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微课校本培训计划

2024-09-24

教师微课校本培训计划(共13篇)

1.教师微课校本培训计划 篇一

1、从实际出发,积极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的研讨、互助,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有经验及时学习,使校本教研服务于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三点一线活动。始终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点连成一线,层层推进,螺旋上升。以教学反思、交流研讨、课堂评析、教材分析设计等为教研的基本形式,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示范、案例分析、谈心得体会等活动为平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活动与实施】

1、每周参加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听评课进行教学反思与交流,促进专业化成长 。一人讲课,众人评论,不仅益于讲课教师查找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将好的观念与具体做法较为形象、具体的传达给其他 人。

2、参加丰富的活动,展示自己,增强品牌意识。积极做好人人一节最佳课活动。号召教师树立品牌意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勇于展示自己。展示备课本、业务本,促进教师业务学习的深度、广度。

3、利用网络资源开拓眼界,组织上网培训,鼓励上传下载,与高端对话。

4、把握机会参加外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把撰写教学日志、教学反思作为一项重要的日程工作来做。认真制定行动研究计划,搞好校本教研,使自己的科研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教师校本培训个人计划篇三

据永城市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镇中心校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学期学校师训工作计划。本年度的校本研修工作将以学校与教师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扎实有效地实施校本研修,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稳步实施新课程改革。

一、工作思路:

“强化科研意识、转变课程理念、落实研修实效”,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我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研修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研修,促使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学习课程标准为抓手,通过有效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学生养成教育的新模式,改革学生好教师的评价方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工作要点

本年度的校本研修,我校仍将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内容,以《有效教学》、《有效教师》和《有效研修》的学习为载体,以“一切从教师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重点,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一目标。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同时,学习、发扬名师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由“经验技术型”向“实践反思型”的现代型教师转变。

1、师德研修,将结合我校实际,以活动为载体,以案例教学、典型报告为基本形式,同时,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使广大教师爱教育,就是要做到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献身教育,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爱学生,就是要做到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先进的学生观和正确的教育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发展服务;爱自己,就是要做到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增强教师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和成就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社会的表率。

2、新课程研修,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员课改通识研修和以掌握学科要求为主的学科教师研修。通识研修在组织集中专题研修基础上,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再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学科研修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

3、教育教学能力研修,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对教师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做到常抓不懈,并有针对地对部分年轻教师和新教师强化基本功训练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研修;要通过结合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研修方式,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引领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强化课堂应用、教学信息化整合的教师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树立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的意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为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环境。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力倡导教师人人建立自己的网络空间,形成有思想、有品味、有影响的博客群落。

5、教育科研能力研修,要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本期继续以“有效研究”为切入点,做到教学即研究,让老师不畏惧科研,使老师懂得教科研就在反思中,教学中,教育叙事中,提升总结中,借鉴学习提炼中……。

四、研修方式与活动

1、自主学习:教师自学,写好校本研修报告册。切实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我校共性“问题”,各教研组在每月要安排一次专题讲座,专题讲座资料及时交教科室存档。

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教研组长要时时关注新的教育动态。本期着重学科教学的“互动生成”方式的理解与尝试教学。

4、教学观摩:利用教研课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扎实做好好评课活动,教研组做好详实记录;同学科、同年级教师之间要开展听“家常课”活动;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间要组织教师观看名师录象。

5、参观考察: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研修活动与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促进与优秀学校的合作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五、考核方法:

教师研修的考核参照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案实施。采取周评估、月评估和学期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把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内容按学时计算,完成研修任务与月奖联系,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依据,并与年末考核挂钩。

2.教师微课校本培训计划 篇二

一、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的舞台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 一个学校如果忽视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就会失去学校发展的后劲。但是, 尽管青年教师有其优势, 他们思想活跃、知识新颖, 精力充沛、引领时尚, 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敏感度和接受力。但不可否认的是, 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 无论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还是教学手段, 与老教师相比都有一定的距离, 如果得不到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指导, 那么在实践中就会处于一种盲目或者说实效性不高的自我探索、彷徨状态, 长时间没有走出骨干 (特色) 发展之路, 就会把自己的职业作为一种普普通通的谋生方式来对待, 缺乏进取精神和动力, 产生职业厌倦。

1.全员读书, 提高素养

实施高效课堂, 教师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广博的知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知识面过窄、文化素养不高, 与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多数教师工作量较大, 空闲时间少, 很难抽出时间系统学习, 对教育教学方面的新理论、新教法也知之甚少, 更不用说那些看起来似乎与教学关系不是很大的新的科学文化动态及丰富多彩的人文知识;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们不管是八小时之内还是八小时以外, 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盯在了所任学科的书本、教案、习题上。教师们不断学习新知识, 用丰富、广博的知识充实自我的意识淡薄, 致使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所任教学科方面可称其为师, 所任教学科之外, 学生反而成了教师的老师, 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下降, 影响了教育效果, 对此, 校长一是要加强图书室和阅览室的建设, 保证教师精读书目及泛读书目配足、配齐, 每学期统一购买一批教师专业成长书籍, 拿出专项资金给教师报销一定数额的购书款, 鼓励教师多读专业书籍。二是开展经常性的群众读书竞赛活动, 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主题读书活动, 依据主题确定读书范围, 列出读书篇目, 通过演讲、写读后感、检查读书笔记等手段检验读书效果。开展读书活动务求扎实, 要做到有主题、有要求、有检查, 要让教师尝到读书的甜头, 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始终保持对新知识的敏感和渴求。三是与每次的读书活动主题相配合, 定期举行读书笔记展评, 一方面可以检验教师读书的效果, 另一方面让教师共享知识资源, 使大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汲取知识精华。四是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条件, 鼓励教师上网, 在互联网上获取新知识, 使教师在教育理论、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及知识层次上与时代同步。

2.观摩学习, 广采博取

提高教师素质, 仅凭本校的力量是不够的, 还要善于利用名“家”、名校、名师资源, 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一听名“家”讲“理”, 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我们理解的程度可能达不到应有的层次, 甚至会存在偏差, 学习起来只能是照本宣科。但名“家”往往能结合实例, 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将理论讲得透彻明白, 让教师易于掌握, 并能有效地运用于实践之中。在校本培训中, 我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每周开展一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研活动, 观看远程教育名师的教学录像, 观摩课例、开阔视野, 分析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二是由于农村教师知的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不足, 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科学、综合实践、信息技术、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紧缺, 是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 校长要尽可能多地派教师参加层次较高又有实质内容的培训, 让他们有机会开阔视野、更新教育理念。

3.以“赛”代训, 全员提高

“赛”就是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如讲课比赛、教案比赛、论文比赛等。绝大多数教师都是追求进步并渴望得到他人承认的, 因此, “赛”对他们来说是压力, 更是动力, 通过“赛”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促使他们主动钻研业务, 在“赛”中提高素质。同时, 通过“赛”, 还可以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 引导教师把精力用在教学上、用在业务水平的提高上。通过以“赛”代训, 既扎实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又锤炼了骨干教师的教学策略, 更使一些年轻教师在各级比赛中频频获奖。

二、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骨干教师是先锋, 是模范, 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引领示范, 只有发挥他们的作用, 才能使教育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 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明确任务, 给骨干教师压担子, 是促进骨干教师成长的得力措施。

1.岗位锻炼, 增负加压

学校对青年骨干教师采取压担子的方法, 强化岗位职责。让青年骨干教师承担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 示范课、观摩课、推门课、验收课、导师带教、说课指导等, 使他们有压力, 从而产生动力。让骨干教师担当科研课题负责人, 承担省市级课题, 帮助骨干教师选择研究题目, 落实研究方向, 提供研究条件。

2.骨干引领共同发展

为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根据“信任、重用、加压”原则, 大胆起用青年教师挑大梁。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举办一次专题讲座, 及时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引入学校、引入课堂, 营造一种“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氛围;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要求每学期每位市、区级骨干教师上两节示范课、镇级骨干教师上一节示范课。为加强教师间的协调合作, 共同提高, 我们进行了帮扶结对, 以优带新。要求每位骨干教师帮扶一名教师, 从“分析教材—指导备课—组织教学—课后反思”入手, 全程指导, 周听一节课, 交流一次心得。

3.立足实际, 拓展思路

把校本培训和课堂教学改革结合起来。教师在开学初均根据各科组工作计划安排个人的教学教改计划, 而个人的教学教研除自己的独立研修外, 还要和学校的教研、集体备课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个人、教研组、学校”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通过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 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科研, 确定自己在科研中的适当位置。每一位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围绕本册教材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学习实际, 自设子课题作为教研活动主题, 教研活动针对各组实际情况, 以听课、评课、说课以及理论学习为主,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学习业务、探究教学、传递信息、提高能力的重要阵地。学校领导、教师要经常开展教学沙龙活动, 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会诊”, 展开研讨, 达成共识, 指导教学实践, 解决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要做到六落实:方案制订、活动开展、过程检查、阶段总结、资料积累、成果总结落实。

三、调动中老年教师的工作热情

当前, 在很多学校, 中老年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职业倦怠, 这不仅直接影响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更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激发起教师的工作热情, 让每位教师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应是学校校长应长期探究思考的重要课题。

1.身先士卒, 率先垂范

一所学校要有一位无私奉献、德才兼备的好校长, 才能带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作为校长, 一定要深入教学第一线, 要走进课堂, 适当兼课, 经常听课,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掌握第一手资料, 获得领导教学工作的主动权, 才能及时合理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同时, 提高自己的领导威信, 促进教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平时除了外出开会, 在学校的日子里, 校长就应该一心埋在教育教学中, 引导教师们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还要经常亲自带领学校教师外出听课, 以获取最新的教学方法, 明确教学动向。“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 要求教师做到的, 领导首先做到。

2.理解关爱, 激活内驱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 人是有着丰富需要的个体, 有着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不断发展的潜在动力。这些动力、需求, 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或潜在动力, 是影响校本培训成效的根本。但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 心理需求是不同的, 俗话说:“老牛已知夕阳晚, 不用扬鞭自奋蹄。”中老年教师对待工作虽说有些是消极的, 但大多都勤恳踏实, 尽心尽力, 他们需要同事特别是领导的尊重和肯定, 更需要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关爱。常听一些中老年教师自嘲“老脸皮厚的, 不在乎……”其实不然, 他们内心最脆弱, 来自领导的一句重话, 孩子的一句戏言都可能使他们丧失信心和勇气, 使他们没有幸福感 (因为他们尽力了) 。校长要善于把握中老年教师心理需求的差异, 激活其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对学校工作的开展很有帮助。

3.感人心者, 莫过于情

3.走向教师本位的校本培训 篇三

一、以“教育理论学习”为载体

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读书意味着教育。教师的读书不仅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更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为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个人理论素养,我校很早就组建了“教师理论学习社”,从苏霍姆林斯基到赞可夫、从顾泠沅到孙维刚、从李镇西到魏书生,一本本的教育书籍充实了教师的心灵,擦亮了他们的眼睛。有些教师一边读书学习,一边把个人阅读感悟和教学心得及时整理下来,形成厚厚的读书笔记。如今看书学习已经成为我校教师工作之余最好的休闲方式,学习知识理论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二、以“课改沙龙活动”为载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冲突和教学方式的困惑。教师之间迫切需要一个交流的机制和研讨的平台,于是学校组织教师成立了“课改沙龙活动组”。在“课改沙龙”活动中,我们以新课程为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坚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营造宽松、民主、开放的学术研究氛围,使互动式、参与式培训走近教师。“课改沙龙”活动给了我校广大教师进行思维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机遇和良好平台,参加研讨的教师围绕沙龙活动主题进行积极而有效的交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阐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让课改理念真正落实到了课堂。

三、以“教学案例反思”为载体

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常常能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带给人以直接的借鉴与启示。案例分析凸显了教师职业的“专业”特征。在我校学科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时,教师们常常就某一个比较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解剖分析。首先由教研组长展示典型教学案例片断,交代案例发生的背景和有关情境,然后让教师针对教学案例自由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引导教师进行深入的归因分析,透过教学案例现象揭示其中蕴涵的教育规律或教学理念,并把自己的观点及时进行整理,对教学实践或教学案例中的成功与不足、精彩与失败,以朴实的笔调、叙事的风格进行记录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走向成功。

四、以“师徒结对活动”为载体

学校在新教师报到之后,立即组织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活动,安排学校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对子,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制订具体的培训方案和培训措施。在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中,督促新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强化自身素质,从而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

五、以“名师培养工程”为载体

我校积极启动“名师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学校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示范辐射作用,促使学校优秀教师能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和文化修养方面打下更深厚的功底,在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成果和显著的教育教学业绩,并能带动和指导其他教师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在本校教师群体中起到有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六、以“教师课题研究”为载体

课题研究是教师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的活动。我校始终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由学校教科室组织学校有志于课题研究的老师成立了学校“课题研究协作组”。随着协作组的成立,学校能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组内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帮互助,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关注日常教学;既开展教学观摩,又进行案例反思,从课题研究档案的建立到课题研究的展示,都让人感到学校课题研究的实在和有效。

七、以“学科教研中心”为载体

随着教师科研能力的逐步增强,教师之间越来越意识到必须让教育科研回归课堂,用新的理论充实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更好地体现教育科研的价值,焕发教育科研的生命。于是在学校教师群体中,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学为目的,形成了“学科教研中心”。“学科教研中心”由学校教师中的市级学科带头人领衔,成员包括学校教师中的市级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学科教研中心”的成立,整合了学校优秀教师资源,跨越了年级的限制,改变了各自为战的局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成员之间相互主动听课、积极评课已经蔚然成风。

全新的校本培训载体,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为教育管理者与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为教师形成终身教育思想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对学校教师而言,校本培训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对学校管理而言,校本培训强调一切“以学校为中心”,学校管理者有了更广泛的自主权,逐步由“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转变。教师培训不再是一种外在的负担,而是一种使学校更快发展的内在激励机制,是学校变革、教师发展、素质提升的兴奋点,让学校能真正地做到因地制宜地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

4.教师个人校本培训计划 篇四

作为一名新教师,要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做学习型的教师,使自己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针对自己的特点特制定个人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办学理念为指导,以科研兴教,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个人发展规划设计:

1.学会有计划地做事。

2.结合自身的教学,主动承担新课程的研究。

3.每学期认真阅读两本教学理论专著,平时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类杂志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提高自身数学素养。

三、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质

坚定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信念,坚持育人为本的宗旨,要依法执教,严谨治学,团结协作。要关心时政学习,积极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密切和学生的联系,形成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到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1.专业水平的提高。

(1)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

(2)专业素质的提高,在吸纳中充实自我。

与学校老师共同探讨,互助帮助,坚持教学相长,获得 自我发展。勤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授课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同观点,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同成长。

2.练就自己扎实的基本功。

“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如能写一手好字,不仅看着潇洒悦目,更能影响可塑性强的学生。

3.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

精心备课;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杜绝错批、漏批现象,探索趣味性作业,创新性作业。并及时做好批改记录。有教案、不迟到、不坐着讲课、不提早下课、不拖堂、不挖苦讽刺学生等;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采用“一帮一”以优带差、小组竞争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切实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4.勤于反思,完善自我。

在反思中,学会理性思考,提高学习效率,更像探索的科学家,不再只是辛勤的耕耘者。教师的成长仅有“经验+反思”是不够的,还要加上“实践”,因为改革最终将发生在课堂上。我也将把握好每次上课的机会,在实践中成长。同时,学校积极贯彻新课程标准将新课程理念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争取在新课程与校本的培训和实施中提高新课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研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氛围中快乐学习,争取做到在“做中学”。

5.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利用课余时间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水2 平。同时积极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来提高教学效果。

5.数学教师个人校本培训计划 篇五

校本培训对于提高师德修养,增进广博的文化知识,塑造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需求的高素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安排,我本学期特制订校本计划:

一、自我分析:

本人虽说也有几十年的教龄,但是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都需要发展,特别是自身的师德修养,自身的业务水平,科研水平都 需要提高,通过学习促进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习目标:

1、提高自身政治和职业道德素养。敬业爱岗,任劳任怨,淡泊名利,不求索取,把自身修养作为第一研修内容,从小事做起不断进取,超越自我。

2、加强专业理论学习。通过参加集体学习及自学等方式认真学习新理念,学习数学学科新知识,及时把握教学课改的前沿信息,并努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

3、立足常规教学。潜心钻研本学段教材,以上好每一节课为前提,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步突显出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4、注重理论总结。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和论文,将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记录下来。

三、具体措施: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本学期至少读完《我就是数学》,并通过网络学习新课标,在教学中理解应用新课标。

(3)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4)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课件制作的自培活动,提高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

2.多听课,坚持做到听好每一堂教研课,观看优质课录像。做好教研笔记。取长补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勤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1)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6.培训方案研究-教师校本培训 篇六

一、研究背景

东城区板厂小学以“智慧育人”为学校发展目标,“智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要提升智慧育人的质量,就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校本研修服务于师生的发展和学校内涵的提升,在成就师生的同时,助力学校发展,实现“三赢”。

首先,由于学校近年来办学品质不断提升,办学声誉日佳,办学规模急剧扩大,一校成三址办学,原有的师资力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新入职及调入教师近30人,占学校教师总数的30%。因此,借助校本培训的平台,有助于使新教师尽快融入学校的特色建设中,同时带动受教学经验禁锢的部分老教师跟上学校发展的步伐。其次,智慧课堂的建构蕴含着新课程改革理念,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大胆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实践探索。而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不仅需要新理念的支撑,更需要教师通过校本培训策略的实施,在互动中共享教育的智慧。再次,营造科学人文、健康向上的智慧校园,需要教师依据学生成长规律,尊重、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给学生以美的愉悦。而这种教育力量表现在教师选择的方法应能引导其进行积极体验活动,能唤起其自豪感和自尊心,需要通过校本培训中自我研修、拓宽视野去实现。总之,课题组通过研究,构建“智慧研修共同体”,探索适合学校教师发展的校本培训策略,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师在吸纳、交流、互动中提升教育智慧,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从对板厂小学89名教师进行的“校本培训教师需求”的调查结果看,教师期盼通过校本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需要通过立足于本校实际、由专家引领的、拓展教育视野、提高研究能力的校本培训;需要教师间互动、案例中交流、研讨中分享,获得自身发展的校本培训;需要走近专家、走近名教师、走进智慧课堂,从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智慧的校本培训。由此可见,校本培训的策略与方法直接影响校本培训的成效。板厂小学在“智慧型小学”的建设中,必须进行“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研究”,提高教师智慧育人的水平。

二、概念界定

1.校本培训

郑金洲等学者认为,校本主要有三重含义: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校本”主要落实、体现在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四个方面。其中校本培训是中介,其概念包含专家或行政部门、培训部门的指导;学校的发起、组织、规划;以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需求为基础;培训的目标是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对象是全体教师;场所是学校;培训与教学科研相结合;注重合作和有效利用校内外资源;强调学校特色;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部分。

2.智慧研修共同体

“板厂小学教师智慧研修共同体”有着相同的愿景,将师德塑造、师能培养、师智践行融为一体,通过专家引领、教师互动、自我塑造等不同形式,促进教师文化整体的发展。包含以下三个意义层面:

借助智慧生成“四学堂”,助力教师发展。通过专家培训,内化师德修养彰显师德魅力,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

搭建智慧教研“四平台”,训练专业技能。通过互动学习,挖掘教师智慧成长的潜能,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依托智慧成长“四载体”,成就智慧教师。通过自主参与,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动力,强化教师的发展意识。

3.“四点合一”

7.体育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探索 篇七

校本培训是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 自主制定培训计划, 确定培训目标, 设计培训内容, 以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实践领域为主要阵地, 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而开展的旨在满足学校工作需要和教师提高自身能力的校内培训方式和活动。

一、体育教师校本培训的目标

学校要着眼未来, 以新理念为指导, 以教师教育和培训为途径, 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为核心,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培训手段, 以强化科研能力和过程培训为亮点, 努力培训一支师德高尚、主动发展、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的体育教师队伍。具体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校本培训工作化。

校本培训工作化就是要把教师培训与体育部的工作结合起来, 深入挖掘教学、训练中潜在的功能因素, 是把培训与学习、教学、教研、科研以及其他的各项本职工作结合起来, 使培训面向平时的教学、训练, 从而将工作贯穿于培训之中。

2. 校本培训主题化。

校本培训是一项系统的、立体的、全面的、目的性很强的培训活动, 校本培训主题化就是组织实施培训活动要确立一个主题, 以此主题或主线贯穿培训活动过程来完成培训计划和方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和组织培训内容, 建立教育观念与培训理论、科研计划与教研活动、教学训练工作与教师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培训系统, 增强校本培训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3. 校本培训科研化。

校本培训科研化是指用教育科研的形式来实施和完善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法。通过设立科学研究课题, 增强校本培训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强调校本培训的作用, 使校本培训更科学、更规范, 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4. 培训内容突出“新”、“精”、“用”。

校本培训内容必须体现“新”、“精”、“用”。“新”指教育理念新、观念新、信息新, 有利于教师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以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精”是指培训模式要立足本校和本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结合省市体育工作发展的需要, 做到培训有基础性、发展性、预见性和价值性。“用”则是指培训内容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 学以致用, 讲究实效。

二、体育教师校本培训的常用类型

体育教师校本培训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活动过程, 对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良好的作用, 设计培训的类型对学校较快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会有明显的效果。

技能型培训。技能型培训主要是为青年体育教师适应学校课程设置所采用基本培训方法。培训方式有:体育教学基本功训练、“说课”训练、微格教学训练、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

实践型培训。主要是对体育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训练工作和学校体育活动实践能力的培训。培训方式有:导师带教、校际教师交流、教学研讨等。

评价型培训。培训方式有:教师听课、看课和评课、开展课堂教学评优等。使体育教师自觉地对照评价目标改进自身的工作, 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理论型培训。适用于体育教师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新成果、新信息的培训。培训形式有:组织有目的的专题研究活动、专题讲座、专家讲学等。

研究型培训。具体培训形式有:研究微型课题, 进行实证研究, 在学校真实的环境中开展教育科研;学会选题、设计研究方案、撰写科研论文等。

三、体育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方法

1. 自我反思。

反思是指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工作过程进行“回顾”和分析。教师通过对教育问题的反省、反思, 整理过去的思想和实践工作, 做出理性的思考, 从而促进自身观念的转化, 提升教学能力。引导教师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和前提。如有组织地进行教学实录反思。教学实录反思, 就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反思方法, 这种反思既可以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审察自己的教学历程, 又可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来反省自己, 以提升教学实践和调控的能力。

2. 互动研讨。

所有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带着问题听课、看课, 然后集体讨论。分组讨论:讨论围绕教学案例进行, 鼓励教师畅所欲言, 让教师把自己的收获、感悟与困惑表达出来, 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专家分析:专家分析不是单纯地大讲理论问题, 也不是一般性的经验介绍, 而是参与听课、看课, 亲自分析相关案例, 在案例中让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总结评估:主要是分析教研活动的优缺点, 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意见。要特别重视提炼活动中所体现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互动式研讨的重点不是理论学习, 而是提供“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方法和途径, 是为了解决教学或训练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互动式研讨中, 每一位教师都是平等的参与者, 这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发挥已有的经验, 开发教师的潜力, 使教师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3. 案例学习。

案例学习是通过生动教学事例的呈现和描述, 激发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 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探讨, 来理解和提炼有关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智慧, 促进教师成长。可以通过案例征集活动, 评比编写案例集, 宣传优秀案例等, 还可组织专门的交流, 让部分教师“现身说法”, 追述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故事。在讲述中不断进行自我剖析与自我角色定位, 然后由专家教师或其他培训者就其话语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分析, 帮助教师提高对自己行为的辨析能力。

校本培训的组织者 (学校培训部门、专家和体育教研组) 要有意识地收集、提炼典型案例, 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门的案例学习。在案例学习过程中, 组织者要注意灵活调控学习进程。可以通过案例解读、课件演示、角色转换、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参训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

4. 专题论坛。

专题论坛是为培训教师搭建的开放性、互动性的交流平台。这种培训主要有专题研讨、名师“沙龙”、专家讲座等形式。

专题研讨的内容主要是基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和疑难, 参加研讨的主讲教师要围绕专题查阅大量资料, 思考总结自己的经验, 要应答教师的各种质疑, 是大家重要的学习机会。

名师“沙龙”的对象主要是热心教改的骨干教师, 在论坛上进行针对性交流和展示, 接受教师的质疑问答, 这既开阔了大家的视野, 又有助于教师总结、反思、提高。

专家论坛主要有学术专题讲座、理论学习辅导、教学现场指导及教学咨询等。有效的专家指导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前提之一。有计划, 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现场指导, 或与专家合作进行课题研究, 是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5.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 也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本文所讲的课题研究主要是指教师基于自身实践问题而引发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培训组织者根据受训者的实际情况, 有计划地确立研究课题, 使受训者带着问题进行教研活动。可以通过小组学习、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不同形式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同时有计划地组织相关教师采用随堂听课、问题会诊等办法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检查和考评, 激励教师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 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校本培训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以及体育教师的需要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的针对性强, 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 节省外出培训的经费开支。校本培训立足于学校, 便于管理, 受训人在场时间长,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全程性。校本培训可采用讲授、研讨、专题研究、示范教学、观摩交流、问题解答等多种方式, 并充分利用电影、录像、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可以真正实现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开放性。实践证明:校本培训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 是使体育教师由“单一型”向“智慧型”转变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明全.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师资培训研究.2001 (4) .

[2]徐巧英.关于构建新型“校本培训”模式的若干思考.广西教育, 2001 (5) .

[3]陈京山.创建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平台.中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 2004 (5) .

[4]万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中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 2002 (5) .

[5]刘宝存, 杨秀治.国际视野中的校本培训.杭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2003 (6) .

8.强化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篇八

【关键词】培训 学习 反思 互助 引领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84-02“校本培训”就是以学校发展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开展的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的教师培训活动。笔者认为这种培训方式适用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下面是我校实施校本培训的一些尝试、探索。

一、创建学习型学校

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同时教师也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自身的素质。所以我们认为教师的校本培训首先从创建学习型学校开始。近年来学校把创建学习型学校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把创建学习型学校当作学校的核心任务抓,创设浓厚的教师学习氛围,形成“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全校学习”的局面。

1.构建学习网络。建立:学校—教研组—个人的三级学习网络。

2.明确学习内容。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教师专业知识的基础,对教师的学习内容作一些相应的规定。要求教师既要学习业务理论,也要学习政治理论;既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也要学习古代教育理论;既要学习普通教育理论,也要学特殊教育理论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理论。

3.规定学习数量。学校每位教师每学年的学习数量要求如下:读1-2本教育教学专著。系统学习、整理1-2种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跟踪阅读《现代特殊教育》、《福建教育》两种杂志。撰写1-2篇学习心得体会文章,摘抄或以其他方式搜集、整理一定数量的理论资料。学校把这些列为教师年度考核的内容。

4.讲究学习形式。即:“一个主导思想”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四个坚持”坚持结合大家的热点问题学习;坚持结合实践案例学习;坚持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习;坚持同事间交流学习。“四个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上班时间学习与晚上、双休日、寒暑假学习相结合;传统学习形式与网上学习形式相结合;阅读和做笔记摘抄积累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二、建立教师的自我反思机制

自我反思是教师主动发展的一种能力,是教师校本培训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校特别注重营造反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学校对教师的反思还提出具体的要求:(1)每位教师每学年上一节诊断式的反思录像课。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许多教师在看完自己的录像课后发现自己讲话的口形,手势、体态、板书以及教学方法、观念上存在的问题。(2)教师在备课笔记中要有课后反思记录。这记录可长可短,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篇短文,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养成反思的习惯。(3)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1-2次的集体反思活动,特别是对教研课题的反思。(4)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写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叙事研究文章1-2篇。

三、建立同伴互助机制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合作。学校特别注重为教师营造专业上互相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环境。学校着重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集体备课与评课。每周保证有一个单位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每个教师开公开课前教案必须在集体备课时进行讨论,全组教师各抒己见,博采众长后再上课,课后全体听课教师进行评析。(2)结对子,签订师徒合同。每学年每位教师都要找一位教师结对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3)注重教师办公室文化的建设。办公室是教师工作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师每天都会把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带回办公室。学校首先有意识引导教师把课堂发现的问题,遇到的疑惑进行自由地交流讨论。其次在教师办公室放置教师自制的教具,相关的教学资料以及教育报刊,教师论文、经验总结等,实现资源共享。(4)定期开好四会:读书汇报会、经验交流会、教学反思会、专题研讨会。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互动。

四、建立专业引领机制

专业引领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几年来,我校从实际出发建立有自己特色的专业引领制度。(1)开展读书活动进行“隐性专业引领”。因为读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实际就是与一位大师的对话。近年来学校从及有限的经费挤出一部分用于购买了所有能买到特殊教育的理论和专业书籍,以供教师借阅。(2)组织教师观看专家讲座录像。学校不管是特殊教育还是普通教育的专家讲座只要买得到,都买回来让教师观看。(3)请专家名师到校开讲座。(4)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作用,常常用例会时间,让他们作学术小报告。

9.随班就读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篇九

做好随班就读工作的关键在于随读教师,在于他们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在于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学校必须引导老师、组织老师、依靠老师。因此,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训随读教师。

一、文本培训

开学初,我们根据上报的随班就读和有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类型,要求随班就读教师在书中和网络上搜集了一些教育教学策略,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借鉴。

二、分类培训

学校要求随读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认真分析本班学情,提供本班特殊学生的类型、具体表现、预期教育目标以及教育需求等,将随读教师的实际需要进行分类,开展小组讨论培训。

三、综合培训

根据培训工作的经验,对老师的培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综合的工程。它既要面向全体教师,又要兼顾个别差异;既要有理念层面的培训,又要有技术操作层面的指导;既要有整体培训,又要有分组培训或个别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把培训落到实处,广大教师才能真正提高,对随读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期中过后,学校安排专门时间进行全校教师随班就读的校本培训。针对“为什么要建立资源教室?”、“资源教室和随班就读工作是谁的事?”、“教师应该如何针对有特殊需求学生的行为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等进行专题讲座,并引导教师讨论。

另外,还根据大家的实际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以最及时、最便捷、最自然的方式向老师们提供帮助与支持。

10.教师校本培训总结 篇十

一、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要走上正轨,首先必须要有好的制度作为保障。几年来,我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且随着教学情况的变化逐步完善。做到每周分学科开展一次校本教研活动,并做到教师每学年上一节校级或校级以上公开课,并做到课课有目标次次有记录。更重要的是我校的每一次教研活动学校领导都带头参加,切实融入其中,不走过场,与学科组的教师们共同探讨,营造了浓浓的校本教研的氛围。以制度作保障,使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不断学习新理念,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科研是源头活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从职业的疲惫感、倦怠感中脱离出来,继续前进;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同时教师也只有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才能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平时我们经常组织全体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利用一切机会给自己充电,以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提高教学技能。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给学校带来了活力,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给师生带来了新的体验。教师的理念新了,我们的课堂活了,我们的学生乐了,教学实效高了。老师们在使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发展。

我校继续开展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对新教师进行培养。对于新教师,我们一开始就精心地给他们物色师傅,经常督促师徒双方互相听课,共同提高,徒弟们经常向师傅请教,送审教案,前去听师傅的课,虚心向师傅学习。在师徒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新上岗教师进步很快。如新聘教师孙斌,该同志虚心好学,积极上进,从教不过两年,教育教学水平已相当可观。再如我校一批新人英语教师徐鑫、燕英、黄海燕等自己预约听有经验教师的示范课。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理念的更新不但要学习,更需要专家的指点。一年中,我们邀请了县教研室的各位教研员来我校指导工作。由于专家的引领,再加上我们的教师本身好学,所以逐步转变了教学观念。通过培训学习,我们的教师了解了各地课改的最新动态,明确了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必要性,特别是明确了新课程标准的内涵,

三、开展形式多样、具有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

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涉及到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这些新的变数迫切要求我们从原本的“传授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由“经验型”教师转化为“科研型”教师。只有把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才能顺利地转化。

1、强化教师的听课作用,要求教师在听课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评课能力,听课记录没有实际的评课不算有效的听课。鼓励教师从同伴的身上吸取好的经验,以求更快的提高教师的授课、研课的能力。

2、改革学校教研课形式

上学期,我校进行了校级研究课的改革。对教师备课做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备课在上课前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并交由教研组长审核后方可进课堂。课后还必须写出教学反思,总结教学得失。

3、认真贯彻课程改革,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做到从严治教,严格按照湖南基础教育地方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通知进行排课,在教学中做到七抓。抓好计划、备课,反思(必须做到四点:好的方面;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改进措施。)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素质测评单元清。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有效,稳步提高。

4、本学期,我校积极响应上级倡导,开展了“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小学部全体教师参加了选拔赛初赛,最后评选出六名教师并授予其“教学能手”称号。

11.模式三与教师校本培训 篇十一

关键词:模式三;教师;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86-02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更加突现出来,新课程中许多学科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当前,农村初级中学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配备了远程教育“模式三”,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奠定了基础。利用“模式三”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认识模式三

要理解“模式三”与校本培训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应该初步了解“模式三”。这里所说的“模式三”是指远程教育设备设施的一种配置模式,它涵盖了“模式二”和“模式一”,其配置为一套配有DVD光盘播放机和大屏幕电视机的光盘播放系统(模式一)、一套配有计算机和卫星天线的IP资源接收系统(模式二)、一套配备30台计算机的计算网络教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模式三),并配有适量(近300GB)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模式三与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校本培训

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发展需要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较为薄弱,配备“模式三”的学校可以利用这些设备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

1.信息技术硬件认识

在信息技术硬件认识方面,可以通过带领教师观看实物认识计算机、打印机、光盘播放机、接收机、卫星天线、投影机、交换机等设备。对于计算机内部结构的认识,可以利用废损设备,如光驱、软驱、硬盘、电源、主板、内存条、接收卡等展示给教师们看,撩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让他们弃除畏惧感,积极投入到信息技术技能学习中。

2.计算机软件知识培训

在培训计算机系统知识方面,利用“模式三”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培训中,我们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培训教师,让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再于计算机教育中进行操作技能培训,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培训效率,并通过对“模式三”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百年树人资源库以及远程教育IP资源的介绍,引导其对这些资源进行访问、下载,亲身体验到计算机网络的魅力。

3.培训方式

针对教师平时忙于教育教学工作这一情况,我们可以采取集中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培训办法。具体做法为,每周可固定安排两节的集中讲授课,上下午各1节,将通常在下午上课的教师编成一组,安排在早上进行集中培训,另一部分教师可在下午培训。对教师开放计算机教室,信息技术教师负责对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解决了培训与学科教学之间抢时间的矛盾。

三、模式三与教师在校教学能力培养

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借助“模式三”对教师教学业务能力进行培养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

1.新技术下的教学方式方法培训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新的教育方式方法。“穿旧鞋走新路”产生的效果犹如“牛车走高速公路”,其结果必然是迟缓。利用模式三的设备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让其掌握计算机、投影机等信息教育设施的使用技巧,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改进过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中的不足,形成新课程所需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2.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新课程教学越来越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如何把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整合是每位教师面临着的一个问题。利用“模式三”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引导其尝试制作教学课件,结合师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逐步提高整合能力。

3.综合能力的培训与提高

在利用“模式三”对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在利用设备对所需资料进行查找、收集、分类、存盘等工作过程中,学会了系统化的管理、统筹兼顾的方法,增强了分析判断的技巧,从而提升了教师综合能力。

四、模式三应用于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一直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的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不足。在继续教育中巧妙运用“模式三”,也可收到良好效果。

1.利用多媒体教室集中培训

在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中,学校可将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师集中在多媒体教室,组织其观看专家学者们的精彩讲座;还可以将这些内容拷贝到网络教室的服务器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时间的安排,选择合适的时间到计算机教室进行二次观看,亦可以对理解不够清楚的部分内容进行重点多次听讲,提高学习效果。

2.利用网络促成共享与交流

在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自学过程中,除了指导教师的个别辅导外,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学习心得、经验总结等上传到服务器进行共享,也可通过网络获得他人的精辟见解,加强交流,相互提高。由于加强了共享与交流,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理解,使得这种自学更加有效。

五、模式三与校内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潜在动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仅有利于教学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将“模式三”与教研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将有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1.学科小组教研活动

以学科小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但长期以来,此项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主要原因除了教师忙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苦于没有找到相应的教研内容。如果我们利用“模式二”所接收的资源,如《教师发展》、《课程资源》、《课后提高》等内容,利用“模式一”的设备,组织同组教师观看一些精彩的课堂教学、评课、说课等实录内容,并结合本校、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开展探讨活动,将促进教研稳步全面发展。

2.个人教研活动

教研不仅仅是集体活动,作为教师个体,也可以开展教研。“模式二”接收的资源,如《课程资源》中的教案示例、典型例题、媒体资源、探究活动、扩展资源等内容,可以为个人教研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师通过对一些优秀教案进行分析、借鉴,结合学生和个人教学特点,整合各种资源,编写出更具价值的、个性化的、适合于本校教学的教案,使个人教研活动的开展更有实效。

3.课题研究及论文撰写

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也是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经验性的认知上升为理论,有助于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模式三”在这方面也具有一定作为,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尝试和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探索等。在论文撰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资料查寻、材料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为撰写教研论文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总之,“模式三”除了能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和其他学科辅助教学之外,还可以为教师的校本培训提供广阔的平台,只要我们加以合理、有效的运用,它将会给教师校本培训带来潜在的动力,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确保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2.教师微课校本培训计划 篇十二

以“教师理论学习”为载体

朱永新教授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读书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教师的读书不仅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更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为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个人理论素养,我校很早就组建了“教师理论学习社”,引导教师从学习《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等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刊物入手,到帮助教师积极购买专业理论书籍。从苏霍姆林斯基到赞可夫,从顾泠沅到孙维刚,从李镇西到魏书生,一本本的教育书籍充实了教师的心灵,擦亮了他们的眼睛。有些教师一边读书学习,一边把个人阅读感悟和教学心得及时整理下来,形成厚厚的读书笔记。如今看书学习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工作之余最好的休闲方式,学习知识理论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以“课改沙龙活动”为载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冲突和教学方式的困惑。教师之间迫切需要一个交流的机制和研讨的平台,于是学校组织教师成立了“课改沙龙活动组”,专门安排双周四下午进行“课改沙龙”活动。在“课改沙龙”活动中,我们以新课程为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坚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营造宽松、民主、开放的学术研究氛围,使互动式、参与式培训走近教师。只要你有困惑,只要你有兴趣,你可以随时走进“课改沙龙”参加交流。“课改沙龙”活动给广大教师进行思维交流和思想碰撞提供了有利机遇和良好平台,在整个下午的沙龙活动时间内,参加研讨的教师围绕沙龙活动主题进行积极而有效的交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阐述和表达自我观点,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让课改理念真正落实到了课堂。随着“课改沙龙活动”的不断发展,教师之间逐步形成了积极的研讨氛围和良好的反思习惯,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教学案例反思”为载体

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常常能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带给人以直接的借鉴与启示。教育领域中的案例是独具特色的教师学习材料,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教学情景,展示了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呈现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案例分析凸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特征。我校学科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时,常常就某一个比较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解剖分析。首先,由教研组长展示典型教学案例片断,交代案例发生的背景和有关情境,然后让教师针对教学案例自由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引导教师进行深入的归因分析,透过教学案例现象揭示其中蕴涵的教育规律或教学理念,并能把自己的观点及时进行整理,对教学实践或教学案例中的成功与不足、精彩与失败以朴实的笔调、叙事的风格进行记录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走向成功。

以“师徒结对活动”为载体

“师徒结对活动”是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有效形式之一,对新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尤其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知识方面有最直接的帮助。在开学初新教师报到之后,学校立即组织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活动,安排学校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成指导小组,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制订具体的培训方案和培训措施,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主要是“传、帮、带”,从学生教育、班级管理、教材理解、备课技能、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等方面给予新教师具体的指导。而新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学、研、培”,作为徒弟要主动深入指导老师的课堂听课,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技能,每周上一节教学汇报课,每月写一篇个人教育教学反思。在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中,督促新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强化自身素质,从而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

以“名师培养工程”为载体

我校积极启动“名师培养工程”,充分发挥我校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示范辐射作用,促使优秀教师能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和文化修养方面打下更深厚的功底,在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成果和显著的教育教学业绩,并能带动和指导其他教师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在本校教师群体中起到有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为此我们要求学校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做到:在理论素养方面,要有良好的自我学习意识,每学期至少精读论著两册,并完成一万字左右的个人读书笔记;在学科知识方面,要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素养,精心研究全套学科教材,在教研组指导教师进行学科教材分析;在教学能力方面,要努力钻研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在同年级学科中名列前茅,每学期至少在校级或片级上一节研究课;在教育科研方面,每学期至少撰写两篇高质量的教育论文,举办一次校级理论学习讲座,每年至少在省级专业刊物发表两篇教育教学论文,三年内必须主持完成一项市级课题研究。通过学校“名师培养工程”,不断放大学校优质教师资源,加快学校名师的成长,以此带动学校教师群体的发展。

以“教师课题研究”为载体

课题研究是教师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的活动。课题实验研究也是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最佳载体,在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校始终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志于课题研究的老师由学校教科室成立了学校“课题研究协作组”,每月第一周的周五下午开展定期交流活动,学校各课题组长和骨干成员就课题研究方案的论证、课题研究申报的程序、课题研究材料的整理、课题阶段成果的展现、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初步实现了从教学问题引发研究专题、从专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的演变过程。随着“课题研究协作组”的形成,学校能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帮互助,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关注日常教学;既开展教学观摩,又进行案例反思,无论是从课题研究档案的建立到课题研究主页的展示,都让人感到学校课题研究的实在和有效。课题研究不再让教师感到畏惧,而是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课题研究中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以“学科教研中心”为载体

13.教师校本培训个人工作计划 篇十三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工作做一个工作计划了,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好的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校本培训个人工作计划(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校本培训个人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为更好地落实教育局关于全面开展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要求,我校从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工作目标

1、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通过校本培训,完善教师业务学习的机制,提高教师教育活动的实效性,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更新教师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2、提高教学能力,促进学习和研究相结合。努力建设一支师德好、观念新、素质高,能够胜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开发的骨干教师队伍,能够适应小学跨越性发展需要的学习型、科研型教师队伍,为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培训内容

1、开展师德优秀教师教育经验介绍会,引领全体教师向身边的师德优秀教师学习,努力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家长满意的人民教师。

2、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通过练写钢笔字、粉笔字、教材分析会、教学质量分析会、推门听课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挖掘教材、掌控学情的能力。

3、开展教学技能研讨培训。通过“观课议课”、“阶梯备课”、“复习课”教学大赛等活动增强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聚焦有效教学,构建生命化课堂。

4、开展科研能力培训。通过专题讲座、科研研究课等活动培养教师科研能力。

四、培训形式

1、集中培训——自我学习,反思

集中培训是根据学校校本培训现状,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开展3—4次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自学是在学校规划与指导下,教师根据自己的要求开展的自我培训活动,主要采取上网浏览教育文献,系统学习教育专著,学校博客网站阅读学校推荐文章、到校阅览室学习教学杂志,然后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自我反思,总结提高,撰写读书笔记。

2、实践——交流形式

(1)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相互研究,共同提高。

(2)开展“观课议课”的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魅力。

(3)开展“复习课”赛课活动,引领教师关注复习课教学策略,提高期末复习的质量。

(4)开展教师基本功的培训,坚持钢笔字、粉笔字的练习。

(5)开展教师沙龙活动,交流学习心得,探究热点问题,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以达到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不断完善自我的目的。

(6)开展课题研究,围绕科研课题上好每一节课。

3、专家引领

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定期来校进行指导,举办专题讲座,零距离地与教师接触,手把手地进行辅导。

五、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是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关键,要加强学习,把校本培训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相结合,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2、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指导,加强过程监控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

3、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校本培训主阵地作用,各教研组要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本组教师开展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认真落实培训方案。

4、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围绕学校科研课题,修改完善每一位教师的子课题方案,围绕方案,各课题研究小组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加强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教师校本培训个人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立足学校实际,面向全体教师,围绕有效教育教学,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让教师在浓厚的校本研训氛围中磨砺自我,快乐成长,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能够适应新时期教育要求的学习型、创新型教师队伍,实现“为教师的发展引航,为学生的成长奠基”的办学目标。

二、培训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优化知识结构,聚焦课堂,直面问题,增强教师创新精神和执教能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在永嘉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教学做合一”,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按需施教,讲求实效,学用一致,因地制宜,多途径多形式开展校本培训。

4、以教师发展为本,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注重差异,突出个性,满足教师发展需要。

5、注重资源整合,加强教学、科研、培训的有机统一;注重校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

6、建立配套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校本培训规范化与特色化发展。

三、培训措施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良好教师职业形象。

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推进“做人民满意教师”师德建设月活动,把“敬业、爱生、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主旋律,用职业道德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职业形象。

继续完善千石小学师德师风评价考核办法,将教师的师德师风考核与评优晋升相结合,与绩效考核挂钩。

(二)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本学期重点抓教师基本功。5月份结合五四青年节举行青年教师“练就技能、成就梦想”基本功比赛活动。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由信息技术教师结合录播室使用、语音室的使用、电子白板的使用等等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

提高教师阅读实效。将全体教师的业务学习与《新课程标准》学习有机结合,继续开展读名著、品经典活动,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专著并撰写一篇质量佳的读后感。学校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三)优化教师教研、科研工作,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

立足课堂教学,开展系列活动,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学校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推行“自备、说课、改课、反思”四步模式;日常教学推行“六要”,即备课要“透”、教学要“活”、对象要“全”、学法要“细”、评价要“勤”、反思要“实”;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四个点”,即一个兴趣点,一个互动点,一个思考点,一个创新点,以此推动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力争通过多种形式使教师们的“公开课上层次、常态课上水平”。

研训一体,课题拉动,提高校本培训的时效性。坚持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教师的学习培训相结合、与常规性教研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在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同时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各学科分别围绕承担的县级以上课题组织专题研讨会,每位教师要精读文章,撰写论文、案例或反思,并结集成册。

本学期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根据崂山区教体局和教师进修学校安排的各项活动,派教师远赴省内外听课学习,博采众家之长,提高教学水平。

(四)启动名师工程、抓好青蓝工程,促进名师、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推动学校的“青蓝工程”,努力做到领导干部跟上听,师傅经常听,听后及时评课,跟踪再听,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举行青年教师赛教课。从备课—研课—导课——磨课—评课每位师傅要全程参与,通过任务驱动、跟踪指导、平台展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

启动学校名师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市、区教学能手的作用,带动骨干教师成长,优化学校学科结构。

积极选派校级名师、校级骨干教师外出培训,为学校教研有效开展、名师的成长提供平台。

四、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内容分“规定内容”和“自定内容”两部分。

(一)校本培训“规定内容”

专业精神。大力弘扬“敬业、爱生、奉献”的师德风尚,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政治思想和师德修养教育,教育政策和法规教育,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师的经验,树立科学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

专业知识与技能。围绕教学基本环节、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针对教师实际,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拓宽和更新专业知识,以课堂教学问题为突破口,训练教育教学技能,研讨教育教学方法,交流改革经验,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专题培训。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德育、教科研、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题培训。

(二)校本培训“自定内容”

除校本培训“规定内容”外,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本学年举行“新经典诵读”校本培训活动。

五、培训形式

自主学习。组织教师自学,摘抄读书笔记,交流研讨。学校对布置的自学任务,进行检查和考核。

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以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为主举办专题讲座。

小组研讨。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形式,定期交流学习体会,研讨教学经验,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观摩。继续组织好学科组内的听评课活动,定期举办说课、评课、公开课、观摩课活动,增强教学观摩的实效。

课题带动。加强课题的选择、设计和研究,主动参与课题的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教师校本培训个人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依据,立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教师为主体,以解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结合我校发展规划和教师工作目标考核实施办法,把立足点定位在充分利用本校特色、资源上,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注重搞好三个结合:一是与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创新相结合;二是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三是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相结合。同时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优势,培养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育创新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充满创新活力、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

二、基本要求

1、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在原有一系列教研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修订和健全了校本研究开展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如《教研组长职责》、《教科研活动考核办法》、《教科研工作奖励条例》等,使校本研究处处有章可循、规范运行。同时,从保障机制上,我们做到了时间保障、经费保障、技术保障、资料保障。建起了校园网络,使教师从网上获取研究资料,并得到共享。由学校主管领导带领教导处、教科室有关人员随时检查各组活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坚持优秀成果评奖制度。根据每位教师、每个活动小组的活动质量和相应成果,每学期开展一次优秀教科研先进个人评比活动。落实教科研活动考核制度。教务处每学期举行各项活动,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并严格执行考核制度。

2、提高认识,加强培训

校本培训就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解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有专业理论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所以为了让校本教研顺利开展,首先得让教师们了解有关理论知识的操作方法等。学期开学初,在教师大会中学习上级有关校本培训文件精神,还召集各年级组长培训并部署任务;尽量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并分学科进行专题讲座,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围绕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进行的校本研究的精髓,作深入浅出的解读。为了造就一支专业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聘请外校各科名师进行“一对一”活动,这一活动也是我们学校特色的校本培训内容和项目。

三、工作要点

1、校务会专题研究校本培训工作,设立校本培训组织机构和专人负责,其中校长为校本培训第一负责任人。

2、建立配套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各项考勤记录表。

3、为各年级组、备课组订阅了足量的专业报纸、杂志、书籍供教师学习和交流。

4、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科研活动,同时调动教师积极性,组织六次各科集体备课活动,撰写评课稿,进行展示评奖活动。

5、开展德育工作、教育科研、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四次专题培训,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6、聘请各科名师进行“一对一”活动。

教师校本培训个人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师发展中心和学区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学区教科研工作计划要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的课改研究为核心,以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为载体,加强教师培养,强化质量管理,为全面提高本片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二、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依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各门课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上足,不得随意增减,调换,上好每节课,不拖堂,校领导加强巡查。

2、继续推进教学规范活动。将每学期第十六周定位“教学规范周”,要随时掌握教师执行课程情况,督查教师的教学常规,调查学生在校学习动态,纠正不良教学行为。要继续深化“推门听”活动,不定期进行常规抽查。学校通过教师自查、同伴互查、学校检查(执行课程、计划、备课、上课、听课,改作、检测等),并结合平时常规抽查,确定25%优秀教师和5%的待合格教师报学区备案(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

(二)努力打造有效教研活动

加强教研活动策划,讲求教研效应,注重有效教研,力求做到“教研工作课题化,教研活动主题化”,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与教科研工作能力。

1、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开展“学先于教”和“有效学习”为主题对活动进行有益尝试,以常态课的听课、评课为抓手,以公开课为示范,践行“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教学理念,力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积极响应县、学区全面启动“有效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如教研室调研、名师指导,联谊教学,组内集体备课,主题式团体磨课,同课异构、观课议课等形式进行。

2、协助校长室继续做好教师培养工作,重视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对新教师的专业指导,搭建名优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平台。外出学习的老师要向教导处、组长反馈学习要点,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在教研组内开课、发言,分享学习资源,以共同提高。

3、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级论文的评比活动,教导处提供上级有关部门的论文评选信息,努力为教师创设平台,教师要积极撰写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案例,提高论文参评率和获奖率。

4、立足实际抓好课题研究与推广应用。

三大教研组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协同有课题经验的.老师多多探讨,思考、酝酿切合我们实际的小课题,并积极研究,对于课题有什么要求可以向学校提出,学校将优先解决。数学组将进行课前学习情况调查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研讨,三年级学生进行导学案的落实推进。

5、做好教研资料整理,校以上公开课的教师都要将各自教学设计及反思、课件及时上传到教导处,以便资料汇集整理,利用这些优质教学资源,方便大家以后学习、借鉴。各教研组、备课组的出勤情况、活动记录等以文本和电子博文的形式进行存档。

(三)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

统一思想,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坚定不移地树立起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认真贯彻“永嘉县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实施方案”、“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合格率监测的若干意见”。认真组织,做好省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测试、市学业合格率监测、县期末学业水平检测,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努力提高后20%学生的学业质量。

1、学校要统一部署合理安排好任课教师,做好开学招生工作,把好插班生的这个关口。

2、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提倡“堂堂清、天天清、单元清”,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努力做到课堂作业课内完成。

3、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开展“三小”培养活动,特别要重视对后20%的学生优先指导,任课老师要摸准这些学生,制定计划,给予关照,做好记录。

4、加强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加强写字课训练、童心习作与阅读指导、数学口算达标练习和培优指导、数学小论文、英语书写、科学实验操作、科学观察日志、科学记录本、体艺2+1等等,利用午间,课余时间、综合课让学生多读经典国学,如“弟子规”,“三字经”、童书、科普作品等。

5、加强各级段学科质量监控力度,特别是一年级新生适应性教育和毕业班学生思想动态、质量摸底。主科教师要利用软件认真做好各单元及期末质量分析。完善学生成长记录,任课教师要把学生平时取得的主要成绩及期末成绩及时记录到学籍系统。

教师校本培训个人工作计划5

一、校本培训目标:

随着校本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我校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水平确有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水平,以校本培训促进我校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今后的校本培训主要以下方面进行:

1、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要有所改变,课堂上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2、教师要具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教师不再把教材当成唯一的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及其资源(班班通、网络、农远资源等)。

3、师德水平要有所提高,教师与学生间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4、教师教学基本功要进一步提高。

二、培训方式:

教研组将积极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对数学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培训形式有:

1、集体学:主要进行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

2、自学:主要学习一些教育理论、班班通操作应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可见操作水平。

3、听讲座:请专业人士到校作报告,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4、召开论坛会:进行学习体会的交流,论文的交流等。

5、看光盘:主要看优秀课录象,开拓教师视野,了解前沿课改信息。

6、听评课:交流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以多样的培训形式,丰富的培训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使教师参与培训出勤率高,完成培训任务保质保量,从而来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三、培训时间课程表:

按上级要求和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安排教法、教研、计算机、班班通、农远、教材、教学理念等知识的学习。

每月三次。(周三下午)

四、培训学员名单:

(全体数学教师)

五、培训的考勤制度:

由教导主任和数学教研组长记录教师参加培训的出勤情况,确实有事事先请假,事后补课并追记培训笔记。

六、培训的考核制度:

每学期对所培训的内容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考核各一次,并记入教师业务成长档案,作为教师评优的依据!

教师校本培训个人工作计划6

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

1、将学时培训、校本培训与教师素养提升行动相结合,走“教研训”一体化道路,结合各学科组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结合教师实际发展需求,精心制定教师个人的发展规划,实行考核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与教师素养提升行动,使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发展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拓宽科学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

4、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5、针对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学期的具体活动,开展论文撰写、课题申报与研究等专题培训,并以各级课题研究为基础,将过程的管理和培训结合起来,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主要内容

1、师德建设。大力弘扬“敬业、爱生、奉献”的师德风尚,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政治思想和师德修养教育,教育政策和法规教育,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师的经验,树立科学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自觉践行“九个一律”,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2、专业知识与技能。围绕教学基本环节、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针对教师实际,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拓宽和更新专业知识,以生本课堂的教学设计为突破口,训练教育教学技能,研讨教育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每年开展如下活动:

<1>学校学期至少组织3次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做到每次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记录、有成果。

<2>中青年教师每年在学校或以上级别上公开课1次,各教研组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记录、有教案、有反思。依托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在教研组进行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常态课堂”的打造,引导教师进行分析、反思、实践和总结。

<3>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至少10节,评课2节,教科室定期检查,并做到有记录。

<4>教师每年至少要精读一本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专著,写一篇读书体会或心得。

<5>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先进教师经验交流;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学科技能培训或展示活动。

3、专题培训。结合我校实际,每年至少开展4次有关德育工作、教科研、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题培训。

4、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结合教师发展水平和教学要求,以“学科命题”和“有效课堂教学”为自主培训内容。

(二)培训形式

1、集体备课

2、观摩研讨

3、实践反思

4、读书交流

5、专题讲座

6、师徒结对

三、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一)保障措施

1、机制保障。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把教师素养提升与校本培训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以此项工作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校本培训要加强层级管理,一是校级决策层,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把握校本培训的方向;二是培训执行层,即教务处(教科室),其主要职责是:在校长的领导下,组织和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并通过管理扩大参与面,提高培训水平。

2、制度保障。继续完善相关的校本研训制度,尤其是基于博客的校本教研的相关制度,确保校本培训的常态扎实的推进。

3、经费保障。做好相关项目的预算,确保资金到位,保障培训的顺利开展。

4、人员保障。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利用本校的资源为深入的校本培训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预期效果

1、逐步修改、完善相关制度,使基于博客的校本研训“有规可依”。

2、积累丰富的校本培训资源:课例、教育教学文稿。

3、促进教师整体素质向更高水平的迈进。

上一篇:求职面试六大技巧下一篇:党员干部主题教育对照党章党规“十八个是否”问题找差距自我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