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实习周记(精选12篇)
1.小学教师实习周记 篇一
每开始一个新课题我都十分欣喜,希望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和学生交流,面对现行的小学教科书自身首先也需要进一步的去学习,在开始时的几堂课曾因为对教材的熟悉不够造成教学上的不足,为此,对于新课的教学我都会认真全面的去分析研究,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比如有一次我在教授一个小附点节奏,学生怎么也唱不好。我就把每一个音符的时值都分解组合,可是到最后,学生还是唱不好。后来只好向指导老师请教此处该如何表达。 原来,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知识点是不需要解得太透。让学生模仿就可以了。比如说可以模仿夏天的知了声。
2.小学教师实习周记 篇二
1、小学体育教师师德的基本内容
1.1、小学体育教师师德的基础
“热爱体育教师事业,热爱体育事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为教师事业奋斗终身的职业道德思想,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民族的希望,奉献终身的崇高精神。”简单来说,爱便是小学体育教师师德的基础。自己在实习期间,无论是在旁听体育课还是自己教授体育课,对此深有体会。课前向学生询问身体状况,有无伤病,有无不能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课间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学生背阳背风,教师自己在烈日中把自己的学生列队在树荫下。可以说爱是一名小学体育教师的灵魂。
1.2、小学体育教师师德的核心
体育教师的师德核心是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小学体育教师,为人师表是他们最崇高的荣誉,同时也是他们的神圣的使命。为人师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时刻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的自己事先做到做好。在实际教学中自己总是提前10分钟到操场等着学生的到来这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提升,同样也是为人师表的表现。
2、小学体育教师师德的重要内容
2.1、小学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
(1)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
这主要包括体育学科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技能体系、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以及历史演变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这些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这也是体育教师师德体现的前提和基础。
(2)体育学科的相关知识。
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哲学或其它学科知识,是体育专业知识的有效补充。掌握了这些知识,对于体育教师有效的管理学生,教育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展现一名体育教师师德的外在表现。
(3)充分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教师的劳动过程实际上是运用教育规律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其能力,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教育学和心理学是贯穿体育教师整个教育活动始终的特殊的劳动工具。小学体育教师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及其心理变化规律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展现师德的关键。
2.2、小学体育教师具备强健的体魄
体育教师由于职业的特点,在体魄上提出特殊的要求,强健的体魄包括健壮的体格和优美的姿态。体育既有脑力劳动的内容,又有体力劳动的形式,是智力与体力有机的结合,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对于这些,自己深有体会,在长期的疲劳中,自己的身体也受到了威胁,最终因为劳损自己受伤了,在上课的时候做示范动作做不出来,当时是着急和气愤,影响了上课,进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多么的重要。
2.3、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
(1)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①较强的组织和设计能力。它包括对教学内容精心加工,教学实施计划的编定,教案的设计编写,板书设计,教具制作等能力。②较高的教学实施、调控能力。它包括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原则,引导并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消化知识,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等能力。
(2)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
较强的思想教育工作能力: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教学工作能力是搞好教书的重要前提,而育人工作则主要靠教师的思想教学工作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在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工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示范能力: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生动形象,准确科学。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优质和高效的教育;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要过硬,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样板,做到技术动作规范熟练,轻松自如,姿态优美,节奏鲜明,引人入胜,这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3、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师德的途径
小学体育教师师德的形成与发展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在日常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取。因此,每一位体育教师不仅要身处教学情境,而且要用整个身心去深入教学实践活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是他们的心理变化规律,勤于思考,自己探索合乎情理,合乎现实的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小学体育教师只有投身于体育教育的课堂和生活中,善于从小事做起,由微观到宏观,从细微处入手,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培养与发展,在体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师德。
参考文献
[1]梁春生.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5).
3.当好实习教师 做好技能教学 篇三
一、尝试“四个力求”
1.力求用心组织教学
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特点是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组织实施、技能工艺等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大。教师应针对其具体性、应用性、多样性、教学的开放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主应用及创造性等特点,用心去分析每一教学课题,将教学内容关联性强的、课题属性连续的分模块拟案组织实施教学,从基本功、基础技能、单项基本技能、到综合应用技能,按课题属性、类型,集中编排实施培训。还要根据地方企业就业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拟出必须教学培训的、将要教学培训的和尽量教学培训的专业技能的实施计划,以保证学生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时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保证学校毕业生的质量。
2.力求精心实施教学
教师要准确评估学生基础、能力和能承受的劳动强度,精心拟定每一单元教学实训内容及相关工艺知识,恰当设定训练量和难度强度,并且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分析课题的工艺方案,“工艺无定式,适合为最佳”,再将该工艺方案中的重点、难点、要点环节分析出,启迪与明示给学生应对的工艺措施、技法、技巧。教师要把以往此类课题实训过程中出现过的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警示给学生,以提高实训效果,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注意自己的演示要规范,讲授时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技能教学,教学用语要具有科学性、专业性、艺术性、教育启发性,力求把平常的自然科学知识变得“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把开放性强的实训教学活动实施得生动、规范、科学严谨,使学生既重视又喜欢。
3.力求做好检测和点评辅助教学
教师要不辞辛苦地对每一课题、每个学生做实测的情况记入实习记录,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训和技能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并设定课题内容、实训难度指数及确定教学进度。建立评定激励机制,特别是对在实训过程中有创新的学生进行大力表扬。青少年上进心强,教师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一个良好的实训学习氛围,定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力求把对学生的管理融入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组织实施好教学,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秩序,尤其是实习教学开放性强,需要我们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只有抓好班级管理才能治好学,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是素质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师管理引导好学生,既促进教学任务的实施,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收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二、兼有“三个责任”
1.管理教育的责任
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自律性差、不太爱学习,同时学生在校的年龄段正是他们人生观和职业素质开始形成的时期。作为与学生相处最多的一线教师,我们的学识、技能、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担负起随时管理和引导学生的责任,不仅仅是教学活动中的管理,而且只要是和学生在一起相处,都有责任管理和引导他们,做到既教育书又育人。
2.抓好班级管理的责任
实习教师在教学班与学生相处在一起的时间,比班主任多,要把自己当成他们的班主任一样来抓班纪、班风、学风,引导和鼓励同学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协作完成好训练课题。
3.关爱学生的责任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较有个性、易动感情。在与学生相处时,我们作为师长应该像家长那样慈爱细心地关怀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训练,关注他们的情绪、健康及生活,做他们的贴心人,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既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实训效果,又能使学生在学校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做好“两个提升”
1.教师职能的提升
教师要提升对学生管理教育的职能。教师要站在管理者的高度来实施教学,才能治好学、教好学。只要在学校和教师范畴内的职能都是我们要担负的职能。学生不分班级、地点,不分课上课下,只要進入校园我们就负有关心、引导、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职责。我们要做到教书与育人并举,力求教学相长、师职多能、相得益彰,为社会培养思想过硬技术过关的合格人才。
2.教师定位的提升
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形象和素质定位。教师既要具有丰富的理论文化知识,又要有精湛的现代技术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不断地学习与更新知识,要经常参与大中型企业的先进技术应用实践活动,保证我们自己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先进性、实用性、广泛性。
4.小学教师的个人实习周记 篇四
小学教师的个人实习周记范文1实习期间我是带三升四的年级,必须要重新编班,所以早上开完简短的教师晨会后,我跟着陈细娜老师一同到我们班的学生,返校日当天学生是十一点半放学,故当天将教科书及簿本发放给学生后,做个简单的清洁工作一下子就放学了。
中午时,教务主任告诉我还要要代三个班的综合实践课,当时心中还有点害怕,怕自己会没时间准备,但是因为这是自己的分内职责,学校的每位老师隔天几乎都必须要兼科,是绝对避不开的,所以在与原科任老师讨论后,当天回家我就开始思索该如何上完这两节课,最后我决定让他们在这两节课里先用铅笔打草稿,写出他们的暑假生活,以配合学校的开学的新气象,如此不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还可以动员他们新学期的学习热情,真是一举两得啊!
与实习辅导教师的相处
这周才开始与实习辅导老师(江玉妹老师)有接触,江老师她很棒,不会认为我必须要义务替她上课或做其它杂事,几乎所有的是她都自行处理,不大会请我帮忙,而她也跟我说我需要什么尽管跟她说,她不会丢很多事给我的。
不过在相处几天后,老师对我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我每天都把教案拿给她看,这样既是会保证教学质量,又督促我不断找出问题所在,这样我的教学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的。我相信我跟我的实习辅导老师会越来越融洽的!
班级经营
学生刚升上四年级,换了新教室,所以要进行大的清扫。而我要做的首先是分配扫地工作的部分,我本来想用抽签的方式来分配的,但是最后想想这样的话,学生会对自己的扫地工作没有认同感,常会出现偷懒的情形,所以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分组工作,交叉地使用自愿和猜权的方式,边分配边说明工作内容,一次让全班都明白,果然在扫地时间每个人都会主动的做自己的事,我想这是因为有一个完美开始的缘故吧!
由于是新接手的缘故,所以许多班级常规都还在建立中,这个过程是很辛苦、繁杂的,但是也因为有这个环境让我见习,我相信我可以在里面学到很多东西的。
教学实习
由于该开学的缘故,又加上我要给大家必须建立起新的语文课堂的常规,所以我有看到重要的两点,都是属于语文教学,第一,在还未有任何进度前,先测量学生的程度,然后在改作业的过程中,就可以轻易地知道学生的程度所在,看看整个班级的水平在哪,接着再将程度较差的学生记下来,找时间将学生的程度拉到升上四年级的水平。
第二,刚开始上课时,步调很慢,希望等全班了解我的教法时,再将步调逐渐调快,而且因为学生在三年级时,是由不同的老师所教导,在教学的.方式上,一定会有所出入,这样做老师在教学方面也更容易掌握住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两点是我必须要做的。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主任希望我们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尽量提问,因为他也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很少会主动告诉我们,所以当我们有问题时主动问,主任及组长们都会很热心的为我们解答,我想在实习的这一年中「主动」的确是我们该学习的重要课题之一。
小学教师的个人实习周记范文2实习期间我是带三升四的年级,必须要重新编班,所以早上开完简短的教师晨会后,我跟着陈细娜老师一同到我们班的学生,返校日当天学生是十一点半放学,故当天将教科书及簿本发放给学生后,做个简单的清洁工作一下子就放学了。
中午时,教务主任告诉我还要要代三个班的综合实践课,当时心中还有点害怕,怕自己会没时间准备,但是因为这是自己的分内职责,学校的每位老师隔天几乎都必须要兼科,是绝对避不开的,所以在与原科任老师讨论后,当天回家我就开始思索该如何上完这两节课,最后我决定让他们在这两节课里先用铅笔打草稿,写出他们的暑假生活,以配合学校的开学的新气象,如此不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还可以动员他们新学期的学习热情,真是一举两得啊!
与实习辅导教师的相处
这周才开始与实习辅导老师(江玉妹老师)有接触,江老师她很棒,不会认为我必须要义务替她上课或做其它杂事,几乎所有的是她都自行处理,不大会请我帮忙,而她也跟我说我需要什么尽管跟她说,她不会丢很多事给我的。
不过在相处几天后,老师对我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我每天都把教案拿给她看,这样既是会保证教学质量,又督促我不断找出问题所在,这样我的教学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的。我相信我跟我的实习辅导老师会越来越融洽的!
班级经营
学生刚升上四年级,换了新教室,所以要进行大的清扫。而我要做的首先是分配扫地工作的部分,我本来想用抽签的方式来分配的,但是最后想想这样的话,学生会对自己的扫地工作没有认同感,常会出现偷懒的情形,所以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分组工作,交叉地使用自愿和猜权的方式,边分配边说明工作内容,一次让全班都明白,果然在扫地时间每个人都会主动的做自己的事,我想这是因为有一个完美开始的缘故吧!
由于是新接手的缘故,所以许多班级常规都还在建立中,这个过程是很辛苦、繁杂的,但是也因为有这个环境让我见习,我相信我可以在里面学到很多东西的。
教学实习
由于该开学的缘故,又加上我要给大家必须建立起新的语文课堂的常规,所以我有看到重要的两点,都是属于语文教学,第一,在还未有任何进度前,先测量学生的程度,然后在改作业的过程中,就可以轻易地知道学生的程度所在,看看整个班级的水平在哪,接着再将程度较差的学生记下来,找时间将学生的程度拉到升上四年级的水平。
第二,刚开始上课时,步调很慢,希望等全班了解我的教法时,再将步调逐渐调快,而且因为学生在三年级时,是由不同的老师所教导,在教学的方式上,一定会有所出入,这样做老师在教学方面也更容易掌握住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两点是我必须要做的。
5.英语教师 实习周记 篇五
时间:9月17日(星期一)至 9月21日(星期五)
实习学校:某附属中学高二七班
纪录者:关小西
实习班级班主任:老师甲
实习辅导教师:老师乙
九月份学校开始安排实习。虽然下学校之前就经过了专业培训和指导,我们到了真正去的这天一大早,还是兴奋不已。因为这是我们开始走向教师岗位的特别日子。由于高中开学已有一段时间,各项工作渐渐已经走向稳定,我就在所在的高二七班协助老师处理一些事情。第一周真是让我印象深刻。
我们先跟指导老师和班主任交流,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和性格特点,然后把班级名册带去班上,大概认识了班上学生。这周到了周三后都是下雨的天气,而我必须很早就起床然后从家里骑电动车赶到学校,大概七点二十分就到校,协助班主任监督早自习。我记得第一天有个学生(名字保密)迟到了,我教育了几句,他不服,我就跟他说,我能保证我不迟到,但是你能做到吗?他沉默了,但是那天以后,那个学生都没有迟到。周四那天早上当我不畏风雨的站在班级门口,我看到那个学生对我微笑,心中真的挺欣慰的。所幸有我们的坚持,做好这些简单的事情。我深深感受到,事情虽小,要真正做好却不容易!尤其是老师,要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信。
与实习辅导教师的相处
这周才开始与实习辅导老师接触,**老师她很棒,不会认为我必须要义务替她上课或做其它杂事,几乎所有的是她都自行处理,不大会请我帮忙,而她也跟我说我需要什么尽管跟她说,她不会丢很多事给我的,因为她说班主任宁老师(副校长)那边一定会有很多事要我去做。
不过在相处两天后,我开始认为我必须主动向老师提出我要帮忙或协助她,不能再被动的等待老师请我帮忙,所以我有主动跟老师说,快到月考,还有学习运动会,有很多杂事,其实我可以帮忙,如此我也可以对于班上学生更加熟悉。我相信我跟我的实习辅导老师会越来越融洽的!
这个班学生虽然是高二的,但是他们英语基础很差,需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方法和鼓励都很重要。我们这周听了晏老师四节课,我认为**老师教学生特别有一套,主要是有方法的讲解和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具体的诸多优点我在听课笔记中有详细记录。
反省
6.教师实习周记 篇六
面对第一次上台授课,既期待也有少许紧张。为了上好第一堂计算机课,在家里我找了很多教案,并不断地挑选适合自己也适合我班上学生的教案,还看了3个优质课的视频;在学校,我认真的听指导老师上课,下课与老师讨论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虚心的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与建议。
当我真正站在课堂上,所有学生的目光都投向我时,虽然紧张,但更多的是激动,因为准备充足,在课堂上我尽情发挥了主动性。这一节课时我走入教师行业的第一节课,也是我人生的又进一步。在这一周的实习期间,我受益匪浅。
7.实习教师网络反思日志的研究 篇七
(一) 研究背景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作为教师教育的起始, 教育实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整个教学生涯影响深远, 培养反思型教师, 必须从教育实习开始。[1]
目前, 在教育实习中由于缺乏群体互动或即时交流, 无形中削弱了教育实习在培养实习教师反思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 实习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通常是个体的反思, 由于缺乏群体互动, 这些闪烁着智慧灵感的实习感悟未能在实习生群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让其他实习教师获得启示。其次, 虽然在实习小组教研活动时也可能产生群体的反思, 但通常也仅局限于实习学校少数几个人, 由于时空的限制, 分散在各个实习学校的实习生之间难以开展即时交流, 分享资源与经验;大学指导老师也难以及时了解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为反思提供即时、有针对性的辅导。
新兴的网络沟通工具blog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 能提供即时、方便的互动和交流, 使用者在文章发布与管理上简单易学, 还具备友情连接与评论响应的功能, 运用此功能可将无数blog串连起来, 形成一个分享式的社群。本研究利用blog系统创建一个以实习教师为中心的, 有大学指导教师、中学指导教师和中学生参加的分享式反思社群———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系生物师范教育实习blog (http://shenghuan.shnu.edu.cn/01shengshi/) , 通过分析实习教师在blog上的反思与同伴评论的情形, 了解实习教师的反思特点以及实习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期对发展实习教师自我反思促进其专业成长有所启示。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师范专业2001~2004级共160名参加生物教育实习的师范生为对象。研究对象参加为时两个月的中学教育实习, 实习内容包括教学实习, 班主任工作实习, 完成一篇教育科研小论文, 以及在blog上自愿书写关于教育实习的反思日志。期望藉由blog上的反思与交流, 协助实习教师养成自我反思的意识与习惯并提升其专业自主成长的能力。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分析质性的资料为主, 亦呈现一些量化的资料。质性资料收集的是160名实习教师在blog上发表的反思日志 (共2052篇) 、同伴评论文章 (共1016篇) 、大学指导教师文章 (共42篇) , 经开放编码 (1) 后归纳分析生物实习教师的反思情况;统计评论文章以量的方式呈现实习同伴间的互动情况。分析拟揭示: (1) 实习教师反思的特点和重点 (2) 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反思日志研究
(一) 实习教师在blog上评论的情况
经统计160名实习教师在blog上共发表反思日志2052篇, 被评论的反思日志共675篇, 约为三分之一。评论文章1016篇, 平均每篇日志得到1.5篇评论文章。虽然blog的评论功能会集中呈现反思社群对评论主题的交流互动情形, 对群体反思有所帮助, 但统计数据显示评论功能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观察其评论内容, 主要包括资源和经验的分享以及相互勉励和寒暄。如:
(YY评论HY-2007-09-18) 好强啊!恭喜你了, 上完了人生的第一课。
(HBM评论ZMX-2007-10-21) 加油哦!慢慢来会找到感觉的, 毕竟我们最缺少的就是经验嘛——实际操作是要靠慢慢积累的, 一起加油!大家都在实习啊——
(JJ评论TT-2007-10-25) 有同感——实验课的确不好上。我预先实验安排就很长时间——做完实验清洗也是一个问题——
(二) 实习教师在blog上的反思情况
观察160位实习教师的反思日志, 其反思内涵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但也呈现出共性的特点以及反映了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 同时也体现了blog对反思培养的重要价值。
1. 实习教师的反思特点及重点
波斯纳 (1989) 认为:“经验的获得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前提, 但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实习教师通过教育实习获得教育、教学经验固然重要, 但如果他们不对这些经验进行系统的反思和总结, 这些经验就永远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上, 只有在获得经验的同时不断地反思其过程, 认识其规律, 才能发挥教育实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更大作用。本研究发现实习教师可资反思的教学经验其实很有限, 在反思日志中他们经常借助学习者的经历、教育理论以及中学指导老师或实习同伴等提供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 从中提炼并吸取富有创新意义的智慧与力量。其中, 中学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 包含了对学科知识、教育知识和情境性知识等的个人理解, 类似于美国舒尔曼 (shulmn, 1987) 提出的所谓教师特有的“学科教学知识” (PCK) 。因而, 这些实用的、具体的教学经验常常会引起实习教师们的感悟, 成为他们反思的重点。比如, 对于如何处理教材, 使教材适用于自己的教学情境, 实习教师是这样反思的。
(JH-2005-10-26-实习札记) 我的指导老师对我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教案;知识的重点对于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 但知识的难点是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来定的;教学过程中, 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反映, 注意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差距, 调节好上课的内容和进度……几堂课下来, 我也慢慢领悟了:知识不能靠灌输, 而是在老师的帮助下由学生自己来建构。
(WLP-2004-09-26-听课反思) ……同样是解释“遗传&变异”, ……上课时举了克隆羊“多利”的例子, 学生感觉并不是老师在解释这个知识点, 而是在引入一个新的知识点。而张老师举了众所周知的“龙生龙、凤生凤”的例子, 学生连书都不用看便脱口而出:“这是遗传!”说明例子不是越新越好, 重要的是学生都能理解、接受。
研究也发现, 实习生的特殊身份更能观察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差别, 似乎更能体会到教师作为教学权威和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地位以及情感之间的微妙的关系。撰写反思日志对于实习教师在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下反思教学过程, 树立教师信念、提高教学敏感性和社会洞察力有所帮助。如:
(WLP-2004-09-23-听课感想) ……张老师又一次强调:“我只讲一遍, 待会儿要同学来复述!看看大家到底掌握了没有?”前面半节课, 说实话简直就是“一人堂”, 只有张老师一个人在讲呀讲。直到张老师随机抽查学生复述时, 才有了一点生气, 然而复述毕竟是复述, 学生没有主动权, 我觉得这种所谓的掌握也是被动的, 学习的主人变成了知识的奴隶……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
(HY-2007-09-27-生物课) 说起早上的抄生物作业现象, 乐老师义愤填膺地说:这些学生极不重视生物课!唉, 期盼高考政策会改变, 不然生物老师的地位不说了, 学生都成语数英+1个书呆子了!
2. 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
实习教师进入实习中学, 第一次由学生转变为教师角色, 虽然充满了新鲜和刺激, 但慢慢地, 他会发现自己处在专业信念的理想和教育环境现实的夹缝中, 面临着专业自主和科层控制的冲突。这种“现实的震撼” (Reality Shock) [2]反映了实习教师所面临的挑战。美国学者傅乐 (fuller, 1975) 根据问卷调查将教师的关注分为四个阶段:教学前关注 (Pre-teaching Concerns) 、早期的生存关注 (Early Concerns about Survival) 、关注教学情境 (Teaching Situations Concerns) 、关注学生 (Concerns about Student) 。[3]本研究与傅乐有相似的发现, 即实习教师的关注点依次聚焦于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 最后才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以及自己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反思日志的分析, 总结实习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树立教师威信?”“如何改善和评价教学效果?”“能否胜任教师工作?”
(1) 实习初期“如何树立教师威信?”
观察日志我们发现实习教师都会遭遇到诸如课堂纪律、师生关系和学生教育上的困难, 正是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激发了他们潜在的反思意识, 他们会在日志中把这些问题作为关键事件加以反思, 指导教师的指导会使实习教师的反思由日常的琐碎事情转为有意义的教育课题。如:YY实习生一度为学生纪律而烦恼, 在指导教师的启发下, 开始反思师生情感与生物教学的关系, 并将此作为教育研究的主题。
(YY-2006-9-26-实习第二周) 朱老师上的生物课很精彩, 学生对他是既敬又畏。他告诉我, “感情”很重要!我一直在探索着, 觉得很有道理。
(YY-2006-11-15-科研小论文“师生情感与生物教学”) ……第一堂课的教训……我认为, 师生感情是促进生物教育效能、提高教学地位的基础。……
(2) 实习中后期“如何改善和评价教学效果?”
吴卫东、骆伯巍 (2001) 将教师的反思内容与不同的教师群体联系起来, 即新手型教师主要进行教学技能反思, 适应型教师更多地进行教学策略反思, 成熟型教师进行教学理念反思, 专家型教师则进行教育科研反思。本研究发现实习教师对上述四方面的反思均有涉及, 只是较多地进行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方面的反思, 目的是改善教学效果。如:
(CKJ-2006-09-26-实习札记) 我在讲“新陈代谢”时, 举了氰化物的例子, 学生没什么反应。指导老师建议我用糖衣包裹药丸的例子来解释酶的专一性, 效果就好多了。
(SD-2004-10-15-实习第三周) 经过这些日子, 我觉得PPT要简洁明了, 将重点和难点的内容以板书形式写给学生, 这样既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的知识量的优势又可以发挥传统板书在突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上的优势。
(评论1:) 说得对, 现在越来越觉得板书很重要!不能光把知识结构按着PPT的思路放下去;而且某些实验演示也是动画所无法比拟的。按照上课的板书, 复习起来最有效率了。
(评论2:) 我还是喜欢老师写黑板.PPT的速度似乎太快了。
Lederman和Gess-Newsome (1991) 的研究发现, 由于实习教师对于教学尚未拥有完整的价值体系, 因此难以用系统的方式评估、批判自己的教学成果。[4]本研究也发现实习教师在评价教学效果时, 客观上多以学生成绩为依据, 主观上则以学生上课表情和师生互动是否热烈为依据, 较少呈现多元化、系统化的评价观点。如:
(GY-2007-10-12-总算露脸了) 区统测的成绩出来了, 我们班排名第二, 师傅表扬了我, 哈哈, 我的教学效果不错吧。
(ZC-2007-11-05-听课感想) 听了几节学校的研究课, 感觉到现在我们追求的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 在课上学生能开开心心地呼应老师并且做出相应的回答, 那就说明这个老师的课是上得成功的。
因此, 在实习中后期, 实习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改善和评价教学效果?”
(3) 始终质疑“我能否胜任教师工作?”
有研究指出, 一旦准教师离开了职前教师教育机构, 它们在那里获得的对教育教学的积极态度、教师信念, 会被学校中的体验一扫而光。[5]教育研究者可通过实习教师的反思日志了解影响其教师信念的事件。如:一篇在2003生师blog上引起较大反响的日志, 反映了实习教师不断经历的自我怀疑:“我能否胜任教师工作?”
(QYT-2006-10-17-受刺激了我) 有个学生对我说, 老师我建议你改行吧!我们都不喜欢生命科学!或者你去初中部吧!高中部是没有搞头了!我郁闷了!
(评论1) :唉, 这些学生也够让人头疼的!不管他们怎样, 你要坚持下去, 要乐观点!?
(评论2) :坚持自己的理想, 不动摇, 不管别人讲什么, 只要你认为是对的, 就大胆地去做吧。
(评论3) :记得小时候被老师留下来?或者被骂了, 心里暗暗发誓?长大以后我要是做了老师一定不会这样的。……?做一个好老师?为你的学生带来一个美好人生的开始。高中对学生很重要的。
三、结论与建议
分析实习教师在Blog上的反思与同伴评论的主题, 可了解实习教师反思的特点与重点以及在实习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困难与信念危机为何。研究显示, 实习教师虽然缺乏实践经验, 反思不够全面, 许多反思也只是简单地记录了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甚至也并未找到研究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途径, 但是通过Blog上反思, 他们确实分享了经验和资源, 促进了自我的反思。然而, 研究也显示, 实习教师获得的支持性辅导不足, 因此, 提出以下两个建议。
1.应加强实习教师的辅导
观察实习教师的反思日志, 发现指导老师的教育对其实习表现确实具有很大影响, 应在教育实习期间有针对性地提供实习教师有关学生教育知识、教学评价方法、有效教学策略以及反思策略, 以促进实习教师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检验和质疑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技术, 评价自己的教育效果, 激活已具备的缄默知识, 激发自己的教育智慧, 为今后的教师岗位和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2.充分发挥Blog的互动功能
研究表明以网络为载体的反思日记比传统的以纸、笔为载体的反思日记对年轻的实习教师更具吸引力, 虽然人气Blog (评论率较高) 一般来自性格开朗、善于交流的实习教师, 但是性格内向却善于思考的实习教师往往能够写出大量高质量的反思文章。因此, 要培养实习教师的反思能力, 首先要激发他们的自我反思意识, 其次要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来协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而利用Blog技术作为实习教师书写与交流反思日志的平台是值得推广的。然而, 本研究中Blog的互动功能未被充分利用。因此, 建议在教育实习期间除了鼓励实习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外, 也要去阅读实习同伴的反思日志并给予评论, 以增加反思的互动性。同时, 实习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应该适度, 以保证他们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反思与交流。此外, 专家与资深教师的鼓励对实习教师的反思更具激励作用, 应尽可能参与评论。
摘要:本研究以网络沟通工具blog作为生物师范专业实习教师撰写反思日志的平台, 通过分析反思日志与评论文章, 总结了实习教师的反思特点与重点以及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应加强实习教师的辅导以及充分发挥Blog的互动功能两点建议。
关键词:反思能力,反思日志,实习教师,blog
参考文献
[1]刘正伟.培养反思型教师:从教育实习开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3, (5) :49.
[2]Simon Veenman.Perceived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4, 54 (2) :143~178.
[3]Fuller, f.and Brown, O..Become a Teacher[A].K.Ryan (ed.) .Teach-er Education, Seventy-fourth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Part2) [C].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5.46.
[4]Lederman, NG, &Gess-Newsome, J. (1991) .Metamorphosis, adaptation, or evolution?Preservice science teacher’s concerns and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and planning.Science Education, 75 (4) :443~456.
[5]Fred A.J., Korthagen, Jos Kessels, Bob Koster, Bram Lagerwerf, Theo Wubbels.Linking Practice and Theory the Padagogy of Realistic Teacher Education[M].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 2001.32.
8.浅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顶岗实习 篇八
关键词:酒店管理 顶岗实习 教学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通过顶岗实习,能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酒店行业,认清当前高职学生就业形势、调整学生就业心态、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使学生就业更有针对性;能增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职业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指导学生尽快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缩短就业链条,节约就业成本,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做到“零距离”上岗;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历,用工作体会以及切实案例作为以后教学的基本铺垫和宝贵资源。为提高专业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打造“双师型”教师,此次借“湖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机会,根据院系工作安排,本人在武汉湖锦娱乐发展有限公司与江苏无锡锡州花园酒店两家企业进行了总共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工作。在实习期间,熟悉酒店的经营管理情况,掌握酒店对人才的需求规格,熟悉酒店主要对客服务部门的实践技能操作,同时为酒店提供员工的岗前培训、职后、转岗培训,在自我更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实现高职教师为社会企业服务的能力。
1 酒店顶岗实习的基本情况
在酒店,专职教师一般被安排在前厅部、客房部以及餐饮部等主要对客服务部门,根据专职教师的社会服务要求,也会在人力资源部进行阶段性的顶岗实践工作。基本工作任务是:学习前厅部、客房部以及餐饮部等主要对客服务部门的实践操作,运营管理,帮助人力资源部培训酒店在职员工。
2 顶岗实习工作任务设计
2.1 与酒店相关人员研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以酒店发展需要和房务部(前厅与客房部)实际工作(客房预订-礼宾服务-入住登记-住店服务-清洁卫生-离店结账)为主线,以酒店房务部真实产品(或服务)为载体,确定本课程的内容为6个模块。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对学习性工作任务进行了科学设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讲解完成前厅、客房部门对客服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以及部门的运营管理,介绍每个模块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学生在学习后,用以完成前厅接待的主要任务以及客房对客服务的主要工作。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实际工作和典型任务进行,在学习的同时完成工作任务,掌握每个环节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在每一学习情境后,都安排有课内实训项目以及课外阶段性的专业实训任务,都是以仿真前厅接待和客房服务为例,由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课程的校外阶段性的专业实训环节,学生可以参与到校企合作的酒店实际工作中去,学以致用,体验酒店文化,使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2.2 调查研究、总结整理资料。与酒店市场销售部总监和前厅部、餐饮部总监沟通客源市场情况以及同类型竞争对手酒店情况分析,确定酒店的目标客户类型,根据客户特点、客源信息,确定不同的对客服务工作技巧与针对性的客户体验,根据顾客反馈对服务进行创新和改进,保持客户关系维护并开发有潜力的客户资源。
2.3 帮助组织进行酒店员工进行岗前培训、职后、转岗培训。
2.4 探讨酒店服务业的行业标准以及如何提高酒店市场竞争力、提供个性化服务。
3 顶岗实习锻炼的体会
3.1 掌握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主要对客服务部门的业务流程与相关实践技能操作 根据酒店的类型与酒店的市场定位,对客服务的标准与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都遵循“顾客至上”的服务原则,注重针对性的对客服务技巧,提供各自的个性化服务,保证对客服务质量。这就要求酒店员工不仅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与较强的服务意识,能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提高酒店的知名度,保证酒店的盈利。
3.2 细节决定成败 顾客满意就是酒店的服务宗旨,酒店将对客的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服务质量的管理就是细节的管理。实行全员的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的管理、方法多种多样的管理,对每个环节都要求精细、严格。
3.3 重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重视员工的培训与激励 “顾客至上,员工第一”,照顾好员工,才能更好的服务客人。酒店致力于给员工提供健康、稳定的工作环境,关注员工、理解员工、信任员工。试图为员工创造个人发展的机会,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与激励,按培训对象和阶段进行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划分,帮助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技能。同时,通过相关的物质激励和其他的激励方法对员工进行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4 建立有效的岗位责任制 酒店针对不同的部门和岗位,建立了明确的岗位责任制,直接与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挂钩。如果部门员工出现问题,部门管理者负有连带责任,酒店给予赏罚分明。
4 教学分析
4.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 《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就是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念和思路下,通过对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依据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用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注重多元化的能力考核,加强校企共建。在酒店前厅、客房部门负责人的参与下,合理地把行动领域方式方法转变成学习领域的知识体系,设计教学任务,进行知识的重构。学习领域中实行项目任务教学,让学生掌握前厅、客房对客服务的工作过程中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4.2 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的教学,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酒店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日益浓厚,深化对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教学相长。在理論与实际一体化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停留在传统理论知识的层面,而是注重知识如何应用、如何转化成职业能力。教师更注重以应用为目的,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资料的搜索、学习方法。尤其是小组形式的学习过程更是锻炼学生社会能力的关键环节,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本身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特别是与酒店进行校企共建,与职业经理人的双向交流,将教师的的知识从书本走向实践,教师的双师素质也得到提高。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顶岗实习,零距离地接触酒店运营管理,熟练掌握酒店的操作技能和第一手资料,了解行业发展与企业用人需求,了解酒店运作的基本方法与管理流程,为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积累实战经验打下基础。酒店专业教师顶岗实习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环节,把实践所学带到课堂上,做到教书育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丛培柱.专业教师顶岗实习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0,(3).
[2]黎凤环.校企合作、共同管理,提高教师挂职锻炼的实效[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3]严霄蕙,马骏,马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酒店教学研究.当代经济,2008,第4 期(上).
[4]贺昌文.《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科教文汇,2008,(8).
本论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 成果与长江职业学院校级课题“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下高职旅游酒店专业课程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0X005)。
作者简介:
9.中学教师实习周记 篇九
整个实习期间,我觉得班主任的工作最令我难以忘怀。由于初二的学生都还小,自我组织和约束能力都还很差,特别是后进生更差。这就需要老师牵着他们走,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我特别注重对后进生的工作,要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想,因为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因此,我非常注重我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这方面,我绝不训斥他们,而是耐心地教育他们,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症下药。制造机会让他们参加班里的活动,让他们知道,老师是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好只是同学健康成长的一个方面,不能因为成绩不理想就怀疑同学的能力,因为才能是多方面的。在我的悉心努力下,班里的几位后进生成绩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他们以前考试从不及格的,在接下来的语文和数学2个单元测验都及格了。从中我深深体会到,对那些后进生不能只是一味地训斥,罚站,罚蹲,而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
时间过得真快,短短的近两个月实习生活已经结束了。这近两个月的实习使我的教学经验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我时刻不忘超越自己,面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将鼓舞着我不断前进。
中学教师实习周记八
两周过去了,开始渐渐适应这里的生活习惯,每天看着他们在嬉笑玩耍,用他们那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好,心里真的好高兴。
听课依旧继续着,渐渐地发现各个老师上课的方式各有特色。慢慢领会到那句对我来说陌生的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老师的讲课方式,是从某一个现象或者某一道题目中得出来的,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在讲评题目的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剖析学生的错误所在。在这期间我也尽量去听其他科系老师的课,做好听课记录,多学习不同专业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课下又向老师请教,在听老师的课中获得了哪些知识。例如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于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就尽量出一些思考题,以便他们积极思维,开拓他们的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对于差生,也不要气馁,总是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的帮他们辅导,不厌其烦地教,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端正其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在教学中,要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其优秀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10.教师顶岗实习的周记 篇十
不经意间,一个星期已经结束了,我们既增长了见识,也锻炼自身,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写周记,就是在准备写周记吧。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顶岗实习的周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顶岗实习的周记1上课两周以来感觉自己有满肚子的话要说,可是真正让我说,我却又总感觉说不完,总有点儿东西被留下。我不知道自己处理师生关系的方法对不对,但是总觉得开开心心的学习比苦大仇深的要好点吧。很多孩子们很喜欢找我,聊天、问题、种种的种种,我也很喜欢给他们多搞些活动,陪83班打过雪仗,给82班看自习的时候读读《红楼梦》,给81班讲讲历史小故事,虽然我并没有教81的历史,可是可以培养学历史的兴趣嘛,没准我还能为历史界培养颗根红苗正的“小树苗”捏,呵呵,开玩笑了。
除了这些,上课的时候我也尽可能的让他们在欢乐融洽的气氛中学习,我一方面这么做了,又一方面想学生们会不会以后越来越不怕我,最后导致我根本管不住他们的局面出现啊?或许真正和学生关系融洽的老师根本就不会担心这些问题吧,既然有胆量不以严致教,就应该有信心让学生真正的信服老师吧。看来,我的路真的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可能我不严肃、不严厉的弊端也在逐步的表现出来吧,上次去82班上课,上课前我正在门口叫外面的学生进教室,他们班其中一个很调皮的男生,啪的一声就打在了我的胳膊上,很疼,我当时就问他“你为什么打老师啊?”他很无辜的的说“老师,我是在叫你啊!”可能这就是没有给学生一个严师形象的过吧,要是他们班主任,他们绝对不敢这样,他们是都怕班主任的,因为班主任会打人,说到这个问题,两个星期之内,到底见过多少次传说中的“打学生呢”?数不清了吧,也或许是山里的孩子们没那么娇气,可是现在听到那啪啪的声音,还是会忍不住的战栗,哎~~如果真的把学生当自己孩子看的话,这些老师还下的去手吗?到底学生有多大的过错才能让老师下得去那样的力气去教训学生...严肃总归是需要的,严厉也可以偶尔的表现一点儿,可是真正的对学生狠心,我,应该还是做不到吧!今天是农历二月二,传说中的龙抬头,早在周三的时候就有83班的学生说让我在今天晚上去看他们村的庙会和烟花,晚上就住在他们的家里,周五又陆续的有几个学生来邀我,都被我拒绝了,学校规定,人身安全,以及总想着自己不要和学生太过亲密,加上自己本身就是个很懒的人,都被我作为了理由。可是,拒绝了又后悔,后悔学生会认为我还是不能真正的与他们融合在一起,要是去了,还可能是一次很好的家访的机会,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学生,联系家长。可是,想象总是美好的,去了又绝对会有问题...我总是这样不停的矛盾,不停的想象...但是那帮孩子们真的很可爱,有的时候上课都会被他们的一些行为惹得好开心,学生们说历史老师上课总是笑眯眯的,很开心,他们很喜欢这样的老师,可是的的确确是你们可爱的行为让老师很高兴的。
再说说近来听课的问题吧,一个可能是因为山里的条件毕竟有限,另一个我们历史类的副科在初中本身就不是很受重视的,在学校的现状就是副科老师基本上都是主科老师兼任的,而我教初一三个班,一个年级一共六个班,带另外三个班的老师虽然说是专业学的历史,可是他还负责初二的三个班,我去听其他老师的课,老师们都很谦虚,可毕竟是已经任教的老师了,无论是在处理课堂师生关系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上,还是在语言的措词表达上,肢体动作的辅助,情感态度的投入上,都比我们有经验多了,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可是,总是觉得心里有点小小的遗憾,在顶岗之前的交流会上,一个学长说过在他实习的学校里,他们的校长是一位颇受欢迎的.老师,不仅仍继续任教,而且自己有典型的示范课,在他的课堂上没有学生说话、瞎搞小动作的现象,学生个个都是听的忘我,学的带劲。在我听课的老师的课堂上,虽然老师们很多的优点我还没有学到,但是还是希望能有像学长实习学校的校长一样的老师,让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朝着那样的目标努力!还是要多听课,多多学习。加油了!
两周来,有欢乐,也有忧愁,但是我不后悔我参加了顶岗实习!我不后悔来到了沙河柴关中学!
教师顶岗实习的周记29月1日到10月27日,为期两个月的实习似乎眨眼间就结束了,却还依稀记得第一次踏入复兴校园,一切既陌生又新鲜的情形,两个月看似长,其实真真实实过着,只觉得太快,太短,两个月里有人生第一次在校门口执勤、第一次上政治课、第一次上社团课、第一次组织知识竞赛监考、第一次组织主题班会,也每天被学生称呼着“老师好”,这一份经历,这一份感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是一个宝贵的回忆吧。静下心来回想一下,虽然日子忙碌,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和自己的努力实践中,我觉得在实习过程中自己收获了很多。
以下分成三方面总结一下:
一、教学实习
作为主打实习任务,上好政治课是很重要的。今年是高一采用新教材的一年,关于课堂教学也是老师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教科书不再是白纸黑字,不再枯燥乏味,打开书,你会发现彩图多了,名言多了,更有阅读与思考、操作平台等等项目,不过新教材也存在一定缺陷,一些编排方面不是很妥善,所以要上好课还是有很多注意很多讲究的,看到这样的情况,我起初心里很是没底。
一切从见习开始,见习阶段,我认真听好每节课,除了所在年级的政治课,还跨年级、跨学科听过一些不错的课。现在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老师的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也就不一样了,现在更注意的是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思想。复兴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听他们上课真的是很大享受,你会发现政治课可以很精彩,历史课可以很另类,英语课可以很自然。当然,思考之后,我有时也在琢磨自己该是怎样的风格。一周之后,老师也告诉我要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试着备课了,所以接下来,平时有空就看教材,看教参,上网找新资料。同时,还注意结合不同学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真思考着政治课上好的关键。
第四周,我终于正式走上了讲台,有了见习阶段的学习,心里有点底了,每周两个课时,课前都要做很久的准备,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根据大纲要求,钻研教材,查找资料,理清思路,抓好重点,编写好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指导老师审阅后自己进行了试讲。过程虽然辛苦,可是上完课总会觉得很充实。再后来,也基本可以独立备课了,对自己来说是个不小的突破。
课后,我积极让指导老师给自己提意见,在肯定了我能较有条理的安排课程的同时,老师也说如果对要讲的内容更熟悉,能信手拈来就更好了,当然这要靠日积月累的积淀的,的确,在这样一个资源共享的时代,老师要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学高为师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教学事故”,自己找来的视频资料是课堂的主要资源,事先指导老师也费了不少劲才把它剪辑好,格式转好,可是最后,班级里音响放不出声音,当时只能我凭自己的准备来充当配音了,虽然没有使课堂陷入停滞状态,但是事后反思,如果自己更熟悉材料,效果会更好。一个好老师是能随机应变的,因为他有坚实的基础,而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注意知识的积累,才能不愧老师称号。
11.小学教师实习周记 篇十一
关键词:旅游专业酒店实习指导工作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旅游专业的学生实习也是必需的环节。而实习指导教师是联系高校、实习酒店和实习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指导教师的工作模式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质量。
一、旅游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的必要性
1、高校学生在进入酒店实习前后,其心理会发生阶段性变化
实习前,有的学生期待酒店实习能使自己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行为举止等方面有所提高;有的学生期待赚取较多工资;也有学生将实习当作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的途径。但是,进入酒店后,学生往往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想象的有不小的差距。做着与酒店正式员工一样的工作,但工资却只是正式员工的几分之一,酒店的各种福利实习生更是沾不上边。
2、高级酒店人际关系复杂,尤其是面对形形色色的客人时
实习生每天要与客人面对面地接触,经常遇到一些突发事故。对于社会经历少的学生来说,处理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酒店对员工管理严格,要求学生顶岗实习,与正式员工一样。学生还要处理与同事、主管和上层领导的关系,更是应付不来。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的学生到酒店员工的角色。
二、旅游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指导教师自身能力不足
(1)理论知识欠缺 有的高校派出的实习指导教师不是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上无法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有的专业教师,虽然都是硕士以上学历,但因缺少在旅游企业实践的经历,所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来的,理论脱离实际,理论滞后实际,仍无法对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2)实践能力不足 不少高校在招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时,没有考虑到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应聘者必须是研究生学历。这些高学历人才往往理论知识渊博,而行业从业经历欠缺,而具有实践经验的业界精英却由于高校的学历门槛而难以进入;旅游教师有些是从其他学科、专业转向而来,对旅游专业的相关理论缺少相应的研究,再加上缺乏旅游行业的实践锻炼和工作经验,教学效果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较好结合。
(3)综合素质欠缺 指导教师在学校这样相对单纯的环境中生活,人际关系相对简单。而在酒店中,人际关系就复杂的多。与同事的关系、与主管的关系、与上级领导的关系,尤其是与形形色色的客人的关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如果指导教师都不具备这些素质的话,就会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力不从心,无法体现指导教师的作用。
2、巡查式的指导方式存在弊端
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主要扮演著“接送员”的角色:实习前负责将学生安全送往实习基地,实习后负责将学生再安全接回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通常只体现在实习中期前往基地探望一次,短暂停留数日。指导教师只是在实习生出现问题时才会赶到。“远程遥控”式的指导模式,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问缺乏实质性的长时间交流,实习生得不到真正的指导与关心。
3、指导教师薪酬制度和量化考核制度不合理
目前,实习指导教师的薪酬不尽如人意。很多高校实习酒店位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离学校很远,实习时间长,如果没有高薪酬激励,教师都不愿意选择这一岗位,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另外,缺乏对指导教师的量化考核制度,使得指导教师使得指导流于形式,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三、旅游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模式设计
1、实习前的准备:实习前的动员与准备工作
实习指导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专业实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教师做好学生实习前的动员与准备工作,给学生灌输愿意踏实肯干、从基层做起的思想;要让他们知道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是从基
层做起的思想;要告诉学生服务并不是低人一等的工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动机,避免心理落差。
2、实习中的指导
(1)推荐学生到合适的岗位。学生性格不同,适合的岗位也有差异。作为指导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性格,帮助酒店主管将学生安排到适合的岗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2)应“全程参与”学生的实习过程 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是即时的。如果指导教师不能时刻出现在学生身边,帮学生解决各种复杂的工作问题和生活问题,会大大影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3)指导要面对面地进行 实习学生的情况都由部门主管反映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不能真正观察到实习生的工作情况,这种评价可能不全面,甚至有失偏颇。指导教师要深入实习现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指导,这样才能更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3、实习后的总结:开展实习经验交流会
实习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实习经验交流会,并扩大到本专业的其他将要实习的学生,全面总结收获与心得。调查学生对实习饭店的满意度,为今后是否将该饭店列为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董莎莎.高校旅游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方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4):18.
[2]黄薇薇,吴悦.旅游专业实习教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1):118.
[3]王 欣,安仲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2009:115.
12.小学教师实习周记 篇十二
本研究试图从学习者的亲身经历去审视和探究中国和加拿大两国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中值得互惠学习的经验和策略。在梳理以往研究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一些不足:(1)缺乏实证研究;(2)缺乏从“互惠”的视角对两国的教育进行挖掘,大多数研究往往是单方面的借鉴和学习。
教学情境具有非线性、自组织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1]尽管教师们对教学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很详尽的规划和预期,但并不总是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总结以往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教师培养中强调情境和体验式学习是各国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和以往对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的研究,我们认为,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在课程设计上应该体现以下特征:(1)选择复杂的、真实的情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2]这种情境能够使学习者有机会生成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在解决结构不良的、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丰富的资源。(2)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撑(scaffolding),特别是专家及熟手的引导和支持。[3]例如内隐思维过程的外化以及给予一些暗示性或间接的指导等。(3)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持续的现场评定。[4]包括自我参照评定,可迁移的知识与技能,考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测量尺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要求学生的生成与建构,持续性的过程评价。基于这一启示,我们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中的“关系”、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描绘了情境学习理论视角下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的应然样态(如下页表1 所示)。
以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的应然样态作为参考框架,研究集中于以下四个问题:(1)加拿大的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是怎么样的?(2)中国的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是怎么样的?(3)如何看待这些差异?(4)对两国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的改进有哪些启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抽样选取了“中国和加拿大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互惠学习项目”(Reciprocal 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between Canada and China)①中6 名X大学的职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见表2)。他们于2014 年7-9 月赴加拿大,与温莎大学的职前教师一同参与了安大略省的教师教育实习课程,而目前他们也完成了中国的师范生实习课程。因此,6 名职前教师分别学习了中加两国的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对两国的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都有一定的体验。本研究以个别访谈的形式对6 名职前教师分别进行了不少于60 分钟的深度访谈。
访谈资料的编码包含两个阶段。首先,按教师和学生的人口变量信息进行初步编码。职前教师(teacher candidate)用“TC”表示;实习学段,小学(primary school)用“PS”表示,中学(middle school)用“MS”;职前教师所学不同的专业用该专业的英文首字母表示,如文学(literature)为“L”、生物(biological)为“B”、数学(mathematics)为“M”、外语(foreign language)为“F”、教育(education)为“E”、政治(politics)为“P”;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学段表示为:在加拿大(Canada)小学实习为“Ca’PS”,在加拿大中学实习为“Ca’MS”,在小学和中学都实习过为“Ca’A”(加拿大每次实习的学校不一样,学段也可能会不一样),在中国(China)小学实习“Ch’PS”,在中国中学实习为“Ch’MS”不同的职前教师分别用TC1、TC2……TC6 表示。因此,“TC1-F-L-Ca’A-Ch’MS”表示的是在加拿大小学、中学实习,且在中国中学实习;编号为1-F-L表示是文学专业的职前女教师。其次,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分析维度建立编码系统,对访谈数据进行二次编码。编码时充分关注研究结果可能存在的多样性,并将访谈数据置于所在的文化脉络中进行分析,在共时与历时两个层面对访谈数据进行深入的阐释,从而提升本研究的价值。
三、研究结果
(一)中加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
1.实习课程的时段安排不同
通过与交换生的交流,我们发现中加在实习课程安排上有很大不同。中国的实习课程集中安排在一个学期内,规定了在实习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16 周,也就是112 天,加上实习前的动员和实习后总结阶段(不超过3 周),整个实习课程大概为130 天左右。而加拿大“职前教师有三次实习,安大略省规定职前教师在学校实习天数是90 天以上。以前的整个教师教育项目是1 年,但是从2015年起,安大略省的教师教育项目全部改成2 年,相应的实习时间也会延长”(TC3-F-F-Ca’PS-Ch’PS)。
中国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时偏重于理论性和学科性。4 年的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理论先行,实习课程被安排至整个教师教育课程的末端(第6 学期)。“中国在进行教育实习之前,师范生应完成教育概论、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科教育、学科教学设计、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等相关课程的学习。(TC1-F-L-Ca’A-Ch’MS)”而加拿大的职前教师实习课程安排则不一样,理论课程学习与教育体验交替穿插进行。学校在每学期末都会为职前教师安排实习课程,包括社区实践、实习教学、实践课研修班等多种形式,试图使师范生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与互动中,实现教育教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全面持续的发展。另外,在中国,职前教师的实习课程是安排在同一所学校,由同一个指导教师指导。而加拿大的三次实习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学校进行,不同实习阶段实习侧重点不同,并且不断递进加深,每次带着具体的不同的任务和目的。
2.实习课程考虑到未来就业的宗教因素
在交谈中,我们发现中加在安排实习学校前都会预先征求职前教师的意愿,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地域、学段等。但是中加会有细微的差别。例如“,加拿大有四种类型的学校(English public、French public、English Catholic、French Catholic)。因此,除了地域、学段等因素外,还会考虑语言(英语或者法语)和宗教。特别是如果职前教师想去天主教学校,那他就要再修一些类似于宗教心理等方面的课程”。(TC3-F-F-Ca’PS-Ch’PS)
(二)中加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内容比较
1.不同学段实习内容存在差异
在实习内容方面,中国主要包括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大块,而加拿大包括教学和生活管理(home teacher),其中生活管理也类似于班主任工作。就职前教师的具体任务而言,在实习过程中两个国家的实习生都要做一些辅助指导教师的工作,例如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维持班级纪律等。但中国不同学段的实习内容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小学和初高中都是按学科进行教学实习。而在加拿大小学学段是全科教学,在小学实习的职前教师几乎要辅助指导教师负责一个班级的全部教学和管理工作,工作相对比较繁杂。例如,“在加拿大,小学每个班级的教室都会布置得不一样,而这些布置需要教师和学生们共同来完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帮助指导教师布置教室,例如墙纸、版画、学生信息卡等。除此之外,小学生们特别好动,教师会花很长时间来管理学生,采用很多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在中国,学生们比较乖,教师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花在教学上”(TC1-F-L-Ca’A-Ch’MS)。
2.实习课程的流程不同
在加拿大每次实习的内容都有所区别,预期目标和任务也各有侧重点,提出了“任务渐进下放式课堂”(The Gradual Release of Responsibility)的课堂教学实习指导原则,循序渐进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我做(I do),你看(You watch);我做(I do),你协助我(You help me);你做(You do),我协助(I help);你自己做(You do alone),我适时从旁协助(I help or assist)”(TC1-F-L-Ca’A-Ch’MS)。但是指导教师基本上不会给很多机会让他们在班级上单独讲授新课,即使对加拿大的实习生也是如此。“他(指导教师)给了你很多听课的机会,让你像一个助手一样跟在旁边,去很深刻地了解一个老师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包括教学进度安排、管理学生等”。(TC1-F-L-Ca’A-Ch’MS)在中国安排则比较灵活,例如,交换生谈到“还没写教案,就模仿老师直接上课,挺锻炼反应力的,比想象中刺激”(TC2-F-B-Ca’MS-Ch’MS)。“我的指导老师非常精益求精,去年一个很优秀的学姐第一次讲课之前改了13 次教案”(TC1-F-L-Ca’A-Ch’MS)。“听说我的指导老师是不给讲课的,所以一直让我们改教学计划”(TC5-F-M-Ca’A-Ch’MS)。一般来讲,实习生旁听3~4 周课后,指导教师会逐渐让实习生独立完成一些课堂教学工作。具体而言,“在中国教学科目会分主科(语文、数学、外语)和副科(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副科的实习生讲授新课的机会很多,而主科的实习生讲授新课的机会相对较少,指导教师会比较谨慎”(TC1-F-L-Ca’A-Ch’MS)。另外,中国的实习学校一般会安排3~4 次公开课,交换生们反映,公开课虽然具有表演性质,但特别能锻炼他们的能力。
(三)中加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中的“关系”比较
两国的实习过程中都会安排一名大学协调员(the Site Coordinator) 负责与中小学及指导老师的联系,一起制定和实施教育实习计划,督导实习生的工作,确保实习工作顺利有序有效。同时,实习学校也会安排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进行指导。因此,在实习中,职前教师既是学生又是准教师,各种“关系”交织在一起,比较复杂。
1.在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关系上,交流程度不同
在中国,指导教师会给予实习生很多指导和建议。“我觉得很幸运,指导教师几乎是手把手地指导我”(TC4-F-P-Ca’PS-Ch’MS)。并且实习生们也会很乐意向指导教师请教,二者之间会建立很密切的关系。“在实习学校基本上每天都会与指导教师沟通,向他们请教一些教学和学生管理上的问题。指导教师也会经常去听我们的课,提出一些指导意见,这些意见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TC4-F-P-Ca’PS-Ch’MS)。而在加拿大,指导教师虽然会给实习生提一些指导意见,但是远远不如在中国这边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交流的这么频繁。和同事的关系也是如此。“在中国这边和同事更融洽,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很好很亲切,我们会经常和其他同事交流、讨论。特别是有时候要求集体备课,相互提一些意见,很有意义。而在加拿大感觉实习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很忙,相互之间的交流特别少”(TC2-F-B-Ca’MS-Ch’MS)。“教师的办公室就在教室里,不像中国教师们在一起集体办公。而在学校的餐厅和休息室里,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是比较少的”(TC3-F-F-Ca’PS-Ch’PS)。尽管在加拿大有一些学校也会安排少量的正式交流活动,例如“在Library Schedule每周三有教师的PLC(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主旨是Summary and Share:每个小组的老师有不同的主题。例如会有教师谈到她们团队是在做如何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案”(TC5-F-M-Ca’A-Ch’MS)。
2.在实习生与学生的关系上,相处原则不同
在中国,实习生们会主动与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除了正常课堂时间的工作外,还会利用很多课外时间为学生辅导功课。例如经常会在学生自习时间,义务地提供一些辅导。但是特别注重教师的权威性,例如“在中国,老师虽然大部分时候都很亲切,但在学生心中老师有很强的威信。在课堂外老师和学生可以是朋友,但在课堂上学生就是学生”(TC2-F-B-Ca’MS-Ch’MS)。而在加拿大,师生关系的准则:老师对学生很友好,但不是朋友关系(Friendly but not friend)。“因为老师必须要保持自己的威信,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不然你根本管理不好这个班级”(TC1-F-L-Ca’A-Ch’MS)。“师生关系非常和谐,但是指导教师会告诉我们,可以和学生非常友好,但是不能是朋友关系。因此,在加拿大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有一定距离的”(TC4-F-P-Ca’PS-Ch’MS)。但是在加拿大教师们十分重视鼓励和尊重学生,例如在专属教室(special room)里,“教师会在教室和墙壁贴很多标签。例如,‘Show the work’、‘Student have the right to learn’等。另外,老师们会把学生的语录都记录下来,贴在班级里当作是一种布置,凸显学生的重要性”(TC5-F-M-Ca’A-Ch’MS)。
此外,在实习生与学校的关系上,中国的实习学校一般都会为实习生提供免费住宿或者其他一些保障条件。而在加拿大,交换生们反映,实习学校是不会提供住宿的,并且有很多实习生会住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例如“在加拿大学习的时候,虽然在学校的时间跨度不是很长,但是往返路上要花费很多时间,另外记忆中很多时间都是在做饭”(TC2-F-B-Ca’MS-Ch’MS)。但是教师的权益却是非常被重视的。例如“由于PLC,为保证教师的正常下班时间,周三有单独的时间表,每节课比平时少10 分钟。很惊讶,因为我觉得老师加个班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加拿大为了维护教师的权益,会有一些特别的规定”(TC5-F-M-Ca’A-Ch’MS)。
(四)中加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评价的比较
1.实习课程评价的侧重点不同
中加都非常重视对实习生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但相比而言,中国实习课程评价则更侧重于结果。“中国教育实习结束前,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大学教育实习成绩评价标准,按照《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评价表》进行成绩评定,并撰写评语”(TC4-F-P-Ca’PS-Ch’MS)。加拿大在实习前则会列出详细的考核标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要达到哪些标准。并且特别重视过程性评价,每个步骤及每个参与者都有相关的考核评价表。例如,“加拿大学校会对实习生建立教师专业能力档案袋(Profiles of Teaching Competence),从三个维度对学员的实习表现进行考量:①作为人的教师;②教师和孩子的互动关系;③教师、孩子和环境(Milieu)所形成的班级生活。每个维度又设有更为细化的单项要求帮助学员比对自己的表现”(TC1-F-L-Ca’A-Ch’MS)。这种评价不仅仅只是学校单方面的评价,还包括实习生的自评及评估人与被评估人的多次会晤交流。此外,加拿大大学的教育学院会要求实习生记录每天的经历,并进行反思,逐渐形成一个反思性的档案袋(portfolio)。在考核时,指导教师会很大程度上依据实习生的成长档案袋以及平时的表现来进行评价。对于教师成长档案袋,交换生是非常认可的。“平时是每天把所见到的记录在word里,实习完后会做成PPT或者其他格式的成品。在加拿大实习接触了很多这样优秀的意识和习惯,记录、反思、分享等等”(TC1-F-L-Ca’A-Ch’MS)。“在中国也会要求填写实习日志(记录每天的实习内容、心得体会、收获及问题等)。但是大家(指导教师、实习生)都不会特别重视这个,大部分实习生仅仅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在加拿大实习后,我才开始意识到记录这些日志的重要性,对于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TC5-F-M-Ca’A-Ch’MS)。
2.实习课程考核严格程度不一样
在中国,实习最后总成绩会以分数的形式展现,按“优”(90~100 分)“、良”(80~89 分)“、中”(70~79 分)、“合格”(60~69 分)和“不合格”(60 分以下)五级评定。教育实习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应重修该课程。在中国,职前教师在实习中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是评价的重要依据。“在中国,对我们实习生的评价主要是指导教师根据平时的态度和教学上的表现(特别是公开课)撰写评语和评分。但是一般来讲,只要态度认真,指导教师给的分数都不会太低”(TC1-F-L-Ca’A-Ch’MS)。
在加拿大,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很高。例如在资格认证和准入制度方面就十分严格,对职前教师的实习要求也是如此。例如“如果你是小学的老师,如果表现不好,例如指导老师认为你理论知识没有学好,或者说专业知识没学好,他会反映到大学的协调员那里,让你找大学老师寻求帮助。但如果是比如着装不合体的,在学校的行为不规范的,会先通报你自己,再通报你的大学协调员。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这名职前教师的这次实习基本上就会不及格了”(TC6-M-E-Ca’PS-Ch’PS)。实习生如果三次实习中有一次实习不合格,那么就需要进行第四次实习,也就是通过5 月份之后的实习补上来,以达到整个教师教育项目三次实习合格的要求。如果有两次不合格,那么这个学生就要被教师教育项目淘汰。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对中加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四个维度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两国的实习课程呈现出不同的倾向和侧重点(如下页表3)。
四、讨论与结论
无论是跨地区还是跨国家,背后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教育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密关系。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既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又对文化进行着传承与创新。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因此,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也会带来不同的冲击和影响。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言传身教”和“尊师重道”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也是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基本精神。加拿大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各种族之间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构成了加拿大特有的文化马赛克,学校里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种族、地域和国家。另外,在人际关系上,受以儒家伦理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际关系模式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大多表现为“情感性关系”,社会意义上的单位不是“个人”而是“团体”。而加拿大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社会意义上的单位是“个体”,“自我”不仅蕴涵有“动力”的意义,更具有“独立”的意义。对它来说,关怀、尊重、信任、正直等价值理念是整个社会所倡导的。因此,反映在实习课程中,这使得中国的课程中道德教育占有首要地位,“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成为中国教师的精神准则,课程内容的选择以伦理为依据,重师德,重教师权威,强调集体性等;而在加拿大则更多表现为尊重个体差异,重视反思。
(一)中国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中的优秀经验
1.师徒式(mentoring)的指导方式
师徒式的指导方式是我们在职前教师实习中广泛采取的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一般来讲,职前教师对指导教师具有很强的角色期待,期望指导教师在知识和能力层面为其提供直接的经验指导,从而解决具体的、操作性的工作问题;在情感和文化适应层面,新教师需要师父给予包容、支持、信心,也需要师父来领进学校的人际圈之中,从而化解陌生感、孤独感。师徒式的指导方式充分发挥了本校教师资源,通过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与职前教师结为师徒对子,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教学相长、和谐共赢。
2.集体备课方式
在实习过程中,学校经常会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集体备教案、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也会参与其中,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这种方式容易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对于职前教师的成长尤为如此,这是他们专业发展的重要的渠道之一。
3.对职前教师师德的重视
我国制定的《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师德为先”,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包含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在实习评优的第一条标准便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并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健康,严格要求学生”。(矛盾《X大学免费师范生实习工作评优办法》)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因此,对职前教师师德的重视,有利于职前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中,逐渐形成一种奉献精神、责任感和爱心。
4.为职前教师提供的保障条件
为职前教师提供住宿、适当的补助等物质保障条件,使职前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对职前教师的生活进行关怀,保障其基本的物质待遇和日常生活,体现了中国的职前实习课程中较为人性化的方面。
(二)加拿大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中的优秀经验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融合
在北美,教育受经验主义学习理论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较大。因此,加拿大的大学非常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等实践活动,并将理论课程学习与教育体验交替穿插进行。而中国教育受传统知识观的影响,更加注重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其前提假设是职前教师掌握这些理论之后能够应用于实践,而把教育实践看成是验证和检验理论的环节。由此,理论与实践的割裂已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加拿大实习课程与理论课程的交叉融合进行为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提供了思路。
2.重视职前教师的多元文化理解
加拿大安大略省在2006 年6 月颁布的《教学专业标准》(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ing,简称PSFT),描述了一种基于关怀、支持和有意义教学的文化氛围,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理解学生多样化需求,并能有效沟通,在思维和行动两方面超越课堂。在PSFT的道德标准和实践标准范畴中都强调尊重和接纳不同种族的文化和价值观,注重平等性,给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尊重差异性,尊重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注意多样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注重社区使命,为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帮助。[5]以PSFT作为引领,实习过程中强调注重平等性,尊重差异性,注重社区使命,有助于职前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特别是在当前多元的社会中,急切需要教师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多元文化理解的素养,理解和尊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
3.过程性评价与反思取向
加拿大在实习课程中关注职前教师的成长过程和经历,并且以问题中心为取向,开发了自我研究(Self-study)、课例研究(Lesson-Study)、POE法(Predict-Observe-Explain)、档案袋(Portfolio)等方法。通过以上方法,使反思成为一个连续性的行为和日常的行为习惯,使职前教师的行动成为“充满思想的行动”——不断地通过反思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4.对职前教师考核的严格要求
加拿大教育实习课程不仅是教师培养的核心内容,而且是获取教师资格证书的重要前提,且实行严格的淘汰制。教师是从事人心灵的工作,任何一次小的失误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实习阶段就对职前教师进行严格把关和考核,有助于培养职前教师的职业神圣感和使命感。
无论多么先进的经验和理念都源于产生这些经验和理念的土壤,都具有一定的适切性和独特性。因此,在交流中要以一种理性的姿态和文化的自信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对话,促进互识、互补,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这种国际化的互惠学习是意义深远的。本研究从个案的视角在宏观层面对中加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课程进行了比较,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从微观角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把焦点集中在跨文化实习对职前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的冲击和影响上,探讨职前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在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日益激烈,教师是下一代的楷模和未来的建设者,如果教师能够通过不同的文化并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和看待世界,那么也将有助于促进我们下一代能从不同的视角去分享并且和谐、和平地生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Myles,J.,Cheng,L.Y.,&Wang,H.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Perceptions of Foreign Trained Teacher Candidates on Their Teaching Practicum[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6,22(2):233~245.
[2]Young,M.F.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Situated Learning[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3,41(1):43~58.
[3][4]Choi,J.,&Hannafin,M.Situated Cogniti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s:Roles,Structures,and Implications for desig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and Design,1995,43(2):55~69.
【小学教师实习周记】推荐阅读:
小学实习教师实习周记10-30
小学美术教师实习周记12-21
英语教师实习周记范文08-13
幼儿园教师实习周记心得09-18
小学语文实习周记08-03
小学英语教师周记01-19
小学三年级教师节周记200字08-12
小学美术实习周记6周(美术教育专业) 扬10-06
小学教师实习工作自我评价09-06
小学教师实习报告总结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