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幼儿合作与创造能力

2024-06-20

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幼儿合作与创造能力(精选11篇)

1.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幼儿合作与创造能力 篇一

科研论文: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发与利用

科研论文: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民间游戏作为一种游戏的形式,集趣味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朴实生动,取材方便,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是幼儿获得快乐的重要来源,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本文结合《纲要》与《指南》精神,及我园民间游戏课题的实施情况,浅谈了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有效开发与利用的策略以及课题研究的成果、感悟。

[关键词] 民间游戏 开发 利用

民间游戏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是一种朴实生动,取材方便,活动形式多样的游戏。它是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很多人带来了童年的欢乐, 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及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它不但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而且易懂、易会。它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间游戏作为一种游戏的形式,也恰恰是孩子获得快乐的重要来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园在进行《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对民间游戏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让民间游戏大大丰富了我园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玩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探索与实践

(一)挖掘整理、改编创新

1.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游戏进行调查分析,并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幼儿玩耍的民间游戏。

(1)全园教师各显神通,通过网上查找、书籍查阅、回忆询问等,自主收集民间游戏。

(2)深入家庭、社区调查,向家长及相关社会团体征集民间游戏。为了收集到更多的民间游戏,首先,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民间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对民间游戏形成正确的认识,支持幼儿玩民间游戏。其次,全面发放调查问卷,动员全园的家长回忆小时候都玩过哪些民间游戏,师生、家长一起收集素材。把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的名称、玩法、规则和所需材料一一详细记录下来。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逐渐把多种民间游戏,如“猎人、老虎、枪”、“炒黄豆”、“丢手绢”、“指星星”、“木头人”等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

(3)根据游戏的不同类型、组织形式等,结合科学性、教育性、适宜性、趣味性等原则,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寓教于乐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如根据年龄特点分为:适合小班年龄段的民间游戏(“指鼻子”、“金锁和银锁”等);适合中班年龄段的民间游戏(“顶锅盖”、“洗白菜”、“种莲子”等);适合大班年龄段的民间游戏(“跳皮筋”、“抓七子”、“五子棋”等)。

2.观察分析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喜爱程度,对适合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和创新。

民间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对收集到的第一手民间游戏资料,不仅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重要的是在保持其特有的游戏风格的基础上,对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适宜的改编与创新,使民间游戏更具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和可行性。

比如很多民间游戏都配有相应的儿歌、童谣,随着时代的变迁,部分儿歌内容已陈旧,所以我们对它进行改编,赋予其新的内容,使之与时代精神、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相适应。又如有些游戏在进行过程中危险性较大,我们对其玩法、规则进行改编,使其内容与形式更为丰富和灵活,充分满足各年龄阶段的幼儿的需要,像常见的“老狼老狼几点钟”,孩子们在往回跑时非常容易摔倒或与其他小朋友碰撞,我们将这个游戏与“我是萝卜”结合起来,允许幼儿在逃避追逐的过程中立即蹲下说:“我是萝卜”(或其他老狼不爱吃的东西),这样老狼就不可以抓这个小动物了。

(二)合理创设游戏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为更好地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我们把幼儿园的环境从整体上进行了全新的布置,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造设计,形成了特色鲜明、品味高雅、开放互动的全新育人环境氛围。走入我园,具有民间文化氛围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只要稍微留意就能阅读出其中蕴含的教育信息。主要包括两点:

1.园内大环境

首先,我园户外场地宽阔,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丰富的物质环境,在平整的操场上画上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大大小小的“圆圈”、“格子”、“铺上鹅卵石的小路”等,以方便幼儿在离园时自由自主地玩上几次“跳圈”、“跳海”、“走平衡木”等。

其次,我们把宽敞的走廊场地布置成“民间游戏廊”,提供丰富的民间游戏材料,如大型迷宫、竹影棋韵、快乐翻绳、滚铁环等。幼儿可以在课间、离园时自由选择玩耍。

另外,在幼儿的视线范围内,楼梯墙面上,我们布置了幼儿游戏时的照片,展示了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经典游戏,让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班内小环境

我园从园内大环境到班级小环境都彰显出民间特色。班班设有民间游戏区角,我们将具有经典性的富有浓郁民间特色的,符合幼儿认知与情感需要的民间游戏在班级不同区域中展现,发挥不同的教育功效。班级根据幼儿的特点开辟了“印染”、“剪纸”、“棋乐”等特色活动区域,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为幼儿走近民间游戏提供了自主活动的空间:剪窗花布置节日的教室,扎染手帕送给妈妈作节日礼物„„幼儿在真切、丰富的民间游戏中愉快地参与活动,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

(三)巧妙融入日常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因此,我们针对幼儿园的实际,将民间游戏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充分利用教育途径,让幼儿尽情地玩耍、嬉戏,让他们充分体验民间游戏带来的快乐。

1.将民间游戏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中。

《纲要》指出:“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尽可能减少消极等待现象。”民间游戏种类丰富,取材方便,而且一般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等条件的限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我们进行有效选择,优化一日活动质量,保证各环节过渡自然,以减少活动中幼儿等待的时间。

在组织游戏时,我们按各环节实际要求选择适合的民间游戏,注意活动内容动静交替,环节过渡自然,幼儿等待时间短等。如:晨间活动及离园前活动,幼儿在室内玩起了“鸡吃虫”、“指鼻子”、“金锁银锁”等民间游戏;餐前饭后幼儿玩“掐小狗”“东南西北”等活动量较小、较安静的游戏;活动间隔时的零散时间, 选择“翻绳”、“弹蚕豆”、“石头,剪子、布”等不受时间、场地限制,便于收拢的游戏。

2.把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学中。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密切结合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民间游戏,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游戏,尤其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许多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例如:“跳绳”、“脚尖脚跟脚尖踢”、“揪尾巴”等。一部分民间游戏又能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例如:“挑花线”、“抓七子”、“弹蚕豆”等。因此,我们在预设活动计划时,按照教育目标适当选用适合年龄特点、班级实际情况的民间游戏。例如,中班上学期促进动作发展目标之一--跑:“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此目标分别制定在月、周计划中,最后落实于日计划中完成。在预设活动时,我们按班级实际情况分别选择“老狼老狼几点钟”“瞎子摸人”“我是萝卜”等民间游戏。它们能很好地实现 “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的目标,且游戏形式生动有趣,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跑的动作,达到目标要求。3.让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区域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支持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把一些适合几个人进行的小型民间游戏搜集起来,根据游戏的特点分成益智游戏、美工游戏、语言游戏等,然后在各区角投放相应的民间游戏材料,开展相应的民间游戏活动。如在益智区投放 “找东南西北”“刮刮片”“玩火柴棒”等,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在探索区投放“拉纽扣”“捻捻转”等游戏材料,幼儿自己发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怎么才能使纽扣在双手一开一合的拉扯中像着了魔一样飞转起来,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在美工区增加“剪纸”、“编织”等材料,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也激励了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其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体育活动区,投放“高跷” “毽子”“风车” “皮筋”等,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了基本动作,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二、收获与快乐

(一)发展了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

开展民间游戏,扩大了幼儿园的游戏范围,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内容,他们在玩手、动脚与全身活动类型的民间游戏中动作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在玩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思维、情感、集体意识及社会性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民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自我教育的机会。他们从民间游戏中不仅学会了遵守规则、平等待人、团结合作,还能克服自身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足,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提升了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

首先,进一步提升了我园教师“以幼儿为本”的科学教育观念。在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中,我园教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个性,坚持“观察在前、目标在后”、“目标在前、活动在后”的原则。确立了新的价值观、儿童观、发展观,顺应了“教师要为幼儿发展服务”的观点。在民间游戏活动中,我园教师会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与内容,努力挖掘、实现民间游戏的不同价值及价值最大化,使幼儿在玩民间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其次,提升了全园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水平。在课题的实施中,我园教师认识提高了,视野拓宽了,科研意识、能力提高了,实现了从“模仿型”、“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的转变。每一位教师都在实践中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民间游戏,落实课题计划,其计划能力强了,反思能力强了,组织能力也强了,获得了开展课题研究、问题研究的有益经验。教师们学习了如何进行调查,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进行资料整理、分析评估等。

(三)建构初步的民间游戏园本课程

我们努力学习相关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努力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对民间游戏进行系统归类整理,为建构初步的民间游戏园本课程充实了文本资料。

1.对筛选的民间游戏进行详细规范记录,便于学习。

对筛选出来的众多民间游戏,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记录,如名字的不同叫法、游戏准备、游戏目的、游戏适合年龄、游戏玩法与规则、游戏的改编等等,整理成册打印出来,并建立电子文档。这样方便教师交流学习,迅速掌握更多的民间游戏。

2.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改编游戏、调整规则。

各班在实际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有的会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调整规则等,教师及时反馈,提供建议并记录下来。如果是各班级开展中的共性问题,可以直接调整该游戏,如果是个别的,调整方案可作为该游戏的备选方案。

3.对民间游戏进行归类。

民间游戏四季篇分类:根据游戏中反映的内容的季节特点或活动量大小,进行民间游戏的季节分类,制定民间游戏的四季篇。

民间游戏发展体能分类:根据民间游戏发展幼儿动作、能力的不同侧重点来分。如有的是锻炼平衡能力的、有的是锻练跑跳技能的,有的是锻炼手臂力量、有的是锻炼全身协调能力、有的是锻炼身体控制能力的。

民间游戏年龄段分类:根据民间游戏本身的难度大小,进行相对性划分,归类小、中、大班适宜的游戏。

(四)在家园配合中开发教育资源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家长的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把家长请进班级,让家长作为一分子参与到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中,对幼儿课程目标的落实有着不可估量的收益。我们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中,请家长和幼儿共同玩精彩的民间游戏,家长都给予了热心的支持,这不仅密切了家园联系,融洽了亲子感情,对民间游戏的深入推广也很有意义。

(五)节省资源,弥补经费的不足

幼儿民间游戏灵活、自由度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所需要的玩具材料也简便,可以发动教师自制玩具。如我园教师在实践研究中,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数百件玩具,为全园节约了一大笔经费。

三、思考与感悟

(一)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游戏正逐渐走出我们的生活。虽然我园将民间游戏作为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如何将我们的课题成效推广开来,如何与更多的开展此课题的姐妹园进行联合研究,还需进一步的工作。

(二)虽然我们也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但如何更好的、更深入的利用这些资源,如何结合我园所处的环境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需不断的进一步研究。

(三)民间游戏蕴涵着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是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民间游戏,让它们像璞玉般散发出奇异的光彩,让幼儿在民间游戏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4-38.[2] 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J].幼儿园教改,2004,(01):12.[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指导纲要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6-51.[4] 李颖.儿童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机制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8-21.

2.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幼儿合作与创造能力 篇二

一、创造合作环境

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首先, 教师应该明白宽松和谐的氛围能给幼儿带来安全感, 有利于他们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发挥自己的个性才能, 所以教师不能让幼儿的心里有过多的压力, 应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在此基础上, 提供各种他们喜爱的玩具, 或者创建适合他们玩乐的各种游戏设施, 让他们彼此在玩乐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从而萌发合作的意识。

二、树立合作榜样

孩子正是模仿的高峰阶段,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学习模仿, 在游戏中, 教师应充分注意自身言行, 为大班幼儿树立榜样。

另外, 同伴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幼儿, 教师对那些与他人有过合作行为的幼儿应给予鼓励并公开表扬, 把那些合作能力强的幼儿和合作能力差的幼儿安排到一起做游戏, 积极引导其他幼儿向其学习。例如, 在玩拔河比赛游戏时, 一些孩子会认为游戏的胜利与否与自己并无太大关系, 以至于比赛时, 他们会摸着绳子不使劲, 或干脆离开游戏场地, 独自一人跑到其他地方去玩, 而另一些小朋友则是认真的与同伴合作, 尽力克服游戏中的困难, 直到游戏结束。在这样的情况下, 老师就应对那些坚持到最后的学生予以表扬, 不仅仅是表扬取得胜利的小朋友。对那些放弃比赛的小朋友, 老师也不要动怒, 可以在他们面前夸夸那些注重合作的学生, 下次做游戏时, 可以把这些学生与那些注重合作的学生安排到一起玩, 并让那些注重合作的小朋友带着他们玩。

三、激发幼儿的合作行为

小孩子, 总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 这对相互合作很不利, 为了增加幼儿合作行为出现的概率, 教师在体育游戏中可以充分挖掘体育游戏的优势, 从而激发幼儿的合作行为。

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都需要游戏双方彼此之间的密切配合, 教师应大力推行这两种游戏, 加强对大班幼儿合作性意识的培养。在角色游戏的整个过程中, 游戏双方需要保持相互协调, 需要时刻注意自己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 对于游戏中出现的不妥行为, 幼儿之间会相互提醒, 然后加以改善, 通过这种相互监督的民间体育游戏方式, 大班幼儿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合作带给他们与众不同的乐趣。而表演游戏同样需要多人合作, 首先, 在游戏开始前, 大班的各个幼儿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其次, 他们还要组建自己的表演小组, 还要将游戏中的角色分配到位, 还要完成道具的制作任务。最后, 他们需要以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这期间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他们彼此之间的友好合作。

民间体育游戏中的玩沙游戏受到很多小朋友的追捧, 教师应尽可能的挖掘这种游戏的优势。为了让幼儿在玩沙游戏中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在分发幼儿喜爱的玩具小推车前, 幼师就应对幼儿进行一番教导, 这种教导并不是说对幼儿进行一番严厉的训斥, 而是通过温馨的问话方式, 问一些幼儿在玩沙期间可能会遇到的一些诸如该如何与自己的伙伴分工, 如何玩沙, 小车不见了该如何处理等问题。通过这些问话, 他们会明白在玩沙游戏时要与别人一起玩, 对于没有玩具的伙伴, 要懂得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别人玩, 遇到困难时要与周围的伙伴进行商量, 从而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与此同时, 教师还可以带领自己班级的幼儿参观其他班级的幼儿玩沙活动, 现场授课, 并着重强调其他班级的合作行为。

这些体育游戏能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教师应尽可能地挖掘这些游戏的优势, 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相互合作, 激发他们的合作欲望。

四、逐步帮助幼儿掌握合作技能

教师在自己的学生对合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 就可以帮助他们慢慢掌握各种合作技能。合作需要彼此相互之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为了实现大班幼儿熟练掌握合作技能的目标, 教师就应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以及合作技能的培养。

首先,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民间大班幼儿园的学生在刚开始合作的时候并没有具体的分工, 他们通常是自己玩自己的, 像那种先是各自建设各自的作品, 然后把那些作品拼凑到一起形成一个合作的作品, 游戏期间却是你不理我, 我不理你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对于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成人的分工合作活动, 让他们深入了解分工合作的内涵, 学会向伙伴表达自己的意愿, 并与之商讨, 从而明确分工, 实现具有切实意义的分工合作。

其次,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沟通协调的能力。幼儿园的小朋友和成人不一样, 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矛盾。对此, 教师应向大班幼儿传授交流沟通的技巧, 让他们学会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并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发生冲突后, 应让他们学会道歉。通过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学生们能更好的理解和信任自己的伙伴, 这为他们以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共同分享的教育。有分享, 就会有快乐, 大班幼儿的学生在集体游戏中可以共同体验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感受, 他们在玩游戏时会主动学习同伴的优点, 当同伴受到表扬时, 他们会为同伴的进步感到开心, 当自己遇到困难时, 会有同伴来主动帮助自己。

五、总结

总之,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可以说是在培养幼儿的品德, 在民间体育游戏中, 老师要尽可能地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游戏设施, 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从而激发他们的合作欲望。让他们主动学习各种合作技巧, 从而掌握各种合作技能, 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很多人缺乏合作能力, 但合作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它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需要从幼儿抓起。本文主要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大班幼儿合作性培养的对策进行了简要探析。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大班幼儿,合作性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岩丽.科学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促进资助工作公平有效[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

[2]许丽萍.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种方法[J].上海托幼, 2006, (5) .

[3]金晶.对当前高校贫困生管理工作的探究与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 .

3.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幼儿合作与创造能力 篇三

【关键词】手工课堂;优势

手工课是必修课的一门重要的教育技能课程,在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际操作能力,发展创造能力十分有益。综合型手工课是典型的教学内容多元化的课。它不但体现了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多种知识、技法的探索,而且对于提高学生未来进行环境创设,发明创造和美化生活等许多方面所需的基本素质也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利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手工教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在导入、展开、学生创作及总结四个教学核心环节起到事半功倍、优化教学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方便快捷、形象直观的优势

在美术手工制作教学中,笔者一直认为教学的质量体现在教学的成果中。只有学生切实掌握了手工制作的技能,做出完整的作品,才是成功的手工活动。所以活动中笔者一直注重技能的传授和作品质量的评价。当然,总有一些学生即使很努力也不能很好的完成作品。这样这一部分同学就没有成就感,很难感受活动的乐趣,活动对于这一部分同学来说似乎意义不大。而且,笔者也觉得把手工技能的掌握和作品的完成情况作为活动的最终评价和最高评价,似乎有些肤浅和单调。

手工课的内容五花八门,主要包括:纸造型、布造型、结绳造型、泥造型、自然物造型、废旧材料造型等。可用于手工制作的原材料也有很多,如:各种类型的纸、布、线绳、泥土,甚至包括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如废旧光碟、易拉罐、鸡蛋壳、饮料瓶等。在学习每一模块内容时,在每次导入新课时,由于数量多、体积大、不方便携带等原因,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原材料和制成的作品全部带到课堂上来。教师讲解要不就是可提供的信息少之又少,要不就成了纸上谈兵。

而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在课前把各种原材料的样品制成图片,把制成的作品样品制成各个角度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再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一个生动形象的视觉刺激,足不出户地把学生带到一个奇妙的手工制品世界,一定能激发起学生无比的兴趣。学生会发出声声赞叹:“原来用易拉罐还能制作出这么好看的东西啊!”“原来废旧光碟也很有用啊!”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是上好手工课的有力保障。

二、发挥多媒体及微格教学清晰、直观、可重现的优势

多媒体参与新知识的导入,为学生创设和谐优美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感知。而在展开讲授、制作示范方面,多媒体又体现了无穷的优越性。例如,在学习中国结的制作过程时,由于每个教学班的班额都在40人以上,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制作过程,必定会出现一部分学生看得清,而一部分学生看不清的情况;或者是有的步骤看得清,而有的步骤无法看清。传统课堂造成一节课下来,教师在教室里串场子,一遍又一遍机械重复制作过程;或者下课时间到了,而有部分学生还没有看清、弄懂制作过程。而在当今信息时代,教师一方面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供学生参考学习;

另一方面,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协助下,采取微格教学,在教师第一次示范制作过程时,同步进行拍摄,并把图像同步传输到大屏幕或投影电视上,教师操作的细节清晰逼真,全体学生都能看得很清楚。教师完成了演示之后,电教人员也把整个制作过程保存下来,以供没有掌握的学生反复观看,掌握所学内容。

三、提高学生自由创作、合作你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及网络资源的丰富、可利用优势

法国的伟大作家卢梭曾在《爱弥儿》中这样说:“在人类所有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是手工劳动”。可见手工劳动伴随着人类一路走来,其在人类成长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那么手工劳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是一种手工劳动,也是一种重要艺术的表达方式,虽然传统手工艺不是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的唯一方式,但它是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一种重要艺术方式,人类学认为,一个社会的艺术形式不仅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文化和社会本身,而且,所有与艺术有关的元素都具有加强社会和谐统一的作用。艺术对社会的整合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所以,通过艺术形式不仅能够把一个社会的信仰和价值观念等表现出来,而且还能够将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信仰统一起来。

在教师讲解了具体制作过程之后,就是学生自由发挥、创作的过程了。美国作家罗杰·冯·伊庄说过:知识本身不会使一个人具有创造力。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活用知识。

活用知识和经验来寻找新点子、新创意,就是培养创造性思考所需的态度。那么创造的灵感在哪里?创造的源泉在哪里?世上没有无源之水,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的起点。那还是要借助多媒体的艺术性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在“声”“形”“色”“体”的结合上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心态结合到一块。它通过“声”传递师生心灵深处的语言,通过“形”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色”描绘师生所要描绘的五彩图。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可复制、可再现、易保存的优势

在学习完一个教学模块之后,学生们都欣喜地拿着自己的作品,让教师欣赏并评分。在传统的手工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的作品评分之后,有两个常用的处理办法,那些制作得非常精美的优秀作品也有两种命运:被教师放在办公室里当作范作供别人观摩欣赏;或是作品的制作人爱不释手,自己带回家中保存。无论是哪一种,一天两天,最长可能不到一两年,纸制的作品经过多次搬运已经又脏又破了,易碎的作品不易保存时间久了自然也没了踪影。优秀的作品没能被留下一点痕迹。而多媒体教学解决了这一问题。

首先在总结教学阶段,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展台把每位学生的作品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教师同时进行讲解、评分,全班同学看得清清楚楚,共同探讨制作心得。在这个过程中则完成了美学鉴赏、合作学习、互相评价。教师在手工教学中渗透了美学思想及其方法,起到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然后教师用数码相机把优秀的作品记录下来,编辑成册子或课件,学生也方便复制保存。优秀的作品被很好地保存下来,有待于日后需要时随时随地可以调用,而不用担心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在今后的手工教学中,笔者们应该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劣互补,打造别开生面的手工课堂,从而提高手工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缪蓉,朱本军.传统课堂和多媒体课堂教学进程的对比研究.《数学通报》,2006年第10期

[2]李丽华.相物而赋形——浅谈手工授课中关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27期

[3]李志强.小学生独特的手工课堂.《东方青年·教师》,2013年23期

[4]纪林凤.打开“高效愉悦”手工课堂之门.《学周刊A版》,2013年12期

[5]彭婵.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手工教具的优势.《成才之路》,2011年27期

4.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幼儿合作与创造能力 篇四

[摘要]民间体育游戏是由民间创编、并在民间代代相传的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它给很多人带来了童年的欢乐,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孩子们经常参加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形成,培养其民间体育活动兴趣。本研究通过对民间体育游戏的收集、筛选、整理、改编、创新、整合,创设丰富的民间体育游戏环境,循序渐进开展民间体育活动,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社区、家长、教师的作用,拓展民间体育游戏,充实了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了幼儿在园的生活。

[关键词]民间 体育游戏 开发利用

提起童年,每个人都能回忆起儿时曾经玩过的游戏:老鹰抓小鸡、滚铁环、跳皮筋、骑竹马、踢毽子、打陀螺、丢手绢、捉迷藏等,这些民间体育游戏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如今的孩子,玩具是应有尽有,不少孩子常常是躲在家里足不出户,看电视、玩电脑,很少到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户外进行锻炼,交往意识、合作精神往往欠缺。目前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游戏活动,单调枯燥、陈旧单一,多现代化玩具、少自制器械,已难以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因而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体育游戏资源,创设良好的民间体育游戏环境,循序渐进开展活动,通过组织与指导,既可以充实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内容,还能增强幼儿体质,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创设民间体育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兴趣

1.创设宽松的户外活动环境

我园户外场地宽阔,草地成片、绿树成阴,柔软的塑胶地非常便于孩子游戏、追逐。我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丰富游戏环境和材料:在平整的水泥地、塑胶地上画上了富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圆圈”、“方格房子”等,孩子们还可以利用小树林,玩起“躲猫猫“、“捉迷藏”的游戏。在宽松的户外活动中,幼儿的体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使孩子真正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

2.创设丰富的室内环境

我园每班都设有活动角,自从开展本课题以来,我们将民间体育游戏内容有机地融入活动角中,布置成不同的活动区域,幼儿每天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能力水平自由地选择区域,选择游戏内容,尽情地玩耍,在富有民俗氛围的、开放式的活动中,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有效促进了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此外,我们主要是利用走廊、大厅等空间,创设环境,提供游戏的材料,供幼儿在一日活动各环节,自由结伴进行游戏。

二、循序渐进开展活动,增强幼儿体质

1.利用一日生活,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开展民间体育游戏,除了晨间活动、体育教学、区域活动外,我们还利用晨间入园时、课间、餐后及离园前后等时间,积极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此外,我们还探索多种教育途径,把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2.不断创新游戏内容,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为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将一物一玩改为一物多玩,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探索一物多玩的活动,让幼儿充分尝试各种不同的玩法,如玩“石子”可以抓石子、踢石子、当棋子等等;玩“圈”时,引导孩子用各种方法玩圈,发挥想象与创造力,可滚、钻、套、跳等;在“玩绳”活动中,绳子除有多种跳法以外,还可以用绳子当小河,玩过河的游戏,这些都是孩子探索的结果,既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又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自信心,磨炼意志品质。

三、加强组织与指导,教师准确地预设游戏

观察游戏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只有建立在观察游戏基础上的指导,才是对幼儿有促进的作用,才能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做到心里有数。

1.把握介入游戏的时机 何时介入幼儿游戏,对幼儿游戏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要根据观察需要而定,教师必须先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决定是否介入幼儿游戏,帮助幼儿发展并延生游戏。反之,教师对游戏不进行细致的观察,匆忙介入,就会破坏幼儿的游戏,导致游戏的解体。

2.选择恰当的指导方式

当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游戏存在的问题,并且幼儿也有教师参与指导游戏的需要时,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指导方式参与介入到幼儿游戏中。

3.实施有效的指导策略

教师无论选择何种的方式介入幼儿游戏,都需要使用具体的指导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材料指引和言语引导等策略去指导幼儿的游戏,教师要先观察把握幼儿问题存在的关键性因素,进行选取最有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的游戏实施影响,做到对症下药。

四、教师及时介入评价游戏

观察是教师正确评价幼儿游戏的保证,教师只有在全面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评价,观察游戏可以避免教师凭主观臆断评价游戏的好坏。

1.为评价游戏提供具体翔实的资料

幼儿游戏评价的内容涵盖了游戏的空间创设和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幼儿在游戏中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水平、游戏各主题的情节开展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来源都需要教师通过长期深入观察才能够获得,教师观察越仔细,则获得的资料就越翔实。

2.对幼儿的游戏给予及时反馈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游戏,能够及时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经验,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和肯定,调动幼儿积极性。

3.及时发现游戏中的问题 在观察中,教师也很容易发现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找出问题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幼儿在游戏评价这一环节进行探讨,给予幼儿正确引导,以促进幼儿发展。

五、家园共育,拓展民间体育游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具细微的任务。”家长,是我们教育的后备支持力量,他们如果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会使孩子们更贴切的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所以,我们应把游戏延伸到家庭中,让幼儿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增强对民间游戏的了解与感受。我们通过发调查表、家长座谈会、来园时和家长交流,让家长们重温童年生活,回忆小时候玩过的民间体育游戏,并详细记录游戏的名称、玩法、规则及所需的材料。平时我园还有计划地向家长开放活动,把我们的游戏带回家,全家一起玩,有的孩子还组织邻居家的小伙伴们一起玩。家庭,已经成为了促进幼儿发展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了民间体育游戏的作用。

5.浅谈游戏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五

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突破;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学就僵化停滞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最基本的特征便是创新。要培养创新人才,传统教育中那种灌输式的只注重传授知识的陈旧教育理念,显然是不可取的。必须转变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为以游戏为主的活动着重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这种新理念的形成,将对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起极大的推动作用。

创新教育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又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何创造性的活动无不受人格或个性的极大制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少年时期的智商大多数不是高智商,但这些创造性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或创造性人格却高人一筹。创新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即使是儿童的创新,也充满了思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创新过程不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在实施幼儿创新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人格。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幼儿也是独立的人,他们有着独立的人格和需要。今天,发展创造人格,就要树立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的情怀,培养幼儿不懈的追求自主性,主动性,好奇性,挑战性,坚韧性,强烈求知欲的精神,使他们的创新活动成为一种积极的自激励过程,给以后的开拓性思维敞开大门。

幼儿是一个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个体,是生命的主人,有着自己的需要与尊严。在游戏中尊重幼儿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懂得尊重幼儿个性,欣赏个性独特的幼儿。而幼儿一旦意识到他的创新意识得到尊重,他便消除了那种开始的胆怯和试探心理,获得心理的安全。而“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

6.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幼儿合作与创造能力 篇六

泗洪县半城中心小学王守建

【内容摘要】在幼儿素质教育中,重视和加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正在成为一项实实在在开展着的幼儿教育研究工作。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部分。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通过语言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言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

3~6岁时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错过了学习最佳时期,学同样内容就要花6-7倍的时间。在语言活动中,创设宽松、自由、平等的语言活动环境,提供以图画读物为主要的语言活动材料,通过在活动中理解,在活动中想象,在活动中求异。可以使幼儿在获得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使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鼓励幼儿在语言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们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是让幼儿随意自由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要坚持“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1、允许并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

幼儿阶段,由于对语言活动材料的感知、理解是低层次的,以成人的标准来说,有时幼儿的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或者往往“半土半洋”。例“转过来”这个词小班幼儿还不会用,有的孩子就用方言表达。尽管这样,教师还是要鼓励幼儿,因为他们能用语言解决问题比正确地造句更为重要。

2、耐心地满足孩子语言交往的需要

教师应经常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语言活动活动,尊重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语言活动作品及自己的语言活动需求选择适宜的语言活动方式,引导幼儿不受语言活动材料上文字、画面的束缚,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努力打开幼儿语言活动的思维通道,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感到无任何压力,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状态,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语言活动活动《球》,文中狐狸用不同的方法来玩球,内容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深深吸引着幼儿。老师与幼儿看图书时,与幼儿讨论画面内容,并设计一些启发式的提问,“你会用什么办法玩球?后来怎样了呢?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等等,1

让幼儿进行自由大胆地思索、想象、讲述、表达。“狐狸用脚踢皮球,狐狸用头来顶球;狐狸把球拿到店里补起来;狐狸哭了,叫别的小动物借给他玩一下„„”。

著名的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励的环境,以便能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为此,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仔细倾听、善于倾听他们的语言表达,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赞赏、激励(“你讲得真棒”,“你讲得真好”等语言)、鼓励(“你真会动脑筋,讲得跟别人不一样”、“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甚至奖励(五角星、红点等)。这样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培养和体现。

二、发展幼儿思维的独特性、求异性、变通性

在语言活动中,我遵循着学与思相结合的思维训练规律,采用“听中带思,阅前必思,说前得思”的语言活动训练策略,让幼儿逐步学会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和求异、求新的思维。

1、引导幼儿在观察中积极思考

观察是智慧的窗口,是创造的基础,观察的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然而,幼儿受到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不能一看到画面就准确自如地用言语来表达。皮亚杰也表明:幼儿的思维源于感知。因此,在语言活动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图书的画面,让幼儿把语言活动的感知、观察与思维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他们在感知、观察中积极思维,在积极思维中充分感知、观察。例如大班语言活动活动《大象救兔子》,我让幼儿带着 “大象会想什么办法救小兔子”的问题去语言活动,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幼儿进行了猜测、想象并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画面内容,判断画面之间的发展关系。最后,在师生共同反复的观察与讨论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思维活动,幼儿终于找到了答案,理解了原先不明白或一知半解的画面内容,知道了“大象是伸出长鼻子,翘起细尾巴,搭起一座大象桥救了小兔”的,从而使语言活动活动的重点、难点得以突破。

2、在问题中学会思考

幼儿阶段,由于受认知水平、思维水平的限制,往往对语言活动材料中的很多画面不甚明了或曲解图意。为此,在语言活动活动中,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根据问题找到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幼儿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看看、想想、说说。例如在《散文欣赏:飞》中,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巧妙地设置了两个思考点,引导幼儿展开创造性思维。

2其一:蒲公英飞起来了,女儿问妈妈:“蒲公英妈妈不要它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画面定格,问:“小蒲公英要去干什么呢?”幼儿甲:小蒲公英要出去玩,做游戏。幼儿乙:小蒲公英长大了,要到别处去安家。„„

其二:小树叶飞下来了,女儿又问:“树妈妈不要它了吗?”答案当然亦是否定的。画面再次定格,问:“树叶宝宝要去干什么呢?”幼儿甲:树叶宝宝给小朋友当扇子。幼儿乙:树叶宝宝给小鸟当被子。幼儿丙:树叶宝宝给小虫子当房子。幼儿丁:树叶宝宝给小蜗牛当帽子。„„

语言活动活动《小兔逃跑》,我采用“感知—探索”的教学结构,让幼儿由故事名称引起思维的想象、推理,带着“小兔为什么要逃跑”的疑问去观察、查询画面提供的故事情节。当幼儿初步看懂画面时,我又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兔变成小鸟,妈妈要变成大树?为什么小兔变成花,妈妈要变成花匠?”等等,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讨论,使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而当幼儿掌握故事内容时,我又及时地引导幼儿进行想象迁移,与幼儿同玩“你变我也变”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思维的独特性、求异性、变通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要是你变成白云,我就变成蓝天;要是你变成小鸡,我就变成老鹰„„。在整个语言活动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语言活动的快乐,思维由发散到集中,又由集中到发散,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不仅使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同步发展。

3、在提问中乐于思考

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有效地开发幼儿创造思维的潜能。爱因思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此,我认为,在语言活动活动中,要鼓励幼儿对语言活动材料的内容多想、多思、多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例如在《音乐气垫火车》语言活动活动中,我问:“你们还有哪里听不清楚、看不明白的吗?”幼儿提出:“小动物们为什么不造一座听不到外面声音的房子呢?哪里还有音乐气垫火车呀?„„”在《小刺猬学时髦》语言活动活动中,幼儿提出:“小刺猥烫了卷发,遇到坏人怎么办呀?小刺猥为什么要烫发呢?男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圆圆的卷发呀?„„”等等一些源于故事又超出原本故事内容的问题。幼儿在语言活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无不渗透着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做法。可见,语言活动给幼儿创造了一个培养、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

三、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发展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

受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我感到幼儿的语言活动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幼儿对语言活动内容的理解、想象过程也是各不相同的。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把静态的语言活动画面变为动态的语言活动画面,在动态、立体的信息传递中,幼儿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更充实地把握语言活动内容。多媒体提供的放大、定格的技术条件,有利于幼儿重点观察、分析、思考。如语言活动活动《落叶》,首先让幼儿观看落叶飘落的画面,激发语言活动的兴趣,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多方位、多渠道的信息刺激下,打开思维的通道;最后当我问幼儿:“树叶还会落在哪里,谁过来,做了什么动作,把它当作什么呢?”幼儿的思路如同打开的闸门,纷纷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树叶落到河里,青蛙跳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荷叶;树叶落到树枝上,金龟子爬过来,放在嘴里,把它当作食物„„”等等。

2、表演、迁移作品

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种活动,可以使幼儿的再造想象力得到提高,发展思维的流畅性。如语言活动活动《大象和蚂蚁》,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故事中各个角色的头饰、纸偶,让幼儿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引导幼儿有表情地学说角色对话。在语言活动活动中,有机地渗透识字教学,让幼儿在理解语言活动材料基础上认字,如让幼儿看动作猜字,听声音说字,利用汉字卡片玩“击鼓传花、小孩小孩真爱玩”等游戏,丰富词汇,句式的完整表达。在以上这些“活”而“变”的活动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使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得到了最佳的发展。

四、自主活动,持续创造性

语言活动中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创造性,这时,如果只让个别幼儿讲述,其他幼儿聆听,相当一部分幼儿由于没有自主活动的伴随而使创造性思维停顿下来,创造激情会因此而熄灭。

例:在《诗歌:摇篮》中,学完诗歌后,教师启发性地提问:“还有什么也是摇篮,摇着它的小宝宝呢?”幼儿创造的激情被慢慢点燃,进入比较积极的状态。我就让幼儿通过绘画活动把自己的思维结果表现出来,边画边创造。画完之后,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如:“小河是摇篮,摇着虾宝宝,水草轻轻摇,虾宝宝睡着了。”以口头表达的方式,再次描绘自己创造性的思维结果。

又例:在《讲述:战胜大老虎》中,“小动物们在玩时,来了一只大老虎,小动物们如何战胜大老虎?”这一问,即刻引燃了幼儿创造的热情,进入了昂扬的状态。事先,我就为幼儿准备了操作的卡片,让幼儿边操作,边讨论。以此让幼儿在自主行动的伴随下进行比较持续的创造性思维。幼儿想出了许多办法:幼儿甲:小动物们互相帮助上了树,大老虎没吃到小动物只好走了。幼儿乙:小动物请树爷爷帮忙,弯一弯腰,把大老虎砸死了。幼儿丙:小动物们一起在树下挖了一个坑,躲在树上,大老虎走过来,掉进了坑里。

总之,语言活动活动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关键在于教师应根据语言活动教材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语言活动指导方法,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怎样培养幼儿语言能力》郑亚茹东北师大出版社

7.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幼儿合作与创造能力 篇七

一、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之一———餐点

情景再现:午餐开始, 有的孩子用小手抓着小勺柄末梢, 费力地挖着碗里的饭;有的左右手交替使用着勺子;还有的孩子索性用手抓饭。忽然“啪嗒”一声, 有位孩子的饭碗掉到了地上, 米粒撒了一地, 再看过去, 还有个孩子将整张脸都埋进了汤碗喝汤, 抬起头, 满脸都是汤汁在往下滴。

成因分析:大人们的包办代替, 孩子们缺少自我锻炼的机会是造成以上情形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因为小班孩子的小肌肉群未发育完全, 手眼的协调性较弱。

策略及成效:角色区投放“雪碧瓶娃娃”、小碗、小勺, 豆子。幼儿在游戏中喂食“雪碧瓶娃娃”。并根据游戏进程适时加深难度, 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进行“喂娃娃”比赛, 比比谁能熟练使用勺子喂食, 比比谁的桌面地面最干净。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 孩子们使用勺子的技能提高了, 同时也会关注吃饭时的卫生习惯, 孩子自我用餐能力获得了发展。

二、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之二———午睡

情景再现:午睡时间到了, 孩子们脱衣服的样子真是各具情态。有的在使劲拽衣袖;有的鞋带未松开, 就在用力脱鞋子;还有的脱裤子时把小内裤拽了下来。好不容易脱完了衣服, 上床后又是一通折腾。有的把被子斜拉盖子身上;有的居然钻到了床单里;还有的在研究被子, 不知道该从哪里钻进去。

成因分析:穿衣盖被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技能对孩子们而言其实并不简单。它需要生活经验的积累, 需要孩子们能分辨前后左右。而对于小班孩子而言, 这些恰恰是很难达成的。他们习惯了被照顾, 生活经验比较少, 同时他们还不能以自身为中心来分辨前后左右。

策略及成效:请家长收集孩子们旧衣服及鞋袜投放到娃娃家内, 娃娃家内设置娃娃休息床。为了更直观, 我在游戏区布置了穿脱衣服顺序的照片图, 还有折叠被子的照片图, 以及分辨鞋子顺序的实物照片图等。同时在游戏后的分享中设置了评选“最佳爸爸妈妈”环节。这些环节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参与, 孩子们通过在游戏中不断地学习, 终于可以自主地穿脱衣物整理床铺了。可以说, 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发展了自理能力, 更拓展了思维能力。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之三———盥洗

情景再现:饭前洗手时间, 孩子们开心地奔向水池。水龙头开到最大, 有的将小手在水柱下上下拨弄, 拨得水花四溅;有的将手胡乱在水龙头下转了转就好了, 还有的手没洗干净, 袖子湿了半截。还有的孩子将挂在水龙头下的肥皂当成了玩具, 一直用湿了的手在肥皂上反复挤搓, 搓得满手泡沫后在水龙头下胡乱冲了下, 也不管手上的泡沫有没有冲净就完事了。

成因分析:孩子们喜欢玩水、喜欢泡沫, 所以见到水和肥皂的第一反应就是玩。还有就是洗手的正确步骤比较繁琐, 对于小班孩子而言学习比较困难。

策略及成效:针对孩子们爱玩水的心理, 特地设置了游戏区域“宝宝洗手房”。投放小盆, 肥皂, 毛巾等材料。在语言活动中渗透洗手小儿歌, 同时在区域内布置洗手正确步骤图。让孩子们在游戏及环境的熏陶中逐步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知道洗手和玩水的区别。事实证明, 这种游戏方法的效果是显著的, 现在孩子们每到洗手时都会相互提醒“:水龙头不要开太大, 淋湿小手, 擦擦肥皂, 搓搓转转, 冲冲干净, 甩甩擦干。”

四、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之四———整理

情景再现:

剪纸活动中, 老师讲解完剪纸技能后, 又交代了剪纸要注意的常规, 还特地在桌子中间放了三个小筐, 一个装纸张, 一个装剪刀, 还有一个则是用来装减下来的碎纸。剪纸完成后, 老师不断提醒:“请把碎纸放到小筐里, 请整理好剪刀和纸”。可是, 活动室里依然是一片狼藉, 桌子上地上碎纸到处都是, 剪刀也是这儿一把那儿一把。

成因分析:各类活动后的整理是一个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相互融合的过程。小班的孩子尚未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加上也缺乏整理的技能, 所以才会出现以上情况。

策略及成效:在游戏中设置巡查值日生的角色。游戏结束后, 巡查值日生就在各区域巡查, 并提醒其他孩子拿的哪里的玩具放到哪里去。除此之外, 还设置亲子整理大赛擂台, 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布娃娃参赛, 比赛收拾整理, 获胜者便可以担任下一次游戏的巡查值日生。如此游戏循环, 孩子们逐步养成了及时收拾整理的好习惯, 再也不需要提醒。

8.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幼儿合作与创造能力 篇八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幼儿通过将他们积累的各种生活经验再现出来,并通过操作及与他人的对话接触加深关于这些生活经验的印象,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的一种游戏形式。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的起点,它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交往机会,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友谊观、合作观,增强他们在积极主动的交往中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的能力,使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个性。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幼儿的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能得到体现和提高。它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根据主题制定材料,角色行为不断产生

1、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

角色游戏的主题具有广泛性,如知识性方面、社会化方面等等都是角色游戏选择主题的源泉。交往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良好的交往行为。所以,角色游戏主题应确立在社会性方面。

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还应根据幼儿可理解水平,掌握主题的教育价值,提出角色游戏实施的方案。例如设计“逛公园”的角色游戏,首先对主题做一下分析。公园的布置结合家乡扬州的瘦西湖、个园等公园的著名景点,这个游戏活动是在幼儿已经对家乡景点有了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游戏中,幼儿能心情愉快、自主的活动,能积极反映他们所接触的事物,现实生活中的要求,身体力行地模仿成人的活动。在这个角色游戏中,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游戏中,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导游、游客、船娘、管理员、摄影师等,学会分工、谦让、分享、协作等行为规范。

2、角色游戏材料的准备

游戏材料是幼儿区角活动中开展游戏的主要载体,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不同的材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丰富的、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角色游戏的开展少不了游戏材料,幼儿通过对材料的使用、摆弄、操作,其感官不断受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等的刺激,从而推动思考、想象、探索、创造的发展。幼儿对材料的合理运用,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在价值,促使幼儿在对材料的利用,展开与材料的对话,从中获得社会经验,产生社会意识。

材料准备途径:一是以物代物,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各种废旧材料,这些废旧材料经过孩子的想象,可做他用。如老师收集一些废旧的吸管,这些吸管可以被孩子们用来做小吃店中串羊肉串。二是巧用教具。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用的教具,在角色游戏中也大有用场。如动物图片,小朋友在宠物医院中作为小动物床铺的标志。三是让幼儿参与制造各种玩具。幼儿自己制作玩具是游戏材料准备和利用的最重要的途径,对幼儿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制造玩具和开展游戏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阶段。幼儿自己制造玩具这实际上是一个以物代物的再创造过程,不但提高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观察、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克服困难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在制造玩具的过程中,幼儿还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游戏材料的准备,这样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另外,还可让每个孩子带1-2件玩具来幼儿园,这样不但丰富了游戏的材料,而且可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知道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懂得爱护别人的玩具,使他们心中有他人。

二、深入开展角色游戏,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1)、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行为技能。

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扮演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角色,扮演角色就必须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以所扮演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通过和同伴一起游戏,学习各种劳动者的行为技能,从而产生对劳动者的热爱,体会到他们工作的辛苦。在游戏中,幼儿利用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来约束自己,学习克服困难、努力完成角色所承担的任务。通过体验游戏角色,让幼儿掌握了社会行为技能,也培养了幼儿自信、独立的良好品质。

在开展不同的游戏主题时,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对游戏内容的思考。如创设小吃店游戏时引导孩子讨论:“饭店中需要哪些人?哪些材料?”在讨论的基础上带领幼儿参观生活中的小吃店,了解小吃店里有营业员、服务员、厨师、收银员等不同的职业分工。大家一起制作收银机、美味可口的小菜、日用品的废旧材料等,积极创设小吃店的游戏情景。通过开展游戏,孩子们积极扮演各种角色,模仿他们的劳动;同时通过游戏孩子们知道了收银员要保管好自己收来的钱财,还要根据货物的价钱计算顾客应付多少钱,顾客给钱后还要考虑是否要找零钱等工作……在游戏中,孩子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劳动者的社会活动进行反复体验后,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初步形成了各种劳动规则,并不断地在游戏中来“规范”角色游戏行为。在游戏中所学得的行为规范实质上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缩影,因此,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加深了孩子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帮助孩子不断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也使幼儿逐步认识和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2)、积极参与游戏,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更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最重要途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往的平台,在游戏中与同伴频繁交往、感受交往的快乐。幼儿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遵守规则、接受集体的支配、履行集体的共同义务、学会与人相处。幼儿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必须相互宽容、谦让才能保证一个集体的融合,于是幼儿在集体中开始学会理解。可以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完善,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而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也使游戏情节不断地发展,游戏行为更深入、具体。幼儿通过游戏,增加了交往的机会,也促使幼儿重新调整已有的观念去适应了解他人的观点,他们在游戏中逐渐学会了各种社会交往技巧,包括合作性与竞争性技巧。借助于游戏,幼儿的社会性协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都要放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要人人有角色,并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游戏中以强带弱相互影响,这样不但能弥补幼儿自由交往活动频率低的不足也能促进幼儿口语、动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由独立变合作,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角色游戏基本上是由群体来完成的,因此,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社会生活是多元化的,因此游戏活动之间是相互牵引的,相互联系的。它们彼此之间都要发生一些关系:如大卖场里的人可以到理发店理发,可以到影剧院看电影;而作为理发店里的人也可以到大卖场里面买东西,这样彼此之间就发生互动了。另外每个游戏内容中也在互动:理发店里有理发师、顾客;顾客在理发过程中肯定会和理发师交流价位、发型等内容,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各尽其职。幼儿可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反映客观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游戏中共同的活动和共同的体验,使幼儿互动起来,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着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体验交往的成功与快乐,产生进一步交往的内在动机。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主体性,更增强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和别人交往,掌握与人相处的各种技巧,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体验游戏过程,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增添游戏的兴趣,也提供了幼儿表现和发展的场所,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平行学习的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发现和捕捉一些典型的情节,抓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萌发的良好时机进行讲评,从而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同时在每次游戏活动后,积极引导幼儿回顾自己玩游戏的情况,交流游戏中碰到的问题或收获,根据幼儿的问题大家讨论寻求游戏解决的方法。如有一次,大卖场里的“营业员”介绍说:“我们在玩的时候有一个顾客拿了一样水果,最后他竟然不要了,就随意的扔在蔬菜的那个区域,那我们该怎么办?”老师及时抓住了幼儿游戏中关注的问题,让孩子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增设一个理货员,这样碰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及时解决,马上将放错的物体放回原处。通过老师引导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幼儿游水平,促进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游戏的内容更丰富,更具有情景性。除此之外,我还会对一些错误的游戏行为进行及时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使孩子明确自己在游戏中不该做的一些事情,如有的角色出现一直离岗的现象,明显是不对的,就是通过这样的讨论和解决使孩子在下次玩的时候玩的更投入、更棒。

三、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

(1)、以幼儿的兴趣为热点,深入创设游戏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环境,以及实际生活经验,逐步点滴积累,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如:在一次参观东关街的活动中,发现幼儿对家乡诸多的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路上总在津津有味的谈着、议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周末带幼儿去各种小吃店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交往。星期一,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小吃:扬州炒饭、馄饨、饺子等等,另外还需要自助餐区,酒水自取区,于是又忙着搜集废旧的饮料罐,自制冷饮,丰富了小吃内容。根据幼儿自己动手做出的这些点心,孩子们共同商量,决定开个“小小美食街”。幼儿做的点心分类出现在“特色小吃”、“老街茶馆”和“超恒蛋糕屋”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深入到游戏角色中去,体验到角色游戏带来的快乐。

2、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开展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体”.首先教师要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意愿,利用游戏科学性、合理性地教育引导幼儿,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角色游戏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是孩子成长的平台,它为孩子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自主性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在游戏体验中,幼儿学会了轮流、合作、分享、互助,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幼儿也需要教师的参与,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这样,游戏就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

3、以幼儿的表现为基点,大力推进游戏评价

在幼儿游戏时,教师以游戏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交往时应有的语言,态度,表情,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 “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 “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9.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幼儿合作与创造能力 篇九

(一) 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来自于民间现实生活, 简单易行, 好学, 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的特点, 深受幼儿的喜欢。民间体育游戏的主题与幼儿的生活和当地文化是密切联系的, 幼儿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很容易明白游戏的内涵;同时, 游戏的材料也大部分是就地取材、自己制作, 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动手制作, 亲身实践, 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二) 延续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民间体育游戏是中国文明和地方文化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民间体育游戏包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族精神, 幼儿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就是感受民族文化, 体验民族精神的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 幼儿通过参与游戏材料的制作, 感受中国人就地取材, 富有想象力的思想, 在幼儿的过程中感受着合作、相互帮助的民族精神, 这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三) 加强幼儿的实践能力

当代幼儿游戏的情境大都来自于动画片和故事, 游戏材料大都可以直接从市场上买回, 同时电子游戏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幼儿的童年生活,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幼儿的发展。民间体育游戏作为传统游戏, 游戏材料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制作, 游戏的内容需要幼儿自己创作, 在动手的过程中幼儿发挥更多的联想, 产生更有创意的思想。

二、利用民间体育游戏,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 选择既能助长幼儿正向行为, 又能抑制负向行为的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是一把双刃剑, 既具有合作性, 又具有竞争性。合作能够助长幼儿的正向行为, 而竞争则可能引发幼儿的负向行为, 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上, 应该选择有益于幼儿正向行为的游戏形式。例如, “抽皮条”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 游戏规则是两个儿童通过剪刀石头布判断输赢, 赢得儿童通过手指抽打另一名儿童, 这个游戏通过抽打他人获得快乐, 具有强烈的竞争性, 也包含着旧社会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 这样的游戏不应该进入幼儿的体育活动中。“编花篮”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游戏, 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过相互搀扶和合作, 将脚搭在一起, 一起唱编花篮的歌曲, 来开展游戏。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 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另一方面以歌曲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数数, 这样的游戏以合作为主, 没有竞争性, 充满欢乐, 有利于促进幼儿正向行为的发展。

(二) 建立一种文化氛围, 实现民间体育游戏功能的最大化

民间体育游戏一般需要2-3名以上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 如“人、枪、老虎” (3人) 、“荷花几时开” (3人以上) 以及“摇船” (2人) 。幼儿在游戏中通过玩具和情境结合成伙伴关系, 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交流。幼儿之间积极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不是在成人设计和组织的游戏中开展的, 而是在自由的游戏中形成的。幼儿在游戏的情境和氛围中, 三五个人自由组成游戏伙伴, 相互协调, 相互合作, 在游戏的过程中, 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三) 结合时代特点, 民间体育游戏新玩法, 提高乐趣

民间体育游戏从纵向上来看具有延续性, 通过延续发展民族的文化精髓, 但是从横向来看又具有独特性, 每个时代、每个地区又具有独特的文化, 这就需要结合时代和地区的特色, 创新游戏玩法, 将民族游戏与时代相结合, 使游戏在多元化文化下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例如, 民间体育游戏“盲人摸象”的游戏规则是, 儿童通过剪刀石头布选择一个盲人和一个眼睛, 其他通过想象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动作或者人物, 眼睛将看到的现象描述给盲人, 最后规定盲人找到特定的人, 儿童可以创造性地表现, 猪八戒背媳妇、推车上坡的老伯、抱着宝宝的妈妈等, 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但是, 在新时代幼儿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动作表示, 在人物表现上也不满足于生活中看到的内容, 这时教师提倡新玩法, 将游戏与表演区游戏相结合, 幼儿可以利用道具进行表演, 表演的内容也增加了当代的故事、绘本的动画片人物, 使游戏充满新意, 也充满乐趣, 幼儿也更愿意玩。民间体育游戏只有与当代文化相结合, 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 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来,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 民间体育游戏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合在游戏中,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 在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 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熏陶, 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身体等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林春萍.利用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J].黑河学刊, 2015 (8) .

10.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篇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应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体验与成人、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 帮助他们正确认知自己和他人, 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 从而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只有学会合作, 才能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的优势, 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愈来愈多, 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 希望幼儿的智力得到最好的发展, 却忽略了社会交往对幼儿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学会合作呢?我园开展了“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的研究”的专项课题。通过开展活动, 我认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幼儿的合作意识

开展各种活动树立幼儿的合作意识。如:可组织幼儿观看各类文艺节目, 让他们在欣赏之后展开讨论:“为什么他们的表演能这么精彩?”经过讨论后他们明白:只有演员相互协调、配合并承担一定的责任才能完成。还可利用亲子运动会、合作游戏、日常生活等活动让幼儿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合作, 并了解合作的意义。

二、在日常生活中, 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一) 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 放手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幼儿之间的交往首先开始于共同的游戏和活动, 幼儿通过玩耍相互熟悉并获得交往经验。因此,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自由活动空间, 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地交流, 达到合作的目的。如:在大班幼儿活动时, 可让他们自由结伴二人一组玩“步调一致”游戏, 三人一组玩“套圈”游戏。幼儿自由组合的“合作组”玩的效果很好, 因此, 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合作质量。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学会了自己去解决矛盾, 从而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 共享合作的成果。

(二) 创设合作的情境, 让幼儿共同参与合作。

首先, 充分挖掘各类游戏的优势因素, 多途径、多方法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如:在角色游戏:过家家、开医院、美食城中, 幼儿的身份可以是多重的, 交往的对象、方式也明显增多。通过材料的投放、主题的商定、教师适当的指导等多种方式, 可让幼儿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产生合作行为, 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其次, 精心创设良好的游戏和环境, 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游戏“造房子”活动中, 教师提出明确的目的———共建家园。刚开始时, 大多数幼儿都是各干各的, 后来发现这个任务自己不能独立完成, 便有几个幼儿开始合作, 并取得了游戏的成功。在下次的活动中, 大多数的幼儿都能自发地组成合作小组来共同完成任务, 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好处。

三、利用文学作品和言传身教进行合作教育

首先, 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如:《金色的房子》教育幼儿只有大家一起玩才会更快乐;《谁的本领大》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只有互相合作, 才能取长补短, 赢得最后的胜利。其次, 由于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 因而教师的言传身教显得尤为重要, 在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做到保教配合, 充分让幼儿感受到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如:在布置活动室时, 我和三位教师共同挂拉花、粘贴字画等, 并在合作过程中用语言提示幼儿, 让幼儿感受合作的氛围, 从而加深他们的印象。

四、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练习合作

如:在区角活动“分豆豆”中, 教大家一起商量怎样分配角色、怎样分工、怎样合作;当遇到矛盾时, 怎样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 如何相互谦让, 轮流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 怎样去帮助他们;当自己遇到困难时, 怎样主动找朋友帮助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境, 使幼儿逐渐学会合作的方法, 强化他们合作的行为。

五、家园共育, 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

11.幼儿园民间童谣与民间游戏计划 篇十一

一、开展“民间童谣与民间游戏”课题研究的意义

2010—2011学年,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我园将 “民间童谣与民间游戏”这一熟悉而具特色的活动作为课题研究对象。在学习民间游戏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在游戏中学,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讨。在学习中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胆小的孩子敢说话了,口吃的孩子通过童谣的学习和训练,言语比一前连贯了,孩子们对于学习民间童谣的兴趣大增。他们把在家学会的民间童谣说给小朋友们听,在童谣的选择中,大量的民间玩具为我们提供了大批的素材,我们把玩具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在活动中进行尝试。民间游戏,大多是很早以前流传下来的,有些童谣与游戏内容幼儿不理解,我们就在选择内容上进行反复推敲,确定内容后让幼儿学说,并给以通俗形象化的解释或修改。

二、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

民间游戏艺术具有特殊的情趣和魅力,具有率直、不拘一格的质朴特点,与农村儿童艺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有所相同,可以说民间游戏与艺术活动有内在的共同特征,游戏地发展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是一项利于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活动,有利于幼儿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到对于儿童知识面的扩大,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培养,情感的熏陶,美感的启迪,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将一系列民间游戏玩具作为主题进行选材。在选材中注意选择了一些浅显易懂,贴近生活的民间游戏,让幼儿学习。

三、课题研究分工情况

组长:杨洪芹(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成员:常锡燕(负责民间童谣搜集)李艳玲(负责民间游戏搜集)

尚丽丽(负责材料整理工作)

四、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谈起民间游戏老师们都非常兴奋,特别是年龄大的老师们都能如数家珍似的说出许多游戏名称,如:跳绳、翻绳、摔宝、跳皮筋、拾石子、玩纸牌、弹杏核、扣泥巴、踢毽子,拾高粱柞等等。这些游戏不但符合孩子们好学、好动、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而且易学、易会、易传,增添参与的主动性,既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陶冶幼儿的情操,使孩子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游戏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他们充满新奇、幻想和奥秘的游戏世界里,小脑袋不停地转,并努力去探索,操作以期得出答案,不倒翁为什么不倒,陀螺为什么会转?石头是从哪里来的?火车为什么会叫?这些问题不仅激发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思维力,同时也是孩子认识工具、启迪他们智慧的教科书。在玩游戏时有些孩子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总是一把抢过自己的说:“这是我的玩具,不给你玩。”由于这种不愿与人分享的心理,往往这些孩子在玩耍时总是不合群,难以与别人合作,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孤僻性格。针对这些情况,在玩民间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热情大方的品质,多组织一些集体协作性的活动,例如:抬轿子,四人踏板、拉大锯等游戏,让孩子通过游戏学会怎样与别人友好相处、相互合作。

根据孩子们好玩、好动、好胜、好奇的特点,我们利用早间活动和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愿选择伙伴一起玩剪子包袱锤、骑大马、老鼠钻风箱,老鹰捉小鸡等两人或群体游戏,在游戏中可以充分调动孩子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孩子们向爸爸、妈妈学习一个他们小时侯的游戏,带到幼儿园教给大家一起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争着教争着学。通过互相交流,观摩和评价,既发展了语言,又发展了基本动作;既发展了兴趣,又增强了自信和自尊。让孩子们自己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在玩中学,学中玩,起到了引发感情,共享共乐的效果。民间游戏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具有丰富刺激的、能鼓励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

五、民间游戏与教育活动的融合。

在各项教育活动中,有些活动往往无法在时间空间上满足幼儿探究的需求,此时如果教师能提供相关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将会使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获得很大的满足。如,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玩角色游戏,他们用泥巴捏出娃娃,用木块摆上床、桌子、凳子,捡了一些树叶、小草用纸袋包好做垫,在地上挖上灶台,放上泥捏的锅,到种植园里采来菜叶,然后分配角色(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玩起了娃娃家的游戏,他们的材料全是用大自然中的泥土、花草等,而且玩的很投入,很愉快。在孩子们的争论中,通过教师的引导,“生成”出:到树上去采叶子,树会痛吗?它会哭吗?采树上的叶子,树还会长高吗?孩子们争论的脸红脖子粗,最后来到老师这里,老师只说了一句:树和动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孩子试着采自己的头发,后说:“以后要爱护树不能采它的叶子了。它会痛的,我采了自己三根头发,痛得快要哭了。”游戏中孩子们不再顾忌自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的失误,活动的自由度较大,不受区角的限制,而教师仅采用提问和建议的方法去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成为幼儿游戏的援助者,幼儿可以充分交流自我表现,自主性得到了体现和发挥。这样的环境,可以促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地去想、去做、去采集大自然中的东西做游戏材料,从中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并且游戏内容接近于主题内容,已和整个主题活动的进度紧密结合在一起,从中孩子们得到了快乐和发展。

六、民间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它包括谦让互助,协作分享等有益行为,这也是在我们的主题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内容,例如:在建筑游戏中,引导幼儿制定“能共享玩具材料”的规则,要求幼儿能分享玩具,诱发分享和谦让行为,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建立“协商扮演角色”的规则,要求幼儿在游戏前能协商好自己的角色,诱发协作行为,遇到两人同时要扮某一角色时,就诱发退让行为。

在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向着社会化、多元化发展,不管是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背景。陈鹤琴先生很早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教育观念。我们努力使课程游戏化的同时,积极尝试与社会、家庭、社区合作,充分利用周围的有利环境,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诱发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为了让家庭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我们尝试开展了“幼儿家庭游戏”的创建,指导家长如何开展亲子游戏,提高家长的游戏教育观念。首先,我们要求家长根据自己的条件为孩子提供一个可自由游戏的房间或每周教孩子一个游戏,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能适应孩子发展需要的游戏材料。使家长能够支持并鼓励孩子游戏,使家庭真正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家长成为幼儿园新的课程资源。

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体验社会生活的最好的方法。保障儿童游戏的权利是现代早期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基本策略。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强调遵循“以民间游戏与幼儿素质的提高的原则。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从根本上,把教育与幼儿的生活予以最佳整合的基本途径。还幼儿以游戏的生活就是让儿童找回童年的幸福与快乐。

上一篇:展厅申请策划书下一篇:否定前缀non的英语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