秩序,不无理取闹,保持安静,回答问题要举手,不打断别人说话,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即使是和自己相反的观念等[1]。生活礼仪则比较广泛,包括用餐礼仪,要求幼儿不浪费粮食,不挑食,保持桌面的整洁,细嚼慢咽;公共场所礼仪要求幼儿学会尊重老人和孕妇等弱势群体,主动给他们让座,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秩序;仪容礼仪则包括要穿戴整洁,注意个人卫生,有良好的坐姿、站姿和走姿等。学习礼仪和生活礼仪都是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以后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往礼仪则是幼儿和别人之间保持友好来往的重要前提之一[2]。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虽然现在我国已经没有以前古代那么苛刻的交往礼仪要求,但是拥有良好的交往礼仪也是必要的。父母不能过于溺爱自己的幼儿,不能让他们养成公主病、王子病,要求幼儿慢慢地学会独立,懂礼貌,知道孝敬父母和长辈,尊敬师长,和小伙伴们友好和谐相处。礼仪教育对于人来说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此就应该从幼儿时期就做好相关的礼仪教育。

2 幼儿礼仪教育实施策略

2.1在中外节日中融进幼儿礼仪教育

幼儿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喜欢过节日,爱热闹,不管是中国的春节、儿童节,还是国外的狂欢节、圣诞节等[3]。老师也可以利用这些特有的节日来鼓励幼儿亲手制作贺卡和礼物。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的时候,让幼儿制作自己设计的贺卡,写上对父母、老师的祝福,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知道感激父母和老师的恩情。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知恩感恩、关心他人的友好礼仪习惯。

2.2 在游戏活动中融进幼儿礼仪教育

幼儿时期的孩子们都有好玩的本性,因此幼儿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性来进行教学。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可以更好地让幼儿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唱《数鸭子》这首儿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设计好场景,可以安排幼儿扮演成小鸭子,让幼儿随着音乐一边学唱一边表演,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在一边进行礼仪指导,告诉幼儿们要学会团队合作,在扮演的过程中尊重别的幼儿,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幼儿对礼仪知识的印象。再比如可以开展《孔融让梨》的游戏表演,让幼儿扮演各自的角色,把孔融让梨的整个过程表演出来,然后启发幼儿对伙伴之间应该互相谦让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幼儿的礼仪教育,可以玩得高兴,学得深刻。

2.3 在日常生活中融进幼儿礼仪教育

我国的教学倡导情景教学法,要求把课本知识放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幼儿的礼仪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内容都十分丰富,这对幼儿学习礼仪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具体的教育实施策略可以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来进行,假定好一个日常生活场景,比如帮助盲人过马路。一个幼儿扮演盲人正准备过马路,其他的幼儿负责搀扶盲人,帮助盲人顺利地过马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在一旁做指导,告诉幼儿应该主动上前去搀扶着盲人的手,等交通灯变成绿色之后再过马路,然后要礼貌地跟盲人说“再见”之后再离开。通过这样的生活场景模拟教育,可以让幼儿将学到的礼仪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到做文明人的自豪感。除了情景表演的方式之外,在实际生活中,老师也要随时注意培养幼儿的礼貌习惯,比如主动跟别人打招呼,饭前便后洗手,自己做错的地方要跟别人说对不起,对于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不欺负其他小朋友,自觉收拾餐具等。

3 结语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有很多种,礼仪习惯也不是仅仅通过老师的教学一瞬间就可以形成的,这需要老师结合多种教学策略,将礼仪教育知识真正地融入进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形成礼仪习惯并且指导于生活和学习中。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相信我国的幼儿礼仪教育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在幼儿礼仪教育的指导下可以培养出一批有素质有文化懂礼貌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罗翠麟.浅谈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55(09):622-623.

[2]陈俊嬴.家园合作:幼儿礼仪教育的关键因素[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13,45(11):34-35.

[3]张乃艳.利用《弟子规》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13,66(11):13-14.

【作者简介】

9.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篇九

创新是人类诞生以来最古老而又最现实的问题,创新使人类社会获得文明与友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的创新是教育的结果,而创新教育走自古以来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要求学生苦苦思考寻找答案,到法国教育家卢梭强调要教给学生研究学问的方法,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反对教师的权威,到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这些思想无一不体现着创新教育的精髓。当今世界突显经济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特征炙需要把创新挥到极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实施创新教育迫在眉睫,成为人们的共识。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与方法。我们所说的基础教育中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的已经外化的创造产品,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的,能动的个体,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在质疑,探索中关注新事物,发现新问题,掌握新知识,探索新方法,寻找新规律,从而形成具备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的人才。

创新教育是整体他的教育。需要对教学过程,课程体系,评价手段,校园文化建设等一系列因素,进行深刻的变革,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把创新教有的理念贯彻于学校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而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个才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养的基本途径,每位教师应该自觉地以创新教育的理论为基础,根据教育目标,任务,学生特点,有针对松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形成有价值,高效率的教育谋略,思路,方法,步骤,通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实施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教师与学生便成为教学过程中主要因素,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把握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传统教学理论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斌挥,粗舰儿女人主体性,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尊重儿童自主精神,又贬低了教师的积极作用,今天的教学改革,强调建立一种新型教学关系,要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人。两者一方面各自发挥自主性,创新性,实现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另一方面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促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因此,创新教育课堂教学中的策略应该涵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一 动机激发策略

任何学习行为的产生都由学习者自身的需要与有明确所指的目标相结合而来的动机支配,要实现课堂中学生创新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精神状态,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坚持自我创新学习的动机,意愿和要求,教育成效的大小往往以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精神力量为转移。而创新意识的形成即来自于人的天然的探索本能和求知欲望,更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理想,人生追水及社会责任感,没有这些需要作基础,学生就不会把已经观察发现的问题上升为自己主动探索研究的课题,创新思维,创新行为也就不会产生,所以,进行理想教育和社会贵仕感教育是培养创新行人才的关键任务之一。

另外创新潜质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只是有表现万式,层次水平的不同,并不是神秘莫测的,创新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可以以科学家艺术家的创造经历,周围人物创新故事做榜样,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并随时注意学生中好奇心的萌芽,保护他们的探究欲望,形成人人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良好氛园,由被动等待教师的牵引转变为主动求新,以创新为荣。

二 设疑促思策略

创新总是在面临问题时产生的,创新始于疑问。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只是教材内容的讲技者,还应该成为问题的“制造者”。教师所要做的是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情境,启发思维,引导探究,促成问题的解决。

问题的设计与思维过程紧密相联系,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突破口。问题的提出是依从于一定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这个问题应是对学生有意义的。一方面具有可接受性,即学生愿意解决这种问题,并且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有的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头脑不灵活,对教师的提问启而不发,难以落实教学目标。其实有很多时候“问题”本身存在问题,即没有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回答不上泉也就不足为奇了。另一方面问题具有挑战性,对于解答者来谈及有可直接解决的方法,不能或很难运用已有知识,不能核现成的程序或常规套路去解决,必须思考,探究,寻找处理方法。这类问题具有发散性,探讨性,发展性特点。

不同的教学时段提问的目的有所不同,初使的问题在于诱发思维,集中注意力,不必追求“难”“怪”,而在于“顺”“快”以利于导出新课;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水到渠成的解诀重难点;教学结束时可提出带有总结或延伸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与创新,需要注意问题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要充分考虑到个别差异,面向全体,有所针对。

三 参与探究策略

创新教育注重学生的研究与探索,强调主动求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首先教师要押碍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真正参与到教学的个程中。改变教学的封闹状态,教师“的一言堂”,建主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权”,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制定,到作业布置可以由师生共同协商来确定。

探究学习中注重“实践”以获得亲身体验是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不止是外化于行为上的“玩玩做做”更多的体现出“思维实践”的特点。学生头脑中思维活动的积极活跃仿佛比外化的行动表现更为重要,是主动实践参与的内在机制,教师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的学习过彩,思维加工过程,要改变那种只强调结论,重视结果的做法,认识到学习是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讨论问题的过程,着力引导学生注意学习过程本身。要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材料,这些知识之间应该是具有内在必然联系又不能拿来就用的,需要重新加以组织,而且能从中发现新知的。学生的探究体现在以自已对教材内容的独立领会,背景材料的独特解读,解决方式的缜密思考。通过观察,调食,实验,查阅资料等具体方法,形成关于新知识的初步体验。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帮助不可忽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并不是教师轻松自在,不闻不问,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创新教有中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一方面体现在对探究过程整体走向的把握,密切注意学生思维的脉络,适时加以引导,使探究活动不会天马行空,偏离目标,去之甚远。另一方面体现在,通过时知识形过程的展现,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形成具有结构性,普遍性,迁移性的高效率知识体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加蚀本学科中的概念,定理,公式,规则的教学,使学生熟练记忆,明确他们在何种条件下才能运用,另一方面要在潜移默他的渗透中巧妙的展现学科的知识结构,落实到每一个章节,每一个单元之中,要把每一部分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作为教学的关键,加以提炼总结,使学习走向纵深,促进知识的迁移。

四 交往互动策略

教学过程中人际交往的特点形态是教学过程本质的表现之一,其中身即具有教育性,一个具有爱,鼓励,平等,安全,合作,分享的教学过程必然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师生之间的有效交往需建立在安全,自由的氛围之中。教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以平等的眼光接受与已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无条件接受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在这种氛围之下,学生才会乐于承担敢于表达自己不必顾虑犯错误而遭到批评的风险,不会担心老师舍审视我,会嘲笑我,在自由精神的鼓舞下,创新的种子找到了沃土。

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起到相互学习,彼此互补,寻求共识的的作用。在互动式的学习中,具有相同知识背景又具有独特个枯的学生彼此敞心扉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与他人分享,同时又在不断吸收不同的思想观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范围;而且学习站在他人的立场看待问题,增加了解他人的机会;更重要的在互动中加强储感上的沟通与交融,有利于形成友爱,积极,互助的集体,提高创新的整体效应。

五 学会学习策略

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成为具有持续学习能力会学习的人是教育的长远目标,是培弃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学习策略的主要功能在于她,可以通过学习者自我监督调控,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灵活处理学习情景中的特殊情况,促进学习进展,提高学习效率。策略受制于人,造成学习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于自身学习活动的监控性。

关于策略的知识是对学习的概括性规律性的认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普遍的指导意义。如记忆策略,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几乎在每一门学科中都要用,因此一般性策略。外讲授是有必要的,他可以便学生对策略有初步的感知,但仅有这些远远不够,学习策略与学习内容相结合更容易收到实效,因此有人提倡策略“学科化”。

策略的形成不是靠知识教学就能掌握,几节课就能形成的,策略很重要的特点在于实践性,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密不可分,在这一过程中的重点之一是寻找学科问答与策略的最佳切合点,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的选用不同的策略加以训练;教学中教师要有策略教学的意识,经常性的变换不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在不同情景下运用策略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自身特点灵活运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感受策略如何使用;在与教师讲授和同学之间的比较中,归纳总结寻找属于自己的“最优化”策略,真正做到个性化,创新性的学习。

六 评价激励策略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往的评价是教师关注学生的成绩,分数,与不足,是着眼于“过去”,这样的评价使学生感到焦虑,担心,害怕,使其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其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现代教学评价更多的着眼于未来,以改善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教育性,发展性”成为现代教学评价的本质属性。

评价活动是仗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效果手段。一方面把学生的学业达成情况和进步情况反馈给学生,以满足自我肯定的需要,增强信心,另一方面把存在的问题及要改进的地方反馈给学生,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制定可行性的激励目标。

评价是考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手段。评价不仅是最后的分数,还包括学习努力程度,学习的方法是否得当,学习效率如何来自己过去相比较的进步等全面情况。

评价是双向的。教师要允许学生随时监督,评价自乙的教年情况,不断调整,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们目结合的多样性评价方式,并且逐步加大自评的分量,提供反思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善于观察自己,逐步提高“自省意识”,形成自我评价一调整规划--自我监控--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

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总结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l世纪,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歌向的教育实践。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中学阶段对学生进厅正确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因为中学时代是青少年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身心发展和世界观形成的最主要时期,这时应该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这阶段的创新教育中,创新教育的重点和方式应符合中学生的特点。

一、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建立良好、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实践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双向作用过程,要有效地完成教育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客体。而学生是主体,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如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的结果如何,学生的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质。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察。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武。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当今实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则是创新的前拐、,教师要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问题。而教师应由单纯的解答问题转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会逐步增强,问题意识才能逐步养成。

二、激发学生的柬知役和创新欲。

求知欲和创新欲是指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是推动人们求知和发现新关系的力量,这种力量大的学生往往对新事物格外敏感,垂青言行的独到之处。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讲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时,这样开场:“同学们,你们有谁能简单地测出一座山的直径吗?今天这节课我将教给你们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这样一下子就将学生成功地吸引住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它的突出表现是质疑问难。鼓励学生的好奇心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如在讲“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设计课前提问:“A、B、C三村(呈三角形分布)合建一所学校,校址应选在何处,才能使三个村到学校的距离相等?学生带着这个悬念学习这部分知识,学习兴趣很浓;其次,提供质疑问难的条件,教师不独占课堂,让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时间以及对学生多启发、多诱导等;再次,注重质疑问难的效果。应抓住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不能什么问题都问,不要仅仅满足于所提问题的数量,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不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提问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学习。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设计问题“每位同学做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纸片,作出底边上的高,沿底边上的高折起来观察两个底角的关系怎样”这个问题既符合先动手、后动脑的科学性,又能启发学生探索,进而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当好奇心转向探求科学知识的时候,好奇心便会升华为求知欲。求知欲是一种对知识追求的内在驱动力,是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实际获得知识)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被称为内部学习动机。学生的内部动机水平高,就会主动地提出问题、提出任务,在活动中坚持不懈,努力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即使有外部刺激的干扰,学生仍会保持开放心态。在解决问题时敢于冒风险,并能觉察到情境中那些与问题毫无关系的重大线索,从而创造性地将问题加以解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和从事活动的内部动机。宜根据教材和学生实精选择素材设疑置景,以引发发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专注于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初中《代数》的第一章有理数的引人。举一个事例,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沿公路向东行驶10千米,接着掉转车头向北行驶10千米,问这辆汽车在什么位置?对于这个简单问题,当然学生不难作出回答,但问及如何用数学式了表达这辆汽车的位置变化过程,学生就感到茫然了,趁学生构成忌于求知的心理状态之时机切人新裸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我们必须把已经学习过的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又例如,正数与负数的引出。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向学生介绍:“早在十五世纪人们就采用“+”和“-”这两个符号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搪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一”来表示:、德国数学家魏德曼,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后来就使用了,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这样引出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

激发学生的未知欲和创造欲,常用的策略有二:一是提供相应信息价发创造需要,通过课堂和其他活动形式,向学生提供人类亟需哪些方面的科学发明的信息,有关科学家或青少年创造发明使社会进、。个人发展更好的信息,以及有的青少年克服重重困难攻克科学难关取成就的信息等,使学生由感动到羡慕再萌出需要。别人可为,己亦可为,进而形成合理前提下的“为别人所不为”的愿望,二是组织、争活动,激活创新动机。…竞争激励上进。在谈堂教学中,如果能抓住:机,适当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优良品格。

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组织抢答竞资。如“数、式的运算”,“方程,不等式的解法”等内容都可以组织竟赛,要求做到准确。迅速,为了突出教学难点,也以组织竞赛活动,让学生能熟练地分解因式是一个教学难点,对此,可组织“因式分辨对抗赛”。竞赛分三轮。第一轮是小组之间的对-抗,第二:轮是班级间的对抗,这两轮的试题由教师提供;第三轮也是班级间对抗,但试题由各自的对手提供。在竞赛活动中,同学们情绪高涨,学习兴趣倍增。为了出好一”份给对手的试卷,各班的课代表的组织下,层层推荐,认真挑选…表现出了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学习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习思维,才能真正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的而课本中又没有专节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等)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初中代数第一册下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对于公式的推导中就渗透了归纳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又例如初中代数第二册Pl35上的例题:“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16X-2都有意义?解答本例题的思维方法是排异法:要找到使该分式有意义的值,我们先找到那些无意义的值而排除掉,于是剩下的数便是有意义的值了。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领域,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的解法,而且学习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

著名数学家哈尔斯曾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而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思索,自己去动手。”传授知识是我们教学重要目的之一,但不能算最重要的目的,我们的任务应该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直是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自我再学习、应用和创造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应特别重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不是一个模式,一个标准,而是培养学生丰富、独到的良好思维品质,教师的思维必须善于发散求异,使教学由传授知识向开发思维引伸,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有独到见解的创新意识。发散思维是主体面临问题时思路由一条扩展到多条,由一个方向转移到多个方向的思维方式。在进行这方面训练时要做到:其一,选择有多种结论的问题,否则思想容易缭绕在“一棵树”上,无法散开;其二,开导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精致性,尤其要在变通性方面下工夫,其三,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假设对一个问题提出的合理假设越多发现新关系的可能性越大。良好的学习惯则指主动自觉独创性地学习,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以及用脑卫生的习惯等。一个良好的习惯能使人终生受益,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青年学生的成才过程中起着一分重要的作用。学习中诸如观察的细致性,思维的严谨性,作图的精美性,书写的规范性等品质主要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新课教学中教师要舍得花工夫进行这方面的示范,并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进行训练。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个性。

创造过程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强烈时情感活动过程。那些具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他们的伟大发明和发现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操。“创造涵容着为推进人类文明进化而选择的崇高性、独特性兼备的创新目标,涵容着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投入创新过程的高尚情操,涵容着为增进利他精神而尽情发挥的开拓风貌,涵容着为优化个体的创造性社会功能而认真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涵容着为追求永恒的价值目标而把自我短暂的人生化为人类文明序列的磊落胸怀。”可见,没有伟大的情怀,就没有巨大的动力来推动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造目标的实现。

除创新情感外,个性在创新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创新成就的大小。创新个性一般来说包括勇敢、富有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以及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可以说。学生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10.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篇十

——基于情感教育的探索

摘要

初中生的语文课,语文教学模式正在进行升级,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对阅读这一模块的整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因此,阅读在语文课中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产生兴趣,提升能力,复习知识。因此我将在这篇文章中,着重介绍一下语文阅读的深度内涵,以及情感教育对语文阅读的作用,还有应该如何在课堂中使用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育

1引言

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个时期正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让初中生能够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在阅读中得到情感教育,这对他们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这就需要教师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体验到其中的感情。对阅读教学能够提供极大的帮助的是,情感教育的进行,同时它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2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阅读课题中的意义

优秀的文学创作,总是包含着作者的心血,其中包含着他的态度,感情等。因此,在让学生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应该带领学生了解其作者,感受其中的情感,品读作者的遣词用句,这样更能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用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时,初中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会在文章中加入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自己独特的看法,这就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创造性,独特性。

现代的语文教育,尤其是语文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平等的思想在体现。老师和学生在对同一篇文章时,往往理解是不同的,这样的差异会体会到不同的情感,其中,由于阅历,眼界,知识蕴含量的差异,老师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会高于学生。所以说教师可以运用这些优势,更好的,更加科学的指导学生学习。从另外的方面来讲,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就能够看出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这样就可以因材施教,面对不同请款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应用

3.1在课堂间实施师生情感交流

在语文课堂上,通过教学课程的进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一种平等的态度跟学生进行交流,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主体意识,因此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发挥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地进行学习与交流。在各种类型的教学方式中,语文课,特别是语文课中的阅读课,它是一种开发式,引导性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思考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一教学内容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能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学习方法。

通常我们的语文教材,所选择的文章都有经过多方研究,文章内容丰富,人物形象丰满。也许我们还记得《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课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用自己所熟悉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文章中角色的心理动态,从而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增强学习效果。那么当教师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要从现实生活的实际出发,切实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化,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及情感有深刻的体会,并且能够运用自己的独特想法进行创造。

3.2优化阅读过程结构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教改中明确的提出,要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性。那么由于我们的语文科目是一门开放,自由的,自主性很高的科目,所以说语文教学在新课改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一个社会趋向,社会大众更加关注结果,而非过程,导致了现阶段的教育越来越向应试教育发展,他们把学习内容巨象化,把学习内容强迫性的灌输给学生。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得非常被动,所以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也不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虽然有些老师,有教会学生学习能力的想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因为一些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搁浅,因此学生并不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学习方法,只能学习到一些皮毛。

3.3在课本的“精妙处”聚焦情感

什么事课本的精妙地方呢?通过这个词语的表面就可以知道,这就是指课文中的那些优美的语言与段落。因此,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课文精彩的地方,教师就是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样一方面以来,故事学生对课文加深印象,另一方面,更能够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与情感。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讲,比方说优秀课文《春》,其中写其中写风来了,春来了的那一句,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即使对现实自然景物的描写,又通过拟人的方法把文章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

3.4注重初中语文阅读情境创设,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情景创设,其意思就是说能在脑海中将文章中所描述的情景想象出来,他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教学技巧。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会更能够吸引到学生,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情景再现等方法给学生们上课,让学生在类似的环境中,体会作者最初的感想,理解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同时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的各种工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自主思考,用自己的思想对文章进行解读。

在这里,再讲一篇我们应该都有印象的课文,《安塞腰鼓》。在进行这堂课的教导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们通过网络或一些其他途径,找到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视频,音频或者是图片等等,这一方面以来,能够能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同时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同时还能使这堂课更加的生动有趣,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的学习的课文,近距离的了解到安赛腰鼓的魅力。

4结语

通过整篇文章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论学生或者是教师,在面对语文阅读,都要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见解,同时要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去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态度。因此,在初中阶段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对情感的体验与体会,阅读中,真情实感是十分重要的,他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出正确的情感表达,能够正确的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并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就是我们进行阅读教育的最真实的目的。通俗的来讲,学生在阅读时所有的情感表现,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他们会将日常积累的情感,加以修饰,加以升华。

参考文献

11.幼儿自然角教育活动指导策略研究 篇十一

创设自然环境要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环境?孩子喜欢的、需要的环境。自然角是幼儿了解自然知识的一个窗口,是探索自然规律的有利场所,它能帮助幼儿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环境,并在实施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一、创设自然角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植物角的管理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老师遇到了一些困难:

案例一:开学初,幼儿园都要举行自然角创设评比,老师就会动起来,要求孩子们带一些诸如小金鱼、小蝌蚪、小乌龟之类的小动物;苹果、桔子、土豆、青菜之类的蔬菜水果;还有一些盆景、种植等。有时由于时间紧,还给孩子们分任务,你带什么、他带什么,第二天把小朋友带来的东西往自然角的塑料架上一放就算完成任务。每到学期结束,小朋友带来的蔬菜水果早已枯的枯、烂的烂,饲养的小动物也早死光,只剩下一只只空花盆,一个个空鱼缸,最后拿到一个角落里堆起来,每学期都如此反复着。

案例二:虽然老师安排了每天由值日生管理,提醒他们要记下自己的发现,但是孩子们的管理总不是自发的,有时老师不提醒就忘记管理、忘记记录,自然角的管理甚至成了孩子们的压力,孩子们在自然角也没有收获可言,更没有能力的提高。

由此可见,自然角成了摆设,并没有真正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幼儿对自然角兴趣的短暂性,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认真的反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然角内容较单一。

2.教师在自然角的创建中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想当然,缺少目的性和自己的思考。

3.教师对幼儿参与自然角管理的指导不到位。

这些问题在教师创设和管理自然角时比较普遍,其实这里还折射出了教师对自然角的认识观念问题,很多老师认为自然角只是一种展示,所以并没有真正发挥自然角的教育效能,自然角的创设也就流于形式。

二、针对以上现象,我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在创设自然角的过程中,我们教师注意获取来自幼儿的信息,在创设自然角的时候尊重幼儿的想法,事先与他们讨论可以在自然角中投放什么材料,让他们参与材料的收集。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引领幼儿亲近自然,喜欢观察与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物和動植物,为幼儿创设具有观赏性、趣味性、观察性和操作性的环境,使幼儿能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材料,进行欣赏、触摸、认识、观察和探索等活动。

(一)适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创设

任何一项教育只有以幼儿为主体、遵从孩子的意愿、重视孩子的主动参与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效能。自然角的创建尤应如此,因为那是完全属于孩子的天地。因此在内容的设置、材料的选择、形式的采用、过程的管理等方面都应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这样的自然角才是真正属于孩子的。

自然角的创建内容是首要,种什么?栽什么?养什么?种、栽、养的物品必须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是孩子们自主选择的,这样能吸引孩子们主动参与到自然角的活动中来。在自然角创建之初,教师要广泛地征求和听取孩子们的意见和建议,建议幼儿把自己家里有的盆景带来,或和家长一起种植植物,让幼儿参与布置自然角,让孩子们照顾“生活起居”,调动孩子对自然角照料的积极性。

(二)丰富——大自然中各种物品和内容都可以作为自然角创设资源

1.自然角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要及时调整、丰富

自然角的物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季节特点、幼儿兴趣需要等有针对性地调整、丰富自然角的内容。比如春天,可以扦插桃花,带领幼儿饲养蚕宝宝,观察蚕宝宝变飞蛾的全过程;初夏,可以到小河里舀一些小蝌蚪,让孩子们了解小蝌蚪会变什么,观察它们是怎么变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果实等,有些树开始落叶了,可以让幼儿捡一些落叶放在自然角,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获得树叶形状的经验,以及落叶树、常青树的不同;冬天,可以种植水仙花等。自然角的不断调整和丰富,新事物的出现,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一年四季的变化,和它带给动植物的影响,丰富幼儿对各种动植物变化的相关经验,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除了种植、养殖类的内容,可以丰富实验类的内容

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开展一些动、植物的小实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工具、记录纸,对幼儿进行引导。

自然角是幼儿认识、探索自然的窗口,是亲近自然的最好途径。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开阔幼儿的眼界,增长幼儿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追随孩子的脚步,自然角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愉快的活动带给孩子们许多有趣的想象和甜蜜的向往。

参考文献:

[1]黄敏,方景融.中班绘本阅读活动:风中的树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10).

[2]陈丽玲.《指南》背景下,幼儿园公共区域创设的探索与思考:以漳浦县第二实验幼儿园为例[J].中华少年,2015(28).

12.幼儿教育保教结合的策略研究 篇十二

一、儿童保教概念及其形成

“保教”是幼儿园教育的两个不同方面, 关系到幼儿的成长, 我们应该把它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保”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保护幼儿的健康。健康包括的内容很多, 有身体方面、有心理方面、还有社会方面的。身体方面包括预防疾病, 加强营养和锻炼, 使幼儿有健康的体魄;心理方面是指研究幼儿 (3 到6、7 岁入学前儿童) 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社会方面是指培养幼儿对环境、社会的适应能力, 同时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 使幼儿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勇气, 又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巧。

“教”是指幼儿园所讲的教育教学。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它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这五个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相融相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的发展。

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很聪明, 但是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却很差;有的孩子动手能力、记忆力方面都很好, 但是缺乏创造力。所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健康的体格, 是我们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目前学前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我国大多数幼儿园中, 无论是民办幼儿园还是公立幼儿园, 都存在着很大的小学化倾向, 而且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 呈现了加速蔓延的趋势。还有不少幼儿园将小学里的行为规范也搬到幼儿园里。如对老师的话要绝对服从;上课要专心听讲, 不可以开小差、做小动作、说话, 坐姿要端正, 回答问题要举手。这些规范要求用在小学生的身上尚且有失偏颇, 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加显得荒唐。还有不少的幼儿园不重视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也不让幼儿从游戏中学习, 而是要求幼儿不停地做这样那样的作业。上课时也是一味地向幼儿灌输知识, 而不是通过教具、图片、课件, 还有在游戏中获得。上完了课以后就让幼儿做作业, 让幼儿将一个字母、一个汉字抄写十遍或者一张纸, 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 一天下来作业就有很多, 幼儿在幼儿园里做不完, 就让他们带回到家里做。幼儿园主要让幼儿以学知识为主, 并且要像小学生那样学习, 这样就严重偏离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2.现在许多家长重视知识的积累, 让幼儿学这学那, 在为幼儿找幼儿园时也会看看他们教些什么, 有没有教拼音、数学, 而不注重孩子兴趣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也不去了解孩子需要什么, 只知道一味地拔苗助长, 把幼儿本应该是开心、游戏、玩耍的孩提时代给剥夺了, 这样对幼儿来说无益反而有弊, 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加上传统的教育观念造成很多家长只知道重视技能技巧的培养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 只看到眼前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 甚至还有的家长只知道一味地灌输, 竟将小学里的课本内容让幼儿学习掌握。

3.有些园所里面的布置简单、陈旧。室内布置单调, 没有自然角、区角、玩具, 孩子们手中没有活动时用到的玩具, 动手操作材料太少。还有一部分幼儿园教学秩序混乱, 这主要跟班额过大或者过小有关。孩子们多就造成纪律混乱, 班上人少就很难有教学气氛。

三、加强幼儿保教结合工作的对策

1.教育部规定:幼儿园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坚持以幼儿为本, 关注幼儿个别差异;活动要以游戏的形式展开, 注重保教并重,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学活动围绕五大领域组织开展;幼儿园不能随意增设英语、写字、珠心算、拼音等课程;严禁给幼儿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幼儿园因为教学改革实验需要, 开设实验班、兴趣班和特色班等, 一定要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 才可以办理。

2.每学期对教师进行培训, 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及职业道德修养。我园由后勤园长管理卫生保健工作, 制定了各类制度和计划,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并做好记录、分析, 进行归档工作;每周进行安全工作会议, 全园教师共同研究制定出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方案和措施。

3.巩固好原有示范园班的示范作用, 加快小班化教育模式的试点与推广。在一般情况下, 小班化教育的教师只要照顾10 多名儿童, 主要负责日常保育, 也负责实施教育。因此, 教师对自己班上幼儿的认识是全面的, 保教工作也是全方位的, 避免了传统教育中“重教轻保”或“保教分离”的问题, 做到真正的保教并重。

上一篇:最火爆的七夕甜蜜短信_情人节祝福短信下一篇:工商局分公司登记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