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弱势群体实施方案

2024-08-23

关爱弱势群体实施方案(共12篇)(共12篇)

1.关爱弱势群体实施方案 篇一

弱势群体帮扶队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一、活动主题:爱和我们一起成长

二、活动意义:让我们“以人为本”思想达到一个共识多去关爱留守儿童,通过活动能让更多的儿童们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友爱,形成积极的、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三、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这次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2、让更多的人来关爱留守儿童,走近留守儿童,让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和寂寞。

四、活动地点:永寿留守儿童之家

五、活动时间:2010年11月28日上午9:30—11:30(周日)

六、活动内容:

与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通过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身心健康状况

1、介绍活动流程

2、活动开始 u文艺节目类 u互动类 u串插类

3、两名志愿队员与一位留守儿童结对后,双方要互相认识、互相了解、真情互动,为日后帮扶打下良好的基础。责任人要及时把帮扶双方的具体情况(志愿队员网名、留守儿童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就读学校、班主任姓名等),整理登记,志愿者与小朋友们一起画画,游戏等。

4、活动总结

5、合影留念

七、活动准备:

1、志愿者标志的文图。

2、根据活动节目制作一个背景音乐光碟

3、车辆提供

4、参加人员数量

5、条幅

6、音响等后勤保障

7、带志愿者帽子、标志牌。志愿者可准备部份赠予留守儿童的学习用品及小礼物。

八、活动要求:

1、参加人员积极活跃,有团队合作精神,服从管理,统一行动。

2、活动以轻松愉快氛围为主,以开心为导向。

3、以留守儿童为中心,顺其自然的开展,不求什么程序和广告新闻效果。

4、要报节目的义工提前报上节目、统一制作,活动前一天统一彩排。

5、统一配戴志愿者徽章与帽子

九、活动预算:300元

2.关爱弱势群体实施方案 篇二

对老年读者而言, 充分的社会参与可以满足社会互动的需求, 并体现其爱与自尊、参与或与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 图书馆除阅读及活动参与之提供外, 也可当作老读者聚会、志愿服务之场所或兴趣收藏的展示空间。老年读者参与终身学习除了从社会中获得自己的成长机会之外, 也是一种回馈社会的过程, 其因为再学习而更有智慧, 因为智慧而能再贡献于社会。

1 我国公共图书馆为老龄服务偿试

充分认识老龄工作的特点, 切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 发挥老年朋友的聪明才智,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 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 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图书馆来说, 提高对为老龄读者服务重要性的认识, 研究老龄读者的需求, 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深化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 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当前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张家口市图书馆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借阅证实行优惠, 吸引了许多老年人来馆阅读学习;增订适合老年读者阅读的图书、报刊种类;在老年读者借阅图书的方法上区别于其他读者, 根据不同情况实行便捷灵活的服务。例如有的老年读者家距图书馆较远, 看书的速度较快, 我们可适当地多借几册, 如有老年人身体偶感不适, 不能前来, 也可由其子女代为归还, 确认身份后还可以继续借阅, 借阅时间基本上不受限制;老年读者来馆查阅资料时, 会受到特别优惠的待遇, 如果需要还可以为他们免费复印所需的内容。

图书馆的和谐创建要同老龄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 注重促进老龄人的心理和谐,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引导老年人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为他们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供相应的服务。

上海市卢湾区打浦图书馆的老年读者服务工作就搞得有声有色, 他们先后开办了书画沙龙、书法班、绘画班、裱画班、读书会、书评、影评、知识竞赛、摄影、医卫讲座等活动, 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广大老年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各种老年读者深感兴趣的活动, 使他们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望, 对营造老年人与老年人、家庭、社会以及自我和谐, 以致达到社会的广泛和谐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多年来, 张家口市图书馆经常组织老年读者开展有益的活动, 不断拓展和提高服务功能。如开展网络读书活动;经常组织老年读者召开读书座谈会, 让大家在一起相互交流读书体会, 充实精神生活;为了满足广大老年书画爱好者的兴趣和愿望, 每年在新春佳节、“三八妇女节”、“七一”建党纪念日、“九九”重阳节和国庆节期间, 该馆都要组织举办老年书画作品展评、现场笔会活动, 相互交流切磋, 深受老年书画爱好者的欢迎和支持。经常组织、举办面向老年读者的各类知识讲座活动, 聘请一些专家学者为老年读者讲授历史文化、时事政治、健康保健、科学饮食等方面的知识, 读者的各类知识讲座活动, 聘请一些专家学者为老年读者讲授历史文化、时事政治、健康保健、科学饮食等方面的知识, 深受广大老年读者欢迎。近年来, 随着我国基层社区建设工作的发展, 很多社区图书馆应运而生, 在为社区老年读者的服务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2 做好老龄读者服务的措施和办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设计, 拓展投资渠道。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关爱老年, 重视老年群体这是时代赋予图书馆人的共同的责任。如何满足老龄读者, 这支庞大的读者群的需求, 为他们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这是未来图书馆人不可忽视的一件大事。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公共图书馆老年服务工作:

2.1 政策支持。

老年人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应当得到社会的普遍关爱和尊重。国家要从立法的角度确立老年人应该享受的社会权益。图书馆也同样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老年人走进图书馆, 如:对老年人办证提供优惠, 延长借阅时间, 增加册次, 开辟老年人通道, 上门服务等, 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使老年人老有所以, 老有所乐, 为他们创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2.2 资金支持。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非营利的公益事业,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 老龄群体占图书馆读者群体的比重在不断增加。由于老年人在阅读心理、阅读倾向、阅读内容、阅读需上都和一般读者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 在不影响正常图书采购的之外, 应设立老年读者采购经费, 专门为老年人购入能满足其阅读需求的图书、期刊、声像资料等文献信息。

2.3 设备支持。

由于老年读者身体条件的特殊性, 普通设备可能会影响老年读者利用图书馆。如通道、楼梯、灯光、桌椅、阅读环境、文献载体等等如果不适应都老年人的阅读需求, 就会对他们的阅读形成心理障碍, 对利用图书馆产生逆反心理, 从而拒绝走进图书馆。因此, 有条件的图书馆在初建就应考虑弱势群体, 包括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为其提供专门阅读空间和文献载体、电脑设备等等, 使其在满意的环境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2.4 建立社区服务站。

老年人年世以高, 行动多有不便, 特别是家离图书馆较远的老年读者, 去一次图书馆对于他们来讲实在是力不从心, 在居民社区、老人公寓等老年人居住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流通站, 既避免了老年人征途之苦, 也满足了他们的求知要求, 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同时也达到了图书馆为百姓和弱势服务的目的。

2.5 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老人文化活动, 吸引老人朋友利用图书馆。

石家庄和上海的经验对我们来讲都很有借鉴意义, 开展书法比赛、知识大赛、故事会, 歌咏比赛, 使老年人在活动中品味读书给他们的老年生活带来的愉快, 感到图书馆服务的温心和体贴。感到社会的和谐与关爱。

2.6 举办各类讲座。

许多老年人, 由于在岗时工作繁忙, 钻心于本职工作, 其他方面的知识涉猎不多。退休后, 非常想利用晚年闲暇时间扩大知识面, 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使自己生活的更充实, 更快乐。图书馆是他们获取知识丰富生活的首选, 结合书本知识举办相应的知识讲座能加深他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促进对知识消化和吸收, 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特别是组织有关如何利用图书馆方面的讲座, 能增加他们的图书馆知识, 消除他们利用图书馆的心理障碍。

摘要:21世纪是人类进入老龄化的时代, 关爱老年群体, 重视老年服务这将是全社会共同的话题, 老年群体队伍的逐渐加大, 无疑给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并提出了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图书馆,老龄,服务

参考文献

[1]武小如.顺应老龄化社会趋势, 做好老龄读者服务工作[J].图书馆学刊, 2007, 5.

[2]宋建鲁.略论图书馆真对老龄读者的服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 7.

[3]朱本义.图书馆的老龄服务问题[J].图书馆, 1989, 2.

3.关爱弱势群体实施方案 篇三

我国弱势群体之现状

(一)贫困人口:3千多万到1亿,甚至更多

从社会学角度看,弱势群体是一个社会分层基础上的概念,它指的是由于自然与社会的、先天与后天的、人为与非人为因素的影响,在社会地位、财富分配、政治权利行使、法律权利享有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地位以及在发展方面潜力相对匮乏的人群。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为:利益表达与实现上的边缘性、获取利益机会上的稀缺性、生活能力上的低适应性,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上的脆弱性等。

按2010年《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所载,截至2009年底,全国有2347.7万城镇居民和4759.3万农村居民享受了政府最低生活保障。2009年农村1196元的人均年纯收入,有望在“十二五”期间提高至1500元,但这仍,然低于同为亚洲大国印度的扶贫标准。印度的扶贫标准已经上调至人均每天消费1.2美元的水平,已与世界银行人均每天消费1.25美元的全球标准比较接近。但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印度3倍以上。

有专家预测,实行1500元的新贫困标准,将会使中国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上升,重新回到9000多万,甚至突破1亿。而且,由于近年来物价上涨、生活成本提高,再加之天灾、疾病等因素,又有许多贫困线边缘的人重新回到贫困人口这一群体。如果按联合国公布的国际贫困标准人均每天消费2美元,中国的贫困人口将达到2亿人。

中国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其中西部地区所占比例最大。数据显示,2009年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比例为66%,比起2001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贵州、云南、甘肃贫困人口的比例达为41%,比2001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

但是贫困人口生活保障制度仍然存在着缺陷:我国城市贫困线定得偏低,不能满足城市贫困家庭的基本需求,致使许多贫困家庭很难提高自助能力;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在实际执行时控制得非常严格,条件较为苛刻,因而保障范围也难以扩大到所有的救助对象。由于经济贫困,这一群体普遍存在着医疗困境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强制保险,它非常强调义务与权利相关,而城市贫困人口多数是无业人员,大多无力缴纳医疗保险费,因而也就无法享受到医疗保险待遇,医疗救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城市贫困人口,劳动能力和就业能力多数都较低下,正是由于这种能力上的弱势才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同时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也往往处于弱势,因此他们迫切需要政府完善教育救助制度,以使自己及其子女接受更多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从而提升人力资本,为他们自身的脱贫致富提供内在动力。没有教育的支持,贫困人口的贫困境遇必然会形成代际相承,贫困会伴随着上一代人传递到下一代人,出现世代贫困的问题,这对社会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农民工:从3000万到2亿,中国特有的弱势群体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流动人口大约是3000万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流动人口约为7000-8000万人。而到2009年全国流动人口已达2.11亿,并且以每年50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50年可达3.5亿左右。流动人口是推进中国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力量。在人们说到流动人口时,农民工则是其代名词。毫无疑问,农民工是中国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占据了流动人口的绝大多数。

农民工成为弱势群体不是因为经济上的贫困,而更多的是因为城市生活对他们的排斥和边缘化。他们的许多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在城市中既没有话语权,更较少得到城市社会的支持。他们的文化、技能基础决定了农民工只能从事技术要求相对低、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工作环境苦、报酬不高的工作。其社会保障几乎完全依靠有限的个人积蓄、家庭保障和亲友资助等,显然,这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是一种十分脆弱的保障。种种现实条件的限制和就业歧视,离开土地后的农民工在城镇就业体系中总是处于不利的地位,存在严重的失业风险。而失业保险的缺失,加上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的削弱,使得农民工失业后承受着巨大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压力。正是因为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较长、工作环境苦等原因,也造成了农民工疾病发生率较高。而我国当前的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并没有覆盖到具有农民身份的农民工,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由于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农民身份也难以成为市民身份。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分化过程中逐步积淀、形成,甚至有扩大的趋势。

(三)城镇失业人员

失业,即意味着基本生活来源的断绝,由此可能导致基本生活失去着落。我国现阶段城镇失业者主要由无业人员和未重新就业的下岗职工组成。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施的是“充分就业”政策,显性的失业人口很少。从国企改革开始,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镇的登记失业与职工下岗率逐年上升。国有企业下岗高峰过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实施扩大就业的政策使我国就业总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稳定在3%左右。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逐步替代了劳动密集型工业。一些产业如纺织业、制造业等吸纳就业的能力和容量都在大幅减少,结构性失业日趋严重。2008年,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的失业问题也开始愈加严峻。到2008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为4.2%,达到886万人,返乡农民工失业数估计达2500万人左右,总失业人数超过3300万人,实际失业率超过10%,大学毕业生失业率高达12%。中国的失业状况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7%的警戒线。失业就意味着失去收入来源、失去人格尊严和失去享受生活乐趣的权利。高失业率不但对个人生存影响极大,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四)老人、残疾人、妇女、儿童

这几类人群属于生理上的弱势群体。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到2007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3.65%(国际上规定这一比例超过10%就属于老龄化社会),由此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总人口抚养比为37.42%,其中少年儿童抚养比为24.56%,老年人口抚

养比为12.86%。

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6.34%。这些残疾人除少数具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外,大部分则完全不具备劳动能力。即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收入也较低。据了解,我国目前70%残疾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国家救济或家人抚养。

妇女和儿童成为弱势群体是生理、社会、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一些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应有的救助体系不完善,都容易使妇女和儿童受到伤害,将其推向社会的边缘。

除了以上几类弱势群体外,还存在诸多相对弱势群体。所谓“相对弱势群体”即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如雇佣与被雇佣、管理与被管理等,在不平等的地位条件下、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这种弱势群体变化较大、较快,在此就不赘述了。

为什么要救助社会弱势群体

人人平等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不能因为一些人处于贫困状态和社会生活中的不利状态就让其丧失发展的机会,救助弱势群体彰显的是“社会公平”原则。

救助弱势群体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在改革和发展中需要设法寻找补偿救济机制,使某一方面丧失较多的群体能在其他方面得到相应的补偿和救济。这也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怨恨不满为奋发向上的维稳行为,以减少引发社会动荡的因素。并设法通过多渠道使人们有途径去改变自己不满意的现状。同时,救助弱势群体也是防止社会问题不断滋生的有效举措。弱势群体无法生存或应得利益严重受损时,必定会通过一定的方式“报复”社会,给社会秩序和发展带来某些破坏因素或消极影响,从而使社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在当代中国,弱势群体的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贫穷并不必然导致犯罪,但贫穷是导致犯罪的重要根源之一。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偷盗、抢劫、卖淫等就成了穷人的无奈选择。一些地方弱势群体集体上访甚至自焚等极端现象的出现,就说明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严重社会问题。

由富裕阶层较高的生活水准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会引发弱势群体的高期望值、高失落感和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相对剥夺感,这是社会焦虑心理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现象在城市里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果这种心理没有得到有效的疏导,就会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指数型的扩散状态,从而使社会制度相应弱化与紊乱,并使社会成员和长期行为难以得到制度层面的有效保证。由于从事某一长期行为的人,只承担长期行为的成本,而得不到长期行为的收益,其结果只能是短期行为的普遍化。相对剥夺感和社会焦虑存在着共生共长的双向恶性循环联系,将给社会治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救助弱势群体仍然需要强调公平公正的原则。要让社会全体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而不是一部分人只享受成果不承担成本,而另一部分人只承担成本不享受成果。弱势群体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有权利分享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获得发展的机会,以改变弱势地位。

关爱弱势群体,是政府的重要责任

(一)实现社会公平,政府责无旁贷

中科院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指出,经济的持续增长,令不公平问题日益凸显。防止弱势群体扩大化、积弱化、复杂化的趋势,成为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让弱势群体享受平等的权利、机会和社会福利,是公共服务型政府最重要的责任之一。

这里的基本原则,其实还是实现公平的分配观与正义的发展观。首先,是在收入分配方式上给予保障:一个社会的公共资源,通过分配方式的变革,有意识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倾斜,符合人类天然的道义;其次,努力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努力弥补过去在公共服务上的一些不足,改善弱势群体在教育、就业、信息、话语权等方面的不利地位。对此,政府的作用最为直接,实现社会的公平发展,政府责无旁贷。

当然,在不少时候,关爱弱势群体只是意味着要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给予这个群体本应得到的合法权利。比如,一些基层劳动者的付出与收获不相吻合,当劳动强度、难度等条件发生变化之后,劳动报酬却未能相应提升,而在资本方占据强势地位的条件下,弱势群体的平等权利没能获得应有的保障。此类的现象并不鲜见,这也是在强调扶助弱势群体的今天,需要高度重视的。弱势群体的声音渴望被倾听,但却拒绝那种居高临下式的怜悯。温家宝总理帮助一位农民工“讨工资”,说明农民工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公平的劳动用工制度还未实现,如果给予农民工应得的报酬,就会改变其弱势地位。他们的权利不仅需要关注,更多地应当是权利的实现。在权利的实现与保护上,政府的主动作为和政策实施是最为关键的,也是最有能力做好的。

各级地方政府进一步突出制度设计与政策倾斜,顺应弱势群体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强对他们的关注,拿出更多的资金和举措为贫困群体的人们着想,那么,不怕苦的贫困群体,就有更多的机会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样,各级政府如果能主动多担一些责任,做好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等工作,就可以让弱势群体的生活多得到一些改善。

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权利表达不畅甚至不通,主流的话语体系中没有他们的地位。因此,关爱弱势群体就意味着要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注意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特别是加强制度建设,尊重与保障弱势群体的各种权利,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话语权并非人轻言微,也同样占有一席之地。如果认同社会环境变化之中会产生弱势群体,这种结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制度层面的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多关注弱势群体,给他们机会,也实际上考验着政府执政的制度设计水平。

(二)健全分配机制。需要政府有所作为

在初次分配领域里,首先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各种非法收入和各种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二次分配领域坚持社会公平的原则,善于运用经济杠杆调整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比例,完善各种税收政策,如增设房产税、遗产税、消费税等,调节收入差距,以防止两极分化的进一步扩大。政府还要不断通过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向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援助力度。前两次分配结束后,第三次分配则要设法,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建立各种形式的第三次分配,如慈善事业、社会救助、公共服务等。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第三次分配对扶助弱势群体有其独特的作用。中国在第三次分配方面还较为薄弱,慈善事业不够发达,富人们的捐助文化尚未形成,陈光标式的典型范例更是凤毛麟角。同时以社会福利体现的公共服务也极其有限。

我国社会是一个高度行政化的社会,民间和社会机构相对而言力量

比较弱,在弱势群体救助方面作用不甚明显。因此,在现阶段还是应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整合全社会救助力量,开展救助活动。以中国最大的慈善机构中华慈善总会为例,2008年年初发生了南方雨雪冰冻自然灾害,5月份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可谓大灾之年。但整个2008年总会共接收社会善款11.62亿元,捐赠物资价值人民币,28.13亿元,款物合计40.88亿元,仅为2008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61316.9亿元的万分之六点六七。以2008年的汶川地震后的捐款数目为例或许更有说服力。截至2009年4月,汶川地震共接受海内外捐助款物合计767.12亿元。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捐资100亿,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捐资55亿,台湾同胞的捐赠为1201亿元,另外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2亿多元,再扣除国外的捐款捐物大约50亿元,其中,国内捐款捐物(不包括港澳台)合计约为548亿元,仅为2008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61316.94L元的0.89%。由此可见,我国民间捐赠的效果不是特别显著,原因有二:其一是大多数人是“差钱”的,即很多学者所论及的“国富民穷”;其二是理应成为我国捐赠主力的企业缺乏捐赠的动力和习惯。因此,依靠民间和社会力量来帮助弱势群体是不太现实的。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大大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率。政府“不差钱”,关键是把钱用在哪些方面,扩大各类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实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都需要以强大的政府财政能力为后盾。实施关爱弱势群体的各类政策,也考验着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的公共服务水平。

(三)实现充分就业。政府仍是主导

当下,在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中,政府绝对是主导性角色,其责任在于有效地防止“弱肉强食”的纯生物式的市场竞争。对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护,是政府在公共政策和执行中体现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我国民间有句俗话:“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政府只对弱势群体提供救济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弱势地位。政府不仅要提供经济方面的救助,也要通过投资增强失业群体的长效生存能力,创造条件促进就业,既要向失去劳动能力的群体提供福利,也要考虑其发展问题。社会政策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缺陷修补上,而是要以支持和满足社会成员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

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对弱势群体进行就业援助。建立完善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弱势群体的职业技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要消灭贫困,首先必须改造他们习惯于其中的贫困文化,让他们抛弃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的价值观念,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一些弱势群体而言,由于他们长期生活于贫困文化中,与社会主流文化隔绝,缺乏向主流社会流动的机会,进而造成贫困文化的代际遗传。增加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机会,是改变弱势群体代际传承的最好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救助是对弱势群体的根源性救助,这也就意味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事关人的发展权和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弱势群体的教育权最需要保障。

关爱弱势群体,富人应多伸援手

慈善本应是一个重要的扶贫渠道,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却很不充分。2009年,中国慈善捐赠达到509亿元,占当年30多万亿元GDP的0.17%,占不到中国财政税收6800亿元的5%。相比之下,美国2008年的捐款3000亿美元,占当年14万亿美元GDP的2%左右,占美国财政收入3万亿美元的10%。要达到美国的水平,中国年度捐赠额应该是6000亿元。截至2009年,中国各类基金会共有1843个,而美国的慈善组织却超过100万个,英国比较活跃的慈善组织超过16万个,加拿大慈善组织也有8万个以上。跟发达国家比较,中国慈善组织的数量还很不够。这其中有政策引导、制度建设方面的原因,也与中国尚未形成富人捐助文化有关。

胡润研究院的首席执行官胡润谈到,现在中国有87.5万人的个人财富超过了1000万人民币,5.5万人的个人财富超过了1亿人民币。但是,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慈善捐助却差距很大。《中国日报》的报道称,2009年,中国的私人捐助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1%,低于巴西(0.3%)、印度(0.6%)、英国(1.3%)和美国(2.2%)等国家。

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必须形成较强的公益慈善的社会舆情,这是一种社会道德的压力。压力必须发自于社会,才能形成社会影响力。当然这种压力不能只作为负面的谴责,更为重要的是正面的弘扬。在香港,公益日就是要买国旗做公益,当满城飘动着公益标志的时候,那些未买的少数人就会觉得很尴尬。目前中国一定要广泛地宣传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存有贫富差距的社会发展格局里,富人与穷人之间必须和睦相处。100多年前,福特汽车公司为了让汽车能够有销售市场,主动为工人大幅度地涨工资,而卡耐基则是在致富之路上想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开始了社会慈善的壮举。最近社会在热议盖茨和巴菲特倡导的“富人生前将财富的一半捐献给社会”的公益活动。现在是中国社会该作出响应的时候了,是中国的比尔·盖茨、中国的巴菲特站出来的时候了。

但遗憾的是,福布斯富豪榜和胡润让中国人开始空前关注富豪,可如果有人要在中国做一个富豪慈善排行榜的话,估计胡润的名单里恐怕找不到。

不知道从哪年起,关于中国富人的故事一时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最低800多万元的宾利车被一抢而光,最低消费两万的饭店不乏其人。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外地进京民工到达的第一站一北京西站旁,有一家名为潮皇食府的餐馆,其中一只日本极品鲍就价值1280元,这相当于那些民工在农村的乡亲们一家子一年的收入。

李师傅在北京开出租车已经七八年了,有一件事情令他印象深刻。一次一个浑身珠光宝气的小姐上了他的车,让他从路的北边开到路的南边,距离不足50米,下车后,此小姐给了李师傅50元钱,还对他说:“我的车就停在路这边,懒得过马路,钱你就不用找了。”当时,李师傅惊得目瞪口呆,连称不可思议,再一看,小姐开着一辆宾利车已急驶而去。

报载,一名中国的年轻女性派了30辆奔驰车去机场接她的一只宠物狗。该事件激起了公众的愤怒。这种荒谬的行为就是为吸引注意力,这是一种对财富的炫耀。

高盛公司最近的一份报告将中国列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市场,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但是我们国家仍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靠吃低保度日。

与此相反,中国富豪缺位慈善事业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一次大型捐款活动,某体育明星仅捐款100万元人民币,这不仅与他的名声不相

符,若与其每年过亿元的收入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享誉全国的地产大亨××、×××二人都只捐了200万元,还不及大城市繁华地段一套普通商品房的市价……几天后的另一次全国“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募捐晚会上,数百名人与企业家积极参与,而那些充分享受国家发展并获暴利的房地产商们,竟然“集体失语”,没有一人出来捐款,实在是全国房地产业之耻!

在希望工程捐款中,来自山西的捐助款项少之又少,并非是因为山西缺少富人。山西的奢侈品消费也绝不比外省差。此前山西煤老板全国狂购豪宅、豪车的报道曾屡屡见诸媒体。尽管缺乏官方权威统计支持,但我们至少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在各种中国内地富豪榜上,不少山西人的名字赫然在列。

一份慈善公益调查显示,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即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

据中华慈善总会统计,中国每年的捐赠大约75%来自国外,15%来自中国的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而美国只有10%是以企业名义捐助的,5%来自大型基金会,85%来自民众。资料显示,我国有过捐赠行为的公民比美国少了75%。我国人均捐献款一度仅为0.92元,不足人均GDP的0.02%,可见中国慈善业的困境。

许多企业曾经鼓吹的善举最后很多都以拖欠善款而告终。他们在对自己的善举进行广泛宣传之后,却一直拖欠基金会的款项。还有一些企业捐赠时附加的条件太多,如某知名奶业集团,在向一家基金会捐赠时,曾提出多个宣传条件,直至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要求。但要求一一满足后,该企业报出的100万捐赠仅到账20万,余下的80万,竟演变成收账马拉松。

在贫富差距日渐加大的中国,慈善捐赠或许能成为弥合社会伤口的一剂良药,然而慈善机制的真正建立却任重道远。它不仅需要企业家的自省,更需要政府从各个层面鼓励慈善事业的发展。

在社会广泛指责中国富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有许多企业家在不断地捐出自己的财富,造福社会。

最为典型的就是陈光标,这位出身安徽五河县贫苦农家的企业家,靠自身奋力打拼,成为亿万富豪。富而不奢,热心公益,如今他慈善捐款已达17亿多人民币,并于日前宣布身后将裸捐全部财产。他的名言是,要懂得感恩。在他看来,财富来自社会,理当反馈社会。致富靠的是改革开放这一良好政策环境提供的机会。他的认识清醒理智,他的行为高尚堪赞。世界顶级富豪盖茨和巴菲特,一个裸捐、一个捐献极大部分财产,陈光标以自身裸捐行动与之并肩,为中国富人树立了榜样,争得了荣誉,这是中国富人的荣耀,也是中国的荣耀。如此“高调”、“作秀”好得很!

说到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落后的原因,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副所长邓国胜说,中国的企业家之所以不能成为慈善家,背后的原因也是很复杂的。这里有其内在自身的原因,也有诸多外在的客观原因。比如体制问题、税收问题等。

因此,中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必须确立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和基本制度。目前政府对慈善事业的管制还是过多,限制了慈善组织的发展,使捐助成本过高,影响了捐助资金的增长。年过八旬的深圳彭年酒店董事长余彭年,因为将自己20亿元的财富捐给社会而声名远播,被称为中国的慈善冠军。做慈善多年的余彭年,也曾叹息中国慈善环境的艰难。清华大学的另一名教授宁向东也说:“当前中国的事情千头万绪,排序可能还没排到这(慈善)上面来。另外,这件事由谁来推动?税务部门会轻易让税收分流吗?当前中国的慈善机构会积极推动吗?我不敢说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但至少生活得很好。”

另外,在捐助资金的流向与使用上,目前来说,还不够透明。这也是包括捐助者在内的许多人不无担心的一个问题。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的许多捐款,80%以上都流入了政府的账户。这笔资金在层层下拨中,会不会出现流失或挪作他用,谁都难以确说。因此,这也动摇和影响、甚至违背了很多捐助者的初衷,成为捐助受限的一个重要因素。

4.关爱弱势群体的作文 篇四

身边的身边,有很多需要关心的弱势群体,是否有人深情的注视过他(她)们;是否有人怜悯过他(她)们;是否有人关心过他(她)们……

或许的或许,有好心人帮助过他们;但,也有对他们视而不见的人!

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关心我们身边需要关心大的弱势群体呢?如果你还不知道,那么就请看以下的方法吧!

1、我们可以把的零用钱,过年的压岁钱,或者靠自己的力量换来的钱存起来,可以放在爸爸妈妈那里,也可以存在银行里,用积攒起来的钱,帮助弱势群体们。

2、我们可以喝同龄的弱势群体们一起玩,一起嬉戏,帮助他(她)们得到快乐,感受快乐,分享快乐。

3、我们可以在假期中,带上有用的书籍,来到弱势群体们的身边,把学过的知识讲给所有的人听,他(她)们学到了知识,自己快乐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也不止这三点,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等着你去行动,可以帮助我们能帮助的弱势群体。

或许也有人不想这么做,但是,如果我们反过来想想,假如自己是弱势群体,那么也会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一个人,一点爱;两个人多一点爱;三个人,一些爱……N个人,许多爱。我们不需要奉献出多大的爱和

力量,只要一点就够了,只要一点就够了。

在这里我呼吁所有的人们,奉献出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和爱吧!我坚信,这些微不足道的力量和爱,会汇成一条爱的源泉!

(二)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历程,体验着生活的五彩斑斓。爱,就像一个跳动的音符,与我们一路同行。当我们享受着美好的生活时,你可知道,这个世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大自然的热情。他们就是——残疾人。

残疾人在人们的眼里是一些低贱的人。人们见到残疾人,不但不帮助他们,反而对他们指指点点,拿他们取乐。你可知道你一些微不足道的动作,对他们的心灵上,尊严上有多大的伤害吗?残疾人也是人啊!要不是种种原因,他们现在能这样?

海伦。凯勒说过:“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不一定能用眼睛看到或用手摸到,他们是必须用心灵去体会的。”的确是这样,残疾人虽然身体上出现了一点缺陷,但他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生活也有快乐。

贝多芬出生贫寒,从小随父亲学音乐,8岁开始演奏,50岁耳朵失聪了,可他有伟大的理想,克服种种困难。经过他的努力,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他的成就对同时代及以后欧洲音乐艺术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

张海迪5岁就瘫痪了。可她并没有放弃过活着,她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英语和世界语。她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少青年在她的鼓励下考取了大学。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生命之歌:一个人的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的富强,为人民的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这种种都说明残疾人并不比我们弱。

只要有生命的存在,人生就有希望。让我们去体贴残疾人,关心残疾人,学习残疾人吧!

(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各大城市,仅以我们深圳为例,流动人口就有1000多万人,其中就包含数百万农民工兄弟。由于种种现实原因,产生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

他们当中,地位最为低下的是那些天天坐在马路边的拾荒者,那些成群结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以乞讨为生的乞丐,那些成天在马路上扫大街的清洁工人,还有那些在建筑工地上卖着苦力的建筑工人。

这些人的生存状态跟我们城市里的人有很大的差距。他们每天吃的是最差的饭菜,穿的是别人丢弃的衣服,住的是那些由居民楼架空层改造的阴暗的小屋,为了省一点租金,甚至是好几家人挤在一套几十平方米的小屋里。卫生条件极差。

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们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的生存条件。

特别是那些在一些企业或私人家打工的农民工,因为没有什么文化,更没有什么专长,他们干的都是保安员、服务员、清洁工、钟点工、保姆等之类的工作。

我每天早上去上学时,(.)都会看到那些清洁工阿姨早早地就起来工作了。她们用手中的扫把,把城市街道的每一条马路,每一条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可他们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元。这是多么不合理的事情啊!

特别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农民工的子女,来我们城里上学,只能去上那些低收费的私人开的工棚学校。谁都知道,这些工棚学校大部分都是无证无照的,不但师资差,教室环境差,而且教学质量更是没有保障。

我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措施给这些低收入的农民工多加点工资,至少要加到1000元以上,要给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且要尽快解决农民工子女的读书问题。

我也知道,解决农民工以及他

们子女的生活和学习问题,主要是靠政府的力量,但我们广大市民也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为他们呼吁,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另外,我还想呼吁全社会,要多给那些奋战在建筑工地的建筑工人、城市各个角落里的小商小贩、年老体弱的拾荒者以及身体有残疾的乞丐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因为这些人也是我们的同胞,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他们,更不能去驱赶他们,要给他们一碗饭吃。

5.关爱弱势群体公证援助暖人心 篇五

近日,市法律援助中心与市公证处为发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能作用,成功办结首例法律援助公证案件,受到弱势群体的赞誉。

该案系一例继承“低保金”法律援助公证案件。我市城区李某近年61岁,系三级智力残疾人,家境贫寒,其父于1998年去世,后李某与母亲孟某每月在办事处领取最低保障金,2010年孟某因病去世,尚遗留于银行“低保金”共900元,由于没有留下密码,李某及其监护人无法将该项存款取出,银行工作人员告知,须到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证明其系该笔存款的合法继承人,方能持公证书及有关手续取出存款。

市公证处接到李某的公证申请后,考虑到李某的实际困难,本着同情并关爱弱势群体和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原则,特事特办,与援助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认真实地调查取证,核实案情后快速高效地为其办理了继承权公证,为其提供了法律援助,免除了相关公证费用,践行了“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李某及其监护人感激不尽,一再感谢工作人员不嫌弃其贫困、提供热情无私帮助,感谢党和政府帮其解决了实际困难。

该案首开我市法律援助公证案件之先河,是介休市法律援助中心认真落实中央政法委提出的化解社会矛盾等三项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

6.关于关爱弱势群体的倡议书 篇六

当您驾着爱车穿梭在这繁华都市,当您置身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当您走在这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当您回到温馨的家中享受您的晚餐的时候, 您可否想到过偏远的山区?想到过您遥远的童年?也许您是青春年少,也许您已为人父母,也许您的孩子已经为人父母,当您尽情享受青春的快乐,当您听着您的孩子可爱爽朗的笑声,当您含饴弄孙的时候,您可曾想到过那些山区的孩子?

十月三十日, 我们一行六人从深圳出发,来到了广东省河源地区和平县, 在和平县团委书记钟汉标等人的陪同下,我们走访了和平县下属的古寨镇和优胜镇的五所学校,每到一处,看到的场景都令我们潸然泪下……

来到古寨镇丰和小学,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学校下面的一个破旧不堪、歪歪斜斜的篮球架,整个操场不到六十平方米,这就是这里的孩子唯一可以玩耍的地方!走进学校的大门,我们看到的都是土砖结构、年久失修、危险等级达到c级的教室,每当雨水季节来临,师生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看到孩子们坐在教室里大声背诵算术口诀表时我们的心是那样的酸痛!

由于地处贫困山区, 当地政府无力拨款用于这些学校的修建, 为此我们恳请您为这些山区的孩子献出您的一份爱心!他们的生命真的会因为您的付出有很大不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当您捐赠之时,您收获着爱的玫瑰,品味着爱的芬芳,当您捐赠之时,您收获着快乐和尊敬,体味着人间温暖的真情;当您捐赠之时,您在播种着善良的种子,增添着一道希望的亮光!

您的捐款我们将用于和平县古寨镇丰和小学的重建。该学校创建于1937年,由于目前的条件, 很多学生被迫转往他乡就读,只有无法转学的120名学生在这里就读。新学校建起来后,那些被迫转学的学生和周围其它条件差的学校的学生都将在这里读书。新建学校的整个投资大约36万元人民币,和平县委也十分重视丰和小学的重建, 他们也会投入资金来同我们一起修建这个学校。

请带着您的爱心、带着您的亲朋好友来到这里,来到金枫叶俱乐部,在这里您将欣赏到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在这里您将付出您的爱心!我们在这里恭候您的光临!

倡议人:

7.关爱弱势群体实施方案 篇七

关键词:大学生;“特殊群体”;和谐校园

G649.2

由于缺少重视,近年来特殊群体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在心理或行为上可能会出现极为消极的现象,这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长远发展,也影响着高校的和谐建设。因而高校应当及时采取举措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予以分析,并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特殊群体”的身心状态,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主要类型与表现

(一)家庭贫困生

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其生活环境与家庭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而其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等方面也不尽相同。经济水平较高地区的学生,其消费水平相对更高,而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地区的学生其消费水平则普通更低,此时这种两极分化极有可能丢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家庭相对贫困的学生面临的生活与学习压力更大,面对经济上的差异,他们可能会出现自卑等消极心理,继而影响其日常的生活与行为,严重时可能出现愤世嫉俗的情绪。

(二)心理弱势生

由于环境陌生、压力大等原因,大学生很可能会在入学后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如焦躁、紧张、抑郁等。他们可能一时间无法适应大学模式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无法与室友、同学友好相处。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自杀等不良行为。

(三)学习落后生

高校内人才辈出,很多学生虽然在高中阶段成绩较好,但是进入大学后成绩并不理想,这时他们就极易产生挫败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大大降低。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自制力以及学习能力,经常出现挂科、补考等情况,面对这些,他们很有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厌恶甚至排斥的情绪,影响学习的进一步展开。而且学生的这种心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工作的有序展开,使高校的教育目标无法达成。

(四)就业弱势生

就业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认真学习,致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较差,在实习或者工作时,工作的内容与报酬往往会与其预期产生较大的落差,使得学生受到打击,学生可能会因而出现不良的心理倾向,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五)生理弱势生

部分学生群体还存在着生理上的缺陷,如残疾等。这些生理障碍可能会对学生的日常生活造成阻碍,除了要解决这些客观阻碍外,学生还需面对其他人的非议,如果他们不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与情绪,就极有可能出现悲观、自卑、沮丧等情绪。这些不良心理与情绪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继而阻碍校园的建设。

二、改善大学生“特殊群体”现状的有效方法

(一)对特殊群体予以必要的思政教育

良好的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自我并认识周围关系。高校应当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定期开展必要的思政教育课程,安排专业教师授课。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特殊群体”予以关注,观察他们的心理与情绪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并将社会上的典型案例以及热点问题引用到课堂上进行讲解与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其予以必要的引导,使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素质。另外,辅导员应当发挥自身的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以身作则,同时要关心学生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

高校应当意识到“特殊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会对高校的建设造成极大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机制。高校应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制定管理制度,让学生感受到高校的人文关怀,感受到学校对自身的尊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特殊群体”的自信心,使其愿意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并愿意配合学校建设工作的展开。高校应当组建具有高素质的工作小组,专门负责“特殊群体”的相关工作,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工作提供全面的保障。

(三)为特殊群体建立档案

高校应当为“特殊群体”建立档案,全面对学生的情况予以了解,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展管理工作,切实关心“特殊群体”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一旦他们出现新的变化,档案管理人员要将变化情况及时记录到档案中,保证档案资料的全面,为调研与管理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针对不同的特殊需求开展心理服务

不同类型的“特殊群体”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特征,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高校应当全面分析各群体之间的特性,然后分类开展心理服务以及其它服务工作。这种管理与服务能够提高校园工作的实效性,为各项活动的展开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例如对于就业弱势群体,高校应当设置就业指导课程,并为广大学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工作的机会;对于家庭贫困群体,高校可予以一定的生活补助,或设置专项奖学金。

(五)创新学生综合考评模式

为了提高“特殊群体”的自信心与积极性,高校应当对综合考评的模式予以创新,考核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道德修养等,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综合发展。在考核中,高校应当增加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奖励,使学生能够得到客观的评价,同时提高学生对自身素质的关注,促进自我身心的健康发展。

结语: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高校在促进自身建设的同时需对学生的发展予以关注,以学生的发展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然而,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存着不一样的心理问题,这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高校的建设与发展。针对这一情况,各高校应当对“特殊群体”予以关注,分析他们的特点与表现,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工作,使“特殊群体”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人文关怀与尊重。

参考文献:

[1]张林.关注特殊群体,以人为本促和谐——大学生特殊群体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9).

[2]罗颖,赵宏格,王辉.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0(23).

[3]于美亚.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帮扶及其科学化实现路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06).

8.关爱弱势群体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八

我们去了许昌社会福利院看脑瘫儿童,那里的环境和基础设施还算是不错的,首先许昌社会福利院,坐落在相对偏僻的地方,没有喧闹的环境,对于那些儿童的恢复是不错的,内部的布局,卫生看上去也蛮不错的样子。我们志愿者陪孩子玩的时候,心里还算踏实一点。后来我们又去了阳光敬老院,一进走廊,我就闻到了刺鼻的味道,是的,我承认,老人年纪大了,可能会有味道,可是不是与洗的不勤也有关系呢。其次,我看到了,做饭的地方,当然厨房是不能进的,外边的洗菜池看上去真的不干净。由于暑假天气酷热,敬老院的人员也为他们准备了绿豆汤,看上很欣慰,但是,满满一大锅,放到室外,我看到了苍蝇。总之,敬老院的环境说不上脏乱差,至少不敢恭维。这是我们调研的两个地方,那么,我们能不能以此去猜测一下其他的相关机构呢。是不是和它们有相似问题,或者更严重呢。为此,我还在网上百度了一下,就有相关报道说敬老院是饲养场,虐待老人,虐待儿童等问题。目前来看,敬老院老人们和福利院孩子们生活状况确实值得担忧。

二、当前敬老院老人和福利院儿童的一些问题

关于福利院

1封闭式管理。我看到那些脑瘫儿童,衣食住行都在院内完成的,连他们学知识也在院内,除非有工作人员的带领,他们都不能去院子里,更不能说院外玩耍了。如此一来,他们的社交范围都在福利院内,几乎失去外界的接触。封闭的环境不利于孩子们的人格培养,或许会孤僻,更容易出现自闭吧。

2长期探望者少,儿童缺少与人交往的经验,沟通能力差,社会适应力差。问及工作人员只有14%的人会长期探望,43.7%的是随着单位来的一次性活动。

3缺少正规的亲子交流,无法提供持续性的照顾,真正愿意领养的少之又少。仅有18.9%的表示愿意真正领养。

4工作人员性别比例失调,专业程度差。我看到福利院清一色的都是女性。是的,女生更细心,但是这个问题正如幼儿园老师大部分是女生是一样的,孩子身上缺少阳刚之气。只有女性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好的。

5所接触的传媒比较少,知识面狭窄。他们大部分时间看动画片。图书也少。

关于敬老院

1、敬老院管理工作还不够规范

资料显示民政部出台过《农村敬老院管理办法》,至今已有16个年头,为了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急需上级部门尽快出台新的敬老院管理办法。虽然近期出台了新的《老人权益保障法》,从管理机构方面是健全了。但敬老院管理模式还没有列人规范化、法制化。

比如:敬老院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还没有具体化、法制化、有条件地方办起来了,没有条件的地方也办起来了。只不过是条件标准有差异。这只能是因地制宜而罢。住宿生活条件存在着区别很大,没有形成统一管理章程和模式。

2、地方财力有限,集中供养难以保障。敬老院五保对象生活费、医疗费、医药费等支出大多依靠民政局管理,财力难以承受。所以对大量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敬老院只能是心有余力不足

3、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老化、待遇低,安全措施、硬件服务跟不上。我看到阳光敬老院都是老人服务老人。据调查了解,有些敬老院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弊病。具体表现在供养服务队伍偏低,缺乏必要的专业护理知识,业务不熟练,服务工作不到位。有的敬老院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规范,硬件建设与内部管理不够衔接。

三、当前敬老院老人和福利院儿童的一些建议

对福利院的建议

1.福利院尽量多组织活动,让儿童有给你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增加其社会交往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2.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家庭寄养,使其充分的感受家庭的温暖

3.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招募有知识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使其福利院儿童得到很好的照顾。

4.政府加大对福利院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岗位报酬和政策的支持,这样既可以提供更好更全面的人才服务福利院,顺便还可以当前一些人就业难的问题。

5.我看到有些很小的孩子就被抛弃,他们有不同的疾病。我看到的就是脑瘫儿童。那么,能不能减少脑瘫儿童的出生率呢。杀死一条生命看上去好邪恶的样子。但是对于结婚的人们,是不是可以做好婚前体检,定期去检查宝宝,宝宝有病果断听医生的,该打掉的就打掉,是不是太邪恶了,可是减少这些儿童的出生率,对于家庭和社会都有利。有时候,妈妈一个不忍心,结果造成了自己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所以,生个健康宝宝很重要的。

6.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可以提倡一下,少生优生。

对敬老院的建议

1、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尽早出台现行《敬老院管理办法》,要从管理模式、管理渠道、管理途径、管理办法上,使其能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合法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强化政府职责。多部门多渠道投入资金,鉴于目前各敬老院供养标准偏低,日常开支有困难,有缺口问题,财政应继续加大对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资金投人,让五保老人享受到社会温暖,在这片福地安享幸福晚年。

3、树立服务工作新理念。从调查了解情况来看,我认为是否让五保对象都能到敬老院实行集中供养,首先取决于五保对象的自主选择和意愿。对身体条件差、生活不能自理且无人照料的老人即使他们不愿人住,仍应全力动员,确保对象入住。同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应注意提高集中供养的管理水平并予以稳定的财力保障。

4、动员全社会上下增强慈善意识。扶老帮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培育人们的慈善意识,提高慈善事业的广大公众认可度。并树立慈善典型,激发人们参与慈善的热情,培育社会各界的社会责任感。

在敬老院建设和管理的资金上应该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新格局。因此,一方面应该落实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另一方面,调动各界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全社会为农村五保供养事业进行积极募捐,鼓励企业,公共机构等群体组织,发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踊跃捐赠钱、物品。

5.不断提高和完善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实行院长负责制。采取竞聘和任命相结全,管理人员采用聘用制,首先选配好一位好院长。院长必须具备热爱敬老事业心,乐于吃苦、勇于奉献。具备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的基本条件,做到文明办院,民主办院的理念。要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能者上、庸者让的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管理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使老人们心情舒畅,安度晚年,应在院内增加一些老年健身器材以及娱乐设施,并经常组织参加一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文化活动,充实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6.政府支持号召年轻力量进入敬老院,特别是护理专业,更好的让大学生走基层,服务大众。大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职业意识,老人们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人们也接受了新的思想。

资料显示据联合国预测,到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同时,据1991年统计,全国共有儿童福利院62所,收养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6000多名,其中自费入院的残疾儿童800多名。所以敬老院的老人和福利院的孩子,这些弱势群体的问题已经日益严重,我们应该好好的去思考和解决了。

9.特殊学生群体关爱制度 篇九

特殊学生主要是指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学生、随班就读残疾儿童、身体和心理异质学生等。

为了给特殊学生群体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每名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特制订如下制度:

1、逐个建立完善特殊学生档案,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保护学生个人隐私。

2、定期走访学生家庭,了解特殊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学习情况,注重做好的信息收集、情况反馈及协调服务工作,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特殊群体应助尽助。

3、与父母沟通、交流,指导家长作好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工作。同时,积极倡导学生家长进行校访,由班主任接待学生家长,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强化交流合作,在教育转化不良学生上形成一个和谐的氛围。

10.关爱弱势群体实施方案 篇十

调 研 报 告

市委、市政府:

青少年弱势群体关爱工作,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关工委落实“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总体要求所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摸清情况,当好党委、政府在弱势青少年关爱工作方面的参谋和助手,探索建立青少年弱势群体关爱工作的新机制,近日,市关工委会同市直相关部门,组成四个调研组,历时一个多月,深入镇村、学校,召开17次座谈会,听取210多名基层干部的意见、建议,查阅300多卷档案资料,较为全面了解了全市青少年弱势群体关爱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市关工委深入思考,分析研究,整理了这个调研报告,现呈报市委、市政府领导,供决策参考。

一、情况与特点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弱势青少年的关爱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加强。通过这一段的深入调查,总的感到,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弱势青少年关爱工作,市直职能部门主动救助,企业各界积极参与,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通过采取政府救助、部门扶持、企业捐

助等形式,近三年,全市为各类弱势青少年救助资金645万元,102名孤儿基本做到应保尽保;为607名贫困大学生发放救助金213万元,圆了他们的大学梦;为285名残疾儿童免费提供康复训练、肢体矫正,使这些弱势孩子饱尝到了政府的关怀、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在调查中,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全市还有一部分弱势群体未成年人,他们因父母双亡或因一方父母去世、父母离异等原因,得不到有效的抚养、监护和教育;他们因身残、家贫等原因,无钱医治,得不到正常孩子享有的学习、生活快乐;他们因父母重病致贫等原因,致使其基本生活、基本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他们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经商等原因,失去了父母之爱和良好监护,造成了心理发育滞后和性情自卑、孤僻。据统计,全市各类弱势青少年达6900余人,占在校中小学生11.2万人的6.2%;其中孤儿、亚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981人,占弱势青少年的14.2%;残疾儿童449人,占6.5%;特困家庭子女494人,占7.1%;父母重病及残疾家庭子女535人,占7.8%;农村留守儿童4381人,占63.5%。此外,每年新升入大学的贫困生有200人左右。

调查中发现,我市的青少年弱势群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分布广泛。全市16个镇街都有弱势未成年人,看庄、香城、张庄、田黄、郭里、石墙等镇人数均在500人以

上,城前镇多达1343人;不少镇几乎村村都有各类弱势青少年人群,可谓弱势青少年关爱工作面广量大。二是家庭贫困现象突出。除部分留守儿童家庭条件较好外,其他各类弱势家庭经济贫穷,没有收入来源,仅靠农村低保、救济等维持生活,尤其是因病致贫户的子女、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大都生活十分困难。三是心理障碍凸显。有的因生活压力、疾病缠身,情绪消极,性情孤僻;有的因缺乏父母关爱,不愿与家人、社会沟通,性格偏激、心理扭曲。据了解,一名离异家庭的孩子在作文中写道:“我最恨的就是我的妈妈,她抛弃了我,却到别人家庭中又生了孩子”。四是留守儿童问题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爷爷奶奶承担,一方面,隔辈老人对子孙溺爱,对孩子不愿管、不想管;一方面,这些老人文化素质低,对孩子不会管、不敢管,管不了。加之,有的镇街、村居留守儿童关爱组织不健全,活动场所少,多数留守儿童放学后,处于无人管、无处玩、无处学的状况,使得这些孩子在身体、智力、心理发育等方面出现严重滞后。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要想做好青少年弱势群体关爱工作,必须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应尽的职责,增强职能部门主动服务的意识,增强企业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必须建立起高效运转的关爱工作机制,聚集力量,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为这一群体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学习生活环境。

二、问题与分析

我市的青少年弱势群体关爱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上不到位。青少年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和受教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的程度。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镇街和单位,对青少年弱势群体关爱工作认识模糊,存有片面性,认为关爱弱势青少年仅仅是个社会救济问题,认识不到关爱青少年扶弱救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为民办实事,解民忧的重要举措。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致使一些地方在关爱工作中组织不健全、人员不落实;有的制度不完善,工作没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有的帮扶结对工作仅仅满足于节日走访,而对他们的基本生活、基本受教育权和就医等关注极少,存在着关爱缺乏真情,呵护缺乏精心的现象。

(二)工作措施上有断层。青少年弱势群体的情况特殊,成分复杂,他们既面临着生活和学习的诸多不便,也经受着肢体“残缺”,生存艰难的痛苦,亟需各级党委和社会各界给予爱心和温暖,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救助。正是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工作不够系统和全面,仍有一些“空档”和“断层”。如对农村因病因灾致贫的家庭子女,许多生活和就学没有保障,因家庭极度贫困,或因父母离异等原因辍学的也不乏其

人。对于日益增多的留守儿童,我们也缺乏周密细致的关爱措施。目前,仅限于镇设有“留守儿童关爱站”,关爱组织没有延伸到村居;有的地方关爱活动内容不丰富,活动不经常。全市目前还没有一所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和就学的寄宿式学校。特殊教育也相对滞后,学校和师资不能满足要求,一些残疾和智障儿童无法到特殊学校就读,只能就近跟班就读。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工作没有得到普遍重视,有的形同虚设,有的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缺乏专业资格认证的心理咨询老师。

(三)帮扶机制未形成。目前,我市的青少年弱势群体帮扶工作,主要是靠落实上级出台的救助政策、规定,组织有爱心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捐助,这多是临时性的救助和帮扶,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救助机制。调查中发现,一部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他们因父母一方去世、父母服刑、父母重病等原因,生活无着落,生存无依靠,是弱势群体中最困难、最可怜的人群。目前,由于没有涉及救助他们的政策规定,得不到应有的抚养、教育和关爱。在帮扶工作中,镇街之间也有较大差异和不平衡性。有的在认真落实上级帮扶政策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又出台一些救助措施。从部门来看,一些相关职能部门对青少年弱势群体真帮实爱,措施有力,而有的部门则缺乏大局意识,认为与己无关,既没有关爱措施,也没有一点实际行动。

(四)成长环境不优化。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的生活、学习条件和成长环境,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体、智力、心理发育。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正处在内外两种环境的交织之中。从内部讲,由于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缺位,不少儿童往往表现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心理自卑等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对于一些残疾儿童和孤儿、亚孤儿以及父母残疾的孩子来说,他们在生活和学习方面,还要比正常儿童付出更多的艰苦和艰辛。从外部来说,这部分孩子,往往要承受世俗偏见的压力,常常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有时甚至遭“白眼”,遇讽刺。再就是学校周边环境问题,一些“黑网吧”,不卫生的食品摊点,不健康的课外读物,不时向孩子们发起猛烈袭击。还有一些无牌无照乱改装和超载的校车,直接威胁着他们的人身安全。所有这些令人堪忧的内外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制约着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健康成长,值得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三、思考与建议

青少年弱势群体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做好他们的关爱工作,使其健康成长,意义重大。这些孩子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心系、情倾他们的关爱工作,事关国家的未来,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项重要课题。同时,我市是孟子故乡,扶弱助困有着优良的传统;又是经济强市,有条件、有能力在关爱青少年弱势群体方面做得更好。为此,根据省、市关工委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就做好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关爱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一)建立关爱工作新机制。关爱青少年弱势群体牵扯面广,工作量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建议市里成立“关爱青少年弱势群体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关工委、团委、妇联、教育、民政、残联、财政、体育、红十字会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市委。各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市镇两级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计划目标,明确部门职责分工,集聚利用社会资源,按期进行调度检查,确保青少年弱势群体关爱工作落到实处。为增强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程,建议将关爱青少年弱势群体工作列为我市2012年为民要办的实事之一,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二)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困难儿童保障制度。针对我市事实无人抚养困难儿童未得到保障的实际,要在积极争取上级扶助政策的基础上,建议从2012年起由市财政列出专项救助资金,将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困难儿童基本生活纳入财政预算,由民政部门把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儿童,参照低保标准,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经济条件较好的镇街,对于父母一方死亡且家庭经济困难的亚孤儿,也可以对其给予生活补

贴。

(三)探索成立“邹城市关心下一代慈善基金”。根据济宁市提出的设立关心下一代慈善基金的要求,建议市慈善总会设立“邹城市关心下一代慈善基金”,重点用于每年新升入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父母重病致贫儿童教育帮扶、残疾儿童医疗教育救助等。要多渠道聚集关心下一代慈善基金,建议将福彩和体彩公益金市级分成部分的15%,民政局和红十字会募捐额的10%部分,由市财政每年年底汇集到“关心下一代慈善基金”专门账户,统一使用。团委、妇联、工会、残联积极争取的上级资金,纳入统一管理,由部门各自使用。同时,工商联、经信局也要不定期的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募捐,一并纳入此项基金。对该基金要由市青少年关爱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专项使用,严格程序,严格管理,并定期进行审计,确保专款专用。

(四)实行镇村和学校相结合的留守儿童关爱模式。要按照“属地管理、各负其责,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搞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学校负责做好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关爱工作,所有留守儿童学生都登记造表,纳入系统管理,搞好心理咨询,留守儿童较为集中且又有条件的可以试行寄宿制管理。镇村负责校外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镇街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站”,搞好关爱活动场所建设,配备活动设施,设立心理咨询室,逐步配齐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开展丰富多

彩的关爱活动。留守儿童较多的村居,要建立关爱帮扶小组,开展各种形式的关爱工作。

(五)开展好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通过这次调研活动,青少年弱势困难群体底数已基本澄清,要对其分清类别,组织市镇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和村“两委”成员,开展“大手牵小手”的“一对一”或“几对一”结对帮扶活动,给予他们精神慰藉和物质支持。同时,要进一步巩固“春蕾计划”、“希望工程”、“代理爸爸”、“代理妈妈”等结对帮扶活动成果,使越来越多的困难特殊青少年普惠受益。

(六)集中解决好几个突出问题。关爱青少年弱势群体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当前,要注意解决好几个突出的问题。(1)尽快解决校车问题。接送学生用车的安全已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事关学生的人身安全,必须予以重视并逐步解决。要按照温家宝总理要求,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解决。建议市教育部门尽快制定出一个积极可行的工作意见。(2)管严管实网吧。对有证经营的网吧要严格执行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网吧负责人要予以严肃处理,直至吊销其经营许可证。对无证经营的黑网吧要坚决取缔。(3)依托聋哑学校办好特殊教育。在搞好聋哑人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智障儿童、脑瘫儿童等残疾儿童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

(七)搞好宣传,强化社会舆论氛围。为动员社会各方

为关爱青少年弱势群体献计出力,必须广为宣传,大造声势,形成关爱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和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青少年弱势群体关爱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宣传关爱弱势群体的先进典型,宣传自强自立的青少年事迹。在搞好经常性宣传的同时,可在“六〃一”儿童节前后,组织一次集中宣传活动。

以上报告是关工委从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当好参谋助手的角度,在基层调研、座谈讨论和学习外地经验做法后的思考和建议。我们认为,关爱青少年弱势群体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后世的神圣事业,只要全市上下同心协力,真关实爱,具有教子成才光辉历史的邹城,将会在关心下一代方面书写新的篇章。

11.关爱弱势群体实施方案 篇十一

七个星镇中心学校

通讯员。倪甄

为进一步做好七个星镇中心学校的学习雷锋精神教育和推动师生道德素质,开创文明和谐校园的新局面。七个星镇镇团委结合实际,继续开展了学雷锋系列活动。于3月3日上午带领七个星镇中心学校各位团员到七个星镇敬老院慰问老人和打扫卫生。

这次志愿者进敬老院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大家的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培养了社会责任感,促进了良好风气的形成。此次活动反映了七个星镇中心学校教师甘于服务、甘愿奉献的精神和道德风貌。七个星镇中心学校团委志愿者立足学校、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学校通过义务劳动、爱护环境、关心孤残弱者、关注并服务社会等多种活动,用实际行动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开展。

七个星镇中心学校

12.关爱弱势群体实施方案 篇十二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 “进城务工子女”等特殊群体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 “进城务工子女” 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教务处、总务处、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组

长:lyq 副组长:gwm

cgh

成员: wdy

wjw

lht

sjh

mjy

dyx

hhz

www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1)学习上优先辅导。

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2)生活上优先照顾。

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3)活动上优先安排。

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

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 “进城务工子女” 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

“进城务工子女”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留守学生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开设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经济处罚。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要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

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加强同社区、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学校寄宿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的资助工作。

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4、建立研讨、交流、评估制度。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论坛,交流经验,评定效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上一篇:最伤感的签名下一篇:初中想象作文:大熊猫的自述