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

2024-08-30

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精选11篇)

1.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 篇一

全县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培训班专题调研材料

遍植梧桐树,育得金凤鸣

——偏远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点滴实践与思考

于勇

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中心小学校

遍植梧桐树,育得金凤鸣

——偏远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点滴实践与思考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15年。这15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小学办学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校园建设日新月异,以前只能在城镇学校看到的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功能教室也在农村小学安家落户。然而,与校园校舍、教学设施设备的发展速度相比,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却滞后了许多。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水平不高,教育理念落后,导致农村小学出现了功能室闲臵、教学器材无人问津的现象,尤其是地处偏远山区的村级小学,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水平不高、教育理念落后,严重影响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已成为农村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过硬、扎根农村的教师队伍,是当前每一所偏远农村小学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也是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继续进行的前提。

偏远农村小学要想与城镇小学一样拥有一支力量充足、业务精良、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主要应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如何留得住教师、使现有师资力量不再流失的问题;二是要解决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三是要解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更新教师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问题。近十年来,我校在解决这三个问题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与大家分享,供交流探讨。

第一方面,如何留得住教师,使现有师资力量不再流失的应对策略。

景台镇位于我县最北部,位臵偏远,镇中心区距县城40公里。下辖各村小学校十分分散,赵家、锦山两所学校距镇中心区20公里。多数村小学校交通不便,路难行,遇到雨雪天气,教师上下班只能步行,条件艰苦,为此,一些中青年教师千方百计的要调离我校。2001年到2009年间,我校先后有13名中青年教师调到县城或县周边学校。2009年后分配到我校的特岗教师,有6名又调回县城,有两名分到我校后,没有报到,直接申请辞职。十年间,我校失去20多名青年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为了留住教师,防止中青年、骨干教师不再流失,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留住教师的身、稳住教师的心。

一、关心教师的生活,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把教师留在农村,安心工作,首先要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从2009年开始,新参加工作的特岗教师,在三年特岗服务期内,我校免费提供宿舍,每人每月发放伙食补助费80元,到村小学工作的,上下班交通费由中心校负责。由于工作需要,家在镇内居住的教师,去往偏远村小学支教的,上下班交通费也由中心校负责,不用个人承担(每年我校支教教师的交通补助费都在万元以上)。长期在偏远村小学工作的教师,如果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中心校积极想办法帮助其解决,为其申请困难职工补助。近两年我校“励耕计划”困难教师人选多数在偏远村小学产生。这些措施,解决了教师生活中的困难,使教师摆脱了生活琐事的纷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二、关心青年教师成长,为其搭建风采展示的平台。

当前,一些青年教师急于脱离农村,主要在思想上认为在农村缺少自我展示的机会,没有发挥特长的空间,担心无出头之日。我校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成长工作,注意发现人才,为每位教师争取和创造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学校为了鼓励教师参加县、市、省国家组织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规定按照参加活动的行政级别和取得的成绩为其在“一评三考”总成绩中加分,而且参加活动费用全部报销。在活动中,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满语教师孟祥宇、英语教师郭宏亮,已成为全县满语、英语学科的领军人物。学校现有县以上骨干教师、教学能手23人。通过参加活动,许多青年教师获得了县、市、省不同级别的各种荣誉,使众多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能力得到增强,水平得到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展示了自我,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让教师感受到自己在农村的舞台更宽广,通往成功之路更近更平坦。

三、制定优惠政策,促使教师在乡村扎下根。

为了调动偏远村小学老师工作的积极性,稳定村小学教师队伍,我校在职称评聘、选优评先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选在偏远村小学工作的教师。凡是支教的教师,每年在“一评三考”总成绩中加分。在石灰、赵家、锦山三所学校工作满15年的教师,在晋升职称时在总赋分成绩中加一分。

以上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措施的实施,暖了教师的心,留下了教师的身,扎下了教师的根。我们相信,随着农村教师生活补助的发放、绩效工资的实施、职称制度的改革,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农村、扎根农村。

第二方面,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教师缺乏的应对策略

我校教师编制数为132人,现实有教师117人,缺编15人。英语专业教师全校只有2人,音乐专业教师全校有1人,美术专业教师全校有4人,体育专业教师全校有3人。现有师资力量完成课程计划的任务非常困难,一线教师周课时量平均在20节以上,个别村小学教师周课时量在25节以上,教师业务多,压力大。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校采取了村小学隔年招生(适龄入学人数达不到10人的)、就近合并班级、体育课复式教学、专业教师轮岗制等常规办法,来减轻教师力量不足带来的压力。

针对教师力量不足我校采取的措施还有

1、公开面向社会聘用教师。面向社会招聘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1986年以后参加工作被清退的民办教师,在这些人中,通过层层考核,择优选用。试用期一个月,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学校与聘用人员的责任义务。制定聘用人员的考核机制,按考核等次决定下年是否续聘。今年我校聘用了6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师资力量的不足。

2、调整布局,推动规范化进程。

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那就只有从改变它的分散性入手,那就是——集中办学,走规范化道路。建设农村规范化学校是解决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滞后,教师队伍管理诸问题的根本途径。用科学、前瞻的眼光把教育资源集中起来,改善教育环境,把农村小学办大,办强,办规范。调整布局,集中办学,统一办学。那么,教师分散,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工作环境差,职业认同感低等诸问题就如厉刀斩乱麻一样迎刃而解了。目前,我校的农村规范化学校建设已进入酝酿筹划阶段。根据我镇地域广、人口多的实际,我们准备在全校范围内办三所规范化小学,即中心校,石灰小学校,五台子小学校。通过这三所学校的规范化办学,逐步兼并周边的“麻雀学校”,保留必要的教学点,从而达到全校规范化办学的目的。如此一来,就能把原来分散的教师集中起来,合理配臵,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目标。农村规范化学校建设在我县是新生事物,仍处在探索和筹备阶段,但农村小学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决定走规范化道路是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第三方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更新教师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应对策略。

“师资兴则学校兴”,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关键,我国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要承担起课程改革下的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的重大责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因此,农村学校应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博学善研,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新型农村教师队伍。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我校以“教育行风建设”为契机,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大力宣传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履行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大力表彰先进,增强依法治教,以德治教意识。

二、更新教师教育理念,落实教学三维目标

一个人的观念是文化的积淀,观念对人的行为有着支配导向的作用,教育理念决定教学模式,教育模式决定教育质量.因此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接受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引领教师不断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首先,引导教师转变学生观。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挖掘潜能,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融入师生活动的全过程,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引导、启发、激励等作用。教师既不能包办教学的全过程,更不能放手让其自生自灭。最后,激励教师转变教学观。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到引导学生“学”并重的转变。使教师明确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意味着师生间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同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的和谐发展。

三、扎实开展校本培训,促使教师素质逐步提高。

1、我校教研活动增设理论学习内容,开展了《高效课堂模式探索》、《课堂提问的艺术》等专题的理论学习,主讲人精心准备好发言稿,与会教师在活动结束后按要求写出学习感受。通过研讨、交流,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视野进一步拓宽,参与活动的意识明显增强,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家的认识得到了提高,视野得到了开阔。教师业务素质和业务理论水平提升较快。

2、广泛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上,更主要的要求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要想开拓创新必须对反思有所体验,养成反思的习惯,形成反思能力。新课程的丰富性、多样性、选择性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反思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衡量人才的标准。我校借鉴优秀学校的科研经验,在总结学校实际的基础上,认真积极的推行教学反思。每周五,在一周行将结束之际,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依据本周自己的教学实际,独立完成一篇教学反思。学校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全校范围的教学反思评比活动,以此来激励和督促广大教师通过随时随地教学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现如今,全体教师都已清醒的认识到反思是教师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将这种学习反思内化为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

3、我校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并要求外出培训教师积极撰写外出培训体会,创设机会组织大家进行交流,或开设外出培训汇报课,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研讨。现时为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的素质,培养出自己的名师,发挥名师的带动作用,学校投入大量经费,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养名师,观摩各级优质课、比赛课、观摩课。在教研活动上与大家交流。如一些语文、美术、音乐学科的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回来后开设的公开课或教研活动让参与活动的教师大开眼界,有些教师感叹说:“教了这么多年,今天才知道这些课怎么上的更精彩”。

5、重视新教师的培训与培养,已经成为我校的一个传统。在发挥学校教师资源,完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只要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学校都会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与之结对。虚心学习已经蔚然成风,各位徒弟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在自身的努力下,会稳步发展,成为我校的中坚力量。

四、改革创新校本科研,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新世纪的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更要从教育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两个方面去理解和认识教育的使命,要树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观、正确的人生观、全面的质量观、现代化的教育观和新型的师生观。我校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小处着眼,提升了教师科研水平,达到了打造课堂特色的目的,寻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些具体可行的途径。带动大批教师进一步把握教育教学的发展态势,改进教学理念,运用科学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进课程改革的创新,提高课堂实效,还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以此落实新课标精神,从一定意义上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我校注重教师专业建设的校本培训活动以及重视校级小课题的研究,很多教师成长较快,他们已经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有多人次的课堂教学或说课比赛在县、市、省获奖,有多篇论文在相关报刊杂志发表,或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总之,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学校的硬件办学条件和软件管理环境就是学校的梧桐树,而教师则是学校的金凤凰。学校只有栽下更多更茂盛的梧桐树,才能引来更多更美的金凤凰,只有让金凤凰飞得更高、鸣声传得更远,学校才能发展的更快、更科学!今后我们会根据学校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和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我校教师的精神内涵、业务素质、科研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2.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 篇二

由于学校的条件非常艰苦,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少有人愿意到这里来工作,通常一个老师担任几个年级的课。第二天校长通知我教三年级英语和四年级语文,并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一进教室,同学们立即起立欢迎我的到来,看到黑板上写着“欢迎郭老师”五个大字,看着同学们一张张欣喜、充满期待的脸和那一双双可爱的眼睛,顿时心里有了一丝暖意。带着感动和热情,我给他们上了第一堂课,每一个同学都如饥似渴地听着,我也享受着课堂上的每一秒钟。

慢慢地,我习惯了学校的生活,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的孩子们,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他们带给我无比的快乐。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孩子们很少有机会去城里,他们对外边的世界了解很少。上课的时候,我尽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课本上的知识讲给他们听,孩子们对我讲的内容很感兴趣,就连平时上课经常睡觉的同学也会经常问我问题。课余时间我也会跟孩子们在一起,和他们一起聊天、做游戏。他们把我当成了自己的好伙伴,开心和烦恼的事情都会告诉我。每天晚上,我会回忆和孩子们的聊天情况,并记录下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想办法帮助他们。没多久,我对班里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这样既有益于我的工作,又使孩子们减少了烦恼。同事们看我这么辛苦,劝我说上课都这么累了,下课就好好休息。农村的教育条件远不及城市,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优秀,有时真的感觉很累,但一想到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就乐不思疲。不少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他们由爷爷奶奶照看,放学后孩子们的作业一般没人辅导,为了帮助他们辅导作业,我经常到孩子们家里家访,这样就可以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家长们每次见到我,都非常亲切,由于经常去家访,我和他们像朋友一样,关系融洽。

在我的努力下,每个孩子的成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班里的成绩从全镇倒数第一跃升到正数第一。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成绩,脸上露出了微笑,家长和同事对我的工作也很认可。其实,看到孩子们取得的进步,我比任何人都开心。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帮助他们和城里的学生建立联系,并鼓励他们写信交流,这样他们的眼界就变得开阔了,从而缩小了和城里孩子的差别。班里的一个孩子和实验小学的一个孩子在写信的过程中,建立了很好的友谊,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他们到彼此家里做客,城里的孩子增加了对农村的感性认识,体会到了农村孩子的艰辛。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家长舍不得让他们做家务或者干农活,而我每次家访的时候都会刻意叮嘱家长要适当地让孩子们做些家务,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家长的辛苦,才能从中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当然,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班里有个学生父母离异,平时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在学校里表现还不错,但在家里经常对自己的爷爷奶奶指手画脚,甚至还辱骂他们。每次家访的时候,他的爷爷奶奶都说孙子在家表现很好,如果不是班里的一个学生告诉我,我就一直蒙在鼓里。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给他讲道理,让他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低着头告诉我知道自己错了,并答应我回家之后一定要好好地对待爷爷奶奶。后来,其他同学告诉我他在家经常帮爷爷奶奶做家务,在班上我还刻意表扬了他。国家一直在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让孩子在各方面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师资条件的限制,素质教育很难在农村小学得到真正落实。不少农村小学往往忽视了音体美的教育,孩子在艺术、体育方面的特长很难被发现,即使某个孩子具有这方面的天赋,农村家庭也负担不起他们高昂的学习费用。班里有个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但在美术方面特别有天赋,我把她画的山水画给一个学美术的同学看了看,我同学说即使经过专业学习也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并建议她去学美术。每次到她家家访的时候,我就劝她的父母考虑让她学美术,但每次都遭到拒绝。在他们的思想中,女孩子花这没多钱学美术没什么用,骨子里他们还是很重男轻女。

目前教育中一般只注重智力的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家长也觉得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其余的都不重要。有一次刚下课,一个学生急急忙忙往外跑,不小心把老师撞了一下,老师手里的粉笔和书本都掉到了地上,这个孩子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继续往外跑着。老师无奈地摇了摇头,自己把书和粉笔捡了起来。我知道这件事后,在班里开了个关于礼仪方面的主题班会,并举了一些反面的例子,同学们积极讨论并发言,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以前做得不对的地方。班会结束后,这个孩子主动找到那位老师并向她道歉,我心里非常高兴。

3.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 篇三

英山理工中专 杨宇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研究本课题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行为”可以上升为一种“文化”,更没有重视“文化”对于“行为”的指导意义和影响力。在我的印象中,学校的工作不外乎领导管、老师教和学生学,“管”、“教”、“学”三个字就可以完全概况出学校的基本状态。而通过对本课题的认真研究已经在研究中不断的学习,我深知自己的肤浅,思想认知提升了很高的层次。我认识到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理念和实践的创新。它将学校管理的内涵提升到文化的境界,并以文化的尺度衡量学校管理的最终呈现方式。在具体践行中,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以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为切入口,以用理念来改变行为方式为操作途径,以改善师生的生命状态为最终呈现方式,通过理念指导行为、引领行为,通过行为润泽行为、感染行为,特别注重知识折服、道德肯定、情感依恋、精神景仰等范本效应,使师生的精神状态、行为习惯等渗透着先进的教育理念。

学校所有的文化都是由人和人的行为来建构的,学校所有的人和行为都在构建学校的文化。行为文化是校园的“活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晴雨表,是所有文化的总折射。教师的行为规范具有主导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作用。在这一新理念的引领下,我在工作中更加重视自身的行为。同时,我认为学校要从下列方面,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1.引领和建立教师行为文化。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时时都育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一定程度上说,老师就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就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待问题的态度和面对生活的心态等等,可以说都可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一个微笑或一个责怪的眼神,一声鼓励或是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折射出的都是一个教师行为文化的问题。行为文化基本成为教师的行为习惯之后,久而久之就内化成了教师的思想品质,最后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新生的行为文化,形成为一种校园氛围。引领教师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决非一蹴而就,需要用心体察,正确引导。需要教师内心认同,身体力行。自从接触本课题以后,我就改进了政教处的工作方法,变更了班主任考核的分值,加大了对教师行为的引导和约束。

2.要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人文精神,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发展。这是学校抓队伍建设、走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教师是育人的关键,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要特别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把“以人为本”作为理念,即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应以人文精神为指导,即尊重教职工发展的利益、价值和愿望,努力促进学校价值和教职工价值的共同实现;应以行为规范来要求教师,即从教育规范、教学规范、礼仪交际规范、学习活动规范等方面对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应以引导内化来端正教师的态度,即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忍耐、学会宽容、学会放弃,引导教师尊重、理解学生,以公正的态度、发现的目光、宽广的胸襟去欣赏学生,去“聆听学生心里话”。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既要开掘学科课程中的科学精神,更要挖掘学科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在学校中形成宽松、和谐、平等、尊重的人文环境,不断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教职工文化素养和品位。在这方面,我校由于身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加上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职教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造成学校资金短缺,举步维艰,从而没有经费让老师参与学习交流和培训,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我认为,以后还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

3.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思维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感情更加丰富,兴趣和爱好也更加广泛。针对这些特点,我们适当的增加投入和设施,开展了一系列活动:①思想性活动。如:每个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烈士陵园扫墓日,春季植树周,还有每月一个主题的专题活动。如:安全文明卫生活动月、感恩教育活动月,禁毒宣传活动月,帮残帮困活动月等等。②娱乐性活动。政教处联合团委和专业教师,组织了书法、美术、声乐、钢琴等课外兴趣小组,除了每年6月初举行的校园开放日晚会,每期都举办书画展览和校园十大优秀歌手展示晚会等等;同时,教师群体也积极向上,组建了太极拳、自行车、乒乓球、交谊舞等十个文娱俱乐部,利用节假日集体开展活动,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添上了靓丽的一笔。③竞赛性活动。在男生中开展篮球和拔河对抗赛,在女生中举行了排球赛和羽毛球赛。同时,为了融洽师生感情,还不定期进行师生对抗赛。在《英山风》文学社的协助下,举行了各类征文比赛;在《校园之声》广播台的带领下,举行了演讲比赛和朗诵比赛等等。另外,学校以广播站、橱窗、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充分发挥教育导向作用;举办文学社,使学生有自己的刊物;还利用多媒体报告厅开设讲座,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④身心安全教育活动。春季,政教处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9月份进行了新生军训;秋季,政教处会按时组织消防逃生演练,并会同法制安全处举办消防逃生知识讲座,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自救知识禁赛。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是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因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就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里的形成。

4.注意人际关系的形成和优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并通过这种良好的集体意识形成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进而为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提供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要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共同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为了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师生和谐共处的氛围,学校在每年期末都会在各班级发放选票,让每位学生都有神圣的权力,选出心中“最喜爱的老师”。

4.教师评价的一点思考 篇四

现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作为其一项重要的内容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教育评价包括对学校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等等。其中,对教师的评价因为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所以显得尤为重要。我县有一部分学校显露出来的教师工作倦怠、干群矛盾激化等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对教师的正确评价所致。因此,确立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便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师评价改革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看待教师,怎么看待教师的工作。我认为,作为管理者,应该明白以下几个原则。

一.人本原则。

教师和其它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一样,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有尊严和独立价值的人。只要是人,就有自己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这个人的生活只要符合社会规范,就无可非议。只不过作为教师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在于,教师是和学生打交道,是在培养人才,所以教师应该比其它行业的工作者更有道德修养,更有自控能力,在群众面前能起到更有力的表率作用。但是,现在我们的有关部门、学校管理者,把对教师要求拨得过高。特别典型的就是要教师讲奉献,并且把这个所谓的奉献外延扩大化,把一些教师争取自身利益的言行看成是“不讲奉献”而进行批评。以前有许多“树典型”的报道,讲某某教师如何不顾家庭不顾子女,一心扑在教学上或是重病缠身,仍不忘教育等等,号召老师们向其学习。这些报道的主人公值不值得学习呢?应该说,他们是值得敬佩的,但是我们不能要全体教师都跟着去做,也不顾家不顾爱人子女,身患重疾也硬撑着,这是完全违背生活常态的偏激行为。为什么作为老师就不能工作和家庭兼顾?为什么身体有恙就没有时间治疗?难道教师没有和其它人一样的生活权利?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来自教育内部的方面;另一方面,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很多传统的桎梏仍套在广大教师头上,许多教师在网上哀叹:教师是“神的要求,猪的待遇”,像春蚕也好,像蜡烛也好,像孺子牛也好,这些都是高高在上要求。我们用最高的职业道德去要求教师,却不能在收入上给与他们真正的尊重。这就使得教师精神和心灵不堪重负。因此,我们思考对教师的评价,应该首先意识到是对“人”的评价,应该有理解、尊重、温情,而不要老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让教师一遇到考评就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二.平等原则。

教师是具有专业技能的职业工作者,同时也是需要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个体的人。教师除了在岗位上和管理者有不同之外,其它没有任何区别。在做人的权利上是平等的。因此,在对教师的评价中,要充分体现对教师的尊重、关怀和支持,多倾听其呼声,使评价更多地成为平等对话和沟通理解的过程。现在我们听得最多的是,不管是大会小会,讲话的领导动不动就拿大话吓人:“要听招呼,守规矩”,“要干就好好干,不干就给我写一个辞职报告来”„„语言冰冷无情,充满居高临下的威胁口吻。可以想象,在这种领导的管理下工作,除了整天担惊受怕之外,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三.关注过程。

教育是特殊行业,它的使命不是生产零件,而是培养人才。教师的工作是一门“艺术”,很多工作是隐形的,不是完全摆在台面上的,教师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多变性决定了这个特殊工种是不能完全用数字来衡量其结果的。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对教师的评价几乎全是“量化打分”,什么都要折算成分数,“把本来无法用数字衡量的东西非要弄出个子丑寅卯来”。教师的教学成效如何,就只看期末的学生考试成绩。平时工作的细节评价者视而不见。有的也在进行过程评价,依据却是你有没有书面材料。结果是那些材料整得好但工作并不一定扎实的人获得了高分评价,而认真干实事不屑弄虚作假的人却得不到好评。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我们的体制和管理方法上寻找突破口,多想想如何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如何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如何让他们工作得快乐。其实,如果管理部门能把让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那套理论用在对待老师上,那就能够实现良好的管理,用不着煞费苦心地制定这样那样的评价细则。李镇西说:每个差生在内心深处,总有着做好学生的愿望。同样,每个教师在内心深处总有着做好老师的愿望,没有哪个教师说他想做不好的教师、落后的教师。我们应该对教师给予足够的信任和更多的宽容。

四.民主原则。

教师评价最终应该落实到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形成工作常态。因此,评价的过程应该充分发扬民主。首先是评价方案的制定要民主,方案要经过全体教师的讨论并通过;其次是评价的过程要民主,要多方听取意见,允许教师解释;最后是评价结果要民主,就是要实行公开。让大家都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好了,应该保留,哪些地方做差了,应该改正。这样,教师才能通过“评价”这种方式取长补短,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把优秀的正确的东西形成工作常态。

遵循以上四个原则,我们就可以着手制定对教师的评价方案了。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价包括职业道德、了解和尊重学生、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在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中,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性,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师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教育论文

教师评价的一点思考

平山区实验小学

5.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 篇五

在技工和培训教育中,学生的实践技能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比理论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还要重要。技工学校或培训学校,是怎样对实践技能进行定位的?又是怎样赋予其新的内涵?其具体的可操作性又是如何实践的?这些都是值的我们探讨的。

一、实践技能教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形成的必然趋势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同时也是理论的再证明,而理论应该在一定高度上指导实践。我们国家的教育,究其实是应试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高分低能”就是最好的证明,有些人是考试的高手,不具备真正的动手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完全融入到社会当中。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为企业直接创造财富或利润。这几年,我国放开了招生,高校实行了扩招,甚至在今年允许如北大、清化等高校自主招生,招生政策相当灵活。这样势必造成这样一个局面: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在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学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虽然在市场上人才就业是双向选择,但我认为就目前而言,是企业在选人才,不是人才在选企业。在就业市场上,现在很多企业都要求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因为他们不想花太多的时间去培养人才,这也不能全怪他们。任何一个企业“利润”就是其生命,“效率”就是其基本。根据这种情况,许多学校都加强了学生的技能教学力度,重新分配了理论与技能的教学比例,为学生的就业提前打下了基础,或许这也是一种目前看来的趋势吧!

作为技工学校或培训学校,从知名度、实力等方面来说是无法和高校相比的。学校要生存除了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外,技工学校或培训学校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就业情况。如果毕业生受社会欢迎、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这个学校的招生也就不成问题。反之,学校的生存就可能受到影响。因此,许多技工学校或培训学校都很重视学生的就业。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多数学校都实质上的加强了学生的技能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的练习时间和机会。学校的定位也很重要,技工学校或培训学校就是为社会培养蓝领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用型人才。可以说,有针对性地将实践技能练习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才能在毕业后立即找到工作,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立足社会。

二、确定实践技能与理论之间的比重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比例。教学设施比较齐全的学校,实践技能的教学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很多,如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就实践技能而言,有这么几种称呼:实训、实验、实习、实操和实作。每一种称呼都有不同的含义:(1)实训,指的是给予学生实际的训练,训练什么呢?训练理论课已有的例证和没有的例证,这个范围比较广;(2)实验,指的是让学生去验证已有的、经过理论证明的、可能对学生未来生活或其它产生一定影响的例证,这种方式一般常用于中学(包括职中)的物理或化学课;(3)实习,指的是学生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后,学校将学生送往工厂或公司让学生练习实际技能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对理论学习的反馈,笔者就曾经经历过这种实习;(4)实操,一般指的是学生在经过一定的理论学习后,为巩固已学知识而进行的实践,这种方式多为技工学校或培训学校采纳,笔者所在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就是采用这种方式的;(5)实作,这种称呼多为台湾的一些人士采用,其实质内容与我国大陆的实训差不多。实践技能的称呼可以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

个,就是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他们毕业后能早日适应社会,为学校争取一定的声誉,同时也为他们争取一个相对比较好的.“饭碗”。

我们知道,技工学校或培训学校出来的学生在理论上可能无法和高校出来的学生相比,但我们可以在实践技能方面对他们进行强化,使他们在一定理论基础上掌握相应的技能。但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具有相较强的竞争力呢?必须在理论课份量适当的情况下,加大技能在教学中的比重来达到。这是多数技工学校或培训学校的一贯做法,因此这几年,广东全省的技工学生就业率都达到96%以上,从这个数字说明广东的技工教育是基本成功的,也是可喜可贺的。

诚然,由于受到高校扩招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技工学校的招生产生了一定的困难,这种困难甚至将一些学校击倒,但多数学校还是积极转变了观念,主动出击,强化内功,内强素质,外

树形象,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这种方式在当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是非常有效的。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学生比起以前的学生来说,基础等各个方面是比较差一点,不过我们还是应该抓住他们

的特点,积极应对。我们的学生特点就是:对理论课兴趣不大,但对实际操作比较感兴趣。另外,技工学校学生的年龄普遍比较小,可塑性比较强,只要我们对他们加强技能训练,他们就一定会学有所成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自身特点,有的放矢,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成功的。

三、实践技能的可行性操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实践技能的具体实施必须具备这么几个条件:开明的领导;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针对性的设备;有保障的制度;可操作的条例。

(一)、开明的领导是实施技能教学的前提

一个学校办的好或坏,很重要的一点是领导班子是否重视,至少这种情况在目前的中国是这样的。只要领导认为某事具有可行性,能产生效益或影响,并且积极促成,这种事就一定成。因为只有这样,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引进,先进的或有针对性的设备才能买入,相应的制度或条例才能制订。但是不是所有学校领导都有这种想法呢?我想并不是所有领导都是这样想的。为什么许多公办的技工学校可能还不如民为的技工学校呢?这并不是民办学校有什么优越性,而是他们总是积极地探索办好学校的方法。我想这些民办学校的老总或校长对学生的技能学习是非常重视的,他们知道学校生存的根本。技工学校里的学生不是最好的,基础并不扎实,所以他们的切入点是引进技能型人才(有实际经验的工厂工程师、退休的老教授等),买进设备,制订制度等。这为学校的扩大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有针对性的设备是实施技能教学的重要条件。

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想办好一所学校是难以想象的,要想实施技能教学也是难以想象的。但怎样才能引进高素质的教师呢?高薪或高待遇?不完全是。我想最重要的是环境。很多学校提出了留住优秀教师的口号,比如“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实际的措施。现在又提出“双师型”教师,就是学校领导追求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愿望。

但仅有教师是不行的,还必须配备相应的设备,设备是学生进行技能练习对象,没有它,教师所讲的知识很可能无法使学生消化。因此,只有具备好的教师和设备,才能谈的上技能练习,

也只有这样,一所学校才有可能发展。

(三)、有保障的制度和可操作的条例是实施技能教学的必备条件

一所学校即使有强大的师资和优良的设备,也不一定能把学校搞好,特别是技工学校就更是这样了。要搞好学校的技能教学,有几点值得注意:要制订相应的管理流程;成立专门的部门;对理论和实践的合理比例进行探讨等。这样才能保证技能教学的顺利实施。良好的管理流程是技能教学的制度保证,专门管理部门是技能教学的有效执行的基础,对理论和实践进行合理的比例分配的实施技能教学的科学根据。

对于技工学校,实行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或许是比较可行的。也就是说,先给学生上一段时间理论课,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这不但可以巩固已有的知识,也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如此而已,循序渐进,这样将理论知识转化实际技能,学生一定能学到应有的技能知识。

6.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 篇六

秦令忠

2014年7月4号我们一行赴莱州双语学校参观了校园风貌,聆听了学校经验介绍,学习了学校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创建方面的成功经验,我切实感受到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浓厚的校园文化及丰硕的办学成果。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最令我关注的是双语实验学校的两节数学复习课,老师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首先有一组学生代表到讲台总结知识点,其他小组作补充,例题也不是靠老师的讲解,而是有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学生展示、总结。教师是导演,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训练为主线,使我深深得体会到:

1、把课堂讲台让给学生,学生成了课堂得主人,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先自学,再展示,就促使学生不得不深入地动脑去学,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找到了,知识也学会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如果不努力就会落后,只有争先恐后的动脑学习。

3、有利于转化落后生,培养优等生,缩短差距。由于教师不讲,学生自学,教师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落后生,针对个别情况个别辅导。而优等生本身知识就学得牢固,理解得深刻,再加上能给别人做讲解,做别人的老师,更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积极性,会更愿意努力学习,水平也就越来越高。

4、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堂上学生由于自主学习,理解深刻,就能当堂完成作业,课下不需要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就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总之创建共同体得教学模式具有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认识,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比较和推理能力,可有效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求异创新能力,具有平等与尊重,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应用,探究与创新的内涵,是认为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综合体现。

创建共同体得教学模式如果能够恰当的掌握、运用,不但能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还能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素质,我们可以把此种模式教法灵活的加以吸收利用到我们学校五环节教学中一定会取得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这次学习受益匪浅,感触极大,从细节之处体现教学思想,观念,方法,德育渗透。细微之处彰显教育本色:使学生扎扎实实学习,踏踏实实做人,快快乐乐生活。

7.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篇七

在管理领域里,企业组织的文化主要指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和工作作风,包括价值观念、行业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典礼仪式、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形象。它不单包括思想和精神的内容,也包括社会心理、技能、方法和企业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等各种因素。建设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是当今世

界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是经营企业的新思想、新观念。南方电网公司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方针的重要战略决策和改革成果。作为国家电力体制改期的试验田,作为在更高层次上、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大平台,担负着保障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五省区电力供应的重大使命。南网方略是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践行南网方略是促进南方电网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学习领会“对中央负责、为五省区服务”的公司宗旨的意义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一刻也离不开企业的经营、生产、建设、管理工作,必须潜心讲求经营之道,讲求经营之道,也就是寻求办好企业的规律,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中央负责,为五省区服务”的南方电网公司宗旨,表明了作为中央企业,从事基础产业和公共事业,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国家能源安全与社会稳定大局,因而集中地体现了国家意志和与中央的高度一致。同时也体现了当好五省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行官”服务五省区经济社会性发展,让中央放心,让五省区人民满意。体现了电力生产一切以人民的需要出发,电力生产服务和服从于国民经济的精神。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我们应当以“对中央负责,为五省区服务”的思想作为南方电网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不断拓展它的内涵和外延。电力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的经营主要反映在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和用电的优质服务。我们应当紧紧围绕“电网安全稳定”这个公司生命线,把“企业理念”中的安全理念、经营理念、服务理念、行为理念、廉洁理念、团队理念融入到每个员工的行动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入脑入心,使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一项为国家做贡献的事,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企业价值,也就无从谈员工个人价值。践行“南网方略”是一种崇高的追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的公司使命,包含了“让你的员工为有意义的伟大的事业奋斗而觉得崇高而伟大”的精神,因为只有能为社会为人民提供服务,才会活得幸福、美好而有意义。

二、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人为中心的高层次管理科学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逐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逐步成长起来,经济与文化的融合正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重视和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它们的提出是与知识经济突飞猛进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等趋势背景紧密相联的,知识经济是人本经济。“强本、创新、领先”的发展思路,包含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在践行“南网方略”工作中我们一是要把培育和训练高素质的人放在企业目标的首位,只有培养出技术业务素质高、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活力,才能有高效率的管理,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二是强调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培养人,鼓励员工实现较深层次的成长、建功、立业的愿望,引导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劳动价值。南方电网是世界500强企业,员工文化结构层次优于其它行业,员工在工作岗位上,越来越追求智能与情感相结合的充满人情味的管理方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先进的设备、充足的资金、精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更维系于高觉悟、高智能、高合力的人群。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强调建立共同愿景、团队精神,其实,共同愿景我们可以理解为共同价值观下,企业与员工的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团队精神则为员工合力的集中体现。努力营造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一种推动力量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这篇文章里讲到:“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国革命力量。”邓小平同志也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天,我们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可以理解为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统一协调下的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一种文化力。一位企业的老总说过,做企业的最高层次就是做文化。一个企业要体现一流的文化品格,要追逐利益之外有追求精神愉悦的执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文化力就是竞争力,而且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难以模仿的部分,因为一个企业组织自身具有很强的文化特色时,会通过企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表现出企业的特殊性。对参与世界500强排名的南方电网来说,做强文化力

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造就优秀的企业员工,这是员工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具有更为坚定的信念、更为饱满的热情、更为健康的志趣、更为鲜明的个性,并在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指导下实现自我控制。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柱。我们应当努力做好对“南网方略”的学习贯彻,把它提升到员工理想、信念的高度,提高对南网方略的实践水平,坚定贯彻落实“南网方略”的自觉性,高标准、严要求,严爱结合带队伍,通过人人快乐工作、想尽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为做强做优南方电网添砖加瓦。

8.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点思考 篇八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为了深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现结合实际,就如何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基础的问题谈一谈个人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牢固树立执政理念,要坚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题

___乡地处___老市区东北方向25公里处,地广人稀,经济基础薄弱,全乡设4个村党支部,1个机关支部,1个教育支部,1个企业支部。共有党员274名,其中农民党员205名,占党员总数的74.8。近年来,我乡坚持以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为重点,不断加大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力度,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个别党支部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要求已不相适应,部分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已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部分干部的宗旨意识淡化,不关心群众疾苦,不为群众办实事;观念落后、思想保守,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作风不民主、不深入,方法简单粗暴;少数班子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老龄现象严重,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强,党性意识和纪律观念比较淡薄等等。农村的发展问题,是我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最突出、最艰巨的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既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又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是党同农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具有更为特殊和重要的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关系到___改革发展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党的整个执政能力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优化村级班子结构,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完善“两委”工作机制,强化党员目标管理,增强基层组织的整体合力,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1、优化执政资源,配齐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组织基础,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好主干,配强班子。实践证明,选好一个带头人,就能够走上一条经济快速发展的好路子,带出一个坚强有力的好班子。针对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素质能力不适应的问题,在主干选拔和班子配备上,要更新用人观念,拓宽选人渠道,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同时,提倡能人入党治村,大胆从农村有文化的优秀青年、退伍军人、农民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分子和致富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干部,优化班子结构,激发村级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同时,鼓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村级其他组织成员,按规定选举程序,实行交叉任职。

2、强化执政能力,着力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依托市包村部门和市乡包村干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在包村工作上,要坚持在在市包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用领导干部包村,一把手总负责,专人驻村,一定三年,一年一考核,三年一总结的办法,组成包村工作队,帮助各村开展工作,形成“村村都有机关干部驻村帮扶”的工作格局。包村部门和包村干部要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五好”目标要求,帮助建好班子、加强队伍、发展经济、解决突出问题。二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市乡两级要拿出资金作为村组干部培训的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坚持每年培训一次,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三是落实农村干部待遇,稳定基层干部队伍。要根据各村实际,按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标准,明确村级主干的补贴。对特别贫困、没有经济来源、村级主干补贴不能及时兑现的村,由财政给予补助,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三为主、三倾斜”的工作思路,发展对象以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村民代表和致富能手为主,发展目标向村委会成员、向妇女、向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和党员年龄老化村倾斜。

3、强化执政地位,完善“两委”工作运行机制。针对部分村“两委”关系不协调,个别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的问题,要狠抓制度建设,规范村“两委”工作,不断建立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要对围绕议事规则、干部考核、干部管理等工作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要理顺村两委的关系,村党支部要坚持核心领导地位,积极支持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责。村委会要自觉接受党支部的领导,自觉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在民主选举方面,村党支部班子按“两推一选”办法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选举必须在党支部领导下进行,选举委员会主任一般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民委员会初步候选人由村党支部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选举委员会进行资格审查。在民主决策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主的党支部工作的各项制度,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

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具体决策程序是:先由“两委”联席会议提出意见和建议,村委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在民主管理方面,设立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向村党支部、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报告。财务事项发生时,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同意,民主理财小组长签字后,报经村党支部、村委会负责人审批联签。

4、强化村级组织整体功能,对村党支部实行星级目标管理。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党支部领导发展的能力。只有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强化村党支部星级目标管理,在提升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上下功夫。针对村级组织管理中存在的目标不明确、分类不具体、考核不严格等问题,实行村级组织星级目标管理,即,以农村党支部“五个好”为标准,工作实绩为依据,目标考核为核心,奖惩兑现为保障,对农村党支部实施有效管理。每年对村级各项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以考核确定星级,以星级确定奖励,对荣获五星级的农村党支部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奖励。对连续保持五星级的,星级奖励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对特别优秀的五星级村党支部书记,可提拔重用。

三、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对确保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落到实处具有根本性和长期性

1、健全完善领导机制。一是要建立基层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在明确乡党委书记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的同时,明确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要层层签订基层党建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格局。二是建立基层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在抓好乡定期研究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各党支部工作制度,以便集中研究和解决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建立情况报告制度。要明确村党支部定期向乡党委报告工作制度,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2、引深“三级联创”活动,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三级联创”的目标内容,明确联创职责,拓宽联创范围,实行目标责任制连带考核。把村党支部和其他村级组织一起考核,把基层组织建设同农村各项工作一起考核,严格奖惩兑现,实行同奖同罚。

3、坚持对基层组织进行集中教育整顿。为了进一步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要集中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___活动,对后进村,派驻强有力的工作组进行集中整顿,帮助解决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解决班子不健全、“两委”关系不协调、工作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帮助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9.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 篇九

一、落实人才工作目标,加强人才教育培养。

考古学的研究越来越向着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向发展,一些重大的考古学问题的解决无一不需要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成为考古学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这就需要在研究方法上进行集成创新,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考古人才队伍是取得研究成功的关键。因此要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合理制定人才工作规划,对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结构与梯次队伍建设等方面应作出科学安排,既要确立人才工作目标,又要合理地分阶段逐步实施。各考古科研机构应根据“党管人才”的要求,明确由党委(支部)牵头抓人才工作,人事部门具体负责人才管理事宜,建立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制度,积极为专业人员服务。要针对新《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地抓好考古人员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本着坚持教育为先的原则,从加强人才教育和培养入手,提高人才队伍能力和素质,把建设学习型科研所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要鼓励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进修,在学习时间和学习经费上都予以保证。鼓励专业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以及其他形式的教育学习,并积极安排专业人员参加主管部门和高校举办的各类专项培训,必要时可以针对新《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相关要求自行组织考古专业人员的培训。要丰富人才教育资源,征订专业期刊和购进新版专业图书供专业人员充电,要为专业人员配备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摄相机等设备,努力达到业务骨干人手一套。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要组织专业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鼓励专业人员撰写研究论文和参加重要学术会议。要通过和高等院校的考古专业院系进行合作研究等形式来培养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接触学科前沿,开阔专业人员眼界,同时也查找差距,进一步提高专业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二、理顺人才成长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全国1400多名考古领队,每年参加田野考古发掘的有700—800人,与考古领队相比,专职从事科技考古研究的学者相对较少。即便如此,多年以来,各级地方考古研究机构一直承担繁重的基建考古任务,不能保证获取考古资料的有效性,同时也限制了考古学的深入发展,从而导致科研工作相对滞后。因此,加强考古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学术研究的氛围,及时更新考古领队和考古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更多有竞争力的考古人才,是各级考古科研机构极为迫切的现实任务。

在人才队伍成长过程中,各级考古科研机构要切实创造各种便利条件为人才成长创造空间。一是要积极争取科研经费,大力支持申请课题。通过多种渠道为专业人员争取科研经费,并为他们出谋划策,可以采取自主申报、联合申报、跨单位或跨学科合作等方式申请各级课题。二是要鼓励参加学术会议,加强综合能力培训。人才培养不能闭门造车,孤芳自赏,需要有广泛的学术交流,以汲取学术界最新成果,弥补自身不足,同时也将自身研究成果加以推广,从而进一步推进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科研所各项工作的跨越发展。三是要减轻常规工作压力,及时申报奖项荣誉。人才培养经常会遇到两方面问题:一是由于单位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创造性研究,从而影响其发展;二是取得的成果、成绩得不到相应的认同和表彰,时间长了会打击积极性。笔者认为要从这两方面考虑,首先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尽可能地减少常规和事务性的工作;其次要打破平均主义,所申报的奖项、荣誉不搞轮流。历史经验表明,这两方面的工作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都能起到十分有利的作用。

三、拓展人才队伍空间,推进事业跨越发展

目前我国从事考古研究的人员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学术背景。多数是理工科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在考古的实际工作中学习考古学的知识;另有少数人员是科班考古出身,从事考古工作某个专门领域的研究。这两类人基本上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因为他们或者在自然科学的某个领域、或者在考古学科接受过正规的培养,他们至少在某个学科领域的底蕴较厚,而且有志于从事考古工作的研究。

据此,国家应加大对本科生、研究生的资助,吸引学生致力于考古学研究。增加高等学校考古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大在职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这些建设,力争培养一批有创新能力、热爱考古事业、有国家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各级考古科研机构要认真研究人才成长规律,侧重打造一个相互衔接的包括考古学各研究方向的人才资助和培养链。应根据当前和各机构考古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遵循人才成长客观规律,设计有效措施,加大对真正愿意从事考古学研究的人才培养力度。适当加大自由申请课题资助数量并对青年承担课题者有一定倾斜,帮助有志于从事考古学研究的青年人才的成长。

随着文物考古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部分考古科研机构限于编制原因,人才紧缺可能会严重制约单位发展,有些科研所可能不得不临时聘用一些院样毕业生来维持正常工作开展。但临时聘用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理顺机制才能根本解决人才紧缺问题。当前事业单位正处在改革阶段,各级领导都应以极大的勇气和责任感,切实了解增加人员的有关政策和程序,科学、合理地找出了破解的办法。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暂时在编制内无法解决的,可以结合相关考古项目或科研课题采取长期合同聘用的办法,工作和生活待遇可以参照同等条件的在职人员进行安排。同时,要根据工作需要,依据公开、公正、竞争的原则,引进和培养急需的考古专业人才,进一步拓展人才队伍发展空间,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人才的成长需要合理的机制和良好的环境。要建立“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加强年度考核、实行科研成果和业绩公示等办法,增强考核透明度,强化竞争意识,促进专业人员多出成果。要认真落实党的人才培养政策,积极宣传人才队伍的先进典型,争取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不断壮大人才队伍。相信随着人才队伍建设的不断深入,各考古科研机构将再次迎来人才队伍建设的大发展、大突破,为文化为文物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总结: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当前考古工作面临的人才短板问题,总结了在新形势下做好考古人才队伍培养的目标、机制,提出了解决人才队伍紧缺现状的办法。在文中作者为考古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提出了较好建议。相信通过卓有成交的工作,可有效缓解新形势下考古工作面临的人才短板。

参考文献:

10.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 篇十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难点在山区。建设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山区比较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加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思考

众所周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在贫困山区。在新农村建设中,除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方面的常规问题外,贫困山区所面临的难点具有特殊性,对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及特殊性进行具体和系统性地分析,准确把握其特征和要点,从解决问题入手,破除各种制约因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经济实力,缩小贫富差距,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素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繁荣,才能保证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一、拓宽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建设新农村,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第一目标,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有力的措施,广辟增收渠道,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把发展生产,促进农民致富放在第一位,坚持保护耕地制度,坚持改田置地,坚持水土治理,坚持普及新品种、新技术,坚持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保证粮食与食品安全。要在发展生产基础上,千方百计地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一是切实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直接补贴政策,从制度上保障农民持续稳定取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二是重点发挥山区相对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发挥贫困山区气候类型多样,山多、土壤类型和植物种类丰富的相对优势,变废为宝,因地制宜,科学开发山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空间。三是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积极扶持和发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食品、皮革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二、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韩国之所以能在短短的30年的时间内走完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道路,原因之一就是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把新村教育作为新村运动的核心,把一切正规和非正规的区域社会教育活动和新村运动同步进行。因此,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造就一支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首先是更新观念,使广大农民摆脱封闭陈旧思想和落后观念的束缚,改变精神面貌,激发内在动力。其次是加快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并让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青年农民扎根农村。第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能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村青年大部分初中毕业即进入劳动力市场,缺乏应有的职业技能。当前,应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以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总之,要让留在农村的农民掌握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形成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让走出农村的农民具备较强的务工技能,适应现代城市和工业文明,最终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

三、加大农村的财政投入,尽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就是要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的局面。农村的落后,每一位到农村看过的同志都会很清楚,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村镇建设的落后。加强村镇规划和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村容脏乱差、房屋破旧散乱和农村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的落后状况。城市人口可以享受到这些基础设施.农村人是享受不到的。农村的基础设施大部分是靠农民自己。这个很不公平。针对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经济效益低的症结,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效益为重,从重塑体制和机制入手,增加投入,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城乡界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民族团结和繁荣。按财政部长的话说,就是财政的阳光要照到农村。所以这对我们不发达的山区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搞基础设施建设要从自己本地条件出发,不要过于超前,不要好高骛远。要根据我们山区农村的特点,找一个低成本、低资源消耗.不加重农民负担的,来改善农村落后面貌或者人居环境的一条路子来。按照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统筹乡村的要求,加大“三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一要注重生态环境改善,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少数民族是最尊重和崇拜自然的民族。贫困山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岌岌可危,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不能再加上压垮骆驼的那根草。在规划设计时,执行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充分利用山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强调建筑与自然、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二要突出重点,完善体系。建设新设施,加强农村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农村水利、农村电力与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内畅外联、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比较完备的水利设施和安全饮水体系,安全统一的城乡电网和方便快捷的通信网络。三要卫生节能,环保高效。建设新环境,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体现新时代特征,按照卫生标准建设生活垃圾、污水排放处理设施,修建卫生厕所、改造养殖圈舍,大力发展沼气,推行农村清洁能源;继续开展生态村镇、森林生态村庄建设,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和农村庭园经济,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四、加快规划编制,推进村庄改造和新村建设

根据贫困山区的总体规划和空间利用规划,立足资源整合和人口集聚,打破镇域、村域界限,综合考虑山区现有村庄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人文习惯、历史沿革等因素,编制新村建设和布局规划,坚持资源优化配置,立足发展基础,合理节约利用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减少重复投资和浪费;防止重演韩国、日本进入后工业化,大量村庄人去楼空的闹剧。坚持优势区位导向,综合考虑交通、环境、就业等因素;坚持适度规模,充分考虑自然资源承载力和发展空间,确定新村建设规模;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尊重贫困山区少数民族意愿,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要求,分段推进村庄改造和新村建设。一是整体改造中心集镇,逐步向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市政、环卫、供电、供水等统一纳入城市管理范畴;二是整合改造行政村,实现“整合行政村、撤并自然村、建设新社区”的目标;三是加快中心村的改造建设,对于确立为中心村的村庄,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投入,增强集聚和承载能力,吸引外部农户进入中心村。

五、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党领导下的群众自治制度,党组织能否实现对农村坚强而有力的领导、民主法制建设是否完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农村的广大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他们吃自己的饭,办公家的事,常常受到来自上下的双重压力和误解,他们更需要上级的理解、支持和关心。因此,只有抓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11.对于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点看法 篇十一

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不断增加,可是我们的体育教师队伍没有成比例的得到扩充。比如我校29个班级,任课教师编制已满,但我们专职的体育教师仍是不足,从这次我们学校的调查表就可以看到,任教体育课的教师还是有十四位,其中专职三位,招聘教师两位,剩下的兼职教师有九位,虽然这样的情况比往年大有感观,但是还是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根据我的了解,我区的很多小学都处于这样的状况之中。

一、兼职教师

每年区教研室都对体育教师进行了多方位的培训,但是这样的培训仅对于专职教师铺开,招聘教师偶尔参加,兼职教师根本是不愿也不能参与的。这跟教师的心态和学校的工作繁重有关,学校最多让专职教师有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而招聘教师和兼职教师就没有这样的荣幸和学习机会了,而这些兼职教师的工作重心也不在这方面,所以他们也就没有认真对待这门学科。

兼职教师上体育课有很多不利于教学的方面:

第一,兼职教师没有很多的精力投身到体育教学,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各学科的主要教师,他们的学科也正在进行着课改,繁重的教学工作更使他们疲于奔命。

第二,兼职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过关,他们并没良好的运动能力也没有受到专业知识培训,他们对体育学科这一领域相对陌生,普遍地他们对体育新课程目标也很模糊,更甚者有些教师自己根本不喜欢运动。

第三,很多兼职体育教师本身不重视体育,所以他们的教学有很大的随意性,特别是班主任兼职体育课,随意性更大,有时学科教学来不及,就会挤掉体育课,剥夺了学生的运动权利。

第四,有的女教师怕晒太阳,就让学生在教室上体育课,不是说教室里不能上体育课,但若晴天也在教室里上,那碰到雨天怎么办呢?体育课本身就是在户外的一门学科。

第五,兼职体育教师很少或没有培训的机会,因为学校把培训机会让给了专职体育教师,而且兼职体育教师是一种短期行为,今年教体育,那明年不一定或肯定不兼职体育了,所以学校也不会花精力让兼职体育教师参加培训。

第六,兼职教师很少会认真备课,有些甚至连教学书都没有,上课随意性很大,对于学期末考核什么都不知道,需要专职教师的提醒和监督。

第七,个别兼职教师本身不愿意兼职体育课,上课的时候根本是穿高跟鞋,穿戴就不适宜运动,所以学生也是不会养成安全运动的行为。

第八,兼职体育教师一多,学校器材损失的概率就越大,很多兼职教师一下课,学生还在打篮球,她的人影就没有了,也不管器材是或否收回,无形中增加专职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学生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

兼职体育教师上体育课对学生的不利影响:

第一学生的体育观受到消极影响,在小学阶段,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教师不热爱体育,学生在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下,能有运动的兴趣吗?有一次我代一位兼职体育教师的体育课。上课后,我带他们去室外讲完要求后,发现只有三十几位学生,我问“我们班的同学怎么这么少啊?”“老师,他们都在教室里玩,不愿意下来呢。”我来到教室调查,发现除了三个同学生病外,其他同学对体育课在室外活动不感兴趣,我动员他们到室外来,他们因为老师在身旁只好磨磨蹭蹭来到室外,其中一位女生还大叫“这么猛的太阳我不要晒”。我微笑地对他们说“我们体育课就是在室外上的一门学科,同学们不要害怕阳光,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菌,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是我们健康生长所必须的呢”。课后我常想:什么时候我们教师才能真正地关注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呢?

第二,对孩子来说,碰到专职体育教师是幸运的一件事,而对于碰到不喜欢体育的兼职体育教师,他们只好压抑自己的体育爱好,这实在是一件不幸的事。有一次我去代一节美术课,有一位学生跑上来问我“老师,我们二年级的时候可以上篮球课了吗?”我一愣,忙问“你们没上体育课?”他说“我们的体育课,要么在教室上,要么去快乐设施玩,一点都没意思。”过了一会儿他又说“老师,我多喜欢打篮球呀,到了二年级可以让我们打篮球了吧。”我只好安慰他。同时又觉得体育课让兼职教师来上,最大的伤害者就是我们的学生。

二、招聘教师

招聘教师的运动能力是无可厚非的,一则他们年轻有特长,二则他们都是近几年刚从运动学校或体育学院毕业的。但是他们大多没有归属感,这也可以从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中可以看出来。他们才处于理论知识的阶段,对于实践运用和教

学还很生疏,还处于学习的阶段,可是招聘教师的流动性又很大,常常是刚刚有一些入门,他们就去了别的工作岗位,也是很伤元气的一件事情。我们学校近来就招聘有两位年轻的教师,都是刚走出校门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年轻精力充沛是这些教师的特长,但是他们对于很多教学的常规,口令的运用,连教案怎么写都需要老教师手把手教,所以无形中增加其他教师的工作量。估计等他们出师也要两年,但是鉴于招聘教师,两年后是否还在我校还是个未知数,所以也是很无奈的事情,当然他们对于缓解他们专职教师的大量缺乏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三、专职教师

专职教师是我们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生力军,我们课堂教学的成效就在于这些教师的工作成效,关注每位孩子的健康是课程首要的任务。希望区教育局在配置体育专职教师的时候,能够考虑体育教师的年龄特征,性别特征。毕竟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教师的体力和运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各个年龄阶段给予合理的配置,同时对于老年教师在课务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

我们的孩子正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健康活泼的成长是我们每位教师、家长和社会的愿望。希望教育部门能重视专职体育教师的配置,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也使我们的新课程教学能切实有效的展开。的一点看法

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不断增加,可是我们的体育教师队伍没有成比例的得到扩充。比如我校29个班级,任课教师编制已满,但我们专职的体育教师仍是不足,从这次我们学校的调查表就可以看到,任教体育课的教师还是有十四位,其中专职三位,招聘教师两位,剩下的兼职教师有九位,虽然这样的情况比往年大有感观,但是还是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根据我的了解,我区的很多小学都处于这样的状况之中。

一、兼职教师

每年区教研室都对体育教师进行了多方位的培训,但是这样的培训仅对于专职教师铺开,招聘教师偶尔参加,兼职教师根本是不愿也不能参与的。这跟教师的心态和学校的工作繁重有关,学校最多让专职教师有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而招聘教师和兼职教师就没有这样的荣幸和学习机会了,而这些兼职教师的工作重心也不在这方面,所以他们也就没有认真对待这门学科。

兼职教师上体育课有很多不利于教学的方面:

第一,兼职教师没有很多的精力投身到体育教学,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各学科的主要教师,他们的学科也正在进行着课改,繁重的教学工作更使他们疲于奔命。

第二,兼职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过关,他们并没良好的运动能力也没有受到专业知识培训,他们对体育学科这一领域相对陌生,普遍地他们对体育新课程目标也很模糊,更甚者有些教师自己根本不喜欢运动。

第三,很多兼职体育教师本身不重视体育,所以他们的教学有很大的随意性,特别是班主任兼职体育课,随意性更大,有时学科教学来不及,就会挤掉体育课,剥夺了学生的运动权利。

第四,有的女教师怕晒太阳,就让学生在教室上体育课,不是说教室里不能上体育课,但若晴天也在教室里上,那碰到雨天怎么办呢?体育课本身就是在户外的一门学科。

第五,兼职体育教师很少或没有培训的机会,因为学校把培训机会让给了专职体育教师,而且兼职体育教师是一种短期行为,今年教体育,那明年不一定或肯定不兼职体育了,所以学校也不会花精力让兼职体育教师参加培训。

第六,兼职教师很少会认真备课,有些甚至连教学书都没有,上课随意性很大,对于学期末考核什么都不知道,需要专职教师的提醒和监督。

第七,个别兼职教师本身不愿意兼职体育课,上课的时候根本是穿高跟鞋,穿戴就不适宜运动,所以学生也是不会养成安全运动的行为。

第八,兼职体育教师一多,学校器材损失的概率就越大,很多兼职教师一下课,学生还在打篮球,她的人影就没有了,也不管器材是或否收回,无形中增加专职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学生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

兼职体育教师上体育课对学生的不利影响:

第一学生的体育观受到消极影响,在小学阶段,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教师不热爱体育,学生在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下,能有运动的兴趣吗?有一次我代一位兼职体育教师的体育课。上课后,我带他们去室外讲完要求后,发现只有三十几位学生,我问“我们班的同学怎么这么少啊?”“老师,他们都在教室里玩,不愿意下来呢。”我来到教室调查,发现除了三个同学生病外,其他同学对体育课在室外活动不感兴趣,我动员他们到室外来,他们因为老师在身

旁只好磨磨蹭蹭来到室外,其中一位女生还大叫“这么猛的太阳我不要晒”。我微笑地对他们说“我们体育课就是在室外上的一门学科,同学们不要害怕阳光,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菌,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是我们健康生长所必须的呢”。课后我常想:什么时候我们教师才能真正地关注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呢?

第二,对孩子来说,碰到专职体育教师是幸运的一件事,而对于碰到不喜欢体育的兼职体育教师,他们只好压抑自己的体育爱好,这实在是一件不幸的事。有一次我去代一节美术课,有一位学生跑上来问我“老师,我们二年级的时候可以上篮球课了吗?”我一愣,忙问“你们没上体育课?”他说“我们的体育课,要么在教室上,要么去快乐设施玩,一点都没意思。”过了一会儿他又说“老师,我多喜欢打篮球呀,到了二年级可以让我们打篮球了吧。”我只好安慰他。同时又觉得体育课让兼职教师来上,最大的伤害者就是我们的学生。

二、招聘教师

招聘教师的运动能力是无可厚非的,一则他们年轻有特长,二则他们都是近几年刚从运动学校或体育学院毕业的。但是他们大多没有归属感,这也可以从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中可以看出来。他们才处于理论知识的阶段,对于实践运用和教学还很生疏,还处于学习的阶段,可是招聘教师的流动性又很大,常常是刚刚有一些入门,他们就去了别的工作岗位,也是很伤元气的一件事情。我们学校近来就招聘有两位年轻的教师,都是刚走出校门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年轻精力充沛是这些教师的特长,但是他们对于很多教学的常规,口令的运用,连教案怎么写都需要老教师手把手教,所以无形中增加其他教师的工作量。估计等他们出师也要两年,但是鉴于招聘教师,两年后是否还在我校还是个未知数,所以也是很无奈的事情,当然他们对于缓解他们专职教师的大量缺乏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三、专职教师

专职教师是我们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生力军,我们课堂教学的成效就在于这些教师的工作成效,关注每位孩子的健康是课程首要的任务。希望区教育局在配置体育专职教师的时候,能够考虑体育教师的年龄特征,性别特征。毕竟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教师的体力和运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各个年龄阶段给予合理的配置,同时对于老年教师在课务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

上一篇:干部推荐大会主持词下一篇:苏宁易购与物流管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