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

2024-10-20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共19篇)

1.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 篇一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作文教学魅力

黑龙江省讷河市进化中心学校 郑先玲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精髓,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

一、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俗话说“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语文教师要想教好语文课,并且要把传统文化寓于语文教学中,首先自己必须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那么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博览群书,认真研习国学经典。传统国学文化深刻影响着中 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我们教师应该熟谙儒道二学,理解其中的思想精华,这样才能找到解读古代文人心灵的钥匙。唐诗宋词的诗性文化尽显魅力,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诗歌素养,潜心研究其中的思想内涵与写作特色,学会解读具体的诗歌作品以及其对现在生活的深远影响意义。

2、摈弃浮躁,静下心来,练好基本功。语文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是慢功,是硬功。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便是这个道理。因此,语文教师要牢记这条古训: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练好基本功,做到内强素质,外练操作能力。我们要善于挤出时间来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具备了良好的教学技能,教师才能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例如,在教读古典文学及古诗时,教师就要对所讲的古诗文倒背如流,《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出师表》等不朽的名著,教师如能有感情的面对全班学生背诵流畅,那对学生的感染力是亲切的、自然的,比从讲解词句开始授课要强百倍,此时中华古典文学的艺术瑰宝在学生们心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二、以课堂为阵地,传承好传统文化

(一)抓语文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

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对文本的分析和对“人”的分析联系起来,挖掘文学作品的人文性,亦即文学作品的“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等。它应当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1)加强课内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北京故宫、山东泰山、山西五台山等都已经被列为世界遗产,传统文化,明间工艺、艺术、风俗等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这就对教师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难忘的泼水节》一文,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教师应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进行探究式阅读,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和快乐,在这一文中就涉及了民族、节日、风俗等许多传统文化,(2)从阅读中了解传统文化

通过课内、课外阅读,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积累词句,体会故事情节,文章内涵。使学生心灵有所触动,如:三年级课本中一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阅读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3)从古诗词入手,加强传统文化熏陶

古诗词是古代文化的遗传,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更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们只有了解了当时“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才能体会到唐王朝军队收复了根据地后,诗人欣喜若狂,激动的泪水沾满衣裳的高兴心情。古诗语言精致凝练,只有反复朗读、吟诵,才能真切体味出诗情、诗意、诗味和诗美。如: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吟诵起来音韵铿锵,旋律婉转,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古诗词的意境更是繁富多样的。学习古诗词还要把作品的意境和时代背景相结合,融入文化内涵,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和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句,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繁富的意境,承传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永垂不朽的赞歌。(4)努力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

中华传统文化既具有物化的客观形式,又具有主体形式的存在和延续,例如:诗、词、曲、赋、国画、书法、对联等。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有知识的梳理,还要有习惯的养成、技能的落实和文化的积累。例如:在执教《北京的春节》和《元日》时,教师除了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外,还应该认真分析探究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了解各地春节、元旦中的风情习俗,了解认识春联、书法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从“桃符”到“春联”的演变,查找关于“屠苏”的知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通过查资料,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或以综合性语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的来源及各地节日的风情习俗;让学生感受诸如戏曲、武术、国画等国学精粹的博大精深。学生长时间徜徉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并注重积极尝试和点滴积累,定能受到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

教材、读本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著作的文化内涵。如在教授《九色鹿》时,我们可以从调达获救前后行为的对比入手,探讨诚信的重要,从而教育学生“人无信不立”。

2、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如在教授《孔融让梨》时,我们可以以孔融为什么要让梨为话题展开讨论,从而挖掘出中华数千年来一直弘扬的“孝悌礼让”这一传统美德。

3、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如在教授《桂花雨》时,我们可以从母亲那句“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入手,探寻中华民族古往今来那种根植于骨髓的“月是故乡明 ”式的乡愁。

4、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例如学了《春联》一文,课后有对对联的习题,我们可以由此入手让学生亲身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三、重视课外文化阅读,强调大语文教育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喧哗浮躁的时代,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但是,不管生活怎样地热闹,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一种对书香气息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不管社会怎样变迁,不管科技怎样进步,不管教育怎样改革,我们都必须让孩子们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诵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如《弟子规》 《千字文》 《三字经》等,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的阅读从一起步,就直抵经典。要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四、开展有意义的传统文化活动

文化来源于生活,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来一辈辈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精神文化财富,而传统文化不是虚无飘渺的,不是仅停留在经典中,而是存在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要更好的体味文化内蕴,就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我们可以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搜集和积累各种丰富的文化材料,制作工艺品,书画比赛,诗歌朗诵,演课本剧等等,这都是和学生的学习紧密相连,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可搜集、摘抄、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教师可指导学生举行各种文化比赛,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文化传统和身边的文化传统。从而达到课内学习和课外活跃的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

总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是整个世界文化的重要标志和遗产,需要我们去弘扬和传承,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并非一日之功,每个学子应该从小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做好文化传承的桥梁,为发扬中国的文化而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作文教学魅力

黑龙江省讷河市进化中心学校

郑先玲

2.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 篇二

一、树立多元文化观, 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

许多国家都很重视自己的本土文化, 例如, 法国政府为保护法语词汇, 规定在重要的文化场所, 只运用本国的文字;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抢先申报胜利而告终。作为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 作为炎黄子孙, 我们应该吸取教训, 在树立多元文化观的同时更重视自己的本土文化教育。

二、在美术教育中关注视觉霸权现象

当今社会, 不可避免的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海报、广告、报纸、影碟、动漫、电视、公共雕塑、霓虹灯, 铺天盖地, 在某些场合, 文字已沦为图像的注解。

图像的泛滥同时也剥夺了文字语言带来的丰富的联想空间, 在学生心目中只留下平面化的图像, 而把握不住深层的意义, 更谈不上思想上的深层体验、思考和想象了。

这些图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动漫艺术现象, 大多具有暴力色彩、充满了阴谋、流血和复仇;二是网络及网络游戏盛行, 负面影响明显;三是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广告的影响, 追逐时尚, 崇尚名牌, 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影响了身心健康。

这些作品在内容上还很大程度的体现了西方的一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也影响了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认同意识的形成。

三、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塑造优秀的行为品格

一种文化, 决定一种思想与行为的模式。高尚的人格往往来自于高尚的审美情趣, 而艺术鉴赏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1.艺术作品的欣赏

不仅包括技法的学习, 还包括对思想内容的挖掘。例如, 欣赏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 学生不仅可以从技法上学习到散点透视的构图法, 体会作者如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的巧妙的笔墨章法。还可以了解到北宋的清明时节, 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自然风光和当时的风土人情。徐悲鸿的《八骏图》, 画家采用了国画水墨技法, 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 寥寥数笔, 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但这画面中绝非单单只表现了八匹马, 而主要是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

在欣赏作品当中, 必须提到的是中国的写意画。纵观中国千年的绘画史, 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 无不闪烁着“意象”思维的智慧之光。这正是体现了我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的一种文化。通过欣赏学习中国画, 学生明白了中国画写的是意象, 写的是意境。要想画好中国画, 还得有诗、书、画、印各方面的修养。

2.对教材进行传统文化的挖掘

在上四年级七册《炊具与餐具》这一课时, 本来只是一次技法训练课。但备课时我就在思索, 能否从中挖掘出更深一层的东西呢?于是我查阅了炊具与餐具的来历, 从中国的饮食文化入手来上此课。饮食文化是中国值得自豪, 也是最容易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一环。美味的食物享用得多, 有没有考究过中国人何时开始脱离茹毛饮血的生活?何时开始用炉灶煮食?常吃的水饺、云吞何时出现?又怎样由分餐制度演化为围桌而食?

通过学习此课, 学生知道了“灰陶釜”是中国已知发现较早、且完整的炊具, 春秋后期, 已有饺子出现, 鼎最开始其实是中国古代炊食器皿。鼎上多装饰饕餮纹, “饕餮之徒”这一成语的来历原来是来自于传说中特别贪食的兽。

上到五年级九册《门画》此课时, 通过故事讲述了门画的来历。古人对门户的看重, 产生了门神崇拜。于是产生了农历新年张贴门神画 (年画) 的民间习俗。因此诞生了我国四大著名的历史年画产地:天津的杨柳青、山东潍坊的杨家埠、苏州的桃花坞、河南开封的朱仙镇。

一幅年画就是一个历史, 就是一个故事, 在强烈的感官刺激下, 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而改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很多同学还利用兴趣小组自己动手制作年画。

3.传统工艺的学习

把民间美术带进课堂, 能引导学生从小了解和认识民族、家乡优秀的文化传统,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保护意识。

在教学中, 我开设了剪纸、泥塑、雕刻、陶艺、染纸、京剧脸谱等课程。结合不同的年龄特点, 指导学生通过剪纸十二生肖, 了解十二生肖这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了解它和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的传统习俗息息相关, 又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对时间、生命的深刻认识。

2008年奥运来临之际, 还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现场剪纸活动, 剪与奥运相关的题材, 指导学生将传统剪纸与现代剪纸结合, 有机地将传承与创造融为一体。

通过开设画京剧脸谱和中国传统家具欣赏课, 学生了解了京剧的生、旦、净、末、丑, 认识了红木家具的灵魂就是榫卯结构, 整套家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铁钉, 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这都让学生啧啧称奇, 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

4.传统节日教育活动

每个节日都是文化的载体。透过节日, 可以洞悉一个民族的群体文化性格, 展示特色的民族习俗传统。

在美术课中我通过中秋节让学生用橡皮泥做月饼, 画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端午节画龙舟等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文化习俗和象征意义, 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

四、关注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美术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跨学科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

随着杜甫的《咏柳》, 学生体会着《春天的消息》;吟诵着“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蜒立上头”, 学生又感受到江南的诗情画意;欣赏着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篆书、隶书, 又使人体会到书法之美。

在美术教学中, 还无处不隐含着数学之美。透视、平面设计中的重复、发散、螺旋, 剪纸团花剪扇形、剪三折花、四折花、五折花, 这些无不包含着数学原理。

在绘画作品中, 透视的远近、色彩的冷暖, 点的聚集、线的长短、面的转折以及画面的虚实等都构成了画面视觉上的节奏。在李可染的山水画中依稀可闻山泉汩汩之声;看了徐悲鸿的《奔马图》仿佛听见骏马自远而近的狂奔;凡是看过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的人, 都不会忘怀那长征途中小红军为悠扬笛声所陶醉的神情。

摘要:美术是一种无需翻译的国际化语言,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美术课的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 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在美术课中, 渗透中国的传统艺术, 可以使学生撷取到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的民族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民族文化,弘扬

参考文献

[1]郭祥超.学校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新论——视觉文化反思和图文文化建构的视角.教育科学研究, 2008, (10) .

[2]涤非荭.“视觉文化”和美术教育.

[3]王大根.论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

3.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质量

立足于本民族的東西才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入侵,我们的教育者要首先产生忧患意识,要在教学中不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从小便树立本民族的文化自豪感。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向世界弘扬我国的文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一、教师提升自我的文化修养

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很容易受到外界的熏陶感染,由于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接触到的人除了同学就是教师。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我的文化修养,这样教师的一言一行才能够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让学生形成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学校招聘语文教师时除了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应该要求教师有文化修养,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在无形中逐渐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所以,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就应该让教师不断地提升自我的文化修养。

二、教师学会立足于课本进行知识的拓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课本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如,小学语文课本有一课是《难忘的泼水节》,教师可以在课前从网上搜集一些图片资料,在课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放映给学生观看,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课本文字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热情,还能够通过实际的图片真实地感受傣族人民的节日和其热情。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讲完课本后普及我国其他民族的民族特色,这样学生除了了解傣族特有的节日活动外,还能够了解我国其他民族特有的民族节日活动。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普及了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地体会到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的魅力所在,也有利于传承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知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适当地根据课本拓展我国传统的文化知识,也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教师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书籍

学生除了在课上进行课本的阅读学习,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自身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所以需要教师加以指引。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书籍阅读,这样学生不仅增加了自己的课外阅读量,还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我国传统文化知识。

总之,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入侵,我们做的不是加以抵制,而是让学生从小便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就会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和发展。

参考文献:

杜娅.浅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12).

4.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 篇四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班级:13级电气本科三班

姓名:王凯歌

学号:04991303009 1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摘要: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秀传统知道今天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其中也有保留落后的部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不断进取的动力。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必将极大地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爱国主义

仁爱宽容

吃苦耐劳

一.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含义

中国传统的道德乃是道和的两个词的缀合,道、德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和深刻的内涵。实质上是一种涵括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多层面、多难度的动态生存方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修为核心兼“道”、”佛“等为辅助的道德理念,包括”仁”、“礼”、“德”等,主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便始终是主线之一,如何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始终是许多仁人志士的抱负所在,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荣,主张舍小家为大家。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已经提倡“夙夜为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国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事情,《尚书》也有”以公灭私,其民吮怀“的思想,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代替自己的私欲,这样才会得到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二)以仁爱宽容为核心的社会道德:

儒家伦理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倡“仁”、”礼“、”德”,并把“仁”作为自己伦理思想的核心,这种社会伦理道德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以仁爱宽容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还包括:

提倡“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第一个把”人“和”仁“联系在一起,并把”仁”解释为“爱人“。“仁者爱人”就是一种早期的人本主义的思想。

(三)谦敬礼让的精神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谦虚礼让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恭敬之心,礼也”,”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孔子说:“不学礼,不以立”,《左传》也说:“礼,人之千也,无礼,无以立”。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谦敬礼让,克教防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一支。谦敬礼让的同时,历史也在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老子曾以江河处下而为百谷王的事实告诉人们不要”自矜、自伐、自是“。谦敬礼让的典范鲍叔牙千年以前就以举贤让位于管仲启示着我们青年:谦敬礼让,将助我们走向成功„„

(四)提倡吃苦耐劳的精神:

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之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在这一精神鼓舞下,不屈不饶、艰苦磨练,造就了无数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不朽事业。

二.弘扬传统道德的含义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世纪以来,所有国家的现代化表明,现代化是不能从一个社会外部向内部作直接的嫁接和移人的。西方的现代化技术,实业和市场,都是从西方传统文化背景上合乎规律地生长出来的,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批判精神继承传统文化的结果。同样,中国的现代化也应当从自身的传统文化背景的创造性转变中有机地、合乎规律的生长出来的,这必然是一个按照社会主义精神对包括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相统一的历史过程。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是和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的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离不开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儒家道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的主干,虽然本质上有别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但其所包含的合理成分与积极因素,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可忽视的历史依托于优良的文

化资源,如果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应该看到,儒家的仁爱思想以及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和”三德“建设都有着内在的历史联系,知道认真借鉴和批判继承。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应该吸收传统道德中的精华。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们青少年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人总是需要精神支撑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共有家园的建设,也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判断的标准,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我国现在的道德状况

1.失信现象泛滥。中国目前正处于严重的诚信危机之中,在当领导机关,个别干部钱权交易、买官卖官乱用职权等现象屡禁不止。

2.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近年来,我国社会上一些人的道德感、公德心十分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3.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缺失。社会转型期,传统的家庭美德受到了冲击,家庭成员的义务感、责任感有所淡化„„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出现新问题,为一些不幸的家庭蒙上了阴影,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可忽视的严重危害。

4.价值理想失落。人人都去追逐金钱、崇拜物质、寻求感官刺激,二唯独缺少对自己灵魂、精神、信仰的关注和拯救,使自己沦为金钱、物质的奴隶,成为经济动物。

四.弘扬我国的传统道德的方法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总的来说对现代的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其中包括两部分,精华和糟粕。其中的精华部分,表现出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既不能全盘否定,亦不能全盘吸收,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

第一,要分析。分析,就是如是地把传统文化传统看成一个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综合体。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自有其历史性和阶段性。它主要形成和发展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其中既有占统治阶级地位的地主阶级伦理道德文化,又有以农民为主体得劳动人民的伦理道德文化。就地主阶级的道德文化来说,也不是从

来如此、地铁一块的,而是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它们之中也有过不同层次的阶层和集团,产生过革新和保守、进步和反动的斗争。因此,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精神要求,必须承认这种历史性和阶级性、差异性和矛盾性,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原则,认真地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这种分析是为了揭示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自身的特点,做出正确的事实判断。这是把握事物的一种基本的认识方法。

第二,要鉴别。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精神要求,在分析的基础上,要谨慎地鉴别,就是要进行评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是把握事物的有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而要做出这种价值区分,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就必须明确评价的应有主体,树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文化水平有评估对象的复杂构成,这就是: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的私利或好恶出发;对待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既要看其历史上是否曾经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又要看其是否有利于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承认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就其 整体结构和特定历史形态而言,已经过时了,又要看到这个整体的某些内部构件,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心理定势,却常常具有超时空的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当前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 3.弘扬传统美德共建和谐世界

5.中小学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总结 篇五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总结 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校依据鲁教基字【2010】24号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及时部署,认真策划,将9月的工作重点放在弘扬民族精神上,在学校师生中开展了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的伟大,在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代代传”的真正内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校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总结如下:

一.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成立领导小组。

学校高度重视,召开班子成员会议,成立了由李桂东校长任组长的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月领导小组,以德育处为主阵地,学校各方充分发挥优势,共同组织实施活动,齐抓共管,全员参与,认真揣摩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全校教职工大会、国旗下讲话、板报、墙报、广播站、网络等,大力宣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工作成效,营造弘扬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

二.具体活动情况

(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全校教师认真实践课改新理念,教书与育人并举,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2.每班利用周一班会课观看教育部门户网站提供的专题片《五星红旗》、《走进新中国》、《形势教育大课堂》等,班主任组织学生畅谈“我的梦·中国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情感。

(二)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美德教育

1.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浓浓尊师情拳拳爱生心”2012年9月10日是第28个教师节。我校隆重举行了2012年开学典礼暨教师节庆祝大会。会上,不仅对先进集体、优秀教师进行了表彰,还对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进行了表奖。学生会在教师节前出了一期主题黑板报弘扬尊师重教精神;各班级的学生或一张卡片、或一朵康乃馨、或一句祝福送给老师,既表达了对老师的爱,又拉进了师生的距离。

2.利用每周国旗下演讲,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挫折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等。结合常规教育月,校政教处常抓仪容仪表,规范“做、立、行”。全体班主任对“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班会活动进行设计。同学们积极响应,争做文明合格的四小人。

3.结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九一八事变,请革命老干部、老教师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主题讲座”;各班利用多媒体观看了冯小刚作品《唐山大地震》,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引导他们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精神。

(三)创新精神教育

通过校园广播、班级多媒体,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世博网、心域网、有线电视等收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短片,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城市精神,争做合格公民;让学生了解世博,走进世博,感受科技创新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全校各班以各种形势组织“走进世博,你知多少”的世博知识交流,体验世博会举办的意义,了解自身与世博会的关系,增进学生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教育,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鼓励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科技活动中心组织的“科技创新发明”活动。

(四)我为祖国奉献征文活动

我校在民族精神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撰

写活动体会等征文,选出优秀作品发表在校报《雏燕》上,以进一步加深对“我为祖国奉献”的理解,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基础。

弘扬民族精神月虽然即将过去,但是对于我校的全体师生来说,民族精神的行动并没有结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让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长期工程。

富源四小

6.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 篇六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根据《贺州市2011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我校认真开展了“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相关活动,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学生收看教育节目《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天,在开学典礼上,就组织了全体队员收看国家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教育节目各个领域的明星现身说法,队员们看得津津有味,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一.利用国旗下讲话,认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向学生讲述抗日英雄和“九。一八”事变的故事,国庆即将到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积极开展各类主题班会活动

1、利用教师节之机,各班级开展了“尊师重教”的主题班会,并发动通过贺卡送祝福、为老师献花、学生给老师写一封信。

2、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主题班会

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主题班会,各班通过回顾抗战血泪史,了解了中华民族曾经受到的屈辱,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在面对亡国危难时,表现出的英勇不屈、舍生忘死的伟大精神。

三、开展了“感知父母”活动,号召学生做些体现亲情和感恩的事情,为父母分担家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一封信。

四、在少先队辅导员甘桂芳的带领下,组织了全校学生为“五保村”老人献爱心活动,给“五保”老人捐款捐物,并为“五保”老人打扫清洁卫生。

总之,通过此次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全校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忱有较大幅度提升,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信都镇马塘小学

7.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 篇七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让广大中小学生进一步把爱国情感化为具体行动, 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 开展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第六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活动分为“了解新中国建立历程”、“感受祖国变化”、“我为祖国服务”三个部分, 各地中小学要在秋季开学典礼中正式启动该活动。在“了解新中国建立历程”部分中, 各地要认真组织师生收看讲述新中国建立历程的专题片;积极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 到中小学宣讲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组织中小学生收集、整理、宣讲家乡为建立新中国做出贡献的英烈故事。在“感受祖国变化”部分中, 各地要充分利用反映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的《形势教育大课堂》系列专题片、新中国60年成就宣传图片、《共和国成长的故事》读本等资源,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调研, 以作文、书画、摄影等形式描绘祖国、家乡建设成就。在“我为祖国服务”部分中, 各地要组织中小学生本着就近、就便、安全的原则积极开展体验劳动、公益服务、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撰写活动体会或社会实践报告。通知强调, 各地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 创新形式, 用好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上的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其他推荐资源, 协调社会实践活动场所提供协助和支持。教育部还将组织中小学校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第六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成果展评活动。

8.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 篇八

关键词:创新 民族音乐 教学 弘扬

创新民族音乐文化教学,改善现在民族教育的制度,可以说是保护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最近几年来,虽然不少音乐专家不断学习西方民族音乐的教学制度。希望能从中借鉴到适合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的体系制度。然而,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结合民族音乐教学的特点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创新民族音乐教学的措施,希望能给从事民族音乐教学的教师们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学习民族音乐的意义

民族音乐是民族对美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民族音乐所具有的内涵来自于优秀的民族文化,因此学习民族音乐,不但可以欣赏优美的音乐,还可以学习到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创造来源于民族的社会生活,是民族社会生活真实的写照,因此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可以感受到民族的精神,同时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还能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民族音乐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除此之外民族音乐的凝聚力,自豪感、有较强的民族文化作为支撑,民乐往往是音乐家民族精神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争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创新民族音乐教学的措施

(一)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课堂音乐教学内容

民族音乐的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将经过整理改编的民歌、民族器乐演奏、民族歌舞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丰富课堂音乐教学,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教学。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一边学习民歌一边学习民族舞蹈,邊歌边舞;可以在学生会唱民歌后,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民族乐器演奏;还可以课堂开展各种各样的的音乐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民族音乐教学延伸到课堂外,例如:老师带领学生到操场或者空地上进行民族乐器演奏,民族歌舞表演。通过唱奏结合、唱跳结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民音乐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民族音乐,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二)举办民族音乐课外活动,活跃民族音乐教学环境

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课堂教学的需求,为此需要创新民族音乐教学方法,因此结合学生的性格以及个人的差异,老师可以利用各种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活动,估计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民族音乐教学的效率,例如:可以组建一些课外兴趣小组,组织一支民族音乐演奏队,还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板报宣传一些民族音乐,在学生课间休息时,播放一些精选的民族音乐歌曲,营造一个学习民族音乐的良好环境,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民族音乐活动,例如:民族歌舞会、民歌歌唱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民族音乐活动的平台,提供一个良好的民族音乐教学环境。

(三)利用社会民族音乐活动,感受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除了在课堂教学意外,还可以利用社会上各种民族音乐活动,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因此利用社会上民族音乐活动是创新民族音乐教学,让学生进行民族音乐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老师可以征求学校的同意,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民族音乐活动,从各种民族音乐活动中,学习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例如:参加民族节庆、民族歌舞比赛、民族音乐演奏,以及各种各样的闵姝活动,通过社会上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活动,为学生民族音乐的学习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活动,让学生融入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环境中,从中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

三、结语

创新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创新我国民族音乐教学的制度。对我国民族音乐教学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还需要从事的民族音乐教学的工作者们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探索,让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来,弘扬我国我国民族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张黎红,尹爱青.论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9.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 篇九

总结

我区一直坚持把弘扬和培育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德育常规工作,并把每年的9月定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今年是我区第六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月。正值建国60周年华诞,我们更加高度重视此项工作。8月25日,区教育局下发了《苏家屯区第六届“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方案》,要求全区中小学以“传承中华文明、共铸民族精神”为主题开展六项系列教育活动:利用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宣传教育氛围;结合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融合课堂教育教学,开展教育活动;寻找“我们的骄傲”活动;做文明中国人活动;“我与祖国共成长”读书征文活动。同时根据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组织收看《开学第一课我爱你中国》紧急通知精神,区教育局又下发了补充通知,要求各校认真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收看这一节目。

全区各中小学根据区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了民族精神教育活动。

一、寻找“我们的骄傲”活动。

各中小学校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书籍、实践考察等各种途径,从中华民族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当中,寻找令我们骄傲的中国人,或是令我们骄傲的中国的大事,了解和体会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自豪感。并将收集到的 “理由”用学生自己的语言、书画、摄影等形式在班队会上进行了交流,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怀。牡丹街小学举行了“建国六十周年”摄影

展,学生们用自己的摄影作品反映祖国、家乡的变化。67中学举行了迎国庆书画作品展。佟沟学校通过开展“葫芦娃”特色活动,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我区少年宫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开展了全区各小学生故事比赛活动。我区教育局团委也以此为主题开展了全区高中生演讲比赛活动。

二、做文明中国人活动

为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做文明守纪的中小学生,我们把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培育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教育强区的总体要求,我们制定了《苏家屯区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意见》。对中小学生在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贴近学生实际的要求。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定、家长意见、教师评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针对学校开展养成教育情况制定

了合理、可行的考评细则。各中小学校能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作用,通过板报、专栏、广播以及主题班会、队会、文明班级评比等形式,将《苏家屯区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细则》中的要求融入到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中,使养成教育细则精神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帮助学生提高分辨是非善恶、道德选择与行为评价的能力,争做文明守纪的中小学生。沙河学校在开展做文明中国人活动中,通过开展“爱车站整齐,大家都舒心”活动改正学生自行车摆放不整齐问题,通过水房“爱心部落”、“标语宝宝”等活动,教育学生爱护标语牌、爱护水房设施、节约用水。各中小学校都将开学第一周定为养成教育训练周,以此为起点,引导、督促学生建立遵规守纪意识,告别不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三、结合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

全区各中小学都能充分利用重要

节日和纪念日(中秋节、“九一八”纪念日、公民道德宣传日和国庆节等)这一载体,丰富了“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活动内涵。各校结合学校实际,通过主题升旗仪式、主题班(团)队会、爱国主义教育讲座、观看影片、主题演讲、歌咏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活动。9月1日,全区44所学校举行了主题为“传承中华文明、共铸民族精神”的升旗仪式。大沟学校在9月18日举行了纪念“九一八”主题升旗仪式,并由党支部书记为全体师生做国防讲座。佟沟学校、白清学校举行了“我的祖国”诗歌朗诵比赛。城郊学校、沈南二校等学校通过贺卡送祝福、为老师献花、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庆祝教师节。朝鲜族中心小学举行了隆重的“校庆”活动。王纲学校、永乐学校请区关工委委员水凤舞老师为学生做“勿忘国耻,展望巨变,弘扬民族精神”的报告。沙河学校举行了迎国庆文艺演出。

四、“我与祖国共成长”读书征文活

动。

结合市下发的文件精神,我区以“我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开展了读书征文活动。广大中小学生在阅读爱国主义图书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变化,以书信形式讲述了社会、家庭和身边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抒发了自己心中的感受,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伟大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全区共选出1000篇作品进行邮寄,选出20篇作品参加市级评比。

在弘扬和培育养民族精神活动月中,各中小学校能充分利用学校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如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网、橱窗、板报、条幅等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同时,各中小学校能按照区教育局要求,注重学科德育渗透,利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中学思想政治课,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讲座,达到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的目的。

总之,通过此次民族精神教育月活

10.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 篇十

活动总结

2012年

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响应教育部门倡议的“民族精神代代传”的活动月精神,我校积极做出了准备,面对全校师生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让全校师生在本次精神月活动中受到了良好的民族精神教育,现将活动月的活动总结如下,望领导给予指导。

1、8月25日,开学的第一个星期一,我校由德育处借助升旗仪式,全校工作人员、学生集体集会的时间,发出倡议、安排,作为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把初步的工作安排给班级、老师及相关部门,并把主要精神向师生传达。

2、9月3日起,启动仪式开始,由德育处主要负责,组织全校师生生集体收看开学第一课《美就在身边》借助本次活动月的良好风气,深化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的。活动期间,学校内未发生一次学生打架斗殴事件。

3、9月6日,学校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传达并实施主要工作。

(1)领导班级干部出版一期“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学习雷锋、丛飞等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

(2)每周召开班队会,主题依次为“我和祖国牵起手”、“爱我校园为己任”、“深圳是我家,发展靠大家”、“丛飞精神大

家谈”。学生们在每堂班会课上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鼓舞,尤其是“丛飞精神大家谈”中,学生们表现的非常活跃,积极发言,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宣誓如何向他学习。4、9月16日,由德育处组织全校师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雷峰〉〉。很多学生是在惊讶和赞叹中看完了影片,感动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了雷锋。

5、按照“活动月”文件精神,教唱爱国歌曲也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教唱环节须在音乐课堂上完成,由音乐老师负责选材、教授。从9月5日起,须在早读课前5分钟、每节正课预备铃响后、下午上课前以及课间操、升旗仪式上,组织全校学生齐唱爱国歌曲。

11.普及戏曲教学,弘扬民族文化 篇十一

京剧是中国的DNA。大约160多年前,它诞生于中国首都北京的,是传统戏剧中的瑰宝,融合了汉戏、徽戏等剧种特色,还吸收了昆曲、梆子、秦腔以及诸多地方小调的精髓,集大成之精华,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杂技等多艺术行类的综合体现。二十世纪初,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率京剧艺术团赴日本、美国、前苏联演出后,京剧艺术逐渐被海外所熟知。

很多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整个社会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断流的危险。全国人大代表、泗洪县界集镇实验小学教师裴昌彩说,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对自己的国粹一无所知,这多少有些说不过去。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振兴京剧”的口号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而要振兴繁荣京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从娃娃抓起,让京剧文化进校园、进教材,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喜欢京剧,让京剧的生存发展有一片肥沃的土地。

京剧,想说爱你不容易。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有一门功课叫《民族音乐概论》,老师讲的是我国各地区的民间民俗音乐及戏曲艺术,可授课老师也不会唱戏。考试时,要求我们唱京剧,在西皮和二黄里抽签。结果,不管是西皮还是二黄,都被演绎成通俗唱法或民族唱法的“戏歌”。从这里可以折射出一个问题,音乐学院的学生们不会唱“戏”,而现在中小学的音乐老师恰恰都是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以舞蹈、钢琴、声乐见长。教授京剧,师资是个大问题。本人曾经上过人音版五年级的京剧欣赏课,课前恶补京剧知识,但是,在唱腔上还是无能为力,教学生唱也只能像平时教唱歌曲一样。学生还是不能够体会到京剧的韵味,只能在录音中感受京剧唱腔。近期本人观摩了一节高中的音乐公开课《京剧欣赏》。课设计得很好,学生都参与体验了“唱念做打”等环节。可惜的是,授课教师无法示范,还是属于“走过场”的性质。作为艺术教师,我们有满腔复兴国粹的热情,却无能为力。京剧进课堂,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得从引进师资和培训师资入手。教育系统可以尝试和戏曲艺术界联合,把专家请进学校,对师生进行培训,或者直接从戏曲学校的毕业生中引进师资。

文艺需要全面复兴。我们的学生每天耳濡目染的都是港台日韩及欧美的“舶来品”, 很多孩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远逊于流行文化。我的学生演绎日韩及港台流行歌曲,唱得摇头晃脑,模仿得惟妙惟肖。说实话,唱得挺好,乐感很不错,连日语也模仿得真像回事。但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却少得可怜。作为他们的音乐老师,高兴的同时不由得担心我国传统艺术的断流。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在流行文化冲击下,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全国几百种地方戏曲,有相当数量濒临甚至已经消亡,拯救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迫在眉睫。

我认为,地方戏的传承同样尤为重要,在重视复兴国粹的同时,应认真探讨包括京剧在内的优秀民族艺术如何更好地走进校园,继而得到推广。是否可以采用“N+1”的方式?相对于京剧来说,地方戏教学在各地方开展起来较为方便。拿我的家乡潮州的潮剧做例子。现在潮汕地区有不少幼儿园、小学与当地曲艺界合作,在第二课堂中教授潮剧,当地电视台也开辟了“梨园群英会”栏目,给潮剧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事实证明,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唱会演,对潮剧文化的兴趣大大提高,加上电视台的“推波助澜”,举行潮剧大赛,潮剧文化在潮汕地区正在慢慢地得到推广和普及。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培养出多少个梅兰芳、小香玉、红线女,传统戏剧注定不会像流行歌曲一样遍地传唱,但是让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12.弘扬广东音乐重在民间传承 篇十二

广东音乐源于民间。明清期间, 岭南文人、世家子弟有弹奏琴瑟、琵琶、箫笛等乐器的喜好, 为“广东音乐”的孕育提供了广泛的社会音乐文化基础;这一时期, 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有“木鱼歌”“粤讴”“南音”“龙舟”等, 戏曲艺术也空前繁荣, 这些都丰富了岭南音乐文化, 促进了“广东音乐”的萌芽和生长。中原古乐、昆曲牌子、江南小调及陕西秦腔、湖南丝弦等外来音乐文化主要通过外江戏、外地班流传到珠江三角洲后, 和本地民间艺术相结合, 慢慢融化在岭南民间音乐文化的肥沃土壤中, 尚处在胚胎中的“广东音乐”广泛吸取了他们的养份, 经过漫长的孕育孵化, 逐渐从戏曲音乐伴奏中独立出来, 形成了纯器乐化的中国传统民间器乐——丝竹乐“广东音乐”。现今被称为“广东音乐之乡”的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保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著名粤乐活动基地——沙湾大厅 (今名三稔厅) , 清道光年间 (1821—1850年) 何博众在此授徒、培养粤乐的演奏和创作人才。

广东音乐开放性地选择、吸收一切外来音乐文化及国内其他民间艺术的有益成分, 并加以渗透性地改造, 为我所用, 形成了有代表性演奏家和代表性乐器及其组合的独特民间音乐品种,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音色清脆明亮, 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清晰明快, 被国外誉为“透明音乐”, 在国内外影响力远远超过我国其他民间音乐形式。近百年来, 广东音乐与粤剧互相渗透, 互相吸收, 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 不仅粤剧起了促进广东音乐成熟和传播的作用, 广东音乐也为粤剧唱腔音乐的丰富发展做出了贡献。广东音乐形成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一带, 这一地区独特的地理、历史、民俗、语言及民族审美习惯等, 使得广东音乐的风格和色彩渗透着岭南文化的性格特征, 成为岭南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广州乃至岭南地区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与粤剧、岭南画派被誉为岭南三大艺术瑰宝。在海外, 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广东音乐。广东音乐被称为乡音, 对海外华人吸收文化传统, 学习历史文明起到重要的作用。

继承、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尤其是将岭南艺术奇葩——广东音乐发扬光大, 是各级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积极投入的一项工作。上世纪50年代就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和艺术团体;1981年建立的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设有音乐创作研究室, 其刊物《音乐创作与研究》以发表广东音乐艺术研究文稿和刊登广东音乐新创作乐曲为主;1995年, 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牵头, 筹集200万元成立了广东中华文化广东音乐基金, 采取每年使用增值资金, 剩余则由政府补贴或企业赞助等方式, 支持广东音乐的创作和配合创作的演出活动。如1995年—2003年连续举办了四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1997年—1999年连续三年举办了广东音乐百场演出活动;1996年—2005年连续举办了几届民间乐社大赛和广东音乐推广活动等。同时, 编辑出版了一批专著和音像资料, 组织了多次学术研讨会。

在广州地区, 作为本土文化的广东音乐深入民心, 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演奏广东音乐为主、植根于百姓中的众多民间文艺轻骑队——私伙局, 成为民间传承、传播广东音乐的重要载体。

20世纪70年代末期恢复民间乐社 (私伙局) 以来, 尤其是1995年成立广东音乐基金后, 在各级部门领导的重视下, 民间乐社 (私伙局)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通过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 由开始时自发的、无序的小打小闹, 发展为有组织、有秩序、活动经常的、蓬勃发展的群众文艺小分队。广州地区民间乐社 (私伙局) 广东音乐创作演奏大赛及推广活动等一系列普及、推广、繁荣广东音乐的赛事和活动, 均是在广东音乐基金扶持下, 由广州市文化馆承办的。首届民间乐社 (私伙局) 广东音乐创作演奏大赛, 15个初赛区有160个乐社 (私伙局) 近2400名乐 (歌) 手600多个节目参加了初赛, 在羊城的大街小巷、文艺舞台形成“万家灯火万家弦”的喜人局面, 盛况空前。在以后的同类活动中, 来自各区 (县级市) 私伙局的数目一直保持在100—120个左右, 可以说, 广东音乐私伙局已经成为广州地区弘扬民族民间艺术、繁荣群众文化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目前, 广东音乐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各类人才短缺

近年来, 虽然在广东音乐界有一批优秀人才成长和成熟起来, 但数量与20年代至30年代涌现的演奏家兼作曲家的庞大队伍相比较, 相距很远。各类人才短缺, 特别是专职创作和指挥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民间乐社 (私伙局) 人员老化、青黄不接, 创作力量不足、水平有待提高等, 值得有关部门研究并予以解决。首先应普及社会教育。广东音乐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文化遗产的继承有如知识的继承, 是每一代人的责任, 所以这种教育首先应该在学校中施行, 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有必要建立一批广东音乐的传习所、传习基地, 定点、定时向社会公众开放。

二、学术研究工作落后

历来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对表演艺术人才和创作人才, 相对比较重视, 但对从事理论和学术研究的人员及其成果, 给予支持和奖励的不多。广东音乐学术研究人才的短缺及学术成果的稀少, 与广东音乐作为全国性大乐种的地位极不相称。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1. 消费市场萎缩

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宣传媒介的改革, 带来各种样式的文化, 使人们的娱乐方式选择多元化, 这给包括广东音乐在内的所有传统艺术都造成强烈的冲击, 直接导致了广东音乐消费市场的萎缩, 使得生于民间, 长于民间的广东音乐无论是专业团体还是业余社团都没有能力仅靠市场维持。

2. 听众逐渐减少

受各种外来文化特别是流行文化的强烈冲击, 现在广东音乐的音像制品数量少, 特别是新的广东音乐作品, 更难制成音像制品推广。加之上世纪80年代以后鲜见有影响力的新作品问世, 老听众欣赏的大多是二三十年代的旧曲目, 这就造成了广东音乐潜在的听众群不断减少, 特别是青少年听众越来越不了解、不会欣

浅谈河北北部地区马头琴的保护与发展

赵刚 (围场县文工团河北围场068400)

马头琴是蒙古族传统的民族乐器, 素有“蒙古族音乐的象征”的美誉。其琴首以马头为标志, 能弹奏出马的嘶、鸣、叹、哀等各种声音。古时候在蒙古草原民间, 每诞生一把马头琴, 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 仪式结束后, 牧人就开始举行马头琴试奏音乐会, 这说明马头琴在草原上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割舍不断的依恋。马头琴的演奏中既有舒缓的抒情内容, 也有活泼轻快的甚至是激昂雄伟的历史音乐体裁。马头琴的演奏始终贯穿着一个根本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与蒙古民族长期的游牧及其生活环境息息相关。2006年, 中国文化遗产日, 马头琴音乐就被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可见, 马头琴做一种民族器乐, 它那饱含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音乐, 它的不朽艺术魅力不仅没有被人们遗忘, 而且世世代代地在流传, 在发展。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最北部, 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多伦县、克什克腾旗, 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 张家口张北县接壤, 是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康熙20年 (即公元1681年) 开辟“木兰围场”至同治二年 (即1863年) 开围, 在182年间, 清朝皇帝在此共举行“木兰秋狝”105次, 用以“肄武绥藩”。使其成为满族、蒙古族、汉族杂居之地, 300多年来,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 马头琴音乐已经成为这一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马头琴的发展现状

随着“木兰围场”开围, 改革开放的洗礼和市场经济初期大潮的冲击, 马头琴音乐在河北北部张、承地区已经淡出当地群众的视野, 成为被人们遗忘的角落。目前, 位于承德市北部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平泉县、丰宁县精通马头琴音乐的专业人士已寥寥无已, 而张家口市张北县也出现马头琴音乐专业人士奇缺的状况。近二十年来, 由于承德市、围场、丰宁、平泉和张家口张北地区等地在政府的推动下,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现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 来这一区域旅游、观光的客人流量年平均已经达到2000多万人次。随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马头琴音乐艺术, 已经成为来这一地区观光旅游客人必需一道精神食粮, 一种不可或缺民族艺术。

二、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保护与发展张、承地区马头琴音乐艺术, 首先, 马头琴作为这一地区300多年的传统民族音乐, 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 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发展土壤, 对丰富和形成这一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具有重要意义;第二, 与当地政府大力

赏广东音乐。

3. 资金短缺, 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广东音乐基金成以来,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其增值资金毕竟有限, 使许多很有价值的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展开。

可喜的是,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 不少区街的民间乐社 (私伙局) 坚持活动, 作为自娱自乐的文化享受。只要民间传承持续不断, 广东音乐这枝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的艺术奇葩就不会凋零。值得一提的是, 成立于2004年10月、隶属于广州市文化馆的广州民族乐团, 在广州市委、市政府、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直接领导下, 不断发展壮大。它是广州市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功举措。成立以来, 该团本着继承、弘扬与发展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宗旨, 特别是在传承与创新广东音乐方面作了大量的努推动旅游业相配合, 用满、蒙、汉相结合的马头琴艺术吸引更多游客到这一地区进行观光旅游, 提高旅游收入, 使旅游业更好的成为提高当地政府财政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第三, 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 使既有蒙古族艺术特色, 又融合满族、汉族音乐元素的马头琴艺术得到保护发展, 更好地丰富了民族艺术。

三、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机遇

由于张承沿坝地区地处偏避, 经济不发达, 交通和信息闭塞, 因而导致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和不景气, 文化艺术的发展举步维艰, 致使研究、创作具有相对区域马头琴音乐艺术的人才奇缺, 处于静止不前甚至是逐渐走向自然消亡的状态。但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当地生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人民对马头琴音乐艺术的需要, 在当地政府的逐步重视下, 研究、创作和发展河北北部地区马头琴艺术将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四、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

作为张承接坝地区特有的马头琴音乐艺术, 应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加大资金投入, 招揽当地具有专业水平的马头琴人才, 并向外地招聘专业人才, 成立专门研究机构, 保护与发展这一民族艺术瑰宝;在成立专门研究机构的基础上,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普及力度, 致力做到凡有人居处, 便有悠扬的马头琴声, 成为当地群众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食粮。

加强艺术合作与交流, 不断提高创作水平。要在政府的主导下,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多伦县、克什克腾旗等专业团体进行交流与合作, 把马头琴音乐艺术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并向国际化轨道发展;在保护、研究、发展的基础上, 在政府的倡导下, 成立专门的艺术团体, 并鼓励个人、私人企业创立马头琴音乐艺术专业团体, 发扬光大民族艺术。经过不断的努力, 逐步将这一区域独特的马头琴艺术打造成当地文化品牌, 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马头琴音乐发展与保护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和保存方式。马头琴以其人与自然合一的审美标准不断诠释着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 我们应该意识到, 那些饱含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民族音乐, 他们的艺术魅力是不朽的, 是永恒的, 他们不会被人们遗忘, 而是世世代代地传唱下去。留住民族记忆的背影并在此基础上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生生不息, 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才有长远发展的可能和潜能。所以, 保护并弘扬这一地区的马头琴音乐艺术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力和实践,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广东音乐是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弘扬广东音乐,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在组织开展各类群文活动中对广东音乐不断创新形式, 以使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3.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 篇十三

榕亭中德[2010] 12号

福州亭江中学

2011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加强我校爱党、爱国、爱“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榕委教育工委关于组织开展2011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通知》,落实省委教育工委《转发教育部基教一司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的通知》(闽委教办宣

【2011】19号)文件的精神,我校决定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题开展第八个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丰富的体验教育活动为载体,教育青少年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现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2011“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活动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坚持育人为本,重在实践,充分利用本校及社区的德育资源,广泛深入地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参与。在开展活动期间,教师要尊重学生,突出学生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2、以活动为主线,重在实践。要把有关建党90周年为主要内容融合贯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3、以课外、校外为主渠道,重在配合。要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主要内容贯穿到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中,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和联系。

三、组织领导

成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工作小组

组长:黄庆宇副组长:李敏

组员:林向荣冯红旗张志勇林毅李舒各年段长、班主任

四、活动实施的途径

1.广泛宣传,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

(1)布置横幅宣传。

(2)利用广播进行宣传。

(3)每班设计手抄报(精选报送德育处三份)。

2.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1)校内活动

①通过学科进行渗透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A升旗仪式动员。

B开展“今天我为祖国骄傲、明天祖国为我骄傲”主题班会和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C进行弘扬民族精神 系列活动 演讲比赛。

D开总结会,进行表彰。

(2)校外活动

①参观一次爱国主义展览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②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

3.日常教育与重大的节日相结合(1)结合教师节对学生进行尊师重教的教育,铭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利用国庆节进行历史传统、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4.与文明礼仪教育相结合,日常行为规范、争创文明班活动相结合。

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与帮助学生深化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理解和认同,扎实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努力提升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

四、活动时间安排. 升旗仪式动员

2.各班组织开展庆祝教师节活动(9月5日-9月9日).主题班会(9月13日~28日)

4、利用9.18国耻日,加强学生人防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

5、广播站周宣传(9月13日~28日)

福州亭江中学德育处2011年9月9日

1、活动领导小组:

 组长:张利国校长

 副组长:李敏副校长

 成员:林向荣、冯红旗、张志勇、林毅、余蕴芳、唐雅杰、卓鸿、各年段长及各班班主任

 领导小组办公室:德育处、校团委

2、活动主题、时间及对象:

 活动主题: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 活动时间:2010年9月1日——30日

 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3、具体方案如下:

活动内容:

(1)、9月1日开学第一天,我校全体师生在升旗场地举行了开学典礼,张利国校长进行开学致辞,同时发表全面启动今年我校民族精神月的主要内容——“做一个文明有礼的福州人”主题教育的讲话。张校长号召每一位同学,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在福州城市飘香。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中国现代中学生。

(2)、9月1日上午9时,全校师生集中收看由教育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公益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我的梦•中国梦》。倡导学生们勇于追求梦想,努力实现梦想。由校团委负责策划开展团日活动,让学生畅谈“我的梦·中国梦”,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的理想和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3)、9月2日德育处召开年段长班主任会议,进行动员,明确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目的、意义、时间以及要求,并开展“我的梦·中国梦”征文投稿比赛,要求各班主任号召同学们积极撰写投稿。

(4)、9月6日,陈宜延书记作《文明礼仪教育》的国旗下讲话,再次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形成整体合力,再现中华民族知礼明行的文明风采。

(5)、9月6日——9月10日,各班组织开展庆祝教师节“四个一”活动,弘扬中华民

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 对老师说一句祝福语;

 给老师制作一张贺卡;

 为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 给老师写一封慰问信;

(6)9月8日下午第三节(班会课),各年段段长进行“走进世博”介绍宣传课,让学 生了解世博,感受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和民族观。

(7)、9月9日——12日组织学生登陆福建中小学生在线网站()观看《五星红旗》、《走进新中国》、《形势教育大课堂》等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片资源。9月15日下午第三节(班会课)各班通过主题班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情感。

(8)、9月9日—14日,各班组织学生完成“做一个文明有礼的福州人”主题的班级板报出版,再现中华礼仪之邦的风采。

(9)、9月13日上午升旗仪式上,由学校分管德育的李敏副校长发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国旗下讲话,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增强对伟大祖国、党和人民的热爱,进一步把爱国情感化为具体行动,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10)、9月22日下午第三节(班会课),全校各班主任进行抗战胜利65周年宣传教育课,启发学生学习和发扬革命先烈所体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民族自豪感。同时,学习全省教育系统防抗特大暴雨洪水抢险救灾先进事迹,引导学生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精神。

(11)、9月、10月在全校开展“爱在亭中,美在环保”文明志愿劝导活动,并倡议各班以班级为单位清扫校园卫生死角、清洁墙壁脚印、保持校园清洁的美化校园活动,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12)、9月10日——30日,校园广播要坚持每天上午课间操后、下午眼保健操后各朗诵一篇精选的各班递交的以“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广播稿,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奋读书、贡献力量的爱国主义情感。

(13)、9月29日——10月7日开展“红歌”唱响校园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至少学会传唱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或者童谣。

4、总结汇报,展示成果

(1)要求各年段班级对本班开展的各项文明礼仪活动情况要有详细记录;通过班会等各种形式做好文明礼仪活动总结工作,辅以照片、文字材料等,并在2010年10月4日前,上报德育处存档。

(2)德育处要对各年级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比。

四、活动要求

1、各年级要利用班主任会议、班会组织学习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有关文件,动员师生提高认识,积极行动,全员参与。

2、各年级要注意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同常规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同新课程改革相结合,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注意整体规划,长抓不懈。

14.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 篇十四

精神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积极贯彻《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全面落实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以“传承和发扬湖湘文化”为主题的“湖南省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要求,结合衡阳文化、船山文化的特色,开展“传承和发扬湖湘文化,做淳朴自强的英姿少年”为主题的具有衡阳地方文化特色的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

二、活动目的通过开展“传承和发扬湖湘文化,做淳朴自强的英姿少年”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培育和造变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活动时间

2011年9月13日—9月30日

四、活动主题

“传承和发扬湖湘文化,做淳朴自强的英姿少年”

五、活动内容

(一)了解以衡阳文化为主题的湖湘文化精髓。

(二)感受家乡的新发展、新变化,组织开展“服务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

六、活动方式

1、学校可以利用开学典礼启动活动,积极营造氛围。一是邀请专家到学校宣讲衡阳光辉的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或作学术文化讲座,认真组织观看光碟资料,关于“衡阳文化”的名人讲座,让全体师生了解和学习衡阳文化的精髓,即“宗教文化”“哲人文化”“生态文化”的完美融合。二是组织中小学生收集、整理家乡名人、英烈故事,并在校内外进行宣讲。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以传承和发扬衡阳文化为主题的班、团、队等活动。四是校内组织一次“传承和发扬湖湘文化,做淳朴自强的英姿少年”主题演讲比赛活动。

2、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调研,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学生可以用作文、书画、摄影、摄像、电子报刊、网页制作等形式描绘家乡建设成就。在参观考察的基础上,开展“爱我家乡,祝福衡阳”的寄语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新中

国发展历程中的伟大成就,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淳朴诚勇为核心的衡阳精神,坚定信心,增强中小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寄语提倡人人写、班班比,每校都要辑印成册。

3、本着就近就便安全的原则,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体验劳动、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服务家乡、服务社会的乐趣,指导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撰写活动体会或社会实践报告。

七、活动要求

1、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各项活动。各中小学校要加强领导,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并加强对活动开展的督导检查和指导,保证教育月活动要普及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小组和每一个学生。

2、积极发挥老师和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各班要充分发挥班级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力求主题鲜明,内容生动,形式多样,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群体。

3、各班级在组织学生参与人数较多的群体活动时,必须制定安全防范预案,并严格执行报告审批制度,并切实加强管理,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师生安全。

4、区教文体局征集“传承和发扬湖湘文化,做淳朴自强的英姿少年”主题活动月的社会实践活动体会和实践报

告,评出优秀的作品进行表彰。小学、初中各交2件(纸质文档)。

5、各学校要认真制定方案,并写出活动总结(纸质文档),将结合活动的组织及开展情况评选出2—3个优秀组织单位。

6、所有参评作品和优秀组织单位的事迹材料均于2011年9月30日前报区教文体局基教股。联系人:云姝,电话:0734-8177115.石鼓区教文体局

15.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 篇十五

一、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意义

1. 有益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是否具有音乐节奏感是能否鉴赏一首好音乐的关键,若小学生能在音乐学习中良好地把握音乐节奏感,就会对一首好的乐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在能够良好地把握乐曲、鉴赏乐曲的同时,或许也可以在自己的看法及理解上,对原有乐曲进行创新性的改变。

2. 能够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首好的音乐能够抚慰心灵,陶冶情操,与灵魂深处对话,它利用多变跳动的音符及不一样的旋律对小学生纯净的心灵进行良性塑造,使学生的心灵更加清澈透明,无所畏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并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3. 促进小学生智力发育

音乐节奏感要求对耳、眼、手、脑应具有充分的协调性,这使小学生的协调能力、身体器官的灵活性以及大脑的反应能力得以大大提升,进而也促进了其想象力、创造性、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有效方法

1. 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在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中,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音乐老师应积极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尽管音乐节奏感是一个抽象化名词,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是非常强的,因此,在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感学习的兴趣时,小学音乐老师应将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元素加入到节奏训练中,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交通工具或是大自然里的各类声响,还有学生中广为流行的歌曲等;又或是一段极具节奏感的说唱,音乐老师可截取其中一段音乐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从强烈的节奏感里找到乐趣,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感学习的热情。

2. 对学生进行音乐听力的节奏训练

音乐离不开耳朵的聆听,因此,在音乐的节奏感训练中,听力训练必不可少,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乐曲感知能力、乐曲记忆能力、乐曲鉴赏能力、乐曲理解能力以及乐曲的节奏感掌控。换句话说,音乐的听力训练是培养出良好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条件。音乐听力训练中最好的素材就是大自然中的一些声音,小学音乐老师可选取如山间的流水声、动物的各类嚎叫声、动听的鸟鸣声、风吹动树叶的哗哗声等等,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具有音乐节奏感的声音,都能够给予学生美的声音享受。另一方面,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声音素材,比如说机器的轰鸣声、劳动人民在工作时的号子等等,其中都蕴含着不一样的节奏。小学音乐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听力训练时,应与现代化科技手段相结合,使这些声音更好地呈现给学生,进而激发小学生对学习音乐节奏感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3. 合理的肢体动作也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音乐节奏感的感知不止需要耳朵和眼睛的配合,适当的肢体动作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时可采用体态律动法,让小学生在肢体动作中更好地感知音乐节奏,将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比方,在《火车来了》这首音乐的学习中,为了使小学生能够对此首乐曲中的重音、速度及节奏掌握得更加合理,小学音乐老师即可采用体态律动法,先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节奏朗读歌词。然后将火车开动时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表演,先将学生排成一个队伍,后面的同学拽着前一位同学的衣服,在教室中模拟火车开动时的场景,并伴着应有的音效,有序地转圈进行,与此同时,大家一起合唱《火车来了》这首歌。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做游戏的趣味,还可以让小学生更加轻松地感悟到这首歌的情境和其中伴有的节奏。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肢体动作都可以帮助小学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比方说扭动、走跑、双脚跳、单脚跳、拍手、点头等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在游戏的快乐中感知音乐、学习音乐、鉴赏音乐,更加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4. 利用乐器帮助学生培养音乐节奏感

乐器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打击乐器,它包含着极其强烈的节奏感,教师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打击乐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培养音乐节奏感。不止如此,乐器也可在课堂上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效率。小学音乐老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些节奏感较强的乐器来作为辅助,比方说架子鼓、快板、双响等极具节奏感的乐器,可以的话能够让学生亲自接触,动手使用他们,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记忆将更深刻,教学效果也将大幅提升。

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小学音乐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更合理的教学方案。在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过程中,兴趣是第一老师,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其对音乐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将音乐学习作为一种心灵的享受。小学音乐老师应让小学生知道,在大自然以及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音乐节奏感,要善于发现,并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霜燕.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节奏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

[2]魏莹莹.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1(22).

16.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 篇十六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民族地方音乐文化 传承 发展

民族、地方音乐是个很大的概念,民族音乐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一般指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地方音乐内容指的是汉族的地方音乐,汉族各地自古就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事实上我们不可能要求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掌握了全部民族、地方音乐内容后再教学。其实具体到某一地区而言,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运用民族、地方音乐内容的目的简单地解释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唱一些地方民歌,了解一些民族文化知识。

一、音乐教学体系中的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一个专业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

1.小学低年级(一至二年级)

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小,心智和身体发育还不完善,所以不能很好地理解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所以在学习中我会加入一些简单的地方旋律教学不涉及过深的文化教学,如在课前发声中,我通过用《杨柳青》中的第二乐句练声,通过民间音乐练习甩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小学中年级(三至四年级)

中年级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可以组建兴趣小组,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们学校地处阳澄湖畔,有浓浓的江南文化,因此我校还开设了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在这里组建评弹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的孩子们学习的地方民间音乐更多,如《姑苏好风光》、《无锡景》等江南小调。

3.小学高年级(五至六年级)

高年级的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还没有到变声期,这个时候在课堂上教唱一些民族、地方音乐歌曲是非常容易的事,并且可以学习一些地方特色舞蹈。如在五年级音乐《我的家在日喀则》,在这节课中我并没有按照原始课程一拿曲子就唱,而是通过藏舞的基本步带他们“走进”日喀则,并且把酥油桶带进课堂,走进孩子们的舞蹈中,一节课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了藏族舞蹈及藏族音乐的魅力。

二、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民族、地方音乐内容

1.学唱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方言歌曲

方言歌曲教学是非常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内容,虽然全国都在说普通话,但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独特的语言文化。教学方言歌时,老师就可以带领同学们了解地方的语言文化,了解地方非物质文化特色,感受为什么民歌用本地方言演唱会更加有韵味,更加好听。方言与民歌有水乳交融的特殊关系,传统民歌多采用方言演唱。就拿学习扬州地方音乐《一根丝线牵过河》(秧田歌·撒趟子撩在外)举例,其中“么”(ma)的运用就是特有的地方语气词,如果全曲把“么”去掉,那么这首曲子就会完全失去独特韵味;学唱时通过“聆听-思考-模仿”的方法,了解苏北方言中部分字、词的读音和音调,并运用到歌唱中,在学唱江苏民歌《一根丝线牵过河》旋律的同时,体验到当地民歌的地方风味。

2.学跳少数民族和地方特色舞蹈

奥尔夫说:“原始的音乐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要载歌载舞,单纯的声乐教学、欣赏教学只会使课堂过于僵化,因此可以教学有特色的民族舞蹈体会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我们可以通过舞蹈带入教学,每个民族都有其特色的舞蹈文化,如教学彝族舞曲《阿细跳月》时,老师可以带着同学们学习彝族的民族舞蹈,使同学们感受彝族人民的热情奔放,教学《孔雀舞》时,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学习一些基本的孔雀舞手势,带领同学们感受孔雀舞特有的高贵气质。如班上有朝鲜族同学,我们在教《阿里郎》这首乐曲时,邀请她穿上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配合乐曲跳朝鲜族的民族舞蹈。通过舞蹈教学达到互动和加深学习体验的目的。

3.组建艺术特长班,组织民族乐团

我校拿出高年级一个班组建成特色班级,从小学习一门民族乐器陶笛,并且开设古筝、二胡等民族乐器课程。此外我们找出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并培养那些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建民族乐团,民族乐团的组织建立符合教育部新课标对音乐实践的要求。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组织民族乐团排练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乐曲,如描绘江苏风光的《姑苏行》器乐合奏;如描绘湘江景色的《春到湘江》器乐小合奏;如描绘草原蒙古族的《赛马》二胡重奏;还有广东特色音乐《步步高》器乐合奏,等等。我们组织乐团参加学校里的演出汇报,也参加校外社会组织的各种比赛,而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其实就是在传播我们的民族、地方音乐文化,就是在潜移默化地传递音乐文化。

17.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 篇十七

埭头樟林小学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对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现就本次“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开展情况安排如下:

一、活动宗旨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活动全过程,加深对党的感情,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让学生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引导逐步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他们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决心。

二、活动内容

1、组织观看《开学第一课---美在我身边》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在新学期开学之际集体收看《开学第一课:美》,播放时间:9月1日上午9:00至10:30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首播,下午17:30至19:00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重播。通过“开学第一课”把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传递给学生,引导他们懂得今天美体现哪些方面,以积极的态度发现美,在不断发现中获得更大的美,引导学生将个人的理解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

2、开展“党在我心中”主题系列活动。

(1)利用学校黑板报、宣传栏、班队会、广播站等宣传渠道,以“党在我心中”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党的光荣历史,让学生感受党的丰功伟绩和各个时期各条战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增强学生对我们伟大的党的认同感。

(2)开展“历史的选择”为主题讲故事比赛比赛。

(3)组织学生到烈士纪念馆开展“永远不能忘记”缅怀革命先烈主题教育。

(4)开展“党在我心中”手抄报比赛活动

(5)开展创建文明学校知识竞赛活动

(6)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少先队中队为单位,在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再教育活动,提升广大青少年学生文明意识基础上,组织志愿服务队深入校园周边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着重开展上门宣传、文明劝导、清洁卫生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三、活动要求

(一)制定方案,认真部署。要把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认真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及时报道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实效,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8.浅谈如何进行小学音乐教学 篇十八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 我结合自身的多年的教学经验, 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开展小学音乐教学, 保证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

一、重视音乐教学素材的选择

小学音乐教材要顺应时代的变化, 要适合小学生的要求, 能够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具体的在内容方面:由过去更多的红色经典歌曲到现在适当增加新时代的儿歌的内容。当然, 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音乐教材的选择不再单单局限于上课时所使用的教材, 互联网、电视、广播等新媒体也可以为音乐的教育所使用, 音乐课堂也可以说不在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在通过这些音乐媒体选择小学生音乐素材时, 一定要符合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在宏观上应该遵循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 由简单到复杂和由熟悉到生疏的原则。通过在教材上的合理选择, 做到音乐教材的选择发挥应有的功效, 使教学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发展, 为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重视音乐教材的选择时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切入点。

二、丰富教学形式, 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是新课程改革的新的要求, 所以,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挥充分的积极主动性, 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 开拓思维, 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这样必定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氛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也是各不相同的, 但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欣赏水平和理解能力水平是差不多的, 特别突出和特别低的也是极少数,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 从而选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 增强教学内容故事性

对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 故事往往是具有很的吸引性的。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多将一些和教学中音乐作品相关的故事结合到音乐教学过程中, 比如在音乐中与小动物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时, 可以编一个与教材中相关的小故事, 这样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又能够使得学生的兴趣的到提高, 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加深小学生对这些音乐作品的理解。

(二) 适当的适合可以游戏教学

音乐的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兴趣所无的过程, 恰恰相反却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 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它的互动性, 使小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任务与游戏模式相结合, 让学生能够在玩游戏的状态中进行学习, 在学习中又得到了玩游戏带来的乐趣, 必定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效率也能够显著提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学习, 设置相应的问题, 回答对问题则加相应的分数, 分数最高的可以获得一些小奖品, 通过这种协同学习的模式, 学生的积极性就有的保证。使学生有更多参与的模式, 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音乐教学, 将学习音乐变成一个获得快乐的过程, 保证小学生音乐课堂的效率。

三、鼓励学生表演

小学生都是活泼爱动的, 不受拘束, 热爱生活, 喜欢朗读、唱歌甚至于表演的方式。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可以多多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 运用到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培养小学生的感受节奏、记忆旋律的能力。表演的形式可以使各种各样的, 可以随着音乐来进行伴舞, 也可以独立地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奏, 甚至与扮演各种音乐作品中的小角色, 通过这种表演的形式, 调动学生参与的强烈意识。比如在进行《蜗牛与黄鹂鸟》的主题曲教学中, 该作品相关的角色有蜗牛和黄鹂鸟, 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 而黄鹂鸟在一旁讥笑它。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 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生动, 通过实际的参与感受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领略到歌曲中歌颂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会更加生动, 学生留下的印象也会更深刻。通过在类似适合的教材进行编排, 让小学生通过表演活动、唱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 理解并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在魅力,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 体验不同音乐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四、运用多媒体

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让音乐的表现变得立体起来。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来加深学生对这些歌词的理解和感受,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开发学生感知力, 体验音乐美感, 进而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生活态度。因为多媒体能够播放出这些画面和视频, 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接受知识, 课堂的良好气氛也能够保持住, 通过音画结合,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作为小学音乐教师,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 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改善传统教学方式, 用多种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 提高课堂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激发, 才能有效地保证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

五、对作品进行分析, 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 也应该更多地解析音乐的内在含义, 让音乐散发出音乐的魅力, 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主动体会音乐含有的魅力。在对自然景色歌唱的歌曲进行教学时, 多介绍一下我国的美好河山, 帮助学生建立热爱祖国的情怀;在对辛勤的劳动歌颂的曲目教学的时候, 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不易, 建立对劳动者崇高的敬意之情。在学习不同的歌曲的时候对于作品进行恰当的分析, 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真实的含义。通过长期的积累, 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就能够得到提高, 音乐水平也会达到一定的水平, 理解水平和欣赏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

19.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 篇十九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特点

音乐教学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受到我们的重视。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完善、心灵的健康成长、智慧的启迪开拓乃至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都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大文豪托尔斯泰说:“音乐,可以唤起人们的愿望,使更多的人体验和分享,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能表现出艺术的真正内涵。”可见音乐在我们的人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在教学实践中要突出音乐的体验性

钢琴之王李斯特曾说过:“音乐表达感性比用其他方法优越,通过音乐,人可以传达自己心灵所体验的印象,表达出任何内心运动来。”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的音乐课非常简单,一台录音机,一盒磁带,外加一根按放音键的手指,就全当是完成了音乐教育的现代化。音乐的特性在这样的课堂中根本无从展现,学生的潜力得不到开发。教育的真正意義并不能得到实现。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既然音乐是感性的艺术,那么,音乐课必将是充满感性的。我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感性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实现音乐教育的现实意义。

二、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突出音乐的创造性

小学时期是学生思想的萌芽期,在这一时期,我们要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让学生在获得大量音乐知识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德国音乐家奥尔夫的教学特点就在于:要求每一个课例都有即兴创作或创编活动,小至一些动作,大至创编音乐剧,在所有的创编活动过程中,不能出现雷同或需大家共同合作完成,这样学生会为自己创作的成功感到欣慰与自豪。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而音乐则最能给人以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奥尔夫教学法正是抓住了这大好时机。

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突出音乐的情绪性

总结作曲家的经验,我们不难发现,音乐创作就是不断地在自身的心灵中容纳他人的喜怒哀乐作为表达内容。因而,我们的学生应该从聆听音乐作品中了解作品的整体情绪发展。学会在音乐中去体悟,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体验音乐的包容,在欣赏中感觉音乐情绪的波动,是那么的微妙,这同时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例如,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在幼年时曾经目睹他的故乡被毁灭的情景,作品《祭广岛者的哀歌》描写的就是这一悲惨事件。这个作品倾注的是作曲家全身心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发展情绪,用自己的情绪、情感去体验作品,设身处地的感觉,会让人不知不觉中融入音乐的世界。

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音乐的特质往往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得到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地改善自身的教学手段,不失时机地进行创造性教育,发挥音乐的特殊功能,发挥音乐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乐记.人民音乐出版社,1976.

[2]王力波.列子译注,2003.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二学校)

上一篇: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下一篇:捐书活动宣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