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共17篇)
1.儿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篇一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护理措施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计算机检索随机选取60例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伴有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静脉留置针护理,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静脉留置针优化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总结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相关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局部静脉炎发生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局部静脉炎发生率(30.0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80.0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显著,疗效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护理措施
静脉留置针为头皮针的新一代产品,操作简易、针管柔软、血管损伤小、可长时间留置于静脉内等优点而逐渐在临床中获得了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其在老年患者的优势显著[1]。因此,预防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便意义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计算机检索随机选取60例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试验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0~58岁,平均(40.5±5.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1~62岁,平均(42.6±6.6)岁。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后,组间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静脉留置针护理,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静脉留置针优化护理。试验组护理内容主要如下:①液体渗漏的预防与护理,主要要求减少留置针在患者体内的过度活动,可通过固定导管、约束患者肢体等措施;②套管堵塞的预防与护理,要求选择大直径静脉折射营养液和血液制品,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每次输液结束后正确封管,若出现堵塞时搞清堵塞原因;③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要求在仔细选择具有直走向、弹性高且清晰的血管,尽量患者的静脉窦和关节,出现血肿时立刻更换注射位置并行冰敷;④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要求从血管远端选择静脉,尽量一次成功,可选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摸额鞋药物对血管的过强刺激;⑤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操作,遵从无菌操作流程,注意相关器材的有效期,于10 cm×10 cm范围以上完成操作,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总结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相关预防护理措施。
1.3局部静脉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根据INS(Intraveous Nursing Society)的相关静脉炎的诊断标准[2],另外出现液体渗漏或套管堵塞或皮下血肿也是相关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l5.0软件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或率(%)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局部静脉炎发生率(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局部静脉炎发生率(60.0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80.0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见表1。
3讨论
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合理规划避免相关并发症便意义显著[3]。本次研究中,选取了60例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我院治疗伴有静脉留置针的患者,研究分析了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相关预防护理措施,效果较好。
静脉炎为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之首,严重者可导致全身肿胀、热痛。有效的避免措施为严格遵循无菌化操作,减少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性,出现静脉炎应立即联系医生做出相应药物处理[4-7]。此外,分析显示液体渗漏、套管堵塞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均需要护理人员加强操作熟练度和规范性,减少血管损伤,这也是本次护理的河西内容[8-10]。研究结果显示,静脉留置针的不熟练操作极易引发感染,因次需要加强操作熟练度和规范度,实现无菌化护理。本次研究中,接受静脉留置针优化护理的试验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患者满意度普遍较好,提升了患者的治疗舒适度,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与推广。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显著,疗效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丹,冯丽芳.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96-1998.[2]罗惠芬,龙翠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623-624.[3]张梅清,吴耀建,林巧玲.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针在抢救危重病人中的效果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2):276-277.[4]毛秀英,吴欣娟.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志,2003,38(6):423-425.[5]张艳萍.静脉穿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3,9(4):308-309.[6]庞溯摈,郭冬梅,蒙国照,等.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1-2.[7]庄倩,单丽霞,田亚男,等.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皮肤消毒法的改良及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1):30-31.[8]赵改婷,高荣会.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11.[9]巨伟红.静脉留置针在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8,6(4):432.[10]朱树静.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08,(12):4-5.编辑/肖慧
2.儿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一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 开封后立即使用。用6 cm×7 cm透明无菌贴膜固定。选取病例为该院2007年10月—2010年12月住院的婴幼儿共计102例。保留时间2~8 d, 平均4.2 d。留置部位:头皮静脉64例, 上肢静脉22例, 下肢静脉16例。并发症发生情况:导管堵塞、液体渗漏、皮下血肿各2例, 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及使用贴膜与胶布皮肤过敏1例。
1.2 方法
(1) 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穿刺前选择适当型号留置针, 检查留置针包装有无破损和过期, 严格无菌操作。选粗直、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 以穿刺点为中心, 稍用力螺旋旋转式消毒, 范围8 cm×8 cm, 松动外套管, 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持针翼15~30°进针, 进针速度宜慢, 见回血后降低约10°再进针0.2 cm, 并将钢针退入导管0.2 cm, 后将导管全部送入血管, 松开止血带, 打开调速器, 拔出针芯。
(2) 穿刺成功后Y型处垫无菌干棉球以防压疮, 待消毒剂完全自然干燥后。出汗多时要擦干汗水, 头部注意头发不能粘在贴膜中, 用3M无菌透明贴膜固定针翼, 由中心向两边贴, 以免膜内有空气, 尾端U型固定, 肝素帽固定高于留置针软管尖端, 防止静脉压高回血返流至延长管, 用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 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 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 便于每天更换输液器。然后注明穿刺日期、时间。
(3) 封管:输液完毕, 抽取每毫升生理盐水含10 U肝素的封管液2~5 mL, 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3~5 mm处, 为使针头退出过程中在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 在剩0.5 mL后需边退边推。封管时若将针头全部刺入肝素帽内, 封管液全部推完再退针会使血液随拔针时的负压倒流入封管内, 导致凝血堵塞。
(4) 在启用封管后的留置针时, 必须先抽回血, 在见到回血之后, 要先推注5~10 mL生理盐水再将液体接上, 为避免发生堵塞, 不宜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
2 并发症及其预防与护理措施
2.1 穿刺部位感染
患儿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在进行静脉穿刺时, 操作不熟练或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 留置时间过长等均有可能诱发穿刺部位感染。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术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标准和流程。该院出现的1例穿刺部位感染患儿立即拔针后碘伏消毒, 涂抹消炎膏后症状消失。
2.2 液体渗漏
护理人员要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不能过紧, 加强操作技能, 对浓度高或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应适当调整输液速度并加强观察与护理。出现液体渗漏及时拔针, 以硫酸镁或土豆片外敷, 并抬高穿刺部位。该院出现的2例渗漏均在12 h内吸收。
2.3 皮下血肿
血管选择不当或者操作不熟练都有可能引起皮下血肿, 所以在选择血管的时候应选择走向直, 弹性好的的血管, 同时医护人员要加强业务的熟练度, 尽量减少儿科护士的调动, 加强对护理新人的培训, 使其熟练掌握穿刺技术。该院出现的2例皮下血肿, 采用冷热敷后, 1 d内消退。
2.4 静脉炎
该院出现的1例静脉炎, 立拔针予以硫酸镁外敷, 12 h后予以热敷, 24 h后症状消失。操作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为保护血管, 需从血管远端选择静脉, 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同时要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 以保护血管;在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 为减少静脉炎发生, 需在输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2.6 贴膜与胶布皮肤过敏
皮肤对贴膜与胶布过敏的原因与患儿的体质有关。护理人员每日还须观察留置针处皮肤有无红肿、水疱、皮疹。该院出现的1例皮肤过敏患儿表现为贴膜下有水疱, 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签蘸湿贴膜, 轻轻撕掉, 拔针后更换穿刺部位。水疱则在无菌操作下用1 mL的注射器穿刺抽吸尽, 局部涂碘伏, 3~4次/d, 1周内好转。有些患儿会出现皮肤瘙痒, 多为汗液蒸发不畅所致, 可小心撕去透明贴膜, 涂75%酒精于皮肤瘙痒处, 待干后重用。
3 小结
3.儿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篇三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10-02
静脉留置针(vein detained needle)又被称为针套管,作为头皮针替代产品,它具有操作简单,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磨损血管、疼痛少等优点,是临床输液较好的方法[1]。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认真分析发生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正确处理并发症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导致静脉留置针并发症
静脉留置针使用并发症在临床过程中一般表现为:导管堵塞、液体渗漏、皮下血肿、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及使用贴膜与胶布皮肤过敏[2]。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了患者身体额外损伤和精神负担,而且影响了进一步的护理治疗工作,给患者家庭和医护人员带来双重压力。因此,作为医护工作者,应当详细全面地了解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以充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乃至为下一疗程的治疗打下有效基础。
2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方法
2.1 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工作
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2 导管护理
导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及脱出,观察局部反应,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及炎症反应,有无皮肤过敏及水泡等,及时发现早期症状及并发症,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减轻患者痛苦。
2.3 提高穿刺成功率
护理人员应加强基本功训练,高标准严要求,熟练掌握静脉穿刺的技术,提高穿刺操作成功率,争取一次成功。
2.4 3M敷贴的更换
尽量减少更换敷贴的频率,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无菌。如有潮湿、渗血应及时更换,由下向上撕脫敷贴,用0.5%络合碘消毒穿刺点皮肤(范围10cm X 10cm)2遍,待干后,用无菌3M敷贴覆盖[3]。
2.5 冲管护理
每次输液前一定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无回血、冲洗有阻力时,应考虑留置针导管堵塞,应及时拔除,切记不能用注射器使劲柞注,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造成栓塞[4]。
2.6 严格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
操作前护理人员严格手卫生,以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感染机会,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沽。静脉留置针为一次性物品,禁止重复使用,即使穿刺不成功也不得再次送入血管[5]。
3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处理方法
3.1 皮下血肿处理
发生皮下血肿后,立即停止穿刺,拔针,局部加压止血,小的血肿无需特殊处理,待集体自行吸收,大的血肿早期冷敷以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再热敷促进凝血吸收[6]。
3.2 液体渗漏处理
对发生液体渗漏的患者,要立即停止在原部位滴注,抬高患侧肢体,正确评估渗出情况,小量渗出机体可自行吸收,如渗出液是高渗或刺激性药液,应给予特殊处理,局部外敷封闭,或注射拮抗剂。
3.3 导管堵塞处理
若导管堵塞、液体输入不畅时,可接注射器抽吸将血凝块抽出,切勿加压推注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免血凝块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血栓。如果注射器抽吸无效应拔针,更换部位重新穿刺。
3.4 静脉炎处理
若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或者局部用50%硫酸镁敷,2次/天,每次20分钟,抬高患肢并制动。
3.5 静脉血栓处理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留置,使用刺激性药物时做到前冲后导,减少对血管的理化刺激;长期卧床患者置管的肢体可给予热敷和适当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发现套管内有血块堵塞,宜用负压抽吸,严禁将血凝块强行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人为栓塞;一旦发现血栓形成,应拔除套管,抬高患肢,并可适当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促进血液回流,局部用50%硫酸镁外敷,同时予以溶栓、抗凝、理疗等处理圈。
4 小结
针对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发现的各种并发症,只要医护工作者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认真钻研技术,做好观察和护理,制定周密预防措施,就能够做到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了静脉炎及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李秀华,徐庆贤.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4(25):66.
[2]董金芳,孙雪冬. 深静脉留置针在危重病患者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6):3052-3053.
[3]娄春燕.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对留置时间及留置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l,12(11):l19-120.
[4]岳立萍,周立,席淑华.外周浅静脉输液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73~74.
[5]罗秀荣.静脉留置针156例常见并发症观察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7(5):99.
4.儿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篇四
静脉留臵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使用的国产Y型静脉留臵针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刺激少、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减轻护士工作量等优点,能有效地保证输液、输血及抢救的需要。然而,静脉留臵针在临床使用中常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穿刺失败,本文简要归纳引起静脉留臵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
原因分析
心理状态;操作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导致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切增加护士心理压力的刺激都会影响护士穿刺技术的发挥,护理人员在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时,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及时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在遇到紧急、危重情况时恐惧、紧张甚至害怕,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应急反应,或过低估计穿刺的难度,心理准备不充分等均可导致穿刺失败。
技术水平;静脉穿刺能力是衡量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指标之一,护士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一针见血率低,留臵针穿刺时针尖未进入血管,或者刺破血管,或者因为经验不足,见到回血后担心刺破血管而不再进针便将针芯后退,此时套管口可能未进入血管,或只少许进入血管,致使套管推进困难,或前端卷曲,也可因固定不妥而致套管扭曲、滑脱等所致静脉留臵穿刺失败。
血管状况
血管生理性特点;年老消瘦的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且易滑动;肥胖患者血管不隆出皮肤,看不清晰;患儿血管管径细且哭闹不合作,穿刺难度大。血管病理性特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管萎陷、弹性差,呈条索状不易见回血;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水肿患者血管不易看见或触及;长期使用对血管有较强刺激性药物的患者血管硬化、萎缩。
血管选择;血管的粗细、是否弯曲、有无静脉瓣、走向是否清晰等因素均可影响穿刺的成功,血管细且弯曲、进针的部位偏上或偏下或在活动的关节处,都可导致针尖不能完全进入血管或套管在血管内折叠。
患者合作程度;患者不知道使用套管针的目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对套管针的使用产生恐惧、害怕心理,精神过度紧张,不能配合治疗,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及行为,使穿刺难度增加甚至导致穿刺失败。
留置针使用方法错误;术者不能正确使用静脉留臵针而致穿刺失败。
预防措施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对各种复杂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做到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正确合理使用静脉留臵针;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懂得相关的注意事项,保证患者安全。
提高穿刺的技术水平
充分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做好个人准备,备齐用物,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臵针,仔细检查其质量,保证针尖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选择合适的血管;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臵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小儿头皮静脉等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正确的穿刺方法;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留臵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针尖平行进入0.2~0.5cm,抽出针芯,肝素帽旋紧于针座上,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针尖刺入肝素帽内。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点滴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妥善固定、正确封管;采用与留臵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输液完毕及时用生理盐水5ml封管,封管液必须均匀推入,边推边退针,使液体充满管腔。
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讲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
及时排除故障;穿刺后患者感觉局部疼痛不适、液体滴入不畅、套管内有回血等情况时,应仔细检查,寻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当套管内有血凝块阻塞时,不可用注射器将血块推入血管,以免发生栓塞,可用注射器回抽出小血栓后再接输液器输液。
小结
5.儿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篇五
摘要:良好的封管技术是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针时间的关键,对减少患者穿刺的痛苦,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总结了近年国内同行对静脉留置针降低堵管率的一些研究。以保证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的发生堵管的情况。从发生堵管的原因分析、预防对策方面来进行综述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对策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应运而生。在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质地柔软,对血管刺激小,可减少液体外渗,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生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这些原因提出预防对策,以保证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尽可能少的发生堵管的情况。
1.1 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分析
1.1.1 封管操作不当导致的静脉留置针堵管 在封管操作不当方面,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在进行封管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正压封管的方法,也就会导致无法达到正压封管的情况。同时在进行封管的过程中,全部将封管针头插入到套管中,同时封管液在推注完成后再将针头退出,也就会造成患者的血液随着拔针的过程会随着负压的原因流入到套管腔中,而血液会凝固,也就会造成凝血堵管。如果护理人员的封管不及时,会让血液回流凝固,造成堵管的情况。
1.1.2 静脉输入高营养液/刺激性药物冲洗不彻底导致静脉留置针堵管
由于患者输入高营养液或是刺激性药物后没有彻底冲洗导致的静脉留置针堵管,主要是因为患者需要输入如脂肪乳等高浓度液体,但是在注入这些高浓度液体后,如果没有彻底的将输液管道冲洗干净,液体中的高分子颗粒就会留在管壁上,从而引起了留置针堵管的情况。而且如果为患者输入了刺激性药物,液体的浓度会比较高,同时物质颗粒也比较大,极易粘附在管壁上,如果患者经过治疗后没有及时的使用生理盐水来对管壁进行冲洗,就会产生药物微粒堵管管壁以及血液回流凝固堵管管壁的情况。
1.1.3 留置时间过长导致的静脉留置针堵管
由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导致的静脉留置针堵管,主要是因为导管在留置的过程中,会与血管壁粘连,从而发生回抽的过程中没有回血或是回血量很少的情况。而正是由于这种情况,和其他各种导管堵管的因素的累积作用,会导致管的内壁沉积物逐渐增加,如果时间过长,那么堵管的几率会增加。1.1.4 封管液剂量不足导致的静脉留置针堵管 由于封管液剂量不足导致的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主要是因所使用的封管液种类为125u/ml 的肝素钠,剂量为1~2ml,但是1~2ml 的125u/ml 肝素钠较少,无法较好地实现封管的目标。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一些学者提出,125u/ml 肝素钠的使用剂量最好为5ml。当使用了5ml 的125u/ml 肝素钠后,就能够十分有效的减少静脉留置针的堵管情况。
1.1.5 穿刺手臂过度用力或活动量过大发生堵管
有静脉留置针的肢体经常用力下垂,会使静脉压升高,回血不畅,远静脉血流缓慢,造成血液反流,引起导管堵塞
1.1.6 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静脉留置针堵管 由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静脉留置针堵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液黏稠度很高,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血液粘附在留置针管壁上的情况,如果时间过长,就会产生静脉留置针堵管的情况。1.1.7穿刺方法不正确,及选择血管不好发生堵管 护士选择血管时没有充分评估,选择的血管太细或没有避开静脉瓣,还有就是进针的角度过小,引起堵管。
2.1 解决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情况的对策
2.1.1 使用正确的封管方法在进行封管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脉冲式正压封管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主要可以使用肝素稀释液或是等渗盐水进行封管。在实际的封管时,可以使
用边推注边退出的方式来帮助封管液充满整个管腔中,同时也可以使用套管来保证正压,而且使用脉冲式正压封管的方法也能够较好地避免血液回流从而导致堵管的现象。脉冲式冲管的方式也能够帮助冲管液在导管以及导管附近的血管中形成小漩涡,小漩涡冲击管壁就可以冲刷掉管壁中的附着物,也可以减少刺激药物在血管中的停留时间,减少刺激情况,也可以减少堵管的情况。2.2.2 在输入高浓度液体后及时进行冲管在对患者输入了脂肪乳、血浆、白蛋白等高浓度液体后,护理人员需要立即为患者进行导管的彻底冲洗。在对导管进行彻底的冲洗后,就能够帮助导管壁上不会有过多的附作物。而在为患者注入脂肪乳时,可以将脂肪乳和氨基酸、葡萄糖溶液进行混合,将脂肪乳稀释,减少脂肪微粒吸附在管壁的情况。而如果需要为患者注入刺激性药物,也可以先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20ml,在使用肝素盐水进行正压封管,延长套管针的留置时间。
2.2.3 留置时间需要保证在正常范围内,如果静脉留置时间超过了96h,会很容易让患者产生炎症的情况,同时机化血栓也会明显增加,易导致患者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情况。因此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2.2.4 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避免过度活动及局部肢体受压和封管肢体下垂,以防血液回流阻塞,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2.2.5 护士在选择血管时,应充分评估,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側,不扎患侧。另外穿刺时应选择较粗,弹性较好,走向直,清晰的血
管。尽可能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大隐静脉。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2.2.6 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正确指导患者保护和放置有留置针侧的肢体,是防止导管发生堵塞和置管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操作前加强护患沟通,充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合作,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详细的解释,说明使用留置针的优点和配合护士操作的注意事项,如何保护和放置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使患者掌握留置针的保护方法。告知患者不在置管侧臂部测血压或扎止血 带;不使穿刺侧肢体过度弯曲;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处的血管。3.1小结
通过此次研究总结,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封管液剂量不足,静脉输入高营养液及刺激性药物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回血堵管,封管夹位置过远,药物性质,健康宣教不到位,凝血机制异常有关。护理人员应加强培训穿刺及封管技术,加强管道的维护,加强病房巡视和健康宣教,从而减少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发生率,最终减轻患者的痛苦。参考文献:
6.儿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篇六
静脉留置针能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而且对血管刺激小,不易脱出血管,不影响患者肢体关节小幅度活动,尤其能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近年来静脉留置针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反复但多次静脉穿刺,既造成病人的痛苦,又易使浅表静脉受到破坏,使得以后的静脉穿刺更困难,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2.穿刺新技巧
2.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对血管的总体要求是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首选前臂掌侧静脉,婴幼儿可选择头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等较粗直的血管;外周循环不良、大面积烧伤病人宜选择股静脉或颈外静脉;长期卧床及老年病人尽量不选下肢静脉。对于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输液量较大时,应选择粗大静脉输入。
2.2穿刺新技巧
穿刺者的手自然放置在穿刺部位上方6cm处扎止血带,常规消毒后。传统握拳法易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且由于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时官腔瘪陷,进针后易穿破血管。在临床中背隆掌空杯状手法和握指法更有利于静脉穿刺的成功。嘱病人手部自然放松,手腕下垂,除拇指外四指并拢向掌心面,使手背部隆起,如握空杯状。而操作者用自己的左手握于手背的掌指关节处,形成握手状,这样不仅克服了病人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穿刺进针角度的缺点,又使血管充盈、显露、固定之优点,更易于穿刺成功。
穿刺前应排尽肝素帽内的气体,转动蝴蝶形翼片,检查针芯是否不易于退出。一般主张采用针头在静脉正上方斜行快速穿刺法,左手拇指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针柄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度-45度角直刺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10度左右,顺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3-0.5cm,接着边送软管边退针芯,在这一关键步骤中应注意速度宜慢,且操作者的右手小指将病人手背皮肤绷紧,同时,拇指和食指将外套管向前移动缓慢送进静脉血管内,直至全部送入静脉内,针芯完全拔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外套管不应送得太进,松拳后,由于皮肤松弛易导致软管打折而导致输液停止。
3.护理
3.1妥善固定套管针
透明膜外用弹力绷带缠绕,可防止透明膜卷边,每次输注前检查留置针是否在位及通畅情况。想病人讲解自我保护的方法:置管期间可适当活动,但不可剧烈活动,穿刺部位注意防水,固定的透明膜卷边或污染时要找护士及时更换。
3.2合理选择封管液及掌握封管技术
有报道指出,在推注封管药液时,采用连续、不间断、脉冲式的边推边退的方法,使肝素帽内产生回旋窝使肝素帽内充满封管液,充分抗凝。缓慢拔出针头,同时将留置针的塑料锁推上,使之达到正压封管。再者,静脉炎与封管剂量和注入速度有关,封管液剂量太少则不能冲净套管针内药液,可引起局部血液凝集,用力过猛会使血管内部压力骤增,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局部血管疼痛、红肿等,每次输液结束后封管一次。
3.3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静脉炎
在使用留置针前评估输液治疗方案的输液过程、速度、药液的性质,评估病人的血管条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流程,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消毒应在8cm以上,并2次反复相反方向消毒,力求“一针见血”,用无菌敷贴紧贴皮肤固定好,留置时间以3天为宜,若输液不畅,冲管有阻力时立即拔除。另外,留置输液期间,规范和加强护理管理,及时进行观察,可有效消除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输液质量。
3.4做好健康教育
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前,将输液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取得配合。输液期间,将远端肢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留置期间保持穿刺局部清洁干燥;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及用力以防静脉回流受阻;不要压迫穿刺血管;出汗较多时,及时更换敷贴;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如有红肿、硬结、疼痛等不适时,及时通知护士立即拔除;一旦发生静脉炎,可局部热敷或用25%硫酸镁湿敷,如有渗漏立即拔针,更换穿刺部位。
4.小结
7.儿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篇七
1 常见并发症
1.1 穿刺部位感染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 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患者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 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
1.2 皮下血肿
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 往往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
1.3 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 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
1.4 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复杂, 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和封管液种类、用量、推注速度选择不当及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
1.5 静脉炎
输液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局部红肿热痛。细菌性静脉炎是因穿刺点消毒不严格或留置期间护理不当, 穿刺点不能保持无菌而引起;化学性静脉炎主要因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引起。一般置管时间为3~5d, 时间过长易发生静脉炎。
1.6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 久病卧床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比发生上肢静脉血栓的几率高3倍。另外, 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 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 表现为穿刺侧肢体肿胀、疼痛, 可伴有皮温升高或降低。
2 护理干预
2.1 做好健康宣教
静脉置管前, 护士应告诉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 使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 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 以便积极配合, 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2]。
2.2 合理选择血管及静脉留置针
正确选择血管及静脉留置针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应据患者年龄、血管情况合理选择清晰可见、血管充盈良好、直径粗大、弹性好、无静脉瓣且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来说, 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据血管粗细选择留置针型号。
2.3 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针与血管成15°~30°, 动作要轻稳, 看清血管走向, 刺入血管内, 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 沿血管走向前进2mm, 切忌见回血后立即置管。将套管软管送入血管内, 固定外套管, 轻轻取出针芯。合理固定留置针, 胶布固定位置宜于血管内软管上1/2处。对躁动不安、不合作患者, 在正常固定情况下, 采用其他方式适当制动。
2.4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静脉留置针输液时, 由内向外作圆周状皮肤消毒, 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 切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 以避免感染。针孔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时立即拔除留置针。
2.5 正确输入药物和液体
对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或大量补液时, 可选择粗大静脉, 以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和侧压力, 减轻疼痛。先输高渗刺激性强的药物, 再输等渗刺激性弱的药物[2]。输化疗药物前先用生理盐水冲管, 输血浆全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保持套管通畅。
2.6 勿长时间留置套管针
套管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3~5d为宜, 时间过长可致套管针机械性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保护好留置针肢体, 避免肢体下垂。
2.7 置管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 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天用碘伏或碘酊、乙醇消毒1次, 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 并以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小纱布固定。连续输液者, 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 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 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情况,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3]。输液过程中, 需密切观察滴速, 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
2.8 正确封管
防止管腔堵塞, 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推出针头的封管方法, 堵管率明显下降。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治疗技术, 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越来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要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其使用技术并做好观察及护理, 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患者痛苦,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庞溯摈, 郭冬梅, 蒙国照, 等.静脉留置针对血管物理刺激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J].护理研究, 2003, 17 (9) :502.
[2]陈显春, 封悦.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 :42.
8.儿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篇八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07—0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在欧美国家普及使用,近年来,我国也逐渐应用此项新技术,已成为临床治疗、急救、营养供给的重要途径,由于其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穿刺次数减少、保护血管、患者痛苦减少、尤其对急危重患者抢救时可随时打开通路、及时用药、把握有利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减少静脉穿刺时被针刺的危险。但同时也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现对我老年医学科2012年9月—2013年9月住院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情况,谈谈体会。
1 临床资料
400例輸液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其中男294例,女106例,年龄50—94岁,平均72岁,其中COPD259例 ,脑梗塞80例,液气胸15例 肺癌15例 肺栓塞3例,冠心病5例 糖尿病20例 支气管哮喘3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均为2-4天,平均3天。
2 临床应用
2.1留置针的选择 留置针依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血管情况选用18-24G号,尽量使用细短针,以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壁的损伤,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2穿刺静脉的选择 宜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固定的血管,常选上肢静脉,以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为佳,尽量不用下肢静脉,由于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
2.3穿刺方法 注射前按静脉输液法将输液管与静脉留置针相连,排净空气,严格消毒皮肤,转动针芯,并检查套管尖端是否完好,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与皮肤成15-30 度角缓慢进针,见回血后压低角度,继续进针1-2mm观察回血,已确保外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内,然后边退针芯边将套管送入血管内,然后用专用的透明敷贴固定,根据病情调节滴速,注明穿刺时间。
3 护理
3.1严格无菌操作 穿刺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输液器、留置针、穿刺部位皮肤污染,加强巡视。
3.2加强穿刺技术训练 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作过急不稳,容易刺破血管,引起皮下血肿,血管选择不当、固定不妥、外套管未完全进入血管,均可导致液体外渗,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做到轻、柔、稳、准,提高一次性成功率,有效避免皮下血肿发生。
3.3防止栓塞发生 穿刺前一定要排净空气,防止空气栓塞,使用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冲管及封管,严格按流程走,每次输液前查看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用10ml针筒抽5ml生理盐水连接头皮针,先回抽见回血再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无肿胀,方可输液。输液结束后,先用5ml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再用2ml肝素盐水(每ml盐水含100U肝素)初脉冲式封管,后正压封管,保证肝素帽内充满肝素盐水,以防血栓形成。若有血块,不可强行冲管,应更换留置针。
3.4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输液是否通畅,穿刺部位有无渗液肿胀,合理调节滴速,以防过快导致急性肺水肿、血管壁机械性损伤。
4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4.1穿刺部位感染 因穿刺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病人抵抗力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引起。因此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严格按护理常规护理,留置时间不超过五天[1]。
4.2液体渗漏 因留置针型号选择不当,固定不妥,患者躁动,、外套管未完全进入血管引起,轻者疼痛,重者肿胀甚至组织坏死,为避免渗漏,应注意:选择留置针型号适当,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固定的血管,穿刺见回血后继续进针1-2mm观察回血,已确保外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内,妥善固定,必要时约束肢体,加强穿刺部位观察及护理。若已发生,嘱抬高患肢,回抽渗液,予25%硫酸镁湿敷。
4.3静脉炎 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甚至化脓,因无菌操作不严,留置针直径与血管直径比例失调有关,因此,护理人员因选择合适留置针,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小号针,以减少刺激,操作时严格无菌,对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应用生理盐水冲管。
4.4 静脉血栓 久病卧床患者,下肢血栓发生率比上肢高三倍[2],另外反复在同一部位穿刺亦可促发血栓形成,因此护理人员宜注意:穿刺时选上肢粗直血管,保护血管,避免同一部位穿刺,长期卧床患者不宜下肢远端使用留置针,严格按规定流程做好冲管、封管,留置时间勿超过五天。
4.5导管堵塞 通常与静脉输入高营养液体后冲洗不彻底、封管液液量浓度方法不当、患者凝血机制异常有关[3]、因此每次静脉高营养输入后要充分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后要正确封管,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保护留置侧肢体,避免下垂。
4.6导管脱出 由于固定不妥、关节处、肢体活动过度、外力牵拉,预防重点在于妥善固定,延长管应弧形固定,同时更换敷料应向心揭开,还应加强宣教,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不要负重及过度活动,神志不清者约束另一侧肢体,以防误拔针头。
5 小结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医疗用品的更新,一次性、高品质的留置针在临床工作中显示着许多优点:操作简单、实用有效、保护血管,易于固定、减少痛苦、为抢救补液及营养供给提供了快速通道、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虽然它存在许多并发症,只要我们严格按照规范做,流程走,定能将并发症降至最少。
参考文献:
[1] 孙智莲.浅谈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129.
[2] 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55.
9.深静脉与留置针的护理 篇九
深静脉置管即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经由颈内、锁骨下、股静脉穿刺将导管插入到上、下腔静脉并保留,以提供便利的静脉通路。留置时间:2~4 周左右,时间长容易感染
部位:右侧颈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情况,导管长度,是否通畅。
2、评估穿刺点局部和敷料情况;查看贴膜更换时间及置管时间。
3、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二.护理要点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防感染。
2、保持局部皮肤干燥,覆盖穿刺部位的无菌透明敷料应定期(一般专用贴膜7天)更换,有渗血、潮湿、松动时立即更换。及时发现感染征象并作处理。
3、黏贴导管时应用高举平台法,避免导管压迫皮肤且不易松动,防止滑脱
4、预防空气栓塞 要加强巡视观察,及时更换液体,并仔细检查输 液系统的各个连接点,妥善固定,使其不漏气、不易脱落。
5、防堵管 开放静脉前必须先抽回血,确定导管在静脉内方可输液或推药。输注高渗溶液后,用生理盐水冲管,防止栓塞。输液完毕采用肝素盐水(10U-100U/ml)3-5ml脉冲式正压封管。
6.、严交接(班班床头交接)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已成为静脉输液的主要工具。,留置时间:72~96 小时
部位:四肢浅静脉(首选前臂)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热、痛,静脉呈条索状等反应。
2、输液前观察导管是否通畅
3、有无皮下血肿,药液外渗。二.护理要点
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保持穿刺点无菌,以透明敷料覆盖,保持敷料清洁干燥,粘性丧失或被污染及时更换。
3、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及时发现并发症,进行相应处理。
4、输入刺激性药物前后使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刺激局部血管。
5、输液完毕0-10U/ml肝素钠稀释液2-5ml脉冲导管正压封管,夹闭延长管,确保正压效果。
6、输液过程中注意保护输液侧肢体,尽量避免下垂,以免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7、如发生导管堵塞,应拔管重新穿刺,切忌用力挤压或推注,以免将导管内血凝块推进血管内引起栓塞。
8、更换穿刺部位时选择对侧手臂或不同静脉。
10.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内科的护理 篇十
给予必要的护理能使并发症大大减少。
本文就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护理体会做一总结。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封管;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1]。
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感染、堵管、渗漏、静脉炎等,我科通过对1 256例留置静脉留置针患者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使并发症大大减少,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月~10月,我科共对1 256例患者输液中采用了静脉留置针,年龄20~88岁,男800例,女456例,平均留置3 d,均取得满意效果。
1.2 操作方法
1.2.1 血管及留置针型号的选择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宜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管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
发生在下肢静脉血栓比上肢多3倍[2],一般情况下选用上肢静脉。
在满足输液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最短、最细的留置针。
儿童输液24G;成人输液22G。
1.2.2 穿刺方法选择粗直、弹性好且活动方便的血管,距穿刺点10~15 cm扎止血带,使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最佳状态是穿刺成功的关键[3]。
消毒穿刺部位(消毒范围直径不少于8 cm×8 cm),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直刺血管的正上方,角度为15°~30°,注意进针速度不能太快,从导管观察回血,见到回血后降低角度至5°~15°,再进针少许,2 mm左右,确保外套管针进入静脉。
右手持针翼不动,左手将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注意针芯暂时不要撤出),观察穿刺成功后,将针芯笔直撤出[4]。
1.2.3 妥善固定通常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做封闭式固定。
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1.3 封管
1.3.1 封管液的种类即等渗盐水(原液)和稀释的肝素溶液(即一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 250 ml生理盐水中,浓度为每毫升含有10~100 U,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凝血成分的不同选择高低不同的比例)。
1.3.2 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生理盐水5~10 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 h封管一次。
肝素溶液封管用量2~5 ml,输液结束后冲管,抗凝时间可持续12 h以上。
1.3.3 封管技术封管的关键是正压封管,将针尖的针面插入肝素帽内,应缓慢推入封管液。
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 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血液凝固阻塞针头。
同时左手迅速卡住小夹子。
1.4 护理
1.4.1置管前指导护士应告诉患者置管的优点及常见并发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给予正确处理。
避免碰撞或用手按揉局部,洗漱、淋浴时防止局部进水引起感染。
适当限制肢体活动。
1.4.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液时,应使用正确穿刺方法,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留置针留置期间,每周更换透明贴2次,同时进行皮肤消毒,更换贴膜后,也要记录当时穿刺日期。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3~5 d[5]。
如果注射药物刺激性小且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下操作,可适当延长保留时间至7~9 d [6]。
1.4.3密切观察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时及时拔出导管,给予处理。
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也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输液完毕后,应妥善固定留置针,避免脱出。
1.4.4 及时巡视,加强宣教护士应及时巡视病房,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加强健康教育,争取患者积极配合,严格交接班,做好全面护理。
2结果
本科1 256例患者留置针留置期间,发生静脉炎16例,约占1%,一般以留置时间稍长或静滴刺激性药物有关;套管堵塞26例,约占2%,一般以封管剂量过少或体位不当有关。
3讨论
静脉留置针在本科的应用使并发症大大减少,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血管,同时便于给药和抢救。
患者在输液时感觉更为舒适,提高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给医院带来了良好的声誉。
[参考文献]
[1]宋士霞.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3(2): 15-16.
[2]张友华.静脉套管针引起的静脉血栓1例报告[J].实用护理杂志,,15(12):41.
[3]陈英,于晓锦,沈宏,等.浅静脉输液技术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37(11):853-854.
[4]刘清芳.静脉留置针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全科护理,,7(23):2119.
[5]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72.
11.儿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71-0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操作简单、利于抢救、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等优点,30年前就在欧美地区普及[1]。近年来,也广泛应用于国内的临床输液,其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 BD公司推荐为3d~ 5d[1]。相关研究发现,静脉炎普遍发生在置管6d以上[2]。
自07年参加工作,留置针的使用逐渐在各临床科室普及,如何提高套管针的穿刺成功率及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内容:
1 提高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
1.1 穿刺部位的选择
为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宜选择弹性好、粗、直的前臂静脉进行穿刺[3]。
1.2 正确的穿刺步骤
使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10cm×10cm),穿刺前检查留置针。取针,松动针芯,左手示指、中指固定针翼(多点面朝外),拇指和无名指固定连接座,右手持白色激活柄向右转动针芯,将针尖斜面朝向左侧,右手夹紧双翼,针尖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皮肤在消毒范围内1/2或2/3处以15°~30°直刺静脉。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0.2cm。送导管松开两翼,用右手或左手示指、中指固定,中指和示指固定连接座,拇指和无名指后撤针芯,右手持针翼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撤针芯,左/右手中指与示指固定双翼,手持白色激活柄快速持续拔出针芯,启动针尖保护系统,针尖全部缩到保护套内,并无法回复,表面不留残血。用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牢固后,连接输液器进行输液。
1.3 穿刺后的固定
穿刺成功后根据病人留置期间的活动度及合作程度选择固定方法。对于活动少、合作程度好的一些重症病人用无菌透明敷贴做封闭式固定, 再在敷贴处用长条胶布与血管走行垂直方向上加强固定, 长条胶布固定位置最好在套管针送入血管内的软管上1/ 2 处; 对于活动度大又不太合作的病人,则应根据病情在一般固定的同时再用物理方法适当制动。
1.4 正确的封管方法
封管时应采用正压脉冲式封管手法,掌握封管液的浓度及维持时间。肝素封管液用量一般为3~5 ml,浓度成人为50~100 U/ml、儿科患者为1~10 U/ml,在输注高营养液、血制品时,中间一定用生理盐水充分冲管。
1.5 留置针穿刺的健康教育
留置期间针对病人情况进行宣教, 将留置的目的、意义讲清楚, 取得病人的理解配合, 减少不良反应[4]。
2 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 静脉炎
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机械性、血栓性、拔针后、细菌性五种[5]。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静脉出现红、肿、热、痛,严重导致静脉硬化,可见分泌物,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要求护士每日观察留置针局部反应,并掌握静脉炎的症状和体征,及早发现,一旦出现静脉炎征象,立即拔管,发生静脉炎后穿刺处24 h内冷敷,24 h后局部湿热敷,增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不适。熟练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进针速度与角度要适当,避免损伤静脉内膜。拔针后及时进行消毒包裹,提醒患者洗澡时注意穿刺点防水,保持敷帖干燥、清洁。
2.2 渗出
导管脱出静脉,静脉壁薄弱,液体渗入周围组织,操作不当使针头刺破外套管未能及时发现,穿刺过度,损伤静脉后壁,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重者可发生组织坏死。出现肿胀立即拔除导管,24 h内冷敷,24 h后局部湿热敷或予以50%硫酸镁湿敷。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外,应选择较粗及血流量丰富的血管穿刺。需要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有留置针的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需要输注毒性、损伤血管药物的患者应选用中心静脉输注,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觀察及护理。
2.3 堵管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封管操作不当导致血液形成阻塞,封管后患者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回流,高血压患者静脉压力过高可引起血液回流,不同药物混合产生微粒发生堵管时,谨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注,正确方法为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可用尿激酶1 000~5 000 U/ml溶栓[5],可使导管再通。如无效,拔管重新穿刺。
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成功解除了因反复多次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6]。故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护理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护理学会.高新技术知识与现代护理1400问[M].北京:中华科技出版社,2000: 5-9.
[2] 李晓燕,刘洋,陈卫红.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0-301.
[3] 成建军,刘溢思,徐艳,等.静脉留置针三种不同留置部位留置效果的对比性分析,中国医药导报[J],2011,8(23):40-42.
[4] 李瑞娥,安玉琴,田洁.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护理研究[J],2005,19(11):2447-2448
[5] 饶秋凤.留置静脉套管针的并发症及防治[J].护理研究,2005,19(9):1789.
12.儿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患儿男53例, 女33例;新生儿静脉针留置17例, 1~3岁患儿51例, 3~6岁患儿18例;新生儿感染, 高胆红素血症6例, 肺炎45例, 营养不良8例, 新生儿窒息1例, 早产12例, 腹泻9例;留置部位:头部58例, 足背15例, 上肢1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穿刺准备
根据患儿的年龄以及治疗目的选择不同的留置部位, 避开关节部位, 选择比较粗直、血流丰富、弹性良好、没有静脉瓣以及固定容易的血管;准备好2.5%碘酒、消毒棉签、一次性无菌注射器3副、输液装置、止血带、75%酒精、留置针1套、胶布、肝素化生理盐水1瓶、无菌绷带等物品。
1.2.2 操作方法
在穿刺的时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备皮之后用碘伏进行消毒, 将留置针和输液管连接好, 操作前排好气;轻抚患儿, 操作者要站在穿刺侧, 用左手将局部皮肤绷紧, 用食指轻轻地敲击血管, 使血管充分充盈;而右手持留置针要斜面向上, 以呈15~30°的角度进针, 进针的时候要慢换进行, 不断轻抚以减轻患儿的疼痛;见到回血之后针芯退出0.2 cm, 然后降低穿刺的角度, 再继续沿着血管进针1~2 mm, 用左手压住针柄, 用右手将针芯拔出, 拔出的同时送软管。
1.2.3 固定方法
将3M透明敷贴置于穿刺点中央, 贴敷下垂要自然, 针眼以及针翼的周围皮肤覆盖必须要贴牢, 在穿刺点的四周轻压敷贴, 然后从框架结构的切口处开始将边框揭起, 揭起的同时为了留置针的固定更加牢固, 可以边揭边轻压敷贴。同时, 给予自粘绷带进行包扎, 包扎的松紧度要适宜, 最后注明穿刺的时间。在头部穿刺的患儿, 为了防止患儿挣扎或者哭闹将留置针拔出, 可以给予患儿戴弹力帽或者是给予弹力网状绷带以套在患儿的头部。这样既避免了留置针被意外拔出, 又减少了留置针摩擦, 避免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2]。
1.2.4 封管方法
在留置针技术当中, 封管环节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应用环节, 如果使用得当无误的话, 既可以延长留置时间, 又最大程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封管的时候, 可以使用肝素或者生理盐水进行封管, 如果患儿有凝血机制异常的话, 则不宜使用肝素进行封管。将0.65×104U的素钠溶液加入至100 mL生理盐水当中, 通过5 mL的注射器来抽取2~4 mL稀释好的肝素封管液, 将注射器与头皮针连接好, 头皮针的针尖要缓慢地向外拔出, 将针尖斜面留置在肝素帽之内, 均匀地推注封管, 速度不能过快。封管的时候对肝素帽进行消毒, 每隔10~12 h进行封管1次。1.2.5留置时间要根据治疗的效果确定留置时间, 本组患儿留置时间为3~6 d, 平均4 d。关于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一般为3~5d, 如果没有发生静脉炎的话可以延长至7 d。但是也有研究报告显示[3], 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要根据穿刺部位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来确定, 关于留置时间最长的有27 d之久, 平均留置时间也到达了9 d。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以及惧怕疼痛等, 绝大多数患儿都比较害怕打针, 更何况是将针头留置在身体当中。因此, 在进行穿刺的时候患儿非常紧张恐惧。此时, 需要护士做好患儿的心理干预工作, 最大程度予以配合治疗。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要给予鼓励夸奖, 多用激励性言语进行鼓励, 例如“像个小男子汉一样”等言语, 最大程度消除患儿的恐惧感与紧张感。对于恐惧感比较严重的患儿, 可以请其他留置效果较好的患儿现身说法, 以缓解患儿的恐惧感。
2.2 做好交流工作
由于患儿及其家属对留置针护理认识程度会对留置针临床使用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做好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工作至关重要。在穿刺之前, 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告知家属采取静脉留置针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 减轻了对静脉的穿刺损伤, 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 保障了各项治疗的顺利进行, 使家属能够正确认识到静脉留置针的作用, 进行有效配合。在留置期间, 向家属讲解静脉留置针有关的护理知识, 以及静脉炎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取得家属的信任与理解。
2.3 加强巡视
在留置期间, 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 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有没有液体渗出以及红肿出现, 注意观察留置针的固定是否有松动的现象, 要及时进行加固处理。再加上患儿无法有效卧床休息, 护理人员及其家属要防止留置针被患儿拔出等现象的发生。
2.4 生活护理
在留置期间, 穿刺部位不能接触到水, 要经常观察穿刺的部位是否保持清洁干燥, 在留置针的使用期间患儿要禁止洗头洗手, 在洗澡的时候要做好防水工作, 避免与水接触出现感染。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 患儿的头部极易出汗, 家属要备好干燥柔软的毛巾进行擦拭。在饮食方面, 要多给予患儿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饮食, 加强营养的摄入, 提高患儿的自身免疫能力。患儿在休息的时候, 不要睡在患侧, 避免发生局部受压。
2.5 基础护理
在置管期间, 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对穿刺部位每天要用75%酒精进行消毒, 同时对覆盖针头处纱布要及时进行更换。对连续输液的患儿, 每天都要更换输液器。如果固定的敷贴有卷边或者被污染的时候, 要及时进行更换。
3 常见并发症预防
3.1 穿刺部位感染
在留置期间, 穿刺部位感染是临床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研究发现[4], 感染与敷贴的更换、穿刺部位护理以及操作者的穿刺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穿刺的时候, 操作者必须要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护理人员要加强对穿刺部位的消毒, 每天要用酒精以及碘伏进行消毒, 同时盖好无菌的透明敷贴。对于无菌的透明敷贴每3~5 d更换1次, 在夏季容易出汗可以2 d左右进行1次更换。
3.2 静脉炎
对于静脉留置针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还有静脉炎, 而静脉炎的发生则与留置针长期使用、导管机械性刺激、药物以及操作不当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治疗的时候, 如果输注的药物刺激性比较强, 要先进行稀释;在输注的时候要控制好速度。在封管之前, 可以先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避免残留药物对患儿局部血管产生刺激作用。在患儿睡觉的时候, 不要压迫到导管, 以免静脉回流出现障碍, 提高静脉炎的发生率。对于留置时间, 要根据治疗的效果确定, 一般为3~5 d。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5]来看, 留置5 d之内患儿静脉炎发生率为0, 因此在临床当中, 可以将5 d作为基本的留置时间。
4 讨论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留置针的优势, 在临床当中, 要根据患儿的病情以及年龄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 做好患儿及其家属的交流与沟通工作, 取得他们的配合。在留置期间, 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 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仔细观察有没有出现红肿以及液体渗出。同时, 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摘要: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治疗当中应用比较广泛, 但是由于患儿的特殊性, 增加了应用以及护理的难度。该研究主要从应用方法、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三个方面简单分析了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以及护理, 以更好地发挥出留置针的优势。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应用,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石敏, 张秀琼.浅谈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5 (1) :1082-1083.
[2]宋润珞, 张雁冰, 魏风辉, 等.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 2010, 32 (2) :240-242.
[3]李燕宁, 劳慧敏.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应用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40 (8) :1078-1079.
[4]何利民, 吴金荣.儿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10, 11 (22) :174-176.
13.儿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篇十三
作者:黄瑞珍
时间:2007-11-22 12:32:00
【关键词】
留置针;,应用;,护理
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000例外科手术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输液护理中,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操作注意要点
1.1 合理选择血管: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宜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患儿可选择头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1]。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对创伤性抢救病人要特别注意穿刺部位的选择,应避开受伤的肢体部位。
1.2 操作要熟练:①穿刺前护理人员用肥皂水清洗双手。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并减少感染机会[2]。②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碘酒、酒精),消毒范围直径>8cm。③使用前应松动外套管(转动针芯,以便送套管和拔针芯时顺利进行)。④留置针进针的角度以15°~30°角为宜,进针的速度宜慢,应直接刺入血管。⑤注意送管的时机、手法:进针后注意观看回血腔,见有回血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2mm,右手固定针芯将针尾稍抬起,此时是送管的最佳时机,切忌见回血后立即送管,左手拇指与食指持外套管柄将套管缓慢送入静脉,送管时在皮肤外只留3~4mm长,这样既不容易折转,也不易使软管脱出。⑥退针芯的方法:套管送入血管后,松开止血带,退出针芯,放开调节器,观察液体滴注良好,针头部位不肿,用专用胶贴固定,调好滴数。⑦在禁食、创伤、失血、疼痛、温度低、个体循环不良等造成的外周血管充盈不佳的情况下,可采用穿刺前扎止血带,用手轻轻摩擦皮肤,放松止血带片刻再扎止血带,使充盈不佳血管在穿刺时局部恢复正常充盈,送管后再松止血带,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3]。
1.3 封管液的选择: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稀释的肝素盐水及生理盐水。目前认为肝素液封管优于生理盐水。肝素液具有抗凝作用,而生理盐水不具抗凝作用。但对于不宜使用肝素钠的病人,我科采用0.9%生理盐水10ml作为封管液。
1.4 封管方法:封管液一般为3~5ml,采用先推注2~3ml封管液再将剩余的封管液边推边旋转退出针头。封管液一般为肝素盐水。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和凝血机制障碍及其他不能使用肝素的病人,均选择生理盐水。
注意事项
2.1 选择血管:应选用粗直富有弹性,血流量丰富,易于触及充盈良好,不易滑动的血管,避免关节内有静脉瓣的静脉,以四肢浅静脉为主,上肢优于下肢。
2.2 穿刺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必须一次性使用;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针头有无倒钩、套管有无断裂、开叉等现象。做到技术熟练,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周围组织损伤。
2.3 穿刺时,进针角度以15°~30°为宜,进针速度宜慢,且应直接刺入血管。进针后见回血,降低角度5°~15°,再沿血管前行1~2mm,右手持针座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左手将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按压外套管尖端外,右手退出针芯,连接静脉帽,待对口旋后方可松开左手,以双手旋紧静脉帽。用输液贴妥善固定,针眼外盖无菌敷料。
2.4 冲管:冲管的目的: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流,避免刺激局部血管,并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冲管的方法:冲管液一般为生理盐水,用5ml注射器推注,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冲洗方法,使生理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内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用量:5~10ml。
2.5 封管:正压封管法: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少许,在注入肝素液时,边缓慢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封管(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确保留置管内全是封管液,而不是药液或血液。封管后,用无菌纱布包扎严密,以防细菌污染。
2.6 再次输液时用2%碘酊、75%酒精消毒肝素帽,输液前严格检查输液器有无接头连接不牢、空气未排尽等,证明通畅后再输液,输液完毕拔针时护士应向肝素帽内注入2~5ml肝素液封管。
2.7 护士应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硬结、疼痛、有无渗漏,有上述现象时应立即拔针,更换穿刺部位。如有红肿、硬结、疼痛,可用50%硫酸镁局部湿热敷。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d。正确操作及严密观察护理可延长留管时间。但是为了防止药液长期刺激血管成化学性静脉炎和小的血凝块进入血管造成堵塞,留置的天数最好不超过7d[4],告诉患者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透明敷贴与皮肤粘接不牢,如敷贴粘接不牢,可小心撕去透明敷贴,用2%碘酒、75%酒精消毒针口及周围皮肤,待干后重新用透明敷贴固定,以延长保留时间。
2.8 拔管:沿血管方向,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2~3min,防止出血,可用75%酒精消毒穿刺点预防感染。
体会
3.1 做好宣教工作:在置管前,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优点,并告诉病人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
3.2 置管期护理与观察: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无菌敷料。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每日更换输液器,每周更换肝素帽,输液时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防止液体过快、滴空,并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情况,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立即拔管。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3.3 在临床治疗中,静脉留置针能延长每次血管穿刺的间隔时间,减轻对血管的破坏,起到保护浅表静脉的作用。对需要多次作静脉输液的病人,不需每次都行静脉穿刺,减轻了工作量,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由于头皮针针头硬,病人活动或躁动时针头易滑出血管外,而致使药物外渗,引起局部水肿、疼痛等不适应,而静脉留置针之套管,是用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有较好的柔软性,与血管壁衔接紧密,不会因手术体位的变动或患者穿刺部位的活动而刺破血管壁造成液体外渗。
3.4 便于抢救和治疗:由于静脉留置针管腔大,可随需要调节输液速度,特别在要求滴速较快的药物、输血等,如同时需静脉抽血,可在静脉留置针内抽血,减少对病人的穿刺次数,对血管起到保护作用,病情突变时,可随时清除肝素帽进行输液,为抢救赢得了时间。
3.5 留置时间:许燕等认为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主要原因是静脉炎[5]。另外,穿刺技术不熟练,冲管时有阻力,封管的方法不正确,患者自身疾病、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导致液体渗漏,导致堵塞或脱出而使留置管失败。留置针的留置天数最好不超过7d,左大可等报道,套管针可留置5~7d[6]。李晓燕等通过观察,套管针留置5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7]。通过临床观察,少数病人可留置7~10d,大多数病人留置5d局部无任何自觉症状,留置6d局部稍有压痛,留置7d疼痛明显。所以我科以5d作为常规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期间,若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则提示有静脉炎发生,应立即拔除留置针,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
总之,静脉留置导管由于外套管所使用的材料具有柔韧性好且对血管刺激小等特征,故可较长时间留置。套管针的使用,使病人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并减少普遍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可减少输液意外感染的机率。静脉留置针为一次性产品,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戚红.封闭式留置针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0,15(2)∶78-88.[2]
叶红.血管内留置针的感染控制[J].宜春医专学报,2001,13(1):115.[3]
魏晓霞,王翠花.在充盈不佳血管中止血带对套管针穿刺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2)∶7-8.[4]
戚红.封闭式留置针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0,15(2)∶78-88.[5]
许燕,赵燕伟.头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2):3-5.
[6]
左大可,高兴玲.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1995,10(4):45.
[7]
14.儿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篇十四
(一)腹泻 l.发生原因
(1)大量鼻饲液进入胃肠道时,刺激肠蠕动,使流质食物迅速通过肠道,导致腹泻。
(2)由于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并发肠道霉菌感染而引起腹泻。(3)鼻饲液浓度过大、温度不当以及配制过程中细菌污染等,均可引起病人腹泻。(4)某些病人对牛奶、豆浆不耐受,使用部分营养液易引起腹泻。2.临床症状:
病人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水样便,伴有(或无)腹痛,肠鸣音亢进。2.预防及处理
(1)每次鼻饲液量不超过200ml,减慢管喂的速度,并可给予适量的助消化药或止泻药。(2)菌群失调病人,可口服乳酸菌制剂;有肠道真菌感染者,可口服氟康唑0.4g,每日3次,或口服庆大霉素8万u,每日2次,2~3 d症状可被控制。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
(3)鼻饲液浓度可由低到高,尽量使用接近正常体液渗透克分子浓度(300 mmol/L)的溶液,对于较高液渗透克分子浓度的溶液,可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配合加入抗痉挛和收敛的药物控制腹泻。(4)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当日量,放置于4 ℃ 冰箱内存放。食物及容器应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注入温度以39~41 ℃ 为宜。
(5)认真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应慎用含此2种物质的鼻饲液。
(6)注意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腹泻频繁者,可用温水擦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预防皮肤并发症的发生。(二)误吸
胃内食物经贲门、食管、口腔流出,误吸至气管,可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原因
(1)衰弱、年老或昏迷等病人,吞咽功能障碍,贲门括约肌松弛,较易发生液体返流,误吸至气管。
(2)病人胃肠功能减弱,如大面积烧伤后病人反应差,胃排空延迟,易发生液体返流等并发症。
(3)鼻饲的速度注入过快,一次注入量过多,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返流。
2.临床表现 鼻饲过程中,病人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吸入性肺炎者,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水泡音。3.预防及处理
(1)卧床病人鼻饲时应抬高头300~450,病情容许时,可采用半卧位。当病人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吸入物,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2)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注意鼻饲量及灌注速度,可用逐次递增鼻饲量的方法或采用输液泵控制以匀速输入。
(3)昏迷或危重病人翻身应在管饲前进行,以免胃因机械性刺激而引起返流。呼吸道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每次注人量不能过多,防止呕吐引起吸人性肺炎。吸痰时,禁止注入。(4)大面积烧伤等病人在胃功能恢复前,应尽可能选择鼻空肠途径喂养,可减少胃内潴留,并可降低细菌感染发生率,避免返流现象发生。(5)喂养时辅以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等,可解决胃轻瘫、返流等问题,一般在喂养前半小时由鼻饲管内注入。(三)恶心、呕吐
1.原因
常因鼻饲溶液输注的速度过快与量过大引起。2.临床表现
病人可感觉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面色苍白、流涎、出汗等,吐出胃内及肠内容物。
3.预防及处理
(1)可减慢输注速度,液量以递增的方法输入,一般每日1 000 ml,逐步过渡到常量2OOO~2500 ml,分4~6次平均输注,每次持续30~60 min,最好采用输液泵24 h均匀输入法。
(2)溶液温度保持在40 ℃ 左右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3)颅脑损伤病人鼻饲时,注意区别因颅内压增高而引起的恶心、呕吐,可及时给予脱水剂,以缓解症状。(四)鼻、咽、食管黏膜损伤 1.原因
(1)操作者对鼻、咽、食管解剖生理特点不了解,操作动作粗暴,造成损伤。(2)反复插管或病人烦躁不安自行拔出胃管损伤鼻、咽、食管黏膜。(3)长期留置胃管对黏膜的刺激引起口腔、鼻黏膜糜烂及食管炎。2.临床表现
有口腔、鼻黏膜糜烂、出血,咽部及食管灼热、疼痛,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有感染时,可出现发热。3.预防及处理
15.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的护理体会 篇十五
关键词:儿童,静脉留置针,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操作, 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给药的重要手段。两个月来为150例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 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患儿的血管, 尤其对肥胖儿及穿刺难度大的患儿, 减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机会,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并可根据病情需要随时用药, 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家长易于接受, 改进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满意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1月至2009年3月本科为150例小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 其中头皮静脉静脉留置80例, 手背静脉留置52例, 足背及足裸部静脉留置18例。其中新生儿静脉留置35例, 1~2岁69例, 2~5岁46例。
1.2 穿刺部位
根据患儿不同年龄、用途, 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常选择手背、大隐静脉、头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2]。
1.3 封管技术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是减少反复穿刺, 所以应保证输液通畅, 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 封管液的浓度配置方法得当, 可防止血液回流引起堵塞, 延长置管的时间,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3]。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肝素盐水封管, 各年龄使用的封管液浓度有所不同, 新生儿为0.5 u/L, 1月~7岁为1~5u/L, 8~12岁为5~12.5u/L, 封管剂量一般为1.5~3 ml。封管时消毒肝素帽, 将抽有封管溶液注射器刺入肝素帽内推注, 推注封管液剩1~1.5 m时, 以边推注边退针的方法拔出针头 (速度不宜过快) , 保证正压封管, 确保留置针管内全是封管液。
1.4 留置时间
留置针一般可留置3~5 d, 最长不超过7 d, 注意观察固定是否牢固, 如有松动及时固定好, 但应注意环绕一周的胶布不宜太紧, 以免影响血运及舒适度。穿刺后记录时间和日期。在使用前看穿刺时间, 目的以防留置针过期使用。头部可带头网保护, 以免小儿有意或无意抓挠针头处,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预防感染, 观察穿刺血管有无红肿、渗出等情况, 如有静脉炎发生, 应及时拔除并给予相应处理[4]。
2 护理体会
对150例小儿静脉留置针分析:留置时间24 h~7 d (7 d后即使没出现问题亦拔出更换部位穿刺) 。
2.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感染
每日仔细观察穿刺点皮肤的情况, 同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穿刺点局部有压痛或稍感不适, 提示有静脉炎的可能, 应该立即拔除, 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喜疗妥) 局部涂擦或酒精纱布湿敷。穿刺部位隔日用碘酒、酒精消毒, 并更换一次无菌敷贴。
2.2 防止堵塞, 正压封管
每日治疗结束后用0.9%生理盐水5 ml冲管, 将残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 然后用肝素盐水1.5~3 ml正压封管, 防止使血液回流至导管内引起血液凝固。
2.3 严防药液外渗
加强巡视, 尤其应用甘露醇、钙剂、多巴胺、脑蛋白水解物、红霉素等药物之前, 可先试用少量盐水推注, 确保留置针通畅, 并无外渗。
2.4 加强沟通及宣教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掌握护理要点, 告知家长, 留置针管内有少许回血, 属正常现象, 不必要紧张恐惧, 防止小儿出汗引起敷贴松脱;避免留置针碰触到其他物品如枕头、衣服等;患儿躁动可使用大毛巾给予保护性约束, 尤其是5个月~3岁以前的患儿, 防止套管脱出或患儿自己将留置针拔出;避免患儿活动过多, 注意防止导管扭曲、反折。
3 结论
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应该严格无菌操作程序, 掌握好穿刺后护理要点,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宣教, 就会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患者的痛苦, 减少静脉穿刺次数, 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参考文献
[1]殷磊, 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
[2]陆梅玉.儿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从健康 (医学导刊) , 2007, 10.
[3]董淑华, 王建荣, 潘庆联, 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9) :719.
16.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 篇十六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应用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显著特点;便于及时抢救,保护静脉血管,缓解患儿痛苦及家长担忧情绪,有效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等优点,受到儿科护理人员的青睐,被儿科临床广泛应用,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1 ]。但由于儿童活泼多动的天性及生理特性,往往会伴有留置针脱落、堵塞的情况发生,严重者甚至诱发静脉炎等,因此做好儿科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减少潜在危害性因素存在,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2]。在长期的儿科临床实践中,我们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供大家参考。
1 穿刺部位及留置针的选择
1.1 穿刺部位的选择主要依据患儿的年龄、病情、血管及穿刺用途等情况进行选择。穿刺的血管一般以粗直、柔软、暴露充分、远离关节、便于触及和固定等为宜,例如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颞浅静脉等。其中,对于活泼喜动的患儿,为防止留置针脱落,需避开靠近四肢与关节等处的血管。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宜首选上肢血管,其次为下肢血管[3]。
1.2 留置针的选择儿童的皮肤通常比较细嫩,当小号的静脉留置针进入其血管后,可以在血管中漂浮,避免了机械性的摩擦,从而减少了对血管壁的损伤,故患儿静脉留置针的选择以细、短为宜。这样既能延长置管的时间,又能降低机械性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2 穿刺方法
2.1 确定穿刺的部位与血管后(头皮穿刺者须剃光头发),先旋转留置针外套管, 使其斜面向上,范围大于透明输液贴,再以15°~30°角穿刺静脉待回血后再放低穿刺角度,最后平行前推1~2cm至外套管的斜面完全进入血管即可。其中,应注意进针的速度必须缓慢,以防止穿破血管[4]。
2.2 穿刺患儿的左手血管,护士要先将其头部固定,再以右手拇指、中指固定针芯,最后用食指的背侧面轻轻推送留置针的外套管,直至针头全部进入血管。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使患儿的头部保持固定,皮肤绷紧,从而防止因摆动、皮肤松弛等原因引起的送管困难。
3 封管方法与留置时间
3.1 封管方法确保套管针留置成功的关键在于封管方法。而正确的封管不但能延长套管针的留置时间,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常用的封管措施为:连续地边旋转边推的方式进行封管。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一般用生理盐水封管。其中,生理盐水的用量以20ml为宜。此外,在封管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生理盐水的推注速度,否则容易引起堵管、外渗肿胀、局部静脉炎等并发症[5]。
3.2 留置时间通过研究患儿头皮静脉留置的输液效果发现:留置2~7天的患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均无显著差异。只要给予及时的护理,确保无堵塞、无渗漏,静脉留置7天是切实可行的。也有文献报道:血粘度正常的患儿,其静脉留置时间以2~5天为宜,但输注刺激性药物时,留置时间越短越好[6]。
4 健康宣教
护士必须提前做好患儿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介绍静脉留置针的操作过程和优点,使其对静脉留置针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留置针穿刺前,须告知患儿家长关于留置针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其信任和同意,避免交流不畅而引发医疗纠纷。其中,婴幼儿穿刺留针时,要使其肢体处于放松状态,并尽量转移其注意力;年龄大的患儿穿刺留针时,须加强对其家长的健康教育,掌握相关的自我防范措施,避免因护理不当或活动过度而导致置管失败;头皮注射的患儿要防止摩擦和压迫穿刺部位。静脉留置针虽然有助于静脉注射给药,但却会增加临床护理的难度。所以,静脉留置针的选择要十分慎重,特别是对于患有皮肤疾病、皮肤过敏及配合度差的患儿,尽量不要使用静脉留置针。
5 小结
儿科中室用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不仅能有效减轻反复穿刺对患儿造成的痛苦,还能很好地保护患儿的血管,避免多次损伤,保证静脉注射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避免了护理人员因反复给患儿穿刺所引起的与家长的冲突,进一步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临床用药和及时抢救;此外,还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缓解其职业压力,从而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综上所述,儿科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儿家长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文,周海莲.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3):188.
[2]杜宪彬,王红梅,孙慧玲.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7):231.
[3]张文娟,张荣书.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 2009,25(7):1052-1053.
[4]杨仕英.静脉留置针不同部位留置时间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58-59.
[5]张蕾.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C].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2011.
17.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篇十七
一、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钢针。
其优点有: 1)减轻痛苦; 2)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3)保证合理用药时间,有利于抢救患者; 4)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二、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
1、穿刺前的准备:
①清洗双手。
②备齐用物: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透明敷贴、棉签、2%碘酊、75%酒精、胶布。
(注意: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③备好输液的药液,连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备用。④选择准备穿刺的血管: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
(注意: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⑤安抚患者工作:
2、静脉留置针穿刺步骤
1)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应>8cm,并反复2次消毒。嘱患者握拳 松动针芯.穿刺前为什么要转动针芯?(1)软管是经过微波处理后导管壁变薄,呈圆锥形.(2)导管的材质不变, 在穿刺皮肤与组织时更为容易、顺利,不易劈叉,减少耗损,减少痛苦。
(3)处理后, 软管与针芯紧密粘合.因此穿刺前一定要转动针芯,以便送管或拔针芯顺利,确保穿刺成功。选择粗、直,避开关节及静脉瓣,血流丰富的血管。
2)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和示指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于静脉的上方与皮肤呈15°~30°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15°继续进针1~2mm,松开止血带,退针芯1~2mm至外套管内,固定针芯慢慢将套管送入静脉内,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伤血管,观察周围无渗漏后拔出针芯,3、妥善固定方法
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于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皮肤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帖在皮肤上。拉紧进针部位松弛的皮肤,使静脉留置针固定更加牢固,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
4、正确封管 1)常用封管液
肝素盐水: 10~100单位/毫升
保留时间
持续12小时
用量
5ml 生理盐水: 保留时间
持续8小时
用量
5~10ml 2)封管的技术
A、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
B、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
C、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
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器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三、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1、做好健康教育
静脉置管前,护士应告诉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说明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观察局部反应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3、置管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每周至少2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纸胶布固定。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
四、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1、穿刺部位感染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皮下血肿
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3、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4、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
5、静脉炎
静脉炎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长期输液病人,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点滴速度应慢,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6、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五、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1、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液时,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而且每周需更换透明敷料2次,同时进行皮肤消毒,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发现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渗液时,应该立即重新消毒,更换敷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主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除。
2、穿刺留置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因为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以及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会导致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3、留置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3~5d为宜,不超过7d,太长可导致留置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
4、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充分稀释,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
5、留置针封管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套管的长度,选择适量封管液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淤血斑;鼻腔、齿龈有无出血。
6、保护好留置针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血液回流阻塞,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动脉置管的护理
一.穿刺径路
(1)桡动脉:病人腕部伸直掌心向上,手自然放松,穿刺点位于手掌横纹上1~2cm的动脉搏动处。(2)肱动脉:病人上肢伸直稍外展,掌心向上,穿刺点位于肘横纹上方的动脉搏动处。(3)股动脉:病人仰卧,下肢伸直稍外展,穿刺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2cm的动脉搏动处。
二、步骤(以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插管为例)
(1)桡动脉穿刺插管:通常选用左手。将病人的手和前臂固定在木板上,手腕下垫纱布卷,使手腕背屈60°。术者的左手中指触及桡动脉,在桡骨茎突近端定位,示指在其远端轻轻牵拉,穿刺点在两手指间。常规消毒皮肤、铺巾,用1%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术者右手持针,与皮肤呈15°角进针,对准中指触及的桡动脉方向,在接近动脉时才刺入动脉。如有血液从针尾涌出,即可插入导引钢丝;如无血液流出,可徐徐退针,直至有血液涌出,表示穿刺成功。插入导引钢丝时应无阻力,若有阻力不可插入,否则将穿透动脉进入软组织内。最后,经导引钢丝插入塑料导管,并固定导管,即可测压。
(2)股动脉穿刺插管: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2cm处触及股动脉搏动,用左手示指、中指放在动脉搏动表面,示指与中指分开,穿刺点选在两手指间。常规消毒皮肤、铺巾及局部麻醉,右手持针,与皮肤呈45°角进针,其余同桡动脉穿刺插管术
三.注意事项
1、动脉穿刺术仅于需动脉采血检查及动脉冲击性注射疗法时使用。
2、穿刺点应选择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3、拔针后局部用纱布或棉球压迫止血,压迫后仍出血不止者,则需加压包扎至完全止血,以防形成血肿。
4、置管时间不宜超过4d,以防发生导管源性感染。
5、留置的导管应采用肝素液持续冲洗(速度为3ml/h,肝素浓度为2u/ml),以保证管道通畅,避免局部血栓形成和远端栓塞。
四.临床应用特点
a利于有创动脉血压的连续监测 动脉穿刺置管后,经换能器连接心电监护仪,可连续监测动脉血压,以便进行循环功能监测,判断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为重症患儿及大手术患儿的抢救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资料。
b有利于快速抽取动脉血标本 先心病患儿术后循环功能较弱,血管充盈度差,抽取血标本难度大。尤其是使用呼吸机期间的血气分析检测,要求快速及时。留置动脉测压管后可以直接从三通处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避免因反复抽取动脉血而损伤血管,以及穿刺不成功而耽搁检查时间。
c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动脉留置针管腔为软针,且穿刺点与血管壁紧密衔接,不易使液体外渗,对血管壁刺激性小,易于留置。从而避免经常穿刺或患儿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同时又能减轻监护室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五.护理
保持管道通畅,连接正确 注意各管道连接正确、衔接紧密,防止漏液;封管要严密,避免回血。若有回血应及时用等渗生理盐水或5~12.5U/ml肝素盐水稀释液2~3ml注入导管,每1~2h冲管1次。每次冲管前均应先回抽,检查是否通畅、有无血块,如回抽受阻切不可用力推,应调整位置后将血块抽出,再推注盐水,否则易将小血块推入血管,形成血栓。操作过程中严防气泡进入动脉内;写明标识,做好交班,切不可经动脉输液。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术后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引起感染,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从三通处抽血标本时应以5%碘伏消毒接头后方可抽血标本;保持留置管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注意有无红肿、渗液、出血等情况,若出现周围皮肤潮红或有脓性渗出时,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若患儿有不明原因的寒战、发热时,应及时从导管内抽血进行血培养检查。为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我科采用一次性无菌贴膜,其能与皮肤紧密相贴保持置管口无菌,便于观察穿刺口情况。24h应更换贴膜1次,若贴膜不粘或污染时应随时更换。
妥善固定,避免移动 穿刺成功后,将针柄及延长管固定于皮肤上,插管侧肢体用夹板固定、制动。以桡动脉为例说明固定方法如下:用宽绷带将小夹板固定于手腕部关 节处,再用绑手带经手掌下从夹板中间穿过固定于床旁,松紧度以不影响患儿血循环为宜。经常观察导管有无脱出并做好交班。
留置时间及拔针技巧 一般留置3~5天为宜,最长不超过7天,留置时间越长,感染机率越高;患着生命体征平稳、血气正常,不需要常规检测循环功能,抽取血标本后,可拔除动脉置管。拔管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先抽出回血1ml,观察留置管通畅后,推注肝素盐水1~2ml,彻底消毒后,先用创可贴紧贴于针眼处,然后将消毒好的小橡皮塞(或无菌硬纸球)按压于穿刺点上方,快速拔出留置针,以长20cm,宽1cm的长胶布固定,加压15~30min。
【儿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推荐阅读: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10-22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的探讨07-21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11-07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防治10-26
儿科护理研究学试题及答案08-16
医院内儿科护理总结及工作计划12-05
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流程10-10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10-24
儿科护理资料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