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和经济类电视新闻栏目主持人导语

2024-07-25

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和经济类电视新闻栏目主持人导语(8篇)

1.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和经济类电视新闻栏目主持人导语 篇一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新闻实习报告--广东省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部《今日一线》栏目组实习单位:广东省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部《今日一线》栏目组

实习时间:2005年7月8日——2005年8月20日

南方电视台暑假实习报告

——养成良好习惯是减少错误的最好方法

本人于7月8日到8月20日在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部今日一线实习。实习第一天就接到一个暗访任务,第二天早晨6点到广州火车站暗访手机诈骗。实习期间分别接受卢战、王世军、单湘石老师的新闻实战、出镜、拍摄培训。随后跟随多个记者、摄像较系统地学习了今日一线新闻的操作。懂的了dvcp机器,偷拍机,大洋新闻采编的基本操作。

新闻类型:会议、暗访、突发、投诉、封面、跑腿等。

会议——广州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一批赖帐者名单,电视不可能把那批名单播出去,只能从中找到典型的。比如欠钱最少的一个公司只是欠了几千块,但是法院还是将它的名单公布了出来。记者等开完会还要跟法院的人聊下,可以通过怎么样的途径来解决或者缓解赖帐的问题。法院想通过媒体呼吁相关部门能够建立一个诚信的信息平台,可以通过那个平台来查询个人或者公司的信用信息。在这个新闻的处理上,记者要找出与别的电视台不同的东西。

暗访——社会新闻的暗访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记者要懂得保护机器,保护自己,要有忧患意识。养成好习惯是减少错误的最好方法。取机器时要检查,到了目的地要用机器之时也要检查,特别是隐蔽采访。检查过程可以在隐蔽的地方,比如在车内检查就要将机器低于窗口的位置。用小动作来把对方的视线转移开放置机器的地方,比如可以抽烟或者挠头等。【手机诈骗,伏击三天两夜】那个封面我在火车站等人的时候就挠了很多次头。

突发——突发事件不全部是灾难新闻,也有冲突的相关方加强冲突力度,比如暴力等。抓捕现场,还原现场很重要。关于车祸的突发,【失魂金杯车连夺三人命】由于当时事发地距南方台很远。等我们打车过去的时候,尸体已经运走,只是路上还留有血迹。在拍摄过程中我差点也给车撞了。事发在一个S形的转角处,汽车路过也不减速就在我身后擦过,现在想想都后怕。拍突发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保护自己。

投诉——有矛盾才有投诉新闻,矛盾相关方对事件的阐释,跳出事件本身。一次跟马东东老师去拍一个墙上漏水的投诉。小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强烈要求不准拍摄,我们的摄像叶剑老师就把机子放在大腿上,静坐在那里。把该拍的采访镜头都拍了下来。记者与摄像要配合默契,摄像注意看记者的暗示。【区划调整便民先行】——8月11日,早上8点半我就在办公室了。杨海涛老师问我有没有空,说要去拍一个新闻。当初也没问什么就跟着去了。到了现场才知道是原东山区矿泉水街道划归越秀区管,正在开现场咨询会。迅速摆好机位就开始拍了,心里默记从多角度拍,还要在现场抓典型人物。一个阿伯每个档口都去咨询一下,我就决定以他为重点来拍。拍了三个镜头我觉得够了,就去拍空镜。后来记者说我典型人物的镜头拍的还不够,不是三个镜头都能用的上,刚开始拍的时候就要多拍几个。

实习与学校所教的配合方面教与用

电视跟平面媒体一样都是要讲故事,只不过电视是要通过电视画面来表达。电视一定要在现场,有现场的画面。特别是要尽量塑造故事的主角,并要有故事主人公相关的画面来支持要讲的故事。

电视编辑学中的编辑思想:动接动,静接静。常理思维(比如有一段采访是记者A站左边,受访者B站在右边。如果编辑一下子就接下一个画面是A站在右边,B站在左边。给人一种视觉的错感。)主体位置相似衔接,在拍摄,编辑过程中就会有意识的用到这点。主体人在左边就要在他的右边留有一定的空位,做方框的时候也在他所面对的一面留空镜的框。

记者出镜,如果背后画面不能说明问题就要考虑选取正确的位置,可以通过记者的走动来说明一下现场的信息。带着编辑思想去拍摄,比如一些比较急的会议。当天的新闻非当天播不可,下午5点才拍完,晚上7点就要用稿子了。只能是不剪辑拍摄。要求非常熟练,可以采取对着通稿来拍的方式。拍到要的内容,构图倒在其次。一个字快。比如镜头起幅、落幅,重点在落幅,起幅、落幅都两秒,中间两秒匀速摇过。少用摇镜头是为了多表达信息量。一个摇镜头要6秒左右,相当于两个镜头。所有镜头都要求到最稳。

新闻是有立场,做给谁看?利益相关的选题,利益相关的镜头。与主体相关的一切有用镜头。全景交代环境,特写表达情感,中景交代事情的进展。空镜头用来衔接下个画面,不至于镜头硬接,让观众有中突兀感。

摄像

摄像,首先确保机器的安全,爱惜机器。出发前检查DVCp机器配套是否齐全,Mic电池是否有电。检查DV,偷拍机是否使用正常;调白,晴朗室外优先考虑D3、D4档,室内用C、B档,星光效果用A档;采访环境光线不足,带灯;调好水平,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用脚架。调白、水平、对焦、构图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用一个镜头可以表达的内容不用摇镜头。摇动镜头,重点在落幅,中间匀速,起幅、落幅留有两到三秒。

注意多角度,使镜头画面有冲击力。全景、中景、特写为一组画面镜头。每拍完一组镜头,拍个特写或空镜。画面简洁,突出主体。选定主体,将镜头拉到最近,调好焦,再拉开构图。暗访,隐藏身份,保护机器。预制室内C档4.3k室外D档6.3k(可以根据当时天气适当调灰度片,晴朗调到D4都可以,以画面的斑马线为准。主体物体有两三条斑马线就可以了。比如主体人的脸部突出骨头部位)灯泡3.2k演播厅黄色灯光AB档。镜头推进调实,再拉开构图,面向留空。

注意景别变化:全景-中景-特写-大特写(会议:近景中间三个主要领导)多拍不同镜头画面,多景别,镜头画面尽可能多的信息。镜头画面3秒,特写2秒,中景3~4秒,全景5秒。逆光主体,B手动光圈,细节用手动光圈。低室温拍高温(比如用C档来拍室外物体)画面偏蓝。高室温拍低温(比如用D档来拍室内物体)画面偏红。

电视新闻记者的能力:画面思维能力,现场掌控力,故事讲述力

现场报道现场目的:在现场的什么位置,最终展示在电视屏幕现场。画面表达不了的,记者出镜,补充画面信息,事件以外相关信息。要求记者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状态自信,具备应付突发的能力。大型直播,混乱事件正在进展等,记者要对现场适当描述,点评,预测。这时就要靠记者平时的积累与阅历,读书多、杂,能举一反三。多角度的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新闻实习报告--广东省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部《今日一线》栏目组镜头也可以运用图表字幕,动画在一起才更有感染力。

到达现场之前要考虑好将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一个跳楼事件,事件可能场景是什么?要讲怎么样故事,如何组织信息量,要有效地传达信息,并巧妙表达记者立场。讲故事开头,吸引观众眼球,在故事中塑造主角才是有特色的新闻,不是大路货。电视新闻将发生过的真实影像完全显示出来。现场掌控能力很重要,要求对围观的群众要判断能力,找到哪个群众?判断事件的事实,如车祸,就要找到目击者,死者。在现场不要被人利用,处于事件中能抽身出来。在事件之外用怀疑精神来思考。

感言

主动积极,多做笔记,多问。

如果单湘石老师的时间允许,我都请他看下我拍的新闻,请教下他镜头构图等不足之处,以后的注意事项。还有经常跟管炎子老师谈每个镜头的把握度。说出一个真实的场景或者模拟的,问管老师,假如是你会怎么样处理这样的镜头等等。

最多的时候办公室里面坐着28个实习生,如果不主动就什么机会都没了。每个实习生都有一个实习老师带。带我的记者是今日一线记者跑腿的组长,也跑南方报道的气象那条线。很多时候他不方便带我出去采访,并且他个人也忙,没空顾及到我。过了几天,他就对我说,以后有空看见哪个记者出去采访缺人的就跟去吧。以后如果是哪个记者、摄像要人手我就主动要求去帮忙。

开始的三个星期都是抬脚架,搬机子。三个星期后,杨文副监制说要我们主动点,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主动要求摄像让我们拍几个镜头。有时候跟着好的摄像出去,他会让我拍几个全景或者空镜,并且教我构图,拍摄中注意的细节问题。养成良好的用机习惯可以保护机器,也能尽可能减少失误。

第一次完全由我用dvcp机器拍的是一次省高院的院长会议。一到省高院,摄像就让我自己调白平衡,自己移机位。结果我拍出来的东西没对实焦,画面偏暗,构图不知所言。所拍的一系列镜头全部作废,导致当晚的南方报道关于省高院会议的新闻,用的都是资料画面。记者说,还好不是很重要的会议新闻,如果是现场报道,后果不堪设想。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以后用dvcp机器的时候就好了很多。八月十号左右出差的记者多,实习生也走了一批。汕大的两个师兄跟王世军、单湘石老师到罗定去拍专题片了。新闻中心的杨文副监制就说现在台里缺人就把我当成正式的摄像派出去。因此第一次在派单上看到了我名字。那是跟刘彪老师出去拍一个关于天桥装电梯的投诉,随后也是跟他去拍过一个关于眼睛能吹气球的奇人的现场,还拍了一个关于抗战图片展的南方报道【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刘彪老师说构图可以了,还要再提高拍摄的速度。新闻特别是突发新闻关键是要拍到画面,至于构图倒在其次,速度很重要。

兴宁矿灾发生后一个星期,我在六楼的编辑房帮董杰老师编辑一个关于流浪汉的现场。杨文老师在那里说要派我出差,我刚开始一听不信是真的,还在那里笑。肖琳老师就说正经点,笑什么笑,领导派你任务呢。杨文老师说大概是明天下午3点去兴宁换回第一批特派记者。被当作特派记者派出去,当晚兴奋得睡不着。第二天8点半就到台了,早上跟杨海涛老师去拍了个南报。本来派给他的摄像是崔航,但崔航老师说下午去兴宁就早上休息了。下午等我14:10收拾好行李到新闻部的时候,记者告诉我说去兴宁的特派记者14:00提前走了。可惜,这么好的机会就没了,并不是每个记者都能碰上这么大的灾难事故。我错就错在之前没有跟记者沟通好,以前每次有任务我都会提前跟记者打声招呼的,说要跟他一起去采访。那天刚好忙,晚上又兴奋的忘了。

――――――――――――――――――――

附录

1、参与作品:全部参与作品名,稿件。

1、主要拍摄新闻作品:

暗访:《伏击两天一夜电话诈骗团伙落网》、《买件豆瓣酱附送三十多只蟑螂》

突发:《失魂面包车连夺三人命》

南报:《区划调整便民先行》、《勿忘历史珍惜和平》、《系统联网“老赖”将寸步难行》

一线:《心急似火加油排长龙》

2.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和经济类电视新闻栏目主持人导语 篇二

1.1 民生新闻的概念

对于“民生新闻”的概念, 业界和学界莫衷一是, 尚无定论。有三种以下常见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把民生新闻看作电视节目的一种类型;第二种观点是把民生新闻看作和传统民生新闻既相联系, 又有区别的新闻体裁;最后一种观点是把民生新闻看作是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理念和传播形式。把民生新闻普遍定义为, 载体为电视媒介, 主要价值取向是关注民众生计、意愿和立场, 注重民众视角, 打造群众喜爱的形式, 传播与民众生计、生存、日常生活及切身利益相关的实时动态。但无论哪种观点, 都把关注民生作为重点。

1.2 国内民生新闻类栏目的发展历程

民生新闻类栏目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生新闻的发展, 民生新闻从社会新闻和都市新闻中发展演变后又与之相分离, 逐渐转变成独具特色的新闻类别, 推动民生新闻类栏目的发展。

民生新闻的特质在1995-2002年逐渐被展现出来, 1995年北京电视台的《点点工作室》, 最先显现了民生新闻的特质。这一时期, 民生新闻并没有被广泛传播, 在群众中的知名度也比较低。直到2002年, 《南京零距离》在江苏电视台开播, 这档大力倡导“民生新闻”理念的新闻直播节目在2014年7月的收视率平均为8.3%, 创造了17.7%最高点收视率。该节目一开播, 即在南京乃至全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股“民生新闻”的浪潮滚滚而来。紧接着, 包括央视在内的各频道竞相开办民生新闻类栏目, 中国民生新闻类栏目被广泛开办, 并迅速发展。

2 县级台民生新闻类栏目的现状

2.1 时政新闻比例大, 基层新闻被压缩

大篇幅的会议等时政新闻占据民生新闻的大部分时间, 导致反映群众状况的基层新闻被大大压缩, 民生新闻类栏目的“民生”让人捉摸不透。打开电视, 县级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类栏目播报的民生新闻大都是各种会议和各类领导讲话, 相反, 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被一压再压, 一拖再拖。

以武清区新闻中心《民生视点》栏目为例, 会议新闻的时间很长, 插队进来的会议新闻同样有足够的能力把基层新闻的时间一再压缩。29分钟的时间中, 有时会议新闻能占到12分钟, 留给基层新闻的时间不足17分钟。虽然会议新闻占用比例不到1/2, 但必须强调的是, 《民生视点》作为一档民生新闻类栏目, 本应关注民生, 而不是时政。如果非要把会议新闻和人民生活搭建起联系, 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政策的改变关系到每个群众生活的变化。但对于民生新闻来说, 笔者认为, 更应该侧重的是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 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冷暖痛痒。

2.2 报道方式单一, 记者经验不足

创设之初, 各级电视台对《南京零距离》栏目的模仿无可厚非, 但在比葫芦画瓢的同时, 各大卫视都在进行改革与创新, 打造自己独特的风格。描画自己的瓢对于县级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来说, 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就更不用提创新。县级电视台的在民生新闻类栏目缺乏创造力和突破点, 直到现在都还处于模仿的阶段, 然而, 一味的模仿造成了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单一不变, 没有新意。再加上县级电视台的记者能力相对较弱, 多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 缺乏采访经验。以武清区新闻中心《民生视点》栏目为例来说, 在报道形式上, 出镜主持人一本正经地播报, 每一条新闻都一如既往地采用你问我答的采访模式。以其中一期报道南蔡村大枣的新闻为例, 一名刚工作几个月的年轻记者, 主要想报道大枣的个儿大、甜、脆, 记者像挤牙膏一样, 问一句, 农户回答几个字, 还常常出现听不清的状况。

大部分的县级电视台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劣势:缺乏创新。部分县级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类栏目, 也在有意识地改变一成不变的报道形式, 想法设法提高工作人员的水平, 但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只能模仿各大卫视创新了的模式, 但在模仿的同时, 并不能与自身是民生新闻栏目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把各类新闻的报道形式照搬, 造成报道形式的单一化。

2.3 重播率高, 报道延迟

重播是每个电视台的每个栏目必有的, 适当的重播可以方便没有观看到的观众以后观看, 然而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重播率过高, 反而容易让观众反感。

也正因为过高的重播率, 报道的新闻通常情况下已经失去了时效性和新鲜性。《民生视点》栏目周一、周二、周三首播, 其余时间大部分都在重播, 有时节目播出的时间和事件发生的时间能相隔一个月, 已经秋天了, 新闻中人们的着装还是夏装, 实在无法播出时就只能无奈删除。此外, 《民生视点》栏目录制了一个“赵璐讲故事”板块, 主要是在演播厅录制的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当地的爱心或者杰出人士, 安排在每一期的结尾, 大概10分钟左右。这样一个板块的内容进行微调之后循环播放了3遍, 当地居民从8-10月, 将近3个月的时间内都在看重复的节目。先不说内容已经过时, 连续重播3次, 观众早已没有了收看的欲望。

虽说民生新闻类栏目不需要那么严格的时效性, 但也不能延迟一个月那么久, 已经失去了新闻的特性。长时间保持过高的重播率, 容易流失大量忠实的观众, 降低收视率。

3 县级台民生新闻类栏目的定位与发展

3.1 信息源接地气, 开辟致富类、服务类等板块

民生新闻是从人民生活中来的, 最终也要回到人民生活中去。将民生新闻的信息源从政府工作会议及领导工作中, 转移到最基层的群众生活中, 走进乡村、社区和家庭, 听取居民的意见, 关注大家的诉求, 以此作为民生新闻创作的出发点, 为当地居民排忧解难。很多农民无法紧随潮流, 无法在第一时间捕捉到致富的途径, 因此要在栏目中开辟致富类、服务类板块, 为当地居民提供并分析最新形势信息, 方便居民走上致富之路。首先, 县级电视台拥有最贴近群众的优势, 易于走近群众、贴近群众, 所以县级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把从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挖掘新闻信息作为主要来源, 让报道更接地气。其次, 可以把对工作会议的简单纪录提升为解读政府的最新政策, 并介绍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意义。消除政府与居民间的距离感、政策与居民间的陌生感。让新政策实实在在地融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使新政策能够最好地服务于人民, 更好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2 突出地方特色, 打造亲民栏目

根据自身优势, 彰显地方特色, 打造亲民栏目, 应该作为县级电视台在狭小的空间谋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 领导的各种活动和各类工作会议成为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主要播放内容, 近几年, 电视媒体的宣传方式不断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 县级电视台应该发挥最基层和贴近群众的优势, 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 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同时, 形成多亮点的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 提升栏目的关注度。受地域范围的影响, 同区域内的受众在传统与思想上都会有些相似, 把握好本地居民的相同点, 搜集的新闻素材也要投其所好, 符合其思维习惯和文化水平。例如, 主持人用方言播报新闻, 在新闻内容编排上更注重本土特色等。

在这一点上, 武清新闻中心尤为重视, 每年都会在武清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和环中国自行车比赛, 2015年又举办了绿博会, 这也算是武清地区的一大特色。《民生视点》栏目就对这些特色赛事和活动会进行详细的跟踪报道。例如, 对中国绿化博览会会展园的跟踪报道, 使当地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够实时了解本地绿博园修建进度、园内布置、开放时间及票价等相关信息, 真正实现民生新闻类栏目的服务功能, 予民以惠。此外, 《民生视点》栏目还对武清区文化公园的文艺文化活动非常关注, 让观众在电视上看自己的节目, 不仅最大化的拉近栏目与居民的距离, 还能够让当地居民参与到自己家门口的娱乐文化生活中区, 让民生新闻类栏目成为弘扬本土文化特色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3.3 积极融合新媒体优势与新技术, 增强互动性、网络化

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 在新媒体和新技术方面还非常落后, 并没有紧跟时代的潮流, 贴合观众的需求。目前, 各个县级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在新媒体和新技术的运动上都非常欠缺, 武清区新闻中心有自己的网站, 但是在网站建设上并没有实时跟进, 只是空位子, 且各种乱七八糟的广告, 完全不像是一个电视台的官方网站。通过对网站的进一步建设, 在网站中增加各个栏目单独的板块, 及时跟进和发布最新信息, 促进电视台及栏目网站建设的正规化。

3.4 提升软硬实力, 缩短制作周期

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类栏目的硬实力是硬伤, 电视台作为国家财政补助类领域, 依靠自身的广告等收入提升自己的硬件设施设备, 似乎有一些难度。依靠本土化优势, 在新闻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下足功夫, 缩短制作周期, 提高收视率与关注度, 从而增加广告收入, 逆转恶性循环模式, 带动自身发展。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类栏目软硬实力的提升是必然趋势, 然而一味的等待救助并不是栏目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从自身出发, 提升竞争力, 提高新闻质量和缩短制作周期, 势必会促进栏目的又好又快发展。

4 结语

3.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和经济类电视新闻栏目主持人导语 篇三

民生新闻是指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空间、关注市民家长里短平凡小事的新闻,也是被广大受众所认可的一种社会新闻报道形式。民生新闻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外的“公共新闻”、“公民新闻”相比,中国的民生新闻更多地是呈现大众生活的千姿百态,反映普通百姓在生存生活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意外、奇闻和趣事等,与《新闻联播》等政治意味浓厚的新闻栏目相区别。中国的民生新闻始于2002年的《南京零距离》,随后以蔓延之势在全国各地一路高歌,时至今日,几乎每个地方台都有一档相应的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一方面着重关注老百姓的细微小事,对最普通的人群给予了全方位的关注,是中国电视新闻极为重要的一次大改革;但另一方面,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和收视率等方面的原因,民生新闻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趋势,如过多过滥、新闻低俗化、内容过于琐碎等。

要改变这些弊端,笔者认为,民生新闻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重新认识民生新闻

所谓民生,是指关系到全体国民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事情,普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纳入民生新闻的范畴。作为将视角不断放平、始终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的新闻类型,民生新闻应该扩展自己的视角,不仅仅局限在邻里纠纷、小区矛盾或者个别人的天灾人祸,应该积极引导受众,从微观的角度出发,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美好的积极的因素,多多传达社会的和谐之音。民生新闻应该既要以普通大众作为新闻的出发点和诉求对象,也要明白自己的舆论领导者的身份,充分利用民生新闻这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积极的精神风貌。以民为本,既要遵循大众的审美情趣,又有较高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品位,这样的民生新闻才能不误导受众,才能杜绝低俗、低级趣味的民生新闻。

此外,作为最广大的大众主体——农民群体经常被包括民生新闻在内的许多新闻忽视,电视屏幕上较少出现农民的故事和农民的新闻。实际上,在广袤的田野上肯定有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如果记者能够放下身架,镜头里多多展现新时代农民的风采,中国的民生新闻必然能得到更大的丰富与发展。

二、端正新闻采写的态度

民生新闻因为大都关注最最普通的大众的生存状态,一些记者长期与底层老百姓打交道,逐渐养成了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代表媒介,在新闻采访和提问时往往采用居高临下的态度,让观众有不舒服的感觉。在对待一些生活困苦或者遭遇了某些灾难的人们时,一些记者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往往为了收视噱头使用一些血腥的照片或者不给当事人打马赛克,有的甚至为了自己的报道而不断地刺激当事人,逼迫当事人重复回忆不堪回首的过去。

在民生新闻的受众群中,有一部分受众喜欢观看一些隐私性或者暴力性等内容,一些记者为了提高节目收视率,在新闻采写时往往会偏向这类题材,婚外恋、私生子、家庭暴力等成为其追逐的目标,使得民生新闻给人一种低俗化的印象。

三、树立品牌意识

现在中国的民生新闻大都局限于当地,除了《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等节目之外,极少有民生新闻栏目能在全国具备自己的影响力。当然,这也与民生新闻本身所具备的当地特性分不开,不过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民生新闻栏目都缺乏这样一种品牌意识。

什么是品牌?电视栏目的品牌就是电视栏目给自己规定的商业名称,是这种播放服务的名称、词汇、记号、设计或者这些元素的混合,用以在众多的电视栏目中识别自己。电视栏目的品牌,传达的是电视栏目的一种经过人为设计的特性和意味,它可以在电视收看、广告搭载之外,为栏目附加上新的价值。树立电视栏目的品牌可以降低观众选择栏目的难度,使他们免去筛选栏目时的盲目性,节省他们做出收看决定的时间。此外,强势品牌还可以培养消费习惯。研究显示,需要重复消费决定时,习惯可以节省时间和心理功耗。观众一旦对于某个电视栏目产生了收看习惯,那么这个电视栏目的品牌就很可能是强势品牌。美国营销研究学者亚历山大·比尔作过如此的评论:“在实际操作的层面,消费者喜欢品牌,因为品牌打包了意味,这些意味形成了一套快捷方式,使选择变得简单。”

在民生新闻多如过江之鲫的今天,如何树立自己的品牌以便从众多同类节目当中脱颖而出是各大民生新闻栏目必须要注意的。而要树立品牌,就要摆脱过于碎片化的新闻叙述,将新闻视野投向更广泛的群体,农民、白领、下岗职工、劳动力阶层等处于社会各种地位的人群都要关照到,不能过于地沉迷于一些低俗化的新闻报道,应该选取一些更积极的题材,注重于给人带来向上的精神特质和愉悦的精神风貌。

四、适当控制新闻直播

4.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和经济类电视新闻栏目主持人导语 篇四

——校园新闻周刊

一、定位

(一)栏目名称

《“看”新闻——校园新闻周刊》(二)栏目宗旨

关注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紧紧围绕大学生设置栏目内容,运用清新、时尚的栏目包装形式,能够让受众产生兴趣,让新闻栏目不死板僵硬,把新闻做的时尚、好看,适合大学生看,容易被大学生接受。

将新闻视角横向和纵向延伸,增强广度和深度,虽然栏目的受众是大学生,但新闻内容的选择不应局限于校园之中,网罗天下大事,就社会热点进行深度评论,让大学生能够通过节目了解国内外要闻,放眼世界,对社会问题有所思考,得到启发,并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栏目定位

1、栏目类型:校园周播电视新闻杂志类栏目

2、受众定位:中国在校大学生

3、栏目时长:45分钟

4、投放频道: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

5、播出时间

每周日晚22:00—22:45 这一时间段,受众的心绪比较平静,能够接受深度评论报道类的新闻,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四)传播内容

1、报道全国各大学一周内发生的热点的、有趣的新闻事件,让各校大学生能通过栏目了解同龄人的生活状态,产生兴趣和共鸣;

2、宣传报道各高校的优秀大学生人物事迹,让受众学习他们身上的长处,获得经验,得到激励;

3、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或高校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和评论,让受众从中获得感悟,得到启迪,引发思考;

4、通过采访各高校名师、社会成功人士,让他们提供一些大学生需要的学习、就业方面的信息,解答一些大学生的困惑,让受众有所收获,得到切实好处;

5、与受众积极互动,通过网络征集大学生拍摄的图片新闻,从大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展示他们的生活状态,也让大学生从接受者变为参与者,真正成为栏目的主人;

6、网罗一周内发生的国内外大事,让大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象牙塔之中,了解国家大事、国际形势,放眼于整个世界。(五)栏目的板块分类

1、“看”天下

(1)板块内容:网罗一周内发生的国内外大事,速览国内、国际重大新闻事件。

(2)呈现形式:视频 + 配音的方式呈现,每条新闻约30秒种,共10条新闻。(3)板块时长:5分钟。

2、“看”你身边

(1)板块内容:报道一周内国内外各高校发生的热点新闻。(2)呈现形式:主持人播报 + 剪辑好的视频新闻短片,共8条新闻,每条2分钟左右。(3)版块时长:15分钟。

3、“看”热点

(1)板块内容:就最近大学校园内或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的热点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度评论。讲述新闻事件、分析原因、提供对策,通过采访大学生、老师、学校管理者、专家等,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解析,提供解决方法,引发受众关注和思考。(2)呈现形式:新闻专题片,模仿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形式,短片前后是主持人的评论。(3)版块时长:15分钟。

4、“看”你需要

(1)板块内容:采访各高校名师、社会成功人士、发展较好的大学毕业生,就在校大学生困惑的问题进行解答,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就业信息、考试信息等。

(2)呈现形式:采用外拍记者采访的形式呈现,每期1个话题,(3)版块时长:5分钟

(4)话题搜集方式:通过网络手段与大学生进行互动,搜集他们关心的问题并进行整合,以便在节目内容中进行解答,如通过微博、贴吧、邮箱等方式搜集话题。

5、“看”图说话

(1)板块内容:图片新闻。

(2)呈现形式:画面出现一张或一组新闻图片,配音解说。(3)图片征集方式:通过网络手段征集国内外各高校大学生拍摄的图片新闻,拍摄他们所关心的、在校园中看到的或社会上发生的他们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六)栏目水准

将新闻性、评论性、知识性融为一体,运用大学生的思维、大学生的口吻,站在大学生的立场报道新闻、评论事件,努力做到让大学生看得懂,让大学生感兴趣,并有深度能引起大学生思考,能从中得到启发。

(七)栏目风格特色

视野开阔,贴近受众,深度评论,充分互动,时尚清新

(八)栏目口号

“关注大学生关心的事件,报道大学生身边的新闻,提供大学生需要的信息。”

二、内容

(一)栏目形式 1.主持人设置

一名男主持人,坐在桌前,自信、睿智、有风度,30岁左右,这个年龄与大学生的距离仍旧很近,容易让受众产生亲切感,并能够给受众有经验的感觉,容易让受众产生信任感。2.栏目包装

包括:A片头及音乐,各个板块的标版设计 B本期节目导视 C片尾及音乐

D演播室设置:主持人坐在桌前,背后出现新闻画面。(二)栏目样例

1、片头

2、本期节目导视

3、主持人开场语

“亲爱的大学生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收看本期的《看新闻》!”

4、板块一:“看”天下

(1)主持人背后屏幕出现《“看”天下》板块标版(2)主持人:“让我们先来速览一周的国内外要闻。”(3)10条国际新闻

例:湄公河杀中国船员移交中方。中国记者在黄岩岛插中国国旗宣示主权

5、版块二:“看”你身边

(1)主持人背后屏幕出现《“看”你身边》板块标版

(2)主持人:“再来看看这一周大学身边又发生了怎样的新闻”(3)8条校园新闻

例:南京留学生陪乞讨老太吃薯条

6、板块三:“看”热点

专题评论、深度报道:大学生自杀现象普遍

7、板块四:“看”你需要

外拍记者采访某大学老师,教大学生如何写简历,总结大学生简历中存在问题。

8、板块五:“看”图说话

图片新闻:毕业生创意毕业照

9、主持人结束语

10、片尾

三、风格特色

1、视野开阔

不仅报道大学校园内和大学生身上发生的事件,而且把视野放诸世界,报道国内外大事,让大学生了解天下大事。

2、贴近大学生

关注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未来道路及他们身边发生的新闻和存在的问题。并希望通过节目,给他们提供信息方法,让他们能深入思考,得到启迪。(三)评论有深度

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深度剖析,报道现象,分析背景原因,指出问题,提供解决策略。(四)与大学生充分互动

聘请校园记者和校园编辑,能够从大学生的角度报道新闻;通过网络形式搜集大学生存在的困惑,让大学生提供图片新闻,从而让大学生成为栏目的主人。

(五)栏目包装新式时尚清新

5.优化民生新闻栏目发展的对策探讨 篇五

——以城口电视台《民生》栏目为例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传播学专业 张艳)

城口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是以深入贯彻中共重庆市委有关民生的工作精神、扎实推进城口县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全委会工作任务为背景而创办的一个特色新闻栏目。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不仅对民生新闻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促进整个城口电视台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此栏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成为其长期发展的瓶颈。为了优化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本文对其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调研,借鉴传播学、新闻学、管理学理论,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民生新闻栏目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一、城口电视台《民生》栏目的发展现状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广播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栏目发展更加困难。为满足受众群体日益增长的传播信息需求,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三贴近”原则的前提下,新闻栏目呈现出了大扩容,新闻题材大贴近和新闻形态不断创新的新状态、新格局、新走向。在这种情形下,“民生新闻”应运而生。

《民生》是城口电视台为了深入贯彻中共重庆市委有关民生的工作精神、扎实推进城口县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全委会工作任务而在城口新闻频道倾力打造的一档周播民生新闻专题栏目。《民生》栏目由民生动态、民生热点和督察通报三个板块构成,秉承“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的理念,以“贴近生活,推动工作”为己任,架起了县委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该栏目自 2011年 3 月 开播以来,以报道城口、服务城口、宣传城口为宗旨,以其独特的平民化视角采集和播放新闻,坚持走平民化路线,报道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百姓的冷暖安危,从形式到内容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开播半年多来,民生新闻栏目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成为了当地很有影响的名牌栏目。

1、运用电视编排技巧,为荧屏增添亮色

(1)注重栏目的包装。精美的栏目包装能使人赏心悦目,栏目有了精细的包装,才能更完善。《民生》从栏目片头、片花、字幕、背景到演播室背景和背景音乐,都融入了较多的时尚元素,质朴中不失精巧,流畅中更显自然。栏目还

把包装的概念延伸到节目的编排、主持人形象设计等方面,为荧屏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2)精心策划子栏目,突显板块特色。为了办好民生新闻栏目,城口电视台民生栏目组精心策划、巧妙编排,突显了板块特点,使其有了良好的效应。《民生》栏目节目编排时将消息、专题、口播新闻、评论等多种形式交替出现,使节目具备了很大的灵活性。“贴近生活,推动工作”,为了更好地体现“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的栏目宗旨,《民生》栏目组经过反复论证后决定将《民生热点》板块以专题的形式传递给受众。不断推出的专题报道,使栏目在贴近百姓的同时增加了厚重感。较《民生》栏目其他新闻板块,《民生热点》更注重节目的选题,更重视多种新手段的综合运用,更强调节目的思辨性。记者充分运用多种电视手段,以更新的视角、更深入的采访,力求把话题说深、说透,并引发观众多方位思索。《民生热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2、坚持“三贴近”原则、服务百姓

(1)贴近实际,体现地方性。目前,新闻节目的同质化竞争现象比较严重,但是城口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特色较为鲜明,在“贴近性”上下足了功夫,所谓贴近性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县级台处于新闻事件发生的源头,与受众同处一个天地,新闻与受众有一种天然的血肉联系,具有大台难以具备的接近性,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增强“三贴近”意识,落实好“三贴近”,就要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揽全局,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民生》作为城口电视台的一档品牌栏目,其新闻工作者在民生新闻的制作过程中常常根据不同时期和观众的不同需求深入群众生活,编写制作了大量贴近群众经济、文化、生活、地方特色突出的新闻节目。如子栏目《民生热点》专注于本土正在发生的重大、突发新闻事件和市民生活百态的报道,追求事件的关注度和现场画面的冲击力,报道新鲜、快速、深刻,注重报道的平民化,将镜头更多的对准普通群众,大量运用现场采访的活动影像和同期声,让鲜活的现场、生动的细节得到最真实的展现。如报道《“7.17”城口特大洪灾纪实》系列节目,其独家报道了城口县发生的洪灾案例,展现了城口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一起奋勇抗击洪灾的过程。记者把拍摄到的现场灾情,及时、准确地传达给观众,拉近了电视观众与现场的距离。

(2)贴近生活,突出服务性。县级台的民生新闻要想让观众的视线锁定在自己的节目上,就要让节目贴近群众的生活,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把镜头话筒对准基层,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真正体现出“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通过画面,可以起到不仅让百姓了解些什么,而且让百姓懂得些什么、学会些什么的作用,进而提高受众自身素质。城口电视台的《民生》栏目报道的不仅是与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注意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和引导观众的作用,对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和丑陋现象进行批判与揭露。如《狠刹大肆请客送礼歪风 努力营造社会文明新风》的专题报道就是《民生》栏目针对当前大肆请客送礼的社会不正之风问题,跟随县纪委的工作人员对全县开展的打击大肆请客送礼风活动进行的跟踪采访报道。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了社会、政府和百姓的普遍关注,《民生》栏目也确立了自己强大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成为上达政府、下至百姓的重要桥梁。

(3)贴近群众,讲究可视性。如何使民生新闻报道作到“求真、务实、鲜活”,让观众乐于接受?从根本上讲,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贴近群众,要以平视的目光深入群众,而不能以“无冕之王”身份俯瞰群众;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立场、观点是否符合群众根本利益,无论是报道突发事件、还是服务新闻,始终要从观众的视角切入,用群众的语言,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报道的感染力和可视性。《民生》栏目在节目的策划过程中特别强调选择好的视点,提高每一条新闻的信息量、包容量,增加节目的厚度。这也是地方新闻媒体贴近群众的必然要求。如子栏目《民生动态》中播发了关于大力规范夜宵摊点经营的新闻,针对夜宵摊点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卫工人和广大市民的普遍关注,县有关部门也因此加强了对夜宵摊点经营的监督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深受环境污染之苦的环卫工人拍手称快。

二、《民生》栏目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广电体制缺陷

1983年3月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强调“宣传工作是一切广播电视机构的中心工作”,提出“以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整个广播电视宣传的改革”,制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在中央台、省台以 3

外,又下设了市台和县台。由于在观众数量,所占资源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县级电视媒体面临着上几级媒体强有力的冲击。特别是对于民生新闻来说,中央、省市级媒体都创办了大量的民生栏目,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县级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而较发达的县级媒体,在开办民生栏目之外,也创办了其它的新闻栏目,它们在本区域之内,也在为争取民生新闻的受众而“战斗”。如何在压力面前突出重围,成为城口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发展的一道难题。

2、资源条件不足

同县级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相比,中央、省市级媒体拥有更先进的设备,更优秀的人才,更广大的信息提供源,更充足的资金,他们所创作的民生新闻大多要比县级民生新闻栏目新闻的质量高。而对于县级电视媒体来说,很多时候资源劣势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城口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而城口电视台《民生》栏目组在专业编辑设备、摄像设备甚至交通设备方面更是难以让人满意。每天出去采访的人数要大于摄像机的数量,而仅有的三台线编机也难以满足节目的需要。在交通设备方面,城口电视台的采访车只有两辆,但车辆的使用部门却不止一个。广电局领导、新闻中心、网络中心等部门都需要使用车辆。这样分摊开来,真正为《民生》服务的车辆,平均每天不足一辆。有时遇到突发性采访,往往因为车辆不能到位而无法赶到现场。如何做到设备为记者服务,成为县级民生新闻栏目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人力资源方面,碍于县城经济水平有限,不少优秀人才因为待遇过低的原因转投他处。真正愿意留下来,为民生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并不多。虽然近期有大量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到城口电视台新闻中心实习,但真正留下来成为民生新闻报道主力的凤毛麟角,撑起大梁的还是栏目创办之初引进的两三个非新闻专业人员,理论知识的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栏目的发展。

3、选题范围受限

在地域上,县级媒体也有着很大的限制。在选题上,县级电视新闻媒体也只能立足于本地的社会问题,一旦跨出这个范围,再好的题目也不能运用。相比较中央、省市级媒体,县级媒体选题的范围明显受限,总体题目的质量肯定也会大大逊色。在影响范围上,由于县级媒体的受众只是辖域内的观众,因此影响的范围也只是在这一辖域内,无形之中流失了大量收视率。当然,选题范围的限制是 4

相对而言的,在很多情况下,它也可以转化为区域优势。由于受众具有地域接近性的情结,他们会更加喜欢并接受发生在自己身边新鲜事的信息。这也是县级民生新闻栏目得以立足的根基之一。

4、政策扶持不够

县级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不论是从资金注入上,还是从关注程度上都处于弱势地位。不仅是民生新闻栏目,对于城口城口电视台的整个新闻中心来说,记者往往付出很多的努力,遇到很大的危险,但地方政府对于新闻记者的报酬却比较低,不少优秀的人才因此转投他处。也正因为人才匮乏,最终造成了民生新闻栏目不能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民生》对节目质量要求比较严格,记者外出采访,需要两个人左右,耗费一两天时间才能搜集到一则新闻的完整素材,有时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但记者获得的工资待遇远远低于他们付出的努力,每每一个优秀的人才被辛苦培养出来,却因为过低的待遇而选择放弃。因此,整个新闻中心几乎成为一个大型人才培养基地,人员更替非常频繁,这也导致了节目质量很难有质的飞跃。

5、监督权利乏力

在我国,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这就在性质和宗旨上为媒体定了位。作为党和政府同群众沟通的桥梁,媒体负有义不容辞的宣传责任。同时,有关条例条文也规定,媒体不得批评同级党委,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媒体作为监督机构的作用。《民生》新闻栏目作为一档县级电视新闻栏目,对于一些重大的曝光题材,因为牵扯的人员太多,覆盖的面积太大,为避免新闻播出影响当地的形象,政府会想法设法把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媒体的监督权。同时,媒体的公信力也会受到公众的质疑。

三、优化《民生》栏目发展的对策

1、打造品牌,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在多媒体、多频道时代,品牌对媒介的生存至关重要,作为大众媒介的电视栏目也不例外。对城口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来说,做好栏目只是第一步;只有在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中树立自己的栏目品牌、规模发展,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民生新闻栏目有着良好的收视表现和市场前景,5

它的市场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电视台应对竞争的长久动力。首先,我们可根据栏目定位和风格,有针对性地在频道不同时段插播栏目形象片和宣传片,利用各种途径宣传自己的栏目。其次,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等策划实施一系列公关活动,改善媒体与公众的关系,为提高节目传播效果创造条件。最后,建立识别系统,强化栏目形象。识别系统有适应、调适功能,统整功能,更新、重建企业文化功能。通过识别系统的建立和推行,栏目将会达到特色更加明显、理念更加突出的效果。

2、注重策划,增强节目的互动性

对于新闻资源相对缺乏的县级电视台来说,新闻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新闻的引导作用,根据现有的新闻素材,创新思维、科学合理地进行新闻策划: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报道,充分挖掘新闻事件的内涵,拓展新闻事件的外延,以独特新颖的节目形式,为观众传递更多的信息,使有限的新闻资源无限地丰富起来,让观众在收看节目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新的启示、新的收获,从而使民生新闻冲出通俗的樊篱,真正实现雅俗共赏。同时,我们也可从地方出发,结合地域和人文特色,充分调动各种电视元素,不断挖掘和利用更多潜在资源,在节目播出之后可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受众调查,通过来访、来信、电话、网络、面对面座谈等途径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受众意见反馈系统,给受众更多的话语权,从而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我们也可以因此根据受众的意见,不断改进栏目,提高栏目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增强栏目的认知度、接受度和必看性,培养受众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此外,栏目还可以定期走进校园、走进社区,举办栏目主创人员和观众朋友真诚面对面的联谊活动,实现栏目与观众朋友之间零距离的互动。

3、强化学习,树立人才强台意识

人是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者和操作者,因此拥有一支既有凝聚力又有高操作力的团队,是实现栏目稳步发展的前提。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业务理论、敏锐的思考和观察能力、鲜明的个性特征、旺盛的创新能力、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谙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一的敬业精神。因此我们要注重对采编队伍的塑造和管理,把增强采编人员的素质放在工作的首位,不断拓展采编人员业务学习的途径,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交流活动、评稿活动、节 6

目的横向、纵向比较以及优秀采编播人员经验交流等活动,丰富业务学习的内容,提高采编播人员的专业水平,以此带动栏目节目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但人才相对缺乏、人才难留却已成为民生栏目甚至电视台发展的一大弱势。因此,我们应该认清当前的形势,树立人才强台意识,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4、关注“三农”,强化农村报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城口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我们的观众大多数在农村,作为离农村最近的县级媒体,如何顺应新形势,搞好“三农”的宣传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民生栏目应该把民生宣传作为对农村宣传的重点。关注民生就要扩大观众面,应该更多的关注基层农民、关注新农村,在新闻节目中赋予基层百姓、农民更多的话语权,使他们能够在节目中表达自己呼声、参与国际和社会事务管理。在报道内容上,要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多关注与农民生活、工作息息相关以及对农民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信息。比如,农村基础教育、村民选村官、征地补偿、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卫生医疗状况、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投资环境、村务公开、农村致富等信息,要重点从政策层面予以解读。同时,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采编人员更要提升自身素质,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能及时了解各项政策,让报道出来的信息有利于化解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只有这样,观众主体才会不断扩大,关注民生的报道视野也更为开阔,新闻内容就更加丰富,栏目的影响自然会更加深远。

5、争取支持,走大联合的多元化路子

在县级台成立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广播电视等媒介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来维持生计,到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逐渐确立后,媒介就要靠自己来谋生了。这对于中央、省市级台来说,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发展空间及各方面的优势都能使其摆脱财政拨款的困扰,甚至获得更大的发展。而县级台除了在编人员的工资是财政拨款外,其他开支自收自支,由于受地域、经济发展等的限制,常常因资金来源有限而无法进行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从而出现人才不足、节目不足、节目质量跟不上等目前存在的困难。因此,城口电视台可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积极向当地政府申请适当的财政补贴来作为对自办栏目运行经费的支 7

持。其次,随着媒介产业化的发展,我国逐渐放松了对媒介经济的规制,鼓励媒介发展多元化产业,做强做活产业。城口电视台应该抓住这一有利的发展时机,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拓展节目制作融资渠道,调动社会各方力量联办电视栏目,采取联办、合办、协办、赞助等方式运作,在节目内容上,兼顾双方的利益和需求,为相关企业构筑信息平台,为目标受众提供定向服务,在供需之间牵线搭桥,借助栏目的中介服务,拓宽创收渠道,增加经营创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6、倡导和谐,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舆论监督,是民生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舆论监督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促进问题的解决。城口电视台作为县级媒体,其辐射的区域小,人们低头不见抬头见,开展舆论监督更要反复衡量,权衡利弊,慎之又慎。笔者认为,县级电视台的栏目开展舆论监督,首先要端正态度,维护大局。不宜对一些暂时难以解决或者当地党委政府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做出报道,要客观全面,注意反映不同的声音,要把促进和谐作为舆论监督的基本动机。其次要选准角度,把握力度。定选题、找角度要发挥集体的力量,角度选得好,对被监督者是一种教育和促进,对于人民群众是一种安抚和疏导,对于社会矛盾是一种化解。此外,县级媒体若要搞批评报道,也要把握分寸,不要把话说满、把事做绝,要把批评的力度掌握得恰到好处才可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同时,新闻工作者要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能力以及驾驭能力,不能随便就用舆论监督的权利进行批评,要有针对性。对于人民内部矛盾,则应该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教育引导,使矛盾得到解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构建和谐。只有这样正确地进行新闻舆论监督引导,舆论监督才不会偏离方向,才会提高舆论监督工作服务大局的质量。

四、小结

综上所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是关注民生问题的重要媒体形式,保证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长期、持续、高效发展,不仅能有效维护普通百姓的利益,同时也有利于发现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为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城口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注重策划、强化学习、关注基层、塑造品牌,在对强势媒体民生新闻栏目的创造性 8

6.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和经济类电视新闻栏目主持人导语 篇六

1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发展中的问题

1.1 偏离新闻本质

新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真实性, 真实地反映民生的实际情况是第一位的, 没有了真实性就无所谓新闻事实了。但是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为了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得到人们的赞赏, 往往对新闻事实进行了片面地强调、夸大、刻意煽情, 甚至传递一些虚假的新闻, 为了博取观众的关注而不尊重新闻的本质无疑是一种买椟还珠的行为, 不尊重客观事实过分地炒作, 往往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使当地的人民群众不再信任基层电视台, 从而不利于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新闻价值低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主要的责任就是对居民的生活情况和问题进行报道, 人们生活、生产中的时事是其关注的焦点, 同时它还担负着沟通政府和民众的重大责任, 因此不仅会受到人们的喜爱还会受到政府的重视。

但是由于各个地市都有自己的电视台, 所以加剧了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之间的竞争, 为了使自己更胜一筹, 很多电视台通过系列报道、拉长节目等方式加大了民生新闻的信息量, 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在短期内是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却没有引导人们的生活状态, 更没有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的民生问题, 因此这种新闻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1.3 内容同质化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 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由于百姓的生活状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所以各个相邻的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所播报的内容难免有很大的重复, 内容上有所雷同。在一个区域内新闻的数量是有限的, 新闻内容的同质化严重阻碍了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随着新媒体的涌现, 给其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在巨大的压力下甚至对一些收视率比较好的电视台进行了模仿和复制, 从而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降低了新闻的价值。

2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发展的对策

2.1 坚持百姓立场, 增强内容服务性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是建立在百姓生活的基础上的, 因此要切实地将新闻视角放在百姓的立场之上, 与百姓一起看问题, 真正做到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言百姓所言, 只有做到了这种程度才能做出优秀的民生新闻, 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坚持百姓的立场, 为百姓服务是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宗旨和义务, 但是不能简单地将百姓利益与其他的利益对立起来, 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舆论作用, 正确地引导社会百姓的舆论。

民生问题是国家的大问题, 在对民生问题进行采访播报的时候不能片面地看问题, 不能表面地看问题, 要深入进去看问题的本质, 在此基础上对新闻进行加工, 促使新闻与人们的生活事实、精神情感有直接的联系, 从而引起百姓的共鸣。

本人采写《中山市公安局联合帮扶组在凤村镇大村举办重阳节“老人宴”活动》的这条新闻, 对凤村镇的重阳节活动进行了真实、客观报道, 这次活动为老人送来了温暖和关怀, 通过对其报道可以给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 体现了为人民服务、坚持百姓立场的真实性原则, 拉近了政府与百姓的距离。

2.2 突出本地文化特色, 体现差异化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建立在地区民生的基础上,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点, 因此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 不能一味地模仿和复制。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要着力表现当地的人文与群众的生活, 一档民生新闻栏目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必须依托于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及文化资源, 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地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做出一档人民群众真正喜爱的栏目。越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新闻栏目, 就越能传播当地的特色, 真正做到亲近当地的人民群众, 拉近与人民群众的情感, 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2.3 采访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

新闻的本质属性就是真实性、客观性, 因此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运用客观的眼光以及笔触来反应百姓的真实生活。记者在新闻播报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他们身处一线, 直接接触人们的生活, 他们为节目搜集材料, 他们直面材料, 并对其进行整理。作为民生新闻的记者, 一定要与百姓打好关系, 要善于站在百姓的角度去看问题, 真正贴近群众、贴近群众的生活, 从复杂多样的民生问题中寻求亮点, 寻求具有价值的新闻, 报道出具有真实性、客观性、针对性的民生新闻。民生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难免琐碎, 记者在对民生纠纷等问题进行采访的时候一定秉持一颗公正的心, 客观地看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2.4 关注弱势群体, 体现人文关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弱势群体, 这些弱势群体在社会中也许面临着权利被剥夺、生活难以维持的状况, 比如说农民工、下岗职工、灾民等等, 作为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要善于发现这些现象、人和事, 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 通过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地引起社会的关注, 从而间接地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爱心可以让社会弱势群体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心和温暖, 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在我台开设的《六一圆梦》栏目中, 本人采写了《患病孩子李启明:六一愿望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及《贫困孩子陆燕秋想拥有一台点读机》等, 这些都是对弱势儿童的关注, 通过这类文章能引起社会对贫困儿童的关注, 通过社会的帮助, 给其生活带来希望和阳光。

2.5 既贴近百姓生活, 又要具有主流意识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要贴近群众, 同时又不能刻意地回避官方的话语,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接触到民生问题的本质。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想要进步与发展, 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品味, 转变以往的理念, 要打破以往的发展模式, 从侧重于关注人们的生活琐事, 向探讨公众关注度比较高的公共话题转变, 为人们群众提供一个公共的平台, 将群众心中的疑问以及想法切实地表达出来, 让社会听见, 让国家听见。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要在贴近人民群众的基础上, 以平民化的视角对国家的政策进行解读, 在此基础上引导百姓对此进行讨论, 从而为国家的政策提供更多的人民的智慧, 反应大众的呼声, 从而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进而为政府以及群众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 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我台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宣传要求, 积极走转改, 接地气, 开设的《新春走基层》中的《慰问暖人心》就十分贴近群众的生活, 展现了底层群众生活中的困难, 关注了社会民生疾苦, 在对百姓生活采访播报的同时显示了国家对民生的关怀。

2.6 为百姓说话, 为政府分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 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矛盾,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在发现问题、播报问题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因此一定要顾全大局, 全面地看待问题和矛盾, 不能片面的进行报道, 避免负面效应的产生, 最低的标准就是不能给政府和社会的和谐添乱。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是为人民服务的, 因此要敢于站在人民的角度为人民说话, 但是同时又要考虑政府作为的理由, 真正做到为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 为改善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而贡献,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 结束语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本质在于为人民服务, 民生、民意、民情是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是沟通政府以及群众的桥梁, 目前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新闻价值不高、内容雷同等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坚持人们的立场, 贴近人们的生活, 关注弱势群体,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为人们为社会服务, 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聂绛雯.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困境和对策研究[J].新闻知识, 2014 (8) :71-73.

[2]吴祥启.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发展探析[J].青年记者, 2012 (24) :82-83.

[3]李萌.我国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对策研究[J].新闻传播, 2012 (11) :204.

7.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和经济类电视新闻栏目主持人导语 篇七

2011年3月, 晋中广播电视台结合自身民生新闻不足的实际, 顺应民情民意, 以“平民的视角、百姓的话语、民生的情怀”, 倾情打造了老百姓自己的新闻《晋中零距离》, 极大地增强了新闻栏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1.《晋中零距离》栏目的定位

作为晋中广播电视台一档有着全新面孔的民生新闻栏目, “晋中零距离”以“群众路线、百姓家园”为宗旨, 坚持以“平民的视角、百姓的话语、民生的情怀”为定位, 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等, 以舆论监督促进社会文明健康、和谐发展。该栏目力求通过“全接触大众民生, 零距离第一现场”, 观社会万象、说百姓话题, 播出更贴近、更好看、更深刻的新闻。

按照这样的栏目宗旨和定位, “晋中零距离”共设“民生一线”、“晋中故事”、“亮一手”3个主要板块。其中“民生一线”报道突发事件、反映群众诉求、聚焦热点话题、监督社会时弊, 在节目采访制作上注重现场感, 强调时效性, 突出冲击力;“晋中故事”讲述晋中故事、品味人生风景, 以纪实及访谈等形式, 讲述各行各业优秀人士和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 给人以启示、感动和激励;“亮一手”则以拿出你的绝活, 亮出你的精彩为主题, 为普通百姓提供亮一手的舞台。

2.《晋中零距离》深入基层, 了解民生冷暖

街边小贩、环卫工人、农民工、大学生村官、交警……平凡的岗位上, 有着他们不平凡的足迹, 更有着扣人心弦的感动。“晋中零距离”开播后, 将镜头对准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人物”。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用镜头记录他们最真实的情感与生活, 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平凡却感人, 真实而生动, 他们用最朴实的话语、最动人的事例感动着观众, 也拉近了新闻和观众的距离。

贴近生活, 把新闻的触角伸向基层, 给老百姓一个话语空间, 让他们成为新闻的主角, 开播一年多来, 《晋中零距离》成为他们倾诉不满、寻求公平与正义的平台, 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 成为全市老百姓的贴心人。

2012年1月, 家住祁县东观镇程家庄村的小子欣不幸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晋中零距离》对此进行了连续报道。1月15日, 为了给小子欣征集到更多的帮助, 栏目组和阳光记者站以及越野E族在市城区文化中心广场上组织了“救助小子欣爱心义卖捐助活动”。在了解到小子欣的病情后, 路过的市民、远道而来的企业家、学校的学生, 甚至还有在广场上玩耍的小朋友, 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一张张面额不等的钞票, 既是全社会爱心的凝结, 又是《晋中零距离》影响力与号召力的生动体现。

在《晋中零距离》栏目办公室的墙上, 一面面锦旗记载着老百姓对该栏目的认可与感激。

3. 加强策划, 扩大社会影响力

《晋中零距离》在将镜头对准老百姓的同时,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展开有计划、有重点、有深度的宣传报道工作, 在宣传正确舆论导向、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做出了贡献。

栏目组精心研究, 策划了“百姓看重点工程”系列活动, 小记者、小主持人招募活动, “100镜头”访赶超大型采风活动, 开设了“走基层、访民生”之“秋收日记”、“劳动者的足迹”、“百姓心声”等子专栏, 和市妇联联合推出了“最好的未来———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活动等, 这些活动的策划, 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不仅老百姓爱看, 市委领导也高度关注, 使得《晋中零距离》的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电视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是“三贴近”原则在电视新闻实践中的体现。从百姓最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转向更多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宏观政策和走向的新闻上来, 从民生的角度去解读国家政策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这样的“民生新闻”才会有影响力, 才能做得更大更强。

8.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和经济类电视新闻栏目主持人导语 篇八

在现在媒介竞争阶段,作为城市台民生电视新闻栏目,在与中央台、卫视台、以及卫视台都市频道的电视新闻栏目之间如何进行竞争,应该把握的前途与方向。现阶段,有竞争力的地方电视新闻栏目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是现场直播的常态化。

一定要做到第一时间报道,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到达观众。

(二)信息的丰富性。

现代社会是资讯极大丰富的时代,人们处于信息流的包围之中,迫切需要了解自身周围及外界环境的各种信息,而媒体出于争夺受众的需要也有必要通过大量的资讯来吸引受众关注。加快新闻报道的节奏,在短、平、快的格调下包容更多的内容。

(三)传播的无障碍。

而在传播方式上要更能让观众无障碍的接受。谁在说:节目成功的因素之——主持人:“主持新闻节目,说什么并不难,难的是怎么去说。”

(四)互动与反馈。

媒体与观众的交流要同步进行,观众的反映、反馈、感受能第一时间表达。同步原则,让观众的感情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宣泄;主持人的评论的共鸣作用,所以我们特设了现场主持人评论环节。

(五)个性传播,有个性才能有竞争力。

“就节目而言,最优秀的竞争部分将不是事实,而是观点”。

二、城市台电视新闻的必由之路——民生电视新闻

面对竞争,2003年长春电视台收视率一路下滑;面对压力,长春电视台于2004年1月1日,全新推出每天早中晚三档直播的民生电视新闻栏目《城市速递》,打造自己的民生电视新闻牌。

从04年一月一日开播开始三档直播的《城市速递》感受到了民生新闻的优势,04年八月一日,晚间档《城市速递》从10分钟扩版到30分钟,收视率节节上升;到05年5月平均收视率达到12.1%;市场份额为34%;早间版虽然只有十分钟,但是平均收视率已经达到1%,午间档在05年1月1日,由10分钟扩版到30分钟,收视率已经达到1.3%;成为午间时段长春地区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实践经验证明,《城市速递》三档节目收视率的攀升已经对栏目所在长春电视台综合频道起到了拉升作用;综合频道的月平均收拾率已经达到1.5%。

三、城市台民生电视新闻的升级之路——公共新闻

孙旭培把“公共新闻”概括成四句话:培育和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认为,公共新闻更突出一些民权的问题,突出公众的权益的问题,这个理念是对民生新闻的一种提升。

上个世纪四川报业集团《华西都市报》的老总席文举的都市报三段论,已经验证了媒体改革的方向。

第一阶段,这个阶段被希文举称为:市民生活报

这时的新闻报道总算走出了羁绊、吹尽黄沙始见金,从新闻的本质上来说,真正意义的新闻出现了,虽然还是很稚嫩;不管怎么说真正的新闻媒体出现了。可以说是新闻的理性的回归,用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来形容仿佛也不为过。

第二阶段,主流媒体

华西都市报的老总希文举认为市民生活报的缺陷在于:一是“马路新闻”太多。二是仅限于“言论胶囊”。“言论胶囊”读来轻松,但丧失了话语的权威性,都市报的言论再也不是“报纸的旗帜与灵魂”。第三阶段,就是席文举称之为“整合媒体”阶段。

席文举认为:媒体掌握和控制了大量受众,这些受众在媒体的引导下,能够把新闻舆论转化为社会舆论;媒体的受众越多,动员的社会舆论的力量就越强,所产生舆论力量就越强大,媒体连续报道这种社会舆论,舆论的力量就会反复作用于某一个社会事物,一旦两者的推动频率相同,整合作用就发生了。

四、《城市速递》公共新闻理念导入——晚间改版

以上讨论了民生电视新闻栏目升级的理论准备,那作为长春电视台民生电视新闻栏目,如何进行改版升级,如何导入公共新闻理念;我们必须首先认清《城市速递》几档栏目的缺点。

(一)《城市速递》现有的三档节目的缺点

1、定位模糊:早间版容量不足

2、信息量低。

3、互动差:现在的唯一体现互动的只有午间版的热线反馈;这是最大的问题。

4、没有个性:一个是主持人的作用还无法发挥;二是没有给主持人提供固定的空间。

5、电视化手段利用率低。

(二)城市速递三档新闻改版的终极目标:

1、我们要搭建的是贯穿全天的城市资讯平台,成为老百姓的万事通。

2、《城市速递》要做的是谈论一天的市民观点。

3、在舆论监督上打擦边球;在启迪民智、传播信息上下功夫。

(三)城市速递各档栏目的定位(各有侧重)

早间版:资讯整合商+观点提供商+服务+资讯整合的媒体观点

午间版:轻松的媒体广场、外埠新闻+观点提供商+服务

晚间版:民生新闻的升级版——公共新闻+观点提供商+服务+评论+栏目化的营销

但是作为一个初具新闻频道框架的城市速递,《城市速递》的三档节目必须要有内在有机联系;那就是观点提供商。这就是我们特别策划的《速递调查》环节。

(四)实现形式:速递调查

速递调查就是公共新闻的新闻内核下的三档新闻联动内在线索。

1、新闻发展的不断跟进报道;这是新闻频道节目设置的根本所在,新闻肥皂剧。

2、媒体设置议程的讨论的发展;这是贯穿全天新闻节目的内在线索。

“速递调查”是本档栏目中较有特色的一个版块,它每天推出一个切近市民、又颇富争议的话题,在每天24小时里,观众把最真实的想法通过电视表达出来。众多市民参与其中,使调查本身成为了社会舆论的真实体现。

《城市速递》是一个早中晚三档联动直播的新闻资讯节目,它在最近的时间内为长春居民提供最新的即时新闻,生活备忘,气象信息,交通资讯,它是本埠新闻媒介中信息传播速度最快的载体。

上一篇:心理协会10—11年活动总结下一篇:三年级后羿射日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